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分析与检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06 03:02: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业分析与检验

第1篇

工业分析检验专业,就业方向包括:

1、毕业后能在化工、环保、石油、轻工、医药、冶金、地质、建材等部门进行分析检验工作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

2、能参与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制订等科研工作;

3、可在外贸、商检、环保、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化妆品、建材、石油等部门从事化学分析、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监控、化学检测、现代仪器分析;

第2篇

[关键词]煤焦油 分析 检验

中图分类号:TE6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52-01

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干馏温度大于900~1000℃称为高温干馏;7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终温在500~70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煤的低温干馏始于19世纪,在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德国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42%。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由于廉价的石油冲击,使低温干馏工业处于停滞状态,而一些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至今仍停留在常年操作生产中。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煤焦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部分为价值较高的稀有种类,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在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非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主要是酚类,粘度大,低温焦油是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350度前馏出量在50%。在石油化工中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是炼焦化工的大宗产品,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性碳氢化合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及其衍生物)、萘(α-、β-甲基萘及其衍生物),屈 、茚、芴、苊、蒽、菲、芘等。碱性化合物中最多的是吡啶(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喹啉(异喹啉)等。中性含氮化合物有苯并咔唑、氰化苯、吲哚、咔唑、氰化萘等。

构成焦油主要元素有五种:C、H、O、N、S。作为炼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产回收产品,基本上由烃类和非烃类有机化合物组成含量高达40%。煤焦油是一个组分上万种的复杂混合物,目前已从中分离并认定的单种化合物约500余种,低温焦油,暗褐色液体,密度小于1,有时接近1。焦油中含氮化合物具有碱性或中性。含氮化合物约占焦油的1%左右。可分为两类中性---环上带氧的化合物:①; ②酸性---在侧链上带氧化合物,属于类的酚有三种甲酚和六种二甲酚的同分异构体等。

主要有噻吩、硫杂茚、苯并噻吩等。含硫化合物一般不到焦油的1%。上述化合物中,约占煤焦油总量的55%,其中包括苯、二甲苯、萘等174种中性组分;酚、甲酚等63种酸性组分和113种碱性组分。此外还有极少量其他元素和稀有元素。低温焦油也是用蒸馏、洗涤等方法分离成各种燃料油、酚类、沥青等。含氧化合物中的酚类是酸性化合物,其中又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是组成焦油的最主部分。

煤焦油的性质与原料煤的性质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而高温焦油是经过二次分解的产物,这种依赖关系已基本消失。煤焦油的产率与煤的热解温度关系密切,当煤热解温度低于600℃时,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为1.160~1.220g/cm3 。褐色。有特殊臭味。在室温下,煤焦油易燃,为致癌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相对密度约0.85~1.05。主要成分是环烷烃和烷烃等。主要由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烷基芳烃含量较少,高沸点组分较多,热稳定性好。其组分萘含量较多,其余相对含量较少,主要有1-甲基萘、2-甲基萘、菲、咔唑、莹蒽、苊、芴、氧芴、蒽、喹啉、芘等。煤焦油中各主要组分含量均随着焦炉气相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煤焦油的质量,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高温干馏煤焦油的产率一般为3%~4.5%(干煤)。采用配型煤炼焦时由于型煤粘结剂的加入使焦油产率有所增加。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工业分析;检验专业;校企合作路径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027

0 前言

对于高职工业分析、检验专业来讲,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与展现自己的平台,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操作经验与技能,在全面提供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同时,也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满足岗位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因此,为了不断加强高职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联系,各院校应进一步探索、拓展校企合作途径,加强教育人才模式创新。

1 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优化

(1)全面分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通过相关企业的深入调研,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全面分析,以及与企业技术专业对工业分析、检验工作的探究得出,建材生产控制、产品分析,以及化工生产就控制、环境与检测分析等是该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明确、认证了其中包含的相关实际工作任务,其中原料质量、产品指标控制;煤炭质量、化妆品有害物质控制;工业用水质量控制;标准溶液制备、硅酸盐成分检测等是该专业较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各高职院校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现行专业课程体系做出恰当调整,以此来全面适应校企合作探究[1]。

