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记叙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2 23:13: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记叙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记叙文

第1篇

一、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众所周知,命题作文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题目所包含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仅仅把写作题目局限在一个僵死的概念上,这种呆板的做法十分笼统,必然导致内容空洞,文笔散漫,无色无彩。所以说,要想出色地完成命题作文,要善于在广阔的范围之内选择其中一点,找好一个角度,扮演成一个故事铺张开来,要有人有事,有枝有叶,有点有面,找到自己亲身经历,有思考有感悟,能细说端详,能灵活驾驭的角度为切入点。实质上就是通过细小的局部来彰显宏大的整体,借助平凡的现象来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普通的叙述描写中,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巧妙地揭示出来。虽然把题目演绎成故事,但要杜绝见事不见人,泛泛而谈,不着边际,笼统空洞言之无物,更力戒平铺直叙。古人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曲折的情节才能够扣人心弦,这才是记叙文的生命。所以说,题目演绎成故事以后,不应该是普通的白开水,要让故事跌宕起伏,让人倍感曲折,保证情节波涛澎湃,跌宕多姿。只有给人以创新而不落俗套,才能以有限的篇幅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详细具体,立意鲜明,令人相见恨晚,出奇制胜。

二、加强指导,重视课外阅,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道出了写作文无话可说的难言之隐,要想改善这一局面。

第一是课外阅读是良好的充电加油场所,既能让叙述开阔眼界,还能增长知识和阅历。如果能做好课外阅读的有心人,边阅读边积累,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是难事,指日可待。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搞得扎实,加上教师的科学指导,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那么优秀作文中的好词好句,行文谋篇,就会为我所用,从而取长补短。久而久之,自己的水平也会博采众长,得以提高。这就需要做到,每周要坚持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

第二是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不能单纯地隔靴搔痒,无的放矢。学生不妨选择他们喜欢的故事或是喜欢的片段,或是佳句,进行朗读。好脑袋不如赖笔头,还要做好读书笔记,勤摘抄,并对这些材料拿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就是同学们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以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知识就不一样,你有一个知识,我有一个知识,互相交流知识以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知识了。同学们的摘抄本也不例外,受此启发,同学们如若互相交换,或是点评,或是交流,或是自我充实,资源共享,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就是一本戏。同学们之间就会合作共赢,互利互惠。

第四,教师不要撒手不管。要做到定时抽查学生的本子,针对学生们摘抄的内容或者是精彩的点评,要做到有检查,有点评,要有表扬,有鼓励,有鞭策,有总结。

第五,就是要强调让学生把自己的积累迁移到写作上来,也即学以致用,这才是写作的关键。毕竟,写作不是考积累了多少知识,摘抄了多少佳句,而是要把这些外在的素材变成自己的内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而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学生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便能随心所欲,意到心到,厚积薄发,心到笔到,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毋庸置疑,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相比以前,天壤之别。

三、设置情景,丰富想象,合理虚构

该方法取源于一个学生的作文实录,作文题目是一件难忘的事,文中写到,小时候有一次自己口渴得厉害,于是就和妹妹一起偷了妈妈的两元钱去买冰棍吃,结果被妈妈发现了,罚跪在门口,还不许吃饭。我们害怕极了,发誓今后再也不敢偷窃。这件事虽然已过多年,至今还是那样令人难忘。这篇作文不能说意思不明了,也不能说没有条理,不足之处就是叙事太简单,索然无味,十分干瘪,无法令人难忘。这时我便巧妙地设置了如下情景:口渴的原因?偷钱时的动作?心理活动怎样?为什么会被妈妈发现?妈妈发现时的表情、动作、语言又是怎样的?我和小妹在罚跪时有怎样的心情等等。就这么几个情节,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辅以适当的虚构。如此一来,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一下子就灵活了起来,飞笔在纸上沙沙地写起了作文。正是因为设置了这样的情景,才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也为他们想象力的飞跃埋下了伏笔。

四、描写之中蕴含思想

文章的主旨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审美价值。要想突出故事的主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故事的主旨,蕴含在描写之中。这就要求在实际写作的时候,要调动一切描段,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突出事情的发展过程,把主题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要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代,贴标签式的议论鉴定。好的记叙文不能脱离具体生动的描写,如果只有故事框架、空洞的议论,那些平淡的叙述,就美中不足了。除了用陈述性语句交代清楚人、事、物的情况以外,还要用描写性语句,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辅以描段来描写人、事、物,令其栩栩如生,表达出生活的理趣和情韵,同时还要积极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焦式地对人、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重点描写,可形成超凡脱俗的点睛之笔。

