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自学能力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22 08:59: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自学能力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自学能力论文

第1篇

一、明确自学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层次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纲和教材降低难度、由易到难、逐步培养的思想,我确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个层次。首先,在第一学期要求学生:①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的问题。②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了解文章写作时间、背景和作者的有关问题。③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读懂文章大意,划分估落层次,在老师的下概括段落大意。④能说出中心思想。⑤对课文有一些思想,能提出一些问题。⑥能复述课文。其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第二、三、四学期要求学生:①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较浅显的文章的结构层次。②能写出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内容提要或故事梗概。③能有根据地说明教材特点。④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⑤能出题互测。最后,在达到第一、二层次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五、六学期能够:①初步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画出结构提纲。②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初识文章的特点。③借助参考书自译文言文。④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⑤联系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感想。

有了这样一个层次设计,每个层次具体的目标及要求在规定的学段内完成,训练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二、模仿性训练主要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步骤,通常的做法是:在讲一个新单元或一类课文前先出示这类课文的学法,即自学的步骤。例如:在第一层次古诗单元可以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五步学诗法:了解作者,搞清背景,弄懂诗题的意思;抓诗眼,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语诗意,体会并描述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然后,对照出示的方法,讲析文章。让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一般步骤,而后放手让学生模仿自学古诗。这样,既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步骤,同时对照讲析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三、相对独立性训练主要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思路,引导自学的思维方向,强化有意注意和自学能力。可以根据相应的目标与层次设计自学表,由师生商议填写自读目标、自读要求,对自学课文从标题、作者,到字、词、句、段、篇进行全面的(或有侧重的)覆盖,然后由学生完成目标。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自读课文,可以解决文章的一些主要问题,经受锻炼并初步具备“丢掉拐杖、自己走路”的能力。

四、独立性训练这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的训练。根据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可灵活设计训练方式,主要考虑自学的目标、要求、任务,不管过程,学生只要完成任务即可。这一步骤的特征是“丢掉拐杖、独立思考”。例如,在初中第五册《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商议提出自读的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辞海》、《辞源》以及一些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历史年表、百科年表等工具书。

3.阅读后,就工具书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制成一张表,使人一目了然。

4.说说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自学能力

让自己所教学生能学好本门学科,这是每一个教师所希望的。经常有学生问,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化学是一门文理性质兼具的学科,既有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还有概念、公式、方程式等等;而这些记忆内容又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否则无法解题。

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依此作为突破口,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化学的兴趣。

首先,在开课前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整理、检修仪器设备。第一课的地址选在实验室,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讲解部分贵重仪器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并在适宜的晚会上做一些魔术试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

其次,向学生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总是说“学这些知识又没什么用,所以不怎么想学”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化学有多么有用,多么贴近生活,比如上课时老师可带上面包去上课,上有关NaHCO3受热分解知识点,而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在第二天的早餐时间就自然而然的会想到这个知识点。在有意无意中知识就得到了巩固,且这种方法让学生接触多了,学生的学化学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另外,在教学时采用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等教学方法,及时补差并结合增开演示实验,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不断强化巩固兴趣。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学法指导入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1.预习。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抓不住课文重点。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要花一定时间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要让学生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这样可使学生的读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化学课的阅读方法可分为通读、精读、选读、对比读。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多、乱、杂”。难学、难记,学生视为“第二门外语”。可先从“读”着手,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即将迈入大学的高中学生自学也是最好的衔接方法,可让学生对每章节列出阅读提纲,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这比让学生完全通过教师讲解来吸收知识要来得事半功倍。

3.笔记。“读百遍不如抄一遍”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说明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自学不做记录将收效甚微,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时作摘录的习惯。这种自学方法适用于阅读教材的部分章节和参考书,需要去粗取精。适合高年级采用。特别在阅读参考书时,读书笔记成为自学的一个得力助手,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琐碎,如高中有机部分关于石油及石油产品概述,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硅酸盐工业、炼铁和炼钢等,都适合采用这种自学方法。

4.练习。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众多的化学教学内容中精选基本、典型、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小课题,让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和技能,课后运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实验操作、专题讨论、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究其本质规律的学习和探究。

5.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实验教学这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不仅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仅完成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这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会使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黎智慧.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和研究性教学.广西玉林育才中学,2008,08.

[2]乔世科.中学化学自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8,08.

第3篇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初中教材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影片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

第4篇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特殊的葬礼》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的葬礼?特殊在哪里?葬礼是怎样进行的?”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小儿垂钓》一文,学生对两个“摇”与“遥”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看图,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诗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古诗的教学,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一,读一读,读准字音;二,看一看,观察图画上的内容,结合画面想想诗意;三,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四,说一说,诗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五,画一画,根据诗的内容自己创作一幅图画。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第5篇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依此作为突破口,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化学的兴趣。

首先,在开课前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整理、检修仪器设备。第一课的地址选在实验室,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讲解部分贵重仪器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并在适宜的晚会上做一些魔术试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

