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税处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30 07:31: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税处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税处理论文

第1篇

例1:2007年1月1日,兴业公司以一处房产和一件旧设备共200万元向利仁公司投资(二者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两个公司),占乙公司60%的股权,投资时利仁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4000万元。投资时兴业公司资本公积为500万元,盈余公积为200万元。

该房产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500万元,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公允价值为7600万元。旧设备的原值22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

兴业公司的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7500万元累计折旧52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贷:固定资产822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8400万元(14000×60%)贷:固定资产清理7500万元资本公积900万元。

税务处理:1.可能涉及的流转税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上例属于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共同承担投资风险,不征营业税。

增值税:以设备等动产对外投资,应视同销售,按照“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进行税务处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29号)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无论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另外,如果具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骉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骍的通知》(国税函〔1995〕288号)明确的三个条件,即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货物、企业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确已使用过的货物、销售价格不超过其原值的货物,可免予征收增值税。所以,该旧设备售价小于原值,不征增值税。

2.涉及的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规定,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对外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3.纳税调整以上会计处理未涉及任何损益类科目,对于转出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法应作纳税调减,应纳税所得额=(7600-7300-200)+(200-200)=100(万元),纳税申报时该笔业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初始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初始成本为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在营业外收支中。

例2:兴业公司2007年4月1日与利仁公司原投资者A公司签订协议,兴业公司和利仁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兴业公司以自产产品(非应税消费品)和承担A公司的短期还贷款义务换取A持有的利仁公司股权,兴业公司投出存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增值税为85万元,账面成本为4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为50万元。承担归还贷款义务为200万元。

兴业公司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对于库存商品的视同销售,都要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要求,结转收入和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785万元(500+85+200)

贷:短期借款200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50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

贷:库存商品400万元。

税务处理:1.涉及的流转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以外购的原材料或者自产产品对外投资,应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

2.涉及的所得税。按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规定,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对外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纳税调整: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是以存货投资,财税差异为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如果存货未计提跌价准备,新准则与税法基本一致,没有任何财税差异。

例3:接例2,如果兴业公司和利仁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公司,投资时利仁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投资时兴业公司资本公积为100万元,盈余公积为50万元。

兴业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700万元(1000×70%)

资本公积85万元

贷:短期借款200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50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

第2篇

一、税率的选择

我国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考虑到许多利润水平较低的小型企业,税法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即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24%、15%三档,加上地方所得税税率3%,税率与内资企业所得税基本相同,只是在征税对象的选择方面有所区别。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以后,是选择比例税率还是选择超额累进税率,是选择一档比例税率还是选择几档比例税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选择一档比例税率为佳,其理由有三:

一是比例税率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和中性原则,内外资企业可以在同等税收负担条件下开展公平竞争;

二是多档比例税率或超额累进税率虽然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等优点,但是纳税人往往在适用不同比例税率或适用不同级次所得税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临界点上做文章,尽可能地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轻税收负担。采用统一的比例税率会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减少税款的流失;

三是多年税收征管工作实践证明,多档比例税率在计算投资收益补税、抵免等方面难度较大,往往产生歧义,给实际征管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比例税率不宜定得太高,按照发展中国家企业所得税的平均水平和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实际负担水平,税率上限不宜超过25%,下限不宜低于20%。税率太高将弱化吸引外资的能力,税率定得太低会丧失国家既得利益。

二、减少税前优惠政策

目前,在我国不论是企业所得税法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都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对内资企业中的校办企业、民政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新办企业等分别享有不同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有“免二减三”、“五免五减”和再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应当承认,改革开放初期这些优惠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了大量外资。但也应该看到,近些年来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存在,出现许多新问题,如假校办、假福利、假新办、假外资企业相继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给税收执法带来难度。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以后,取消这些或类似的优惠政策,将会彻底根除这些问题,更有利于公平竞争,也有利于税收征管。

