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野外实习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23 08:59: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野外实习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野外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园林专业 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ANG Zheng[1], CHEN Xiaoxiang[2]

([1] Department of Metaplasia,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2] Library in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professional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e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arden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ed field practice content, to regulate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rovides help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landscape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野外实习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进一步梳理总结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要途径,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许多相关高校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在野外实习中盲目效仿或者照搬其他高校的生物学(主要是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而这些专业往往以单项专一的方式进行,并不适合于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与目前园林专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极不协调。因此,加强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建设已成为当前园林专业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1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园林技术从2006年自2009年间的野外实习过程来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周期短、教学模式单一。受条件制约,野外实习教学大多以1周内的短期课程实习为主。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以参观学习辅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中好学者忙于笔记,无心者走马观花。实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设计试验和动手实践的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浅显、陈旧,不相符,缺乏创新性。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内容大多只是针对生态学、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而设计,仅处于“认知”层次,不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园林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树木学、花卉学等学科一般都采用农业类或理学类的教材,偏向栽培种植或科属分类、系统解剖等方面。与园林绿化、观赏等专业方面结合的教材不是太少,就是内容陈旧、浅显。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指导,而师范类的生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又相对完善、系统,在野外实习中,很多方面都偏向植物学方面的实习,以动植物种类识别、分类检索等传统植物学内容为重点。除此之外,在实践性操作的内容上尤其欠缺,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习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无法实现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创新。

(3)学生学习意识缺乏。学生的感性认识少,在实习过程中又处于被动地位,和实习基地、基地人员缺少交流与沟通,许多需要调查访问才能了解的内容知之甚少,因此,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上,导致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普遍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求知欲望。有的学生由于课堂知识学的差,极易产生逆反情绪,把野外实习当成郊游,在老师讲解时急于知道结果而忽视对其他特征的观察、描述和理论联系。如教师在将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经济用途、搭配应用等作详细的描述,学生又会产生急躁情绪或注意力分散,直接导致了其他同学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影响极坏,造成野外实习教学实效不明显。失去了它在高校人才综合培养中的意义,形同虚设。

(4)仪器装备缺乏,影响了野外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的教学。在野外实习中,常规的仪器如GPS、望远镜、水平仪、经纬仪、绘图仪等器材极少,大大影响了在野外的调查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限制了实习效果。

2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与改革思路

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园林专业的野外实习应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生态学、建筑美学、园艺美学为核心,不仅要重点考察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与作用、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考察人类合理的、有效地开发、利用动植物,使之与环境相统一的利用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建设生态家园、绿色家园所必须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野外实习还应成为大学里最有效的德育、美学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也应该是实习的重点。

根据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特点的需要,首先确立野外实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和具有扎实动手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要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融入到实习中去。园林专业应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并重,既培养野外工作能力,又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自然,共建生态家园的意识,还要倡导在艰苦条件下吃苦耐劳的精神。然后在具体操作上,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实习手段以及实习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习效果,以达到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3 改革中的措施与实践

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在2009-2011年的野外实习中,采取一边实习一边总结,逐年改善的措施,在实践中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进行调整与完善,采取的措施有:

(1)广泛调研,深刻总结。对周边的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调研,交流和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探讨更好的实习模式和方式。

(2)寻找理想的实习点,建设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完成好实习任务的基础,有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和实地考察,我们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姑婆山植被保存良好,物种丰富,地形复杂,山势挺拔,溪流众多;依据地形地势,建有多处客家风情的建筑景观,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另外,还有古老的姑婆庙,颇具南国庙宇神韵;茶林多处,瀑布若干。自然风光与园林建设融洽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实习地点。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与贺州学院相距不足40公里,交通便利,大大节省了交通费用。该基地的部分工作人员为本校毕业生,极易与实习生相处,能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少便利条件。

(3)确定和延长实习时间。经过数年野外实习的实践,我们认为实习时间为两周比较合适,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这时与生态学、植物学、园林规划理论、绘图等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识,此时通过野外实习加以拓展和巩固,往往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全面的实习内容与专题实习内容相结合。野外实习前培训,也是野外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前培训的方式包括观看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介绍实习方法和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队设计一个或多个实习专题,通过实习老师集体商榷后确定其可行性,如果专题不可行,可由实习老师拟出10~20个与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利用、模拟景区再规划、明确主题的植物选择与搭配、测量制图等有关的科研小题目供学生选择。提前布置任务能让学生带着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和以更主动的方式投入到实习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数据资料,完成好实习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使德育和美育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过去实习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为了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只而重视实习报告不重视实习过程,我们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四方面: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约占15%);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约占40%);实习报告(即专题研究)水平(约占25%);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约占20%)。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由小组成员自行评分取平均值,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实习报告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由全体教师和学生评分取平均值。

个人自由作品是个人在实习结束前自由创作的作品,文章、诗歌、绘画、摄影、模型都可以,形式不论,只要是原创作品均可。个人自由作品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点举行作品展,在森林公园大门口公开展示,接受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检阅。回校后,在校内再进行一次作品的公开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才艺潜力,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要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去更加深刻认识自然的美,自觉地去爱护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4 结语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为了确保野外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实践,不断从教学内容、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补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道德、审美水平,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

本文为贺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HZUBS201005)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野外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一门与自然和社会密切想关的科学,资源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所以,不论是地理专业还是资源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从学科的角度,要求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获取科学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