(2)加强课程体系构建优化。通过联合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以及相关专家做出的分析与认证,针对工业分析、检验职业岗位特点,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设计拓展需求与相关技能发展特点,划分出了以下几个学习领域:仪器分析测试、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水质监测设计与实施;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设计与实施大气、废弃检测等内容。针对上述内容,各院校可以针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与特点,对职业岗位提出的各项素质、能力要求,构建出能够整合基础知识、专业与通用技术能力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教学组织方案,从而真正实现岗位职业能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统一,也拓展出更新颖、多样化的校企合作途径。

2 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工业分析、检查专业教学目标与特点的分析,联系现阶段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各院校应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构建出新型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生产发展需求,将实践教学内容恰当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与实践性特点[3]。

首先,应将第一学年氛围两个学期,主要开展的应是基本素质、技能的培养,而此阶段的各项教学活动,主要可以安排在校内实训教室内进行;其次,第二学年应合理划分成三个学期,主要开展的是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活动,此阶段的各项课程主要应安排在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室,或者是校外实训基地来完成,真正实现校企有机融合;再者,第三学年应合理划分为三个学期,主要开展的是职业岗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课程,此阶段的所有课程都应安排在校外的实训基地来进行,以此来确保学生可以真正获得实践学习的机会,真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该模式的专业实践环节所拥有的学时应占据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培养替身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够将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培养出更多能够全面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3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高职工业分析、检验专业课程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更积极、全面的思考探究,全身心投入到实践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就必须要重视起相应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

首先,对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来讲,应科学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等方式来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要尽可能的在校内实训、一体化教师来进行,真从而真正做到精讲多练、讲练整合的教学目标。

其次,对于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课程来讲,应在校内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等方法来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组织,紧紧围绕虚拟工作任务的布置,以及社会产品等方面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再者,对于综合、岗位技能培养课程来讲,应主要安排在校外的实训基地开展,这样学生可以真正到企业车间里,对企业设备、技术进行熟悉与操作练习,并有车间选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实训负责教师来对实训教学活动进行共同管理,从而将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以此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2]。

最后,对于师资队伍、教学实训条件建设优化等方面,各高职院校也要不加强与企业的科学融合,并在合作探究中真正形成过程、成果共管共享,以及人才、责任共育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从而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途径,在充分挖掘、利用院校与企业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探索出更新颖、科学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一种可以科学整合学习、工作的教育培养模式,是现代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重大创新与改革发展,是真正实现企业、学生与高职院校三赢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各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及企业发展特点需求,πF蠛献髯龀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龙,周学军,皮燕萍等.对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11):49-51.

第4篇

关键词:仪器分析 项目化教学改革 模块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48-02

仪器分析课程既是工业分析与检验、煤质分析技术、制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中、高级化学检验工和分析工考证的核心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其他分析法等。该课程在工业分析与检验、煤质分析技术等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按照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原则,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下教学改革思想: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项目开发;以化工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为导向,以常见化工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企业化学检验工和分析工工作岗位对仪器分析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位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的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

4.了解其他仪器的检测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规范地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等仪器;

2.能够根据测定要求选择适宜的测定手段;

3.能够根据样品情况确定测定方法和设计测定步骤;

4.能够规范地记录检测数据、处理检测数据、评价检测结果、提交检测报告。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分析检验工作人员(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有数据和实验现象)基本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建立成本节约化职业意识;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式教学,项目化场景设计”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设计以分析工、检验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任务为依据,通过职业技能分析与课程能力分析使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一一对应,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授课过程中灵活应用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实施讨论、汇报、实践操作、结果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过程

1.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选派教师考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模式,学习国内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企业调研:团队教师到内蒙古农科院农产品检测中心、环境监测站、清水河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观、学习、培训,参加企业分析岗位的工作。通过企业调研做岗位职责分析,清晰企业岗位设置,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员工规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3.与企业专家研讨。在我系举办的校企专业共建研讨会上,“模块式教学,项目化场景设计”作为一个专题在校内外专家中间进行讨论论证,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企业的认可。

老师们结合多方面的信息,结合我校生源情况、软硬件条件、教学任务的理论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引进适合在教学中开展的工作项目,加以设计,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见表1)

表1 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涉及到的模块知识

项目名称 涉及到的理论模块

基础

项目 目视比色法测定水中的铬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微量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甲苯的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 气相色谱法

水的pH值的测定 电位分析法

自主

项目

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和钴的混合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自来水中氟离子的测定 电位分析法