第2篇

一、首先是记叙文的拓展。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主要包括文学记叙文和说明记叙文。其中文学记叙文以虚构为主,如趣闻逸事、传说、寓言、传奇故事、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等;说明记叙文,以事实为依据,包括历史、传记、新闻报道、日记等。

1.针对记叙文的这种特点,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拓展方法

①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素材,寻找内容相似,写作手法相似的文章,对相同类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之前,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要有所了解。②教师搜集素材,寻找内容不同,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把不同类的文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内容较难的文章,学生搜集不到合适的类比材料,找不出内容迥异,写作手法相反的文章,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事先找出此类文章,打印出来,当成课堂的阅读材料,并按照中考常考考点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阅读内容与拓展内容的不同。

2.在学生对课文阅读材料与拓展材料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①抓住文章的6个要素:阅读时要学会从事情本身的发展去理解故事情节而不要只看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因此,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阅读此类文章时,必须要找到它结构中的5个W(when,where,who,why,what)和1个H(how),不过不是每篇都会完整地交待六个要素。毫无疑问,寻出这些元素是能够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先决条件。②归纳文章中心,把握作者态度:记叙类文章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它是文章的灵魂。

概括起来一句话:读记叙文的关键是抓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理解了文章的脉络,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二、说明文的拓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它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凡是对事物的类别、性质、特征、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以及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进行解说的文章,都属于说明文。说明的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给读者提供知识,使之了解客观世界,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应用性、解说性、条理性。常见的说明文有:解说词、说明书、书文简介、科普小品、内容提要等,它们或者用来介绍人物,或者用来介绍事物,或者用来解释概念,或者用来解说论据。

1.说明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素材,按学习小组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任务。由于本校使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各组小组长的领导下,搜集不同内容的说明文材料,除了学生手头上现有的《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教程》之外,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手边的其他课外阅读材料来整理出老师安排的任务。②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按小组分配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资料中搜集素材,寻找出题点。阅读材料搜集整理后,在课堂上要呈现出来。③教师课堂内组织小组竞赛。比较哪个小组找的出题点准而多,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2.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文的阅读:要领会题干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

①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很多开放题就是要求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或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②依托原材料,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逐层阐述。第四、在表达上要条理清楚,简洁明白。

因此,阅读说明文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即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应用文的拓展。应用文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书信(或电子邮件)、日记、通知、便条、收条、借条、影讯、球讯、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海报、贺卡等。

应用文的语言重在实用,力求朴实、准确、简洁。由于应用文使用广泛,在实际运用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格式。

1应用文的拓展方法如下:

①初中英语课文的常见形式为书信,广告启事等。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搜集出这几种常见形式的应用文。教师可以按各组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分别找出书信、广告、启事、日记等等,并让负责某一形式的的小组找出此类形式的应用文的行文特点,教师加以点评。②教师课堂内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并引导学生找出应用文的出题特点。这一种方法可以适当为之,教师务必要确信所选的文体适合学生模仿和表演,务必要保证这一活动的效率。所选择的表演学生也应该举止得体大方,切忌扭扭捏捏,反而浪费了时间。

2.应用文的阅读方法相对于前两种文体来说比较简单,先做介绍如下:在阅读应用文这一类文章时要注意细节信息,做题时,根据所提问题用寻读、跳读的方法更有效。应用文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包括广告(招聘、产品销售、宣传)、简历、图书资料、聘书、社交书信和产品说明书等,所以,学生平时要注意拓展知识面,积累知识。

①熟悉并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和格式。②积累应用文常用句型、表达方式和一些专业词汇及常用缩写形式,如表示薪水、工作年限的maximum(最高)和minimum(最低)等。③加强专项训练,培养自己略读、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第3篇

可是,纵观当下,教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普遍缺乏计划,随意性很大。教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命题。写作计划模糊,教学内容缺乏梯度。自然,学生的训练也不系统,初中3年学到的写作技巧屈指可数,泛于表面。因此,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迫在眉睫。

如何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呢?

