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6 14:02: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喝水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学目标】
1.
认识“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
1
个偏旁;会写“只、石”等
5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
必备品格
3.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不怕困难。
【教学难点】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办法;遇事认真思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乌、鸦”等11
个生字,会写“只、石”等5
个生字。(重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有关乌鸦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图片,这是一只什么鸟(乌鸦)
它长得美吗?声音好听吗?(不美、声音也不好听。)
2.导入: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却十分聪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课题:13乌鸦喝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乌鸦
乌云
鸦片
乌鸦
到处
处处
找到
寻找
办法
办事
旁边
村旁
许多
也许
办法
法院
放开
解放
进去
进场
高处
高兴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办
进”,后鼻音“旁
放”,翘舌音“处
找”等。)
②学习反文旁
1
个偏旁。
学习新偏旁“攵”(反文旁),本课的生字“放”中含有这个偏旁。
注意与偏旁“夊”区别开来:“夊”的横折变成横与撇两笔,字形变得瘦削挺拔。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乌”字可以与
“鸟”字对比记忆,并结合“乌”是黑色的意思,和乌鸦外形特点相联系。“鸦、进、旁”
可根据形声字特点借助偏旁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字:鸦、进、旁
找反义词:进——出
熟字相加的方法:“许”是“讠+午”;“法”是“氵+去”。
形近字比较:乌-鸟
我-找
办-为
处-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把学习生字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
(2)学习多音字:喝(hē
hè)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这里的加点字“喝”读“hē”,意思是“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还有一个读音是“hè”,意思是“大声喊叫”,组词分别如下:
喝
hē(喝水)(喝茶)
hè(喝彩)(喝问)
②读一读:
我喝(hē)水润了润嗓子,继续为运动员加油喝(hè)彩。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渐渐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办法
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增减。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不同读音意思不同,使用也不同。真正弄清和掌握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培养学生积累和鉴别能力。】
四、学习“会写字”
只
石
多
出
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只”“口”的大小要适中,不要太大或太小;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撇
与点要对称,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石”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
略扁。
“多”要摆好两个“夕”的位置,上下要对齐,千万不要横向平行摆放。两个点
画写在竖中线上,要上下对齐。
“出”笔顺: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
竖要立在竖中线上。
“见”竖撇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
得舒展。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我感受到了这只乌鸦在瓶子里面水不多的情况下,居然想出了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了)。乌鸦真聪明啊!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3)
(4-16)
(17-22)
(23)
(24-2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
借助插图学习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发现水瓶——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从中明白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只聪明的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3乌鸦喝水)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品读释疑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对自然段的认识,会标自然段,会数自然段。】
2.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
“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说明了什么?
预设:
生1:“到处”说明乌鸦飞了好多地方找水喝。
生2:“到处”也说明
水不容易找到。
(2)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
(3)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此时的乌鸦什么心情?
(乌鸦到处找水的焦急心情。)(板书:找不到水
着急)
(4)指导朗读:要读出乌鸦焦急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酝酿感情,进行朗读,使感情朗读变得那么生动、自然。】
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乌鸦找到了水,为什么喝不着呢?
