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07:06: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内审员培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实验室 质量体系 内部审核
为了确认和验证所建立的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实验室常常会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活动进行内审。通过内审检查质量体系实施的效果,对照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中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项和潜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纠正、预防措施,使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1、实验室内审的含义和目的。
(1)内部审核含义:《准则》中所称“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对其质量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由定义可见,内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确定所有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其审核结果可作为实验室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2)内部审核目的:质量体系内审是检查本单位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评审准则与质量体系文件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如下:①评价实验室自身体系建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持,以确定单位制定的近期和远期目标能否实现。②验证实验室检测活动,质量体系运作和有关检测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证书报告的准确性。③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④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本单位实验室体系审核做准备。
2、内部审核要求:
①在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中,必须建立并保持内审程序。其内容应包括内审目的、范围、职责、内审组织、内审员的确立与责任,内审基本要求、内审计划、基本步骤、分析与记录、审核报告的处理、纠正措施的跟踪审核等等。
②实验室内审应依据《准则》和程序文件的规定,被审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质量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策划并编制内审年度计划,计划应覆盖实验室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同时要策划和组织内审工作。每年至少实施一次,内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实施,也可集中实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活动。
③质量负责人指定经过培训并获得内审员资格证的人员组成内审组,内审员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审核组具有负责年度内审的组织和实施,记录审核活动中发现,认真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所有审核发现,编制不符合项和改进建议报告,由责任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④由审核组对审核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来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得到纠正,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内部审核的步骤:质量体系内审的步骤一般分为5个阶段:
(1)首次会议一般有受审方领导或代表、所有内审员、实验室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内审组长阐明审核目的和范围,依据的标准,采用的审核方法和程序,宣布审核计划,内审员分工等,同时会强调各受审部门与内审组之间必须很好地相互配合,评审要客观公正。
(2)现场审核时,内审员依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内审现场检查表》等进入现场检查,核实。内审员通过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交谈、查阅文件、现场检查,调查验证等方法,收集符合或不符合的客观证据,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当场向受审方指出,取得受审核方确认后,收集审核证据。
(3)内审组成员进行碰头会,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评审准则等找出问题,并对审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经受审核方确认后,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得出审核结论。
(4)末次会上,由内审组长宣读《不符合项报告》,做出审核评价和结论,提出建议的纠正措施要求,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
(5)编制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其内容包括:①审核目的和范围;②受审核部门负责人;③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④审核依据;⑤首次、末次会议签到及会议记录(作为报告附件);⑥不符合项目的汇总结果(不符合项目报告作为附件);⑦审核综述及审核结论;⑧对纠正措施完成的时限要求;⑨本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⑩审核组长签字、日期。审核报告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按审核报告中的范围分发。
4、跟踪审核验证:受审核的责任部门收到内审报告后,针对审核报告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根据不符合的事实,调查其对结果的影响,必要时应书面通知客户。责任部门认真调查分析造成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提出避免下次重犯的纠正措施。经内审员确认,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并按预计完成日期完成。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是内审员的职责,特别是对纠正措施有效性的验证或确认是最关键的。
5、内审的总结:内审完毕,质量负责人应对内审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内容包括:内审计划的适宜性;组织的合理性;内审员队伍的组织、沟通能力;审核技巧;审核公正性及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内审中发现的问题纠正说明及改进建议;本次内审的经验及下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6、内部审核活动的关注点: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是实验室内部人员自己进行的一种审核。它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也是实验室要申请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或持续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这几年参与实验室内审活动的实践,本人对搞好质量体系内审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1)内审活动应受到实验室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是实验室认可管理体系创建,保持和持续运行的坚强后盾,是保证内审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在领导的重视和监督下,实验室质量体系才能更好地持续稳定运行,而内部审核也不会流于形式。