一、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必须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序列化的建设也是如此。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同时理性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广泛接触到各类知识,认识到更多的人,会更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认知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从形式逻辑思维看,初中一年级已开始占优势。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就辩证思维发展来讲,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该种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三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从想象力来看,初一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二到初三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因此,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年级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关注点的教学课例。

二、将写作教学目标逐步分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目标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提出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等8条目标。

但这只是一个整体的大目标,这些目标是针对学生“写”的目标还是针对教师“教”的目标,没有明确指出。同时,初中3年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没有明确划分出来,这些目标总体上混在一起,缺乏序列性。这使得教师不知道具体怎么进行教学,也不清楚每一学段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写作水平,教师以其昏昏如何能使学生昭昭。因此,笔者提出要将写作教学目标逐步分层,将新课标提出的8大点总目标中有关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分解到初中各个年级、各个学期、各个月,甚至各个星期之中,这样才能将记叙文写作训练得更为扎实有效。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3年每学年、每个学期教师做些什么,对学生训练哪些记叙文知识技能点做出的一个规划:初一上学期,了解记叙文基本特点与章法结构,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初一下学期,掌握记叙文的叙述顺序,能灵活运用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初二上学期,理解不同的抒情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并能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抒情方式;初二下学期,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及主要的几种记叙技巧,并能在写作中加以灵活的运用。初三上学期,学会审题、立意和创新使用素材;初三下学期,学习记叙文的多种创新文体,并能加以灵活运用。

三、整合教材中的单元主题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这样的经典文章就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文。初中阶段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记叙文出现,且里面的记叙文大多属于写人记事的,写景状物的,还有两者相结合的。同时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主题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所学的单元主题,来相应地安排记叙文写作教学。

如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描述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而其中所选择的文章《在山的那边》,描述童年的梦想和对梦想的追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由童年的脱险经历而悟出的人生道路的困难;《短文两篇》的《蝉》和《贝壳》则是由身边的小事物引起的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的思考;经典篇目《紫藤萝瀑布》则是自我的不如意与事物的生生不息的撞击;《童趣》则记叙了一些童年趣事。教师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与章法结构,然后布置有关人生、成长类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第4篇

关键词:职校英语教学; 亟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25-001

为了探索建立和健全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中职英语教学,笔者在多年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一、对构建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探讨

英语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英语教学实践认为,英语教学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体现以课堂讨论为有效载体的合作学习,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并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因此,作为英语老师,要在不断学习和深刻理解英语新课标的同时,切实转变教学行为,大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所作为。

二、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探讨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育人任务的主要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在各科教学之中实施德育,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更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在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英语课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这种优势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单纯地传授英语知识所代替,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在不同文化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禅益的。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在学校德育中优势作用的发挥,应引起我们英语老师的高度重视。

三、对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的探讨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应当成为中职英语教学、包括对话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学生获得并提高自学能力的途径,主要来自课堂。中职学生心理已较成熟,智力进入活跃的高峰期,不但是学法研究的客体,更是学法研究的主体。把学生引上路子,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带进门,而是要把英语教材话题、结构、功能路子这一教与学的指导思想与路径给学生点明,让他们能自觉地把握学的方向。接下来,学生应尝试对所学内容的学习模式进行构建,这种构建,既包括课堂学习模式,也包括课后的复习操练、巩固提高、迁移运用;既包括课堂的整体模式,也包括个人的活动模式,学生对学法通过优化选择而作出一种优化组合,可以看成是对学法运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对学法运用,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方法,使学法运用更科学,并形成跨学科的融会贯通。教师应具有现代前沿的人才理念,尽可能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法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并培养起终身享用不尽的自学能力。

四、对英语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问题探讨

新课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新的英语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使其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灌输性讲解,学生的思维纯属顺向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发散性思维,能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脑智力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思维能促使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五、对英语教学中如何建立科学学习评价问题的探讨

第5篇

【关键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语文,作为—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语文知识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个人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比在课堂上学到的多。难怪有人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摸索、探究,学习知识、掌握规律、认识事物,加深对书本知识的领会,从而归纳出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因此,我主张语文课走进生活。因为生活有多大的空间,语文教学就有多大的空间。不同体裁的文章在生活中都有体现。

