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18:13: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职学生期末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学习评价; 评价机制; 游戏积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2-61-03
0 引言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已经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1-2]。通常中职生在中考竞争中失利,学习上的多次失败会使得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遇到比较喜欢的科目或有好感的任课老师,成绩会好些;他们多数科目得分很低,看到成绩他们短时间懊悔后就会抛之脑后,甚至强迫忘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对分数没有感觉,做事缺乏耐心,自信心差,一有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无法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心灵空虚,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如何让中职生在学习中重新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如何把中职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改变他们的自暴自弃的态度,这些是中职教育急需要解决的问题[3-8]。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学习评价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人们提出了多种学习评价体系。其中,游戏积分式学习评价机制是一种基于中职生心理特征,60%的评价项不以学习目标达成度为目的,更注重学生参与度与学习兴趣的评价机制[9-10]。通常对于大多数中职生来说,相比课堂学习,游戏则可以迅速俘获中职学生的兴趣,分析游戏吸引中职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内容有趣,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让中职生暂时忘记学习的失败给他们带来的挫折感并从游戏中找到自信,同时通过积分闯关可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何不把游戏的优点和课堂结合起来[11-12]。
1 游戏积分式学习评价机制探讨
游戏积分式学习评价机制意在帮助中职生建立学习自信心,降低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挫折感,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迅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学习,最终完成学习目标[13-15]。我们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探讨和实施了游戏积分式学习评价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朝流,符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在这种评价理念下,不同的课程根据课程计划及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例如: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按照学习计划表,一周三节课,三节课连续上,结合教科书,完成一个相应的项目。对应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设计评价表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课前预习自评表和项目总结自评表,开学时由老师按每学期的周数,一周一份,一般一学期20周左右,装订成册发给每一位学生;课堂评价表则在开学的时候发给课代表。以下分别阐述这几个评价表的具体实施和期末评定的具体方案。
⑴ 课前预习自评表
在上课前一天上交给老师批改,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问,由学生填写;另一部分是具有代表性的疑问,由教师填写。
对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预习疑问,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解答。这两部分依据每一部分累积的总结分,学期末评出优、良、中、差的等级。
提出疑问的问题条数的累积积分,考核的是预习态度,被教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疑问问题的累积积分,考核的是预习的深度和效果,以及预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⑵ 课堂评价表
课堂评价表由课代表在课堂上填写。该评价表由四部分组成。
① 第一部分是课堂回答问题次数。课堂回答问题次数不强调回答问题的对错,只要举手回答问题了,不论对错都记录进回答问题次数这一栏,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表杨,而不是对与错的点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中职生学习失败的体验较多,他们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鼓励他们举手回答问题,降低获得积分的难度,吸引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是至关重要的事。
② 第二部分是小组优秀作品。小组优秀作品的评比方法是用机房的六台电脑围成一个圈,6位学生分为一组,30位学生分成5组。每个项目学完都要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先在小组内点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挑选出最好的一个作品参加班级的评比。被小组挑选出的优秀作品,由课代表记录进评价表的“小组优秀作品”一栏。
③ 第三部分是班级优秀作品。各小组选出的优秀作品,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共同再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由老师和全班同学统一进行点评,评选出班级优秀作品。班级优秀作品的荣誉和积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累加,学期末以小组为单位评出相应的优、良、中、差的等级。这一项小组的积分就是该组每一位学生这一部分的积分总和。
④ 第四部分是违纪情况。主要记录迟到,进机房不穿鞋,上完课不按机房规章制度摆放好物品,以及在课堂上吵闹等影响课堂纪律的事情。设计这一部分,似乎跟学习评价无关,事实上在中职生的课堂上,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直接决定着教师最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中职生的自控力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帮助他们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是每一位中职教师的首要任务。
⑶ 项目总结自评表
每个项目在评选出班级优秀作品后,由学生自己填写项目总结自评表。项目总结自评表由三部分组成。
① 第一部分是已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自我总结在本项目中所学到的知识。总结的条数越多分值会越高。设计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创造一个让学生容易获得积分的项目。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所有的人都喜欢做容易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的事。我们要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件痛苦的事。
② 第二部分是作品自我评价。设计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充分的自,“纵容”他们客观或者不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离成功更近一步。也许有部分学生在前面几个项目的作品自我评价中作了不客观的评价。对这些不客观评价,我们不该用批评的态度以对,而应该用鼓励的评语。这样做之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更认真了,他们在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客观好评而努力。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发现,当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给出了不客观的评价后,本来内心不安,却被我们的宽容所感动。
③ 第三部分是心情指数及原因。设计这一部分的原因是,快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愿望,如此简单就能获得学习积分的题目,如同游戏一下子让学生感到快乐。学生填写的各种快乐原因,也使教师快乐,进一步增进了师生感情。
⑷ 期末成绩评定
学期末是学生获得丰收和感受最后成功的时候。我们要对所有的积分进行累计、分析,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作最终的评定。
表4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期末成绩评定表。依据我们的课前预习自评表、课堂评价表、项目总结自评表中的内容外加上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共十项,每一项占学期成绩的10%。除了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是由考试分数按百分比计算而得出外,其他的各项都是按汇总数目班级的排名统计出优、良、中、差。优为10分,良为7分,中为6分,差按情况为1~5分不等。其中小组评定考核的是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班级优秀作品总数在各小组之间的排名,例如,A组的评定为优,则该小组成员这一项都为优。如果期中和期末班级不及格人数小于5人,则各项不再评定差。违纪情况为一次扣一分,不封顶。
通过分析期末成绩评定表不难发现,评价项目中与考试成绩本身关系不大的指标的总和达60%,包括:疑问总数、回答问题总数、掌握知识点总数、作品自评、心情指数及小组评定。这样,使得学生明白平时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像游戏一样,平时学习的过程也是成绩积分的过程。平时学习的功力得到了足够的积累,最终会在积分上得到体现,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也避免了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
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考核指标项占40%:具有代表性问题总数、小组优秀作品总数、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这四项是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使得学期成绩回归理性。
⑸ 分析
我们设计上述方案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职生总有一部分学生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只要不让他们面对考试成绩,他们就可以自欺欺人地混日子。我们的评价机制,是让那些总是幻想着不通过努力也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再抱有这样的幻想,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同时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看到了希望,即使期中和期末考得不理想,但只要平时学习够认真努力,最后也能取得好的成绩。让他们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及兴趣。他们在课后会经常比较他们获得的积分数,无形中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一种你追我赶的精神。同时,违纪情况的记录能让中职生明白,自己幸苦争来的积分,不能因为完全可以避免的违纪而减分,自从实施了这种过程性评价方法,学生课堂纪律从以往的难以控制到基本没有违纪情况发生,真正把中职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了。
