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15:13: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心理健康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要走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厘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则。一是学生成长元素的系统性原则。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学生成长是一个多元、联系的系统。从成长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体与心理,智力与体力;知识与能力,行为、意志与品质;性格、思想与精神”等。这些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标。反之,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残缺,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给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遗憾甚至是悲剧。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导致学业不成、人生失败、甚至危害社会的例子举不胜举,马加爵、药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二是培育先导,兼顾矫治的原则。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客观地说,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体学生健康的心理,预防和减少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同时,兼顾少数出现不良心理倾向和疾病的个体,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心理咨询等手段进行矫正和治疗。三是实施教育的渐进性原则。中小学阶段,学生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长过程,学龄达12年之久。其间,随着学生学龄的不断提高,学业提升,学生身体、心理会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中小学只有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渐进性的需求,才能维护其心理健康成长。
二、应对策略:驾好三辆马车,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马车之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是实施教育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初中、小学要保证至少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每班安排8-9节。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各种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后春笋般出版发行。许多教材编排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精当,能够根据各学段学生学龄特点,系统安排了“自我意识、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教育辅导内容。中小学校选取合适的教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好处有:一是系统性、普适性强,即有利于分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不同学段的学生能够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强,既能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为具有相关教育教学经验的非专业教师从教提供蓝本。中小学校应当充分运用好这驾“马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马车之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即体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载体。在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活动形式有个体、小组、团体活动等多种。我县基安中学把每年5月25日至5月30日确定为心理健康活动周,命名为“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周内,学校组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绑接力跳、二人捆绑踩气球等心理健康活动游戏,通过激烈、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沟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爱我、开心笑脸”图像,将征集来的单人、多人微笑、开怀大笑的正面或侧面像,制作成“微笑墙”,展示在校园,以此引导学生们开心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墙”,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对他人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于可移动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墙”,通过这种形式,给同学们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举行集体签名仪式,将心理健康活动周主题“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横幅,让全体的师生签名,通过这一郑重的仪式,来增加呵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有效促进了全体同学心理健康。马车之三: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呈上升态势,并且越来越低龄化。据笔者调查,2014年某县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近3000名学生中,出现重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达10人之多,占0.3%;初中阶段也先后出现几名患抑郁症的学生,更有个别学生因极度焦虑不能及时排解,出现跳楼自杀现象,给自身、家庭、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校开辟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通道,是为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化解心结,驱散心灵阴霾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导师制,即安排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老师,与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学生等)学生结成对子,作为他们的德育(心育)导师,定期和他们谈心交流,随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让他们轻松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二是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兼职教师坐班,接受师生来访,通过相对专业的咨询手段,矫正不良心理,矫治心理疾病,及时将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转移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治疗,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目前的学业成败,还将长期影响其未来社会适应、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婚姻家庭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重任,办一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学校,理当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驾驶好心理健康课程、活动、辅导与咨询“三辆马车”,引领学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作者:余学军 单位:广德县教体局教研室
(1)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三、结语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868%1717%88%77%
中段8383%77%66%44%
X2=6.74%26lt;X2(3)=7.81P%26gt;0.05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这种趋向的儿童轻易出现品行障碍。
(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表16、学校做清洁时
认真做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边做边玩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565%88%1919%88%
中段4545%88%3131%1616%
X2=9.2%26gt;X2(3)=7.81P%26lt;0.05
表17、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7575%2525%
中段6060%4040%
X2=5.14%26gt;X2(1)=5.02P%26lt;0.025
表18、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不服气,再做总结教训请别人帮助不再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525%3939%2424%1212%
中段3131%2727%2929%1313%
X2=3.36%26lt;X2(3)=7.81P%26gt;0.05
表19、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自觉遵守老师来就遵守有时违犯经常违犯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747%99%4141%33%
中段5454%1818%2323%55%
X2=9.06%26lt;X2(3)=7.81P%26lt;0.05
统计分析表明摘要:
——自觉性较差摘要: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
——不够果断摘要: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
——坚韧性不够摘要: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
——自制性不强摘要: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
X2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竞争意识不强。
表20、竞选干部时
我能行努力争取当干部要多做事无所谓不愿当我不行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99%4646%99%2020%11%1515%
中段2121%3939%1212%1414%11%1313%
X2=6.9%26lt;X2(3)=11.07P%26gt;0.05
4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和竞选干部,其中近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
四、成因分析
(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
表12、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是(√)否(×)是(√)否(×)是(√)否(×)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7474%2525%7575%1515%8585%
中段2323%7777%2828%7272%2222%7878%
从表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15~28%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
(十)不良情绪摘要:
表22、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愉快一般有时烦不愉快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3333%3535%66%
