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4 09:36: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服务调研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调研目的
紧紧围绕我厅、我局需要解决的预算执行的绩效性不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不够,会计核算准确不实,资产管理可行性不强,服务大局的主动性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着力提高我局科学发展、深化“三项改革”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财政会计职能作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支出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我省和谐财政。
二、重点调研课题与人员安排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带领一个调研组赴市县和省本级重点预算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具体分组和人员安排如下:
(一)针对预算执行绩效性不高的问题,研究探索财政工作和会计工作的有机协调,重点解决财政会计工作与财政管理的衔接问题,建立和谐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调研组人员:方光荣、陈学才、王雅林、王元庆、吴晓姗。
(二)针对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我省集中核算与集中支付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调研组人员:王富贞、陈宙、金泗海、郭广胜、严薇。
(三)针对“金财工程”的全面性不足、业务流程的优化性、工资统发的推广覆盖性等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GFMIS系统,更好地为财政会计管理服务,做好全省工资统发工作。调研组人员:吉兆民、罗品、吴和平、段美茹。
(四)针对会计监督的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服务的优质性、支出审核的规范性、财务分析和信息汇总的及时性等问题,研究如何协调会计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构建支付局与预算单位的和谐关系。调研组人员:贺敬平、张克明、朱奕、马喆、何文平。
(五)针对服务大局的主动性不够、对市县会计管理中心的联系指导不强等问题,研究如何加强对市县会计管理中心的联系指导,推动市县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深化。调研组人员:苏庆明、邱东明、罗清明、王广群、王兴新。
三、一般调研方法和内容
(一)走访调研。各处,各核算站站长结合本站工作安排和单位实际情况,在学习调研阶段开展对预算单位的走访调研活动,重点了解预算单位对我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财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二)召开座谈会。分别召开由厅里相关业务处室、省本级重点预算单位参加的两个专题座谈会,重点研究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三者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财政(具体时间待定)。
四、调研范围与时间安排
每个调研组要完成2—3个市县、3—5个重点预算单位的专题调研。一、二、三、八、九、十站要完成1/3预算单位的走访调研,其余站点要完成半数预算单位的走访调研。调研时间从20*年10月15日至23日,其中15—18日下市县调研,20—22日到省本级重点预算单位调研。28日前完成调研报告。
五、调研要求
关键词:云会计;SWOT分析:云服务
一、前言
随着云计算技术扩展到商业领域中,企业规模扩大对海量数据处理要求的提高,将云计算与会计相结合,是企业信息化革新的大势所趋。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询中心在2015年的公有云市场份额调研报告可知,公有云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的产值会从2014年的56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49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到2026年占应用软件开支总额的42%。目前我国的云会计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固定模式和规模效应。在新技术产生初期的背景下,企业用户及社会各方面缺乏对云会计的科学认识和理性引导,因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云会计服务的发展战略进行系统分析。
二、云会计服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投资低廉
云会计本质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企业只需要终端和网络即可享受这样的服务模式。在云时代中,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做出相关决策时不用再担心相应的应用程序开发,而是可以直接购买服务,大大节省了以往对于专业会计软件的投入、雇佣IT专业人才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费用。企业的投资不再像以往那样集中于一个供应商或集中于一套财务软件,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向不同的服务提供商购买应用平台。
2.服务专业
云会计服务与以往的财务软件相比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灵活度更高。服务提供商通过雇佣专业的会计专家团队,提供会计方面的咨询服务,对业务流程设计和关键点进行指导。对于会计行业法规制度保障及时的更新,同时考虑会计人员的工作习惯以及意见更好的设计导航页面、建账程序,使凭证录入更加方便,数据查询更丰富快捷,提高会计及相关人员使用产品的满意度。另外,云会计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企业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服务定制。
3.财务协同性强
云会计服务通过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模式,将企业的经济信息存储于云端,企业财务人员随时从云端调取信息,在经办业务的同时录入电子凭证,上传平台,并交换电子数据,转移资金。会计人员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业务及相关外部机构的信息,与企业的经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了解经营过程,同企业其他部门人员有序合作,优化配置经济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从企业外部角度看,企业可以和经营伙伴之间进行相关财务信息共享,掌握充足的经济信息,推动价值链上下游之间及税务机关、银行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多个公司端以及机构参与进来,推动集团内外部协同来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劣势
1.信息失真
企业的原始凭证、发票、入库单、出库单、合同、报表和账簿等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记录,而云会计将这些纸质记录转化为无纸化的形式保存到云端,这些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实体记录。同时,在云端可以修改数据,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遗漏,无法追溯工作痕迹:尤其在公司出现财务法律纠纷问题时,为司法部分的查证带来困难。
2.数据安全性低
云会计服务安全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云会计系统自身安全。例如云计算应用系统对企业顾客信息的分级,公有云与私有云的转换,企业核心数据的加密,灾难备份与恢复等。二是在云环境中的安全问题会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变得更加突出。参与者任何一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会同时危及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安全。第三,云会计服务依托的网络环境同时还涉及到系统防病毒,软件异常行为检测等。
3.数据存储可靠性低
目前的多数云会计数据库无法从容应对海量数据的访问、存储以及高并发读写需求。当数据库停机维护和数据迁移时也会对用户的访问需求造成影响。
云会计服务是将企业数据上传到云端,很多公司考虑到数据存储位置,不愿意将自己公司的数据存到外地或外资企业中。同时政府机关也有可能禁止某些数据在国外数据中心存储。
(三)机遇
1.互联网的普及与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共享
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云会计服务创造了必要条件。据统计,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高达9.05亿户,同比增长5.1%。大数据为云会计提供了财务共享平台。云会计软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了企业间、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业务环节的紧密联系,使采购、决策、销售、财务等流程处于一个平台中,不同部门的信息实现无缝连接、实时共享。同时,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会计服务可以随时拓展系统模块及范围,满足企业扩张市场或扩大规模的动态调整。
2.会计外包市场潜力大
会计外包实质上是通过一种委托关系,企业将自身的财务业务交给专业机构进行运作。会计云会计正是采用租赁服务的形式,把企业的财务需求模块交给服务提供商,并按需付费。这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本大大降低,不用再雇佣专业的软件维护人员,同时财务人员可将日常对基础业务处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公司的管理经营层面,提高工作的专业度和效率。
(四)威胁
1.法律制度缺失
云会计服务需要对敏感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存储,甚至数据信息关系到企业核心机密。目前从法律角度看,我国信息通讯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云会计服务涉及的在线存储数据、跨境数据存储以及保护在线数据等方面存在漏洞,一旦出现泄密或者丢失等技术问题,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机制和办法。
2.行业标准缺失
云会计服务行业标准不明确,缺乏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首先,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行业服务模式的互联互通是推广产品的关键,然而当下各厂商在开发各自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缺失交流与合作,使得云会计产品未来的贯通性受到挑战。其次,缺乏统一服务标准。不同的服务商在计量收费、服务质量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当出现网络故障、服务器故障、软件异常时如何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和连续性都为云会计服务推广过程中提出了挑战。
三、发展云会计服务的战略分析
(一)so策略:企业加快云会计建设