2 试验效果
在游戏积分式评价机制实施后,学生课堂上自主思考的时间多了,发挥身体的各种感官功能机会增加了,展示表演的机会也增加了,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的现象减少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习评价过程化,课堂学习快乐化。让学生真正体验通过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分累计,获得的不仅仅是积分,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
评价机制实施后的效果如表5所示。
设计这种评价机制的本意是为了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同时也担心评价结果可能会偏离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实际情况。而事实是,那些平时积分高的学生大部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也好,平时积分低的学生考试成绩也一般,这基本符合教育的规律,也符合我们的预期。总之,在实施了基于游戏积分式学习评价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都有所提高,同时,学期成绩也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也有特例,有些学生平时很用功且总积分也很高,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我们所设计的评价机制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同时也会引起我们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和研究,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游戏积分式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达到最后的胜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学习积分,把学习过程当作一种取得最后胜利的战斗,使他们对学习的感受不再是枯燥无聊、漫无目的,且真正实现了过程化评价。目前,本文所提出的游戏积分式评价机制已经在中职生的计算机教学中取得理想的预期成效。我们也发现游戏内容和方式还存在不足,这是下一步教改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周淑英.河南中职教育的发展分析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32-35
[2] 王欢庆.浅谈当前中专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J].职业技术,2008.8:49-49
[3] 张冰洁.浅谈中职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职业技术,2010.4:18-19
[3] 田春英,王平.涉农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3):362-365
[4] 孙仕成,徐博哲,高丽英.关于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职业,2010.33:56-56
[5] 薛冬.中职教育的困惑与建言[J].职业,2010.12(36):117-118
[6] 纪姝.基于教育公平的区域内中职教育资源均衡模式初探[J].职业,2010.12(36):124-124
[7] 王欢庆.浅谈当前中专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J].职业技术,2008.8:49-49
[8] 王春秀,刘福来.多媒体教学的影响因素与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16-18
[9] 马小君.巧用游戏教学课堂增添活力——浅谈新目标Go for it游戏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3:73-74
[10] 吕国光,张燕.关于游戏教学的若干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1.32(3):130-134
[11] 刘玉芳.游戏教学中的偏误及其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74-77
[12] 蒋璐.游戏教学中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8:16-18
[13] 张丽莉.游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136-136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考核制度 改革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既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
中职是为培养某一具体岗位的专门人才为目的,要求毕业生了解这一岗位,具备这一岗位进行熟练操作的技能,也能解决本岗位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强调课程教育的针对性。
中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围绕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较好地处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方针。课程的设置是以各专业需要出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要求进行讲授、考核与评定。
二、当前中职教育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1.考核内容和目的不明确。
考核内容侧重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注重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忽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传统的中职教育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传授知识,实现“教――学――考”过程,多年来一直沿着这种教育模式。在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面,则一切就简,以减少教学经费的开支,导致学生从思想概念上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
2.考核风气不正,形同虚设。
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素质低劣,学风不正,加上主要以期末一次闭卷考试决定一学期的成绩,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传统的考试平时占30%,期末占70%,全班命一套题。这样容易使学生钻空子,舞弊现象层出不穷,考风败坏。一些学生考试靠别人帮助和舞弊,考完试后还不知考的是什么,辛苦了老师的命题,浪费了学校的纸张油墨。在这种考风下,考试形同虚设,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中职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至于技能训练方面的考试,由于资金不足,无资金购买材料,正所谓无米之炊,就更谈不上什么动手能力的再现。资金制约着中职生能力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当今中职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原因之一。
3.考核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大都是闭卷,形式单一,且因受考试时间和形式的制约,考试题型就是常见的填空、选择、计算、作图、问答等,命题涉及的内容往往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记忆性和空谈性知识,缺乏对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4.成绩评定以偏概全。
中职考试成绩的评定以期末考试为该科的主要考核评定标准,作业、平时表现和测验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学校是7:3,即期末占70%,平时占30%,有的学校是6:4。学生为了不挂科补考,往往不择手段舞弊,使得平时学习努力的学生成绩平平,不学的反而能考出好成绩,考试结果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水平。而这样的成绩评定则以偏概全,有失偏颇。
5.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期末或学科结束时,致使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考分不注重自身能力。学生为分数而学,为分数而考,考后老师忙于阅卷和评分,而学生则轻松地玩,师生往往不见面,不能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得学生没有改进方向。
目前中职教育一直沿用的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反馈作用。而教师明知道这样不合理,但学校的规定只有遵守执行。
三、改革中职教育考核制度的建议
1.更新传统的考试观念。
考试考核必须与中职的培养目标相统一,紧紧围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这一目标,鼓励教师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试内容、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还要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考核方式,从而通过考试、考核强化应用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考试内容应加强能力测试。
考试内容应既能反映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情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考试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要有非确定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特征,加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创新的综合能力测定,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的考核。
3.命题模式多样化。
必须消除传统的命题模式重概念、大面积、大章节,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的弊端。考试不仅仅是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如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从识图到编制工艺程序,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从而综合测试出学生的专业水平。因为识图可测定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及机械制图的情况,教师可通过编写工件的加工工艺程序让学生翻阅资料、数据,达到自学和复习的目的。针对学生作出的书面答案,如果增加答辩的环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肆无忌惮的抄袭现象,使学生安心于全面复习。
