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图书馆数字资源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6 17:43: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图书馆数字资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图书馆数字资源

第1篇

一、“人本主义”管理观念得不到深入贯彻

鉴于数字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图书馆建设基础上的原因,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依然存留着传统图书馆人事管理的影子。

在我国现阶段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主义”仍然还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人力资源质量的两极化特点明显,平均的质量水平较为低下,且传统图书馆人力资本的可替代性也较大,这给我们造成了“找人容易,随便一个人便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表面现象。其二,在传统图书馆中,图书、设备等图书馆组成要素的作用环境是确定的,效率也是线性的,而人力资源要素的作用又是不显著的,因此投资于人力资源要素的风险比投资图书、设备要大得多。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其工作的中心还是更偏重于确定的、有形的物质要素。

而在数字图书馆中,人们对人的价值的感受才第一次真正超过了对物质要素(特别是图书、设备)的感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给数字图书馆创造价值的不是先进的设备,而是优秀的人力资源要素。由于网络的畅通,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数字图书馆的竞争也早已转变为数字图书馆技术专家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专家在信息内容组织、数字化加工、图书馆馆藏数据库服务、数字图书馆技术总体解决方案、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与专业素养。

二、缺乏有效的薪酬福利体系

从大环境看,由于我国人力资源要素市场的分割性和残缺性,未能形成一个标准范式的薪酬福利标准和薪酬福利制度,图书馆的工资政策基本上是“因岗设酬、因职付酬、因职称给工资”,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图书馆员工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从历史上看,由于多年形成的惯例,图书馆报酬体系是货币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图书馆。

另外,在现实的经济、政治背景的复杂关系下,薪酬福利制度具有太强的激励色彩和其他因素,使得数字图书馆管理阶层不敢妄动。因为工资具有地位象征的意义,提高工资对于提高后的“高薪”阶层而言,工资数目的大小就具有了主观感觉上的效应。但如果薪酬福利水平过低,就会使灰色收入成为数字图书馆员工收入中的重要部分。

所以,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如何利用宏观政策背景以及信息市场环境,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薪酬福利体系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点。

三、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图书馆在管理上长期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最明显的表现在分配制度上,比如绝大多数图书馆员工之间的收入没有拉开差距,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员工在图书馆的工作随意性很大,随进随出,将图书馆作为跳板和避风港等等。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工作岗位的差别,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绩效进行量化、测算、评估还比较困难,没有详细的岗位设置原则,更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是改革的力度不够,员工的能力、业绩与工资、奖金等实际收入还不能完全对应,多干少干,干好干坏区别不大,没有工作热情,更谈不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很难形成一种催人向上、拼搏进取的竞争气氛。

第2篇

【摘 要 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 键 词】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管理政策

【正 文】

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是一个新的复杂问题。笔者检索了国内三大数据库,发现专门讨论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文章很少,这说明,目前图情部门对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就国内现状来看,有些大型馆对数字资源典藏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都有一定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虽然不一定科学,但至少体现出重视管理的思想。就国外现状来看,世界各国在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予以保证,进行应用性部署,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充分了解国外进展,学习别国经验,开展国际合作,对于推动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分析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外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相关立法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对策。

1 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典藏摄取过程中的典藏权问题

“摄取”是指对数字资源进行典藏管理时,从资源拥有者那里获得或接收要典藏的数字资源过程。从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典藏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图书馆是否获得对数字资源进行收集、复制、存储和传播的权力,即所谓对数字资源的典藏权。典藏权不仅涉及直接的内容数据,还涉及两类相关数据:(1)与内容数据的典藏和使用相关的“元数据”;(2)支撑典藏系统运行的软件及硬件、资源组织体系、利用与链接环境等有效利用内容数据“复原”技术的数据服务。数字资源典藏权与其生产方式、获取途径和资源体系制度安排相关。典藏资源的摄取方式:(1)自建数字资源,包括对馆藏文献数字化和创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8款规定,对有版权的馆藏资源应合法地数字化,合法取得典藏权。但仍存在对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和对外服务权受限问题。(2)外采数字资源,指图书馆通过采购获得数字资源的使用权,但它只具有网络使用权。这涉及三个问题:永久使用权;采购合同范式;协同合作典藏。 (3)呈缴数字资源,指依据国家法律形式规定数字资源生产者向国家指定图书馆免费呈缴的数字资源,即包括电子出版物,也包括职务作品版权拥有者向单位呈缴的电子版作品。对这类数字资源的典藏权,其核心问题是呈缴制度是否包括数字版本。(4)网络公开资源,指在网络上可公开使用的数字资源。这包括:在版权保护期限外的作品及按照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公共资源;开放资源,指在网络上经版权拥有者允许使用的资源,但“允许使用”在使用方式上和使用目的上存在限制[1]。

1.2 数字资源组织中的规范控制问题

所谓数字资源组织,是指对摄取的数字资源进行分析、选择、标引和处理,为数字资源提供有序化的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字资源在有序化的基础上必须有足够存储空间和简单快速的存储算法,从而有利于对数字资源的快速存取。根据关联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方法原则,在对数字资源的组织中,需要揭示数字资源的关联、层次和功能的组织,即如何反映数字资源对象间的结构和语义的内在关系,来保持数字资源对象学科的完整性,同时对数字资源进行多维整合,体现资源整合的结构性和层次性。这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才能使数字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为方便用户获取有效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在数字资源组织时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利用数据管理模块对它们整理并编制长期保存元数据,将数字资源和元数据存入长期存储系统,并根据需要维护被存储数据的持久可用性,以便使典藏资源库中组织起来的分布式海量资源在各数据库之间自由流动。规范控制是数字资源组织的关键。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对数字资源规范控制制定标准。现用的规范控制如:传统的文献资源规范控制采用CNMARC或UNMARC标准。MARC标准是针对纸质文献而设计的,而大量数字文献的出现,过于精细的基于RICH格式MARC标准已无法适应。DC元数据只是一种标引方式,如处理不好标引资源的存储,其功能将弱化。对如何处理针对文献种类提供特定的目次信息、期刊文献跳页、文集的页号、按文章标引等问题,远不能适应对数字资源标引需要。XML目前被广泛用于对数字资源的组织,同时作为元数据数字资源载体,在数据交换领域被广泛应用,有优异的跨平台、跨语言等特性。通过XML可将数字对象、目次信息及其标引对象有机组织在一起,方便用户与系统之间交换数据[2]。因此全面支持XML是数字资源典藏建设与应用软件之间实现无缝整合必须解决的问题。

1.3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存储问题

随着馆藏资源建设中产生的数字对象越来越多,海量数据的生成和积累意味着馆藏知识财富的增加。但也意味着这些宝贵的馆藏记录和文档面临因技术过时和载体变质而引起损失的危险。Jeff Rothenberg指出,“‘21专家组’的研究给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论:目前根本无法对数字信息存储的效果做出任何保证[3]”存储问题在档案馆和图书馆表现得尤其突出,其突出问题表现在:数字对象被永久存储于物理媒体并不等于具有持久的可用性。数字图书馆联盟指出了数字对象的存储和永久性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存储涉及一个对象的技术寿命和质量,持久性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存储,但也指对象是否仍然在将来以任何形式存在。持久性暗含了对对象维护的概念,同时也意味着对其可访问性的持续保持[4],否则会缩短数字图书馆的平均寿命[5],降低被存储资源的可访问性。存储策略、存储框架、政策、法律等相关问题是数字资源存储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权限控制机制问题