(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到水。)
(2)“怎么办呢?”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乌鸦的什么心情?(非常着急、郁闷)(板书:发现水
惊喜
喝不到水
着急)
(3)
指导朗读:语速要快些,要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看到小石子,就想出了办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乌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过渡: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
4.品读第3自然段。
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
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一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
(2)
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仿写:“一颗一颗”类似的词语有: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4)朗读指导:两个“一颗”中间的停顿略重一些,表明乌鸦很有耐心。“渐渐升高”要一字一顿地读,读出水一点一点升高的过程,后半句要读出喜悦的心情。(板书:喝到水
高兴)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问题的关键,层层深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在指导朗读,学生很容易读到位。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
预设:
“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
“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
“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
听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了解乌鸦的反哺精神,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3.资料链接
链接阅读《乌鸦》《乌鸦反哺》
【设计意图:总结拓展阶段,发散学生思维,拓展阅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
五、阅读方法解密
巧分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如本课的“喝”和“渴”两个字字形相似,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字右半部分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偏旁不同,读音也不一样。该怎样区分呢?形近字的偏旁多跟这个字的字义有关,我们可以这样想:口渴要找水喝,所以“kě”就要使用“氵”旁;喝水要用嘴巴,也就是“口”,所以“hē”就要使用“口”旁。
六、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由喝不着水到喝着水的过程,说明任何困难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教育我们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七、学会写法
学一法:用“……但是……”说话。
“但是”表示语意的转折。但是前面的句子说的是事物或实践的情况,但是后面所接的内容正好与前面的内容相反。如本文“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但是”前面写有水,后面写喝不到水。结果与情况相反。
举一例:我今天生病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
练一练:用“但是”写一句话。
(
)
示例:他今天起得很早。但是,因为堵车,他还是迟到了。
八、课堂小结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
九、主题延伸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好主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可以把瓶子歪倒,水就会往外流;还可以想办法找一根吸管……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2)
(3-7)
(8-11)
(12)
(13)
(14)
(15)
(16)
(17-19)
板书设计
(课件20)
找不到水——着急
乌鸦喝水
发现水——惊喜
仔细观察
喝不着水——着急
认真思考
喝到水——高兴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1.环境保护(高中化学第六章第四节)
2.陆地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
<教学课时>
1.化学、地理课堂教学各2课。
2.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安排8课。
3.对调查所得信息进行交流,设计实验并进行事实,取得数据,安排8课时。
4.完成调查报告,安排8课时。
5.成果展示准备工作,安排4-6课时。
6.论文答辩、成果展示,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我国水资的分布和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节水意义的讨论,《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的设计,使学生对水与生存、水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印象,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环境教育渗透要点>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报载关于节水的相关文章,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的情况,并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平时节水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3人),探究性自主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设计《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交流辩论,实验设计及操作,写出小论文。
3.陈列成果专栏,进行科学宣传。
{教学媒体}
1.文书材料:课本、查阅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等。
2.电子材料:电子读物(视听软件)、利用互联网上网查询等。
3.调查材料:走访老师和专家、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4.实验材料:实验室动手实验等。
<教学设计与过程>
1.提出问题
某报纸的评论员文章称:缺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缺水现象还将越来越严重。缺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缺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告诫人们保护水源,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利用水,树立节约水的观念,养成节约水的习惯。
文章举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子以警示世人:若一个水龙头关不严,每秒钟漏一滴水,那么每年将有38t水白白地流失。
根据上述报导,请通过调查研究,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诸方面,尤其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就我国的缺水的状况、根源及其对策发表您的看法,写出体裁不限的书面报告,设计《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自行设计实验来证实水龙头漏水每年浪费水38t的真实性。
2.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是: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是缺水国家吗?节水的意义何在?
