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6 09:13: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

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12-01

听力是外语教学中四大基础技能之首。根据科学调查表明,人们在使用语言交流过程中,听力活动占45%。而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却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听力确实是其最难克服的一大难关。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研究背景

今年十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高考英语由150减为100分。由于分值变化,英语受重视程度也因此不同程度降低。这样客观的事实使得许多老师,尤其大学老师有了不同的回应。笔者认为,中国在强化母语的重要地位,但英语仍是世界的语言主导。由于高考英语分值的变化直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变化。笔者所在的院校也努力注重学生实践,培养专业化人才方向前进,英语的课时相应的减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英语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能够真正把英语学以致用。那么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进行初步的探究。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高考过后学生升入大学,仍需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是四级考卷中比分较高的一项,直接影响学生的通过率。我国仍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合作,英语听力无疑也是高要求的,这样就对英语听力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听录音对答案,致使学生对英语听力渐渐失去兴趣。通过我校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统计与调查分析发现,听力的失分率是考试中所有题型中最高的一项,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我们也对2013级材料学院246名学生进行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情况问卷调查,40.1%的学生认为听力比较重要,81.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对象

2013年9月笔者选取材料学院2个平行班级进行学前听力测试,这两个班级人数对等。一个是笔者的实验班,一个是其对照班。

3.2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这一年的听力课时为32个学时。对照班仍采取传统听力教学,每周一学时,听录音对答案。实验班则进行以下改革:

3.2.1听前培训

首先加强学生发音朗读。中国人学习英语,习惯哑巴英语,很多学生笔试成绩很优秀,但不会说,听不懂,甚至老师也会忽视语音教学以及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不愿意浪费时间精力在这上面,最终造成学生读音不准,在听力过程中不能准确反映出听到的单词。加强学生的语音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原来单词是这样发音的,这样的发音才能听起来有洋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所碰到的单词和句子,加强他们的语感与灵敏度。其次加强学生听力策略培养。笔者在调查学生听力考试失分情况时发现学生对于听力策略比较陌生。教师在实验班课堂中教授一些有用的听力策略,比如如何在听力之前对听力材料有个有效的预测问题,如何判断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大意等,帮助学生慢慢消除对听力的恐惧心理。

3.2.2听力课堂――以学生为主

听力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确定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听力兴趣,通过听说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听力材料。听力教学如只靠课堂32个课时,那是远远不够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使用网络提高听力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听力能力给学生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网络听力资料,每周听取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需求。

3.2.3听后重视展示学习成果

为了有效展开一系列教学措施,教师可把实验班学生课堂与课外学习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考核中,督促激励学生不断学习。

第2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听力课;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41—01



一、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课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课课程设计基本上是“以教师为核心”,建立在教师的主观经验和判断的基础之上,只重视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讲解新单词、放录音、对答案的过于机械化的单调的课程设计忽视了学生应着重培养的语言的交际功能,为听而听,练耳不练口,其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教学材料的滞后性会导致听力课教学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需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只能应付考试,实际应用能力极低。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80年代,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核心并侧重于“在做中学”的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交际型课堂教学方法。方文礼(2003:9)指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该教学方法以任务来组织教学,在参与履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以参与、体验、沟通、协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自我认知能力来达到学习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布置者,并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特点为其提供最佳的外部条件来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的协调者。

三、任务型教学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前与学生沟通交流,确立教学内容

1、在授课前一至两周,教师向学生布置新单元的总体学习任务及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的进行预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一册第五单元“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为例,在授课前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英文表达方式,并了解中西方的不同饮食文化,以及谈及饮食时常用的英文句型等。

2、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学生QQ群或者班级网站以便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然后对其进行筛选,将其更好的融入于新课程教学。

3、鼓励兴趣相同的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找出与新课相关的文字或图片。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要有计划性,目的性

1、新课导入,课程导入是听力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生动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学习动力,为本单元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导入常见的方法有:复习导入法一一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话题,因势利导,提出新要求;情景导入法一一通过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求知欲;悬念导入法一一根据教材性质内容,提出问题,设立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

