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认识数字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7 03:45: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认识数字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认识数字教案

第1篇

1 手术术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噪音、麻醉废气、各种废气的排放。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气、84消毒液、环氧乙烷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灭菌剂,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浸泡标本、器械消毒、物表擦拭等。这些消毒灭菌剂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84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戊二醛的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更大,不仅有致敏、诱变及致癌作用,甚至可引起染色体异常,当其浓度>20mg/L时,接触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电动吸引器、高频电刀、空调、电锯、麻醉机、胸腹腔镜、患者的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国内手术室平均噪声为60~65dB,但往往接近90dB,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可影响内分泌、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主要有氯氟醚。氨氟醚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含卤素的,含乙烯基,是一种潜在的致突、致癌物质,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读数能力、理解力、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高频电刀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对人体呼吸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生物感染。包括血液、体液、分泌物、针刺伤等。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污染。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术中锐器伤、术中出血、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像血液性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的传播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刀片、针刺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伤的本身,还可传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X线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据有关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2 加强安全教育学习

定时开窗放气,添置空调设备,完善排污系统,将熏箱安放在有排风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用甲醛固定标本时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翻拨。处理污染的器械时,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围裙,接触戊二醛时戴好橡胶手套,避免溅入眼中或吸入。用84消毒液喷洒或擦物表时,30min后通风;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的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剂。操作时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对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吸入性时,如安氟醚、异氟醚、氧化亚氮(笑气)等,现配现用。当对患者进行吸入性麻醉时,药液不可避免地散发在手术间的空气中,药液散发的多少与空气暴露的时间、麻醉机的密闭程度成正比,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应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在使用高频电刀时要及时用吸引器吸去烟雾,定期通风;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术前常规检查HBV、HCV、HIV、梅毒,对阳性手术者要提前做好防护准备,急诊手术者按阳性处理;刀伤、针刺伤的防护。安全处理刀片、针头,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及时放入固定容器内。传递刀、缝针时放慢速度,或将手术刀片放在弯盘中传递,避免直接手-手接触,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或折断针头;对电离辐射要尽量避免X线照射。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直射线中,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手术安置在有防辐射的手术间,手术人员穿防辐服;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第2篇

1经历统一单位长度的过程,体会同意单位长度的重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的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的准备]

学生尺、小方块、学具表、学具小棒、1厘米宽的双面胶、橡皮、透明胶、1厘米宽的小盒。

[教学过程]

今天咱们继续进行星星闪烁榜的评比活动,比一比哪个组的小朋友会倾听、会合作、会动脑筋解决问题,摘得的星星最多。

一、故事情境导入。

1、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部,想看吗?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片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2、多媒体播放:阿福做新衣。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能不能帮小徒弟解答一下这个疑问呢?

小组讨论,充分交流。

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

师生表演。(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的一段就是一扎。)

4、师:怎样才能避免师傅和徒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呢?

9用尺子、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

小结:测量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标准,人们通常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既准确,又便于交流。

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

尺子的种类很多,作用各不相同。

二、认识刻度尺,感知1厘米。

1、认识刻度尺子。

小朋友的尺子是什么样的?请你赶快把它拿出来,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它,好吗?

师: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课件展示尺子。)

组内交流。看屏幕汇报。重点指导:

(1)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从几开始的?(0)

师:这个“0”的作用可真不小,测量的时候,人们一般从0开始测量。

(2)小竖线。

师:这些小竖线叫做刻度线。

刻度线的长短一样吗?对着数的刻度线长度是怎样的?

(3)CM

CM表示什么?

板书:CM厘米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厘米的认识”(出示课题:厘米的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齐读课题。

2、感知1厘米。

(1)直尺感知。

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在小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从0到1。)

请你拿出尺子,用小手指尖从0划到1。

师:这就是1厘米。

还有谁能找到1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距离都是1厘米。

(2)实物感知:

分小组活动,把你的小学具盒里学具在尺子比一比,找出1厘米的长度。

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捏一捏1厘米的长度,互相看一看。

你能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记住1厘米的长度吗?