所谓科学研究,简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发现的事实修正现有结论为目的而进行的大量调查和实验。因此,收集和占有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科学资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只有资料丰富才能提高科学的生产能力。地理资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资料外,地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TM磁带)、幻灯片、录像磁带等也是地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资料有很多方面,诸如教师讲课、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文献阅读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既要收集室内文字图件资料,博览群书,选读文献,尤其是外国文献原著,经常做笔记、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劳动成果,作为我们从事研究的基础,又要有拓宽和纵深,学会从实践中获得资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坚持做科学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实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环节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学广阔而富有生机的实验室,是内容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教育环节之一。野外实习是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的不可多得的机会,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地学和现实问题,将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学野外实习,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峡谷,或是寒风凛冽的高山冰川,在这种严酷环境下要测量准确的地理数据,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往往需要经历艰苦的劳动,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是综合素能的提高,均会起到非凡的作用。

总之,野外实习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为以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参加实习的教师和同学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二、野外实习的主要阶段

地理学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可划分为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其中虽以野外工作为重点,但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时间,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准备工作或不进行野外工作的总结。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视了这两个环节,实习才能得到圆满的效果。

为了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出发实习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十分必要。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一般要求在实习前的几个月内进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

(1)确定野外实习的地区、路线和主要实习点。指定实习队负责人,负责实习的准备工作。初步确定实习的时间、地点、主要路线和主要实习内容,初步做出经费预算。

(2)收集有关实习地区的文献资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有关专业图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区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了解实习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尽量将实习内容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进行野外预查。通过预查进一步确定实习地区和实习路线。专业指导教师要通过预查进行备课,选择最优的实习方案,确定观察路线和实习点上的实习内容,包括教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观察与操作的内容。预查中要尽量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区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求得他们对野外实习的支持。

通过预查,还要落实实习队的野外后勤工作,包括落实实习队的食宿地点、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给养条件、气候条件、卫生条件及安全保证情况等。

(4)野外实习计划。根据教学实习目的,确定详细的实习日程,写出每一天的实习路线、地点及主要内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虑实习内容的合理顺序,又要考虑交通和路线的条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实习中要保留适当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学生容易疲劳的情况下,休息之后可以收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实习计划应写明各阶段对学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实习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查阅实习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状况的历史和现状等有关文献资料和图件,包括前人的调查报告、论文、专著、地形图、各种专业地图、航片、卫片、TM磁带等。

(6)其它准备。

1.体能准备。

野外实习经常需要连续地坐车、大剂量的运动,对参加的每个人都是体能和精神上的考验,所以,保质充沛的体能和精力是圆满完成实习的基本保证。

2.物质准备

第一,实习过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实。

第二,实习中所需的设备、器材等的准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罗盘等。

第三,常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准备。

第3篇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安全隐患;安全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其重点方向之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生物学野外实习期间,学生怀着更加饱满的情绪和浓厚兴趣,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增强,同学之间的分组分工细化具体,大家在合作与竞争中发挥自我的作用,而这无疑有助于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选择西天目山作为生物学野外大实习的基地,但目前的研究都集中于如何可提高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对于生物学实习过程的安全工作涉及较少。而生物学野外实习由于教学场地由封闭的校园变为开放的野外,带来多种危险因素,有些高校因担心学生的安全而草草了事,甚至取消了野外实习。我校对生物学野外实习一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更加重视,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文章中作简单的介绍。

一、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1.疾病。由于野外实习地离市区较远,往往位于山上,实习时间又往往安排在暑假前后,山里的天气较难掌握,天气的变化容易引起学生的中暑、感冒和发烧等疾病,如果交通不方便或准备不充足的话,容易导致健康风险。

2.雷击。野外实习常常安排在暑假前后,这时候属于夏季,经常会遇到雷阵雨天气,如遭雷击,往往有生命之虞。

3.有毒植物。在野外实习期间,学生们会接触到很多有毒植物,误食这些植物会导致中毒,身体接触到有可能造成过敏,有些植物蜇伤会造成持续的疼痛,并引起感染,故应该引起特别注意。西天目山有很多植物含有或轻或重的有毒物质,如雷公藤、乌头、博落回、芫花和毒蘑菇等,学生可能对野外的东西很感兴趣,什么果实都想知道能不能食用,也有可能将有毒的同科同属植物认作家乡可以食用的物种。西天目山上的有些植物,如野漆树、木蜡树和毛漆树藤等,部分人接触后会产生过敏发应,皮肤会出现红肿、奇痒,如抓破,则容易造成溃烂。荨麻科的有些植物,如浙江蝎子草、艾麻、珠芽、宽叶荨麻,其叶片和茎上均有螯毛,含有蚁酸、醋酸、酪酸、含氮的酸性物质和特殊的酶等。学生在采集标本或经过时如果不小心会碰到这些螯毛,就会引起皮肤如火烧般的疼痛,并发生红肿,如抓破则容易溃烂和感染。

4.有毒动物。西天目山上有一些动物有毒,如毒蛇、毒蜂、毒虫和山蚂蝗。这些动物中以毒蛇最为致命,天目山上有眼镜蛇、腹蛇、蕲蛇、丽纹蛇、山烙铁头、烙铁头和竹叶青等数种毒蛇。万一被咬伤将非常危险,因为实习基地离市区较远,而且抗蛇血清也不是随时都有;毒蜂主要有黄蜂、竹蜂和大胡蜂等,它们咬伤将会出现剧烈疼痛和红肿,还常伴有头痛、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毒虫主要有一些刺蛾类的幼虫、蚂蚁、蝎子和蜈蚣等,被蜇伤会出现疼痛和红肿;山蚂蝗是软件吸血动物,主要有天目蛭和日本蛭,经常停留在叶子上,人不小心碰着就粘上,往往等发现血时才知道被叮咬,此时山蚂蝗已经逃走。

5.摔伤割破。实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拥挤嬉闹,加之下雨潮湿,有些石头上生长青苔,如不小心容易滑倒或跌倒;下山时,有时学生喜欢跑着台阶快速地下,容易造成扭伤或摔倒;还有学生为了采集标本,只顾抬头观察或为追捕蝴蝶而全然不顾脚下,也容易滑倒;此外,的身体组织如手容易被植物割伤,如五节芒的叶片、竹桩,还有就是尖锐的石头;采集蔷薇科的某些属植物时,如蔷薇属(如金樱子、硕苞蔷薇)和悬钩子属(如高粱泡、茅莓、红腺悬钩子)等,容易被其皮刺扎伤。

