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06:18: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春望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做好课前教案准备工作
教案是老师在上一堂课前准备的,根据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经过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给学生教学《春望》这一课之前,翻阅了杜甫生平很多的诗集,对杜甫进行全面的了解,《春望》这首诗的基调是悲,体现了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为了能够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笔者补充了另外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基调是喜,表达了诗人在听闻祖国收复失地的消息欣喜若狂的心情,两首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冲击,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营造贴合课文的氛围
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抓住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进行激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时候,往往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语文老师应当应用语言的魅力,惟妙惟肖地展现文章表达出来的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能够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量,这是每个教师应该攻克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方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是有限的,一方面需要借助教学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语速合理,尽量避免非关键环节的时间浪费。
四、开发学生大脑潜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61-01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目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不少老师并没能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很多时候反而让它阻碍了语文课堂教学,束缚了语文课堂教学。本文意在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归纳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上的理论优势与使用现实的不足(包括教师使用的不足和多媒体手段本身的缺陷),二是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PPT理论上的优势与使用现实的不足
1、直观、生动与“直观”、“生动”的泛滥 现代多媒体技术被引用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直观生动性,利用它的影像展示功能,可以很便捷地向学生展示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可以向学生展示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实物的图像,可以向学生展示难于实际操作的科学实验动画和视频。同时还可以利用其视频、音乐、动画、图像等为课堂提供生动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但是在老师们的实际使用中,却将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异化了。或是肤浅地把文字转换成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比如讲成语“画蛇添足”,就先在幻灯片(指多媒体幻灯片,如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幻灯片;以下各处相同)上展示蛇的动画;讲诗歌《春望》时,幻灯片上首先就展示一幅桃花盛开的图片。这是幼稚的生动,“生动”得失去了理智。或是图像、声音等使用过滥,成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干扰。
2、提前准备的方便与提前定型的束缚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在上课之前就为语文课堂教学作更为充分的准备。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可作更多的操作性准备。比如板书,可先设计好,在课堂上不用再写。教师通过对课件(指现代多媒体课件,以下各处相同)的演示,更易发现自己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不足,通过对教学课件的反复修改,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科学,教学设计更加合理。相对于纸质教案,多媒体课件修改起来也更容易。
但是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又有提前定型的缺陷。课件一旦用到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易作灵活变动,教学就会受到它的牵制。语文课堂教学实情一旦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新情况,或是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显示出我们预设的某些多媒体环节并不适用,甚至对教学会是一种干扰,我们难于像传统教学手段那样对教学思路、教学呈现作灵活调整。因为调整一处就可能会动课件的“全身”,因为我们对课件的调整处理会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打断他们的学习进程,甚至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干扰他们的学习。
3、高效健康的可能与耗时伤身的现实 从理论上讲,利用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是高效的,可以在课前为课堂作更多的实际操作准备;可以减少板书的书写,可以借助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代替大量语言表述、现场操作、现场试验,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为课堂节省不少时间。
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使用多媒体教学,看似省时健康,对许多老师来说,实际上是既费时又有损健康。首先是课件制作会耗费大量时间,假设一个课件十张幻灯片,要做得像模像样,不少老师可能得花两个小时。如果制作的幻灯片数量更多,再加上可能还要在课前的课件演示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对课件作多次修改,那就得花费更多时间。尤其是多媒体操作不娴熟的老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所用的备课时间往往可能是传统教学手段教学备课的好几倍。
少了旧“污染”,可是多了新“污染”。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无论是对人的肢体,还是视力,都有极大的伤害。电脑辐射对教师身体的损害已经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事实。
二、科学利用多媒体
1、树立科学的多媒体工具观 对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的本质就是教学辅助工具。形象地说,它和传统的小黑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一样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制作始终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是内在灵魂,多媒体课件只不过是外在形式。如果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教学思路设计不合理,再“精美”的课件也白搭。
2、多媒体教学的备课流程要科学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先有充分的传统纸质备课或电子文本文档备课,然后才有课件制作。在吃透了教学内容,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思路,从内容到形式都了然于心的前提下,才考虑让课件来辅助,来呈现,才考虑如何制作课件。如果教学内容表明根本用不着多媒体,那就不用。这样,不但我们的课件更能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而且我们的课件制作也更加轻松,更加省时。
3、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首先是要熟练地掌握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各项功能,这样才能在课件制作时更加快捷,更加轻松自如。
其次是在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多媒体的声、色、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
一、充分信任学生,收获意外惊喜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主题学习”而非“主题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所以,应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学生间合作着学,疑难处教师引导着学。教师绝不能大讲特讲、大包大揽,否则,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考试全然不会。如,以前进行生字教学时,生怕量多了学生记不住,所以一课一课地学;生怕学生自W效果差,所以我在讲课文前单拿出5分钟领着学,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家长抱怨学生越来越不爱查字典了,错字也越来越多了。在“语文主题学习”理念引领下,脆拿出一节课进行“单元整体识字”,让学生带上字典,举行查字识字比赛,小组合作,比比看谁查得快、比比看谁查得准、比比看谁记得快、比比看谁记得准。第一次试验下来学生就高兴地说:“一节课真充实呀!”两轮检测下来学生就已基本掌握了一个单元的生字,哪里再需要老师为夯实基础而担忧呢? 还有,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国题材的作品时,我总觉得自己的语言苍白无力,无法表达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怀,所以布置了诵读的任务。没想到,学生们以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资料库,选取了大量的爱国诗篇,还巧用丛书中的单元提示语写了串词,成功开了一场以“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为主题的诵读会。其中有独诵、小组合诵,更多的是全班齐诵,高昂的声音中充满着深深的爱国情感,尤其齐诵到《不跪的中国人》时,引起了全场师生的共鸣,掌声雷动,久久不能停歇。全程活动都是学生自己所为,无论是选材还是编材,丛书为孩子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读代讲,收获意外惊喜,岂不是智慧之举?