云会计服务具有成本低廉、信息处理高效的优点,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领域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认识在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带来的发展优势,与时代机遇紧密结合。云会计服务是未来财务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企业应科学、理性地认识云会计服务,正确认识云会计服务的本质与内涵,发挥云会计服务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大型企业,应发挥规模优势和带动作用,与软件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优势互补,合作推动云会计服务。同时,欧美等国家地区的云会计企业具有技术先进、市场需求把握准确、运营经验相对丰富的特点,国内企业应积极与之展开合作,有利于快速推动云会计服务的发展。
(二)ST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及资金投入
任何新技术在发展初期都遭到传统阻力的影响,云会计服务之所以发展不明显,是由于很多企业用户和公众不了解云会计服务带来的优势与效益。很少用户真正了解云会计的真正含义,因此当前国家以及会计行业协会应发挥作用,加大对云会计服务的宣传。政府应加大对云会计发展的资金投入,推动发展试点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支持,从而推动云会计的普及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形成。
在宣传推广云会计时,应突出其优势方面:对硬件设备要求相对低,不必花过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小企业是有利的经营成本节约的方式:不用购买会计软件,而是购买服务,按需付费,并有专人进行后台维护,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本:帮助企业实现移动办公,使随时随地拓展业务成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缩减财务人员劳动量,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在管理决策上,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WO策略:制定相关法规及行业标准
及时制定云会计服务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制定云会计领域涉及到的基础定义和共性概念,对云会计的专业用语进行规范:对于云会计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明确的架构描述,明确云会计服务的定义和范围。其次针对不同服务商对基础设施、平台服务以及软件服务的技术和作用进行规范,以保证对不同的服务商、不同层次的服务的交互融合。第三,针对云会计的服务范围,从设计模块、业务内容、服务质量、地点时间以及服务计量提出行业标准,便于规范云服务提供商的市场环境,帮助用户选择可靠、优质的服务商。最后,完善云会计服务的安全标准,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密,保证数据的正常读写以及迁移安全性等。
(四)WT策略:提高安全可靠性
云会计服务要求企业提交商业数据,服务商提供管理和维护,这意味着服务上是不对等的。一旦云会计服务出现问题,用户的损失是无法计量的。因此必须引入第三方审核机制,全方面、多角度确保用户使用云会计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安全,在合同中明确经济责任,充分考虑用户维权与凭证,避免出现事故时无法应对损失。
在硬件建设上,计算机中心的选址要避开潮湿以及灾害多发的环境,做好防静电、防潮功能建设:对于数据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以及道德素质的培训,避免数据出现人为泄密。只有这样云会计服务商才能保障云系统有高效的运算能力、存储能力。
关键词:成本会计 实践 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而言,成本会计岗位不仅需要及时并准确核算产品的成本,以便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同时应该参与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为此,众多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均把《成本会计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但在教学中,成本会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成本核算虽以工业企业为例,但缺乏制造环境的模拟,导致学生对产品的业务流程不清晰,不能理解成本核算的整个流程,且当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举一反三。(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成本核算的讲授,但对成本控制和分析讲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相脱离,无法满足会计服务于经济管理的要求。(3)教师讲授了许多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学生到实际当中,无法自如选择。(4)大多数院校将成本会计教学分两个阶段,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校内理论教学,包括材料费用核算、人工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废品损失费用核算,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其中穿插案例教学(或校内模拟实训),但都比较孤立,不成系统,学生不能融会贯通,且业务以文字提示,与实际中的单据不相符,所以学生只识提示,不识单据,很难在实际中开展核算。(5)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6)成本实训较繁琐,学生又缺乏耐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7)校内成本实训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但实际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为有效解决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开始探索成本会计教改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
树立熟悉成本形成过程、形成环境,成本的分析、控制、决策与学习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并重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两段式成本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模拟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实践三段实践层层递进的阶梯式教学模式,突出满足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成本会计岗位技能性要求高的学习要求。
第一阶段: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的每道生产工序,整个工艺流程,并加以记录,分析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并与成本核算人员交流,询问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使学生对成本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在学生对企业产品成本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结合成本会计理论,模拟一个企业的完整成本业务,对与成本有关的业务用文字加单据的形式提供,在讲完每一成本业务所需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后,学生开始实际操作。这属于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在成本各单项基本业务熟悉的基础上,将成本实训穿插于综合实训,对成本核算再巩固。
第三阶段:把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制定任务目标和要求,布置成本实习内容,要求完成成本课程实习报告。
三、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教学改革实施
我们选取了两届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该实践教学,教学贯穿三个学期(见下页表)。
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将1个班50个学生分为五支团队,分行业选取五个温州支柱型产业的调研基地(展升眼镜公司、东洋打火机公司、报喜鸟集团(服装业)、康耐集团(鞋业)、长江电子有限公司(机械业),组织学生前往基地调研该企业行业类型、规模、产品品种、产品详细生产过程,企业的生产车间类别、车间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的方法、近两年成本的变化趋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摄像等多种方式初步了解一件产品的成本构成,要求学生完成企业产品流程图的绘制。每支团队调研完毕后要制作PPT在班级、全系作汇报交流,并写出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上学期。
我们选取长江电子有限公司的真实成本资料并进行加工作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素材。在授课前先讲解成本核算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点,然后给出相应的成本核算票据,在教会学生识别票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完成相应的成本核算。比如,材料的归集和分配核算。我们提供学生1个月的所有车间领料单、材料购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材料入库单。理论讲授:材料费用的归集包括购入材料成本的确定和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通常,购入材料按实际成本计量,要求学生拿出购入材料的单据(发票、入库单)确定成本。对于发出材料成本的计量,按照领用车间归属,能明确归集到车间某一产品的直接计入该车间该产品的成本,如果不能明确归集的,需要先归集到车间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车间的产品中去;此时,要求学生拿出领料单,将材料的耗费归属相应的产品,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后,教学生如何将成本归入相应的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实践操作要求:①正确计算原材料的采购成本。②对不同的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所需的材料数量归类,编写材料耗用明细表;③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④计算原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确定每一车间材料耗用成本;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原材料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为便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每张票据均附文字说明)。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手工操作,其中成本表格的编制、数据的计算可以通过EXCEL编辑。
第二部分为综合实践教学。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下学期。
