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际物流贸易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17 23:17: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国际物流贸易论文

第1篇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探讨

引言

国际物流无疑给全球贸易带来重要的支持,在逐渐升级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国际物流充当了重要的角色,逐步深化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一方面,国际贸易频繁的活动打开了物流的市场,为其发展奠定了重要前提;另一方面,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等方式,国际物流在全球经济形势下相应地提高了要求,强化国际物流质量,进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加强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探讨国际物流的推动作用,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介绍

国际物流实行在不同地区之间将贸易货物的运输,是商业性质的活动,其过程为多个运输点所连接,构成体系共同完成贸易。如果在物流的任何点上出现延误,都会影响其操作的完成[1]。影响国际物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设施配备是基础,其构建了物流的通道,如公路、铁路、桥梁等。合理的交通网对物流的畅通至关重要,国际物流业务涵盖全球,因而海陆空交通建设水平决定了某个地区国际物流的水平。国际物流为进出口的枢纽,维系着贸易的实现,为其重要的媒介,简而言之,国际贸易的具体流程即为物流。物流从成本、基础建设、效率等方面对贸易施加影响,在良好的环境下物流可将其优惠条件注入到贸易当中,促进发展。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流通,主要表现为出口,其总体上持续稳步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2]。国际贸易对于经济的变化有着很高的敏感度,如金融危机的爆发降低了贸易额,阻塞了其的扩大。而贸易企业的水平、管理质量等也对其有不小的作用,信息化的实现能够有效提高贸易水平,推动各地经济的交流、合作。国际贸易在物流的配合下不断拓展业务,同时,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提高了物流要求,在安全、效率等方面都加大了质量的比重,这不仅加深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推动着物流、贸易结构的调整与重组。

二、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

国际贸易活动的扩张,提高了全球资本的流动,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使贸易现代化进程的发展[3]。面对变化,物流陈旧的模式显然难以应对贸易更高的需求,促使本身做出调整。国际物流从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投入等措施上提升自身的质量,使之满足需求,进而反作用于国际贸易,推动其发展。

(一)高效物流形式拓展贸易,消解贸易缺陷

国际贸易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通运输,国际物流将贸易的实现过程做了统一的整合,通过与当地区法律、政策等的结合,尽量排除各项干扰因素,使贸易活动的阻力得到有效的降低。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将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实行大量应用,进而提高物流的效率,高效的形式降低了运输的困难程度,为贸易往来搭建了畅通的桥梁,推动了贸易发展[4]。由于不同国家的交通水平不同,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层次不一,物流形式的丰富可以适应航海、陆路、航空等各种运输环境,其高度的运输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运输条件调整物流形式,促进贸易活动的开展。高效的物流形式消解了某些地区极低水平的基础建设以及不高的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制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运输差距,实现彼此的贸易往来。

(二)规范的物流操作,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必须采取某种有效的语言实行沟通,以保证其顺利达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物流成为了各地区贸易的衔接点,减少了贸易乱象,促进了国际贸易进展的规范化。国际物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规范操作,按照国际标准制定操作流程,使其任何环节皆有章可循。如设备的使用、检验程序等,利用条形码等技术能够辨别货物真伪,强化了货物的管理。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革新了传统物流,使得国际贸易的效率迅速提高。通过物流的规范化操作,形成国际秩序,可以加速国际贸易的开展,减少阻碍,同时物流技术的提高,使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便捷,而且运输安全更有保障,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简化了程序的同时却提高了物流的质量。这使国际贸易的两端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增加贸易量,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现展。

(三)多元化物流增进贸易交流,提高贸易质量

国际物流实际上是为国际贸易提供服务的环节,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贸易的效果。国际贸易本身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同时往往具备大量货物的交易,资源的流动、资本的全球转移,使国际贸易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多元化物流的建设不仅指运输形式的丰富、设施的增加,更是技术应用的多元化,物流模式的多样化。国际物流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不再只是国际贸易的运输环节,而是透过运输,挖掘更高的价值[5]。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信息系统,全面收集、整理各种贸易信息、物流信息,形成综合的数据库,方便检索,提供对各项资源的查询。这种多元化物流模式的建设,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运输条件的改善拉近的物理距离,而数据的整理拉近的国家间的信息距离,从而提高了交流。只要国际贸易所需,通过信息,建立最优化的运输方式,设计最佳路线,可以推动贸易周期的缩短,加快贸易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最优化运输的选择实际上排除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对物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因而能够保证贸易的顺畅。物流的多元化提高了贸易的质量,推动了贸易由追求速度向质量的发展。

三、加强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推动作用的措施

事实证明,国际物流能够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改进物流的方式,可以增强国际物流的推动作用,使国际贸易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建设中更有建树。

(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物流管理

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交易活动,因而必然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要提高国际贸易的水平,必须加强政策的引导,对物流活动进行制度规范,排除物流的散乱现象[6]。根据国际局势,通过交流、探讨,强化国际政策的制定,完善制度,使其合理、可行,形成国际约束力,转变国际物流滞后的形式。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树立服务理念,强化管理,探索、创新物流组织形式,发展现代管理模式,丰富途径以满足贸易需求。通过政策的引导,减少物流的盲目性,指点物流建设的明确方面,制定目标,推动效率的提高。相关企业在拓展自身优势业务的前提下,依托政策扶持,强化竞争,可以有效促进物流的健康提升。

