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画蛇添足的歇后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19 16:43: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画蛇添足的歇后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释义: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歇后语画蛇添足的歇后语是什么,画蛇添足是很出名的成语,加上后面的一句‘多此一举’,就是一个古老的歇后语,意思是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意思: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第2篇

在201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小青蛙逛大街——绿色出行。”你知道这句话的句式特点吗?这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部分, “歇”去后半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歇后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歇后语,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道,增减都不影响大局)。还有一种是谐音式的歇后语,它在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成分。例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思考】请你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1.八仙过海——

2.芝麻开花——

3.千里送鹅毛——

4.外甥打灯笼——

5.兔子的尾巴——

6.丈二和尚——

7.擀面杖吹火——

8.三个臭皮匠——

9.曹操吃鸡肋——

10.朝着窗外吹喇叭——

11.秃子打伞——

12.韩信点兵——

13.白开水画画——

14.画蛇添足——

15.项庄舞剑——

16.孔明会李逵——

17.西瓜地里散步——

18.从河南到湖南——

19.扇着扇子说话——

20.脱了旧鞋换新鞋——

【参考答案】

1.各显神通 2.节节高3.礼轻情意重4.照旧(舅) 5.长不了(或自觉高)

6.摸不着头脑7.一窍不通8.顶个诸葛亮 9.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0.名(鸣)声在外

第3篇

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者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常见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歇后语1、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2、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3、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4、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5、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6、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7、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8、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9、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10、按方抓药——照办

11、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12、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13、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14、案板顶门——管得宽

15、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16、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17、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18、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常见歇后语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常见歇后语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常见歇后语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兔子尾巴--------长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拉车--------谁敢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常见歇后语1.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路不对

2.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儿

3.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4.一跤跌在青云里——交好运(云)

5.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

6.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7.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8.下巴底下支小锅——吵(炒)嘴哩

9.下雨不打伞——临(淋)到头上了

10.下雨出太阳——假情(晴)

11.大公鸡闹嗓子——别提(啼)了

12.大麦去了皮——白人(仁)

13.大胡子——难题(剃)

14.丈八的灶台——高照(灶)

第4篇

大海捞针--------没处寻

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开天窗--------说亮话

船到桥头--------自会直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兔子尾巴--------长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拉车--------谁敢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猫哭耗子--------假慈悲

饺子破皮--------露了馅

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对牛弹琴--------白费劲

八仙聚会--------神聊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最新的小学生歇后语

板上订钉--------跑不了

背鼓上门--------讨打

草把做灯--------粗心(芯)

竹笋出土--------节节高

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蚕豆开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虎落平阳--------被犬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第5篇

小学生一年级歇后语

1) 竹篮子打水 —— 一场空

2) 丈二的和尚 —— 摸不着头脑

3) 岳飞背刺字 —— 精忠报国

4) 头顶生疮,脚底流脓 —— 坏透了

5) 孙大圣听了紧箍咒 —— 头疼

6) 四两棉花 —— 免谈(弹)

7) 生姜 —— 老的辣

8) 门缝里看人 —— 把人看扁了

9) 猫哭耗子 —— 假慈悲

10) 卢沟桥上的狮子 —— 数不清

11) 老太婆开了口 —— 一望无涯(牙)

12) 老奶奶吃稀饭 —— 无耻(齿)下流

13) 好泥巴打好灶 —— —好心讨不到好报

14) 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 —— 炸开了

15) 粪坑里的石头 —— 又臭又硬

16) 滴水石穿 —— 非一日之功

17) 灯盏油干 —— 火烧芯(心)

18) 打破沙锅 —— 问到底

19) 朝着窗外吹喇叭 —— 名(鸣)声在外

20)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21)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 —— 现了原形

22) 茶壶里煮饺子 —— 肚里有货倒不出;肚里有货

23) 船头上跑马 —— 走投无路

24) 打翻了五味瓶 —— 不知啥滋味;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25) 电线杆上绑鸡毛 —— 胆(掸)子不小;好大的胆(掸)子

26) 打破砂锅——问到底

27) 芝麻开花——节节高

28)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29) 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30) 背鼓上门——讨打

31) 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32)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33)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4) 竹笋出土——节节高

35)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36) 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37)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38) (马)尾搓绳——不合股

39) 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40) 聋子耳朵——摆设

41) (兔)子尾巴——长不了。

42) 打开天窗——说亮话

43)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4)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45) 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46) 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47) 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48) 猫哭耗子——假慈悲