一、记叙文——述生活中的“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情是人们生活中的自然流露。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情”就成了记叙文丰富粪彩的题材。我在上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就用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方式,请学生讲述他与家里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特别感人的事或一两个片断。大家深思了几分钟,一个女同学举手,站起来向全班同学述说了与她父亲的一个动人故事:“我爸爸是,“个地道的农民,没多少文化知识,但他希望我们女儿俩认真学习,今后能上大学,所以他拼命攒钱,农闲时还到城里打工,早出晚归。可是他患了尸“重的痔疮,行动很不方便,每次我看见他痛苦的样子,客说‘爸,你去找医生看一下吧’!他总是摇头⋯⋯”此时她眼含热泪,语音变调,全班鸦筛无声,似乎都被这位高尚而伟大的父亲感动了。然后我调整了学生的情绪,带着学生从生活进入教材《背影》,品味作家笔下的父子情。由于课前有了情感酝酿,所以学生对课文中表现的情感把握得很准确。课后人人都写了文章来表现他们心中的“情”。学生们的“情”与作家笔下的情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学记叙性的文章让学生结合各自身边的人与事去体会其中的“情”,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学们就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展示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多写片段,多记日记。—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二、说明文——说生活中的“物”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种文体,它与学习、生活、生产、文化等都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在生活中运用很广,如电视节目《动物世界》,浏览名胜古迹的解说词、产品说明书等等。这种文体的文章若教学形式单——的话就会使教学枯燥无味,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位教师在上了《核舟记》之后,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工艺品拍卖活动,同学们为了让臼己心爱的物品卖个好价钱,都仔细琢磨物品的外形、用途,绞尽脑汁地思考以怎样的解说顺序和语言介绍,才能让自己心爱的物品能卖上个好价钱。这样让学生模拟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说明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了语文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鼓励创作,推荐发表。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绿萌》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大加表扬,造成一种浓浓的文学氛围,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议论文——明生活中的“理”

议论文是削发自己对某种问题的见解或主张的文章,这类文体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对于初学者,很难将议论文于记叙文分开,以至于要求写作议论文时总是写成记叙文。如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就会很轻松地将两种文体区别开来:上议论文之前,我们可在班上指出某种现象,让大家淡谈看法,然后把这些看法加以归纳整理。如我在上议论文之前,就设计了这样—个生活问题:“你对随地吐痰有什么看法?”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归纳为:1。随地吐痰不对。(观点即论点)2.为什么不对?(探究原因、分析)首先痰里有很多细菌,有的细菌传播很快,易造成流行病,“非典”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此外,随地,吐痰是一种不良习惯,是个人修养方面的问题。

3。怎样避免这种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号召全民行动起来,遵守公共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增强健康意识。同学们把不能随地吐痰的道理讲得非常清楚,若将同学们讨论的内容形成文字,就是—篇很好的议论文。如果将随地吐痰写成记叙文,则需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在议论中则为概述),此外,还需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表现人们对这种作法的憎恶之情(这些在议论中没有,它只是—种评价)。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记叙文 写作教学 创新方法

一记叙文写作要求

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能记叙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初中作文记叙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生活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也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留心观察生活,用心去品味生活,知晓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体现“生活即语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悟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领悟力.

二、作文教学中应重视作文进程中的心理转换过程。

写作心理转换理论认为,写作是学生将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许多作文训练之所以没有成效或成效不显著,主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作文进程中的心理转换过程。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概括

“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1)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

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

(2)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

“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3)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4)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

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5)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

第7篇

目前现状是这样的: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几乎很少有老师能有三年的发展计划。教学周期是以学期为单位,六个学期简单循环,每个学期除了课文不同外,所受知识与方法大同小异。最明显的表现是初一考试直接与中招试题靠拢,如果不是还有些初二初三的文言文与字词没学,学生直接可以参加中招。这与写作文常见毛病“蜻蜓点水”一样面面俱到,却又面面不到,缺乏全局观,缺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计划,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缺乏方法的指导,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恰恰是“授之以鱼”,老师直接给出结果。下面谈谈具体实施措施:

一、对初中三年语文教学进行整体计划安排

按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中招试卷命题范围,初中语文教学可分为字词积累、名篇背诵默写、口语表达与语言运用、语文综合性活动、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块。除前五类和古诗文阅读按课文教材安排进行外,初一应着重现代文阅读中的记叙文阅读及方法的训练,涉及26大类知识点;初二上学期与下学期除深入初一学习的基础,加强记叙文的学习理解外,分别学习掌握说明文5大类知识点与议论文6大类知识点;初三对现代文综合深入复习。作文教学初一循序渐进通讲作文一般方法,每周一个专题,学生习作以仿写为主,兼顾片段练习;初二专攻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练习,尤以散文与小小说为重,学生在学习背诵名篇名作的基础上加以仿写练习;初三则着重融入自己的生活与感悟,写出既语言优美、结构清晰严谨,又意味深刻的记叙文。考试命题除初三紧扣中招标准以外,初一、初二不一定以中招试卷的模式考试。以本期内容为本,设计符合本期实际学习内容,又能真正检验本期学习效果的试题。比如初一现代文只考记叙文,本期未学记叙文知识点不考。虽中招文言文要求课内课外都要考察,但课内文言文的考察平均每学期仅两篇。初一、初二时文言文考察完全可以只考课外,此文段课内没学到的词语可补充注释。这样可尽可能避免文言文教学中老师重结果,不重过程方法的弊端,也可将老师解放出来,大胆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也能真正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为学生长期乃至高中学习打基础。不至于将来让高中老师来补我们初中的欠账。

