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流行音乐本科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1 10:58: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流行音乐本科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流行音乐本科论文

第1篇

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第2篇

流行音乐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再度崛起以来,这种易被接受、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开始成为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进步,流行歌曲的社会影响也不断提高,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发展形式的趋势,流行演唱专业作为一门全新的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列入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体系中。

最初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和理论的支持,出现了许多弊端和问题,例如:演唱方法、培养目标、艺术规律、授课模式、教材的编制和选用、整体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考核标准和形式等,从而阻碍了流行演唱专业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速度。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改善,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已经基本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流行演唱最具特点的属性就是流行性。流行音乐的风格和形式多种多样,在这种多样性的前提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社会需要所流行的音乐也不一样。而对于流行演唱专业教学来说,演唱方法、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形式都要适应这些快速的变化。要想使流行演唱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良性并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我们必须全面总结专业理论知识,整体优化课程设置,使流行演唱专业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演唱能力、扎实的理论、全面的艺术修养、丰富的创造力的综合型音乐人才。

一、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等院校陆续将流行演唱专业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此后国内许多高等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此专业,报考流行演唱专业的考生逐年增加,速进了流行演唱的专业化,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流行演唱人才,也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都将视线转向了这一领域。而中国流行音乐需要怎样的人才,我国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能否培养出适应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的流行演唱人才,就成为现阶段流行演唱教育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大部分还是以美声和民族声乐的教育体系为基础。而美声和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都源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等。目前有些院校仍然采用以和声、曲式分析、作曲方法等传统课程设置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的思维方式、演唱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知识基础结构都受到了传统声乐教学的影响,流行演唱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不能完全针对专业需要、人才需要、就业需要科学而独立地建立。

国内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掌握哪些专业技能,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受制于多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和相应学科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有些理论和对课程改革的设想都不能付诸实现。

与高等艺术院校中其他传统声乐专业相比,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者目前应该做的是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将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真正提升到理论和有效的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从而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全能型流行演唱人才。

二、流行演唱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

要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就目前来看,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本科四年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全面的音乐知识基础学习,成为掌握先进的演唱技巧、具有丰富的表演能力、个性化、适应流行文化市场各个岗位的全能型流行音乐演唱人才。以下将基于流行演唱专业的教育目的,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作整体优化的设想。

(一)专业主修课

“流行演唱”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演唱”。随着大众文化欣赏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听觉刺激已经满足不了文化市场的需求。现在大众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不单停留在听觉上,更注重歌曲通过语言艺术、文学艺术、舞蹈艺术、表演艺术、舞台设计和先进的音乐制作技术所带来的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而流行音乐人也在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综合到演唱中去。目前各院校的流行演唱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基本都以演唱为主,例如舞蹈、表演这些与演唱不可分离的科目,有些院校没有设置,有些院校则作为基础课开设很短的时间。星海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将舞蹈和表演课设置为三年,第四年为音乐剧舞蹈和音乐剧表演。而其他学校的舞蹈和表演课则开设时间比较短,例如沈阳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的舞蹈课开设两年(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表演课开设两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四川音乐学院流行演唱的舞蹈课只开设一年(第一学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在演唱和表演方面的培养,但舞蹈并没有作为主要的科目设置。

演唱、表演、舞蹈都应作为专业主修课被设置到流行演唱专业整体课程系统中,并开设三年以上,从而达到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流行演唱者的目的。

演唱、舞蹈、表演、综合排练都应作为专业主修课被设置到课程系统中。

1.演唱

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要掌握科学的先进的流行演唱技术,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将流行演唱方法和流行演唱技巧熟练的运用到演唱中。在基本完善演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声音的特点。结合表演、舞蹈等课程从心理和情绪控制等方面调节舞台演唱状态,适应舞台演出。通过演唱大量的流行歌曲作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并准确地运用不同风格的不同演唱技巧。

演唱课要以突出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为训练目的,使学生的音色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舞台演出实践。实践多种演唱形式,如组合,边歌边舞,音乐剧等。

2.舞蹈

流行演唱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舞蹈的目的在于:

其一,通过形体的训练可以塑造良好的体态,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上有很好的肢体表现力,培养学生边歌边舞的综合能力。

对于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对肢体动作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演唱抒情歌曲的时候,演唱者只需要自然地肢体动作,起到流露感情,推动声音表现力的作用即可。而演唱具有强烈节奏感曲风的歌曲时,则要有舞蹈动作的配合。而随着大众对流行音乐在视觉效果上要求的不断提高,歌曲作者在歌曲的写作和编曲上都添加了有利于配合舞蹈动作的元素。“边歌边舞”型的表演更是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歌舞相融的表演形式也是观众最喜欢的表演形式之一。

“组合”的演唱形式和商业包装模式,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欢迎。尤其是近十年来“能歌善舞”成为“组合”这种形式的主要表现方式和发展方向,更是受到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各种各样的舞台演唱,更离不开舞蹈动作的衬托。因此,单纯的“唱”已经不能满足流行文化市场的需要。

其二,流行演唱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从事音乐剧的表演工作。音乐剧事业更是能给流行演唱专业学生带来无限发展空间新领域。舞蹈能通过肢体动作以及动作的节奏和张力表现内心情感,在演唱中可以丰富舞台的表现力,在音乐剧中更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表演者可以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展现人物的内心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音乐剧中的表演往往是“戏中有歌”、“歌中有舞”、“舞中有戏”,这也正说明了演唱、表演和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关系。

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应该在中国正在发展中的音乐剧这一有着无限发展空间的领域里取得优势。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去适应音乐文化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随时有准备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流行演唱专业的舞蹈课程不能依照舞蹈专业的课程难度而设计,但作为专业主修课应开设三年以上。第一学年应该从舞蹈基础训练开始,接下来的三个学年都应继续开设舞蹈课程,并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丰富舞蹈种类和风格。

3.表演

随着教学标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对复合型流行演唱人才的需要,表演成为流行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什么流行演唱专业要以表演课作为专业主修课?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目前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是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主。而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为了更快地传播音乐,加速流行歌曲的流行性;提升音乐的表现力;更深刻、生动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涵义,人们运用视觉效果推动音乐听觉上的刺激。就现在的流行音乐而言,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音乐以外的元素,都被融合进了以视觉为主导的大众媒体中。一个歌手在演唱时带给观众的信息是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传递的。歌手演唱歌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录音、MTV、舞台演出、电视节目的录制和音乐剧。而这些方式除了录音外,都需要歌者具备表演的能力。

第二,音乐剧是一种集戏剧表演、演唱、舞蹈和舞美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我国音乐剧发展虽然迅速,但距离成熟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就意味着,音乐剧事业将越来越多的需要有专业水准的、全面修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而作为流行演唱专业应该把音乐剧的表演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方向。真正使学生具有全方面的素质,能适应与流行演唱相关的各个岗位,更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过表演的训练,演唱者能通过对生活中不同情绪的不同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重复模仿、用心体验,做到在表现不同内容的作品时,能从内而外,发自内心地达到更加良好并自然的肢体状态和声音状态。演唱者表演水平的成熟,能促进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舞台效果,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第三,随着流行演唱学生参与电视节目录制、媒体采访和MTV拍摄等活动的增多,面对镜头该如何展现自己就成为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表演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面对镜头如何自如表现的训练。训练应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对镜头如何展现自己的表演,主要训练肢体和面部表情。另一方面是要训练在接受采访时,面对镜头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克服紧张心理的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

目前国内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的各大院校,如: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以下科目: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流行音乐概论、流行音乐史、中国民歌、副科钢琴等。这些科目的设置基本是按照传统声乐课程体系而设置的,显然有些科目是不适应流行演唱专业需要的。

1.对现有专业基础课的整合和优化

和声和曲式分析这两个科目,大多院校还是采用古典和声和古典曲式作为授课内容,而对于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性并不强。应该将“和声”课改设为“流行和声”,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结合爵士和声,通过对不同风格的流行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基本了解流行音乐和声的编配方法,能设计简单的和声进行,为喜欢创作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曲式分析课所分析的作品基本上是古典音乐作品,并不符合流行演唱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应将曲式分析课程融合到流行音乐经典作品赏析中,通过老师对学生进行曲式分析基础理论的简单讲解,使学生基本掌握曲式分析的知识要点,在进行流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结合曲式分析的知识去解析流行音乐,可以让曲式分析这一科目更符合流行音乐教学的需要。和声和曲式分析两个课程可以合并为“流行爵士和声与经典作品赏析”,这样就能满足流行演唱专业对这两门课程的需求,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西方音乐史作为音乐专业基础课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流行音乐的专业基础课,系统的学习西方音乐史过于繁琐,而将这一科目分为“西方音乐简史”和“西方流行音乐史”、“华语流行音乐简史”更为合理。这样设置不仅能让学生具有全面的音乐理论素养,更能突出专业特点,符合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目的。

2.目前课程设置中欠缺的科目——心理辅导

舞台表演是演唱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演唱者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以及艺术修养,都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舞台表演是瞬间的,短暂的。舞台演唱环境与平时练习心里是完全不同的。演唱者要确保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演唱基础和精准地使用演唱技巧的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的心理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现场表现的好坏,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大量的舞台实践中,我们发现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缺乏临场心理调控能力,没有信心面对失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演出效果和演出质量。尤其是首次登台,没有适应因环境的改变所带来新刺激的能力,内心极度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演唱质量,更会使学生们失去信心,对舞台表演产生恐惧,失去舞台表演的欲望,并且对以后的舞台表演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心理辅导对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开设心理辅导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临场心理调节能力,将贯穿于登台前、表演中、表演后的复杂心理调控到最后适应现场环境,并能从容面对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而充满自信地发挥演唱技术和表演能力,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三)选修课

