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行动导向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9 14:21: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行动导向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行动导向教学

第1篇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劳动,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二是学生在行动前能对行动的可能结果做出预测,通过计划,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结果。

行动导向学习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本质的区别:行动导向学习关注认知结构与个体活动间的关系,强调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建构,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外部控制的条件反射过程,强调外部强化因素,认为通过学习程序设计和足够的练习就能促进行为的改变,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因作用。因此不能望文生义把行动导向理解成行为导向。

行动导向教学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Reformpaedagogik)理论,但其实践可以追溯到罗马16世纪圣路卡(San Luca)建筑学院的项目教学和以凯兴斯泰纳(G.Kerschensteiner)为代表的劳动学校运动。行动导向教学也是杜威(J.Dewey)民主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如杜威始终强调“知识本身就是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在当代职业教育实践中获得新生的标志是上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以项目教学代替灌输式教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原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原东德学者哈克(W.Hacker)和福尔佩特(W.Volpert)等人对现代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哈克提出了行动体系的五个环节(确定方向、选择取向、设计、决策和控制),而福尔佩特不但对行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义,而且还建立了多种基本的行动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在此,学生首先想象出行动的终了状态(问题解决后的情形)和解决途径,通过有产出的工作完成任务并展示成果,从而获得在行动过程中具体化了的结构性知识。只有在完整的行动模式下才有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希尔顿(A.Schelten)从以下5个方面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其他特征进行了归纳:①学生:照顾其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直接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③教学内容:多为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的特征,可促进综合性的学习;④教学方式: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交替使用;⑤组织形式: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有尝试新行为方式的空间。

第2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 主动思维 头脑风暴法 有意后注意 “教学做”

学生所学课程较多,常对不同的课程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程度。对没什么兴趣的课程,学习状态就较差。我担任的机械课是非机械类专业的课程,就课程本身特点而言,机械的原理比较枯燥,机械的运动及运动中各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受力是随时变化的,不易理解。就教学对象而言,第一,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的感性认识;第二,学生所学专业是非机械专业,对机械更陌生和不予重视。因此,这个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在这种状态下,对教学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对教学过程作不同处理,以提高机械课的教学效果。

一、每次新课的导入讲究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好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首先需要主观能动性,需要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大脑神经系统会处于抑制状态,思维不能被激发,所学知识就难以理解和记忆。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艰难,而教学效率低下。求知欲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重视。如讲曲柄摇杆机构,若按部就班从其组成开始再讲原理、分类等,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入手,先举例汽车、摩托车燃烧汽油就能跑起来,用脚踏缝纫机的底板机器就能缝纫,是什么原因?又是怎样动起来的?让学生对这些经常看到、用到比较熟悉但没认真思考过的事物进行分析,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指出本节的主要内容曲柄连杆机构,进而讲出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原理、不同类型的不同应用场合。引入的课题及问题一一得到答案。

总之,导入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的联系起来,并加以强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性提问,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性提问,层层设疑,先问不讲,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事物进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讨论,找出答案,作出总结,同时完成了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如讲混凝土搅拌机使用操作与保养时,单纯讲操作规程全是条文,条条框框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没兴趣也不易记忆。这里可先提出几个假设:假设建筑工地正常施工中突然停电,你该如何处理正在工作中的混凝土搅拌机?没有及时处理将会产生什么结果?混凝土搅拌机会出现什么故障?为什么会这样?你负什么责任?使学生不得不主动地应用过去学过的混凝土搅拌机的构造、传动原理等有关知识去思考眼前的问题。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很自然就涉及到使用操作、保养的诸多要点。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后经教师对问题逐一做出正确解答,并融进操作规程的要求最后总结概括。整个使用、操作与保养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完成。主动思维使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兴奋,所引起的注意属有意后注意,使理解更充分,记忆效果更好。

