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行考察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15 18:09: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旅行考察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旅行考察报告

第1篇

一、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旅游资源种类多样。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0%,自然风光美景比比皆是,优良的旅游资源条件使贵州成为《纽约时报》评选的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云雾山、黔灵山、石林、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清镇红枫湖、织金洞、兴义万峰林等。二是民族文化浓郁深厚。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贵州共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集,民族文物美丽多样,各民族生活都保留着自己的习俗,民族服饰款式丰富,民族节日热闹非凡,比如贵州的黔东南州被称为百节之乡。三是气候特征温暖舒适。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纬度较低,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贵州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观光的地方。四是水利资源广泛分布。贵州省内河流和瀑布分布广泛,比如闻名全国的黄果树瀑布、支嘎阿鲁湖、阿哈湖、赤水月亮湖等非常多的水文资源,这些水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五是红色经典景区众多。贵州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经过了贵州87个县(市)中的67个,因而留下了量的革命文物与遗迹;以会址为中心,贵州的大部分地 区都有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考察地点基本概况

(一)丹寨县基本情况简介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位居长江、珠江源头之清水江、都柳江水系上游分水岭,国土面积为940 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苗、侗、水、布衣、彝等少数民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78%。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县,辖3镇4乡1个国营农场。丹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资源丰富,有猫鼻岭省级森林公园,龙泉山—岔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峰峦叠嶂,河谷深切,彩色溶洞群星罗棋布,堪称山的世界,树的海洋,洞的王国。县境内森林茂密,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60.3%,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休闲胜地。

(二)茅台镇基本情况简介

茅台镇隶属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下辖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遵义,南临川南;现辖8村5社区,总人口约5万人。镇域内资源独特,微生物体系奇异,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以盛产美酒而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世界酱香型白酒主产区”、“中国酒都核心区”。近年来,茅台镇党委、政府按照仁怀市委“生态立市、品牌强市、旅游兴市”战略目标和“四色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掘“茅台镇”品牌优势,规范发展酒业。目前,茅台镇年产酱香型白酒已达3万吨,酒类品牌近千个,从业人员上万人。2016年10月14日,茅台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三)赤水市基本情况简介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1935年中国工农“四渡赤水”名扬中外。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总人口近31万人,居住着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辖区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是天然的绿色氧吧,是红色革命圣地,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划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景区规划面积630平方公里,境内风光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而著称,被中外专家称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遗址”,是观光旅游、富氧运动、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贵州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高点定位,统筹规划,持之以恒抓旅游

贵州省原属落后省份,与广西发展水平不相上下,而现在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扶贫、大通道等发展有声有色,国家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领跑全国,实现了弯道超车。总的来说,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精心,制度体系精细,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加快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重点来培育和发展。同时,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推动贵州旅游创新发展会议纪要,编制完成《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针对全省旅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旅发大会11届,全省各市县站到了更高一级的平台,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和对外营销宣传等各类优势资源,强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了举办地加快旅游业发展,使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等得到大幅提升。

(二)积极探索,打造亮点,创新方式谋发展

本次考察学习中,每到一个地点,无论是旅游产业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都有特色和亮点,每个地方都让我们感到震撼。“万达小镇、技术学院、蓝莓基地、农业园区”等这一系列先进典范为我们贫困地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丹寨县兴仁镇甲脚村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将1300多亩土地用于蓝莓种植,以“土地流转+务工”的形式与茅台集团合作,由公司向村民提供种苗与技术,除了可以带动本村村民就业增收,还可以吸纳附近的村民到基地务工,惠及全村上千人口。丹寨县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现代化迈进,与企业合作组建生产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舞台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依靠。

(三)搭建平台,引进项目,积极建设新载体

丹寨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为摆脱贫困真抓实干、精准发力,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方面探索出了很有价值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奔小康路子,非常值得学习借鉴。2014年丹寨县与万达签署了扶贫协议,开启了“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新模式,是政府精准扶贫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将PPP模式引入特色小镇项目实践性的检验,这一举措弥补了丹寨县的资金缺口,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管控和降低不同阶段的风险,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有利于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并获得相对平稳的盈利和回报。小镇的开业运营,在丹寨的扶贫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就业岗位、销售扶贫合作社产品、带动贫困户产品销售等方式,直接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过万人增收上千元。据当地旅游部门统计,小镇开业一个月,累计接待游客接近80万人次,巨大的客流量,也对全县服务业带来巨大带动。另外,小镇还将散布在县城各地、不成规模的非遗产品集中起来,产生了重要聚集效应。

(四)绿色发展,坚守底线,绿水青山变金山

生态是底线,也是机遇和红利。贵州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近年来,贵州坚定走大生态之路,做强大生态长板,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最终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特别是赤水市按照“全域旅游·全景赤水”的理念,依托青山绿水资源,以旅游产业为平台,将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工作模式,实现了景区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品牌形象“三个提升”,高标准打造了“丹青赤水”的旅游文化名片。

四、对我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全面把握统筹谋划,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旅游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发展方向如何,发展目标的界定,需要高度重视,把好关,主好舵,必须要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效能化水平。我区要尽快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要从战略高度和综合角度,从“全景旅游城市”的高度,规划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和实施方案、推进意见等操作性文件,为“双创”工作指明方向和道路。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旅游交通。对通往景区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开通重点景区旅游专线,加快形成畅通、高效、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加大旅游道路环境整治和日常维护力度,提升道路美化绿化档次。二是畅通游客集散。加快完善雁山、草坪两处游客集散中心,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网点,为游客提供综合旅游服务;用时,在交通主干道、道路分岔处、景区入口等,设置和更新具有鲜明视觉效果的景区引导标识牌。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加大我区范围内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旅游主干道沿线厕所新改建力度,高标准完成自治区、桂林市上下达的旅游厕所建设任务。积极探索厕所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尽快补齐旅游服务短板,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发展智慧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建立区、乡两级旅游大数据体系,为游客提供全程个性化、便利化的智慧旅游服务,推动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向社会开放,实现“一部手机游雁山”。

(三)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助力精准脱贫摘帽

突出乡村旅游的富民功能,总结推广贵州“旅游+扶贫”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通村公路、网络通信基站、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改厨改厕”工程,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农家庄园等项目,着力构建文化型乡村旅游、形成“一村一特色”乡村旅游区,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发展乡村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另外,组织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为贫困村义务编制能实施、能脱贫的旅游规划。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场所开辟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组织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院校等单位,通过输送客源、定点采购等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组织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扶贫带头人开展乡村旅游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

(四)明确重点招大引强,打造旅游精品项目

招商引资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跟风投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产能过剩,不仅降低了投资效率,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招商要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避免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我区的旅游产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认真考察,招实力商,让确实有经济实力、懂文化、资金雄厚的客商投资雁山的文化旅游产业,这样更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得考虑如何做好文化旅游产业来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五)整合资源强势推进,形成互动宣传效益

雁山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要整合各景点的文化资源,如草坪回族文化、愚自乐园雕塑工艺、多耶古寨等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市场、统一规划,强势推进,联手打造宣传雁山文化旅游资源,要做到桂林市内能看到雁山各景点的旅游资源宣传广告,大造声势。其次,要大胆走出去主动宣传合作,可在贵州、广东、湖南等地的景区城市制作广告宣传雁山旅游,深度参与各个地区旅游合作组织活动,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宣传雁山旅游,不断提高雁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来观光游览。

(六)突破产品同质特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旅游业已进入休闲体验、观光娱乐、商务度假于一体的第四代旅游,单一的产品设计、经营粗放、模式雷同等同质化产品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游客消费的诉求。雁山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浓郁,需要甄别传承和发扬优质优势资源,创新旅游产品,突破产品同质化,填补市场空白,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七)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第2篇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格兰特夫妇的科学考察报告《与鸟为伴》出版后,轰动了世界出版界。这两位著名的生物学家被誉为“达尔文之后的达尔文”,他们前往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发祥地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岛上的达尔文鸟,历时20余年。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达尔文鸟在这段并不漫长的时间里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展现给他们一个个鲜活的演化片段。他们详细记录了一种被称为达尔文鸟的莺鸟的生活环境以及环境对莺鸟的影响,记述了莺鸟时而细微、时而剧烈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与鸟为伴》的热销,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神秘、遥远的群岛,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去探险旅行,已经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的新愿望。不过,这也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因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并不在主要交通线上,而且上岛的费用也不低。加拉帕戈斯群岛,又名科隆群岛,1978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加拉帕戈斯群岛系组火山群岛,由7个大岛和1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7500平方公里。1836年的一天,据说是个早晨,达尔文第次乘船来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当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晓风徐徐,天低云暗。”这样的笔墨,在格兰特夫妇的笔下,一直写了20多年。在这里,格兰特夫妇不仅寻到了达尔文当年的考察足迹,而且,他们还用消耗大半生时间的执着观察证明:自然选择既不罕见,更不缓慢,它就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记得达尔文曾经在他的《猎犬号巡航日记》中说过:“‘太平洋’以‘太平’命名是个错误――它并不总是像今天早上这样平静。”达尔文的话也从笔者的经历中得到了证实――由于太平洋上风浪太急,原本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港等待乘船的笔者等来的却是停船的消息,不得已,退掉船票改机票。

要去加拉帕戈斯群岛,过安检的时候连食品也要留下。一直到飞机降落在岛上我才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一座小小的军用机场里居然挤下了那么多与我志同道合的人。

离开机场前每人须交100美元现金,交钱后你的护照上就会被盖上个有大象龟图案的印戳,这就是你进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门票了。身边几位欧洲游人调侃道,这是他们生中所付过的最昂贵的公园门票了。“门票”这么贵大家都有点儿意外,但一想这可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啊,再贵似乎也是有道理的。

公元1535年,巴拿马主教佛里・汤玛斯在前往秘鲁途中偶然发现了这片群岛。由于对岛上的大象龟印象深刻,就为其命名加拉帕戈斯群岛。“加拉帕戈斯”在西班牙语中即是“海龟”的意思。

上了岛,就坐游船。奇怪,在南美大陆的时候,太平洋上还是风疾浪高,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这里的太平洋海面却是波澜不惊,或许是因为这里离南美洲大陆有1000多公里的缘故?也或许这才是太平洋的真脾气?

