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3 04:22: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美国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56

1 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高,国际竞争的增强,教师走专业化的道路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把好教师入职关无疑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001年在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推动下全面实施,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时间均比较短。1825年,美国从颁布第一个教师证书法用于规范教师资格开始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进化,目前,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堪称世界上最完善的一个。[1]本文通过研究借鉴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特征,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发展的几点有益启示。

2 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历史及特征

美国堪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源地,1825年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州级管理制度,1987年,美国成立了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2]。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教师资格认证和审查也完成了三个转换:资格标准从非专业性向专业性转换,资格的鉴定从单一考试向综合评估转换,认证程序从与师资培养脱钩向与教师教育结合的转换。[3]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深入展开研究,得出以下三点具体特征:

2.1 美国教师资格证书申请途径多样,体系种类划分细致

美国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最常见有三种基本途径:第一,州教师教育机构中学习教育专业毕业后直接申请,学制4年;第二,满足申请证书在学历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可直接向州教师管理机构递交申请;第三,选择性教师培养方案,即综合大学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之后,用1年时间学习教育学课程,参加教育实习,毕业后可以申请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即“4+1”学制。[4]此外,紧急教师聘任和社会杰出人士聘任这两种较为特殊的途径是满足科目教师紧缺的需求和颁发给在特殊的领域有特别声望和成就的个人。通过前三种途径申请获得普通教师资格证书,此类证书可作如下分类:

[[证书类别\&划分依据\&类别\&普通教师

资格证书\&科目\&一般教育科目证书、特殊教育证书、学校服务证书、学校管理证书等\&年级\&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等级\&初任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教师资格证书、高级教师资格证书\&]]

由此看出,美国教师资格证书体系功能十分完善。横向上,对授教的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书进行了划分;纵向上,对教师资格证的等级进行了区分,刚入职的见习教师获得初任教师资格证书,通过1-3年的培养考察后准许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5-10年,期满重新认证,高级教师资格证书颁发给成绩突出的教师,一般终身有效。

2.2 美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注重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合理性与其正规严格的资格考试制度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美国有47个州在使用由美国标准化考试机构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主持研发和管理的普瑞克西斯考试系列(Praxis Series),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候选人的学业技能评价、学科专业评价、课堂行为评价。他的进步之处在于增加了课堂行为评价即通过三个方面的测试考察新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一是在课堂直接观察新任教师授课;二是审查教师准备的教案、平时上课的录像带等资料;三是结构性访谈,即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谈话,对教师的素质等进行评价;[5]康奈狄格州实施的教师成长记录袋评价也特别注重评价的表现形式和过程性,科学、数学等约10个学科领域任教的教师第2年要通过成长记录袋评价,才能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成长记录袋中,包括教师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案、教学录像带、学生作品样本以及对教学情况的反思,同时还要记录两个个案学生,如何通过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评价,以满足学生的需要[6]。

2.3 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教师教育有效结合

教师教育包含教师的岗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的继续教育的综合性教育过程,教师从获得初任教师资格证书到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最终获得高级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都离不开对教师的培养。1954年,全美教师教育认证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成立,负责被认证机构的教师教育课程质量保证、改善与相关专业团体的合作与协调,NCATE有严密的质量认证框架,对教师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同时NCATE与美国的大部分州政府取得合作关系,其质量认证标准纳入到州的教师资格证书标准,其合作也逐渐完善和提高州政府的教师教育评估和认证工作。

3 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通过才从真正意义上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1995 年的《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的分类与适用、教师资格的条件、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对违法教师的资格处罚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也推动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改革并首次提出了对试点省份中小学教师入职后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有效规范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

3.1 教师资格认证的相关制度和法律不够健全

一是教师资格证书的功能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可划分为七种,即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只针对不同学校层次和类型进行横向划分,缺乏对学校中各类人员的区分和教师发展的纵向划分,忽视了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认定、促进和发展功能。二是有关制度的配套措施有待完善。2013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的准入条件面向综合性大学开放,拓宽了师资来源渠道,但在制度层面缺乏对综合大学学生的教育学知识的培养和教育实习的强化措施,未能有效保障该类教师的教育技能。三是相关制度的细节有待细化。我国《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这种由上而下的覆盖机制忽视了各个年龄层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同时我国部分地区教师资格滥用、学科随意融通现象也屡见不鲜,亟需相关制度的出台和细化[8]。

3.2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单一,资格考试难以考察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规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格考试工作。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比较单一且缺乏专业化。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逐渐开放为全国统考,主要考察申请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等基本知识和能力;面试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主要考察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言语仪态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面试通过现场抽题的方式通过一个案列展示教学的各个环节,认证时间紧,缺乏对申请人在课堂上的真实行为进行考核,因此很难考察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同时,中小学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办法中也缺乏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内容。

3.3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促进教师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只考核教师入职前的各种教师素质和技能,体现申请人当时的育人水平,缺乏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持续监督和保障机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进步缺乏激励。分析2013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中定期注册合格的条件,第三条“每个注册有效期内完成不少于国家规定的360个培训学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等量学分”具有较明确的考核标准,但如何有效完成和保障360学时培训的质量,如何通过360学时的培训有效激励教师发展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话题,同时,笔者始终认为教师的成长发展,育人水平的提高体现在对教师日常教学的组织和现实课堂的考核中。

4 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1 完善教师资格认证的相关制度,完善资格证书体系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设置多种教师资格证书获得途径。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很大,城市和农村教育发展差异较大,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措施,吸引社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要为不同类型的求职者建立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多种渠道,同时也要投人力物力于加强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训;进一步细化教师资格种类,借鉴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体系,加强各级教师资格证书的定期认证,证书有其时效性及等级性;明确教师资格证书的融通性,原则上限定本级别本学科的教学,但考虑当地教育的实际需求,在师资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向下或者向相近学科通融。

4.2 提高资格认定标准,建构多元教师资格评鉴系统

一是提高我国教师的入职门槛。目前,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对应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师资格学历标准,相对发达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教师资格学历标准是较低的。同时作为一个现代教师,除了较高的学历外,掌握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资格认证需要增添相应内容的考核;二是丰富考试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也相对简单。试讲和面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缺乏真实性,它可以称为一次为时很短的模拟活动,我们应合理借鉴美国的教师资格普瑞克西斯考试中的课堂行为评价,考察其在课堂教学、学生作品、教学反思等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三是在教师的定期注册环节引入教学实践评价,考核其入职以来的教学实践表现,可以借鉴美国的成长记录袋评价,合格者给予定期认证,考核不合格者给予一年时间的继续学习,帮助其成功通过认证。

4.3 发挥整合理念,加强教师教育与教师资格认证系统的契合与连接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特别是教师入职后,应该更具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共同承担起帮助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发展的职能。教育部制定360学时培训计划、许多省市纷纷开展名师培养工程、中小学基于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期望、取向和信念在学校开展各式各类的教师培育实践活动、高校纷纷成立师资部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但仍有不少研究者表示担忧,这些教师培养活动在真正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动力上显得有点力不足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理事会(NCATE)的做法将教师教育质量认证与教师资格的认证挂钩,将所有开展的培训活动有效整合到教师培养体系中,确立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将教师的成长体现在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中,设置等级区分和奖励机制,激发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动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师资格认证质量标准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教师教育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4]高福成.美国基础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

[2]National Boardfor Professional teaehing Standards(NBPT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the National Board Certifieationroeess 1999-2000 [J]. Author, 2003.

[3]邬雨刚.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考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3):23-24.

[5]胡卓敏.美国教师资格普瑞克西斯考试系列述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6):56-58.

[6]赵德成,夏靖.表现性评价在美国教师资格认定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2(35):11-15.