在实际中,成本核算并不孤立存在,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中,我们模拟两个公司的全部经济业务,将成本实训贯穿其中。在这一实践环节,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核算企业成本,而且要求学生结合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我们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全班分成十个团队,其中五个团队做一账套,其余团队做另一账套。十支团队相互之间可以自由往来,赋予双方采购权、筹资权、投资权,让学生自主决策采购的数量、采购的价格,生产的数量,资金的需要量、筹资的数额、应收账款的赊销期,投资的数额等。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将手工操作与用友软件相结合,除完成成本的核算外,还需对企业作出财务分析,写出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安排在大二暑期。对大一上学期分成的十支团队,重返调研企业,重点调研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的种类、成本核算项目、设置成本会计科目、开设成本账簿、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原因、采购量的确定、生产量的确定、资金量的确定方法、成本的考核、成本存在的问题等。同时要求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会计实习,实习结束后,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在大三开学初,进行实践公开答辩。
四、实践效果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专业;中小企业;岗位能力;素养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并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招生和就业的双重挑战,已有来自于中小企业的调查表明:①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大中专人才成为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等是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业务要求,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则是企业对会计人才基本的能力要求。③企业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组织协调、爱岗敬业、独立工作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与企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本文旨在从毕业生的角度了解其就业后的适应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为培养更加适宜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及使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职场提供参考信息。
1调研方案
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刚刚毕业半年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他们刚刚离开校园生活步入社会工作中,大部分学生经过半年的时间走上了正式的工作岗位,他们对角色的转变最为敏感和新鲜。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电话访谈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调查主要从在校期间学校情况和在职期间工作情况两个角度展开,从而对比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职能力和素养与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之间的共通点和差异点。
2调研结果
2.1毕业生初入职场现状
本次调研的毕业生初入职场所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造业、金融业、IT业、服务业以及零售业等。入职企业人数规模集中在15人至2000人之间。从企业人数规模上划分主要为中小企业。毕业生初入职场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登记银行日记账、登记现金日记账、开具发票、报税、工资核算、报销等出纳岗位。对于学校而言,应该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场景更为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熟练掌握这些业务基础,减少毕业生入职适应的时间。本次调研毕业生从入职实习到独立负责业务的过渡时间均在3个月,这给毕业生能否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并胜任相关工作提出了考验,进一步说明在校期间基础业务的熟练掌握的重要性。
2.2中小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从入职毕业生的反馈得知,中小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在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熟悉国家财务政策、会计法律法规,清楚税务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熟悉银行结算业务,报税业务流程;熟练掌握签发票据、办理结算、报销费用等业务处理的流程和原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会用Excel和Word处理大型的数据和文件制作。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以及点钞、小键盘、手工账、计算器的操作。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二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三是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会计相关岗位是实用性经济类岗位,涉及数据众多,业务类型繁杂,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人才的发展空间和各项能力的进步空间,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起点是出纳相关工作人员,但只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会计知识结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会成长为中级会计人才。会计岗位不仅要与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有业务往来,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单位进行广泛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直接影响着工作成果的好坏,因此,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各种多方复杂业务时需要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和社交协调能力。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诚实守信、严谨务实;二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有责任心;三是独立思考、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和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首先,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位置,时刻面对着资金并掌握着大量的资金运动的秘密,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其次,通过调研发现,应届毕业生比较在意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并对自己所劳和所得不对等感到不解。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应届毕业生初入职场心态较为浮躁。这样容易造成在工作中忽视自己的职责,工作缺乏主动性。因此,企业很看重员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素质。而爱岗敬业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这时往往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可以去查询。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3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技能培训的反馈情况
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开设的专业课中,最受益的是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非专业课中最受益的是职业礼仪、沟通技巧和语文。在校期间所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中,最受益的是会计实务和ERP模拟企业运营。毕业生普遍表示在校期间自己的电算化与手工账、金蝶财务软件的应用、核算、点钞、计算器、数码字、翻打传票、账表算、票币算等专业技能得以提升,沟通技巧、职业礼仪、Excel、Word等基础技能得到了提升。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受益课程和技能训练与企业对毕业生的业务能力要求是相符的。
4毕业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情况
毕业生认为入职后感觉到在实际工作中,基础理论与业务掌握得还是不够扎实,对繁杂的会计业务有基本接触,对会计法律掌握得不够细致,同时在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上,毕业生感觉自己表现最为不足。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自我认知还是比较到位,也清楚企业所看重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有着清楚的定位和目标,通过增长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在获取更高的学历和资质后,进一步更换发展平台。但是有些毕业生会认为自己学历低,怕在企业会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存在自卑心理。从反馈比例上看,存在自卑心理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但是足以需要学校在学生心理教育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中小企业对资质证书的需求情况
所有毕业生均认为对就职最有用的资质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工作后继续考取初级、中级会计师证书。同时,企业比较重视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调查结果可见,有些证书属于硬性要求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校需在课程上进行优化帮助学生在毕业前顺利取得。而有些证书只是用来证明自身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如英语等级证书。学校需要系统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正确看待证书,激发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华道青.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通讯,2006(11):36.