三、“教学做”一体化,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多项器官,增强理解,加深记忆

有些机械的结构和运动只靠讲是不易讲清的,还要利用投影片、实物、工地参观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教学过程不单单要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的集中,还要有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利用投影片,学生听老师讲和观看投影图象,有了初步的思维和想象,但不是很清晰,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进行实地参观。学生通过观看事物和动手实践有了进一步的直观感性认识,观察与想象,感性与理性相互补充。多项器官产生的知觉与感觉的信号都汇入大脑,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记忆。如:齿轮传动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的啮合和传动不易理解,想象起来有一点难度,教学中放投影片分析运动过程,在观看事物一目了然,增强了理解;再如,材料热加工中的焊接加工火焰的性质、分类、用途及操作等技术问题,只靠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无法体会火焰的变化,到生产实践中实际看一遍整个调节操作过程,再动手实践一下,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了形象记忆,使得这种记忆更深刻。人的记忆是通过多渠道的感觉、知觉传递信号的积累。调动了多项器官的参与,使这种信号更加强大,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更好。

四、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注重专业课的实用性

学生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知识、有才干、有所成就的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他们的理想,学有所用。若他们感到教学内容的意义与他们的目的不符,就不会重视更不会有兴趣学习。机械课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的技能应用课,既要注重它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该课程的实用性。因此,不仅要求讲授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注重实践操作上的正确示范和指导,更要求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的质量,学生的能力取决于教师的技能与经验。要克服就书本讲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就要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增加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衔接,加强并保持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教师应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学生要适当走出校门,随时吸收新知识、新内容,及时了解生产实践的需求与应用的新技术,这样才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使机械课教得更活、学得更活、效果更佳。

总之,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学生走上社会后真正适用、管用、有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袁军等.心理学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行动导向 教学 误区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良性发展,目前正逐渐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引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活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社会、方法及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向,其教育理念和基本原则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相匹配。探索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对推动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1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内涵

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行动导向作了明确的界定:“行动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可以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 而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我国学者将其解读为“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职业能力。其基本要求是以职业情境为教学参照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遵循“接受任务--思考决策--实施行动”三阶段,“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行动来学习,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1.2行动导向型教学的特征

(1)教学资源多样综合化。可以是网络的、多媒体的、图书、实际操作的、现场参观等等,呈现多样综合化趋势。

(2)教学方式的丰富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是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使得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互辉映。

(3)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2目前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误区及原因

(1)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适用范围模糊不清。有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适用于所有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使所有课任老师都进行教 、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版本1);另外一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只适用于基于生产或经营实践的课程的教学,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不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真实或仿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的(版本2)。这些不同观点使得许多教师处于无所适从状态。

原因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诞生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土壤, 在德国已经形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了无数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德国不同,使得行动导向型教学这种成功的教学模式推行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许多职业教育专家想法把行动导向教学“本土化”就演绎出许多不同的解释版本,对于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来说,选用那个版本 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从合理度而言,多数专家倾向于版本2的观点。不过对于起步较晚,职教师资力量薄弱,合作企业少的学校来说,先按版本1进行教学改革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认为教学中只要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就是行动导向型教学。因此,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进行启发式教学。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不变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学生是知识的承载者,以听讲、理解、重复、记忆为主要任务,教学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以理解记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楼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符号化教材和课件是教学的主要载体。

原因是教师自身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压力,缺乏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和自我学习动力,对行动导向型教学没有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对其内在含义的深刻理解,教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不高,导致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理解的肤浅表面化。

(3)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能力培养多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的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认为技能实训是以学生动手为主,这样就是行动导向教学,因此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技能练习。刚开始学生由于好奇,兴趣盎然,但时间不长,许多学生就懈怠起来。 因为这种动手实践是缺乏目标的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这种技能训练与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学生不能预期到目前的练习与他所向往的目标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性, 缺乏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的自主性信息收集、计划、决策 行动、检查,评估等完整行动过程所需要的能力养成积极性。 这种教育导致了高职教育与社会上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同质化,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是区别于社会培训和中职教育的关键要素。当然,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

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

原因是教师没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对具体的职业情境不够了解,对其重要性没有深刻的切身体会和感性认识,不懂具体的实践细节和详细的工作过程,导致不会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型教学,不能够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聚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在动态的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 最终达到“粘合知识”于工作任务,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只能选择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只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未来从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多快节省”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思想在作怪。我们不能从只重理论一个极端走向只重技能的另一个极端,二者围绕目标和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有机地结合才是合理的。

3具体措施

3.1完善“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3.1.1能力本位的职业性

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自已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即职业能力。显然,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将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有机地结合,它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化,而是力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即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

