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7 02:37: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美术毕业展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关键字:油画;毕业创作;借鉴;民间美术
油画传人中国后必须汲取多种文化养料,走本土化道路,才能成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这个宏伟的文化工程中,辉煌灿烂的中国民间美术给中国油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艺术教育应该为此有所作为。根据笔者观察,油画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民间美术,毕业创作时教师必需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借鉴民间美术,以便学生初涉创作就树立起吸纳一切优秀文化的志向。
一、中国民间美术概述
中国民间美术属于一种民俗文化,它常见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如巫术信仰民俗中的神像、甲马、水陆画,服饰民俗中的刺绣、香包、服饰,建筑民俗中的木雕、石刻及寺庙壁画,岁时节令民俗中的年画、剪纸、彩灯。由于生产方式和民俗民风的相对稳定,民间美术历千年而原貌不减,渗透着深厚的民俗积淀和传统色彩,其造型特点由原始艺术形式直接转化而来,并在多年集体创作、积累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有益补充,民间美术主要表现在造型、色彩等诸视觉要素的显性形态之中。
二、油画毕业创作借鉴民间美术造型
油画专业学生毕业创作过程中,我们没有时间灌输太多的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讲授几点民间美术造型方法来得比较快捷、实用。如果学生对民间美术确实有兴趣,获得一个提示之后他们就能够自行扩展相关的知识。
1、主题形象展开法。
这种造型先确定主题形象,一般不强调作画前的精密设计,而是围绕主题形象发挥畅想,随着思维发展过程推出烘托主题的次要形象,它的优势在于创作时能够调动艺术家的激情,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并且保证完成的作品始终突出主题,显然,这种方法适合主题性的、现实主义的油画参考借鉴。
2、穿透造型法
民间艺术家经常凭借主观经验推断并画出那些无法直接看见但对于表达思想有用的视觉形象。这种方法可以突破表层现象的干扰,直接反映事物表象掩盖下的物象实质和客观必然,类似于“X线”穿透的理性效果。当然,它也可以产生感情战胜理性、意想代替必然的浪漫主义作品,比如,民间剪纸直接刻出母腹内躁动的胎儿用以表现母亲的伟大,民间刺绣《宝莲灯》可以看见华山压住的整个三圣母形象。毕加索的油画《镜前的少女》画出了掩藏在衣服下面的、子宫,表现女性对自我的心理、生理的审视,为我们提供了油画穿透造型法的例证。
3、时空综合造型法
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体现物象的运动感和多种时空中的状态是一个美术专业难题,民间美术家却找到了独辟蹊径的表现方法,他们抛开自然对象的物理真实,依照自己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来安排形象,融合多种时空形象,在一个平面上刻画多视角形态,使“合理”让步于“表意”,产生既是此事物又是彼事物的丰富幻想象,比如创作《放牧》题材,专业的油画作品通常选择一个固定视点下瞬间定格的形象加以描绘,精心安排具有包孕性的瞬间动作暗示事物的发展,很难在一个画面上描绘出过去、现在、将来的完整形态。民间剪纸、刺绣处理《放牧》题材时可以轻松地并现某一物象在运动中的多种形态以及某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由大到小的三堆草可以代表牲口将草吃完的过程,并用“多头驴”,“多头牛”表示牲口朝不同的方向吃草,考察大量的民间美术形态可以发现,同时表现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或综合表现从多角度观察到的几组物体的特征,这是民间美术最常见也是最有魅力的造型方法,夏加尔《散步》等抒情梦幻的表现主义油画、杜桑《下楼梯的女人第2号》之类立体主义油画虽然是西方油画自律发展的结果,但是它们与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何其相似。两者相互参照,或许能给喜爱现代油画的学生诸多启示。
4、适形造型法
适形造型法在民间美术中运用最广,大量用在木版年画、福寿字画、家具器皿、服饰纹样中。民间美术家在限制范围内展开造型,首先面对约束与自由的矛盾,既要发挥想象力,又要考虑如何集中、简化造型并合理安排构图,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总结出某种图式后,艺术家可以驾轻就熟地将任何题材纳入既定的框架内创作出理想的作品,油画最初很注重适形造型,文艺复兴前后的画家被归人匠人行列,油画被用作宣传宗教教义的工具,即便拉斐尔的《圣母子》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之类的杰作也是在教堂内某块规定好的位置展开创作。现在如果学生的油画创作选材适宜用适形造型法,那么他们可以从油画传统和民间艺术中找到范本。
三、油画毕业创作借鉴民间美术色彩
民间美术的色彩总体上是意念造型的自由理想色,往往以能激扬感官亢奋作为潜在的自然依据,带有原始的自然选择印记。“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流传在老百姓中间的口头禅,作为一般的民间艺诀道出了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因为没有接受够专业训练,民间美术家有时缺乏高度自觉、个性化的色彩感受,用色往往夸张刺激、鲜艳夺目。我们同样可以列出民间美术典型的用色特征,在油画创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1、色彩的表现性
民间色彩以表现喜庆气氛为整体基调,设色讲究明度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色彩冷暖对比以及构图、色彩面积的比例搭配,强调色彩特有的张力、刺激性,追求热闹吉利、红火喜庆、积极奋进的色彩情感表现,为了达到热烈明快的效果,总结了“红间黄,喜煞娘”、“红搭绿,一块玉”等设色口诀。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透视和光影都没有严格按照按西方写实绘画法则处理,而是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大型历史画的经典力作,学生可以从中明白写实油画的色彩并非一味模拟自然色彩。
2、色彩的象征性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中国民众对色彩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我们看不到民间色彩的自然光照变化,更看不到色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民间色彩的变化,搭配完全依“意图”、“象征”和民间色彩习俗体系本身独有的神韵来组合,红色、黄色代表着喜庆,黑色象征着凄凉、惨淡、悲痛,色彩意义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约定俗成。现代油画比较重视色彩的独立功能,产生了一大批“单色油画”。张晓刚的油画《大家庭》系列成功地借鉴了民间肖像画的色彩观念,后学之辈可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进。
3、色彩的装饰性
【关键词】美术学;毕业论文;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26-01