2、教学活动要有趣味性、交际性、创新性。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对知识的倦怠一直是很多教师关心探索的问题。学生最容易对单一的讲解新单词、放录音、对答案的课程设计产生倦怠,所以在进入到新知识学习的阶段,教师要避免一味地自己讲授或者机械化的播放录音,可以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设计各个环节的情境活动,多让学生参与。可以用游戏这种有效的快乐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和注意力。对话,模仿,表演和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注重学习小组活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小组活动是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精神且能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小组的分配要有科学性,笔者建议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清楚地了解,并要避免把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刻意安排到同一小组。

4、灵活应用教学策略来辅助教学。在明确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后,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内容,即如何选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听力课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幻灯、电脑多媒体等,不仅有利于创造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5、教师转变角色,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协调者、解惑者、促进者。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最终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6、合理布置作业。作业不是越多越好,大量的毫无意义的作业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结合于学生在听力课上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合理布置作业。

(三)课后进行评估,及时反思教学过程

评估是任务型教学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课堂设计的最后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极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估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认为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从测量学生表现得好或坏转向评估学生取得成功应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上来,避免以一张试卷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

四、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其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课程设计必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课程设计能够适应新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9).

第3篇

[关键词]可理解性输入;二语习得;听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157-02

在二语习得领域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用以解释二语习得过程。其中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所创立的二语习得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该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构成,包括习得――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察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可理解性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输入假说”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明确阐释了习得语言的方式,“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通过上下文和情景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就自然学会了。”根据这一说法,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话里含有“可输入理解”,语言习得便会发生。

听力技巧作为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无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者托福、雅思等英语技能测试中,对于听力技能的测试都在考试中占据较大比重。而除了考试外,大学生日后在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口头沟通时,必然要以听力技能为基础,才可以实现成功沟通。更重要的是,根据克拉申的理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听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输入手段,通过听取信息理解信息从而实现语言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方式。

然而,对于听力技能的学习与教学却在我国的英语学习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大学以前的英语学习中更注重于书面性质的阅读与表达,造成许多大学生的听力技能成为阻碍其英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借鉴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结合日常教学实际,提出了可行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含了四个要素:(1)输入数量: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语言输入。(2)输入质量: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必须是“可理的”,若i为学习者现在的水平,i+1为稍微高于学习者现在的水平,则输入的语言则应该为i+1的水平,是可以为学习者所理解的。(3)输入方式:克拉申强调输入应当以在语言环境中自然接收语言材料,注重语言意义的粗掉输入为主。(4)输入条件:学习者必须在情感焦虑低,情感屏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接收输入。

根据上述四个要素,最好的输入则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足够数量的输入;(2)输入要可以理解且略高于学习者现在的水平;(3)输入的内容应当有趣且有关联,从而一方面能够减弱学习者的心理屏障,消除抵触心理,强化学习的动机,提升输入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关联的输入内容可以提升学习者对于输入内容的理解,提高输入内容的可理解性;(4)以自然的形式接收,这一方面指的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然接收语言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创造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减弱学习者的情感焦虑感,创造良好的输入料件。

上述四个条件也进而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本文作者将通过满足上述条件,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课后等几个阶段建立合理高效的听力教学模型。

二、依照输入假说建立听力教学模型

(一)教学准备过程

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为确保听力材料的可理解性、趣味性、关联性,需要在准备过程中针对学习者的个人情形以及听力材料的选择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应当通过调研、问卷、测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者的听力水平进行测试,并根据其不同的水平分成不同班组。根据克拉申的理论,最佳的输入材料应该是处于i+1水平的材料,而每个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不同,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个等级来进行听力课程设置,进行分层教学,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程度较好的学习者不会因为听力材料对于自己而言较容易或程度较差的学习者因为材料过难而无法实现有效输入。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教师可以与学习者共同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通过设立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提升听力输入的效果。