3.1.2工作过程的实践性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在行动中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是在具有浓厚的职场氛围和工作情境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和内容与职业工作的要求、结构和内容形成一一映射的关系、 其教学模式同样是围绕职业工作这一主线而开展的实践活动方式。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其目标、结构和内容,还是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都与职业实践紧密相关,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3.1.3职业迁移的开放性

由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影响就业市场供需变化的因素极其复杂,因而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必然是开放和包容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适应就业市场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变化。所谓的职业迁移能力是指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也称之为跨职业能力或关键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确定性因素将会增加。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然只有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3.2搭建平台,建立师生共同学习的机制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将影响部分学生的职业规范和文化思想,而同时,学生的行为变化和思想将会带动所有同级学生并将它传承下去。这样,有利于教学改革,可以弥补课堂时间传授内容的遗憾,更利于关键能力和思维的训练和养成。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更有针对性的修改授课内容,将促进教师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3.3拓展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1加强行动导向型教学师资的培训

培训的过程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训教师的体验和具有针对性的交流。学校要注重培训与实践的实效性,建立制度,完善教师的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这样,教师才真正实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体会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只有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

3.3.2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教研

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要给教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搭建平台,为教师教改科研提供如课题申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服务,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改科研的积极性,从自己所承担的专业、课程、学生角度思考教改科研,从而杜绝敷衍以及形式上的模仿。

3.4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有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典型模式。校企合作,校企共赢为产学研提供了可能。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0(21).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蒋卫平.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成人教育,2011(10).

[5] 刘书梅等.关于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误区的剖析[J].职教论坛,2011(5).

[6] 李向东,卢向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

第4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综合职业能力

一、引言

电子信息类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胜任电子专业技术岗位的一线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进行技术管理,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又要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精神,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电子专业学生有较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近年中职学校大力推广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模拟(仿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等等。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课程分循环灯、叮咚门铃、可调电源设计与制作等几个大项目来进行教学。项目难易程度也是递进式的,越往后学,难度越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共有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中的实践

1.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路。

教学过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通过PCB板的设计制作、元器件的选用安装、电路调试和维修典型教学任务来设计教学方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制定合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教学任务的实训,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实训任务以工作页的形式按照企业岗位职责、岗位操作内容、要求和业务进行编写。通过实训,学生学会用ProteDXP进行电路PCB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对常用元器件进行识别和检测,掌握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学会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为以后从事电子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2.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叮咚门铃电路是由一块时基电路555集成块和元件组成的。它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因为教学对象是电子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在教学中对集成电路和叮咚门铃电路原理只作简单讲解,重点是要学生实施叮咚门铃的设计与制作,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下表为叮咚门铃设计与制作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变成了动态开放式课堂,符合中职生好动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使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得到充分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学生普遍学会了根据学习工作页主动去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能及时收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1.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不完善。

现阶段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课程基本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教材编写的思路基本以传授专业知识为重,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编写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教材刻不容缓,而且在编写教材时必须有行业企业参与。

2.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信息设备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学习情境是从来自企业的工作过程提炼而来的,现有的教学设备跟不上企业工作的要求,学生难以实现自主探究、自主查询资料,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行动导向教学的师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所以职业学校教师不是考一个职业技能证就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来自高等院校,他们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为了适应行动导向教学,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要到企业深入学习。

只有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硬件设备和师资水平达到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模式、先进教学理念才能更成功地运用到中职教学中。一线专业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其优势,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林希(1978-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职业教育。(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以行动导向为驱动方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成于“行”,“行”就是行动、实践,“思”就是理论、方法。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引入“工作”,并引导学生完成“工作”,在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将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先提出工作任务,并分层次下达给学生。若工作任务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学习兴趣;若工作任务太过复杂,又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应按照不同学生的情况,分配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四步:一是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元器件、仪器仪表、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等。二是下达任务。教师先下发任务书并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内容。三是完成任务。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组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四是展示学生作品。对工作成品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找出规律特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教学中被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可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教师提供零件图及装配示意图,请每个小组根据这些内容完成装配图。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形成统一的结果后得出结论,随后教师让其组员对讨论结果进行演讲和论述,演讲时教师进行记录,演讲完毕后,教师鼓励小组成员进行补充说明,然后让其他小组提问本小组成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提问并总结点评,表扬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小组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和总结能力。