(2)内审员队伍的组建。实验室内审涉及方方面面,有一支良好的内审队伍,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基本保证。内审员数量的多寡,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内审质量。实验室平时就要注重内审人员的培养与选拔,内审员队伍应做到持续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室认可的相关政策,准则,规则指南以及相关领域的标准,方法的更新,要不断提高内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电力企业的组织机构改革,很多企业考虑到行业未来趋势和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多套的认证体系,而企业中的体系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内审员,受工作专业和工作环境的多重因素影响,多体系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对标准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不够到位,开展跨专业体系管理内审相对困难。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企业内审领导小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企业内审,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司的内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推动企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明确负责人及各部门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内部审核计划。组建一支专业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正确开展企业内部审核验证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从而降低风险保证体系运行有效。
内审领导小组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与领导层有效的沟通,便于审核小组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汇报企业内审情况,使得企业领导认识到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要性,引起领导层的重视,有利于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筛选专业人才组成内审员小组
企业各类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重点不同,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计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领导小组应筛选出具有实践经验、业务能力较强、非常熟悉组织运作的各专业的管理技术骨干人员,并有一定比例的中高层人员参加,且业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占大多数,这样的人员配置才能保证在审核时更多地关注生产和业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同时专业工作经验也十分重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内审员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对审核区域的工作内容、流程或工艺不熟悉,就难以开展有效深入的审核。如何筛选出适合企业的内审员,有效整合企业内审员队伍,是企业体系内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审核员的筛选条件:
1.具备专业知识与体系标准的能力。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企业内审员需要了解送电、变电不同专业的施工特点,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了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四个管理体系五个技术标准”的要求,虽然各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不同,但都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子体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需要专业的内审人员兼顾好各个标准体系审核内容,将审核标准的要求与实际专业知识有效的融合。对于多体系内审工作的开展,需要内审员多年工作实践的锻炼,才能摸索出一条正确的审核方法。
2.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内审员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对于受审核部门和人员应该做到审核沟通细致,耐心,对于不同层次的受审核人员从多角度予以建议,按其理解方式和接受程度将问题阐述清楚,与受审核管理层沟通时应做到明确轻重缓急、利害关系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做到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将内审中收集的基层员工对公司体系管理的要求和建议反馈至管理层,将公司最新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基层员工。
3.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企业风险意识。一个团队里的审核小组由各专业内审员组成,协调审核团队内部关系,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关系,做出有效的判断,合作协调不仅仅表现语言更表现在行为上。审核员应善于观察,在审核中善于发现企业基层的问题,通过开具观察项、不符合项,提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无法预知的风险。
4.具备撰写审核资料的能力。审核是一个过程,审核员应有效的收集企业管理信息,建立审核思路,并形成有效的审核记录与审核报告。对审核中的审核发现(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归纳、评价,并对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不断强化兼职内审员队伍
企业内审员的专业审核能力对内审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他们不仅应该了解公司施工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知道各个标准体系的审核准则,掌握审核的技巧,而要掌握这些能力势必要通过培训和审核实践。参加内审员培训是获得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和审核方法及技能的有效途径,所有的内审员都必须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取得内审员证书后才能具备参加内审的资格。
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企业内部审核员参加第三方组织的各个标准换版培训,平时也应该以交流座谈会的形式,聘请资深审核员,进行专业沟通指导,对内审过程中存疑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搭建企业体系内部管理沟通平台。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本文以过程为基础的PDCA模式,分析体系认证后如何有效运行,主要讲述如何开展组织建设、宣传与培训、内部审核、体系文件改进、管理评审、风险管理与权限管理等工作,以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保证顺利通过后期认证,使体系认证切实提高公司管理标准化。
关键词:体系 认证 运行 持续改进
一、体系认证意义
1.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1)提高管理标准化
公司按照标准条款,结合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建立包含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在内的管理体系文件。通过建立文件,规范公司的每个业务过程,使每项业务实现流程标准化,再通过组织宣贯,使每个员工了解其涉及业务的标准流程,从而提高公司管理工作标准化。
(2)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通过文件规定,公司形成了最高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体系运行组织架构,并对公司内部各单位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明确、清晰的界定,并在业务流程中规定跨部门对接内容,使各项业务开展起来责权明晰、对接流畅,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2.加强与外部组织的沟通
公司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了解顾客提出的问题和表彰,分别制定相关措施,加强与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公司识别其认证业务范围内环境因素、危险因素,并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制定相关控制措施。通过与外部组织的沟通,不断提高公司的适应能力与交流能力。
3.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策划实施体系,经过认证机构严格审核并最终获得证书,使顾客认为公司具备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能力和品质,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力推动市场开拓。
