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05:21: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信企业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行业中第一次出现了项目管理这一概念,其中,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项目和曼哈顿计划就是在那时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直到20世纪末,在全球的经济体系中,信息时代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支柱产业,而项目管理工作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体系了,同时其更是一门学科,甚至是一种职业,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职业项目经理人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而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推广项目管理的发展,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成为了专门的学会和协会,现阶段,企业项目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专业化、全球化和多元化。
二、发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中的问题
1.工作的隐蔽性问题通常情况下,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都是由专业人员的智力劳动完成的,特别是像软件开发的工作,无论是工作“质”的方面,还是工作“量”的方面,要想对其评估和考核都是很困难的。在执行实体项目时,当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而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仅仅靠人工成本的投入是无法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那些隐蔽性的问题。信息更新的快速性问题在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更新速度也应与之相适应。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速度是较慢的,有的发电企业没有专人来负责这一工作,有的发电企业即使有专人负责,相应的人员也不够认真和负责这项工作。所以,企业在前期设计信息系统时就应认真的进行规划,应从战略上去看待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连续性,并尽可能的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2.需求的模糊性问题我国的发电企业之所以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信息系统项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用户对于自身的需求还是不够直接的,具体所需要的内容也不够明确,针对这一情况,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者就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进一步的引导和挖掘用户,这样所建设出的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用户结合的紧密性问题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化管理项目是来源于下属的电厂的,同时其也是会终止与下属的电厂,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也要始终服务于电厂。可见,用户对于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满意程度实际上也就代表了用户的参与程度,衡量一个项目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就是满意度,因此,发电企业在设计和规划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其也应将用户的因素考虑进去,与用户的特点和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项目就可能是失败的。
三、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发电企业建设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始终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应采用智能化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以及最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同时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既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要很好的体现出发电企业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技术中应尽可能的采取最先进的技术。
2.坚持“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的很多发电企业已经相继的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发电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应充分的考虑自身的企业特性和实际情况,对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行适度的创新和继承,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并且能与发电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因此,发电企业还必须严格的遵循“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信息化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在向企业员工传达信息思想时应尽可能的采取通俗易懂的技术手段,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应成为企业需求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真正的开发出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并且具有较高先进性和创新性的信息系统。
3.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从全球各个国家的范围来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其想要建立的理想信息系统都是一个能够覆盖整个企业部门和业务的统一信息平台,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开发和整合内部的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其在建设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及统一实施。
四、结语
关键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1、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当代的企业管理是文化型的管理,通过“文化力”来协调、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弥补企业制度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技术、经济、精神、物质的深刻变化,达到人和物的同步发展。电力企业应当借助当代企业管理新思想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加,同步运转、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创建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是企业经过长期孕育和提炼升华的占主导地位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方式的总和。
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一种外在标志,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认同自我,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电企业带有公用事业性质;因此,要慎重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围绕中心任务,结合供电企业管理实践,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和发展具有供电特色的企业文化。既要重视团结协作、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等目标的实施和发展,又要注意意识导向、制度约束、凝聚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影响。
3、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让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利用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有效地引人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释放人的潜能,给企业注人生机和活力,全面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经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日益呈现出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经济与文化的融和已成为经济发展必由之路。就供电企业而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将不再成为垄断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是突破部门与地区界线,打破条块分割,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重组,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刻认识到开展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一流企业和创建文明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3.1提高供电企业管理水平
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企业管理依次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了经营管理、人性管理、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整中小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凭借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或前辈、同行的成功经验管理企业。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是支柱产业骨干型企业,已进入科学管理阶段,以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劳动定额、岗位职责、专业分工管理企业。极少数现代一流企业进人文化管理阶段,围绕企业价值这一核心,确定企业精神、经营观念、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培养职业道德,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作风,营造企业环境,突出了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供电企业正处在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的过渡期,建设企业文化,将加快转型速度,缩短过渡时间,尽快步人文化管理阶段,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目的。
