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12:42: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影毕业生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面试中的基本礼仪
(1) 一旦和用人单位约好面试时间后,一定要提前10-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以表示求职者的诚意,给对方以信任感,同时也可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一些简单的仪表准备,以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牢记面试的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时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误而迟到。如果迟到了,肯定会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丧失面试的机会。
(2)进入面试场合时不要紧张。如门关着,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开关门动作要轻,以从容、自然为好。见面时要向招聘者主动打招呼问好致意,称呼应当得体。在用人单位没有请你坐下时,切勿急于落座。用人单位请你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坐下后保持良好体态,切忌大大咧咧,左顾右盼,满不在乎,以免引起反感。离去时应询问“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得到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
(3)对用人单位的问题要逐一回答。对方给你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为了表示你已听懂并感兴趣,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点头或适当提问、答话。回答主试者的问题,口齿要清晰,声音要适度,答话要简练、完整。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用人单位的问话或抢问抢答,否则会给人急躁、鲁莽、不礼貌的印象。问话完毕,听不懂时可要求重复。当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如实告诉用人单位,含糊其辞和胡吹乱侃会导致面试失败。对重复的问题也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4)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在保持举止文雅大方,谈吐谦虚谨慎,态度积极热情。如果用人单位有两位以上主试人时,回答谁的问题,你的目光就应注视谁,并应适时地环顾其他主试人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谈话时,眼睛要适时地注意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显得漫不经心,也不要眼皮低望,显得缺乏自信,激动地与用人单位争辩某个问题也是不明智的举动,冷静地保持不卑不亢的风度是有益的。有的用人单位专门提一些无理的问题试探你的反应,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乱了分寸,面试的效果显然不会理想。
2、应试者语言运用的技巧
面试场上你的语言表达艺术标志着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养。对求职应试者来说,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无疑是重要的。那么,面试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谈话的技巧呢?
(1)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2)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用人单位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注意听者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3、应试者手势运用的技巧
其实,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手势帮助自己表达意愿。那么,在面试中怎样正确地运用手势呢?
(1)表示关注的手势。在与他人交谈中,一定要对对方的谈话表示关注,要表示出你在聚精会神地听。对方在感到自己的谈话被人关注和理解后,才能愉快专心地听取你的谈话,并对你产生好感。面试时尤其如此。一般表示关注的手势是:双手交合放在嘴前,或把手指搁在耳下;或把双手交叉,身体前倾。
4、应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用人单位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3)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面试中,如果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问。
当前中国及国外之高等艺术教育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专门的、甚至单科的艺术学院,如中国之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西方之美国电影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等;其二,高等专科学校,如GrenoblAcademyofArtinFrance(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艺术学校),此类院校虽多数时并不颁发高级文凭,但其性质亦为高等教育。其三,综合大学之艺术系或学院,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等等。这三类高等艺术教育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前两种因定位与性质十分接近,只是文凭级别不同,故在我们的讨论中将之归为一类,称为专门艺术院校。由于笔者长期从事电影艺术教育之故,故在此从影视艺术教育,特别是电影艺术教育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第一栏所示之电影类专门艺术教育院校,数量相对较少,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也就一两所,多为国立,为本国提供专业电影创作、理论人才,倾向于高端和专门化。第二栏所示之提供电影专业教育的综合大学,数量非常庞大。仅美国提供专业电影、电视艺术教育的大学就在三百所以上,同时有六百多所大专院校提供影视制作以及相关课程,且此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中。其他国家的情况也类似,随着电影、电视艺术、技术日益推广,电影教育呈现普及化的趋势。在中国,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委员会大力推广高校艺术教育,导致各大学纷纷设置艺术学院、艺术系,而其中,影视教育因为其鲜明的时代特性而受到青睐,由此高校影视教育得到极大推广。当然,综合大学提供电影教育的广泛和普及,并不意味着教育和研究水平的低下。实际上,以美国为例,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有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代表如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的电影教育是世界一线水准的,其专业水平非常高,甚至超过了美国电影学院、加州艺术学院这样的专门电影学院,成为全球范围的电影专业的最高学府,其毕业生进入电影工业和学术研究两个领域,且于两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第二个层次,如雪城大学、查普曼大学等,提供相对专业的电影教育,毕业生进入高校和研究系统的较多,进入工业系统的较少;第三个层次是,一般大学开设的专业电影课程,这些专业一般将电影教育作为一种修养,或者提供一种工具。学生毕业后,可以以电影、电视为基础或者研究工具,进行广泛的交叉性学科发展。其他国家,例如中国,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与美国类似,只是尚缺乏第一层次的电影教育,中国较为突出的提供专业电影教育的综合大学,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目前还在提升进展中,如何达到世界一线的电影教育,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两种专业教育的历史渊源
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一般都有较长历史,大部分成立于20世纪的前半期,是随着电影工业和电影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类院校,依笔者所见,分为三大体系:西欧体系、苏联和东欧体系、美国体系。这三种电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三地对电影的认识和定位直接相关。西欧体系以法国为代表,根植于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传统,以应用型技术培训为基础,结合欧洲传统大学的人文理论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电影艺术专业教育。西欧体系自电影发展初期,就基本将电影视作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比较倾向于把电影视作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方法体系接近于传统的美术、音乐艺术教育。苏联和东欧体系,主要源自苏联。由于苏联的强大,广泛影响到中国、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极早地认识到了电影在国家宣传上的巨大功效,因此电影教育启动得很早,莫斯科电影学院在1912年就已经成立。苏联体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化的电影专业教育体系,它将电影视作一种有力的、针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工具,在艺术观上比较倾向于现实主义,把电影教育作为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基于与苏联亲密的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基本上承继了苏联电影教育系统。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理念、院系格局、课程设置,基本上与苏联一致。美国在传统上将电影视作工业。早期,由于强大的好莱坞的存在,在其内部自发地形成人才的学徒式阶梯培养模式,因此并无成立专门的电影教育机构的必要。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影文化的兴起,出于对高级电影理论、评论人才的需要,开始设立专门的电影学院。因此,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代美国大学的电影专业人才才得以出现,并引领了“新好莱坞”电影运动。这三种体系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初衷都是培养电影从业人员,以应用人才为初期培养目标,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理论和人文学者。与以上所述专门的电影艺术院校相比,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其初衷并非为电影业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将电影视作一个文化、艺术领域,培养掌握此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文学科学者。只有当电影、电视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积累了足以吸引人文、艺术类学者展开研究的足够资源之后,综合大学才有培养电影理论、研究人才的必要性。而随着此种教育的展开,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电影从业人员,反哺电影工业。
