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专业认知实习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1 20:45: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专业认知实习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专业认知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认知迁移理论;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在旅游资源认知、旅游开发、旅游行业经营、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状况等方面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积累行业经验的较好教学形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四年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实习时间有限、实习经费紧张等原因,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中存在组织难度大、实习目的不明确、学生收获小等问题,野外实习也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将认知迁移理论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将提高学生参与野外实习的积极性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改进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

一、认知迁移理论简介

认知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景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认知迁移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我们一般所说的迁移指的就是正迁移即一种经验的获能够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运用了认知迁移理论中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和贾德的经验概括说。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贾德的经验概括说认为先期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够迁移到后期学习,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或对经验做出了概括,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后期学习活动中。

二、认知迁移理论对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的重要性

(一)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

迁移规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的带队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野外实习的实践教学中,带队老师应掌握迁移规律,教会实习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学习能力,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校外更广泛的知识学习中去。同时,教师根据认知迁移理论更好地选择排野外实习区域和地点,更科学地编排教学内容,建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的知识迁移效果达到最佳。

(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迁移是由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能力的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习中积累起来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知识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一名游客的身份去游览,在游览过程中发现旅游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游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并以未来旅游从业者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发现旅游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和规律,从而为以后从事旅游行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迁移理论的应用将丰富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来提高学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迅速找到同化新知识的附着点,而且容易分辨新旧知识间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和长久地保持新知识。学生通过野外实习了解旅游行业基本情况,对书本的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较大收获。

三、认知迁移理论在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中的应用

(一)实习前的准备阶段

1.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

明确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对于迁移理论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和改进实习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在明确了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以后才会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才知道在实习中自己需要做哪些事情,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因此,要通过实习动员会告知学生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实习前应做的知识准备、实习中应完成的任务、考核内容与标准等,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野外实习,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并能在实习中按照教学要求认真实习。

2.参与实习线路设计

让学生参与实习线路设计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比老师单方面授以知识效果更佳,学生记忆会很深刻,他们的知识迁移效果将更好。可以先告知学生此次实习的主要区域与任务,让学生通过咨询老师、走访旅行社、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设计此次实习的具体线路,教师从学生所设计线路中选择最优线路。

3.充分准备野外实习相关知识

根据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旅游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野外实习相关知识,才能形成基本技能,发展起解决问题的能力,触类旁通,实现积极的迁移。同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设置一份野外实习调查问卷,为后期的实结报告做准备。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要自行查阅、思考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总结概括,这样知识能更广泛、更准确、更迅速地迁移。

(二)实习中的运用阶段

1.模拟旅游业真实情境

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学习迁移依赖于最初学习的情境与后来应用的情境之间的相似程度。为此,我们必须在与真实生活很相似的情境中教学生运用迁移的技能。如在野外实习中增加导游带团模拟实习环节,将会改进野外实习效果。可以将整个实习队分组进行导游带团模拟,在景区内,每小组内安排学生做现场讲解;在景区外的行程中,安排学生分别担任地陪与全陪的角色,并尽量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锻炼。至于行程中的食宿安排、人员组织、沟通协调等问题,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负责完成。这样使得学生充分实践,把课程上的理论学着迁移到现实中。经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将得到相关深刻的经验甚至教训,为日后更好的知识迁移奠定厚实的基础。

2.加强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接触

在野外实习中,鼓励学生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与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接触,收集旅游行业一手信息与资料,为以后从事旅游行业打下认知基础。另外,学校可以提前与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行业的管理人员联系,安排他们以讲座、座谈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了解旅游业的情况。由于这些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所讲授的实践知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迁移价值高,而且更有益于他们了解旅游行业以及日后从事相关工作。

3.每天分组进行小结

野外实习中,在每天的野外考察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进行内部讨论,组员根据自己考察中所关注和发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感受,对于某些问题小组内部还可展开深入的讨论。实习指导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对于某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与指导。这样学生在野外实践中碰到问题得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能够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探索阶段,就有充分的时间去接受更多的问题和挑战,知识迁移将更充分,学生收获更多。

(三)实习后的总结阶段

1.举办知识提升讲座

实习结束后,学校可委派相关经验丰富的教师举办知识提升讲座。讲座应就野外实习中最有价值的或者学生最关注的以及通常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予以分析。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表对实习的看法和意见,反映实习见闻,发表实习感受,尤其应注重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为学生一一答疑。同时,应让学生确定个人在实习中所关注的或是特别感兴趣的点,教师可对相关问题现场指导。学生通过讲座获得大量的知识,同时联系野外实习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于其以后的学习迁移意义重大。

2.撰写实习报告

根据认知理论,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包容范围越广,越有助于同化新知识,即有助于迁移。实习后的实习报告正是需要学生对实习过程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概括,该过程将大大促进学生知识的消化与迁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野外实习结束回校后,每位同学必须根据个人确定的主题和野外实习中收集到的信息和调查问卷等资料撰写野外实习报告。通过实习报告,实习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其专业知识结构将更丰富、更合理,知识概括水平也将更高。

3.举行经验交流会

通过野外实习不同的实习学生会有不同的经验与收获,实习经验交流将能促进知识迁移的范围,让更多的同学获得实习的更多的收获。学校可以组织野外实习经验交流会,让实习学生通过实习经验交流会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实习的经验与收获。实习经验交流会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伍先福.旅游专业本科教学应强化野外实习环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42-44.