我们乘坐的游船准时启航,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第二大岛圣塔克鲁斯岛上的阿约拉港渐渐远去,环绕加拉帕戈斯群岛的8天海上之旅就此开始。

阿约拉港浓厚的商业气息和满街的“探险者”让我完全没有“人在天涯”的感觉。真的和它说再见的时候,却不免又有几分依恋。圣塔克鲁斯岛上的达尔文研究站巨龟保育中心里生活着多种巨型陆龟。在这个以巨龟命名的群岛中,如今只有在高山地区才能看到为数不多的野生大陆龟。为了亲密接触大海龟,我只好先去拜访了这个保育中心。

加拉帕戈斯群岛,保存着世界上最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因此这里有许多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独特物种。厄瓜多尔政府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游人必须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在特定的时间内方可登陆一些小岛,除矿泉水外禁止任何食物被带上岛。因为禁止游客在岛上住宿,所以也就生发了夜宿游船白天上岛的游览方式。

酷似恐龙的大蜥蜴也是加拉帕戈斯著名的野生爬行动物。在8天的旅行中,我们天天与它们见面问好,初时的畏惧心理渐渐演化成了喜爱与思念。这8天的时间里,我们学会了区分海陆两类大蜥蜴,通过观察它们的肤色更深刻地感悟了进化论的现实意义。拍摄红鹤、鹈鹕、军舰鸟、面具鸟,我是过足了创作精品的发烧瘾。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56-01

地理课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是三年后成为地理学科的高考状元,而到了陌生的地方却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们不要“纸上谈兵”,学了地理之后,我们希望能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在野外迷了路,如果没有指南针,能不能想到用手表定方向?用民居定方向?用日影定方向?晚上用北极星定方向?在一个小岛上,没有淡水,能不能想到利用阳光和脚下的植物获取少量的淡水?这些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能力的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以实验的方式得以锻炼的,新课改倡导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实验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其价值和地位正日益突显出来。

一、地理实验课的重要性

1.学科本身对实验的依赖。地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分科,其实践性非常之强,脱离实践无非是“死读书、读死书”,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传授学生的知识不能只是应对高考,应该是终身受益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有其最大的亮点,即“活动探究”板块,里面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地理实验的,它要求学生不能单单把目光局限在课本和课堂上,而是要转向大自然,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使学生真正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锻炼自己主动求索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目前高中地理实验课的实施现状。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令人堪忧,其现状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发展。有些学生可能从来没有在地理课堂上做过实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一可能是老师对地理实验教学非常被动导致,由于在高考中命题以实验形式出现的次数寥寥无几,“实验结论记住就可以了,做与不做看不出区别”,所以教师就对地理实验进行删减,甚至干脆不做。其二就是学生对地理课兴趣不高的问题,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高考意识非常强,有的同学甚至在进校之前就决定了将来是读文科还是理科,一些同学认定地理不是他将来高考的六门课程之一,所以对地理课特别不重视,只是走走过场,甚至连过场都不愿走,这种学习态度非常不利于实验课的实施。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出在老师自身的,我们应该响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如果问题出在学生身上,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帮助同学们及时转变学习观念,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3.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其明确提出了“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地理基本技能的新要求。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是符合新课改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要求的,它能使同学们真正的在课堂上“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地理的实验内容

在高中必修1——必修3的教学内容中,实验内容非常丰富,比如:

必修一:让同学们以讲故事或绘图的形式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师运用教具、学具,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组织学生观察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以论文或演讲的形式说出自己的观察体会;在地质地貌类型丰富的地区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例如向斜、背斜和断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等,以野外考察报告或绘图的形式班内交流。

必修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讨论城市的变化,体会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对特色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参观大的工厂企业,为环境问题献计献策;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渗透。

必修三: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土著居民、当地官员和欧洲开发商的不同想法),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三、立足本县地理环境特征建立实验基地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陇西地台和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其地貌类型十分丰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带领同学们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让同学们不用远行就可以印证书本上的知识。比如褶皱有殪虎桥向斜、协店子背斜和贵清山向斜。南部贵清山和西南部遮阳山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岩溶地貌填称全省之冠,是西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代表性区域,所形成的岩溶夷平面、岩溶峡谷、岩溶石峰、岩溶裂隙、洞穴、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竖井、天坑、天生桥、岩洞、溶洞及其化学堆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高落差瀑布等,独具特色,构成十分壮丽的岩溶地貌景观。可以在本县的一些区域设置高中的地理实验基地,例如在贵清山和遮阳山设置自然知识基地,组织同学们观察向斜、背斜、断层和岩溶地貌等;在相应的乡镇(新寺等)设置特色农业试验基地,组织学生参观本县的农业园区,探究家乡的农业园区建设;在两个比较大的工厂(盐场和祁连山水泥厂)设置工业基地,让学生们讨论这两个工厂的区位优势及其布局的合理性,探究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政府部门献计献策。

和物化生不同,地理实验的地点不仅仅在教室里,事实上大自然就是地理这门学科的天然实验室,地理课外实验同地理观测、地理考察相结合,鼓励学生发扬探究真理的精神,并真正意识到平时学到的地理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确定学校的经纬度”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使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更为了解,对学校更加熟悉,于无形当中培养了同学们的价值观。总之,地理实验课的普及和完善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以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跨越;考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79-02

后,黄炎培将全部精神转移到教育事业上,一方面,定居上海,潜心研读西方的各种教育著作,了解西方的教育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他认为“吾辈业教育,教育此国民,譬之治病,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①“教育者,将俾其人克自适于所处之社会,以遂其生存者也。故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之社会。”②黄炎培从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教育问题入手,历时3年,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教育考察,在认真分析、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

对国内的考察:南下北上

1914年2月,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为期3年的国内外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他历时95天,考察了南方皖、赣、浙三省,对三省的教育状况、社会情况、民生疾苦乃至山川名胜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对于这些,他都以“旅行记者报一”的名义写稿发表在《申报》上,对于途径之地教育情况的调查与考察,则撰文按期在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上发表。随后,又将两者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2月出版。在南方三省考察结束后不久,当年9月,他又历时36天,北上对北方京、津、鲁三地进行实地考察,将所撰文稿笔记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二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7月出版。③经过对国内的考察,黄炎培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第一手教育资料,了解到当时的教育现状。

黄炎培对于皖、赣、浙三省的考察主要集中于教育,将教育考察视角一方面放在学校方面,另一方面放在社会方面,他认为离开社会便无所谓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何种之社会”。因此,“凡夫一切现象苟足以表示某一社会之特性习惯能力者,皆所在宜考”。④他在随后发表的《考察皖赣浙教育状况之报告》(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4期)中,对学校经费、教师素质、公私立学校、教育行政、师范教育与道德风纪等方面都作了翔实的记载与总结。如在教学方法上,三省学校或私塾“能用问答启发式者,甚属寥寥,盖用注入法。其黑板上大率抄录教科书,进而注释某字作某解,又进而注释其典出某处,或列一表,然其表亦只照录课本,不易一字,而能用图画等物为直观教授者,未之闻也”。而“教会所设学校,佳者颇多。其校长及教务主任,均明白教育原理。校长美人,教育主任华人,皆毕业于美国师范者。……其他均由浅入深”。⑤面对国外教会学校与国内公私立学校(尤其是师范学校)各方面的差距,黄炎培感言:“教会设学校,外人代中国办教育,吾辈思之,诚宜感愧”。⑥考察期间,黄炎培还应邀义务地进行教育讲演,介绍当今教育状况。在总结南方三省教育情形和社会状况时,黄炎培提出:“各种社会无一不困于生计,但求得过且过为佳,断无三年九年之蓄”。“各地中等学校,其教材类有过多之病,于脑力上既患用之过度,于智识上尤患食而不化”。“在教室外游戏活泼之儿童,忽上修身课,集之教室中,授以枯燥无味之训言,此真格不相入”。⑦此时,黄炎培已经开始认识到,仅在普通教育中抽象地强调“实用”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⑧