中段7272%1818%66%44%
X2=46.8%26gt;X2(3)=12.84P%26lt;0.005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非凡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天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新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从调查统计和X2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目前状况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新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新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摘要: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新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摘要: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熟悉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新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新问题,学生心理新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探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熟悉,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和“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轻易出现心理新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和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新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非凡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新问题。
五、策略探究。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闻名德育专家,中心教科所德育探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摘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新问题。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目前状况调查,成因分析,探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策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和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重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练习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练习,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注重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熟悉,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保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把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和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和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非凡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凡明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和先进学校间的差距。
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摘要摘要:本报告通过20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新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心理健康;小学;高年级;城市
Investigationsofpresentsituationofmentalhealthofhighgradestudentsincity''''sprimaryschool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presentsituationofmentalhealthofhighgradestudentsfromcity''''sprimaryschoolinHenanprovince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educationalworkers.MethodsInvestigationswereconductedwiththeMentalHealthTest(MHT)in1567highgradestudentsfromsomecity''''sprimaryschool.ResultsOfthem,27.76%exhibitedlowanxiouslevel,71.03%moderateand1.21%high.ConclusionHighgradestudentsofthecityprimaryschoolinHenanprovincehadlowtomoderatelevelofanxiety,theirmentalhealthwasaffectedbygrade.
【KeywordsMentalhealth;primaryschool;highgrade;city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1]。部分女孩有了月经,男孩出现了遗精现象,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加上课业负担的加重,学校、社会和家庭对考试分数的过分要求,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为了解河南省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作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新乡、信阳、许昌、南阳等市11所小学29个班级1567名学生为探究对象。其中4年级608名(38.80%),5年级605名(38.61%),6年级354名(22.59%);男生767名(48.95%),女生800名(51.05%)。共发放问卷17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67份(94.74%)。
1.2方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先生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MHT)[3]为测评工具,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该测验表由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和冲动倾向(H)8个因子构成。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分标准摘要:全量表标准分≥65为高焦虑水平,<35分属低焦虑水平,35~65分属中等焦虑水平。标准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结果
2.1MHT调查结果1567名学生MHT总均分41.93±10.49。其中27.76%(435/1567)的学生<35分,71.03%(1113/1567)的学生为35~65分,1.21%(19/1567)的学生>65分。
2.2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摘要:4~6年级男女生平均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焦虑水平,总体评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4年级,4年级好于5年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表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略)
注摘要:**P<0.01,*P<0.05
3讨论
MHT测评显示,河南省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有27.76%属低焦虑水平,71.03%属中等焦虑水平,1.21%达高焦虑水平。其中4~6年级男女生平均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4年级,4年级好于5年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4年级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5、6年级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总体评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但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本探究提示,在我们通常认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新问题应呈上升趋向,到6年级由于面临就近升学和择校的压力,心理新问题应更多[4],但我们的探究却没有印证这一结论。有关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4年级学生,4年级学生显著好于5年级学生这样的结果,尚需进一步探究证实。但这个情况告诉我们,5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关注[5]。
参考文献
[1]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心理科学,2001,24(1)摘要:87
[2]何淑荣.大庆地区153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2)摘要:866
[3]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M].上海摘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人的性格的形成,先天遗传占有较小比例,大部分是靠后天习得。班级同学每天的行为表现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产生影响,特别是优良意志品质的陶冶。调查发现:约45%的学生会在有心事时找同学倾诉,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学会找信得过的同学倾诉,这不仅有益与我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同学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1、校方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校方在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学校是由学校建立并实施日常的管理,要想全面细致的搞好小学生的校园文化,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方必须积极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1.1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造美丽校园文化氛围。美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的建造,只有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更能让学生有“家”的温馨感觉,校园文化建设才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支持,才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室里、走廊上,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张贴有关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可促进学生树立道德及责任意识。