4.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了外部沟通、内部协调、年度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流程内容,通过体系认证后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使公司不断地发现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机制。[4]
二、体系认证后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制定计划(PLAN)
体系认证后,公司需要结合管理方针,不断收集、识别顾客需求等数据信息,制定体系运行计划,实现公司体系的管理目标,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2.实施(DO)
制定体系运行计划后,公司需要围绕计划和管理目标,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1)建立、完善体系运行组织
体系认证后建立一个“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稳定的内审员队伍和管理梯队”的体系运行组织,能够认真贯彻贯标工作精神,充分发挥认证作用,推动公司提高管理水平。
①领导重视。
标准条款专门规定了最高管理者职责,明确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必要的资源,要求最高管理者明确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沟通渠道。领导重视,不仅体现在标准条款要求,更要体现在实际管理中。
a)领导审核体系文件。根据体系文件编制、权限,修编的体系文件在审批范围内经相应领导审核批准后,才能在认证范围内运行。
b)领导直接参与体系贯标工作。领导直接筹划内部审核,安排审核时间、确定审核组成员、批准内部审核报告等;根据公司体系运行情况,合理组织管理评审,审核评审输入、评价管理目标、提出改进体系的管理输出等。
②建立管理梯队,全面推动全员参与
公司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梯队,包含体系主管领导、体系部门领导、体系管理人员等各级管理人员,并在各自的范围内全面推动本级体系运行,通过对其管辖的职工进行培训、宣贯,使每个职工理解本职工作的程序文件,贯彻执行体系文件要求,从而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③建立稳定的内审员队伍
内审员参加权威认证机构的严格培训,并通过其审核、评估,最终获得从事组织内部体系审核的资格,并在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中起到关键作用:内部审核中,公司需要建立由内审员组成的审核小组,并由审核小组根据标准、体系等内容编制审核计划、检查表,并在审核中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沟通等方式,发现运行问题,并协助受审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当认证公司组织外部审核时,内审员一般被委任为联络人员,配合认证公司开展审核工作,并及时与认证公司、公司领导层进行沟通,协助公司顺利通过审核。因此,公司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内审员队伍。
(2)宣传与培训
①宣传
公司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体系宣传工作,不断推动体系持续改进和运行。
a)宣贯。体系文件只有不断更新,才保持生命力,而每一次体系文件更新,需要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贯,使各级人员了解公司体系文件的更新情况,并按照修编的体系文件开展工作,避免出现工作偏差。
b)重点文件印刷。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包含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多层次的文件,现有的体系文件受控管理已逐渐不适宜印刷全部体系文件,而是针对使用率高、出错率高、影响程度较高的重点的体系文件进行受控印刷,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文件执行效率。
c)新闻报道。公司需要对体系运行中发生的常规工作、工作亮点及时进行报道、宣传,不断推广好的总结经验,不断地给大家带来视觉效果,使大家时刻感受到体系就在其身边,真正实现宣传目的。
②组织多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
公司建立体系管理梯队后,针对不同层级的需求开展多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管理水平。
a)多层次培训。
第一领导层的培训。通过邀请认证公司专家或上级管理单位体系主管人员,针对公司最高管理者和各单位部门领导开展标准知识、体系执行等培训,使其明确自己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过程中的沟通、协调等职责,在全公司或本单位部门范围内支持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从而真正实现领导重视目的。[7]
第二执行层的培训。公司需要定期地对执行人员开展培训,使其不断深入理解标准条款意义,充分认识公司管理目标和方针,积极学习体系运行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按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切实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同时,通过培训将符合要求的体系管理人员及时纳入内审员队伍,不断提高体系执行层整体管理水平。
b)形式多样的培训。公司根据培训对象不同,以及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开展包括标准知识培训、专项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
第一标准知识培训。标准知识培训是一个公司进行认证贯标的最基本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标准知识,使员工理解条款实际内涵,并在实践中结合体系流程做好权限审批、文件记录等实际工作。
第二专项培训。公司结合实际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项培训,例如风险识别、法律法规收集及识别、重大危险源控制等重点工作。通过专项培训,不断解决上述运行问题,提升公司重点工作运行管理水平。
第三内审员培训。公司开展内部审核需要建立内审员队伍,只有不断对满足要求的人员开展内审员培训,使其获得内审员资格,再通过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实际工作,不断提升队伍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3.组织检查(CHECK)
(1)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公司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及时评价公司内控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审核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为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①确定内审组
公司领导根据内审计划安排、内审员经验、以往审核情况、体系文件变动等实际情况,选定内审员,确定内审组。
②合理安排审核计划
内部审核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根据审核的结果、被审核区域的重要性进行调整,当有组织机构、产品、法规等内外部情况发生变化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审核计划保证覆盖所有单位部门,以及公司领导层;同时,审核计划需要保证内审员不能审核本职业务,以保证审核结果能真实反映体系运行管理水平。
编制审核计划,尤其注意公司领导层的审核安排,很多单位在审核计划中没有布置领导层的审核计划,造成内审员在审核过程遗漏与领导的沟通,无法掌握领导对体系运行情况了解和支持程度,造成了内审工作的缺失。
③编制检查表
内审组根据受审核对象的职责和业务范围确立对应的标准条款和体系文件,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抽样对象、沟通对象。检查表尽量做到审核对象确定,审核内容具体,容易开展具体审核工作和记录工作。
④现场审核
根据审核计划和审核检查表,内审组通过文件调阅、口头沟通、现场观察等形式开展具体审核工作,做好审核记录,出具审核结果。
a)选择审核形式,做好审核记录。内审组需要确定审核对象涉及的所有记录文件,并从其中抽取具有代表性、非常规的记录进行审核;内审组采取口头沟通,了解受审对象对其审核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做好审核记录;同时,内审组需要通过现场观察的方式开展审核工作,并做好审核记录。
b)出具审核结果。根据上述审核记录,内审组需要对审核发现进行总结,出具审核结果。在审核中凡是发现不符合审核准则的,确定为不符合项,对不符合项的陈述要准确,以便复查时可以追溯。审核中如果发现没有构成不符合项,但是有发生不符合的趋势,可以开据观察项。
(2)管理评审
公司最高管理者每年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如涉及机构调整、人动、业务减少或增加等事宜,可以增加管理评审会议的频次。
①管理评审输入