(2)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3)我国各地采取的保护水源和节水措施。
3.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和信息的具体内容,各自表述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受控的适度的讨论。
【关键词】蛙泳 深水教学 安全措施 教法
【中图分类号】G86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43-02
蛙泳是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技术不仅复杂,更重要的是蛙泳教学必须在水的特殊环境中进行,所以水的深浅会直接影响着蛙泳的教学效果。从目前各高校的游泳教学场地来看,大部分学校建立的游泳场馆基本上是分别具有浅水区和深水区的人工游泳池,而不是教学用的浅水池。在这种游泳教学环境中,由于受到教学场地的限制,使许多学生不得不面对在深水中学习蛙泳的处境。
在深水条件下进行蛙泳教学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水深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危险性。初学者不能像在浅水中那样随意站立和行走,所以如何设法使学生能够浮于水中,并具有安全措施是深水教学的问题之一。其次是水深必然会增加教学难度,因为大学生不能像儿童那样背着浮漂在深水里练习,而教师也不能像在浅水区那样站立于水中保护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一些教学方法也无法应用于教学中。因此,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场地中更好地掌握蛙泳技术,提高蛙泳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游泳教学中,摸索、研究出一套针对大学生进行蛙泳深水教学的安全措施和教法,使其能够在深水教学中快速掌握蛙泳技术,达到教学目标。
一 蛙泳深水教学原则
游泳教学原则是指导正确规范教学和快速掌握技术的基本要求,蛙泳深水教学也不例外。在深水教学时必须遵循以下三个重要原则:
1.安全是蛙泳深水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尤其是深水这种特殊环境对初学者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和怕水心理,所以在深水教学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建立有效的安全措施,不仅要防范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忽视,更重要的是正确、合理地使用深水场地,选择好学习蛙泳的辅助器材,有效地运用监控、保护、救助等安全手段。同时还要加强熟悉深水环境,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心理,从而保证蛙泳深水教学的顺利进行。
2.蛙泳的教学规律
蛙泳深水教学规律是先学腿及腿与呼吸的配合,然后再学臂及臂与呼吸的配合,最后学臂腿配合至完整配合。
3.蛙泳深水教学要重视水陆结合
尤其是要加大陆上模仿练习的比例,使大学生对蛙泳技术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常采用的教法顺序是:陆上模仿练习、半陆半水模仿练习、扶池边或抓水线的水中有固定支撑练习、手持浮板的水中无固定支撑练习、水中单个动作的练习及水中完整配合练习。另外,在深水练习中需注意的是手扶池边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要通过陆上模仿练习和水中练习的不断转换来调整水中练习的时间。
二 蛙泳深水教学的安全措施
1.踩水技术的运用
踩水是指人体直立浮于水中,双臂和双腿相互配合做出划水和蹬夹腿的动作。这种踩水技术的腿部蹬夹动作很像蛙泳动作,只是身体是直立的,所以又叫站立式蛙泳。根据踩水技术的特点和作用,在蛙泳深水教学中它是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自救技术。学会了踩水就相当于自己具备了一个救生圈,它不仅是一种自保自救的安全措施,同时也给学习蛙泳技术打下了基础。
2.浮板的运用
浮板是蛙泳深水教学中最有用的辅助器材。初学者可借助浮板的浮力使上身或下肢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下沉,从而有利于提高练习效果。通常采用的教法是:(1)双手扣住或搭在大浮板的最前端,双臂也全部搭在浮板上,使浮板的浮力发挥到最大,用这种持板法在水中做蛙泳蹬腿动作练习。(2)双手握住浮板中后部的两侧,俯卧于水中做蛙泳蹬腿动作练习及腿与呼吸配合动作练习。
3.水线的运用
水线是用于游泳池内运动员训练比赛时铺设在水面上的分道线。在蛙泳深水教学时可利用水线把教学场地分成一个固定游距的狭窄长型区域,然后采用合理安全的教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游距,增加安全感,而且还可以利用水线的分道,使两侧(一侧是水线,另一侧是池边)变成一个保护自救的屏障。沿泳道纵向练习的初学者一旦出现意外或身体不适,便可以随时抓住水线或扶住池边进行自救。另外,由于对面水线的存在犹如一个水中的固定支撑,能够给初学者带来一种安全感,所以练习时可利用水线所固定的距离横向做蛙泳分解动作练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水线做分组练习,人数不能过多,并且要向学生强调游到水线时只能用手抓住或双手搭在水线上,千万不能用身体向下压水线,以防止水线断裂、下沉和偏移所带来的危险。
三 蛙泳深水教学过程中教法的应用
在蛙泳深水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实现深水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深水教学法主要是绳索牵拉助力法和深水浮具法两种。由于这两种教法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太适合大学生的深水教学,因此,正确合理地选择蛙泳深水教法对初学游泳的大学生至关重要。根据蛙泳深水教学原则,在蛙泳深水教学中采用的教法归纳如下:
1.熟悉水性的教法
学习蛙泳前要先熟悉水性,其目的是能够使初学者在水中平浮滑行,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闭气方法是否正确。一般常用的闭气练习方法会使一些学生模糊不清,因而憋气时间很短或是由于没有吸到气,所以很难平浮于水中。根据这种情况并结合深水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先在陆上做闭气练习。练习时特别要求学生张开嘴用口深吸气,而且必须把气吸到胸腹部,使其扩张。然后再憋住气。当气憋到一定时间后再用口鼻同时缓慢均匀地把气呼出。憋气是学习蛙泳的第一关,不会憋气是学不会蛙泳的。只有在陆上掌握了闭气方法,提高了憋气时间再下水依次做扶池边水中闭气练习、扶池边水中闭气浮体练习、陆上呼吸练习、扶池边水中呼吸练习、扶池边水中双腿夹板呼吸练习、短距离水中蹬壁滑行到水线,然后沿水线返回池边的练习等。
2.踩水技术的教法
在蛙泳深水教学中,踩水技术是熟悉水性到学习蛙泳的过渡,也是深水练习蛙泳动作的安全保证。所以熟悉水性后必须让学生先学会踩水,然后再学习蛙泳。采用的教法是:(1)陆上站立手臂划水练习;(2)手扶池边双腿同时蹬夹水练习;(3)水中手持浮板双腿同时蹬夹水练习;(4)双臂搭在水线上做双臂双腿同时划水和蹬夹水练习;(5)脱离水线水中完整配合的踩水练习。其教法是两人一组,一人在池边水中练习踩水,另一人单手扶住池边进行看护;(6)水中原地转动方向踩水练习。
3.蛙泳技术的教法
在深水蛙泳教学中,学习蛙泳的教学顺序也是先学腿,再学臂,最后完整配合。根据这个教学原则,主要采用的教法是:(1)对每一个分解动作都要进行大量的陆上模仿练习,强调动作的准确性;(2)俯卧池边下肢进水,做蛙泳腿动作练习,或俯卧池边双臂进水,做蛙泳臂动作练习;(3)扶池边水中闭气平浮做蛙泳腿动作练习;(4)水中持板做蛙泳腿动作及腿与呼吸配合动作练习、水中脱板闭气平浮做蛙泳腿动作练习或水中闭气平浮做蛙泳臂动作练习。其安全措施是用水线固定游距,3~5人一组横向游进;(5)水中连续做臂腿配合动作练习、水中连续做完整配合动作练习。在这两种配合练习时,为了提高游距,应沿池边纵向游进,距离由短到长,逐渐增加。其安全措施有三种。一是游进―踩水―再游进―再踩水;二是两人一组,一人练习,另一人在岸上跟随;三是集体依次游进,教师跟随。
除上述教法外,蛙泳深水教学与浅水教学一样都会有一些怕水、协调性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并简化动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总之,蛙泳深水教学虽和浅水教学有一定的差别,但在深水教学时只要做到两点:一是把控好学生的安全;二是运用好教学方法,两者巧妙结合,就可以使蛙泳深水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游泳教材小组.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技校;案例教学;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44-01