(二)加强运输设施配置,提高物流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贸易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逐步加大,在这种趋势下,要提高物流的水平,加强贸易的竞争力,必须结合本地区的条件,进行设备配置的完善,加强设施建设。竞争的加大客观上提供了动力,完善的运输网络的实现,必须有充分资源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国际物流的重要保证,因而在提高建设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提高利用率,如在码头,更换旧设施,增加集装箱等,提高货物吞吐能力,保证设施的实际功用,提升物流实力。当前国际贸易中,港口是重要的设施之一,应当作为重点加强完备,发挥其国际贸易的枢纽作用,利用现代科技,依托基础设施,加强物流的优化,增强物流的服务,拓展多项增值服务,从而形成国际物流强大的推动力。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化进程

国际物流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建设,依托信息产业,物流加快了现代建设的步伐,所以,要充分注重对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推动现代化进程。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整合物流数据,应用现代技术,开拓网络系统,形成庞大的网络库,促进物流资源的共享。提高国际物流信息的联动,实时掌控货物流向,贸易动向,从而占据优势。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国际技术标准,物流标准的建设,强化协调,提高信息的接轨。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国际物流的主动性,降低了贸易成本,加快了运作速度,使物流更加便捷化。

第2篇

(一)美国经验分析美国是在全球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物流极为发达。在如何实现物流产业与国际贸易双赢方面,美国有着丰富的经验。一是全面放开运输管制。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流行业曾经因为管制过多而出现活力不足、创新不足以及效率下降等诸多问题,很多物流企业都陷入了破产的境地,物流行业对国际贸易的贡献十分有限,之后,美国政府对交通的管制逐步放松,并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具体做法包括允许民间成立管理委员会,将铁路、公路、航空等行业的定价权、管理权交给市场,大量减少交通行业的审批,营造更加顺畅和简便的市场环境。通过这一系列做法,美国物流行业成本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6.5%下降到1985年的12%左右,成本快速下降,使美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更具优势。[4]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有着全球最发达的交通网络,每年6000亿美元的投资,造就了美国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港口等交通体系,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包括运输、装卸和仓储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物流行业具有极高的效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收费公路仅占其公路总量的0.1%,极大地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率,并使美国众多的外贸公司得以通过较低的物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如图4所示)。三是高度重视信息化与技术化。从卫星定位系统到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再到信息系统的整合,美国物流行业极其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美国物流企业的效率高、出错率低,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借助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更高的客户需求链管理水平,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二)欧盟经验分析欧盟促进物流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在专业化与系统化上有着突出的优势,欧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全球排名前十的国际货运企业中,有6家来自欧盟国家。由于实行了标准化合同,服务统一,欧盟的贸易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关系比较稳定,沟通也比较顺畅。同时,物流企业高度重视客户需求,倾向于为客户打造属于自己的物流服务。加之服务领域的创新与拓展做得比较好,使得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形成了请第三方物流的惯性思维。[5]得益于第三方物流的迅猛发展,使得欧盟间货物的规模化运输十分普遍,极高的配送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使欧盟众多外贸企业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行物流标准化。20世纪80年代,欧盟成立了物流协会,此后对公路、航运、铁路以及仓储等物流各个领域进行了标准化统一。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中,有专门负责物流行业的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识、物流设备等一系列标准进行了统一,这使得欧盟的物流效率大大提升。三是大力发展物流园区。通过建立数量众多、配套设施完善的物流园区,促进区域物流组织管理功能的提高。以此为支点,构建全欧盟发达的物流体系。

(三)日本经验分析日本的物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重视港口发展。通过建设港口,为物流和国际贸易的融合提供条件。早在5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将海运视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海运和造船业,并在2002年开始了“超级枢纽港建设”,围绕港口建设货物中转站。港口的建设主体与经营主体分离,实行一站式港口服务,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加之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形成了发达的海运网络,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异常明显。二是航空物流发达。日本根据国际贸易特点,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极大地促进了其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表3中不难看出,日本在机场建设上的巨额投入,其机场不仅硬件好,软件更是亚洲领先。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早在1997年,日本政府就出台了《综合物流实施大纲》,对物流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列入首位。逐步将由卡车运输这种排放大、能耗高的运输方式转变为整合公路、船舶、铁路等多种方式的综合物流形式,并建立了循环物流体系,使日本出口商品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其商品竞争力。

二、借鉴国外经验发展物流产业,促进国际贸易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物流产业发展理念,推动物流产业的信息化与第三方化现代国际贸易竞争十分激烈,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调整物流产业发展理念,以信息化、绿色化及第三方化为目标,推动物流产业改造升级,跟上现代国际贸易竞争需要至关重要。[6]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加快面向客户的信息系统建设,为外贸企业提供安全的物流信息采集、交流和管理平台,建设覆盖物流全流程的信息服务与监督,进而使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提高其物流效率。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物流产业的第三方化。第三方物流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企业产生的第四方物流,是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物流服务相比,第三方物流具有更明显的专业化优势、更低廉的物流综合服务成本、更高的物流配送效率。通过出台相应的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扶持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努力培育更能符合现代外贸企业物流需要的企业。与此同时,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物流产业的绿色发展。比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推动冷链、精细包装等绿色先进物流技术在物流企业的运用,引入逆向物流的发展,为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动力,促进外贸企业向更高效率、更加绿色环保发展。

