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药剂实习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26 13:06: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药剂实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药剂实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滑模施工 优势  

        0 引言

        高层建筑上部主体结构通常层数较多,且竖向结构布置上下变化不大,特别是进入标准层后,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可尽量采用滑模施工法。该方法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综合效益显著,是可广泛采用和推广的施工技术。

        1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滑模施工技术的优势

        滑模施工是一种可以随着柱子的高度而上升的滑模工艺广泛用于筒层构筑物施工,高层建筑物如果现场堆放条件受到限制,采用滑模比较好,而且施工速度快,降低模板损耗率。滑模的施工是通过油泵的压力,使卡在支承杆上的液压千斤顶,带动千斤顶架支承整个操作平台及向上提升内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连续性和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混凝土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优点。构造简单,施工进度快,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等特点。液压滑模施工是优质、高速、造价低的施工工艺,一次组装lm多高模板,即可连续浇注混凝土,不间断滑升模板,连续成型,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一组筒仓可以一次组装滑升,不用支脚手架,不重复支模,每天可以滑升2.5m~3.5m,最高可达5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成本15%~20%,混凝土连续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使工程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主要是核心筒体、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是结构质量和工期进度控制的重点,这些构件可以采用滑模施工。滑模装置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即由模板、提升架、围圈组成的模板系统,由主操作平台、上辅助平台和内外吊脚手架组成的平台系统,由液压控制台、油路和支承杆组成的液压提升系统。滑模装置的设计主要针对上述三大系统进行设计。滑模施工的重点是抓住施工方案的选择、人员的组织培训、滑模装置组装与拆除、水平及垂直度的控制及纠偏、水平楼板交叉处的处理以及安全质量的技术控制。滑动模板作为新的施工技术,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能带来成本的下降,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2 滑模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混凝土的质量 滑模工艺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①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质量优劣的科学依据也是保证滑模工艺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②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按照配合比的要求,保证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混凝土厂家选用质量优良的原材料。③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这一点对混凝土的输送、保温、初凝时间和工作度都有一定的影响。④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度),对保证顺利滑模施工有较大影响。

        2.2 混凝土的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注意:①不要污染钢筋,否则,钢筋上的混凝土既不易清理,又影响工程质量和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②均匀浇筑混凝土,包括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浇筑速度指前进速度均匀,保证有利滑升;混凝土要分区分层等厚度浇筑振捣,不得从吊斗或布料杆中直接浇入模板内,应均匀布置,卸在受料平台上,再用铁锹迅速转移到模板内。

        2.3 模板的滑升

        2.3.1 初滑阶段,滑升行程要少,主要目的是对整个滑模装置进行带负荷检验,避免粘模,检查出模强度,确定出模时间和滑升速度。

        2.3.2 正常滑升阶段,按每层浇筑200mm~300mm相应滑升9个~12个行程,其中每隔20min~40min滑升1个~2个行程滑升速度和出模强度要相协调。

        2.3.3 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由于滑模施工中顶板和墙体连续进行,钢筋制作与安装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条件差,交叉作业多,在安排劳动力过程中要加强和其他工种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2.2.4 滑模施工的纠偏①千斤顶垫铁纠偏法利用钢垫板将千斤顶底座偏移方向的一侧垫高,迫使千斤顶连同支承杆偏离偏移方向,带动平台及模板系统作定向滑升,从而达到纠偏、纠扭的目的。②改变模板坡度平台、模板滑升到适当高度后,将模板坡度朝纠偏方向调校,然后浇筑混凝土,再继续滑升时,利用新浇混凝土的导向作用,迫使平台及模板系统偏离原滑升方向,向着纠偏方向滑升,从而达到纠偏、纠扭之目的。③顶轮纠偏法是利用已经出模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支点,通过改变纠偏装置的位置而产生一个外力,在滑升过程中逐步顶移平台及模板系统,以达到纠偏目的。

 3 几种常见的滑模施工技术方法

        3.1 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施工法 工艺流程:墙体滑浇至板底标高墙体空滑、绑扎钢筋墙面检修、模板清理内模板脱空下口平楼面标高、停滑吊开活动平台板楼板及阳台支模、绑筋、隐检浇筑混凝土内模板下口处安装L形堵板吊入上层楼板的模板及支撑封闭活动平台板安装上一层门窗假口、墙体竖向筋接长上层墙体滑模。

第2篇

糖尿病人服用降糖药物时若大量饮酒,可发生低血糖,重者发生低血糖休克。

高血压病人服用抗高血压药如胍乙啶、胍生、苄甲胍等同时饮酒,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服用阿司匹林时饮酒,可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易引起胃出血。

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同时饮酒,可产生镇静作用,并降低药物疗效,还会增加肝脂肪化,使小肠运动抑制作用增强,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服用抗惊厥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药酶活性增加,使其排泄加快,降低药物疗效。

利福平、抗血吸虫药硝硫氰胺等与酒并用时,对肝脏的毒性加剧。

服用痢特灵时饮酒可发生面部潮红、心动过速、腹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其原因主要是该药可抑制酒的氧化分解,使体内乙醇蓄积而引起中毒反应。

忌吸烟烟一般都有药酶诱导作用,嗜烟者对、止痛药及茶碱、维生素C、安定、利眠宁等药物的排泄比不吸烟者要迅速得多。这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化合物,能增强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代谢和灭活,影响药物的效果。

嗜烟使糖尿病人皮下组织减少对胰岛素的吸收;使冠心病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作用减弱;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服用甲氰脒胍的疗效降低;使牙病患者在拔牙麻醉时效果下降,疼痛率增高;对精神病患者会削弱药物的镇静作用。