乙醇中水分的测定―外标法定量 气相色谱法

布洛芬胶囊中主成分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综合

项目

景观水的水质指标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 乳制品中部分质量指标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些项目分为基础项目、自主项目和综合项目,基础项目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和开出合格检测报告的方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逐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二部分是自主项目,自主项目在难度上和方法上体现了与基础项目的递进性和互补性,比如说都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基础项目到自主项目的项目设计一是要增加难度,比如考虑测定条件的选择,二是要改变定量处理的方法,由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单组份体系-多组分体系。通过这些项目的设置使学生逐步全面掌握每种检测手段的检测过程。自主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领会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最后设计了综合项目,将仪器分析课程重点讲述的分析方法体现在一个综合项目中,培训学生在综合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查阅国标、制定方案、实施检测、数据处理到出具报告,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任务,提高实战能力。

难易程度逐级递增的项目有利于训练学生逐步从“变化”中掌握“不变”,抓住这门课程的核心,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实践工作,使他们能比较从容地应对未来各种领域的分析检测工作,能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

1.项目场景设计:结合企业调研,岗位设置分析,转换学生角色为企业员工角色,由组长、资料员、检测员组成分析测试小组,承担检测任务。同时转换教师角色为测试中心主任对检测工作组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2.教学过程设计:总的来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任务布置―资料查询―方案制定―检测实施―检测报告―项目汇报―结果评价,每一项目的设计都要融入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由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我们以第一学期课程所用评价表格为例(见表2),项目考核50%、教师评价20%和最终的理论考核30%相结合,从而确定学生本课程最终成绩。

表2学生学期总成绩得分汇总表

项目 评价内容 得分 权重 总比例 总评

项目

组分 自评 互评 组长

评组

价 项目1 10% 50%

项目2 20%

项目3 20%

项目4 20%

项目5 30%

教师评价 平时表现 20%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30%

以项目为单位开展以下评价:资料评价、工作方案评价、检测过程评价、检测报告评价、汇报材料评价、自评,组内互评,组长评组员(或主任评组长)几个部分。

这个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而充分,为我们设定的课程体系总目标服务,分别考察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制定检测方案的能力,实施检测方案、规范操作的能力,科学记录、处理数据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协调沟通能力,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能力。这样的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改革总结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模块式教学,项目化场景设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经过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设计真实工作场景,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的中心,逐渐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旁观者,起到监督、咨询的作用,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课堂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教学内容设计上,考虑学生接受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还是采用模块化教学过程,将每一个模块的知识融入设计的项目,而项目的设计也通过基础、自主项目将理论、数据处理环节设置成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渐进性。最后综合项目的设计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融入了职业特点。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其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矛盾仍然是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不协调,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近些年,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等有力的措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后劲十足,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所需要实用高技能人才,得到市场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化工技术类的一个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作为一种检测工作,其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实训技能的熟练掌握尤为重要。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地运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分析检验技术对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等进行质量检验及监控,从事石油化工产品检验、药物检测、产品开发、化验室管理及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更需要熟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习借鉴德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探索。

1 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职业教学思想

高职高专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不喜欢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热衷于通过实际动手能力来获得知识。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是其一大特色,可以利用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学习这一特点,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应用与掌握;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缺乏技能与实际需求的衔接。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缺乏企业实际经验。这种传统教学的弊病就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到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参与率低,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路。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能力为核心,大力培养技能型适用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到企业的零适应期,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理论知识够用、实用,通过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实训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思路

2.1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

职业教育是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根本任务,所以实训内容应结合当地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从通用基本技能的培养着手,根据学生的吸收消化能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计实训教学内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高工和教师代表组成实训教学开发小组,由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广,涉及行业多,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调研。以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为主要调研对象,搜集企业工业分析与检验岗位群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然后,从实际工作任务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法处理,设计成为符合教学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完成从职业行动领域到实训教学领域的转换。实训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以专业基本技能、专业通用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三段式进行设计。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设计以综合性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学生选择任一实训课题,由6~8人组成一组,小组利用三周时间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与实训教师讨论实训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审核通过后小组批准进入实训基地进行课题实训。