6.水火事故。夏天火热,野外实习回到驻地后,浑身汗水湿透,实习地附近有溪涧,有些学生肯定想去游泳,但因不知溪涧深浅,而且溪水温度低,极容易导致抽筋被溺;因为蜻蜓主要在水边活动,学生有时追捕蜻蜓而忽略已经靠近水边;夏季高温,林地如遇烟头,极有可能引燃山火,这不仅会产生人身的损害,还将会造成财产上的损失。

二、生物学野外实习安全工作的对策

1.选择成熟的野外实习基地。选择野外实习基地时,不仅要考虑到生物物种丰富和食宿设施完善,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对实习地点是否熟悉,是不是尽可能的安全,安全是野外教学的第一要务。故我校选择了西天目山作为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因为该地已经成为近30所院校的野外实习基地,其设施完善性和安全性已经经过了多年的验证。

2.应急预案的制定。由于安全决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从学院层面甚至学校层面都非常重视。每年生物学野外实习开始时,校领导都要参加在天目山举行的动员会;而整个野外实习期间,学院领导和系领导都抽出人手驻守基地。另外,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都作出详细的应急预案,各级领导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实习动态,并进行针对性措施。

3.学生的安全培训。在学生去野外实习之前,专门安排安全专题的培训,由辅导员讲解安全政策,由专业老师讲解专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并由药学系的老师讲解应急处理,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到野外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并掌握第一时间的自救本领,脑里也绷紧安全这根弦。同时也跟学生强调,野外实习过程的纪律将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

4.野外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掌控。严格野外实习中的纪律,违法乱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安全问题,而且安全事件大都与违犯纪律和破坏秩序相关联。要求学生按时起床和就寝。学生外出实习时,设立不多于5个人的组,在基地内,以寝室为单位,筛选负责任的学生当组长或寝室长,在外出时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在基地就餐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不到就不开餐,就寝时由寝室长汇报成员是否全在。经验证明,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并很好贯彻,可很好地预防安全隐患。同时,教师方面,由具有丰富野外经验的老师充当实习老师,对有可能遇到的危险都可以预先提醒,也可化解可能发生的隐患。

5.野外实习结束后的总结。每年生物学野外实习结束,都由领队老师向系和学院递交野外实结,对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为下一年度的野外实习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支持。

三、结束语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安全永远要排第一位。而安全也是一个全面性的工作,不仅要从野外实验中和实验后着手,更重要的是要做在前头,尽可能想到各种安全隐患,并根据每年出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完善。安全工作没有止尽,没有最好,只有做得更好,才不会让学校、学生和送学生来学校的家长失望,必须常抓不懈,永远绷紧安全这根弦。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参考文献:

[1]赵吉,侯鑫,刘明秋.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78-181.

[2]常缨,胡国富.生物学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105-106.

[3]李新华,胡金良.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34-137.

第4篇

一、实习基地选择及实习内容安排

本次实习选定以肇庆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区和海陵岛地区作为资环专业2012级本科班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该地区在自然地理各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海陵岛

海陵岛位于阳江市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距阳江市区20千米,东经111.9度,北纬21.62度,面积105平方千米,是广东省第四大岛。海陵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 816毫米,年晴天31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海陵岛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在这里主要的实习内容是考察海岸地貌,认识海岛土壤和生物,感受渔民风情及体验海岛风味。

2.凌霄岩

凌霄岩位于阳春北部的河朗镇,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凌霄岩岩高100米,游览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分三层游览,有凌霄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在这里主要的实习内容是参观阳春地质博物馆,了解阳春地区的地质发育历史;观察周边土壤植被并分析土壤剖面;参观凌霄岩溶洞,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及条件。

3.七星岩

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千米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千米,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千米的湖面上,20余千米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对比分析地上喀斯特地貌和凌霄岩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观察喀斯特地区植被生长情况。

4.西江三峡

西江三峡位于肇庆市与高要、德庆两县市境内的西江上。包括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我国地理书上称为“西江小三峡”。三峡两岸,景色秀丽,古迹甚多,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各方游子。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考察河流地貌,了解河流的发育过程;了解西江河流的概况以及影响。

5.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千米,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鼎湖山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雨量1 95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5%,全年干湿季明显;其海拔为14.1~1 000.3m,主要土壤有赤红壤、黄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母岩多为砂岩、砂页岩,土层厚度为30~100cm。鼎湖山是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认识鼎湖山的植物资源;分析群落结构以及其随海拔上升的变化;分析土壤特性以及变化。

6.思贤窖

数亿年前因地壳运动作用,思贤窖一带开始出现三条地质大断裂,即广三深断裂、西江大断裂、北江断裂,因以上三条大断裂正好在三江汇流处相交,经过亿万年的桑海沧田演变,形成独特壮观的三江汇流自然景观。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观看西江和北江交汇的情况;分析河流的通航条件以及防洪作用。

二、本次实习评价

1.实习模式需改进

本次野外实习一定程度上沿袭传统的实习模式。主要以验证为主,大部分时间是指导教师在讲解,采取的仍然是“教师讲解、演示、测量,学生围观、旁听、记录”的方式,相当于将“灌输式”教学方法搬到了野外大课堂。

2.准备工作待加强

本次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很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学生到达野外实习地区后甚至不知道当天的实习路线、实习目的与要求,更没有事先研究过任何实习点的文献资料。如果有测量任务,也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操作仪器、仪表等工具,大部分学生忙于浏览风景拍照留念。返校后,学生没有及时作总结,对很多学生来说,野外实习的结束就意味着整个野外实践课程的完成,对实习报告也只是敷衍了事。