美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学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也是综合培养学生在本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表达能力、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的一个实践过程。本文通过对已毕业的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研及考察,总结出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指导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方法,为美术学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不当。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完成,如《浅析油画前景》、《试论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现代工笔画的区别与联系》、《浅析现当代中国风景油画》,这些选题范围学生很难驾驭,此类选题写成一本专著也不为过,本科生当然难以就此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来。如果论文题目过小,论文得不到展开,则内容空泛乏味,缺少研究的目的性。也有些毕业论文内容过于陈旧,只是对以往的论文观点进行简单的重复。所以论文选题要大小适中,难易得当,这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二)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对于美术学学生来说,理论研究没有相应的基础,实际工作经验不丰富,写作基础较差,如果不结合自身专业实际选题,势必只有到处拼凑,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的教学目标。美术学毕业论文考察学生通过四年本科教育所取得的理论知识、美学素养、文化修养等各方面的能力,论文就是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创作实践者的理论水平。研究的内容要从自身的创作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
(三)毕业论文格式不规范。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学院或所在系部都会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忽略格式要求,随意设置标题和文章的字体、字号,尤其是引用部分的问题最为常见。有的学生引用的文章内容并没有标明出处,没有注明期刊或书籍的出版社、页码,乱用标点,错别字出现频繁。主要原因是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毕业创作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四)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毕业论文有创新性才有灵魂和价值。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直接重复论述其他人现有的观点与结论,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够重视,认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毕业创作为主,毕业论文只是应付了事,所以态度不端正,东拼西凑,这样很难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有价值的毕业论文。不论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还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研究,都应当是本人经过独立思考的成果,绝对不能直接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选题的认识。要获得一个好的选题,需要作者在对文章的整体脉络和框架有大致的估量后,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分析提出的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然后才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选题。这是一个思维不断运动的过程,需要主观的思想与所要选择的事物发生共鸣,这种灵感是非常重要的。确定好选题的范围,再根据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展开查阅,扬长避短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论文要以所学专业为主,按照选题的任务、计划和完成期限有目的、有方法地充实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同时为专业的继续深造和从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长兼顾兴趣开展选题。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各有所长,要选择有利于自身特长的选题来展开论文写作,能更深入地研究主攻的专业,扬长避短,易于开展。如果对某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起来会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比如自己对中外美术史的山水画和风景画比较感兴趣,就可以以中西山水和风景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如果对国画中的仕女人物感兴趣,就可以以研究中国唐代的人物绘画作为选题。
现将当时江西籍学生名录⑥列表如下:图画手工选科甲班34人毕业,江西7人,最优毕业生5人,其中3人为江西籍,他们是李健、徐作哲及陈赞成,并照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于宣统二年春赴京参加学部的全国性复试,后皆成为大学教授。徐作哲民初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艺美术教师,后任江西省文史馆馆员,善画,中西皆善。“图画手工科”这一由日本引进的概念,必不可少地带有“现代”的思想。此时的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的工业化进程,教育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密不可分。他们笼罩着当时中国改良派者所青睐的“科学”光环“。科学”这一名词带来的是人们对现代文明的理解。科学与人文是整个文化大格局下的共生物,与事物的两面性一样,同生不同属,共同构建人类知识的总和。因此,早期“图画手工科”的概念是一个科学体系的完善,它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学习和应用手工科的知识,掌握工科的基本原理。同时,它成立于两江师范学堂的这一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当时社会人文学科的标杆,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师范教育,更肩负着一种复兴文明的使命。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生将在校所学的知识又纷纷带进他们日后的教学之中,在浙、苏、皖、赣几个地域乃至全国都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影响。