3.2促进供电企业的改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改革将向纵深发展,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影响,全面进入市场,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了当务之急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企业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科学的企业目标,塑造崭新的企业形象,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建立现代的经营理念,设计鲜明的企业标志,塑造优良的企业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粘合功能、功能、激发功能,从而使企业能迅速地进人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的职工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改革,保证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3.3推动供电企业的创一流工作
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是供电职工追求的目标,已为之奋斗了数年,而创一流需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管理,这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所以创一流供电企业的物质支撑、精神激励、制度保障,都蕴含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能有效地推动创一流工作。另外,创一流供电企业靠的是职工的努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两者异曲同工、一脉相承。将其结合起来,可使企业中所有人朝着创一流目标和方向努力。
4、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4.1提高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
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只有当职工的总体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水平相适应时,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才有可能。因此,通过加强学习、深化教育、集中培训、注重实践、强化锻炼,使职工成为“四有”人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才有牢固基础,这也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4.2明确供电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企业没有目标或发展目标不明确,职工就看不到企业的光明前途,极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思想上的波动,因而不利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进而影响企业精神的培育。另外,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全体职工的心愿,代表他们的共同利益,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企业目标变成职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职工才能清晰地看到企业的光明前途,增强信心,充分发挥自己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作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从而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把“创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国际一流的电力经营企业”作为供电企业的最终目标。
4.3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职工就难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此,一是搞好企业的生活环境,满足职工衣、食、住、行、休、养、生、息的需要,二是满足职工接受教育、开展活动、学习提高的需要。三是满足职工人格得到尊重和个性得到发展的需要。只有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才能使职工真正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树立“企业是我家,兴旺靠大家”的观念,形成企业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创建优秀的供电企业文化。
4.4发挥供电企业领导的表率作用,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要求
企业领导的思想品格影响企业的风气及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领导的生活方式影响企业职工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企业领导的个性态度对职工健康人格的形式也有影响。总之,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强有力的指挥和鞭策。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威信高、律已严格、待人真诚、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任劳任怨、办事公道,就会产生感召力,形成企业上下一致的意志和共识,全面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4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企业文化转化为职工群体意识行为,起着不可替代的媒介和催化作用,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和升华的主要渠道。一是,通过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透明度。二是,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改善企业内部关系,强化职工的参与意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通过生动感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和灌输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理念,树立职工学习企业精神的典型,引导企业职工认同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四是,要经常开展交心通气活动,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尊重人、关心人,建立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企业环境,使职工的人生价值充分得以实现,从而确保供电企业文化的升华提高和企业精神的发扬光大。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管理体制决定了管理采取的措施和方案,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才能有助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如果采用的是比较陈旧的管理体制,必然会阻碍电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所以,做好电气力气管理创新工作,也就是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两者相互集合相互影响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两者不能被单独分开,电力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对企业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信息化有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而管理创新对于市场信息化和技术信息化具有整合的作用,从而,电力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变革管理模式。将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有效结合,促进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力企业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显现出了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一)重新树立管理者观念
更新管理者观念,处理官僚作风。电力企业一般历史都比较悠久,管理者也是传统企业具有一定经验的资深领导。但是,现阶段,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一些管理模式和思想,已经不是很适合现在企业的管理。所以,应该让管理者摒弃陈旧的管理观念,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摒弃掉官僚作风,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二)结合实际构建信息化管理新体系
根据需求分析,有效设计适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案。需求分析是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第一步,可以采用原型法,让使用者更清楚的知道使用内容。或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核心业务需求重点考虑在内,边缘化的问题可以进行弱化出来,避免时间和投资的浪费。
(三)引进新思想新人才
新人才、新思想,是现阶段科技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没有人才的注入,就不能带来企业的勃勃生机。电气企业需要不断有新人才的参与,它需要一个卓越有成绩的团队,团队的各成员需要具备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素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团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迅速收集和分析信息,从而成功解决问题。新思想,也是电力企业非常需要的,电力企业应该放远眼光,将企业的长远效益和荣誉放在首位。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加大资金投入,将先进思想,比如CIMS、ERP等整合运用到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集成中去。从而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卓有成效的开展。
(四)引进第三方服务体系
借助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建立科学而全面的管理体系。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也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改进,自然有它本身的优势。每个行业或者领域已经出现了专业的策划公司,也是为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策划人、监督人、评估师等,在被委托中承担了咨询服务工作。能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工作。
(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电力企业的运作系统很大,往往涉及到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多,存在着一个相互交错的信息网。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型的电力企业都缺乏一个良好的机制制约,电力企业之间各部门的沟通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明确,这很大程度上行增加了企业的内耗和损伤。要想彻底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思路加以改革,结合企业自身的部门特点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的交流利用,使部门的管理能够井然有序。
三、总结