最简单的工件制作,都有它最佳的工艺流程,所以工艺课可以让学生编制工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的理论依据。传统的考试与实际分离,使得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内容、技术数据、工艺装备及工具、设备如何使用含糊不清。因此,命题可针对个人或几个人,同一个班级、同一次考试可以命不一样的题,不在乎题量多,而在乎涉及面要广。命题要有代表性,这样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比传统的考试效果好得多。这样考试灵活性大,让学生独立承担某项任务,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还能改变以作弊为主的考试风气。
4.成绩结构多元化。
不论哪种考试模式,成绩结构的多元化都是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要把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分解为多个方面,从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系统地、综合地评判,改变过去一考定成败的做法。具体有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单元练习、随堂测验。这些平时看似简单的做法,实际上最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将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到考核成绩构成的范围之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评判中要公平、公正、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5.重视考后的讲评。
通过集中的训练复习,考完试后教师应及时对答卷进行集中的和单个的讲评。考后讲评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对学生影响最深,效果也最佳。教师也可以从考卷中找出规律,找出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讲评是师生参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活动方法,是实施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结语
新形势下教学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而针对人才全面培养的新的教学理念,课程考试改革也势在必行。把教学和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军.高职院校考试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VOL7,(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含内容较多,大多教材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较抽象,且各章节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这对于中职本科学生来说有利的一面:不会因为没有掌握某一章节的内容,而影响其余章节的学习。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学完本课程,学生的脑海里是零散的构件,没有一个完整性机器的概念。
大量的原理分析和理论计算使得基础薄弱的中职本科学生不知道如何学,如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学习本门课程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基础与学习习惯中职本科是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招收的一类本科学生。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大量的课外接触,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大多是初中毕业,且对初中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日常学习自律性不强,对于课程内容总是浅尝则止,自信心不强,由于之前的学习习惯不好,大多数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习惯,课堂氛围较活跃,对于基础理论缺少兴趣,偏爱实践操作,这与之前所受教育有很大关系。高校普通本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均不适合中职本科学生,造成大多同学学习一年后收获少、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减弱。学生不爱动脑思考,觉得设计离自己十分遥远。
1.2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由于目前全国并没有专门的中职本科高校,中职本科只是普通高校培养的一类对象。普通高校的教师上课由于教学对象不单单是中职本科,同时兼有普通本科或高职本科,故很难划清界限。教学上按照经验讲述原理多,主要按照普本教材章节进行理论讲授,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素材与教材的结合占据了课堂,相比之前的纯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改善,但对中职本科的学生来讲,还远远不够。
1.3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目前而言,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被定位为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教学内容却与此完全脱节。实验实践内容并没能有效结合,验证性实验的偏多,动手操作的较少,和课程衔接不到位,显然不适合目前的中职本科教育。课程设计题目多为经典的带式运输机减速器的设计,只有少数同学能按照手册完成设计,但是这么算却说不清楚,学生一头雾水,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方法。
1.4成绩考核成绩考核仍然以主要期末测试为主,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为辅。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社会现象。而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这部分的考核也该在成绩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制定的改革思路是:教学内容以行业岗位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生产实际需要为目标,以解决工程实际设计问题为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经过对中职本科生源中职阶段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学生个人情况的调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中职本科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1框图法教学,整合知识体系整理总结《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核心知识点,自编校内讲义或教材,结合一个综合实例,如蜂窝煤压制机、机床C 6140主轴箱,以机构、传动、零件三大部分为主线,制作框图,帮助学生快速、直观地理解整个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体系,由此知识体系展开教学单元。围绕综合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讲解内容时重点把握能让学生了解典型机械或结构的设计思想、理解装配要点、掌握分析故障和维修。
2.2模型演示教学法采用玩具激励法(机构部分可以拆装模型,观察机构运动、计算实际的自由度、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慧鱼组合模型可以应用于教学课堂,让学生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和动手实践的统一。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启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己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学到了知识。
2.3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使用Solidw orks等机械设计类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上结合典型设备进行建模、模拟装配、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或结合实验室的试验台,教师建立虚拟实验模型库,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该模型库进行学习建模、装配、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机械系统。
除了大型的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CAD ,solidwokrs,网上有大量机械设计小软件,还有一些企业应用的机械设计软件,该类软件界面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参数,不需理解繁杂的公式及理论推导,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此类软件,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机械零件的一些参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实际工作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2.4项目教学代替章节学习教学内容及顺序调整:分四大部分,均为先通过先讲整体一个实例,再拆分讲解,类似于项目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部分。
机构部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通过参观实验室机构展台通识,以分析玩具的机构组成和原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拆装,分析,计算。
机械传动部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通过玩具模型讲解几种传动的特点,再分别介绍具体知识点,轻参数、重结构,轻计算、重原理。 机械零件部分:齿轮、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本部分设计先以减速器原理讲解为起点,通过动画和实验拆装,逐步进入理论学习。
增加机械维修工具、量具部分内容,学生应该进行系统学习。能在实践和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
2.5实践、设计成绩考核替代期末考核普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考核多以期末测试为主,以辽宁科技学院目前而言,平时成绩占3 0%期末卷面测试占7 0 %。这种测试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对中职本科的学生。因此,本文认为对于中职本科的《机械设计基础》,应以实践考核替代目前的期末卷面测试。
2.6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改善师生关系,方便课后复习答疑,沟通情感,讨论问题。90后的学生几乎人人上网,网上的教学及互动不容忽视,以往的网上教学多为网上精品课或论坛,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指导和教学不失为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1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不足
一些中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了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效率。
1.1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冒出,然而许多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成果。