三、进一步规范税前扣除项目

第一,取消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税前允许扣除的政策。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法中规定,纳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允许税前扣除,这项规定在两税合并后应作调整。从利率来看,国债高于国家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较多,购买国债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某些地方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对其免征企业所得税,相对银行存款较低的利息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显失公平。同时,国家财政性补贴也应尽量减少,如果企业有这方面的收入,也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提高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标准。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税工资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额为800元,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确需提高限额标准的,应在不高于20%的幅度内报财政部审定,这个标准有些偏低。两税合并以后,税前扣除计税工资标准应上调,从我国目前生活消费实际情况看,以1500元左右为宜。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取消包括实物分房在内等多项福利,低工资高福利的状况已发生了变化,提高工资、薪金收入是必要的,以改善人民生活水

平,拉动消费,因为占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是社会需求、消费的主要方面。

第3篇

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有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改性淀粉等。这类絮凝剂通过分子链将废水中的颗粒吸附后缠在一起,絮凝机理主要是通过架桥作用。这类絮凝剂选择性高,常与铝盐配合使用,往往需要通过实验等确定最佳的用量,否则用量太低作用不明显,用量太高不仅不能起到絮凝沉淀的作用,反而起到分散稳定污染物微粒的作用。

2聚合物滤膜

常用的滤膜根据微孔孔径的大小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四种形式,按照材质通常分为无机滤膜和高分子聚合物滤膜。聚合物滤膜由于良好的加工性能,材料来源广,使用过程中没有介质脱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比无机滤膜更大的优势。

2.1微滤膜微滤膜一般指过滤孔径在0.1~1μm之间的过滤膜。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微滤膜用于废水处理中能截留悬浮物,细菌,以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聚合物微滤膜材料主要品种有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2.2超滤膜超滤膜是指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μm的滤膜。超滤的机理主要是筛滤作用,利用溶液的压力为推动力,使溶剂分子通过薄膜,而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不能通过,被截留在进液侧。微滤可以用于分离相对分子量在500~15000之间,直径为2.0~100nm的微粒。聚合物微滤膜品种有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偏氟乙烯等等。根据膜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板膜、管式膜、毛细管膜、中空纤维膜等,广泛应用于电泳漆废水、造纸废水、染料废水等工业废水的处理。

2.3纳滤膜纳滤膜的孔径在1nm以上,一般1~2nm。纳滤的机理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曾经将纳滤膜称为超低压反渗透膜。纳滤膜允许溶剂分子、某些低分子量溶质和低价离子透过,能截留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的有机物和高价离子。纳滤膜主要应用在在饮用水深度处理,苦咸水淡化,医药、食品、生活和工业污水的处理。目前纳滤膜中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主要有聚酰胺、聚乙烯醇、磺化聚砜、磺化聚醚砜、醋酸纤维素等。

2.4反渗透膜反渗透即渗透的逆过程,是在压力的推动下,借助半透膜截留大于0.1nm的微粒、所有溶解的盐分以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迫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分开的膜分离过程。目前反渗透膜已经广泛应用与海水淡化和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反渗透膜材料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膜、芳香聚酰胺膜和壳聚糖膜三类。由于反渗透过程需要压力推动,因此反渗透技术往往需要较高能耗,这给反渗透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3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带有能交换离子的活性基团、具有网状结构、不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离子交换树脂不仅能用于水的软化、纯水和高纯水的制备,还能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吸收富集贵重金属离子,再通过再生等过程释放出来,对增加可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合成离子交换树脂单体的不同,可分为苯乙烯系、丙烯酸系、环氧系、酚醛系及脲醛系等,目前生产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为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

4展望

第4篇

【关键词】热水采暖系统;问题;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每年要有六个月的冬季采暖期。热水采暖以其在技术和经济上的显著优越性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是由于施工作业人员在热水采暖系统的施工、调整与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系统在运行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正常供热。如何解决热水采暖系统的一些常见问题,成为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广为关心的问题。

1 局部散热器不热

局部散热器不热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阀门失灵。阀盘脱落在阀座内堵塞了热媒流动通道,这时可打开阀门压盖进行修理,或把失灵阀门更换掉。集气罐存气太多,阻塞管路,也会产生局部散热器不热的情况,这时应打开系统中所设置的放气附件,如集气罐上的排气阀,散热器上的手动放风门等。