[7]洪成文.质量认证框架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21-26.

第2篇

一、教师资格制度

幼儿教师是幼儿保育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决定着幼儿活动的完成质量。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师队伍。1993年颁布《教师法》指出“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发《教师资格条例》,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2011年开始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点工作。2013年8月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试点工作启动后师范生和非师范类学生都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难度加大

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考两科,包括《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教学理论、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保育教育方法的了解。面试则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在面试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说课,而是需要考生在制订教案的基础上实际模拟上课过程,这就需要考生注意语音语调、体态语的运用。除此之外还有即兴问答,既有对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对教案的延伸提问。教师资格证考试没有指定教材,只有一些自营的辅导资料,考试内容增多,考试难度加大。

(二)认证标准提高

要想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只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才能报名参加考试。笔试两科成绩必须都超过70分,而且笔试成绩两年内有效。如果两年内面试仍未通过,笔试成绩无效。笔试面试成绩都合格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体检合格后才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需要参加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即便参加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无法在幼儿园工作。

(三)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我国于2011年开始在浙江、湖北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经首次注册后,每五年申请一次定期注册。通过对教师师德表现、工作业绩和继续教育等内容的考核决定是否注册或暂缓注册、不予注册。没有注册的教师不能参与教学工作,也不能参与晋升。

二、对幼儿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

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显示了国家对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现今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一)对幼儿教师的独特性认识不足

由于缺少对学前教育的深入了解,人们对于幼儿教师的认识多为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的女孩子,而且在潜意识中觉得幼儿教师不如中小学教师专业,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职责就只是看孩子,只要保证幼儿不磕碰、不饿着就可以。非师范生也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甚至有些会计、物流专业之前从未接触教育的人也报名参加。近年来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不断增加,这给师范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压力,竞争优势减少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二)幼儿教师师德缺乏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常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师德品质,如热爱学生、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等。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毕竟是以考试形式为主进行考察,考生难免会有应试心理,在实际中未免会真正按照自己所学来做。考试内容中也没有能实际考察学生品德的内容。最近虐童事件屡见不鲜,有些幼儿教师没有完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自己,体罚、辱骂幼儿。有的幼儿教师师德缺乏,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总体评价不高,势必也会影响学前教育入学率,导致师资力量缺乏。

(三)职后培训力度不足

我国于2011年取消了终身制,实行每五年定期注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新入职教师经验不足,初入职场要适应独立组织幼儿活动、指导幼儿生活,还要处理各项突发事件,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学习。而入职多年的教师已习惯了多年以来的教育方式,虽然学习了《纲要》《规程》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按照新要求实行。许多教师仅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通过园本教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四)幼儿教师缺乏主动性

经调查有60%左右的幼儿教师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是由农村的妇女担任。她们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课程,教育理论缺乏,更别提有能力考取教师资格证了。有的人考教师资格证是因为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工资会高,或是由于近年来的压力,并不是自身主动考取的。有的教师已经从教多年,由于幼儿园改革的压力才去考取教师资格证。

三、幼儿教师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外部环境方面

1. 对不同类别考生实行有差别考试。加强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改变对幼儿教师的表面认识。非师范类生是否适合进入幼儿园不是一场教师资格证考试就能测试出的,作为幼儿园教师需要全面发展,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钢琴、舞蹈等技能可以通过学习逐渐培养,但是非师范生没有参与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非师范生在考取教师资格证之后应该有一段时间的实习,实习通过才可颁发教师资格证。

2. 改革幼儿师范教育。师范院校要端正教学方向,明确教育目标。应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资格课程标准的提高,如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和改革实践性课程、整合课程内容等。对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要分多次进行,分别考核其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心理素质等。要按照法规政策对幼儿教师的标准来安排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可以多给学生看一些幼儿园实际授课和活动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后评论总结,进行模拟授课。教育见习有利于学生时刻了解幼儿园的实际环境,了解幼儿,通过观摩教师课程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3. 幼儿园要经常组织教师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积极性的有力途径。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有效的入职培训可以使教师更快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从教多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为他们输入新的教育理念能提高积极性。

(二)教师自身方面

1. 提高学习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作为幼儿教师,要通晓各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性知识,还包括管理学、人际沟通技能等知识。幼儿教师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关注国内外幼儿教育新动态,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教育方法,而是要结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情况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2. 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模仿性强,他们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都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中形成的。幼儿教师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关爱每一位幼儿,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每一位幼儿的不同特点和水平确定不同的教育方法;爱岗敬业,遵守社会规范,为幼儿做好榜样。

第3篇

关键词:中国;教师资格制度;政策实施;政策目标

Abstract:China''''steachercertificatesystemhasgonethroughthreephases:thetransition,thepilotexplorationandthefullimplementation.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teachers''''development.Butsomeproblemshaveemergedsuchassuperficialityandimpairmentsincethepolicywascarriedout.Hence,weshoulddevelopteachingawarenessinaccordancewiththelaw,promotethescientificnatureofthesystemitself,improvethequalityofpolicyperformersandintensifysupervisionovertheimplementationofpolicyandevaluationtoacceleratetherealizationoftheexpectedgoalsforthequalificationsystemofteachers.

Keywords:China;teachercertificatesystem;policyimplementation;policytarget

自20世纪以来,教师资格制度因其在保障教师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可替代性而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近些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开展,许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笔者试对当前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做一政策分析,以期促进教师资格制度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实施进展和政策目标

在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以后,我国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历经过渡、试点探索、全面实施三个阶段,目前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正在平稳有序地进行。

(一)实施工作的阶段划分

1.过渡阶段(1996—1997年)

《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不久,原国家教委又出台了《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以下简称《过渡办法》),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1993年12月31日在岗的人员,凡具有教师职务,考核合格,可以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实际上对《教师法》实施之前已在学校中任教的人员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政策。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了教师资格。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教师资格过渡工作顺利开展。

2.试点探索阶段(1998—2000年)

为积极稳妥地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按照教育部党组的指示,教育部人事司1998年4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自1998年4月至1998年底,教育部在上海、江苏、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六个省(区、市)的部分城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1]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0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这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和教师资格认定最重要的标志和措施。《实施办法》共六章29条,对“资格认定条件”、“资格认定申请”、“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管理”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至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规范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3.全面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

200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教师资格认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01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教师资格的性质、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资格条件的特许条款、早期退(离)休教师资格认定问题、教师资格的丧失与撤销、证书管理、收费问题等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8月中旬,教育部印发了《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证书的内容、管理、编码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到2002年底,29个省(区、市)已基本结束学校在编正式任教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面向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也在逐步展开。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共有1963.63万人取得教师资格。[2](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特征分析

在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和稳妥性特征,为教师资格制度的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一定的前提基础。

1.政策法规的连贯性

为保障教师资格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规范体系是一步步逐渐形成的。先是在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中提出教师资格的法制规范,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对象、条件、认定机构、资格过渡办法、资格取消等作了相应规定。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确立了教师资格制度。这些为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考试、认定等工作作了详细规定,对教师资格制度的具体操作实施作了更进一步的细化。1995年底原国家教委出台了《过渡办法》,对教师资格过渡工作进行了更具体部署与安排。正是这种连贯性,保证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规范不断得以完善。

2.工作开展的稳妥性

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无历史经验可循,又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因此,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在探索中不断累积经验,避免无谓失误的稳妥战术。先对相关在岗人员进行教师资格过渡,再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试点,在对试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出台《实施办法》,具体指导全国范围内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全面实施。