案例教学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技校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出现许多教材中没有涵盖的细节和变化,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不甚了解,不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还会影响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学在技校各专业课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先进时念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借此为技校在案例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一、技校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校在案例教学上流于形式
技校的教学特点主要是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来谋求自身的发展。这就需要全体教师和学校领导深入实际去调查研究,学校之间经常进行经验交流,进行实质性的改进。不能只讲不做、表面功夫成就不了大事。比如某技校进行过教改业务培训,但培训过后谁也没有深入地去研究,领导也没有去督促检查。少部分教师进行课改的也是马虎了事。案例教学只流于形式。
(二)教师案例教学能力不强
技校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方式上,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作用、规范、程序及关键点均缺乏认识和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是开展案例教学,也缺乏组织和引导学生思考能力。存在学生讨论偏主题,教师难以驾驭课堂等问题,案例教学的期望目标难以实现。
(三)没有案例库的建设和规划发展
技工学校案例教学的资料收集比较少,没有案例教学库的建设。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时使用的案例往往是任课教师临时找来的、沿用以前已经有些过时的仅仅依赖于教材后附录的几个案例。这样的来源不但在数量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时效性和针对性方面也完全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提高技校案例教学水平的具体做法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案例的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用基本概念,对案例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推导和论证,从而从自身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全面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应当科学辩证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案例分析之前,应当把相关的知识体系梳理清楚,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层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在组织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而在总结评价阶段又适当地回归到理论知识体系中。
(二)案例内容必须具有典型性
一个适用的案例应当能够代表课本理论与实际相适应的行业的背景特点,涵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反映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在制定案例时应当严格地根据教学大刚的目标和要求,对众多的案例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最为典型的与理论知识最为相关的案例,拟定分析要点和需探讨的问题。
(三)在案例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合理组织案例讨论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既不能无所事事任学生自由讨论,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使学生不能或不愿说出自已的观点。要尽力营造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讨论、乐于表达自已的判断和看法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四)采取多种多样的案例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也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以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基础会计》有关对账与结账的教学中,就可以先把模拟对账单给学生要求其对账,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怎么样对账?此时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对账知识。学生便会因学习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而增加学习兴趣。在《会计模拟操作》科目汇总表的填制和核算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科目名称的填写顺序、怎么样核算?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然后再指导学生复习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有关内容。这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不但把课堂气氛搞活了,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上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罗小敏.浅谈会计教学组织方法[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6).
1.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综合、延拓产生的新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多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
1.2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王刚毅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对降低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强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在赤潮的预测预警中,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苏晓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邓军提出了矿井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统一样,水上交通系统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采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而实现有效船舶通航风险预警。
2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研究进展
2.1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单个预警信息包括水文、气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气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且在长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传感器,而对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运船舶通常为不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必须选测多个规定点的几何距离,计算出船体的若干个近似截面积,再结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计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积。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非接触式测距技术,构造一个多传感器系统,测出船舶的相关几何距离。(2)交通流信息采集。严新平通过比较了多种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卡子系统、GPS子系统、CCTV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
2.2多源传感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应用前景
