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法制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1 16:59: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法制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法制教案

第1篇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三、合作交流: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2    课题名称: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

   3、触类旁通学习其它的交通标志。

   (1)电脑展示各种交通标志。

   (2)有的电脑展示,有的请同学说后再展示。

   (3)引入: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我们要不要听他们指挥呢?(回答要),但我们还要听谁指挥?(交通警察、同时出示文中交通警察的图片)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要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识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案,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按照它们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则,我们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保证,交通才会有秩序。

   5、引言: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措施外,国家还用法律的形式,

   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交通法规”。

   三、学习“交通法规”一段文章。

   1、指导学生阅读后,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国家于1988年8月1日施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法规。它不仅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而且对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法规的内容十分全面和详细,在这里我们仅就与我们有关的部分摘录,供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2、叫学生边读边议。

   (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法律条款?

   (2)制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让学生要据亲身体验,或者听到、看到的事例,踊跃发言,畅谈制定这些条例的道理。

   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学习和遵守的。

   四、模似从学校到书店的活动,其中设置了许多“关卡”,让学生实践。

   五、总结:

   通过“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学习,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还能从法律的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边播放音乐)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3

   课题名称: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教学反思:

第2篇

高中二年级学生

【课程内容】

人教版美术课本

【单元教学目标】

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与表现,以游戏的方式观察事物,进行感官体验,通过看、想、做等方法进行学习,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课程计划】

1、教学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以第一学段中对“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为要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2、设计思路:高中的学生处于转折期,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但是缺少科学的观察方法与训练,因而易产生情绪;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设计标志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放宽要求,降低难度,能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简单方法。本课以问题激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讨过程中互助互学,提高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3、组织方法:在游戏时,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共同进步。完成作业时,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能力高的学生可自己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力低的学生可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目标。

【教学案例】

课题

标志设计

课时

1课时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标志的目的、意义与作用。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运用彩笔、彩纸、毛线、羽毛各种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互评、互相启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法规,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

教学重点

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教法

问题激趣法、游戏促学法、观察总结法、欣赏分析法

学法

游戏互动法、交流互评法、讨论提问法

教具准备

几种不同的标志设计作品(游戏用)、奖励用的标志

学具准备

(学生)标志、设计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外优秀标志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师:五一长假,我到贵阳后先去超市(多媒体出示超市标志)买了点东西,接着又到了建行(多媒体出示建设银行的标志),然后又到这里(多媒体出示火车站标志)接了个朋友,最后我们又到这儿(多媒体出标肯德基标志)吃了饭。你知道我去了哪些地方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2、师:你是如何知道我去了这些地方的?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观察得认真仔细!这些图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们就是标志。

3、师:你觉得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标志是一些公共场所、工厂、商品、交通的标记,让人一看就懂,便于我们识别和记忆,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

师: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标志吗?

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标志。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我们今天就试着来设计自己喜欢的标志。

4、出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参加学习活动,使他们获得亲身体验,达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标志的含义和作用,让他们认识到标志设计不仅是技能技巧,而且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二、发展阶段

1、欣赏几个标志设计的例子(多媒体出示),并介绍设计意图。师总结:今天图形标志已深入到各个领域,从工厂、交通、卫生、生活用品等方面都很容易见到。

2、分小组做游戏。师:每小组分发几个不同的标志,请你们根据各学科老师的特点,为他们找到合适的标志。

3、学生合作进行活动,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4、师:请几个组各选一位代表,说说自己组员研究的结果,并讲解理由。

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师总结:同学们做得好,你们都找到了各学科老师身上的特点,标志就是根据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这些特点,运用图形设计出来的。

6、多媒体分类出示各种标志(文字类、图像类、抽象类等),请学生欣赏。

师:标志设计还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与众不同,才能互相区分和辨别。如果是团体,要体现出团体的特点,如足球队,绘画兴趣小组等。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互助互动互学;开拓思路,了解设计途径,运用造型和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三、作业要求

1、师:我们知道了怎样设计,还欣赏了国际国内的设计作品,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材料用剪、画、贴等方法为自己、小组或班级设计一个标志,要有特色,与众不同。可单独制作,也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找出共同点来设计标志。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设计,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大胆创作及材料运用突出的学生。

[设计意图]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展示与评价

1、请学生剪下自己设计的标志,贴上双面胶,粘在自己胸前,互相欣赏。

2、师:现在我给每位同学评奖,你认为谁(个人或小组)的标志设计得好,就把这标志贴在他的胸前。

3、师: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标志一般包括:商标、标徽和公共标志。

学生互相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侵犯注册商标会带来什么后果?