三、两种专业教育的理念区别
如前所述,两种专业教育从不同的出发点,都经历了长足发展,向对方延伸和靠拢,在当下形成相互交叉的态势。专门电影艺术学院除了培养导演、编剧、摄影等专业从业人员以外,也培养电影史专家、电影理论学者、电影文化研究者;而综合大学的电影系,除了传统的电影方面的学者型人才,其毕业生也大量从事导演、编剧等专业创作(如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李安等)。在此状况下,梳理二者教育理念之差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所谓教育理念的区别,其本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这两种专业教育出于不同的出发点,培养不同的人才。而人才模型是由两点造就的,一是起点,二是高度。如果我们粗略地把大学教育的多个学科基础分成四个象限的话,那么各个专业教育的起点就是在这四个象限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和落脚范围。而高度,则是其毕业生在此平台上所达到的高度。经过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出两种不同的人才模式:柱形人才模型、平台型人才模型。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倾向于培养的是柱形人才,其底座起点较窄,入点准确集中,在这个起点范围内达到相当的高度,形成柱形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柱形人才模型,是行业需求、教学系统和学生来源三方面作用的结果。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是,专业而准确,毕业后即刻可以投入工作岗位,不需要实习和磨合阶段;同时,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由工作岗位塑型,岗位将提供给个人长足的发展空间,不一定需要大师,不一定需要来自个人内部的思想和思考所带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从教学系统来说,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其教师多为影视工业的专门人才,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其他知识为辅。从学生来源角度,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的考生多为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知识水平为中等,但在艺术修养和技巧方面有专长。而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则为梯形平台状结构,其底座较宽广,基于综合大学多学科的基础和优势,给予学生坚实而广泛的基础。此类学生,未来的就业、深造、发展的可能性更广泛,有可能形成更为复杂的发展模式。换言之,此类学生的发展倾向于依赖自身内部的思考和欲望,而非外部工作岗位的塑造,就这一点而言,与专门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有明显区别。但是,就国内而言,综合大学毕业的电影专业的学生目前的缺点也是存在的,他们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专业性,但其高度不够,很少能够直接满足电影、电视行业的岗位要求,一般需要一定时间段的实习期,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从而弥补此短缺。虽然专门电影艺术院校的学生,与综合大学专业电影教育下的学生,二者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体的特殊性,但从整体角度看,教育理念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塑造作用。总结起来,前者的知识相对单一纯粹,后者丰富多元;前者专业性强,后者专业性稍逊;前者短期发展极其显著,后者要经历一定的积累期;前者专业思想稳固坚定,后者变化较多;前者倾向于在行业内一线搏杀,后者倾向于二线作战;前者重局部流程,后者重整体和系统。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得出结论:称前者更多地成为具体操作者,后者更多地成为领导者;或者说前者更适合动手,后者更适合思考管理,笔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事实上,此种二元比较,并非在我们所讨论的对象中出现,它广泛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都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为本行业的专业学习者,一为外部行业进入的管理者。如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部分人其专业即为金融专业,且在金融专业一线工作时间较长,此部分人士精通本专业的具体事务,之后扩展其思考而至全局,成为领导者;另一部分人专业并非金融,可是从全局管理出发,逐渐学习精通专业知识而成为领导者。这两种人在领导层所占比例多有变化,很难说后者容易占据领导层地位。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到达相同位置。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两种教育理念各有其优点,亦各有其缺点。那么是否有改良的方法呢?因笔者的学习阶段主要在专门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而工作则长期在综合大学进行专业电影艺术教育,对两种教育系统都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此问题保持了长期的思考。因为本职工作的关系,我特别希望从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角度思考,寻找到一种教育理念的改进方案。经过思考,笔者认识到除了前述两种“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培养模型之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种人才培养模型,即“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适用于综合大学的专业教育,结合了“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两种模型的优点,它既拥有较为宽广、坚实的基础,又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其本质思想,是将平台的四条边棱向上延伸,形成交汇点,既形成专业区域,又形成专业高度。“金字塔型人才”不是除了专业什么也不懂的“怪才”,亦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庸才”;他们能够应对专业领域的问题,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周边行业的经验,调动各方资源;他们不是在被行业塑造,而是从内在思考和欲望出发,塑造自身,甚至塑造行业;他们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思考,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行业、岗位的现状是一种必然,他们倾向于成为创新者。实际上,“金字塔型人才”的培养,是结合了专门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两种方式之优点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灵机一动的理念构想,而是一种经历了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当下在电影教育领域最为优秀的学院,笔者认为其理念本质就是这种“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型,如纽约大学(TischSchooloftheArtsatNewYorkUniversity)和南加州大学(SchoolofFilmandTelevision,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纽约大学是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名校,所设课程压力不大,但要求甚高,学生称其“nothighpressure,butdemanding”。据《纽约时报大学指南》指出,纽约大学属下的Tisch艺术学院是全美最佳的艺术学院之一,是美国“东岸”电影系统的重要阵地,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李安、斯派克•李等国际著名导演都毕业于此。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是一所历史悠久、科研教学水平高、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世界知名私立大学。学校现有学生两万八千多名,其中研究生约占一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供的排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位列第27名,其中电影学院全美第一,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西岸派”电影的学术重镇,学生大量进入好莱坞一线的工作领域。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大学,而其电影专业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远超电影艺术单科院校,这在全球是少见的特例。究其原因,正是其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金字塔型”模式使其保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和高度的专业性。当然,这种“金字塔型”模式需要具体的观念和条件来满足。纽约大学当初建校的精神,是提供更高深的学问去激发个人在商学、科学、艺术及至于法律的潜力,同时兼容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被彻底实践,并造福许多纽约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纽约大学地处全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纽约市,使得纽约市大部分的资源均能被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提供了学生们实地去印证所学。另外纽约市也提供了许多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例如电影、电视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去电视台实习;旅馆管理的同学可以到旅馆去实习;而主修社会工作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参与老人或精神病患的服务工作。这种条件是其他一般大学城院校所不具备的。南加州大学的主要特色是:第一,课程持续时间短,因此课程安排很紧凑;第二,教学重点放在一般课程上,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第三,每年邀请全球各地的专业领域知名人士和学者举行几十次专题演讲会;第四,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多;第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校方不以其他文理院系的统一标准来刻板要求;第六,因为与产业界融合程度高,学生毕业后,较容易获得电影工业岗位。如前所述,这两所综合大学为代表的专业电影教育,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目前,在中国的电影教育中,综合大学的专业电影教育因为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道路摸索之中,在专业性方面,与专门艺术院校还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助于综合大学的规模优势。