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没有专门的典藏部门,典藏工作只是作为采编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是设立了专门典藏部门的图书馆,其典藏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多是有责无权。从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如果典藏权不明确,那么馆藏资源的调拨、分配、清点等各项工作的监督,以及协调馆藏建设与用户工作部门在馆藏资源利用上的关系等将无法进行,况且在网络环境下,典藏工作的内涵增加了,其职能也必将得到延伸,典藏管理权限的不明确将成为新时期典藏工作职能发挥的一大障碍。从以上分析已经看出,在对数字资源摄取、组织、标引、存储过程中必须获得授权才可得到典藏的权利。但数字资源涉及的权限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具体的权利归属。

2 国外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简介

美国法定典藏以1976年版权法和the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为标准。版权法中407节和408节规定,在本土出版的作品一律要求典藏并符合强制典藏要求的伴随可自愿登记。美国在线作品的自愿典藏是通过电子登记与典藏递送系统CORDS完成,很多类型的电子作品可以通过它注册电子版权和进行典藏。1989年,计算机程序机器、可识别的出版“数据”,成为强制典藏的对象。但对于网络出版物美国版权法中规定“出版”与传播联系在一起,在网络上创建复本被认为是出版过程或展示的自然组成部分,而不是“出版”。存取方面的限制和在线资料的复制被定义“有限出版”,依据版权法被认为“未出版”而不强制典藏。

荷兰出版作品版权典藏法案对原版权法案进行修订,同时将网上的电子作品也包括在规定典藏范围,但是规定只限于表态作品,对于数据库,则由版权典藏机构来完成典藏。荷兰皇家图书馆(RLD)通过国家书目可以了解所有出版作品的信息,根据修正案,所有符合RLD典藏标准的网络出版物都必须被典藏。

1992年2月澳大利亚版权法评审委员会做出一项决议,建议将“图书馆资料”的概念范畴予以扩大,将电子资料包括在强制典藏范围内,但典藏的资料在存取受限的基础上可拟利用。同年国家图书馆又向联邦政府提请对版权法案典藏立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正。1995年国家图书馆向版权法评审委员会提出对电子出版物典藏做出规定。1996年澳大利亚创建 Pandora Project,开发选择、搜索、存档网络出版物的程序,并公布一项网络出版物选择标准指南,只收录具有国家象征的电子出版物[6]。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实施数字议程法案,对1968年版权法案的修正考虑了互联网这样的新事物,但没有对法定典藏进行修正。

加拿大于1995年通过修订各种物理格式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而颁布国家图书馆法案和国家图书馆图书典藏制度,但不包括网络出版物。国家图书馆EPPP系统通过开放存取、远程控制和在线咨询3种方式完成接受、分类和典藏网络出版物。目前网络电子出版物典藏和保存是自愿的,但存取受制于出版商[7]。

德国的自愿典藏从1998年7月开始,其选择典藏的是商业出版物、在线学位论文、期刊和大学出版物,免费存取的资料采用自动传播方式,直接由出版商传播的是成本、正式出版物、与出版物同时提交的还有出版的格式,提交的电子格式是国家图书馆基于长期存取目标规定的提交格式。

新西兰国家图书馆法案2003(The National Library of Zealand Act 2003)要求图书馆收集、保存新西兰电子文档,并提供访问服务。为了正确执行该法案,新西兰国家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研究建立长期保存数字资料的仓储条件等。

转贴于 3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及内容

3.1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内容及其定位

传统典藏是文献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典藏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文献布局是否合理。数字化及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馆藏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馆藏资源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为“现实资源+虚拟资源[8]”,而且馆藏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特征。从理论上讲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就是一种馆藏数字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它包括了馆藏数字资源组织和馆藏数字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简单地说,馆藏数字资源组织就是将摄取的数字资源按照一定要求,进行合理布局、排列、保护和清点的过程;馆藏数字资源管理则是对馆藏数字资源组织的控制、调节活动,它是按照一定目标,通过馆藏资源利用效果、统计、评价等信息反馈,有效地控制馆藏资源运行的方向、速度、范围和密度,从而使馆藏系统和用户系统有序结合运转,并处于均衡饱和的最佳状态。因此,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工作定位于既是记载、验收、统计、存储、保护馆藏数字资源的技术性工作,同时又有复审、分配、清点、核查、处理馆藏数字资源的行政职能。

3.2 数字资源组织中的规范控制政策

数字资源组织政策,就是按照一定科学规则和方法,来对数字资源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序化的过程,以方便用户对馆藏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为目的。数字资源馆藏由“现实资源馆藏+虚拟资源馆藏”复合组成,因此数字资源馆藏政策也据此复合而成:(1)现实资源组织方法包括:按照学科内容的组织法、数据库组织法和数字资源整合工具法。(2)虚拟资源组织方法较为复杂,从数字资源组织的类型看,有一次虚拟资源组织和二次虚拟资源组织两大类。一次虚拟资源组织法包括WWW信息组织、FTP信息的组织等;二次虚拟资源组织法有导航网站、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等。但图书馆目前常用的组织方法主要为:学科导航、联机编目法、数据组织法。Calis联机编目系统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组织的成功范例[9]。XML被广泛应用于对数字资源进行组织,通过XML可将数字资源、目次信息及其标引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元数据和内容标准将继续朝着以XML框架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环境发展。这些发展将使得图书馆应用技术更少专门化和领域特定性 (Domain Specific)。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MARC等已经在向适应XML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 MARCXML Schema等[10]。数字资源组织的方式有多种,各馆数字资源数量种类和服务对象不同,组织方式也要因馆而异,也就是各馆要制定具有自己个性化特色的数字资源组织政策。

元数据可以理解为“关于数据的数据或描述其它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具有对数字对象的描述、定位、搜索、评估和选择的功能。元数据与数字对象的关系就如同书目数据与图书的关系一样,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数字对象的全貌。为了便于用户有效获取数字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典藏入库时,有必要对数字资源进行标准化标引。对此,国际上制定了对数字资源的标引方法,即DC元数据。DC元数据集是元数据格式发展中比较熟悉和成功的一种,已成为对数字资源标引事实上的标准。DC元数据标准的创建,是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提供者对资源属性的描述并对其内容进行缺省的标引方法,进一步保证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在提供标准化标引方法的同时,数字资源库与应用软件系统也可以提供图书馆创建自己的标引方法,即系统提供标引模版,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性质设计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同时, DC元数据资源描述方案又称为网上资源的编目。由于DC元数据已被结构化,并支持字段查询,为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编目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11]。

3.3 数字资源典藏保护和存取政策

作为对数字资源管理政策的一部分,典藏保护和存取是有长期计划的。任何政策的制定必须解决对典藏资源的安全性跟踪并保证经过一段时间后资源的可存取性。这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保护政策也称安全管理政策:在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时,应考虑数字资源的保护与纸质文献保护的区别。在制定对数字资源安全管理政策时,各馆应考虑本馆各因素的重要性和不可预见的灾难事故,也要考虑典藏员素质的因素。科学的安全管理政策应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防护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不同的因素,依据其重要性的不同分类分级分别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 [12]。二是存取政策,这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历史遗留典藏资源如何存取和激活;(2)当前典藏资源怎样快速存取;(3)未来典藏资源如何存取及控制。这三个问题涉及潜在复杂的法律问题,在对这样的数字资源进行存取时应持慎重的态度。因此,存取政策的制定应包括:连续存取数字资源的特定策略,移植策略的不断发展及标准。数字资源存取需要在法定许可范围内进行规范操作。