供电企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是比较早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但是由于将会计信息化管理成功地运用在会计方面,也只是近几年才推行的方法。供电企业相比其他企业来说,在部分会计软件或硬件方面的应用还是小有成效的,在对ERP等会计相关软件的应用方面也相当重视,成功的实现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转变,提高了业务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将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方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将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系统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网络平台上,运用电子化的手段进行会计信息的接收传递共享和分析,实现了会计信息在各部门业务范围之间及时有效的传输。但从目前会计信息化在供电企业的实际应用方面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使用中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就从供电企业成功迈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道路来探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探究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二、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1.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认识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供电企业想要更好的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就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全面认识,修正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片面认识。重点是认识到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从而了解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上的先进性。企业的员工要树立建立科学化会计信息管理的意识,不要停留在对会计信息化管理肤浅的认识层面上,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层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考虑到会计信息软件的适用性,并不是所有的成功的实践经验都可以照搬全收运用在自己的企业,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信息软件模式,不要盲目的套用其他企业的经营模式,忽视会计信息软件适用性的特点,单纯的模仿只会给信息系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重企业的负担。在管理的战略上要先进创新,原先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范围狭窄,只能单纯的运用在记录和核算上。企业应当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把会计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会计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改善企业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企业要把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来开展企业的工作,从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中,找到两者之间的连接点,然后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相关链接点总结来,分析企业出现的问题,改善问题,整合好营销管理等不同层面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系。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核算效率的提高,确保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能够顺畅快速的传递,定期披露会计信息的内容,保障会计信息的流通性,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在信息的获取接收的各个方面都能及时有效。其次,供电企业要统一好会计信息管理的上下结构,对于有分公司的企业,应当以总公司为中心,会计信息软件要和总公司一致,总公司是核心的领导机构,如果分公司和总公司的信息软件不同,就很可能造成信息获取不完全,信息接收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但如果企业中机构的业务规模很小,模式的改变对公司整体影响小,会计信息化系统模式的改变对企业在运营和实施方面更加有益的的话,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主要的项目要设置可比,整体方向要和总公司一致,确保信息的接收方便,避免信息的错误接收等问题。
3.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制度的完善是供电企业能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供电企业中的管理层,应当针对企业当下会计信息的特点,明确好各个部门员工的责任和权利,严格规范会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严格要求和规范会计信息的核算业务,使得会计硬件的操作能够互相牵制,保证会计信息从输出到使用和查询的任何环节都有序的进行,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运行流程,会计信息从输入、输出、使用再到查询的过程中都可以可靠控制,并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可以定期的组织技能培训,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要求,改善提升操作技巧,并且对不合格不称职的人员进行筛选,及时调整岗位,调换有能力的人才。企业还可以聘请高水平、高技能的人员为自己服务,引进复合型高级管理人员,保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范化实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在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模块,把审计监督和财务处理相结合。明确信息化管理中的重点,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静态的会计信息模块,动态的监督监控机制,做好企业的事前事中的各项控制工作。
4.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对于一个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抵挡网络风险带来的危害。要想提高企业掌控风险的能力,就要在日常的维护之中不断的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注重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设立专门的机构,聘请专业的高水平的人员定期的检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漏洞,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危害,建立健全企业的责任管理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分析网络风险,可以明确需要防范的重点,确定重点需要防范的对象。强化专职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操作员的监督,禁止公司职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浏览有可能对公司安全产生危害的网站,从事和工作无关的事项,经常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病毒查杀清理,程序的复查及时处理非法访问的网站,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和处理措施,时刻准备好应对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在公司信息遭受到危害的时候能够快速及时的处理,恢复正常运行,保护公司信息安全。
三、结语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其也是区别于传统供电企业物流的重要标志。目前供电企业在组织设置、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库存管理、信息共享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简要总结如下:21世纪作为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是保证企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但是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缺少专业的部门设置和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岗位和建制,没有专门的物流信息管理部门,对供电企业相关的硬件设施投入和人员培训也不够。库存管理是供电企业有效配置物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供电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供应网络搭建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库存管控技术落后;库存信息化水平偏低等方面。而库存管理又会对物资供应、公司资金占用、公司资金周转等方面造成直接的影响。信息系统不完善,库存信息不够清晰。特别是还有一些单位还存在以手工账的方式来记录相关的信息。这样就不便于及时对库存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不利于供电企业相关的采购决策。在信息共享方面,由于各供电公司没有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因此各公司的信息都是孤立的,无法在经验、物资储存、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
二、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1.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物流现代化管理
在组织结构上,改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模式。加大物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全过程管控力度。具体上如可由电力公司成立省局物流中心,对下属的各个地区局和县局的物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将原来下放的物资招投标和采购的权限进行聚拢回收,由省级物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对全网物资实行需求、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关系、废旧处置等都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享受大规模采购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资源一体化的目标,为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来源保证。
2.物流中心的辅助制度建设
现代物流是以现代管理技术为基石的,没有管理现代化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供电局物流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基础之上。通过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各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的效率,及时应对外部出现的突况,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摩擦,使各部门的职责自然形成一个既有专门功能,又有分工合作、高效而灵活的有机整体。
3.完善内部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建设