2.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用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以信息收集、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为教学流程。引导文教学法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文件上所提出的问题,而答案就在文件内。在教学中引导文法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引导原则。为了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应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可以使其有计划地完成工作,为应对未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3.项目教学法。在该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的机会。项目教学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一是发现问题并使其与参与者有关;二是定位问题,指出问题的引导性目标,再提供问题的引导性介绍;三是确定解决方案的大致轮廓,根据目标制订方案;四是模拟测试解决方案,检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五是用实际结果的验证完成工作。

4.角色扮演法。此方法能够降低各种行业的培训难度。角色扮演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和学习自己的角色;二是了解他人的角色。角色扮演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要把握自己的行为能力,同时要注意到对方角色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分配一些实际角色进行表演,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设计对白、研究出场顺序等,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表演,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并享受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乐趣。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该教学法要求学生首先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是:学生在已知条件下自己发现问题;提供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与问题有一定联系;提供一些相关案例,为本次案例的解决做准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或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生介绍结果;讨论和评价案例结果;考虑和讨论案例结果在类似问题上应用的可能。

三、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思考

边用边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大特点。利用学生有兴趣的事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变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当某一工作被完成后,学生内心会充满成就感,产生喜悦和冲击力,这种力量可以增强其学习信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笔者对该教学方法产生了一些思考和体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人才培养方案都对教学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上课时教师要按计划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规定的内容。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学生。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不得不忽略一些学生的个体状况。我们现在的教学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像小水杯,老师就像大茶壶。大茶壶只是不停地向小水杯里倾倒,而无法顾及小水杯是否已满,最终导致大量的水从杯中溢出,造成浪费。在教学中这种浪费很普遍,不但浪费了老师的精力,而且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高水平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状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过去为了让学生掌握读画组合体的方法而讲解大量例题,适合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听得越多反而越迷茫,自然也就没有学习兴趣,为了改善此种情况,可适当减少教师的讲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分组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很少有人真正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能力的培养上来。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只是能力训练的一种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能力。我们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所谓基本能力,应该是会说话、会倾听、会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强的理解能力,甚至要求学生具有一些老师都不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教学中总是对学生的表现不满意。在课堂上,有一些训练学生基本能力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先自学部分内容,然后分组相互讲解自学的内容,互相指出对方讲解中的疏漏,然后再相互补充,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授,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克服胆怯心理,这个过程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倾听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爱学习的唯一办法是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把握每个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苦与乐,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以制图测绘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测量、草图绘制、绘制装配图、最后绘制零件图的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测绘方法、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使用与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寻找到学习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过程而非结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已经没有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65-01

0 引言

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将成为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从规模、质量到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都急需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其中既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也有教学技巧(如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较为容易在高职高专普及。且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时在全国各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推广或者尝试。

1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发的几个问题

1.1 一点思考 在体验学习的充实,享受工作的乐趣同时,我们也学会思考:实践和创新从何处入手?怎样寻找突破点、闪光点?如何说,如何写,如何和学生相处?这就要求我们思考所在的区域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有何特性?只有真正把学生所面向的就业的区域范围和本身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一个小游戏、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日常生活习惯都可以成为行动导学法的切入点。而这些切入点更为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

1.2 二点了解

1.2.1 加深对当代学生特点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我们的学生,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对于这代学生来说,思维方式和教师甚至与他们年纪差不大的80后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思想活跃,追求自己的个性和时尚,注重民主平等,教育消费观念明确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才能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不仅如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了解,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方向,的只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提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教学理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 加深我们教师对自身的了解,我们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自己,进而更乐于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自身才可扬长避短,汲取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自己,让学生感触到你的真诚和你的常识,因为喜欢你的人,而喜欢上你的课,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老师只有既了解学生,又了解自身是教师能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1.3 三个转变 ①角色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就教师而言,应该转变观念,一堂课: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时候指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从头到尾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而就学生而言,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只有这样,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旁导”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②内容转变: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突出了学生主体。

③场所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因此教学不可局限于课堂,更应该突出实际经验。行动导学法提倡产学结合、校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必须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风险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让我们的课堂走向企业,使课堂教学真正能转变成以实际经验为中心的社会企业。