(二)加强行业协作,促进现代物流与外贸企业的融合物流行业与外贸行业的良性互动,是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影响国际贸易最理想的结局。一方面,要加大外贸企业的物流需求。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16年我国现代物流市场需求有望超过100亿美元,到2020年则有望达到250亿美元,年均增长26%左右。[7]从长远来看,这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良机,但由于中国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来料加工,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下游,本身的利润率很低,为了压缩成本,很多外贸企业都会自己来做物流。虽然降低了企业的直接成本,却带来了间接成本的上升,并使整个社会的效率与质量都会降低。因此,政府应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既通过引导产业升级与转型,使外贸企业在技术与创新上获得更大利润,进而提高物流的需求。同时,通过出台财税优惠、金融扶持等政策,并在车辆处置、仓库盘活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最终实现物流业与我国外贸行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物流为外贸服务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外资开始进入我国的高端物流服务领域,相对于外资物流企业,国内数量众多的小规模物流企业受制于人才、技术、资金等问题,很难与之进行竞争,特别是在外贸物流这样的高端物流领域。因此,可以积极开展与国际物流巨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学习其技能,不断扩大物流服务的范围和种类,进而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三)大力推进港口物流发展,实现重点领域突破与国际贸易联系最为紧密的物流领域就是港口物流,不断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水平,不仅可以加快先进物流技术与物流设备在国内物流行业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一方面,要加大对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在国际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港口物流水平如何,成为中国与国际贸易物流链的重要环节,应着重加强国际海运集装箱中转站、外贸港ISI、国际货运多功能站区等建设,使港口物流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国际贸易方式的物流需要。根据国际贸易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确保港口物流的及时跟进,以创新举措持续吸引国际贸易商,不断提高我国港口的物流水平。并在与国际贸易商、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中,获得更加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为国内物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与海关密切合作,加强港口综合服务功能的规划设计。通过物流基础设施、保税物流园区的共同设计,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港口物流的无缝对接以及区港联运,提升港口物流的效率。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其发达的物流体系都离不开港口建设,特别是日本一站式的港口通关服务,减少了物流环节,使其国内产品的出口物流成本大为降低。[8]要围绕建立无障碍通关、物流与海关无缝对接,大力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使港口成为我国商品对外出口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以大大提升出口商品的物流效率。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第4篇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

[3]刘君德.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J].经济地理,2006(6):897-901.

[4]MarkPagell.Understandingthefactorsthatenableandinhibittheintegrationofoperations,purchasingandlogistics[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4,12(5):459-487

[5]海峰、张丽立、安进:“怎样认识区域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6]徐青青,缪立新.区域物流协同内涵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94-97.

[7]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1):151-154.

[8]周凌云,穆东,李佳成.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与机制[J].综合运输,2010(3):43-45

[9]理勇,王韵,徐广印.区域物流规划的综合评价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2)

[10]杨道田.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J].当代财政,2010(3):89-94.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郭洪.品牌营销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希扬企业战略联盟[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施李华物流战略[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王伟物流企业战略与模式[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晶莹,邓旭.《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p119.

[2]郭静.FOB出口合同卖方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3.51-54.

[3]张鸣飞.出口贸易中应用FOB术语的风险及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41-44.

[4]王佳.出口合同中FOB条款下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6-21.

[5]王珩,侯锦昌.FOB合同下卖方出口风险及防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2.22-25.

[6]卢大钊.FOB条件下的风险规避问题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8.2-9.

[7]刘宇.出口贸易中使用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1.11-13.

[8]吴联选.FOB贸易术语下欺诈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7.