[2]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才秀颖.十五种学习迁移理论通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

[4]黄超文,贾腊生,胡惠明.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5]骆辰君.旅游专业学生认知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94-95.

[6]何静.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研究,2003,(7):46-47.

[7]高迎浩.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08,108-109.

作者简介:彭惠军(1979-),男,湖南益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认识实习 储运企业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75-03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是培养熟悉经济贸易、航运产业链,能够应用知识与技能进行集装箱运输业务管理与操作的专业人才,职业岗位定位主要包括集装箱码头、储运公司、货代公司、船公司或其、外轮理货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单证、操作、客服、销售、仓管、调度、现场、箱管等。围绕目标展开的理论教学已相当成熟,但若仅停留在理论上,学生往往无法达到对行业、企业运作更深入的理解和具体的认识,对于环节、流程的关联性与原理的认识也粗浅而零散,从而阻碍其融会贯通和提升应用的发展。所以,在校期间的认识实习成为不可替代的、完善教学的重要环节。该专业的认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交流访问的形式达到初步了解学习对象的目的。它虽然具有粗糙、不够深入的缺点,但同时具有时间短(长则几周,短则数天)、学生不用动手操作、教师带领监管等诸多优点,可大大免去企业的烦扰和责任承担,企业较愿意提供平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较好的操作性。

对校方和教师而言,完整的认识实习运作主要涉及四大环节:认识实习平台的落实、认识实习的准备工作、认识实习的实施与管理、认识实习的后期处理。下面结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学生在储运公司的认识实习,展示认识实习的运作过程。

一 认识实习平台的落实

对目前高职院校而言,因为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吸收人才数量有限、竞争激烈,所以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认识实习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近年来,源于教师肯于“走出去”挖掘平台与牵线推荐和学生本身的积极上进,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为学生拓展认识实习平台方面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储运企业的认识实习是其中做得规模较大、管理组织较为系统的模块。该项认识实习平台就是在系部领导和教师们共同努力“走出去”的推动下取得的。系部领导多次带领相关教师亲自到福州马尾保税区联系和拜访一些储运企业的相关领导,使其了解校方的需要,同时校方也虚心听取了企业对该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评价、要求和意见,该过程使双方明确彼此的需求与合作的长远意义,也改变了之前对彼此的模糊认识,同时建立了信任关系,认识实习平台得以顺利搭建起来。

二 认识实习的准备工作

1.制订认识实习管理办法和实习计划

该管理办法是整个认识实习的总纲和指导依据,用于规范认识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它主要是对涉及部门、教师职责和分工提出基本要求,并列明了组织与实施规范、管理要求、考核与总结要求等。据此,确立了“带队教师责任制”,由带队教师对整个认识实习负责。带队教师要事先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与实习单位进行全面到位的沟通,进而提前统筹编写好《实习项目计划表(或教学大纲)》和《学生认识实习手册》,以此来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实习。

2.校企双方负责人的确定与合作沟通

校方确定好带队教师后,就可以主要由带队教师与企业进行沟通,而学校领导主要起宏观管理与跟踪监督的作用,或者在出现重大分歧和事项时进行协调处理。在该准备阶段,带队教师主要负责:要求企业推荐、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双方沟通想法和相关事项;要求企业准备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安全环境;作为校方代表,主持书面“认识实习协议”的签订工作,该协议由学生、学校、企业三方自愿协商签订,主要对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安全环境、卫生条件、事故责任、投保等事项等做出约定,特别是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及承担责任的问题进行明确约定,旨在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纠纷,保护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及风险管理。

3.召集学生确定组织管理方式和进行实习前教育

“安全、有序、有效、顺利”的实习是已经明确的目标,为此,就要能够合理预见各种限制条件和情况,提前制定好针对性措施。在开始认识实习的前一段时间(如前一周之内),带队教师有必要召集参与实习的学生确定组织管理方式和进行实习前的教育。

第一,确定组织管理方式。在带队教师少而实习学生人数、批次较多的情况下,加之学生初次实习新鲜感强、求知欲高,往往较好奇和好动,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组织纪律,就会混乱、顾此失彼。采用学生“分层自主管理”的纪律管理方式是一种经经验证明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对整个班级指定班级负责人(如班长),主要辅助带队教师监管整个班级的安全和实践活动,如统计核对人数、上传下达、反馈报告等;再者,对整个班级再分组(以宿舍或一定人数为单位),指定组长为第二层的次负责人,具体负责监管本组同学的安全和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分组参观等。在该模式中,组长对班长负责,班长直接对带队教师负责,责任明确、分工清楚,可实现全面、条理的管理,又能提高集合与自由参观的效率。带队教师要对召集来的学生进行宣讲和组织安排,并且做好教师、班长、组长、其他学生、企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信息的共享,以备实习过程中沟通的畅通和及时。

第二,实习前教育。由于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的差异性和学生本身历练的局限性,带队教师召集学生进行实习前动员和教育是一个必需环节。若条件允许,最好邀请企业的专门人员与带队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习前动员教育、实体简介等。实习前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强调和提醒一些容易忽视的素养和行为规范,使其对整个实习建立初步认识和心理准备,主要包括纪律与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实习项目简介教育。

纪律与安全教育主要强调和规定:进入堆场和码头作业区域一定要配戴安全帽,注意观望与避让,做好防中暑等卫生保健措施,不允许学生独自行动、脱离组织和随意进入危险地段,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服从校企的管理与安排以及严重违反时的处罚办法等纪律要求。