2.2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法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也在大力提倡学习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它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手、脑、心共同参与,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加强团结合作。选择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教学中,根据实训内容和阶段的不同,所选取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2.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是“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际操作。没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要想培养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将是一句空话。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要重视理论水平,更要重视实践。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生产实践、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承担技术项目等途径使教师从“能力”和“素质”上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为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我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岗位成才”等办法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以“双师型”标准建立新的教师岗位职责,实训教师既熟练操作技能,又能教授理论知识。不再按传统的办法将教师分为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

2.4 实训条件的多样化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实现校园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工况的无缝对接。校内实训基地必须保证基本的配套设施,校外实习基地要相对稳定。打造一个企业化和社会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向企业,让企业走进校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施根据实训内容不断添加和完善,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更要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为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习奠定基石。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实施

根据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实训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操作能力,进行实训内容设计。学生先进行必备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再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培养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18-20.

第6篇

关键词 工业分析与检验;人才培养方案;技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35-02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化医技师学院于2004年10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受到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人劳局、重庆市经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学院于2005年春季开始招生,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在2005年春季招收新生一个班,38名学生,简称05春分析技师班;2005年秋季招收新生两个班,125名学生,简称05秋分析技师班。以后都是秋季招收新生,最少招2个班,最多时招了7个班级,近400名学生。学制4年。工业分析与检验技师专业在校学生达800多名。对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学院领导和系部领导都极其重视。通过6年来的教育教学培养,收到明显的良好效果。

1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科学制定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素质高低和成功与否的关键。从2004年10月批准成立技师学院起,学院领导就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先后派出教师深入重庆长寿化工厂、重庆农药厂、四川维尼纶厂、重庆新华化工厂、重庆药友制药厂、重庆太极制药厂、重庆环研院、重庆商检局、重庆农研院等二十几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工作,同时还派出部分教育教学中干和教师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重庆工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近10所院校交流。在2004年11月初步形成学院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采用三段式教学,并在05春分析技师班、05秋分析技师班进行实施。以后逐年进行修改,现形成比较科学的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2 实施效果分析

2.1 技师学院技师学生基本情况

技师是从2005年春季开始招收学生的,如表1所示,第1届只有1个班,即2005级(春)技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班;第2届有3个班,即2005级(秋)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1、2班和2005级技师自动化班;从2006年开始,就读技师的学生开始增多,技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2006级有3个大班(学生270多人)、2007级有6个班(学生400多人)。技师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逐年增强。

2.2 技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对各年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学生课程成绩的合格率(当期无补考科目)和优良率(课程平均成绩达80分以上)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主要原因有:一是学院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层次的学生中实施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MES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二是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越加突显,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受教育者)对它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三是学院通过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给学生展示学习成绩的机会,同时也因为技能竞赛成绩优异,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视。

2.3 参加技能大赛情况

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从04级大专分析班、05春分析技师班到09级大专分析班、07级分析技师班,学院共参加了5届全国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和3届重庆市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共26人次22人参加比赛,获得一等奖6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其中,除06年第一届外,其余各届全是分析技师班学生参加,分析技师学生占86.36%。

2.4 学院级学生干部情况

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从05春分析技师班到07级技师班,学院学生会、团委共有主要学生干部148名,技师班学生有113名,占76.35%,更有05春分析技师班学生在当时学院级学生干部中占到50%,充分展示了技师学生在学院级学生干部中的主导地位,也显示了技师学生在学院的教育情况。

2.5 就业情况

1)就业单位分析。对05春分析技师班到07级技师班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调查分析,有近10%的学生在全国特别是重庆市的科研院所工作,而同期毕业的大专班学生只有不到1%的学生在科研院所工作,05春分析技师班更是达到20%。技师班毕业学生目前在生产企业工作的约占总数的45%,而在化工医药企业工作的约占总数的38%,其余学生分布到第三产业或者自立门户当老板。技师班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9%以上。

2)专业能力分析。通过对分析技师班已毕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进行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术情况调查分析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的技师班学生比较满意,特别是在操作技能上比大专班学生和其他同类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强,但在领导能力、创新意识、综合分析和继续学习上还有待提高。

3 对分析技师学生培养的实施效果总体评价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从2005年春季招收新生到2007级,学院共培养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学生839名。通过6年来的教育教学培养积累,已初步形成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通过学院多年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培养方案的实施的成绩分析,学生在校的多方面表现情况,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社会跟踪调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调查,证明学院实施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施推广性。