选修课是专业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完善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由于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学生对选修课不够重视,上选修课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因此开设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优质选修课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流行演唱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仅仅在必修课中并不能得到全面的满足。为补充专业和更好的运用必修课的知识,有必要将流行歌曲写作与歌词写作、MIDI制作课程、形象设计与化妆课程针对性地列入到选修课中。

在当今的流行乐坛,创作型歌手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他们不仅能演唱、能自己创作歌曲,有些还可以成为音乐制作人。通过各种比赛我们看到,普遍没有选手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而通过日常的教学我们也发现学生缺乏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开设流行歌曲写作与歌词写作,不仅能对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专业基础课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延伸,更能增加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对流行演唱人才的要求,给流行演唱专业学生能适应更多的就业机会奠定基础。

MIDI制作是数字音频制作技术。通过软件的操作对音乐进行编制和处理,需要具备很高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音乐知识。学生能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并不断建立编曲思维,将自己对音乐想法和所追求的效果通过自己的编排呈现出来。另外,由于市场的需要,流行歌手越来越多,对音乐制作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作为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有多方面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上学习MIDI制作不仅能提高综合能力,更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在的形象可以增加自信,更是艺人提高被关注度的重要因素。好的形象是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完美结合。形象设计与化妆课程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妆方法、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和整体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培训,使学生有能力根据不同场合、不同主题、所演唱歌曲的风格、舞台整体设计等,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形象。适宜的妆容和服饰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比别人对你的印象,而在舞台上整体的形象更能影响演出的效果。掌握形象设计与化妆的基本知识能使学生无论在专业需要或日常生活中,都能塑造出相宜的形象。

(四)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流行演唱专业展示专业技能,完善专业课程内容的最有效途径。舞台演出是表演专业展现专业价值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能顺利步入工作岗位的宝贵经验和保证。艺术实践能给学生创造检验并磨练自己的平台。经过不断的舞台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艺术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表演中更切身地发现演唱技巧的发挥、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应对临场突发状况等问题,总结和积累更丰富的表演经验。舞台表演经验和心理调控问题,是必须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才能有效解决的。

因此,要多给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艺术实践能激发学生舞台表演的欲望,能证明自己表演的艺术价值。

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可以每学期举办一场艺术实践音乐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音乐会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演形式,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编排的情景剧,更可以是小型的音乐剧或音乐剧片段。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在排练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相互学习。通过在学校舞台上的展示,充分建立舞台表演的信心,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的流行演唱比赛,从而锻炼舞台表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开阔眼界,汲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积极融入到社会演出中,将艺术实践与文化市场相结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小型的演出团体,与电视台合作,参加电视音乐节目和晚会演出的录制,参与社会公益演出活动。使艺术实践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

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而艺术实践活动正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艺术实践总结出的问题和经验又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出优秀的流行演唱人才的目的。

结 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音乐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流行演唱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加,专业的设置开始增多并合理化。伴随着艺术院校的发展和音乐体系的不断完善,演唱、表演、舞蹈和创作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本课题在仔细研读国家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和国家关于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上,查阅了大量关于艺术教育的著作,研究了国内各高等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对我国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了解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学时、硬件设置、师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内容加以分析,构建了有演唱、表演、舞蹈以及心理学、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等课程组成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框架。

希望本课题所建立起的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能够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借鉴和帮助,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3篇

5月4日第九届年会正式开幕,本届年会主席、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陶亚兵主持会议。学会会长王子初宣读了本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的结果并颁发证书和奖品,他回顾了1978年以来音乐史学的发展。副会长梁茂春、郑祖襄分别对参评的古代和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论文进行点评。梁茂春教授提出“选题要小、挖掘要深、逻辑要严、立意要新”的十六字口诀。他以为,本次论文评选中,富有创新意义的、具有闪光点的论文不多,应提倡年轻学者在研究中要有创新思维,要有敢于超越前人、超越老师的勇气。4日下午,大会分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两个会场举行学术研讨。

反省昨天――近现代史研究

戴嘉枋以音乐史研究为题发言,认为历史是一条河流,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与结果,探讨其因果关系是音乐史学一个任务。文艺的畸形繁盛是音乐为政治服务走到极端的必然结果。后音乐的大发展是对音乐的一个否定,今天有人喜欢样板戏不是怀念样板戏,而是对戏曲舞台上的老戏不满足。他指出:目前音乐史的研究呈“两极化发展”,通史与个案的研究较多,而断代史的研究较为薄弱;断代史是通史的局部“放大”,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历史局外人的身份来客观地看待研究对象,以史料为基础对研究对象进行考证。

汪毓和就重写近现代音乐史表示对自己著述不同意见与观点讨论的欢迎,提出“音乐史学应与民族音乐学相融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两种结合,从而使“研究更为深刻”。向延生介绍了新版抗战歌曲集编撰的背景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抗战歌曲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抗战爆发后萧友梅先生在给政府的报告中,提出要培养歌咏指挥、培养军乐队,改变音乐学院办学思路、强调音乐为抗战服务的一些重要史实。冯长春有关30、40年代“学院派”论争的研究也引起与会者重视。

刘云燕对现代京剧样板戏旦角唱腔的音乐分析,钱彤有关贺绿汀与20世纪早期流行音乐研究成果的介绍,彭丽有关彭修文研究,孟维平、李岩对近现代音乐研究提出的思考和见解,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赵广晖教授对台湾原住民音乐的介绍等发言,也受到关注。

追朔从前――古代史研究

修海林通过对巴蜀三组文物图像的考证,结合文献将其置于历史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考量,以对南宋时期的南方杂剧的角色及其表演形式分析研究,认为鼓、板、笛或鼓、板、筚笠为南宋两种主要的杂剧乐器组合形式。贺志凌通过对新疆出土箜篌与巴洛雷克古代竖琴的比较,对箜篌的形制与渊源进行了考证,得出二者同斯基泰文化之源但不同流的结论。孔义龙的《论一弦等分取音与编钟四声音列》,王洪军的《见于〈国语・周语下〉的钟律文献再解读》和王清雷的《史前礼乐制度初研》,前两文分别侧重于考古学和文献学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钟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而王清雷则通过对史前钟磬之乐的考证,对当时的礼乐制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此外,章华英对古琴的打谱研究与理论做出总结;朱国龙对古的考释等给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乐谱的研究,一直是音乐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薄弱环节。杨善武有《敦煌乐谱研究的新突破》的发言,他通过对同名曲《倾杯乐》旋律重合问题的探讨,来证明林谦三在1955年有关琵琶定弦推论之正确,并旁证了燕乐二十八调中闰角调的存在。徐元勇对留存于海外(主要为日本)的明清乐谱的保存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新乐谱资料与照片。李颖则对明清时期唱乐记录的形式即乐谱形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古代史研究论文与发言较多,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述。

学科建设与教学

郑祖襄就中国音乐史的研究现状发言,指出“随着研究领域和范围的扩大,研究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正不断走向深入”。就目前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言,主要体现为文献史料研究、古代乐谱研究、古代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国乐律学史研究、音乐考古学研究、音乐思想研究、曲调考证七个主要方面。他强调了古代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研究较为薄弱的状况,以及因缺少文献记载对其研究所造成的困难,提出应以“考古学的方法”和“用历史的语言代替历史学”的观念进行研究。并认为“考古乐器的类型学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的古乐器测音体系”是音乐考古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

郭树群指出:目前音乐史学学科理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提出音乐史学史和方法论的研究应有更广阔的视角,呼吁音乐史学界“重视学科理论建设”。他还强调在音乐史的教学中应“弘扬历史理性主义精神”、“营造历史体验的氛围”,注重“资料基础与方法论的建设”,倡导一种“多维性的学术研究”。此外,高兴提出“中国音乐科技史”的研究课题,是音乐与自然科学相交叉而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第4篇

关键词:新民乐;音乐的跨界合作;民乐的创新

新民乐是近年新兴的一种音乐艺术文化现象,是一种运用现代流行的乐器、艺术手段(现代的发声技巧、现代技术改造过的民族乐器、现代的乐器等)演奏形式来重新演绎原来已有的民乐经典曲目,不仅包括器乐曲,还有美声等等。或者也有种相反的形式,用传统民族乐器来演奏当代创作的器乐作品。

新民乐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将中国人对民乐的观念从一个艺术化崇高的位置上下放下来,使之平凡化、大众化。新民乐在民族风格上有极强的表现力。但民族乐队在频响上又缺乏宽度,尤其是低频。因为各个常规民族乐器个性强,所以民族乐队整体音响融合性差。加上乐器本身音域和演奏技巧的限制已无法满足听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新民乐把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补长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实际上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一p中国新民乐的特点