根据标准条款和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经验,管理评审输入的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全面反映公司体系运行的各个方面,包含体系目标、指标的执行情况;审核结果;参与和协商的结果,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反馈、沟通的信息(包括投诉和顾客满意信息);各过程的业绩(包括安全环境、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等各过程)及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紧急情况、事故发生情况、事件调查结果;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管理体系调整或改进的建议等。
②管理评审输出
领导层对管理体系运行等情况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决策,明确责任,提出要求,体系主管部门根据会议记录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领导层批准后。
4.调整,处置(ACTION)
(1)采取措施
①内部审核整改
受审核方根据内部审核开具的不符合项,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产生不符合的主要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明确完成日期和责任人组织实施。受审核方纠正措施由内审组长负责安排跟踪、检查和有效性验证。
②管理评审整改
各单位部门根据《管理评审报告》中持续改进建议,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相关措施,体系主管部门后期组织开展检查,并在将实施结果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2)文件持续改进
当发生管理评审提出体系文件完善要求、现有的体系管控措施无法覆盖识别的风险、公司业务内容调整或流程变化等事宜时,公司需要遵循及时性、有效性原则,按照审批范围进行审核、批准、实施,及时完善相关体系文件,保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逐步使体系文件持续改进实现标准化、制度化。
三、结论
一个公司获得认证,只代表公司在认证时满足了标准的要求,而公司想通过认证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地开展宣传、培训、审核、修编等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建立完善持续改进机制,增强体系运行的充分性、有效性,及时消除或控制风险,从而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妩雅,林凌.浅谈质量体系认证与标准化的关系.航天标准化,2003年第2期.34
[2]王旭,盖玉桂.浅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公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商场现代化,2012年6月(上旬刊)总第685期.9
[3]邢燕萍.浅谈体系认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经营管理,2008年总第101期.71
[4]刘晖.“三标一体化”后公司的深化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9
[5]田武,李钊,刘卓慧,李强,李荷芳,李明,赵志伟,王建宁,孙纯一,曲辛田,万举勇,王梅,李平,石新勇,倪红卫.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008.3-5
一、指导方针
按照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开发区质量与环境管理手册以及工作程序等体系文件要求,规范操作和运行各项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形成了自我完善和改进提高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持续增强环保意识,在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同时,促进行政管理及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二、工作目标
1、园区环境质量稳定提高,年度环境监测数据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2、园区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3、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公司的年度审核。
三、主要工作
1、统筹兼顾,完善基础工作
(1)各部门应继续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做好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在岁末年初,抓紧整理和完善各类工作记录和归档资料,为新的一年体系运行作好准备。完成时间:一季度。
(2)贯标办公室应根据开发区人事调整情况,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好开发区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对新进入贯标办公室的内审员需安排好资质培训。完成时间:一季度。
(3)各部门在认真总结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对部门在体系建设和运行方面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即管理评审输入文件)。完成时间:一季度。
(4)各部门针对2013年度国家和各级政府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及时更新部门法律法规文件库,并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完成时间:一季度。
(5)编制《2013年度环境管理方案》的部门应及时对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当年未能完成的项目需进行分析,制订结转目标;对今年的环境建设与管理项目进行梳理,按时完成《2014年度环境管理方案》编制工作。完成时间:一季度。
2、规范运行,做好审核工作
(1)贯标办公室组织内审员对体系文件和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培训。完成时间:二季度。
(2)贯标办公室组织开展体系的内部审核。完成时间:二季度。
(3)各部门认真做好迎接认证公司的年度审核。完成时间:二季度。
3、完善机制,巩固体系成果
(1)各部门做好年度审核后的整改和提高工作,完成时间:三季度。
(2)相关部门加强《2014年度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进度情况的检查,完成时间:三季度。
(3)贯标办公室完善体系文件,及时做好《管理手册》和《工作程序》等文件的修改与补充工作,完成时间:四季度。
(4)各部门做好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完成时间:四季度。
四、保证措施
1、学习领会标准
各部门领导要重视对管理手册和工作程序等体系文件的学习,充分理解国际管理标准以及体系文件的贯彻意义,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要增强各部门在重大决策环节中对环境管理的影响力,实现区域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确保体系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区域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注重基础工作
各部门在做好日常工作中,要按照标准要求,及时收集和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完善工作台帐,保存工作记录与资料,及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对于外包类工作,要强化环境影响,在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中增加约束性条款。
3、强化内审员培训
针对部门人员的调整,加强对内审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对未获得审核员资质的人员将安排参加资质(领证)培训。对其他已获得审核资质的内审员将组织体系运行要领方面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内审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内审员的审核技巧和综合素质。
4、完善体系文件
各部门要进一步学习标准及体系所涉及的相关文件,持续按照文件和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根据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工作要求,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体系文件,其中包括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及合规性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以及评价、环境管理方案、各类服务标准、重大决策和项目(活动)的程序性资料、管理评审输入资料等文件。
5、提高应急能力