黄炎培北上鲁、津、京三地进行考察时,基于总结南方三省考察经验,更加注重教育状况和教育意见的记录。在山东考察时,黄炎培感受至深的是由英国人怀恩光通过募捐兴建的广智院,在《山东广智院》(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9期)论文中,他感慨道:“……余所尤叹服者,各种土地面积、人数、物产、商务,及其他关于文化事物,一切比较图表,皆以中国为本位,而与他国较,使人油然生爱国之心”。“譬如学校讲授黄河,据此黄河模型,一方口讲,一方指画,八千余里之长流一览而尽,既易了解,又助记忆,不亦善乎?有志革新教育者,盍于此举加意矣”。⑨在考察京、津二地教育情况后,他对北京的通俗教育、巡行讲演与天津南开中学的露天学校教育等活动非常赞赏。好友远生对黄炎培推理京津教育发达缘故时说:“……京师之民有惯习焉,业务余暇,必听讲书词、小说,久乃成癖,若日用饮食之不可离。今导以宣讲,变其义、仍其形,民之听之,若犹是书词小说也,故势至顺而易效,南方无是”。黄炎培日后感言:“远生之言验矣,巡行宣讲也,露天学校也,其所为法,一纸可以尽之,非有深奥之理论,与繁难之手续,足以致人疑沮者。所难得者人耳,亟记之以告一般教育界。”⑩同时,黄炎培更加悲叹:“各种学校毕业生,除升学外几无他路,此为方今教育亟待研究之点,若中学校为尤甚”。{11}

两次国内考察使黄炎培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症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而清醒的客观认识,这个症结问题就是:长期的闭关锁国,居高自傲已经使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同时中国封建教育思想制度残余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各级教育,学校教育中尚文轻实、教育与实际相脱离、办学思路狭隘、教学方法陈旧刻板等务虚现象非常严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考察中,他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强调教育上的实用主义,号召学求实际。虽然在此期间他没有明言通过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改变中国教育的窘状,但是在考察过程中他所提出的社会生计问题、学校毕业生(特别是中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反映出他已经开始致力于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形式。{12}他认为“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惊心动目”(《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仅从普通教育入手进行改革,很难尽快达到教育效果,必须另辟蹊径。以1914年的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为转折点,黄炎培开始从宣传实用主义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从提倡普通教育(主要指小学教育)的改革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如何沟通促进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对国外的考察:大洋两岸

在即将完成国内教育考察之际,1915年4月,中国农商部组织了游美实业团进行考察,黄炎培受聘担任编辑报告,随团赴美考察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但他的真实意图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调查美国教育状况。至调查之目的,不外两种:一为职业教育之状况,一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联络问题。夫在美国调查此种教育,实最为适宜”。{13}他以“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我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14}的态度,停留约三个月,游遍美国,访问了美国25个城市中的52所各级各类学校,与美国教育界、实业界人士广泛接触。黄炎培将他的这次美国之旅的考察报告以及日后有关美国教育的讲稿整理成《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三集),于1917年4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通过考察美国学校,研究分析美国教育制度和体制,走访社会各方面,广泛接触各界人士,黄炎培深感中美职业教育的差距,深知中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了解到美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职业教育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中美教育之间的比较分析,从教育思想的根本层次上,总结了中国教育的弊症问题之源。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原载《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1号)中感言:“两大陆国力之强弱,生事之厚薄,民生之开塞,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他将两国发展悬殊问题的原因归于教育的差距,指出:“虽然,此现象也,果谁为之,而孰令致之耶?将必曰教育矣。夫彼之教育,曰以利人群也,福国家也。我之教育,亦岂有异趣者,而何以所获若是其悬绝?此其因果相仍,至微极复”。{15}对此,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一曰,彼之教育,大都取自然,而吾取强制也;其二曰,彼之教育,大都取各别,而吾取划一也;其三曰,彼之教育,最重改造,而吾惟重模仿也;其四曰,彼之教育,最重公众,而我惟重一己也”。{16}黄炎培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的落后之处在于:中国封建伦理的宗法性和政治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等落后思想带有鲜明的等级性与歧视性色彩,对教育的影响已潜移默化并根深蒂固,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桎梏。美国“以新发明博文明之声誉”,而中国“以善模仿为不二法门”。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劳动技术,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且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反观中国,学校学生眼高手低,鄙视生产劳动,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与实际生活生产严重脱节,毕业后无一技之长谋生活、谋发展。面对此窘况,黄炎培不禁感叹:“他国之教育,其进行也有方针,其设施也有计划,全国上下,万众一的,而吾国如何?求生存之政府与国民,宁终无动于中耶!”{17}“讲教育若干年仍是毫无效果,外国上下一心提倡职业教育,而我国何如,可胜叹哉!”{18}黄炎培指出:“……盖西人之教育,向采自由主义、进步主义,以独出心裁为可贵,故不知不识间,人人心花怒放。我国教育向重师承,重模仿,譬诸写字,必学颜柳,后遂无高出于颜柳者。其间优劣姑且不论,第问今后吾人尚宜固守东方民族之思想;抑宜参合西方民族之思想,以求活泼进步;此极应研究之问题也。”他将美国教育的优势归纳为两点:“一曰应用。即要用者教之,不要用者尽不可教。二曰各别。即能各各发表其特色,而不求统一”(江苏省教育会常会中的报告内容)。黄炎培基于对美国各方面的考察、总结与思考,结合当时中国教育状况,认为中国教育改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美国教育:“一曰实用教育。彼国无论何种教育,皆注重实用。二曰体育。……三曰校外教育亟宜注意。彼国之社会教育,与我国稍有不同之处,即我国往往特设机关,彼则以学校为中心,此点亦宜研究”。{19}对美国的考察使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新认识、新思考、新发现,也使他更加坚信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国之后,他告诫教育家要“越去书本教育之阶级,而进入实用教育之阶级也。至于政府既须与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更须多派有经验之教育家,往外国考查,籍作他山之助,然后教育可期尽善尽美也”。(《调查美国教育报告》)1915年黄炎培随团在美国考察期间,在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时看到了菲律宾(时为美国殖民地)的教育出品和各式各样的图表,他推断菲律宾一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此外,他认为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相近,最重要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几十年间由一个封建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肯定有适应世界潮流与趋势的改革措施,是值得考察和借鉴的。经教育部批准,1917年1月,黄炎培等一行6人赴日本、菲律宾进行第二次国外考察,此次考察,他直接把目光投向了两国的职业教育,“同行诸子考察之目的,多重在师范教育,而余重在职业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在日本期间,考察团先后赴东京、横滨、长崎等地参观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并向日本教育界、工业界等人士就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请教、沟通与交流,职业教育“外感于世界潮流之推动,内迫于社会现况之要求”的客观现实,使黄炎培更加坚定了走职业教育道路的信念。在菲律宾期间,考察团对农业、工业、商业、师范学校教育进行了深入了解,黄炎培了解到菲律宾的教育宗旨意在普及和统一,而职业教育也是根据此宗旨制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家庭联络,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商业联络,这两点又与社会教育交融,所以大部分属于社会教育的内容,兼具社会教育的属性。至此,菲律宾“不十年而改观,……市无游民,道无行乞,国多藏富之源,民有乐生之感,皆出自职业教育之赐”(黄炎培等:《考察日本菲律宾教育团纪实》,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

实现跨越:高举职业教育旗帜

通过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与两次国外教育考察,黄炎培对兴办职业教育的信念更加坚定。一方面,通过分析比较,不时地在各种教育期刊上发表自己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与新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游历全国各地,不断地传播、讲解、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新情况与新进展。在务实理念的指引下,黄炎培顺势而行,在这片曾经有着光辉灿烂历史文明的古国大地上,第一次高高地举起“发展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的鲜明旗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开始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建构职业教育思想统一体系之树,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黄炎培在从事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考察调查放在突出位置,这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中国教育考察研究的先河,实现了他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为当代和后世的教育者树立了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考察研究,就没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20}

注释:

①②④⑦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3,3,205-206页

③尚丁:《黄炎培》,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46页

⑤⑥⑨⑩{13}{14}{15}{16}{17}{18}{19}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134,136,147,155-157,266,184,184-185,186,167,273,170页

⑧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1}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58页

{12}谢长法:《黄炎培的教育考察与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萌生》,《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十一期

{20}朱宗震,陈伟忠:《黄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185页

第5篇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从事亲子教育的机构以开发儿童潜能的特色课程为主打服务。与普通学校的培养体系相比,机构的亲子教育课程更加强调父母在教育中的参与度,重视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但依然拘泥于课堂授课的形式,很难真正实现亲子间的互动。

正是瞄准了这一市场空白,亲子猫团队以徒步旅行为载体,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理论和天文、环境、体育及科学考察的学科知识融入到亲子户外活动之中,开创了亲子教育市场的一种新形态。