综合大学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参与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等多方面,具有专门艺术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保有“金字塔型”知识模型的基座部分,是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向塔尖方向的专业化延伸,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四、两种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两种专业教育因为有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这是理念指导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条件限制的结果。专门艺术院校承袭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很细,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本科专业(方向)设置如下: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如此之多的专业设置,这固然与其本身是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较大的规模有关,同时与其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基础有着联系。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以笔者所在的“北大”艺术学院为例,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还比较小。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设置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在本科专业设置上更多地借鉴了前述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的专业设置,单设立“影视编导专业”,把导演、编剧、剪辑、后期制作技术等综合起来,类似美国电影教育中的专业“filmmaking”,给予学生更宽厚的基础和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课程设置上,尝试采用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四年的教育中,实施一种从较宽的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方法。在第一年中,主体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北京大学本科生都必须上的课程,包括英语、体育、政治思想等。第二部分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门挑选的北京大学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例如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我们认为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较宽和厚重的人文知识基础。第二年中,主体课程仍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门挑选的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与第一年相比,这些课程的选择与其专业具有更多的相关性,如美学、艺术概论等。第二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影片分析、电影技术概论、视听语言、电影史等。第三年中,主体课程是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如导演课程、编剧课程等。第四年中,主体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作品拍摄、毕业论文写作等。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做前期准备,提升其专业性。另外,在第二年开始到毕业的三年中,除了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以外,要求他们每年提交至少一个影视作品。在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讲座,邀请业界人士进行讲座式课程。综上,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希望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阶梯状发展过程,由宽入窄,由广泛到专业。但是,由于四年时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存在专业训练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影响了其专业性的发展。于是我们建议这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采用保送和报考两种方式,使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完成金字塔尖的知识构建。
五、两种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过去的半年是辉煌的。大一新部员的加入为我们部增添了活力。朝气蓬勃的他们踊跃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为我们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很大帮助。
开学军训刚结束,我中心便组织了中心工会干部竞选活动。大一学生踊跃参加,表现了很高的的积极性,充分的准备,强有力的辩词和对工作的热爱讴歌,让我们很欣慰地招到了强有力的部员,为中心增加了又一批新生力量,充分壮大了中心的规模。根据中心性质及学院学生得活动意向,本学期我中心主要举办得活动的活动如下:
(一)暑期社会实践材料收集活动
2011年9月5日至8日期间。根据校社会实践中心通知:8日晚6:30之前将各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队报告、社会实践积极分子预定名单、实践照片及视频收齐送达校社会实践中心办公室。得到通知后我院社会实践中心主任李云宝立即召集中心成员在学院418教室研谈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作品收集方案,经过大家共同谈讨后。我们确定具体通知方案。由外联部负责通知06、07、08级各班社会实践委员收集各班个人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由实践部负责收集收集学院3个团队的社会实践总结材料,我们在9月5日中午下发到各班级及团队队长手中通知。预定9月7日晚6:30叫社会实践总结材料,9月8日由宣传部、事务部、志愿服务部成员中下午没课的同学完成对收集材料的整理与选取。通过评比得出: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人数41人,其中30人预定参加评比校社会实践积极分子评比,10人参加评比院社会实践积极分子评比及4人评比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上交团队总结报告3份,个人总结报告35份,照片98张,视频6个。此次活在校里规定的时间里成功完成!
(二)哈市妇联帮扶中心暑期活动表彰活动
2011年9月20日 在哈尔滨妇女联合会“帮扶中心”举办的暑假调研核实孤困儿童家庭受资助情况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上,我中心5人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次大会上同时表彰了6月份各高校海报作品组织者,我中心获“优秀组织奖”。
哈尔滨市“帮扶中心”主要以帮助哈市孤困儿童为职责,将各方爱心人士的捐助根据受资助者家庭情况合理分配,并负责将孩子们对爱心人士的感恩礼物送达资助者手中,很好的承担起这一中间枢纽,为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呼吁更多的人献出
自己的一片爱心。“帮扶中心”将哈尔滨市各大高校志愿者聚集在一起,用我们集体的力量去表达这种爱的存在,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付出爱所收获的意义,我们希望“帮扶中心”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这一爱心团队将越来越庞大,用我们的行动去传递爱的交接,用我们真诚的表白去感化更多的人,用我们温馨的关爱去让更多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三)中心互相坦诚活动
2011年9月21日,在学院501,中心举办了“互相坦诚”中心成员培训活动。
活动中首先由中心主任李云宝总结回顾了从社会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到发展至今所取得的一些荣誉及一些先进事迹,后由中心副主任何恒祥介绍了中心规章制度及中心内部文化,接着中心副主任张志武介绍了中心成员考核制度接各部门应负有的职责,后主任李云宝对副主任的发发言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新的社会实践中心发展方案及本学期活动计划。
在大家对中心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由宣传部播放了以往活动的视频,让大家再具体的了解了社会实践中心,并提高了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
接着中心新成员逐个上台用自己最具独特的自我介绍方法让大家很深刻的记住了中心的每一个新成员,新成员同时发表了自己对社会实践中心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创意,在彼此的交流与坦诚中让大家很快的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团体。
(四)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板制作活动
2011年10月18日,中心宣传部成员在学院完成了对暑假社会实践成果展的制作,由于受到甲流的影响校暑假社会实践表彰大会延迟到明年4月份,故院社会实践表彰大会经过讨论初步决定在明年5月中旬举办。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识,我们决定以展板的形式向大家宣传社会实践。
为了能全面的展示今年社会实践的成果,中心宣传部成员首先就如何能很好的设计版面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决定以立体图片展来完成此次海报宣传。如何让照片立起来,而又让三个团队既显独立有表现出整体感,宣传部各成员就问题先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并作出自己的设计式样,后在部长李聪对各位创意对比下,提出了大家公认的方案,后大家根据方案绘出草图,将各个创意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展板上。
(五)团队协作培训活动总结
2011年11月8日,中心全体成员在学院401举行了团体协作训练活动,此次活动由实践部主办取得圆满成功。
11月8日下午两点来到学院401按照以前通知每人带一把锁和钥匙,而很多人不知道活动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实践部部长王法耀把大家所有钥匙和锁都收集后就宣读活动规则,大家方才明白要做什么,这也正是活动的主要目的:让大家在不知名的情况下来完成协作训练。
其活动过程为:根据到场22人,我们安排出11个锁与11把钥匙,由自己选拿钥匙还是锁,然后互相找与自己相匹配的另一半,当自己找错时,将自己手中所拿的简历相互交换,这样在结束后,每个人手中简历都分配给其他人,这样彼此阅读简历就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通过此轮大家有超过一半的人对所有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后王法耀把所有人的简历收齐,并将到场的人分为四组,通过描述个人简历,让四组人判断此人是谁,通过计分制来定输赢,当把全部个人简历宣读完后,通过计分结果的出输的两组,最后以表演节目的方式成功完成此次活动。