相关部门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注重提高应急能力,制定和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通过建立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构建各责任部门负责、有效的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机制,并以此提高开发区的整体抗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5-02
自2006年以来,为规范采供血机构,确保血液安全。卫生部相继颁布了“一个办法,两个规范”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规范了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发展。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内部审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进行定期系统的审核,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 内审的目的、范围
1.1 目的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验证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采供血机构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2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采供血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涉及的所有科室。
2 制定内审计划和编制内审检查表
2.1 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内审至少毎年进行一次,[1]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持续改进。在内审实施前,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制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中明确了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方法、审核部门、审核内容以及审核的日程安排。内审计划编制完成后,由质量管理科科长签名确认,由站长批准执行。
2.2 根据审核准则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涉及到采供血过程和支持过程的所有科室。内审检查表要体现出本科室的全部过程,编制时要有章可循、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代表性,确保审核的完整性,提高审核的系统性和有效性。[2]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审核内容、审核方式、被审核部门、审核标准、审核发现描述、审核部门和审核结论。
3 审核实施
3.1 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内审之前,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内审首次会议,要求血站站长、质量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安全卫生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血站内审员参加,并签到。会议主要内容是宣读内审实施计划,发放内审检查表,内审员明确审核内容,本着查严、查实、查细的原则,对各部门进行审核。
3.2 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是内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内审员应根据内审检查表的内容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审核: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客观事实以证据为基础,不含有任何个人猜想、推理成份;②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凡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都不能判为符合或不符合;③依次递进审核的原则。审核包括:实际有没有、做没做、做得怎样三个方面依次递进。收集客观证据,及时分析形成审核证据并记录,避免事后追忆。
内审员根据内审检查表按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方法是:①问(面谈):与被访人面谈、提问;②查(阅):查阅相关记录和文件;③看(观察):现场观察;④记(录):记录审核过程的有关事实。
现场审核以客观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内审员与各科室协调、合作,共同把内审工作做好,找出差距,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3.3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以形成审核证据,经审核组对审核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形成审核发现。
3.4 开具不合格报告 首先审核组开具不合格报告前,与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后开具不合格报告。审核组按照按不合格形成原因,开具不合格报告。主要包括:①体系性不符合: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不符;②实施性不符合:未按文件规定实施;③效果性不符合:虽按文件规定运作,但未取所期望的效果,缺乏有效。
3.5 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应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对本次内审工作的一次总结,编写后由站长审核批准后。审核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日期;②审核组成员;③审核过程概述;④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⑤存在的主要问题;⑥提出的不合格项,负责纠正的部门、完成的期限、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要求并对其追踪验证;⑦明确发放范围;⑧编制人和站长签字。
3.6 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组组织召开全站职工会议并签到,审核组组长宣读本次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发现问题的科室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追踪验证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 结论
内审工作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为了提高内审工作质量,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领导重视 内审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与最高管理者的重视与否有直接关系。只有管理者全面支持工作,内审员与各科室沟通、协调才好开展,确保内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达到内审的目的。
4.2 控制审核过程,降低审核风险 内审员要严格执行审核计划,使审核过程有序进行;并且合理进行抽样,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识别关键过程,把握审核重点;评审主要因素,注重过程能力;控制审核结果,保证审核的客观性。
4.3 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 在审核过程中内审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审核的效果,所以提高对内审员的审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审员除了应提高审核技巧外,还应该加强审核方面知识的学习。因此,为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要经常对内审员进行质量审核方面的培训,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稳定、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贯标工作伊始,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视,把贯标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质量体系文件加深理解,以身作则,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了积极的贯标氛围。这也是企业能一次性通过认证注册的重要原因。取得证书后,很多企业最高管理者往往对贯标工作的关注日趋减弱,主要源于贯标初期的重视是对拿到证书的认识,而非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常宏公司“管理者推动方式”与“收益者”(主要是顾客)双重推动的模式是通过认证后最高管理者重视贯标工作的一个明显标志。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制订了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在整个企业内倡导改进的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二、量力而行