也是由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在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的至高地位,现在学者对两江师范学堂的研究不胜枚举,这些研究精彩且宏观,确定了两江师范学堂在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上所起作用的地位,肯定了两江师范学堂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下文试从江西地域的毕业生调查研究入手,分析当时江西的教育之风及毕业生对当时乃至后来江西的美术师范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图画手工预科选科毕业生108人,江西籍3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3。他们对近代江西的美术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轻视的推动作用。在上文所提的上饶、九江、赣州这几个区域内可以找到这些范例。其中利德芹在江西赣州中学堂担任图画、手工教员,并编写《手工科讲义》教科书。该讲义对手工科的意义、目的、沿革、必要性等做了简要的述说。当时赣州府按照光绪二十九年清廷颁布的《癸卯学制》,设小学堂9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设有必修科和随意科两类。必修科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数、地理、历史、格致等,随意科有体操、手工、商业等。毕业的32位江西籍学员中,上饶学员占据10席。上饶地区西滨鄱阳湖,东有怀玉山,南靠武夷山,素有“富饶之州、信美之郡”美称,集四方商贾,商业繁荣,形成八省通衢、两江锁钥、闽楚咽喉的地位。上饶籍毕业生俞锡绂于广丰师范传习所任讲员,该传习所开创广丰县现代教育的先河,同时为该县举办各类“新学”培养和输送了第一批新型教师。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饶广信府信江书院和饶州府芝阳书院率先改办为中学堂,到光绪三十四年,各县均先后将书院改办为官立高等小学堂。
优秀毕业生李健,字仲乾,为李瑞清之侄,受李瑞清教诲。李健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当时南昌籍学员共有6人,1916年,有学生裘德煌⑧毕业于两江高等师范,先后担任南昌一中、二中、女中、劳作师范等学校教师。不难看出,其中也许有同地域里人物的相互影响,两江师范学堂作为当时的高等学堂,其影响也是口口相授、遍及乡邻的。两江师范学堂中一部分人选择在江西各地县的师范及中小学堂担任教师,将新鲜的图画手工血液输入已经腐朽的科举体制,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和新思想的诞生铺垫了基石,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师带徒形式的美术教育至此发生转型。师徒类型的美术教育缺陷之一是只注重技法的传授和训练,而相对忽视学问和知识,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师徒类型的美术教育也逊色于转型后的美术教育。李瑞清创办的图画手工科培养了近代中国首批专门性质的艺术教育师资,而这些毕业生再辗转他处推广艺术教育,奠定了近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此奠定之功,当属时任该校学堂监督的李瑞清。
近年来,各大美术院校都把毕业展作为教学成果展示和毕业生推介的重要平台。对毕业生而言,毕业创作不仅仅是对大学学习的总结,更是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走向社会的开始。
与以往的学生毕业设计展不同的是,此次的“千里之行――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将国内九所美术院校的251件优秀毕业作品集中到了一起,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优秀毕业作品联展。作为代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最高水平的毕业作品展,它不仅集中展示了九所院校的教学水准和成果,更是在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当代学院艺术的一次整体呈现。
展品里有件作品叫《一个人的宇宙》,其实对于这些新兴艺术家而言,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小宇宙,随时都有惊天动地爆发的可能。本期,我们所展示的只是那些优秀之作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又一批当代新兴艺术力量的崛起。也许,与更多资深大牌的设计师、艺术家相比,他们的作品还并不那么成熟,但他们的艺术思考与设计理念已经通过展览开始传递。
已形成品牌效应的“千里之行”将像奥运火炬一样传递下去。我们期盼,下一站更精彩。
服装类
作品:《蔷薇的婚礼》
作者:蒋思思(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
设计说明:作品以蔷薇花为灵感,将象征爱情的蔷薇花作为元素融入婚纱设计中,以不同的褶皱和布料堆砌与紧身设计进行对比,呈现出一朵朵蔷薇盛开的华丽景象。
作品:《Isaac》系列
作者:张振(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
材质:丝光绸、硬纱网
设计说明:作品采用大量的丝绸、硬纱,运用面料堆积的方式设计而成。镶嵌水钻、珠宝等作为装饰,时尚而精致。色彩以黑、白、灰为主,充分体现女性的华丽、妩媚、高贵。
作品:《巫尔娜》
作者:王蕾(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
材质:雪纺、纱
设计说明:塔吉克民族婚纱是在婚纱中融入塔吉克民族元素的一个大胆创新的尝试,立足于传统。
作品:《倾国倾城》系列
作者:穆秀雅(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
材质:古香缎、芭蕾纱
设计说明: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国元素,传统的水墨丹青、梅兰竹菊都带给人无限的思绪。现代的设计赋予了传统缎、纱面料新的生命,整体造型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电影世界。
作品:《红灵魂》
作者:汤瑷绮(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材质:红色和绿色反光布,塑料拉链等设计说明:设计灵感来自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以为主题,具有中国服饰绝对的代表性。
红色和绿色永远是正义和美好的颜色,红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大地,两种颜色是天与地的缩影。简单却包罗万象。五星是我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让服装简单的色彩多了一个亮点。
作品:《器皿》
作者:查遥力(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材质:羊毛
设计说明:设计是一种寻找的过程,一种发现的过程。我希望用时装来找寻自己,找寻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原始而本真的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时装。在设计中,我将“器皿形态”与“时装设计”巧妙结合。首先从剪裁方式入手,将器皿的轮廓融入时装设计中:其次将器皿表面的纹样进行面料再造,使衣服表面呈现出不同纹样的肌理。
作品:《一个人的宇宙》
作者:宋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材质:布