[2]苗会永.浙江中小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3(12):25.
[3]曾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戴玲.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要求的调查报告[J].中学时代,2013(12):14.
[5]廖江梅.由就业市场调研看中职会计专业的优化与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15(11):21.
写作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是实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毕业生必须十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确保毕业论文写作任务的完成。
二、毕业论文(设计)可选择三种类型:
1、毕业论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内容选择适当题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
2、方案设计: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较完善解决方案或制度设计。
3、调研报告: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一社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注意: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岗位,最后成果要求对本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对某一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三、可选择的指导老师信息
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五、提醒
1、项目、提纲和文稿完成后及时以电子文档发给指导教师,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并在指导教师要求的时间内补充、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字数在3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实际,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分析现象探索实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
3、论文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请与指导老师商量沟通后定题;题目选定后,报经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动一次。
4、选定指导老师后,非报经系上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5、请每位同学积极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凡有未及时完成的,警告一次,相应成绩降低一个等级,但仍需在15日内补齐;出现第二次,取消成绩。
6、如果不按规定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步骤,或者在论文写作中不认真写作、敷衍了事,指导老师可以拒绝继续指导论文写作。
7、超过论文定稿时间一周,仍未定稿者,视为论文未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不及格。
六、参考题目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接合工作实际与指导老师共同确定,也可参考以下题:
会计部分
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
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
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
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
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
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
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
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
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
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
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
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
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
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
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
27、 刍议权责发生制
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
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
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
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
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
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
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50、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5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52、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3、 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研究
54、 机构投资者与委托投票权竞争研究
55、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问题
56、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财务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58、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59、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60、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6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63、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6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65、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66、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67、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68、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9、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70、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71、 试论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
73、 企业投资决策结构体系研究
74、 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75、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76、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77、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78、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79、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80、 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8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82、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83、 对企业理财务目标再认识
84、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85、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87、 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88、 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
89、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90、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业税收筹划
92、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96、 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97、 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研究
98、 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00、 试论资本市场与信息控制
101、 企业财务本质研究
102、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03、 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探索
104、 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105、 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
106、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107、 债券融资对我国公司治理影响研究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部分
108、 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
109、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110、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111、 论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112、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113、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114、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115、 论成本的经济实质
116、 关于ABC法的研究
117、 责任会计的研究
118、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19、 标准成本的研究
120、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1、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2、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23、 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124、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现代工业的特点及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
127、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8、 试论成本效益原则
129、 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部分
130、 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131、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32、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34、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135、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36、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37、 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38、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39、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0、 企业对外担保内部会计制度研究