3.实习计划应优化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有时相距较远,有些路段还比较险峻难行, 一个实习点到下一个实习点徒步往往达1~3个小时,而在实习点的讲解时间不过10~30分钟左右。加上天气炎热,学生到达观测点已大汗淋漓,十分疲惫,注意力没法集中到教师的讲解、地理事物的观察与分析推理上。另外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而行进速度不同,实习的队伍前后可能会拖拉很长,后期到达的学生根本无法听到教师的讲解。

三、实习几点建议

1.采用研讨、互动模式

在整个实习阶段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助学习的精神,指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测量与绘图、用脑分析,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判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根本目标。

2.重视准备与总结

前期准备是提高实习效率、实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在出发前组织准备、思想和业务准备越充分,野外实践教学实习目标的实现就越有保证。实习后的总结汇报是野外实习课程顺利结束的标志,也是野外实习效果的最后检验。

3.实行多元化评价

采取学生地理科学素养评价与人文素养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和原则,对学生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定。

4.调整实习线路

第5篇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 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第6篇

关键词:植物 野外 实践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67-0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野外实习等教学方式,其中野外实习是巩固和加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许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对植物分类鉴定、学习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使课堂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最为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善于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野外实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方法与内容的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野外实践多存在质量不高、管理粗放、效果评价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习基地管理,构建科学发展的实践体系,以此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笔者根据该校和外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的实际情况,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经验,和同行作一探讨。

1 野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

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野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资源、教者的带教能力、制度的建设以及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1.1 实践教学资源的标准

野外教学基地以选择中药种质资源和储量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交通便利、食宿经济、安全有保障、人为干扰小的实习地点为原则,建立环境更成熟的野外实习的教学、科研基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习教学的条件。实习基地至少有6条以上可供学生采集、识别药用植物的精品路线;蕴藏的常见药用植物500种以上且都具有一定量的资源量;中药栽培的实践基地应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检查公告》中公布的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和品种的基地;或者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规模不少于50亩。基地内还应建有为实习生简单进行检疫、检验、试验分析、数据处理的工作站。

1.2 带教教师聘任的条件

野外实习的带教老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高级以上职称以及3年以上野外实习经验,每名带队教师指导学生不多于20名,每天指导学生不少于5学时。

中药材栽培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药学或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药材质量管理经验。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技术人员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或农学常识。参与实习实训的教师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研究生学历或中高级以上职称、该专业3年以上教学和科研经验,承担有国家级、省级或厅级相关科研项目,并能单独指导3~5名学生,平均每天带教时间不少于5学时。

2 实践教学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极为重要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应制订切实的管理制度。

2.1 实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强化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训练。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早期接触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2 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职责

(1)教务处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起指导、监督、考核作用。院系是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单位,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组织和生活安排诸方面的管理。各级管理机构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2)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院系的主管领导是实践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主管领导定期研究、检查实践教学工作制度,不断地完善各级教学组织和有关制度,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

(3)院系应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规范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研究。通过讨论和研究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凡该校实习基地方可悬挂“教学实践基地”的牌匾。实习基地要将与学校进行教学协作、承担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工作提高到既为社会造就优秀人才又促进本单位整体水平快速提高的重要高度来认识。实习基地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年可从业务收入中拨出部分经费作为实践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学校对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依据条件给予相应支持。对实习基地的进修培训、高新技术普及、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要求,要优先给予安排。对有条件的实习基地,学校支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合作科学研究,共同申报科研项目与成果,以合适方式共同培养研究生。

(6)实践教学经费由教务处会同院系根据年度实践教学计划和预算标准,按照见习实际人数进行划转;若自主安排实践教学,院系应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年度的经费预算报告。

3 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目标

3.1 野外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中草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能够运用植物分科检索表检索出未知的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学习标本的采集和压制方法,并在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报告会(报告实习中取得的科研成绩)和展览会(展出学生的专题论文、植物标本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照片等)。

通过到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育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训练,对药材基地的历史、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国家“GAP”相关政策和中药材种植的知识以及如何建立“GAP”基地。

3.2 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

由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点进行实地考察,选择6条以上比较安全、药用植物分布丰富、便于采集的采药路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提前和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协调,安排好学生的食宿,负责学生的安全及学习。

(1)时间地点:时间2周(12~13 d)。地点:栾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辉县万仙山森林公园。

(2)组织形式:野外识别药用植物,采集、制作标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15~20人,并由一位教师带教。

(3)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出发前由教务处、院领导、辅导员、带队专业教师集中讲授野外教学实习要求、学习方法、注意事项、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方法、学生领取野外实习用具等事宜。第一天:上午乘车前往实习基地。下午安排住宿、召开实习预备会。第二天至第十一天:按小组由教师选择4~6条不同路线进行野外教学。认识常用药用植物,熟悉其生长环境,讲解所属科的特征;并采集部分药用植物标本,分组采集压制标本;采集植物花,学会使用检索表;进行野外实习考核。如,遇雨天,可采取室内由带队教师组织学生讲授标本的采集、压制、鉴定等专题知识,或举办野外实习趣味知识竞赛。第十二至十三天:考试、返校。

3.3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教学目标

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生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实习的主要内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药用植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包括怎样调查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怎样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怎样做好野外记录,怎样观察药用植物,怎样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等。

(2)熟练掌握解剖花、果等器官的方法,描述药用植物的技能,熟练掌握运用检索表及《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河南植物志》等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基本方法,结合所学药用植物学知识,鉴定并识别百余种药用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4)试编写实习地区的药用植物名录及检索表,在可能情况下,写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植被特征及药性功效。

(5)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每个小组应在教师指导下采集一定数量的、合乎质量要求的药用植物标本,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鉴定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完成各科的综合实习报告或小论文。

