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04:49: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五金协会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上半年工业及外向型经济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概况
6月止,(1)完成工业总产值58.5亿元,同比增27.1%(增幅列全市第二位),完成年计划52.2%;产品销售收入57.1亿元,同比增27%;产销率97.5%;规模以上企业185家完成产值29.2亿元,同比增45.6%(发改局31.5%)(增幅列全市第二位),完成市年计划52.1%;实现销售收入28.9亿元,同比增43%;产销率为97.6%。(2)外贸出货值14.3亿元,同比增24.1%;其中自营出口8600.6万美元,同比增15.7%,完成年计划46.5%,其中加工贸易1284.9亿美元,同比增760.5%(增幅列全市第二)。(3)完成工业投入6.6亿元,同比增15.7%,完成年计划45.8%,其中技改2.1亿元;工业园区基础投入5870万元;竣工投产企业23家。(4)引进内资65个项目实际到位5.2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增240.5%,完成市下达任务80.3%,预计总投入18.5亿元;新批外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2820万美元同比增109.2%,实际到位2601.9万美元同比增126.6%,完成年计划52%。(5)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完成来料加工费收入9119.9万元,同比增49.5%(增幅列全市第一),完成年计划56%;巩固和发展经纪人596名,同比增21.6%;完成10个镇乡街道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分会成立。(6)全区工业企业入库税收14760万元,同比增2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入库税收10220万元,同比增32.1%。
综上所述分析,今年上半年工业及外向型经济运行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应当看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原材料上涨带来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减少;二是欧美贸易磨擦增大,如欧盟“二项指令”给出口难度增大;三是新批土地供地慢,项目建设进场不快。列入市里考核的工业投入、引进内资(80.3%)、引进外资(52%)、自营出口、规模企业产值(52.1%)以及区里明确的工业产值(52.2%)、来料加工费收入(56%)等八项指标中的工业投入完成市年计划47.1%和自营出口完成年计划46.5%,两项不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半年,只有我们上下努力,克服困难,全年工业及外向型经济主要目标任务才能够实现和完成。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做好政策宣传兑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一是做好政策完善。按照区“整合、创新、完善、充实”的要求,我局对工业投入、招商引资、项目包装、用地机制、外贸出口、优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拟出建议稿。区委[20*]2号文件下发后,已将市、区政策汇编和内外资投资指南各印发5000册和2000册。二是开展政策宣讲。进行了一期镇乡街道分管领导、工服中心主任及办事员、强优骨干企业主及外贸企业业务骨干培训。三是及时兑现政策。今年2月,兑现上年度各种政策奖励(资助、补贴)1292.71万元(其中技改394.68万元、标准厂房158.86万元、外贸及摊位543.67万元、考核195.5万元)。
(二)以“两年”活动为契机,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一是汇总调查难题。3月中旬,组织全区地毯式调查,上报难题91件,涉及企业67家,其中:上报市办理9件,转区有关部门办理27件、发镇乡街道和两区55件,截止6月22日已办结52件,完成57.1%。二是组织银企对接。5月15日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区六大银行与50余家企业洽谈,达成意向贷款12个项目金额1.39亿元,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月止,六大银行发放贷款总额46.75亿元,新增贷款6.54亿元,同比增16.3%,新增企业144家,其中31家小企业贷款308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瓶颈制约。三做好项目包装报批。完成20个市重点项目的包装报批(金经投资[20*]12号),其中省级立项3个(浙经贸投资[20*]196号),分别为日普电动、南博电子和新天衣薄膜三家企业;其中南博、新天衣土地指标601.8亩。
(三)上下努力,改善外贸结构。一是主动服务。半年来走访出口企业20多家,宣讲扶持政策,研究去年加工贸易增幅趋缓问题,邀请海关等职能部门上门指导业务,全区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14.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6%)6.9个百分点。二是做好联合年检。今年全国实行网上联合年检,涉及61家企业、7个部门,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组织企业参展。组织企业参加了广交会、消博会、浙洽会等会展活动。有6家企业(8.5个摊位)在广交会参展。4家企业(4个摊位)参加香港亚洲五金展。13家企业(23个摊位)参加五届消博会,成交537万美元。四是协助做好外资催资等其它工作。协助招商局进行外资批文办理和催资工作,上报二个机电出口产品研发项目(日普、通达)。组织企业申报“*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四)加大扶持力度,抓好“来料加工富民工程”。一是兑现和完善政策。做好区政府召开的来料加工会议筹备工作,表彰168个单位和个人,兑现奖励29.2万元;获得上年度市级优秀加工户5个、优秀经纪人3名、先进个人3名、先进集体3个;完善《*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料加工富民工程”考核办法》、《*区20*年度来料加工考核办法》。二是组织推介贷款。有146人参加与银行对接活动,有7名经纪人获贷款125万元。三是加强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及分会的建设。召开区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议,完善协会章程,加强协会工作的指导,完成10个镇(乡、街道)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分会的组建指导工作。
(五)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一是完善制度。完善《经贸局20*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20*年度经贸易局主要工作要点》和《20*年度经贸易局工作计划分解》。二是落实责任。拟定镇乡街道指标分解方案,落实本局今年100项主要工作,并落实到科室和班子成员,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三是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简化、提速要求,我局经与省、市经贸、外贸系统做了大量衔接工作,对原来11项行政审批(审核)事项进行了精减,保留审批1项,提速30%以上,能当即办结的当即办结。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及举措
当前我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煤电运支撑条件改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工业经济总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在全国经济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中,从温总理提出的下半年十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切实把好土地闸门、信贷闸门、节能降耗关、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分析,下半年国务院可能出台一些宏观调控的微调政策,因此下半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继续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带动”战略,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研究下半年工作新措施、新办法和新思路,加快推进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1、继续抓好建设项目。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市20个技改项目和3个省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着力解决一些影响建设工程进度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做好已批违法用地项目的供地和开工督促工作。进一步加大192个项目开工建设的督促,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配合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妥善处理好工业用地的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2、继续抓好总量扩张。一是注重质量招商。加强国内外大企业、大客商、大项目的信息收集,由大招商向招好商、招大商、招外商转变,实现国内500强或世界500强或中国名牌产品在我区落户“零”的突破。二是调整招商思路。加大对温、宁、台地区及省外苏州和昆山等地区招商力度。三是鼓励企业招商。做好以企引资,以贸引资工作。做好不占用地指标的外企增资嫁接和扩资扩规模项目的工作。
3、抓好有关展会活动。一是做好11月份省政府在杭州举办的工业博览会的参会组织工作,组织我区有一定科技装备含量的制造业产品企业参加工博会,并在会上进行签约;总投资2亿元以上,每亩投资强度200万元以上,对省外投资或与省外联合投资的工业项目可以争取带土地指标;二是做好11月上旬市工科会的参会组织工作,积极动员企业参加会议和活动,并组织有招商引资项目的镇乡(街道)参加签约仪式;做好在外*籍企业家调查摸底,参加市“回归创业工程”,形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趋势;三是做好义博会参会和义乌来料加工业务对接活动组织工作;2个摊位,由联络处组织经纪人布置。
4、继续抓好外贸工作。一是抓加工贸易。加大加工贸易的服务力度,化解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二是抓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点,应对和研究欧美贸易壁垒,提高企业反倾销能力。三是抓主体建设。做好自营出口获权企业服务,加大催促企业出口力度,并帮助解决一些困难。
5、继续抓好扶优扶强。一是抓政策兑现。确保财政资助和奖励资金项目的清理、准确、及时兑现,充分发挥区财政“四量拨千斤”作用。二是开展节约能源和资源工作。做好新墙材、散装水泥推广,加快项目验收和抵押资金的退还,减轻企业负担。做好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工作。
6、继续抓好来料加工。一是加强业务对接。进一步发挥义乌联络处的作用,做好来料加工业务联系。二是指导协会开展活动。督促经纪人协会定期开展组织活动。8月下旬举办一期经纪人协会分会理事(常务理事)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二是9、10月份期间,组织来料加工“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比武,促进加工户提高技能,增加工收入。三是做好特色村(点)命名工作。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鼓励争创特色村(点),鼓励企业到村设立加工点。
2020年以来,我所在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狮岭镇政府及相关业务科室的支持指导下,紧紧围绕分局总体工作要求,以发展地方经济为首要任务,以“四个统一”为监管目标,从严执法,加强监管,热心服务,各项工作有了新的亮点,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到了保驾护航。截止5月底,我所共收取个体工商管理费 749.58万元,会员费54.38万元,立案查处无照经营及商标侵权行为152起,罚没款100.47万元。
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辖区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监管过程中,我所将规范引导与加大整顿力度相结合,努力探索新的监管方式,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做到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