第5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国际物流;协同发展

一、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问题

1“一带一路”的新机遇新挑战。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服务贸易和国际物流又迎来了发展的新一轮高峰。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重点圈定包括广东省在内的18个省。广东顺应发展大势,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及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及服务贸易的发展,最终都要通过“一带一路”沿“带”和沿“路”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来落地。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第三利润源泉[1]。“一带一路”沿“带”沿“路”的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是贯彻“一带一路”的新课题。国际物流的实质是利用国际物流网络、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实现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伴随着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物流同步得以不断扩大。[2]作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纽带,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共同构成了世界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并且国际物流服务业对促进货物贸易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根据协议规定,我国的物流相关领域在2006年已全部对外资开放,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但是“入世”也给中国相关的一些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3]。许多国际物流企业巨头都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争相到我国投资和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使我国的国际物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国际物流业既提供了更广泛的机遇,同时我国的国际物流业也面临沿“带”沿“路”各国更广泛的竞争。[4]我国“一路一带”大战略的实施环境下,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长足发展,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其别需要有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思维和理念,促进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战略协同,这对于我国落实国家“一路一带”战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5]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物流国际化已经成为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物流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已经开始逐渐为广大学者所关注;从本文整理的文献来看,在有关的权威期刊上,都发表过一些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进行协同研究的论文[6],但都还很少有对国际物流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龙江(2002)研究了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对物流在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的联系及逆向联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详细阐述。[7]国际物流业属于生产业,夏晴(2004)以运输服务业为例,阐述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指出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起着支撑和促进作用,而货物贸易优势的发挥与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8]王莉(2004)认为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同时,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9]杨长春对北美、日本和欧洲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一种反馈性的互为因果的关系。[10]协同论是促进国际物流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协同论(synergetic)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Haken)。1971年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并发表了《协同学导论》,并著有《高等协同学》的著作。所谓协同论,实际上是一种研究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时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的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协同效应是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对千差万别的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而言,均存在着协同作用。[11]上世纪末,英国管理战略学家安德鲁•坎贝尔和K•S•卢克斯,将人们对协同问题的探求成果编纂成书,书名题为《战略协同》。两位管理大师的书名表明他们的思想理念,协同更应从战略的视角去把握和应用。现在的战略协同,在企业层面更强调应用于经营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按照此思想之精髓,所谓战略协同,即:具有多元化的一定集团,通过对子系统的相互协作,可以使该集团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效益总和的效应。由此,战略协同论在一定集团中运用具有更为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2012年8月国家统计局今日了《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发展,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已开始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2016年1~8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18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服务出口1777.7亿美元,增长1.8%;服务进口3411.2亿美元,增长20.7%。2016年1~8月,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633.5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服务贸易逆差总额1366.2亿美元的水平;其中,旅游贸易逆差为1015.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62.2%,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以留学为目的旅行服务逆差458.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28.1%,位居第二位。运输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的逆差额分别为259亿美元、153亿美元和54亿美元。1~8月,加工服务实现顺差120.5亿美元,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实现顺差103.1亿美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实现顺差1023亿美元。[12]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大国地位显现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其中,出口18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8.5%;进口237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0.0%;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7%上升至5.2%。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5%提高到4.4%,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5年的第2位;服务贸易进口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中的比重从3.0%提高到8.1%,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2位;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4248.1,同比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1366.2亿美元。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比对外贸易总额(货物与服务进出口之和)15.4%,占比提升2.7%。[13]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断改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金融、文化等新兴服务出口稳步增长,对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其中,金融服务增幅居首,出口增长41.9%,出口额达27.3亿美元。电影音像出口增长31.4%,金额为1.2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17.4%。咨询出口增长8.7%,出口额达314亿美元,占服务出口的比重为20%,仅次于旅游出口。一些新兴服务进口也快速增长,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广告宣传、通信服务进口增长显著,增幅分别为46.4%、37.1%、27%和22.4%。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提高了中国服务贸易附加值,促进了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远远逊色于新兴服务贸易。2014年,三大传统服务(旅游、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出口合计仅增长4.5%,占比为47.4%,比2013年略有下降。其中,旅游出口总额仍居各类服务之首,但同比仅增长6.8%,在中国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下降至24.1%。运输服务出口位居第二,同比下降2.1%,占比降至17.6%。建筑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8.8%,占比为5.7%。2015年1~10月,高附加值行业与新兴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1~10月,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至10.8%;广告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分别增长20.7%、51.6%和74.9%,均大幅高于平均8.5%的出口增幅。[14]3.重点领域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成效显著,文化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2011年,建筑服务出口增长10.8倍,顺差增长36.9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出口分别增长了18倍和21.2倍,年均分别增长38.7%和41.1%;文化、广播影视、教育、中医药服务等服务出口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74.1亿美元。其中出口2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2.6倍。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视觉艺术品(工艺品等)、新型媒介(游戏机等)、印刷品、乐器为主。2013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95.6亿美元。其中出口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3.2倍,文化服务主要以广告宣传服务为主。2015年中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比提升1.5%,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增长2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比提升0.7%,广告、文化娱乐、知识产权等服务出口增幅分别达37.1%、43.9%、64.9%,占比均有提高。[15](二)数据、变量的描述。国际物流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发展会促进物流业的国际化,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以下基于我国的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1990~2015年的年度时间数据为样本,样本容量为26,数据来源分别为199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等。按照三次产业的统计,为使统计口径一致,物流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交通运输与仓储邮电业的相关数据来近似替代物流产业相关数据。所以在本文中以我国的交通运输与仓储邮电业的相关数据来代替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另外,因为统计单位的不一致,故在本文利用汇率(当年),全都换算成亿美元(美元)。用WL表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用FJCK、FJK、FCK分别表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用HL表示汇率,我们采用SPSS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LOG(WL)、LOG(FJCK)、LOG(FJK)、LOG(FCK)分别表示WL、FJCK、FJK、FCK的对数值,以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和异方差性。(三)协同发展分析。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服务贸易进口、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服务贸易进出口协同发展的线性相关性是比较强的,这可以用线性相关模型来进行分析。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进口、出口额值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下面,我们分别用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进口、出口额来分析它们的协同发展模型。(1)服务贸易出口——物流协同发展模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LOG(FCK)=C(1)×LOG(WL)+C(2)(2.1)得到:LOG(FCK)=0.089830LOG(WL)-148.555419(35.770874)(-4.168554)(0.002511)(35.637156)R2=0.981589R2=0.980822其中LOG(WL)表示广东省国际物流总产值,LOG(FCK)表示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从方程可以验证该方程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符号也具有预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模型的其他检验指标也都表明回归结果可靠。从模型的方程也可看出,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2)服务贸易进口-物流协同发展模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LOG(FJK)=C(1)×LOG(WL)+C(2)(2.2)得到:LOG(FJK)=0.134105LOG(WL)-372.587687(26.786661)(-5.244363)(0.005006)(71.045360)R2=0.967634R2=0.966286其中LOG(WL)表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LOG(FJK)表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从方程可以得到该方程的拟合度良好,该方程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符号也具有预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模型的其他检验指标也都表明回归结果可靠。从模型也可看出,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3)服务贸易进出口——物流协同发展模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LOG(FJCK)=C(1)×LOG(WL)+C(2)(2.3)得到:LOG(FJCK)=0.224787LOG(WL)-525.774951(35.532211)(-5.856519)(0.006326)(89.776012)R2=0.981345R2=0.980568其中LOG(WL)表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LOG(FCJK)表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解释能力相当高,调整的R2值为0.99,F检验高度显著,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高度显著,系数符号也具有预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模型的其他检验指标也都表明回归结果可靠。从模型的方程也可看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三、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政策思路

第6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物流;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021-02

1 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23%。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5%左右,明显快于“十五”时期GDP增长9.5%的水平。2006年开始实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十一五”期间,社会物流需求加快增长,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

表1 2001—2011年物流业总额费用统计表(单位:万亿元)

2012年1~7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8.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然保持适度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专家预计,中国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期将持续10年,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物流需求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如果“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长7%,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6.7%左右,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90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

表2 2001—2011年我国物流总费用统计表(单位:万亿元)