3.4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限控制政策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限控制政策不同于对纸质文献的典藏规则,对数字资源典藏控制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许可授权、法律障碍及解决、技术解决方案等问题。当前最紧迫的是如何解决这几个问题:(1)如何确定数字资源的存储等级,由谁管理;(2)哪些数字对象可以被移植至永久存储;(3)数字对象如何合法对外传输;(4)呈缴数字版本典藏操作与权利如何界定;(5)如何对被典藏资源进行灾难防范与安全管理;(6)如何确定数字对象的生命周期;(7)多馆协同合作典藏系统的对外服务权限。妥善解决数字资源典藏的管理权限问题,是建立可信赖的数字资源典藏机制的基础,否则图书馆难以获得资源商和版权拥有者的积极合作,也难以形成可靠的协同合作典藏关系。就图书馆现状看,作为数字资源保存和服务机构,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相关规定,通过与版权所有者或拥有者签订典藏许可协议等方式保证图书馆的典藏权利,同时建立可靠的用户管理机制[13],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用户的法制观念,并积极解决或协助解决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管理机制和合作氛围。  4 结束语

在制定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时,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信息产业界、图书情报界和软件开发商参与讨论制定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各种元数据、多媒体资源能相互包容的标准,数字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建立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挥政策、法规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形成合理的具有互惠互利经济结算机制的数字资源利用共同体,以实现在统一的协议下,充分地满足各方对数字资源共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宛玲,张晓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

[2] 陈文翠.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情报科学,2004(1)

[3] Rothenberg J.Avoiding Technological Quicksand: Finding a Viable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To Council on Libraries, 1998

[4] Waters D. The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 Program Agenda. A program of the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1998(6)

[5] Kahle B. Preserving the Internet. Sciencific American, 1997, 276(3)

[6]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Online Australian Publications: Selection Guidelines for Archiving and Preservation by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005-05-25].. au/selectionguidelines.html

[7] Elizabeth Martin Management of Networked Electronic Publication: A Table of Status in Various Countries.[2005-10-28]. collectionscanada.ca/obj/r7/f2/r7-100-e..pdf

[8] 顾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探讨.情报探索, 2004(12)

[9] 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管理政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5)

[10] 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

[11] 郝亚玲.Metadata: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5)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数字资源建设成为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字资源是指,将图书馆内的一些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成进行存储和生产。相比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载体形式,数字资源建设在存储的数量、种类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检索速度也更快,通常情况下,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虽然数字资源比传统的纸质资源更容易保存,但是也容易受到湿气、磁场等的干扰,导致存储的信息资源丢失,为此,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图书馆内数字资源的保存工作,以确保图书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各类文献资料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与文献资料相对应的记载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其中数字化和多媒体成为文献资料记载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适应了现阶段信息取向多样性的需要,网络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使得各类大众化的信息产品层出不穷,加之,网络的出现使得用户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更高的效率,对传统的图书馆资源查询方式较为不满,为此,数字资源建设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最后,数字资源建设符合网络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需要。由于信息载体和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发展,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的阅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读物,网络、手机等都成为现代公众主要的阅读方式,为此,图书馆也应该不断适应公众的阅读需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加快捷的阅读服务。

2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遵循的原则

为了不断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质量,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完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目标,遵循以下几个建设原则。首先,坚持图书馆建设的特色化原则,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文献资料的全面,而应该注意不断提高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在不断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的基础上,凸显图书馆在图书馆借阅查询方面的优势。

其次,坚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对各类文献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让用户在图书馆内可以查询到更多的文献资源。与此同时,让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可以及时更新、持续发展的系统,根据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

最后,坚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共享性原则。现阶段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图书馆要想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图书馆可以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与其图书馆以及书文献信息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又或者本图书馆信息资源融合到当地的高校文献资料中。

此外,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中还应该注意对文献资料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因为不管是采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为此,知识产权法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3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依照图书馆的受众对象以及自身的特色,选择合适的商业数据库,比如可以选择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权威性较高的数据库,以不断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其次,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弥补图书馆数字资源。现阶段,互联网上存在很多免费的信息检索网站,这些网站可以向用户提供专业的文献资料检索,为此,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开发各种网上信息资源,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并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再次,充分发挥图书馆内各类书籍中附带的光盘、电子出版物等,并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加强对此类信息资源的开发,以不断满足各种类型读者的阅读需要。最后,加强图书馆内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制作,提高图书馆内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比如对于一些价格较为昂贵,而且无力采购复本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可以对其投入相应的资金,并让相关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数字化制作,增加该类文献资料的载体形式,以满足多数人对少数文献资料的借阅需求。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类知识信息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图书馆作为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不断提高图书馆内数字资源的系统性和共享性,以更好的满足各类用户的信息需要。

参考文献

[1] 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04)

[2] 刘阳,丁银燕.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02)

第4篇

1.1 典型的研究计划

美国和欧盟针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已经展开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计划,比如,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资助的E-Metric项目、美国多个机构(包括ARL、JISC、NISO等)资助的COUNIER项目、欧盟Telematics for Libraries Programme支持的EQUINOX项目等,这些项目多为研究制定描述电子信息服务和资源的统计指标和绩效测度及其方法。

1.2 相关标准

在相关的标准方面,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图书馆形态,一些组织开始尝试将新的电子资源绩效评估标准融入原有相关标准/指南的框架。例如NISO在2004年批准了图书馆和信息提供者信息服务和利用的测度和统计数据字典(NISO Z39.7-2004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Use:Metrics & statistics for libraries and infomation providers--Data Dictionary),该标准在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础上,还特别增加了网络服务、网络资源、网络运行的新的测度方法,这套数据字典将逐渐纳入美国图书馆统计工作,成为美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参考依据,

ICOLC1998年制定的《网上索引、文摘和全文资源使用统计测度指南》(Guidelines for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Usage of Web-Based Indexed,Abstracted and Full Text Resources)提供了一套网络化信息资源使用的绩效测度指南。2001年的修订版明确了网络信息使用数据统计的最基本要求,并提供在隐私、保密、获取、传递和报告形式方面的指导。

ISO ISO/CD 11620也在传统服务统计指标的基础上,结合ICOLC和COUNTER的研究,进行了图书涫数字资源测度及其定义、方法的描述。

1.3 国内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研究和应用

国内随着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图书馆系统图书馆评估工作的进行,图书馆界开始逐步重视对图书馆数字馆藏、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评估。

参考文献2中提出了数字资源后评估的概念,但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等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尚未全面展开评论。一些图书馆自行开发了基于jsp或者asp的图书馆网站访问统计软件,一些数字图书馆系统,如清华同方的TPI、北京拓尔思的TRS、浙江天宇的CGRS等等也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功能,但是尚没有一款商业化的软件针对图书馆的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提供一揽子的访问统计方案。

2 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方式

2.1 WEB日志方式

web服务器在工作时,时刻将WWW访问的结果记录在一些log(日志)文件中,通过对服务器日志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通过对访问时间进行统计,可以得到服务器在某些时段的访问情况;

(2)对访问者的IP进行统计,从中可以判断主要是那些用户在访问Web服务器;

(3)对访问请求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找出有问题的页面加以改正;

(4)对访问者清求的URL进行统计,就可以判断出读者对那些页面的内容最感兴趣,对哪些页面的内容不感兴趣。

各种web服务器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大致相同。根据W3C的际准[2],一般Web日志都包括诸如用户的IP地址、请求时间、方法(GET/POST等)、被请求网页或文件的URL、发送/接收字节数、协议版本等信息。表1列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Web日志。