第3篇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一手一张统计表 铅笔 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来买糖,蜘蛛出示的买糖记录。

提问:你们同意蜘蛛的猜测吗?从记录中的哪里可以看出喜欢吃棒棒糖?都记录了什么?

2、东东来买糖,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年轻的妈妈们一定困惑,怎么给讲时间呢?

怎么让孩子知道统计和概率归纳了生活?还有平面和立体、收集和刯、分类和排序、整体和部分、加加和减减,这些充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第4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小孩子刚接触数学基础的时候,也是他们认识数学原理及印象的时候,打好数学基础,有利于孩子日后跟更好的学习数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2.师生相互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

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

4.认读1~10各数

认读数字卡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按方位数数

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练习提升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2.教学数字手势

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

课后小结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 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 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 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

(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

(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

(板书:小于号) 指导写“

(3)观察式子“3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还是“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

四、全课小结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多媒体;全数字; 教学方法;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4-5522-02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出现。国内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其教学模式亟需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今社会新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方面,中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理论学习等缺乏耐心,容易对枯燥灌输式教学方法失去兴趣,影响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性人才,是以培养就业技能为导向的。鉴于这两个方面考虑,笔者结合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一种全面使用多媒体的全数字化教学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果,结合课程特点,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开展全数字化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为例,对其实施过程以及对该教学模式的一点心得和体会进行说明和刍议。

2 多媒体全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考虑中职学生往往知识基础较差,自制力不强,但是其普遍对有兴趣的事物接受较快,因此引入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实习、观摩、课程设计、电子教案、视频、三维教学等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实践及认知的进度和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课堂上的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全面展开数字化教学模式。其主要举措如下:

2.1 电子教案互动教学

这种方式已经在各院校中普遍使用,该方式免去了教师板书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通过图表、不同文字色彩、表现形式展现等方式,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与学生互动。

2.2 复杂施工操作的多媒体放映

以工程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艺来说,模板种类多,工艺步骤复杂,书本中十几页的文字介绍和工程术语加上只是二维的一些示意图,学生没有施工现场感,在理论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只能死记硬背,很难让学生能够对其很好地掌握。因此,在课前前往施工工地现场拍摄工艺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对其分类和基本工艺操作流程首先有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这样后期的现场实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仅在模板施工中,对于很多现场操作性强,过程复杂、种类繁多的工程内容均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在视频中加上一些旁白以及适当的理论介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大型机械如各种挖土机、泵送混凝土系统等,操作起来非常复杂,现场环境恶劣不宜进行实际训练,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其工作原理、重点注意环节等进行学习。

2.3 工程知识的数字化演示与虚拟现实

在一些课程如土木工程机械以及土方工程中,当缺乏现场视频时,制作专门的flash演示动画,对操作过程以及工程机械部件等进行演示教学,同时制作初步的虚拟现实教学动画,让学生能够进行进入模拟操作环境对工程机械以及一些施工操作进行模拟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具有节约教学成本,避免现场操作危险等诸多优点。

2.4 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交互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建筑CAD以及建筑结构计算等课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人机交互。建筑CAD教学中学生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在电脑上实训完成,通过订购相应的教学软件插件,可以在之前设定一些预定的绘制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会对其操作时间、顺序以及快捷键使用等进行评价和建议,与学生增加互动,让学生能及时检验学习成果,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习成效。另外,在建筑结构计算等课程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计算以及设计工作,可以通过开发一些简易的知识数据库,让学生根据预先给定的设计输入条件,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准则选择截面尺寸、材料、配筋量等,然后专家数据库会对其进行判断设计是否合理,并给出最优的设计建议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通过专业的结构仿真软件对一些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形象直观地对分析和设计进行评价和改进。

2.5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主要包括课前网上资料搜集、自主学习,课后网上作业完成、论坛师生讨论互动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正在逐步推广,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通过网络环境学习可以拓展专业视野,形成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师生之间加强交流的良好局面。

