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八年级地理下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28 03:33: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八年级地理下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八年级地理下总结

第1篇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第2篇

初中生活就像一本书,这本书丰富多彩,由三章构成,分别是七、八、九年级。我们每一天都在为这本书写下文章,相信它将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读八年级,我多了一份责任。

八年级的学习生活要比七年级紧张得多,每天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就连到餐厅、到宿舍的路上也都每人拿一本书,都在学习,大部分拿的是地理和生物,毕竟六月份就要进行会考了,这是考高中的第一战,一定要打响。

期中考试刚刚进行完,我的成绩还是不理想,这让我很恐惧,怎么办?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会考了,万一考不好,那……

每一次考试都会带给我们经验和教训,我们只有不断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这样才会取得进步,取得好成绩啊!知识是靠我们不断积累、不断巩固,才能不断提高。

从今以后面,对繁重的学习生活,我们一定要变得坚强,加倍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八年级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其综合素质的发展。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认识到,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就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共同创新,切实促使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多维度、多元化、高效度创新。

1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

1.1 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而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从关注“我们怎么教”,到关注“学生怎么学”的转变,杜绝“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强化与学生的情感共同、共同体验与共同分享,促使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健康发展。

1.2 交流促进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强化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互动与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得、看法和体会,促使初中地理课堂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和谐的课堂交流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3 整合促进发展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启发性、创新性很强的科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材也逐渐变得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这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教材”的理念,转而采取“用教材教”的做法,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中发掘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再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2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程序

八年级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应对课堂教学程序进行改革,构建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程序。现结合八年级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程序进行阐述:

2.1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引入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的课堂导入深受学生的欢迎,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三节《民族》一课中,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等等,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发言,对我国民族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成功的课堂引入。

除了直接提问以外,教师还可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资源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再由情境导出问题和导入课堂教学。例如,同样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其第二节《人口》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众多市民排队购物、上车、就医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能够体现我国人口众多的场景,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目前有多少人口”、“生活中哪些场合常常出现人群拥挤的情况”、“我们接触到的哪些情境能够反映出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等等,同学们通过回想生活中的情境深切地体会到我国人口众多的事实,从而对关于我国人口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

2.2 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学习

以往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怎么教”的问题,在备课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每一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甚至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学生的质疑、争论等进行预设,导致教学过程中对课堂过分控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完全调动起来。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过程视为学生学习的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和掌握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应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方面,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掌握程度不同,对地理知识的获取、分析和探究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自主探究学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是具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为了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中广泛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将其作为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搜集关于我国森林资源、水和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事实,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再由教师对其自主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知识面、思维深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思维量,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将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如上一个例子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小组成员的探索结果和学习心得进行简短的阐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而接触到了更多知识,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2.3 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与总结

学生将探讨出来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肯定,是对其今后学习的有效激励另一方面也使其将知识的结构予以合理的构建,将具体的知识整合到相应的知识体系中,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价值进行体验,并将学习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要实现有效的评价与总结,不但要对每堂课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更要分章节、分阶段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在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自主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理论知识框架,为其复习知识、预习新课和开展课外学习、自主探究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课程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其内容均为中国地理,上册涉及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问题,下册涉及地理差异、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以及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前景与对策等相关问题,可见每册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对此,教师应强化对阶段学习成果的归纳、总结和评价,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后,教师可在课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布特点与我国地形与地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一问题既考查到了学生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到了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规律的掌握情况,将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使其对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教师可借此机会,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同学们对这两章课程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学习地理课程的自信心,评价环节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避免过分批评学生。

3 总结:综上所述,要做好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对采取多维度的教学创新模式,不但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程序,更要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长存.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2(11):81-82

[2] 吴国林.提高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效益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2(34):95

[3] 张品清.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1):83

[4] 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3(1):81-82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122-01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地理教师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只是被限制在书本世界和抽象的科学世界之中,丧失了对地理学科应有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价值的探索。这种缺乏生活感和现实感的初中地理教学,不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亲切感和熟悉感,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将探索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生活体验,选取教学案例

新课改比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设计教学案例,使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那么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新学知识。

