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24 21:05: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反思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曾经指出: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学生依靠学习资料和学习伙伴自主形成的,不是经过老师的传授获得的。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新课改强调师生角色的大转换,更新了教学理念。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再是一人独掌课堂,而是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交流,民主相处。所以对教学的反思,首先应该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否实现了转变,是否改变了过去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做法,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否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上而忽视了激发、引导、组织和合作的新型教师功能。所以,通过反思更加确定教学氛围和情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认知水平,从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二、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鼻祖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学生大脑图示中的平衡,由同化到顺应再到同化,学生在这个循环往复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积累。长久以来,高考指挥棒指引着高中阶段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因此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一直是围绕着应试教育开展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教师只是一味地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教育和教学思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被动地形成。一味地忙于教,缺少对教的过程的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活动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形成固有的经验,就在这样的经验支配下,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沿袭传统的教学,所以大量的学生成绩很高,能力很低;知识很多,思维很差。自从新课改以后,教学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课改理论和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和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其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的总结就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活动,对教学观念的及时反思,既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表现,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使自己能够在教学观念上实现转变,同时应用反思后的结果指导教学实践。

如,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以矿产资源为例,首先利用搜集来的实际资料向学生说明,我区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等情况,同时说明矿产分布对工业布局的区域影响,依托矿藏促进工业的发展,矿藏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也呈现发达态势。这些内容是在向学生说明“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涵义。当然,一些特殊案例也是存在的,一些大型钢铁公司虽然成为著名工业区,但周围并无铁矿山,如我国上海宝钢等。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自然环境可影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但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完全能够影响的,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这样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念和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第2篇

一、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进行积极的思维与想象。

二、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往往只是对传统理论的简单重复或沿袭。因此,教师应该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高中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教给学生简单零碎的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的创新性呈正相关。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并要能积极地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肯定。

五、对师生关系的反思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做,教师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做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六、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第3篇

从历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问题往往出在后面的综合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审题失误,部分同学由于不会审题,不会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答题,结果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甚至漏题。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我谈点看法。

反思一:走进生活,利用乡土,教学更具实效性

我们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我用我市的工业园的布局和大安老窖酒厂的位置来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在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我用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我们吉林的长白山理论上应为温带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气候上表现出了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的某些特点,如:冬季最低气温低于零下20℃,有积雪,植被类型有针阔混交林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反思二:民主和谐、平等参与,学生的思维更具活力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沃土。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预留出大量的师生交流话题,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放开,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只有学生自己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不再像以往那样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如上选修三《旅游地理》时,上课一开始就提一些交流的问题――你想去旅游吗?你想在今后旅游中更尽兴吗?来吸引学生与教师一起交流。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导入时就先告诉学生,如果认真学习并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为什么新疆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地处世界屋脊的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为什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就会引起全球变暖”等,这样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创设情景,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体验学习过程和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调度课堂,引导主动,学习更具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中学习产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②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也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从全球来说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这样,一方面就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进行积极思考,另一方面现实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同时也为第四章第二节《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的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又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有一对双胎胎姐妹,班级里有最好,也许气氛会更热烈一些,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时,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想办法让这位姐姐管她叫“姐姐”吗?这一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由过去教师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因为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而且在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即图文结合,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这一节,而且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第4篇

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反思,勇于探索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地理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地理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地理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如在讲《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中的行星背景时,我就先出示了一段天体运动的动画,栩栩如生的画面,浩瀚无垠的宇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产生了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师随即把“天体运动的特点”“及日地关系”“地球特殊性”等问题抛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做法改变了教材中对这一细节叙述得平淡呆板,活跃了课堂氛围,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们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而行端品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个会影响人的职业。据统计表明,教师对在成长中可塑性强的学生的影响仅次于孩子的父母。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不仅在言传,更在身教。实践证明,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欣赏一个教师,才会对其所担任的学科发生更大的兴趣,才会有更深入学习的动力。试想,一个经常迟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是一个满口粗言秽语、行为为学生所不耻的教师,他在讲台上的话还有多少份量,他的课还有几分吸引力呢?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树立威信,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5篇

关键词:教后反思;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51-01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做出了一项新规定,老师的每节教案必须有教后反思。对于教了十几年学的我和许多同事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也感到挺麻烦的。课都上完了,再写什么反思,还有必要吗?但是领导要求,照做就是了。刚开始的几节教案总是走出教室后,因为累不情愿写教后反思,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静下心来细想一下,发现写出每节课的反思真的很有效。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当天的教学实践,写下教学后记:学生收获了没有?自己收获了没有?课程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在不断的反思中,让自己清醒地回忆教学过程,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纠正错误的艺术。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纠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不当之处。有人说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名师,但是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以成为名师。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观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二、反思教学设计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地理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以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为例,在学习3S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环节和应用领域时,我最初的教法是照本宣经,其结果是学生听得很吃力,难理解,更不用说应用了。下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下一节课我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自己列举身边的例子,学生的课堂参与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