(三)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目标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证,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已从数量保证迈向了质量追求,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一种必然需求、一种迫切要求。根据教育部人事司的政策阐述,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为了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够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从教师队伍的“入门口”把住质量关;优化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队伍中未达到资格规定的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教育系统以外的优秀人才人员从教开辟一条渠道;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目标首要在于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需要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拓宽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待遇地位,为教师任用的规范管理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理想追求。

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教师资格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开辟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其有效实施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性环节。近年来,在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并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政策实施的表面化

首先,在认定条件中,强调“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但实践中,对于申请者的道德考核却往往流于形式,多依赖于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来判断,而相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往往因缺乏对申请人的深入了解而敷衍了事,无法反映其真实情况。这就在申请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缺少了保障。

其次,对于“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需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一最为重要的、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条件,并未制定出统一、具体、可操作的标准。

最后,在罚则中规定对职业道德败坏等相关人员撤销其教师资格,但在现实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却往往是采取行政处分、调单位等方式来处理,并未按规定严格执行,使得部分不合格人员滞留在教师队伍当中,影响教师群体的形象。另外,在实践中,仍存在着教师“无证上岗”——无教师资格证担任教学人员现象,“拔高上岗”——持低一级教师资格证书到高一级学校任教的现象等。

(二)政策实施的缺损

在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中,出现了仅执行政策的部分内容或某些内容,从而导致政策“缩水”现象。[3]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上,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此前,他们必须按要求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相应课时的学习并取得合格,但在现实中,参加教师资格认定的社会人员并不全是立志从教者,很多只是因就业形势严峻而先拿一个证书备用。基于此种想法的人员增多,以及相关的课程辅导组织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培训课时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只是应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应试教育”,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对师范毕业生的资格认证上,实行教师资格直接认定制度。而每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是在学生毕业之前进行,所依据的主要是学生所修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类课程以及教育实习是否成绩合格、普通话是否达标、体检是否合格等,实践中尽管有些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方面可能不达标,但实习指导教师考虑到这会影响学生的教师资格认定,也不会轻易给不合格的成绩,这就使得拿到教师资格的师范生的专业水平也打了一定折扣。

(三)政策实施的附加性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出现少数在原有政策内容外加入了一些并非合适的附加条件与成分的情况,尽管是极少数,但因其影响政策执行的严肃性而值得关注。

在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中,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首先已经被高校聘用,工作第一年在所在的学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而教师资格证书的发放要到第二学年度初。这就引发一个实际问题:在第一年的试用期满后,申请教师资格者离开该单位,有些学校就以不再有劳动合同关系、不属于本单位人员而拒发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一经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其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不管该人员是否以后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原单位都应该尊重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定结果,否则会对教师资格制度的严肃性造成不良影响。

三、教师资格制度实施问题对策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的问题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的存在。在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没有过往的历史可以继承,不论是在政策本身,还是在政策实施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所要做的是对问题作理性分析,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出现上述教师资格制度实施问题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传统教育意识与观念的制约与束缚,缺少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依法治教理念;其次是教师资格制度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再次是社会某些不良的行政风气的影响。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1)突出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性与严肃性,提高依法治教意识。只有当相关人员真正了解了教师资格制度,充分认识到这一政策的重要性与严肃性时,才会真正接受、认同这一制度,也才有可能自觉认真地执行这一政策。因此,政策执行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以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深入宣传,使人们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意识,为教师资格制度的执行减少观念上的障碍。

(2)改进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政策本身的合理性。政策本身的合理是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本身尚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认定标准可操作性不强、资格证书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需要不断进行研究,从我国实情出发,制定出更完善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教师资格制度,从政策本身为教师资格制度的执行提供有效支持。

(3)提升政策实施人员的素质,避免不良行政风气的影响。政策实施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直接因素之一。他们对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解水平、对政策问题的敏锐性、对问题的正确认识与判断以及行政作风等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中的问题解决。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政策实施人员的素质和实施水平,为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提供优质的人员保障。

(4)加大政策实施的监督与评价力度,使政策执行真正落到实处。有效的监督是政策顺利执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教师资格实施过程中,要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政策实施所需资源的顺利到位与合理使用,并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避免问题进一步延续或扩大。同时,还应加大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评价力度,具体分析教师资格制度在实际实施中的问题,及时发现与纠正实施中的偏差,尽可能减少政策实施的失误,确保政策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尽管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着教师资格制度在实践中的不断改进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将得到全面的有效实施,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将日渐显现,并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保江.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3-03-08(3).

第4篇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47-02

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入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助力器。

以“教师资格制度”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共有相关文献292篇,其中核心期刊 124 篇;以“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发现相关文献92篇,硕士论文13篇,期刊文献76篇,核心期刊39篇。根据相关性原则,选择了2007―2012年的25篇来自核心期刊的文章进行研究,以期把握我国关于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的现状。

一、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路径

近些年学者们也详细阐述了这三方面的路径,陈向明认为正确处理好教育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三者的关系,扎实将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在真实、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上,并且从务实的、多方参与的、协商形成的研究成果因地适宜的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才能建立一种更具开放性、情境性和发展性的教师资格制度。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调整教师资格制度与现代教育的适应性是去除资格制度历史局限性的必要举措。蒋亦华也认为研究教师资格制度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处理好比较借鉴与凸显本国特点的关系,同时也要坚持认定标准的统一性。总结来说,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者们必须坚持制度和法律休戚相关、借鉴与融合相辅相成、统一与开放弹性应对。

二、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改革方向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认定标准

学历方面:由于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教师法》中对各级教师的学历要求显然偏低,之前规定没有反映随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对于教师职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要求有待完善和提高。对此刘慧芳、王森等学者认为借鉴国外标准,提高教师的入职学历标准,是各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采取的措施之一,可以把最优秀的人才,纳入到教师队伍中。然而另一方面蒋亦华等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层次教育质量的下降,局部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低以及中专毕业生专业情感和专业技能的见长,提高学历层次是发达国家教育的主要趋势,但对于我国的学历规定的改变应当持谨慎态度,盲目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规定,容易导致实际水平和能力整体下降。因此,不同学历应当考取不同等级程度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在现有纵向划分的基础上应当注重横向程度的分类。

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近五年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呈全面和多元化发展。就像王奇写道《实施办法》中未对教学能力做出具体规定,目前教师资格认定的考试的做法很难体现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考察。常正霞等学者认为,对教学能力设定一个纵向的分级标准,在从横向上对教师实际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潜质考核才能更好地选择合格教师。另一方面程伟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这三方面可决定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再加上变更教学实践的在场性和不确定性,申请者更应有过硬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教师资格制度的认定程序

师范生自然准入:学历、非学历考生以及师范生、非师范生的差别认定,直接导致目前教师资格制度认定程序的混乱。近年来学者们认为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应一视同仁。例如胡芳等学者认为要完善教师资格考试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取消对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自个的自然认定,都必须参见国家或地方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试。

测验方式方面:徐邦兴,史海山认为教师资格的认定应当结果认证和过程认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动态认证和静态认证相结合。注重申请人的考试结果也要注重他已有事实性材料的分析鉴别。另外,程伟认为对于教学实践能力的认定要注重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实践教学经验的区别。刘慧芳,丛英姿结合各国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程序认为我国需严格控制认定程序,除必修课程外还需多元考察其教育实际操作和教育学科品质等素质,以确保新教师质量。由此,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多角度检测教师的品质,比如学分认定、知识技能考试资格获得和教学能力实践考核等手段,才能加快我国教师教育由定向向综合化、开放化培养模式转变。

