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技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4 21:33: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风险资本高技术创业企业融资机制

一、引言

风险资本又称“创业基金”,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风险资本是准备用于进行风险投资的资金。风险资本的来源因时因国而异,如个人和家庭资金,国外资金,保险公司资金、年金和大产业公司资金等,主要是一种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以公司等组织形式设立,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中小型企业的一种承担高风险、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形态。在我国,通常所说的“产业投资基金”即属于创业基金。

与传统资本市场相比,高技术领域对投资者的素质要求更高,风险投资者的出现适应了这一要求。在企业发展初期,风险资本几乎成了除创业者自有资本之外惟一的资金来源。在这之后,虽然其他形式的资本(如债务资本)也逐渐介入高技术企业,但这些资本与传统资本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决定企业融资特性的主要还在于风险资本。可以说,在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中,风险资本家无论在控制权安排,还是融资结构选择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风险资本作为联系融资合约双方的纽带,无疑成为分析高技术企业融资机制的切入点。

二、风险资本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风险资本的基本内涵

风险资本产生于资本、市场、企业等各自发展且彼此联系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在这样的一系列联系中发育成长的实质。虽然风险资本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存在起伏波动,风险资本的边界仍然处于变化的弹性之中,但它在发育成长和向世界的扩展中以及各国风险资本的融合和趋同化趋势中,依然显示出其基本内涵和相对突出的基本特征。

对于风险资本的定义,欧美经济学家们曾给出过多种认定的边界,从不同角度显示了风险资本内涵的发展延伸和国家差异性。联系风险资本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和不同国家与地区扩展中的同质性,可以将风险资本定义为:风险资本是在资本、市场、商品经济、企业及其成长的各自发展演化和彼此互动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资本类型及一种投融资工具。它形成于非传统的资金来源并主要投资于处于初创或处于成长初期的高成长性、高风险性企业,它以相对较长期的股权投资为主要投资形式并以股权的高幅增值和最终出售来获取投资回报。这里对风险资本的定义,是一种所谓的“比较传统”的风险资本定义。

2.风险资本的基本特征

(1)风险资本的买方融资特征。风险资本作为一种投融资工具,在现实运作中总是表现为一个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过程,其中风险资本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融资。整个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融资可分为买方金融和卖方金融两大基本类型,各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属于卖方金融,而专门运营风险资本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其他数量有限的金融机构则属于买方金融。买方金融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资产买卖的差价,而风险资本的融资就属于买方金融。风险资本家购买的是资本,出售的则是自己的信誉、投资计划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投资时,它们购买的是企业的股份,出售的是资本金;退出时,它们出售所持企业的股份,买入资金,外加丰厚的利润和良好的业绩,从而在资本撤出后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投资。

(2)风险资本所投资企业的幼稚性和成长阶段的初始性。风险资本所投向的风险企业是其自身增值运动的始点,从这里开始风险资本的运作主体(风险投资公司等)和受资企业一起进入共同成长的历程口不过,风险资本不同于一般的资本,其差别主要表现在对象的特殊限定上:风险资本主要以创业企业为投资对象,它所投资的可能是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也可能是一个刚创立的企业,总之,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创业企业,且是那些从企业成长角度看尚处于成长初始阶段的企业。在风险资本的实际运作中,虽然包含着对于其所投资企业的分期投资或者连续投资,也包含着风险资本在某些企业成长到一定时期时运用杠杆收购或管理收购的手段进行介入,但这并没有改变它在投资对象方面的基本特征。

(3)风险资本的高风险性。风险资本的高风险性是风险资本一个十分突出的基本特征。从风险资本的实际运作经验来看,风险资本在创造了许多成长神话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的败绩。风险资本的高风险性根源在于风险资本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复杂多变,来自于信息的不充分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多方面的其他非可控因素等,风险集中于风险资本运作的整个过程。

三、风险资本与高技术创业企业的融合

虽然,至今风险资本还未成为企业融资领域的主流,而且它并不必然地以高技术企业作为惟一的投资范围,甚至目前主导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技术企业群体中,有很多大企业也并未形成以风险资本背景的企业为主流的格局。但是,从以上对风险资本的认识可知,它从一开始就与高技术及高技术企业存在着密切联系,对高技术的青睐和高技术的商业化预期是导致风险资本诞生的重要动因之一,谈到风险资本就很自然地将它与高技术企业联系在一起。风险资本与高技术企业之间的融合,表现为风险资本与高技术企业的联姻和结合,进而表现为高技术企业通过融入风险资本实现成长和风险资本通过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实现增值。