设计说明:作品描述的是生活在都市空间的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浑浊空气,使匆忙的人只能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而在精神上遗忘了自己的存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小宇宙,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精神追求。我想通过自己的概念设计,唤醒人们对独立审美的标榜,让人从迷失中找回独立判断和脱离大众审美的原始动力。
作品:《三境界》
作者:林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材质:玻璃钢
设计说明:这是我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解读。已表达了第一、第二个境界,第三境界将是我也是大家毕生的追求。
雕塑类
作品:《天工开物》系列
作者:杜春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材质:樟木
设计说明:作品里的中国传统农用器是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性符号。在这一范畴里,我们并不是要对它早已丧失的功用价值进行肯定,而是用另一种自我化的解读方式和再创造手法给予物象新的生命,呈现这个时代所渴望的天工开物的力量。
作品:《大漆之音》
作者:吴胜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材质:大漆、苯板、麻布
设计说明:造型受中国大写意浑然空灵、潇洒淋漓、率性自然个性的影响,融合现代雕塑特点,试图让漆的本体表现出如音乐般的美妙旋律。
作品:《一二三二一》
作者:董绪兴(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材质:松木、枣木
设计说明:作品是为了反映在当今现实因素和心理压力的社会背景下,人的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不同的人生都存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发展轨迹。作品选用木雕的形式,运用新的表现语言,简洁的形体结构,夸张的造型,体现了人在大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作品:《飞吧,蒲公英》
作者:邵贵宾(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材质:金属、铅笔
设计说明:作品将六万多支铅笔的横截面做成蜂窝状。灵感来源于一套奔跑的衣服,空灵、飘逸,想挣脱某种束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美丽蒲公英的世界。
作品:《单骑》
作者:岳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材质:综合材料
设计说明:和平年代,战争似乎并没有停止,而是以别样的形式存在着。文化争疆、经济扩土或是与对手激烈地竞争……也许你正面临着一场“战争”或已身在“战争”之中,上马而战还是卸甲求和,人的选择非常重要。我的雕塑将一匹战马作为主体,用盾牌替代骑士的位置。作品中不出现人的实体,反而是强调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版画类
作品:《小暑》
作者:尹莉萍(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材质:铜版
设计说明:我采用西方传入的铜版技术制作中国传统的文人水墨花鸟画,并将具有西方现代工业气息的机器零件与国画中的昆虫结合,机械昆虫代表着现代文明的工业社会,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诠释。
作品:《窥系列》
作者:张丽(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材质:石版画、木箱子、灯光
设计说明: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每个人天生都有偷窥他人私生活、了解他人想法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在说偷窥是内心极不成熟、不可见光的价值取向I但是我们何尝不是偷窥者,又何尝不是被偷窥的对象呢?
作品:《身份的表演――5》
作者:吕吴霖(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
材质:锌版
设计说明:身份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方式与生存方式。我想通过我的创作让更多的迷茫一代走出束缚他们的“瓶子”,在面对外界各种繁华、诱惑时能做出自己的理智判断。
染织类
作品:《云水之巅》
作者:白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材质:羊毛
设计说明:因材取势,描绘自然之境。身临其境,倾听自然之声。云水之间,似有细雨润物之天籁,云水之巅,似有荡气回肠之绝响。
作品:《古韵》系列
作者:宋思吴(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组织了诸如听课、比赛、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坚持常规月查不放松。每月按教导处的要求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通报,并督促教师针对错误及时整改,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以活动促教学。根据学期初的教研活动安排及教导处的临时安排,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教师美术教学及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提高认识,加强自学。使教师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加强自学,尤其是非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更应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4、综合开发课程资源。联合全校师生,办好黑板报、橱窗,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书画展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6、定期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关键词: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心理障碍;化解障碍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几年来,受“艺考热”和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而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滞后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迫切性,两者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难就业和就业难将保持一段时期。这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许多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落、偏执、自负、自卑等心理障碍,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研究当代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原因并研究其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干扰,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化压力为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障碍表现