141、 论经济效益审计
142、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3、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44、 论会计报表及附注的设计
145、 独立审计风险问题探讨
146、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47、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48、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49、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150、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151、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52、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153、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54、 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155、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156、 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研究
157、 论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58、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159、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160、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161、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6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163、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164、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65、 网络会计研究
166、 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67、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68、 网络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69、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170、 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71、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
1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底我国共有会计从业人员1660万人,其中初级职称320万人,中级职称150万人,高级职称12万人,总会计师20余万人,会计领军人物1130人。其余为从事简单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且从业者素质良莠不一,基本不具备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与社会需要的价值创造型会计人才差异巨大,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2院校科班人才储量不足
我国开设有管理会计专业的院校也寥寥无几,中央财经大学作为先行者开设有本专业,每年向社会提供不到60人的专业人才,少部分院校开设有管理会计方向的课程,科班学生储备严重不足,这已成为管理会计工作普及与推进的瓶颈。
1.3社会专业人才储量不足
除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老牌大型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管理会计运用经验外,其他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基本无运用,甚至不具有管理会计的概念,更无相关的部门设置或者人才储备,管理会计工作推广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一定程度降低了本土企业与境外企业的竞争能力。
2管理会计人才特点
2.1具备对“趋势”的预测能力
财务会计注重对历史数据的整理,数据来源是原始凭证,账簿、报表都是对“历史”的总结,这是现行会计制度所决定的,而管理会计必须具备战略决策、价值创造、风险控制、绩效评估的能力,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对“未来”的掌控能力,不能将思维局限于过去。
2.2具备对数据“因果”的挖掘能力
管理者、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都是财务会计的必要服务对象,其更注重历史数据所带来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管理会计只将企业决策层作为服务对象,注重数据之间存在的因果关联,以及这种因果关联对企业未来产生的影响,具有将强的内部性。管理会计中本量利分析、存货ABC分类、EVA管理模式、SBC标准成本法等工具的运用均是建立在因果预测的基本分析方法基础之上。
2.3具备对内部信息的驾驭能力
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终点,以目前会计准则的定义来看,报表反映了企业存在的问题,信息使用者只用了解结果,不必了解过程,所以财务会计工作者在这种思维引导下较少或者不可能考虑成本管控、风险控制、价值创造、流程优化、战略决策等事宜,而管理会计务必熟悉企业人事构成、经营方针、长期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销售等所有事项,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顶层设计有用的建议。
3社会培养体系构建
从19世纪标准成本法在新英格兰纺织业的运用开始,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就已经普遍运用,经过百年的发展和积淀,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比如CMA注册管理会计师就是在运用的基础上总结建立的一种权威性认证。结合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管理会计人才具备的特点,应立即建立完善的社会培养体系,以弥补院校专业人才存量的不足。
3.1逐步建立职称考试体系
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会计从业、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质,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会计从业行为,提升了会计服务社会的质量,管理会计也可以现有会计考试体系为基础,逐步研究建立管理会计从业、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体系,既节约了成本和时间,也可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还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中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体系,尽快引导存量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才过度,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其急迫的需求。
3.2鼓励企业成立专门机构
人才终将面向企业,企业是管理会计人才储备的重要渠道。经过调查,我国成立专门管理会计机构或岗位的企业占19%,未设立管理会计机构或岗位的企业占81%,而美国前者占83%,后者占17%,与我国的情况形成了倒挂,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基本都成立了管理会计机构或者岗位,35%的员工认为有单独设立管理会计机构的必要,65%的员工认为可以由财务会计兼任,而这一数据在美国前者占87%,后者占13%,这两个调查数据说明了在我国管理会计未得到充分重视,从业人员对其意识较为淡薄,未认识到这一管理工具的重要性。应从多种渠道鼓励企业成立专门机构或设置专门岗位,培养社会整体意识。
3.3定期组织各类专业培训
政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由行政主管部门定期举行不同形式的管理会计专业讲座或者免费培训,扩大管理会计的社会影响知晓度,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还可研究是否可将学习过程与从业人员薪酬体系挂钩,建立健全完善可行的激励机制,引导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4鼓励社会培训机构介入人才培养
从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社会资本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举足轻重。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ffrey.Thomson认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努力。政府可以补贴、减免税等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成立专业培训机构,或者鼓励现有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管理会计培训业务,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部分任务交由社会机构承担,既可降低政府工作强度,又整合了社会资源,灵活了人才培养的渠道。
3.5构建“6+3+1”人才培养模式
调查发现,我国目前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以会计岗位类别来进行分类,比如一家较大型企业其财务部门人员配备完整,细分为资金规划科、工资核算科、会计科、招投标管理科,公司要求各个职能科室定期撰写关于预测、预算、规划、评估的调研报告,以此数据为基础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分析,汇总后交由各个部门经理点评,再由CEO组织各相关人员进行集体审阅,优秀的方案在全公司推广使用。还可以采用“6+3+1”人才培养模式,即:60%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主要集中于日常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会计常用工具的学习,这也是基础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30%的员工是前面60%的指导教师,30%与60%不是固定不变,后者中有人在管理会计某一方面成长快,经验丰富,可以成为前面的30%,这样既可以增加凝聚力,也可以让员工找到存在感。剩下的10%由公司派往院校或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培训,这部分员工将成长为管理会计的核心人才。
作者:陈俊杰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软件的选择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0).
进入第三季度,在市办事处和联社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办事处会计主管委派制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和行使管理与监督职能,以贯彻落实市办事处及联社的各项工作为目标,强化管理,抓落实,规范财务核算,完善费用管理,努力实现全社财务状况的根本好转,同时并积极做好了当前农信社改革有关测算资料的上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第三季度主要工作述职如下:
调研报告工作汇报规章制度事迹材料心得体会领导讲话会议发言稿庆典致辞竞聘演讲稿晚会主持词
一、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1、强内控,抓管理。根据年初工作意见,于8月份与保卫科到碑廓信用社进行内部管理规范试点,首先制定了内部管理规范试点实施方案及相关内部管理考核办法,成立规范试点领导小组,安排具体工作,试点方案中规范了内勤15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以及安全保卫11个制度规定,对内部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制度规定,为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营业厅环境建设及安全保卫设施方面的管理规范情况,先后到日照、黄岛等外地参观学习。其次、搞好内部检查,一是对碑廓信用社在前期股金规范中出现的错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内查外核,二是与保卫科配合搞好对代办站检查,采取抽查、夜间查的方法,重点对各社代办站的库款、凭证及安全方面进行一次检查。
2、开展达标规范活动。为了继续提高柜台帐款核算质量,提高营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加强日常管理和安全保卫力度,制定出台了“岚山联社会计出纳、安全保卫达标规范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达标规范活动。本次活动计划从6月21日起至9月30日止,活动范围共分会计基本规定、现金管理、文明优质服务、安全保卫四个部分,保障各项业务在一个稳健安全的环境中快速健康发展。