(三)教师资格的有效性

终生制准入与定期考核认证:现行教师资格是终身制即一旦获得,终身有效。多数学者认为,应当取消终身制。教师资格的定期考核更好地形成教师与不断变动的教育实践的动态适应关系。另外,陈向明认为教育实践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具有动态性,同样教师工作的对象也充满了个体差异和成长性,随之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不断进行。由此李子江等学者认为我国应建议证书资格的定期考察更新制度,教师资格在考虑硬性入门的标准时还要兼顾甄选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潜质,建议教师资格定期复审制度,可以弥补教师资格制度的缺陷。由此,定期复审制度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师准入和管理的资源。

资格制度认证机构和系统:我国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的办法和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学者认为,实际操作中受限于不同主体和能力的差异,自己的有效性地区区分明显。刘慧芳和丛英姿认为我国缺乏教师教育培训的认可制度、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教师教育水平等级评估制度,也缺乏一个教室教育认定机构来师专业标准。胡芳认为设置由国家和地方有双重认定模式的资格认定标准,能更好地有利于教师资格认定的客观和公平性。常正霞等人则认为应当建立教师资格的三级认证,三方联席会议,根据测评结论和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意见,才颁发资格证。

三、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评述与展望

(一)关注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受众群体――教师

在研究视角上换位思考,研究者多从教育学和管理学角度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探讨。原来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资格制度的宏观层面,对于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者多从这个制度本身的维度思考,多集中于对教师资格的认定条件、认定方法和有效期的完善等进行研究,而忽略了从教师这个受众群体的角度研究教师资格制度的适用性。这个标准制度的受众群体的教师,教育标准和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对在职教师和准备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又有多大不得而知。我们乐观的发现对于教师资格证的研究从对教师资格制度大系统的宏观研究开始逐渐转向资格制度各方面的详细的中观研究,转变研究视角势在必行。

(二)进一步深化对教师专业情意量化标准研究

现阶段对与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业素质的关系中偏重完善建立一个关于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教师资格认证中的详细考察和分类标准。教师专业情意仅在2000年颁布的《实施办法》中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育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这个标准笼统难以量化,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对评定考察专业情意方面仍未做出一个系统的考察标准。如何以在现有教育现实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情意量化的研究,从而加快完善教师资格证,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关注的方向。

纵观当今世界,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资格制度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提高教师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举措。考虑到我国教师教学的不同文化、经济、民族背景下的工作环境,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由此,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教师资格制度才是发展教师教育,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性基准。

参考文献:

[1]刘慧芳,丛英姿.国外部分发达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8).

[2]胡芳.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的四大问题及其完善[J].当代教育科学,2011,(7).

[3]蒋亦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08,(9).

[4]王奇.对于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

[5]程伟.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出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

[6]王森.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

[7]常正霞,徐邦兴,史海山.教师资格认证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2).

[8]朱旭东.教师资格制度相关问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9]陈向明.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和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Z4).

[10]查吉德.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矛盾探析[J].教育导刊,2011,(1).

[11]陈韶峰.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若干问题及其完善[J].教育科学研究,2008,(12).

[12]查吉德.国外职教教师制度研究述评―制度有效性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13]周兴国.教师资格的制度完善:从“终身制”到定期复审[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14]唐如前.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9,(3).

[15]张雪萍.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6).

[16]楼世洲,徐莉亚.完善中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师,2005,(12).

[17]阮来民.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刍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18]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10).

第5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和《**省实施<教师资格条例>细则》(鲁教人字〔**〕22号印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通知》(鲁教人字〔**〕23号)的有关规定,现就做好我省**年面向社会认定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

**年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的范围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申请人员,包括:

(一)各级各类学校已取得教师资格拟申请其他等次教师资格申请人员;

(二)**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三)其他符合《教师法》规定学历条件的人员。

二、申请条件

(一)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为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在我省的中国公民。

(二)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条件: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不符合申请条件);

2、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不符合申请条件);

3、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者,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者,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三)取得《**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并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合格(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特许条件即修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成绩合格且参加毕业教学实习成绩合格的普通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可免)。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就读学校或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并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体检合格。

(六)普通话水平应当取得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合格证书(1954年1月1日前出生的申请人员可免)。

三、认定程序

(一)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

除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特许条件者外,申请教师资格认定人员须到户籍或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报名参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下简称“两课”)补修和考试,取得《合格证》。

(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取得《合格证》的申请人员参加市、县(市、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三)体检

取得《合格证》且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合格的申请人员和符合教师资认定特许条件的申请人员,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组织体格检查。

(四)本人申请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填写《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提供身份证件、学历证明、《合格证》、《**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及《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向户籍或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符合特许条件者不需提交《合格证》)。

(五)资格认定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受理申请后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认定结论。认定合格者颁发《教师资格证书》,按要求将文字材料归档保存,并逐级上报认定数据信息。

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特许条件的申请人员不参加以上(一)、(二)项考试和测评,但普通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学习期间缺少教育学或心理学合格成绩的,须参加“两课”考试并取得《合格证》;缺少毕业教学实习合格成绩的,须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且成绩合格。

普通高校师范类应届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由各高校学生处或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统一组织,参加驻地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的认定,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应确保毕业生离校前向合格人员发放《教师资格证》。

四、“两课”考试

**年“两课”考试由我厅统一组织,分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和幼儿园3个层次。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中学层次考试;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小学层次考试;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幼儿园层次考试。考试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可访问**省教师资格指导中心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并在规定的时间到户籍或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交费、采集照片。无法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直接到现场报名。现场报名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确定。“两课”考试准考证由考生于考试前15日内登陆**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自行下载打印,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可到当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领取。“两课”考试使用**年新版教材,申请人员可在报名时预订。考试成绩可到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领取或登陆**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网站进行查询。“两课”考试合格证由我厅统一制发。“两课”合格证在5年有效期内只限申请一种种类的教师资格。

五、“两课”补修培训

为提高教师资格认定质量,根据教师资格认定有关规定,不符合认定教师资格特许条件的人员原则上应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补修培训(每门不少于32学时)。“两课”补修培训由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委托**教育学院采用远程网上教学方式进行,在各市设教学点。参加“两课”考试人员在考试报名时确定是否参加培训补修。培训的时间和地点,根据报名情况另行通知,并在**省教师资格中心网站上公布。

六、时间安排

3月10日,各地开始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3月15日至3月20日,进行“两课”考试及补修培训的网上报名及教材征订。

3月25日至3月28日,进行“两课”考试及补修培训的现场报名和网上报名人员照片采集、相关信息及教材征订确认。

3月31日前,各市将参加“两课”补修培训人数、教材预订数报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

4月8日,各市领取“两课”补修教材。

4月13日,开始组织进行全省两课补修培训。

4月27日前,各市将报名信息数据报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

4月28日前,各市上报“两课”考试试卷预订单。

5月20日,组织进行全省“两课”考试。

6月5日,公布“两课”考试成绩。

7月15日前,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完成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体检;正式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对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做出认定结论;发放教师资格证书。具体工作进度由各市自行安排。

8月底前,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报送认定信息数据库,进行认定工作总结。

七、收费标准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收费标准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教师资格认定费收费问题的批复》(鲁价费发〔2006〕85号)的规定执行。“两课”补修培训由**教育学院按省物价局审定标准执行,不得高于在职教师培训收费标准。

第6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

作者简介:曹晔(1963-),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经济;盛子强(1969-),男,河北卢龙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项目“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编号:VTNE0089),主持人:孟庆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8-0004-06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致各会员国《关于教师地位的倡议书》中第一次以国际跨政府间的名义确认教师是一种崇高的专业,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专业工作者”,并就改进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建议。此后,上个世纪 80 年代,美国最早兴起教师标准本位运动,继美国之后,欧洲各国也先后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亚洲部分国家如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等近年也纷纷着手制定不同形式的专业标准[1],开展标准本位的教师教育改革。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师专业标准,国外一些国家或组织也建立了相关的标准,但许多称为能力标准。如2001年美国颁发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NBPTS)》、2009年欧盟颁发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2010年澳大利亚颁发的《职业教育教师核心能力模块》等。