49)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50) 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51)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52)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53)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54) 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55) 虎落平阳——被犬欺

56) 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57) 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58)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9)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60) 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61) 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62)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63) 板上订钉——跑不了

64) 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65) 兔子尾巴——长不了

66) 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67) 竹篮打水——一场空

68)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69)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70)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71) 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72)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73)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74) 大海捞针——没处寻

75) 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76)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77)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78)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9) 饺子破皮——露了馅

80)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81) (龙)王跳海——回老家

82)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83)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84)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85)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86) 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87)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88) 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9)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90)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91)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92) 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93) 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94) 船到桥头——自会直

95) 蚕豆开花——黑心

96) 老虎拉车——谁敢

97)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98) 新官上任——三把火

99) 瞎子点灯——白费蜡

第6篇

苏苏老师为孩子们总结了小学语文知识中常用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以及广告语,给孩子们收藏起来,一起学一学吧!

谚语

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2.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

3.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4.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5.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6.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7.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8.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9.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10.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11.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12.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3.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1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5.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6.久住坡,不嫌陡。

17.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18.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19.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0.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21.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2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3.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24.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25.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26.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27.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28.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2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0.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31.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32.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33.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3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5.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36.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37.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38.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39.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40.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41.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42.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43.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44.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45.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46.经得广,知得多。

47.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48.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49.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50.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51.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52.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一辈子不会撑船。

5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54.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5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6.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57.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5.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然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赶)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兵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邪(斜)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3.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4.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5.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6.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7.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8.担着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

99.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0.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1.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2.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3.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4.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5.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6.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7.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08.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09.上鞋不用锥子——真(针)行

110.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1.聋子耳朵——摆设

112.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3.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114.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5.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6.木匠带枷——自作(做)自受

117.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18.飞机上点灯——高明

动物歇后语

1.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2.河里的鸳鸯——一对儿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4.打蛇打在七寸上——击中了要害

5.兔子急红了眼——还咬人呢

6.毒蜈蚣——自有雄鸡来吃

7.对牛弹琴——不看对象

8.狗吃热肉——又爱又怕

9.公鸡下蛋——没指望

10.赶鸡下河——硬往死里逼

11.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12.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

13.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14.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

15.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16.咸鱼下水——假新鲜

17.母老虎,地头蛇——惹不起

18.猫鼠交朋友——信不得

19.黄牛的尾巴——两边摆

数字歇后语

1.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

2.二踢脚上天——空想(响)

3.三只脚的方桌——摆不平

4.四两棉花十张弓——从何谈(弹)起

5.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6.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时候

7.七寸脚穿三寸鞋——硬装

8.八个油瓶七个盖——东挪西借

9.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10.十点才到九点六——差点四(事)

11.四月里的梅子——多少带点亲(青)

12.五个人住两地——三心二意

13.六月连阴天——不见清(晴)

人物歇后语

1.孔雀收屏——关羽2.展翅凌空——张飞

3.凿壁偷光——孔明

4.赤兔殉主——马忠

5.一模一样——雷同

6.四面囤粮——周仓

7.相貌堂堂——颜良

8.汉朝文书——刘表

9.斗转星移——时迁

10.后生可畏——童威

11.万紫千红——花荣

12.单刀赴会——关胜

13.通灵宝玉——石秀

红楼梦歇后语

1.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2.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3.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

4.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

5.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6.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7.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

8.纸糊的美人灯——一吹就破

9.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10.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

11.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俗语

1.(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4.(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5.(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7.(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9.(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0.(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广告语

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如果浪费水资源,那么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3)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有关保护动物的标语:(1)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2)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4)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今天的动物。

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1)小草青青,足下留情。(2)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3)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

”。

“尊敬老人”

公益广告词:(1)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2)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 (3)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关爱他人”

公益广告词:(1)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说普通话”公益广告词:(1)说好普通话,

知音

遍华夏。 (2)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3)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

“禁烟”公益广告词:(1)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2)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3)小小一支烟,危害万万千。

“环保”

公益广告:(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3)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注意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1)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2)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3)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4)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第7篇

