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解剖实验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7 21:54: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解剖实验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解剖实验报告

第1篇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四.实验步骤

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 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3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分离两下肢: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5 取出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他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2.1.1.7用棉线在靠近脊柱的位置结扎坐骨神经,并在结扎线的上方剪断神经,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cm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浸入任氏剂的培养皿中。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1.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上的小孔内;2.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要与桌面垂直;3.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剂保持标本湿润;4.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5.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打开电脑,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菜单栏选择“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模块”点击开始,调节刺激参数,使频率自动逐渐递增,串间隔为2.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

五.结果与分析

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串间隔为2,频率增量为1时的张力变化(如图)可见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如图中第一次刺激),频率增大到,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中第2-6次刺激),频率继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如图中第7、8次刺激)。不同的腓肠肌其阈刺激,最大刺激均存在差异;其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要频率也不尽相同。

第2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实验报告;修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71-02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涉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解剖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植物解剖实验的内容包括:(1)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有丝分裂、组织的类型及植物各器官的结构等。(2)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形态描述,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加强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及对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2)通过完成实验报告,验证并理解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达到对所学内容总结和巩固的目的。实验报告内容的科学设置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完成实验内容,将课堂内容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实验课程的效果。近几年,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设计、实验报告册的修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4]。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在参考总结相关课程《实验报告册》修编成果[2]的基础上,修编了《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并且通过2年的试用,对《报告册》内容进行了完善。以下对本《报告册》特点及应用结果作简短报道,希望能为相关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植物解剖学课程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园林、草业及农业资源类专业的必修课,每年为相关专业25个左右班级的学生开设该课程,课程计划46学时,实验课20学时,分十次完成。该课程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书[4]及完整的考核体系。通过多年的努力,该课程曾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但是,实验报告一直沿用传统的图画本或实验报告单方式,报告内容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而不同,主要是绘制结构图并注字。该实验报告单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不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不能将实验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2)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结构图的绘制,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没有搞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参照挂图进行结构绘制,出现只要图画好了,植物学实验成绩就高的错误倾向,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效果。(3)实验报形式单一不能够完整地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完成及总结情况,削弱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

二、修编《实验报告册》的特点及优势

1.实验报告册的形式及内容多样化。根据试验大纲的内容,本实验报告册设置了10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学生在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及实验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绘制结构简图并注字、完善结构简图的部分内容、根据实验内容完成表格、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填空,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对课程关节内容进行总结等。该实验报告册形式多样化,解决了以往所使用实验报告单中报告形式单一的缺点,能够比较系统地总结和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状况,较好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材料结构特点的实验态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结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效果。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材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本报告册实验报告内容及形式多样,如:在植物输导组织这个实验中,学生需反复地观察比较南瓜茎横切面和纵切面切片才能完成实验报告中所要求的(1)绘制所观察到的导管纵切面简图。(2)绘制筛管、伴胞横切面简图并注字。(3)完形填空等内容。新修编《报告册》,在保留传统的、以永久切片的观察为主的实验方式之外,采用了使用新鲜材料制作徒手切片为主的实验报告内容,如:在植物细胞及组织相关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使用西红柿、土豆、辣椒、洋葱等材料;在根、茎、叶结构相关的实验中,我们增加了以洋葱、豆芽、蒜台、芹菜、天竺葵等为实验材料。在制作切片、观察比较相关结构基础上,完成不同形式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设计能力。

3.利于资料保存,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以往的实验报告单,每个实验为一页报告纸,实验报告只记录了实验结果的内容,不便于保存,也不利于复习。修编后的报告册包括了实验内容、实验重点过程以及形式多样的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册最后附录了相关的习题,便于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做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在实验老师对报告内容完成批改之后便于修改,同时,在年终考试之前,本报告册是学生复习的重要资料。因此,本报告册的修编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实验报告册》的应用及评价效果