(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采取进村、入企、入户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余人次,车辆50台次,通过摸底,作到了对所有企业、作坊、经营业户的企业数量、证照情况、产品流向等三清楚,将全所347户经营业户按照辖区分解到了各个片区,由片区监管人员负责同所有企业(作坊)签定食品安全承诺书,并指导业户做好进销台账,通过全面普查,建立了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挡案,建档率达到了80 %。召集农村工商联络员及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召开了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动员大会,重点讲解了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主动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联合检查,严格执行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结合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抓好重大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做好日常食品检测工作,突出抓好粮、油、肉、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等重点食品,对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各类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市场,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辖区人民的消费安全。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范围内校园周边及大型厂房附近的商店、摊点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清查整治。整治中,共出动执法车辆8车(次),执法人员45人次,以杨赤路、金狮大道等主干道两侧为重点整治区域,以包装食品、腌制食品等为重点检查对象,共检查经营户302户,没收过期、三无小食品53袋,对12户未亮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要求立即整改,取缔无照经营小食店8家,并限期整改通知书。同时结合实际,我所以节假日为重要时间,以校园、工业聚集区附近为重点区域适时适宜地开展各类检测。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对辖区农村食品市场进行定期检测,通过检测有效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为广大师生及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同时,也让执法人员及时掌握辖区内食品安全的动态情况,切实有效保障辖区的食品安全。
(二)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为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力做大做强皮革皮具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我所除在日常市场巡查监管中有效管理及时查处外,同时加大皮革皮具城的市场监管,将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的日常监管任务划分给业务熟工作能力强的办案组,切实加大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通过卓有成效的查处和监管,查扣了一大批涉嫌商标侵权的手袋、五金等产品,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商标使用,打击了商标侵权行为,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我所还在分局帮助下对辖区进行了两次大清查,在工作中,我所多次召开所务会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地段划分、人员分配、后勤保障及应急等有关事项进行安排部署,全方位做好协调应急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绝不手软。
(三)全力整治无照经营。重点做好辖区营业执照大检查和亮照经营工作,对无照经营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办理执照。同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无照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今年以来,我所共清查无照经营户500多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43起。与此同时,我所还积极配合镇政府整规办、税务、卫生、安监部门对辖区企业进行了例行检查,对辖区内无证经营游戏机及无照网吧进行了清理查处,对辖区无照经营户进行了摸底排查。
(四)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在日常合同管理工作中,我所广泛开展“说诚信话,做诚信事,当诚信人”的教育活动,加大力度宣传《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中广泛开展“诚信一条街、诚信兴业、文明服务”宣传教育。同时,我所依托行业协会作用,广泛征询收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对诚信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诚信创建活动的长期性有效性。在“诚信一条街”创建过程中,我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经营业户,现场办公,监督指导,帮助经营户将营业执照和承诺书摆放在入门显眼位置上,悬挂、摆放高度统一规范。督促业户搞好店铺内外卫生,商品摆放整齐、明码标价、统一台帐。在“诚信一条街”内,凡巡查中发现新开业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业户,一律将其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快为其办理相关证照。在诚信创建服务方法上,我所努力做到跳出部门圈子主动进位,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在办事效率上,推行由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方法,实行全方位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既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又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诚信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企业商户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培育了一大批诚实信用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街内外经营业户由过去只注重经济效益变成效益信用双赢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了企业自律,切实提高了企业信用水平,我所辖区内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二、着力营造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努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我所始终坚持把推动和保障镇域经济发展作为工商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服务制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一是切实开展好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工作。通过积极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优惠政策,开展对外办理营业执照与提供咨询服务相结合,通过对申请人符合法定申请资格的,并且一次性带齐相关证件材料的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办证、当场发照等高速快捷服务,着力打造“品牌工商”新形象。围绕狮岭皮革皮具支柱产业发展,我所切实发挥好注册登记职能,引导具备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大市场竞争,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餐饮娱乐、中介经营等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活跃经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名牌,营造 “重商标、创名牌”和实施商标战略的浓厚氛围,引导帮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的行列中来,增强镇域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地方整体经济实力。二是认真搞好年检验照工作。结合我所实际,因地制宜,认真进行安排部署,将年检验照任务指标分片细化,责任到人。采取上门宣传、业户聚集区集中设置现场办公等方法,将验照的内容宣传到位,将验照工作真正开展到基层,为顺利开展验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验照贴花工作实行重点分类监管与市场巡查工作相结合,对重点监管对象进行重点审查,确保监管效果;同时,通过实地巡查与档案相对照,进一步完善个体工商户档案有关数据。截止目前,我所已年检验照业户3000多户。三是扎实做好消费维权工作。今年以来,我所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12315等投诉举报方式,畅通申诉举报渠道,广纳贤言,广开谏路,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而切实规范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办理手续,有效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我所通过市场监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分局统一安排,我所在做好辖区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切实做好问题产品的查处工作。先后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执法车辆18台次,对辖区40余家商场超市、6个市场及70多个有关店铺销售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全面清查。
三、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工商执法形象。
在日常工作中,我所坚持将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将执法寓于监督之下,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工商执法形象。今年以来,我所坚持每周五组织全所人员开展一次理论及业务更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及工作心得,从而有效提升了执法水平和工作技能。尤其是在平常工作中,我所组织各组轮流考业务,业务知识既有巡查监管又有执法办案,力争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成为“全能型”人才。同时,通过互帮互助,在工作中学,学了后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着力探索适应工商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一)辖区监管责任制全面落实。实施辖区监管责任制以来,我所全面推行定辖区、定对象、定责任、定监管绩效的辖区监管“四定”办法,合理地将辖区管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监管人员,明确了各层级、各岗位的责任,通过实行辖区监管责任制,使每一个巡查组和干部工作目标明确、监管任务清晰、区段情况熟悉、执法权责一致、工作热情高涨。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将收费、办案、合同纠纷调解、办理投诉、申诉、巡查等监管任务分配到每个干部。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办法,考核过程中,既相互监督,又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辖区监管中实行各岗位共同协作,建立顶岗制度,防止监管缺位。在分局实施专项检查和其它重大监管任务时,以巡查组为单位开展工作,以确保任务的完成。巡查中坚持以点带面,抓大放小的原则,着重提高工作效能。针对我所辖区点多、面广、皮革皮具产业发展的现状,实行以点带面、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把查办案件作为市场监管的重点贯穿于各类专项整治之中,查源头,堵漏洞,每个巡查组都巡查兼办案,从而依法查处了一批无照经营及商标侵权案件。在辖区监管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中,我所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初步建立了手段先进、运转协调、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监管新体制,切实增强了执法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效性,实现了市场监管工作的“三个转变”,即通过明确监管责任,实现了从无责任到有责任的转变,从部分监管到全面重点监管的转变,从专项整治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转变。监管执法工作实现了“三个到位”,即日常监管方式改革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监管到位、服务到位和职能到位。今年以来,我所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52宗,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辖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方面,我所共受理投诉35宗,其中区长专项18宗,12315消费者投诉9宗,群众来信来访投诉8宗,办结率100%;在巡查工作中,我所重点区域重点整治,以建立示范街为重点,全面消除无照经营行为,目前共建立示范街5条,所有示范街均亮照经营。在收费和年检方面,共收取个体工商管理费600多万元,完成年度任务50%多,截止目前,我所个体户验照达2771户,企业年检305户。
(二)个私协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监管工作中我所做到讲求工作方法,经常组织个私协会理事等召开座谈会,多方征求意见。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会员单位调研,寻求服务个私协会发展,提高工作效能的良策。以发展壮大个私协会为依托,帮助解决个私企业发展中的制约性问题,激励个体私营企业扩展总量,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以优质服务诉求行政效能。在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所动员个私协会员,仅半天时间就捐款4万多元。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半年来,在全所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共同努力下,我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针对新形式下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和挑战,针对基层工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式,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所干部还存在思想意识上不够高、理论素养上不够专,“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认识;二是在学习促监管、学习促进步工作中,还存在被动学习或学而无用的思想渣滓;三是在监管执法中还存在不够严、不够细、不够规范等缺点,在行政执法中执法取证技巧不够。四是在服务人民群众上还存在走过场、停留于形式等错误认识因素。但我们深信,在分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加大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实现自身有思想,监管有思路,办案有思考,继续开创基层工商工作新局面。