(六)04--06级毕业生去向调研活动
根据“ 对04—06级毕业生的去向调研方案”的日程安排,我们计划完成此次调研活动。
11月12日,在中心四名成员的努力下,在高璐璐老师资料库中得到04、05级毕业生的就业信息。
11月5日,在中心成员的讨论下完成了对04、05级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及06级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制作。
11月17日,由外联部负责完成了对04、05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及汇总。
11月20日,晚八点中心所有成员分别在12b、13a寝室楼下集合,后在各部长的带领下完成了对06级同学走寝访谈调研。
11月21日,由志愿部门在网上由e-mail与校内网的形式完成了对04、05级毕业生的调研。
11月22日,按照分工中心各成员完成了对各个毕业生就业企业信息的查询,及资料整理工作。
此次活动,后期整理资料及数据汇总与分析尚需很多时间完成,由于最近各科考试即将来临,中心讨论会决定,寒假来完成对活动的具体总结。
(七)感恩节活动总结
十一月是一个感恩的月份,这个月的26号便是感恩节,为此我们交通学院社会实践中心联合绿缘志愿者协会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向08级、09级学生开展了观看电影《五颗子弹》的活动。
活动时间是11月21号下午6点30,地点是学院401。在电影播放前20分钟,前来观看电影的学生已经就座。活动前,首先绿缘志愿者协会的代表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电影播放过程中,场上秩序良好,同学们都被剧情深深吸引,情绪因剧情的变化而变化,精彩处时时有同学的掌声和微笑。8点左右,电影结束,同学们依次退出会场。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狱警,在洪水袭来时,转移监狱罪犯,并在前行中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行动将罪犯感化的故事。通过电影的播放,我们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比如警察老马善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罪犯内心情感的变化,也让我们学会了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无论他是你的亲人、朋友,还是你的敌人。无论何时都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别人带给你的温暖。
活动举行顺利,同学们的感触也很大。我想,通过一部电影同学们在收获知识道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进步和人格上的洗礼和升华吧!
如今,从北京电影学院至全国各地开设影视类专业的高校中,有关电影产业、新技术的研究己经成为显学而备受关注。而我们的电影表演教学,却始终埋头于教育教学过程本身,而忽视了电影表演教育作为整个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责任;忽视了电影表演教学在面向社会人才需求方面而应有的适时变革。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提出大表演教育观的概念。大表演教育观,并非有意夸大和美化电影表演教育的作用,而是认为,表演教学应该从传统的课堂走出去,迎接市场和新技术的挑战。
2中国电影发展策略.
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办学机构,更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方式的思路打开,将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多元化,以适应当今社会十分激烈的就业形式和当今电影业瞬息万变的产业环境。电影表演教育,不应仅着眼于传统意义上表演技艺方面的训练,而应以电影、戏剧表演教育为核心,辐射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专业教育。一方面,就适应电影制作规律本身而言,大电影表演教育是指电影表演教育教学应不只停留在现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而着眼于更宽泛的电影教育本体,来重新理解和认识和电影表演教育,并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训练。
如试镜的技巧、如何向导演和剧组推销自己,如何试镜,如何适应摄制组生活,如何与不同的制作部门百奸如合作,尤其是在与不同导演的合作中,如何合理并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电影表演训练也应紧随电影科技的发展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适应数字技术和高科技影片的摄制要求。再者,由于表演教育教学较强的专业性,使其与产业、与先进的数字电影技术等诸多问题在跨学科的研究方面严重不足。因而,加强跨学科研究,关注电影表演的评论和批评,促进表演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史,每一次电影技术的革新,都会对电影表演的艺术创作产生根本性的重大影响。电影诞生之初,没有任何经验的电影人从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中汲取和借鉴表演规律,并在电影发展最初的几十年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了极为精湛的默片电影表演方式,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然而默片表演艺术家们所总结和探索的表演艺术规律,却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而功亏一等。
【关键词】英语电影 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能力培养
原声英语电影语言生动、逼真,视听效果引人入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 原声英语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电影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电影内容生动、丰富、引人入胜,看电影使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观看电影,学生会主动学习影片中的台词、英语歌曲及背景知识等,同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训练听说能力
听力、口语是相互关联的能力,不是能够割裂开来单独培养的技能。“听”和“说”是紧密结合的,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听”来获取信息,通过大脑加工以后,再由“说”来输出信息。而通过引入原声电影教学,大量的视频材料,不仅提供了“听”的信息,还加入了“看”的环节,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的获取,为“说”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空间。
教学中选择的英语电影往往是故事片,它们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内容上十分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与第二语言的距离拉近了,并且发音纯正、用词准确,学生在生动有趣、动态逼真的情境之中听外语,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极佳的语言材料。
3.优化词汇学习
词汇学习应该怎么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将词语放在例句中来教授其用法。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种通过例句学习词汇的方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学习词汇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孤立地学习。因为词语的基本作用就是为了传递口语或书面语的信息,而按照用例句教授词汇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生硬的,往往很难与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而英文电影为词汇学习提供了良好语境,在故事情节、光影变幻、演员表演及配乐营造的意境之下,让台词中的每一个词都赋予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学生对于此时入耳的单词、短语记忆格外深刻,并且能够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交流实践中。在英语电影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单词俚语,并在真实的语境里熟悉单词的使用环境及用法,从而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
二 英文电影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只有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运用电影进行英语教学的优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精看与泛看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选择合适的影片之后,要求学生课前先“泛看”影片,了解影片的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课堂中,教师播放影片时,要有计划地给予指导和讲解,引导学生“精看”影片,特别是对重点段落,要反复地认真地看,彻底弄清楚其含义,包括字词句的发音,台词的深层含义、影片的社会背景。下面试用经典影片《毕业生》为例加以说明。
1.课前准备
选择难易程度及内容适合教学的影片;收集背景知识相关资料;准备语言点的讲解资料;设计问题和课堂情景剧的引导活动。
2.课堂实践
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电影内容,基本的创作手法,创作背景,意图;学习常用口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情景剧、学会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 课堂活动设计。首先,电影背景介绍和电影欣赏。(1)在这部电影中,笔者专门介绍了这部故事片的拍摄时期,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越南战争时期,影片挖掘了战争时期美国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2)本片剪辑手法深受新浪潮影响,笔者特别讲解了其中的精彩之处,扩展学生对电影工业和影视文化的知识。其次,本片的两首主题歌《寂静之声》和《斯卡布罗集市》优美动听,含义隽永,至今脍炙人口,笔者讲解了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对这两首经典之作进行赏析。(3)单词讲解。重点生词及句型讲解,俚语的讲解。并让学生反复看重点段落,进行跟读练习。
3.听说训练
首先,进行听力理解训练。选择合适的片段,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发掘台词含义,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其次,学唱主题歌。在播放电影之后,老师把Sound of Silence的歌词给了学生,先让学生看着歌词听录音,然后一句一句的让学生跟唱,并且进行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寓教于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口语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最后,小组讨论。在《毕业生》这部影片中,我给学生出了几道思考题:Why does Benjamin feel worried? What does “Sound of Silence” mean? In the end, how does Benjamin get his true love?