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众认知下,亲子猫无疑是一个异类――他们带着孩子与父母“穿”沙漠、“住”雨林、“逛”草原。在传统观念中,这些服务完全由旅游公司提供,亲子猫为何又打着亲子教育的“幌子”呢?笔者带着疑问采访了亲子猫国际教育的创始人兼CEO魏巴德。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亲子猫的创立源于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教育的思索。

魏巴德曾是中科院旗下一份科普报刊的主编,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4岁的儿子性格变得过于“乖巧内向”,没有男孩应有的勇敢与活力,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

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带着儿子在假期四处旅行,希望可以通过爸爸的陪伴和鼓励来纠正儿子胆小怕事的性格。几次从国内到国外的相伴出行,让魏巴德享受到亲子间的天伦之乐,儿子也逐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儿子的转变让魏巴德开始反思,他明白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而自己过去常常由于工作上的忙碌忽视了这一问题。

“我更了解我的儿子,与其让他在各种补习班中度过童年,或许我可以给他更好的教育。”他明白自己擅长和孩子打交道,也曾成功组织过几次亲友带着孩子们一起出行的活动。魏巴德开始意识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身体力行的教育能够迅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所带来的效果也更加显著。“亲子出行”正是这样一份既能让孩子感到快乐、自己又能从中获得满足的事情。此时,辞职创业的想法开始在魏巴德心中萌芽。

在消费升级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中关于娱乐休闲的支出不断提升。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魏巴德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动向,他意识到消费市场正在进行着一场颠覆性的变化。

“孩子是家庭消费的核心,”魏巴德在采访中谈到自己对亲子市场的初期判断,“亲子市场的消费存在巨大的潜力。”基于对亲子教育的一腔热血和对亲子市场的理性判断,魏巴德正式计划将“亲子出行”当作一份事业去打拼。虽然自己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他还是毅然辞去了自己在中科院的工作,于2015年2月4日注册创办了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试水B2C平台模式受挫

在创业之初,魏巴德只是想要为父母解决“周末带孩子去哪儿玩”的问题。一开始公司只是在小范围内通过微信平台组织以“胡同游”、“郊外行”为主题的活动。

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开展,魏巴德发现市场上四处充斥着致力于开展亲子游活动的小公司。此时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公司打造成一个类似淘宝、天猫的亲子产品交易平台,通过让这些同类型的亲子游小公司入驻,为消费者在选择亲子产品时提供便利。魏巴德还借鉴天猫(T-MALL)的命名创意,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亲子猫(即亲子MALL),意为线上亲子产品交易市场。他开始着手撰写商业策划书,并在朋友的引荐下拜访了一些投资人,希望可以通过融资来协助自己搭建亲子猫的互联网平台。

“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见了十个投资人,每个人都告诉我这个项目必死无疑。”提及当时四处碰壁的情形,魏巴德至今还能回忆起那种濒临崩溃的感觉。在和投资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对互联网市场的了解太过浅薄。构建互联网平台需要依赖大量的消费者和商家入驻,通过形成足够大的用户规模来拉低成本。为了尽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进驻平台,同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对用户进行高额补贴,这一策略造成了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烧钱”之风。在互联网市场中,教育和旅游行业均已出现规模较大的领军者,亲子猫平台的入驻几乎没有反转市场的可能。没有创业经历的魏巴德并不懂得市场调研的方法和重要性,这个“拍脑袋”的决策差点让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

至此,搭建互联网平台的计划只能搁置,最初准备要一起创业的两个合伙人也选择了退出。在吸取了搭建互联网平台失败的教训后,魏巴德重新寻回了自己创业时的初衷,决定继续开展线下的亲子出行活动。当时,公司主要在周末组织家庭出行,每次参与人数在五六十左右,地点一般会选择在有特色景点的郊区。虽然利润比较低,但脚踏实地地运营线下活动是更加符合实际的做法。

专注徒步教育

不久之后,新的问题又开始浮现出来。随着旅游业市场的垂直细分,旅行机构开始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亲子项目上。与此同时,有关亲子游的创业项目也遍地开花,选择通过亲子猫出行的家长们往往分不清亲子猫c其他亲子游机构的区别,魏巴德开始思考亲子猫的定位问题。

在开展亲子出行的创业过程中,魏巴德对旅游市场的运作模式及现状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旅行社之间,为了实现顺利成团,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来打通关系,一线城市的大型旅行社在团体项目费用中的抽成甚至高达80%。现有的旅游市场极为混乱,不正当的运营模式注定不会长久,而不遵循潜在规则又会导致旅行社的操作空间变小,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除了交易市场的乱象之外,大多数旅行社为了帮产品打开销路,会采取特价优惠的定价方式。这种定价策略所覆盖的消费者群体主要为中低收入者,虽然基数大,但目标消费者内部存在着低素质、贪便宜、沟通不畅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旅行社的隐性成本,使得传统旅游产品的价格失去上升空间。如此一来旅行社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又不能建立起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形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显然,提供传统而简单的亲子出游产品并不是魏巴德创业的初衷。为了对产品进行精准的定位,魏巴德进行了大约十个月的摸索,期间一次沙漠徒步的经历让他打开了思路。他决定在融入自然体验式教育的基础上,聚焦以徒步教育为主题的亲子出行产品。

2015年10月,公司在成立8个月后获得了中国最大教育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领投的天使轮投资数百万元,更加坚定了魏巴德专注于徒步教育的创业信念。

“要把我们同旅行社的亲子游区分开很简单,亲子猫产品的核心是教育。”在确定了机构的教育行业定位和专业优势之后,魏巴德自然而然地将目标消费者聚焦于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三高”人群。这些人往往能够接受教育产品较高的溢价,也更容易对亲子猫所秉持的徒步教育理念形成认同。在跨界融合教育、旅行、体育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亲子猫已成功举办了亲子徒步雨林、沙漠、雪山和草地等活动。作为中国徒步教育首倡者和践行者,亲子猫的创始人魏巴德在2016年5月获得了“中国MBA领军人物”称号。

用户思维决定产品成败

以洞窟探险、定向越野、露营考察等形式展开的户外教育在欧美等国十分盛行,并且得以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这种简单而直接的学习方式,强调孩子们透过感官参与来获得具体的经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学科、人物角色及环境的关系。在认知发展的同时,也通过体能和心灵的历练来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如何通过一次独特的出行经历,使父母和孩子同时收获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除了在活动形式上做到刺激、紧张又有趣之外,魏巴德和他的团队在徒步产品的教育内容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开始每一次徒步活动之前,孩子和家长都会得到一份对活动行程和任务进行详细说明的研学手册。研学手册由来自中国科学院等高校、拥有教育心理、植物天文等专业背景的专家团队联合开发。同时为了增加徒步的趣味性,研学手册中还会兼顾到形式各异的学习任务和娱乐活动。例如沙漠徒步中的“沙漠植物科考”,任务要求孩子们对沙漠中的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描画,并由植物学老师通过对孩子考察报告的检验来评价任务的完成度。这种引导式的教育往往贯穿于每一个徒步活动的始终。亲子猫在设计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会孩子们辨别方向、沙漠取水等基本的生存技能,还会尽可能地涉及到自然知识的科普。比如引导孩子们对沙漠中的动植物进行考察、进行户外科学实验。为了配合夜行沙漠中观察银河的活动环节,亲子猫团队还会将天文望远镜等专业设备运往营地,用来配合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天文知识。

在产品设计上,亲子猫跨界整合了不同学科专业的资源,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精益求精。魏巴德在阐述自己的产品设计理念的时候告诉笔者:“亲子猫是要让消费者有好的体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坚持“用户思维”的设计理念将亲子猫与大部分的亲子游公司区别开来。旅游行业的乱象导致商家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下意识地在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去榨取消费者利润。魏巴德则在多年媒体从业的经历中领悟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设计产品”是立足市场不败的法则。这一理念也渗透在亲子猫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以亲子猫的沙漠徒步活动为例,作为一名父亲,魏巴德明白作为消费者的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徒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于是在策划徒步沙漠活动时,魏巴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设计徒步线路的心路历程:“我在沙漠中走了五条不同的线路,最后选择了回头能够看到高压线的那条。其实在沙漠景观中看到高压线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情,但是对于爸爸妈妈来讲那就意味着安全。”这篇名为《亲子徒步沙漠背后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的文章于2015年9月4日在亲子猫的微信公众号上。魏巴德提到,这篇有关在沙漠中如何确保安全的文章一经,许多对徒步沙漠活动处于观望状态的家长立即决定报名参加。

同时,魏巴德坚持亲自体验国际、国内首发路线,在自己和儿子亲身经历后,才放心让其他家长带着孩子去。亲子猫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倒逼团队成长,提升用户体验。

这种对于消费者体验的关注渗透在亲子猫产品设计的细节之中。除了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消费者动向,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亲子猫都会对参与者进行线上线下反馈调查。魏巴德所坚持的“用户思维”极为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只有把目光真正聚焦于目标消费者,产品设计才能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思维模式。