3、加强会计检查辅导工作。一是强化了会计检查辅导工作,搞好了对全社内勤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三季度对全辖营业网点进行了库款等专项会计检查辅导,通过检查情况看,各社基本能按照会出基本制度的要求办理各项业务,库款核对相符,无重大责任事故,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存在问题按照内部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严格处罚,切实做到了检查辅导、查纠并重的效果。二是搞好了会出检查辅导及现金考核。于8月上中旬搞好对各社、部营业机构网点今年以来的会出工作质量和各营业网点的库存限额进行了考核工作。本次辅导检查根据“山东省会出辅导检查实施方案”的有关内容进行,通过检查情况看各营业网点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违规违纪和超库存限额问题,针对辅导检查存在的问题对各社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对超库存限额的营业网点对超额部分按照同业往来利率进行处罚,此项工作于本月16号完成。
4、强化对会计主管的管理和监督。为加强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根据联社会计主管委派制管理办法要求,对各项会计法规及管理制度、办法进行了检查。如:财务管理实施、委派主管会计工资考核、会计工作质量、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结算管理办法、会计挡案管理办法等,联社成立了会计工作检查监督小组。每月对委派会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者通报批评,确保了各项基本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各项会计财务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由于狠抓了委派会计工作的管理,受派会计的责任心明显增强,会计职能作用发挥明显,联社对在上半年开展内部管理综合检查时发现,全处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质量较以前得以明显提高。
5、组织开展对人民币的宣传工作。一是按市人行安排,7月份进行人民币的宣传,各营业网点全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达到预期目的。
二是按央行反洗钱局的安排,对~年至今的现金及转帐的大额资金对行了及时的统计上报。
6、做好协调关系。于7月份陪同岚山国税局对碑廓、虎山、岚山、营业部的~年度所得税汇算情况进行检查,由于工作到位,本次检查没有出现其他任何问题。
二、加强学习,提高质量
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平时加强了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水准、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素质,以最佳业务水平为分支机构提供会计服务。同时,分支机构对联社委派主管会计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对具备会计专业资格、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经过专门培训、责任心强的一大批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水平。
1、实行定期例会制度。于每月、季组织召开会计主管员专题会议,主要一是对上级行社转发的有关文件及制度规定进行了全面学习,特别是对今年联社制定出台的有关管理办法进行了专题学习和讨论,二是对委派会计工作进行专题汇报,三是会议布置近期工作,进一步明确思想,统一认识,为做好各项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考核。
一是加强了对新招大学生专业理论、技术考核。根据年初制定<岚山联社会出人员学业务、练技术达标考核办法>要求,于8月12日组织有关科室人员,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对04年第二季度新招大学生业务理论、技术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现成绩太不理想,业务技术普遍较差,达标率较低,联社对考核情况下发了通报,对不达标人员按规定进行了处罚,以保证了技术练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是搞好知识宣讲工作。根据联社巡回知识讲座安排,搞好了对各社、部财务部分的知识宣讲,三季度重点学习了农村信用社会计结算、储蓄、计算机管理与操作等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加强经营核算,提高经营效益
1、搞好财务指标的测算工作。根据市办事处~年财务指标计划,三季度重点对全辖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详细测算,并拟定了《~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及~年度各项经营目标计划。为实现我社今年全部盈余打下了良好基矗
2、搞好专项央行票据发行的申请上报工作。一是于7月初准备好了票据发行上报的有关文件及测算数据等报告资料;二是于7月19日至23日利用1个星期的时间到市人民人行搞好增资扩股情况报告、专项央行票据申请的上报及有关报表资料的审核;三是陪同市人行来岚山对增资扩股真实性情况的审核;四是于8月初陪同市人行人员到济南大区行搞好专项央行票据申请上报资料的审核。此项工作接近二个星期的时间,经过不懈的努力,申请上报票据发行的有关材料都较好地顺利通过了各级人民银行、银监局的审核,达到了一次申请成功。并于9月3号拿到专项票据的发行承诺书协议书,现已正式入账,拿到的票据全部置换了呆账贷款,置换后使不良贷款较2002年占比下降幅度81.83%;不良占比达到6.91%。资本充足率达到5.44%,这样我社二项指标都达到规定要求,连续保持4个季度,到明年第三季度就能提前兑付票据,较好地完成了本次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了一次申请成功发行。
3、认真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根据盛市的通知要求,我们积极搞好了省联社关于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核实信用社财务、资产状况的统计上报工作。本次调查共计10个表格,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加班加点,于8月底前~完成并及时上报。
4、积极做好有关上报资料及统计报表。一是于8月中旬积极搞好市办事处交办的上报资料及相关统计报表,①增资扩股及降低不良贷款情况表,②省联社改革会议要求上报的股金分红情况表,组织形式改革情况表等资料和报表。二是根据市办事处通知要求,搞好了经营情况预测分析重点是:①止~年8月底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②止8月财务收支情况分析,③预计今年财务收支实现情况,④预计今年经营指标完成情况,⑤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5、加强财务核算,规范财务收支。根据财务管理办法的配比核算原则,在第三季度制定了计算正常贷款应收利息实施方案及计算工具表,实行由原年末结息改按季结息的办法。并于9月23日组织召开了各社会计主管员会议,进行学习领会,布置计算今年1-9月份各项正常贷款计算应收利息,并纳入当期损益核算。
四、加强财纪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会计委派制实施以后,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从源头上控制了违规开支行为。同时根据联社制定的营业费用管理办法,加强了费用管理,严格把关,从严控制费用支出,从而有效杜绝了费用超支和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通过加强对费用管理和严格把关,至9月未全社列支费用总额503万元,无不合规定列支费用单据,费用开支符合规定要求,保证了业务正常费用的开支,公用费用支出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营业费用的管理运行良好。1-9月份全处信用社均能够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比例管理费用,无一超列费用现象,同时共制止违规及不规范费用开支189笔,金额23万元,为全社扭亏为盈奠定了良好的基矗到9月底,全社营业费用同比多支223万元,综合费用率同比降低17.98个百分点,费用总量控制在计划以内。
五、各项业务经营稳健快速发展
[关键词]服务外包;国际比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F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11-0092-05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外包目的地国家,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在服务外包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称为世界软件外包中心“3I”。得益于服务外包,三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及相关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在增加就业、带动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天津作为国家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不仅具有天然港口和区位优势,还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综合商务成本等方面集聚了明显优势和潜力。但由于起步较晚,天津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比较,总结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对加快天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服务外包发展的国际比较
根据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个国家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对促进服务外包发展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语言与地缘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突出的企业竞争力。已有研究虽然也或多或少对这些关注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1-3],但都较为零散,并没有进行广泛的比较。本文将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力求充分发掘这3个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从而为天津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语言与地缘优势
首先,就语言优势而言,印度历史上曾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是其官方语言之一;爱尔兰在主要的接包国中,是欧元区中唯一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以色列的官方语言尽管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但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在欧美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犹太移民回国。而当前,全球外包的发包方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世界上绝大部分软件的开发都以英语为语言。因此,相对于其他非英语国家,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具有独特的优势,这3个国家的企业与欧美企业之间不存在很大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便于双方沟通。
其次,就地缘优势而言,印度与美国的时差约为12个小时,美国企业和相关机构把业务外包给印度企业,可以利用时差实现24小时工作制,从而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爱尔兰一方面作为欧盟成员国,使得外资在该国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可以规避欧盟较强的市场排他政策,从而享受欧盟的商业优惠;另一方面爱尔兰与美国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有1/5的人口是爱尔兰裔,美国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中,爱尔兰裔占近1/4,爱尔兰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地缘资源,使得美国对欧洲信息产业投资的70%都放在爱尔兰。在以色列,大量的从欧美移民的犹太人和海外犹太人的存在,使得犹太文化与西方文化密切相关联,形成良好的文化融合,他们为以色列本土的新兴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研发支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述三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二)丰富的人力资源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观察,我们发现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3点:
首先,人才总量丰富。印度在发展中国家拥有最大规模的掌握英语技能的人才储备。爱尔兰和以色列虽然在人才总量上无法和印度相比,但相对于本地区的其他国家仍具有比较优势。以爱尔兰为例,从劳动力年龄层次上分析,爱尔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在整个欧洲最低,2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从而保证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同时,由于欧盟内部人员流动的自由和大量爱尔兰海外移民后裔的回归,使得爱尔兰人才供给进一步充足。