二、创意解读教材,带来别样课堂
教师不能一本教案用一辈子,拿着一张旧船票,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教师需要打破旧思路,找到新方法。基于此,我尝试“主问题”的设计,“主问题”一线贯穿课堂,使教学完整而流畅,简约而雅致。学习《社戏》时,我用抓中心句的方法设置主问题――那夜的戏是否真的好看?那夜的豆是否真的好吃?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学习《老王》时,抓中心句里的关键词设置主问题――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的,幸运在何处?谁又是“不幸”的,不幸在何处?因什么而“愧怍”?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从题目入手设问――为什么“夜游”?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从而解读诗人的心境。学习《湖心亭看雪》时,设问――张岱“痴不痴”?如何理解“痴”?学习《奇妙的克隆》时,我依然从题目入手,理解了什么是克隆之后抓住“奇妙”二字体会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学习《最后一课》时,抓住“最后”二字,体会这一课的不同寻常之处等等。这样的阅读一改常态,避免了零敲碎打,也避免了肢解文本,老师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三、大胆改革课型,调动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现状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45-03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此平台来改进教学。然而调查显示,教师对其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探究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改进,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一、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及作用
1.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狭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上,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组织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初中语文网络教学需要的子系统,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环境。
2.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①对学生的作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超越了教师、教材和课堂的三合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个性亮点得到了张扬。首先,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多感官领略情境美。例如,《明天不封阳台》中有关鸽子的描写:“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这是作者的猜测。为了便于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就可利用清华同方知好乐网。该网站汇集了优秀的新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动画定制、资源推送、课题申报等,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利用教学动画定制呈现一个放大的鸽子动画镜头,让学生从鸽子的外形细致观察,激发兴趣,感受文中鸽子的处境,增强记忆,理解保护动物的主题。其次,激发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打破了被动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K12教育网”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K12网站”目前有中小学各学科试题数十万道,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K12网站”开发了网上试题库、网上组卷系统、网上考试中心,学生在这里可进行随堂练习、单元测试、中期及年终测评。教师可将作业布置在“K12网站”上,学生可在网上做作业。系统本身提供电子阅卷功能,不用下载到本地,在网上便可实现在线阅卷及提供解题思路。同时,系统自动将学生平时在“K12网站”练习及考试的资料记录到该学生在“K12网站”的数据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体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后,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在对课文《春望》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爱国行为呢?学生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中学生园地版块设立爱国专题区,进行讨论、交流。网络论坛形式使同学们乐于参与,帮助同学们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②对教师的作用。首先,提升创新语文教育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使教师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例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好研网,包括学科教研、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职教科研、教师培训、专题专栏、友情链接等,内容丰富,对教师提升创新语文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它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网络支撑环境,还延伸至广袤的网络空间,为教师研修、利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教师全面提高了信息素养。再次,提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可以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打造高效率的课堂。例如“永飞语文博客网”是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精品博客,它包括广告栏、我的分类(教案、试卷、课件、音频、视频、论文、图书、素材等)、精彩文章欣赏浏览导航、最新文章、最新评论、最新留言、友情链接各大语文教育网站、格言栏等,主页富有浓厚的江南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其中,尽情吮吸语文知识的雨露。教师可以在这里搜寻到备课资源,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最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例如,“特级教师家园网”诚邀全国特级教师建设网络家园,打造语文专业共同体,链接特级语文教师的博客: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铜川互动空间――无边界、一个大写的人――于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等,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其原因
1.利用现状。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虽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利用不足性。首先,教师对很多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不甚了解,例如,他们不知道利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三槐居教育网、好研网,以及一些很好的论坛博客等。其次,很多教师上课一般不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即使使用,也只是位于“呈现文字”的层面。最后,一些教师认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搞形式、走过场、作秀”,费时又费力。②利用依赖性。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现代感”,将课件做得时髦花哨,似姑娘脸上抹了一层又一层的胭脂,教师似一名放映员,机械地翻阅一张张幻灯片。如果一节课讲不完,最后就会草草了事。③利用随意性。很多教师简单地将网络资源随意照搬到语文课程中,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低智能化的课件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韵味。
2.原因。①利用不足性原因。首先,意识不足。一些教师具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热情,但是缺乏训练,不知道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遗憾地被搁置一边。其次,专业知识有限。教师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教育技术知识学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真正享受,缺乏语文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最后,专业技能薄弱。相当比例的教师不会上网操作,更不用提灵活运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利用依赖性原因。首先,意识依赖。有些教师遵循守旧,网络课件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便很难改变,完全不考虑今后学情的变化。其次,专业技能薄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薄弱。③利用随意性原因。首先,意识随意。教师认为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认真教不认真教和学生的语文成绩关联不大,缺乏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准确定位。其次,无暇顾及。大多数教师工作繁重,每日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组织学生活动等工作时间过长。最后,耗费精力,较难组织教学,阻碍了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三、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改进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若想长久“清如许”,那就必须要有“活水来”。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将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水,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机盎然。基于以上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问题的分析,就此提出利用的改进措施,给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冀。