4 对分析技师学生的培养的改进意见

1)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有不断完善的地方,如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方面尝试,教学方法的多种运用等。最终选择适合学校、重庆市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方案。

2)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在教材的编写和内容选择上,还应对理论知识进行加深,克服过去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毕竟技师是具有一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

3)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技师的人才培养在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分析设施设备比较陈旧和不完整性,可能导致培养的人才不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7篇

我院对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探索,建立了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H191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全国普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化工技术类的一个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工业原料及产品化学分析、结构分析及污染检测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院确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即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对与重庆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修订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尤其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培养能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要结构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一、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体系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层次不符

而目前多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教材虽然采用的是高职类专用教材,但课程内容多沿用本科课程内容,仅做了一些删减,大部分课程内容较难,不适合基础较差的高职生。

2.教学内容滞后于化工行业发展,实践教学仍落后于企业需求

多数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内容滞后,缺乏针对当代化工行业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多数高职院校实验设施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改革办法

1.充分调研,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需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因此,正确定位并制订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人才规格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完全融入到企业需求中,体现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企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因此,我院深入企业,介绍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听取企业管理人员、专家、一线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意见,明确企业用人需求;对相关企业、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同时向兄弟院校互相交流,整理同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经验教训。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进行修改和调整。在此基础上我院提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就是“工”和“学”并重,在学校的时间和在企业的时间几乎完全一样。

2.全面推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中,往往现在教室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或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中。而我院通过实行“MES一体化教学”,打破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主导性的课程体系,把实训室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企业当成课堂,由专门的兼职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首先通过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材,降低理论难度,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可以借用投影仪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过去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将枯燥的原理、设备结构、组成等变成较为立体生动的录像、幻灯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与基础知识相联系,如学习《仪器分析》中液相色谱仪时,可以和三聚氰胺的测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有用处,而不是面对一台台冷冰冰的仪器,一些枯燥的数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教学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需建立与其专业相匹配的、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的实训室有十多个,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院除了扩建、完善了一批基础实训室外,新建成工业分析综合实训室、食品分析实训室、药物分析实训室、样品处理实训室,购入了一些大型的仪器分析设备,完全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和教师的教科研需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很少有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我院主动邀请合作企业的资深技术员工到我校开展讲座、聘请其为兼职教师,讲企业实际与校内教学紧密联系。同时开展订单式教育,根据不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既提高了就业率,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5.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随着模块式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行,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界限已逐步淡化,建立一支师风师德高、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⑴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顶岗锻炼;⑵从企业聘请专家、一线技术员到我院开展讲座,聘请为兼职教师;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⑷选送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调研、考察、进修,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

我院在2013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新的人才模式运行,一年下来,该专业的同学感觉不错,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技能,通过接触企业,深刻的了解了今后工作的方式以及需要的知识、技能。当然,任何一个专业的改革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摸索。通过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不断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虚实结合;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模式TM0-4;G642.4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符合企业岗位工作标准的,适应企业岗位工作性质的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近些年,随着我国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毕业时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生产操作技能,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必要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学生在进入实物实验室之前,头脑中只有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进入实验室后感到无从下手,操作不熟练、效率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之中,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衔接不连贯,很多学生已将实践教学前所学理论知识遗忘,这种情况下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践,不仅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这种先理论后实践,先学后做,也容易出现学、做脱节,既对及时、有效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要点不利,也对增强实践效果和整体的学习效果不利,难以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近年来,很多中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课程开发了大量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差些,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导致实训教学经常是人多机少,单纯的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讲解,大部分学生很难明确技能操作要点,学生很难有机会独立的、反复的进行一些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演练,学生技能水平得不到显著地提升,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强,是中职学生区别于其他院校学生的根本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迫切要求实训教学进行重大模式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应性。

二、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就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整个教学环节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有机融合,避免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单独实施。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货任务,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虚实结合是指在课程教学实施工程中将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与真实的设备操作项目相结合,以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与真实实训操作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有机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及专业实训室实施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虚拟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虚拟训练对装置、设备、工艺流程及操作产生一定认识后再进入真实操作阶段,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