1.2 管路堵塞。出现这种故障,当送水时间较短时,可用手在管线转弯处与阀门前摸其温度,敲打听声;当送水时间过长,系统较大时,堵塞处前后出现死水段,靠手摸不容易确定堵塞位置,这时可用放水的方法查找,放水点可在不热段管道的中间依次向两端进展。放水时,如来水端热水继续往前延伸,说明堵塞点在此之后;再取余下管段中段进行放水,若发现来水段热水不继续向前延伸,说明堵塞点在第一次放水点与第二次放水点之间。当把堵塞点找出后,段开管子,将管

内污物清除或把该管段更换。由于管道或散热器中的泥砂、焊渣、锈皮等杂物,导致系统运行循环时发生堵塞,出现不热现象。室内系统最容易发生堵塞的部位:

一是各种形式和用途的阀门处;二是三通和四通特别是直径较小的三通和四通处;三是管径由大变小处及活接头和管接头处;四是管道的弯益部位;五是由于流速变小杂物易于沉淀的除污器、散热器等处。排除室内系统堵塞故障的关键在于根据系统形式及不热的地方或一般易堵塞的部位,判断并找出堵塞的准确位置,及时进行排除,这样可以避免大面积拆管网找原因排除故障。

1.3 采暖系统管道坡度安装的不合理,致使管道出现鼓肚,在其内部产生气塞,堵塞或减小了该管段的流通截面积,从而引起局部不热。这时应调整管段坡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的坡度及坡向。

1.4 室内系统的送、回水管道与室外热网的送、回水相互接反,或全部在送(或回)水管上,室内系统不能形成一个循环环路。这时应认真查找,了解外网情况,将接错的管道改正过来。

2 回水温度过高

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2.1 热用户入口装置处送回水管上的循环阀门没关闭或者关闭不严,此时应检查各入口装置,关严循环阀。

2.2 系统热负荷小,循环水量大,提供的热量大,这时应调整总进、回水阀门,增加系统阻力,从而减少循环流量。

2.3 锅炉供热能力过大,采暖系统的消耗量小,产生供回水温度过高,这时应控制送水温度上限。当送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在锅炉房采取相应措施,如用停开鼓、引风机的方法处理。

3 热力失效

3.1 采用双管上分式采暖系统时,多层建筑上层散热器过热,下层散热器过冷。产生这种垂直热力失调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上下层散热器的热媒流量相差较大。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是关小上层散热器支管上的阀门,以减少其热媒流量;二是支管下端管段被氧化铁皮、水垢等堵塞,增加了该循环系统的阻力,破坏了系统各环路压力损失的平衡。对于这种情况及时清除管段中的污物或更换支立管,减少阻力损失,恢复系统各环路问的压力损失平衡关系。

3.2 当多层建筑中采用下供式系统,出现下层散热器过热,上层散热器不热的情况时,原因可能是上层散热器中存有空气,应该检查散热器上的放气阀或管路上的排气阀,将空气排除;也有可能是系统缺水,应进行补水。在同一系统中有几个并联环路时,有时会出现有的环路过热,有的环路不热的水平失调现象,这时,应调节个环路上的总控制阀门,使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接衡,从而消除各环路间冷热不均现象。

3.3 异程系统末端散热器不热,接近热力入口处散热器过热,也属于水平热力失调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面阀门开大,各环路的作用压力与该环路本身所消耗的压力之差不平衡造成的;靠近主干线入口端的散热器内热媒所通过的路途短,压力损失小,有较大的剩余压力,环路中热媒流量就会偏大,从而超过实际所需要的值。远端散热器内热媒所通过的路途长,压力损失大,通过远端环路上的热媒流量就会减少。这时应关小系统人口端环路支立管上的阀门,同时打