(多媒体投影)商标侵权典型案例:

侵权者:曾炳薪

被侵权商标:美国惠普公司的商标

2003年9月17日下午,深圳市工商局宝安分局现场查处位于宝安区沙井新二重明纸品印刷厂,现场查获假冒美国惠普公司商标标识共计21件。重明印刷厂为来料加工合资企业,负责人曾炳薪,其中一方为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新二经济发展公司,另一方为台湾重明纸制品有限公司,该制假工厂印刷设备精良,生产规模大,生产的假冒包装材料与真品极为近似,涉嫌长期以来为周边地区制假地下工厂提供大量假冒包装材料。

学生讨论。

教师因势利导、展开法制教育,利用多媒体投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二十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属犯罪行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63条规定,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案,应予追诉。

至此,法律条文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空洞的了。

4、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标志,还动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标志,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给你的家庭设计一些标志,这样同学们到你家做客的时候,不用你介绍,就知道你的房间在哪儿、洗手间在哪儿了。是不是很方便呢?希望你们回家试一试。

[设计意图]

学生互评,可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评价,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渗透法制教育,拓展知识,让学生知道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篇

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

一、竞赛的主题和内容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参赛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四是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相关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法制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五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学校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专题教育教学光盘后的心得体会。

二、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设立在**教育报刊社。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征文竞赛活动组织领导工作。

四、竞赛活动的程序

竞赛于10月30日启动,至2010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赛阶段(10月30日至2010年5月30日)

1、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确定的竞赛内容,组织本校师生开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并按时间要求将本校优秀文章报送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经遴选将本县优秀文章报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参赛征文进行复审,并于2010年6月15日前报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

各市(州、地)限报优秀征文90篇。

(二)复赛阶段(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地)上报的征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文章提交省组委会审定。

2、经省组委会审定的评选结果在《**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等报刊上公布,并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3、评选结束后由省组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征文初赛、复赛阶段,省教育厅《**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及团省委《少年时代报》、**师范学院《希望》、《**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上均设置“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专栏”,各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时代报》负责接受小学生的投稿,其他报刊负责接受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的投稿。

竞赛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和优秀文章将汇编成集,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书后,免费赠送各地中小学。

六、竞赛活动的奖项

本次大赛分学校组、教师组、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并分别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及奖金。

七、相关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于**月20日前报送省征文竞赛办公室。

(二)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从“五五”普法年度经费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设立相应奖项,对本地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第4篇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8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撅水、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和爆炸。”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第5篇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当前,《中国法制史》课程传统教学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粉笔+嘴巴+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自始至终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授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台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台下学生埋头苦记,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案例教学,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重要前提。《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内容起自夏朝,讫于当今,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专有名词多,所涉及历史典籍、数据浩繁久远,加上与现实的距离感,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困惑。如果还采用传统方式教学,有些概念老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仍可能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要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从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而这时引入案例教学分析的方法并且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对学生了解当时的立法背景,加深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切实掌握重点问题非常有帮助.尤其在网络课程中,案例教学可以使用多种传输技术,比如声音、图片、flash动画等,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国法制史学习,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真正体会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乐趣。[1]

    (三)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提高素质

    我们的老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又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的,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从法律职业化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尤其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上好案例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等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中国法制历史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历史案件的分析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充电,扩充知识面,课前认真地选好备好案例教学内容,通过一次次案例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四)案例教学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使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除了尊重外,还有几分畏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的亲和力、感召力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打破千百年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