1.1自负心理
美术设计生自我认知不准确,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些美术设计生,认为自己毕业于名校,是才子佳人,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等,在心理上藐视一切,不能混同于普通劳动者,总是期望找一个经济待遇高又体面自由的工作。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很难扬长避短,合理定位,求职总是不如意,很难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1.2自卑心理
与自负心理相对应的就是自卑心理,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岗位可能有成百上千的人去竞争。很多美术设计生信心不足,对自己评价偏低,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因为自己高考入学文化分数较低,认为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比别人差,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比别人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总是自惭形秽,对求职总是悲观失望,特别是一些女大学生在就业遭受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失去求职的勇气。
1.3偏执心理
美术设计生个性都较强,为了学习美术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精力,毕业后就非常想找一个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工作,有的非常执着,不是本专业的工作就不签约。也有的学生把工作薪金待遇确定了一个底线,低于底线的工作也不签约。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人员储备多,需求市场小,就业面窄,竞争力强,所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自我价值无法实现,进而产生抑郁心理。
1.4焦虑心理
美术设计生都非常希望找到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职位,当这一理想职位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不自觉的紧张,甚至成天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手忙脚乱,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不能录取,还担心因选择职业不当或者应聘时因准备不充分而造成失误而抱憾终生,所以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终日诚惶诚恐,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却适得其反,这种心理影响用人单位对其的正确评价和录用,反而增加就业难度。
1.5依赖心理
美术设计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比普通大学生的家庭好,成长环境较为优越,父母为他们付出了较多的财力和精力,这也导致他们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就业,他们往往不知所措,缺乏主见,随波逐流,不能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不能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家长的安排,不积极主动争取,不主动向单位举荐自己的专业特长。
2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1社会因素
随着“艺考热”的升温,高校的扩招,美术设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需求整体较少,即使在一些大城市,美术设计专业需求也非常有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美术设计生就业难度相当大。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也冲击了占绝大多数的无权无势的普通大学生的就业,这也无疑对美术设计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影响。此外,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泛滥,身处在经济社会之中的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产生功利心理,重结果轻过程,眼高手低,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
2.2高校因素
高校美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课程占比较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导致美术设计生大多基本功扎实,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就业竞争力不强。同时高校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普遍滞后,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强化训练,导致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一旦就业受挫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对社会不满,甚至走极端。
2.3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美术设计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后,家庭对学生的经济投入累计是非常大的,所以家庭对学生寄予很大期望,期望能找到一个经济待遇高、发展空间大的职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期望受多种因素影响能够实现的不多,一旦不能够实现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都会产生心理压力,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手忙脚乱。同时家庭的压力也会导致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茫然失落。
2.4自身因素
美术设计生的文化课基础都是不扎实的,专业课有的也是在高考前临时突击的,上大学后,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都较差,专业学习比较吃力,所以很多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不尽如人意。有的美术设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能切合自身实际,自己是眼高手低还好高骛远,一味追求理想职业。也有很多美术设计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他们所追求的理想职业一旦不能实现,就会产生不良心理。
3解决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3.1政府要不断完善公正就业机制