1.乐队编制的变化,新民乐在演奏乐器上与传统音乐存在很大的区别,传统音乐的演奏乐器都是民族乐器,而且某些特定的曲目还要制定特定的乐器去演奏演唱,但是现期的新民乐,在演奏过程中,多多少少的会加入一些现代流行乐所特有的电声乐器等。无可厚非,是为了迎合现代人日益增长的审美情绪才滋生了新民乐这种新的音乐艺术形态。2.创作手法上的变化,新民乐在作曲的和声要求以及配器的选择方面,新民乐的要求远不及传统音乐来的那么严格严谨,但是它还是本着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基点出发,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说,人们的选择更趋向于这种现代的新民乐形式。3.演奏形式的变化,新民乐的演奏形式和演奏方法比起传统音乐的演奏演唱来更加的随心,随意。它不像传统音乐的演奏那样死板,表情,甚至是坐姿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大家所熟知的女子十二乐坊,她们的演奏比起传统演奏形式来,明显衣着,妆容上都现代化,大众化了。

二、中国新民乐发展的成功之处

继承了传统音乐的精华,音乐形象民族化,音乐内容意境深远,民族底蕴丰富;旋律优美,而且把民族乐器独特又个性的音色凸显的淋漓尽致。并且摒弃了传统民族音乐和声、结构、节奏性等方面不好的东西。揉进了西方流行乐热情动感的节奏,华丽的交响乐背景,精良的配器和编曲。萨顶顶是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女艺人,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以及带有佛教色彩的音乐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成功之处在于:①独特的嗓音条件,一个让人很容易识别的独一无二的学院派女高音;②对中国民族文化深刻的理解,使得她的音乐大量保留了东方艺术色彩;③将音色优美的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合成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把古老神秘的东方原生态民族音乐展现在世人的面前;④首创了一种全新的演出方式――武僧伴舞,做到了动静结合,美感和力量的交融,一种多元素相结合的新型音乐风格(原生态音乐+民族音乐+电子乐);⑤她的曲子由自己编曲填词,演唱,后期音乐制作,演出中编舞,舞蹈,全由自己一手包办;⑥多元素的音乐,式既充斥着原生态音乐那种自由放荡,又包含着西方流行乐强有力节奏冲击的电子乐,给听众巨大的震撼,发人深思,体会天籁般的音乐内涵,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空间。

三、中国新民乐发展的不足之处

1.破旧而未立新,彻底改变了传统民乐的美学风格,过多的与流行音乐同化,从而失去了中国音乐的灵魂。过分的电声技术,遮盖了民乐乐器原有的韵味。民乐有它的特殊性,它表达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思考,需要的是安静自然的环境。而“新民乐”的主张是动态的音乐创新,这种创新最大的表现就是在于电声技术的使用,它的特点在于可以营造各种气氛,弥补传统民乐的单调,使得影响效果丰满,充满现代气息。所以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分的电声背景会喧宾夺主,过多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从而真正要表现的民乐却没有没重视;再者嘈杂的电声背景使民族乐器特有的清新飘逸步伐凸显出来,使之更趋于流行音乐而不是民乐。没有对比性,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在“新民乐”中,缺少对比的音乐,曲目的单一形式缺乏感染力,曲目,和声,复调,配齐以及演奏技巧上都缺乏深度,而且过分的重视表面的视听觉冲击,缺少了最重要的内在。

日前而言,“新民乐”只是将西方流行音乐或生硬的结合传统乐器和西方乐器演奏传统曲目。这些作品既没有民族特色,也不具备世界性的特点。简单的挪用西方音乐元素的做法使作品不能真实的反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真正价值,只是两种不同音乐文化强制性的嫁接。“新民乐”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加上西方的精髓。“新民乐”的乐曲大多是由一些民歌或人们所熟悉的歌曲改编的,也就是说,“新民乐”缺乏原创。有的学者对于这种现象给于了毫不留情的批判:“现在又些人为了出新,人为的将一些优秀的名额,民乐分割的支离破碎,就走错位,重音倒置。把流畅口语化的歌词有意断开,有事还加上一两个风格完全不统一的音,升高或降低,硬把节奏拉宽或减缩,再加上一些爵士味,便冠以新民乐,新民歌的帽子,以为这就是创新了。”所以创作优秀的乐曲与多变的风格是“新民乐”的当务之急。

2.重商业化而轻艺术化,从女子十二乐坊来看,她们的商业性要远远的大于艺术性,标榜的是商业化的运作和面向国际的发展。只是注重专辑的销售量,全球的巡回演出,而没有说像传统音乐演奏会那样,注重的是高雅的文化交流,商业性是其次的。女子十二乐坊与2001年6月成立于北京,从当年10月至今在中国各地和日本举办过很多场音乐会,并获得“中国轻音乐学会学会奖”中的六项提名大奖,2004年2月20日被杭州市聘为旅游形象代言人。2004年3月获得日本2003年度杰出艺人奖以及唱片销量奖,并在日本2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了32场音乐会。差不多10年来,在乐队风格上却没有什么明显的转型或改变,对音乐风格的追求上也没有什么迹象,可见相对于别的新音乐团体来说,女子十二乐坊注重的是侧重于唱片专辑的销售量以及全球知名度,真正音乐的内涵却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国外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指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①。何谓音乐的跨界合作,就是指各个民族流传下来的音乐经过现代音乐的洗礼,不同形式音乐类型不同程度相结合而产生的不同种类的新音乐形式。每个地区,每个国家的人由于地域,天气,传统的影响都会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审听观,自然音乐中所追求的也大相庭径,所以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经过长时间与当地流行乐的融合,产生民族音乐的变体风格音乐形式,此谓音乐的跨界合作。

1.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日本音乐进入近现展阶段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洋乐”并存的局面。日本传统音乐的显著特点是声乐曲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数跟戏剧等其他艺术结合在一起。日本的传统民乐发展,完全是做到了将古乐器的“静”与流行乐的“动”进行完美的结合,东西方的音乐文化元素都被平衡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就拿日本今年来崛起的一个新乐队组合(Rin')来说,三位成员使用筝,十七弦,琵琶,三弦,尺八等日本传统乐器,开创了日本流行乐从未有过的新要素,创造了新的传统音乐文化。而她们自弹自唱的表演形式,带给广大乐迷一个日本音乐的新世界。轻快典雅的旋律,透明的高音演绎,没有电声乐的伴奏,取而代之的是尺八和古琴,让流行歌曲融入日本的传统音乐。 与中国新民乐相比较,日本新民乐的发展大量保留了民族音乐风格,没有太多的改变。

2.Night wish组合,是北欧淳厚的古典音乐和重金属前卫金属音乐的完美结合。Night wish乐队玩的是交响力量金属,但是歌曲的创作却是趋向于民族音乐旋律的。键盘乐+金属风格是Night wish乐队的主要风格,他们的作品风格大致一样,高处飘荡着的女高音如圣光一般洒下,仿佛在救赎着堕落的灵魂,下方令人压抑窒息的重金属摇滚乐令人深思。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融洽的体现在音乐中。民族音乐的旋律通过现代的演奏方式演绎出来的效果突破了传统音乐的单调和乏味,他们开创了民族古典长发+金属摇滚演绎的新音乐形式。与中国新民乐相比较,这个乐队大胆的创新,将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常人的审美思维,综合了两种风格迥然的音乐形式,他们的音乐展现出鲜明的对比,中国都是在传统民乐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从而形成新的音乐风格。

3.Il divo组合,是欧美现代流行音乐和美声演唱的结合。3个美声演唱和一个通俗演唱功底相当深厚的成员将现代流行乐用美声+通俗唱法演绎的淋漓尽致。不仅仅是现代流行乐,他们翻唱的歌剧曲段,80年代的流行歌曲,用区别与以往的不同唱法表现出来的作品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喜爱。美声属于传统音乐演唱不二的形式,但是试问有l想过用美声合唱轮唱来演唱流行歌曲?Il divo做到了,开创了先河。与中国新民乐相比较,Il divo乐队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向世人诠释经典作品的另一种意境。出众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的作品吸引了多数人的关注。

比起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日本的新民乐比较完整的沿袭了传统音乐中的大量元素,不管是从演奏乐器,演唱方法方式,但是不像中国的新民乐,大量的加入了现代音乐所特有的电声音乐形式,演奏演唱方法。简单点说,日本的新民乐相对于传统音乐改变较小,传承了传统音乐的优点,在有些方面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审听观念,稍加变通,还是比较原汁原味的。night wish和il divo两个乐队创造的欧美新音乐也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和现代流行乐的可溶性,用独特新颖的演奏演唱方法使得民族音乐的“魂”现身在现代流行音乐身上。这就是不同音乐形式的跨界合作。

纵观中国邻国日本以及欧洲美洲现代音乐的新新形式,保持传统音乐不变的一些经典元素,丢掉传统音乐与现代人审美观相悖的地方,同时多注重艺术文化深层次的交流,加强新民乐的艺术性,舍弃一定量的商业性,同时保持与国际新民乐发展的脚步的一致性。才能创造出更深层次的新民乐,人们所喜欢的民乐。

结论:总的看来,中国的新民乐正展现出越来越乐观的前景。有越来越多的新民乐作品打动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心,他们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新的传承者。一些唱片公司已经注意到新民乐的成长和发展势头,对出版的新民乐唱片市场十分看好。今后,如何保持传统民乐的真正韵味,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民族音乐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灵魂。民乐创新,是民乐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进行民乐创新,就是对音乐文化的民族传统进行现代转化,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尤其要结合弘扬先进文化的责任,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使传统民乐成为今天进行新民乐创新的丰富资源。