如果前两条建议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辅助,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建设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主题。这主要从两方面来建设:一是通过完善强大的内控设计,保障信息记录的完备行、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相关基础数据便于分类归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准确性与真实性是信息的生命。不准确、不真实的信息不但没用,还可能带来各种麻烦。此外,在信息社会,信息都是具有时效性的,过时的信息也是没有作用的。第二是契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高效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物流中心的眼睛,它集中、及时、全面反映了物资的各项情况。三是建立可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可视化的平台实现对存库状态、物资配送过程、车辆在途过程、流程管理规范等的全方位、分层次的生动化、人性化、图表化的信息展示,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最后,现代物流企业没有一个好的物流系统软件对信息化管理十分不利,但是,高效的信息系统也要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能够达到方便清晰的获得有利于经营决策的信息的目的,不能让花费巨大成本建立起来的系统成为一种不实用的摆设。
4.加强现代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建设
大数据是近两年兴起的一个热门词汇。其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国各大企业都在争相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自己大数据平台(我国的如阿里巴巴,京东,国外的如苹果等大型企业),大数据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信息化应用于网络资源整合和流程管理的变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大数据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对电力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可以打破我国目前电力资源物流管理的粗放型模式,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优化电力生产和配送模式,建立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5.供应链与信息管理的协同建设
随着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供电局也应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将这些数据通过数学模型、优化和模拟技术为复杂的生产和供应问题对诸如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库存管理、线路优化、采购计划等方面提供合适的建议。要将资源数据、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质量数据等存储起来用于跟踪供应链在执行过程中的效率、成本,从而控制成本和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
三、总结
【关键词】煤电企业;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作用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下,国家宏观调控使得西部经济全面发展,煤电矿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在面对挑战时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建设具有煤电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逐步实现企业文化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最终目标。煤电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必须以“发展”为主题,遵循“善于经营、主动开发、模范执行、彰显才华”的经营理念,崇尚“爱心、勇为、求知、创新”的职业道德,开拓思想,勇于创新,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扩大生产,创建实力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建设企业特色文化,形成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凝聚而成的,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具体操作者为工作对象,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宣传,逐步让全体职工所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要建设具有煤电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煤电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并且这类企业普遍是劳动力密集企业,劳动条件都较差。在认识到这类企业员工特点及工作环境之后,必须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煤电企业的产量和效益,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各个岗位的员工。因此,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煤电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样是煤电企业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管理学原理也提出了企业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人的作用,让广大职工群众认同并逐步以企业文化来要求自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员工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全面发挥。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表现为企业对所期待的目标作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认识,确定企业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通过调查统计与现场走访,我们不难发现:西部煤电企业的操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同时工作的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企业员工的现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逐步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形成西部电力煤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形成了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实现企业员工与企业共荣辱。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能源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显得尤为突出,煤电企业在实际情况下,员工们的价值观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要建设煤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当前价值观的改变,并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到 “以人为本”,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员工得到成长和进步。
二、企业文化构建离不开诚信经营,诚信品质对企业影响深远
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以高质量的产品来服务客户,也就是说我们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诚信,特别是煤电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诚信。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不仅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还是我们广大企业员工应当遵循的道德品质。就社会而言,诚信是生活秩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根基;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无诚不信,企业亦然。要想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将诚信作为煤电企业文化的根本,企业应做到诚信经营,企业的广大员工应做到诚信做人,逐步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内部全面推广开来。特别是对于我们煤电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将诚信作为一项重点,高度重视诚信经营,以诚信来指导煤电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诚信来获得社会公众以及合作伙伴的赞许,以诚信来维护企业形象。对于企业员工而言,要宣传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诚信服人,把诚信当成一种凝聚力,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企业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就是构建群体意识,通过构建群体意识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为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或基石。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促使煤电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趋于相同,并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奋斗时,才算是真正形成了整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主导其个人行为,而员工个体以及整体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够全面开展。与个人价值观主导人的行为一样,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企业价值观建设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而,成功的企业都很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并要求员工自觉推崇与传播本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会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其它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折算”成这种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为“本位价值”。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共同体,在其内部必然会形成具有特点的本位价值观。这种本位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个性和发展方向。例如:一个把利润作为本位价值观的企业,当利润和创新、信誉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会很自然地选择前者,使创新和信誉服从利润的需要。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意识,能够规范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不是完全通过制度、规章等硬性管理手段实现的,曾经有人这么评价:“无论多好的制度,最多只能规范人行为的30%,其他70%还是靠非正式制度来进行规范。”
总而言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们煤电企业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电企业在当前的大环境中该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逐步建设具有煤电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高煤电企业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使煤电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政.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J].中外企业文化,2004.10.