忌饮茶凡是含有生物碱类物质或类似生物碱化学结构的合成药物(包括很多胺类在内的一大批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服用时都应忌饮茶,因为它们往往会和茶中所含鞣酸反应,产生沉淀,不易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属于这一类的药物很多,如果对药物的结构还不甚了解时,就不要在用药期间饮茶,更不要用茶水送服。

服用抗贫血药如硫酸低铁、枸橼酸铁胺等铁制剂时应忌饮茶,因为药物中的铁离子能同茶中鞣酸产生沉淀反应而难于吸收。

抗抑郁药如苯乙肼、闷可乐,降压药如优降宁以及尿路消炎药呋喃唑酮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均能透过血脑屏障抑制儿茶酚胺降解,使脑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多,促进脑中环磷酸腺苷形成;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成分则会阻碍环磷酸腺苷的代谢。两者作用协同,可产生严重失眠和高血压。

服用潘生丁也不宜饮茶,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能对抗腺苷的作用,降低疗效。

服用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时饮茶,鞣酸可与蛋白质结合而使其助消化能力减弱。

忌牛奶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等时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中富含钙,能与四环素类药物形成一种螯合物,降低血药浓度,使疗效降低。

忌含酪胺的食品服用抗高血压药优降宁时应忌食含酪胺的食品,如奶酪、扁豆、腌鱼、葡萄酒、啤酒等,以免引起高血压危象。

第3篇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预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容易失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什么事有了自己的计划,才能更加明确下一步该怎么走,路才能走得更顺利、更成功。

学习亦如是。无学习计划容易导致被动和漫无目的的学习,则易散漫疏懒,事倍功半。因此,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对你的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1.1 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要实现长远的学习目标,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努力去做才行,因此,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就十分必要了。可以说,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的愿望越强烈,制订学习计划也就越迫切。制订了学习计划可以磨练学习意志。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习计划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而会受到种种“冲击”。

1.2 “冲击”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出现了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必须参加的,或必须进行的有益活动,如集体活动,作业增多,考试临近等等,这时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出现了一些经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排除的困难和干扰,例如,出现了自己计划外的文体活动或其他娱乐活动,这对,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就要努力克服困难、干扰及各种诱惑,通过意志努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不偏离计划中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直到实现为止。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的作用越来越大。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学习的成功又为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起着推动作用。

没有学习计划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也就很少有什么要求和打算,当然也谈不上和现实有什么矛盾,更谈不上什么意志上的努力和斗争了。因此,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常常很差。

2 学习计划的实施

计划的本质是用于指导行动的理论纲领,其目的在于引导和规范我们的实际行为,否则,再科学、再完备的计划,如果不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在我们的实际中,许多同学尽管制订过方方面面的计划,但却很少执行,很少严格、认真地执行,很少坚持执行。那么,为什么人们订了计划却不执行呢?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2.1 不深知计划重要的指导作用,使计划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是以往人们在制订和执行汁划的挫折经历,更加重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因此,计划常常只是一种摆设和空架子.从心理上也没准备认真执行。

2.2 计划上的漏洞和不完善,使得计划难以有效的实施。人们制订计划常常很粗糙、很随意,这就使得计划往往偏离规律,脱离了实际,有着各种毛病和问题,而不符合实际的计划是难以执行的。

2.3 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有把计划的标准定得过高的倾向,而这种计划显然是很容易落空的,这种结果也影响了人们对计划的信任度。

2.4 忍受不了计划带来的约束和限制,抵御不了积习和惰性带来的冲击和干扰,也就是说,意志问题、毅力问题妨碍歹计划的执行。

2.5 缺乏外部现实的监督和强制机制,没有一个利于计划实现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计划要全面

学习计划不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有时,休憩有时,娱乐也有时,所有这些都要考虑到计划中。计划要兼顾多个方面,学习时不能废寝忘食,这对身体不好,这样的计划也是不科学的。

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就是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

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3 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

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分说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你应当有个大致计划。因为实际中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所有这个长远的计划不需要很具体。但是你应该对必须要做的事情心

中有数。而更近一点,比如下一个星期的学习计划,就应该尽量具体些,把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远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解决。

有长远计划,却没有短期安排,目标是很难达到的。所以两者缺一不可,长远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和进行大致安排;而短期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自由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制定学习计划的重点。抓住了和合理利用的自由学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极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增加和正确利用自由学习时间,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药剂 教学模式 技能训练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一)适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所谓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在职业学校开展突出技能训练,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成为教学的关键。基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诸多弊端的认识,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近十年以来,我国职教界开始关注、借鉴国外先进的学习理念,我校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几年来,我校在高职药学、中职药剂等专业一直采用工艺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适用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新要求的需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学制将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2.5+0.5”学制模式是指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为0.5年。学制的转变给中等专业学校带来巨大变动,学生在外集中顶岗实习实训时间缩短,就需要在校阶段有效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切实加大理实一体化的力度,结合专业课程相应开设综合实训课程,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的教学体系,实行边理论边实践,理论学习为实践技能服务的教学模式。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习过程设计成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学习平台,开发了一系列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训课程,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中职药剂专业综合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就是其中典型案例。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效和经验总结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运作,我校在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总结了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良好效果

1.有利于改变学生观念,培养职业素质。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学习,使学生彻底克服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注意把对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训导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学生普遍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乐意在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不怕累不怕苦,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社会适应性。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了学校师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使师生更真实地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人才技能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改革,使自己的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3.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养成。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注意培养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技能训练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师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养成。