政府要不断完善就业机制,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招聘工作全程都要在阳光下运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现象的发生。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要统一公开,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就业歧视,也不能设置条件照顾内部子女,让进入的学生理直气壮,让淘汰的学生心服口服,要充分尊重人格利益,为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3.2高校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构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健全的职业心理和健康心态,教育学生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失败在所难免,要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越挫越勇,屡败屡战。高校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讲座、模拟面试、职场达人比赛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择业技巧和自我心理调适技巧,形成健康的就业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高校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做出理性的待遇定位、求职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就业观念,废除偏执心理,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也可以面向基层、西部、私企择业就业。
3.3家庭要高度尊重子女的主观愿望
就业是学生的人生大事,也是家庭的大事,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就业,要根据子女的能力和素质,不提出过高要求,要充分尊重子女的主观愿望,多给子女自主选择的权利,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缓解紧张焦虑心理,帮助他们寻找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压力。
3.4学生要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就业本身就是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但学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要有合理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心理挫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将压力化为行动动力,积极面对,合理释放。学生要学会面试技巧,克服紧张慌乱心理,充分展示能力素质。学生要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考试,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挫折原因,要及时减轻思想负担,消除急躁情绪,绝不能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时逢樱花盛开的时节,一年一度的日本各美术大学的毕业生作品展又如期开幕了,看似与往年雷同的时间、形式和数量等,无任何的新意,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的毕业展确实取得了不同于往年的高注目度。是什么原因呢?我的分析如下:①全球艺术市场对亚洲及亚洲当代艺术的关注随着2008年的到来达到了顶点;②日本经济逐渐摆脱了长达15年的经济低谷,特别是泡沫经济崩溃后带来的艺术品投资的低迷,市场逐渐对艺术品投资再现出信心;③日本代表性的几所艺术院校纷纷启动教学的改革,新的教学的体制,教育的成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④展览场地的变化给作者和观众的互动带来了新的可能。这就使原本冷寂的教学成果类的展览成为了年初的颇具代表性的艺术事件。
一、毕业展的形式与规模
在日本,毕业展览这种形式开始出现于明治维新之后。作为日本惟一官办的、最早的美术学校一东京美术学校最早确立了类似于欧洲学院式的教学体系和毕业展览的体制,虽然当时的教学还主要是日本传统的重彩画、木雕、牙雕、工艺等传统民族艺术的内容,但毕业展览的形式在当时来说无疑是非常震撼和意义非凡的。日本近现代举足轻重的艺术巨匠在学生时代的毕业创作被珍贵地保存下来。日本国立博物馆就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早期东京美术学校的学生创作和教授的教学制作,甚至还有来自亚洲地区的留学生的作品,为研究日本美术及亚洲美术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比如说,中国早期留学生李叔同当时的毕业创作《自画像》,至今仍保存在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中。
今年的毕业展从形式上仍然沿袭往年的模式,国立、公立与私立大学分为两个系统来进行。展览的场所是位于东京的两个新旧文化艺术中心区域――六本木和上野地区。上野地区是东京传统的文化中心,周边云集了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日本艺术院等,也是东京艺术大学的所在地,是东京及日本的主流文化和官方展览的代表性区域之一。东京艺术大学的毕业展就是在位于上野的东京都美术馆和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进行的。另一部分是以联展的形式,以位于东京地区的五所私立美术大学为主体,在另一处以欧美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发源地而闻名的六本木地区的国立新美术馆集中展出。五所私立美术大学分别包括武藏野美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东京造型大学、女子美术大学、日本大学美术学院。联展的形式集中体现了私立大学独特的办学方针,也使各大学的社会关注度得到了空前的高度。特别要指出的是位于六本木地区的国立新美术馆是去年的一月份新建成的,是东京艺术圈新的亮点。
各类大学分别采用本科生和研究生分为两个单元展览的形式,这样体现了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的教育研究方向。本科生一般采用的是特定性的创作形式,也就是于在校最后一年的时间里,构思一到两件任意形式、材料的作品,作为评判与展览的依据。也就是说,本科生阶段考虑的是作为职业艺术家所已具备的基本能力和雕塑领域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一方面掌握和运用空间表现的各种基本手段,另一方面在材料的空间演习中确立个人独特表现的大体方向和可能性。因为日本的艺术大学普遍是本硕连读的体制,八成的学生会直接升入研究生阶段。所以,毕业创作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课题和设定探求的目标。一般来说,本科生的毕业创作一般采用的是陈列的方式,对于环境的气氛和展出的手段上并无特别的要求。而研究生就不一样了,研究生的作品并不是特定的毕业创作,严格意义上来讲是研究成果的发表,只不过发表是通过立体作品的形式展示的。所以,研究生的作品在展出的空间要求上相对自由,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利用室内或室外,地面或高空等空间。还有,由于研究生重点考虑的是研究的过程,所以在展出作品的数量上也无具体的要求,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多件。
