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我消费观小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20 12:30: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我消费观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我消费观小论文

第1篇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 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定性评价为主,学生在研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往往是个体内在的素质,难 进行测量,也不需要量化,而采用交流,观察等定性分析法进行等级测评无疑是较科学的。当然必要的数据测量也是不能忽略的,但不是主要的。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人文环境,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体育消费行为

 

当今,湖南省社会整体结构正从农业的、乡村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农民工的数量在急剧增长。由于经济收入低、超长的劳动时间、超强的体力劳动、恶劣的居住条件、环境上的压抑和相应社会保障的缺乏,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分析体育人文环境(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如何影响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心理和行为,找出影响他们体育消费的心理和体育行为的关键因素,提出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相应对策,最终达到增进我省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流行病、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劳动效率,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目的,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将湖南省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筑业和服务性行业工作的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所需要的研究信息,分别对相关部门行政领导、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设计问卷——(体育人文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影响的调查问卷)。湖南省包括14个地级行政区,每个地级行政区抽取四个县(东南西北方位各一个县),每个县发放50份调查问卷给当地的农民工。累计发放农民工问卷2800份,回收2710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2366份经济论文,有效问卷回收率87.3%,符合统计学要求。对问卷的效度采用经验评价方法进行了检验。聘请了10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其中有7位专家认为问卷的内容和效度完全合理,3位专家认为基本合理。并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完善。因此,本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小论文。采用再查信度的检验方法,每个县分别抽取10人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时间间隔为两个月,经比较,信度系数为0.93,表明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1.2.2专家访谈法

就本研究涉及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走访有关专家以及在各种职业农民工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现状、农民工体育消费的体育人文环境以及农民工在体育消费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访谈,并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1.2.3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关于体育人文环境对湖南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影响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文章,并进行比较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证依据,为本文的设计和构思提供了参考。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11.5版本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

1.2.5逻辑分析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获得,在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经数理统计后对其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人文环境的内涵

社会体育人文环境,是指以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服务为宗旨,在社会体育的发展与管理中,加强对人民群众体育生活和体育文化教育工作的关怀,体现“以人为本”,宣传健康体育思想,传达体育人文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体育健康意识,构建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快乐健身。[2]城市体育文化内涵给人一种历史感,传统的体育项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的体育项目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升华,使传统与现代和谐并存,有些特色体育项目能够展示对体育文化名人的尊敬,对体育文化传统的尊敬。[3]总结体育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和信息环境。

2.2文化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体育消费必然受到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消费价值观是体育消费群体对体育整体化的评价或价值取向,是体育消费者心理结构的核心经济论文,它反映着农民工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我省农民工的消费很注重性价比,说明我省农民工的消费价值观和民族的传统价值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调查还发现,我省18%的农民工愿意与家人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这说明我省农民工家庭体育的观念在逐步形成,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体育消费。

2.3科技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有利条件。[4]

2.3.1科学理性的价值追求

大众开始崇尚体育的科学技术,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对高科技产品的兴趣。[3]调查表明,仅有18.6%的农民工认为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的体育健身器材“没有必要也不愿承担”,但82.5%的农民工认为是“必要”的,其中38.7%的农民工“能承受”,43.8%的农民工“不能承受”。这说明农民工已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是能力有限。

2.3.2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

我省农民工在体育消费和体育运动时倾向于选择能显示自己身份、地位和象征自己成就的体育服务和体育项目。地理活动空间对体育消费结构的影响活动场所愈近、时间愈短,费用愈低,体育消费机会就愈多。体育场地与设施是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物质保障。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有36.5%的农民工认为有点缺乏,30.2%的农民工认为非常缺乏;仅有少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十分充裕,占调查总人数的2.8%。

2.4教育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学历文化层次与知识水平的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参与体育行为的动机是有差别的。[4]在项目的选择上,高学历的人由于经济收入和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更容易接受高档次的体育娱乐项目,而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群体,对于体育的消费没有过高的要求,无论哪种体育项目只要符合个人兴趣,符合个人经济收入,达到锻炼的目的即可。[5]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不同学历的农民工在体育消费的结构上有所不同,高学历的农民工用在体育康复治疗和购买体育器材的比例远高于低学历的农民工。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散步、慢跑和快走仍是他们共同的喜好小论文。此外,文化程度和收入较高的农民工多选择球类活动和器械性力量练习,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的农民工则多选择器械性力量作为他们的活动内容。

2.5信息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5]在现代生活条件下,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大大缩短了人们的社会距离经济论文,体育的特殊社会价值和它的迅速发展,使书刊、广播、电视等逐步普及的各种传播媒介中的体育信息量不断增长,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为传播,使人们不可能不去了解体育。信息环境对体育消费和行为产生更了一定的影响。[6]体育健身指导和宣传对农民工健身技术、技能的形成和健身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农民工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调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从未有人指导,是调查总数的56.1%,有26.2%的农民工认为很少有人指导,仅有1.5%的农民工觉得总是有人指导。