曲线图

2 国际物流业与供应链环节

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国际物流的运作层次。市场进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直接出口;②当地生产;③合资;④授权生产;⑤外包或合约制生产;⑥管理合约;⑦整合制造和分销。国际物流的复杂程度,直接受到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影响。企业的直接出口方式、合约制造方式和全球化运作的方式是决定国际物流的必要条件。国际化经营代表了国际物流的最复杂的典型,因为这其中涉及了企业在资源、生产计划、协调、出口、当地分销、配送等复杂的经营活动。在国际化运作的基础上,可以将国际物流按管理和操作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一种层次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国际物流。

层次一:简单市场交易型的国际物流。企业由于缺少经验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将货物的国际销售委托给专业的国际贸易或国际商务公司,由专业公司负责国际市场的订货处理、单证和运输安排、存货和营销安排、结算和售后服务等。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外贸体制就是这种初级层次的典型例子。

层次二:出口型国际物流。企业发展专业人员来协调国内货运和出口单证等程序,但产品国际运输环节、到达出口地的营销管理、存货管理、发票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仍然由当地的商或配送商提供。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出口的国内环节来增加利润,但产品出口后的风险依然存在,因为国内营销部分与国际市场营销部分的物流过程可能不能有机地协调和结合,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敏感性不强。

层次三:当地市场存在。将营销、存货、配送、售后服务直接延伸到国际市场,这种做法通常称为“当地市场存在”。当地市场运作的方式,往往是由本国的母公司派出管理部门和人员,而不是雇用当地人。当地市场运作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本国母公司政策与派出当地公司的管理是否与地方市场要求吻合。既然管理者是本国指派的,当地市场的运作就会明显带有本国的色彩。当地市场存在与前两个层次的国际操作相比提高了控制能力和对市场反应的敏感性,但对本国的操作依赖性较大。

层次四:当地市场经营。这一层次使本国企业进一步深入国际市场,在当地直接经营,并结合使用当地人才。这种国际物流运作方式将本国的营销、配送与供应链管理与国际市场的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虽然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的理念、技术大部分来自于母公司,但随着当地员工的增加,出口国与当地理念会逐渐融合,但本国的理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层次五:无国别国际物流。无国别化作业在全球范围开展物流运作,建立区域化的总部,协调本国以外的当地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是无国别的,不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物流总部及物流运行机制控制所有的在其他国家的运作的情况,控制所有分布在不同国家的物流体系的,是不同国籍的物流体系的组合。

3 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弊端

3.1 公路货运业陷于困境2011年,燃油价格高居不下,司机短缺,整体经济低迷,运输需求疲软等方面的因素正在给货车运输业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我国,2011年,货车运输业成本增加,每天支出(以6吨货车为例):油费120元,(以每往返一次用油近40升,每升3.19元计算),过路费52元,养路费33元(每月为990元,每月按30天计算,下同),客货运输附加费5元(每月为150元),公路运输管理费3元(每月90元),工商管理费1.00元(每月30元),税收7.67元(每月营业税150元,车船使用税15.00元,城建税10.50元,教育附加税4.50元,个人所得税50元),保险费8.52元(按每年第三者责任保3110元,每年365天计算,下同),年审费1.10元(每年400元),保养费13.33元(每月15.84元,以每车收入乘以6.6%税率计算)。每天拉一车共应支出:运焦炭260.46元,运磷矿257.69元。每天拉两车共应支出:运焦炭328.30元,运磷矿322.76元。还有折旧费、购买车辆利息、驾驶员学习、培训费、办证工本费等未计算在内。燃油价格高涨是货车运输业陷入困境的最主要的原因。

3.2 铁路运输业增长

由于燃油价格上涨对货车运输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铁路运输,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公路运输的成本飙升,铁路运输业相对获得了一种“助推力”。“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运输增长了66%。

表3 2001—2011年物流业各项费用的统计表(单位:万亿元)

4 构建和完善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措施

4.1 树立正确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观念要以系统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转变当前物流管理理念,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行生产和物流分开的模式,不断优化物流系统的结构,提高管理效能,进而提升物流在服务中的竞争力。在服务观念上,要转变单纯以营利为目标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提供便捷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理念,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物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要,不断丰富物流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增值服务,以便我国物流业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4.2 物流企业应积极融入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影响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现阶段的国际物流成本控制中,大多是以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式提高效率,压缩成本,我国近年来建设很多的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的也在于此。[3]物流企业积极融入物流园区和国际物流中心,可以在物流设备、物流速度、通关检疫等方面获得快捷方便的服务,减少储存周期,压缩库存占用资金,控制物流成本。

4.3 完善国际物流的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物流行业准入和从业规范,尽快制定我国物流业的相关法律规定,调解物流各方主体的行为和利益。尽早调查清理地方保护主义的物流法规,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物流体系,以适应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要求。

5 结 论

国际物流业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拓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国际贸易的大量进行凸显了我国现代国际物流的“短板效应”,我国现代国际物流水平的低下已经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找出我国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弊端,并构建和完善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物流管理教学的关键环节,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性教学和实验基地建设,可以突破原有的固定体系,使之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发展规划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撰写学术论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修养和研究能力;以物流管理仿真实验基地为依托,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家珉.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物流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物流技术,2010(12):230-231.

[2]赵群,何家蓉.日本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带给我国的启示与思考[J].物流科技,2008(2):85-87.

[3]罗尧成,陈敬良,姚俭.我国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十 年—— 历程、经验与瞻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9(2): 11- 14.

[4]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6.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Paul R Murphy,Richard F Poist.Skill requirements of senior-level logistics executives: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1,12(2):73-94.

[7]Paul R Murphy,Richard F Poist.Career preparation of senior-level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executives:educator perspectives[J].Transportation Practitioners Journal,1993,Winter,161-173.