1.4 四点浅见

1.4.1 “行动导学法”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 “行动导学法”即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建设。以行动导学法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突出了“学法”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等优越性。

1.4.2 心好一切都好 “行动”首先得“有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应有对教学的热心、对学生的用心和对自己的信心。注意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让学生跟着你行动起来。

1.4.3 教师职业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一个工作过程中,其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等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它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功利属性)和关注人的发展(教育属性)。

1.4.4 教师教学方法和技巧应用,教师应注重自己教学水平提高,能力开发和敬业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已的教学技巧,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是一名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课外教学都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7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角色转换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提出

“行动导向教学”最早开展于德国,该词来源于德文Handlungsorientiertes Lemen und Lehren,直译应为“行动导向的学与教”。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职业行动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对教学过程予以评价,从而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一系列原则。在该教学模式中“学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设计与学的需要相符合。其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是现今职业教育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其教学过程中,学习领域是由教学理论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而出,并注重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教学内容以学习领域为核心,并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行动导向教学化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跨专业的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推广中的困难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职教理论界和学校师生的欢迎。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是阻碍行动导向教学推广的原因之一。原本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科课程体系化教学,其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做是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做是理论的附属品,而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与原有教学方式不同,行动导向教学强调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打破学科界限)。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适应与否及适应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进度。欲推广行动导向教学,就必须从教师入手,加强其本身对新教学方式的认可及运用。

职业实践经验的缺乏及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足是行动导向教学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师资来源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既缺乏专业性职业实践的经验,又缺少从事教学的基本能力。而部分毕业于“职业师范学院”的教师也没有经历系统化的教学实习,专业实践能力更是先天不足;即使工科院校毕业的教师能够操作设备,却无从体验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更不知道如何开发和设计课程、如何教学。更有甚者在师资培训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某些学校部分专业的教学是由其他专业多出的教师在自我学习后而进行的教学。因此,有目的、系统化地开展师资培训,是提高职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关键,也为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奠定最基本的人力基础。

三、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师生的双向互动是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核心所在,其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而学生则应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而这一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改变决定了实现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提高教师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1.教师要成为提供理论知识的字典

与传统教学强调专业系统地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不同,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行动手在教学前对所学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制订相应的计划、从而制订方案并选择、进而制定目标和实施、再到最后的信息反馈及成果评价。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动手中会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当其在某一具体项目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作为该整个活动的主导者,就应及时介入,应其需求接受咨询。故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像一本字典,做好相关知识的编码,随时接受学生查询。同时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吗?能做得更好吗?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师要成为实践操作的模范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能较快适应社会,及时更新知识或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将从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型、整合型,特别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故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操作中的失误,而且要标准、规范地完成操作任务,为学生做出示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为适应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调整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亚.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职教论坛》,2007.12.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4.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4]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52-01

行动导向(亦称活动导向、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法,是指教师让学生的心、手和所有感官都行动起来,积极地、独立地、自主地设计、完成自己的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愉快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关键在于实现四个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合作教学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由学生单一的学习向脑、心、手并用的转变;由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的转变[1]。

1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

行动导向教学是跨学科的教学,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先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行动导向教学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为行动而学习,二是通过行动来学习,三是行动即学习。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要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由行动构成学习的起始点,应尽可能地由学生自我实施并且进行反思;"通过行动来学习"即要求行动必须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独立评价;行动应该促进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整体性把握,包括对技术的、安全的、经济的、法律的、生态的、社会的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行动必须与学生的经验整合并反思其社会效果。

2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迁移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制定、实施、评估计划"这一"做"的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同时进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行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个性化评价[2]。

(1)对教师的要求。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教学所需的信息材料、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法,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教法,因此,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引导的作用,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参与技术、思维技术和评价技术。

(2)对教学场所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学场所要求很高,首先教学场所是理实一体化场所;其次教学场所面积要大,能够容纳一个班级学生的分组学习。一般高职院校的常规教室的面积按容纳50个学生听课设计,如果要50个学生分组学习,则面积应增加一倍。