践行自然体验式教育

在徒步东非大草原的分享会上,魏巴德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当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动物们知道,在北京动物园的同类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会不会羡慕呢?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引起了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偶遇猩猩,同样引发了家长和老师们有关性教育的精彩分享。魏巴德领略到了自然场景下教育的魅力,同时也深深认识到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才是孩子们需要的。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为师的教育形式,注重通过在自然里进行体验式学习使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引导孩子对自然信息进行采集整理的同时,形成社会生活中可以利用的逻辑思维。如何在考察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魏巴德所关注的问题。在沙漠中认识一棵新的植物时,亲子猫会要求孩子们通过查询植物字典来进行自我学习,并增进检索的能力。除了了解植物名称,老师还会引导孩子围绕着植物所属的纲目科属种类、植物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等方面展开思考。

与此同时,魏巴德重视让孩子们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团队在徒步活动中会借助一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从而达到让他们对动植物心存尊重的目的。“如果孩子们在沙漠中学会了对小生灵心存敬畏,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魏巴德认为这些细节上的教育一定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带来重要影响。

且看发展,静待挑战

回首过去两年的创业历程,亲子猫项目能够从初期的不被看好,到找准公司定位和经营理念后渐渐走上正轨,在魏巴德看来,除了自己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之外,还有一部分运气的加成。毅然辞职裸创时那份无处安放的热血已慢慢转化为魏巴德内心对于徒步教育的坚守。

在未来的发展中,亲子猫将加大徒步活动中系列课程的开发力度,使产品更加符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扎实其立身之本。根据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会开发更多国取⒐际路线。同时,在互联网运营层面的投入也将加大。鉴于亲子猫前期专注于产品体验优化与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合,宣传推广方面更多地依赖口口相传。为了加强线上运营,接下来亲子猫会更多结合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方式触达目标用户,致力于让3-15岁的孩子们拥有安全、有趣、有益、有爱的童年。

成立不足两年却开创了国内徒步教育先河的亲子猫仍面临着许多潜在挑战。一方面,亲子猫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尚不能在大范围内得到社会的认可,素质教育在短时间内也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训练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用户群体扩展缓慢。另一方面,亲子行业早已不是一片蓝海。前有早早抢占市场先机,坐拥巨额客户流量和低成本产品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后有层出不穷的同类型创业公司,魏巴德带领的亲子猫团队将如何应对这些未知的变数,又是否能够在大浪淘沙中迅速成长为行业的标杆?让我们拭目以待。

钱婧: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第6篇

在设计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时,以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兴趣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可以是设置情境、实地考察、生活调查、故事展播等多种形式,着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涵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激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在教学活动中浇筑文化基础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便捷,课前查阅资料,积累知识,培养文化素养。在教学《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安排学生搜集金字塔、四大文明古及其文明成就的有关资料,并设计了《导游带我去旅行》活动:不光是金字塔神秘又壮观,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著名的辉煌的古代建筑、文明成果,课前大家查阅了资料,我们都想参加一次文化之旅,请你来当导游,挑选景点,设计旅游路线,带着我们领略那些神奇的文化吧!同学们在这次过程中精彩纷呈:大家好!我是这次出行的导游,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铁塔――艾菲尔铁塔;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雅典卫城”,它建于……;各位注意啦,现在我们来到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同学们在活动中一直都非常认真,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营养,在分享古代文明成就的时候,都讲得不错,对出示的古代建筑、医学、数学、文学、农业等赞叹不已。

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主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时根据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状况设计活动。如教学六年级《不要在网上迷路》这课时,学生进行了以下活动:①调查自己身边的人,如爸爸妈妈等,他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他们的看法。②课前调查湖南省衡阳市的网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写出相关的考察报告。③“唇枪舌剑”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可以不遵守规则,甚至可以互相攻击;正方同学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应该遵守规则,否则容易在那里“迷路”,甚至“撞车”。那就来一场“唇枪舌剑”吧,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讨论激烈,各抒己见,通过辩论,他们知道了要怎样安全、有效利用网络,在沟通中制定了“网络文明公约”。孩子们在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树立了网络伦理观念,培养了信息安全意识,得到自主发展。又如教学一年级《不做小马虎》时,设计了联系自身捉马虎、榜样导行克马虎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找到了学习上、生活中的小马虎,克服马虎的坏毛病,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在教学活动中激活社会参与

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设计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激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在教学《光辉的瞬间》这课时,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教育学生为祖国统一做力所能及的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盼望祖国统一早日实现的愿望。设计了“新闻会”活动:整理课前搜集的香港、澳门、台湾的有关资料。分小组举行新闻会,采取记者提问的方式。“新闻会”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与自己息息相关,将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我们的生活才更幸福,激发学生感恩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时开展了感恩父母活动:一是夸夸父母,夸夸父母对长辈的关心、对家庭的贡献、对子女的爱护。二是感恩父母,付之于行动。让学生讨论说说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来实施感恩活动,如给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帮他们淘米、拖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懂感恩、有担当。

第7篇

其实黄果树瀑布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黄果树”牌香烟。我的童年时代,喜欢收集香烟盒玩,这其中,“黄果树”牌香烟以气势磅礴的黄果树大瀑布为商标图案,加之印刷精美,实在让我爱不释手。后来读小学时偶得一枚普票,上面就是黄果树瀑布,爱它喜它,成了日后我集邮的启蒙。正是通过小小烟标和邮票,方初步了解了黄果树瀑布。然而童年的黄果树对于我来说更多则是一组抽象的数据以及那图片中四季飞落似乎永远也不干涸的滚滚飞流,最近有幸,我与她来了次亲密的接触。

穿越黄果树瀑布

因了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介绍了中华第一瀑,从此黄果树大瀑布名闻九州四海。而无论上世纪80年代版《西游记》还是张纪中版《西游记》,都把黄果树瀑布作为核心拍摄基地,可见该瀑布的“魅力”。

位于贵州省西南的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是清代黄培杰心中的黄果树瀑布,这也是我们的神往。

经过刘海粟题写的“黄果树”镶嵌的仿古牌坊,穿过古老的半边街,就来到黄果树瀑布景区门口。

进入景区,首先来到的是盆景园,奇石、花卉、小桥、流水,亭榭点缀其间,和谐自然,美不胜收。走出盆景园,顺着山势,拾级而下,不知不觉方才发现自己身在半山崖头,身旁是郁郁葱葱随风婆娑的水竹林。因为树木遮挡,还看不到瀑布的样子。又走了一阵,终于听见轰隆隆的水声,但还没有瀑布的影子,每个人都知道,瀑布就在前面一片浓密的树丛后面了。游客们此刻都加快脚步,想快一点看到瀑布。

渐渐,远远随风传来一阵哗哗水声,渐近渐响,仿佛千军万马呼啸而来,又像交响乐的渐到。嗬,远处的山腰上,如千尺白练悬挂的不正是黄果树瀑布么?

屹立岩头,遥望对面山崖上的大瀑布,白色的瀑布就像绿色的舞台上一群身穿的白色长裙,随着舞曲,摆动摇曳。也像墨绿的画板当中用毛笔画上一束束白色的笔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瀑布于其中,仿佛仙女下凡。

前方不远处,有一小巧的观瀑亭,上书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不错,这正是黄果树大瀑布的真实写照。站在观瀑亭上—据说这里是眺望大瀑布的最佳位置,想当年,徐霞客一路翻山越岭来到此地,站在观瀑亭小憩,深为黄果树大瀑布的雄伟气势所折服,却因大瀑布“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而为憾事,然而今天,游人已经可以沿着山间的石梯小道畅游整个瀑布。

往前,瀑布的响声越来越大,空气越来越湿润,越来越清凉。公元1638年,徐霞客在考察大瀑布后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101米,是世界上唯一可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向外听、观、摸的瀑布,围绕着黄果树瀑布,四周有七个观瀑台,横看侧看各有奇趣。

瀑布泻落在深潭中,但见白浪翻滚,水雾升腾。击起的水花和撞击在岩石上产生的飞沫,形成了细小水滴、雾气一起散落在其周围,笼罩着整个山谷,置身这雨雾的世界,真是感觉置身世外桃源……观瀑台的石阶路、护栏,全是湿漉漉的。我们穿着简易的雨衣,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脸庞,打湿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携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同行的朋友介绍,这里负离子丰富,呼吸呼吸会很健康,深呼吸,果然心旷神怡。

我凝望着正对面的黄果树瀑布,忘记身畔穿梭的游人,巨大的水声在我耳里却是悄然。青山翠谷,激流飞瀑。我的思绪是瀑布冲击山岩飞溅出的水珠,在重重水雾中起伏;我的心情是瀑布对面山坡生长着的小草,在暖暖滋润里舒展……

凭吊徐霞客

我独自来到树丛中的徐霞客石像前,凭吊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游家。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崇祯十一年 (公元1638年)三月,徐霞客经庆远府、河池、南丹进入贵州,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黔西南之行。四月中旬,徐霞客在旅途中第三次遇盗。他的路费被所雇挑夫偷走,“穷途之中,屡遭拐窃”,心情之沮丧可想而知。四月二十三日,在历经艰险跋涉后,他终于见到了白水河瀑布(即今天的黄果树大瀑布),面对气势恢弘的大瀑布,他不禁赞叹道:“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天下第一瀑”的美誉,黄果树瀑布当之无愧。感谢这位地理学家,正是他的妙笔,从此黄果树大瀑布名扬天下。