注释

①跨界合作的意思,李岩的《朔风起时弄乐潮》一书中第二章的论文《论现代音乐发展》一文中有提到,第13页。在此我引用了这句话。

参考文献

[1]李岩.《朔风起时弄乐潮》,【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耀华 王州.《世界民族音乐》,【M】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世纪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教材系列

[4]马晓南.《关于“新民乐”的思考》,【N】美与时代,2005(9)

[5]高敏.《也谈“新民乐“》,【N】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3)

[6]宋政.《从”女子十二乐坊“透视民乐的创新》,【N】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4)

[7]施娓.《论新民乐的演奏风格及商业行为》,【N】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8]杨古侠.《对”新民乐“的思考与展望》,【N】音乐探索,2007(4)

第5篇

【关键词】:贺州民歌;保护传承;产业化开发;文化生态壁龛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外学术界关于贺州民歌的论文,笔者尚未发现。国内学者对于贺州地区的民歌研究颇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第一,从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的理念出发,对贺州民歌进行继承发扬。第二,从贺州民歌的经济应用价值理念出发,对贺州民歌进行开发,带动贺州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基于贺州民歌文化价值保护传承的理论

基于贺州民歌文化价值保护传承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贺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方法的研究。黄玉婷[1]对贺州民歌的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与民歌的传承原则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二,对贺州客家鸡歌保护与传承的研究。苏秀玲[2]通过对贺州客家鸡歌的调查现状分析,认为客家鸡歌在传唱方式上具有独特性,其传承方式必须符合客家鸡歌本身的特殊性。第三,在民族群体与民族艺术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如何对贺州民歌中的“蝴蝶歌”、“喇格哩”保护与传承的研究。黄玉婷[3]认为民歌在保持发扬内部精华的前提下,其民歌的创作、保护应该留有一定的生存及发展的预留空间。第四,民歌的语境关系及群体行为对民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的研究。覃爱民[4]以贺州瑶族民歌为例,深入研究了其民歌的群体性对民歌的保护传承的重要性。

上述学者对贺州民歌保护传承的论述观点无可否认是有道理的,但是没有更深层次指出贺州民歌保护与产业化开发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以及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贺州民歌得以有效的保护传承,同时让贺州地区人民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

(二)基于贺州民歌商业经济价值产业化开发的理论

目前,国内的学者基于贺州民歌商业经济价值开发的角度来对贺州民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对贺州民歌的产业化开发的现状不足和应对措施的研究。黄斌[5]认为贺州民歌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在城市化文化品牌打造的浪潮中,贺州地区人民应抓住机遇,积极开拓本土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链,为贺州地区创造经济利益。第二,对贺州民歌结合地方旅游的研究。覃爱民[6]认为通过发掘贺州传统的民间音乐,加大培育特色民歌文化与地方景点结合的力度,将使贺州民间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发展,等等。

上述学者认识到了贺州民歌的产业化开发的潜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仅是把贺州民歌推入市场,而市场本身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与贺州民歌保护传承的出发点是不符的。按照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可能使贺州民歌的文化保护传承偏离原来的传承轨道。

总之,以上学者对贺州民歌的研究,主要观点集中于贺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保护传承与商业经济价值的开发两个角度。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有部分研究者开始涉及。如高尚学[7]认为:广西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两者的关系是微妙的,应用文化生态壁龛这个概念,可以合理的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悖论。但是,对于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两者微妙独特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涉及。

二、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策略

(一)文化生态壁龛概念的提出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贺州民歌该如何保护及传承?因为保护与传承这两个概念本身是有对象与时间、空间的范围与边界的,这明显与贺州民歌“活态性”的文化活动形态是不相符合的。其次,该如何处理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贺州民歌的产业化开发的两难之地?即解决好贺州民歌保护传承的文化价值与经济开发的商业价值之间存在的悖论。因为贺州民歌市场本身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盲目的将民歌推入市场,可能会把贺州民歌的文化价值引向偏离其文化传承的方向。

目前,如何处理民歌陷入的两难之地,高尚学[7]从生态学和生物学中,引进了“生态壁龛”这个概念。即提出根据与广西民歌的亲密程度,区分出不同的条件范围,从而找到广西民歌保护和传承的基质核心,划定广西民歌商业开发的红线,即广西民歌的文化生态壁龛。在一定程度上,从理论层面上为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实施的“度”,解决了两者之间的悖论。“生态壁龛”(ecological niche)一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时间和空间上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8]英国的艺术史家贡布里希(E.H.Gombrich)在研究图像艺术与形成图像艺术的各种文化生态条件之间的互动演进关系时,把产生图像艺术的各种外部文化生态条件概括为“艺术生态壁龛”。[9]简而言之,即根据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的程度深浅进行合理的区分,进而找到与民歌密切关联的条件范围,即是“文化生态壁龛”。[7]这里,可以借用“文化生态壁龛”的概念设想,来解决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二者衍生的一系列相关的文化生态问题。

(二)文化生态壁龛: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的“红线”

新媒体时代,音乐的受众群体选择范围越来越广,自由度越来越高。而传统民歌依然走着旧路,停留最初的样子,难免会使受众群体乏味。但市场又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因此找到一个平衡点至为关键。“文化生态壁龛”这个借助生物、生态学上的概念设想,可以为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画一条“红线”。首先,“文化生态壁龛”概念的提出,从理论层面上提供了一个处理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开发之间的“度”。其次,根据“文化生态壁龛”这条红线,可以保护贺州民歌这种文化形态本身的“活态性”。最后,贺州民歌进行商业化开发要依据与贺州民歌有着密切关系的各种文化生态条件所划定的“文化生态壁龛”为前提。在这条红线所划定的范围之外,人们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商业开发的。

三、营造贺州民歌文化的艺术壁龛

随着市场的发展,贺州传统民歌必然受到影响,如何在市场中保护传承贺州民歌即怎样营造贺州民歌的文化生态壁龛?

(一)培养贺州各少数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贺州民歌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这么说,民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意识的体现。“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是经过许久的历史沉淀出来的民族精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经验与智慧、信息库存量是其他文化无法代替的。”[10]简单来说,贺州民歌是贺州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沉淀下来的群体文化意识。但是,在现代化文明席卷全球的时代下,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传统文化在不经意间悄然消失。目前,贺州地区比较出名的民歌有汉族的《挖地歌》、《夜光光》,瑶族的《开山歌》、《蝴蝶歌》与《喇格哩》、《贺喜歌》与《葬祭歌》及壮族的《嘹歌》、《布洛陀》等。这些知名的贺州民歌,政府保护的力度较大,可还不是很完善。除此之外,贺州地区还有一些传统民歌得不到保护,甚至无人问津。

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村子的人普遍认为民歌已经过时了,已经没有必要传承下去了。这种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缺失,随着大量人员外出打工,越来越明显。例如:寒假期间,笔者走访了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塘源村,经过访问以前的山歌继承人及一些年轻人来进行比较,得知村子里以前山歌是一种很常见的活动,唱歌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生活。如今,人们只觉得民歌枯燥乏味,哪里有手机下载的流行音乐好听。现在听民歌无疑是“老古董”,没有生活乐趣的。正是由于这种日渐薄弱的民歌文化意识,才导致贺州民歌逐渐没落。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贺州民歌,营造文化生态壁龛,必须培养贺州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

(二)保护和培养贺州民歌继承人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人涌入城市务工,导致贺州民歌的传承人出现岌岌可危的局面。笔者的家乡贺州市富川县塘源村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村落,有许多瑶族的民歌,可是现今这些民歌已经很少有人会唱了。今年春节期间,笔者访问了几位老奶奶,从中了解到一些村里民歌的基本情况。以下为访谈内容:

我:唐奶奶,村子里以前唱的民歌多吗?

唐奶奶:多呀,那时候我们没事就聚在一起唱歌,唱歌是我们娱乐的主要活动了。

我:那你们唱歌有人组织吗?

唐奶奶:不用,只要闲下来几个人聚在一起就会唱歌。

我:唐奶奶,你们有人专门教唱歌吗?

唐奶奶:有呀,聚在一起的时候,老一辈的人就会教小一辈唱歌。

我:现在为什么没人教唱民歌?

唐奶奶:现在哪个小年轻还愿意唱民歌呀,在他们看来唱民歌已经过时喽。

我:你们唱民歌的主要场合在哪里?