2020年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一、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大力整治无照经营行为。联合镇政府整规办及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工商经营户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对符合经营条件而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督促其尽快办照,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违法经营者,按照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严厉查处,切实从源头上维护好市场经营秩序。
(二)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以保护驰名和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和非法印制销售假冒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利。积极开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和商业欺诈行为,集中开展打击合同欺诈专项执法行动,对商品质量作误导性宣传、虚假打折和降价、不正当有奖销售、中介组织虚假信息骗取钱财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把查办案件作为提高工商干部执法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的作用,积极与其他执法部门建立长期合作、联系互动的机制,及时按职责范围接受和移送有关举报、申诉
(三)加大农资打假力度。联合农业、质监等部门,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资市场秩序、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红盾护农行动”。根据农时季节和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引导农资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四)加大以食品安全为主的重要商品的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切实营造食品放心工程。加强与镇整规办的配合,切实抓好大型超市、连锁店和各类批发市场等有形市场的规范管理,组织市场开办单位积极创建文明市场,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和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健全和完善消费维权体系。按照快速受理、快速出动、快速处理和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消协的作用,推进消费维权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建立健全社会维权体系。积极推进消费维权到厂家、到商家,提高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和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继续加强对餐饮、旅游、修理、美容美发等重点服务行业的监管,切实维护消费安全,促进辖区内市场经济秩序根本好转。
二、适应时代需求,搞好执法人员的知识更新
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抓班子,带队伍,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坚定保持政治上的坚定。积极深化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本领和执法水平。切实加强反腐纠风工作,引导工作人员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事往基层办,热爱工商事业,安心基层工作,当好经济卫士,提供优质服务。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
走进里水镇,碧水蜿蜒,绿树环绕,楼群错落,构筑着如诗如画的“梦里水乡”。2015年11月,里水镇继获评“全国安全社区”后,顺利通过国际安全社区现场认证,成为佛山市首个“国际安全社区”,也是全国首个镇级“国际安全社区”。
在里水镇创建安全社区的过程中,里水镇安全监管局发挥了带头作用。里水镇为何要创建安全社区?创建中如何调动和发挥基层安委会的作用?为深入了解里水镇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本刊记者采访了里水镇安全监管局局长陈永洪。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局长,您好!为什么会提出建设安全社区?想通过安全社区建设,解决辖区哪些主要安全问题?请您介绍创建里水镇安全社区的背景。
陈永洪(以下简称“陈”):里水镇是广东地区有代表性的工业大镇,辖区广、人口多、企业多。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万多家,工业企业5 100多家,中小微企业居多,出租屋1万5 000多套。在2011年时,低端产业较多,全镇安全基础薄弱,尤其是2011年11月26日,里水镇一个村级市场小商铺发生了火灾,造成4人死亡,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很大,给全镇安全工作也敲响了警钟,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安全事故轻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危及员工和群众安全。而且,发生安全事故还会影响整个镇的招商环境。
企业需要安全生产、群众需要安居乐业、一个地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安全”的大前提。
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调整安全发展思路,从2011年12月9日起,里水镇启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旨在通过创建安全社区,持续改善辖区安全环境,为打造“品质里水,梦里水乡”保驾护航。
记:里水镇在安全社区创建中,为什么要使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安全社区创建对于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有什么作用?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政府运用公共财政,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安全服务。
安全社区强调针对所有类别、所有人员的伤害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事故和伤害,强调社区人人参与,共享安全与健康的局面。
当前公共安全服务非均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等方面的供给不足。而安全社区建设,正是对“两高一脆弱”(即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脆弱群体)实施安全干预,提供的一项公共安全服务。
在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里水镇引入专业机构和依托高等院校,对村居社区居住、道路交通、公共场所、校园安全、生产场所、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方面,开展安全风险分析与应急处置现状调查分析,识别重大隐患和安全重点部位。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公共安全、脆弱群体的安全促进项目。
学校安全管理项目
学校安全方面,里水镇规范了校车管理,确保每辆校车安装GPS到位,实时监控;在部分学校设立了安全体验馆,让学生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安全体验,充实安全知识。
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在里水镇各中小学校设立安全教育课,规定学生自进入小学开始,直到初中毕业,每月两节安全教育课,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式内容。专门委托安全教育专家编写了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一系列教材,即《里水镇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小学低年级篇、小学高年级篇和初中篇),让学生在安全教育课堂中,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每年安监部门与教育部门还组织“安全教案竞赛”,激发学校和教师对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幼儿园推广“五常”管理模式。镇安监局和教育局还组织全镇幼儿园园长到深圳福田区莲花北幼儿园学习“五常法”安全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安全管理模式)经验,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实施“五常法”管理。
目前,在全镇幼儿园推广了“五常法”安全管理。具体促进措施包括:落实“一块晨检牌”制度,即幼儿来园时进行晨检记录,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落实“一套流程”制度,即制定各级各类安全管理规范制度;落实“一目了然”制度,即物品规范摆放,标准化管理;推行信息化管理教育平台,规范幼儿进园离园程序,并进行家校互动;推行“阳光厨房”计划,在幼儿园厨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在幼儿园显眼的位置,任何人都能随时看到厨房的情况,除此以外,厨房的食物都会检测和实行24 h留样,确保食品安全。
针对辖区水域广、分布散、安全隐患多的特点,里水镇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促进项目。由学校组织开展溺水事故调查,把招生片区的涉水安全隐患逐一排查并制作成宣传展板,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涉水安全隐患地点和危险点;完成溺水事故隐患整改,将268 km的河道沿岸护栏加固加高,还设置了“浮岛”,既能发挥美化环境、净化河水作用,又能充当救生圈,如果不慎掉入河水,可以抓住浮岛周边,杜绝溺水事故发生。
居家养老安全环境提升促进项目
针对老年人安全意识较差的特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安全环境提升促进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硬件设施提升安全系数,对弱势群体实现关爱。
残疾人康复安全促进项目
在爱心工场设置符合康复、安全要求的庇护工场、居家训练室、康乐活动室、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给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调动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一对一心理干预,进行心理引导等措施,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出租屋管理安全促进项目
针对16万外来人口,实施出租屋管理安全促进项目。除12万8 600户籍人口,外来工持有居住证有16万左右人口,还存在未办理居住证人口,而且大都分布在农村社区。针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员基数较大的现状,以抓好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关键点入手,开展出租屋与流动人员管理促进项目。
推行“出租屋助管员”机制,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成立出租屋业主联合会,搭建交流平台,介绍有关安全、消防政策与知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除此以外,外来工大多通过企业进入村社区,里水镇安监局以企业宣传教育为平台,培养员工安全意识,还对企业该项培训教育进行适当补贴,鼓励企业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重点路段整治安全促进项目
针对交通事故多发的情况,实施重点路段整治安全促进项目。通过推进交通安全“五进计划”(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开展重点路段整治,实现交通黑点分析和治理;完成立交桥节点渠化改造,建立交巡警平台;另外,摩托车、电动车仍是村镇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出行不佩戴头盔问题严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里水镇特在村社主要路口设置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员劝诫提醒,对不戴头盔出行者赠送其头盔。但这是个难题,仍难以禁止,我们甚至尝试了罚款的形式。
记:在里水镇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镇安委会发挥了哪些作用?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陈: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要体现跨界合作,资源整合的要求。里水镇以镇安委会为依托,联合全镇所有职能部门、职能单位、村居、学校和医院,成立了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安监局。