4.有利于学生就业。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从我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反映出来。在近几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还多次被评为省就业先进单位,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还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经验总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而且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包括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协作。

1.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设置一体化课程。

打破传统的章节编排法,到工厂、公司一线调研,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确定课题。我校是一所医药职业学校,针对中职药剂专业来讲,通过到制药厂、车间,以及一些与我校有长期合作的药店、医药公司、制药企业进行实践调查,了解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得到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标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编写课程标准。

2.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并开发适合本校一体化教学的综合实训校本教材。

过去,职校所使用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校教师便积极探索,自己开发课程标准,自己编写综合实训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中职药剂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我们采用“先讲义,后校本教材,成熟后公开出版”的教材建设方法,目前该课程教材已经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

3.需要学校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求教师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学校应致力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选派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熟悉新设备,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组织教师进企业顶岗锻炼,参加地方劳动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或请企业具有实操经验的师傅进行传、帮、带等,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使教师能胜任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教师比例,充分进行师生互动。

由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需要像车间里师傅带徒弟一样教授,因此指导教师要足够,一般15人配一个教师。班级要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3~5人左右,这一点很重要。小组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亲手操作,小组间互相鼓励竞赛。教学中融入“分组教学,小组讨论,优生帮带,教师辅导,小组评比,组长责任制”等互动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5.需要学校提供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的保障。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是教学场地的一体化。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教室。专业教室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氛围,包括实训教学区和教学研讨区两部分。实训教学区提供学生操作演练的实训设备,设备要与实际生产保持同步,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教学研讨区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和学生讨论的场所,应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对设备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表现在设备的质量上,而且表现在设备的数量上。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教学场地,理论还是在教室,实训在实训室,这样教学实施就不是一体,理实一体化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一体化场所。

三、结语

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多方了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但是,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因此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顺利、彻底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又由于一体化教学要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因此不能对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一体化教学,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办学条件逐步推行。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2]吴海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4.10.

[3]郭俊博.浅谈一体化教学.陕西教育,2005.1.

第5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精细化 重要性 基本要求

一、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基本要求

(一)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完善

我国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表述内容和表述方式不够严谨,使其可操性受到限制。在已经的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的有关会计准则中,除了引言、定义、应该披露事项及其附则外,会计准则核心部分就是确认与计量问题。在确认和计量问题上,有些规定过于原则,使会计准则的应用加大了人为调整的空间。 例如:在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中,符合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的条件是以下四条中的任意一条:(1)使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延长;(2)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增加;(3)使产品质量提高;(4)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这些条件是做出确认判断的标准,但过于原则,可操作性较差。类似的规定和判断标准应该在概念结构中进行阐述,将其融入具体会计准则的正文中描述过于勉强,而且影响了准则的严肃性。

(二)合格的会计人才队伍培养

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充足的、合格的会计后备人才,是中国会计职业发展的长远之计。教育的目的是面向未来的,但教育的过程却是滞后的。因此,一定要以超前的意识,不断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学生同时掌握国内和国外的会计理论、方法与准则;要转变教学的思路,改变当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实干精神;要注意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引入到课堂中,大大缩减简单的、重复性方法所占教学和习题的时间,增加课程的含金量,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合格的会计审计人才。

二、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的重要性及其延展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在整个会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也是衡量一个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

当前,我国社会监督体系尚未健全,不少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信息资料失真,不能客观、真实、明晰地反映和披露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资本运营状况。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对于克服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形势恶化有着根本性作用。

三、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具体体现

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在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具体体现有:预算精细化、资金精细化、财务分析决策精细化、投资与融资精细化、固定资产与存贷精细化、现金收支精细化、无形资产精细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精细化、成本费用精细化、收入利润精细化、审计精细化、税务精细化、并购与清算精细化、财务报告精细化等十四项主要内容。本文着重从预算精细化、现金与应收账款精细化、财务报告精细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预算精细化

预算精细化是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的第一步。预算精细化具体体现在财务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超支这三个部分。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单位领导首先就要确定经营预算目标,财务部制定财务预算编制办法和原则;然后,进行审阅预算,修改预算;最后,保存预算编制资料。针对预算调整,工作流程应该是预算调整提出、预算调整实施、预算调整资料保存。如果出现了预算超支,就要进行预算超支分析,形成预算超支对策,最后执行预算超支对策。

(二)现金收支精细化

现金精细化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具体有现金付款、储备备用金、借款、现金清查等主要内容。首先,相关部门申请付款;再审核付款凭证;审核通过,支付现金;最后编制相关凭证及报表。此外,对于储备备用金、借款和现金清查事项都应该进行精细化操作,以达到现金收支精细化。

(三)财务报告精细化

财务报告精细化主要有财务报告编制精细化、资产负债表编制精细化、现金流量表编制精细化、利润表编制精细化等这些主要内容。下图1是财务报告会计精细化示例:

图1 ×××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表

第6篇

【关键词】城市 园林 绿化 施工 养护

一.园林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1.强化施工组织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实践进行施工现场实地勘探,结合工程设计的要求,编制符合工程施工特点的组织设计计划。落实施工进度进度计划,并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变化,做出不断的调整,以有条不紊的施工安排,尽量缩短工程工期,这点对工程量较大,周期较长的大型工程十分重要。特别是招投标制度在园林工程上的实施,更加有必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具体来讲,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当充分做好以下两个工作。