唐奶奶:没有具体的场合,比较热闹的是“坐歌堂”。以前女子出嫁前一天都会唱民歌,从中午开始直到第二天早上。那时候可热闹了,有“敬茶歌”、“哭嫁歌”……还有“歌师”对歌哩。哪像现在的“坐歌堂”都没人唱歌,冷冷清清,一点也不热闹。

从唐奶奶的口中,了解到村里的民歌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唱民歌了。春节期间,笔者参加了一次“坐歌堂”,主人家开着电视放着现代的流行歌曲,大部分人都是拿着自己的手机玩,丝毫没有“坐歌堂”的气氛。可见,传统民歌的传承人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断层局面。所以,为了更好地营造贺州民歌的文化生态壁龛,必须要保护和培养贺州民歌继承人。首先,当地政府部门要与村子里的干部达成一个共识,积极寻找村子里的民歌传承人。其次,政府要适当的投入一些资金,让这些老一辈的民歌传承人有一定的物质补助,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精神鼓励及支持。最后,寻找新一代的民歌传承人,加大力度进行培养,使贺州民歌的传承人延续下去。

(三)建立贺州民歌生态保护区

贺州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创造了许多多姿多彩的民歌音乐。对于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政府做了一系列的措施抢救民歌,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富川瑶族的“蝴蝶歌”、塘源村的瑶家“讲歌”出现技艺濒危的局面。“蝴蝶歌”、“讲歌”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正在逐渐的缩小,一些传统的民歌活动逐渐被现代的节日所取代。演唱“蝴蝶歌”、“讲歌”的主要活动地点也日益减少。其次,“蝴蝶歌”、“讲歌”的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一些上了年纪的传承人逐步淡出了演唱的舞台,或者相继离世。而现在的年轻一代,随着进城务工,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对于“蝴蝶歌”、“讲歌”之类的演唱,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演唱。同时,随着现代的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蝴蝶歌”、“讲歌”的发展将越来越少人参与,出现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传承贺州民歌,营造贺州民歌的生态文化壁龛,当地文化部门应实地调查本地的民歌状况,政府再借助非物质文化的平台,设立贺州民歌的生态保护区。那么设立贺州民歌的生态保护区,需要怎样做才能让贺州民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首先,应该要明确这里讲的生态保护区是不同于一般的原生态保护区,而是根据与贺州民歌关系的亲密程度所划分开来的,与贺州民歌关系极度密切的保护区,即本论文所提到的民歌文化生态壁龛。其次,应对贺州民歌演唱的传统聚集地进行保护,以及对于新出现的贺州民歌歌唱地进行适当的鼓励和维护。最后,当地政府要根据贺州民歌的原生传承地进行划分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那些开发力度较大的贺州民歌加强保护,同时对甚少人知晓的贺州民歌村落进行宣传与适当保护。

(四)在市场中保护与传承贺州民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贺州民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首先,当前年轻人的主力军以80、90、00后为主。相较贺州传统民歌来说,他们更愿意听流行音乐。如:2015年筷子兄弟组合演唱的神曲《小苹果》就在年轻人中传唱度极高。其次,电视里的歌唱节目也是以流行音乐为主流。如: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国新声代》;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中国好声音》等歌唱节目,掀起了一股股流行音乐的浪潮。而贺州传统民歌在这些浪潮中只能被人遗忘。不仅是来自中国本土音乐的冲击,外国音乐对贺州民歌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的韩国歌曲《江南style》就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贺州民歌在这种情况下是相对沉寂的。最后,我们都知道民歌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的,表达的是本民族的历史及生活文化习俗。贺州地区聚集着不同的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语言差异较大。如: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民歌“蝴蝶歌”是用梧州话演唱的,对于听不懂这种话的人来说,想要听下去的兴趣就不大了。春节期间,笔者在塘源村专门找了会唱民歌的老人,听她们唱瑶家“讲歌”,一首民歌唱下来差不多要二十分钟。笔者试图跟着学,可是有些歌词到底讲的是什么根本不明白,很难学会这些瑶家“讲歌”。在一定程度上,受众群体听不懂民歌,就不会喜欢,想要宣传出去就很难了。受众群体对贺州民歌的文化接受程度将影响其市场的规模,决定贺州民歌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这样的情势下,该如何在市场中营造贺州民歌的文化生态壁龛,较好解决贺州民歌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存在的悖论,是值得深思的。有些年轻人为了标新立异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使得民歌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这是不可取的。因此,怎样在市场中对贺州民歌进行合理转换,让贺州民歌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即在举办大型的贺州民歌比赛中,要明确比赛的主题,保护民歌的原生态性。比如:富川瑶乡举办的“山歌颂富川”民歌比赛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进行贺州民歌与旅游相结合产业化开发的道路上,也要注意一个“度”。如:贺州昭平县黄姚古镇与“蝴蝶歌”的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市场运行中注意保护传承贺州民歌最本质的内容,既让人们得到经济利益,也让贺州民歌焕发长久的生命力。

四、结语

贺州民歌是贺州地区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贺州民歌进行合理开发的同时,不能忽略市场的规律性,盲目地将贺州民歌推进市场。文化生态壁龛是一个独具创新的概念,它为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之间的两难之地,提供了一个有效解决的途径。在一定层面上,既是对新时期贺州传统民歌研究领域的一种创新,从更高的理论层面,补充了新时期贺州民歌研究的理论内涵。同时,对于贺州民歌这种传统的民歌文化,人们也有了进一步的认同,且为贺州地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作者简介; 高尚学(1974~),男,河南正阳人,博士,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文艺生态。

蒋凤兰(1992~),女,广西贺州人,本科,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

参考文献

[1] 黄钰婷.论广西贺州地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百家,2009,(11).

[2] 苏秀玲.广西贺州客家鸡歌调查与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8,(4).

[3] 黄钰婷.广西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的保护现状[J].歌海,2010,(3).

[4] 覃爱民.民间音乐在传承中的语境关系和群体行为分析――以富川瑶族二声民歌“蝴蝶歌”、“留西啦咧”群体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

[5] 黄斌.《蝴蝶歌飞》对打造贺州文化品牌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7).

[6] 覃爱民.广西贺州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现状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1,(12).

[7] 高尚学.广西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策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11).

[8] 高尚学.艺术生态壁龛:贡布里希的一种独特文艺文化史观[J].社会科学家,2014,(5).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源;就业;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新课程,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办学经验的不足,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状况还不尽人意。如何发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值得探讨。

1.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培养方向单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职业培训的主要机构,实践中以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为主,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技术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输送什么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的。音乐专业也是如此。

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师范、技校等中专学校转型过来的。由于先天不足,音乐教育还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有很大的改变,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置及授课的方式上都是继承了一贯的师范性,除了培训基层音乐师资外,对市场的其他需求环节和学生的就业心理都不了解,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训措施,因而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极大地制约了音乐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1.2教学科研滞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的意义越来越为大家所共识。它不但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发展和完善学科理论的需要。因此,教育科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科的前途和命运。[1]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科研的滞后始终成为音乐专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教师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变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教师忙于“炒更”,或在校外带学生,或到歌舞厅唱歌,或忙于各种演出活动,为了赚钱,他们很难有时间静下来研究教学,更谈不上搞什么科研,写什么论文了。在各大城市的购书中心,你会看到很多歌曲集、琴谱等东拼西凑的书籍,却很难找到一本有学术参考价值和独到见解的音乐教育论著,整个专业科研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一贯形成的惰性。大多数教师都没有科研意识,认为做教师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而已,甚至连备课都不认真,根本就没想到要作调查研究,要出教研成果。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最后,机制的不健全也是科研滞后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高职院校被资金、生源、师资等现实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去顾及这些业务上的问题。

1.3教学与社会脱节

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除了极个别的重点音乐院校设有表演系之外,其他的院校基本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这就明显地限制了专业的发展空间。即便是设有表演系的院校,其教学也明显与社会脱节。当今音乐市场明显以通俗、民族唱法占主导地位,除了极个别的大型演出外,很难看到传统音乐的影子,在一些中小城市就更加明显了。中央电视台这几届歌唱大赛的获奖歌手,通俗组谭晶的歌声传遍长城内外,妇孺皆知;民族组的王宏伟唱响大江南北,无人不晓。而美声组的歌手连名字都很难让人记住,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再看一下音像市场,除了堆积如山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外,古典音乐也很难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不能不说这是教育与社会脱节的悲哀。

高职院校也莫不如此。诚然,师范类是一块大蛋糕,我们必须去争取,但社会上需要音乐的地方的确太多了,如歌舞厅的歌手乐手、一些简单的音乐制作、为企业、单位作曲填词等,只要我们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人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也一定能办得有声有色。

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意义

针对上述弊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实施高职院校音乐多元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实施多元化教育,可以拓宽专业的生源渠道。发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不但可以拓宽专业渠道,避免了原来一只脚走路的不利因素,获得更多的学生资源;而且在社会培训方面,能更多层面地网络音乐爱好者,为专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成不了学校,更谈不上专业的发展;拓宽生源渠道,学科就有了生存的基础,教育就有了发展的空间。

其次,实施多元化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由于原来培养方向的单一性,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地方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在就业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发展音乐教育,设置对口的专业,从原来的纯师范性,拓展到社会娱乐、舞台表演、旅游公关、社会音乐生活以及多学历发展各个层面,广开就业门路,这不但有利于专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第三,实施多元化教育,是社会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变化,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解决了温饱之后,都有艺术参与的需求。原先仅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已不能够满足人们音乐素养日益增长的需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可以实现广大群众的艺术梦想。

第四,实施多元化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身的需要与跨越。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都是以培养音乐高端人才为主的,在模式上也就是师范和表演两个专业体系,培养目标跟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实施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无疑给传统的高等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

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对策

根据音乐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现在不少毕业生甘做自由职业者而主动放弃专业单位的工作。随着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和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将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要更多的走向大众,面向基层;因而未来音乐类毕业生就业趋向将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因此,要发展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拓展音乐教育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多元发展的道路。[2]