我国1993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9年颁发的《职业分类大典》,把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肯定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2001年国家对全国各级各类教师进行资格认定,此后,伴随着教师专业理论在我国的传播,教师职业作为专业性职业从理念走向实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2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育部2012年出台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13年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制定的教师标准应多于普通中小学教师标准,形成一个体系。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专业教师标准和专业教师毕业标准。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一)教师专业标准

社会学认为社会职业可分为两类:一般性职业和专业,专业也称专业性职业,也就是说社会职业分为一般性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典型的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和律师,具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不断培训。教师专业标准中的“专业”是社会学意义的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是指教师的职业标准,之所以称为教师专业标准是把教师职业看作是专业化的职业。

(二)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1.教师专业标准适应所有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种评价性职业标准,适合所有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任教师。从标准本身来说,主要是针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当然对文化课教师也是适用的,但在应用时与专业课教师还应有一定的区别。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还包括外聘兼职教师,《标准》虽不适合外聘兼职教师,但中等职业学校在外聘教师选聘和管理等方面可以作为参照。

2.教师专业标准体现导向或引领作用。由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许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因此,《标准》并不是按照现有合格教师标准要求制定的,而是按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制定的,有些要求可能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旨在通过《标准》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比“双师型”教师更全面、系统。“双师型”教师目前成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代名词,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些地区甚至建立了“双师型”教师标准,如重庆市、江西省、安徽省等。但由于“双师型”教师内涵不确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对它建立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专业标准一方面要体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与国际接轨,更加全面系统地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职业素养进行了全面规范。

4.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在职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没有科学定论,教师专业标准全面系统地构建了合格教师的最低要求。由于该标准是首次试行,它不仅适合于各种类型专任教师,而且适合于各个层级的教师,也就是说所有的专任教师都需要遵循。

(三)教师专业标准框架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三方面构成。

1.基本理念。基本理念是教师专业素质要素的核心,是认识和实施《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才会形成与之匹配的师德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科学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标准》要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树立四大理念,即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四项理念突出强调了师德的首要性、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重要性、终身学习的时代性,也可归纳为德、育、能、学四个字[2]。

2.基本内容。是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教师专业行为提出的基本规范。由3个维度、15个领域和60项具体要求构成。三个维度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与师德由四个领域组成: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由四个领域组成: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教学能力由七个领域组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

3.实施要求。从教育行政部门、培养培训单位、职业学校、教师四个层面提出了实施要求,旨在引导该标准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落实。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一)教师资格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从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来看,职业资格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类[3],教师资格标准属于执业资格。1995年1月17日原国家人事部印发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指出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阳光下的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我国2001年对各级各类教师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至今已有近15年的历史,然而由于《教师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只有学历和基本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专业方面的要求,致使现实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准入缺乏科学的依据,大量缺乏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人员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不具有“双师型”素质的要求,不仅难以有效胜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加大了后期培训工作。

(二)教师资格标准的特点

1.教师资格标准是一个准入标准。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否严格和规范,直接影响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影响培养培训工作。为此,许多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制定了专门的准入标准。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看,教师资格标准属于执业资格,是一种准入资格,教师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从事这一职业。

2.教师资格标准与考试相结合。教师资格标准作为准入标准,由于许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非常完善,为了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进入职业学校,一些国家就把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到教师资格标准中,作为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准入要求。我国由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的渠道不畅,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仍然是来自高等院校,因此,必须建立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当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我国一些发达地区不断提高教师资格标准。如201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中提出: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改进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新进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三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历、三级以上职业资格或助理以上非教师所需系列专业技术职务。

3.教师资格标准要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专业标准是在职教师的合格标准,制定教师资格标准必须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只有按照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准入标准,教师入职后经过三、五年教学实践和培训才能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当然,合格教师有些知识和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中获得的,因此不可能在资格标准中体现。同时,资格标准中的有些要求可能与教师专业标准是一致的,但其程度应是有差异的,资格标准是初步的,应比合格标准低。

4.教师资格标准要平衡好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多,需要设置准入标准。教师资格标准为各级各类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设置了一个门槛,门槛的高低、门槛的内容直接决定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水平的人能进入教师队伍。教师资格标准制定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哪些人员进入教师队伍,二是哪些人员能够参加资格考试。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师资格标准,使愿意进入教师队伍和能够胜任专业教学的人员能够进入教师队伍。

(三)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框架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既要体现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要体现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此,考试标准既要考虑入职后教师上岗能力的要求,也要体现教师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受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同时体现对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应由职业道德与素质、职业教育知识与应用、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学知识与能力四部分构成。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数量较多、且经常变化,应按专业大类构建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如何进行专业分类是建立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重点和难点。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把专业分为18个大类,应在18个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细分后的专业大类把共性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考试内容,考试采取“知识+技能测试”的方式。技能测试,对于社会需求大的大类专业采取实际操作,对于社会需求小的大类专业采取笔试测试。技能考试可以采取先前认证的办法,凡是取得与考试资格相对应的专业的高级工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可以免考。

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

(一)专业教师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三项教育功能: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职业能力、促进人的持续发展,其中培养专业职业能力是最本质的内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对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的要求,虽然该标准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许多内容是符合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此还需要建立专业教师标准。专业教师标准与教师专业标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它们都属于社会标准,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专业标准是一个上位的概念,它指导其他教师标准的构建,专业教师标准必须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第三,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教师标准中的“专业”内涵不同,教师专业标准中的“专业”如前所述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专业,是指职业,而专业教师标准中的“专业”是教育学意义上的专业,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授学生的专业;第四,教师专业标准只有一个,而专业教师标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构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可以按具体的专业来制定,也可以按专业大类制定。

(二)专业教师标准特点

专业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类教师,制定专业教师标准必须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在此前提下,专业教师标准必须体现自身的要求和特色。

1.体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只提出学历和基本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专业教师所需的专业要求,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一线教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来体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特点。“双师型”教师既形象易记,又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师的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代名词,为了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许多人试图建立“双师型”教师标准,因此制定专业教师标准必须体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这样制定出的专业教师标准才符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际。

2.体现专业性的特点。专业教师标准顾名思义要体现专业教师的专业特点。国家制定教师标准旨在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标准要体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差,国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必须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两个月。因此,体现专业性特点不仅要体现教师从教专业的特点,而且要体现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的特点。企业实践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宏观上掌握行业企业的基本要求和人才规格需求和具体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前者主要是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要,后者主要是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师掌握岗位操作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现可操作性的特点。与教师专业标准相比,专业教师标准是依据教师专业标准、按照专业教师的要求制定的一个标准,是一个下位概念,与教师专业标准相比较,是一个操作性更强的概念。每个具体的标准可操作性越强,才能有效指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与教师专业标准相比,专业教师标准更要体现可操作性。

(三)专业教师标准框架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基本理念、基本要求和实施要求三个方面,为了各类教师标准成为一个体系,专业教师标准在主体结构上也应包括这三个方面。其中,基本理念要体现专业的理念,如制造类专业要体现“精益求精”的理念,商贸类专业应体现“诚实守信”的理念。在基本内容框架上,教师专业标准也包括三个维度,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也就是说从事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职业理念和师德、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更加具体、详实,另一方面要体现专业特点,其框架应为专业理念和师德、育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四个方面,具体包括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四个维度。