但这些日志文件信息量很大,用户难以直接从log文件获得直观的结果。对日志文件的分析,可以借助一些商业性的或者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完成。其中比较好的开放源代码的日志分析软件有:AWStats、webalizer等。

从日志文件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就可以对整个网站有一个数字化、精确的认识,从而对网站的设计和内容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图书馆网站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2 资源提供商提供

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属于后评估指标,主要用于更新、续订数据库时使用,一般在图书馆购买资源提供商的数字资源时,应该要求由出版商或数据库商提供使用报告,再据此进行各类分析。

目前出版商/数据库商提供的统计报告常用的相关统计指标有:

①检索次数(searfh/query):用户在某一个数据库中提出检索式的次数。

②登录次数(session/sign on):用户打开某个数据库的次数。

③下载文摘/全文(abstract/fulltext page/image):用户在某一个数据库中下载到本地客户机中的文摘或全文篇数。

2.3 通过网络proxy

服务器(Proxy Server)是一种服务器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有:设置用户验证和记帐功能,可按用户进行记帐,没有登记的用户无权通过服务器访问Internet网,可以对用户的访问时间、访问地点、信息流量进行统计。

目前服务器软件产品十分成熟,功能也很强大,可供选择的服务器软件很多。主要的服务器软件有WinGate公司的WinGate Pro、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Proxy、Netscape的Netscape Proxy、Sybergen Netwo rks公司的SyGate等,这些软件不仅可以为局域网内的PC机提供服务,还可以为基于Novell网络的用户,甚至UNLX的用户提供服务。目前绝大部分Intemet的应用都可以通过方式实现。大多数服务器软件产品具有登记内部网用户访问外部网的日志记录,有些产品还可以直接将日志记录到数据库中。根据日志记录文件或数据库,可以统计内部网每个用户的网络流量以及上网时间,甚至可以按服务网络类型(如:HTTP、SMTP、FTP等)分别进行统计。

2.4 利用脚本语言自行开发

通过web服务器的日志可以获得用户访问图书馆网站信息的情况,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对日志的格式进行了解,然后用相应的工具软件或者进行一定的开发来完成。还有一种获取网站访问情况的方法是利用asp或者isp等网络脚本语言,利用它们内置的server、session、request对象等获取相关的信息,获取数据进行统计。比如:利用Jsp我们可以用Jsp的内置request对象的获取参数方法request.get Parameter("userid"),获取用户名;用(request.get Remote Addr)获取访问者的IP地址;通过request.get Header("User-Agent")获取包含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信息,然后用字符串分割substring()方法来分别得到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通过Jsp的内置对象session的方法session,get Creation-Time()返回Session被创建的时间,而session.get Last Accessed Time()则返回当前Session对象最后被客户发送的时间,两者之差为停留时间。

主要分以下几个开发步骤:

(1)确定将要统计的信息;

(2)建立数据库;

(3)实时的访问信息纪录,记录每次点击的信息,包括页面信息、用户信息、访问IP、访问时间;

(4)实时信息的分类存储;

(5)显示方式的选择。可以用Windows的表格系统,也可以自行编制表格显示。

利用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可获得的统计指标也有限。

除了上述几种统计方式外,还有基于路由器的流量统计、基于防火墙的流量统计、基于以太网广播特性的流量统计。但是这些方法所提供的简单流量的统计功能,不能完全满足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目标。

3 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指标

3.1 国际图书馆联盟的统计指标指南

国际图书馆联盟认为,信息资源提供商对他们提供的特定的电子信息资源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应该满足以下的最低需求。

必须提供的数据元素是:

a)会话(session)数量(或者登陆数量)number of sessions。为了满足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的报告的需要,应该提供会话数量或者登陆数量。在没有国界的网络环境中,会话数量的统计是一个粗糙的指标。

b)提问数(number of queries),即经过分类的提问数量。一次检索是一次独立的知识查询。典型地,一次检索被记录为向服务器提交的一个检索表单,之后的浏览行为或者选定一个单独条目的行为没有表现为额外的检索,除非通过提交二次检索。立即进行重复的检索、双击或者其他用户的无意识行为都不应计入其内。

c)菜单的选择数(number of menu selections),如果数据的显示需要通过使用菜单来进行浏览,则应该提供这个指标(如一个电子期刊网站提供的基于音序和主体的菜单选择)。

d)全文的数量(打开的、下载的或者提供给用户的全文,这些全文都是由服务器控制的而不是由浏览器控制的):

期刊文章-按照期刊名称列出刊名和issn;

电子书——按照书名列出书名和isbn;

参考资料——按照改资源的内容单元(如字典的定义、百科全书的文章、传记等);

非文本型资源——按照自愿的文献类型(如图像、音频、视频等)。

上述的每个数据元素应该按照每个特定的数据库提供商、按照每一组机构的IP地址或其他特别的元素(如账号),以及机构名称、协会名称和时间跨度(每月或者每年)分组描述,供应商还应该提供每天、每小时的统计数据,并且还应该可以动态地集成几个月或者某一段时间的数据,而不用限制是当年数据还是由供应商限定的时间段。

3.2 E-Metrics推荐的统计指标

为了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确定数字资源的花费是否合理,MRL的E-Metrics项目推荐的指标如下:

(1)用户可检索的电子资源。包括:R1电子全文期刊种数、R2电子参考资源种数、R3电子书的种数。

(2)对网络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情况。包括:U1电子参考事务的数量、U2登录电子数据库的数量(会话session数)、U3电子数据库的提问和检索数量、U4电子数据库的请求条数、U5对图书馆网站和书目的远程访问次数。

(3)网络资源和相关设备的花费。包括:C1全文电子期刊的成本、C2电子参考资源的成本、C3电子书的成本、C4图书馆对书目设备、网络环境等相关设备的花费、C5对书目设备、网络环境等相关设备的外部花费。

(4)图书馆数字化活动。包括:D1数字馆藏的大小、D2数字馆藏的使用、D3数字馆藏建设和管理的成本。

E-Metrics的统计指标,既考虑了数字资源和数字化服务的访问量,还考虑了数字资源及其支持成本,便于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

3.3 我国图书馆常用的数字资源访问统计指标

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指标,在我们常见的统计分忻工作中,统计指标围绕什么被使用?谁在使用?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为什么使用?哪些资料经常被下载?哪些资料被检索最频繁?资料检索来自哪些单位?哪个单位使用量最多等问题,通常采用数字资源提供商提供的访问统计数据与对图书馆网站及自建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相结合的方式,除了资源提供商提供的数据外,往往采用网站访问流量、访问者的IP、网站点击次数、数字资源的点击次数、下载的篇数等指标。

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访问统计指标设定相对比较粗略,没有统一的、针对各种类型数字资源的一致的标准,而且统计指标往往仅仅反映了访问情况,未能与数字资源的购买和管理成本挂钩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 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存在的问题

4.1 资料库不在馆内,正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不易取得

随着各个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积累和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来源多样,既有通过远程镜像或者资源提供商服务器访问的数据,也有在本地镜像的数据,还有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尤其对于资料库不在馆内的情况,需要厂商配合协助,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办法从厂商那里得到充分的数据,或是厂商提供的数据不标准,或是提供的资料不是图书馆想要的,而且由于统计数据是由资源提供商提供,其客观性和真实性的保障机制弱。这样,正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不易取得。