3.1立足师范性,抓好师资培训

师范教育永远是个大市场,立足师范性,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存的基础。从生源角度看,地方基础音乐师资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对108所普通中学、795所小学和195所幼儿园中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普通中学有专职音乐教师的有86所,占调查总数的79%;小 学中有专职音乐教师的仅有382所,占48%;而幼儿园的师资大都来源高中或幼儿师范学校,基本都是以包班的形式上课,不存在专职与否的问题。从城乡区域来看,城镇的音乐师资相对饱和,而广大农村地区就严重短缺了,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由其他科教师兼任,有的干脆就不开音乐课,这在山区尤为严重。加上每年都有一些教师退休,由此可见,音乐师资的培训仍有很大的空间,只要抓住机遇,高职院校在基础音乐师资的培训上应该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立足师范性,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刚从师范学校或其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教师配置、教学设备、课程编排及培养思想上都有一贯的师范性,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避免资源浪费。

因此,立足师范性,确立师范教育的基础地位是最切合实际的,它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2增加流行音乐元素,面向娱乐市场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人才自由流动。就业制度逐步走向市场,并开始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新机制。[3]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卡拉OK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娱乐生活的多元需求,众多的娱乐场所在歌手和乐手上还有很大的缺口,尤其是熟悉电子声乐和懂得电脑配器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有一位从事乐队工作的同学,他就职于最高级的一间歌舞厅,除了正常的上班外,每天晚上还要跑几个场子。从表面看好像是为了增加演出收入,但从深层去分析,就凸显了这方面人才的短缺。因此,看准市场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把流行音乐请进课堂,有目的地培养一些流行歌手、民族歌手,开设电声乐培训和电脑作曲等新课程,不仅可以拓宽专业的生存渠道,获得更多的生源,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多重选择的机会。

3.3发挥学科优势,走跨学科发展道路

所谓跨学科发展,就是在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开设本专业的课程。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在高校的学分选修和双学历培训两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高等教育几乎都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办法,除了必修课要达到足够的学分外,选修课也要取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在选修门类上,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开展独唱辅导、合唱队训练、键盘乐、民族器乐、电声乐等课程,以其独有的娱乐特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众多的选修课中赢得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就业人群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一种工作干到老了,也不可能凭一门手艺干一辈子,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到处找工作的人,往往腰缠几张文凭,也只有这样才能多些机会找到工作。

音乐教育具有实施双学历培训的优势,因为音乐教育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首先,它不需要死记硬背,在学生的学习时间上提供了可能;其次,音乐特有的娱乐功能,可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再次,音乐教育具有可动手操作性,符合大学生活泼向上的年龄特点。因此,把专业课与基础公共课合理安排好,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多修几门音乐专业课,获得多一张文凭,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因此,实行双学历培训,对拓展高职音乐教育来说,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3.4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实现教育产业化

实现产、教、研的有机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社会培训是音乐专业走向社会、推销自己、获取效益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大体可分为学历提高培训和兴趣培训两种。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日益提高,学历达标成了教育界的时尚话题。如幼儿园教师要达到中专学历、小学教师要达到大专学历、中学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等。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大可抓住机会,利用师资和设备的资源优势,在节假日搞些学历提高的培训:如幼儿师资培训班、小教音乐大专班等,从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在兴趣培训方面,现在许多家庭都买有钢琴,年轻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完成功课之余,学点音乐以陶冶情操。因此,学校要抓住机遇,开设一些器乐培训班,开展一些合唱活动和音乐普及讲座等,为社会音乐生活提供教学和后勤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创收,为学校经济建设作点贡献;另一方面可以让专业走出校门,提高社会知名度,有利与专业的持续发展。

当然,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的项目还可以很多,甚至也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真正了解社会对音乐的需求,高职院校搞音乐教育培训是应该大有作为的。

3.5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大小课的有机结合

所谓合理利用好资源,就是把所有相关学科的教师、设备充分利用起来,避免无谓的浪费。合理利用资源无疑是办好一间学校的关键,这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前面提到专业设置的一些想法,在实施中应着重注意课程的整合。如乐理、试唱练耳、欣赏、合唱指挥等课可以采用公共课的形式,由固定的教师去授课;而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文史类的课程更可以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声乐、钢琴、电声乐、电脑音乐等技术课程可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由不同的教师上小课或小组课。在教室分配方面,可以有专门的教室供公共课使用,而小课则可在教师的工作琴房上课;同班的同学在上大课时在一起,其他时间可以上自己的专业小课,也可以自行练习,充分利用时间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明德.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第7篇

一、乌克兰的音乐教育体制和模式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乌克兰的音乐教育是从幼儿抓起的,一直贯穿着中小学各个阶段,因此高等音乐教育就有了雄厚的基础。这种音乐教育体制也是靠法律保证的,依靠法律的形式强制幼儿园、中小学实施音乐教育,并且教材和课时设置也都是全国统一的,不得随意改变,如有主管领导不遵从将会追究法律责任。在音乐教育模式上采取了强制性和自主性两种原则,在中小学不但实施普通的音乐教育,而且还有诸多的业余音乐中学利用业余时间培训学生,这些业余音乐中学主要进行中小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乌克兰的十一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之外,在那些收费的业余音乐中学学习音乐技能,也是有经济能力的,因为他们的收费都非常低廉,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让每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有经济能力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这在中国一些业余音乐培训机构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中国音乐教育却不然,国家一再三令五申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下,很多中小学勉勉强强开启了普通的音乐教育,不过是敷衍上级领导走过场,每周一节所谓的音乐课也不过是教唱流行音乐罢了,更有甚者,这节音乐课往往都被其他课程挤占了。我们国家的音乐基础教育与乌克兰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部分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只能花昂贵的学费去一些音乐培训结构,学习一些声乐或器乐技能,很多普通家庭也是承担不起昂贵的培训费的,真正能够学习音乐基础的学生却不多。这样以来,我国音乐学院的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因而高等音乐学院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没有很好的教育体制作为保障,我国的音乐教育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不妨从乌克兰这种音乐教育体制上得到一定的启发。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乌克兰音乐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就是在教学上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始终坚持把乌克兰、俄罗斯本土音乐做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并重视汲取西欧音乐文化,重视吸引世界各地优秀学生。他们兼收并蓄、固守传统的办学与教学理念,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世界音乐艺术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音乐教师或演艺人员,高师培育出来的音乐人才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使音乐教育成为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办学理念过于狭隘,应该学习乌克兰不仅要培育出高质量的音乐教师,还要培养音乐大师和著名演艺人才。

乌克兰在音乐教学课程设置上比较优化,不但注重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学习,还注重人文与社会学科目的教学。如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共有六个系:声乐系、钢琴系、管弦乐系、指挥系、作曲系、历史及音乐理论系。他们的教学工作核心就是“人才培养”。这可以从他们课程设置、日常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中看到,甚至从一些辅助课程和手段及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都能体现出来。在课程设置上,乌克兰音乐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同时,还特别强化历史、文化、哲学、美学等人文与社会学科目方面的教学。这样一种课程设置的理念和原则,可以使学生都深刻感悟到,音乐艺术学习最高境界是文化内涵的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和艺术修养,以及对心理、思维活动过程的训练。这种课程设置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会对学生的艺术道路、人生道路产生重要影响。

三、乌克兰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乌克兰艺术学院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不但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国各大艺术院校中都开设了一定比例的艺术理论课程。如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音乐学院,他们就有音乐史、音乐理论学、乌克兰文化史、歌唱理论、戏剧历史等理论课程。还有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人文与社会学科目就有乌克兰历史、乌克兰文化史、哲学史、美学史、宗教史、乌克兰语、乌克兰文学外国语、体育、政治、基础经济学等。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音乐教育虽然也开设部分理论课程,但是师生都不重视理论的教学和学习,往往注重技能学习,而忽略系统的理论学习,结果只能培养艺匠而不是大师。

乌克兰音乐学院尤其重视强调艺术实践锻炼,他们经常把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学院不但要求教师要有很多的舞台经历,而且要求学生每年都要举办一场音乐会。毕业前夕,除了举办个人音乐会外,还要参加一部歌剧的演出。师生频繁的舞台艺术实践,使得教学与舞台紧密的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使学生在舞台上能够从容甚至张扬地展现他们的艺术个性,也使学生适应了当今音乐新趋势的全方位专业教育。我国高等音乐学院一般只是强调传统的教育基础和训练,从而忽视了舞台实践。还有一方面,社会也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艺术实践的舞台,让他们把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示出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乌克兰的音乐教师加强学生刻苦的技能训练,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艰苦的训练中,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例如柴院教学大纲对学习曲目量的要求比较大,考试曲目量、举办的音乐会数量、比赛的曲目量都比较大。学生虽然感觉学习压力很大,但都能通过刻苦的训练和顽强的努力,完成教学要求的学习任务,这也就保证了柴院的教学质量。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得到丰硕的果实。我国的音乐教育这在方面做得还非常欠缺。很多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学习怕吃苦不努力,到了高等学府更加懒散,不愿意刻苦学习,把大学学习时光浪费掉了,这与我国宽松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关。要想保障我们的音乐教学质量,必须学习乌克兰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布置大量的学习任务,完成大量的技能训练。

