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7 06:10: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探索

现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认识、做法和困惑和大家交流:

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

1.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

(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张扬个性,展示生机。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2.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

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通过深入领会课标的新精神,才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形式之一,考试并不等于评价。

(1)评价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考试。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考试和分数,其实它直接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交往中的教学评价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2)考试方法和手段本身并没有错。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考试分数本身,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诠释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我们应关注的是考试结果处理的问题。

(3)新课程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它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二、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1.从课堂新用语看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我校的语文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仅从课堂上出现的新的教学用语中就可见一斑。下面试析几句最常用的课堂用语: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学生在深入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教师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能具体说说(或写出)自己的想法吗?”──创造性思维要落实到创造性表达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应当鼓励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2.从校本教材的开发看我校课改的新举措

(1)阅读教学不可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针对中高段学生的特点,分别编写了《自主阅读系列训练》、《每周课外五件事一卡通》、《古诗词背诵与欣赏》、《识字卡》、《儿歌背诵》等校本教材,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拓宽知识面和读写能力。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进行,我校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指导阅读校本教材及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大了阅读量。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阅读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在平等对话中引发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个题为“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以主题为“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你又想做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让学生自择观点、自由说话。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甚至把《十万个为什么》、《科技博览》等书也搬到了课堂,旁征博引。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以外,还对文本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入,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以上教学过程合理运用了对话,包括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还包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在平等对话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对话在阅读教学的作用以及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价值。

二、在自我感悟中体验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就读而言,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对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读。于是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阅读。在稍后的自由交流中学生不但表达对九寨沟是个童话般世界的惊叹,还对九寨沟的美丽风景进行了赞美,有对九寨沟稀有动物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更有对保护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热切呼唤……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读书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最终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边读边想,在读中去发现,读中去体会,读中去悟情,读中去体验。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与读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接受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合理偏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丰富性、差异性、个性化,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间接的创新感受,从而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启发学生:学了课文,你最想对同学们,对全社会的人们说的是什么?在学生说话以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精心保护地球吧,然后引发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相互交流交流。于是学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看法。课后教师就带领学生调查周围存在哪些环境破坏、污染的情况,要求学生拟一个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比,然后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以上教例中学生就将与环保有关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探索,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就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实现创新的基本要素之一。

四、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和嘴巴,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贴一贴,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不仅限于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相关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能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3篇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界定语文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更为突出的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因素,要求当前的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表现语文教育的丰富的内涵,还其本来面目。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更加注重其工具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一致的。因此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突出人文性,同时又不能淡化其工具性。

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教学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进一步改革的:如,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地削弱语文基础,淡化知识教学,而更加注重挖掘语文的人文精神因素。甚至还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再进行字词句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是落伍,于是很少在课堂上提及,甚至于干脆省略……然而,如果一个学生连字词都不认识,不会读,写作中错字连篇,即便有再强的感悟能力,又能如何?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万丈高楼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注重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结合。

二、自主性和主导性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将“还课堂主动性给学生”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讨论对象等。再加上教师没能在其中及时地起到主导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都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教师不知道学生都达到了哪些教学目的。虽然课堂形式上热闹非凡,但实质上却没有丝毫的教学成效。

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想法固然没错,但是学生若长期处在没有正确引导的、胡乱的、任意的、毫无根据的学习活动中,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误解,无所适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要让学生在规矩的“方圆”寻找自由。此外,学生占主体地位的课堂,总会生出很多的“意外”,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具备“二次备课”的能力。

三、合作性和独立性兼顾

第4篇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为密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此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1]。在此,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既为综合素养,切不可将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大背景。教学的生活化的理念应至始至终地贯穿于教学中,让教学贴近生活。为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即:老师将生活内容融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图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感悟人生。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潜在价值。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也使得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并主动创造生活的价值。

一、生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生活为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实践,在主动参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跳出书本,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建立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并将所学的各科知识充分利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语文并学以致用。生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体验之后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运用的统一,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为老师提供更大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生活化教学,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以家庭为基地的语文教学生活化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学习的启蒙教师。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父母的对话获得很多知识。由于父母职业和认知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学生家庭都有不同的特点。老师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充分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色,并以此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老师,则可以让他写一段学校的情况简介;有的学生家长是医生,则可以让他写一则如何预防感冒的健康手册;有的学生家长是做生意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条广告语。如此设计出的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让家长加入了孩子学习的过程。全家合力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增长了课外知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合作学习的气氛,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最好的教育素材莫过于生活,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都具有教育意义。正如建构主义强调的:教育应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在课堂导入环节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以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境作铺垫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文本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活动如记者、推销员、解说员、明星等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熟知的描绘方法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向同学描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通过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3.社会中的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建立好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切教育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机会。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更要引导学生应用语文。如清明参观列士纪念馆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导游;老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街边广告标语、通知,纠正其中的错别字;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电视上的广告用语中的谐音字等。只要有心学,身边处处是真实的教学素材。学生还能在这些活动感受到语文的用处,同时也在使用语文的过程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的事实,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语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灵活的空间,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语文生活化”: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邬青松.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之友, 2009(9): 41