4.2 缺乏标准的统计指标

由于资源来源多样,统计指标不规范,不同的系统提供的统计报告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指标。统计指标定义混乱、不明确,例如“search”在大多数系统内被定义为用户发送检索式的次数,但有些数据库却用“query”来表示同样含义的指标,而CSA数据库则同时使用了“search”和“query”,二者的含义和区别并不明确。没有一致、标准、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对用户访问统计的分析及其对图书馆决策的支持可信度就会降低。同时对于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指标还应该结合每种数字资源的类型、考虑数字资源服务的研究人员规模等参数。

4.3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后评估,应该结合多种评估途径展开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后评估的方法之一,目前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存在统计指标不一致、不标准的问题,而且网站访问统计不能确定是否与使用者的目的相符,无法完全反映使用者真正的使用状况,因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后评估可以结合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用户使用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完成。

4.4 用户隐私的问题

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数据主要来自web server的log files,目前法律上并无相关条文规定log file资料的处理,但由于其中包含使用者的IP地址,应该与图书馆的流通记录一样,加以保密。不论图书馆决定如何分析log file的数据,对于收集何种数据、谁能判读数据以及如何使用数据等,都应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以免一时大意触犯子个人隐私权。未经个人用户同意,不能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不能将所收集的统计信息用于分析和识别用户个人信息。如果为提供特定服务必须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必须向用户告知他的权利、个人信息用途及其保护方式,只有在用户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基于该服务明确相关的个人信息。并且必须对合法采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必须进行安全保管,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不得将个人信息转给第三方,而且服务中止后,必须立即删除。

【参考文献】

1 arl.org/stats/newmeas/emetrics/index.html

2 projectcounter.org/index.html

3 equinox.dcu.ie/

4 niso.org/emetrics/index.cfm

5,9 ICOLC.GUIDELINES FOR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USAGE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library.yale.edu/consortia/2001 webstats.htm

6 libraryjoumal.com/article/CA411564?display=Features News & industry

7 张川,肖金升,周振,胡运发.具有访问时间完整性的web日志方法.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05-107

8 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4):166-167

10 詹丽萍.E-Metrics在数位图书馆使用评估的应用.p105.lib.nctu.edu.tw/2001conference/pdf/1-1.pdf

11 张晓林、宛玲、徐引篪、宋小冬、王欣.国家科学效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技术要求.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7),14-19

12 索传军.论述字馆藏的质量评价.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52):43-46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当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尤其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建设使得数字资源的建设逐渐走向正轨,众多高校图书馆加入到这一系统,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近几年高职院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的举行,全面展示了职业教育的成果,但是高职院校由于建立历史较短、资金短缺及学院领导重视不够,致使图书馆资源相对欠缺,技术力量薄弱,图书馆队伍建设不完善,只有少数的高职院校加入到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行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还在自己摸索着前进,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使高职院校也能普遍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图书馆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困难

数字资源的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新建院校或由中专升格合并而来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第一线上,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也大多在纸质图书的购置,对于数字资源这部分投入很少:再加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数量也少,缺乏高素质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图书馆学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很难开展数字资源的建设,有的只停留在书目数据的回溯建库后维持正常的开放。缺乏资金、人力来开发自己的特色资源。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横向的交流,即使有一定的资金、人力的院校进行数字资源建设,也只能购置有限的几个数据库,因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了相同的数据库重复购置的极大浪费。

二、高职院校也应该是CLIAS的一员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简称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j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如何能够使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高职院校共建共享不仅是高职院校本身的努力,也需要教育部、国家的投资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政策的倾斜。

2008年华北地区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共有163所(不含招收高职生的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市20所;天津市25所i河北省56所;山西省38所;内蒙古24所[1]。但根据CALIS网站提供的成员馆清单,截至2008年1月31日,华北地区共有122个成员馆:北京市68个,其中高职院校3个;天津市21个,其中高职院校1个;河北省19个,其中高职院校3个;山西省4个,其中高职院校0个;内蒙古10个,其中高职院校2个[2]。数据显示163所高职院校中仅有9个图书馆是CALLS的成员馆,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上都是在自己摸索着前进,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组织、规划,资源数字化标准和程度都各不相同,不利于以后资源的整合和共建共享。例如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作为CALIS天津市中心,负责研究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发展规划,组织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方案的实施,健全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为天津高等院校的建设发展服务。现有19个高校成员馆,其中18所普通本科院校,只有天津职业大学一所高职院校[3]。它们基本上实现了联机编目、数字资源共享。而20多所高职院校还在闭门造车,没有统一的领导、标准和采编系统。希望高职院校也都能早日加入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队伍中。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一)建设高质量的馆藏图书书目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数字化图书馆在提供大量全文服务的同时,也仍然需要提供原始文献服务,这就要依靠数字化的书目数据库作为服务的基本工具,因而书目数据库建设对图书馆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理念落后、人员短缺、系统缺失等原因,大多对书目数据库建设不够重视,书目建设无统一标准、MARC数据缺失混乱,部分图书馆甚至由供货商直接到馆替代编目典藏,书目质量堪忧,不利于检索查询和书目数据共享,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书目数据库建设,尽可能使用联机编目,制定详细的机读目录著录细则,选择适当的回溯建库方式,切实建设好本馆文献的书目数据库,最大限度的保证查全率与查准率。同时要积极参加地区性、行业系统、以至全国性的书目建设和联机检索,首先实现书目数据数字化和共建共享。

(二)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它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方向,努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质量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这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点。共建是共享的前提,高职院校要进入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数字资源,例如建立本学院的特色数据库、专业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教学教参数据库、毕业论文数据库、创建网络信息数据库、建好图书馆自己的网站、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等[4]。如何挖掘自身特色资源,结合本学院的特色,将各种专业的资源数字化,真正能够符合进XCALIS的条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建设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

数字资源建设要求既懂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还熟知多种信息源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接纳的不是学校教职员工的家属就是其他部门精简的人员,而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业务能力较弱,管理水平较低,与读者沟通出现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不论是自身的知识、业务能力、外语水平还是计算机技术掌握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整体水平不高,这是数字资源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严重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型管理人才和训练有素、学有专长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受过正规训练的信息管理人才和计算机网络人才奇缺。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计算机技术、外语、本学院核心专业等方面知识的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将有限的图书馆经费主要用于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还将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本文献资源,无论是满足当前校园读者的阅读需要,还是为迎接以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办学条件的评估都是十分有利的。但同时要高度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在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同时,为资源共建共享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2008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院校名单,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9日

[2]CALIs成员馆详细清单截止到2008年1月3日,[2000年7月1日]

[3]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简介,[2009年7月1日],

第6篇

关健词:图书馆 数字 资源采购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48-0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网络和文献资源数字化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发展,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有了较大变化,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流通和典藏文献资料库的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哪个人能够确定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的临界点出现在什么时候,但已经有人估计,到2020年,各种数字出版物的销售额将会占到图书出版市场总的份额的一半左右。一旦跃过50%这个比率,一个以纸质型资源和纸面阅读为主的时代终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数字型资源和数字阅读为主的新媒体时代[1]。

从往年的各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购书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比率和绝对总量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数字资源采购过程中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资源数据保存期限、采购程序不合规范、供应商垄断行为、联合采购组织等问题等。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充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和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1 数字资源采购的特点和模式

数字资源是指拥有新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二次文献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2]。单体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总是要结合各个图书馆自身文献资源建设特点为考量,以满足目标用户需求为导向,具有采购模式多样化,产品定价模型复杂、采购资金相对巨大、经费投入具有持续性等特点[3]。