但风险资本与高技术企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的,即风险资本并不是能够与所有的高技术企业融合的。正像ARD公司与DEC公司的成功结合一样,风险资本与高技术企业的融合突出体现在风险资本与高技术创业企业的相互结合上,可以说,风险资本和高技术创业企业的结合乃是风险资本与高技术企业融合的直接的具体体现。

从要素资源这一价值创造的基础层次来看,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的事实:所有具体的价值创造过程,都共同地包含着不同要素资源的结合过程,也都共同地表现为价值创造需要将不同的要素资源结合在一起方可进行的条件性特征。由这一事实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于:为什么不同的要素资源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地进行价值创造?为什么不同的要素资源能够结合在一起而共同地进行价值创造?以上问题的答案在于以下缺口理论的假说中。

第2篇

可拓学是由我国蔡文教授建立的一种把事物质与量有机结合起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方法,这一理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等领域。可拓理论利用“距”和“关联度”的概念将事物“是”与“非”的描述转换成属于“是”与“非”程度的描述,这一转变体现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通过可拓集进行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知识管理状态,为其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通过建立关联函数确定待评价企业与经典域的“关联度”。可拓集采用“关联度”大小衡量对象与集合的关系,将经典数学中“属于”和“不属于”集合的定性描述扩展为定量描述,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研究事物的规律,本文采用基于区间距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首先给出小模区间的定义,设X=<x1,x2>和A=<a1,a2>,若x2-x1<a2-a1,则称X为A的小模区间,或者称A为X的大模区间,小模区间的定义在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模型中的现实意义为:对待评价企业特征的区间描述值的取值范围不应大于给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各特征的取值范围。由式(4)~(8)计算待评价企业与各知识管理能力等级的关联度值,将关联度最大的等级作为该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2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ndrewCampell认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包括知识管理流程能力和知识管理基础能力[11],其中知识管理流程能力是指企业对整个知识管理流程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转化、创新、保护能力,知识管理基础能力是指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活动所必须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根据AndrewCampel对知识管理的描述和高技术企业的特点,确定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度量指标体系见表1。

2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

2.1确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和临界区域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其所对应的各个指标也据此划分为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分别确定其所对应的临界区域为:<85,100>,<70,85>,<60,70>,<0,60>。

2.2确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赋权过程符合人们的思考习惯。

2.3确定经典域和节域根据表1给出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指标,利用式(1)和式(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经典域和节域。

2.4计算等级关联度依据表1的指标体系,某企业对其下属的两家分公司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见表3,数值以区间值给出。首先利用式(4)~(7)确定待评价公司各知识管理能力指标等级关联度,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表2),利用式(8)计算分公司A、分公司B知识管理能力等级关联度如下。对于分公司A,KA2(R)最大,这表明分公司A的知识管理能力水平最符合第二等级(良好)的特征,因此确定其知识管理能力水平为“良好”。对于分公司B,其中KB3(R)最大,这表明分公司B的知识管理能力水平最符合第三等级(一般)的特征,因此确定其知识管理能力水平为“一般”。

3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风险资本融资契约

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创业家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委托关系,由于高技术企业的不确定特性,风险资本家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以及市场问题。风险资本家与创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更强,创业家可能存在更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高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过程中,风险资本家面临对创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而创业家则面临能力显示和避免控制权丧失的问题,如何利用融资契约有效地解决双方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使风险资本的供求双方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是高技术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必须构建合理的融资契约来协调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契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风险资本的质量与融资效率的高低。在风险资本的实际运作中,其融资契约主要有以下制度安排:融资期限、融资工具的选择、分阶段融资,以及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与安排。

一、融资期限:长期融资

在融资期限上,高技术企业的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往往会选择长期融资,而不是短期融资。这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领域中转让投资的交易成本过高造成的。由于高技术创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很高,其显示能力有限。一方面,风险投资者要有效甄别企业的质量,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现实投资者而言,由于对创业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对创业企业已经有相当的了解,而潜在投资者要想接受投资转让,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来进行决策,而这种投入必定会被视为成本,要求相应的收益来补偿,在对企业前景评价一致的前提下,必定会降低受让价格,从而减少现有风险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高技术企业要想有效显示企业自身的良好前景,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来披露和传递相应的信息,频繁的短期融资势必会大大提高其筹资费用。因此,高技术创业企业进行短期融资或者风险资本的频繁转让会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因此往往倾向于选择长期融资。