3 该教学方法特点以及对实施条件

该教学方法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3.1 全面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极大发挥数字化教学优势

根据课程特点和现有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工程视频、电子教案授课、虚拟现实操作、人机交互、仿真模拟等全方位方法,最终使得技能知识对于学生是一个立体的再现,而不是没有感性认识的枯燥理论和死记硬背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3.2 瞄准职业教育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方法针对中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有教学环节围绕实际操作能力展开,强调案例教学、实务操作、真实环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充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把握学习过程,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进行体会和自主实践提高,教师只需要给予指导和启发即可,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也是围绕学生的关注点进行教授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均很高。

学校要整合资源,有效配置多媒体软硬件资源,这是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展开的基础,其中多媒体学习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在校内建立基本的操作技能中心如工程施工实训室,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如工程制图实训室,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是推行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先决条件。学校应当鼓励教材的多媒体化创新和修改,加强宣传,制定政策,使得部分老师和学生从意识上改变数字化教学方法“徒有其表”的想法。同时在某些班级进行新教学模式的试点,对其进行逐步推广。

新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并将观念与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才能不断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目的。除了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敢于对教材批判继承、敢于利用现代化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最后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很好的计算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正确地使用并推动全数字化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石坚韧,等.人机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的创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3).

[2] 刘声涛.探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5).

第6篇

一、高中数学欣赏教育内容及原则浅析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充足的情感和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数学欣赏教育本着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数学概貌的浏览、数学之美的欣赏、数学价值的剖析,能有效帮助学生从美学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数学、喜爱数学,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高中数学欣赏教育的原则如下:首先,数学欣赏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可接受性,符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其次,具有实用性.数学必修课应与数学欣赏教育紧密结合,成为必修课内容的深入和拓展.接着,具有科学性.数学欣赏课的内容应符合事实及数学理论.最后,具有可操作性.即数学欣赏教学的设计应能让教师实地操作,便于开展.

二、高中数学欣赏课的开展流程

为规范高中数学欣赏课程的开展,保证数学欣赏教育的效果,高中数学欣赏课的具体开展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在广泛阅读后,合理选择能够作为欣赏教育的内容素材.其次,教师对欣赏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钻研,保证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欣赏课堂氛围奠基.接着,教师应该对选择的内容素材进行加工裁减,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取,进行欣赏课教案的设计.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对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同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研究,以巩固数学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生数学欣赏力的教育引导建议

1.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背后的丰富故事

引导学生欣赏数学背后的丰富故事,即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的定理和概念、数学符号的发现过程、数学家的有趣故事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例如,在高中函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破解函数的身世之谜.首先,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欣赏课的题目:(1)函数符号背后的故事;(2)数学家牛顿与函数的渊源;(3)函数概念的发展过程.每组学生在讨论后,确定组内每个人的欣赏任务.接着,针对欣赏课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教材书籍,如《函数在你身边》、《世界函数通史》、《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并利用互联网来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音像和数据资料,撰写欣赏报告.最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每组选派一人来展示各自的欣赏报告,互相点评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选出表现最好的几组,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此一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数学欣赏力也会随之提升.

2.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美妙

数学之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数学概念的统一性、简单性,数学结构的对称性、协调性,数学模型的典型性、概括性等.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感.例如,在数列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列的规律之美.

教师:大家听说过斐波那契数列吗?

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斐波那契数列是非常奇妙的数列,由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通过兔子繁殖的研究而引入,所以又叫做兔子数列.此数列如下:1,1,2,3,5,8,13,21,34,55,89,144,…有谁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学生开始交头讨论,但因知识所限,还是没有总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教师:此数列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相当于前两项之和.在我们自然界中,雏花蕊的小花中,有34条朝左转,有21条朝右转.同时菠萝和松果球表面突出部分的排列也呈现出8∶13与5∶8这样的规律.上述数字是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两项的比例,所以这些植物具有美丽的形状.(在此教师可以使用PPT为学生展示植物照片)