通常,数字资源的采购方式基本上有这么几种不同的划分。从牵头的采购人的情况来看,可以划分为图书馆团体的采购、个体图书馆的采购;从所需实用资源的提供方式来看,可以有书本式资源配光盘加影像的方式和提供全数字资源的方式;从资源采购的动态过程序来看,可以有业主自行采购和委托政府代为采购。从如今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对于数字资源采购这方面的具体实践来看,对于一般性的中小型中文文献资料数据库大多数是采用单体图书馆业主自行采购或委托政府进行招投标采购的方式,而对于较大型中文数据库的采购则多选择采用以某一地区为单位的地域联合集中采购的方式。

2 数字资源采购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当前,随着各地政府和部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进一步规范化,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一方面逐渐按照规范化程序实行政府采购,这样一来,可以杜绝人为暗箱操作,防止出现如关系采购,萝卜招标、吃拿回扣等腐败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实行联合集中采购,可以加大与数字资源供应商的谈判力度,汇聚筹码,节约专项购书经费,也可以归并整合采购项目,以需定购,资源共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总的来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数据保存期问题

当下,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汹涌澎拜,势不可当,在这样的一种境况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采购已经不单单是图书、报刊、杂志等出版物,而且还有众多的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来的可供读者随意获取的数字化产品。而这些数字化产品(我们统称为数字资源)目前对于购买者――图书馆来讲,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而是有一定时限的使用权人。这就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到期了,哪个图书馆没有及时补交续用费,供应商就会停止图书馆用户对此数据资源的访问权限,包括之前已经付费的购买来的数据内容。因此图书馆能否说服更多的数据库供应商使这此花钱买来数字资源能够永久使用或者说尽可能地让使用时间得以延长,就成为与供应商进行采购谈判的焦点。

2.2 垄断经营者的偏离行为。

现今在我们国内算得上比较有名气的学术性数据库供应商主要有CNKI、万方、维普、超星、方正等不多的几家,而且每个供应商又各有其产品特性,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招标,图书馆主要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的邀约招标,通过进行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与数据库供应商达成购买合约。由于我国国内的学术性数据库的产供销的竞争性都不算强,加上近些年来,社会上的有些数据库开发商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不惜牺牲自已的既得利益,与好些个期刊杂志社出版商等单位签订了独家出版授权协议,旨在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因此国内数字资源垄断有日渐加强的趋势。市场信息则是一些表赫场的现有状况、市场占有率、市场分割情况、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市场潜力、竟争企业和竞争商品的状况、用户状况、流动渠道和市场价格、销售服务等情况的信息

2.3 联合集中采购的运作问题

联合集中采购是近年来出现的图书馆业界发挥各地图书馆学会的行业指导功能采用的一种采购形式。这种采购形式,既经济又实惠,既方便又灵活。从理论上来讲,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很可靠的操作性。然而,由于当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关系不是垂直隶属关系,而是行业指导关系,图书馆学会也就是个松散型行业组织。因此在联合集中采购如何高效运作的层面上存有一些现实难以很好处理的问题,如成员馆(或称为加盟馆)资金筹措和费用分摊、资源需求的地区差异性、采购效益问题等。

3 做好数字资源采购的措施

数字资源采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买卖行为,它涉及到好多方面。如何做好数字资源采购工作,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完善采购管理制度。笔者认为首先是要根据数字资源这一特种商品的采购行为内在的相关性和特殊性建立起数字资源采购制度,从提高采购人的决策水平和采购项目的透明度着手,按照数字资源采购流程拿出符合通行法律法规的条目。采购流程一般包括:提出需求计划、制定采购方案,做好资金预算;搜集数字资源相关的产品信息;试用及功能效果初评;成立专门谈判小组,谈判、签订和履行合约;对数据库进行使用效能评估,并综合考虑是否续订。其次是要结合本馆事业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项目,拿出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规划,再结合本馆实际及目标用户的现实需求,通过不懈地努力,逐步构建起既科学合理又具有自身特色自成一体的馆藏数字资源结构体系。

优化联合集中采购的组织形式。这是做好数字资源采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种联合集中采购形式具有价格上的优惠、资源上的共享、节时高效等突出优势。当今联合集中采购还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进一步优化联合集中采购组织形式。具体做法一是组建统一的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增强各种类型馆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联合集中采购的综合管理经验,尽量避免区域失衡,促进资源共建共享,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二是规范数字资源联合采购运作。牵头馆在组织数字资源联合采购过程中,一方面应规范运作模式,设计合理的采购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定期开展售后服务评价监督和用户主质询工作;另一方面应遵循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程序,把握政策导向和尺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认真编制招标文书。

改革创新评价机制。一是建立采购评估项目指标体系。在坚持可用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评估原则的前提下,一方面要足够重视要买之前的评估,创建较为完整的符合数字资源采购特点的购前评价指标体系,这里面主要包括了诸多影响因子,如资源等级、价格定位、产品内容、检索工具、配套服务、用户意见等。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买了之后的评估,创建数字资源购后评价指标体系,同样这里面也包括了好多影响因子,如劳务成本、使用频率、用户的反响、数据采集难易度等。采购业主方可以依靠采用各种可以量化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和判别。二是统一资源利用情况统计科目。可参考国外的统计规范来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统计标准。

开发和应用采购平台管理系统。数字资源采购是用户对社会需求情况、资源环境状况和信息源质量真伪、潜在价值实现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而采取的购买行为。因此开发设计一个比较能够既考虑到了数字资源这一特殊商品的个体特性,又便于支撑图书馆业主采购方实现规范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数字资源采购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通常是依据图书馆内部所确立的数字资源采购的流程出发,其中有采购基础、行为控制、供应商信息采集、法律文本、和落槌系统等五大管理功能模块。采购基础的管理大致包括采购系统的设置保养和维护、目标使用者的管理、组织行业机构的管理等;行为控制管理包括订计划、做东评估、搜信息以及供应商登录系统等;供应商信息采集管理包括厂商名录、产品名目和战略前瞻性思考等;法律文本的管理包括契约模板及其分类、采购文书档案的归集、销售凭证、原始发票查阅等;落槌系统管理可能既是前一包采购行为的扫尾工作的结束,又是后一包采购行为的前期工作的开始。它包括了资源价值评估和用户需求分析、资源采购实际费用核算、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观点对话,解放牛网解放日报,2012-07-05.