一、标题:巧用新颖的标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眉眼盈盈”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既可以树立自己的信心,又可以获得评卷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好题目应能充分体现文章中心,应讲文采,题目不宜太长。那么,如何使文章的“明眸”含情脉脉,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特别是评卷教师的眼球呢?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有多种修辞法、引用化用法、中外结合法、诗情画意法等,这些方法会让标题异彩飞扬。如引用佳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时花溅泪》;巧用修辞:《诚信如水》;以“放弃”为话题:《放弃为成功另辟蹊径》《放弃是一把双刃剑》;以“诚信”为话题:《众里寻他千百度》;以“理解”为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以“学习”为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亲情”为话题:《Modern,老妈》;以“电脑”为话题:《因特网,my love》;以“乡情”为话题:《那河,那船,那人》等。

二、开篇:奇句夺目,巧编凤头

好的开头会使评卷教师“一见钟情”,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可能会影响到全篇的评分,所以,我们要舍得花气力来编织文章的开头。所谓“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小巧而精美。清代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的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使阅卷教师一看便知你要阐明的观点,千万不能在开头玩含蓄,给人头绪不明的印象。散文类的好开头,可兴,可比,可壮思逸飞,可直接入题;记叙文的开头可先写环境,可先写人物,写人物既可是描形绘像,又可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顺叙,也可倒叙等。

好的开篇要点题,要新颖,要简洁明快。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练又深刻。恰当地引用古典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善于运用整齐句式、各种修辞,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妙不可言,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迟来的郁金香》的开头:“小北,我来迟了!原谅爷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一个小小的坟茔前,手中拿着一束洁白的郁金香;用名言,起点高,像《诚信》的开头:俗话说“人无信不立,鸟无翅不飞”;用排比,造声势:学会分清是非,懂得明辨善恶,这正如我们看这个世界一般,要不为障目的浮尘所蔽,那样,我们定会看见清流之清,浊水之浊,看见蓝天之蓝,阴霾之暗,看见绿野之美丽,荒漠之单调。《付出必有回报》的开头: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是肯定这样一个道理: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用“心”写作》的开头: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也一样,要写出绝妙的佳作,就得全力以赴,用心为之。

三、结尾:妙语结尾,豹尾短促有力

豹子的尾巴粗、短、壮,有力量。文章的结尾也要这样。或概括总结、或抒情议论。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或呼应开头,或出奇制胜,或卒章显志,或耐人寻味,会让评卷教师爱不释手。如“听,那是波涛里的胜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画卷。翱翔吧,那是整个宇宙的书卷。面对大海,聆听、欣赏、品味……”。再如“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曲,礁石间,狂风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等。

要注意,如果有意外,时间不够了,宁可删简正文内容,中间部分少写一点,也绝对不能缺少结尾段。这样全文的结构才完整,才能给人留下你有完整写作能力的印象。没有结尾就像一幅画得很美的却没有装裱的画一样,给人惋惜的感觉。结尾忌用省略号来表示余味无穷,这样容易给人造成你的文章没有写完的误会,结尾要有力、有韵味,与开头呼应,切忌无病、画蛇添足、‘拖泥带水。“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

四、卷面:干净整洁,使人“一见钟情”

“文若其人,字若其人”,卷面能反映出一个人语文的基本功,甚至更多。卷面是文章的脸面,是人的第二面孔,字迹端正清晰、书写正确的文章容易赢得评卷教师的好印象,可获得感情分。

第8篇

关键词: 熟语 动物 溯源 中德文化异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所谓熟语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成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且要以其整体来理解语义。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

德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言体系,因此不管是在语法上、还是构词上都有许多不同,但是人类的思维是相通的,有少部分熟语的表达在汉语和德语中又是一样的,所以本文把熟语划分为三类来比较,第一类是两种语言都相同的

一些表达法;第二类是在对方语言中有相应的表达,但是用其它词汇表达;第三类是两种语言各自特有的一些现象。

一、可以直译的一些熟语

乌鸦嘴(rabenschwarz sehen)、替罪羊(der Sündenbock)、浑水摸鱼(im trüben fischen)、对牛弹琴(von etwa soviel verstehen wie die Kuh von Sonntag)、兔死狗烹(viele Hunde sind des Hasen Tod)、爱叫的狗不咬人(Hunde,die bellen,beiβen nicht)、人靠衣装马靠鞍(Kleider machen Leute,S?ttel machen Pferde)、披着羊皮的狼(Wolf im Schafspelz)等。

我们就拿“替罪羊(der Sündenbock)”、“浑水摸鱼(im trüben fischen)”、“对牛弹琴(von etwa soviel verstehen wie die Kuh von Sonntag)”来举例:

“替罪羊(der Sündenbock)”在《德语成语典故词典》中的释义为:源自古代犹他教祭礼。在每年的赎罪日那天,犹他教大祭司会对两头山羊进行抽签,其中一头要作为对上帝的祭品被宰杀。在大祭司痛陈以色列人犯下的原罪以后,另一头山羊就作为替罪羊,被驱入大沙漠中活活饿死。这在《圣经・旧约》的《利未记》(16,20―21)中有详细记载: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就要把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奉上。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罪愆都归在羊的头上,借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

这一词条在《汉语惯用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喻指代人受过的人。源自犹太教、基督教《圣经》故事。《圣经・利未记》记载:古代犹太教每年一次由祭司将手按在羊头上,表示全民族的罪过已由此羊承担,然后把羊赶进田野,称为“替罪羊”或“负罪羊”。

“浑水摸鱼(im trüben fischen)”在《德语习用语溯源》中的释义为:水浑的时候鱼儿看不见垂钓者。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曾用这一成语比喻蛊惑人心的克里昂:“只有城里乱成一团时你才能取胜。”

这一词条在《汉大成语大词典》中释义为: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对牛弹琴(von etwa soviel verstehen wie die Kuh von Sonntag)”在《新德词典》中的释义为:对某事完全不懂。

这一词条在《常见成语故事》中释义为:古代,中国有位大音乐家,名叫公明仪,善于弹琴。有一次,他独自一人看见一头牛低着头吃草,他便高兴地“为牛弹清角之操”。那头牛呢?不顾琴声多么幽雅,还是“伏食如故”。原来并非听不见琴声,实在是听不懂这曲调高雅的音乐。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白费口舌。

通过这一组词汇的对比我们发现,这里出现的熟语大多是与人们生活相关,而且是在全世界几乎任何地方都能见到的动物,比如:牛、羊、狗、兔、鱼等。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并积累了这些词汇,虽然德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但在这里有了交汇点,那是因为动物的习性不会因为驯养它的主人不同而改变,不同民族的人也是按照动物的本性来作比喻的,比如:羊代表驯服和无辜,狗代表忠诚,兔子代表胆小,牛则代表老实和勤恳。动物

不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还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二、需要意译的一些熟语

落汤鸡(Er ist pudelnaβ)、害群之马(ein r?udiges Schaf steckt die ganze Herde an)、引狼入室(den Bock zum G?rtner machen)、 画蛇添足(Eulen nach Athen tragen)、呆若木鸡(wie vom Donner gerührt dastehen)、老马识途(ein alter Hase)、老牛破车(im Schneckentempo)、亡羊补牢(besser zu sp?t als niemals)、小题大做(mit Kanonen nach Spatzen schieβen)、本末倒置(das Pferd am Schwanz aufz?umen)、瞎猫碰到死老鼠(auch ein blindes Huhn findet mal ein Korn)、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wie der Hahn auf dem Miste/Wenn die Katze aus dem Haus ist,tanzen die M?us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gebrannte Kinder fürchten das Feuer)、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den Freund erkennt man in der Not)、塞翁失马,安知非福(kein Unglück so groβ,es hat sein Glück im Schoβ)等。

我们就拿“落汤鸡(Er ist pudelnaβ)”、“引狼入室(den Bock zum G?rtner machen)”、“画蛇添足(Eulen nach Athen tragen)”来举例:

“落汤鸡(Er ist pudelnaβ)”在《德语习用语溯源》中的释义为:按照德国语言史学家克鲁格的说法,“Pudel”一词指的是卷毛狗,该词约于1700年从动词“Pudeln”(狗爬式游泳)转换而来。从前,“Pudel”或“Pfudel”在广泛使用的方言中是“Pfütze”,即“水洼”的意思。早在16世纪,在塔伯纳莫坦地区就有“青蛙水坑”之说。照博尔夏特的说法,“pudelnaβ”一词在1594年曾在菲什阿特所著《加尔干图阿》一书中(第47页)以“phudelnaβ”的形式首次出现。

这一词条在《汉语惯用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汤;热水。“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锅里的鸡一样。

“引狼入室(den Bock zum G?rtner machen)”在《德语成语典故词典》中的释义为:羊在园子里经常糟蹋花木,或钻进草丛里吃草,或攀在树干上啃树皮。让羊当园丁,无异是引狼入室。在古希腊神话中,山羊被视为酒神狄奥尼西沃斯(Dionysions)的仇敌,它吃尽其葡萄,最后将其置于死地。因此,在南方,使丰收和日光告终的月份就称为摩羯星座(Steinbock)。