文明礼貌的处事风格、主动积极的态度,是企业人员认可与欢迎学生和乐于分享、帮助与互动的情感与心理基础。具体指导思想和注意事项包括:虚心求教、不谈论和询问个人隐私、在工作人员繁忙时不打扰询问、不擅自查阅和拍摄、未经允许不得带出文件和物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特定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和嬉闹、不得无事由迟到早退、必要时做好报告请假、不得衣冠不整或短裤拖鞋装束等。

实习项目简介教育主要是将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等进行宣读、强调和交代清楚,以上内容也体现在《学生认识实习手册》里,并分发人手一本,使学生届时能随时查阅和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实习,并以此撰写记录和报告。由于认识实习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而且要求企业人员系统到位的解说和手把手地示范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遇,则要求学生认识太具体详细和面面俱到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计划和定位时,要从简单可行的原则出发,相对降低要求和任务的难度。

4.其他准备事项

其他准备事项主要有:交通工具和路线的确定与落实、学生校外住宿(如果需要)和餐饮的计划与安排、学校实习经费安排和学生补贴方案计划(有补贴的情况下)、强制学生提前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

三 认识实习的实施与管理

在以上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识实习的实施与管理就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下通过总结整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学生在储运企业认识实习的主要实施进程和管理过程(见下表)展示这个环节的一般做法:

对储运企业为期2周的认识实习过程

必须补充指出,第一,要结合实习项目主要目标与实际可行情况,确定认识实习的重点,给予分配较多的时间。另外,每个实习项目的先后顺序、进度和时间长短也要随着企业的情况(如台风天气影响、人员调配)而变动,所以要能够灵活应变与组合安排,利用好机会。第二,学生在分组或单人跟岗学习过程中,可能相对分散,带队教师就要多流多走动,做好日常的纪律、安全等监督工作。第三,学生本身的积极能动性对实习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带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所以,虽然是短期的认识实习过程,也是锻炼和开发学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的平台。

四 认识实习的后期处理

该阶段主要是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学生实习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认知收获情况体现出来,包括企业对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的认知效果(最终实习成绩)设计成由平时成绩(过程考评)和手册撰写成绩来综合评定,由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带队老师评价三个部分按一定权重比例构成更为合理。平时成绩通过带队教师在实习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每个学生进行的检查、考勤与记录、行为评价、答辩来评定;手册撰写成绩通过检查学生手册的填写情况来评定。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学生在储运企业认识实习后,要求全部回收实习手册,主要通过以下项目的完成范围与程度来考评:(1)日常记录参观过程及所认知的设施设备、操作流程、工作内容、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心得体会;(2)梳理和记录岗前培训、听报告、座谈会的内容与心得体会;(3)总结:概述个人的收获与体会、实习态度、守纪情况、优缺点和经验教训等基本情况;简述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资产规模、设施设备、工作环境和氛围、企业文化、主要制度等);整理企业的业务流程、主要工作方法、岗位分工与联系;简述个人对企业的建议和意见、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己存在的差距和未来职业规划等。

另外,认识实习的后期处理也包括校企总结交流反馈与经验改进。带队教师要主动与企业涉及的人员交流,获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和提出的意见。同时把师生对企业的合理建议与意见也反馈给企业,并总结经验教训、双方探讨长期合作实习的改进与优化方案。

五 结束语

通过该认识实习项目,该专业学生对堆场、仓库、码头、货代企业、进出口企业、拖车企业等主体之间如何共同配合完成进出口货运业务有了真实的认知与理解,对企业内部运作、工作情景、理念有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该认识实习能够让他们豁然开朗,对理论有真正深入的理解,也明确了专业方向。

教师是把控整个认识实习的主体,带队教师熟悉整体运作与经验积累、严谨科学的管理方法、勤勉尽责的工作精神与态度以及校企之间的良好互动合作,是整个认识实习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翁连金、黄学文.高职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制保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2(6):37~41

[2]白润波、刘福胜、朱坤.大学生认识实习体制改革探究——以山东农业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为例[J].高教论坛,2011(9):82~85

[3]贾冬艳、傅维利、胡克伟.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现状及防范措施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9~40

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专业;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6-0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对学校如何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强物流专业的校企融合,真正了解本地区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某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方便原则的抽样方法,随意抽取重庆市主城四区的相关物流企业发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一、调查结果

1.企业主要提供的物流岗位。由调查结果所得,在企业所需要的物流岗位中物流综合管理需求最多,占25%,仓储管理占20%,运输调度占16%,配送管理占15%,物流信息占13%,另外物流营销跟物流规划各自只占了9%。以此可见,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能适合物流相关岗位的综合性人才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2.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3.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4.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庆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改革创新,从物流实践教学定位、实习实训场所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探索一条既适应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9-130.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53-57.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它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系统工程。

实践活动可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手段,可以作为其检验手段。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检验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欲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重要举措,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大学生实践活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特点,不断成长为将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而对自身的正确评估就需要在形式内容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完成。通过参与实践,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等进行全面体验和分析,对于“我的个性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喜欢什么类型的活动”、“我的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需要如何提高”这些自我探索的问题找到明确答案。在实践中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对于未来发展必不可少。

(二)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职业。

大学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要成功地成为“社会人”需要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实践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国家就业政策和导向,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分布和需求情况,预测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亲身经历并搜集信息,为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

(三)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储备职业技能。

在实践中自我认知和职业初探的同时,找到“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的差别,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性实践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并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以职业目标为中心结合自我认知结果有针对性地深化和拓展实践内容和形式,储备职业技能,实现职业理想。