四、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我们班中有一位学生地理成绩较差,平时又特别调皮的同学,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尤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涉及到地形区的识记,我就随口说“自己去查地图册。怎么这么懒”。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成绩好的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帮他查地图。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地理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

五、反思教学反馈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知识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我们距离名师就越来越近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应用;反思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一、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乡土地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是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点拨,这些素材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过程。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

2.乡土地理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区位”这个概念时,就“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列举了大家熟悉的老爹工业园,让同学们分析它的区位:老爹工业园位于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的境内(第一层含义);厂前有国道209线、湘渝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经过(第二层含义),附近有自治州猕猴桃栽种区。最终总结、断定一个事物的区位。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区位”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区位”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其后的农业、工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乡土地理既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如在讲“降水量年际变化”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平时的观察来回忆,每年当地的河流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印象。

4.乡土地理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人地关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爱国爱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善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要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比如在讲旅游开发时,列举了黄果树大瀑布和凤凰风景区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举了茶洞由于开发过程中管理不当,人为破坏严重,对花垣的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通过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实实在在的例子使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他们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于与他们有切身利益的实际生活当中来。

二、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反思

把花垣乡土地理教材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1.切忌牵强附会

乡土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应用中,确实起着良好的作用,能在课堂中合理地进行利用,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在地理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和知识点都有乡土地理教材与之相对应。因此,在乡土地理教材应用过程中,应避免与课本知识点没有较密切关系的材料;避免与课本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并不能典型地说明问题的材料;避免与课本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本身内容过多、理解较难、学生较不熟悉的乡土地理教材,牵强附会地应用到教学中。

2.避免喧宾夺主

在地理课程中,对于其中的知识点,教材自身已有较多而且典型的实例,如何处理课本实例与乡土教材实例的关系成为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解决课本自带实例与乡土地理知识的矛盾时,应遵循以课本自带实例为主,乡土地理教材为辅的原则,应注意避免喧宾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本自带实例与乡土地理材料在时间的分配上有矛盾,在解释一个知识点时,是否要利用较多的例子就值得考虑了。学生的精力有限,过多的例子容易造成学生识记时的混乱。

因此,乡土地理材料作为一种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应建立在学生对课本自带实例的掌握的基础上,切忌花过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造成喧宾夺主之势。

3.注意与时俱进

乡土地理材料有个共性:由于地方政府较少进行本土详细地理数据的宣传和公布,材料较难收集,一般要到各地方政府的各个主管部门进行逐一收集才能较为全面。因此很多乡土地理材料中的数据、所描绘的事物、所表述的现象等更新较慢,误差较大。因此,在乡土地理教材的应用中应注意材料的实效性,要经常更新,减少误差。

参考文献:

1.李桂芝.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与探究[M].地理教育.2005.

第7篇

1. 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各版本地图册中的“中国政区图”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

2. 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在地图三要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1)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2)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的深圳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3)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

学生3:…… 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深圳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

3. 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地理素养 可持续发展 思维方式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33-0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的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我探索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1 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作为地理教师,仅有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理念还远远不够,如何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的要意在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喜爱的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那么,地理教学活动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学习天地,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

2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法学法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地理教学效果或目标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这难以使教学法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预想的作用。为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标、教学法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就是个难点内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季风环流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像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准备“季风环流”教学内容时,为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以《三国演义》“赤壁大战”中“诸蔼亮借东风为例”进行教学。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作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蔼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因 是“欠东风”,立下军令状借东风相助,让手下的将士为他捏了一把汗。其实诸蔼亮预测到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那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因子。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典型季风区的原因何在?试说明该地区气候特征。

(4)你认为季风环流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通过案例,把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理解该地区气候的成因,同时拓展了地理能力,学生兴趣盎然,且将抽像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效果好得多。多元智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识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为此,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细致的构思设计,比如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反思。

3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并且,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第9篇

一、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先决条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的作风,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教师积极进取、自我发展的行为又昭示出“学无止境”的真理,教师的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像“细无声”的“春雨”永远滋润学生的心田。

如何提升地理教师的素质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完成:①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看法,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②教学反思要细化。大部分教师能对一节课进行一次反思就不错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里,提醒大家,反思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学反思要细化,要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二、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三、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四、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