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师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且生活体验的范围也不仅仅拘泥于地理学科。一些学生觉得习以为常的现象,如四季变化、日月星辰的升起降落,其实是与地球运动状况密切相联系的。教师在讲述“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能以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事例为教学案例,就会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发探究相应的地理知识。

例如,教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交通运输网》时,教师可以拿出几种火车票,如动车票、老式非空调车票、空调车票、高铁票,然后告诉学生坐不同火车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科学选择出行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借此理解交通运输知识。

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体验,也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教学案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在讲述地理条件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初中语文教材中《晏子使楚》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名句,让学生明白气候差异也会导致景观上的明显差异。

二、根据乡土资源,选取教学案例

乡土资源,是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乡土资源,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在课堂上应用乡土资源,能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觉得教学内容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乐于接受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应选取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资源,让教材知识点和乡土资源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一种熟悉的、亲切的环境中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时,为了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举当地自来水厂处理污水的例子。如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自来水厂用沉降等物理手段处理污水的过程,了解细菌等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应用等。从这个例子中,学生了解到水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了危害,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又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本地有什么乡土资源。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是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最后,教师再总结乡土资源的开发方式。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在发现身边的乡土资源的同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时事热点,选取教学案例

尽管地理是一门时效性比较强的学科,然而,教材中一些数据和信息还是难免会落后于时代。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快速的,地理教师只有紧跟时展的需要,及时选取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作为教学案例,才能使地理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在选取时事热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更新教材的过时信息。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时,教师应该出示我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并告诉学生,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孩是“超生户”,再加上流动人口数量增多,会出现多报或漏报户籍的现象。然后,教师再根据我国目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让学生探讨我国目前多生一胎的政策。教师也可以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热点来安排教学,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震的措施,并且与我国汶川大地震进行比较。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感觉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联,从而与时俱进地学习地理知识。

第5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试题;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55

从2014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第6篇

我们再将视野转向当今的学生,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和落实,家家一个孩子已经成为了社会现状,家中唯一的那个孩子便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明星,从小到大很少与兄弟姐妹的接触,孩子不懂得分享、体谅和换位思考,在家里唯我独尊的“小皇帝”比比皆是,哪怕是到了学校成为学生,也会将这种习惯带到课堂。所以,虽然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样具有独立思想、叛逆性格的孩子正是我们一直所希望的――鲜明的性格特征、质疑的探索精神、思维的独立自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是:孩子调皮捣蛋、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矛盾重重的事实。

此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电脑、网络的普及也让很多学生从小就接触互联网络,信息量巨大的互联网使学生所认识、接触的信息量增大,并且可以观察到很多从主流媒体观察不到的很多细节:包括社会问题、科学信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等等。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对于更多新鲜事物的认识和传统事物的质疑,也使教师的形象从学生心目中的神坛上拉了下来。

那么,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期望,教师如何合理地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变得非常关键。现在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鲜明性格,在班级教学中和日常的接触中都可以感受到每个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尝试着使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对待学生,虽然也严厉要求过,想拉开师与生之间的距离,保持教师的权威与不可撼动的地位,但事实上对于初中生来说,七、八年级对这种师生关系的反映是截然相反的: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刚转换到一个陌生的场景,在面对一位严肃教师的时候,还会表现出老实、胆小的性格,偶尔会有几个敢于表现自己“特性”的学生,但简单的进行批评和管教就会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情况就有很大的反差,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初中生活,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那么教师再对八年级学生施以重压,很快就会得到学生逆反的情绪。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那么也会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很讨厌”、“很能装”。那么,你越强调自己地位的特殊性,你也就越容易遭到学生的反感,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恶化,甚至是决裂。

同时,我也在实验另外一种师生关系,我尝试着将教师的地位放低,放到几乎和学生地位平行的位置,不再用“不可撼动”、“权威”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在课堂上让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特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对此,七、八年级学生的反映依然有所不同: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一位“和蔼的”教师还是很欢迎的,课堂教学气氛非常好,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回答问题,但不足就是这样的“散养式”教学方式不容易形成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够,基础知识落实不扎实,导致学生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然而,对于八年级来说,则是有较好表现的,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教师的态度可以感受到教师没有“架子”,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同时独立性格明显的八年级学生也会在日常的接触中将老师作为朋友,加深师生情感,并且可以将这种对教师的私人感情转化为课堂上对教师的支持,尤其是那些特别有个性的学生,会因为这样的一层特殊关系,会向其他学生发起号召,并尤为突出地支持教师的工作。