1.1档案工作标准不统一我国电力行业一直属于国有体制,在电力企业内部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各个电力企业自成一体,没有使电力企业档案形成统一的标准,不能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内部管理上忽视档案管理和档案建设,造成档案工作标准不统一,影响了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1.2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在电力企业内部还存在一些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认为只要发好电、输好电就可以了,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对电力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重要作用,没有看到档案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收获,因此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电力企业档案建设的障碍之一。
1.3专业人员缺失电力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失,特别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更是漏洞很多,由于电力项目施工时间长,区域跨度大、工程量大、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以致于具体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专业度不够,常出现漏登、漏收等现象,为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增加了难度,可见电力企业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也是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2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2.1统一思想认识在企业内部要大力宣传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让企业干部职工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档案是为适应职能活动需要而直接产生的依法归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与材料。档案是一种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电力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每年都要产生很多档案资料,内容涉及文档、科技、合同等各种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忠实的记录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历史,对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依据。实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后,必将能够更好的收集和管理这种信息资源。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的手段之一,大力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培训,形成企业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积极争取电力管理部门、使用单位、用电企业和居民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从而为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出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2.2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电力企业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增加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计都要进行配置,完善档案管理存储模式、查询模式、信息检索等电子化进程,实现全文检索、在线OCR、Web查询等功能,同时要确保电力数据平台与档案信息平网,彻底解决过多的纸质信息档案的使用与保管问题,实现高效、快捷的网上数据转换和处理、档案信息检索查询、内部管理信息自动生成等功能,形成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信息资源库,最终实现电力企业数字化虚拟档案馆,使档案信息化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2.3培植档案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要完成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离不开专业人才,一方面是科技发展硬件设施运转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档案专业需要有内行进行管理,因此电力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电子信息化建设人才,为实现整个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全面信息化提供可靠的保障,通过档案管理与业务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建立起电力企业完整统一的文档信息一体化管理体系。
2.4加强业务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加强档案业务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加大对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督导和培训,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和专业化,同时要建立电力企业上下级、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以及相关联企业、单位、客户等网络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电力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提供保障,如:电力施工项目单位通过档案信息化离线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的把有关施工资料进行归档上传,同时还可以及时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要点
3.1档案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可永久保存统一建设以电力公司总部为核心,以各下属企业公司为分支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体系,按照国家电网信息化建设要求,构筑企业级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对历史纸质档案的有效转换、保存,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对现行文件的有效管理、实现与现有各系统的无缝接口。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档案,并能够永久保存,如:可存储的图像信息,音频、视频等音像信息都可以完整的记录在同一份文件中,比传统的音像档案存储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但可以保证资料不失真,而且为防止丢失可以进行备份,实现永久保存。
3.2丰富数据库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后使数字档案存储空间加大,电力企业各个部门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界面查阅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数字化档案要更加的丰富,要将可以归档的数据存储在各个系统中,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积极挖掘信息资料、数据,而且还要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甄别,把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分类按照各自的系统进行存储,可以通过存储的分级管理,重要数据的备份管理,永久性数据的存储保护以及存储设备安全预警等主要功能的完善来完成。