    (五)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体现了法律规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法律规则的内容和法律精神做出了最好的实际阐释与证明。恰当地引入案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对古代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的变化;从文本到社会理解立法与司法二者间的差距,从而引发学生们深究导致二者差距的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的兴趣,也使学生们得以从中探寻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理论层面为今天的法制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六)案例教学的使用促进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以往的《中国法制史》课的教学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司法实际工作基本脱节。而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非常好地实现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对古代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与“古代的法制”这个“实际”、“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明了历史上办案的方式、分析案件的思路与方法、适用法律的过程、支持判决的理由以及案例的意义等等,养成学生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善于、勇于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想。[3]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必备素质,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二、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

    鉴于中国法制史纷繁众多的过去,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一类理论问题用一个或者若干个案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加以说明,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个问题时,无宇追逃案就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案例。在收集这个案例时,考虑到目前学生对于古汉语的掌握能力,在收录原文的同时,也要收录对它们的白话文解释。

    (二)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当有一定的疑难性

    案例太难或过易都不好。案件太难学生不知从何分析,从而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件太易会使学生一猜便知,引不起学生的求知欲,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比如在讲到魏晋时期法律的儒家化问题时,有的老师就会讲到费羊皮卖女葬母案。其实这个案例不仅涉及儒家关于服制制度的态度,还涉及其“尊尊亲亲”思想。费羊皮卖女确实罪不可恕,但卖女是为了尽孝,符合儒家思想,最后免除了刑事处罚。只要配之以白话文解释,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三)案例教学要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教师要尽可能多采用如小组发言、限时发言、扮演案例中角色等不同方式来授课。其中由学生扮演案例中角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很多学生参与。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情理法司法审判精神,可以依据史料记载案例,由学生积极参与扮演,完整再现当时的审判场景。学生在模仿古人判案过程中,以古人的心态和思想支配自己的言行,故能深刻体会古代法官兼顾情理法的司法审判原则,感同身受中理解了相关法制史知识。

    (四)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具备案件推理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应变能力,以灵活驾驭课堂

第6篇

《中国法制史》是历史学与法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法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也是一门很难讲授、很难掌握的交叉学科,因此这就要求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当前,《中国法制史》课程传统教学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粉笔+嘴巴+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自始至终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授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台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台下学生埋头苦记,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案例教学,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重要前提。《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内容起自夏朝,讫于当今,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专有名词多,所涉及历史典籍、数据浩繁久远,加上与现实的距离感,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困惑。如果还采用传统方式教学,有些概念老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仍可能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要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从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而这时引入案例教学分析的方法并且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对学生了解当时的立法背景,加深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切实本文由收集整理掌握重点问题非常有帮助。尤其在网络课程中,案例教学可以使用多种传输技术,比如声音、图片、flash动画等,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国法制史学习,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真正体会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乐趣。[1]

(三)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提高素质

我们的老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又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的,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从法律职业化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尤其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上好案例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等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中国法制历史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历史案件的分析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充电,扩充知识面,课前认真地选好备好案例教学内容,通过一次次案例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四)案例教学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使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除了尊重外,还有几分畏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的亲和力、感召力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打破千百年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

(五)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体现了法律规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法律规则的内容和法律精神做出了最好的实际阐释与证明。恰当地引入案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对古代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的变化;从文本到社会理解立法与司法二者间的差距,从而引发学生们深究导致二者差距的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的兴趣,也使学生们得以从中探寻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理论层面为今天的法制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六)案例教学的使用促进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以往的《中国法制史》课的教学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司法实际工作基本脱节。而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非常好地实现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对古代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与“古代的法制”这个“实际”、“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明了历史上办案的方式、分析案件的思路与方法、适用法律的过程、支持判决的理由以及案例的意义等等,养成学生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善于、勇于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想。[3]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必备素质,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二、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

鉴于中国法制史纷繁众多的过去,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一类理论问题用一个或者若干个案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加以说明,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个问题时,无宇追逃案就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案例。在收集这个案例时,考虑到目前学生对于古汉语的掌握能力,在收录原文的同时,也要收录对它们的白话文解释。