1.2理论讲授与技能操作明显脱节技能实践操作无法联系理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甚至存在严重的不足。目前,本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安排中,实训课每学期六周,占30%。但是,这对于偏重技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讲,无疑是少了一些。毕竟本校的学生基础底子薄,上理论课时由于没有实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实训教学这一块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来对着实物给学生讲理论,这样一算下来,学生得到真正动手的时间就相当有限了。还有,实训场室里的实训设备与教材里面的素材根本对不上号。
1.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许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1.4考核方式不完善大部分中职院校在汽修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而期末考核所占的比重为70%。期末考核中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2中职汽修专业创新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有效对策
2.1更新教学内容中职汽修专业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主要的内容包括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汇总,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近些年,汽车行业开始广泛应用各项新型技术,大部分生产产家开始研发新的车型,种种迹象都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教师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传统汽车故障检测技术,还应该与时俱进,向学生传授新型汽车故障检测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2.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汽车故障诊断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应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现场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其中教学手段具体包括:①启发式教学:该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启发、提问”,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创造更多和学生互动的机会,而且还能督促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巩固,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原来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②案例式教学:汽车故障诊断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具体展示一些车型出现故障的案例,指导学生对故障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再向学生介绍诊断故障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就实际案例展开师生讨论,对汽车故障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排除故障的技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3改革考核方式教学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意义上会对人才质量带来影响,所以中职院校应该科学设置考核方法,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具体评估份额为:课堂问题回答情况占5%,课堂讨论情况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5%,实践情况占20%,期末考试占60%。由次可以知道,实践操作在日常评估中所占的份额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教师借助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4利用网络资源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传到学校校网上,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巩固所学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3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市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低,甚至丧失学习信心,对数学表现出厌恶甚至恐惧,从而导致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常发生。对于学生而言,长期的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困惑和失望,产生厌学情绪。学业的失败又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中职学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没有充分考虑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思路,使得职业学校的数学课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投入多,效果差,不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长久下去也影响到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 研究的意义
中职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之一,通过实验研究职校数学的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顺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需求,是中职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能把教师从大容量灌输知识和学生低效率学习的疲劳中解放出来,能将教师和学生都从应试教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课堂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 必将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2.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中职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就业前教育, 是一种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需要的教育模式;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积累, 能力得到最优发展, 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非智力品质, 提高心理素质。
3.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学有效与否是与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学艺术、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如果不断倡导和鼓励教师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那么教师也会不断重视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的前期准备
1. 首先进行课题组研究成员分工,许锡铅(广东省数学骨干教师、陆丰市数学优秀学科带头人)担任课题负责人、组长;欧振参老师负责中职学校专业数学有效教学实验研究、任课题组副组长;庄文华老师负责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并负责组织“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学生交流会;简秋辉老师负责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饶景老师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2. 实验确定了中职一年级和中职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准备了各种资料与器材,并拟定了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开题报告。
3. 确定研究实验方法:(1)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2)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3)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5)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6)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再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三、课题实施进展过程
课题的实验在步骤上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主要组织理论学习,确立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制定计划,立项申请。
第二阶段: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课题研究和实验过程。开展中职数学学生学习心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现状。召开研讨会,对学生存在的数学学习困难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题实践活动,并召开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及撰写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论文。课题组写出实验研究的全程报告和收集有关数据、教案、课例、体会、论文等向上级汇报。
第四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将课题研究和实验成果进行推广。
四、课题实验的实际措施
1. 建立以学校教导处为领导,课题组成员为骨干,班主任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形成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在每节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了解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2. 备课首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寻找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通过课堂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了解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心理的变化;再通过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从中反思可改进教学细节和方式方法。最终在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中,唤起他们学习和了解数学的热情。