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首先要充分掌握全镇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在具体开展工作中,我们整合了安监、城管、流管、消防、村居委会、环保、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将安全监管实施精细化管理,真正形成了“大安全”格局。
2014年,里水镇成立了里水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整合辖区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数据,建立了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在全镇33个村社区全面铺开。
具体来讲,整合辖区各部门社会管理事项清单,形成综合管理事项清单。全镇设立1 600多个视频监控点,覆盖建筑工地、治安、交通、环保等方面;整合城管、流管、安监等各部门400余人深入社区,加上村居500余名专兼职人员,共计900多名网格员。目前全镇33个村社区,基本每个村社,都按照实际情况调配了网格员,比如,有的村社,企业多,安监网格员会多一些;出租屋多的村社,流管网格员则会多一些。
我们另安排了巡查员根据清单开展日常综合巡查,网格员则根据巡查情况首先解决发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了,其反馈到中心,中心转给相关部门处理,若仍处理不了,再反馈给中心,由中心向区级层面提交。据我们中心统计,95%以上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在社区层面解决。
国际安全社区认证评审员谷尔邦教授到我镇进行现场认证时,认为“社会治理网格化是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不管是从检测、应急响应、城市管理品质等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打破了部门原来的职能条线,值得在全球社区分享。”
通过引入协商议事、事故与伤害监测等跨界合作机制,部门之间联动和沟通得到了加强;充分发挥指挥调度功能,以安全社区为载体,各行业领域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信息互动,把工作覆盖面铺开,将安委会工作落到了实处,可以说是构建了大安全的管理格局,也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
记:里水镇为目前佛山市首个“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安全社区,对于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陈: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安监部门牵头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对于延伸监管视角、触角,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四方面强化了镇安委会的职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更加有保障。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以安全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了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强化了“一岗双责”。借力安全社区建设,动员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强化安全措施,全面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得到充分落实。
三是强化了安全监管。安全社区建设将多种监管手段调动起来,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调动企业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让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安全监管更畅顺。
我镇95%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主对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不投入,而是不了解、不会抓。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在里水社区报开辟安全专栏,还开通“里水安监”微信公众号,以公众号为平台,开展企业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安全生产宣教工作。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费请电力专业公司给企业做安全体检,排查隐患。我们根据多年的火灾事故规律发现,90%以上事故由于电线短路造成。我们于2015年初开展为期2年的线路排查工作,采取购买服务,对全镇所有的经营单位免费电力检测,帮他们诊断检查,发现问题就去改进,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我们还了解到全镇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有2 000多家,针对不同的行业,如五金、制鞋、家具、喷涂、危化企业,我们选取120多家试点企业。
首先在120家试点企业中选取1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政府投入示范企业帮扶经费,指导企业做好规章制度、作业场所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工作。通过规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严格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查找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把关检测评价及验收工作,把这12家也打造成为“精品型”的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后,再在120家企业推广,职业卫生工作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与我镇签约共建了国内首个职业安全健康示范基地,拟进一步探索推荐职业安全健康社会服务载体和运行模式。
四是强化了安全生产保障,加强了队伍建设,保障了资金投入。2012年3月镇安监局恢复独立设置,配备专职安监人员33人,到2016年增加至45人,有皮卡汽车4台、摩托车8台。2013年成立村居安监工作站,配备安全生产专职巡查人员99人,摩托车37台。四年来累计投入3.6亿元专门用于创建活动。
经过创建安全社区,目前我镇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统计显示,2014与2011年相比较,生产安全事故下降50%,交通事故下降33.39%,村居治安案件也下降了39.43%。
记:请您介绍下一步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安排。
陈: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安监部门不能大包大揽,但可以每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基层安委会的作用,把全镇安全问题一件一件解决。
中国国际门窗城建成三年以来发展很快,去年进驻的长期展览企业仅有几家,现在已达300多家,其中钢木门窗委员会所辖的钢门窗、木门窗、电动门窗的参展企业也不少,还有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外企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澳润顺达公司共同创办的国家门窗幕墙检验中心,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国际门窗城的影响力,同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能走出办公楼,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发挥建筑院的力量,这是非常必要的。关于门窗幕墙的检验、检测,我提出了检验、检测的三大使命:第一,门窗幕墙的检验、检测要为门窗幕墙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服务;第二,门窗幕墙的检验、检测要为市场服务,经过检验合格的门窗才能进入市场;第三,门窗幕墙的检验、检测要为国际交流服务,检验、检测要与国际相比较。
今天与上述活动同时进行的是全国钢木门窗行业年会,在座的都是钢木门窗企业家及管理人员,我要从三个阶段之处方向与诸位共同商榷,首先是门窗的设计,其次是加工制作、生产产品,最后是产品营销。
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由此也带来了建筑门窗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反映是:
1.国内外宏观经济面(增速、通胀率、金融政策等)变幻莫测;
2.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3.建筑市场总需求的增速下降;
4.用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愈加苛刻。
上述变化对我们钢木门窗委员会所辖的钢门窗、木门窗、电动门窗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由于不同产品领域的变化趋势和力度不尽相同,门窗企业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变革。总体发展趋势是:设计低碳化,制作自动化,营销现代化。
一、设计低碳化
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加严,建筑门窗总用量的增幅在缩小,市场竞争加剧,但木窗的用量却逆势增长。据统计近两年的平均增幅在30%左右。国内的木窗骨干企业近两年来几乎都在加大投资,扩大产能。如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不断扩建,目前用于木窗生产的厂房总面积已达50万平方米;北京米兰之窗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在北京昌平设有生产基地,由于生产能力不足于满足市场需求,又在河北大厂新建了工厂,并于2012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浙江雅得居的新厂区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生产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是老厂区面积的4倍左右。哈尔滨森鹰、北京美驰、浙江瑞明、哈尔滨华兴等公司也都新建或扩建了生产厂房。
两大因素促成了木窗的需求利好,其一是国家的节能政策。我国的能源储备属于短缺状态,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40%,其中门窗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且主要是使用能耗,建筑门窗在实际应用和节能上表现出面积小、作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所以要解决能耗问题,不得不面对最直观、占比最明显的门窗节能。而在常用的铝、塑、钢、木材料的门窗中,木窗的节能效果最为显著,无需采取特别措施,基本都能达到传热系数2.0以下的要求。北京市于2013年率先开始执行的传热系数1.5~2.0的标准要求助推了木窗的市场需求。其二,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加强,过去几年间不顾建筑质量有房就抢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用户对建筑门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门窗成为大多数用户最直观、最易自行鉴别的建筑构件。而木窗亲近自然的天性和优良的三性(保温、隔音、防水)正为越来越多的高端用户所认识、所青睐,其用量大幅增加成为必然。
所以,门窗行业创新的立足点在于节能低碳,要在节能低碳方面做文章、下功夫。我协会名下的中国木窗产业联合会(简称“中窗联”)组建一年多来,在联合推广木窗产品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今年4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节能木窗展示推介会”,参加企业踊跃、出席各界代表众多、媒体宣传到位、外界影响力巨大,对宣传、推广木窗产品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过去很多省市的传热系数在2.3甚至是3.2,而德国是1.3,因为国外的标准要求高。北京市委书记到德国考查,回来之后做出批示,如果再不提高标准,北京将要落后于世界,而北京门窗节能标准提高之后,其它省市受其影响也会随之提高。标准提高到1.5之后对于中国门窗意味着90%,甚至100%的门窗产品都不达标。目前我们在科学技术上可以达到1.0的标准,但还没有大规模生产。我们的科研水平可以达到1.0、1.5,但批量生产达到1.0、1.5还非常困难。
门窗节能设计是关键。北京曾举办过多次全市的门窗设计大会,设计是我们产业的灵魂。木门窗的设计,设计师的水平是关键。在中国国际门窗城我看到许多国外的门窗设计,首先门窗框要比我们的厚得多,多腔设计,达到八腔之多,其次是LOW-E玻璃。如果没有好的设计就出不了这样的产品。我们的设计必须低碳化,围绕门窗节能设计。企业像人一样,也是有寿命的,有青年期、老年期,还会死亡。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旺销,市场对其需求大,那企业便是在青年期;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上滞销,那企业便是在老年期;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无人问津时,那企业便死亡了。所以必须有新的产品替代才会获得新的生命。产品设计非常关键,设计必须符合低碳化要求,对于节能技术要有深刻理解,才能生产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门窗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大批后来者进入该领域。行业协会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制订产品标准,规范市场秩序,而骨干企业不能盲目扩大产能而忽视生产效率。实际上,对窗业这种批量大、尺寸规格相对标准的产品来讲,目前各家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还偏低,我希望能尽早看到自动化生产线。
除了木窗产业外,钢门窗、电动门窗在设计上同样存在节能问题。青岛巴士德工业门制造公司生产的硬质快卷门,就是工业门中的节能产品;另外,现在民用建筑门窗的节能问题已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工业建筑门窗的节能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听刚才潘冠军主任的工作计划中,提出拟开展工业建筑门窗的节能研讨和标准立项工作,这个方向是对的。