3.3归档及时方便查阅在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在档案信息化系统中对归档时间、范围必须进行固化设定,通过系统及时提醒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催交确保应按时归档的文件资料齐全完整,方便查阅,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立足档案应用的方便快捷上来。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还要完善信息检索功能数字化,实现智能检索,对有关文件资料可以通过检索相关词组就可以对找到需要的文件资料,对同类资料可以通过检索结果进行排序,以提高检索效率,缩短检索时间。
3.4提高档案的实用性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为电力事业服务,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落实到实用上来,在数字化档案系统中,增加统计和分析功能,统一统计报表格式、填写方式,同时提供档案分类查询功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查询,由电脑提供详实的汇总报告,把数字化档案变成电力管理专家,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如在电力企业统计报表核算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智能化应用,操作人员只要点击统计功能,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对报表数据的统计,自动生成小计、合计等。
4结语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
1我国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尤其在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为代表的单项业务处理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80年代中期,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模型形成,财务信息化开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辅助功能。90年初,会计核算系统开始在电力企业大规模的应用,这标志着以电力行业核算为基础的业务模型已经成熟。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部分电力企业开始引进国外新的管理理念。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行业财务迈入新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立以价值链为主线、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总分公司信息合一、母子公司信息同步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带动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电力企业普遍呈现出“三大”特点:(1)资产规模大,广州供电局资产规模超过两百亿,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站遍布广州,分布广,座落分散;(2)资金流量大,每年的电量采购与销售收入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入和流出;(3)电网建设投入大,整个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做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重要保障,电网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客户管理,帮助企业进行快速正确地决策。另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加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整合企业的核心财力资源,实现业务与财务实现无缝连接,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一体化,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和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
3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多年来,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是财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1)加强预算管理,就是要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并通过账务集中管理,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掌握在本部人员手中,保证预算的刚性;(2)加强资金管理,就是要通过设定基层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减少资金沉淀,通过网上资金拨付,加强资金拨款管理和运转,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3)加强工程管理,就是要通过和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审批,使各项工程拨款尽可能合理,并自动将拨款款额记录到工程台账上。当工程完工时,关于该工程的费用能自动清算出来,生成竣工决算的财务报告部分;(4)加强财务分析,就是要通过设定财务分析的模式,固定财务分析的内容,使各单位、各时期都能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当前电力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通过结合各公司的实际情况,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有效链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理顺本部、分公司、控股公司及控股公司所属分子公司的业务流程及信息数据流程。从而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财务分析从而加强财务会计监控和资金管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为电力经营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企业经营状况信息。通过信息在企业各部门的快速传递和各管理环节对信息的响应,预防和及时发现经营瓶颈,加强对分子公司、控股公司的监控,降低投资、大修项目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从而实现电力的经营目标。电力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效果,应不仅仅是将日常的财务及企业业务信息搬上计算机,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帮助企业完成日常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进行信息集中、管理透明、决策依据更可靠,同时有效地运营企业所有资金、资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得以实现科学决策、计划管理、调控和监督的基础。通过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为公司的财务管理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信息、方案和决策支持,实现对于公司各部分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测和指挥调度。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会贯彻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即从过去比较依赖行政式管理转为以资本纽带和经营管理为主;从偏重实务管理转为注重价值管理;从资金的分散使用转为资金集中运作;从实行单项计划管理转为实施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全局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当从原来的以帐务、审批和资金保障为主,转变为建立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完整的、能够有效驾驭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中应包括: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结算及管理体系、会计核算与报告体系、产权管理及资本运营体系、投资管理体系、电价管理体系、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4电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各个企业为自身运营建设了多种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在建设初期相互独立,互不相通,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数据不能共享,业务无法协同的尴尬发展局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存在信息标准不一、信息系统建设多样、管理层结构复杂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决策经营能力。为了获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需建设一种既能满足当前及未来需求的集成平台,又能整合、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技术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它不仅能够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还能进一步提升已建系统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信息化服务的水平。