二、大学生实践活动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举措

大学生实践活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不同阶段的要求合理安排大学生实践活动,有效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是亟须研究的重要方面。

刚入校的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初步了解专业背景、就业形势,形成自我认知,包括自身的个性、特长、兴趣、理想等,只有在充分认识自我后,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因此,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专业认知实践活动和形式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专业认知方面,可以以专业对口单位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初步了解,对所学专业如何用有初步的概念。在自我认知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团组织构建学生组织、社团、团支部等多样化平台,支持学生开展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组织、参与等形式在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定位,发现自己的优劣势,找到完善自我的方向。

大二阶段是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在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制订能力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养。同时,逐步树立择业观念,了解自己的“职业锚”,初步确立长期职业目标。因此,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要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比重。利用学生假期组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政策宣讲与理论研究,社会考察与热点调研,科普宣传与科技活动,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等等。重视社会资源参与,积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区街道等支持,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平台。配备专业教师作为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做好实践成效反馈和学生成长建议工作。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多投入多观察多思考,大量获取信息,分析自己的外界环境资源,为明确职业目标做好准备。

大三阶段进入求职准备期,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自身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步入社会和适应职业的各种能力,积累择业优势,培养求职技能。要为学生争取更多机会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和见习活动。从应聘、录取、培训到实习、总结、反馈,让学生全程参与体验,主动了解职业需求,亲身体验工作内容,总结反思自身表现,储备提升各种能力。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脚踏实地,不空谈,不浮躁。

大四阶段是职业生涯决策阶段,要帮助学生全面总结,凝练提升,冲刺理想职业目标。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毕业实习实践,指导学生总结四年所学理论知识,到理想求职岗位实习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同时,针对理想求职岗位的具体要求做好求职准备,努力实现求职目标。

三、结语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实践育人工作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目前高校实践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旨在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7.

[2]王革.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对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应用,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采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自2015年至2017年,对扬州的两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170名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其中发出调查问卷170份,回收调查问卷165份,有效调查问卷165份。接受访谈和问卷的学生都参加了为期6-8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的酒店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扬州、常州和三亚,其中在外方管理的集团品牌酒店实习的比例是16.67%,在国内连锁型酒店实习的比例是38.89%,在普通国内酒店实习的比例是38.89%,其他约占5.56%,学生实习的岗位都是在酒店的一线岗位。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与困扰,在对影响顶岗实习效果的诸因素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访谈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专业/职业认同感的变化

笔者根据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期间、课程结束后、顶岗实习初始阶段和实习结束这五个时间节点,以学生对专业/职业认同感和兴趣度为测量点,观察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专业/职业认同感和兴趣度的变化。这里的“专业/职业认同感”仅指对职业的忠诚度,是学生基本认同或认可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有持续从事此行业的意愿;“兴趣度”为职业认同感中的向上力,是学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一种状态。问卷统计:入学前学生自主选择酒店专业的比例是36.43%,其中了解酒店行业并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是12.4%,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较低,此时的专业/职业认同感大多受中学老师、父母的影响。进入学校后通过知识讲授和实验课的练习,学生逐步了解酒店行业,专业认同感增长到48.39%,其中大部分同学都对本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课程结束后顶岗实习前,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和兴趣度双双达到了第一个峰值、均超过半数,通过访谈发现学生此时已经有走上工作岗位的迫切愿望,调查的数据印证了访谈结果。顶岗实习开始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升反降,而兴趣度更是下降到16.67%,这一问卷数据逆向变化的原因在访谈中得到了解答:学生顶岗实习后,由于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社交群体、新的业务内容,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不适应、心理上有焦虑和挫折感,认知行为上出现暂时和自我否定的倾向,所以反映在调查问卷的职业认同感与兴趣度上出现了双降的现象。访谈中实例如下:例一:无法适应酒店三班倒,生物钟完全打乱了。例二:平时上课只注意这门课的一些知识点,但是实习的时候有时效限制的压力、可能还要同时应对几个客人。平时知道与能否应用自如不是一回事。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访谈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初始阶段属于比较特殊的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一个不适应期,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岗位业务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受挫、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职业的兴趣。从顶岗实习结束后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最终选择继续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比例为88.57%,经过顶岗实习的锻炼后,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大为提升,但其中69.13%的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很辛苦,可以坚持但谈不上感兴趣,有19.44%的学生觉得通过坚持和努力积累了工作经验,并对酒店行业产生了兴趣。其中决定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忠诚度相对稳定,而对酒店行业保持兴趣的学生比例较低与行业认同感较高之间的落差,可以视为初入职场的学生自信心受挫后在问卷上折射的结果。因此,如何提升顶岗实习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如何保护与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尚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眼高手低”问题

在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问卷中,有62.86%的学生觉得宾馆一线岗位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待遇不高;37.14%的学生觉得在学校已学习了酒店行业的相关知识,对新的岗位培训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只有非常少的学生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岗位的需求。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40.31%的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有基本思路,但分析过于理论化,常常出现程序缺失或细节遗漏的情况,所以处理问题时漏洞多、错误率高、效率低;有43.41%的学生缺乏逻辑分析能力、重点不清,解决方法无效或没有解决思路,处理问题只是简单地上报给上级主管,完全依赖于他人;只有16.28%的学生案例分析思路清晰、言之有据,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行性较高。调查看出,虽然经过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认为这些工作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工作的技巧和程序课程都讲过,对岗位职责、部门间如何合作及酒店整体情况知之甚少,以臆测的方式质疑酒店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不是虚心地通过沟通和学习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遇到问题才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自信心受挫,甚至逃避困难,情绪出现大起大落。