在分组讨论时,先由老师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影片的认识和理解,再小组讨论,接着,每组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4.情景剧表演
情景剧表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影片的理解。语法规则、词汇俚语及句子结构都可以通过表演得到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影片中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他们的生活中,是实用的。表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只是机械地背诵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是非常好的教学材料和教学途径,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逼真、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而且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同时,通过影片的观看和学习,学生生动地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及社会风情,并体味了电影这一艺术窗口给我们展现的人生百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水平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慎生.优秀电影文学视听系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今年我国艺考生数量为91万人,占全国高考生总数的十分之一。随着艺考的逐步升温,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凸显出来。
2012年,我国艺术类院校本科录取率首次低于普通文理类的录取率,让考生和家长看到了艺考热的隐忧。不过,对艺术生来说,更大的隐忧在于毕业后的就业难题。日前,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中,艺术类专业首当其冲。青岛一所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刘老师告诉记者,艺术类考生的就业面比较窄,市场的需求也比较少,“拿公务员招考来说,这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要渠道,但从近年来的统计看,公务员招考需要艺术类专业的岗位非常少。”刘老师表示,在很多招聘人员的眼中,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不高,很多人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低才通过学艺术考大学的,文化素质不如普通本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
所学专业与就业专业不对口也成了艺考生就业的一大难题。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近年,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对口率不足20%。去年,上海已将6门艺术类专业列为“预警专业”,其中包括广告学、艺术设计、表演、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
不少艺术类毕业生往往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南京的王君同学去年从南艺流行音乐专业毕业后,因就业面窄、对口单位招聘人数少,就遭遇了四处碰壁的尴尬,最终自己创办了一个影视制作工作室,业务资源靠网络上“拉”,没钱请人,就找学弟学妹帮忙。他透露说,自己的同学有80%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为找到工作,不少艺术生只能放弃专业对口的想法。“先找个活儿干起来再说”,25岁的张大强现在杂志社从事排版工作,他们当时班上设计专业共有52人,现在真正专业对口的只有3人,大部分人找了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舍不得丢下专业的同学只好继续考研,期待高一点的学历能带来更多机会。
南京晓庄学院的袁老师大学读的是电影学,他的同学毕业后从事电影相关工作的不超过1/3,究其原因,他认为“这个行业太难进入了,也难赚钱,并且不稳定。”小瞿学的是摄影专业,现在一家报纸当摄影记者,他说自己班上只有3个同学在做摄影本行,不少同学不是进了企事业单位,就是靠父母关系解决了工作。
艺考生为何就业如此艰难?一方面,近年高校盲目扩招,连农业大学都招起了表演专业,剧增的艺术类毕业生远超社会需求。靖江锡剧团的著名舞美师姚骏说,他们那届学舞美专业的同学,90%都改行了。“这个专业要的单位少,一个剧团用一个舞美就已很奢侈了,江苏就这么几个团,这些年几乎很少进人。”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致使很多毕业生难以胜任用人单位要求。江苏楚天极目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剑秋就对记者说,其实公司对动漫类毕业生需求量很大,“但真正能留下的却很少,现在一些高校动漫专业教的软件和技法,不少已经落后甚至被淘汰,毕业生就算留下来,基本都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面对就业之“难”,艺术生和家长也要反思:是不是学了艺术就一定要从事艺术行业?在择业时是不是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及起源
实践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龄前教育,这一方法在教育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而“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约翰•杜威(1859-1952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进步教育(ProgressiveEducation)之父”,又被誉为“美国十大伟人之一”和“近代四大哲学家之一”。他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杜威一生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包括《我的教育主义》《学校与儿童》《民本主义与教育》《实验逻辑》《创造的智慧》等,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学习者的活力和阻碍其创造才能的发展。而正确的方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4)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杜威指出,能否“引起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与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
基于杜威的教学思想,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在全美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并由此改造美国的旧教育,建立了延续至今的新体系。杜威的思想不但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1919年5月1日,约翰•杜威到上海,在中国住了两年零两月。他到中国后第二年,就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及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科教育学教授。从20年代起,杜威的教育思想就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全面和深远影响。
二、影视创作实践教学与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对于电影创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北京电影学院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而实践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体现首先在于课程的设置。50年代建院初期,针对新构架起的电影摄影艺术课,吴印咸曾建议把该课涵盖的全部内容分解成几个单元,根据教师的所长分单元研究备课,并强调“理论讲授不宜太多,适可而止,要多一些安排作业,在作业实习中加强基本功训练和掌握”,“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也能在指导实习中得到加强”①。在理论和实习的比例安排上:《摄影技巧》,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3;《电影画面的光线处理》,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新闻纪录、科教片摄影创作》,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故事影片的摄影创作》,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特技摄影与特殊摄影》,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这一方案在及后来的时期被迫中断,改革开放之后,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又被迅速地恢复了起来。北京电影学院在2007年参加高校教学评估时,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理论,提出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并在2009年莫斯科格拉西莫夫电影艺术学院成立90周年国际电影教育论坛上,提交了题目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论文。今天,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设置中,除学科基础课程和历史批评类的课程外,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包含实习的。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习的比例基本达到1∶1。以电影摄影专业为例,在其所包涵的所有44项课程及项目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占了17项,占38.6%,而学分比重达到了64%。以上课程的设置,正体现了60多年来的教学中,北京电影学院发展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电影教学思想,即“正方向、厚基础、重电影、强技能”。