1.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意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教师要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语文教学的意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利用的不足性、依赖性、随意性,真正做到为己所用,最后整合提高自己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春》时,一位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寻有关名家对《背影》、《春》评价的背景性知识,如叶圣陶《文章例话》:“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必须用才用”。这些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的资料,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扩大了师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2.增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师用知识奠定课堂教学的“底气”,用智慧凝聚课堂教学的“灵气”,用底气和灵气铸就课堂教学的“大气”。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上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上到有优秀的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才能使教学按预定的目标计划进行,争取优质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必须以语言为起点,提升语文素养。当语文教师的语言一旦充满文学的味道就能化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焦灼心理,让学生尽情感受唐风余韵,流水淙淙的美丽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看网络专家讲座视频、发动教师开教师论坛博客讨论教学,写教育随笔等,提升自己的素养。
3.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首先,硬件先行。学校应该为每个办公室、班级配备电脑,购置电子图书馆,完善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拓展培训渠道。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教会教师常用的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的机会。最后,多元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开辟小型在线课堂、个人博客、班级主页,利用网上题库设立网上错题集等,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端午日》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将呈现《端午日》的教学实录,以说明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端午日》(沈从文)
1.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屈原的传说)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说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明确:端午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明确: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吃咸鸭蛋……(展示图片)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去领略一下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魅力。
2.作者介绍。
3.课文学习。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听配乐朗诵,听听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端午日的。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提问:最让人激动万分的算是赛龙舟了,从图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吗?同学们知道他们有怎样的分工吗?这些选手各有什么特征呢?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龙船人图片)
明确:(1)桨手。动作描写:持、划(桨手图片)。(2)带头人。外貌描写: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动作描写:坐、拿、挥动、指挥(带头人图片)。(3)锣手鼓手。动作描写:敲打、调理(锣手鼓手图片)。
提问: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用书中原文回答)
明确: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奖品?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从“不拘缠挂到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看出来。
提问:从“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即团结就是力量)
提问:赛龙舟的选手是团结的,全茶峒人一起过端午是团结的,中华民族也是团结的,你们能举出一些中华民族团结的例子吗?
明确:(1)2008年汶川地震;(2)2008北京奥运会;(3)2010年上海世博会;(4)2012年伦敦奥运会。(幻灯片呈现一些示例)
探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国人惊呼:“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我们的端午节‘危在旦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端午节?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4.教师总结。
5.作业布置(播放曲《爱我中华》)。
6.教学反思。
第一,导语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教学资源,以《屈原传说》视频切入,一方面循序渐进地调动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契合文章所学内容,引出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风俗,并配以图片展示,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便于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会。
第二,第三部分课文学习,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音频,配乐朗诵,标准并饱含情感的朗读配以轻音乐,很容易使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跟着旋律走进文本,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一定的朗读技巧。
第三,在讲解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动作描写时,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给每一个场面配上一幅对应的场景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想象的空间,真正了解桨手、带头人、锣鼓手的娴熟动作,体会赛龙舟的激烈气氛。
第四,在自我探究部分,通过整合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中多位优秀教师的教案,结合学情,步步激励学生从文本中归纳“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并通过网络平台搜寻“中华民族团结”实例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课文“言外之意”的探究,真正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热爱传统文化节日,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俗话说“趁热打铁”,在拓展部分,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但难免情绪紧张高昂,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播放网络音频――《爱我中华》,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还可以调节气氛,陶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让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教师把最富于时代感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与语言文字精选整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佳优势。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使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英.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东盟博览,2011,(26):10.
[2]陈文荣.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09,(5):9.
[3]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5.
[4]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23.
[5]黄维路.教师要有“底气”、“灵气”和“大气”[J].教育教学周刊,201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