第7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使用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质量和发展速度,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使用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一、大数据的概念

远在1980年的时候,美国人就首先揭示了“大数据”的内涵,近几十年来,随着各个领域中大量数据的急剧膨胀,“大数据”这一提法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些国家甚至把“大数据”作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有专家指出,所谓大数据,是指其规模,范围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尺度。随着信息数量的急剧膨胀,大数据本身也在发展之中。有关学者指出,大数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即规模大,速度快,复杂性和多样性[2]。

在当代社会,作为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和信息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因此,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其带来各方面的影响,以此为契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资源的类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通过购买获得的资源,自己建设的资源,与他人合作开发获得的资源以及通过网络免费方式获得的资源等。购买获得资源主要从数字资源商家处采购的数字资源,是图书馆获得数据资源的最主要的方式。自建资源是指图书馆通过自身建设获得的资源,这些自建资源在图书馆数据资源中占有很大比重,地位不可小觑,如国家图书馆的敦煌遗珍、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据库,上海年华、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以及各个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合作开发数据资源主要是指几个图书馆通过相互之间合作的模式共同建设和分享开发研究成果,比如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建设的中国近代文献联合目录[1]。免费数字资源主要是互联网上共享的数字资源以及其他通过非付费方式获得的数字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提出了挑战,如对图书资源的整合,读者的咨询,文献的检索等[3]。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如何进一步整合升级,如何对如此庞大的数字资源进行整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1.硬件设备落后及存在安全风险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需要依靠先进的设备,虽然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有网络服务终端系统和相关计算机设备,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不能满足现实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要面对如此浩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各种数据的组成结构,类型个事,信息存储等都愈加复杂,落后,陈旧的设备很难应对如此复杂的工程,如计算机设备陈旧,由于经费紧张不能对相关网络系统进行升级,还有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较低,有些图书馆根本就不具备抵御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如遭受攻击随时有可能陷入瘫痪。

2.图书馆管理人员欠缺相关的专业技能

在我国现实中,图书管理人员基本上不是图书馆管理专业出身,组成人员比较复杂,有些甚至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进入到图书馆工作。因此,由于相关专业技能的缺乏,在进行图书馆的管理,读者服务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更不会主动积极的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献言献策。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图书管理人员的待遇不高,图书馆经费困难,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图书馆很难吸引专业性人才的加入,即使是图书馆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员,也可能因为待遇,发展等问题改行。

3.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不够

虽然有些大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建设比较庞大,资源丰富,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缺乏了解,甚至不知道数字资源为何为,结果是数字资源建设投入很大但用户不多,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

4.数字资源服务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素养,不知道如何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因此在对用户提供服务时,往往不够积极主动,同时也由于管理人员自身就对数字资源不甚了解,就不能很好地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不能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需求[4]。

5.图书馆数字资源具有封闭性

在我国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中,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占有很大比重,而高校的图书馆一般非本校人员很难进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获取资源的权利,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尽量放开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外校人员的限制,让图书馆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创新服务的举措

1.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图书馆设备陈旧,硬件设施落后的现象,要加大对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提升数字资源存储系统,数字资源的存储问题将会对数字资源的服务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的涌现,在此种情形下,如果不对图书馆的的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将会难以承载如此庞大的信息资源,将会致使数字资源的建设出现大量的问题,最终让用户难以使用数字资源。所以,以后要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建设,如电脑设备,服务器终端,局域网等相关设备的更换升级。

2.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各项需要馆员的广泛参与,在以后的数字资源管理和服务中,馆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要使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发展的更好,需要馆员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为数字资源的建设献言献策,馆员毕竟是图书馆的一线工作,在日常的管理,服务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提出改进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将用户在使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图书馆领导,以便在以后的数字资源建设中参考。并且,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据相关研究称,人们的知识每5-7年就会增长一倍,所以,图书馆每隔一段时间要针对性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使馆员的知识不至于落后时代步伐,使其掌握的知识不至于落后数字资源建设的需要,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水平高,能力强的数字资源管理队伍,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使数字资源管理和服务实现质的飞跃。

3.加强数字资源的宣传

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普通大众根本不值数字资源为何物,更谈不上如何使用数字资源,造成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使用率不足,造成大量闲置。所以要加强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让普通大众逐步了解和接受数字资源。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图书馆可以把数字资源使用指南,注意事项放在其网站上,方便用户学习,使用,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必要时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馆举办培训和讲座,帮助用户掌握和使用数字资源。

4.构建有针对性的数字资源服务

由于目前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很难做到针对,因此,要提高馆员业务素质,在素质提高的同时开展更多针对性的服务。目前,我国图书馆用户范围较广,专业性差异较大,对数字资源的需要也是各种各样,因此,也就要求图书馆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典型用户人群提供针对,尽量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主动推出特色服务。

5.建立开放、统一的数字资源服务

由于目前我国数字资源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封闭性,各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不能实现共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外校人员和普通大众很难进入,这造成了数字资源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与时代的发展不符,现代社会是资源开放型的社会,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跨越地域和国界的,如果在图书馆数字资源方面还是封闭的,则很不利于知识的传播,普及,与现代网络社会精神相违背,也与建立数字资源的初衷不符。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没有身份与地域的限制,每个人都能很方便、快捷的获取他所需要的知识。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挖掘、整理、总结和应用。当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这极大扩展了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信息资源的保存和传递也与以前大不相同。这极大节省了使用者享受信息服务的时间,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包括不同数据库检索方式不一、不同系统对于使用者的身份检验有着不同的途径以及馆与馆之间的数据库内容有重复现象,这给用户在利用资源时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改进升级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

从管理的内容来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只涉及信息自身的内容;广义的内容即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和它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员、设备、系统和网络,甚至还能够延伸到信息资源的设计和调控。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

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马钱德和霍顿等人提出来的,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这一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进来。要想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必须深入了解信息资源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一)稀缺性

当下的社会早已进入信息多样化的时代,信息资源可谓是数不胜数。然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由于他们在认识、搜寻和使用这三个层面上都有缺失,所以信息资源其实并不充足。人们对于未知的领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单靠现存的信息资源还远远不够,时间上的滞后性和不可避免的交易费用导致了提供信息的一方无法供给足够的信息。再加上供给方在信息的处理上存在缺陷,所以信息资源并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为信息也要经历以上的三个阶段才能生产出来,所以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仅体现在科研者探索未知领域上,还体现在图书馆等信息资源存储方的传输中和信息咨询方搜寻、组织和完善信息的过程中。

(二)体验性消费和准公共物品性

体验性消费和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以消费作为探究切入点的。消费者先体验产品,再判断它对自己是否具有价值,这就是体验性消费。因为体验性消费先天存在的缺陷会使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而不去购买,图书租借业务和电子资料馆就是在人们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产生的。处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产品就是准公共物品,消费者在对其消费的过程中又没有妨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医疗和教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献等信息资料在传递分享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损耗,所以它不具有竞争性——任何人在使用信息资源都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管理原则和模式

图书馆内的电子图书、期刊和数据库可谓是浩如烟海,而且它们都处于不同的检索平台,使用者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查找时必须在多个平台之间跳跃,不能在一个平成所有的检索工作,这就给不了解系统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给他们的正常学习带来额麻烦。从本质来说,信息资源的数目和使用者承受的负担是成正比的,倘若信息资源一直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使用者肯定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这完全不符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的服务原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由此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便成了当务之急。整合后信息资源的开放对象应该是所有的使用者,在管理上要把用户的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以用户的需求与图书馆建设为基础有秩序、有条理的开展工作;要将信息服务整体战略贯穿于资源整合的始终,不忽视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由此实现总体的价值增值;整理信息时要将实现资源增殖作为突破口,将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重中之重。其次,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工作者不能带有私心,要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得到的信息是真实客观的。当然,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面向广大群众,多多和读者进行互动,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整合必须提出各种不良信息,将最具含金量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这在整合网络资源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网络信息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更新,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大范围地进行搜索,将含金量更高的信息挑选出来,不间断地进行跟踪,推陈出新,让使用者获取最有价值的消息。我国当前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OPAC、资源导航、跨库检索和以超级链接为依据的信息资源管理。OPAC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很大一部分的中文数据库它在开放链接标准上存在很大的波动性,链接地址的稳定性非常不好,当数据源的数据更新换代或地址稍微变化时该链接就无法使用了,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使用机读目录的形式对资源进行整合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会产生较高的使用费用。以跨库检索为依据的信息资源管理尽管能够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库同时开展工作,然而不同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却并不兼容,只有在各个信息系统的“共性模式”的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原有的独特模式便毫无用武之地;以导航作为设计基础的信息资源管理因为提供的内容较为单一,因此没能成为信息资源整合的高级阶段。