二、毕业展突出体现的特点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作为对时代最为敏锐的先锋人群――20岁的学生们是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着个人的体验,是观众对于毕业展充满热情的原因。毕业作品的展览不但体现了个体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个人背后整体的教学实力和教育的问题。纵观本次毕业展,大致总结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高度的个性化表现使人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从学生到职业艺术家的中间地带在模糊。日本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独立感受的能力,学生自身非常清楚什么样的教育,会善于表现自己独特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可以使个人的独自体验成为作品表现的主题。这样进入到研究生的阶段,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创作,使个人独特的面貌更加合理化和理论化,形成良性的研究过程。这种个性化的考虑方式无论在展览的整体氛围中还是在单个作品的表现效果都能深切地体会和感受。
其次,空间与材料等雕塑传统概念空前的创新与发展。在表现手段方面逐渐摆脱了认识上的偏激与偏差,不再停留在片面的概念上的争执,无论是坚持传统的表现手段还是完全采用新材料、多媒体的表现方式等,都表现出充分的多样化,和更加的自由。更多地出现木雕、石雕、写实作品与摄影,影像等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成为新的亮点。
再有,材料哲学与制作美学在新框架下的复苏。在现今经济发展达到瓶颈的日本社会,一切的社会矛盾随之弱化,艺术家的敏感神经从人与人的社会哲学的角度转向人与物的自然哲学领域,更加看重艺术家与创作素材、材料的不同关系和看法以及在材料制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哲学思考。
最后,由于日本社会近年来迅速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青年人口的严重不足已经凸现出威胁社会和谐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虽然青少年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的竞争压力逐年在减弱,但对于将来要承受巨大社会责任的压力及所带来的恐惧形成青年一代无法回避的问题,至此能使紧张脆弱的神经得以短时抽离的卡通艺术在学生的作品中有着实地反映。卡通文化作为日本原发的文化形态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现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卡通所表现的问题也超出了只是审美范畴所讨论的问题。
三、日本雕塑教育的概观
师资力量不足始终是困扰中国职业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高职工艺美术专业中也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以扬州商务高等学校工艺美术系为例,超过60%的在岗教师是自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他们大多缺乏工艺美术实践经验,而真正来自行业内的具有丰富实践技术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不合理的师资结构,进而影响专业教学的质量。而在学科专业的建设上,由于工艺美术专业市场需求大、就业形势好等因素的主导,一些高职院校盲目开设专业、招收学生,全然不顾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时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在学生就业时,因为部分院校毕业生质量不合格,学校又急于将学生推向社会,导致了许多高职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因缺乏专业技能而找不到对应的工作,而工艺美术企业又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而国内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又面临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脚步,开创高职工艺美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构建这一新型模式前,必须针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企业用人需求确立新型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征,对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正确把握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
首先,工艺美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艺美术自古以来就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所学的正是动手的技能,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直接获取。同时,通过不断实践,学生制作工艺美术品的技艺才越发精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其次,工艺美术专业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的制作自古至今,产品样式与种类少有变化、缺乏新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实用与审美需要。面对这样的状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探索新奇的精神,以及他们对新的技术、材料、设计理念和审美追求的洞察能力。
2.树立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工艺美术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应为其发展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新型实用技术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观察评判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向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开放化、实践的项目化等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工艺美术企业用人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实用技术型人才。