二、制作自动化
产品设计必须符合低碳化的要求,设计出来的产品要通过加工制造变成实物。我国建筑门窗行业过去10余年间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国内建筑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大量需求;二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从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国内绝大多数门窗业公司的生产方式基本都是采用分散的通用设备配以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对引进国外生产线或自行设计专用设备方面重视不够。随着国内大的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门窗业,也遇到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其中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经历了一个大幅提升的过程。根据中央政府公开的资料,200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834元。若不考虑价格因素,201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2452元,是2001年的3.9倍,年均增长11.5%,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2005年部分地方开始出现“民工荒”。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2010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2011年、2012年全国大部分省市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2%,这都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换一个角度看,我国门窗业整体劳动效率非常低下。根据行业年产值与从业总人数推算,我国门窗业2011年的人均产值是21,2107元,大约只有发达国家同行业的 1/10左右。这个差距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无论是钢质门、电动门,还是钢窗、木窗企业如果再不引进机器就意味着必须在成本的泥潭里挣扎,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升,不改变原有生产方式想走出泥潭几乎是毫无希望的。提前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多用机器少用人”的理念付诸行动的业内企业大多都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也有不少还在沿用人海战术的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有的已经关门或转行。但我们高兴地看到行业中成功的范例:
1.钢质门企业
长期以来,该行业一直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工厂的生产流程都是靠大量的人力配以分离的加工设备来完成的,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产品质量也不稳定。两年前步阳集团投资上亿元资金开发制造的防盗门生产线,与传统工艺相比,单条生产线在产量提高30%的情况下,用工却减少了30%,过去3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降低到了3个小时,而且加工质量稳定。机器不会偷懒,也不会要加班费。
2.滑升门企业
无锡苏可自动门制造公司、无锡旭峰门业有限公司等多家提升门制造企业,先后引进国外的保温门板自动线,将过去采用分离设备约需要10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减少到了16人。效率、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北京红日升工贸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门门板生产线,解决了用量小、但对平整度和直线度要求很高的厂房门门板的连续化生产问题。在国际上当属首创。
3.门机企业
浙江蓝海机电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研发生产车库门开门机最大的企业。该公司以国际上最先进的同行企业为目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设备自动化水平,引进或自制了大量自动化的电机、五金件、塑料件、包装材料、检测设备,以及产品组装流水线,生产效率比两年前提高了约4倍。同样的用工,每天的产能由两年前的600台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2500台。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一半左右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4.快速卷门企业
几年前,一提起快速卷门,给人的印象都是软卷帘材质的,两年前,青岛巴士德工业门制造有限公司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开发生产具有节能效果好、抗风压等级高的硬质快速卷门产品,今年专用生产线成功投产,实现了硬质快速门的连续化生产,并填补了国内此类产品的空白。
三、营销现代化
产品生产之后,需要销售才能实现赢利。自动门、厂房门、车库门、卷门、围墙大门、道闸等都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只生产其中的一、两种产品,而每一种产品的市场容量都不像进户门、室内门和外窗那么大,但覆盖的范围又都是全国性的。这就带来一种现象,如果制造企业自己不建立销售网络,市场辐射面就会受限,销量上不去;而如果制造企业自己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因为市场总容量小,销售工作量及产生的利润不足于支撑系统的销售网络的开支,更难获取足够的利润。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不少善于开发加工优质电动门企业的老总,往往在市场营销方面力不从心。由于这些类别的产品在国内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初期在产品短缺、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都曾获取过高额利润,可能现在还有人企图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靠产品的优势维持企业的生产和利润,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市场需求减小、产品日益成熟,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最初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已完全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这种变化。国内几家分支领域的龙头企业,最近几年来都遇到了类似的瓶颈,所以总在扩大网络-缩小网络-直销等几种方式间尝试和调整,最后发现各种模式都不奏效。在此背景下,创新营销模式就成为必然。
1.建立行业营销联盟,扩展市场网络
其路径是:第一步,利用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首先把不同地域、不同产品类别的优秀企业联合起来,在产品种类上,优势互补;在产品推广上,打包宣传;在销售方面,一方面可以共享各家现有的销售资源,另一方面分区域建立专业的销售联盟。第二步,通过行业联盟的运作与磨合,在时机成熟时,组建电动门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有望降低成本、扩大销量,逐步走上做大做强之路,创出走向世界的电动门民族品牌。
据悉,在钢木门窗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电动门营销联盟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在中国国际门窗城建立的“电动门联盟精品展示区”已初步建起,全国电动门联盟东北地区分会也已于2013年9月6日在沈阳市启动。
2.善用新型营销方式――电子商务
去年5月份,我在永康门博会举办的新经济论坛上,曾做过“学习互联网,助推企业经营方式现代化”的演讲,希望委员会找出来转发给大家学习参考。
互联网的出现导致市场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明显下降,越来越多企业放弃了传统的经营体制和机制,采用业务外包、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各种形式。有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虚拟企业,许多大公司中有50%以上的业务是通过上述这些经营方式获取利润的。虚拟化这一崭新的运营方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拓展空间,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电子商务与门窗业的结合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门窗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当前,门窗业正处于发展转型期,电子商务对于门窗业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随着电子商务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网络正在成为消费者的主战场。我们在感受电子商务热潮滚滚袭来的同时,也热切地期待中国门窗业尽快融入电子商务时代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
3.建立华侨经纪人队伍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要将我们在全球的华侨组织起来,成为我们的销售团队。让华侨成为我们企业在国外的人,给他们相应的利润提成,两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同为华人,华侨会愿意尽心尽力地帮企业推销。如果再能建立网络展览会,将对于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有极大帮助。
今天针对三个阶段我指出:设计要低碳化,不要高碳化产品,要设计节能产品;制造要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多用机器少用人;在销售上要实行新的营销模式,扩大营销,扩大与房地产企业的联合,建立联盟。
经济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既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同时也蕴含着发展的大好机遇。但机遇并非一定会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成果,关键在于变革。今天针对钢木门窗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所谈到的“三化”都属于变革,参会的企业家、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你们比我有实践经验,有办企业的成就,望我们能加强协作,加强切磋研究,对我们行业的发展有所启迪。不断增强行业和企业的实力,期待我们的门窗企业认清发展的关键环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治理创新,迎接挑战,不断发展壮大,为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工作情况
(一)着力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绿色奥运和建设环境友好、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环保意识、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环境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深入各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与警示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掀起了一个环保宣传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由环保、妇联、文明办、经贸、供电、人寿保险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活动。发出倡议书600份,向全县各社区、家庭发出了四条倡议:转变观念,树立简约和谐新风尚;立足家庭,形成节约环保家庭消费新模式;绿化环境,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家园”;身体力行,做节能减排活动的带头人。倡导“使用节水器具,使用节能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拒绝过度包装,注意一水多用”等“家庭节能六件事”。现场向群众发放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布袋子1000份。二是在“村村通广播”中设立“环境与发展”栏目,每周播三次,每次30分钟,及时宣传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污染减排、环保法律法规等环保知识,让民众知晓适时环境质量状况。三是开展环保知识咨询活动。组织环保、科学技术协会、供电公司、移动公司等相关单位干部职工在县城区繁华地段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品1060份,现场接受环保知识咨询169人(次),现场接受环境问题投诉2起。四是由环保、司法联合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确定每年五月份为环保法制宣传月,今年的宣传内容主要为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通过县有线电视、十字街电子荧屏、广播滚动播出,在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设立宣传专题,分发了宣传资料300份。五是由环保、移动公司联合举办了开展“传递和谐共建绿色海西”节能减排系列传播活动。开展“绿色账单、电子渠道”活动,鼓励广大民众通过电子渠道查询账单,不打印纸质账单,宣扬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开设“绿箱子”,在移动公司营业大厅及话费缴纳点设置了5个“绿箱子”,回收废弃手机电池。向移动用户发送环保宣传短信1000条,向活动参与者赠送环保袋200个。六是由环保、供电公司联合举办“绿色电力、绿色生活”活动,宣传建设绿色电网,电力与电磁危害知识,倡导节约每一度不该浪费的电,尽量减少用电设备的待机,气温在26℃以下时不开空调,分发宣传资料500份。七是开展环保进乡(镇)、学校、进社区活动。在将乐一中、水南中学、党校等开设环保讲座,举办保护环境系列画展,并在城区4个学校巡回展出;在县科协科普宣传栏、14个乡(镇)、4个社区设立环保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表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命名为三明市第一批环境教育基地,将乐县古镛镇百花社区被命名为三明市第一届市级绿色社区。通过宣传,提高了公众环境意识,推动了将乐县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上新水平。