而这种教学思想在具体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就是实践教学体系,即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技术基础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成为具有职业电影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与北京电影学院一样,约翰•杜威的实践教学理论对美国的大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电影制作专业的学习中,“实践是学生学习理论的最好方式”,对于这一点,我所采访的纽大和南加大的几位教授都一致认同。AngeloPaci?ci教授在采访中强调过南加大电影教育的一个概念“onthe?oor”,即:电影“在拍摄中”,意指通过拍摄实践来推动理论的教学,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不以空洞的理论迷惑学生。在南加大和纽大这样的美国大学电影教育中,能通过实践理解的知识,教师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述上。许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往往整个学期都是在摄影棚或者后期机房中完成的。因此学生对于电影各方面的认识也更多基于实践中获得。在所有课程中,代表美国综合大学通才教育基本思想的核心制作课是完全以实践推动理论的方式来进行的。在一年级的《单幅与连续画面》课程中,学生要使用图片蒙太奇学习基本的叙事和拍摄技巧。课程强调现场工作的安全性和规则,介绍照相机和电影摄影机的功能,照明的基本知识,叙事结构以及构图。序列影像通过FinalCutPro在苹果工作站上完成。每周课上学生要交流制作信息,展示作品,教师负责作业讲评以及数字编辑的讲解。学生要分为4人一组共用学校提供的数字单反相机。测光表、基本灯具和录音设备也由学校指定提供。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序列画面叙述的故事,并帮助同组成员。
在二年级的《电影视听基础课》中,学生要分成4人一组,每人拍摄5部非同期声的黑白反转片短片。头3部为默片;第4部可以使用动效或叙事音乐;第5部允许使用多轨声音。学生应按技术指导逐步完成逐项练习,但也鼓励其表达个人的创意。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影片的剧作和导演,还要在别人的作业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职务。学生要学会保持自己的表达方式时又能与他人合作。作业要在课上放映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三年级的《中级核心制作课:叙事制作工作坊》是一门完全实践性的课程。在这门课中学生被分为4人一组,通过实习和班级讨论来接触和了解多方面的制作技术。每组学生要完成4部彩色同期短片,以探索和学习工艺、创作和制作方面的知识。作为小组成员,每个学生都要轮职做导演、制片、录音、灯光和摄助。四年级的《核心制作课:制作工作坊I和II》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参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必须完成中级制作工作坊的学习。希望在这一实践课程中担任导演的学生必须在中级工作坊中担任过导演,完成最终剪接和混录,并经过相关导师的确认。除此之外,其还应该在课程开始前准备好以正规剧本格式打印的剧本,以提供给全班进行讨论。影片类型不限。经选定的方案会获得拍摄许可。学校建议希望在拍摄中担任具体职员(制片人、摄影师、剪接、录音等)的学生应与各自的导演形成组合后参加这门课程。对于最终完成片,限制长度为20分钟。纽大制作专业的学生按课程要求必须独立或参与完成一共15部完整的学生短片。在电影摄影专业要学习的40门课程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有16项,占其总课程的40%,占学分比重49.6%。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纽大制作专业的很多课程实习学时是多于理论学时的。例如在《摄影机II》中,理论讲授只有6周,而拍摄实习长达9周。此外,纽大和南加大的实习往往是和教师的理论及演示交替进行的。即:讲解示范—实习—再讲解示范—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可以通过分析讲评在下一次实践中修正。如果我们将北京电影学院和纽大的电影制作的相关课程做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北京电影学院除学科基础课程和历史批评类的课程外,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包含实习。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习的比例基本达到1:1。在电影摄影专业的所有44项课程及项目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占了17项,占38.6%,而学分比重达到了64%。
纽大电影摄影专业含实习项目的课程有16项,占其总课程40项的40%,占学分比重49.6%。由此看来,纽大有实习的课程项目百分比略多于北京电影学院,而这些课程所占的学分比又低于电影学院。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纽大制作专业的很多课程实习学时是多于理论学时的。此外,纽大和南加大的实习往往是和教师的理论及演示交替进行的。即:讲解示范—实习—再讲解示范—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可以通过分析讲评在下一次实践中修正。而电影学院的方式更倾向于一次性完成理论讲授后,再进行实践。学生如果犯了错误,教师会在作业讲评中指出,但往往没有机会在课程中修正错误。在作业的形式方面,纽大制作专业的学生按课程要求必须独立或参与完成一共15部完整的学生短片,而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独立或参与完成的完整短片也就在5~6部左右,而其它大量的都是作为专业训练的片断练习。电影创作的教学就是实践的教学,在这一点上,电影学院和南加大及纽大的认识是非常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上,美国的大学比我们更注重实践。正如飞行员的培养是以飞行小时计算而不是听课量,绘画、音乐、表演和摄影这一类艺术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基于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在电影技术迅速数字化,实习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进一步贯彻电影学院实践教学的思路,提高实践比例,精炼理论讲授,让学生在技术控制、语言把握、合作能力和工作熟练程度上都有大幅提升,让电影学院的专业教学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影视实践教学与教师队伍
除课程设置之外,实践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也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组织、指导和评判来完成的。如果只有实践的理念而没有实践的指导者,这一理念就会变为空谈。“教员没有实践经验或者只有较少的实践经验能不能搞实践教学,我们说也能。但是这种从理论介入实践的教学靠的是一种推论和间接经验,这对于电影摄影这样的专业教员是难以实施的,而绝大多数一线专家没有受过专门的教学训练,即便他在实践中多么叱咤风云,没有长时间积累的教学经验,也是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现有的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教员去大量参与实践创作……”②“艺术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师资首先要有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要有耐心与爱心,手把身教,教艺育人。所以,在师傅带徒弟时期和国外院校的影视教育教师,多是45岁以上的,从创作、制作第一线上下来的专业人员。”③
在北京电影学院,为了保证教学不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让制作前沿最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进入到教学当中,学院多年以来都一直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以摄影系为例,在职的教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电影、电视、广告的从业者。为了让教学和创作不发生冲突,摄影系在课程安排上将教师的工作集中到一年中的一个时段,使教师可以在这一时段中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又可以在剩下的时段中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从而使教学和创作成为了相互促进而非相互干扰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总能够将自己最新完成的作品、总结的经验,对最新技术和设备的了解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当学生的创作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总是能引导其用最实用、最贴近实际创作的思路和方式来解决。北京电影学院实践教学方法的贯彻,使其与其它高等院校的影视创作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学院的毕业生在创作能力上具备比较成熟的掌控能力。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数年内就能进入影视、广告和MV的创作一线,成为创作的中坚力量。这也是在中国的电影高等教育中,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教育区别于一般大学的影视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师的构成上,南加大电影艺术系和纽大帝旭艺术学校与北京电影学院的情况很相似。南加大和纽大把他们所具有的大量有创作经验的教师看做其高质量电影教育的标准,也是这两所学校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电影学院所代表的美国电影专业第一梯队区别于美国众多开设电影制作专业的院校的重要标志。“像电影学院一样,我们的教师大都是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密度相对较小,或者是有一些外延的工作。