开末端集气罐上的放气阀或检查自动排气阀,排除系统中残有的空气。

4 系统回水温度过低

产生系统回水温度过低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4.1 热源所设置的锅炉不能供给足够是热量,使送水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时应改造或增设锅炉,提高送水温度;循环水泵的流量小或扬程低,系统热媒循环慢,同时送回水温差大,这时应选用适当的循环泵更换原有水泵。

4.2 室外管网漏水严重,锅炉房压力下降太快,锅炉补给水量远远超过正常需要,这时应对室外管网进行检查,找出泄漏点及时修理。

4.3 外网热损失大,有时会成为回水温度过低的主要原因。引起热损失过大的因素是外网保温工程质量差,局部管道或者根本没保温,而且所选用的保温材料性能差;由于地沟盖板之间安装不严密,地面水流人地沟或地沟内管线泄漏使地沟内存有大量的水,送、回水管都被浸泡在水中,使地沟成为一个大型换热站,这时应加强室外管网保温及管理工作,及时排除地沟内积水。

4.4 循环水量太小,此时应检查水泵是否反转,管线、孔板、阀门等是否堵塞或者阀门没全打开,打开阀门,同时清除系统内的污物和沉渣。

5 室内管网缺陷引起的供热故障

5.1 室内用户系统中空气滞留引起的不热。

5.1.1 排气装置的安装和操作不当。首先是集气罐的安装与操作。集气罐应设在系统最高点,安装在离弯头、丁字弯等产生局部阻力部位的一定距离的地方;在排气时刚打开阀门排气管向外流水时。不能立即把它关闭;待放出热水时才能证明空气已排除。其次是自动排气阀的安装与操作。自动排气阀前的阀门在运行时关闭,使自动排气阀没有处在工作状态无法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因此,自动排气阀前的阀门在运行时应开启。

5.1.2 管道或散热器中的气囊。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水平干管和散热器支管的道坡或弯益方向不对等都会造成气囊,影响整个采暖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是散热器与支管连接不正确,一般来讲只影响个别散热器不热;二是管道布置不正确(最典型的是向上或向下弯益的过门管)会造成某一局部散热器不热,甚至是整个系统不正常。

5.2 管道连接不当造成的不热。立管与散热器支管连接时支管伸入立管太多或连接方式有误,使水流阻力增大热媒流量减少,从而造成散热器不热或不太热现象;干管与立管的连接也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导致立管内热媒流量减少或滞流.造成整个立管不太热或完全不热。

6 其他故障及解决措施

第5篇

参考文献

[1]韩露,刘玉芝.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02).

[2]翟杰,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2002,(08).

[3]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1995,(12).

[4]刘胜清.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05,(01).

[5]王庆先.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J].理论学习,2007,(07).

[6]建设党建新体系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01).

[7]向继桂.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6,(01).

[8]邬海峰.建立健全高校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04).

[9]巨世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参考文献

[1]王国华.不断开拓创新党建工作之路[J].政策,2001,(07)

[2]肖璋,秋实.党建工作也要打假[J].先锋队,2006,(01)

[3]贺敬纯.论切实抓好党建工作[J].理论观察,1992,(04)

[4]王昌国.加强基层建设和谐发展的本领修炼[J].政工学刊,2005,(08)

[5]董汉忠.围绕经济建设做好党建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宣传,1995,(03)

[6]田文平.知识经济与党建工作的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9,(01)

[7]翟杰,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2002,(08)

[8]马秀华.加强基层建设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05)

[9]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1995,(12)

[10]曾通明.注意克服基层建设中的“行为短期化”倾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8,(06)

参考文献

[1]施芸.1997年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着重做好的工作[J].施工技术,1997,(03)

[2]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组竞赛活动[J].企业管理,1986,(09)

[3]时新芝.共著“双丰”文明新华章[J].兵团工运,2006,(05)

[4]吴国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5,(02)

[5]程良波.重庆、湖北两省、市联合召开鄂、渝线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J].中国地名,2008,(12)