随着通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动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发展;由此不断改进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与机理模型。信息融合技术为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异类传感器(水文、气象与通航环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形成对水上交通事故有个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预警决策与应急响应的准确性与效率。
3研究展望
3.1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机理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规律,及船舶事故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明确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概念、特征、功能与预警等方面内容;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
3.2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对于船舶通过桥梁通航风险,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环境、桥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响,对于外部通航环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能航标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内河航标配备间距约为1km左右,在该航段内的水文、气象信息相对稳定,可以为船舶通过桥区的外部通航环境提供信息来源,对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长度和宽度,考虑到需要提前获取船舶尺度信息从而实现桥梁主动预警,选取毫米波雷达作为船舶尺度的采集传感器,将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桥梁上,并通过返回的图像信息获取船舶尺度信息。
3.3船撞桥预警模型建立
船撞桥多源预警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收集与预处理基础上,构造完整的、相互独立船撞桥预警指标体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立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处理的贝叶斯决策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无监督学习模式分类法、D-S证据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撞桥预警模型库。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论文考虑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外部通航环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桥通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见图1)。在上述通航风险预警系统中,通过将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信息、流速传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见度采集的能见度信息、毫米波雷达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桥梁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建立船撞桥预警系统。
3.4案例验证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别建立了能见度、水流、风速、桥梁轴线法向与水流夹角和通航尺度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推理规则可以获得船撞桥预警信息,以在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预警进行验证,分别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进行计算,与《内河通航标准》船舶所需航迹带宽度进行比较,可以获得预警结果。
4结论
笔者认为,教学水平评估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档案内容的一次全面检查。而且可以促进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如能以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在“以评促建,过程中可使教学水平评估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 教学水平评估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辨证统一关系
1.1 教学档案是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与学校发展同步并逐渐积累起来的原始记录,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高校教学历史的全貌,是考查高校发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可靠资料;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和经验成果,是利用者全面了解高等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发展历史和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和窗口,它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渐积累丰富;是在教学活动中直接产生的,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全面的教学活动,也记录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发展、经验教训、教学科研成果;它不同于一般的文献资料,而是组织或个人使用的原始材料或其转化物,原始性、可靠性强、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全貌,是考查学校发展和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中具有查证、考实、参考、依据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2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评估推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随着五年一轮的教学水平评估的开展,对高校教学档案的归档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由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评估材料难以真实、系统、全面和完整地体现高校教育的办学特色,所以给评估工作的检查和验收造成了障碍,因此对高校来说评估是挑战,教学水平评估提升了教学档案的价值,促进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教学水平评估是对档案管理工作最好、最有效的宣传,无形中增强了领导和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丰富了教学档案的馆藏。许多高校都是通过“迎评”看到了教学档案工作上的不足,意识到了教学档案的价值。强化了教学档案的法制建设,不仅在思想上增强教学档案惫识。而且在行动上讲求落实,促进了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发展。
2 医学离职高专院校“迎评”工作中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教学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档案意识淡薄,只重视宏观的教学管理工作,轻视教学档案的日常管理,致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地位不高,责任不清,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许多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是兼职的,知识结构欠佳,缺少既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如对学校档案分类不清楚、归档范围不明确,以至整理档案时文件的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写不准确,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不一,组卷水平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档案质量。