(6)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五勤习惯:一是腿勤,多走路,自然环境是变化无穷的,多走路就能多观察到一些药用植物;二是眼勤,多观察,尤其对周围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三是手勤,多动手、自己去采、去摸、去感觉药用植物,从中了解药用植物的某些特性,并要及时记录;四是脑勤,多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比较;五是口勤,多请教指导老师,多与其他同学互相切磋。

(7)使学生掌握15种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模拟“GAP”认证。

4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制定

4.1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

(1)实践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教与学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考核应紧紧围绕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地兼顾认知领域各个层次的内容。在注意知识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学习态度、行业作风等方面的考核。

(2)理论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判断学生是否领会和把握了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见习阶段的考核,除注意记忆、理解两个层次的内容外,重点考查学生技能应用的准确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性。见习阶段的考核也应为综合性考核,除考核学生掌握应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3)见习的考核主要包括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3个部分。专业理论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方式,试题以多选题和论述题为主。实践性综合考试,在实地(现场)采用实际操作辅以口试的形式进行。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确认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做出综合评价。

4.2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根据每位同学的总结报告、考核成绩及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实习报告占30%,考核占40%,平时表现占30%)。

4.2.1 实结报告

个人全面实结(15分):引言:实习时间、地点、意义等;调查研究方法;实习内容及结果:列出药用植物种类、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等;总结个人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专题考察总结报告(15分):按论文格式:例如题目(区系中药资源普查方法、资源开发现状等)、作者、单位、地址、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

4.2.2 考核

掌握200种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写出科名、入药部位和功效等(25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腊叶标本500份(15分)。

4.2.3 平时表现

出勤率、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实训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10分);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等(10分)。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确定实践教学效果为4个标准:85分以上者为优;75~85分为良;60~75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以上实践教学成绩同理论课程成绩一块计入档案。

5 结语

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优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体系的构建对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高标准,需要不断地对野外实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除了掌握必备的野外工作经验、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希望通过笔者肤浅经验的总结,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待更多成熟的药用植物野外实践模式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得以广泛推广,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目的[2],使之今后在适应社会强竞争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史金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第,2010,27(8):190-192.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野外认识实习;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3011805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涉及到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劳动)实习和毕业(管理)实习等几个环节,其中在野外进行认识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以后在景区进行的野外教学活动,属于本专业的基础性认识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多学科特性[1],了解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相关组成要素;认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了解到旅游行业的构成要素(景区、饭店、餐馆、购物、旅行社、导游等环节)及其运行与协作机制,并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与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等相关的知识。[2]。

另一方面,通过野外实习,学生可开展针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摊贩业主等的调查,了解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业特点和规律;还可针对不同景点进行模拟导游讲解,收集到多方面的第一手素材。

通过野外认识实习,学生的专业感悟深刻,能够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竞争意识,培养实践操作的技能,并自觉调整知识结构,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但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实习,因经费等问题很多被安排在景区、酒店、旅游公司,以使学生深刻感受旅游服务各要素。但是这种方法因为难以深入到高水平的环境中,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体会不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不深刻,并最终导致学生对专业前途丧失信心。因而,应基于现有的实习基础,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实习进行创新。

一般而言,“创新”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三层含义。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野外认识实习的创新,应是立足于现有条件进行的对传统的、局限于城市内的单一视角的认识实习进行超脱和变革,它是在系统安排的周密计划指导下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的。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就旅游管理专业的野外认识实习的创新问题作一梳理,以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有所裨益。

一、成都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野

外认识实习的资源依托条件 成都理工大学自2001年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以来,基于以下多种条件,长期把峨眉山作为专业认识实习目的地的首选。其依托的资源条件如下:

(一)峨眉山旅游资源秀美卓越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秀甲天下”的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号称“佛国仙山”。峨眉山是“植物王国”,全山约有植物5000种,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峨眉山也是“动物乐园”,共有23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包含大熊猫、金丝猴、枯叶蝶等珍稀物种。峨眉山素有“震旦第一山”、“地质博物馆”等美称,在全世界出露的l3个系的地层中,有l0个系在峨眉山均有出露[3]。峨眉山气象景观丰富,峨眉十景中的大坪霁雪、洪椿晓雨、象池夜月、金顶祥光景观美轮美奂,金顶四绝(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更令人叫绝。峨眉山人文资源丰富,全山有佛教寺庙26座,处处有气势恢宏、色彩斑斓的宗教建筑,以及数量众多、历史悠久的各类文物。另外,古往今来,历代名人墨客诗书字画、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引得中外游人赞美不已。

(二) 峨眉山有成熟的旅游接待条件

峨眉全山分布有各类饭店300余家,其中涉外星级宾馆20余家,农家乐、寺庙招待所等200余家,住宿条件十分优越,可参观学习对象丰富。峨眉山地区有注册的国际和国内旅行社10余家,景区有运营旅游车200多辆,旅游购物130余家,以及经过系统培训的从业人员8300余人。峨眉山景区旅游各要素发育完善,接待条件成熟,是十分理想的旅游管理专业野外认识实习的教学环境。

(三) 峨眉山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一流

峨眉山自古便是旅游胜地、香客朝山圣地。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峨眉山一直是四川省的黄金旅游线路之一,年均游客都在150万人次左右。峨眉山景区设施齐备,管理规范,是“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景区”之一,也是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消费者最满意的景区”、“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四川旅游金熊猫奖”等荣誉。

景区一流的管理不仅培育了完备的实习体验环境,还能帮助实习学生学习到规范先进、务实鲜活的管理范例。

(四) 成都理工大学峨眉实习基地硬件条件有保障

峨眉山距离成都市140余公里,有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连接,自成都出发约2小时可达。成都理工大学峨眉实习基地位于峨眉山市名山路22号,属著名风景名胜区――峨眉山报国寺景区范围,毗邻“天下名山”牌坊,步行到报国寺仅需10分钟左右。