(二)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当有一定的疑难性

案例太难或过易都不好。案件太难学生不知从何分析,从而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件太易会使学生一猜便知,引不起学生的求知欲,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比如在讲到魏晋时期法律的儒家化问题时,有的老师就会讲到费羊皮卖女葬母案。其实这个案例不仅涉及儒家关于服制制度的态度,还涉及其“尊尊亲亲”思想。费羊皮卖女确实罪不可恕,但卖女是为了尽孝,符合儒家思想,最后免除了刑事处罚。只要配之以白话文解释,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三)案例教学要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教师要尽可能多采用如小组发言、限时发言、扮演案例中角色等不同方式来授课。其中由学生扮演案例中角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很多学生参与。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情理法司法审判精神,可以依据史料记载案例,由学生积极参与扮演,完整再现当时的审判场景。学生在模仿古人判案过程中,以古人的心态和思想支配自己的言行,故能深刻体会古代法官兼顾情理法的司法审判原则,感同身受中理解了相关法制史知识。

(四)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具备案件推理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应变能力,以灵活驾驭课堂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换届选举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作用,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选民依法行使民利,促进和保障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二、目标任务

借助全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深入扎实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农村大力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治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村级民主管理机制,抓好“四民主、两公开”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宣传教育内容

宣传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关的法律法规。具体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四、总体安排

这次“五法两办法”宣传教育工作从2011年4月开始,6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中旬)

制发文件,对“五法两办法”宣传教育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中旬—6月底)

1、下发“五法两办法”宣传手册;

2、以镇(街道)为单位,由镇(街道)司法所组织辖区内法律服务者开展“五法两办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3、精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乡土普法课件,在远程教育网上播放;

4、把“五法两办法”纳入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学习内容,每月5日、15日、25日组织农村党员群众集中学习收看有关换届法律法规的专题节目;

5、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及时解答群众有关换届选举工作的法律咨询。

(三)总结检查阶段(6月底前)

1、组织参加全市农村换届选举“五法两办法”法律知识考试抽奖活动;

2、组织参加全市农村换届选举“五法两办法”知识竞赛;

3、对“五法两办法”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基层党员群众十分关心。各镇(街道)司法所一定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加强与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协调配合,周密安排,精心实施,保证换届选举期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各镇(街道)远程教育管理站,要积极会同司法所,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充分整合利用好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共同抓好“五法两办法”宣传教育工作。

(二)找准工作载体,创新普法形式。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优势,加强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镇(街道)司法所要以此次换届选举“五法两办法”宣传教育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远程普法的新形式、新方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不断增强远程教育普法效果。

第8篇

    玮玮在诉状中称,今年5月她又入住医院进行钢钉拔除手术,要求保险公司支付意外事故致残保险金5000元,以及髓内固定钢钉拔除医疗保险金等费用5000余元。保险公司则辩称,根据合同中的“残疾程度与给付比例表”,玮玮的伤残程度不属于学生团体保险需支付保险金伤残程度范围,公司无须支付这笔费用。另外,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事故发生,超过180天的医疗费用不予理赔。

    本案件的争议在于,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规定,玮玮因交通事故已构成了七、九、十级伤残。可玮玮的伤残程度却“超出”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是否可以免除支付伤残保险金的责任呢?

    法院认为,保险公司将意外残疾限定在所制订的范围之内,但是无论是保险公司、投保人、被保险人,均无法排除意外伤害危险的发生,或者预知会发生何种意外伤害后果。若一旦发生约定范围之外的伤残,必然会引起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的争议。

    玮玮的伤残程度超出了限制范围,假如由于合同没有规定玮玮的这种伤残,使她不能获得伤残保险金,显然不公平,也不能体现保险“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职能。除非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除“残疾程度与给付比例表”范围之外的伤残,不属于伤残保险金的支付范围,保险公司才可以免责,但是合同并没有如此约定。