专业教师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每个专业建立一个专业教师标准,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数量庞大,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共涉及321个专业,而且在实践中职业学校还设置了一些目录外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数量多且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不可能按照具体的专业设置,只能按专业大类来设置,因此科学划分专业分类标准是搞好专业教师标准的基础和前提。专业教师标准可以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18个大类进行,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标准来构建。

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毕业标准

(一)专业教师毕业标准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工作,30多年来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师资,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重要来源。制定本科毕业生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培养相比,普通中小学教师学科教育需要的时间少,因为师范院校招收的高中毕业生已掌握了大量的学科知识,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是从零开始,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培养,这些环节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培养质量。同时,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形式也比普通师范教育要多,培养主体更加多样,为了达到统一的培养质量,需要制定专业教师毕业生标准。关于教师毕业生标准国际上也有这样的做法。如新西兰教师毕业标准、澳大利亚教师毕业标准等。

(二)专业教师毕业标准特点

1.毕业生标准是一类专业教师的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是就业导向的教育,其专业设置是按照职业岗位(工种)来设置的,而高等院校专业设置面较宽,有的是按学科设置的,有的是按大类专业设置的。我国目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设置的专业是采用新颁布的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目录,其中有11个是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目录,在新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时保留下来的,其他的专业是借用适合普通高校的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不是一一对应,本科院校专业大多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多个专业,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本科的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两个专业对应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等。

2.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为了有效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取得“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对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国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必须要求取得“双证书”,因此专业教师毕业生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3.体现技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的“三性”特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技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三性”的办学特色。技术性主要体现培养的人才是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师范性体现教师职业属性,职业性主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专业教师毕业生标准必须体现“三性”融合的要求。

4.体现本科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按照《教师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必须取得本科学历。毕业生标准必须体现本科生的基本素质,如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等。

5.毕业生标准既要符合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教师标准的要求,而且也要对接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必须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尤其是要充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的要求,只有依据这两个标准,才能使教师入职后尽快成为合格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需要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毕业标准应与资格考试标准相对接。

(三)专业教师毕业标准框架

专业教师毕业标准也由三部分构成,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基本内容从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方面构建。

1.专业教师毕业标准的维度。与专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一样,专业教师毕业标准包括四个维度。(1)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职业道德包括师德和毕业从教专业所对应职业的职业道德,体现职教本科师范生的职业规范和基本素养。因此,要突出“双师”素质的要求。(2)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狭义)不含课程教学知识,能力是学生指导、职业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能力。(3)专业知识与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和“双师型”教师素质和企业实践能力。(4)专业教学能力,即把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或教学技能,包括教学知识和专业教学能力。

2.专业教师毕业标准的领域。(1)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包括职业理念、职业规范和基本素质。职业理念包括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正确评价教育现象以及专业理念三部分内容。职业规范:包括作为教师的职业规范,如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行业企业的职业规范,如工科的国颁的或行业的技术标准等。基本素质,即本科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外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等。(2)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职业教育基础知识、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三部分内容。职业教育基础包括职业教育内涵与本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职业教育特点、职教培养目标、中职与高职的区别与联系、职业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学生指导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发展、认知特点、心理辅导以及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班级管理包括班级管理理论与有效管理、课外活动等。(3)专业知识与能力。要能够体现本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结构,可以按技术领域、工种、工作流程、核心能力等构建。(4)专业教学能力。包括课程教学知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部分内容。课程教学知识主要包括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知识、教学知识、教学评价知识;课程开发,应明确具体的方法,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描述,如工科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一定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备学生、备教材(内容)、备学材(工具、设备、材料),设计出教学方案;教学实施,教学情境创设,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专业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指导实践教学,开展企业实践等。教学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明确具体的教学评价方法。

五、四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本文提到的教师标准包括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专业教师标准、专业教师毕业标准,四个标准共同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体系。四个标准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从教师职业演进来看:首先进行专门化的教师培养,当然有些是没有经过专门化培养的;其次,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后才有资格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取得教师资格入职后,经过三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经过教学实践或培训逐渐成为合格教师,即完全能够胜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最高层级的是教师专业标准。

从标准的层次来看:最高级别的是教师专业标准,它是制定其他教师标准的依据;其次是专业教师标准,虽然说专业教师标准是针对专业教师制定的标准,专业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的一类,两个标准都是对合格教师的要求,但专业教师标准相对于教师专业标准仍是下位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入职标准或准入标准,教师只有达到这一标准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重要依据就是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课教师,还要依据专业教师标准;专业教师毕业生标准从教师职业演进来看,应该与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相一致,由于考试内容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毕业生标准应高于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只有这样毕业学生才能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来看,也不能是考什么学什么,而应高于考试标准来培养人才。四种教师标准的层级顺序是: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从标准的实施来看,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只能是国家和地方的标准,不可以作为学校的标准;而专业教师标准和专业教师毕业标准,既可以作为国家或地方的标准,也可以作为学校的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专业教师标准作为国家或地方标准,必须以大类来构建,而专业教师标准若是以每个专业来建立,只能作为学校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许琳.周南照:科学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势在必行[J].上海教育,2007(23):27.

第7篇

教师资格证证明(样本)

姓名_______,性别,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年_______月专业普通全日制教育学历(中师、专科、本科)毕业。_______年_______月该同志在我局申办教师资格证

经审核该同志的申报材料,符合_______教师资格证(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定条件,任教学科_______,教师资格证号码_______,教师资格证正在办理中。

特此证明

颁发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备注:1、出具证明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有关政策,凡出具虚假证明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2、该证明信息招聘机构将登陆中国教师资格网进行查询核对。

县中学教师工作证明

兹证明_______,男(女)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系我校在编在职教师。现担任_______一职,该同志任职期间,工作认真负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曾荣获年度优秀教师。特此证明。

**县中学校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寻乌县选调教师工作证明

______同志,女,汉族,______年______月出生,现年______岁,______年毕业于______专业,本科学历,______年______月经人事局招聘至我校工作至今,教龄______年。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积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踏实,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成绩优秀,年度考核名列前茅,近五年来未受过任何处分或处罚。经审查,符合城区学校选调教师条件。

(附)近三年年度考核成绩:

学校负责人意见:学校(盖章):

201x年7月1日

教育工作经历证明书

兹证明,本单位XX同志,性别:女,于1985年8月11日出生身份证编号,XXXXXX。于2019年8月1日至今,在XX乡中心小学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以上经历表明该同志已具有1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

特此证明。

单位联系电话:

XX乡中心小学

201X年3月24日

延伸阅读:教师工作职责

一、教师应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而且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应遵循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要求和所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填写好《教师手册》,完成好学校规定的工作总结。

三、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1.认真备课。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及要求,设计并写好教案。

2.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布置作业并及时收发。批改要讲求实效,搞好讲评,引导学生及时订正错误,扎实学好每项知识。

4.认真辅导。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热情辅导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尽力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要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注意引导他们发挥其特长。

5.认真搞好实验实习。教材规定的实验实习要求,应尽力完成。根据可能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动手操作等能力。

6.认真测验、考试。做到命题确切,份量恰当,要求严格(包括考场纪律和评分),分析准确。

四、重视第二课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有关的技能技巧。

五、教师应勇于改革,锐意进龋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六、教师应认真学习,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

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

第8篇

案例观摩和模拟教学一般都是穿插在课程之中,缺少单独的考评,而教育见习和实习、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也多是作为课程展开的,最终也是以学分考评为主。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学分制考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缺少有效考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环节,但因为安全问题、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很多学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一般不是去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而只是请中小学名师到校,以本科生为对象模拟教学,师范生听完课就算见习完了。这样的方式,导致其有效考评的直接缺失。