第6篇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这个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要寻找各种有利于教育的方式,营造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小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2.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来自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兴趣,如果他们对于某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不用敦促他们,他们也会主动的学习。这也可以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参考,在教学时多加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和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一般不注课前的引课行为,认为只要将课本知识教会就行,但是经过调查,这种教学方法是严重错误的,刻板的讲解只会消磨学生学习的意志,只会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跌。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要小学语文教师尽可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

数学等理工学科大多有固定的公式,明确的定理,但是语文学科就与它们不同,语文的知识是无边无际的,不能单单只学习语文书本中提到的知识,所以要对课本外的知识加以学习,注重知识的外延和拓展。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语文老师可以教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活动,参加观展,聆听历史故事,活动后可以让学生写写感想,练练写作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3.1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观

语文老师要在生活上,课堂上传播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加以培养,对学生的价 值观、态度以及情感加以引导”这是义务教育全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老师要通过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生活和课堂完美联系起来,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变为开放自由的课堂,不但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要学生对社会产生一种责任心。

3.2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探究性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对已有知识的在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明确的基础上,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者迷惑的知识,通过现有的条件,例如网络,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4.1《?x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有明确的要求。

“小学语文应当着重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努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现在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章,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现在的小学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几种,比如,关于爱国主义情感方面的《开国大典》《梅花魂》等;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荷花》《第一场雪》《西门豹之宴》等,关于亲情友情的《可贵的沉默》《他是我的朋友》等,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鸟的天堂》《马踏飞燕》《只有一个地球》等。所以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点,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学习理解不同的文章,,明白其中的情感点,不要弄混,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情感方向指引,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文章中的情感成分,才能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这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4.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情感体验

新课标提到的情感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情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无疑对于这种情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只有师生关系良好,才能成功地实施小学课堂的情感教育。所以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尊重学生,不能只是坐在讲堂上教课,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认真询问,不能以言语甚至暴力来解决,另一方面,老师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体现人性化的根本措施。教室如果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外界的温暖,感受到父母之外带来的温馨,这种行为也会让学生在长大之后懂得关心他人,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所以教室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让学生感到心有了朋友,而不是老师这个头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要想和对方成为交心的好朋友,是非常难的,因此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生有困难时,认真聆听,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当成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独有的情感特点,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人类沟通的基础是情感,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情感。所以,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变的越来越重要。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学生课堂中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将它发挥出来,那么对学生以后成长,处事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也会对教学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象;细节教学;互动技巧

文学作品想要成功、高质量,就必须借助一个个个性鲜明、动情的小细节来将语句、段落、整篇文字支撑起来。文学作品中最普遍的手法就是对细节的描述要形象化。细节在整个文学作品里面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如果细节足够高效,就能感染到每一位学生,进而打动到每个人,印刻到每个人的心坎里。

一、构建开放、自由的教学课堂氛围

自从实行新课程标准后,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在教学过程中去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如介绍到《黄果树瀑布》一文时,老师应构建出最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先简单地让学生阅读一下文章,然后在不断地引导过程中,让学生踊跃地发言。比如,我问:“有谁去过黄果树瀑布啊?”“去过的有什么感受呢?”让那些去过的学生简单介绍黄果树的美景,而让那些没去过的同学听完介绍后说一下自己想象的画面和切实感受。最后可让学生对到底值不值得去“黄果树瀑布”进行热烈的讨论,结合实际认识状况来表述其想法。在这样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里,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高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强调导入课堂教学的过程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几项新建议,里面有一条就是必须时刻注重学生身心方面的总体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的情绪和爱好。学生要在各学科间学会“换频道”。由此可知,老师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设计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教学方式,在最开始就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给吸引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语文课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讲到《秦兵马俑》一文时,可以选择一段战争场面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沉浸在战争时代中。可提供古代的座驾、兵器等图片,还可以搜出一些详细描绘兵马俑脸庞的图片,让学生画成面具戴上,扮演相应的角色,模仿一些类似的电影细节“战斗”。这样抓住学生注意力之后,再跟学生介绍一下兵马俑的来历、历史。

三、用口语化形式大胆“讲”

老师在教学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必须会讲课,要懂得利用语言去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时读课本,一点变化都没有。举例来说,一位老师在讲《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整节课都是以散文形式来进行教学的,没有任何的灵动性。换句话讲,语言、句子听上去虽然很优美,连续介绍了星星、云以及鸟等自然景物,可是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了点缀的作用。由此可知,师生间的对话交流,特别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时候,更要自然、灵动、亲切、易懂。