通过2014、2015年在11个班学生中试用及修改,达到了比较完善的效果。2016年9月开始,我们将在我校其他班级中推广使用。3名使用《实验报告册》的教师认为:新报告册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时间的利用效率、师生互动及学生提问明显增加、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对2014、2015级117学生对《实验报告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1%以上的学生对本报告册各方面内容表示满意(见表1)。

实验教学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年的试用证明,我们修编写的《实验报告册》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效果。本报告册的修编为我们继续修编“植物分类学实验报告册”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相关院校对相关专业实验报告册修编研究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熊英,李玲,王岚,等.以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深化机能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74-275.

[2]孟盈.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76-277.

[3]吉乃提汗・马木提,谭敦炎.新疆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初探[J].高教学刊,2015,18:97-100.

[4]周桂玲.植物学实验指导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Revision Research on Plant Anatomy Experiment Report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 Tak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MANNULA Yimingniyazi,DILIXIATI Hasimu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第3篇

关键词: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42-02

家畜解剖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形态学范畴,其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本课程需要记忆的基础内容多,加之浸制标本的强烈刺激性气味,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对其兴趣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作了一些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扩展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由于以往使用的都是内地院校主编的统编教材,有些内容与新疆本地家畜特点不同,与我实验室所使用的标本、挂图等实验器具也有

很大差异,对指导学生实验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另外,通过教学发现,动医专业的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部分后期课程和很多科研项目大部分以兔子和白鼠为实验动物。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以统编教材为参考书,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学大纲,增加实验课时和内容,阐明了各实验的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并紧密联系生产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并与后期的专业课程形成衔接。实验课时由原来的28学时增加到了34学时,使实验课时占到了课程总学时的50%;实验内容在原来的牛、羊、马、猪、鸡的解剖实验基础上,又增加了兔子和白鼠的大体解剖综合实验,并且向全校开放。通过课时的增加和实验内容的扩展,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和扩大了实验知识范围,因此,一方面为后期课程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传统的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上课后教师直接拿标本给学生讲解,然后学生再自己实验。这种方式主要有两个缺点:(1)占用学生有限实验时间,因为理论课上实际已经讲解了某一系统或器官的具体形态、位置和结构,实验课上再讲,就占用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形成了不必要的重复;(2)造成学生学习的惰性,教师直接讲述标本,学生被动地接受,不通过自己的动手和观察就知道了具体某一系统或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这样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实践,求知欲没有被调动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其一,由原来的开始上实验课教师先讲,学生后做实验,转变为学生先初步做实验,接着老师提问、讲解,随后学生系统做实验,最后老师总结。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实验课前安排学生依据已讲解的理论课内容和实验指导书提前预习实验内容。第二步,实验课上课后,先提问上一堂课实验内容和预习的实验内容。大约10分钟。第三步,教师安排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具体方法和预期获得的实验效果。大约5分钟。第四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如有问题先记录下来。大约25分钟。第五步,随机让一两个学生讲解标本,让全体学生注意听是否正确和完整并且给予纠正和补充,教师给予评价;或者教师以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讲解标本,解答学生的问题。大约30分钟。第六步,学生系统地进行实验,若有疑问,及时向老师提问,大约25分钟。第七步,下课前,检查实验效果,可随机提问个别学生本次实验内容,最后做课后小结,安排学生绘图写实验报告。大约5分钟。