3. 举办“我心目中的数学课”主题学生交流会。课题组举办“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学生交流会、专题公开课等活动,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中职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每次实验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取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中职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亩提高教学效果。
4. 召开实验课集体备课专题会。课题组成员研究、评议实验教案,集体讨论并提出了切实实效的建议和看法,最终整理出集体意见,对教案作出修改,丰富和完善了教学思路,积累了更多的教学建议。
5. 开展“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中职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研究”等专项实验调查活动。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在校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状况,准确掌握学生在学生数学产生分化的原因和对数学学习的心理感受,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利用学生交流会的座谈和交流,师生间坦诚相待,沟通交流,学生敢于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成效
参加实验的教师,无论是在理论研究的学习还是实践经验、教学效果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进步,尤其可喜的是通过实验我们对改善中职数学的教学有了更具体的方法,参加实验的班级、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知识接受度和自主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组从我校中职各专业中随机抽取了15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共550名学生参与其中。在实验期间,科任教师在实验班严格按照课题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教学,并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实验情况,经过实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实验组教师在上课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升,从学生的作业和期末测验情况上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级期末考评成绩较上学期提高了13%,而实验班级较非实验班级同期期末考评成绩提高了8.6%。
2. 根据课题开展的实验效果,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目标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创新,归纳出一套适合中职生数学教学的、具有打开学生思维,创造课堂气氛的“唤醒课堂”教学法。
唤醒课堂教学法主要运用在课堂开始之前,课前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贴切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案例资源,将中职数学教材中的公式和定义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进行分析,运用类比、关联,比喻、夸张等表达方式增添语言趣味,形成教学风格,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情境中。
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能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开启学生脑部的思维模式,由此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课题开展期间,本课题组成员经过对“唤醒课堂”教学法在实际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出如下操作步骤:
(1)备课准备: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搜索鲜明的数学应用素材;
(2)课前五分钟:教师利用提前候课的时间,了解班级学生的课前状态,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前氛围;
(3)导入阶段:运用鲜明的生活新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授课内容;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成绩评价 多元化综合评价
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文化基础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治经济常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在整个德育课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德育课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考试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德育课教学的要求。因此,探索合理的德育课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改进传统的考试方式,是广大德育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单一评价模式的不足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沿用普通中学的德育课的教学与评价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重结果,轻过程
普通中学因为有升学的要求,所以德育课评价常以笔试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只要掌握知识点,考前突击,就有可能获取高分,这种评价方式只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价方式是比较片面的。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相对其他文化基础课而言,有其特殊性。德育课注重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不单单是成绩,
2.重知识,轻能力
普通中学的德育课成绩评价比较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查,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为了高分数而死记硬背知识点,忽略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不应该只是理论知识,还应该是包括理论知识在内的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有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考核u价中应当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
3.重量,轻质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采用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如:学业=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或者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50%。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测验成绩为主要依据,再加上对学生的一些主观印象,就做出评定,依然是重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内在品质的考核,比如学生的品德素质、政治素质、精神境界、人格等内在的素质。
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学生了解了多少思想品德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单一的德育课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却不能对这些方面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因此探索适合中职德育课学生成绩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做出全面、公平、合理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最终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是广大德育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德育课实施灵活多变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机制
中职德育课多元综合评价是指由教师、学生、家长等构成的评价主体,以德育课程知识为评价载体,通过多种评价,形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的能力和方法、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评价主体多元
以往教师是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学生的好与坏完全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这样往往扼杀了学生个体的潜力。评价主体多元即由单一的教师主体变为由学生及其群体、教师及其群体、家长等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由这些主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自己不断发展。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学生小组评价。学生小组评价是一种他人评价,是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单位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判断。小组评价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渠道,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学生评价中最传统的一种手段,因为教师比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评价会更客观、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善于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去评价学生,尽量做到全面、客观。
(4)家长评价。不少家长和学生往往重视在学校的表现,而忽略了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发挥家庭对学生的评价作用,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既增强了教育的责任感,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生活、文明习惯的养成。
2.评价内容多元
中职德育课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也要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