成都理工大学峨眉实习基地直属于学校教务处管理。该基地占地面积近30亩,配套建设有教学楼、酒店式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浴室、球场、娱乐室,及种植园、车库等设施,能够解决教师、学生在野外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自1956年成都理工大学建校以来,一直是生物学、地学、测绘等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的野外认识实习以峨眉基地为依托,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零距离”认知旅游产业相关要素(景区、游客及旅游服务六大要素),而且大大节约学校和学生的支付成本,在省内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二、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认识实习的创新 (一) 坚持四个原则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实习中,坚持创新即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在校外的新鲜环境下,必须坚持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保证在校外的师生安全,务必做到安全第一的原则;出现故障时即要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又要临机决断,坚持请示汇报制与临场处置权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山高路长,学生队伍很长,必须坚持集中教学与分散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二)运行前进行周密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蓝本,行前必须制定周密的包括教学、学生管理与生活服务等环节的计划。计划往往可以设计多条,具体执行时根据情形灵活执行。

整个认识实习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参见表1),合计三周时间。其中第二周是具体的野外实地踏勘,之前的前期资料收集和之后的报告撰写与总结(两周)在校内,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4]。

(三)行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 组建教师团队

带队教师按照20名~30名学生/教师配备,由工作热心、责任心强的,具备旅游开发、旅游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能认真指导学生、解答旅游相关专业知识问题的专业教师组建教师团队。成立专门的“野外认识实习协调小组”,小组设置教学、学生、财务及后勤保障等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因为人手少(20-30学生/教师),教师就务必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彼此兼顾。

2. 建立组织沟通渠道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教学、学生、生活及交通等方面问题,可通过例会、早会等进行任务布置和工作总结;并依托组织结构建立起教师与系部之间、教师团队内部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内部之间通畅的沟通渠道。

制定野外实习管理办法和相关要求,并通过逐年总结进行完善;层层落实学生管理和认识实习教学工作。对学生按照6名~8名/组分成若干小组,每名教师负责3~5个小组学生的日常管理。由于人在离开常住环境后会格外放松,容易麻痹,因此在实习期间应实行较校内更系统、更严格的管理。

3. 做好物质准备

出发前按照配发的生均实习经费筹足款项,提醒师生准备个人必要的费用;同时提前申请实习基地的教学生活接待场馆;师生均要做好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物质的准备。

4. 交代相应的管理办法

实习行前,要交代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紧急情况的救治与处置方法、学生行为规范与奖惩制度、野外实习期间纪律要求、实习工作考核办法、指导教师的工作细则等。

(四)师生的具体活动分解

在峨眉山实习需要准备两条以上线路预案,该预案是学生进行认识实习的第二阶段,一共7天时间。以风景优美、线路较长的后山为例(如表2所述),从峨眉山的低山区,到中山区,再到高山区,海拔跨度从500米至3099米;从成都――乐山――峨眉山,往返行走472.5公里,校外工作7天,累计62小时,天均约9小时。实习期间学生体验了火车、汽车到步行多种旅游交通方式,经历的资源类型也从人文的宗教旅游资源、建筑旅游资源,到动植物、地质地貌及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等。实际操作内容包括实地考察、现场模拟讲解、问卷调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学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

1. 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

(1) 通过引导学生参观与实地讲解,帮助学生认识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景区管理运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政府部门的职能等。(2) 消化课堂所学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旅游业运作的能力等。(3) 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导游示范讲解,提出注意事项。(4) 布置每天的教学工作内容,指导和监督学生完成。(5)协调照顾学生生活起居,尤其是在可能出现安全的地方做好提醒和组织工作。(6)其他事项。

2. 学生的工作内容

(1)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观察、描述,并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对社会条件、经济条件、资源环境等因素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感性认识。(2)进行导游模拟讲解。根据老师事先示范的导游讲解方法、手段和相关要求,逐段进行模拟讲解,学生互为模拟导游和游客,进行现场导游讲解和知识问答等。(3)进行问卷调查。围绕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经营和游客满意度主题设计问卷,逐步完成问卷调查。(4)实地座谈。在景区内向酒店和餐馆业主、旅游纪念品商户、游客进行实地访谈,收集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的行业现状、工作内容和行业感受的第一手素材。(5)针对运行中老师或学生临时出现的情况临时布置,临时处理。

(五) 运行中严格落实各项预案

根据实习计划(如表2),为实现教学目的,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手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改变校内教学的“老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方法,以大自然、景区和身边的人为切实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尝试,使学生形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习惯。

2. 明确教学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根据预案,针对不同的实地场景,结合“教师示范――学生试讲――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的方法,目的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学生之间的积极竞赛能力和对未知环境勇于探索的能力。

3.认真落实各项预案

在实习中要落实学生练习的四个环节――问卷、座谈、讲解、考察和教师工作的三个重点――教(讲授、评论、示范)、护(生活安排与照顾)、调(协调处理突发事件与应急问题)。

(六)指导学生按照规范要求完成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收集到的有关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与线路、游客满意度等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撰写实习报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就一定主题(如旅游服务项目、游人满意度、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环节管理服务水平)完成该报告。

三、严格落实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一) 牢固安全第一的思想

根据学校有关安全工作的规定,为防止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不在野外危险地段进行,并时刻做好提醒工作;责令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得与其他游客、村民、景区管理人员发生争吵、斗殴等事件;对涉及食品、交通、复杂气象以及其他不可预测情况下的安全隐患要做充分预估和评判,严格制定和执行安全预案。

(二) 为师生购买社会保险

考虑到野外实习有别于校内课堂和实验室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校外实习的管理难度和潜在危险(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件),因此除了制定和落实各项预案外,为规避风险,行前还必须为每位师生购买交通及人身意外等社会保险,保障野外认识实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炜,李志飞,李江敏.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5):134-136

[2]刘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实施效果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5(14):100-110.