3教学案例

例如,在进行营销课程的学习时,可信手拈来一件物品,让学生扮演顾客和销售人员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既改善自己的行为能力,又注意到对方角色的反应,同时可以了解销售人员和顾客的心态。在角色扮演时,学生应对、处理冲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自主决定的能力。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对不同职业角色的扮演或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接受"现实角色"的人格特征,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同时又能根据对方角色的言行做出合适的反应,使学生能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位置。扮演角色的活动可以在任何情境中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并不需要特别的安排和设备,不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投入,只需要简单的道具即可,因而具有易于推广、便于操作、灵活掌控、课堂效果较好的优点[3]。

又如,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劳动者从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导和设计工作过程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员工必须能够了解、掌握和监控完整的工作过程,具备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同时,对于企业而言,顾客的订单就是企业生产的出发点,而对于顾客订单要求的满足就是企业生产的终结点。这意味着,员工能力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合乎要求地完成顾客订单,而顾客要求的不断变化又自然成为推动员工职业能力发展的动力。从完整行动角度出发,完成顾客订单的过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资讯;设计;决策;执行;控制;评价。其一,顾客订单对于教育职业来说应具有代表性,尤其要与该职业教育的企业实习密切相关。其二,顾客订单具有潜在的问题情境和适度的复杂性,包括职业行动的完整过程。其三,完成订单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必须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其四,企业的实训教师或技术力量能够提供必要的指导,企业管理机制保证订单培养的顺利开展,不违反安全操作的规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行动能力为宗旨,对完成顾客订单的工作过程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在工作活动的基础上从具体目标、内容构成、工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与材料这四个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

总之,我们在结合中国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行动领域的分析、学习领域的开发后,打破了以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收集和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这样就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模式开发。

参考文献

[1]崔发周.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基本要素与结构模型[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01:12-14.

第9篇

一、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只有不断吸收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更新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每学期我都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翻阅物流方面的相关书籍,删减陈旧的知识内容,确定最新出版的专业优秀教材供课堂教学使用。“吃透”教材,根据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教材内容的变化,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国内外物流方面的新思想、新理论,增加物流专业的前沿知识,形成详细的课程教案。

二、科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个方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提出、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交流、合作学习、收集和处理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根据所讲《运输作业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特点,设计了“问题”情境和交流、合作学习情境,实施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利用实物展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不同形式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效果好。在讲授商品入库流程时,我以四人为单位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托盘货物的入库过程进行流程接龙,通过这种小组接龙的形式,就将复杂的商品入库程序简单化,既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以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和复杂流程,以黑板板书完成对重难点内容的演示和讲授。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又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清楚、直观的感官印象。例如在学习集装箱的分类与使用这部分知识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八种不同类型的集装箱的图片,使学生形成对集装箱的直观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教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提高即“被教”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构成平等、互助、互动、互惠、共同学习和提高发展的伙伴关系。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我就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教学辅导文献和专业网站地址,要求学生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资讯动态,对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这种形式的持续开展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很多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还保持了这样的习惯,并把在实际工作中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最新动态反馈给我,有效的促进了自己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规范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统考真题渗透,提高学生统考通过率。我在《助理物流师》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模块教学方法,将历年国家鉴定的真题的内容渗透进课堂教学过程,每上完一个模块,就用真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通过这种反复的做题强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统考通过率。

5、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转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每一堂课。教师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习,用幽默的语言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激情而又富有工作情景的课堂中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包装管理》的授课过程中,我上网搜索案例,给学生创设了申通快递公司客服接到快递员电话,说包裹损坏收件人拒签这一工作情景。在导入新课时,我向学生们播放月饼过度包装的视频,让学生们对包装管理的抽象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6、注重课堂设计。课程的设计重在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在学生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除专业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环节,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基础核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拓展核心能力。真正地做到,让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职业行为能力服务。在讲课过程中,我穿插运用了思维导图和张贴板教学法。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求助于网络和专业书籍,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核心职业能力。学生在讲解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做到手、心、脑并用,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7、面向全体学生。一堂课要做到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基础不同的小组,设计难度适合于他们的小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感受到成功与快乐。我将11物流班的同学分成4组,水平相当的两组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水平有差别的两组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各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分享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8、注重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实现德育教育的专业化。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每位学生都乐于展示自己,自觉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讲课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在烟台海通物流公司工作的09级优秀毕业生陈冠男、高帅帅的情况,通过10级毕业生王金阳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在学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班级同学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受到了课堂上的生机与活力,坚定了我更好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