其次,在进行听力材料的选择时,不应当盲目选择,要做到有的放矢,将材料的内容、语音、语法、语义各要素结合,确保材料相对于学习者的听力能力而言,处于i+1的位置,确保听力材料的相关性。其中一种做法是将听力课程全部的融于整体的英语学习中,联系当前的英语学习课题选择对应的英语材料,一方面由于学习者通过其它课程对该话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再就同一话题进行听力输入时,更容易理解输入的内容,从而提高了听力输入的可理解性;另一方面,通过如阅读等其它英语学习课程上对于该课题的讲解与拓展,增强听力材料对于学习者的可理解性。

此外,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处于i+1层次的材料,在确保可理解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趣味性较高、容易引起学习者兴趣、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材料,从而降低课程的枯燥程度,提高趣味性,减弱学习者的焦虑感和屏障抵触心理。

(二)教学过程

除听力课堂的教学外,这里还涉及到在所有英语类课程中,采用全英文授课,从而让学

生无时无刻都处于英语的听力输入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课堂职之外不容易接触到英语环境,教师作为目标语输入的源泉和制造者,要源源不断地进行语言输入。此外,在进行全英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根据语言的难易程度适当调节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对于较难的语言可以采用“保姆式”或“外国人式”的语言,使用简单的句式、清楚的语音、缓慢的语速并伴以重复来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

在听力课堂的教学中,要满足听力内容的可理解性,同时结合听力的特点,针对听力材料引导学习者进行预习,从而确保材料的可理解性。除了材料的背景知识外,由于听力理解需要掌握语音、句法、语义体系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就与之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包括听力材料中说话人的口音、涉及到的连读技巧、包含从句在内的长难句分析以及无法通过上下文推测词意的生僻词汇等。这项预习工作从材料、语音、句法、语义等方面解决了会影响听力输入可理解性的难点,保证了理想的输入。

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兴趣,保持输入的趣味性,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讲一听一练的教学模式,力求动静结合、口鼻结合,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综合使用交际法、沉浸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立体化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兴趣,使课堂更加有趣也更加高效。

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法、复述式教学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通过让学习者做出反馈来掌握学习者的输入情况,从而能够以反馈信息为基础,在教学计划上做出当时的和后续的调整。

(三)教学课后

为确保听力的输入量,教师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听力技能水平,布置足够量的练习,以确保输入的数量。在选择练习材料时应以趣味性强、可理解性高为标准,将泛听与精听相结合,也即是以语言的粗调输入与精调输入相结合的方式让学习者得到大量的听力输入。

同时,教师应当通过作业批改、提问、交流等方式获得学生对每一次教学以及作业练习的反馈,确定听力材料的选择是否做到了i+1?如果材料过难,则难点是在于话题,还是语音、语义、语法、词汇?如果材料过于简单,那将此材料的难度提高几个等级才符合学生的听力能力等级?学生对于听力材料是否足够感兴趣?在获取相关反馈后,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听力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因人制宜。

此外,按照教学初始设立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试,以检验目标是否达成,同时从上述“教学前一教学中一教学后”的模式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调整提供基础。

第4篇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零课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27-0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培养出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却比较差。很多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却仍然听不懂,不会说英语。在“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中,听是占首位的,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听力课程的教学成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的多元化、专业化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使其能够将英语基础知识应用于交际活动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英语听力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听力课程学时不足

英语教学中一直注重的是语法和阅读, 应试教育的痕迹明显[2]。听力能力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来培养,连贯性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数院校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由于学生在高中养成了对课堂教学的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提高英语听力的希望建立在课堂听力训练中。可是,现在大多数院校听力课所占的学时远远少于精读课程,仅靠课上的学习不足以提高听力能力,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一种反感、逃避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英语听力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消失殆尽。

(二)教学内容手段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目前,听力教学普遍停留在一种“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3]。虽然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先进的语音室设备,但是却很少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听力课程的改革只是由传统的教师用录音机变成了用多媒体听力实验室操作平台来播放听力材料,教学手段没有改进。在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中,听力课程的进度,教学内容的难易都是由教师主观经验来判断的,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导入

英语听力课学时有限,教师通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传授。听力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综合教学过程,听力材料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并且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是由欧美人所撰写,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涉及西方许多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听力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所知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关[4]。