3.结论

3.1目前我省大多数农民工在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已具有了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消费能力仍然较差。

3.2 我省农民工的体育消费问题还没未到足够的社会关注,而农民工对体育消费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3.3我省大多数农民工都很喜欢也愿意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地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当缺乏,也缺乏相应的体育健身组织机构开展农民工群体的全民健身活动。

4.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以提高我省农民工对全民健身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

4.2将我省农民工的体育健身纳入到整个社会支持网络中,建立、健全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及服务的网络。

4.3完善相关法律,制定专门的体育服务体系的法律。保障我省每一个农民工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保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贤峰,袁玉涛.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 学理论,2010,15.

[2]林伟.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人文环境的审视[J]. 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孙华清.建设和谐大连体育人文环境的几点思考[J]. 辽宁体育科技,2008,4.

[4]海琦.我国农民工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8,4.

[5]周学荣,谭明义.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 2004,7.

[6]窦彦丽,杨广艳,等.成都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9.

第3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品的教材编排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编排体例改成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编排体例。再加上“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方法的倡导和运用,注定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会有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涌现。那么,怎样选择利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选择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类资源,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重视并合理选择利用课堂中的典型的错误资源,不但可以促进教学反思,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评价,还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教材文本指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对此就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已经富裕了,况且时代也不同了,教材指出要会消费,那么我追求名牌又何尝不可,干吗还要提倡节俭,这不自相矛盾吗?”面对学生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我敏锐地发现了“错误资源”,学生的消费观中恰恰忽视了“适度”和“节俭”两个关键词。这表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我灵机一动,抓住这一契机,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请学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实际生活水平,谈谈对“适度消费”和“节俭消费”的认识。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纷纷发表自己鲜明的见解,正是课堂发出的意外“声音”使这一“问题”资源成为了本课中的亮点和精彩之笔。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充分渗透了德育。

二、选择利用课堂生成的质疑类资源,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学生的思维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并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思考同一问题。在很多时候,尤其是讨论交流时,当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意外和新鲜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从而引发精彩的“非预设生成”,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对症下药,相机引导,本着平等对话的态度与学生协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和个别质疑学生对话时,一定要注意吸引其他同学也参与其中,把说服个别的过程转化成促进全班同学共同创新发展的过程。

三、选择利用课堂生成的情绪类资源,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它们有的是从课外带来的,有的是因课堂上体验而发生的。学生或喜、或怒、或兴奋、或麻木、或平静、或激动、或紧张等等。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仔细倾听,学生的一个嘟哝、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表情、一个姿势,也许正是他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宣泄。这些都是教师可以选择利用的资源。

案例:王海芳老师在执教《我爱我家》时,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大家接着听教师朗读故事:《一只眼睛的妈妈》(后半部分)(课件显示故事内容,音乐轻声伴奏)。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讨论交流:A.你听了故事有何感受?B.母亲为什么要配合“我”说:“哦,我走错地方了”?C.母亲需要爱吗?为什么说“我的世界坍塌了”?当老师朗读完故事后,全场沉默寂静,教师扫视全场看到:有的人低下了头,有的人眼眶红了,有的人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有的人在低头擦泪。看到这个情境,教师感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和方法,没有组织同学们去讨论预设的三个问题,也没有按照预设去小结。而是直接走到几位正低头擦眼泪的同学面前问她们:“你们为什么眼眶发红,低头不语呢?跟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想法好吗?”没想到这几位学生的回答会这么精彩。

生甲:我是被文中母亲的表现震撼了。她千里迢迢到首都去看儿子,到了儿子的家里,儿子却因为嫌她丑,装着不认识她。她不仅没发脾气,教训儿子,而是为了顾及儿子的面子,配合着说“哦,我走错地方了。”默默地离开了。“母亲”真是宽容,母爱真是感人。

生乙:听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看过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剧情。刘俊卿的父亲刘三根一个人靠在码头边摆摊卖臭豆腐挣钱养家,供一双儿女上学读书。自己生病了也舍不得花钱去治,硬撑着。儿子考取了师范,为了省钱,他用扁担挑着儿子的行李送儿子去上学。到了学校,在师生面前儿子却不认他这个爹,说是自己雇请的挑夫。老人家听到后,几次想辩解,想发作,但却忍住了。这和上面的故事何等相似。

……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大家讲得真好!我们在座的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宠爱着我们,宽容着我们。我们在享受着他们给我们的爱的同时,要承担起家庭责任,维护爱。决不能只享受爱,不承担责任,更不能因自己年幼无知或自私自利去伤害父母、家人,损害家庭的爱。