审核认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想当然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实力为基础。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认证证书而参与贯标认证,到头来功亏一篑,不但没有拿到证书,反而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损失;也有的企业以拿到证书为目的,通过了认证,但并没有规范管理,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内耗,使领导和广大员工对质量体系产生抵触情绪,证书也就形成了一张废纸。98年度常宏公司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拥有各类管理人员60余名,各部门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已经完备。规范管理和与国际接轨的企业需求及集团的大力支持已具备贯标认证的条件。经过最高管理层的讨论决定98年6月份正式开始贯标认证。
三、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上,一改过去沿袭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为认证付出了辛勤汗水。
四、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订目标时,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保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标准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尽量达到执行起来顺畅,没有被套住、别扭的感觉;对可执行性文件(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1.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够的保证和信任。常宏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装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常宏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
1)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对于潜在的问题要有敏锐的预见性,将引发不良后果的原因、过程、解决方案等及时向领导层报告,以便决策。只有这样,内审员的重要性和作用才能体现。
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1)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名内审员对专业知识不刻苦钻研,不及时掌握内审的好方法,不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审核任务。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1.注重内部沟通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公司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由公司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消除了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
公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在管理人员年会上提出的要求,结合外部第一次监审向我公司提出的建议,2010年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安排如下:
1、1-3月,各部门对照李总的讲话要求,认真把本部门的各项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优化(各部门的流程清单已经下发),把本部门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2、各部门明年至少有3个大的进步(改进目标或方向),根据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监审提出的问题,自己确定目标,有的目标能落实在文件或流程中,需在此次修改的文件或流程中体现。
3.、4-5月份对各部门修改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评审,批准和执行4、8月份对各部门进行巡查,检查细化、优化文件的落实情况和改进目标的实施情况,同时普查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5、10月份进行内审,此次内审覆盖ISO9000所有的条款,内审依据是公司的“质量手册”和流程﹑管理制度及作业文件,涉及所有相关部门,内审检查表由内审员自己填写,内审小组不再包揽,这也是上次监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求各位内审员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前做好准备。
6、11月份进行管理评审,各部门需提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等相关材料,总结一年的工作情况。
7、11月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外部第二次监审,各部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上次提出的不合格的部门,这次要重点检查。
8、各部门要妥善保管好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我们已经发现有的部门把受控文件到处乱扔,需要更改换页时,找不到文件,希望各部门经理予以重视。以上是2010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的初步安排,如遇特殊情况可能有所变动,各位经理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管理者代表沟通,大家共同努力,完成李总和监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公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xx年公司在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启动了“四个体系”的整合。xx年年公司在“四个管理”体系整体通过北京中油认证中心认证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系整合工作,加强过程控制,强化执行力度,逐步实现了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四个方面的一体化管理。根据2014年公司工作重点,hse体系运行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按q/sy1002.1-xx年标准,组织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
xx年7月公司体系文件以来,组织了两次局部修订,但由于“四个体系”共有一套管理手册,在兼容要素的表述上还存在缺项,作业性文件还不完善且与程序文件的对应关系不清晰。因此今年公司将成立骨干班子,认真研究各标准的差异,结合公司实际,按q/sy1002.1-xx年标准要求,组织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提高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加强机关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职责,组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编制好相关程序文件。加强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修订、整理和汇编工作,完善各项作业性文件,并处理好作业性文件与程序文件的接口。
二、进一步组织好公司各专业风险辨识和评价工作
2014年公司将组织钻井、试油、机修、钻具井控、技术服务、车辆服务6个专业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价,分岗位按工艺流程编制风险辨识表,由一线班组员工参与识别,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结论将作为制定hse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修订应急预案、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计划1月组织现场调研,编制各专业风险识别清单,2月组织各专业技术骨干培训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3至4月开展全面辨识工作,5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分级制度控制措施。
三、进一步加大管理体系宣贯培训力度