这一词条在《汉大成语大词典》中释义为:比喻把坏人引入内部。

“画蛇添足(Eulen nach Athene tragen)”在《德语成语典故词典》中释义为:猫头鹰(Eule)使智慧的象征,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Athene)的圣鸟,也是该城的城徽,在钱币上到处可见。因此,把猫头鹰运往雅典,确实是多次一举。在德语中,类似的成语还有Wasser in die Elbe schütten,Bier nach München bringen等。

这一词条在《常见成语故事》中释义为:楚国有一个庙宇的主人,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这几个人互相商议之后,说:“如果我们几个人都喝这壶酒,就不够喝,如果让一个人喝,那又让谁喝呢?现在我们每人都在地上画一条蛇,看谁先画成功,谁就占有这一壶酒。”

于是,几个人就在地上画起蛇来,其中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伸手拿起酒壶。可是,他看见其余几个人还没有把蛇画成,就左手端着酒壶,右手又在地上作画;并且得意洋洋地说:“我还能替蛇画出脚来。”

当他还没有把蛇脚画出来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把蛇画成功了。那人马上从他手里夺过酒壶,不客气地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够替它添脚呢?”

夺过酒壶的人非常高兴地喝了酒。替蛇添脚的人只得懊恼地望着他咽口水。

这个故事出于《战国策・齐策二》。后来人们就用“画蛇添足”来指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通过对比我们看出,在这一组出现的动物词汇范围就要比第一组多一些,比如:鸡、马、狼、蛇、老鼠、老虎等。这里有属于家养的鸡和马,也有野生的狼、鼠、蛇、虎等。这一组词在汉语中都有贬义,而相应的德语译文则没有贬义;鸡是最常见的家禽,并且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烹饪前总要去毛,这就需要在热水中泡一下,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落汤鸡”这个惯用语。而相应地,狗在德国是人们最信任、像朋友般对待的动物,人们在构词时用狗来形容并无贬义。此外我们还能看出汉语词条大多来自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名人典故,而德语词条大多源自古希腊和雅典的神话故事。

三、两种语言独有的熟语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虎和龙的成语,比如:虎视眈眈(lauernd nach etw.starren)、调虎离山(ein Ablenkungsman?ver durchführen)、与虎谋皮(einen b?seartigen Menschen zur Aufgabe seiner eigenen Interessen bewegen wollen)、虎毒不食子(wie grausam auch der Tiger ist,erfri?t nicht seine Jungen)、坐山观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群龙无首(eine Gruppe ohne Leiter)、龙飞凤舞(schwungwolle und kunstvolle Pinselführung)、画龙点睛(Wort klar machen)等。而在德语中也有和龙相关的熟语,如:Drachensaat(引起纷争的根源),却没有一个和虎相关的熟语,取而代之的是关于狮子的熟语,如: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狮穴)。其它德语中的和动物相关的动物熟语还有:das weiβ der Kuckuck!(天晓得),So ein alter Esel!(你真是个笨蛋),Schwein haben(走运),Mein lieber Schwan!(我的天啊!),einen Vogel haben(不正常),einen Affe haben(喝醉了)等。

我们就拿“坐山观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画龙点睛(Wort klar machen)”、“Drachensaat(引起纷争的根源)”和“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狮穴)”来举例:

“坐山观虎斗(der lachende Dritte sein)”在《汉语惯用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一旁观看双方的斗争,待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它的德语直译为:笑着的第三人。

“画龙点睛(Wort klar machen)”在《常见成语故事》中释义为:南北朝梁时,有个著名的画家名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是都没有点上眼睛。人们见了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点眼睛。他回答说:如果点上眼睛,龙就要飞走了。人们不相信他的话,便请他点上眼睛。于是他就把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忽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上天去了。没有点上眼睛的那两条龙,却仍旧留在墙壁上。这当然是一种传说,借以说明张僧繇的画形神兼备,生动逼真,传神入微。

这个故事出于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构成“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用一两句警句点名主旨,使内容显得精彩有力。

这个词语翻译成德语就是:使话语明确,就不是一个熟语了。

Drachensaat(引起纷争的根源)在《德语习用语溯源》中的释义为:引起纠纷的根源,大多是伤人的闲话。据希腊《阿耳戈英雄史诗》的记载,伊阿宋采纳了梅代阿的建议种下了龙牙。后来,长出了许多武士,当伊阿宋朝他们中间抛掷石块时,他们便相互厮打起来。“种下不和的种子”(Zwietrachts?en)这一生动传神的习语也可以从这个解说中得到解释。