(二)优质服务,以环境带动保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严格把好项目环保审批关,从源头上防治新的污染和破坏。对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绿灯放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有一定污染的项目,在选址、生产工艺等方面严格把关,严禁国家淘汰工艺或生产线落地我县。二是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质量。采取“提前介入”、“一票否决”等措施,全力做好县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做好园区区域环评前期工作。上半年共审批新建、扩建、改建、技改项目66个,其中环评报告书1个,报告表18个,登记表47个,出具环保意见函31份,验收企业5家。三是认真做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组织全县7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召开了全县排污许可证发放及换证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20*年排污许可发放工作,发放正式排污许可证2本,临时28本。四是加强自然保护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强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自然保护区内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管理规定,清理整顿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五是认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工作。确定具体分管领导与责任人,把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及时公开全县项目环保审批、环境质量、污染物减排、污染源普查、排污许可证发放、环境件处理等重要环保工作情况,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优质高效的政务氛围。
(三)突出监管,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召开了减排工作联席会,部署减排工作年度任务,制定了《将乐县20*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总量办综合协调、各科室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时将减排工作方案进行分解细化,把每个减排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责任科室、责任人,负责抓落实、促进度。二是抓环评把关促减排。按照总量减排、区域调配的原则,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明确新上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指标来源。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规范编制环评文件,进行总量控制分析,督促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制定并落实总量控制计划。建立新、扩、改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台帐,掌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减情况,实行“点对点”调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三是抓监测监控促减排。制定下达腾荣达公司和金牛公司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计划,督促2家企业完成了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建立并完善COD、SO2排放总量控制台帐,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察、监测频次,强化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管。四是开展铅锌选矿企业污染整治。根据省、市涉铅行业专项整治要求,对全县金属选矿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共检查企业13家,采集废水水样5个。对非法生产的7家小选矿厂下达立即停产、限期拆除选矿设备的紧急通知,目前,非法小选矿已全部停产,桃村溪口及下村小选矿厂的选矿设备已全部拆除。五是开展企业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检查及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对全县36台(套)大气、污水污染防治设施开展检查,环保设施运行率达93%;按要求对各企业污染排放口进行规范整治并发放排污口标志牌86块(含大气、污水)。
(四)落实责任,认真抓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召开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动员会,详细部署污染源普查各阶段任务。完成了普查人员培训、表格订制、入户调查动员、各项制度的制定等工作。二是落实了普查经费30万元,购置普查录入专用电脑3台、打印机1台,数码相机4台,为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利保障。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普查办所在地和城区人员密集区悬挂了9幅宣传条幅或横幅,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共悬挂了35幅的宣传横幅或条幅,在全县各主要街区、重点厂矿张贴了400余张宣传画和百余张标语,在县有线电视台及城区十字街电视屏幕向社会及广大民众宣传普查相关内容,及时让民众知晓我县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相关信息。四是全面完成普查数据的录入。通过严格的核查、核算,全面完成工业源详表103份、简表307份,生活源调查表209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调查表1份的数据录入,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后续管理,严格把好数据质量关,确保污染源普查数据科学有效。
(五)强化措施,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一是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制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年度工作任务,对具体任务进行细化,责任到人,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全面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对涉及造纸、选矿、化工、水泥等重点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共检查企业35家,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实整改事项。配合县国土局和安监局对41家矿山企业开展生态环境监察,监察内容主要为环评和环保“三同时”。三是开展涉铅行业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专项整治工作任务、责任确立今年的整治重点:企业环评审批文件、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安评等是否齐全;污染治理设施是否建成并正常使用;实际生产能力是否超设计建设规模;尾矿库是否超过使用年限;是否建立和完善有关台帐和制度等。会同县安监、工商等部门检查全县涉铅企业8家(7家选矿企业、1家蓄电池生产企业),其中,在建2家,具备试生产条件2家,已投入生产的3家。对存在的环保“三同时”滞后、未按要求办理试运行审批和竣工验收手续、尾矿库建设不规模、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下发限改通知书3份,并明确专人督促整改,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四是开展放射源安全管理专项检查。成立由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重点检查全县涉源的水泥、造纸两个行业7家企业23枚放射源,检查内容含各涉源单位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放射源的安全使用、放射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放射源许可审批及申购的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履行情况及其它事项。督促因产业结构调整停产的三华水泥厂和华盛水泥有限公司两家水泥企业拆除放射源并移送省放射性监理站。针对未设立监控装置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强调放射源安全监管要求,要求各涉源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放射源管理制度,设置放射源监控装置,指定专人负责放射源安全管理,对闲置废弃放射源依法进行送贮,确保放射源的安全,坚决杜绝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辖区内辐射环境安全。五是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全县相关单位危废产生、处置、储存、经营、使用、运输等各个环节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意外事故预案备案制度落实情况、台帐建立、管理情况等内容。共检查卫生医疗、金属选矿、电子制造、造纸、其他制造加工等5个行业14家企业。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对企业提出了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台账,建立有效的危险废物管理责任制,完善危险废物安全意外事故预案备案制度,建立规范、操作性强的应急处置预案,设置规范的危险废物存放点,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应急管理,提高应急事故的响应能力。六是开展饮用水源检查,保障饮水安全。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依法保护饮用水源。出动执法人员46人(次),对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单位逐一核查,查找污染隐患,加强水质监测,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成了全县所有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六)严格执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环保执法和监督管理。坚持系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开展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28人(次),检查企业69家,设施116台(套),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1份。二是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完成水质3期、大气2期常规监测,完成32家污染源监测,共提供科学数据2400个。采取明查暗访突击采样的办法,加大对重点污染源,依法严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三是积极解决污染扰民问题。始终把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发挥环保12369投诉热线的作用,把做好“110”环保联动工作作为抓行风、促效能、树形象的重要措施,长年坚持推行“首问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五个扭住不放”的原则,即对上级的督办件、交办件扭住不放,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扭住不放,对新闻媒体曝光的环境问题扭住不放,对群众直接来信来访的问题扭住不放,对日常监管中督查到的问题扭住不放。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上半年共查处环境投诉32件(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1份,处罚企业6家,处罚金额5.8万元。环境投诉受理率、查处率、回复率均达到100%。四是开展“绿色护考”专项执法行动。召开中、高期间噪声监管专题会议,周密部署,深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区,向教师、学生、长全面了解直接影响考生的噪声源,有针对性地发送了《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城区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在5月10日-7月5日噪声监管期内,严格控制营业性娱乐场、建筑施工单位等噪声源营业、施工时间,禁止在午间(12:00-14:30)及夜间(22:00-次日6:00)产生超标噪声;禁止露天娱乐和集会等活动,严格限制使用高音广播喇叭;严格控制主要路段机动车辆喇叭噪声。会同工商、城监大队、文化等部门联合执法,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对违法规定排放噪声的营业性娱乐场所、五金加工店、汽车修理店等噪声敏感点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9份。