以上的细节情况,在课前是难以预设的。但王海芳老师能以智慧而敏锐的眼光发现它,并用巧妙的方法抓住情感时机,用特写镜头将激动的情绪变化为正能量。

第4篇

1.要解决好认知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环境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的价值不是满足学生眼前的考试需要,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建构未来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关怀的热忱、自觉地创建未来的生活。

二、采用贴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改革后,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地、抽象地说教,而要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真理的光辉中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该是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就像是“知心姐姐”或“历史老人”,而不是居高临下板着脸孔训人的、面目可憎的官老爷、教师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情感的渗透还可延续到课后,教师应与学生做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教材中的活动框题,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比如,我们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丰富的活动教育的一种方法。我们组织学生说一说格尔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大好形势;访一访建设功臣们的事迹;走一走农贸市场,了解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很深,回校后,写作小论文时,感到有话要讲,有文可写,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所写的论文质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三、有效利用教材、时政等途径提升德育教育功能

1.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经改革以后,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凸显出来。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在课堂上由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消费行为,然后对照教材检查这些消费行为是什么样的心理导致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了消费心理而且在活动中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不可取的,从而在思想上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其实,现有政治课教材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充分注意落实了德育方面的内容。

2.加强时政教育

时政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了学生的重视和喜爱。时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的要点。如在讲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对“3.1”和“7.5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形成。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思想认识,从而将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第5篇

[关键词]经济生活 教材资源 正文 辅文 单元综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73

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使用者,政治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的研读和理解。解读“教材编写了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从而明确要“教什么”;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素材做出选择,才能进一步明确“怎么教”,最终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学科知识。现以经济生活为例,谈谈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把握教材的正文部分资源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蓝本,经济生活正文部分包括问题情境部分和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问题情境切不可简单处理,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并吃透情境材料,其次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思维水平和固有能力逐步解决问题。教材中既有日常生活的场景,也有对某一现象的不同看法,还有以文字和图片为背景的素材,正是这些互动设计,使教材成为一个引领思考过程的平台。就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而言,也应当对其进行恰当的解读,特别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学生平时接触得少,可以通过演绎的方式或从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入手,使学生了解这些概念。

比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教学中,笔者以中学生着奇装异服为切入点来分析求异心理在消费中的表现。先让学生简述,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观点:肯定张扬个性的必要,但又不能过分追求穿着打扮;肯定人们寻求差异的心理在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出现上的作用。最后组织学生调查本校学生对穿校服的态度。这样刚学过的消费心理知识就派上了用场,学以致用,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拓展使用教材辅文资源

经济生活中还设置了辅助教学的内容,辅助文是指经济生活中“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部分。辅助文对正文内容起到补充作用,利用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经济知识。

例如,在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中,“相关链接”部分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品作了名词解释,在教学中就必须拓展这一内容。笔者引用了有关“广东液化气涨价”的视频并出示问题:该视频告诉我们什么内容?液化气价格上涨后,煤、电磁炉的需求量有怎样的变化?通过学生分析回答,教师得出结论: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另外相关的商品需求量上升,这种商品叫互为替代品。再引导学生看书本上互为替代品的概念。接着引用有关“汽油价格上涨”的视频,提出问题:汽油价格上涨对汽车销售有影响吗?汽油和汽车是什么关系?引领学生掌握互补品的概念。最后归纳: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受商品本身价格的影响,也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既定商品的需求。

三、充分利用单元综合探究资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与交流机会,能够从自己的特长和实际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式学习。经济生活每一单元后都设置了综合探究活动,明确了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路径和内容,并提供了与单元教学相匹配的情景材料及知识内容,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素材。教师应当很好地加以利用,让学生主动求知和思考,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设置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二是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三是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展开学习过程;四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反思,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第6篇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设计的导入,应具备如下特点。

1.方向性。课堂导入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引方向,不能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

2.新颖性。信息时代为导入情境的设置提供广泛材料,教师可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作为导入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3.效益性。导入的设计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流于形式,要找准切入点,以免浪费时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设计导入:南方学生对冰雪王国有着独特向往,所以通过两幅北海道雪景图片导入,并且介绍北海道是中国人春节旅游首选地,从而自然导入到消费主题上。此互动过程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简洁形象的导入便成为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活力课堂的载体

创设情境是高中政治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情境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以虚构、捏造;对素材的选择必须科学,不能与教育目标相悖;素材的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不能平铺直叙,宜张弛有度。

在本节课,笔者以2015年春节国人旅游消费情况为素材创设一系列情境。首先,情境中包含很多数据,容易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其次,选择素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思考国人消费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最后,整堂课运用设问、巧设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迭起。