二、融资工具的选择:可转换证券安排

风险投资工具的选择是融资契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契约的双方承担风险的高低、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拥有控制权的大小。风险投资工具的证券类型主要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可转换证券投资三种:

一是债券投资。它可使风险资本家按照预定的时间获得利息,在风险企业不能履约时,可以通过拥有担保品的抵押或接管企业使其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证,但其不享有企业增长带来的价值增值。由于高技术企业主要是以人力资本、技术等无形资产为主的,一旦破产其清偿价值几乎为零,债权人的优先清偿权价值大打折扣。

二是普通股投资。在风险资本家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后,可以有企业成长带来价值增值的好处,同时也具有投票表决的权利,拥有对企业的部分控制权。但其投资回报与企业业绩紧密联系,没有固定的收益,仅享有最低级别的清偿权,其风险较大。

三是可转换证券投资。它同时具备了债权投资与普通股投资的一些特点,拥有优于普通股的清偿权,在约定的情况下还可转换为普通股,从而享有企业价值增值所带来的好处。对风险投资公司而言,可转换证券一方面可以使投资得到较为稳定的回报,并避免初期投资失误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又可将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转换为普通股分享企业的增长潜力。

在风险投资中,通常的可转换证券包括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或附认股权债券等。可转换证券在高技术创业企业融资中一般表现为附有投票权的可转换优先股,而且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的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程度而灵活调整。投资工具选择的目的是尽量降低委托中的道德风险,使其投资收益最大化。对于高技术企业的创业者而言,可转换证券在带来资金的同时,引起资本结构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其后续融资,也能确保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最终使企业的管理者与风险资本家的激励相一致,减轻了成本造成的负担,并使管理决策有利于投资者。

三、融资轮次:分阶段融资

在高技术创业领域中,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不会将全部资金一次性注入高技术企业,往往是分阶段进行投资的,这样可以根据企业的进展情况决定后续融资的时机与投资额度。如果企业运行良好,风险比前一阶段降低,风险投资公司会乐意追加投资;如果运行情况不佳,风险投资公司可能减少甚至停止后续投资,或提高资金价格。通过这种方式,风险投资公司相当于获得了在下一阶段放弃投资或重新评估企业并提供后续融资的期权。

Sahlman认为分阶段投资是风险资本家用来控制成本的重要机制。在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分阶段投入创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每阶段的资金投入只能维持企业发展到下一阶段。这样分阶段投资使风险资本家拥有一个有价期权,如果创业家没能很好地使用资金,企业经营不好,风险资本家可放弃继续投资,从而减少损失。

分阶段融资还能够对企业的创业家实行有效的激励或惩罚。一方面,在企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资本分期投入避免了一开始股权的过分稀释,如果企业发展顺利,在以后的融资中,其股份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样促使创业家加倍努力经营企业;另一方面,若企业发展不顺利,将给以创业家一定的惩罚:一是再次融资时以更低的价格或更高的比率稀释管理者权益;二是风险投资家放弃投资,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所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创业家就会把分阶段融资作为一种向风险资本家传递自身能力的信号。这样不仅在融资契约签订前能够提升自身谈判力,同时也能够在以后的融资轮次中占据主动地位,避免由于一开始风险资本家所占股份过大而造成的控制权丧失。

此外,由于高技术企业的高风险特征,影响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远远多于传统企业,分阶段融资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融资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诸多不确定性。在每一轮的融资中,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都会根据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签订新一轮的融资契约。所以,增加融资轮次,进行分阶段融资是投融资双方的理性选择。

四、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与相关制度安排

1.企业控制权的分配

在风险投资中,如何合理安排高技术企业的所有权及控制权,是风险资本融资契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了激励企业的创业家,风险投资公司常常会让其拥有较大的股权,特别是在企业的早期,创业家的股权比例常常超过50%,风险投资公司并不处于控股地位。创业家往往比风险资本家更了解企业的技术核心、业务潜力,以及市场状况,创业家在信息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由于企业处于初创或发展期,没有可以考核的历史业绩,风险投资公司很难获得关于企业的真实的信息。风险投资公司与高技术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高技术企业本身的发展就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样使得双方要签订一个完备的合同是不可能的。此外,风险资本家与创业家之间还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问题,创业家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可能,这样风险资本家就存在更大的风险。