3.教会学生欣赏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7篇

摘 要:2016年国家《培智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休闲课程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休闲生活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我们结合实际提出《扑克游戏在培智艺术休闲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的课题,本课题的艺术休闲则侧重让学生学会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生活情趣,从而提高智障学生生活质量。为了本课题获取详实、准确的数据,给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人对我校艺术休闲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关键词:千淘万漉;特殊教育;艺术休闲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智障学生,身心固有的缺陷让他们置身于更加悲苦的人生境地,作为一个具有完全生命特征的大写的人,同样也应该让他们生活在尊严与幸福之中,也应该惬意地栖居在地球上。扑克游戏作为一种艺术休闲方式,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尊严感与幸福感。本课题研究的扑克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就是基于提高我校艺术休闲课堂教学质量,设计开发适切的游戏,充实学生生活。我校开发扑克游戏,其玩具性质不发生改变,其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使其能享受生活情趣,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调查对象

酒泉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四、五、六年级学生。

三、调查内容

(一)学生现状

酒泉特殊教育学校为寄宿制学校,针对学校培智四、五、六年级23名在读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学生来自农村,存在课外知识欠缺,活动单一的现状。特殊儿童长期被家长“圈养”在家,早期干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障碍类别多重复杂。

(二)前期课程设置

培智各班级艺术休闲教学情况。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在培智班级开设艺术休闲课程。利用寒暑假进行备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时再进行二次备课修改,教师设计的艺术休闲教学内容有书法、美文欣赏、下棋、看动画片、网络蜘蛛纸牌等,相对杂乱、不够系统,课堂还是以看动画片为主。

四、调查方式

(一)访谈法

采访艺术休闲任课教师,教师感到无论在课堂还是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学效果评价操作困难,不够直观,不具体。如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到底达到什么样的休闲目标,什么层次,量化评价操作不具体。

(二)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表现,同一学习内容学生兴趣并不浓厚。如看动画片,由于性别差异,学生的爱好不同,老师选择的内容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喜欢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还有部分学生感到无聊,课堂无所事事。还有的学生就是凑热闹。设计的书法课,对脑瘫的孩子就不适合了,不能握笔,更别说写了。下棋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班级C类学生就没有参与机会。

(三)查阅资料法

查阅教务处课程设置资料,在2012年之前,学校成立之初,并未开设艺术休闲课程,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2013年学校在培智班级增设了艺术休闲课程。查阅教案等相关艺术休闲教学资料,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在培智班级开设艺术休闲课程。

五、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15年5月-2016年2月

(二)调查计划与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确定调查对象及内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 通过访谈、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对艺术休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整合分析调查资料,撰写书面调查报告。

(三)调查人员:周艳娟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询问学生,艺术休闲我们可以看电视,看动画片。单调、乏味。2.任课教师上课情况。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3.教师对艺术休闲课程的理解。教师认为的艺术休闲课程就是书法、美文欣赏、下棋、看动画片、扑克游戏等,相对杂乱、不够系统。4.扑克游戏教学情况。“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艺术休闲方式不适合,简单、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较适合。因为扑克游戏场地随意,易被融入。扑克游戏让智障学生有兴趣上艺术休闲课,而且是全体参与,多感官参与。

(二)建议

1.找《休闲理论书籍》及休闲学学习。如:辨认两种花色,只用两种牌,抽调对子。出错表演节目。或插其它花色的一两张。扑克牌过塑、定期消毒、学生爱撕牌,可保护及时更换新牌。大号牌挂教室、随时认。密切观察学生玩扑克的表现,拿到手什么举动。如:认为拿到牌是自己的,不愿出、不愿和别人玩。上课录n、回放、观察学生表现。2.改善目前看动画片的现状。教会学生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使其能享受生活情趣,更好地融入社会。改变以前看动画片的现状,结构模式学生有兴趣,学生课堂组织模式改变,学生获得团队互助和合作能力。3.针对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轮流发牌,培养学生秩序感。认识数字,为数字排序。认识花色,颜色的辨认。团体游戏:互帮互助。