其次,人才素质较高。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长期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大量享誉世界的名校如印度理工学院、爱尔兰利墨瑞克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等,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印度工程师的能力和数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爱尔兰重视与信息技术相关学位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了卓有成效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规定软件专业的第三学年都在生产一线实习,第四学年大部分时间进行独立设计,通过这种模式,使得爱尔兰的大学毕业生具备了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执行能力;以色列作为世界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人口的比例排名世界第一,平均每1万人中有135人,而美国也仅为78人[4]。
(三)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
从产业发展环境看,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良好的商业氛围。在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条件中,欧美发包企业最为认同的就是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这3个国家都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使欧美的软件企业在与上述三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时,不必担心知识产权受到损害和关键技术的流失,从而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业氛围。如在爱尔兰,为了减少发包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忧虑,从1999年起,爱尔兰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知识产权的政策。政府承认电子合同及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允许软件的加密开发,并在产权、专利等方面制定了严格有效的法律规范,如《电子商务法案2000》和《版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法案2000》等。同时,服务外包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工合约时,还要签署一份简称“不公开合约”的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双方明确在合同期内严格遵守这一合约,有些高技术行业还限定了合约解除后的保护措施,违反者将会受到严厉处罚,情节严重者甚至会受到刑事指控。
其次,开放的市场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进行了以市场化和自由化为取向的全面改革,在民主建设和政治法律体制方面采用现代西方模式,私营部门和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欧美企业对于印度传统经济体制的顾虑。爱尔兰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由于语言、文化、商业习俗和法律体系的接近,使得众多欧美公司将爱尔兰作为服务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重要基地,如世界10大软件公司中有7家在爱尔兰设立了分公司,并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以色列先后于1975年、1992年和2000年,分别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以色列企业和北美及欧盟企业间的贸易享有零关税待遇。这在提高该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优化了以色列的贸易环境。
(四)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作用在于当发现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后,适时调整政策,为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创造健康的环境[5]。在将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确立为优势产业后,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支持效应积极显现,具体的支持政策如下:
首先,三国政府都制定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早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就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口号,根据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需要,印度政府于1986年、1992年、1996年、1998年和2000年分别制定和颁布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与培训政策》、“软件技术园区计划”、《2020年技术展望》、“信息技术超级大国”政策纲要、《信息技术法》、《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法》及“十五”计划(2002—2007)等法律及发展战略。爱尔兰政府从政策咨询、制定、实施、监督,到部门协调、中介促进等各个环节,都设立了相应的部门履行职责,注重加强管理和协调,系统强化了服务外包的管理,如在爱尔兰开办一家软件公司,只需要10分钟既可以办妥一切手续。以色列政府基于“科技立国”的战略,制定多项法规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如1969年以色列开始实施《工业鼓励法》,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其次,三国政府都对本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给予财税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方面,三国政府对于与信息技术行业有关的服务外包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如印度政府规定,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里,对位于技术园区的新工业企业以及100%出口型的工业企业免征针对出口利润的税收;爱尔兰政府规定公司税仅为12.5%,远低于欧盟多数国家30%到40%的公司税水平;以色列政府规定将高技术产品和专利等出售给在国内的外国居民、为外国居民提供服务等大多数出口行为均属于零增值税交易。另一方面,三国政府均对与信息技术行业有关的服务外包产业给予财政支持,如印度政府1998年设立了10亿卢比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软件类中小企业的发展;爱尔兰政府对于相关项目,分别从资本、就业、研发与培训等方面进行财政支持;以色列政府推出了“磁铁”计划支持项目发展,其中每个项目85%的预算资金由政府提供。
(五)突出的企业竞争力
企业作为产业发展中的微观主体,对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上述三国的服务外包类企业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首先,企业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在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多数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都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如以色列企业是国际公认的在基础技术及应用研发方面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之一,这导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大型软件公司纷纷在以色列建立研发中心,以充分利用该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如英特尔公司1984年在以色列建立了其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从事计算机芯片设计及软件开发。到目前为止,该中心已经成功开发出了8088微处理器、奔腾MMX技术和迅驰处理器等英特尔的核心技术,成为英特尔在全球重要部门之一。基于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使得以色列的高附加值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其外包的人均产值在接包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该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相关产业的集群形成明显的产业联盟。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公司在特定区域内聚集,是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经验之一。如印度的软件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班加罗尔、马德拉斯、海德巴拉等主要的软件生产基地;爱尔兰的IT外包企业主要分布在都柏林、利墨瑞克、高威和库克等地区和城市;以色列的服务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特拉维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中部发达地区。产业集聚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如在印度班加罗尔、马德拉斯、海德巴拉3个城市承接了全国服务外包总额的80%以上;在爱尔兰利墨瑞克国家科技园内已有90多家从事研发和生产的高技术企业,其中本国高技术企业占比达到45%;以色列主要外包企业如Checkpoint、ECI、Teva制药等纷纷在北美设立办事处和研发中心,致力于承接规模更大的全球服务外包项目。
最后,规范的行业协会的存在。以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NASSCOM)为例,NASSCOM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政府沟通,帮助进行产业规划,协调建设软件科技园,争取有力于软件发展的政策优惠;与WTO沟通,争取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有利地位和条件;帮助企业与电讯行业谈判,争取低价格的优良服务;与大学等机构沟通,开展人才培训,通过设立基金方式进行电脑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向贫穷落后地区推广;推动服务外包由后端办公服务等业务向金融、保险、软件开发与研究等领域发展[6]。在NASSCOM的引导下,会员数量已从最初的38个,发展到2007年的1 100余家,其中250余家来自美国等国的跨国公司,其会员收益总和占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总收益的95%以上[7]。
二、天津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瓶颈
作为全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面对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天津主动加强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升产业能级,天津市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服务外包资金管理办法》、《天津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认定暂行办法》、《关于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具体实施办法的公告》、《关于加快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累计达到18项,以扶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
从产业规模上看,2012年1月~10月份,全市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实现10.8亿美元,同比增长66.8%,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37.8%;服务外包执行额8.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8%,其中离岸执行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88.9%,服务外包行业从业人员达7.1万人。从业务来源上看,相对于2006年单一的发包主体日本而言,2012年天津离岸服务外包来源于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17个国家和地区,北美2个国家,欧洲14个国家,非洲和南美洲各5个国家。从业务种类上看,2012年,天津市服务外包业务的种类扩覆盖了ITO、BPO和KPO,从而改变了天津市单一服务外包业务的格局,在服务外包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生物医药研发、工程设计、动漫网游研发为代表的服务外包高端KPO占全市服务外包总业务的47.7%;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基础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为主的ITO占总业务的47.1%;而以数据处理、呼叫中心、会计服务为主的BPO业务占总业务的5.2%。与此同时,天津引进的服务外包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12年,戴尔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在津设立外包服务中心,渣打科技等领军企业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摩托罗拉全球会计中心、通标标准技术服务、飞思卡尔等10家世界500强共享运营中心高端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增势强劲,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世界500强企业累计43家在天津设立服务外包机构。