其次,向学生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总是说“学这些知识又没什么用,所以不怎么想学”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化学有多么有用,多么贴近生活,比如上课时老师可带上面包去上课,上有关NaHCO3受热分解知识点,而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在第二天的早餐时间就自然而然的会想到这个知识点。在有意无意中知识就得到了巩固,且这种方法让学生接触多了,学生的学化学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另外,在教学时采用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等教学方法,及时补差并结合增开演示实验,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不断强化巩固兴趣。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学法指导入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1.预习。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抓不住课文重点。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要花一定时间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要让学生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这样可使学生的读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化学课的阅读方法可分为通读、精读、选读、对比读。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多、乱、杂”。难学、难记,学生视为“第二门外语”。可先从“读”着手,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即将迈入大学的高中学生自学也是最好的衔接方法,可让学生对每章节列出阅读提纲,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这比让学生完全通过教师讲解来吸收知识要来得事半功倍。

3.笔记。“读百遍不如抄一遍”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说明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自学不做记录将收效甚微,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时作摘录的习惯。这种自学方法适用于阅读教材的部分章节和参考书,需要去粗取精。适合高年级采用。特别在阅读参考书时,读书笔记成为自学的一个得力助手,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琐碎,如高中有机部分关于石油及石油产品概述,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硅酸盐工业、炼铁和炼钢等,都适合采用这种自学方法。

4.练习。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众多的化学教学内容中精选基本、典型、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小课题,让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和技能,课后运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实验操作、专题讨论、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究其本质规律的学习和探究。

5.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实验教学这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不仅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仅完成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这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会使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黎智慧.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和研究性教学.广西玉林育才中学,2008,08.

[2]乔世科.中学化学自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8,08.

[3]李建雄.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索.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06.

[4]吴郁.自学交流研讨训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05.

第6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化学教学自学能力

现代教学论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本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导学、助学。对于中职教学来说,理应从小学、中学以听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转变为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法。依据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学研究目标,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特点,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使学生有自学的心理准备。

根据中职化学的教材特点,在开学初对学生提出化学课要求时就明确指出,《实用化学基础》中《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环境污染与保护》、《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五节为自学的内容。把自学的内容公布后,使学生心理有了自学的准备,在自学这些节前布置了自学作业。

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和布置学生的自学作业。学生根据布置的自学作业进行看书和查阅资料,要求学生做好自学笔记。教师可以先分好学习小组,上课时在每组选一个代表上讲台讲解自己的作业情况,用投影片打出自学报告、本节的小结及注意事项。最后由教师评价,表扬自学好的、笔记认真的及能够总结出规律的学生,并对本节知识点及与其他节的知识联系加以说明,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延伸。这样自学后,对本节进行反馈测验,经统计,学生的成绩都在80~90分。学生们自己也感到自学的乐趣,好像长了本事,不用老师讲课,自己也能学到、学懂新的知识,十分喜悦。有些学生学习完本节知识后说:有些章节教师教给我们自学的方法和列出自学提纲让我们自己学后,再经我们总结归纳一下,使我们收获很大。由于学生有自学的心理准备,并配合教师的自学提纲,学有目的、学有兴趣、学有成果,所以后面几节的自学效果较为理想。

(二)读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

学生读书已经十多年,但真正会读书的学生并不很多。因此,在读书方面我下了些功夫对学生进行培养。

1.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和步骤。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带学生们一起读书。从心理学说,模仿是一种学习结果,更是一种学习手段。它的基本特点是对行动的有效刺激,可以引起同别人相似的反映。因此,我的做法是让学生:(1)模仿教师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学到读书的方法和技巧;(2)模仿教师在读书时大量提出问题的方式,边读书边思考,提出一些相关的知识及知识点间的联系;(3)模仿教师的联想和知识的大量提取,检查所输入的知识信息提取的准确程度(检查以前头脑中输入的知识信息的精确性);(4)模仿教师的读书与常见的习题的联系,将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的常见习题与课本的字里行间紧密联系,易错的题型要常见且常联系;(5)模仿教师的读书方式:粗—精,浅—深,读—思,读—记,读—联,读—总。

2.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1)眼看;(2)脑想;(3)笔写;(4)卡片。也就是经常所说的“眼读书”、“笔读书”、“脑读书”,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把知识的网络记录在卡片上;把必会的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这样就可以在第二遍复习时有的放矢(为第二遍复习做好准备)。我让学生把记录的不会的知识内容随时反馈给我,在上课时由教师统一解决或由学生讲解,节省了课时,突出了重点,学生反映很好。

(三)培养自学能力的低起点与高落点。

不论是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对中职三年级的学生,我都以低起点开始,从学生易接受的低知识点入手,在自学的培养与新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然后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不断提高。

(四)培养学生动笔习惯,重在能力的培养。

严格的考试,既可以检查问题,又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意志,对学生大有好处。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章节,针对问题,可以进行开卷、闭卷、口试、实验、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学习全在于运用,考试就是运用,是知识的迁移。题目的难易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先易后难,难度适当,多动笔,多动脑,注意普遍性,激发他们学化学的积极性。学生动笔,手脑并用,最能培养思维能力。

另外,严格的考试内容根本来源于课本。在考核后讲评要及时指出题目的出处,可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性。