听者须运用自己对所听内容语境特征的了解以及自己掌握的信息量、文化背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预测将要听到的话语内容,最后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5]。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学过英美文化和概况等课程,不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缺乏必要文化背景知识做基础,就会造成学生能够听懂听力材料的每个词、每句话,但是却不能理解听力材料内容语篇理解的困难。

二、以网络为支撑的大学英语听力“零课时”设想的可行性

网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自主型的、能体现个性及发挥个人潜质的听力学习环境[6]。先进的信息技术走进校园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各大院校相继完善网络教学的基础设施,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同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课程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海量的学习资源,使听力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听力课程的学时可以得到无限地扩展,学时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网络资源丰富生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向着自主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听力学习效率,改善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以网络为支撑的英语听力“零课时”实施设想

(一)优化网络平台建设,丰富学习资源

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课程开展的前提就是建立一个动态的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生动的学习资源,这是传统的纸的书面教材无法呈现的。各种学习资料以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维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参与到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的活动中,把有益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和自己查找到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优化听力学习效果提供必要前提。

(二)实施大学英语听力的个性化教学

目前大学生除了学习基础英语听力课以外,提高专业英语听力的水平也很重要。有些学生经过了高中系统化的听力训练后,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听力能力的要求。传统的听力课堂上,这部分学生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对于已经能轻松理解的材料一听再听,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在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模式下,经过测试,合格的学生就可以自主的继续进行专业英语听力的学习,这样做节省了时间,做到了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因需施教。

(三)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不仅赋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赋予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对学习的机会、课堂活动、学习策略等方面做出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使他们更多地担负起自主学习的责任[7]。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的课程模式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惰性很强。如何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心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努力适应网络学习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学生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技能的主动实践者、教学过程的参与者、问题的提出(或解答)者、学习困难的征服者、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合作评估者[8]。

(四)实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身份:“教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者、任务的设计者、教学材料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示范者和咨询者、 教学进度的监控者、学习困难的鼓励者、教学结果的评估者、教学效果的研究者。”[9]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监督学生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以自己的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四、形成公正的成绩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10]。公正的成绩考核体系是促进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听力教学由于持续时间长考察范围广等问题,很难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估这种比较客观地评估方式。但网络技术可以使形成性评估变得更容易更客观。学生登陆听力网络平台注册后,网络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整个的听力学习过程,包括浏览内容、提交的作业、学习时间、同学间的互动和互评、阶段测试的成绩和教师的反馈等。这些因素结合得出的成绩可以公正科学的评价学生听力学习效果,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总而言之,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改革能够提高听力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弊端。但这种全新的听力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才能取得最佳的听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谭爱军.浅谈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3).

[3]刘长青,陈静.基网络英语听力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2).

[4]田苗.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和对策之探讨[J].价值工程,2011,(13).

[5]陈吉棠.记忆与听力理解[J].外语界,1997,(3).

[6]于君.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训练与提高英语听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

[7]高鹏,张学忠.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一份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报告[J].外语界,2005,(1).

第5篇

关键词:MI理论 音乐智能 大学英语 视听说课程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英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写作、翻译等几种方法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听说领先、读写紧跟的理念更能突出英语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怎样教好《大学英语视听说》这门新型的课程呢?本文将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其音乐智能对实施《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于1985年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Gardner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八种智能要素组成:(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一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创造性地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一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即使用数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即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4)肢体运动智能(Bodily一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交往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7)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alligence),这是一种对自然现象敏感,喜欢探讨大自然,善于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和鉴别的能力。这八种智能的区分避免了斯皮尔曼智能的一般因素论的局限性。一般因素论只强调一般能力,即语言与逻辑思维能力。加德纳认为,智能基本上是一种生命的心理潜能,几乎所有个体身上都体现多种智能的不同方式、不同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于个体所拥有的多种智能在表现方式和表现程度上的不同。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性和个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智力强项或特长,使课堂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树立自信的教育。大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倾向性已经十分明显,只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开发和加强,教学效果一定十分显著。

三、音乐智能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

教师如何将音乐智能运用于课堂里,进行具有创造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这需要根据不同知识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整合的形式,综合的方式,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