2. 确保施工符合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

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设计工程的成果,是具体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合理的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正确施工的保证。园林工程建设要从技术、工艺、施工组织等方面切实的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艺术性的种植各种绿化植被,并最大程度的使其成活,努力使得植被能够尽快的发挥绿化的作用。工程施工如若不能严格的遵循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将会使设计理念无法正确的贯彻,施工效果难以达到设计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设计理念得到切实的贯彻,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准确的把握设计的精髓,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园林工程质量。

3. 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的优化应当着眼于工程施工实际,并落足与工程施工实际,根据工程施工实际选择合理的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在标准的选择上,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应当考虑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种植施工和养护施工两个阶段,工程周期常常期限较长,在考虑两个阶段中具体的特点后,进行合理统筹。

4. 把熟练的苗木栽植技术与植物生长规律的利用相结合

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首先应当了解并尊重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合理安排苗木的种植和养护工作。苗木的种植把握种植时间点十分重要。一般种植时间最好在晚冬到早春之间,这段时间正是植被从休眠到萌芽的过度期,在这段时间进行苗木的种植成活率相对较高。

二、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重要措施

1. 除草与防虫混合

在植被中间的杂草,由于生命力比较旺盛,如果不及时处理,任之发展,杂草会大量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使得绿化植被因为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流失而生长缓慢,严重的影响到苗木的成长。苗木除草应当选择最佳时机,一般来讲,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苗田除草,有利于杂草的快速死亡。病虫害是几乎所有植被都会遇到的问题,害虫对苗木茎叶的蚕食会严重影响到植被的成长,严重者会影响到植被的生态平衡,因而,防虫工作是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

(1)合理控制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农药等进行害虫防护,化学防护具有见效较快,可以紧急应对严重的害虫危害,有效控制害虫的蔓延作用,化学防治同时具有受地域和周期影响较小的特点,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都可以使用。因此,化学防治成为了防虫最常采用的技术,但化学防治技术却存在着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弊端。

(2)充分运用综合防治的作用,提升防虫工作的效果。综合防治所遵循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养护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协调植被的种植,综合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等生态手段,有效降低害虫带给园林植被的危害。首先,采用生物和化学手段相结合可以于短期内起到快速遏制害虫蔓延,长期发挥害虫免疫的功能。具体来讲,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其次,防虫工作不应就事论事的把哪一种害虫作为防治对象,应当注重防虫工作的兼治性,最大化减少防治工作的重复性。

2. 松土与培土植被

松土和培土是植被良好成长的必备条件,具体来讲,在实际的园林养护管理中,草坪的结板是造成土壤间隙较小,透气不足的主要原因。过小的土壤间隙会使得植被因缺少氧气而生长发育不良。对于这种状况,应当注重土壤的松土与打孔透气,也可以采用沙壤土混合有机肥进行苗木的铺施,以便于植被生长均匀,高度划一,有利于整体视觉的美观。植被周围一米内的土壤需要松土培土,行道树和绿地新种植 2 年内的乔木也应进行松、培土,雨后必定松土和去除杂草,垂直绿化松土沟宽控制在 20 cm 以内,单植灌木树冠离地大于半米左右,松土沟宽也要小于或等于 20 cm。

3. 施肥

养分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苗木十分的重要,苗木施肥是养护管理每年必做的工作项目之一。苗木施肥应当根据苗木的种类、特点、生长期等特征,合理选取肥料种类,科学施肥。苗木施肥养护工作,其实是一门学问较大的学科,下面我们将从施肥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施肥改进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强化苗木营养诊断,提高苗木施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苗木营养诊断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其主要包括元素诊断、土壤诊断、苗叶诊断等。下面我们将就其中的元素和土壤诊断技术进行介绍。首先,元素诊断技术又称作为化学诊断技术,主要是对苗木及种植所用的土壤进行化学分析,并把分析得到的化学元素参数与标准进行对比,需找其中含量异常的元素,并有针对性的选择施肥所用的肥料。元素法是苗木营养诊断最可靠、最精确的技术。其次,土壤诊断技术,土壤针对主要是依据土壤中养分含量的测试结果与土壤上种植的植物的种类对肥料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养分缺失分析的诊断技术。

(2)改进现有施肥技术常规的施肥方法往往对苗木的考虑较少,只是按照通行经验进行肥料的播施,施肥技术的科学与否是影响苗木成长状况的重要因素。首先,均衡施肥。均衡施肥强调以施肥对象生长习性及土壤类型及状况,进行氮、磷、钾各养分的平衡。养分之间的平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元素平衡,同时还应包括各种微量元素,有所极少含量的微量元素,却能成为制约苗木生长的主要元素。其次,配方施肥。根据苗木营养诊断结果,找寻缺失或者含量不足的营养元素,通过参考当地土壤状况,对照有利于苗木成长的标准养分指,确定比例适宜的氮磷钾等个元素配方肥。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是园林施工工程竣工以后的主要工作内容。优秀的园林工程是多样化的植被合理搭配,相得益彰的结果,施工养护单位应当熟悉不同植被的特点和习性,充分利用植被的生长规律,为植被的茁壮成长创造条件,以便充分发挥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珊珊,王静.关于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第7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水量预测;原则

Abstract: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planning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of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ater scale budget and design principle of water resources, analyz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drainage system.