[3]李铁松,胡大鹏.峨眉山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00,7(4):45-49.

第8篇

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知识升华和转化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与气质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理性与价值判断、科学与人文等素质相协调,真善美相统一的个体人格[1-2]。科学技术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求真的人文活动,同时也包含着对善和美的人文追求,人们在对科学价值的追求中体现着人文价值的取向[3]。在教育领域内,传统的科学主义倾向的生物学课程曾经受到批评和指责,认为科学主义的强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严重隔离,使得生物学教育中的“鸿沟”现象愈发彰显[4]104-106。因此,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必须在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都要进行基本的建设,缺少了科学精神的生物学教育也就失去了其作为自然科学的根本,是不完整的科学教育;缺少了人文精神的生物学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灵魂,也是不完整的科学教育[4]104-106。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在生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的多重体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一)考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体验生命之伟大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生物要与生存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生物的适应性,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一些从未涉足西北环境的南方同学,总以为沙漠里是荒凉无际、寸草不生。而当他们面对浩瀚无垠的巴丹吉林沙漠中郁郁葱葱、傲然挺立的沙生植物时,深刻感受到生物与环境的奇妙关系,更由衷地感叹:沙漠并不是生命的,看似弱小的植物,不断与恶劣的环境顽强抗争,经历了伟大的进化历程,是奇迹,也是生命的赞歌!学生们通过考察深刻领悟到沙生植物种种奇特的形态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如梭梭和红柳的叶子成了鳞片状;骆驼刺的根系不仅发达,在春天多雨的季节里吸足了水份,可供一年的生命之需。这些形态特征对于适应沙漠严酷的环境十分有利。因此,在教学实习中,要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之学习、了解生物适应性的本质和意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关注自然界的和谐,思考如何增强自己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考察民勤生态危机,体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20世纪50年代,随着石羊河流域最后一个湖泊青土湖干涸而成沙源,民勤荒漠化生态加速发展,时至今日,民勤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5]。在民勤县的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考察了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中的生物类型和特点,也深刻体会到了民勤的生态危机:严重的资源性缺水、人口剧增、耕地不断扩大、灌溉用水急剧增加、石羊河下游断流、湖泊干涸。因此,在野外实习中,教师以事实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民勤生态危机的根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策略。同学们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和谐的观点,即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能力,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石羊河流域和民勤干旱缺水的实际出发,坚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为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学习民族文化,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甘肃境内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有利于实现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体现在、禁忌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丧葬文化等不同方面,它们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起到了极为有效的保护作用。如藏族的祖先崇拜以及图腾崇拜,使大部分动物作为直接崇拜对象,如鸟类、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爬行类、昆虫类等,由崇拜而形成禁忌杀生的观念。从生态学的观点分析,禁忌杀生观念及由此而引申出的素食、放生、不穿动物皮毛服装等行为,实质是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尤其对野生濒危动物的保护,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天葬也反映出藏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和尊重,因为无须为做棺材而砍树伐木,也不占用土地,使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减少秃鹭对其它兽类和鸟类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6]。甘肃玛曲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全县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地方,足以说明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与藏族崇尚自然、保护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这种实习引导学生们深刻体验了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民族文化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积极内涵这一社会资源来推动现代社会环保事业的发展,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

(四)考察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体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实习基地之一的碌曲县是甘肃境内最大的黄河支流。碌曲和玛曲都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均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在涵养和补给黄河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功能和生态地位,在维系整个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经过在碌曲尕海湿地、则岔森林、黄河首曲阿万仓湿地的实地考察,同学们了解到,近年来,甘南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地和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的渗水和蓄水能力大幅下降,暴洪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部分地方沙化,严重威胁了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此外,甘南黄河源区还面临天然草地严重退化、生产能力大幅下降、草原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以及水源涵养能力普遍降低、河流水量急剧减少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甘南黄河源区的实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重视该地区的生态保护,才能使生态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才能有利于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实现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将人文教育全面地纳入教学体系

1•改革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社会实践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明确“学生主体”观念,倡导民主的教学氛围,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唤醒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整个实习活动的主人。这方面,兰州大学的野外生物学实习带队教师做了不少尝试,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实习时间相对短暂,穿越和经历的路线较长,因此,如何克服地域广泛、生态类型复杂、物种特异性较强与学生多、时间相对紧张之间的矛盾,是实习队面临的挑战之一。在全面了解不同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在组织管理方面,改革大团队式的野外实习活动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分组模式,将整个实组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如民勤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小组、甘南牧区草地退化人文因素调查小组、阿万仓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小组等,由不同的教师带队具体指导,让学生在开展野外生物学实习的同时,对个人感兴趣的社会实践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而且也有效地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开展生物学实习的同时,主动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教学实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2•改革教学内容,将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

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主动将人文知识内化到生物科学知识中,这是兰州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的地域特色和教学特色。拓展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在自然科学实习中引入人文内容,加强同实习地社会、文化、经济的联系,使实习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主题。如兰州大学理科基地在生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时刻灌输环保的思想,激发环保意识和使命感,注重将植物与其所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观察、研究,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界的了解,开阔其视野,还可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生态和环境意识,从而提高其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并建立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理念;鼓励学生走入实习地的居住区域中,了解当地经济结构、宗教文化、人口密度等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学生也可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

(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努力激发学生热爱知识、崇尚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以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视角来认识问题的眼光与情怀。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导教师要在日常生活、教学实践中广泛学习和运用人文知识、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地反思、总结、探索,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在实习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了解实习地的生态环境、生物类型等,也要尽量搜集当地经济、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料,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因此,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和人文内涵的教师,才能善于挖掘教育资源,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理想、人文精神的环境,使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取向等都受到感染,获得升华。