(三)学生应对问题的方式和心理倾诉的途径

对于“顶岗实习中遇见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69.77%的学生主动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解决;27.91%的学生被动等待上级领导解决;2.33%的学生什么也不做,等事情不了了之。问题解决后只有10.67%的学生会和上级领导沟通、总结经验教训。虽然有近七成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主动向上级汇报,但大部分学生在将问题汇报给上级后就无后续跟进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没有主动了解和学习的意识,另外对于可成为案例的问题,有25.71%的同学有记录并表示愿意和同学及老师分享;71.43%的同学仅作为自己的经验积累;2.86%的学生没有记录问题的习惯。有37.14%的学生觉得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48.57%的学生觉得难缠的客人较为棘手。综合以上数据与访谈结果,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能够主动讨教、而80%以上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只有约10.3%的学生会和朋友面对面倾诉,约九成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倾诉或宣泄情绪,其中34.81%的学生选择社交媒体如朋友圈或说说心情或吐槽;42.25%的学生会通过网络一对一向朋友倾诉;12.64%的学生遇见困扰和问题后,会打游戏或看视频,在网上闲逛,但无倾诉行为。当询问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如遇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会通过何种途径解决或寻求帮助时,有68.55%的学生表示会向同学求助,29.03%的学生首先考虑向老师求助。学生求助的手段倾向是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等。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情绪宣泄、心理倾诉的诉求。

二、提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顶岗实习典型案例数据库

从已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来看,93.55%的学生认为真实的案例分析教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鲜活的案例也为学生了解社会与职业提供了直观的帮助。有44.35%的学生有过在社交圈分享同专业前辈个人案例的经历,并参与了讨论。92.74%的学生希望通过前辈们顶岗实习的经验分享,提前获取信息、增加了解,这反映了多数学生的主观诉求,同时通过对已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效果越好,其顶岗实习的成效也就越好,所以笔者建议:一是在学院主导下对历届顶岗实习学生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以课堂为平台的案例教学数据库,强化案例教学的直观性,为应届顶岗实习生提供“情景再现式”岗前培训,这些案例可成为生动的学习素材,帮助在校生更直观地认知社会,提前了解未来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此做好心理与专业的准备。二是基于大学生偏好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功能的特点,指导老师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引导学生增加对社交媒体“言论/评论”功能的使用,在专业圈内除去隐私信息的真实案例、问题等,鼓励同专业学生多角度思考、参与讨论,提供建议和可行性方案,在网络互动中,使更多鲜活案例内化为参与互动学生的间接经验,使参与互动的学生从同辈群体中得到更直接的启发和更有效的成长经验[1]。

(二)建立校企结合心理辅导网络

根据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顶岗实习的学生容易出现:进入岗位角色慢、岗位适应性差、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不协调、畏难情绪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引起初入职场学生情绪的焦虑,心理上的挫折感,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干预,极易导致学生对工作丧失热情、对职业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选择逃避。根据高明的研究成果,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学生会表现为外向、信赖和乐于助人;反之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学生会更加内向、神经质、不合作和冷漠[2]。因此,学校可在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来普查和预测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潜在问题做心理辅导和预案,建立以指导教师为主体,实习单位为辅的心理辅导网络,将心理测试和普查的信息与顶岗实习单位分享。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领导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观察,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帮助、请老师进行心理辅导。二是充分运用网络和社交媒体,保持与学生的常态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调节情绪、疏导心理压力,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人文关怀带到学生身边。

(三)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人们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时间、精力去探索,获得知识积累或成就感,从而感到情绪上的满足,所以培养、引导学生产生职业兴趣至关重要。学生缺乏工作经验,面对棘手事件和难题有畏难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企业领导,主动或被动帮学生处理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不能完全替代学生解决问题,以至于使学生缺少了直面困难、从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成长过程。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自己面对困局或难题时,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既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学校领队老师可以运用网络,及时地了解顶岗实习学生所面临的专业困境和心理压力,及时进行指导与疏导;根据学生的实习进度,定期查看个人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成长客观点评,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客服困难的勇气,从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提升顶岗实习效果,更好地承担起岗位职责。

(四)建立多轮循环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在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问卷与访谈中,有的学生谈到通过顶岗实习,发现了自己在校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意识到应该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学生谈到通过顶岗实习,开阔了视野,发现了职业新的发展空间,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练就一些专业特长和本领;很多同学表示如果能再有学习的机会,一定会倍加珍惜。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机会,使学生第一次面对真实的社会和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他们亲身经历了各种挫折,承受了巨大压力,也检验了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感知社会的同时,他们也在更客观地认知自我、自觉意识开始唤醒,他们发现了自己以往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毅力培养以及成才意识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且更珍惜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希望能够得到总结和提升。鉴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2.5+0.5顶岗实习模式,笔者建议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1+0.5+1+0.5模式)多轮循环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这既满足了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希望能再有学习的机会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迫切愿望;同时符合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转化,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在下一轮的学习中得到升华,在实践中发现的不足在下一轮学习中得到弥补和纠正,这样的每一循环的内容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动地进行到更高一级的程度。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成长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澳大利亚TAFE已实行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培养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也采用两个学期的操作实习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会有更多的启示[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提升方面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做好这项工作,对落实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顶岗实习的学生,探讨的是高职院校与指导教师在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诸方面的正相关性,从实习单位的角度去探究如何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还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段喜莲.“微时代”环境下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3.