由于各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学校自身教学资源也各不相同,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受专业实训条件的影响,在实验实训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限时间内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操作,而还有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听和看,这些旁观的同学的学习热情受到打击,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虚拟仿真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内容丰富和富有有效性、安全性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将虚拟训练与真实操作相结合,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克服了实训条件的局限,减少了硬件投入,利用虚拟仿真环境与实体互动,提高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降低了错误操作设备对仪器的损坏和对人身的伤害。

三、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具体应用

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虚拟仿真训练和实际操作带动知识的学习,以知识教学指导实际动手操作,我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从认知学习对象开始,进入真实实训室,先熟悉仪器设备基本结构,形成感官认识,明确学习内容及实训项目,然后,根据实训项目,进入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学习演练,学生身临其境的熟悉整个实训过程,并且反复练习不熟悉的实验环。经过虚拟实训练习后,进入真实实训室学习,通过分组或独自操作,掌握实训仪器设备,完成真实实训操作环节,并出具真实实训检验报告。教师的“教”是渗透在虚拟实训系统步骤操作演示和真实实训环节中对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的“学”和“做”是体现在仿真实训中的反复练习以及真实实训对接项目的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是由虚拟实训操作考评系统打分成绩和真实实训结果及教师实操考核成绩共同体现。虚拟部分实现学生的操作过程考核,真实实训实现学生岗位技能考核。合理的应用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将仿真实训教学环节、学生仿真实训训练环节及仿真实训考核环节与真实实训教学、真实实训考核相融合,弥补实训教学中难以实现的自主训练、反复练习、过程考评,形成一套适合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技能人才、提升人才质量的虚实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四、结语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中有效的、有机的将仿真与实操相结合,改革了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并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淇元.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12,(1)

第9篇

【关键词】工民建;防渗漏;技术;管理

前言

通过对建筑物防渗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其进行掌握和研究,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进行全面的防水防渗作业,才能更好的推动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和完善整体建筑物的质量水平和使用效果,促进房产建筑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建造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舒适建筑。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渗漏技术的施工要点分析研究

1、屋面的防渗漏技术。(1)屋面的找平层表面压光提浆,厚度最小达到25毫米,坡度倾斜2%。(2)柔性的防水层要根据设计和规范的高度、厚度进行连续的铺设。(3)混凝土结构的楼板在施工时,要确保钢筋的间距、混凝土的强度以及保护层的厚度。保证其在整体浇注时没有施工缝,并在竣工后加强护养。

2、外墙面的防渗漏技术。(1)根据施工设计和相关规范进行外墙混凝土结构的捣振密实度、坍落度、厚度等等进行严格的施工。(2)外墙面的预留外孔洞和内孔洞之间的高差最小为10毫米,控制砖块含水率在10%―15%之间,且每日的筑高在1.40米之下。(3)外墙面的砖接缝的宽度要大于5毫米,深度小于3毫米。对孔洞、空隙等要用配比为1:2的砂浆水泥填实。

3、外铝合金窗的防渗漏技术。(1)选用硬性配比1:2的防水砂浆对安装后的窗框四周进行缝隙的塞填,并进行防水材料的涂刷。(2)窗台的外侧要低于内侧20毫米形成流水坡,设置窗楣处的宽、深度大于10毫米的滴水槽,并对其进行抹灰和涂浆。(3)在窗户的下档处设置排水孔,用密封胶将框料接缝、窗框阴角及螺钉等处缝隙进行塞填压实,达到不渗水、不透亮、不透气的效果。

4、卫生间、厨房的防渗漏技术。(1)卫生间和厨房的穿楼板的管道和烟道要用细石混凝土混合微膨胀剂从管道壁200毫米内由内向外的进行填实和找坡。(2)卫生间和厨房的墙体在1.80米往下要进行内抹灰并混合适量的防水粉剂。(3)卫生间和厨房的地面要比卧室、客厅的地面的高度低不少于20毫米,地漏口较周围的地面高度要低10毫米以上。并在墙根向上300毫米内设置防水层。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渗漏技术的管理问题分析研究

1、屋面防渗漏施工的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对檐沟、天沟及屋面基层在施工前要进行详细、严格检查,确保它的密实性、平整性,排除渗漏产生的条件。在进行屋面楼板的混凝土筑浇时,要避免在干燥、高温的环境下作业,并在浇筑完成后进行及时的保湿覆盖工作。在进行防水层的作业时,要将所有缝隙清理干净并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后填塞密封材料。在楼板配筋处要增加适当的,避免造成裂缝。同时,一定要进行屋面防滴漏作业的两次泼水实验,确保屋面的全面防水防渗。