其二,由原来的验证型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家畜解剖学实验项目绝大部分属于验证型实验,现有的只有两项为综合性实验,这对提高学生对家畜解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改变现状,我们通过改进实验方式和内容,使原来的验证型实验逐渐地趋向于或转变为综合型实验,另外又增加了两项综合实验项目(兔子和白鼠大体解剖综合实验)。例如骨骼的实验,以往都是教师直接讲每一块骨的名称、特点,然后让学生去验证,属于纯粹的验证型实验。现在我们改为,让学生根据理论课知识,先识别每一块骨,然后在去区别不同家畜同一种骨,同一家畜不同种的骨以及左右肢、前后肢骨,最后让学生综合以上知识去组装出不同家畜的骨骼标本。这样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家畜的骨骼学知识,去进行综合型实验。通过这种转变,锻炼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学习家畜解剖学的兴趣。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比较,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三、改革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过去只是在期末理论考试卷中涉及部分实验内容,起不到检验实验效果的目的,也使得一些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另外,实验课后学生只填写统编的家畜解剖学实习图,进行批改后作为实验成绩,实际上应该算为作业成绩,而且大部分实习图书上都有,抄袭的现象严重,达不到锻炼学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了真正达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在实验课考核和实验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方面进行了革新。考核方式的改革:单独考核实验内容,全部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时间在解剖实验室进行实验内容现场解剖标本考核。以实验内容为主,事先出好试题并编号,被考核学生随机抽签,对抽中的试题进行面试,最后评出成绩,并作为实验课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总成绩内。实验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实验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实验考核成绩、家畜解剖学实习图填图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平时实验提问成绩。其中我们增加了实验考核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上文已经提到,实验报告成绩是,为了规范实验报告,使实验报告内容符合新疆家畜的特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本实验室编制了统一的实验报告册,在每次实验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实验报告册中要求的解剖图,批改后作为实验报告成绩。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改革后,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基本实验技能得到加强,理论和实践综合成绩有了提高,后期课程教师反映学生对解剖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多为复合型和综合性,要求有较高的实践能力。高校原来的一些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各学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就是以一门学科的改革带动其他学科的改革,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反映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得到了加强,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课程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我院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今后,家畜解剖学课程组成员将进一步根据时展和民汉学生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传活,宋小白,黎宗强,王秋华,秦津,陈晓丽,孙艳艳,杨宝卫.基于PBL教学法的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129-132.

[2]董学兴,吕林兰,黄金田,赵卫红,王爱民.水产药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2):151-152.

[3]肖楚丽.浅谈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J].基层医学论坛,2010,(19):656-657.

[4]王晓辉.赤峰学院体育系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73-74.

第4篇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是运动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成绩评定一直以来都是实验教学工作者致力于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现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方法、任课教师素质、实验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隶属于运动人体形态科学范畴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随着体育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本课程的越来越为学界重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因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将运动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

1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单调重复。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学科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运动解剖学亦然,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一般通过文字、图片等对器官的形态结构等内容进行描述,而在实验教学中则主要是观察模型或标本,将理论课中学过的各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进行验证性观察,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内容上则是理论课程的重复,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传统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以观察为主,按照教师要求,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组织细胞以及人体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实验类型多属于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如此安排,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3)不能很好地与运动实践结合。学习运动解剖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基本套用医学模式,通过实验,重点是观察和识记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等结构,而如何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却很少提及。且运动解剖学任课教师多为毕业于医学院校或医学专业,多数教师缺少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从而造成在运动解剖学课程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人体结构的讲述,缺少与运动实践的结合,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运恰恰是动解剖学的重点,只有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与体育运动专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运动实践服务。(4)考核评价方式有待改革。学生最终考核成绩,以理论考试为主,重理论,轻技能。实验成绩所占比例不高,而实验成绩的评判依据,主要根据学生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此种考核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学生为了获得实验成绩,常更注重如何完成实验报告,而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缺乏对如何完成实验的思考,书写实验报告基本上是重复书本知识,很难考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应用于指导运动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不应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截然分开,不应将实验教学看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可以将实验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人体基本结构的同时,结合标本、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注意以运动实践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2)实验课程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运动解剖学实验应该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门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不仅要充分利用标本和模型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情况,通过实验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体育实践中,用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例如:在研究运动系统时,对于骨和骨连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观察相关骨骼和关节的结构特点,结合运动实践阐述各关节可做哪些运动,在运动中各关节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在研究骨骼肌时,让学生观察各主要骨骼肌的起止点,走行方向,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让学生思考,在实际运动中,不同的动作主要由哪些肌肉来完成,这些肌肉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肌力,各种训练方法有什么样的注意事项,教师可先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检索设备搜索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在实验课上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最终由教师总结,如此,原本枯燥的实验课将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文字叙述必不可少,但若只是文字叙述,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无法及时理解,故而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或动作示范来演示骨骼肌训练的过程,通过运动实践让学生自己感受肌肉的收缩,将多媒体,运动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将静态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动态实践,动静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让教学过程活起来,从而增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可以视频动画资料演示血液流动的过程,包括血管、心房、心室的舒张和收缩以及瓣膜的开启和关闭等,直观而形象,让抽象的知识更易掌握;例如:讲动作分析实例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动作或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际运动中的动作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做动作,仔细体会动作细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会、思考,学会把握动作要领,学会划分动作阶段,进而对各阶段的运动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各关节的运动作出分析,找出原动肌、弄清肌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质等。整个分析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教师对分析结果进行指导和纠正,指出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运动训练规律和避免运动损伤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2.2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如前所述,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具有丰富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但缺乏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故要将运动解剖学相关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有一定困难;由此看来,作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对于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与术科课教师沟通,并适当参与运动实践,利用自身解剖学理论知识优势,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这样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才能更好将理论知识运动实践相结合,才能让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更生动。