五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及时、认真办理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共5份,主动接受县人大、政协组织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工作专题调研,对调研提出的建议认真整改落实,有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落实。六是严格收支两条线,上半年开征单位85家,征收排污费73万元。按要求做好排污费征收总结和材料归档工作,迎接市局对上年度排污费征收工作稽查,并对稽查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七是认真开展绿色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以安仁乡为试点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八是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按照“三高”(工作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全面加强机关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制度五大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做好机关廉政建设、效能建设、行风建设,打造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环保队伍。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1、扎实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置、生产能力和产品,层层分解减排指标,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落实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2、认真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后续工作
全面完成普查任务,为正确地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3、确保辖区饮用水源安全
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完成县城区及各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工作。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污染和破坏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长效管理。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54.2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31.2%。当年新增规模企业22户,累计已达26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05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7户。
2、工业投资完成情况:2011年,全县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总量突破百亿关口,达到139.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8%;完成技术改造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52.6%。
3、节能降耗完成情况:根据市统计局反馈前三季度我县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9.42%,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0.43%,预计全年可以超额完成市下达的4%节能目标任务。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努力增强机关自身建设。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开展经委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党员认真填写了承诺书,认真开展领导点评和“万名党员行,真情暖民心”活动,整个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扎实有效。精心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委班子成员深入企业和职工家里,开展面对面和零距离沟通交流,做到在一线“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加强党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规范、务实、长效的工作格局。二是狠抓了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各级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在涉及财务开支、人事任免、发展党员等重大问题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体讨论决定。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干部,不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按照新的“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机关各科室主要职责和负责人,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按照关于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编制了本单位权力清单和职权运行流程图,认真开展了岗位、个人、部门的廉政风险排查,重点查找了岗位职责、流程、制度机制方面的风险,切实找准了有关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内容;针对查找出来的各类廉政风险,积极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体系建设,发挥制度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强了机关办公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办公室用电、卫生、活动场所管理和机关公务用车、招待等管理,努力营造文明高效的机关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政务公开、机关档案、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
(二)做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提高预警预测水平。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把握全县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并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坚持在每月月底对全县重点工业乡镇和开发园区生产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督促各单位对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序时进度,确保完成生产计划;搭建重点企业监测平台,选取2010年度产值前50户重点企业作为重点监测企业,密切关注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做好市场引导、信息咨询、上下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做好对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的调研工作。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原材料、出口、资金等动态情况。围绕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取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工等行业近20多家企业开展专题调研,为工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保证企业平稳增长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加强与各乡镇、开发区及有关重点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市政府的具体要求,按照我县争取目标数提出了工业生产年度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重点企业;及时把握和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县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坚持工业经济月度预测和汇总分析制度。三是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121”项目、省技术改造“百千工程”项目投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扶持。一是项目申报工作加速推进。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市经信委的要求,2011年度,我委按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建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两化”融合示范等五大类共编制项目52项;组织21个项目进入省“百千工程”亿元以上项目库。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用足用活相关扶持政策,协助项目企业申报各类扶持资金,2011年,全县共计36家项目企业获得市固定资产投资奖补631.35万元;9家项目企业获得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奖励164万元;积极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5家企业获得市级生产审核奖励共计50万元;兑现市出台的增产增销政策扶持,全年累计为企业发放奖励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县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县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市新产品申报工作继续推进,积极组织二电厂、四方磷复肥等企业参加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认真开展企业融资。一是多次召开全县企业融资协调会,要求各商业银行在按照管理程序的前提下,贷款企业的总融资成本标准平均控制在国家基准贷款利率上浮20%以内;二是出台了《县小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办法》,扶持县内小型工业企业发展。2011年,各银行为县中小企业提供担保4.4亿元。五是建立全县机械行业协会。组织县内近60家会员企业法人建立机械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协调会员企业技术上互相支持、产品上互相补充、发展上共同繁荣,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推动全县机械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加强领导,逐项分解节能目标。印发了《关于分解下达2011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通知》,对全县节能任务进行了目标分解,将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节能工作局面。二是加快升级,推进节能项目实施。以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今年我县组织实施了联合发电有限公司锅炉节能技术改造等5个重点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7652.27万元。项目实施后年节能9.7万吨标煤,节水46.61万吨,综合利用废弃物5000吨。三是重点监测,加强企业用能管理。对我县5家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设立了能源岗位,五家重点耗能企业2011年节能目标任务是2100吨标煤,实际完成节能量12100.73吨标准煤,完成年计划的576.23%,超目标完成量10000.73吨标煤。另外对全县34家年综合能耗达1000吨标准煤的企业,分解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累计节能4694吨标准煤,根据月用电量按月对这些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监测、跟踪,动态分析企业耗能月度变化,做好能源消费统计、管理工作。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月用电监测制度,调研全县重点耗能行业,特别是建材、造纸等重点耗能企业发展情况,预测企业能耗变化情况。组织开展了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工作,对全县纺织、造纸等企业开展了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检查,配合省、市节能监测中心对福达中板和真心食品进行了节能监测。四是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把推行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实现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抓手,根据市下达我县年度清洁生产任务,3月份对这7家企业进行了部署,目前已有5家企业已实施结束,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另外2家也已实施完毕,等待市级验收。认真落实各级合同能源管理要求,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在聚龙水泥、福达中板和联合发电三家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4个,总投资3569.27万元,均已实施完毕。五是加大淘汰,积极提升产业升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实施了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2台2.2×7米球磨机淘汰工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4万吨,已于10月上旬淘汰结束;加大造纸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今年底拟淘汰7户造纸万吨以下造纸生产线15条,建龙纸业已于今年4月份关闭,宏图彩印正在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嘉富特纸业也开展了技改项目前期工作。六是加强项目申报、积极争取资金。以项目为载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组织申报了聚龙水泥节能技改项目和锦泰糖业燃煤锅炉改造等4个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申请加入市“双千工程”项目库;积极组织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等2个项目申报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45万元;积极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5家企业获得市级生产审核奖励共计50万元。七是加大调控,电力消费有序平稳。成立了县有序用电工作领导小组和电能保护办公室,制定并印发了《有序用电工作预案》,于6月底对配电网情况进行了一次清查清理,从根本上增强园区电力保障能力,对清理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正逐步予以整改。