3.明确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设计思维,把握好工艺美术的文化性的基础、艺术化的表现和精湛的制作技艺这三者间的关系。对此,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应有这样三个特征。首先,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培养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时,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且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工作的能力、岗位转换和改革创造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使得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具有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多方位的工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勇于变革的精神。流传至今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术,其受到的传统的制约也是相当大的,这样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制约,并努力尝试打破它。最后,实现学生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关注对学生“技术个性”的发掘和培养,针对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环节技艺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他们各自擅长的制作工艺。如学生在学习扬州漆器工艺制作时,针对扬州漆器的点螺、雕漆、平磨细螺、彩绘等不同种类的工艺,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掌握几种工艺。这样“精学”也能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三、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需要从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设置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其核心就是教学与课程的变革。以教学与课程改革为核心而建立的新型高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将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自我鉴定、突破与创新。创新运用工作室制,探索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师资建设。
1.教学形式变革
建立工作室制,以不同的工作室为单位作为专业实践学习的方向。将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于工作室内,工作室以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青年教师或优秀学生为各部门负责人,以承接工艺美术产品订单或项目为主要任务。充分地将实践带入课堂,将封闭式的传统教室转变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司”,使得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之中能够培养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在工作室制度化的运营中,建立教师带领的团队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艺美术项目课题的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并最大限度缩短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距离。
2.课程教学内容的突破
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掌握工艺操作技术的同时多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思考,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总结实践之中的规律,探索个性化的技术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对于高职工艺美术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实行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主要任务的学习模式,待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有所感悟后,在高年级课程里可以适当开设如创新思维引导、创新技能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突破传统、敢于创新的精神。
3.改革教学方式
运用“主题教学法”,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方向内,学生以职业化的状态学习。其基本程序是:首先确立主题,分析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然后针对主题进行创意构思,考虑工艺美术品造型、艺术风格、技术工艺、材料及市场需求等,并形成不同的制作方案以进行比对,最终选择最适宜的方案。然后进入工艺制作阶段,先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艺术性、材料性的实验,成熟后再开始工艺美术品的实际制作。最后,待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关于主题的研究、创意过程及制作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总结性评价,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种主题式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多个课程科目相独立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工艺美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制作过程,以收获更多的过程性的经验。
4.转变教学评估形式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评估应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其评估的方案和形式应基于工艺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标准,根据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企业的要求,对工艺美术教学进行评估。同时,要打破以往教学评估只注重结果的理念,要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对工艺美术课程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有所考核,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鼓励并提出意见。
5.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应是艺术审美与工艺技术结合、专业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丰富的工艺美术专业知识。针对现有的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师资队伍,学校应要求他们多开展技术实践,鼓励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深入工艺美术企业学习相关工艺技术,帮助他们丰富自身所缺乏的操作经验。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