Key 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water demand predic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9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一个良好城市人居环境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省地节能的理念,这要求我们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须从解决水资源和具体技术措施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 以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水量规模预算

1.1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工程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用地、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安排和水资源状况,提出各取水水源、供水系统的规划期内工程水量、水质目标和设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

1.2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

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关于城市污水量预测方法提出:“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户提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城市污水量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其中污水排放系数为0.7 ~0 . 9。”

1.3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污水量预测

分区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的深化,补充和完善,一般是分区,分块进行规划。专业规划则是将给水,排水工程按专业内容和需要单独进行规划,两种规划对水量预测不仅要进一步核实不同规划期的总水量,而且要提出各地块的用水量和污水量。

2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2.1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 做好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长远规划

从城市发展来看, 国家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条件正在发生转变 , 相形之下, 由于人口压力较小, 二线城市往往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 乡村城镇化速度正在加快, 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逐步跟进。人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最适宜生存的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大家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 协调好城市人口、现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最大限度地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 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利用, 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2.2要因地制宜, 做好水资源的统筹规划

众所周之,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而淡水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 由于气候因素影响, 持续干旱已造成水量明显下降, 再加上人们的过度开采和严重的水污染, 水质也逐步下滑, 许多城市严重缺水, 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将会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因此, 要转换思路, 将给水和排水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建立给排水系统工程, 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循环利用率。做好实地考察工作,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 制定合理的改造和建设计划, 以使人居环境更加接近自然,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评估和预测方式要与时俱进, 改进水量评测标准和分析方法,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贡献效率。

2.3合理施工量阶段性分配, 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 其涉及水源的寻找和调度,取、排水构筑管道设施和建筑的施工, 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型工程, 因此它的规划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要按照阶段任务需要来制定合理规划, 并且需要预估在每个阶段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于规划客体和实施主体的复杂化,投资方式、建设进度、土地使用和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动性, 在论证城市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的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 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行分期规划, 使规划更具弹性和适应性, 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3 市政给排水具体规划设计

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

3.1 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大量使用, 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 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 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3.2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 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 P=1 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 P=1 情况下,雨水溢水路面。

3.3 污水系统规划设计

3.3.1 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

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真正意义上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 两个系统就相通, 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小区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 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 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日本东京区部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 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 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充分与利用原下水道系统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而且建设费用、技术要求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3.3.2 污水处理规划设计

市政排水的污水处理是每个城市,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问题,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要应用新科技,建设节能环保,再利用的原则,用生活污水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还有高效载体生物强化工艺,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和吸附。污水管网设计的将地面线资料,道路设计结果传输给污水设计系统,污水井,给定的道路中心线为参照物线,按照设计人员指定的桩号偏距,沿道路布置污水井,由于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污水管理面太大,所以在排水工程设计中,要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手段,合理选用排水管网,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这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还增加了污水的排放效率。

第8篇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章 存货

本章要点:(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4)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5)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2)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4)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5)熟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本章重点掌握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对于不同方式下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要掌握,特别是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建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思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第四章 无形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2)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3)掌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4)掌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5)掌握无形资产摊销原则;(6)熟悉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本章重点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定条件及核算,无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处置核算。掌握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要点:(1)掌握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和范围;(2)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3)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4)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5)掌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6)熟悉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第六章 金融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2)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4)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5)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2)掌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3)掌握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4)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5)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6)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本章学习注意和第十九章企业合并报表部分的学习结合起来,要会综合运用。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要点:(1)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2)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条件;(3)掌握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4)掌握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5)熟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第九章 资产减值

本章要点:(1)掌握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2)掌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3)掌握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4)掌握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5)了解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本章重点掌握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知道按照减值准则计提的资产减值都不允许转回。

第十章 负债

本章要点:(1)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2)掌握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3)熟悉应付股利的核算;(4)了解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的核算;(5)了解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核算。本章重点掌握实际利率法在应付债券核算中的运用。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本章要点:(1)掌握债务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2)掌握债权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3)熟悉债务重组方式。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本章要点:(1)掌握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2)掌握预计负债的计量原则;(3)掌握亏损合同和重组形成的或有事项的处理;(4)熟悉或有事项概念及常见或有事项;(5)了解或有事项的特征。

第十三章 收入

本章要点:(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4)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5)熟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和会计差错、日后事项、利润表等结合形成综合题。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本章要点:(1)掌握借款费用的确认;(2)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3)掌握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4)掌握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条件;(5)掌握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条件。本章可以结合固定资产、外币业务章节进行综合考查。

第十五章 所得税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2)掌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3)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4)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5)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结合教材收入、日后事项、财务报告等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本章要点:(1)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2)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4)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5)熟悉会计估计变更的条件。本章也属于重要章节内容,在学习时也要注意结合日后事项等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2)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3)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概念及处理方法;(4)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概念及处理方法。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结合差错、所得税和财务报告的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八章 外币折算

本章要点:(1)掌握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掌握非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3)熟悉境外经营处置的会计处理;(4)熟悉记账本位币的确定方法;(5)了解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

第十九章 财务报告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2)掌握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3)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4)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5)掌握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6)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原则;(7)掌握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8)掌握合并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

制方法;(9)掌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10)掌握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11)掌握分部报告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12)掌握关联方的判断原则和披露要求;(13)熟悉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本章历来属于考试重点内容,经常出现综合题,学习时要非常重视。另外,在关联方判断、分部报告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客观题。

第二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本章要点:(1)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2)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3)掌握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4)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5)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本章重点掌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内容及核算。本章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没有考过主观题,分值一般在2―4分。