(1)课堂表现(含课堂纪律、讨论问题参与度等)。课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授课教师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最主要的场合,所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重要,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每一次上课都要由科代表登记出勤情况,一个学月结束时按情况加减分(请假不扣分,迟到、早退、旷课酌情扣分,全勤加分);回答问题,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主动举手回答的根据情况酌情加分,即使答错的也加1分,对不是很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按照座位顺序来提问,促进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听课表现,按学生上课表现加分或扣分,比如有说闲话、睡觉、玩手机等违纪行为,根据情况扣分。
(2)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一种是平时作业,这种作业主要是考核和巩固所学知识,所以作业量宜少不宜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1~2道题让学生完成,然后教师应认真、及时批改,并根据完成情况给出相应成绩,把成绩纳入学生的德育成绩评定。另一种是总结性作业,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安排学生完成一些总结性作业,比如让学生制作法治手抄报和经济快报,设计个人求职简历,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搜集资料、制作剪报、展示作品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能力,进行评价给分。
(3)考试成绩(含测验和实践活动)。现在有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属于考查科目,不需要参加期末考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安排一些测验,这些测验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以题型应尽量多样化、灵活化、生活化。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构建一个客观、积极、多元、有效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有了一些初步的尝试,设计了以下内容。
①标题:(×××)学生第(××)学月德育考核表。
②评分项目:班主任评价(20分)、任n教师评价(20分)、家长评价(20分)、同学评价(20分)、自评(20分)、竞赛获奖。
③评分理由。
④说明:a.班主任评价(学生整个学月全勤20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旷课一次扣5分;其他违纪视情节轻重适当扣分);b.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认真上课,认真完成作业20分;迟到或早退扣2分;上课违纪视情节轻重扣分;任课教师评价取平均分,最高不超过20分);c.家长评价(孝敬老人,主动帮忙做家务20分,其他不良行为视情节轻重适当扣分);d.竞赛获奖(参加比赛没有获奖加1分;获校级奖励加2~5分;市级奖励加6~10分;省级奖励加15分;国家级奖励加20分)。
这个表格涵盖了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也涵盖了多元评价,德育教师也可以通过班主任、家长、学生等渠道,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遵纪守法、文明礼仪、竞赛获奖等的情况,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话题,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
期末学生的德育成绩可以这样计算:期末学生德育成绩=每月考核平均成绩×20% +课堂表现×20%+作业完成情况×30% +考试成绩×30%。
三、小结
开展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中职德育教师应该改变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测验成绩为主要依据,再加上对学生的一些主观印象就做出评定的单一评价方式,多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和能力表现,探索一个客观、积极、多元、有效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引导中职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合格公民和适应职业要求、德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华伟.多元化评价对中职生的导向作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2(4).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教育研究,2000(9).
[3]杨善铭.试论中职德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3).
关键词:中职英语听力;随堂小测试;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73-02
听力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听力却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听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学生基础差,听力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不被重视以及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都是影响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中职生英语听力差的原因。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英语听力教学中,尝试各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听力能力。经过多次实验,笔者认为随堂小测试对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课堂小测试的作用
把随堂小测试纳入英语听力教学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首先,随堂小测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在其所执教的职校中,随机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其中有一项涉及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93%的受访者都谈到他们学习英语是因为要参加测试。由此可知,随堂测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虽然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期末测试,但这些测试时间跨度长,不少学生通常在临考前才努力复习功课。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如果把随堂小测试纳入平时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再次,随堂小测试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就笔者执教所在的职校而言,学生参加完期末考试后相当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相互之间还会进行比较。而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英语单词听写,学生们也会互相比较分数。由此可见,中职生也是有一定的竞争意识的。把随堂小测试纳入英语课堂听力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竞争平台,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笔者所执教的班级为英语专业班,该班每周都有一次两节连堂共90分钟的听力课。每次听力课的最后15分钟,笔者都会让学生进行随堂小测试并及时进行批改和评分。从笔者的观察和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他们的随堂小测试的成绩相当在意,并且也会把自己的分数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自从实施了课堂小测试后,为了在随堂小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更重视了,在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学习气氛也更好了。
其次,随堂小测试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特别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作为比较大型的测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但由于考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随堂小测试,弥补了这些测试的缺点。随堂小测试考察的范围窄,时间跨度短,教师通过学生的测试结果能很好地及时把握学生近期的总体学习动态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除了总体学习情况外,随着随堂小测试次数的增加,教师也会对学生的个别学习情况有更加客观的了解,比如哪些学生基础好,哪些学生基础差,这些都能在平时的随堂小测试中彰显出来,让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这些优势,在一两次的期中和期末测试中却难以体现出来。另外,针对学生的测试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也会更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这对于教学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在师生互动比较少的听力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往往能为听力课堂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
最后,随堂测试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在中职教学中,教师们在教完一个单元后,便进入了下一个单元的教学,直到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前,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这样的教学任务是比较轻松的,而较为轻松的教学任务并不能有效鞭策教师自我发展和提升。在课堂上增加随堂小测试这一环节,不但鞭策了学生,也会敦促教师自身。首先,教师在出测试题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以及对精华部分的提取,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会更透彻,对知识点的讲解更加运筹帷幄。
二、如何有效实施中职英语听力随堂小测试
随堂小测试的实施根据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即便在同一课程中就不同专业的班级而言也是有差别的。下面,笔者就针对自己所执教的中职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课,谈谈自己是如何有效实施随堂小测试的。
首先,随堂小测试要有目的性,测试题型应短小精悍且多样化。随堂小测试所测试的内容并不是随便从网上或者是练习册上提取过来,应该针对所教的单元内容进行设计。如笔者所使用的课本中,第一单元是First Day。该单元有两个知识点,第一点是关于名字的运用,主要是first name,last name,nickname,以及中英文名字在姓和名排列顺序上的不同;第二点是关于打招呼的常用用语,包括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用语。因此,在设计随堂小测试的时候,主要围绕这两点内容展开设计。在设计题型的时候,应尽量多样化,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题型可以参照其他测试题,也可以模仿教材的题型。就上面所教单元而言,笔者依次设计了单项选择题、排序题、判断题、信息补充题以及句子听答题。测试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此测试的题目应短小精悍。笔者所教的听力课每周共两节,这两节是连着上的,除去中间的10分钟休息时间,两节课加起来共90分钟。笔者把测试安排在第二节课的最后15分钟。在测试的时候,还应严格按照考试流程进行,不允许学生互相讨论答案,以确保测试的真实性。