第9篇

关键词:园艺植物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99-02

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有机地阐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2]。其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两大方面。形态解剖学涵盖植物营养与生殖6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发育,后者介绍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各科属的代表植物。目前,国内高等农业大学的植物学教学一般采用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野外实习放置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实验课主要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相对于理论教学,野外实习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3]。植物学野外实习对于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巩固学生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及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植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专业的植物学至2000年改为园艺植物学,其教学及实习沿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其传统的教学和野外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近年来,本作者积极借鉴其他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园艺植物学的理论和野外实习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园艺植物学的教学效果。

一、园艺植物学教学和野外实习存在的弊端

1.园艺植物学理论教学存在的弊端。(1)教学内容落后。目前园艺植物学课程还沿用传统植物学教程,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创新能力培养不到位,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植物学内容琐碎,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较多学生在课业繁重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对植物学的学习热情,加上植物学教学涉及多个专业和多个不同的院系,在教学中不够注重各学科、各专业的不同点,不能将讲述的内容与之专业紧密联系。(2)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不够健全。园艺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植物学教师队伍薄弱,大部分老师并非植物学专业出身,而是相关专业老师代课,没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不能将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研热情,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来达到考核合格的目的,过后没任何印象,教学效果较差。

2.野外实习存在的弊端。(1)师资匮乏和实习经费不足。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由于刚从传统的农学院分离出来,教师队伍上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师资匮乏,教学团队不稳定,野外实习经验不足,再加上实习经费不足,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责任心不强,经常更换野外实习带队老师,松散的组织管理也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不够重视。(2)实习基地不固定。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由本院老师任教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固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只是在学校附件的公园等地进行实习,缺乏相关的实习工具和设备也限制了实习的效果。目前这种类似于“参观式”、“旅游式”的植物学实习,从根本上与实践教学的目的向背离。(3)实习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园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方式为教师带领学生到达实习基地,沿着固定路线一边采集一边识别标本,回校后再整理标本就完成整个实习教学工作,传统“填鸭式”的野外实习使学生只能得到表面且零碎的知识,科研技能不能得到训练,效果不理想。

实习过程中对实习成绩的考核是对学生实习的综合评价。现阶段,我们的考核只以考核学生识别植物种类的数量和实习报告的质量为依据,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园艺植物学教学和野外实习改革的建议

1.完善教师梯度队伍建设及各种保障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梯度、数量、水平以及能力对教学任务和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园艺植物学对本院老师来说,尤其野外实习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野外实习更加困难。为此,我们建议院领导合理组建园艺植物学学科建设,积极引进专业人士,丰富师资力量,同时建议院领导能够组织经验丰富的植物学教师对青年教师、实验员等进行培养,以满足短期实习对教师的需求。为了满足野外实习的需求,院领导可以邀请实习基地的负责人作为临时的指导老师,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实习指导老师的短缺,另外,这些人员对该地区较熟悉,对实习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也可参考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植物学课程改革措施,即引进“双师型”教师,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

野外实基本的必需的实习工具外,可以借鉴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措施,配制手提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手持气象仪、罗盘仪等专业设备,配制实习专用图书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洛阳植物名录》等参考资料。

为了满足实习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实习的质量,我们在选择实习地点及建设实习基地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实习地植物资源的丰富性、植被的种类和生态环境的特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安全、经费、交通等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广西师范学院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的做法,建立本地长期有效的实习基地。针对于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园艺植物学野外实习,除市区内种植资源较丰富的植物园外,我们可以以老君山、倒回沟等作为实习基地。

2.丰富教学和实习的方式和内容。目前,我们理论教学采用两本教材,由于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琐碎,授课内容平凡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的教学方法,除以基本教材为基础外,向学生提供一系列书籍或文献,引入国内外优秀植物学教材,课外向学生提供包括网络、植物图片、教学电影等阅读资源。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上除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外,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PPT制作和讲课比赛,定期观察身边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理论联系实际,识别不同物候期植物的外部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让授课走出课堂现场教学,例如讲分类时,可以将学生带到现场,再讲述相关植物的生长习性、科属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代表植物等内容,使学生看到植物实体以增强学生好奇心,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野外实习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在野外实习中“望、闻、问、切”的方法,此法与“看、摸、闻、尝”植物的习惯有关,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识别植物时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比较、总结和归纳,再对所采植物标本进行讲解,使实习内容直观化、生动化,提高实习效果。这不仅克服了学生对植物分类的恐惧心理,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和科研思维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是教学的总结性环节,关系到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提升。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理论考核方式仍以卷面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往往死记硬背,考后忘记较快,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为此建议将卷面成绩与实验考试、出勤率及课堂论文相结合,以提高综合能力,避免机械、单一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25%,平时成绩占25%。而平时成绩以小组专题讨论、PPT讲解植物学的某些现象、论文撰写以及考勤等形式进行。通过此种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此种丰富的考核方式,符合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方式目前主要考核学生识别植物的种类和撰写实习报告的质量,内容单一,不能够全面考核学时实习的质量。为此建议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实习考核内容和方式,其考核项目主要包括:(1)以小组为单位,考核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包括是否违反纪律、采集标本数量和压制质量、综合实习报告的质量,此项共占50分。(2)个人考核,了解实习效果,包括学生认标本的情况、不同生境下植物的识别、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种类的能力,此项共占50分。也可以参考于杰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三段式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使学生灵活、主动的学习。也可参考张忠华等、全雪丽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过程式考核方式”。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级制进行综合评定。

三、结语

《园艺植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现阶段,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密切配合,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同时需要院系的大力支持,不断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园艺植物学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使我们的教学和实习更上新台阶。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和探索,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名扬,王海洋,白志川,等.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