《经济法》要点及变化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2)掌握法律行为和;(3)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4)熟悉经济法的渊源;(5)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6)了解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实施的概念。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股东权利;(2)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3)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4)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5)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6)掌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7)掌握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8)掌握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和公司利润分配;(9)熟悉公司的登记管理;(10)熟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11)熟悉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12)熟悉股东诉讼;(13)熟悉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资、减资;(14)熟悉公司的解散与清算;(15)了解公司的概念和种类,公司法的概念;(16)了解公司债券的概念和种类;(17)了解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投资人及事务管理;(2)掌握普通合伙企业的有关规定,包括合伙企业的设立、合伙企业财产、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合伙企业与第三人关系、入伙与退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3)掌握有限合伙企业的特殊规定,包括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有限合伙企业财产出质与转让、有限合伙人债务清偿、有限合伙企业入伙与退伙、合伙人性质转变的特殊规定;(4)熟悉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5)熟悉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6)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7)了解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8)了解合伙的概念、合伙企业的概念、合伙企业法的概念;(9)了解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有限合伙企业的概念;(10)了解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2)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合营各方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出资额的转让、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财务会计管理;(3)掌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投资与合作条件、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经营管理;(4)掌握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外国投资者的出资、财务会计管理;(5)熟悉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6)熟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合营期限、解散和清算;(7)熟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合作期限、解散和清算;(8)熟悉外资企业的设立、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经营期限、终止和清算;(9)了解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种类、权利和义务;(10)了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概念。本章大纲与07年相比,其变化为“合营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的规定”已经在今年的大纲中删除。

第五章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破产界限、破产申请和受理;(2)掌握破产管理人;(3)掌握债务人财产;(4)掌握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5)掌握债权申报;(6)掌握债权人会议;(7)掌握破产清算;(8)熟悉重整;(9)熟悉和解;(10)了解破产的概念、企业破产法的概念;(11)了解违反破产法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证券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证券发行的一般规定、股票的发行、公司债券的发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2)掌握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则、证券上市、持续信息公开、禁止的交易行为;(3)掌握上市公司的收购;(4)熟悉证券的发行程序;(5)了解证券的概念、证券市场的概念、证券法的概念;(6)了解违反证券法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票据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票据关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抗辩、票据的伪造与变造;(2)掌握汇票的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及汇票的追索权;(3)掌握本票的出票和见票付款;(4)掌握支票的出票和付款;(5)熟悉汇票的概念、本票的概念、支票的概念;(6)了解票据与票据法的概念;(7)了解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8)了解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合同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主要条款、合同订立方式、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2)掌握合同的生效、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3)掌握合同履行的规则、抗辩权的行使、保全措施;(4)掌握合同担保的主要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5)掌握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6)掌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具体情形、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法律后果;(7)掌握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8)掌握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合同;(9)熟悉格式条款、违约责任的免除;(10)熟悉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11)了解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法的概念;(12)了解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本章与2007年考试大纲相比,在合同法部分没有变化,但是在担保法律制度部分加入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变化非常大。

第九章 相关财政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2)掌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评估和处置;(3)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评估和产权登记、处置;(4)掌握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评估、转让;(5)掌握财政违法行为的行为主体、财政违法行为种类与制裁措施、财政执法主体的权限、财政执法程序;(6)熟悉政府采购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违反政府采购法的法律责任;

(7)熟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8)熟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9)了解政府采购的概念和原则;(10)了解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

《财务管理》要点及变化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3)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4)了解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方法。

本章主要变化:(1)“每股收益”原来的定义,“每股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投入资本或股本数的比值”,修改后为“每股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的比值”;(2)“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矛盾的主要方法”表述有变化,把“附限制性条款的借款”改为“限制性借债”;(3)“经济周期”原来的叙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修改后为:“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4)“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原来的叙述,“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规定和税收法规”,修改后为“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关规定和税收法规”。

第二章 风险与收益分析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2)掌握资产风险的衡量方法;(3)掌握资产组合总风险的构成及系统风险的衡量方法;(4)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运用(5)熟悉风险偏好的内容;(6)了解套利定价理论。

本章主要变化:(1)概率计算的“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表示增加了一个“大括号”;(2)“风险中立者”的叙述把“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改为“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率的大小”(3)“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的表达式增加了一个“中括号”;(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原来的内容,“Rm表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来代替”,修改为“Rm表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的平均收益率来代替”;(5)“证券市场线”原来的内容,“证券市场上任意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证券市场线上找到对应的一点”,修改后为“任意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证券市场线上找到对应的一点”;原来的表述,“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则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B×(Rm-Rf)”,修改后的表述,“由于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B×(Rm-Rf)”。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

本章要点:(1)掌握复利现值和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2)掌握年金现值、年金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3)掌握利率的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4)掌握股票收益率的计算,普通股的评价模型;(5)掌握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债券的估价模型;(6)熟悉现值系数、终值系数在计算资金时间价值中的运用;(7)熟悉股票和股票价格;(8)熟悉债券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本章主要变化:(1)“股票”原来的定义是,“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证明”,修改后为“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有价证券”;(2)“普通股的价值”原来的叙述是,“普通股的价值(内在价值)是由普通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股票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包括两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时的资本利得”,修改后为“普通股的价值(内在价值)是由普通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股票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人包括两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时的收入”;(3)“债券的收益”原来的叙述是。“债券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债券的利息收入;二是资本损益,即债券买入价与卖出价(在持有至到期的情况下为到期偿还额)之间的差额”,修改后为“债券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债券的利息收入;二是资本损益,即债券卖出价(在持有至到期的情况下为到期偿还额)与买入价之间的差额”;(4)“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原来的叙述是,“持有时间较长(超过1年)的。应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即计算使债券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修改后为“持有时间较长(超过1年)的,应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即计算使债券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第四章 项目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企业投资的类型、程序和应遵循的原则;(2)掌握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项目现金流量的内容;(3)掌握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和调整所得税的具体估算方法;(4)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和各种典型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5)掌握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6)掌握完全具备、基本具备、完全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判断标准和应用技巧;(7)掌握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在多方案比较决策中的应用技巧和适用范围;(8)熟悉运营期自由现金流量和经营期净现金流量构成内容;熟悉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与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的区别;(9)熟悉动态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10)了解互斥方案决策与财务可行性评价的关系;(11)了解多方案组合排队投资决策。