对以上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实例,可以大体上将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分为两个种方式:

第7篇

一、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诸多困惑

就我在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困惑:

困惑之一:课时紧,教材都处理不完,哪来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困惑之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问题压力太大,承担不起;

困惑之三:社会实践活费时、费力、费劲、直接成效不显著(书面考试);

困惑之四:活动方案编制、评价体系构建不完整导致活动单一,预期达成度低;

二、如何更好解决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诸多困惑

我们要敢于直面困难与挑战,在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做过一些尝试,供大家分享;

(一)合理整合教材活动类型,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1)学生自己动手类: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仪、等高线图的制作,八年级上册中国行政区图制作等,教师就完全可以学生在假期或课余进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对地球大小、形状、经纬网、等高线、中国各省区、位置等都有深刻印象,甚至终身难以忘记。教师同时进行展示、展评,精品还加入到学校手工制作展厅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以极大调动;

(2)就近就地取材类: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预报》、八年级上册,《河流》、《水资源》、《土地资源》、《工业》等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学生家长职业资源优势,学生家长在德阳市气象局、水务局、环保局工作,就请他为学生讲解相关原理、成因、意义、影响等,这比地理老师本人更专业、更具体、更真实;

(3)亲身实践类:可利用学校、年级组社会实践周巧妙插入地理实地实践活动内容,如环境保护,河流一节,针对德阳市保护母亲河活动,教师事先做好方案,提出相关实践内容,同时将河流成因、流向、水质、水文、灾害进行考察,各自形成报告,教师再要求由学生提供题材、数据汇入学校演讲报告中,学生非常有成功感、自豪感。

(4)激趣实践类:初中地理课标要求,“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如初中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民俗与旅游》一节,就可以利用国庆大假、学生寒暑假让家长带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当旅游,当今旅游已成为家常菜,但更多家长和学生紧紧是玩玩、开心而已,教师必须提出相关要求,如,运输工具的特点、线路设计、相关景点民俗、民风、民情等,制作成视频,在学校开放周时间将精选好的视频当着家长、学生的面精选播放,家长有荣誉感,觉得钱花得值,学生有兴趣感,在快乐中求得知识与同学老师的认可,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得到极大提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二)合理利用时间节点,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教材每册有难、有易,有松、有紧,可以打破不同章、册序列,容易的章册多安排活动,难度大、时间紧的章节少安排活动,我们的时间自然就不会紧张,书本知识传授也不会缺失;使书面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课堂上灵活吸纳理论知识。

(三)合理、科学分组、确保开展实践活动安全

安全是我们开展任何活动第一要务,势必确保师生安全,教师首先拟定活动安全预案,并根据所在班级学生人数把组织能力强、安全意识强作为小组组长,每组5人,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太多管理难度就会增大,同时活动之前教师务必召开小组联席会,将注意事项、活动要求、目的、活动总结,对个别学生实行个别保护与跟踪,在活动中老师,勤观察、多提示、防微杜渐,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活动圆满达成。

第8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用地图。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学困生上课精力很不集中,东张西望,讲小话,打瞌睡,或者做菩萨一动不动。我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上课除了做笔记外,一定要看地图的习惯。记忆知识点也对应地图来记。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临近生地会考,学生压力极大。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二会考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逐日检查。其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会考的综合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针对会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

三、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一上册地理难度较大,部分女生总认为地理难学,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2012年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第9篇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学形式

探究新授课

教师

单位

课题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选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

学习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上册中国综合地理和本册分区地理第六章、第七章,本节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延伸和巩固章节,为区域地理其他单元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模块对比,奠定了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界线、范围;运用图表资料,

能概括西北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

2、过程与方法:了解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特殊性,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观念;培养“尊重自然,人地和谐”的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确立依据:以往地理中考目标和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人地观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因素

突破难点的措施: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结合前面所学中国区域地理知识。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本册所有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的延伸和细化,所以学习基础牢固,学习兴趣积极主动。

2、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探究欲望较强,从图片和视频中挖掘信息的能力较强。

3、活动经验: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养成了合作交流的的习惯.