公司成立以来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专兼职hse管理人员321人,举办内审员培训班2期,培训内审员28人,但通过两年内外审发现,管理体系宣贯、培训的效果不佳,培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每年集中培训的方式有待改进。2014年公司将抓好以下三方面hse体系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内审员的送外培训,学习q/sy1002.1-xx年标准,做好换证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体系运行先进单位的积极作用,分片区组织各单位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同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体系知识的宣贯和培训,以点带面,推动体系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施工现场体系培训重点:岗位风险辨识与评价、“两书一表”、应急预案的编写。三是强化公司管理层hse的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hse体系管理意识,切实加大hse体系的执行力度,计划2014年4月组织一期公司领导、机关部室长管理体系培训班,培训重点:体系标准、体系文件结构、体系建立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的职责分配。
四、完善各项基础资料强化体系执行力度
一是按照q/cnpc124.2-xx《石油企业现场安全检查规范第2部分:钻井作业》编写钻井作业现场岗位、班组检查表,结合公司岗位考核的相关内容,将岗位记录、基础资料、安全设施的检查分解到岗位,明确到检查表中。二是进一步规范“四类18册”的各项记录,特别是作业许可、hse设施管理、变更管理、新增风险控制等内容,要结合实际,逐步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三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qhse管理体系实施工作指南》,为基层单位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试修作业队和各二级单位要借鉴钻井队“四类十八册”的经验,规范基础资料。
五、进一步加强体系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力度,提高内审的效率
公司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内审工作,规模大、时间短,现场指导力度不够,2014年公司将在集中审核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内审员进行滚动检查,每季度分别抽查6-10个钻井队,1-2个后勤单位。一是对各钻井队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编制专项检查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组织部分内审员进行现场指导,逐步提高体系管理水平;三是季度抽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年度内审的重要依据和审核重点。
六、继续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
继续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审员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内审员的选拔和培养,规范内审员资质,实行聘用管理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保障。公司将以捆绑审核、滚动审核的方式开展内审工作;今年审核的重点是xx年年未接受内、外审核的单位,具体的内部审核工作按审核计划进行,各单位体系内外审情况将与绩效考核和季度、年终评比挂钩。同时公司还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有针对性的细化管理评审工作。
七、做好外部审核的迎审工作
公司将按照认证中心2014年监督审核的具体要求做好迎审工作,计划xx年11月接受认证中心监督审核,体系覆盖的各单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对内外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严格予以整改,公司将加大对不符合的跟踪验证力度,对在审核中表现较好,进步较大的单位给予奖励,给不及时完成不符合项整改的单位给予处罚。
公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对于体系整合型管理工作,是一个增值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各管理体系的简单叠加。没有管理者的全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各管理体系的整合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持续得到高、中层管理者支持,整合后公司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尤为关键,是管理体系整合先绝条件。
首先,体系推动者要求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对相关国家标准执行层面熟悉,同时也要对公司整体运作熟悉,有过质量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及体系推动经历;其次要求公司资源配置到位、管理者代表具有质量及体系管理较好的能力及角色扮演,这些对公司体系运行具有关键作用;最后公司中各项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及协调性。
管理体系整合型原则及方法:
1.管理体系整合型原理:
1.1管理体系共同规律:管理的目的使资源通过管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不同的管理体系存在差别(QMS质量管理体系在于满足顾客要求,EMS环境管理体系在于服务众多相关方和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不断发展的需求,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为维护企业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需要等。)管理对象上都涉及公司的全员管理,在管理思路都运用系统管理、过程管理、文件化管理等,在管理的运作上,都突出了PDCA的方法,在管理的根本目的上都强调了公司的持续改进。
1.2规范管理:透过管理的功能使公司内的所有资源可协调和控制,实现公司的目标,因此,公司须对所有资源(包括人员、机械、设施、材料、技术、环境、信息、资金、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可调动和协作的供方等)进行科学的策划和管理,这就是将管理思路规范化的过程。
1.2.1管理方向明晰化是成就公司的前提,应由最高管理者,制定本公司的长期、中期、短期战略,制定公司的管理方针,提出管理的总体目标,并明确按照不同管理体系要求的分解管理目标,从而运用目标管理工具上对公司的活动进行控制。
1.2.2管理思路系统化
系统化的管理侧重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的功能和活动加经梳理。一是确定公司的横向管理范围(即把公司中所有涉及到的部门、人员、作业场所、活动过程等都要纳入管理范围;)二是确定公司的纵向管理层次,把所有涉及的管理的职能和人员及其关系从系统上进行策划和管理。
1.2.3公司活动合法化
公司的管理活动合法化是一项正本清源的基础性工作,将为公司的长远活动打开一条宽畅的通道。公司的所有活动,都应当在符合有关的国际、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以保证活动不受到相关的干扰和阻碍。
1.2.4管理体系文件化(重点)
透过文件化的管理,规定明确的公司内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使所有重要的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1.2.5管理手段最优化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公司遵循的管理路线,只有针对自身资源(现存)的特点,采取适合公司发展的、符合公司文化内涵的管理思路,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促使公司的各项活动既能在限定的规则内运作,又能有效地引导公司的各项管理活动向纵向深入开展,使公司内的资源使用朝向良性方向发展,对公司的目标实现贡献有效的潜能。
1.3有效管理
一切管理纲要与纲领、规章、制度都只有落实才能产生效益,公司所有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取阅到有效的作业标准、流程及规范,才能保证政令、方法、作业要求得到贯彻;公司管理策划得到有效的实施,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3.1资源配置到位:对人员、机械、设施、材料、技术、环境、信息、资金、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可调动和协作的供方等进行合理的调配;
1.3.2资源管理到位:使资源为公司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效用,资源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有:资源保值增值、资源调配可行、资源使用率最大化;
1.3.3运作方案到位:公司管理的核心过程,就是各项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统一运作的过程;