本章主要变化:(1)“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原来的内容,“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简称新建项目,是以新增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投资项目,其投资内容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包括流动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修改后为“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是以新增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投资项目,其投资内容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包括流动资金投资”;(2)“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的公式原来的内容,“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修改后为“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3)“完整工业项目终结点现金流量”原来的内容,“显然终结点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等于终结点那一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该期回收额之和”,修改后为“显然终结点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等于终结点那一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该期回收额之和减去维持运营投资”;(4)更新改造项目

现金流量公式,删除了“建设期末的净现金流量=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5)“静态投资回收期”原来的内容,“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修改后为“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6)“净现值率法”的内容,删除了“该法可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的比较决策”。

第五章 证券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证券投资的目的、特点、种类与基本程序;(2)掌握股票投资的目的、特点;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方法;(3)掌握债券投资的目的、特点;债券的投资决策方法与投资策略;(4)掌握投资基金的含义、种类;投资基金的价值与收益率的计算;基金投资的优缺点;(5)熟悉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含义和特点;熟悉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投资决策;(6)熟悉优先认股权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计算;熟悉认股权证的投资决策;(7)熟悉期权的含义、特点及期权投资的方式;(8)了解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风险与策略。

本章主要变化:(1)修改了“证券投资的特点”,把“价格不稳定”改为“价格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2)把“公司型基金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管理基金公司的权利”改为“公司型基金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管理基金资产的权利”;(3)对于开放式基金把“更不能把全部资本用来进行长线投资”改为“更不能把全部资产用来进行长线投资”;(4)把“除权优先认股权”里“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按比例下降”改为“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相应下降”。

第六章 营运资金

本章要点:(1)掌握现金的持有动机与成本,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2)掌握应收账款的作用与成本,掌握信用政策的构成与决策;(3)掌握存货的功能与成本,掌握存货的控制方法;(4)熟悉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5)熟悉现金和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变化:(1)“经济进货批量模型”原来的内容,“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修改后为“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变动性进货费用与变动性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2)“保险储备量”的公式,修改后为“保险储备量=l/2×(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x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正常订货提前期)”,把原公式中的“订货提前期”改为“正常订货提前期”。

第七章 筹资方式

本章要点:(1)掌握筹资的分类和筹资渠道;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额比率法、直线回归法和高低点法;(2)掌握吸收直接投资、普通股、留存收益等权益性筹资的方式及其优缺点;(3)掌握长期借款、债券、融资租赁等长期负债筹资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缺点;(4)掌握短期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券、应收账款转让等短期负债筹资的含义及优缺点;(5)熟悉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熟悉认股权证筹资的特征和优缺点;(6)了解筹资的渠道与方式,筹资的基本原则;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组合策略及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本章主要变化:(1)“债券到期偿还”原来的叙述是,“到期偿还,是指当债券到期后还清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修改后为“到期偿还,是指债券到期时履行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2)“补偿性余额”原来的表述是,“它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修改后为“它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名义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3)“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的内容,删除了“在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各自占有的比例,称为筹资组合”。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本章要点:(1)掌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2)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量方法;(3)掌握资本结构理论;(4)掌握最优资本结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分析法;(5)熟悉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6)熟悉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7)熟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8)熟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以及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本章主要变化:修改了“公司价值分析法”,把“公司的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改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删除了公式“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总价值”及相关说明。

第九章 收益分配

本章要点:(1)掌握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2)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3)掌握股利理论;(4)掌握各种股利政策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5)掌握股利分配的程序;(6)掌握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7)熟悉股利的发放程序;(8)熟悉股票股利的含义和优点;(9)熟悉股票分割的含义、特点及作用;(10)熟悉股票回购的含义、动机、方式及对股东的影响。

本章主要变化:(1)法律因素,把“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会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规定”改为“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规定”;(2)把“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改为“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权益资金需求”;(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把“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当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改为“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4)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把“一成不变地奉行一种按固定比率发放股利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改为“一成不变地奉行按固定比率发放股利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5)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把“由于年份之间公司的盈利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改为“年份之间公司的盈利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6)股利分配程序,补充了“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7)股票股利,把“发放股票股利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息”改为“发放股票股利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8)股票分割,把“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将一

张较大面值的股票拆成几张较小面值的股票”改为“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第十章 财务预算

本章要点:(1)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2)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3)掌握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4)熟悉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及定期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5)了解财务预算的含义与功能及其在财务管理环节和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变化:(1)管理费用预算原来的公式,“某季度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该年度预计管理费用-预计年折旧费-预计年摊销费),4”,修改后为“某季度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该年度预计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中的预计年折旧费-预计年摊销费)/4”;(2)现金预算原来的公式,“某期现金余缺=该期现金收入-该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措与运用”,修改后为“某期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该期现金收入-该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措与运用”。