四、高素质音乐专业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乌克兰之所以成为音乐教育强国,因为其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专业教师队伍。例如乌克兰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就拥有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如柴科夫斯基、伊万诺夫、伊波利拉夫、罗宾斯坦、格拉祖诺夫等,他们对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之一,与该院拥有一批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密不可分的。乌克兰具有完善的多层次音乐教育培训体系,其初等和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也都是素质很高的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担任,一般都是具备七年以上的音乐学习经历,还必须通过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科目的考试。就连那些业余培训机构的音乐中学老师,也都是由音乐学院的教授或优秀毕业生担任,有着这样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从事音乐基础教育,那么乌克兰音乐学院的生源素质得到了保障。这些优秀教师有着强烈的教学责任心,他们除了教学之外,往往都会有繁重的演出任务,但是他们从不会随意旷学生一节课。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功力,诲人不倦的责任心,这种奉献与牺牲精神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崇敬。例如,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的教授们还是国家乐团、歌院的演员。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参加歌剧院的音乐会演出,他们频繁穿梭于课堂与剧院之间。那些六七十岁的,甚至八十多岁的老教授还在教学第一线进行课堂教学,还在开音乐会。

相比之下,我国的音乐教育缺憾很多。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中小学中的一些基础音乐教师一般都是高校毕业的大专或本科生,他们的音乐专业还不是那么扎实,教学态度还不是那么严谨,对待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不是那么热爱,如此以来我们的音乐基础教育很难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输送到音乐学院的学生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为高校音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瓶颈。高校的音乐教师也有很多学历都不达标,本科学历的老师教本科生学生还有很多。可以想象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这些高校音乐老师自己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应该到一些世界级音乐学院深造,为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质量作出贡献。

总之,乌克兰是前苏联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乌克兰的教育举世闻名,音乐和艺术院校如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哈尔科夫音乐学院、奥德萨音乐学院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乌克兰高等艺术院校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教育,以及严谨的治学学风,得到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乌克兰的“扬长教育”、注重艺术实践、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云松. 浅谈乌克兰的音乐教育状况[J].大舞台,2010-5.

2、刘云松. 乌克兰基础音乐教育体制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0-9.

3、金 嫡.?中、乌两国教育理念之比较[J].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李树金. 乌克兰普通中等教育现状及问题[J].贵州教育2007-10.

5、刘镇枉. 喻意志. 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展望[J].云梦学刊, 2001-01.

第8篇

关键词:波普艺术;特征;影响

引言

波普艺术是有别于高雅艺术,而是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通过艺术处理后,用于表达特有的内涵。解读波普艺术的内在涵义充满了幽默,一些艺术作品看起来简直是荒谬至极。波普艺术发展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在该种艺术的设计形式上更多地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还更多地考虑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波普艺术备受欢迎。二十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文化批判热潮的掀起,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出文化批判的内涵,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一、关于“波普艺术”的理解

所谓的“波普艺术”,就是“POP”艺术,即“PopularArt”,属于是有别于高雅艺术的大众化艺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是具有时尚感的艺术。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如果说高雅艺术充分了文化底蕴,是一种艺术文化思想的表达,那么,波普艺术是一种现实主义体现[1]。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文化意识不断提升,透过波普艺术就可以深层次地理解社会现实,由此而喜欢波普文化,接受波普文化。在目前的各个领域中,波普艺术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其艺术写实的特点,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使人们在观赏波普艺术的时候,能够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产生共鸣。各种表现现代人心理的主题,包括刺激冒险、狡诈、性感、机智等等,都用夸张的手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文化批判色彩融入其中,后现代文化色彩也非常浓重,其中能够体现社会的感性思想尤为突出。这种艺术模式由于符合了现代的社会节奏,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已经超越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

二、波普艺术的社会背景

波普艺术是在英国诞生的,逐渐在美国流行并发展起来。二十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开始在英国和美国的艺术领域流行。关于这一概念,是英国的艺术评论家劳伦斯・艾洛威在《建筑设计》上所发表的论文《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1958年,波普艺术开始成为被社会大众所接收的艺术。作为艺术殿堂的法国,不仅塑造了艺术的世界,而且在艺术创作领域上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也因此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据着同时地位。但是,法国在艺术创作上,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在走新现实主义路线[2]。一些艺术创作者对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于是,就在新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将波普艺术充分利用起来,即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波普艺术。应用波普艺术表达现实社会的形态,以美术内容进行表达,使得波普艺术的社会现实性体现出来。法国对于艺术的定位,是以传统艺术为主,并没有完全意义地接纳波普艺术,甚至于存在排斥意向,这也是波普艺术虽然没有纳入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原因,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批判形式存在的艺术表达。

三、波普艺术的特征

(一)波普艺术的生活化

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高雅艺术源自于生活实践,是对生活内容的一种艺术升华,波普艺术则是落实到生活中的艺术,可谓是在生活中开拓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将波普艺术融合到生活中,以各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为载体传递出艺术主旨,诸如流行音乐、赛车以各种海报等等,都可以运用波普艺术受到进行设计。将艺术素材取材于社会环境,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容易解读的艺术作品,通过媒介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传递出来,使得艺术不再是脱离生活的艺术,而是向生活普及的艺术,从设计思想上以及设计风格上来看,则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波普艺术的创作以拼贴的手法居多,所应用的原材料多为生活用品,一些作品甚至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并不是平面的作品,比如,《包裹帝国国会大厦》是克里斯托在二十世纪90年代设计的,就是非常大的波普艺术作品。

(二)波普艺术的商业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开始崛起。处于二十世纪80年代,波普艺术伴随着商业潮流而发展,以其独特的术形象成为商业中的艺术代表。《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是一部波普艺术设计的海报,是英国的汉密尔顿在二十世纪50年代所创作的拼贴画[3]。用于拼贴的材料包括各种海报以及当时已经出版过的杂志,其中的内容以及人物都是被公众所熟悉的。经过拼贴之后形成一幅带有波普艺术色彩的画面,发挥着商业作用。这种波普艺术的表达符合了商业特征,而且迎合了公众的视角,是合法的艺术创作形式,而且具有涵延化的艺术性质。

(三)波普艺术的政治化

波普艺术的艺术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其中更多地蕴含了文化批判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并非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可以准确表达的。主要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波普艺术并没有被重视,使得波普艺术逐渐被推向艺术领域的变化,而以政治形态存在,发挥着政治价值逐。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出现了带有政治性质的波普艺术,至此,政治波普成为了一个艺术研究领域,其中所含有的政治性的艺术元素尤其受到重视。

四、波普艺术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对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波普艺术首先是以政治形象出现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都是以社会政治题材为主要的素材,使得政治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幽默而带有浓重的讽刺意味。随着各国政治社会的发展,波普艺术取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使得波普艺术创作内涵更为丰富。以早期的苏联波普艺术为例。此时所创作的波普艺术是对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仿真,特别是美国与苏联之间存在着政治冲突,而且这种冲突被延伸到文化领域中,美国开始从文化上对苏联进行渗透。波普艺术正是以这种方式传播到苏联。各种抽象性的表现主义艺术作品大量地在苏联社会环境中呈现出来。包括美国日常物品的宣传广告,美国超市所张贴的各种贴图广告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起到政治思想传播作用。

波普艺术在苏联传播,主要是在苏联艺术解冻期。此时,苏联要大力发展艺术文化,官方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展览,但是所塑造的艺术环境使非常宽松的的,对非官方的艺术作品并不产生排斥感。对于有一些充满文化批判色彩的波普艺术,虽然当时被界定为“异端艺术”,却不加以限制[4]。当时的官方艺术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为商业色彩,但是政治内涵非常丰富,更为深刻,很多的波普艺术家都会创作这种风格的艺术,特别是美国的波普艺术家,都会采用这种文化传播形式起到政治渗透的作用。

(二)波普艺术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绘画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不止于艺术形态的表达,更多的是在艺术思想的表达。现代艺术创作中,特别具有立体感的现代艺术创作,即便是原材料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经过拼接之后,将这些材料叠放在一起,也会形成整一性的画面,只要是在画面中较为恰当的位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令人产生同时性的印象。对于这种方式所形成的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却能够明确所观看的是同一样东西[5]。后现代艺术作品则有所不同,虽然同样是采用了拼接的创作手法,但是,所采用的各种原材料都是独立存在的,不仅保留了物质性,而且还保留了独立性,通过对物质形象的复制,按照某一意图进行拼接,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于安迪・沃霍尔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詹姆斯是这样评价的,这种拼接的主要目的是存在着其商业价值,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玛丽莲・梦露的形象逐渐离开了她自有的属性,被媒介所占有,发挥着其货币的价值。这就说明玛丽莲・梦露的艺术形象经过波普艺术处理后,已经发挥了商业价值。史密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波普艺术,得出结论:如果对美国的波普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艺术充满了叛逆,并不是对大众文化的认可,而是一种反大众的文化行动[6]。正是由于波普艺术具有这种涵延化的效果,因此被用于文学创作中,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拼凑之后,就形成了后现代文学作品。

沃霍尔所以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波普艺术表现形式,各种独立性的物体不断重复的排列,表明工业社会中所采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使得大批量的相同物品被生产出来。通过他所创作的作品,就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解读。通过波普艺术作品的传播,大众更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波普艺术就这样成为社会中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波普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抓紧向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延伸,并发挥着其文化传播价值,比如,在传媒也中,在商业领域中,在工业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波普艺术的影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生活元素通过波普艺术的塑造之后被放大了。这就说明波普艺术很容易被接受,在生活中得以普及,而且可以在数中生根发酵了。现代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流行元素越来越多。这些流行元素都与波普艺术密切相关,而且波普艺术也成为流行元素的主要传播载体。波普艺术的创作题材丰富,主要是从大众生活中发掘,是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恰当地将当时社会的变化反映出来。波普艺术与其他的艺术有所不同,其具有讽刺性以为,而且以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后现代主意的艺术就立足于通俗文化,将社会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相互融合,以通俗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我们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包装,各种广告艺术,包括流行音乐、宣传海报等等,都是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波普艺术是商业时代的产物,是将艺术通俗化的产物。在对波普艺术的文化内涵表达中,主要是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充分运用起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所创作的作品能够切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波普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创作时代相辅相成,其中存在着文化批判性,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的特殊表达方式,充满了讽刺,不仅对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观念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洪波.当代摄影艺术中影像承载媒介比较研究[J].文艺生活,2013(05):272-272.