第7篇

论文摘要:以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方法与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明确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及组织上的主要困难,制订促进国际物流双语教学优化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提升等。

在全球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的现实背景下,国际物流逐渐得到兴起和发展。配合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要求的国际物流课程在大学课程中逐渐形成。国际物流的课程因其特殊的文献来源及学习目的等需要双语教学,但是双语教学的实践却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上与传统教学差异较大,这对于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挑战。

一、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课程介绍

国际物流是两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物流的活动。国际物流课程是针对国际物流行业设定的专门课程,国际物流课程

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国际物流兴起与发展的相关历程、国际物流

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等。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涉及物流、贸易、法律、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知识系统,形成的国际物流课程较为复杂,教学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员

学习国际物流并逐渐构建国际物流行业所需的知识体系。

(二)双语教学的原因及重要性

1.国际物流的许多知识来源于外文典籍,进行双语教学符合教学要求

国际物流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内容,分别对应国际物流的理论知识部分和实务部分。因为国际物流本身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这使得国际物流的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学者内都有着不同视角的文献,导致国际物流课程的理论知识来

源于不同国家学者的研究,并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研究相对迟缓的现实背景下,国际物流权威文献多数为外文文献。因

此,从国际物流的专业知识角度而言,必须采取双语教学才能够更加贴切地分析文献知识,引导学员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国际物流

的相关知识。国际物流课程的另一个层次是国际物流实务,学习国际物流实务本身需要结合不同的国家及行业背景,对国际物流的核心内容及流程进行全面的解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及行业背景等进行讲述,而目前英文文献是对这些内

容研究最丰富并且是当前学员比较能够接受的部分。这就使得在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情况下,为达到教学目的,国际物流课程多数采取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2.国际物流教学是服务于国际物流工作的,双语教学能够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国际物流的教学工作最终目的是引导学员形成国际物流行业从业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其教学以服务国际物流行业

工作为重要目标。因此,在国际物流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如何能够引导学员与最新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衔接,为学员从事国际物流

行业创造更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国际物流的教学中,教师将会较多地对英美等国际物流相对先进的知识进行讲解,并且以最新的国际物流法规、技术、合同要求等实用价值较高的实务知识进行解读,以全面引导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知识构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建立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尊重知识和实务的真实文化氛围和真实句义,引导学员形成对国际物

流行业的更深入认识。并且在双语教学氛围中,加强学员的英语修养,为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创造更好的语言基础。

二、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及组织上的现状与困难

(一)教学方法上

1.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搭配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

国际物流课程的知识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物流实务构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讲解国际物流知识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引导学员参与国际物流实践的相关环节,进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下的更好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一方面国内的国际物流企业较少且分散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个别的发达城

市,这些物流企业往往并不愿意大学生在该单位短期实践;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缺乏国际物流实务的实践情况下,知识体系无法得以深入,促使其国际物流的从业修养不能得到全面提升。因此,从当前情况来看,国际物流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够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检验的较好结合,这就使得国际物流教学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引导学员全面学习国际物流知识和实务,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目的。

2.国际物流双语教学更倾向于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的教学,

但是目前学员被动学习的局面并没有得以改善

当前国际物流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脱离母语,这就要求学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补充语言储备,进而更好地配合双语教学。但是当前国际物流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学员对国际物流课程的主动学习热情不高。并且缺乏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理解,认为汉语教学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物流课程的双语教学实际上是脱离学员配合与主动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的效果将会十分不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即便教师以双语言进行教学,并且在考试中设定英文题目。但是因为教学内容用汉语能力同样能够得到理解,并且考试中题目作答允许以汉语进行。这就使得学员在被动教学的模式下,同样能够完成学习和考试。

(二)教学组织上

1.中西方语言教学差异,对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及专业修养要求更高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并且具备国际物流专业素养。这就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国际物流课程在近年来才逐渐形成,而具备良

好语言修养的专业国际物流教师更是稀少。在此情况下,教师的双语教学逐渐演变成为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局面,英语在整个教

学中并不能够占据其应有的地位,并且导致整个双语教学在实质

上已经丧失价值。

2.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求语言双向,还要求具备相当的实践教学

国际物流教学的双语不仅包括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的配合,还需要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搭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双

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均衡理论和实践的部分。但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国际物流学员很难得到及时的实践机会,仅是在毕业之间的间断实践实际上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的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学员修养不利。

三、推进国际物流双语教育方法及组织改善的建议

(一)优化教学方法

1.尊重实践,注重形成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相搭配的教学

模式

针对目前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知识讲解和实践教学的配合上存在缺陷的实际情况,必须注重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确定以知识指导实践和以实践验证知识的双重教学系统,确保教

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知识与实践的安排。通过将知识讲解和实践工作相搭配,引导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国际物流,并且深入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为学员主动接受并主动学习双语教学下的国际物流课程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也为学员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引导学员主动学习、实践等,提升学员的综合修养

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员学习国际物流课程的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针对目前双语教学中学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的现实情况,应该尊重学员本性,结合对学员个人爱好及修养等的调查,设计更符合学员特质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组织

1.注重构建更优质的师资力量,并且注重加强教师的岗位

培训

教师的专业修养和语言修养对于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效果有着极大影响,在缺乏较多专业物流及双语教学人才的情况下,应该认识到国际物流教师基本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但是距离双语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该注重对国际物流教师进行更专业的知识和语言培训,不断提升国际物流教师的专业修养。也可以更多地引入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力量,壮大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师资基础,不断完善岗位培训和岗位激励等,

更多地引导专业国际物流教师采取双语教学模式并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等。

2.加强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员实习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为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更好基础。还需要学校及学院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这需要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际上这能够达到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较好目的,也能够为国际物流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促成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对于双方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帮助,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地联系国际物流企业,让企业明白国际物流人才的重要性,并为在企业实践的国际物流学员创造实习期特别教学方案,降低学员实践期间学习理论压力过大不能够很好完成实践、导致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情况。

通过全文分析,笔者认为国际物流是一项联系国内外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的复杂行业,国际物流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多的外国文献,这就要求在国际物流课程教育中使用双语教学,为提升国际物流专业的知识教学和从业素养奠定基础。在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双语教学方法的改善和组织的优化,这需要从多个层次构建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良好课题及实践基础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东北亚 物流网络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320.3文献标识码:A

Th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of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in North-East Asia Area

Zhu Lixian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logistics network in Northeast Asia region includes three big constituents. They are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organization to manage the network.