2.生活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可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件,也可以选择新鲜的时政新闻、故事、漫画、图片、音乐等。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才能变枯燥为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导入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国人10天在日本人均消费1.3万,如果你去日本旅行,你会买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各抒己见。因情境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其有话可说。

3.时代性原则。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脱离时代就成为一潭死水,只剩下说教。所以,政治课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教学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

4.主题性原则。碎片式课堂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和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应设定一个主题贯穿多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笔者以“旅游消费”为主线,以围绕该主线的相关信息为素材完成整堂课教学,既能让学生系统掌握整本书中有关消费的知识点,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课堂活力。

三、恰当设计情境问题,寻找活力课堂的出口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设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梯度性。人们认识问题总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笔者共设置4个问题:

【探究一】旅游消费属于哪种类型?

【探究二】当你看到国人疯抢的时候,你会选择购买吗?为什么?

【探究三】面对国人在国外消费的现状,国家、企业、个人都该怎么办?

【探究四】旅游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探究三、四的展开以探究一、二为基础,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2.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指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二和探究四的答案并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看成是正确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使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一些想法。

四、努力实现情感目标,提升活力课堂境界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入手去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1.课内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7篇

【关键词】活力课堂;高中政治;创建;思考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设计的导入,应具备如下特点。

1.方向性。课堂导入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引方向,不能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

2.新颖性。信息时代为导入情境的设置提供广泛材料,教师可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作为导入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3.效益性。导入的设计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流于形式,要找准切入点,以免浪费时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设计导入:南方学生对冰雪王国有着独特向往,所以通过两幅北海道雪景图片导入,并且介绍北海道是中国人春节旅游首选地,从而自然导入到消费主题上。此互动过程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简洁形象的导入便成为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活力课堂的载体

创设情境是高中政治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情境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以虚构、捏造;对素材的选择必须科学,不能与教育目标相悖;素材的结构设计必须科学,不能平铺直叙,宜张弛有度。

在本节课,笔者以2015年春节国人旅游消费情况为素材创设一系列情境。首先,情境中包含很多数据,容易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其次,选择素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思考国人消费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最后,整堂课运用设问、巧设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迭起。

2.生活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可选择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件,也可以选择新鲜的时政新闻、故事、漫画、图片、音乐等。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才能变枯燥为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笔者导入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国人10天在日本人均消费1.3万,如果你去日本旅行,你会买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各抒己见。因情境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其有话可说。

3.时代性原则。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脱离时代就成为一潭死水,只剩下说教。所以,政治课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教学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

4.主题性原则。碎片式课堂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和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应设定一个主题贯穿多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笔者以“旅游消费”为主线,以围绕该主线的相关信息为素材完成整堂课教学,既能让学生系统掌握整本书中有关消费的知识点,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课堂活力。

三、恰当设计情境问题,寻找活力课堂的出口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手段,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对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设计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梯度性。人们认识问题总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笔者共设置4个问题:

【探究一】旅游消费属于哪种类型?

【探究二】当你看到国人疯抢的时候,你会选择购买吗?为什么?

【探究三】面对国人在国外消费的现状,国家、企业、个人都该怎么办?

【探究四】旅游消费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探究三、四的展开以探究一、二为基础,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2.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指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二和探究四的答案并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看成是正确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使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一些想法。

四、努力实现情感目标,提升活力课堂境界

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入手去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1.课内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8篇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教学观念都抛弃掉,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当前,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高中政治教学才能有效开展。素质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创新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尝试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有高深的专业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了研究性的课堂模式,而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应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深的专业素质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这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创新教育方法。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和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9篇

可持续发展是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伟大事业,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中学地理教材的相关内容,是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论”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生态观等教育的。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质正是人地关系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的特点,所以我们说,地理学在研究和实践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方面,将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能够发挥地理学科文理渗透、科技交叉的特长。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具有重大的责任。

一、以新的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人类对自身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识仍很缺乏,在环境与发展的有机联系和互补策略上研究探讨得还很不够。长期以来,人类只顾自身的生存和局部的眼前利益,向环境无限制地索取,杀鸡取卵,而导致环境恶化,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也受到危及,这些是人类环境意识淡薄的表现,是新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价值观等没有正确形成的表现。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总体素质不高,就业矛盾突出,人均资源少,尤其耕地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和水资源危机问题已迫在眉睫,自然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恶化的趋势,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摆脱贫困,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使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其重要任务就在于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直接参与者――全体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自觉变革或支持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参与环境保护,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协调的观念,增强参与实施的观念和责任感。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能力

1.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学生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教师要把主导作用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学习发展,只有学会学习,学习主体才会具有一种真正参与的能力。面对21世纪的地理教学,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通过多种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