1.以音乐智能为依据,创设轻松的听力训练环境。听力训练常常单调乏味,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在课堂上适当运用音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只局限于让学生听懂教材设计的听力练习,而应该提供广泛的素材和更多样的活动方式。例如,看动画片或音乐剧听写台词;听配有背景音乐的英语故事;利用音乐歌曲挖词填词等等都是轻松愉快的听力训练方式。再如,《大学英语听力》第9、10单元中,教师可运用英文中某一问题为主题的句型歌曲,让学生听写问路和指路需要用到的基本句型。利用音乐使学生掌握主题句型的训练方式有趣,便于记忆,往往事半功倍。以音乐为媒介来学习语言,让学生在欣赏优美音乐享受听觉艺术的同时,也掌握了语言材料,增强了语感。

2.把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多元的视听教学环境。教师课前应精心挑选脍炙人口的、优美的、适用于教学的歌曲,借助影视、录象、图表等融合音乐智能和视觉智能,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视听感官综合刺激,使抽象的概念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现,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立式、交互式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例如,根据全国旅游节于2007年9月12日在岳阳楼召开为主题,给学生上一堂《视听说》课,教师可以利用DV机摄制许多景点片段,结合音乐的思想性、语言的规范性、与教材内容相扣性和配合节日的时效性来精心选出歌曲,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根据岳阳楼风景区的图片现场用英语导游;利用不同建筑画面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不同建筑风格的特色及利弊;把君山公园里的斑竹、柳毅井、双妃墓等景点设置成一组图片,让学生介绍君山公园,重点突出“爱情岛”这个主题。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熟悉的语言环境,学生活跃,师生、生生互动自然,激发了学生用语言表达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利用音乐智能带动语言智能,创造性地增设说话环境。在《视听说》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根据现代音乐灵活性设计多种多样的语言教学环境。例如,运用英语歌曲进行听说连读训练,还可以让学生概述歌曲的情节和主题,或者讲述歌曲和音乐家的有关情况,或者为全班演唱歌曲选段。如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音乐的节奏功用和放松情绪的功用来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编故事、配合背景音乐表达课文中的图片含义、就课文某一场景进行英语演讲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热情,创设表达语言的环境。

《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给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生得鱼。多元智能理论并不要求同时将八种智能都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是强调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从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寻找“切入点”,让擅长音乐节奏的人侧重于通过歌曲或背景音乐来学习;让擅长视觉绘画的人侧重于通过造型图象来学习。改变单纯的讲授教学模式,创设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多元智能发展空间,闯出不同风格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Gardner.H.Frame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5.

[2]大学英语听力(第一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袁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J].鸡西大学学报,2006年2月.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视听说;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11-01

1.研究背景

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扩大了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资源。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许多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反映比较突出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便是其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事实上,据调查,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也的确出现了诸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探讨并开展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快发展,充分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有特色的视听说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改变原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读写为主兼顾听说的模式;要听说与读写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目标

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3.研究设计

1)受试对象:2010级文新学院7个自然班,共286名同学;

2)教学模式:视听说课采用教师面授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面授以口语为主,网络以听力为主。

3)学分计算和评估方案:视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共同组成大学英语成绩。 其中,视听说比率为 30%,读写 70%。 视听说课程评估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估(40%)和终结性评估(60%),形成性评估指网络学习记录,网络作业,网络测试成绩以及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终结性评估即视听说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

1)面授课堂教学模式:口语面授课堂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在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生构建意义的对象。 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大屏幕"的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自主地融入到语言环境中去。

2)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校园局域网和多媒体设备,在老师指导、监督下自主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在自主学习中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和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掌握恰当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培养中心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则通过校园网和自主学习平台,每周的学习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5. 研究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将试验班级286名同学与普通班同学听力、口语成绩比较如下: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采用新模式后,学生的听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颇有成效,值得推广。

6. 研究小结

现代化的视听说教学的宗旨就是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在真实具体语言环境中,通过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步训练,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尽管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试验情况看,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如: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额外工作量课时计算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寻找解决方案,最终改善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牛莉 张泳.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材环境[J]. 科技信息,2008(31).