Key words: Northeast Asia the logistics network information

东北亚物流市场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同步,并日渐成为世界物流业的新兴市场。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均是通过构建网络化的物流体系或区域所在国家的物流体系的重新整合来实现的。同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也离不开区域内物流体系的网络化构建和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试图从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的信息网络层面、组织结构层面、基础设施层面立体的说明构建东北亚物流网络的基本思路。

一、东北亚物流网络的提出

1970年以来,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的产业化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使东北亚国家间的区域内贸易量持续增长。其中,该地区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吞吐量的1/3以上,中、日、韩三国2004年GDP总值超过7万亿美元,中国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国,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这些都表明区域内经济交流不断扩大。特别是2003年10月三国领导第三次会晤后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联合宣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走出了实质性一步。由于中、韩、日三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等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使各国对物流业的发展上产生了理念上的差异。特别是各国以单纯竞争为主的“国家物流中心论”思想一直以来阻碍着东北亚物流网络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即中、日、韩三国都在努力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希望通过抢占物流市场的绝对份额而获取最大利益。例如,韩国政府于2002年制定了国际物流促进法,从法律上表明了建立国际物流中心的态度和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则推出“超级中心港口”计划,通过东京港、横滨港和大阪港实施港湾化规划,确立区域物流中心地位。而中国也在近几年提出了打造东北亚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伴随着各国大力兴建港口的到来,也对构建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区域优势凸显的东北亚物流网络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东北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

东北亚物流基础网络是由物流专门设施、功能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经过开放式、标准化的连接而形成的资源集合体。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信息和组织技术,最大限度地使区域内原有的分散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化运作,充分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除此之外,东北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重点是改善物流专门设施、交通和通讯设施的系统化的链接和共享。在交通方面,加强区域内的对话和合作,从而使“亚洲高速公路”、“西伯利亚大陆桥”和“中国大陆桥”等计划成为现实。除此之外,有关建设快速铁路网络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同时进行。这个快速铁路网络包括许多高速铁路网,其中包括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高速铁路网。快速铁路网的建成将对东北亚区域的振兴贡献巨大。由日本综合研究机构提议的“东北亚大环线计划”(Northeast Asian Big Loop Plan)旨在建立连接东北亚主要地区中心地带的核心铁路网。如果它能够与“亚洲高速公路”计划及快速铁路网规划结合实施,那么,由韩国国土研究院推动的旨在连接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BESETO走廊”(北京、汉城和东京的缩写)的最终建成,就将为时不远。

三、东北亚物流信息网络的构建

物流信息网络包括物流企业内部信息网和外部的物流信息网络两部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信息网络都要借助现代网络来传输和共享有关信息和业务。区域内的物流信息网络其实质是建设与运输和配送基础设施相对应的“模拟网络”,也就是数字网络,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以及空间技术。东北亚物流信息网路的建设重点是企业外部区域内的信息网络,即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成员间开放式的网络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物流网络的结点间的信息传递将从原来通过一系列转换结点,而发展成为不通过任何中间阶段而直接进行信息交换的模式。在新型物流信息网络中,结点间的信息传递是直接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四、东北亚物流组织网络的构建

首先,东北亚物流组织网络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定和维护区域内合作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提供宏观环境的支持;二是提供物流一体化的国家间财政、金融、关税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三是成立东北亚物流管理中心,推进东北亚物流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四是保障区域内物流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物流协会的中坚作用。一是行业协会负责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参与制定区域内物流中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二是行业协会负责协调政府间、企业间、政府和企业间的对话机制;三是行业协会要从专业角度总体把握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及时给政府部门、物流企业提供决策信息,以保障物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合国际物流合作需求的多功能人才。

最后,确立各个物流企业的网络建设主体和核心地位。国际物流相关的港口、机场、道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轮船、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以及通关、三检、火待、理货、理赔、以及港口、机场、车站等物流结点后方腹地的物流效率都离不开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与协调。在现代物流组织网络的建设中,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是关键。这些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构建高速、便捷的物流运输平台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和园区,成为东北亚物流网络的关键结点。

该论文受辽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参考文献:

[1] 封学军. 应对挑战 组建东北亚港口物流联盟[J].江苏交通 ,2003,3:56-58.

[2] 刘大成. 面向东北亚物流市场竞争合作的港口规划与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 , 2005,12:23-25.

[3] 沈骥如.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希望[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 2005,1:36-38.