2、墙体裂缝的防渗漏施工质量管理。墙体裂缝的防渗漏措施主要就是变形缝的处理。因此,在施工管理时要对墙体施工时设置的防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等变形缝进行严格的测量和检查,变形缝的数量、位置、规格等等都要严格的按照有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建筑设计要求来设置施工,以防止墙体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缩胀变形而造成墙体之间的挤压断裂;同时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按照规定在墙体的每层楼板上进行配符合理的圈梁设置,以防止墙体因承重不均或不能承重而产生开裂、变形,以致造成墙体的开裂、渗漏。

3、地下室的防渗漏施工质量管理。建筑护中的剪力墙防渗漏是地下室的防水防渗工作的重点所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其在后浇带、施工缝处理上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要注意缝口、缝隙的干燥、清理工作,在进行混凝土的底板浇筑时要控制好高度和厚度,保证地下室底板的无缝浇筑。同时,在混凝土防水浇筑完成作业后必须安排施工人员对其随时、及时的养护,发现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处理。在施工完成后要组织相关技术质量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的技术标准对其施工的质量进行竣工验收,坚决抵制不合格的施工项目和工程,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性、真实性。

4、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施工质量管理。要根据有关的技术施工规定进行施工作业,保证卫生间和厨房的地面、混凝土垫层、防水层、顺水坡及基层的高度、抹灰、坡度等方面的施工数据符合施工技术的标准和要求,对混凝土的浇筑要夯实压严。在施工安装完成以后要对其进行试压防漏检测和通球试验检测,对没有达到卫生间和厨房防水防渗标准要求的要坚决予以驳回并实施补救措施,待达到质量合格标准后才能竣工交付使用。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渗漏部位的防治措施与方法分析研究

1、防止洗手间管道和地面渗漏的方法。首先,在卫生间混凝土板周边浇上混凝土防水反梁,这样即使卫生间溢水,周边也不会渗漏。下水管穿过楼板的部分要先清理干净再早上泥浆,钢丝制网,然后用膨胀水泥混凝土封堵,就防止了底楼管道和大便器漏水。每一步的施工过程,都要仔细检查,确保防水做到位在进行一下步。比如蹲式大便器,应当先检查下水管的封堵,在进行试水,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一下步的安装。

2、防止外墙渗漏的方法。对于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墙的顶部、空心砖外墙的竖缝,首先需进行堵洞和勾缝,再在易出现裂缝的墙面基层内铺钉钢丝网,并作为一道工序来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抹灰。墙面抹灰分为两道:第一道采用1:3水泥砂浆,第二道采用1:2水泥砂浆。两道抹灰的间隔时间为2-3天,间隔时间过短,基层砂浆尚未收缩,会影响效果。在外墙安装铝合金门窗时,应当先在窗台和窗洞两侧抹一道2cm厚的水泥防水砂浆,并向外找破,然后在安装窗框,后还需要再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内喷微沫剂,使其密封。这样做是因为我们从材料市场买回的铝合金窗外有一层塑料保护薄膜,使窗框与窗洞间必然产生一条缝隙。雨水大的时候就会顺着缝隙渗进墙体,室内墙体就会出现潮湿,严重了会暗灰,很影响美观。

3、防止屋面渗漏的方法。第一、加强屋面构造层施工的质量管理。这需要再次强调施工中个阶段的检查验收工作,除了施工人员自己检测外,还要经过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第二、山墙、女儿墙的防渗漏方法。山墙和女儿墙施工的时候可以加强屋面与山墙、女儿墙的拉结,增加结筋或小立柱,与压顶梁连接起来,增加女儿墙的牢固度。第三、天沟、檐沟、变形缝等部位的防渗漏方法。天沟、檐沟、变形缝施工的时候适当增加坡度的,当然坡度也不能太大,2%以内就可以。这些部位做防水层时最好设附加层,而且需要用密封材料嵌填收口处。虽然这几个部位出现渗漏的原因不同,这样处理对这几处的防水都能提高。

总之,防渗措施是以部位的不同而发生变换的。然而,以设计为依据严格地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仔细地检查、验收,而后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是有效防治渗漏问题,使房屋的防渗系数最大限度的提高的最基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