但与“3I”国家相比,天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如下的瓶颈:
首先,政策环境有待完善。一方面,天津市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服务外包业政策支持体系。如天津市虽每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专项资金,但主要用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及培训示范机构建设项目、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善等方面,真正用于发展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明显偏少。另一方面,对于服务外包的监管处于探索阶段。天津还没有建构起具体规范有效的外包风险监控制度。一旦出现纠纷,发包方和外包服务商相互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而诉诸法律时,缺少外包纠纷处理的法律及有规可循的处理程序和制度,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尚未全面建立起来。
其次,高水平实用人才匮乏。服务外包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天津的服务外包人才以英语为主,从事对日外包需要进行日语培训。但由于语言学习周期长,无法通过短时间的培训达到速成的效果,而且语言重在于使用,仅仅通过学校式的培养并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要,因此岗前培训压力大。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投入不足。截止到2009年,天津市179家外包企业中,没有安排过员工培训的有98家,占企业总数的55%。
再次,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天津市服务外包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规模小、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小,缺乏支柱企业带动天津市的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截至2009年12月,天津市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有240家,只占全国从事服务外包企业总数的3.42%,而且百人以下企业占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总量的达到75%[8]。2009年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外包项目金额在5 0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3家,70%的企业合同汇总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而印度的前4大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均达到30亿美元~50亿美元,员工均超过10万,是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行业的支柱企业[9]。
三、促进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制定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填补产业推动体系的空白点。根据“3I”国家的发展经验,国家对战略性产业应该要有充分的支持力度,以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利润转移效应和外部经济效益。因此,天津市政府应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推出相应的补贴、信贷、退税等扶持政策,以帮助市内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消除不利于发展的制度,对服务外包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应加大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力度,并给予企业房租、水电和用人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天津市应加强中小企业以及特色外包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本土企业的培植力度。树立产业标杆,快速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聚集。
另一方面,完善服务外包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根据CAPS和科尔尼的调研报告显示,65%的企业把知识产权保护视为决定是否外包的主要原因,而“3I”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经成为三国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研究,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为适应客户的需求,天津应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增强国外客户对安全的信心,营造出有利于承接服务外包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培养多层次服务外包专业人才
首先,天津市政府应引导高校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并予以相关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政策等方式的引导,帮助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语言水平高、文化交流能力和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外包人才,鼓励校企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和实习项目。
其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应做到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一方面,服务外包企业应安排专项员工培训基金,用于员工在人才资质、国际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民办和私营的这一类社会培训机构对急需的外包人才进行培训,通过提供多种交流平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起适应不同需求层次的专业培训体系,以培养出大量服务外包领域的专业人才。
最后,放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入政策。我市的服务外包市场人才匮乏,尤其是具有语言优势又了解国际规则的海外专业人才。因此,政府可以开辟海外引才的“绿色通道”,制定海外归国人才的优惠政策,通过改善我市人才流动机制等方式来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服务外包人才,以此来迅速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三)加快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提高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与客户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承担项目的交付能力3个方面。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服务外包合作的首要前提,包括语言交流技巧和对发包国家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两个方面,该种能力的提高能增进服务外包双方的信任与理解,进而争取到更多的业务;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主要是指外包企业要通过资格认证等方式来证明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如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BS7799)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等,通过这些国际资格认证可以使得客户,尤其是海外客户直观了解企业服务外包水平,增加对企业的认可度;承担项目的交付能力包括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等一系列服务外包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其中技术能力主要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业务能力指对所服务的外包业务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服务能力指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完善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其次,树立外包企业的品牌意识。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客户,品牌打造是外包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天津服务外包企业刚刚起步,应尽早将品牌意识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品牌打造,形成天津特色的服务外包优势,最终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服务品牌,从而缩短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再次,积极构建产业联盟。在服务外包市场中,企业作为单一的个体来需求发展的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促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与条件,寻找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企业间的主动联合,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提升企业的信息分享与规模经济的效益,降低成本与经营风险。联盟内部可以再次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从而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最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要发挥天津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在指导产业发展、规范行业自律、加强供求双方交流、沟通企业与政府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定期制定并公布行业发展规划,向企业传达行业的整体动态;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作为信息平台,定期公布行业咨询,如政策信息、人才供求信息、企业经营合作信息等。
[参考文献]
[1] 孙先民,张玉丽.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分析:以印度为例[J].商业研究,2009(8):140-141.
[2] 王哲,武亚兰.印度和爱尔兰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时代经贸,2008(8):76-77.
[3] 王瑛.国际外包服务基地的爱尔兰发展模式[J].管理观察,2008(8):102-103.
[4] 杨丹辉.全球化:服务外包与中国的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5] 江小娟.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武阳.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07(1):61-65.
[7] 王伶俐.中印服务外包的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8] 冯雷鸣.对天津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3(1):87-89.
[9] 秦洪军,冯雷鸣,王僚.加快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2(8):83-84.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Tianji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dia, Ireland and Israel
Qin Hong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7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