1.3.4督促检查到位;
1.3.5信息控制到位;
1.4效率管理:公司效率的改进,表现在公司产出与投入比值的增加,可体现在投入不变产出增加、产出不变投入减少及双向的有效变化。
2.认证机构能力要求
2.1认证机构审核员专业匹配性;
2.2认证机构服务特点及配合度。
3.目前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1管理体系运行方面还处于初级运行阶段;
3.2管理体系工具未能在管理人员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
3.3操作层面人员未能有效运用作业标准进行作业;
3.4新产品研发量产技术转移、检验设备校正方式(如比对校正)、统计技术工具应用、工艺标准、作业标准、机器设备分级保养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等均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3.5公司的三阶文件可操作性、适宜性及协调性待提高。
4.各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整合的四大好处
4.1认识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性,建立一致性管理基础;
4.2科学的调配人力资源,优化公司的管理结构;
4.3统筹开展管理性要求一致的活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一、量力而行
审核认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想当然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实力为基础。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认证证书而参与贯标认证,到头来功亏一篑,不但没有拿到证书,反而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损失;也有的企业以拿到证书为目的,通过了认证,但并没有规范管理,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内耗,使领导和广大员工对质量体系产生抵触情绪,证书也就形成了一张废纸。98年度常宏公司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拥有各类管理人员60余名,各部门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已经完备。规范管理和与国际接轨的企业需求及集团的大力支持已具备贯标认证的条件。经过最高管理层的讨论决定98年6月份正式开始贯标认证。
二、领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贯标工作伊始,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视,把贯标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质量体系文件加深理解,以身作则,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了积极的贯标氛围。这也是企业能一次性通过认证注册的重要原因。取得证书后,很多企业最高管理者往往对贯标工作的关注日趋减弱,主要源于贯标初期的重视是对拿到证书的认识,而非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常宏公司“管理者推动方式”与“收益者”(主要是顾客)双重推动的模式是通过认证后最高管理者重视贯标工作的一个明显标志。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制订了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在整个企业内倡导改进的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三、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上,一改过去沿袭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为认证付出了辛勤汗水。
四、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订目标时,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保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标准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尽量达到执行起来顺畅,没有被套住、别扭的感觉;对可执行性文件(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够的保证和信任。常宏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装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常宏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
1)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对于潜在的问题要有敏锐的预见性,将引发不良后果的原因、过程、解决方案等及时向领导层报告,以便决策。只有这样,内审员的重要性和作用才能体现。
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2)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名内审员对专业知识不刻苦钻研,不及时掌握内审的好方法,不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审核任务。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2.注重内部沟通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公司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由公司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消除了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作用。
一、量力而行
审核认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想当然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实力为基础。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认证证书而参与贯标认证,到头来功亏一篑,不但没有拿到证书,反而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损失;也有的企业以拿到证书为目的,通过了认证,但并没有规范管理,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内耗,使领导和广大员工对质量体系产生抵触情绪,证书也就形成了一张废纸。
二、 领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应制订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三、 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四、 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 ---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 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 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 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 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 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 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 9001 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 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1) 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3) 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 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 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2) 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 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2.注重内部沟通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公司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由公司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消除了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