实习既能展示师范生的理论水平,更能展现其综合实践能力。但很多学校均将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一次进行,因为与考研复习相冲突,所以很多同学两头兼顾,甚至以回家实习为由,躲在家里复习考研,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碍于情面,也不严格约束实习生,如此一来,间接导致实习考评的缺失。教师资格证申请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材料中,有《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评价表》一份,其内容包括试讲(说课)部分、面试部分。

其试讲(说课)部分共100分,具体测评事项为:教学观念15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设计25分,教学艺术20分,教学效果10分。该表对表中各项均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内容正确,容量适中,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和难点突出等。尽管该表能考评师范生试讲或说课的实践能力,但问题在于,该表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根本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是不用试讲或说课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潜在逻辑是:师范生肯定会上课或说课。然而,由于实践课程时间有限,大多高校针对师范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大班甚至合班上课,致使一些师范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尽管如此,只要他们通过了相关考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如此一来,由于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缺失对申请者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致使相关教育实践能力考评流于空疏。

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策略

为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的理念,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开展有效考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师范生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而言,在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方法引导和过程监控,放手让学生开展实践,最后的考核可以课堂考核为主,如指定篇目让师范生当堂分析和解读等,若师范生考核不合格,则应在其反复练习实践的基础上再考核,以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螺旋式提高。如此考核,再加上学生的平时课堂实践记录,就可以真正考查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水平。此外,也可借鉴国外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如芬兰的“基于认知冲突,提供学习环境,转变教师身份,重视学习理论,提倡经验表达,关注社会文化”的“合作行动计划”,以长效眼光考查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师范生实践环节中,教育见习、实习是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关联最紧密的一环,也是教师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针对见习、实习的有效考评,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职前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过程有效性,管理课堂的能力,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也是实习生申请教师资格证的重要依据。我国也应重视见习、实习有效考评,落实见习和实习计划。高校应克服困难,多次引领学生去中小学现场见习、实习。学生见习、实习后,应要求学生提供见习、实习记录,并尝试模拟试教,以巩固其见习、实习成果。

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高校应严格执行见习、实习计划,并随时开展考核,如严格检查学生的备课笔记,切实加强对学生指导教师的管理,督促并指导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开展严格规范的考评。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严格考评,真正纳入教师资格证申请体系中,并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可采用微型课的方式开展。所谓微型课,指的是师范生模拟中小学课堂,自问自答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微型课所针对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点,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其时间一般应以15~20分钟为宜。

微型课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总结、板书、作业、点评等。借助于微型课,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师范生对某一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把握、课堂流程、操作方法等,并由此了解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高下。微型课考评,可以从教材学情把握、学科知识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基本能力素养、教学创新和总体印象等多个方面予以量化打分。

第9篇

摘要:

为了解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经验,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启示,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对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课程与教师资格证紧密相连、强调学生体育教学法的应用;师资队伍精良、研究领域覆盖面广、教师任聘制度严格、从多角度开展绩效工作;注重学生的实习,遵从规范的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启示: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和分期制度;注意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与合理性;重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建设高水平的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关键词:

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作为未来体育教师最重要的培养基地,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准确把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同时,沿用、借鉴国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理念。美国南卡 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ofSouthCarolina,USC)是一所公立大学,具有超过200年的历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该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也被称为美国“体育教育专业三剑客”之一。南卡罗来纳大学提供超过350门学位课程,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以及职业学位。除了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优良的教育之外,南卡罗来纳大学还以其对学生的承诺、美丽而历史悠久的校园,以及杰出的设施而闻名[1]。而该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从属于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共包括5个专业,即教育领导与政策专业、教育研究专业、教学和教师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每个专业都拥有该领域高端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将主要针对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其建设现状及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1USC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2]。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体育与健康领域,因此该专业培养目标重点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培养目标具体包括:(1)根据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2)活动组织与实施能力,即培养学生撰写、组织并实施全面健康的活动教案的能力。当今的体育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散养式”模式,未来的体育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普通中小学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动起来,并保持对体育课的新鲜感和趣味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从事重要的研究和学术活动的能力。学校通过设置科学素养和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共8学分),尽早让学生接触科学,了解科学。(4)重视有关教师资格证的课程,培养专业和优秀的未来体育教育工作者。

2USC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2.1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必须修满130~136学分方可毕业。课程由4大部分组成:大学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独立与覆盖交互性课程,共49~55学分(写作6学分,分析推理和问题解决6学分,科学素养4学分,4选1生物4学分,4选1物理4学分,2选1生理学4学分,全球化和多元化理解(思想)3学分,全球化和多元化理解(社会科学)3学分,心理学导论和社会学导论6学分,美语写作和英语写作6学分,公共交流(必修)3学分,信息素养0~3学分,价值、道德、社会责任二选一0~3学分);教师资格证核心课程,共23学分(个人和社区健康3学分、人体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导论3学分、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原则3学分、体育运动学习2学分、教学健康体适能3学分、运动技术和战术观察分析3学分、体育科研方法研究3学分、急救及心肺复苏术3学分);教师资格证基础课程,共48学分(社会体育学4学分、学生与学习多样性4学分、小学体育教育4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基于运动环境青少年教学实践4学分、体育教学4学分、初中体育教育4学分、初中教学法4学分、体育教学教法4学分、初中体育教学4学分、体育教育指导教学2学分、体育教育概论2学分、体育教育测量与评价4学分);运动技能课程,共10学分。

2.2课程设置的特点1)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分3个部分:通识课程、教师资格类课程和运动技能课程。其中主要以通识课程和教师资格证课程为主,运动技能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只占7.3%)。这样的设置体现出该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即重视学生的通识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涉及领域较广,包括教育学、统计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等方面。通过跨学科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和思维逻辑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程与教师资格证紧密相连。该专业重视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课程,课程比例高达52%。教师资格证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以学习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法和体育教学等实践型课程为主,而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科学类的专业理论型课程。这说明该专业在重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面向不同学龄的学生授课的教学方法。因此,该专业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2]。在课程设置上不仅突出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而且加大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的力度,为培养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3)强调学生体育教学法的应用。该专业的体育教学法类课程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以及教学对象的分析,通过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学生个体差异、体育课堂管理等比较具体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教学意识和能力[3]。比如:教师在上初中体育教学法时,要求学生录制自己的教学片断,并且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评估标准,分析课堂质量、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时间分配等方面,并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和自我反思。另外,这类教学法课程强调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积累,通过整合已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过滤那些过于理论化的教育理论,疏理术科教学内容或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提高教学能力。