第6篇

《纳税实务》课程属于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当前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需要交纳的具体税种,理解、熟悉各税种的相关法律制度知识、掌握各税种的具体计算方法、账务处理方法、纳税申报和税款交纳等相关工作,这些知识对于一个企业会计人员来说是必需掌握并能够进行灵活操作的专业技巧,因此,本课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当前时期,信息化已全面渗透到社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财税工作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推广应用“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就是大力发展“互联网+财税”行动计划的一个开端。想要真正实现金税工程(三期)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强化在网络硬件建设及基础软件建设等两方面的工作,对于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而?魍车命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2.html" title="税收论文" target="_blank">税收实务教学重点?本是放在教会学生计算各税种应纳税额及税务会计处理上,纳税申报也大多流于形式,就是填写一些纸质的纳税申报表,较少有涉税实务网上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及时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对于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工作来说,应在强化纳税实务教学基本项目的基础之上加强财税信息化技术、意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2011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正式实施。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会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作为任课教师来讲,也需要加大自身学习,以适应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税务老师应及时关注国家最新税收政策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如 “营改增”政策,消费税的变动,迟迟尘埃未定的房产税,遗产税、环境保护税的研究开征等。同时,为了要在日常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体现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操作相关财税软件的操作方法,如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中的开票系统、网上认证系统、远程抄报税系统、自助办税终端、开票接口软件、发票查询统计系统等。面对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财税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应改革旧的教学思路,更多地重视实践活动对教学工作的积极影响,从书本为主、实践为辅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的教学思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以致用。

三、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的总体框架,通过与税务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合作开发,本课程成功地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理念,按照工作任务(认知、计算、申报、缴纳、做账)和工作领域(不同税种)两个维度解构工作过程要素(包括主观要素:知识、能力、和素质,客观要素:条件、场景、环境),按照两种过程要素相对应的原则,将工作过程要素转化成学习的过程要素(包括内容要素:知识、能力和素质,情景要素:条件、场景、环境),实现工作过程的自然逻辑与学习的认知逻辑有机结合,通过重构,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排列、组合)、认知环境具体化、实践体认过程化、目标要求操作化、课程研发动态化。

(二)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内容从两个维度设计框架结构。一是将企业会计在处理纳税业务时的工作分解为:工作认知(税收的有关法规、企业纳税的相关会计要素、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等)、计算(税率、公式、税额计算)、申报(程序、表格等)、缴纳(过程)、做账(账务处理)等五项主要学习性工作任务。二是为了处理好不同税种纳税业务特殊性的学习,并确保学习过程有效性,又将企业实际纳税时的工作分解为: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等类主要学习性工作领域,并将计算、申报、缴纳、做账四项工作任务嵌入到上述工作领域之中,这种“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突出了重点,消化了难点,既符合学习学习认知的逻辑,又应对了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一)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针对该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差及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差等问题,可以在纳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法进行创新性改革。

“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各个项目细分为若干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然后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驱动点,引导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要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出发点,训练的内容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巩固税法知识、掌握账务处理技能,从而提高办理综合涉税事宜的能力。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一体化的教师配置、教学场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融于一体,在做中教,做中学。具体来讲就是将实务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参观和校内实训室等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软件,教师通过穿插操作指导、答疑,帮助学生学会企业办税业务的各种工作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际工作体验。

(二)教学方法

第7篇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审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审计署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审人发[2002]58号)和我区深化职称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全区审计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通过国家高级审计师专业考试,且成绩达到国家或自治区合格标准的人员。

第三条本条件中的评审范围是指从事审计工作(含从事会计、财税、经济工作并兼任审计工作)的人员和大中专院校中担任审计教学(含会计、财税、经济教学且兼任审计教学)工作的教师、科研单位中从事审计研究(含会计、财税、经济研究并兼任审计研究)的人员。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四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履行“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岗位职责。

第五条年度考核、职称外语、继续教育、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须符合国家及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六条学历、资历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博士学位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一年以上。

二、取得硕士学位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三年以上。

三、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四年以上。

四、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六年以上。

第七条符合第六条学历要求、符合第三条中从事兼职审计工作5年以上,且已获得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讲师、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一年以上的人员。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八条理论水平:

一、具有系统、坚实的审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二、熟悉国内外现代审计及会计、财税、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能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审计工作中较为复杂的问题。

三、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熟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通晓《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各项配套法规和有关行业审计、会计制度。

四、具有指导中级审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第九条工作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担任过1次以上大中型审计项目(含县级以上政府财政审计项目、金融机构审计项目、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应其他经济单位审计项目)的负责人或主审。

二、结合国家经济形势,组织实施县级以上行业性审计或审计调查1次以上。

三、主持承办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及相应其他经济单位)审计查证、咨询服务业务2项以上。

四、承担重大专案审计工作1次以上,为案件处理、审理提供准确依据。

五、主持或承担由省、部级以上审计机关或省、部级审计机构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1项以上。

六、具有解决审计业务中重大疑难问题的业务能力。

第十条业绩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有公开出版不少于3万字的审计著作或译著。

二、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审计专业教材。

三、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核准的有内部刊号的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

第四章破格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对虽未达到学历、职称外语、任职资格年限等要求,但业绩显著,品德、知识和能力出众,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和业内享有较高认可度的人员,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

第十二条破任职资格年限者不得提前3年申报(不含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破职称外语者,须年满4O周岁以上,且任职资格年限和职称外语不得兼破。

第十三条破格人员除具备第三章评审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任职期间成绩显著,所从事的审计业务工作受到省部级表彰一次以上,或市级人民政府(含自治区业务主管部门)表彰二次以上,或所主持的审计项目有1项在省部级以上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二、在全国性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上发表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三、公开出版审计专业著作一部(独著者字数在10万字以上,合著者个人撰写量在12万字以上)。

四、获得注册会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或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者。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

1、伪造证件、证明。

2、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3、违反审计的有关规定、纪律。

4、其他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第8篇

一、专业核心能力的界定

核心能力是指学生的主要能力,即是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他专业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所应具备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就财政学专业而言,理论研究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财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跟踪前沿,能初步具备一定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该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财税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具备在与财税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技能。借用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概念,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领域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学生掌握的不易被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应包括财务分析能力、财税数据统计能力、纳税申报能力、税收能力、税收筹划能力、理财规划能力等综合能力。金融类院校的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应凸显“金融+”的特色,所以专业核心能力还应包括银行业务处理能力。

二、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应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三个方面,具体指标体系的内容如下:专业基础能力是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该能力是通过学校学科基础课和学科选修课来实现的;专业核心能力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适应岗位需求的、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验课的学习来实现的;专业拓展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除专业核心能力外,还应具备专业方面的素质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该能力是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财经公文写作和社交礼仪等课程实现的。

三、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财政学专业已经向社会输送三届毕业生,从就业反馈来看,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金融行业、会计行业和财税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但是提出的期望是专业能力培养需更加注重实训能力。综合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状况,财政学专业能力的培养显现出以下问题:

(一)专业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务会计等课程)学习效果较差,知识掌握不系统、不扎实。

而这些基础知识恰恰是后续课程的坚实基础,基础知识的不牢固直接导致了专业核心能力的不突出。

(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不够突出。

呈现出“几多几少”的状态,即课程门数多、课程时数少,课堂教学时数多、实践课时数少,教材中理论内容多、案例或仿真教学少。

(三)专业技能较低,实践教学软件匮乏。

目前,学校财政税方面的教学软件购置多年,过于陈旧,许多功能没有更新,尤其是“营改增”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值税的税率和征税范围也较以前有很大变动,这些紧密和实际相关的实务操作在目前的条件下学生无法完成,导致所学知识技能与现实脱节。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任重道远。

虽然河北金融学院现有财政税务相关专业已经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实践基地的利用率较低,校内教师与实践基地的指导老师之间沟通较少,由于受校内课程和师资数量的约束挂职锻炼的机会渺茫。平时安排实践基地的专业实习由于受校内课程的安排所限只能在暑期完成,而暑期阶段实践基地的业务量较少,需要的实习学生数量有限,这与学生迫切需要实习的需求又有很大的矛盾。