[2]杨嵩.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2015,31(01):38-39.

[3]熊珂.\谈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03):272-272.

[4]邹倚婧.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之反逻辑性写实艺术符号构成[J].东华大学学报,2012(01):52-53.

[5]郭晓冰.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J].大舞台,2014(02):60-62.

第9篇

近日,笔者听到一盘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的原创歌曲专辑《亲亲大理风》,立刻就陶醉于歌曲的优美旋律之中。该专辑曲调清新,民族特色浓郁,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大理的山水人情,风花雪月之中。

初见杨克先觉得他外表朴实,不善言辞,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但一谈起音乐,杨克先立刻变得健谈起来,两眼闪烁着光芒,周身洋溢着激情。

破茧成蝶 春华秋实

“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其实是我的父母!”杨克先一脸真诚地对我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杨克先出生于大理洱海东岸的挖色镇高兴村。纯净的洱海水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挺拔的苍山赋予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杨克先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对白族音乐舞蹈十分热爱,在忙完田里的农活或者不出海打鱼的时候,父母便弹起三弦,唱起白族小调,跳起霸王鞭。杨克先从小就被白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所折服,加之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上小学课时,他就能跟着父母或村民哼出一支支白族民歌小调,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克先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加之勤奋学习,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理师专音乐系,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大学三年里,手风琴、钢琴的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此外他还不断挖掘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吸取民间音乐养料,自己进行词曲创作,到大学毕业时,他成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使他的音乐才华“初露锋芒”。

2000年,杨克先被分配到下关三中,担任高色班的音乐专业教学工作,杨克先并未停止自己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他勤奋钻研教学,教学相长,不仅教学成果显著,而且音乐的创作愈加成熟。杨克先深爱家乡这片热土,在他创作歌曲中,大多吸收了白族音乐的音调韵律,再加以创新,把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歌曲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克先的羽翼渐丰,昔日无闻的丑小鸭渐渐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通过他创作的歌曲了解到他。然而他并没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为了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001年至2003年,他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杨克先还向省内外许多专家虚心请教,先后师从钱晓雷、廖一等省内外音乐名家学习音乐创作。特别是2010年10月,他有幸到厦门大学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直接聆听了郑小瑛、邱孝胥蜚声国际的音乐指挥大师的教诲,使他的音乐创作水平甚至指挥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随便点拨几下,就能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克先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杨克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水平,最终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那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人才,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他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把抢救民族音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几年来,他收集整理了白族民歌80多首,白族大本曲九板十八调中的十三调,共30多首乐曲,作词8首。他创作的民歌《下关风》、《小普陀》、《洱海鱼》、《采花莫把花采错》等120多首,其中《洱海金花妹》、《洱海鱼》、《我是大理小山茶》等发表在《民族音乐》杂志上。

在课堂上,杨克先经常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教学中进行适当提升,让学生多了解学习一些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2007年,他创作了《白族民间音乐》课堂实况录像,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参加云南省第三届教学课堂实况录像比赛获中学组一等奖。

为了推动彝族打歌的发展,他创作编排的舞蹈《彝寨欢歌》把原生态音乐进行加工升华,使节目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在共青团大理州委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文艺晚会上演出,这个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学校经常表演的保留节目,对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杨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不仅在艺术上毫不保留地教授我们;在经济上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是杨克先所教过的学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的确,十多年来,杨克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杨克先参加工作至今已十一年有余,一直从事艺术特色班音乐专业教学工作,他所任教的班级在高考中都取得好成绩,连续6届上线率均为100%;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都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2006年他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名师,此外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次,校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4次。

这,正是他醉心艺术,为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体现。

杨克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父母都是农民,他跳出农门后,并没有贪图享受物质生活,而是一心奉献给贫困学生,爱心无疆,默默奉献。他的生活用度相当节俭,但把钱花在学生身上却一点不吝惜,没有任何迟疑。

高六十四班沈光,有较好的艺术天赋,但是由于父亲丧失劳动力,家境十分艰难,杨克先主动承担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学业及成长教育的重任,不仅在思想上不断引导鼓励,而且在经济上给予无私资助,先后资助费用高达24800多元,使这位同学树立了立志成才的信心。在杨克先的帮助下,沈光同学圆满完成高中、大学的学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师。

高86班的李克秀同学,家住弥渡县密址乡边远山区。2007年(高三上学期)临近专业高考时,她父亲病重,需长期住院,李克秀面临辍学的困境。杨克先得知后先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再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半年多时间共资助她3700多元,帮助她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入云南民族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粗略统计,10余年来,杨克先先后为多名贫困生资助三万五千多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对于那些大款来说,三万多元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拿工资吃饭的人来说,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子女?作为一个老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你的亲姊妹,甚至儿女!”杨克先谈起自己的学生时,脸上更多洋溢的是欣慰。

杨克先接着说:“我现在个人的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平常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我觉得能帮助别人也是种幸福,自己所做的不算什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已。”

在班务管理中,杨克先的理念是:“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同学力所能及的一份关爱。”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文艺汇演、比赛、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对专业进行巩固和应用。他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用民间乐器来授课,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让年轻一代了解学习一些白族文化。此外他还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许多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如李婷婷、李程斌等被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重点音乐院校录取。杨克先的许多学生已经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艺术舞台上,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州、市都获过大奖,其中张国庆同学在第七届洱海歌手大赛中获美声组三等奖,李帅运获CCTV全国青少年七彩阳光艺术人才选拔赛声乐组铜奖,并于2007年教师节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

立足苍洱 绽放奇葩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杨克先谈起他的音乐专辑《亲亲大理风》时如数家珍。这盘专辑堪称是他从事十年音乐教育生涯的结晶,专辑以歌颂云南秀丽风光、唱响大理美好家园为素材,成功地把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现代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表现了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专辑由“唱响大理”十二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组成,歌曲都由云南省著名歌唱家黄绍成,著名歌手赵绍波等演唱。其中《洱海金花妹》由于旋律优美、民族味浓郁又有时代气息,在保护洱海启动仪式上作为开场表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由著名歌手杨建英、郭海波演唱,被大理电视台拍摄成MTV,选入《爱在大理》音乐专辑中。现在《洱海金花妹》已是大理州市各种晚会经常运用的歌伴舞节目。

歌曲《我是大理小山茶》是杨克先创作给女儿的礼物,其轻快的语调给人以明朗的享受,被广为传唱,现已成为大理市小学生参加全国各种音乐比赛的经典选唱歌曲。

杨克先虽献身教育,却从未忘记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艺术道路上坚定执着,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几近苛刻,力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在教学之余,他收集整理白族民间音乐,坚持创作歌曲,创作接近疯狂,有时半夜躺在床上,大脑里还在天马行空地跳动着音符。灵感乍现,他立马起身,弹钢琴,记录灵感的火花,有时兴起还会吟唱几句。他家住的是单元楼,这可苦恼了周围邻居,纷纷称杨克先为“艺术疯子”。

“大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民间音乐将面临消亡,随着老艺人的减少,很多民间歌曲就会逐渐失传;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一个专业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民间宝藏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让它们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大理州的民族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这是杨克先发自肺腑的声音。

杨克先从2004年开始进行对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三腔九板十八调的收集整理,曾多次找到民间艺人去收集,去找作邑村北腔代表赵丕鼎老艺人、向阳村海东腔传承艺人李丽老师学习,有些曲调由于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在曲谱中无法记录,他还作了一些加工整理,在民间音乐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歌曲的原滋原味。他还专程赶到云龙、剑川、鹤庆、洱源等地收集吹吹腔唱腔资料,收集整理了100多首白族民间歌曲和大本曲选段,创作歌曲近百首,绝大多数歌曲在省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为了方便交流和学习,他尽量把白族话译成汉语,曲谱规范化,并用中文作词进行一些改编。其中由他改编的《新麻雀调》由白剧团国家二级演员董凤琴演唱后,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传唱。杨克先创作编排经典节目十多个,节目《火的恋歌》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歌曲《和谐班级》、《快乐依依》荣获全国校园歌曲创作大赛一、二等奖。

杨克先勇于探索,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大胆吸收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精华,将传统与现代创新意识相交融,因此,他的歌曲既是民族的,又具有时代性,让人耳目一新。他创作的《洱海鱼》荣获中国2010群众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快乐的阳芊依》获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大赛三等奖等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