2.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运动解剖学考试。一般是采用一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算出期末总成绩,而实验成绩主要评判依据为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学生为获得实验成绩,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过程,失去了实验课的意义,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建议期末总评成绩加大实验成绩比例,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技能成绩和平时实验成绩两部分(各占50%);其中实验技能成绩又包括实验课上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思考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而平时实验成绩,则考查课余时间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思考情况,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所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心得以及思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于教学论坛中,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与教师能利用网络渠道探讨相关问题,期末根据发言情况评判平时实验成绩。这样能有效考核学生应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3小结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后继课程的学习。一直以来,运动解剖学都被体育专业学生视为极易“挂科”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运动解剖学知识量大,而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然而,对运动解剖学课程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要端正教学的态度,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让解剖学实验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利用解剖学基础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在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的复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栋,袁琼嘉.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程志清,孙国生.关于改革运动解剖学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66.

[3]许丽梅“.探究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723-725.

第5篇

1.1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对关节运动的实验教学中,以现场观摩为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讨动作过程中关节的运动形式与肌肉的工作规律以及人体运动器官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分析关节的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时要求学生亲自实践,为什么关节在运动时各肌的运动要协调?在分析肱二头肌的功能时,让同学们示范正握和反握的效果,为什么正握的难度大于反握?用这些与同学们平时运动中息息相关的例子来讲解,既容易理解,又加深了记忆。凡能在活体上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寻找、触摸,以感知、加深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1]。

1.2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解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直观的人体各器官的大置、形态及毗邻关系。采用多媒体辅助课件授课与实验操作同步进行,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在分析人体运动时,必须明确动作的姿势及其变化过程,才能说明关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才能探讨骨骼肌工作与运动变化的规律,对关节运动做出正确的评价[2]。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利用其直观、生动、形象的图像展现人体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3解剖实验课教学方法

分组学习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学习观察标本、辨认结构、互相讨论,老师巡回辅导,最后根据对巡回辅导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巩固学习法:利用实验课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同教学内容有关的电教片,加强对解剖学的认识。

1.4充分利用实验室,解决学生对认知的不足

根据学生所需,安排好实验室的利用时间,不同学生做实验的时数不等。技能不强的可以反复操作,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可以重做实验。如在学习骨骼部分时,骨性标志非常多,难以记住,让学生反复观察、触摸,提高了学习效果。

2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2.1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学生进入解剖实验室时要注重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焦虑,因一些学生一开始对实验室环境较难适应,对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解剖学实验课中要融入人文教育.