站在徐霞客石像前,仰望对岸的大瀑布,树林里时隐时现的山道中,游人不时经过。回想三百余年前,古人探幽之险峻艰难,方觉世幻沧桑。当代人类工程技术手段早已将古人视为“天堑”所“不可即”之处演变成了通途,山崖上甚至还修有电动大扶梯代步,为来自都市的旅客尽扫爬坡上坎的劳累。树林中交错的电线以及远处黄果树寨子中挤挤挨挨的水泥砖房,已经给这个当年人迹罕至、荆棘丛生的深山幽谷打上了现代文明的烙印,眼前穿越千年时空,亘古不变的只有依然清澈见底、生生不息的白水河。

天生一个水帘洞

空气中的水气越来越浓,似乎在下着毛毛雨的感觉。我们静听着眼前大自然的协奏曲,一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知不觉中,衣服都被润湿了,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进入了瀑布中央—水帘洞。

水帘洞是个大型岩溶洞,有一百多米长,洞内有彩灯装点,地面铺设水磨砂岩砖。俯身钻入洞中,头顶洞外大瀑布以飞泻千里的气势撞击岩壁,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洞内不时有水珠滴滴答答地飞溅在石钟乳、石花上,水花四射。缓步洞天福地,细细品味着“曲径通幽”的意境,眼前突然又豁然明亮,原来前面就是水帘洞的洞窗。凑在一个巨大的洞窗前,岩壁上赫然书有“水帘洞”三个朱色大字,一看落款,乃是著名的美术家刘海粟大师所题。站在洞窗前,手探洞外飞泻的激流,不免心惊神悚。然此时才真正触摸到大瀑布,感受到那咆哮“长河为我从天降”之气势,探头望望洞外银花乱溅的犀牛潭,但见白水河翻滚如潮。

我们感受着夏日洞内清凉的同时,想象着《西游记》中美猴王在这水帘洞中的嬉戏场景,不禁佩服拍摄导演的艺术魅力。从洞中往外看,浑身有点打颤,不觉中想起了李白的那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岩溶瀑布博物馆

白水河勇敢前行于黔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每一处阻碍,多一个急弯;每一次跌落,多一道瀑布,一串风景,一江清波。白水河自上游而下,形成了以黄果树瀑布为核心,在上游和下游20公里的河段上的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二道沟瀑布、陡坡塘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螺丝滩瀑布、银链缀瀑布等18个瀑布。

有一份考察报告说:纵观世界名瀑林立,像黄果树如此集中而姿态各异的瀑布群,则为我国黄果树所独有。黄果树瀑布群由于分布在岩溶洞穴、明河暗湖,构成“瀑布成群、洞穴成串、星潭棋布、奇峰汇聚”的世界罕见自然景区。它位于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有多处古迹,民间建筑奇特,民族风情浓厚。人们说:“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有石头城。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黄果树瀑布形成于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区,统称“岩溶瀑布”。科学工作者经过考察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即经黄果树大瀑布为代表的河流袭夺型瀑布,经关脚峡瀑布为代表的断裂切割型瀑布。黄果树瀑布群被称为“岩溶瀑布博物馆”。

走出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我雇个导游看其他几个瀑布,一路上阳光明媚、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村落点点,风掠过我的面颊发梢,载着我的灵魂,飞向天际。

银链缀瀑布在天星景区中。天星景区以山水结合精巧秀丽著称,步行其间,如入画廊。整个景区前半部分主要看山石之奇,后半部分主要看水秀之美,而渗透在全过程的是绿色的树,绿色的风。梁衡曾赞誉道:“虽然还是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乐曲。”

恰我来时,游人稀少,正好慢下脚步,细细观赏。穿过天星盆景和天星洞,就是银链缀瀑布。舒缓的流水沿着层层圆润的巨石滚下,丝丝银波,串串水滴,交叠纵横,如珠链,似纱衣,阳光照耀,闪烁生姿,真当得起银链缀的名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坐在瀑布旁吟诵孔夫子的话,丝毫没有光阴流逝的感叹,只觉得当时快乐无边。

而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二公里处的螺丝滩瀑布,以滩面逶迤绵长为其特点。河水从拦河坝翻下,分成两股,最后作方形交汇,形成左右相对的两个瀑布,左大而缓,右小而陡。瀑布最高处为三十一米,滩面逶迤长达三百五十米。

螺丝滩瀑布还没有开发,完全是自然的模样,瀑布割裂为几条,分分合合,丝丝缕缕,如白布般铺陈在河川里。布依族的石头村寨和梯田静偃在瀑布旁,几株老榕树,一片新芭蕉,景象和谐。我和导游一起站在山顶上看瀑布和村庄。导游对眼前的景色实在熟悉不过,而我却惊喜不已,我喜欢平凡的风景,久久望之,满心都是幸福安宁。

导游带我穿过村庄,从不起眼的后门来到陡坡塘瀑布。已是夕阳西下,阳光把宽阔的瀑布渲染地锦绣富丽。陡坡塘瀑布落差小,但幅度宽,水量大,有种壮阔之美。

与黄果树瀑布的游人如织相比,这里清冷一些,附近很多鸭子,它们信步曲颈相依相偎,俏立于河中绿洲之上,余晖将那雪白的身躯镀得金黄。驻足观瀑,悠然娴静。暮色将垂,附近村民和儿童三三两两在河边游泳洗澡,看着他们,我更觉得生活的平和与满足。

离开时,我是经常回头看看,就是想多看几眼,不仅是黄果树瀑布的美丽和带给人们的惊险刺激叫人难以忘怀,而水的力量、水的包容、水的凝聚、水的坚持,水给人的教益更振聋发聩,这不正像徐霞客吗?

第8篇

【关键词】 清源山风景区;闽南文化;闽南古镇;开发设想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泉州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10处,其中国家级32处,此外还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7项。虽然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但泉州旅游产业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载体把这些分散的闽南文化整合在一起,让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受并体验到。因此,本文提出依托泉州旅游龙头5A景区——清源山,打造具有地标性的“闽南古镇”旅游产业园,让闽南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包装和整合,使古镇成为泉州旅游龙头品牌,从而推进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实现泉州旅游的跨越发展。

一、清源山风景区旅游现状

1.资源分析

(1)资源优势

清源山风景区是福建省第6家、泉州唯一一家5A级旅游景区、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景区面积62平方公里,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名胜古迹遍布,有 “秀出东南”、“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山上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书法艺术的珍贵历史遗存;灵山伊斯兰圣墓,被誉为“世界第三圣地麦加”;碧霄岩三世佛,是位于最东南,保留最完整的藏传佛教雕像。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走进清源山》一文中赞道:“如果哪天有一块石头从清源山滚下来,没准就会发现上面赫然刻着唐宋元明清某个朝代的年号。”可见其文化底蕴十分的丰富。

(2)政策扶持优势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依托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是“海西”、泉州地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泉州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泉委发〔2012〕8)号)中明确指出:为增强泉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打造以清源山为龙头,融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为一体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清源山做为泉州市的旅游品牌龙头,必须进一步发挥作用,积极推进环清源山大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构建,打造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旅游产业。因此近年来,政府陆续投入2亿多元对清源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在政策的优先扶持下,2012年10月,清源山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的审核,荣升5A级旅游景区,成为福建省第六家,泉州第一家5A景区。为泉州市旅游产业带来品牌和经济双效益。2013年春节黄金周,清源山游客量达7.59万人次,比增137.3%,门票收入173.53万元,比增104.5%。

2.存在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

清源山虽然拥有众多的文物资源,历史积淀深厚,但仍属于传统文化旅游项目,以文物古迹和静态展示为主,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体验性和深度游览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文化旅游的新要求。清源山做为泉州人民的母亲山,闽南文化在这里的遗存只能通过单一的名胜古迹展现出来,游客无法深度旅游。如老君岩造像,最具代表闽南道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文物,游客在这只能欣赏这尊石雕,不能在宫观里看到泉州道教的宗教仪式,参与道教的祈福和祭祀活动,同时也没有现代化科技影视手段让游客了解到泉州石雕作品的制作工艺。

(2)缺乏配套的旅游服务产业

作为现代旅游观念,不能不注重旅游服务设施方面的跟进,让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享受,才能留住客人,增加旅游消费。由于清源山景区离泉州市区比较近的原因,一直以来,景区管理一直以保护为主,未曾开发配套的旅游服务产业,游客的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体验参与活动一直依赖泉州大市区,不仅如此,清源山虽有62平方公里,但大景区格局未形成,区间旅游交通不便,如九日山、灵山与主景区清源山没有旅游公交线路,游客参观景区非常不便,这样导致了不能留客过夜,景点成了快餐式的消费,无法为景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营销