四、加强师生间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发言时想到哪说到哪,没有事先组织好语言,结结巴巴,甚至容易发生卡壳现象。其他学生可能会有点嫌弃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必须参与其中,而且要有度地、有技巧性地指导。在讲《负荆请罪》一文的时候,在学生阅读过文章之后,为了让学生们更了解前因后果,老师直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按小组、分角色去扮演,再根据上课获取的知识去总结。待时机成熟后,老师直接问,各小组抢答,答对次数最多的小组,老师给予表扬。最后,老师让每个小组派个代表出来,表述自己小组的最终结论,说出自己对负荆请罪有何感想。在这种互动式的交流环节中,学生竞争地参与了学习。

五、注重整个语文教学模式的丰富度、灵活性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业特点;设计对策

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这些作业,过于枯燥、呆板,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小学语文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参与的开放性

学生的语言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作业可以由学生参与设计,作业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有安排的完成。通过开放,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其计划与整体环节指导上起帮助、引导作用。

2.形式的趣味性

作业形式应丰富、多样,增强其中的趣味性。例如:读、写、说、看、查找,或者绘画、表演、调查、采访、操作实践等形式,都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3.内容的综合性

作业应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应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益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的综合性还应体现在作业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变强调巩固、积累知识的作用,为强调知识迁移、提升,甚至起到知识的运用与创新的作用。

4.作业评价的丰富性

作业的评价应脱离甄别与选拔的阴影,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应突出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也可以由简单的分数、优良等级高低评价,变得更丰富。如:促进师生了解与沟通的言语评价,富于鼓励性的红苹果、笑脸、大拇指、智多星等形象评价,也可以多种并用。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

1.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语文教师应拓展学生阅读渠道,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边读,边做些笔记或写一点儿读书体会。如在教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三国故事大有兴趣,一位学生在课外读了《三国演义》,用笔记下了诸葛亮三十多处神机妙算的事例。或者凭借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想象力,让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这样的作业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例如在教学《咏柳》的古诗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写古诗。

2.剪贴结合,增长才干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增长语文知识与才干。例如北师大实验教材中,汉字先入,拼音与汉字几乎同时起步,使学生才上学两个月就识字很多。这样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办“剪贴识字小报”,让学生在报纸、杂志、商品包装等废旧物件上剪下自己认识的字,并把他们按一定的意义摆成一张小报,这样就有了“我爱我家”、“美丽的校园”、“大商场”等主题鲜明的识字小报。既使孩子们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让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天地中学会了识字。

3.玩写结合,寓学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游玩中实际参与实际体会,再让学生将自己活动经历写下来,这样学生有话可写,写之有序。如让学生贴鼻子、拔河、游公园等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4.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堂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观察可以分为有意观察和随意观察。有意观察即布置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某一事物,如课前布置观察小动物样子、生活习性,植物的样子、特点、生长过程,天气变化等等。

随意观察即鼓励学生平时多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它将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5.以画促学,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变枯燥的读书、讲解为绘画、帮助理解与学习。这里可以画想象图,学生可依据对文字的理解,想象绘画,如学了《小站》之后,画一幅“小站图”;可以画方位示意图,如学习《詹天佑》时可以让学生画“人”字形线路;也可以画顺序图等等。

6.角色表演,情景再现

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内容,或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学《群鸟学艺》可以分角色表演,教学《小英雄雨来》可以表演课本剧,它将是一种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它将比一切的语言文字更深刻。

7.学用结合,实践体验

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也可让他们参加养鸟、种花、制作等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会主动积极的了解许多问题。

8.查查找找,搜集交流

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保护黄河、介绍黄河、赞美黄河等的文字资料,然后再召开一次“情系黄河”的交流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培养能力,发展能力。

作业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慧芳.浅谈小学语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2]张智丽.语文作业有效设计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1(02)

[3]刘青.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0(09)

第9篇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新课程理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而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内容)简言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更重要的是种评价思想。它从宏观层面,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另外,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应面面俱到,并不是上述维度都必须体现每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评价还应该考虑面向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低中高年级的教学标准应有所区别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 

附表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A级标准 

1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体现    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课程的理念,比较有效地使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与教材编制的基本思路有机融合。能够全面、具体、科学地体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比较准确地制定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形成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目标。 

2    教学准备和环境创设    (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3)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4)教学反馈和评价内容的选择    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和创造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注重直观、趣味、形象生动,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料,利于学生的体验、探究、反思、表达和创造等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等。选择适当的教学反馈、评价内容及形式,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对学生客观地评价。 

3    学生活动    (5)多种方式的学生参与(6)自主合作学习的体现    学生能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如游戏、模拟、角色扮演等。学生能够自主和合作学习结合,学习过程探讨交流充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    教学策略和方法    (7)体现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学习(8)体现师生相互学习、合作学习(9)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    教师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注意引导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计划。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围绕这些内容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 

5    教学效果    (10)学生能力方面的效果(11)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发展性和生成性,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态度获得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 

附表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权值    等级或得分 

1    教学目标    ⑴ 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注重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获得。⑵ 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色。         

2    教学设计    ⑶ 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材内容的取舍、与整合。⑷ 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⑸ 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⑹ 教学设计有序、恰当,重点准确、难点突出。         

3    教学策略与方法    ⑺ 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⑻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⑼ 采取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