4、存在的问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不够,日常教学中虽有小组合作交流,但大多数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真正的人地观

教法学法

1、教法:按照学科特性和本节内容结构,教师主要采取设问追问和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

2、学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读图观察。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 入

预设1 分钟左右

西北地区的情景影集导入,让学生翻阅影集及听取歌曲的同时发掘影集中的地理景观描写我国那个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结合多媒体观看,并从词中体会挖掘隐含的地理知识。

影集配歌曲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能消除课前的困倦。

旅前准备(新授课)

预设7-8分钟

旅前准备(新授课)

旅途见闻

(互助探究,突破难点)

5-6分钟

2-3分钟

2-3分钟

预设6-7分钟

一、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多媒体展示中国区域图和西北地区图

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引导学生读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界线范围。

3、引导学生描述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和地形区名称及其分布

(通过课本73页8.3图),请在图中找出并在导读单上标注出来

4.“三山夹两盆”

二、气候特征

承转: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景观,我们去探究其气候特点。

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结合北方、南方地区的学习,读图用两个字总结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师总结点拨: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干燥。

设置合作探究一:

为什么王之涣的词中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指的谁?

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展开合作讨论,教师及时点拨。

展示我国谷歌地图中的西北地区地形图和夏季风活动路线,及时纠正补充学生的知识误区。

合作探究二:

展示西北新疆的瓜果蔬菜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甜”、“红”

与我们家乡中宁的枸杞和硒砂瓜的成因有无关联?教会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合作研究三:

展示西北地区不同位置景观图,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景观依次呈现草原-荒漠-沙漠的原因。

合作探究四:

结合西北地区气候特征,解答为什么西北地区还有河与树,它们的补给来源是什么?为后面的农业奠定基础。

三、农业

1、农业类型

教师根据学生对前面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

出示西北地区农作物类型图引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教师总结: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

灌溉农业:黄河水灌溉和绿洲农业

2、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生结合课前下发的导学单和多媒体展示图片,自主完成,总结得出西北地区:

界线: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范围:包括新疆、,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

地形特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利用新疆“疆”字右半部分,按照顺序记忆三山夹两盆

学生结合前面北方、南方地区的学习方法,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西北地区气候的预习,快速完成导读单。

气候特征:干旱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学生及时在课本和笔记本上做好补充和标注

学生四人为一组,结合教师引导,对比课本插图或地理图册,找到几大地形区,通过读图合作探究。

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等。

“春风”指夏季风。

学生自主学习,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土壤图片,了解其特性和分布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对比其他地区的农作物类型,完成本环节的学习,并填充导学单。

学生补充记忆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及其分布

合作探究五:

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限制条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及遇题勤翻地图的习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运用导学单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结合希沃5,学生自主展示部分地形区和景观,利于掌握解记。

教师引导完成,帮助学生巩固加强

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地理学科“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这一学科素养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回答,最后教师利用幻灯片将这个活动题设计成图文资料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再提高,加深学生的记忆。

落实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落实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素养。

以谚语和图片形式,

图文结合,教师解释,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比学习,简易有效,

提升学生知识储备,教于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归纳总结

游戏

3-4分钟

教师设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还有哪些困惑?

教师引导学生分男女两组进行游戏对抗,用游戏答案完成本节小结

1.西北地区的范围、位置、界限.

2西北地区的作物类型是什么.

3.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在这环节里,我将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完成游戏,并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达到共同提高。

巩固提高(真题检测)

2-3分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诗词所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右图谜底所指的动物,其所在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A.冷湿 B.湿热

C.高寒D.干旱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以下开发与保护措施不合理的是()

A.合理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适度发展旅游业

D.防治土地荒漠化

(4)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水资源 B.地形

C.交通线D.海陆位置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自主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集体作答或举手回答

师生共同提升

巩固新知

作业布 置

(一)巩固性作业:

必做题:地理填充图册P30-34

(二)预习性作业:

结合本节学习方法,同学们规划下学期暑假“坐上火车去拉萨”,预习青藏地区。

巩固性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示预习作业,并做预习指导,让先学后教的模式贯穿始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