[2]高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8):36-37.

第6篇

【关键词】金融产品营销实习 质量保障 高职院校

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是投资理财专业、金融保险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训环节。该实习是在学生学完《证券基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基础》、《金融产品营销》、《社交礼仪》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金融行业(证券、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综合营销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金融产品营销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笔者根据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经验和多次指导实习的实践进行了一个初步总结,发现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学生对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少数学生对工作缺少热情、激情和动力,得过且过,存在“混日子”的消极思想;缺乏必要的毅力和耐心。有的学生在实习开始时积极性很高,但是当面对繁琐重复的日常工作时,往往缺乏毅力和耐力,出现焦躁不安、萎靡不振的现象;在保险公司实习的学生在展业遭拒时,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技巧,会在心理上造成恐惧、紧张、不安等影响;极少数学生由于纪律观念不强,自由散漫,在指导教师监管不严时,会擅自离岗。

(二)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没有做好实习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为了确保校外实习的质量,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合作,齐抓共管,严格考勤制度,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把双方的要求和想法及时进行传递和交流,提高双方对实习的认识,合理安排实习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习任务。

(三)企业方面的问题

企业有自己特有的活动规律,受经济规律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企业经营往往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淡季和旺季差别很大。例如:由于今年股市低迷,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很大的影响,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去证券公司实习没活干,实习只是做一些开户之类的简易工作,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由于学生实习时间较短,而培训学生不仅成本高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导致某些企业对实习工作消极怠慢,只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重复的日常业务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使学生感觉不受重视,反映实习工作枯燥无味。

二、解决办法

加强校企双方协同合作,注重从事前安排、事中监管、事后总结三个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这是解决实习中诸多问题,保证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有效办法。

(一)加强过程控制

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校外实训,涉及学校、企业、学生等诸多方面。要想达到实习满意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的管理控制工作。

(1)事前控制。首先,要选择经营业绩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责任心强的企业作为实习的合作对象。指导教师应该提前与实习单位沟通联系,确定实习人数、实习内容、时间安排、监管方法等相关事宜。其次,指导教师应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认真撰写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实习纪律、实习任务、考核方法和奖惩标准,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开展实习工作。再次,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2)事中控制。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日志、实习周记,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其次,指导教师应该每天到所负责的实习单位看望学生,检查学生的出勤和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技能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掌握工作方法,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生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请病假或事假,应按照《金融产品营销实习任务书》中实习纪律的要求办理请假手续。再次,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实习单位负责人的沟通和配合,争取企业的支持,建议企业为学生配备优秀的指导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工作和培训计划,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3)事后控制。实习结束后,及时召开师生座谈会,特邀实习单位的负责人莅临会议,由指导教师、单位代表、学生代表三方共同对本次实习的完成情况作出总结和点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和创新实习的内容、形式和方式。要求实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工作内容、实习心得、工作经验制作成PPT进行实习成果汇报展示,并认真撰写实结。实结的内容应包含实习期间完成的工作、接受的培训、参加的活动、实习心得、职业展望等几个部分,力求突出真情实感。实结和实习期间的表现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考核与奖惩制度

考核与奖惩既是保障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1)考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出勤、表现和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学生表现出的任务完成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忍耐力和意志力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于金融产品的分析能力、营销能力都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

(2)考核采取指导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评定的方法。企业负责人根据该生在实习中的实际表现,填写《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检查与评定表》和《金融产品实习鉴定表》;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过程中对该生的观察和了解,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其中,实习单位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各占学生实习成绩的50%。

(3)严肃考勤和实习纪律。在实习过程中如需要请病假或事假,学生应提前电话通知指导教师和单位负责人,得到允许后方可请假。对于无故缺勤旷工的同学,提出严肃批评的同时,记入缺勤记录,两次缺勤的同学,本次实习成绩为不合格;对于拒不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不服从指导教师安排和管理,组织意识淡薄,自由散漫的同学,经劝说无效后取消该生的实习资格。

(4)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实习成绩评定为不及格的学生需参加该实习的补考,交纳补考费。

三、结束语

通过加强校企双方的协同合作、齐抓共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平台,让学生通过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锻炼,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以及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营销技能,在实习中不断增强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和理解,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顺利择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树森.个人金融产品营销[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周建波,刘志梅.金融服务营销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