62平方公里的清源山风景区环构成了闽南泉州人的生态走廊,多元宗教文化遗存遍布山中;贤才俊杰、文臣武将在清源山上留下了众多宝墨;海丝祈风展现了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辉煌……,这一切承载闽南文化的遗迹由于太过分散,清源山在总体规划中未能系统科学建立一个合理的旅游线路,同时缺乏整体系统营销、网络营销、品牌营销和体验营销,宣传工作主要依靠在新闻报道和电视传等传统营销渠道,难以适应个人自驾游、文化深度游和体验式游览的发展趋势。

3.解决办法

清源山景区虽荣升为5A级旅游景区,但崭露头角的优势并不能取代未雨绸缪的心态,面对新的发展瓶颈,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地能推动对景区更深、更远层次的思考。清源山要实现科学、有效、跨越的发展,必须构建与泉州经济社会相匹配的文化旅游产业,让5A景区确实发挥在泉州旅游产业中的品牌、支撑与带动作用。去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构建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作为闽南泉州人民的母亲山,清源山的发展离不开闽南文化的支撑。为此,清源山应考虑把闽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2012年底,清源山管委会在市领导的指示下,组织专业人员前往云南楚雄彝人古镇考察,发现融入地方特色及各类旅游文化元素的古镇建设项目对泉州极具借鉴意义。市政府专题会议对考察结果的报告予以了肯定,认为建设闽南文化聚集地——“闽南古镇”(暂命名),既有利于弘扬泉州闽南文化,丰富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内涵,也有利于推动泉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泉州打造一座融合闽南传统文化的“闽南古镇”极具可行性,落成之后必将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旅游业的“标兵”。

二、泉州闽南传统文化

1.泉州闽南传统文化丰富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是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国家确定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泉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10处,其中国家级32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41个,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1个。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海丝”、“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构成了泉州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泉州闽南文化包含了民俗、方言、戏曲、建筑、、民间文艺、手艺等。如方面有通淮关帝圣君、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玄天上帝等;戏曲方面有南音、高甲戏、梨园戏; 民间手艺有木偶头、刻纸、木雕、石雕手艺等; 民俗方面有普度、尾牙、抢头香、做功德、巡镜、镇五营、巡安等;闽南民间文艺有舞狮、踩高跷、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等。

2.闽南传统文化分散,传承保护有待加强

虽然泉州拥有众多的闽南文化,但一直散落于民间街巷中,没有作为一种整合的旅游资源较集中地展示给游客,更不用说体验了。泉州传统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经营模式传统、观念相对保守,有的项目自生自灭式的濒危型约占35%,这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转业,得不到及时帮救与扶持,市场萎缩乃至濒临消亡的境地,有些民俗由于新时代逐渐被人们放弃。近年来,泉州市政府有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普查、传承及保护,截止到2013年元月,共有38人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闽南文化要得到一个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还需一个规模化、有影响力的闽南文化载体,通过其市场运作,整合包装,使之既成为一个旅游项目,产生经济效益,又能起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以闽南文化为载体,打造“闽南古镇”,丰富景区内涵

1.何为“古镇”

所谓的闽南古镇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商业旅游项目。在仿古建筑群内注入古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色彩,贯穿当地的民俗表演、民风展示及体验,便称之为“古镇”。闽南古镇将整合闽南风俗、闽南建筑、闽南宗教、闽南戏曲、闽南工艺等,是一处人文旅游景点,一个展示闽南文化的大观园,有利于延伸清源山旅游文化内涵。

中国目前有许多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云南楚雄彝人古镇。楚雄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拥有彝族50多个支系,彝族文化风采绚烂,遗憾的是广大彝族民众居住分散,当地又没有高知名度的文化景点,长期以来,楚雄彝州都缺乏一个规模化、有影响力的彝族文化载体。2005年,当地政府在大理国德江城旧址,把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相结合,开发建设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一体的地方文化精品项目——彝人古镇。古镇按功能布局有七大分区,建有场馆,集萃了楚雄彝族的人文、文化、民俗、歌舞古乐、动人传说,展现了彝人的历史变迁、世事沧桑。很多游客被这里的古老与深厚的韵味所吸引,大多数人会留下来住上几天,甚至几个月。在彝人古镇天天都上演百人竞歌,千人起舞的场面。每到夜晚,彝人古镇各景点人流涌动,川流不息,欢歌达旦,把自然风光与古彝文化、旅游度假、休闲体验相交融,重点展示黔西北民族文化特色。

这种将旅游文化与商业运做相结合的仿古镇开发模式, 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旅游特征, 它以模拟的手段, 创造性地为旅游者提供真实性的人文风情体验场所, 成为云南旅游的一种典范。

2.“闽南古镇”规划建设

“闽南古镇”的建设要以规划为前提,体现闽南特色的“生态、人性与文化”, 建筑宗旨于“人与自然和谐,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选址应考虑环清源山旅游圈内,最好的位置在清源山花博花附近,因为这样离清源山最近,可以作为景区配套的旅游服务产业,而且它区域内有清源山、泉州南少林寺、锦绣庄民间艺术园、西湖公园、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木偶剧院,自然与人文旅游景点集中。

此外,古镇的建设以闽南红砖民居为主,结合模拟建些历史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等,尽显出砖入石、燕尾脊、雕花等闽南古建筑的古老韵味。环镇可以种植刺桐树,或布局象鲤鱼,以体现泉州历史上的别称“刺桐城”或“鲤城”。

3.“闽南古镇”设想

“闽南古镇”是一处以闽南古大厝为平台、泉州古街巷为支脉,闽南文化为“灵魂”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泉州古街巷是闽南泉州的文化底蕴,是泉州城历史的活化石,有的记录着泉州历史上的名人,有的反映着泉州的,有的折射着泉州人崇尚的道德观念,有的反映着泉州的生活、生产风貌。如旧馆驿、承天巷、奉圣巷、三朝巷、甲第巷、花巷、裴巷等等,每一个巷名都留下了历史的印痕。因此,在闽南古镇的开发中,这些承载历史的巷名可以通过布局后的古民居巷子展现出来,使许多游客游览古镇后,就知道泉州的许多地方典故和历史文化。

闽南文化元素众多,可惜分布在各处,而且很多文化细腻、高雅、多样,需要旅游者花时间耐心品味。在古镇里,游客可在广场欣赏到泉州提线木偶、高甲戏、布袋戏、拍胸舞、火鼎公婆、南少林武术、永春白鹤拳等泉州独有的戏曲文艺;也可在古厝内通过电子声控等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影视场景、游戏玩法等感受普度、尾牙、抢头香、做功德等宗教民俗文化;也可亲自参与诸如闽南“妆糕人”、“金苍绣”、陶瓷制作、包棕子、制茶、影雕、刻纸、花灯制作……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也可以在小巷中吃到老字号的闽南小吃,如面线糊、海蜊煎、牛肉羹、土笋冻、肉粽、润饼菜、汤圆等等。

4.运作模式

闽南古镇如何把其地域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旅游的6个元素 “吃、住、行、游、购、娱”融合到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需要一个好的市场运作。

(1)引入多项产业,形成产业的互动。旅行社是景区与游客的枢纽,一个好的景区如没有旅行商的推介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古镇的开发应邀请旅行商的加入,成为利益共同体。如:彝人古镇与云南最具实力的康辉旅游集团联手打造景区,景区建成后,他们将以转让部份股份的形式,与康辉强强合作,康辉保证每天100辆旅游大巴进入古镇,提升古镇品牌知名度。(2)配套旅游产业的进入。泉州旅游没有一个可以“留客过夜”的景点,常被称做厦门的“后花园”。这是因为泉州景点特别是清源山景区除名胜古迹外,缺乏特色,如住宿环境、饮食环境、服务环境、娱乐环境及其他文艺演出等。另一方面,缺乏一些配套旅游的观赏产业及产品,这大大影响了旅游综合收入水平。因此重视软环境的打造,下足功夫留住游客;升级旅游配套特色产业,促进消费,是未来闽南古镇应努力解决的问题。(3)打造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闽南古镇需成立专门的招商部,招商特色化,在古镇上形成了陶瓷、酒吧、特色餐饮、茶叶、旅游商品、酒店等特色一条街,让众多商家入驻与古镇共发展,为古镇旅游提供了完善而特色鲜明的旅游软硬件配套。(4)大型文化活动带来高人气。文化活动是一种观赏性强,能活跃气氛,提高游兴的一种典型动态文化。如果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属于“形”的话,那节庆文化支就属于“神”,只有“形神结合”的精品旅游才能更好地吸引旅游者。年轻的彝人古镇就是一个可借鉴的样本。它通过成功举办了火把节、彝族年、春节、圣诞节、楚雄州民歌大赛等商贸文化活动,仅2006年火把节一天,彝人古镇就迎来游客近十万余人。2013年泉州成功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让众多海内外嘉宾流连忘往、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泉州文化最闽南。所以,“闽南古镇”可以大力打造闽南文化节,使之成为传统旅游品牌节日,营造一个令游客可以停下脚步驻足甚至流连数日的氛围。(5)加强策划,引入现代营销观念。闽南古镇的建设开发及营销应以政府为主导,制定中、长期营销规划,加大整合营销和网络营销,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培训,树良好形象,建立口碑效应和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

四、结语

泉州要改变现在闽南文化旅游元素太分散、不聚集的现状,选择一个最有闽南特色的地方作为旅游文化聚集地,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建议政府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让闽南古镇这样的规模化产业在泉州落地,加快项目引进的步伐,让清源山名副其实地成为泉州旅游产业中的“标兵”,成为弘扬打造闽南文化的里程碑,实现泉州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行健.试论闽南传统文化与两岸文化交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

[2]许添源.清源山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06.