(二)管理技术分析

(1)信息检索智能化技术多语种自动识别技术、文献自动标引技术和信息智能导航技术都属于信息检索智能化技术。近几年多语种识别技术发展迅速,这得益于语料库方法得到了合理的应用,然而中国的词汇博大精深,含义丰富,设备还不能将某些生僻的含义翻译出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信息智能导航系统应用了信息资源技术的设计原理,能够以一种嵌入功能模块的形式在信息搜寻中发挥导航的作用,能够对知识和状态做出科学分析、传输知识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献自动标引技术现在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全文检索词检索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作为索引的入口,包括公告日、公告号、申请日、申请号、所属类别分类号、关键词等等,这大大节省了使用者搜索信息的时间。(2)通用互联协议OpenURL、Z39.50和ZING协议是当下最为流行的通用互联协议。现在OpenURL协议已经从静态演变为动态,这极大提高了它的开放性,尽管它的设计原理是URL,但OpenURL在功能上较URL有了不小的改进。Z39.50作为一种网络通讯协议是在C/S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由于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不依附其它原件单独工作,所以给予用户的接口使用范围很广,它也是联结多个系统和平台的一座桥梁。ZING是Z39.50的改良升级版,它对检索语言、面向对象的实现模型以及简单的Web查询进行了重新定义。和Z39.50相比,ZING的应用范围更广,而且它也弥补了Z39.50的很多缺陷,对其功能进行了改良和升级,ZING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系统的支持。(3)WEB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目录服务技术、扩展标识语言XML技术和资源描述框架PDF都属于WEB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目录服务表述作为一项存储结构,它体现出的层次是多样化的,它能对不同资源间的关系加以整合,同时还能及时更新信息。网络资源的位置出现变化时,它可以对对应的目录项进行移动完成位置的变更;当出现新的网络资源时,可以加入与之对应的数据对象实现资源的更新。除了以上功能,目录服务还存在一个潜在功能对网络资源进行监管,即把网络的真实状况一一对应于目录的具体内容,这样就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XML标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它能够促进多个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可以将信息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因为它的语法功能在设计上坚持了精准性的原则,所以应用程序的负担较小,也简化了智能工具开发繁琐的程序。PDF应用XML数据不是单一零散的,而是经过整合处理的,所以搜索引擎在数据的处理上可以做到零失误,大大提高了搜索的精准度。

(三)管理策略分析

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和当前的发展状况的角度分析,对于加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建立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此平台的检索模式分为初级和高级,高级检索可供选择的条件更多,最多可达三个。能够充当检索入口的内容很多,包括署名作者、文章名称、关键字/词、来源等,而检索的结果会依照时间顺序和相关性依次向下排列。当将需要检索的内容输入进去后,所有的数据库会将反馈结果呈现出来,统一的界面会将查找到的条目个数显示出来,某些因为服务器忙碌查找不到的资源还能进行二次搜索。统一检索平台将多种不同的搜索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资源查找的效率,也有利于资源的共享。第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二次加工数据库。高等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对于综合性和专业型的数据库有着不同的处理,前者以学科属性为依据被列入与之对应的学科目录,构建了树形的信息资源结构,使用者在导航系统的帮助下能够自由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后者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细分,只是被直接列入一级学科中。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受到使用者的青睐,最关键的是在查阅数据库资料时不需要验证自己的身份信息,提高了查阅期刊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虽然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弥补当前的缺陷,需要大力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改进和升级,将来源各异、系统各异的数据库和图书馆管理系统联结成一个整体,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保障信息资源管理的安全,组织外部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卸扣,必要时对其实行彻底隔离;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和综合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金咏梅.试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13(6):33-35.

[2]楼靖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7,27(5):83-85.

[3]殷翠芬.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8(3):74-75.

[4]田国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宏观管理问题[J].情报资料工作,2016(1):77-80.

[5]白淑琴.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5):93-95.

[6]胡太元.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3):124-125.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在我国兴起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20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近二十年间,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与众不同的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些年正是数字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年代,所以广大高职院校利用这样的契机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数字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高职院校比较发达的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在册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建设有不同规模的数据库和数字阅览中心。在对四川省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的一次数字资源建设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该省近40所高职院校中,拥有数字图书馆的院校近30所,建立电子期刊在线阅览数据库的有28所。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广大高职院校都把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广大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建立的数据库主要以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龙源期刊数据库为主的中文数据库和以EBSCO和Springer Link等为主的外文数据库。这些数字资源虽然规模较为齐全,但重复性也较高,缺乏具有各自特色的数据库资源,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重复,管理和更新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数字资源并未完全发挥在信息管理和学术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字资源建设资金、人才匮乏

各地高职院校用于进行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资金和人才都比较匮乏,这是高职院校的“先天疾病”。很多高职院校都来自社会力量办学,其资金链条比较薄弱,一旦投资方不能认识到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不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就很难长期稳定的进行下去。由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属于长期投资,投资方一旦不能在短期内看到回报,就会选择缩减投入或撤资,相关的数字资源建设必然缩水。资金的缩水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如引进专门的数字技术人员困难,很多数字技术人才在高职院校中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多数都是短期供职后离开,这些都影响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进度。人才的匮乏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得不到更新,资源无法真正被有效利用。此外,资金的匮乏还会导致数字资源的软硬件技术不能定期升级,使得数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数字资源难以配置

目前,在广大的高职院校中,已经普遍建立了统一的数字资源系统,但有特色的数字资源却难以配置。很多高职院校的研究方向比较冷僻,和这类资源有关的信息数据库比较稀少。针对这种情况,部分高校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针对本校图书馆资源和学术研究方向的数据库系统,但这些数据库和资源平台不能接入大型网络信息平台或数据库系统,很多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和数字资源不能得到分享,使得高职院校的数字资源建设受到制约。正是因为受到以上这些条件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都停留在基本的引用阶段,在技术上处于数字资源的浅层,数字资源定位比较低,缺乏学术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新思路

针对高职院校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资金不足、人才匮乏以及数字资源配置困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明确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数字资源建设资金投入,大力引进专业技能人才。用新的图书馆办馆理念提升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加盟。在图书馆中建立专门的数字资源开发小组,定期对现有的数字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平台进行管理。除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引进之外,校方还应主动做技术和软硬件升级,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特色数字资源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开发多种形式的在线信息采集、整理和管理工具,在校园内推广数字资源的利用,增加院校教职工和学生对数字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除加强投入、引进人才并积极进行数字资源开发工作之外,积极进行校际合作力度也是发展数字资源的新思路之一。因为高职院校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各自的数字资源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高职院校图书馆间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合作,是弥补单一高职院校数字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建立数字资源交流平台,可以在各高职院校之间实现数字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馆际资源互动。除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之外,还可以开展同普通高校间数字资源建设合作。通过与上一层的数字资源进行合作,有效改善了高职院校的数字资源配置,利用普通高等院校先进的数字资源配置搭建可以实现全文浏览和利用的数字资源平台,无疑是高职院校发展自身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一条捷径。

面对现实,广大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努力引进专业技能人才,同其他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开展数字资源领域的广泛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做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面对高等教育界日益激烈的学术实力竞争,只有积极发展数字资源,才能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才能获得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树心.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利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2]周欣,国庆祝.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

[3]郑云飞,陈大新.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

[4]沈燕飞.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导读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