四、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CTA)核心能力培养路径

(一)依托金融特色,构建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模块结构图。

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需体现“金融+”的特点,既需要体现学生掌控国家税收政策、制度以及分析政企税务发展战略和较强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又需要体现金融特色,面向金融类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主要为“五个面向”———面向金融类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需要、面向社会中介机构与事业单位、面向财政税务管理部门、面向国家其他经济和行政管理部门、面向科研院校的需要。同时本着造就“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型复合人才”的专业发展理念,立足于培养“精财税、通金融、晓法律、懂财务”的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高级财税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以下五项核心技能:财税基础理论与方法应用技能、公共事务管理技能、企业涉税服务与税务风险控制技能、国际涉税管理及跨国税务处理技能、高水平涉税鉴证业务处理技能。具体能力要求及专业核心能力、工作岗位和对应的课程模块参见下图。

(二)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培养技术路径

1、突出金融特色,科学厘定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关系。立足于培养“精财税、通金融、晓法律、懂财务”的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高级财税专业人才。

2、以“四大能力要素”为核心,合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关系。

3、构建适应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要求的理论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教育部规定的财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税收学、税收管理、政府预算、税务稽查、税收筹划、国际税收、中国财政史,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CTA职业资格考试要求,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设置税法一、税法二、税收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税务实务(以上课程为税务师资格认证必考内容)等课程。选修课以拓宽专业知识领域为目标,设置时增加选修课门数和学分占比,使学生掌握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合同法、审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开拓专业视野,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4、构建适应税务师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的实践课程,重点培育学生职业基本技能;事务所与学校协同发展,践行“合作、包容、互鉴、共赢”的丝路精神,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毕业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设置灵活的毕业论文形式,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能力;事务所与学校共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秀职业品质;积极开展以税务师职业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能力;依托现有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涉税综合实验中心。

(三)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培养制度路径(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1、重视学科建设,且要制度化、规范化。建议结合学院重点学科、精品课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对财政学专业进行学科建设规划的充分论证、制定工作,在学校学科规划基础上,统筹安排,以财政专业为依托,适当调配学科建设专门人员,并重视结合校外专家及社会实践部门意见,拟定、论证、制定财政学学科建设年度计划及中长期规划,其中包括学科点、专业方向、重点建设项目、课程体系、学分的课程分布及各学期的学分分布、师资力量建设、科研建设等内容,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68-02

特色人才培养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财政活动范围不断变化,财政学科研究的对象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财政学科发展以及财政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新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何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当前财政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对地方性高校的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一、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界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素养和较好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财政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财政税务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等方面知识和业务技能,具备处理财政和其他相关工作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突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财政、税务、会计、信息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首先,开展课程群建设。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注重整体优化和系统整合,构筑宽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财政学、中国税制的发展优势,建设财政学、中国税制两大课程群,彰显各自教学特色。其次,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一是进一步优化学科理论课程设置。在理论课程设置上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原则,除突出专业知识课程外,还重点加强了对学生财务会计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增加跨学科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范围。在突出专业知识方面,在专业主干课程上系统地设置了财政学课程,同时,从2011年起将财政专业选修课程分为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两个方向;强化学生的财务会计基础方面,除专业基础课中安排了会计学课程外,在专业骨干课中还安排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专业限选课中开设成本会计等课程;增设跨学科选修课,将审计、管理学等专业课程纳入学生的选择范围,如审计学、ERP原理与应用等。二是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幅增加实验和实践课程的学分和课时,实践课程的学分占全部学分的比例达到21‰同时将专业综合性实验作为必修课程。三是增加财税专题讲座。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拓展专业深度,每年都邀请国内财税专家给学生做多场专题讲座。