(三)预期效果

第8篇

    美好的倾听,不是言语与耳膜的漠然的物理接触,而是内心追随着语言中潜含的情绪、思想、感悟,并细腻的有节律的舒张。如同贝壳在细致地吮吸着起落的潮音;也似木耳在谛听山间幽静的鸟鸣与涧声;如同树叶沉静地倾听阳光的细语与温谧……

    教师真实的倾听,不是仅用耳朵在工作,更多的是心的敞开与吸纳,只有心灵才能发现外在肉眼及感官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贵的东西。竖起心灵的耳朵才能抵达言词不断延伸的世界。

    想起有位老师在上《凡卡》(语文十一册第21课)时的一个小片断,感慨颇深。他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写第一个字以前’凡卡为什么要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 时,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而后在展开全班交流。有个孩子说,“老师,我觉得凡卡不是想求神像保佑,他在鞋匠家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神灵从来就没有保护过他。我想凡卡的心里是恨透了神灵。你看,他不是‘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吗?” 老师一愣,显然与教参中的答案大相出入(教参中分析凡卡是想求神灵保佑自己写信不会被老板发现),他不置可否地问全班同学,还有什么想法?那个满心兴奋的孩子悄无声息地坐下。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想可能老板经常在神像面前打凡卡,因此凡卡一看到神像就毛骨悚然。”可这些与教师心中的想法不相吻合,他又轻描淡写地说,还有吗?终于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凡卡是想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写信不会被老板发现。老师一听有如获“我”心之感,忙连声表扬道,好!并一字一顿把这位女同学的话再重复一遍。坐在后排的有位男同学小声嘀咕 “其实凡卡在写信之前就是随随便便看了一下神像。因为天黑,他又点着蜡烛,因此神像才显得昏暗。凡卡才九岁,怎么会那样的头脑复杂。”……老师也没听到,依然一成不变地沿着教案设计一丝不苟地上课。

    其实,细想几位孩子的 “恨神像!”“因为担惊受怕”“随便看一下”的说法,完全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孩子们完全能“自圆其说,自创一体”,然而,教师却充耳不闻,或置若罔闻。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如此的宽广无边,他们的回答,透露出各自思维的独特性。在教学上,只有关注了孩子独特的思考方式,尊重孩子的思维差异,才有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课堂中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无法“耳”明手快地探测到学生内心最隐秘、最复杂的角落中心弦微颤的波动,那么,生命中的一些不期而至的精彩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成功的教育者往往就是一个忠实的敏感十足的倾听者。他能够于平坦时见丘壑,在纷涌而来的“学生信息”中嗅出“创意的含量与气息”。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是:7+7+7+7+7+7+3=?赞可夫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开始一个同学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就等于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教案,对这位孩子大加称赞并调整思路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个“不存在的7”,孩子并没有很明白地讲述,我们未必能如此敏感地触味其间深刻的内蕴。如果是平常我们老师上课,我们可能会轻描淡写而过,或充耳不闻地继续我们的预定的教学环节。而赞可夫用这颗七窍玲珑的心探获了简单的数字背后的景深。这样的真切与意味深长的倾听及教学机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因为他具有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所以,才对于学生思维上的创意与跳跃性心领神会并大加褒扬。善于倾听,可以于细微处听惊雷,可以于寻常处见奇崛,可以于众人忽微间显意趣……