二、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过程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艰苦的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很让想迅速提高的人感到无可奈何。如果有人能有什么方法迅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一定是像宋国那个拔苗助长的人,像喂猪大量使用添加剂的人。学生表面提高的背后是潜力的丧失。广泛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须,也是语文教师的必须。广泛阅读在初中阶段,因时间关系又不允许,所以必须去粗存精,那么,必须要读的书是什么?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他独特的特性,而文化又以语文为载体,说白了,语文的学习其实质就是学习本民族的文化。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在儒家,它又以法、道等百家为枝叶。学生只有把根扎好,其他各家广泛涉猎,才能真正拥有做人的深度与思想的深度。我认为小学与初中是扎根的过程,初中与高中是长枝叶的过程。初中阶段刚好处于关键的中间阶段,可惜的是目前小学没有真正去扎根,这一点我们必须在初一、初二去完成,初三时让他多少长出些枝叶。语文教材中的所有篇章,尤其是记叙文、议论文与古诗文。如果单凭语言华丽优美。能成名篇吗?所有入选课文的名篇其实都有深邃的思想,而真正理解者少矣!是因为教师上课分析给学生听的所谓理解只能来自教参,更因为老师也好,学生也好,没有真正通过阅读与思考扎下中华文化的根。这就是开学初为什么语文老师急着要教参的原因。

三、通用教材是大纲,引进校本课程指导实际教学

现行人教版的教材编订,其实是每册课本大致雷同。一本教材,不管哪一册,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材的体例是造成语文教学缺乏目的与计划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计划性,就必须将课本看做例子,而例子要为教学计划与目的服务,为完成目的,课本中有些课文可以不用或以后学期再用,也应该大量援引课本以外的文章进课堂,编订出适合本年级本学期适用的校本课程,让语文教学走上有计划发展的理想之路。

四、作文教学“授之于渔”,循序渐进

现在,所有语文老师都对作文教学感到迷茫,这主要还是因为作文教学受制因素太多。作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广泛的积累与思想认识的提高等。有了坚实基础之后还需要老师有计划的传授方法,系统的指导,再加学生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写出有理想、有创新性的个性文章。“文以载道”,学习作文需要首先奠定学生的思想基础,这需要学生有明确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文还需要有语言去准确表达,这需要学生有广泛的阅读与大量的背诵做基础。

第8篇

时代的车轮即将辗过二十世纪,转入二十一世纪的轨道,人们都祈盼着新世纪曙光的到来。随着"科教兴国"在我国大地上勃然兴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初露曙光,尤其是《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学校体育又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彼岸。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许多新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世思考、去解决。现就跨世纪体育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1.高素质的教师,懂得体育户负的历史重任

苏联教育家阿里宁娜在《美学》中说:"体育负育使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的使命",作为跨世纪的体育教师要担负起这一使命,我想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1品德素质。"师者,人之楷模",说明教师应为人师表,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就应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直、进取、敬业、协作、献身未来等方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已、鄞治学、遵师道,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1.2知识素质。明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中云:"根本因者,华实必;源流深者,光澜必章"。说明修养高,学识深,才会卓有成就。教学也一样,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必须一桶水。因此,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由于未来社会知识更新加快,高科技的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由于未来社会知识更新加快,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光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1.3素质。体育教师应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疏导能力、超前教育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其中开拓创新能力在现代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跨世纪的体育教师还应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足够的涵养,才能担当起世纪体育教学的重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奥运会"等,均通过预设的特殊情境来完成了教学任务,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4.体育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兴趣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而写作过程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一直是个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注重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积极鼓励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

2.提出要求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否则,势必拔苗助长,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方法灵活

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方法灵活多样。具体体现在训练题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也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

二、扩大阅读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产生何等重要的意义。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再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此外,教育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缺斤少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只有增加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写前指导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淡化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并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

四、注重讲评

讲评是一次作文的终点,又是另一次作文的起点,好的讲评能起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我认为构思是否新颖,是否别开生面,是讲评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写文章就要讲究一个“新”字。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总结出他们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肯定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五、不断修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