第9篇

[关键词] 国际货运;国际贸易;操作;高校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信息

[中图分类号] F259.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对于国际货运这个新兴行业来说,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国际货运行业需要大量的具备较高的业务操作能力的人才,以逐渐满足近些年来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对于货运行业的高度需求。那么对于即将进入本行业的高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从哪些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使自己轻松地进入国际货运行业,并且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自己的要求呢?我们将从两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1 国际货运操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1.1 人员具备整体宏观调控的业务能力

国际货物运输涉及面广、环节多、货物种类复杂,各种手续繁多。国际货运操作从接受业务委托开始,便要求进行全程跟踪货物信息,所以要求必须具备极强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国际航空货运出口业务为例,从市场委托运输、审单、订舱、出口报关、出仓、上机信息的确认,到最后的目地国的进口报关、及委托公司签收等各种繁琐环节,每一步骤、每个字母都不能有任何瑕疵和错误,从而要求参与跟单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操作细节,才能完整地完成这单货物的出口运输。并且针对每个目的国不同,所要求的报关手续和步骤也各有不同,对货物的检疫要求也相差甚远。

针对某一单的相同货物,到达的目的国不同,所办出口手续有很大差异,不同的运输方式更是要求有完全不同的单证,海运的方式和空运的方式便完全不同,进口和出口的程序、同为海运整柜和散柜的各种程序差异也甚远。所以要求操作人员具有扎实的货运业务知识和整体调控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每一单货物的运输业务。

1.2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服务行业所需的服务意识

国际货运是发货人、收货人一方和承运人为另一方的两者之间起联系的桥梁与纽带,这种既需要良好的工作技能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求从业人员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属于服务行业的工作者。

从接受发货人的承运协议之时,就要为发货人的工作设身处地的着想,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要时刻向发货人汇报货物的进展,各种单证处理的程度,与承运人之间有效沟通和处理好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保证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顺利通过。特别是国际货运的整个过程复杂而漫长,各种手续特别繁琐,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单证的处理;以海运为例,要通过多道海关和检疫部门的手续,并且和船舶公司的关系处理也尤为重要,货物是否能在船舶公司截关前2日把所有的单证和检验处理好,是关系到货柜能否顺利登船的关键。综上所述,国际货运行业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1.3 熟练掌握国际物流及国际贸易方向专业英语的口语及书面信函等表达

国际货运业务中自从委托人那里接到委托书开始边要接触要大量的单据,而这些单据都是全英文的格式,填制和审单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英语水平才能完成。国际货运的操作人员在整个货物运输的跟单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和国外或者香港的委托人、承运人、国外等有语言上和文字上的沟通,并且国外的业务人员习惯于应用E-Mail进行所有工作上的来往,所以国际货运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沟通能力和商业英语信函的书写能力。

1.4 能够谨慎进行审核和制作各种货运单证的工作

国际货运业务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涉及大量不同的货物运输单证及其他所需单证,填制和审核单证也是国际货运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技能。例如,从接单开始操作人员,就要求客户提供以下单证:(1)运输委托书(2)报关委托书(3)报检委托书(4)报关单、报检单(加盖委托单位的专用章)(5)合同(6)箱单(7)发票(8)商检放行单(9)核销单等各种单证[1],这些单证还是需要审核和协助填写的常规单证,一旦遇到特殊货品,如:瓷器、某些纺织品等或者是危险物品,那么需要的单证和手续则更为复杂。

在现代国际货运中,稍具规模的国际货运企业通常会为委托人提供非常全面的业务服务,这样便会涉及报关、报检、某些产品出口产地证、许可证等都成为操作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工作内容。

1.5 熟悉国际贸易进出口相关知识及报关、报检等相关业务

国际货运业为国际贸易业务服务,作为国际货运操作人员,要求委托人办理各种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代收货款、代办进出口的各种单证等,这些都要求国际操作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知识,并且国际货运需要收取客户费用的报价也是相当复杂的,仅海运费就通常分为预付或者到付,包括可能相关的陆运费、报关、报检费、提货费、快递费、电放、更改甚至涉及到冲港费/冲关费等,都是要懂得国际支付结算方式以及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和应用;而为委托人代为办理报关、报检等更是国际货运人员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流程,通常由委托人代为办理比客户自报的难度和要求的单证更加精细,所以难度势必也会相对增加,这就对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6 国际货运操作人员要求能够处理应急事故和索赔业务

国际货运在业务中会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事故,要求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处理紧急事故,并且在国际长途运输过程中因为时间长、手续复杂,避免不了会出现货物破损或丢失现象,但是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运输方式的不同,处理的方式和不同的法律规定也不尽相同,仅关于赔偿责任限额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对于货物的赔偿责任限额规定为每千克17计算单位;而《汉堡规则》规定以灭失或损害货物相当于每件或其他装运单位835计算者为准[2]。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通常都订有保险条款,内容主要取决于买卖双方的成交条件和所使用的贸易术语。例如,按照FOB条件成交,运输途中的风险由买方承担,买方为了转嫁风险,就要自行办理货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按CIF或CIP条件成交时,更要根据买方和卖方投保的不同内容约定而差别甚异[3]。不同的事故原因、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以及不同的贸易方式,要求国际货运的操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海运、空运、陆运等运输规则,充分了解每单货物的交易方式,还要懂得我国的对外政策和法律,要按照运输规则、理赔规定还要参照国际惯例,才能更加全面地为公司和客户及委托人作出完美的处理方案。

只有充分了解国际货运行业对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和素质的要求,对于高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来讲,才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平时学习或者社会实践中所缺乏的专业知识,从而以学习和实训上面能够就社会实际要求来充实自己。

2 国际货运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

针对于近些年来国际货运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来讲,通过近几年来的市场调研发现,尽管全国高校开设物流专业已达100多家,但是远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对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国际货运企业是功能性物流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之为是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承担着,在国际物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其需要的也必然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成本核算、报关知识、国际理赔政策、物流专业英语等综合性人才。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近些年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统计,到2010年仅深圳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就达1万~2万,对初、中级物流人才的需求达10万,全国需求量将近600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就是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物流操作能力以及整体调控能力的国际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鹏强.国际货运实务[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

[2]孙红.物流法规概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张良卫.国际物流实物[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