在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如果按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风险资本家很难控制投资中由于利益冲突而导致的风险。出于对投资利益的保护,风险资本家会强烈希望在投资后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他而创业家由于其项目的高度不确定性,为了获得风险资本也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控制权。

在风险投资中,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往往存在以下三种情况:(1)风险资本家拥有与其股权不成比例的控制权;(2)控制权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由风险资本家或创业家任一方所拥有的;(3)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风险资本家要求拥有越多的控制权。随着高技术企业逐渐走向成熟,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减少,其控制权会逐渐向创业家转移。在创业期与成长期,风险资本家一般拥有较大的控制权;随着企业逐渐走向成熟,控制权会向创业家转移;当企业公开上市成功时,创业家将重新获得企业控制权。

2.企业控制权的相关制度安排

在高技术企业中,一般是创业家拥有普通股,风险资本家拥有可转换优先股。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分阶段融资和可转换优先股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的。

第4篇

以高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高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高技术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技术群体化。高技术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技术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相关联性。由此,高技术企业需要多种知识、多种学科的技人才共同合作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技术发展高速度。高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有的只有短短几个月甚至是几个星期,高技术产品更新周期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高技术企业在技术更新与技术创新方面立足于行业之首。

(3)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一般占销售额的10%~30%。同时,高投入带来高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4)高技术企业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高技术企业技术变化快、市场变化快、发展速度快,要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高技术企业必须比传统企业更注重获取外部信息及内部相互之间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

2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技术企业在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营销观念创新不够,不能满足高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技术及其产品往往需要企业打破传统观念和做法,通常是技术上的发展和变革先于消费者的需求,企业首先开发出新产品,然后通过引导需求,最终使产品为市场所接受。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更需要创造市场。

(2)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把握不够,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但是常用的市场预测技术和方法是针对传统产品特性设计的,往往不适合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激进的、不连续变化的,这使企业对潜在市场规模的预测很困难。高技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原有产品极易被新技术淘汰,很多高技术企业不能领先竞争对手推出更新的产品,或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面临极大挑战。

(3)自有营销网络不健全,渠道过长,使企业产品价格失控,信息反馈和沟通不及时,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及市场需求的把握。而且过长的渠道影响信息的反馈和沟通,从而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这些都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

(4)市场营销部门组织结构不理想,营销人员的专业营销素质欠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密切联系和信息沟通不够,重技术,轻营销,没有真正的整体技术营销。一是营销管理者的素质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如培训教育、技能、考核、岗位竞争、培养与企业共命运的个性、激发人的创新与进取精神等等方而做得不够。二是没有组合选配好人员。其关键在于没有寻找到最佳组合发挥人才整体效能,不能做到取长补短,配好岗位,选好搭档。随着科技进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越来越广泛,产品营销中“一条龙服务”、“多角供需关系”,往往因为缺少各类专业人员配套协作而共同完成。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引导和市场拓展。3对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的建议。转3.1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的营销创新是根本

价值主张,即给重要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价值网,即有效地为选定的细分市场服务所必须的活动的跨职能协调,包含基于4Ps的差异化。但他不只包括营销,还包括对其他职能(如R&D、运营和服务)进行差异化。价值主张和价值阿的创新是营销创新是根本的方面。

3.2整体营销极其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一次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技术革新都隐藏着大的商业机会,催生一批新兴企业,使传统企业所积累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当代IT技术的迅猛进展,整体营销的出现是必然的,互联网的快速变化使企业的许多营销观念滞后,跟不上时代进展,企业追求的不应是量的改变,而应是对传统营销的改革和创新,而创新的方向就是整体营销。整体营销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分销商,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前,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和分销商的关系。

(1)树立分销商市场营销观,满足分销商的利益。

高技术企业为了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应充分调动分销商的积极性,协助支持分销商,满足分销商的利益需求,以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应经常派遣营销员到分销商网点协助工作,安排商品的陈列,举办商品展览会,训练销售人员等。第二,企业应进行密集广告宣传。一般来说,分销商比较愿意接受已经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商品,第三,营销企业对分销商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说,许多营销企业采用售后付款或定期付款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解决分销商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第四,营销企业应根据分销商的推销业绩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

(2)树立最终顾客市场营销观,满足并创造目标市场的需求。

3.3处理好变革型营销创新和渐进式营销创新的关系

变革型营销创新相对于渐进式营销创新来说对营销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充分利用与潜在顾客、潜在竞争者或未来技术的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营销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应当采取更具探索性的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新的营销模式。企业高层管理者要认识到打造有利于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的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文化会激发员工和管理者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5篇