2.2 教学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教学档案是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材料,教学档案收集什么、如何收集和如何整理还缺乏必要的规范,更多的是依靠自主与自发意识。由于档案平时收集不及时,分类不明确,归档范围不清楚,立卷不规范等,以致在评估准备工作中不得不大量补材料,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且效果不理想。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给日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秩序,同时也影响了档案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如果平时工作做得扎实、规范、科学,那么评估工作与正常教学工作就会合理有序、相互促进,真正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
3 以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
3.1 以评估为契机,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教学水平评估是全校范围的档案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档案作用的宣传。我校在2008年“迎评”工作中,成立了评估办,召开了迎接评估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把评估指标各项内容所需文件、档案材料细化,并层层落实到各个系、处、室,对照评估检查的各项指标,建立健全各级教学档案管理组织,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都加大档案建设投入,购置档案盒和档案柜等硬件设施,使原始档案材料有序、完整、安全地存放,对各系部的教学档案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督促和检查等。这些措施不仅便利了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对教学档案材料的运用,而且增强了领导和教师教学档案意识。“以评促建”,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工作的自觉性,更加配合档案部门开展档案工作,主动地将自身或本科室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的宝贵材料移交归档,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向更全面、更规范、更标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此外,对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要尽量挑选那些政治素质好,热爱档案工作,具备一定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的、有一定材料组织或编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专或兼职从事这一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关键词:水质工程学;教学研究;教学环节;合理安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74-02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涉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四个教学环节。《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本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而教学质量除了受制于各单一教学环节本身的教学效果外,各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也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水质工程学》课群组,教学团队完成了多项关于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的项目,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得《水质工程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水质工程学》主要内容与教学环节
(一)《水质工程学》的重要性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市政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等各类设计院所、自来水公司、环保公司等工作,毕业生应能从事与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相关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而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水质工程学》。因此,《水质工程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
(二)《水质工程学》主要教学内容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按处理对象主要包括城市给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给水及污废水处理等;按处理原理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等,具体包括各种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城市给水处理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解决城市给水处理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城市水厂的运行管理,重点掌握凝聚与絮凝、沉淀、过滤、吸附及消毒等水处理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设计计算。了解该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给水处理技术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污水处理部分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的物理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和运行管理技术,掌握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工业水处理部分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水的化学处理、离子交换及各种膜法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熟悉工业给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处理方法和设备运行管理,熟悉工业废水处理的排放标准;掌握工业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计算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从事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的科研能力,并对该学科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初步的了解。
(三)《水质工程学》主要教学环节