他们并非学者,除了从事批评研究的老师之外。我们聘请了很多电影专业人员来任职,如管理剪辑试验室,跟学生一起实习,还有所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们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然而我们对于教员的要求是,无论他们教授什么科目,一定要尽职尽责,完满、优秀地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因此,所有(身为学校教员的)摄影师、导演等都要去身体力行的拍电影。从事批评研究的老师们需要著书论作,需要去做研究。我们不希望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举例来说,剧作部主任杰克•埃普斯(JackEpps),他编剧的电影有《壮志凌云》(TopGun)、《狄克翠西》(DickTracy)、《法网神鹰》(legalEngels)等。他的作品远不止我们目前看到的,他从未间断过写作。我们的剧作部副主任去年也有两部影片(编剧)参加了圣丹斯电影节。他们所做的只是取之于斯,用之于斯。他们也需要谋生,(当他们去拍电影时)我们会让他们找一个代课老师,直到他们回来为止。我们从未要求他们必须拥有学术文凭,除了批评研究的教师之外,我们也要求他们去从事一些批评工作。”④在我所采访的南加大和纽大的七位教师中,除了JohnTintori是全职的行政管理者兼教师外,其他的六位都是教学和创作兼顾的专业人士。其中SandiSissel是美国最著名的女性摄影师,是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的会员,拍摄过许多故事片,具有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ChristopherChomyn是好莱坞著名的青年摄影师,他与导演格温•温内(GwenWynne)拍摄电影《早期的美国》(AmericanPrimitive)时,由于对于超16拍摄宽银幕画幅以及在数字中间片方面出色的实践,被2008年4月的InCamera杂志采访和推广。
对于电影创作实践教学而言,具备创作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在教学中意义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个有实践能力的电影工作者在教学中所能获得的报酬远远低于他们在创作时的收入。因此只有那些足够优秀的影视院校,能给予工作者学术荣誉和学术水平与创作者能力相当的院校,才能将那些具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吸引到学校来,成为教师的一部分。在这一问题上,北京电影学院、南加大和纽大的教学组织者的看法是一样的,而教员的构成情况是也一样的。
四、影视实践教学与硬件环境
实践教学理念在电影创作教学中要得以实现,除具备了实践课程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后,学校还必须具备实践的条件和环境。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一所政府出资的公办学校,在过去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在硬件配备上获得了焕然一新的发展。各系各专业都将教学实践设备更新到了世界一流的专业级水平。运动采集、MotionControl、3D影像、Redone、阿莱爱丽莎数字摄影机等前沿技术和设备都被使用到了教学实践当中。新的摄影棚也即将建成。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听说能力 英文电影欣赏课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中都开设了英语视听说课程,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主要侧重在基本生活场景和职业场景中英语应用能力。可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课程教材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以及高职学生自身拥有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乐观。如何培养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一步完善听说环境,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在英语听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阐释英文电影欣赏课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英语听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英语听说学习的兴趣
高职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听说学习缺少兴趣,及格万岁是他们的目标。
(二)传统的英语听说教材的缺陷性
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视听说教材基本都是单纯的分模块、分话题或者分情景,这些教材中除了一些日常情景话题之外,也涉及面试等工作情景的话题,教学视频光盘也仅仅是情景对话的小片段。这样的听力材料和情景对话毫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因此无法吸引学生听的兴趣,也不能激发学生张口模仿英语。
(三)学生未来生活与英语听说关联性不高
当今就业压力之大,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严重和专业脱节,学生未来生活与英语听说关联性不高的窘境让学生缺少英语听说学习的动力。
(四)客观方面的原因
有些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室设施齐全,可是基础英语配套软硬件还不够完善,语音室里面的英语资源太少,没有为学生配置足够的英语听说资源。
三、英文电影欣赏课的优势和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语言丰富生动、难度适宜
在电影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英文电影,这就需要了解和把握如今90后大学生的口味和喜好。根据问卷调查,90后学生最感兴趣的电影类型前三位分别是科幻动作片、战争悬疑片、浪漫爱情片。二是要根据专业班级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电影的类型,一般来说男生多的班级或者理科班适合选择动作、战争片,而女生多的班级或者文科班适合选择爱情、动画片。三是要选择健康、积极向上的影片,这就需要课前要对所选的电影或片段进行筛选或剪辑。四是要选择有文化教育意义,而不应仅仅依据故事的情节。五是最重要的一点,要选择语言丰富生动、难度适宜的影片,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有一定的语言接收量,所以长时间的武打动作片不适合在课堂上用作素材。如《电子情书》《歌舞青春》《功夫熊猫》等比较适合英语初级学习者,《泰坦尼克号》《美女与野兽》《音乐之声》等比较适合英语中级学习者,《卡萨布兰卡》《傲慢与偏见》《触不到的恋人》等比较适合英语高级学习者。电影中丰富生动的语言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张开嘴模仿学习其中的单词、短语或句子表达。
(二)西方文化的魅力有吸引性
中国学生由于受到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方面面保持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在欣赏西方英文电影的同时,也被西方文化深深影响和吸引着。西方的当地风景、建筑风格、饮食习俗、家庭观、爱情观、朋友观、等都让学生感到非常新鲜。如风靡一时的大片《阿凡达》,除了3D的科幻效果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影片了解当地的民族政策、、爱情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平衡发展以及影片所反映的环保意识。
(三)明星、歌曲、舞蹈、歌剧等的吸引力
年轻人大多有自己喜欢明星,歌曲种类,舞蹈类别,以及歌剧。电影中自己的喜欢的明星喜欢看美剧,学生也会喜欢看美剧,电影中自己喜欢的歌曲,学生会把英文歌曲学得非常棒,电影中的精彩舞蹈,学生会在话剧表演和晚会中重新改编,电影中的歌剧情节和故事也会让学生流连忘返。比如青春偶像校园歌舞剧《歌舞青春》一二三部都非常适合大学生观看,不仅语言难度适合,话题也都是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电影的男女主角都非常青春靓丽、多才多艺,电影的几个话题如篮球比赛、升学抉择、爱情自由都非常接近大学生的生活,电影里的歌曲让人百听不厌、大型舞蹈歌剧更是精彩绝伦,许多学生在课后会专门学习里面出现的英文歌曲。
(四)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
在播放电影时要保证学生听到的一定是英文,同时注意中英文字幕的切换,可以中英文间隔交替播放,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看着汉语字幕模仿原音或者翻译成简单的英语,也可以让学生看着英文字幕配合电影画面翻译成汉语。可以在电影播放前用PPT播放介绍电影的年代、类型、主要演员、历史依据和背景等,可以选择精彩片段或目的片段播放,学生可以分组模仿角色配音,重新演绎精彩片段,可以挖掘电影的主题进行主题演讲或者辩论,等等。在所有的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总结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并对电影中反映的文化、教育意义、主题加以总结,也可以就从何种角度来欣赏播放电影来做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1]陈奕曼. 电影在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
关键词:双字幕英文电影;高职英语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