3USC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3.1师资队伍研究领域覆盖面广泛该专业的7名专职教师承担全部的理论及术科教学工作。年龄结构层次合适,学历结构以博士为主,是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从其学历、研究领域等情况来看,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全面性,覆盖幼儿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活动和运动营养学等领域。不仅如此,有些教师的本科阶段修读体育专业,但是硕士、博士阶段从事其他领域的研究,从而有利于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甚至有些教师具有两个不同专业博士学位,如ToniMorres-McGehee教授是生物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PanayiotisDoutis教授是教育学、体育哲学博士。相应地,教师的专业方向越丰富,其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就越广。例如,RachelHarvey博士除了研究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教师教育外,还有研究科技健康在体育中的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在美国,跨学科研究是十分常见的,这与社会和该专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关,有些问题是单一学科所不能解决的。由此可见,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研究领域普遍较广,这对于未来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结合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严格的教师任聘制度和多角度绩效工作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要求严格,因此对教师素质要求也十分严格和明确,通过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判:(1)教授能力,即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的教学能力,必须对自己已有的理论层面和技术能力进行合理的质疑,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使之更加的科学。(2)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学术研究的能力。美国大学通过设立特殊职位,将人员集中在一个代表特定学科的院系,或者设立特殊的有组织的研究机构等方式进行跨学科的研究[4]。(3)学历和教学经验。不仅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还要求教师必须至少要有5年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工作经验,即拥有丰富的中小学工作的经验。这能很好地避免体育教师对体育科研理论和术科实践的脱节,增加教师教课能力。(4)教师育人的基本素质和师德。该专业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和学术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比如,在上课时要求教师必须穿着正装,不允许着短裤和拖鞋等。不仅如此,学校还会对在职教师的绩效工作进行多角度的评价:(1)科研情况:对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课题、论文、著作、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评价。(2)学业领域活动情况的评价,即参加APCESS和AAPHERD[5]等美国大型体育领域学术交流活动的频率。因为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代表着全美最先进的体育思想和成果。如果大学教师参加了这些体育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奖项,说明其学术思想走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前沿。(3)对大学发展及社会的贡献度。如教师是否为维护自己的大学而努力?教师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或者中小学的需要?教师的科研成果是否能转化成实际成果?教师为学校或者社会提供了哪些服务?(4)教学评价,包括系主任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系主任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和平时日常工作的检查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同行评价是与被评价教师所教学科相关的资深教授进行填表式评价、书面评价、匿名小组评价等;而学生评价则采用系统的学生等级评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最常用的评价工具总括检查表、自助系统评价及以目标为基准的检查表[6]。

4USC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

4.1强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实习就是为培养职前教师独立工作能力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职前教师走向工作岗位之前不可缺少的“实战演习”[7]。而体育教师教育实习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技能培养完成的教育阶段[8]。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实习,该专业把实习分为4个阶段:一是概念学习与模拟实践阶段[9]。即让学生通过中小学教学法、教育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嵌入实践经验,提前让学生接触并实践体育课。二是实习前准备阶段。即所有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须申请实习或者教学,且在实习前必须满足学生事务办公室的4个条件:(1)通过南卡罗来纳州教育部对学生的背景检查,如指纹卡检验等;(2)完成所有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要求;(3)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最低学分标准;(4)完成EDDA模块的课程,即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通识课程。三是实习阶段。要求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15周,主要由课堂教学、教学日记两个部分组成,并且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需要承担的任务。为了更好地熟悉课程计划、组织教学、课堂管理等内容,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必须首先完成1周的教育见习,见习结束后,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下备课并尝试进行小组教学。随着学生教学技能、经验的增长,其所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会有所增加。指导教师会对学生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得到认可的学生将承担全部教学任务。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四是实习后总结阶段。即学生对自己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由此可见,该专业不仅有严格的实习准入制度,如在实习之前进行背景核查、基本课程学习检查等,以保证职前教师的确具备了实习的条件和能力。而且在实习期间和结束阶段安排丰富的内容和任务,这样能使学生通过教学实习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全面检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在反思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4.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资格证要求关于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按级别划分可分为国家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和各州的体育教师资格证书;按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期、长期和终生制3种类型[10]。有效期为4年的短期证书主要发给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有效期为8年的证书是为了证明教师具有何种程度的学科教学能力;长期证书主要针对有3~5年教龄且拥有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11]。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师资格证由NCATE-approved[12](国家运动和体育协会)认证,适用于教授K-12(学龄期儿童至高中三年级)的教师资格证书。但是,与学生在完成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学分要求后即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相比,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过程则较为复杂。如果要想获得教师资格证,则需要学生自己向南卡罗来纳州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在申请教师资格证之前,要求所有学生在通识课程(EDDA)、体育教育专业课程(PEDU)、外语(ENGL)等方面的GPA达到2.5或者更好,只有满足标准才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申请通过之后,需要参加州体育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实习资格,经过2~3个月的实习合格之后才能获得州颁发的体育教师资格证[13]。

5对中国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5.1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和分期制度当前,我国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的认证需经过普通话考试、笔试和面试阶段。笔试和面试合格后,申请者需在规定的时间递交规定的材料,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认定合格后,即可获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但是,我国还没有明文规定要实行教师资格证的分期制度,只是要求进行5年为1个周期的复查制度进行考核,且该制度处在试点期间,考核内容还很不完善。而美国的教师资格证较我国认证更为多样化,认定程序比较完善,且教师资格证制度明确规定了证书只有4年或5年的有效期,如果过了有效期,则需要通过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来作为提高证书等级的依据[14]。因此,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可借鉴南卡罗来纳大学规范与完善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一是提高准入标准,完善分期制度,以3~5年为1周期对教师能力的现状进行重新考核;二是重视教学实习,保证教学技能,即笔试合格后,安排合格者参加0.5~1年的教育实习。

5.2注意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重视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运动技能类课程占的比例较大,英语、社会学导论、科学素养等通识教育课程较少,要求也比较简单。而在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高达40.4%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体现出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宽阔的视野、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发展目标。因此,我国各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借鉴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要求:加大通识课程的比例;增加中小学教学法的课程,减少传统的运动技术的授课;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5.3重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15]。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将体育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16]组合在一起,而是开设了众多能够融合学科和教育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比如,仅仅针对初中阶段,就开设了初中体育教育、体育教学、初中体育教学教法、体育教育指导教学等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不仅了解了初中不同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而且还学习了基本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模拟实习和体验。这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入职之后快速适应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环境。而且,美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普遍重视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在南卡罗来纳大学的专业教育课程中,几乎围绕体育教育教法进行,绝大部分课程也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对于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不是很重视,教育实习也存在严重的“走过场”现象。对教学实习的课程方案仅仅对实习时间和大致内容作了规定,并没有对参加教育实习的前提条件、实习教师回学校反馈现状和指导教师的交流频率等做出详细规定。因此,我国各体育教育专业应该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教学实习的重视和实习结束后的反思;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严格组织管理;注重班级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的互相配合;对实习教师进行实习训练和指导,并通过设置教学实践相关课程让学生尽早接触体育教学实践。

5.4建设高水平的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如果要培养优质的未来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拥有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17]。南卡罗来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对于教师工作经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比如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中小学工作实践经验,对在职教师进行多角度的绩效工作评价。而在我国,虽然对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学位方面有相关要求,但对于其中小学实践工作经验并没有明确规定。任课教师运动技术水平较高,教授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能力较差,并不算真正从事体育教育研究。由此可见,加大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入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是当务之急。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加强体育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经验。只有高校教师了解中小学教学内容,并亲身经历,他们才能培养出未来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二是大力引进具有国际留学经历的高水平研究工作者,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三是积极引导学校教师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了解现阶段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只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专业素质高和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并引导他们在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中承担重要的责任。

参考文献:

[1]SouthCarolinaataGlance[EB/OL].[2015-05-22].

[2]张凤娟.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模式、特点与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1(3):76-80.

[3]王建宇,卞薇,黄爱峰.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0,17(9):61-64.

[4]毛振明.体育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6-339.

[5]JULIEK.Crossingboundaries:knowledge,disciplinariticsandlntcrdisciplinaritics[M].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ofVirginiaPress,1996.

[6]夏妍,张怀菊.美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6(9):51-54.

[7]徐蒙蒙.基于INTASC标准的教育实习评价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8]王朝.中美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比较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8):151-153.

[9]王玉珍.中美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的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0]杨彬.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与聘任制度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57-60.

[11]周小辰.中美教师资格证有效性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5):114-117.

[12]蔡士凯.“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3]张妙玲.美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7,14(1):105-107.

[14]陈霜叶,卢乃桂.大学知识的组织化形式:大学本科专业及其设置的四个分析维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4):18-30.

[15]程成,雷体南,周春阳.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对策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4(2):59-60.

[16]赵志鲲.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75-7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