    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准确无误地透视学生们思维行走的路径,感受到学生的困惑、疑惧、犹豫、感奋、欢欣……善于倾听,就不会迫不及待地将已知的答案一览无余和盘托出,而是,在倾听学生们的思维的激荡。善于倾听,就可以睿智地见证着孩子们头脑中神经细胞的运动状态:学生在积极地思考着,由满腹狐疑而半信半疑,由半信半疑而将信将疑,由将信将疑而置信不疑——信仰与思想的力量就是这样培植而成的。在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菅野先生在科学课上,让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验来确认“云是怎样产生的”。做这实验时,不一会儿,烧瓶里的水沸腾了,水蒸汽从玻璃管中喷出来。看到这种现象,每个学生都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来表达各自的发现,有的说:“烟冒出来了。”有的说:“不是烟!是热气!”有的说:“这热气变成白的了。”也有的说:“这热气就叫做水蒸汽。”在这过程中很有意思的是,每一个人的发现与所表达的语言在教室中连锁地产生出来。例如,第一个喊“啊,啊”的是菅野先生。这“啊,啊”的声音表示产并不是漫不经心地在进行实验,而是表现出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的态度。随着他的叫声,孩子们发出了上述的声音。开始时,“水蒸汽”这一概念只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不久,每个学生都开始使用这一词汇了。菅野先生就是在倾听中发现,学生是如何把这一词汇变成自己的语言来使用的。科学的认识就是这样在合作交流中建立起来,然后再由每个人将之内化为个性化的认识。这一过程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毫无教师的灌输与强制。菅野先生高明之处便是引发学生相互倾听,在倾听中视界融合,认识重叠。倾听就是内在的对话,吸人之长,启已之思。

第9篇

郑海林,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语文教师。一直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致力于研究儿童早期教育以及早期教育对人格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一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学习的规律是这样的:首先是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所见所闻中进步;第三是能够认识数字、懂得计算;第四是要阅读著作,增加知识和修养。十个一是十,就像我们的十个手指。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一种伦常关系,那就是“三纲”,具体是说君主和臣子之间要讲责任;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关系和顺,相敬如宾。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是循环不息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总要有个中央的位置作为参照,才能分辨清楚。

第二步 说说道理

一个好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并且我们总是把好的品德放在前面。我们要有好的品德,首先要懂得孝敬长辈和友爱兄弟姐妹,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其他的就无从说起。学习的基本规律要从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当中去思考总结,很多事情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经验,应该善于从他人的成败当中去获得经验教训,从中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要学习数字以及数字的变化也很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充分说明了学习算数的重要性。再有就是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让我们明白事理,让我们内心充实,让我们性情高雅。

一个手指代表一,十个一就变成了十,十个十变成了一百,十个一百变成了一千,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数字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到无穷大。

人是万物之灵,我们通常把天、地、人说成是三才,这是因为这三样是一个未知并且无穷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白天有太阳升起,晚上有月亮高悬,还有漫天的星斗,日月星辰给了我们光明。

爸爸妈妈应该爱护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的父母,而小孩子也应该孝敬家中的长辈,这样的家庭就是最幸福的家庭。

一年中有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春天万物苏醒,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播种的季节,我们要在春天做好一年的计划。接着就到了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是夏天也会有它独特的魅力,可以游泳、吃冰淇淋。有了春天的耕种,秋天就会有收获,秋天是冬天的前奏,万物在这个时候凋零,以备来年再发新芽。最后冬天来了,冬天很寒冷,有的时候会下雪,河里会结冰,很多小动物在冬天会冬眠,到春天才会醒来。

平面有四个方位:东、西、南、北。在中国古代,就有一种让我们分辨方向的东西叫“罗盘”,现在叫指南针。有了指南针,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分清东南西北了。

第三步 讲讲故事

关于世界的形成,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不分的,整个世界像个大鸡蛋,里面漆黑一片,看不清方向,也分不出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在像鸡蛋一样的世界里足足待了18000年,有一天他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四周黑乎乎的一片,浑身都热烘烘的,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是办不到,就连舒展一下手脚也不行。发起怒来,抓起一把大斧子,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大鸡蛋骤然破裂,世界被劈开了。鸡蛋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空,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高兴极了,但他担心天地会再次合拢在一起,就用自己的头顶着天,用自己的脚踏住地。天空每天增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也跟着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18000年。就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空和大地稳固了,它们再也不会重新合拢了,这时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

而就在临死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他的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头、手、足变成了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雨。从此有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

郑老师提醒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