[2]张丽丽 王鑫珏.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逻辑意识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已经得到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听力占35%凸显了听力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却由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实际成效不大。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英语听力文本中考察逻辑关系识别、逻辑推理等相关知识较重,而大多数学生却在听力理解中没有逻辑意识,不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对本院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阐释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二、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离不开思维,人们一方面用外部言语表达,另一方面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外语教学者们做了探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探讨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中的作用。如张孝军在其文中提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维差异问题要“融入”思维差异教学,采取不同方法,挖掘深层思维差异,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应深度挖掘英语逻辑思维,以期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有所帮助。郭剑虹则提到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他认为逻辑思维在翻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义的确定,句式的选择,以及篇章内在关系的判定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还对创造性的翻译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抽象概括出明确的概念,选择正确恰当的判断,达到译文最优化。董晓民倡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他认为大学生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词汇量匮乏、语言基础能力薄弱,尤其是文章重点不够突出,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听力教学应成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较有效的切入点。

大多数外语教学者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研究却较少。事实上,逻辑思维的运用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本院学生逻辑意识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学生的大学英语听力学习情况和学生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以及便于作者后期进行实证教学研究的可行性,笔者对自己所授课的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3级两个非英语专业本科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初期实施。问卷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多项选择题,设置问题围绕学生接触英语听力课程的时间,对英语的兴趣,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及对提高英语听力的信心等进行。

针对学生对英语听力中逻辑思维的认识和了解设置了7个问题,其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听力还是感兴趣的,并且认为其很重要,但是对于英语听力理解中的逻辑关系不是很清楚,在听力中运用逻辑推理的频率也很低。虽然所有学生都认为在听力理解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却对在英语学习和英语听力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不了解。这一现状说明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者们做出了很多探索,贾赛桃提到了激发听力学习兴趣,树立良好心态;强化英语基础知识训练;适时进行听力技巧指导;强调听与写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刘向红强调运用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提高输入质量,实行英语听力分级教学。(二)增加输入数量:通过阅读增加文化输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重视输出活动,(视)听说结合、(视)听写结合。林玲建议变“听力教学”为“视听教学”或“视听说教学”,丰富课外作业。这些方法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很有帮助,但是基于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不好,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应该继续不断地进行,并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尝试。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我们就必须清楚听力理解的实质,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各种因素,诸如语言、认知、文化、心理、社会认知等。1997年,G・Brown在对听力理解的性质总结中提出:“理解每一个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及与邻近单词的关联,理解一个句子中构成主语和谓语的那些词汇,并理解指代成分所指的人或物;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知识和背景来理解语篇内容,并对语篇中所暗含的人际、空间、时间、因果、和意图关系作出正确的推理。”这些都说明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其实包涵运用逻辑思维的实质要求。

事实上,在大学英语听力素材中,不管是短对话、长对话、短文还是复合式听写,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听之前的选项预读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更好地听懂内容,还可以让听力方式由被动盲目接受转变为主动有针对性地听。在听的过程中,更应该理解所听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在短对话的考查中有许多涉及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特别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而在长对话中,能主动把握对话者交谈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短文听力中,清楚篇章的逻辑结构能全面整体地把握篇章的理解,这在复合式听写中尤为重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可以大致推测出空缺单词的含义。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项研究不仅能探索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将这一研究延伸到对“说,读,写,译”等课程的学生逻辑意识培养的研究中,全方位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孝军.逻辑思维与英语阅读技能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3]郭剑虹.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4,06.

[4]董晓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08.

[5]贾赛桃.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7,12.

[6]刘向红.输入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琼州学院学报,2007,12.