2.2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在观看标本或分组观看标本时,学生要通过分工合作做到人人动手,由浅入深,逐步辨认,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和胆大心细的人文素质。

2.3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

师生的身心健康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前提。改善实验室环境,加强通风,完善设备,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认识到在标本上学习是解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为进行人文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考试方法的改革

3.1实验考核

改进考试方法,以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①阶段性结构辨认:运动系统是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其中骨可视为关节与骨骼肌的基础。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检查本阶段的教学效果,在讲完骨的全部内容后安排一次骨标本的结构辨认。向学生说明结构辨认的要求,在测试前应将标本、模型展出一定时间,供学生复习用。在部分实验内容学习时,让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②课后作业考核:在每一系统结束后,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互相讨论。考核题灵活,联系要广,可以表格的形式总结躯干、四肢诸关节的名称、结构和肌群的功能。也可采用学生独立填写实验报告,表达出实验的内容,期末累计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然后按比例记入总成绩。

第6篇

随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根据相关实验项目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学时并结合实验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实验项目重新整合,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在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富有创新性的互动式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验活动。适时渗透人体解剖生理学前沿知识,整合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实验的讲解和演示,在示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并且要边演示边向学生介绍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清楚整个实验过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基本操作技术,为深入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②教师应加强对实验课前预习准备的布置,给学生拟定预纲,布置预习内容,把重点、难点告诉学生,使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时就能够对所要开展的实验项目目的明确,思考与探究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报告的写作是训练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报告不仅是实验过程的承载,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复习与理论教学的总结。

④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应提出明确要求,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意识,同时认真讲解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结果的记录、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实验报告书写的要求。加强对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及时、耐心地进行辅导和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独立思考,推理思维;杜绝窜改、抄袭实验结果等现象,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允许实验失败,实验报告要实事求是,有科学性;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加以说明和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

挖掘实验资源,营造科学教育氛围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时间很有限,既包括解剖学部分又涉及生理学实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对实验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在实验教学中人体各类器官组织的组成与形态、发育与功能等基本知识点通过丰富的实体标本和模型标本、实物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并能收到直观的教学效果。这种直观形象的真实感有利于完成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和日后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生理学实验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实验教学中应根据部分实验内容的相关性和实验动物的一致性进行有机组合。随着社会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团结协作精神已经成为人类在社会中生存的基础。同样,实验内容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也需同学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的完善、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同学们集思广益,互相完善,团结协作,以求精益求精。通过实验课的培训,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作态度。

更新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运用把握知识的体现,所有的教育如果最后没能提升一个被教育者的能力,这都是失败的。实验教学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要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从实践的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这样的实验内容新颖、具有挑战性,也体现了专业较为前沿和先进的内容和方法,又与学生所学专业有紧密联系,具有实用性。

学生在进行此类实验之前,通过课前预习、资料查阅、组内讨论等,对实验情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科研成果所转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往往课本上很难找到现成的操作步骤,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实验内容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在实验的过程受到科学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其科学素养。

结语

第7篇

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等,为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专业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无论是在医学高职教育还是中职教育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解剖学形态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加强,通过实验课中实物和模型的观看,增加学生的整体感和立体感,促进学生学习解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兴趣和成绩。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显出了模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弊病。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技术为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多种探索方向[2]。本文结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2011级护理和助产两个专业,对传统的实验考核手段和多媒体实验考核手段进行比较研究,来探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实验考核方式的最佳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10—2011学年参加人体解剖学实验考核的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护理118班、护理120班、助产17班、助产19班),每班50人,护理班合为一组,助产班合为另一组,考前未告知考核方法。

1.2 方法

护理118班和护理120班采用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法,即考前教师先选定所用的实物标本,用序号标出要考的结构,按顺序依次摆在试验台上。考时学生分批观察,每个标本1分钟,按实物标号顺序依次移动位置,辨认结构后在统一的试卷上写出对应序号标记的结构的名称,考完后立即离开考场[3]。