(五)全面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一是积极编制规划方案。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融入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我委立足我县实际,组织专人编制《县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县2011年两化融合工作计划》,为我县两化融合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工作重点。二是积极与中国电信分公司合作开展“数字企业”建设活动。按照省、市经信委要求,5月份,我委与中国电信分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万家数字企业”建设活动的通知》(东经办〔2011〕37号),“七个一数字企业”(一条光纤内外网通道、一个企业门户(语音门户和门户网站)、一套综合管理工具、一套数据直报系统、一个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一套网上培训系统、一套电子商务系统等“七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数字企业”建设模式)建设正式启动;随后会同中国电信分公司举办第一场“万家数字企业巡展会.站”,邀请近50家企业参与,全力推动“数字企业”建设工作。截止2011年年底,共建设“数字企业”55家。三是组织企业申报两化融合项目。成功组织协助海源机械有限公司申报市“双千工程”两化融合项目;成功组织协助海源机械、真心食品等两个项目进入省投资导向计划库;组织协助万润、东华建材等公司申报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项目。四是积极组织申报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成功组织协助真心食品、万润食品、海源机械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成功组织协助海源机械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六)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工作。一是改制工作。深入到原双白矿、衡器厂、电子仪器厂、汽配厂、轧钢厂、煤气用具厂等6家企业,摸清企业资产、人员等情况,制定相关标准,测算改制成本、发放补偿金和各类职工历史拖欠款。截止2011年年底,该6家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至此,县经委系统25家原县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已基本完成。二是移交工作。在借助县磷矿移交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9月份启动了县城区域内的原纺织厂、仪表厂、印刷厂等13家已改制企业的移交工作;11月份,又启动了原钢厂、水泥厂等剩余11家已改制企业的移交工作。12月27日,对原仪表厂、印刷厂等12家已改制企业办理了移交手续。截止2011年底,已完成原县磷矿、仪表厂等13家改制企业的移交工作,剩余12家改制企业也已完成移交摸底填表等工作,待所在乡镇社区进户抽查后就可办理移交手续。三是国有工矿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办理好磷矿棚户区的房屋产权证,剩余住房和门面房已移交至合部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五金配件厂、塑料十厂两个城市棚户区在完成拆迁任务后,已配合店埠镇做好与住户的设计沟通工作目前店埠镇正在建设恢复楼工程;县建材二厂棚户区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10月中旬开工建设,涉及合马路扩建的40户住房和厂办公楼已全部拆迁结束;县机械厂、离合器厂、仪表厂、东纺社区四个棚户区已向县政府汇报规划意见。2012年度,原化肥厂、汽配厂等国有工矿棚户区改建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审,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四是国有资产处置等工作。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和依法处置的要求,对燃具厂、汽配厂、异型轧钢厂、建材二厂、纺织厂建安公司等5家企业的设备废铁等资产进行处置,经县产权交易中心审核后报市招标办,将上网公示予以拍卖。为支持循环经济铁路专用线建设,已完成原双白矿专用线移交和部分职工住房及围墙的拆除工作。此外,积极做好原纺织厂生活区住户的水电分离的请示和协调工作;配合做好改制企业的文明创建等工作。
(七)扎实做好其他重点工作。一是工作。2011年,我委共受理上级交办件58件,交办件同比下降17.1%;其中省局交办件2件,“市长信箱”5件,市民直通车9件,市长热线27件,县局交办25件,均已按时办结,办结率100%。共接待来委访61批,计405人次,其中书面答复22件,当面解释处理39件,办结率100%。全部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截至12月31日实现担保余额7106万元,占年计划的104.5%,同比增长29.93%,全年实现担保余额6800万元,累计实现担保余额20521万元。通过担保贷款受保企业全年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4960万元,新增利税4778万元,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317人。三是小额贷款担保工作。2011年11月份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新增担保资金270万元,担保资金累计达500万元。截至2011年12月底共发放担保贷款802万元,办理贷款担保259笔,带动就业502人。应回收贷款567万元,已回收555万元,全年担保贷款回收率为97.9%。同时积极协调与合作银行的关系,增加担保额度,担保比例由原来的1:3扩大到1:4,使有限的担保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全年争取政府贴息达43.3万元,切实为创业人员减轻了经济负担,有力促进了我县再就业工作。四是工会工作。发放2011年春节送温暖资金490250元,共有3277名困难职工获得救助;春节前夕陪同领导干部登门看望53户职工生活困难;组织职工参与“中国好人榜”、“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投票和县第四届千人万米长跑活动;督促所属单位做好计划生育专项情况工作。五、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计划,全面坚强本部门安全生产的各项日常工作,建立完善系统安全生产资料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六、文明创建工作。认真组织申报文明单位复查工作,并获“县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称号;扎实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环境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对原印刷厂宿舍院内“水泥路”进行水泥铺设、二轻局宿舍院内的菜地进行全面的铲除等,多管齐下,督查到位,确保集中整治不留死角,真正做到“洁、齐、美、亮”。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一)发展工业主体,着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有一定成长潜力、带动力较强的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扩大投资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努力打造工业企业和项目投资的“娘家”。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好项目就是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服务第一”的思想,坚持以企业工作为中心,把“企业满意不满意、企业拥护不拥护、企业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机关工作和效能建设的标准,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努力把经委建设成工业企业的“娘家”。二是继续做好工业投资工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对“121”项目、省2012年技术改造“百千工程”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监测和分析。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三是抓好亿元企业建设,关注市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摸排出符合申报要求的重点企业。鼓励做大做强,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增量扩张、产业延伸,尽快培植一批实力雄厚、产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力争2012年全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0家。四是抓好新增规模企业的入统工作,从年初开始高度重视新增入统的项目和企业,积极摸排有望成长为规模企业的项目,做好跟踪和服务,使其尽快成为规模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五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联系沟通,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为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对重点园区和乡镇的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例会制和目标任务完成序时调度会制度,全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搞好服务。加强经济运行有效调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力度,继续完善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控,继续完善50户重点企业月度快报工作机制,加强与经济强镇、重点企业联系和沟通,根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来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及时掌握、反映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企业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围绕目标进行调度,及时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园区和重点规模企业,使全县工业战线迅速将精力统一到“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上来。继续实行工业经济发展考评制度,完善考评机制,起到“以考核促发展”的良好效果,确保各乡镇、园区、各企业对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位。
(三)加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大力推进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好重点耗能企业的用能监测、管理工作,推动以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改造。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继续做好对全县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进行月度监测。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坚决压缩“两高”行业和落后产能用电。
(四)推动两化融合深入实施,提高企业竞争力
新培育至少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以及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争取至少1个两化融合项目进入市“双千工程”项目库。力争完成20家以上“数字企业”建设任务。继续完善机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尝试启动其它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积极协助县经济开发区向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标准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