在教学教育中,实施以自学为主的教法以来,碰到了下面几方面的困难:

1.供学生自学参考的教材不多。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吸纳新的科学知识,所谓“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半桶水”。

第7篇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情感1.设疑激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边读边想,学会质疑,并能主动解决。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我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走进教室,我就挥着手中的一封信说:“同学们,这是一个9岁的俄国男孩写给他爷爷的信,这封信中写了些什么?他爷爷究竟有没有收到这封信呢?你们想了解这些情况吗?”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盯住了我手中的信。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后,我就从这封信入手开始进行教学,结果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长城》、《我爱故乡的杨梅》、《桂林山水》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呈现出来的形式,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再如:在教学作文课《春天》

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给方法,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时,首先抓住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杨梅,其次品读杨梅的形状、颜色,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还可拓展思维,让学生按此方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事物,学生积极性高,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会了应用。看图学文《长城》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民间传说,查寻长城的历史发展资料,搜集不同角度反映长城的图片,颂扬长城的诗词文章,让学生在自学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感受长城建筑的雄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之后再指导学生看图,弄清观察点,理解照片的主体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

学生学习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古代人民的劳动场面,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注重质疑,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问题。

在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采用的是以图质疑(文中的插图以简笔画的形式出示),学生看到刚从洞中钻出的狡猾的狐狸和嘴里叼肉的乌鸦,兴趣盎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乌鸦会怎样想?狐狸吃到肉了吗?如果狐狸吃到肉,乌鸦失去肉,那它们各自又会怎么想?由于学生抓住了课文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去寻求答案,很快就弄清了课文主要内容,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关注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指引下的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意识、积极态度、合作方式、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古诗《春夜喜雨》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这一环节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喜欢朗诵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喜欢音乐的同学,自己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后朗读,也可以自己拿乐器伴奏朗读,让他们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把古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的区域中发挥自己的智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轻松愉快地理解古诗的意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增强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持之以恒,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

第8篇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第9篇

关键词:学生道德学习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下简称《职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在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少,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我讲你听”、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调查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使学生乐学、好学,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一、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联系实际归纳问题,讨论交流,撰写学习体会,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为:“学生课前预习—师生依据实例设疑—学生质疑再阅读—研究讨论—教师点拨答疑—练结—实践养成。”

二、参与讲课,让学生提高

在一些内容较浅的章节,可指导学生钻研教材,独立阅读,找出结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目,开阔视野,编写提纲,然后选出两名有特色的学生讲述学习心得,再由老师讲评总结。如在学习第五课提升道德境界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职业道德“在职业实践中锤炼”时,学生向榜样学习、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做好每件事谈了自己的体会: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来讲,应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校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要重视专业学习中的技能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加强自我修养,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争取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三、课堂演讲,让学生锻炼

课堂“演讲”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教师适当辅导,学生自备演讲材料,上课时学生演讲,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奖鼓励,从而达到明确观点,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目的。例如:职业道德课依据就业形势,结合课本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精心选定了演讲主题:“中职生,路就在脚下”,学生声情并茂,富于激情的演讲使同学们懂得职业礼仪有讲究,礼仪可为职业添彩,任何人只要遵从职场礼仪,努力拼搏,他的人生一样可以辉煌!

演讲需要精心准备,查阅详实资料,客观评分,讲评扼要,要有激励作用。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气氛,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进步,鼓励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选题、收集资料、组材到定稿,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和审美能力。

四、讨论辩论,让学生发展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爱思考,但不善于全面思考;有一定知识,但不善于运用,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讨论辩论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如大方、勇敢、自信、以理服人、认真、团结协作、机智等等。

如:在讲授“违法无小事”时,教师给学生布置辩论题目:“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并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与辩论,从而使思想受到了净化与洗礼,对如何做人、处世有了科学的看法。

五、采用电教,让学生表现

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职法》的第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自我介绍”一分钟活动;第一单元完后开展了“展礼仪风采,做文明学生”活动;第二单元完后开展了“学有标杆,行有示范”活动等。开展这些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提高了教学实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六、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

展现生活情境,发挥个体创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并把知识点层层落实到情境发展中,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的展开,则是靠学生的表演来实现: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复习第一单元时,教师根据求职面试、职场礼仪,让学生进行“招聘情景模拟”。教学时,围绕面试简单编写了4组小品,把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推出2~3名同学参加一组小品表演,台词可根据主要内容临场发挥。每组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学生质疑、纠错。这样,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自我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应聘技巧。

七、收集资料,让学生自悟

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从报纸、杂志、书籍中搜集与本节课紧密联系的典型的人和事。如在学习“见贤思齐,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内容时,学生们收集了雷锋、范玉茹、李四光、蒋筑英、李素丽、航天英雄和奥运冠军以及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在课上交流,学生们印象深刻,易理解和接受,向劳模、标兵学习成了自觉的行动,这样,提高了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也为将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观摩现场,让学生体验

如学习了第三单元后,老师和学校有关领导到县法院取得了联系,让学生参加了一次法院开庭审理“关于村民宅基地纠纷案”的审判,使学生了解了审判程序,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