Sich in die H?hle des L?wen begeben(敢入狮穴)在《德语成语典故词典》中释义为:源自《伊索寓言》。一头狮子佯称自己有病,请狐狸到它的洞穴里来,目的是把它吃掉。狐狸识破了前者的阴谋,回答说,他是很乐意拜访百兽之王的,但使他感到惊讶的是,只见进洞的脚印,不见出洞的。

在这一组中出现的词汇是各自语言中独特的现象,比如:虎、龙、狮子等。虎主要产自亚洲,而中国有东北虎、华南虎,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相关的词汇,就连小孩子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龙在中国更是被尊为神物,封建帝王都称自己是天子,只有他们能穿龙袍,坐龙椅,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的故事。而在德国,龙只是童话中的动物,并且含有贬义。

在中国,老虎是百兽之王,而在德国百兽之王是狮子,所以汉语中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德语中却出现了“敢入狮穴”这样的表达。这一切也都源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地域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对于熟语的喻义都有不同的解释。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熟语的深层文化寓意,才能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使对语言的运用更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新德汉词典(修订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外研社,2000.

[3]贾慧蝶.德语成语典故词典.同济大学出版社.

[4]简明德汉惯用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趣味德语.黎美.外文出版社,2002.

[6]中德熟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比较.德国研究,2004.4.

[7]颜继禄编写.常见成语故事.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第9篇

关键词:导入;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2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70

一、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导入是一堂课的引子、序幕。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作用不容忽视。好的导入方式会让人眼前一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尺度,则会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在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过于冗长,目标不明

有些教师想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但因把握不好“度”,侃侃而谈一发不可收拾,教师费尽口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浑然不知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

教师首先要明确,导入虽是课堂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整堂课的重头戏。课堂导入最好控制在3分钟左右,内容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切入课堂主题。

(二)过于花哨,不求实效

精致的、艺术性的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同时也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但是,追求导入的艺术性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否则,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导入的艺术美感,在课堂上过多的播放音乐。有的教师干脆将语文课变成了演唱会、电影欣赏课或话剧表演课……课堂虽然热热闹闹、生机盎然,但一堂课下来,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入分析、挖掘,严重缺少了语文味。

(三)过于乏味,忽视作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为“导入只是公开课的必需品,而非实际语文教学的必备品”,使导入成为形式上的“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在平常的教学中,因为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等原因,一些语文课堂往往缺少精心设计,总是以陈旧单一的方式切入,比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某某课”等。这些不导、粗导等课堂导入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氛围和质量。

二、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种导入策略

好的课堂导入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顺利解读文本。也就是说,导入环节的设计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还要顾及文本的类型和特点,力求新意和趣味,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设疑导入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导入过程中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思考。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会提高。例如,教学《邓稼先》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做一个假设,回到六十多年前的1950年,有着美国名校博士学位的你,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美国享受一流的待遇,做一流的科学家;二是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过艰苦的生活,甚至离开亲人、隐姓埋名,在某一领域里默默地奉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六十多年前的邓稼先,他又是如何选择的?他又用怎样的行动诠释了自己的选择?”

又如,在讲《马说》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世上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学生有的认为先有千里马,有的认为先有伯乐,争论不休。针对这种情况,我说:“这可真是个难题,我们如何阐述理由才能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堂课我们来学习《马说》,看一下唐代的韩愈是怎么阐述这个问题的。”

(二)引用导入法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语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狼》这篇课文时,我用对联引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剌贪剌虐入木三分’,这副对联描写的是哪位作家?(蒲松龄)对,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不仅写鬼写妖技高一筹,他笔下的狼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蒲松龄笔下的《狼》(板书课题)。”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教师依据此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过渡,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美女蛇的故事吗?这个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故事的人就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长妈妈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去了解长妈妈,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板书课题)。”

(四)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在课堂伊始先叙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上《金色花》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母亲节的小故事。有一个九岁的孤儿,他想在母亲节这天把爱献给他的妈妈,却又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选择帮助别人,并请求受过他帮助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他想,通过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他的妈妈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的。这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关爱妈妈的。”

(五)多媒体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优势,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来导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如上《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金碧辉煌的大殿,壮观的画面,详尽的解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故宫的雄伟和壮丽。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这时,我趁机引入:“故宫曾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定会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游览故宫,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形式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愿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心设计、精心打造,使导入这一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精品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

参考文献:

[1]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