其次,听力教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音频制作技巧。在设计随堂小测试题的时候,如果一套题目设计好了,却没有相匹配的录音资料,那么,这个小测试是比较难进行下去了。而且在选取测试材料,设计测试题型的时候,不懂音频制作技巧往往会对教师产生很大的限制。笔者认为cool edit是一个相当好的音频制作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可以对原始音频材料进行剪辑、复制、粘贴以及拼接。因为熟练掌握了这个软件的使用,笔者在设计随堂小测试题目的时候,就不必担心设计好后没有相对应的音频材料。而且,这个软件还可以录制声音,对声音进行处理,如男性声音变成女性声音。这个功能,也让笔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和录制新的录音材料,而不用局限于对他人的原始录音材料进行选择。当然,如果教师没有掌握音频的制作技巧,教师也可以现场亲自向学生念录音文本材料。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随堂小测试的顺利进行。一是教师必须得把注意力放在读文本材料上,而不能很好地监督观察学生;二是在读的过程中,偶尔也会出差错,从而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三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多个角色的对话,教师需要模仿不同人的声调,这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模仿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哄堂大笑,分散学生注意力。事先运用音频编辑软件编辑好录音材料,把录音材料控制在15分钟内,不仅保证了时间,也保证了测试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次,随堂小测试的结果必须及时向学生反馈,多给予学生肯定。随堂小测试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批改,并且及时把批改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就笔者所教的听力课程而言,因为每周只设一次的听力课,两次课之间有一个星期的跨度;如果测试结果到下一次上课前才进行公布,学生往往对结果的期待热情减半。所以,笔者会尽量在测试的当天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并于当天晚修课时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核对答案,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公布取得好成绩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生名单。当然,这个过程最好有教师在现场,如果教师不在现场,也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由英语科代表执行。如果教师在现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如果教师不在现场,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可以再强调一下测试的情况,对一些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时间再找个别学生谈话。这并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但却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特别是对于英语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的中职生而言,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更重要。而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从而鞭策学生更努力学习。
最后,随堂小测试要持之以恒进行。教师在写教学计划时,就应该把随堂小测试纳入每周或每单元教学计划当中,并在第一周授课前向学生说明情况,如测试时间、测试目的、测试与平时成绩挂钩等。第二周正式开始实施随堂小测试,直至课程学习结束。持之以恒进行,能让学生重视小测试,同时也能连贯性地反映学生进步情况和教学效果。如果随堂小测试断断续续进行,一来随意性大,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消极作用;二来不利于教师有效监督学生学习进展和进步情况。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堂小测试在中职英语听力课堂的运用,既能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中职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督促教师自身的成长。这对中职英语听力教学而言是极其有利的。当然,在实施中职英语随堂小测试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须持之以恒进行;作为教师,还有必要掌握一定的音频制作技巧,为自己设计测试题提供便利条件,测试结果及时向学生进行反馈。如此长期进行下去,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必然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作为会计教师,应注意充分运用案例来解释深奥的理论知识,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显得生动丰富。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比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中职生一出校门就能顺利上岗。
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基础会计作为该学科的入门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对于从未学过会计的中职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就谈不上实践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分析过程中,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讨论、归纳,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得到质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迈出了一大步。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普遍下降,作为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难度,而且教材偏重理论,这加大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困难,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会使知识更难以消化。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中职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对课程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讲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想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对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就要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在引导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互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各种不同案例的研究和探讨中,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力推进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在讲授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时,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口头描述案例
在讲授基础会计中账户的四个数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因为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初学专业课的学生被期末余额公式搞得很糊涂。于是,在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例子:9月1日开学时,小明从家里带来现金500元;9月15日,爸爸来学校看他给了现金1000元;9月20日,他花了现金300元给饭卡充值,请问到9月30日他还有多少现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初的500元为9月的期初余额,15日收到的1000元为本期增加发生额,20日支出的300元为本期减少发生额。至于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可知月底剩余现金=500+1000-300=1200元。这个数字就是9月的期末余额,又是10月的期初余额。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文字表示上述公式,可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教师又再次启发思考:由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一个账户的借贷方表示的增减情况也不同,请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公式还可以怎么表述?学生展开讨论: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所以资产的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性质跟资产刚好相反,为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所以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账户的四个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填写账户并计算出它们的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这是一个通用公式,适用于每一个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但是因为每一个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所以在具体公式上我们可以用借方和贷方去取代公式中的增加和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熟练掌握账户的结构这一内容。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学生将简单的数学计算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账户相关的知识点。
(二)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案例