2应用集成平台概述
2.1应用集成平台的简介电力企业的应用集成平台,是能够整合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技术标准规范的应用平台,能够消除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把IT资源集合成一个整体应用,并进行业务的协同和信息的共享。企业应用集成平台是一种先进的系统集成思想及技术架构,也是一种系统集成的方式,可以由多种协议、技术和软件产品联合组成。企业应用集成有的三种集成层次:业务集成、数据集成和企业集成。电力企业应用集成的目的是出于企业管理目标的要求,并不只是为了追求操作工具和管理手段的先进性,所以,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和平台建设的现实背景,以此为基础建立适用的企业应用建设平台,进而达到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最终目的。
2.2应用集成平台的架构集成平台是以SOA为基础的架构设计,并以企业服务总线(ESB)为核心,于其上建立管理平台,整合企业的IT资源并将其抽象成接口服务,注册进应用集成平台中,并由应用集成平台实施统一管理,根据业务需求,形成信息系统信息交互的枢纽。
2.3应用集成平台的功能应用集成平台的功能包括:权限集成、界面集成、流程集成。
(1)权限集成。其强调的是对不同人员所进行的活动、不同的业务系统的协调和控制。当有人事信息调整时,通过平台可以同步多个系统,全面集成权限,实行统一管理。
(2)界面集成。通过将各个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结成起来,建立一个跨部门、企业、应用的统一集成的互动用户界面,用户能在互联网上得到任何所需要的信息。
(3)流程集成。其主要解决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跨业务工作流的集成。
3应用集成平台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
应用集成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的核心,也是实现业务应用“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关键。应用集成涉及到的业务范围广,工作量大,系统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要求高等,并且由于应用集成的实施企业数量不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建设过程中定会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
3.1应用集成平台建设存在的风险点这里的风险点主要可能存在于以下的几个方面:企业流程风险、IT规划风险、技术风险、应用集成项目建设目标风险以及项目管理,下面对几个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
(1)企业流程风险。企业的流程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企业管理思想通常着力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走向以及形态,但管理者往往忽视流程本身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正确性问题,只着重于流程中各节点的细节问题,从而导致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同关系不明确,产生混乱,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企业工作效率地下。因此,多样化且不规范的工作流程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2)IT规划风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统筹规划,从全盘考虑。通常,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信息系统的技术落后、功能缺失和企业管理不同导致的需求多变问题,而是没有在信息化建设前有针对性的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业务特点、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等基础问题,没有能够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IT规划。只有提前做好规划工作,才能确保近几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同时又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带来的业务和规模的扩大。因此,IT规划缺失是平台建设面临的最大风险点,必须做好其规划工作。
(3)技术风险。电力企业最初的信息化建设多数情况下都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筹规划。不同应用系统可能会不同的厂家提供不同的技术承建,而不成熟的新技术可能又会应用到新建系统中。这就导致了很多方面的技术风险的存在。
(4)项目建设目标风险。由于前面所述的企业缺乏IT总体规划指导,并且对所以建设的应用集成平台认识不清晰,则会导致项目建设的目标不明确的风险存在。
(5)项目管理风险。项目的建设方与项目的承建方就对项目的理解和认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同,关键人物没有接受到合理的权限,导致项目管理混乱。
3.2应用集成平台建设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在对所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平台建设的目标和规模以及可接受风险大小,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指导原则,对集成平台面临的风险采取恰当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带来的损失。
(1)规范流程。充分调研业务部门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对流程的全过程节点进行优化和梳理,取出冗余繁琐的节点,制定出一套适合电力企业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降低流程不规范而导致的管理风险。
(2)IT规划是系统应用集成的前提,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实行重点控制:①遵循统一的集成标准。新建系统和已有系统都有遵循统一的项目集成标准,这样就能保证新系统能够适应新的数据格式和技术规范,整合原有的系统数据,保证业务一致。②总体规划要系统化。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需要统筹考虑企业资源的整合以及信息化的长期效益,避免发生重复投资等问题。③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要完整。要将企业的人和物等主要方面都通过信息化联合起来,协同工作,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④信息化系统建设要有弹性。信息化建设要根据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而做出迅速的适应和调整。
(3)技术风险控制。企业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强化企业自身掌握的技术能力,同时,要选择集成经验丰富和技术能力强的开发商合作,可减少技术层面带来的风险。在项目进行后期,要出台平台建设的规范标准,作为后续新增应用系统工作的指导方案,并且可避免系统因缺乏规范而导致无法有效集成的风险。
(4)明确集成范围和目标。项目承建方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明确企业应用平台建设的范围和目标,且还要确定信息系统的集成范畴。在集成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修正集成的范围及目标,减少不必要的集成给项目成本和项目工期方面带来风险。
(5)项目风险控制。建设方和承建方应在重理解应用平台的建设范围和目标,在项目的建设认识上达成共识,实时的沟通反馈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且加强技术和业务方面知识,降低项目建设风险。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