《水质工程学》涉及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水质工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四个方面。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只覆盖一到两个教学环节相比,《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过程涵盖了所有相关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论教学为学生讲授水处理方面的相关原理,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水质与水质标准、水处理方法与原则、凝聚和絮凝、沉淀、过滤、吸附、氧化还原与消毒、离子交换、膜滤技术、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污泥处理处置与应用、水的冷却、腐蚀与结垢、典型给水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水处理等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城镇给水与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发展状况。水处理实验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实验基础理论,包括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测量方法、误差分析、实验原理,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整理等。让学生在学习水处理基本理论后,能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设计则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学习有关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生产实习则通过让学生参观实际的水处理工程(包括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施的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知识,学习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与规程。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进行理解,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知。
二、《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一)给排水主要专业课程
除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基础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与《水工程经济》等课程。上述课程有的涉及课程设计和实习,有的则只有理论教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与《泵与泵站》两门课主要涉及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两个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主要涉及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三个环节,很多学校都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直接进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则是安排在课程设计之后进行。《水工程施工》、《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艺仪表与控制》与《水工程经济》等课程则只有理论教学一个环节。《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涉及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及生产实习等四个方面,这四个环节时间顺序上的安排,各个学校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水处理实验都会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而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有的学校先安排课程设计,有的学校则先安排生产实习。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课程设计安排在生产实习之前。
(二)《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根据《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水质工程学》作为水质控制核心知识领域的推荐课程,课堂教学核心学时数至少应安排64学时;水质工程学实验包含:混凝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树脂总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的测试实验、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鼓风曝气系统中的充氧实验、加压溶气气浮的运行与控制实验,安排至少16学时;课程设计包括水厂课程设计和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至少各安排1周;生产实习主要是水厂与污水处理厂实习,时间则至少安排2周。《水质工程学》涉及的四个教学环节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不同的教学安排,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每个教学环节教学目的不同,各教学环节执行的顺序也需要合理安排。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总结,各环节安排应按如下顺序:首先,安排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以及其他各环节的基础,应作为第一顺序安排。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授水质净化各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计算。其次,安排水处理实验。水处理实验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形象体现,应当跟随理论教学的进度随堂安排,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点后,可以立即将其实践化,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第三,应该安排生产实习。重点选择两个技术先进、工艺较齐全的给水厂和污水厂蹲点实习,再适当参观若干个工艺方面有不同特点的水处理厂。只有通过生产实习,学生才能进一步结合实际工程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切实掌握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形式、结构、管渠连接等情况,熟悉各类泵房的布置形式、阀门控制及起吊设备,熟悉自动控制、水质检测等水处理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及其作用,理解与厂区构(建)筑物、道路、绿化等相关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原则。最后,安排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及有关实验操作,并经过校外生产实习的实践活动,再回到学校进行水厂和污水厂课程设计时,将会得心应手,具有更加清晰的思维和逻辑,更能明白水处理厂各构筑之间平面布置与高程衔接的重要性,理解水泵选型及运行的合理设置,明白道路、办公用房、检修车间、化验室等等附属建筑物的布置特点。因此,设计方案会更加合理,更切合实际,为后续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如何安排该课程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极大。我校成立了《水质工程学》课群组,教学团队完成了多项关于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的项目,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得《水质工程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该课程教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教学,相关实验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生产实习则需要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最后进行课程设计,这样能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对于不同的学校,可能在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上都会有差异,但从教学效果考虑,应本着由浅入深、从课堂到实践再到课堂的教学顺序,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庆,王淑莹,彭永臻.水质工程学课程两点一线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75-77.
502胶水的使用方法:先清理粘合部位表面再使用胶水进行粘合;安全注意:防止直接与皮肤和眼睛进行接触,做好隔离工作。
502胶水是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粘合性胶水,使用起来快捷、方便。在502胶水的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先处理要粘合部位的表面如灰尘、油污、铁锈等然后进行粘合。在粘合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保护措施。若进入眼睛,应用大量水进行冲洗,然后送往医院。若滴在手上时,可以肥皂、水、洗涤液和浮石洗净。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