助产17班和助产19班采用多媒体图像考核的方法,即考前用数码相机把要考的实物标本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制作成实物标本考核课件,在学校计算机房或多媒体教室进行考核,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展示,将所考核结构名称填写到对应的答题纸上,考核时间每人10分钟。

两组考试内容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规定命题,其中掌握内容占80%,熟悉内容占15%,5%的了解内容。而且实物标本考试和多媒体图像考试内容中的解剖学结构85%保持一致。通过这些方法,尽量消除不同考试命题对考试结果产生的影响。

2 结果

试卷密封装订后进行批改,保证成绩真实有效。两组的考核成绩如表1所示。

以上两组的平均分分别是护理班74.4分,助产班81.2分;优秀率分别是护理班42%,助产班86%;P

3 讨论

之所以得出以上结果,笔者认为与考核方式各自的特点有关。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优缺点,以下主要阐述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法对考核成绩的影响作用及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的优势。

3.1 传统实物标本考核的特点

1)标本的制作水平和标本结构的完整程度会影响学生的辨认。

2)解剖学标本具有强刺激气味,学生观察时容易受影响。

3)实物标本考核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考核的成绩。

4)实物标本考试中考试结构直接标识在标本上,考生在考试中翻动标本容易造成标签位置的移动,使其他学生考试结果受影响。

5)实物标本考试容易造成标本的破坏,同时监考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承受。

6)实验室和实验资源比较匮乏,短时间内无法提供给更多的学生,有些内容根本无法考试,影响考核成绩。

7)传统的实物标本考试不能全面考核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精细结构,如腹股沟管、内囊等。

8)有些学生存在恐惧心理,怕脏、怕气味刺激、怕麻烦,不去观察标本,因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3.2 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的特点

1)可操作性。多媒体图像考核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避免了标本的损耗,而且考核环境干净无污染,考试次序良好,教师和学生易于接受。

2)多媒体图像清晰,颜真,形态典型,指示明确,易于学生辨认,有直观性,避免了因标示不清导致学生答题困难现象,一些特殊部位还可以利用动画展示。

3)锻炼了学生识图、看图能力。

4)每次考核的学生人数比传统考试方法多一倍,而且在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不用再繁琐地布置,大幅度节省了实验员和教师的时间。

5)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扩大了考试范围,使考试能更全面地检验实验效果。

基于以上两种考核方法特点的不同,经实践证明,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确实优于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法,这种考试方式的改革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发现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图像考核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学生的动手和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和彩图上的结构,描述能力较差,与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

4 结论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探索改革使用多媒体图像考核方法的同时,增加相应补救措施。

1)阶段性实物标本考核。一般利用课余时间安排2次,主要以实物标本来完成,弥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动手能力问题。

2)实验课抽查。每次实验课抽查8~10名学生,结合实物标本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描述能力、标本识别能力。

3)编制适用的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以教学大纲为准,编写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学生通过课后的实验报告填写,进一步巩固知识。

4)加强实验考核,活跃实验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标本、触摸标本,排除迷信和恐惧心理。

总之,多媒体图像考核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和成绩以及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考试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他们对人体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增强了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将之与传统实物标本考核方式相结合,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实验考核方法。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文渊.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实验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2011(2):24.

[2]朱颖飞,宋跃,陈金龙.解剖学实验考核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3).

[3]朱周星,王一飞,庞文芬,等.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图像系统的开发[J].中医教育,2004(2):75-76.