依据根据课题组查阅的文献资料,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成果并不少,学者们都主要集中在从实践教学效果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评价的目标导向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也有少部分针对了教师。鉴于此,对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照时间顺序汇总如下表1:一般来说,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知识和社会服务三种职能,但具体到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不仅在每种职能的内涵上有所区别,而且在数量及重点上亦有所不同,同时培养的人才规格也不尽相同[3]。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它会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征、经济状态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它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拨给,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本地区,学生就业也主要在本地区。地方高校离不开地方这个最根本的生存环境,它的使命一定离不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平台,故而,地方高校的教学服务质量必定会影响学生和地区对地方高校的满意度,会对它的组织形象产生相当高的影响力。因而,与部属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基于目标导向性的,在选择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与实习的目标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地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旅游行业的从业状况,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的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还不能忽视地方高校智力扶助地方建设或旅游行业建设的深层次目标。鉴于以上原因,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必须要站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角度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为维护公平公正,增大或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实习单位的建设作用,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承担的社会效应的责任,必然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从这一点来观察,目前学术界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是较单一化的,主要有针对学生这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标准,典型代表如邓振峰(2004)、杨效忠(2017)何晓铭(2017);少数针对了学生和教师两个利益相关者,典型代表有毛润泽(2008)、谌利(2013)。鉴于目前学者们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进行考虑而建立,课题组在具体分析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及其社会价值活动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构成要素内容,主要从学生和实习单位两个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综合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圈定一些与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相关的指标,初步选定二级指标有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身心素质、社会效应5大类。之后,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经验丰富的10位专家教授进行调查咨询取得数据,剔除一些专家的选中率在70%以下的评价指标,整合了一些重叠指标并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指标。根据调查结果,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结构的三级多维模型,其中有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身心素质、社会效应5个二级特征维度(见下表1和表2)。对于10位专家的意见或者建议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效应、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和身心素质这五个方面来设置是合理的(60%)或基本合理的(40%),基于此可以认为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可行性。2)需要剔除一些专家的选中率在70%以下的评价指标,因为这些指标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表3所示,这些指标有些内容太过于广泛,有些指标存在部分重叠,有些指标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贡献率较低。3)整合一些重叠指标并相应地增加一些指标,专家们认为“服务表达与语言能力”存在一些重叠,因此需要对二者进行重新整合;“高校组织形象”过于宽泛,不利得到接近被调查人的真实意愿的答案,由于实习团队是做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实习单位,他们其实就代表了高校的一个组织形象,两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建议增加“实习团队形象”作为说明,放在“高校组织形象”后面;一些专家认为在职业素养里面应该增加岗位操作能力和观察应变能力,这两个指标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较大的贡献。根据调查结果,结合10位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结构的三级多维模型,其中有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身心素质、社会效应5个二级特征维度(见下图)。

参考文献:

[1]谌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1):213-214.

[2]何晓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1):138-139.

第8篇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essential for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mechanics special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post practice un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关键词: 高职;顶岗实习;实践;校企合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st practice;practic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65-02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指在学过基础技术课和完成教学实习之后,到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当今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加强,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

素质。

1 我院机械类专业概况

我院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三个专业,学制三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长远发展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教学、实训环节教学三年不断线,第六学期主要是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环节。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导致大多数学生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参加顶岗实习环节。以2013年为例,我院机械类相关专业大三学生共计410人,第五学期大三陆续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210人,占同类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而第六学期所有学生都按时参加顶岗实习。

2 机械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2.1 实习时间长,学习深入。按照规定,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在机械专业顶岗实习实际操作中,50%以上的学生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开始了顶岗实习,有些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能达到8个月以上。实习时间延长了,学生在企业对专业技能、知识有了更深入地学习。

2.2 在具体的实习岗位参与生产实践。实习单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上可以参与实际工作,有好多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参与实际工作,学生在此期间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3 师傅带徒弟。顶岗实习时每个单位均安排了企业实习老师,企业实习老师与学生一起工作,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学生边学边问,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学生收获很大。

3 机械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3.1 期望值存在差距 现今大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存在误区,在企业中希望自己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实际每个单位提供的具体工作岗位较单一,学生从而产生学不致用的想法,于是有些学生就不安心实习甚至有擅自离岗的。而企业都想要完美胜任工作任务的学生,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显然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双方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

3.2 时间上存在冲突 有的学院安排顶岗实习时间过短,而企业希望学生顶岗时间较长,培养学生为企业所用。校企双方时间上存在冲突,导致企业不能对学生委以重任,学生理想和实际岗位落差大。

3.3 责权关系不明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到企业后,主要管理权便由学校移交给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不会对顶岗学生按照企业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种现象使得学生权益保障的主体责任没有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行为和活动得不到合法的保护。

4 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方案实施

以我院2013届机械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3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有东北特钢集团、首钢京唐钢铁、北京三一重机集团、天津冶金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营口五矿集团等。通过顶岗实习情况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总结了教学环节设计方面的经验与方法。

学生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学院教师培训学生,让学生弄清顶岗实习的要求、步骤、方法等,每名学生都非常清楚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然后学生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协议交给自己的指导教师。同时离校前学生领取自己的顶岗实习手册,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完成并上交顶岗实习手册、专业技术报告。

4.1 顶岗实习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①理论知识学习:在顶岗实习前专业理论知识要掌握设备的操作、工程的生产工艺,在校期间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培养。最终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转变实习观念,调整实习心态。

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顶岗实习比较复杂,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这包括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签订合理的实习协议,编制系统的顶岗实习指导文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如岗前培训、安全培训、工作态度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

4.2 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信息沟通: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实习学生、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的个人登记表和个人信息表要建立,便于师生之间随时进行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

②实习检查: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随时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学生实习的进程,从而纠正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来保证实习效果。

③实习记录: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填写顶岗实习手册,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实习企业、实习主要任务等,还要按时填写实习周记来记录实习进程,撰写顶岗实结报告,最终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评价等内容。

4.3 对实习成果的要求 实习成果主要包括实结和专业技术报告。学生要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的个人总结,总结顶岗实习经验教训,如实习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进行解决的,对实习有哪些建议等等。专业技术报告要符合学院或者系里制定的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工作岗位完成专业技术报告撰写工作,要求专业技术报告原创性较高、有创新点,能对某一专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4 实习成绩 实习成绩要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鉴定、学院指导教师的考察、实习记录、实习成果各项分值累加评定最终成绩。

5 结论

校企合作模式下顶岗实习方案的研究和实践是成功的,研究结果表明,顶岗实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娟等.工科顶岗实习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2).