第8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反思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听力学习效率并增强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措施的创新设想,同时也分析了听力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反思,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描述。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措施的创新设想

1、在听力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

为了提升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注重加强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例如,学生一定要准确的学习英语的语音,并且要掌握最基本的英语词汇以及一些英语语法的运用等,这些基础的英语知识在日常的交际用语中都能够经常的用到,所以说,学生只有掌握和运用好英语的基础知识才有利于听力学习,这也是学好听力学习的关键要素。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学好并掌握这些英语基础知识呢?首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音素的辨别,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语音中的变化,英语听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辨好国际音标中48个因素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掌握好语调的规律。其次,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对学生针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该并不难,因为他们在没有升到本校之前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语法的学习,对于英语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来讲针对于英语中语法知识的学习不算很难,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学习还是觉得特别的难。所以说,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要因材施教,在为学生上英语听力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进行对他们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最后,在听力教学中督促大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要多掌握一些词汇,只有掌握和积累更多的词汇才会有助于英语听力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英语方面的阅读资料,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眼界还能够发挥大学生的大脑逻辑思维的运用,从而掌握一些常用的词汇这对于大学生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来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会投入到英语听力课程学习中来。

在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经常的看到,很多学生在上英语听力课程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恐惧、紧张、害怕的心理,尤其是在听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生疏的英语词汇,他们会表现出一种缺少自信心的样子。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育的工作者,为了提高英语听力课程教学质量,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英语人才,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大学生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在为学生上英语听力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还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例如,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一些小笑话或是穿插一些英文的歌曲等。学生在享受的过程中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听力课程的积极性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乐趣。

二、听力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反思

1、注意解决学生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决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语音辨别问题(诸如音节、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还是语言知识问题(词意、语法、句意等);是技巧问题(记录、捕捉关键词等),还是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恐慌等)。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直接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听力训练教学中注意加以解决。

2、有效利用各种听力资源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应当做到难易得当,材料新颖,能够激起学生的听力兴趣。而我们的听力课本中的材料比较单薄,而且某些部分已经落后于现代的信息,因此我们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进行选择性学习,然后用一些课外材料作补充学习。

3、加强听力训练的强度

听力能力的提高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行的,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可以提高听力,任何只想要学习技巧,而不做实地训练的想法都只是空想。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但是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练习,听力也会下降,因此注定了听力是一个每天都需要练习的。要求学生将听和做题相结合,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加强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束语:总之,在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中,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是必然的。英语听力教学为我们国家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在英语教育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通过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不断反思才能不断的创造出更新更好地教学模式,只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而本文只是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及反思做了两点简单的陈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在本文的描述中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帮助指导。

参考文献:

[1]田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西江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第9篇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听读”模式;听力理解;培养方案

一、引言

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1]。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听力首当其冲。社会迅速发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运用流利的外语与外界交往成为考察工作能力的必要标准[2]。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

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部于2007年8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于2007年全面推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措施之一是提高了听力理解在试卷中部分的比例,增加了长对话和复合式听写,所占的分值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与阅读理解部分所占的分值持平。采用新题型的四、六级考试在听力理解部分的改革与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突出了大学英语听力的重要性。然而对于我国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听力部分一直是其薄弱环节。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考试要求,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高校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拟从长江大学一年级工作部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现状入手,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一些建议,以期对今后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帮助。

二、英语听力在教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高校实行四、六级公共英语考试,是测试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目前,英语听力部分分值在总分值中比例的提高,说明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常常说学外语是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学习,把听放在第一位,听和读是学习一门外语必要的输入,只有充足的输入才能有说、写、译的输出.许多学生只能阅读文章,不会听和说,学的是聋哑英语,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1]。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中,听力能力被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听力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重要性。英国著名学者T.Winegrad曾指出,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英语听说能力显得愈发重要。目前,正在全国进行试点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也大幅度提高了听力的比重。考试试题不仅限于文字形式,还需要考生观看英语视频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写作。这些改革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所以听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的学生一向都有读写能力胜过听说能力的传统,这和我们从小生活在很少用英语的环境有关。蔡基刚(2005)指出母语是英语的人的听说能力更多的是天生的,而读写能力是需要后天来培养的。但是在我们从小的教学中,一直都是重读写,轻听说。上课就是学英语课文,增加单词量,听力课不多,而且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不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水平整体偏低。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外交流的机会越频繁,对于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单位在卖弄是员工的时候还要进行听说能力的面试,而这个英语面试将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此外,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听说能力的要求要高于读写的更高。听是说的基础,因此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英语听力教学已经在不断地改革和进步。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英语教师不懈地努力和创新,在听力的教学上加大改革的力度,以便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