1.2继续改进和完善校园各项规章制度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我们要以不带有约束性的正面引导为主要手段,但还要制定各种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首先,《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这样的基础规范要紧跟实际进行动态修订,其次,要制定更加详细和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标准,促使学生行为主动化和自律化。并且要不断对这些制度进行反思,及时的修订完善,让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学生自身和教师应做的努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想全面深入地建设小学生校园文化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同时班级的干部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2.1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创造良好物质环境。良好的精神面貌离不开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在舒心的环境中,小学生的精力会更加充沛,行为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应提高学生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营造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
2.2充分发挥学生楷模带头作用
学生楷模映射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价值观,他们为其他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与学校情感沟通的中介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找到行动的抓手,规范自我言行,强化自身价值观,体现良好的学校精神风貌。
2.3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均会影响小学生行为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2.4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将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真善美,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能更好地自我成长。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创新性,要能满足不同特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3.结语
上海彭浦中学校长冯永熙说,首先应当弄清楚的是,学生到底是病人还是健康人,媒体宣传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如何科学地使用量表、解释量表值得研究。有的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比较明显,人数也比较少。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类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比较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也会发展为障碍性问题。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少年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现在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不仅是他们面临的发展任务,同样也是成年人面临的发展任务,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认识。很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分析研究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研究过程本身是否客观科学。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划分出几个层次,以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任务,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这种情况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较少。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原上海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张声远认为,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正如上海师大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所指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
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是自己的职责。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某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令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头疼,平时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都做,只有作业不做,闹得邻里怕他,家长恨他,老师恼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如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计接近他。当这个常遭白眼,备受歧视的心已变得坚硬而冷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从小事中感到教师是在用真情待他时,他睁大眼睛说:“老师,我真能改好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位老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还跟他勾起了小拇指;第二步是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闪光点,当他一个星期没迟到,当他背会了一小段课文,当他哪怕是做完整一次家庭作业,这位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他;第三步是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大肆宣扬他做过的点滴好事,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第四步是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第五步是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两年如一日对他,浓浓的关切与爱,彻底溶化了他心中的坚冰,毕业考试时,居然想不到他竟以班级总分前三的成绩跨入了初中的大门。毕业后他给他的老师寄来了一张贺卡,上写着:“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让这位老师感动了好久,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还有一位同学是班级的班长,成绩自然是没话说,但却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特别是女同学,对他是怨声连连,老师就告诉他,一枝独秀不算春,草的伟大就在于它总是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的,个人永远是集体的一分子,领头羊走不好怎能带领羊群找到肥沃的草地,班干部不以身作则,班级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老师了解到他父母刚去广州做生意后,就更加从生活上,学习上的每一件小事关心他:书包脏了,为他洗干净;下雨了给他送去雨伞;生病了,带他去上医院;假日里,一起去拥抱大自然。老师让他觉得生活不再寂寞,渐渐地,他又开始关心班级中的每件事、每位同学了,又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称职的班长了。可见,教师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教育者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态度,慎重而科学地开展对学生的心理测试以及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效果,为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
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有不容忽视的关系,所以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积极配合起来,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指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在家庭生活当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气氛,使学生在民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关注的分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要想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二者融合的共同作用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究其原因,教师是教学的施行者和参与者,教师自身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影响深远。试想,一个素质低下的老师,如何能高效教学,如何能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呢?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教师思想政治学会、教师民主生活会、思想主题活动等途径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师育人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必须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发展。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从交通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来阐述规则的重要性,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规则内容,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师长,爱护公共设施,遵纪守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小学生守则》、课堂规则、学习规则内容为切入点,探讨规则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如课堂上大声喧哗会影响教学秩序,没有课堂规则的约束,则教学难以进行;见到老师不问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师生关系。总之,小学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积极向上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活动和德育实践是检验德育教学效果的试金石。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促使许多学校在关注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实践力度。一般来说,小学德育实践形式有德育主题会议、共青团团队活动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常用手法。如某教师借学校“做文明、自信校园小主人”德育创建活动之际,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了“微笑进校园”“礼仪伴我行”“榜样在身边”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该教师先通过活动动员会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通过文明礼仪歌谣创编、活动宣传页编印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进而立足活动文明公约,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和指导,对小学生进行意识力、人格、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注意礼仪,弘扬正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