第9篇

Abstract: The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academies to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existing internship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preparation is inadequate before the internship, the monitoring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in the internship, and the improvement is not timely after the internship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ship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example, builds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management for the early, mid and late stages of internship to achieve the smooth internship.

关键词: 过程管理;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

Key words: process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academy;internship;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62-03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素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性强的专业实习,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将专业指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顶岗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实际实习效果与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在管理制度中形成有层次、多环节、相呼应的管理制度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顶岗实习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框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 过程管理理论基本内涵及顶岗实习中的作用阐述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企业管理中,过程管理对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节点进行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面化的质量管理。通过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关于顶岗实习环节要求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实践时间。具备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细化实习节点,有效监控实习环节,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化,也将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质量,帮助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实现人才储备与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2 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实习前期缺乏充分准备

2.1.1 缺乏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学生对于集中的顶岗实习安排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中的企业以院系安排为主,学生思想被动、态度消极,对于校企合作单位薪酬、岗位、住宿等诸多挑剔;二是在校学生将顶岗实习认定为学校作业,对于顶岗实习所具备的社会适应性与承接性没有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安全事项没有接受相应的辅导,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2.1.2 缺乏充分的信息准备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准备前期如果缺乏充分与细致的安排,容易造成院方对于企业与学生双方信息的忽视,从而导致院方安排的各项实习单位宣讲会、交流会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实习人员招聘不足或是实习人员与实习岗位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产生,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2.2 实习中期缺乏有效监控

2.2.1 缺乏有效管理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容易形成监管真空状态,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监督不力与实习单位的监管不力。首先,顶岗实习造成学生远离学校,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由于不同的实习单位造成管理的疏离,不利于校方及时、有效解决诸多实习管理问题;其次,实习单位对于校企合作中自身的义务认识不清,体现在重视企业利益多过于对于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技能提升,学生在实习单位被定位为待遇低、轻度大、无保障的零时工,校方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无法获得保证。

2.2.2 缺乏相应指导

院校与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的参与度不足,考核制度注重形式性,缺乏实效性。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非见面形式,无法获得真实与有效的在岗信息,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具体的实习指导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2.2.3 缺乏情感交流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学校联系较为疏远,院方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流于形式,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学生一旦与实习单位在薪酬待遇、加班加点、安全保障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的解决,容易给学生带来双重的打击,引感上的失落,造成的产生,不利于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实习后期缺乏及时改进

2.3.1 缺乏及时交流

顶岗实习后的及时交流对于新一轮的实习方案与管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院校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浮于表面,多数以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作为存档材料,考核标准不明确,对于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反馈与交流,无法为新一轮顶岗实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2.3.2 缺乏及时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时间与学生毕业离校时间间隔较短,院系与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情况的汇总与总结缺乏相应的重视。学生对于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无法获得陈述的渠道;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需求与岗位要求也无法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与总结。

3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作、管理与配合,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细致的管理规定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行为与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处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运用过程管理理论,全程监控实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周密、规范与合理的工作构架,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3.1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前期强化

细致而全面的准备工作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期工作的构架如图1所示。新一轮的实习方案的确定由去年实结所获得的修正意见结合当年实习新需求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与行业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在方案的具体实践与操作过程中,依靠教研室、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个人得到细化。教研室通过企业恳谈会、专题研究会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细化实习方案;指导教师通过专题培训与文件学习夯实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技能。同时指导教师与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恳谈,帮助学生清晰自身优缺点,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面试指导;校企合作单位与院方确定实习宣讲的具体安排与面试安排,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无障碍传达招聘信息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学生在前期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填写实习志愿表与确认表,增加实习活动的自主性。最终通过两次面试,最大化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需求,形成较高的匹配度。

3.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中期监控

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中期的监控工作是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具体的管理工作构架如图2所示。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学生将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蜕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群体性的实习活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因此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及时跟进实习情况、有效安抚波动情绪、妥善解决突发事件才能保障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实习学生定期汇报、指导教师定期家监督的双向工作机制,以定期座谈会为主要形式,以实习中期总结与检查为有效手段,以实习情况佐证材料为有效补充,实现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应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岗位定职、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细节深入沟通,同时采取不定期寻访的方式把控实习过程与实习情况,最终与用人单位共同营造形成高效、规范、互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局面。

3.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后期评价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后期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学生评价、对校企合作单位评价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评价三方面构成(图3所示),多层面、多角度形成立体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专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后期评价通过三方评价来实现,以自评与他评实现对实习学生的立体评价;以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以及院方评价形成对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三方的总结形成对于专业的评价,最终三方的评价应用校企合作与教学计划的修正与改进。

通过顶岗实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架构,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不开拓新局面。由于管理框架合理、监督层次分明、管理环节明确,截止至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已增至11家五星级酒店,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实习学生对于本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满意,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指导教师被投诉0次数。学生对于职业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实现较好过渡,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不管开阔自身视野,从而提高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真正的成为学生步入职场、锻炼能力的平台。

4 结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强化,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不断满足行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应用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实习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环节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6.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谢霖,杜祥军.浅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过程管理理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90-93.

[4]朱红兵,张静.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视角[J].劳动经济,2016(15):90-91.

[5]姚静娟.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4-16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