[4]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规划[Z].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2011.

[5]聚零为整,拧丝为绳——清源山管委会主任黄环生一行云南考察报告[R].2012.

第9篇

【关键词】甘南;民族民间美术;旅游经济;发展

甘南州位于我国甘肃省西南部,地处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带,是一个旅游气候适宜,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的地区,甘南丰沛的降雨使甘南形成了丰茂的原始森林、高山灌丛和高原草甸景观,使甘南成为生态旅游的胜地。

1 甘南旅游经济现状

甘南旅游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受配套硬件设施的制约,初期的旅游业发展虽规模小,档次低,却已显示出相当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多年的开发努力,甘南旅游业已今非昔比。甘南旅游业无论在游客人数上,还是经济收入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资料显示从1993年-2004年共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3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79亿元,年平均增长36.6/%、25.7%、46.8%。

2009年至2011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52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1.21亿元,其中:2011年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1亿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31%和379%,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10%。

2005年到今天是甘南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宣传促销成效显著,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产业地位日趋显著。目前,全州有“农家乐”600多家,具有较高档次的“农家乐”287家,日接待能力达8500多人次,每户年均收入2.78万元,最高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在新世纪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甘南旅游业已成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年以来,甘南州七县市新增“农家乐”177户,目前,全州“农家乐”达到650家,另有宾馆饭店178家,国内旅行社7家,旅游景区漂流点3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企业18家、旅游游艇服务公司1家,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1.4万余人。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政府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四是,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地、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已相继完成并启动;五是,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六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旅游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全面推进。

2 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

由于甘南自然条件复杂,生活环境特殊,地域文化独特,藏民族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构成了自己特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空间,形成了独立的区域性特征,由此也形成了甘南自身文化特色,培育出众多带有鲜明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

2.1 甘南民族服饰

甘南是个多民族的区域,这里居住着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和独特的民族传统习俗,特别是民族服饰文化和服饰艺术。在这些民族中,特别是藏族服饰,工艺精美、种类繁多,在这里就以藏族服饰为例加以介绍,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无论喜庆欢宴,还是节日集会,甘南各族儿女总是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尽显风采。

2.2 甘南民族绘画艺术

(1)壁画

甘南壁画属佛教文化,所有寺院经堂、佛殿四壁,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甘南壁画吸收了中国、印度、尼泊尔和青藏的艺术风格,色彩鲜丽,对比度好,线条均匀,富于图案和装饰意味,并大量运用描金、贴金、磨金手法,使壁画满壁生辉。拉卜楞寺的壁画多绘在布幔上,悬挂或钉在墙上,多用矿物颜料,经久不变色。正月十三,将十几丈长的大佛像在山坡上高高挂起,叫“晒佛”,围观瞻仰的人人山人海,不计其数。

(2)布帛画

藏语称“唐卡”。唐卡画是彩锻装裱的卷轴画。唐卡画是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另一种工艺品,为藏民族所独有。甘南唐卡画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丰富。一幅画是一部故事、一部传说,被称为藏族“历史画卷”。

(3)工艺装饰画

装饰画形式多样,以实用性见长,将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画面绘制在住房门、窗、檐、柱及柜、桌、橱上。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以传统的山水花卉、禽鸟虫鱼、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主。绘画技法以工笔重彩为主,辅以中国水墨画的烘染、墨晕等技法。

总体来看,甘南少数民族绘画既多姿多彩,个性突出,又表现出共有的质朴清新、明朗大方的审美趣味。

2.3 甘南雕塑艺术

(1)佛像雕

甘南佛像雕塑可分为雕刻佛像、泥塑佛像、陶瓷佛像3类。各类铜制、泥塑、木雕的佛像一般都镀金并镶嵌珠宝、珊瑚、玛瑙等,光泽鲜艳,雅美华丽。各寺院佛雕的艺术造型有传统佛陀型、菩萨型、佛母型、明王型、空行母型、众金刚类。

(2)建筑雕塑

甘南雕塑广泛应用于寺庙建筑。其种类有镏金铜雕,如佛殿屋脊的吉祥兽、等;木雕;如梁、柱、斗拱、门楣等;砖雕,如墙面、墙头等;石雕,如柱基石、石兽等。民居雕塑多用于柱、门楣、掮等处及室内装饰等。建筑雕塑艺术工艺超凡,地方特色浓烈,造型古朴典雅。

(3)酥油彩塑

即“酥油花”。酥油花,是将酥油调上各种颜色,塑造成各种人物、花卉、山水、建筑、飞禽走兽及佛经故事。甘南各寺院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酥油花工艺精巧,色泽鲜丽,棱角分明,比例匀称,形象逼真。

(4)洮砚雕刻

洮砚与端砚、歙砚同负盛名,为中国三大名砚,享誉国内外。洮砚具有石质坚细莹润、色泽雅美。绿色中含有水波纹,发墨细快,不损笔,倾墨不干不冻等优点。自古以来,深得文人墨土之称赞和珍爱。洮砚技艺自成体系,圆透、高浮、浅浮雕等综合统一的整套雕刻技艺,雕刻出融诗词、书展、绘画于一炉的宏观场景画面。深受中外游客的称赞,馈赠之佳品。

3 开发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促进甘南旅游经济发展

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注意综合性开发,达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从食、行、住、游、购、娱这6大要素着手,并通过政府支撑,市场运作,建立起“一个市场,三个中心”,即现代化旅行社市场、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积极开发研究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入旅游(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92页)购物,促进甘南旅游经济的发展。

3.1 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在甘南旅游经济中的地位

在旅游中,除了欣赏歌舞,领略风土民情和大自然风光外,购买旅游纪念品也是旅游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旅游纪念品的购买,丰富了旅游的兴趣,同时在返回之余,见物生情,能增加多少美好的回味。在社会和家庭现代化激进的今天,它为家庭的装饰又增加了一道风景。

3.2 加强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研究,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甘南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对旅游产品中的美术工艺纪念品的开发应重点突出甘南民族特色,引进国外高科技的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工艺,多渠道引进资金,全方位共同开发、研制,生产高品位,上档次,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促使甘南旅游纪念品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在研制美术工艺品中应注意突出以下的特性:

(1)民族性

甘南民族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民族信仰、地域风俗上。甘南少数民族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间呈现为相对分离的状态,其民族风俗大相径庭,不尽相同,由此而衍生的文化事物千姿百态,异常丰富,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系,因此它出现的很多工艺美术品也丰富多彩,有反映自然崇拜的,有反映图腾崇拜的,也有反映祖先崇拜的。因此,在选用民族工艺美术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时,一定要考虑到工艺品的民族特性,比如藏族唐卡艺术,其内容、造型及设色最具有民族性。还有酥油彩塑、面具裱塑不仅有它的神秘性而且也是一种民族的信仰。

(2)古朴性

由于旅游的客人大多数都来自于繁华的都市,都市生活中高楼大厦,宽阔的大道和奔驰的车辆,滚动的霓虹灯和动漫的图画布满了整个脑子。他们从城市来到旅游之地,需要的是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绿色、古朴的村寨。对于旅游工艺品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喧啸繁华的画面,而是古朴粗犷的符号。因此,美术工艺品的古朴是旅游者选择之首。

(3)实用性

对于旅游者来说所购的旅游商品除了有民族性和古朴性的个性突出,值得收藏外,而旅游品的实用性更是收藏的动态表现,因为实用,它使旅游品增加了又一道功能,而这一功能会使这旅游品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赠送亲友的佳品,如甘南卓尼的洮砚和民间刺绣等。

(4)纪念性

纪念性,旅游商品除了它的民族性、古朴性、实用性外,有些旅游商品还需标注旅游景点,而产生特有的纪念性,正如甘南的拉卜楞寺,甘南的尕海湖、则岔石林等,美术家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资源设计一些工艺品,作为旅游景点的旅游商品,尽量与实用性联系起来,达到完美统一。

4 结语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甘南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甘南作为旅游资源丰富,西部旅游的热点之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甘南旅游资源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与旅游开发对甘南经济发展的意义。组织美术研究人员利用甘南民族美术资源和地方物质资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开发甘南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使甘南旅游业再上一个台阶,增加旅游经济收入,提高旅游纪念品收入所占整个旅游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推动甘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南州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甘南州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R].2011-10-10.

[2]甘南州年地方史志办公室:甘南州年鉴1990―2000[M].合作:甘南藏族自治州出版社,2001.

[3]李振翼.甘南藏区考古集[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

[4]杨晓辉.甘南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M].甘肃:甘南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