在讲解“会计收入”这一重要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收入”这一概念他们很熟悉,不存在什么难点,却不知道“会计收入”和我们平常所讲的“收入”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并不是收到钱就是收入,还要区分是否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某流通企业的几种收入情况:有罚款收入、销售产品收入、出租柜台收入、提供修改服装服务收入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画面形象生动,引起了学生一阵阵笑声,播放结束,笔者提出问题:刚刚展示的收入哪些才是“会计收入”呢?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结合课本上的概念,最后得出结论:偶然产生的罚款收入不属于会计收入,其他几个则属于会计收入,它们分别是销售产品、让渡资产使用权、提供劳务取得的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既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三)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案例
[关键词]中职;会计课教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利用案例去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对某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投身于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诸多的教学法中,案例教学法能体现理论和实践有机整合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较强的学习兴趣下掌握相关会计知识,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与传统模式的会计教学法相比较,会计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体显
1.授课方式更灵活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师的重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主线,授课教师通常在课前把案例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学生有自我满足的需求,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讨论案例就更积极、更主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就能更灵活方便地驾驭。
2.教师的主导角色更突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对教材熟悉,表达清楚,就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航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打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包办、代替现象,克服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明显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看法或结论。在课堂上,学生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辩解。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了,而是内函更丰富的知识了,自然而然,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的实施方式
1.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讲述有关会计理论时,以一个相关的案例讲解开始,通过案例的讲授,解释相关的会计操作流程,展现会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应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宣读、解释有关的条例、原则为主,一味照本宣科,实行"满堂灌",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气氛。为了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利用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听得明白,容易理解,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组讨论法
案例分组讨论法是指教师在讲解完有关的会计知识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促使学生进行思索,并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案例讨论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会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案例模拟教学法
会计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在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给学生提供一个高度仿真性的模拟情景和背景资料,教师要亲自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并进行全环节的模拟操作。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填制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然后再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在学生模拟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的模拟资料为案例,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的操作结果自己找问题,这比教师单纯地指出问题更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在实践环节采用案例教学,这样大大缩小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会计课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怎样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生涩的理论基础知识呢?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案例是关键所在。会计案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教师要对所搜集的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尽量选择紧扣教材知识点、通俗易懂的案例,不凭主观臆造。
例如:在《工业企业会计》中讲述"存货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讨了存货在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的影响。
师:什么是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下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如何计算?
生: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期初结存存货数量和本月全部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期初结存存货成本和本月全部收入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从而确定存货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一种方法。经表中有关资料计算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300*2+200*2.2+300*2.3+200*2.5)/1000=2.23(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600*2.23=1338(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400*2.23=892(元)
师:什么是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下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又如何计算?
生: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程序对发出货和期末结存存货计价的一种方法。经表中有关资料计算如下: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300*2+200*2.2+100*2.3=1270(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200*2.3+200*2.5=960元。
师:(教师引导学生说)1.先进先出法下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为1270元,期末结存存货总成本为960元;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为1338元,期末结存存货总成本为892元;3.移动加权平均法下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为1281元,期末结存存货总成本为949元;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期末结存存货的总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不同。不同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又有何影响呢?
生:(指名学生回答)1.采用先进先出法能随时结转成本,期末存货存本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企业不能任意挑选存货成本以调整当期利润。但是,当物价上涨时,用早期较低的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反之则低估当期利润。另外,在存货收发业务频繁和单价经常变动的情况下,企业的计价工作量较大。2.采用加权平均法能简化核算工作,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在期末才能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才能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对存货加强日常管理。3.采用移动加强平均法可以随时转账,便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大量核算工作分散在平时进行,减轻了月末工作,而且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以及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较客观,企业亦不能任意挑选存货成本以调整当期利润。但是,由于每次收入存货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
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计价方法对期末存货的影响,企业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来选择,这样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企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考虑,为学生将来就业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是现代教育理论、模试、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且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继伟・王觉.会计专业教学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林金来.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教育,2003,(9).
[3]王彩霞.会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