一、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使用易于处理相关业务活动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中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本的英语语言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技能,并且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高职高专的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向,是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把教育重心转为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与本科生源相比要复杂得多,有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且入学成绩也是相对较低。由于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差异,给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极少部分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并且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数是来自社会的要求,课外学习时间少且单一,主要采用背单词和做习题的学习方法。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主要因素,所以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要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要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虽然正在改革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课改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一切有利于课改的方式方法来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枯燥的印象,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被动态度,从根本上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三、双字幕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观看电影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手段己经越来越得到高职英语教师的认可。双字幕英文电影提供中英文对照,学生在看电影遇到听不懂的口语对话时,只需快速浏览屏幕下面纯正地道的英文原句及简洁精练的中文翻译便一目了然,效果快速直接:学生在第一次观看电影时如果没有听懂英语对话也没来得及看中英文字幕,教师可以再次播放电影,学生记忆会更加深;利用双字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模仿、表演等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听说水平
中国入世之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 “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以教师单一地播放语音材料为主,学生在整个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的英文单词或词组,这会严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尽管老师在语音材料播放完后进行讲解,但效果依然不太显著。而双字幕英文电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当学生遇到听不懂的英文词句,可以参考电影中的英文字幕,若还有困难,则可以再参照中文字幕,效果快速而又明显。此外,在双字幕语境下,基础不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我需要选择性的参阅中英字幕,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双字幕英文电影,使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双字幕英文电影为学生操练口语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平台。它有趣味的故事情节,真实的英语国家生活情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感受到地道的英语口语。在观赏完电影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电影内容精选电影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实景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还能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和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当然,教师还可以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展开另外一种口语练习方式。教师可以先消掉英文原声,关闭英文字幕,然后让学生对照中文字幕进行口译练习,可以容许他们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于原电影的英语口语进行表达,让学生的英语口语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2、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扩充词汇量
英语学习就像盖房子,单词就是用来砌墙的砖。英语中有一百多万词汇,很多学生一直关心如何记住英语词汇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只要遇到生词,总会借助于英汉字典来查阅单词的含义,的确,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既直接有快速地掌握单词的用法和意义,但通过这种方法掌握的词汇是孤立的,也是不牢靠的。而真正记住英语单词和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还得要通过语境。正如Beheydt所说“无论是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学习者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词汇学习必须在上下文中进行。”与传统的通过单纯的词汇工具书记忆或书面资料阅读方法来扩大词汇量的方式相比较,双字幕英文电影不但提供栩栩如生的视频材料,趣味性极强,同时还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地道的英语表达字幕和对应的中文字幕。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情景去了解、认识和掌握的单词和有用表达比通过字典或常规阅读所产生的效果显然更会有效。假日时日,学生的词汇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3、有助于学生更快速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大学应用英语能力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各种英语考试中,测试阅读能力的体型都占有很高的分值。因此,英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很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但阅读速度却被相应地忽略了。其实,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快速阅读的模拟题型的练习外,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缺乏一些实质性的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方法。
而双字幕英文电影为学生练习快速阅读理解的创造了一个好契机。通过电影双字幕,学生在欣赏英文电影遇到不懂的词汇或晦涩的表达时,完全能够依据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语言环境,同时借助电影的中文字幕迅速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此外,观看双字幕英文电影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纠正过去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切实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
4、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
电影能够展现学习者感兴趣的、特定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而文化学习又可以促进语言习得,因为“电影可以为图式背景知识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输入基地”(White, Easton & Anderson, 2000)。除了表现一些主要的文化差异,比如节日、婚礼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接触等,电影中会经常描述和语言学习者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场面(Katchen, 2001),比如不同的洗衣方式、房间家具的摆设、厨房设施和不同的烹饪方法等。英语学习者通过电影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文化差异,而且可以借助电影字幕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这些文化差异。这样,既学习了目标语文化,又培养了学习者在交际中可接受性的意识。
四、结语
随着影视业和计算机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一些网站上可供下载的双字幕英文原版电影也越来越多。其生动逼真的高清晰画面、家庭影院的立体式音响效果、翻译完美操作功能强大的影视字幕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影视爱好者的喜爱。双字幕英文电影,通过二种语言的转换,不仅能使学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感受一种文化被传输和移植的过程,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看电影学英语的目的,实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明智的选择.然而,通过让学生观看双字幕英文电影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情况在我国现在并不是很多,现在还是属于尚未完全被开发的新领域.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摸索总结,来更好地利用我们这种“愉快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世令.浅谈英美原版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03 .
[2]李丹.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英文电影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1
[3]王电建.电影字幕与英语口语流利性技能的培养[J]基础英语教育,2009,08
[4]冯雅娟.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高级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