第8篇

2.学生要认真听讲,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步骤操作实验。

3.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细心解剖,做好记录,填好实验报告。

4.注意实验室卫生,对解剖实验的物品,不能乱扔,要放在指定位置。

5.做完全实验后要把仪器、标本放回原处,防止损坏。

第9篇

关键词: 应用型名校 教学改革 家畜解剖学实验

《家畜解剖学》是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决定学好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键。《家畜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描述性科学,具有直观性强、名词多、术语多,描述难、理解难、记忆难等特点,教学质量很难提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实验教学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自我校2013年11月入选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之后,培养既懂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成为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进行了《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及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标本建设及实验课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独立设置课程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课教学又是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1]。《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家畜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是其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验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独立解剖操作技能的提高和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决定了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能否实现。经过调研,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讨论和研究,将《家畜解剖学实验》进行独立设课、独立课程考核,并独立编写教学大纲。根据实验室标本现状及实验内容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将原来的理论:实验1:1的学时比例更改为理论:实验5:4的学时比例。虽然单独设课后实验学时有所缩减,但我们设置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后续临床实际应用,例如删除了感觉与内分泌系统解剖观察、皮肤及衍生物解剖观察等。根据实验课大纲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考核,才能获得实验课程学分。在没有独立设课之前,学生实验课上观察标本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不好,实验课教学效果较弱。《家畜解剖学实验》独立设课之后,学生为了通过考核,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更加努力,实验课上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对照解剖图谱,认真观察标本和模型,基本上能够在实验课上将理论讲授的知识点掌握。独立的课程设置和独立的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老师上课灌,学生下课背,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家畜解剖学实验》也是如此,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大量的解剖学标本,通过背诵和记忆来巩固和掌握系统解剖学讲授的畜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征等内容。由于实验内容名词多、记忆难,很多同学不愿意认真观察,导致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更别说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了。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将已经在人体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PBC教学法引入《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PBC教学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程(problem oriented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urriculum,PBC)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2]。报考动物医学专业学习的学生多数都是出于对专业的喜欢或志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因此,在他们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时,以临床问题为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能力。

3.丰富标本类型

一直以来,我校《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用标本及模型都自制或购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是自制骨骼、肌肉和内脏干制标本、浸制标本、铸型标本和石膏模。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实验教学,很多标本已经破烂不堪,甚至毁坏,特别是福尔马林浸制标本刺激性强,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3],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自我校2013年11月被入选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之后,学校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设立了标本资源建设专项资金,购置了一批制作较好的塑料模型标本、生物塑化标本和铸型标本,如牛的前肢肌肉、血管、神经塑化标本、母牛生殖器官塑化标本、羊肝静脉铸形标本、马、牛和猪的整体塑料模型等,并利用羊的解剖实习过程中拍摄的实物解剖标本照片制作了一批实物图谱。另外,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3D打印技术在制造、医疗、文创、航空航天等产业中都得到了应用,我们也开展了3D打印技术在家畜解剖学标本制作方面的研究,并且已经制作出了牛的3D打印骨骼标本。目前,我校解剖学标本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为改善和提供其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4.改革考核办法

过去,我校《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未单独设课,其考核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的成绩呈现。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很多学生不够重视,不认真思考,照搬书本,照抄同学等,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不能很好地牢固和掌握解剖学的知识。随着我校应用型名校建设工程的开展及《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我们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将原来单纯的通过实验报告形式考核知识点变为解剖标本识别考核,即在各系统要求必须掌握的解剖结构部位贴上编号(约200个左右),然后课程结束后随机抽取编号(20个/人)并辨认识别相应的结构名称。平时,解剖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边看书,边对照标本、模型,熟悉课程内容,牢固掌握专业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同学对观察过的标本都印象深刻,为临床诊断学、外科学及外科手术学等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结语

《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校解剖学标本的质量和数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了我校解剖学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使得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了更加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今后,我们会不断地在教学模式、标本制作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彩云,杨银凤,包花尔等.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151-153.

[2]熊彦娥,刘晓柳.PBC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97-498.

[3]马琳,武永杰,徐永平,等.动物标本环保保存液对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促进作用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3):237-238,24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