第9篇

案例是指包含有问题或者是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则是指老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促进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案例的运用,是这种教学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这种开河于哈佛大学的教学形式一经推出,就以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促动式教学,改变了讲授法给学生带来的厌倦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由于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活动中最新的、有争议的、可讨论的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的同时巩固所学理论,既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具体而言,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后通过与之相关的练习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学生常常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书本上无法找到完全一样的知识点,使得学生一接触实际就会感觉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破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较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案例教学法则不然,强调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讨论对话中的平等交流与彼此的尊重、信任,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见,让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从教学实践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案例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选择布置案例、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小组或课堂讨论、辩论———学生发言———教师讲解、总结等几个步骤。案例教学的成败与案例选择与准备是否充分密切相关,因此选取的案例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这一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通过阅读分析,应形成一个简要的发言提纲,以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时使用。小组或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师生都要高度重视,任课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发挥引导作用,不能过多干预,又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师讲解和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既包括讨论情况的总结,也包括案例本身的总结。在总结时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和创见,如有不足之处应指明并加以补充纠正。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做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均很高,学生的素质、状态、个性、环境,教师的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引导方法等均会影响教学效果,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三、会计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困难

1.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形成费时、费力。案例教学法中所用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会计理论源自于实务,教材本身也附有大量的例题与练习,容易让人产生“课本所举之例源于实务,就是案例”的认识。其实,课本中的例题均是针对课本想说明或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业务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举例,仅对某一问题而提出,删除了许多复杂关系,学生很容易在书中找到答案。典型案例不容易找到现成的,需要教师长期总结积累,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往往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自身也缺乏会计从业经历,要想收集和积累大量的、恰当的案例,其实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

2.教学规模过大,不利于组织案例讨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财会专业学生人数较多,班级规模过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与学生充分讨论,更无法全面听取学生的意见,当然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建立在学生充分讨论、师生、生生互动基础之上的案例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3.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参与度低。受注入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习惯于接受教师意见或课本中的意见,甚至存在着结论唯一的思维定势,本来应当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的案例教学在许多时候也只是虚有其表,演变成了仍然是教师主讲,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4.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既不能在提供案例后就撒手不管,也不能从头到尾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对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给予过多的是非判断,更不能只注重对案例结果的正确答案的得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案例的讨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更要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

1.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在各级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中形成“案例教学之于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的观念,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会计教学效果的保障,因为教学过程最终还是由教师来设计的、组织的,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鼓励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收集和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案例的归纳和整理做好积极的准备。

2.广泛收集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会计案例并汇编成册。案例教学中所需的案例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收集和整理,而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目的性,即要能使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即案例是在实际调查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有客观依据的。灵活性,即案例的形式、内容、解答要求、方法和答案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生动性,即案例必须生动,引人入胜,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应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案例,建立案例库。案例的取得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获得,参考有关资料收集,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工作自行设计,或是由会计事务所提供等等。

3.精心准备,周密组织,全过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效果是由周密的组织来实现的,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不可随心所欲,要有章可循、有法可做。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引用案例,如:会计的法规、条例和原则的条文很多,理论性强,与学生和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普遍认为其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只以宣读、解释为主,学生难于理解、课堂气氛沉闷不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鲜活案例,用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接受的程度。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相关知识后,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中一般均应安排模拟实习环节,让学生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编制报表,依次独立地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出许多问题,若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突出个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评价与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增加课堂知识的输出量,同时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积极采用。

5.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会计课程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因此,应改革以往一锤定音的传统考核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理论考核和应用考核、笔试和口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情况给出形成性成绩并增加其在总分中的比重,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五、使用案例教学法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法就是教学中的万能法宝,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知识点,它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有其优点,同样也存在着不足,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客观地认识之,避免出现以下两种误识:

1.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对立起来,排斥传统的讲授法

传统的讲授法有其局限性,但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会计的重点、难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使用讲授法才能使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脱离了基础理论的铺垫,单纯运用案例来组织教学,就会使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深度而陷于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来代替原理、规律的探索。只有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夸大案例教学法的优点而过分使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