第十一章 财务成本控制

本章要点:(1)掌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要素;掌握财务控制的方法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及考核指标;(3)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4)熟悉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5)熟悉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和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6)熟悉责任预算、责任报告的编制方法和业绩考核的要求;(7)了解财务控制的意义与特征,了解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种类与方法;(8)了解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了解ERP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本章主要变化:(1)把“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制利润总额”改为“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2)把“一般情况下,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三种不同的原则中进行选择:一是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二是以历史平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改为“一般情况下,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三种不同的标准成本中进行选择:一是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二是历史平均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3)把“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改为“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4)把“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改为“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5)把“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改为“可控差异,是指受主观努力程度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6)补充了“采用三差异法,能够更好地说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低所导致的成本差异情况,便于分清责任”;(7)把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中的“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改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8)把“确定最优质量成本的方法可参考合理比例法进行”改为“最优质量成本可参考合理比例法确定”;(9)把“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改为“ERP是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10)把“有了ERP,只使得及时生产系统在生产环节和库存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改为“ERP使得及时生产系统在生产环节和库存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11)把“利用ERP。只可以较好地确定在什么时间购进什么原材料或产品”改为“利用ERP可以较好地确定在什么时间购进什么原材料或产品”。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第9篇

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统计信息化的现状

1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统计工作概述

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而言,统计工作主要是综合统计工作。目前集团公司综合统计承担的统计任务有:北京市统计局、丰台科技园区等政府部门的各种统计报表和报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的集团业务经营管理统计报表。对于政府统计部门和监管部门类的统计,按其统计制度的规定,绝大部分只需填报统计报表和填写填报说明,有少部分要求撰写季度和年度统计分析报告;对于经营管理类的业务报表,工作任务则比较繁重,除了按制度规定做好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外,还要做好月报、季报的统计分析,并根据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对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集团公司的统计工作原则是对于政府统计,严格按照政府统计制度的要求填报;对于企业集团的管理报表,则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集团公司综合统计设在计划经营处综合管理部,配备相应的专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分公司设兼职统计人员,并做到相对稳定;子公司设置相应的综合统计专职人员和业务统计兼职人员。各级专、兼职统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标准,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在平时的统计工作中,注重按业务流程办理,保证业务相互衔接,并有主办人员专门跟进相关工作,确保统计任务的完成。统计人员定期做好经营管理方面的月报、季报,通过数据来再现集团公司经济的盈亏状况,真实地反映经营管理状况,为集团公司确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有效数据,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预警作用。

2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统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没有统一的统计工作平台。集团公司经过6年的信息化建设,现已初步建设成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但是统计工作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手工报表、定期上报的阶段,目前尚未使用专业统计软件系统。在工作流程上,生产过程中核算一般是先由实物统计(工作量核算),再到财务核算(预清算、清算),在会计报表之后再形成统计报表。基础工作与汇总任务都在统计,加上大量上报工作,统计工作相当繁重。由于只能人工搜集数据,再汇集、分析,统计工作人员忙于日常数据的统计,谈不上有高质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信息网络通道不畅,资源不能共享。集团公司专业设置较多,具有多元化经营、跨地域经营、规模巨大等特点。集团公司统计管理工作最主要的特点是,统计层级多,统计范围广,从而在统计数据来源、统计指标的设计、统计报送的时效性、统计资料的管理和使用、统计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已经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各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不够。同一指标要求基层单位多个部门多头报送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而且由于统计口径和范围的不一致,对同一数据的描述不统一,影响了统计数据的使用。

投资成本高。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增加投入的过程,投资成本高、短期利益不显著,使得集团公司只能分年逐步推进。统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性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迟缓导致统计信息化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没有将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真正统一起来。现在的统计方法是通过填表和报表,信息处理多采用手工进行,计算机只是作为辅助计算工具,进行报表打印和简单汇总计算,因此,统计业务并没有和信息技术真正统一起来。统计信息化是一个从统计设计开始,经过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到信息服务的过程。如果一个数据库或其他统计信息应用系统不能与日常的统计业务工作流程紧密结合,没有融入到常规的统计工作中去,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缺乏具备统计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统计手段在不断更新,统计指标体系在不断调整,统计方法在不断变化,新的知识在不断出现,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要不断发展,需要一大批精通统计业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在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统计工作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工作人员一般都具备统计知识,懂得统计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是无法开发统计软件和制定统计工作信息化战略。

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议和意见

1推进统计软件资源的应用

面对浩如烟海的统计数据,离开现代化的手段,统计工作可能根本无法运转。只有建立起满足业务需要的统计网络体系、统计业务处理软件系统、统计数据库体系,统计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成为统计建设的核心,真正发挥提高统计能力的关键作用。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和实施软件统计的报表制度的增加,整体统计数据质量和时效性已有一定的提高,但大部分统计报表仍实行人工操作,信息需求量和时效性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提升统计的手段,统一规划并尽快分步实施统计网络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统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统计管理的自动化、快速化,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软件资源,统计数据质量和时效性才能进一步得到保障,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建设统计数据库,打破信息孤岛

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主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缺乏强大健全的统计数据库系统,面对复杂的统计管理体系、庞大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复杂的统计环境,统计系统就不可能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科学发展。要开发统一格式和标准的数据信息数据库,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将集团公司的各项业务信息存储于统一的数据库,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3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统计工作是将搜集起来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加工,说明事物变化过程并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见解和建议。统计分析是统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集团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人员收集完各种资料,填制完各种报表,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统计工作中,要加强横向信息交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集团公司的各种数据和报表进行挖掘,分析出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对集团公司的生产前景进行预测,统计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参谋作用[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