(三)推行“读、写、议、评”教学方法。“读、写、议、评”教学方法是基于“高校教学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要求,贯彻“两个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探索高校教育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转变中逐步摸索形成的一套教学方法。“读、写、议、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不应只注重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留有思考的余地,在尝试与体验中认识理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读、写、议、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丰富教学形式、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师生互动。具体操作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导读阶段、写作阶段、讨论阶段、点评阶段。导读阶段主要是通过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课外的专业书籍及文章,增加专业方面的信息量,拓宽视野,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写作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归纳及写作能力,写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读书心得、观点综述、专业论文等。讨论阶段是通过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点评阶段包括学生互评与教师评议,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相互评议,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时的多少灵活布置阅读材料,科学地安排写作内容及组织讨论,讲求实效。“读、写、议、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专业写作能力、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研究型教学等为手段,以共建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平台,将第一课堂实训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了“认知—实践—创新”的多层次、多种类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具备财经理论基础知识、经济思维、财税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建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根据“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实践发展规律,我们构建了一套“认知—实践—创新”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有财政税收综合模拟实验室、财政信息化实验室、增值税防伪税控模拟实验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在财政税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20多个“产、学、研、政”相结合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参观财政局和税务局、观摩财税实践操作、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暑期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社团活动以及聆听学术报告和撰写读书笔记、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2.以科研和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组成科研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申报学校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构建课堂学习、实验室模拟与实践基地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如对学生校级及以上各级的科研创新项目、“挑战杯”项目、公开,给予物资、学分奖励),定期举办全校性“财政学”小论文比赛。通过上述措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的成效与不足

(一)财政学特色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经过近5年的努力,广西财经学院财政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取得较显著成效。财政学、国家税收这两门课程已建成自治区精品课程,社会保障学课程是学校重点建设课程。财政系教师所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财政学重点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2009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编写的《公共财政学》教材获得2006~2008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参与撰写的著作《广西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研究》获得2010年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广西财政厅每年重点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0多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5年来,学生初次就业率都超过90%,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好评和高度评价。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

(二)存在的不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不够突出。广西财经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有别于以培养高水平的学术性人才为主要功能的研究型大学,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所处区位,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专业设计和办学形式上要有较强的为地方服务的针对性。从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来看,虽然明确提出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但培养目标并没有突出广西的区域特色,与其他兄弟省份的地方财经院校基本雷同。在课程设置上,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衔接也不够紧密,与地方的需要有一定差距。

2.相关设施的投入不能满足需求。在特色专业教学过程中,随着本专业招生人数的扩大、科研项目的增加,相关配套设施还无法及时跟上,如师生可查阅的专业图书资料尤其是国外最新前沿的专著和期刊数量还比较少,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考试指导还缺少固定场所和设施等。

3.实践和实验教学有所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多数是从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学)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经验,自身尚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专家能手。虽然也有教师到财税等实际部门进行短期实践学习或挂职锻炼,但这样的机会并不普遍。另外,在实践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已有的基地主要分布在财税部门,企业实习基地不多有待加强。有些实践和实习基地虽然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却没能真正运作,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未能接触真实的业务流程。

三、完善财政学特色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突出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办学的地域性特色,在专业建设上,必须清楚为哪些地域服务,并明确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基本趋向、结构。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注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的广阔前景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目前广西财经学院财政学特色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这一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对财政学学生的培养既要面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理财人才,又要适应广西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教育,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能安心”是指扎根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能吃苦”是指经受艰苦环境、艰苦岗位和各种困难磨炼;“能创业”是指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并善于开拓创新。

(二)增加投入完善教学科研设施。为了更好地培养特色人才,必须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配套措施。增加经费主要依靠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学校的经费支持,通过申报学科建设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等方式获得建设经费来改善有关教学可以设施。另外,也要考虑从二级学院的经费中拿出一定资金来增加投入,包括加强资料室建设,增加必要的图书资料的订阅和采购。

(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师资建设,积极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质队伍。特别是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既精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动手操作的全方位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上,要密切与实际部门的联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一方面,形成教师“走出去”制度,要让每位教师定期到实际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或实践学习;另一方面,要从实践部门聘请一些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担任学生实践教学老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