(一)投入指标拥有人力资本。因此,本文选择高技术产业每年从业人员平均数作为人力资本投入数量的评价指标。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等特点,人力资本投入的质量也是影响高技术产业产出的关键因素,本文选择R&D人员数量作为人力资本投入质量的评价指标。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来看,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含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健康投资、迁移投资这四个方面,而在高技术产业里,这些方面的投资主要包含在人员劳务费中。以上投入因素分别记为X1、X2和X3,其中X1表示从业人员总数;X2表示R&D人员数量;X3表示人员劳务费。

(二)产出指标与物质资本不同,人力资本不仅具有产值方面的产出,还具有创新方面的产出。因此本文选择了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值的指标,记为Y。

二、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评价模型

对效率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Chames等提出的DEA方法为代表,该方法无需设定函数形式,从而避免了主观设定函数的影响,且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度量上具有优势。但当有过多的输入和输出数目时,如果用DEA模型进行效率评价,往往会出现绝大多数的决策单元都是DEA有效。二是以Aigner等提出的SFA方法为代表,该方法采用计量手段对前沿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可以对得出的参数进行统计检验,有更为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而且在测算过程中可以控制个体冲击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技术非效率。与DEA方法相比,SFA可以有效区分随机误差项与技术非效率项,并且可以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选择SFA方法作为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由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所具有的经济含义直观且与其他生产函数得出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小,本文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主体,构建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创新效率评价模型,即lnyit=β0+β1lnx1it+β2lnx2it+β3lnx3it+vit-uit(1)式中,yit表示i省第t年的新产品销售收入;x1it表示同年该省投入的总人数;x2it表示同年该省投入的R&D人员数量;x3it表示同年该省投入的人员劳务费。

三、实证研究

(一)实证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长三角地区2009~2012年数据进行研究,上述四个指标数据均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但是由于各指标之间存在量纲的差异,因此首先将原始数据用百分制表示,按照公式(2)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其化为1~100之间的数。

1.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评价

从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保持增长趋势,目前处于较高的水平;从各个地区来看,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最高,上海次之,浙江最低,但三者之间差距不大;从五大产业来看,五大行业间效率值差距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最高,达到了0.90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效率最低,仅为0.548,但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值增长最快,四年来增长了22%。本文认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早,现在其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起步晚,虽然其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值较低,但发展迅速。

2.投入因素分析

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的产出弹性最大,对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目前提高人员的数量比增加人员的质量对提高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更为有效;人员劳务费的弹性也较高,说明产业应当注重员工个人激励,提高技能培训,优化组织结构,促进员工交流与学习;而R&D人员数量的弹性为负,表明目前高技术产业中R&D人员数量已经冗余。本文认为可能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目前各个产业、地区间R&D人员的评价标准不明确,存在差异,影响数据统计时的准确性;二是高技术企业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R&D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相比较将资金用于研发之中,企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广告、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从而导致缺乏R&D资金,使得R&D人员相对冗余。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确定了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指标体系,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评价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各因素及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二是揭示了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009~2012年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效率最低,有一定上升空间;同时对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进行比较,地区间差异不明显。三是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投入因素:投入因素均会对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从业人员投入数量弹性最大,增加人员的数量比提高人员的质量能更有效地提高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二)政策建议

第6篇

1.1兼具电视台与网络资源,价格相对便宜

有线电视的创新性与新颖性就在于颠覆了传统的将家庭座机电话线作为电视的信号传播介质的传统方式,而是将无线网络作为传媒介质。基于无线网络技术,能够使电视实现全天在线,从而避免了宽带连接需要的拨号连接而带来的占用有线电话线路资源的影响。从而就可以实现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能够接入宽带实现网上冲浪。利用宽带接入网技术之所以价格相对便宜,最主要的是应为网络技术使得有线电视的资源不需要占用电话网资源,从而也就减少了有线电视在固定电话中的费用。这一费用的降低使得有线电视同时具备电视资源与网络资源却仅仅只需要使用了网络资费这一项。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线电视宽带网接入技术将会更加便宜,也加速了其在老百姓间的普及。

1.2接入快速便捷,设备使用优势显著

相比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具有极快的运行和接入速度。同时,快捷的登陆方式使得有线电视一开机就可以实现自动网络连接与使用,无需再进行连接、拨号的操作。这就使接入时间得到很大的节省,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时间浪费与运行速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宽带接入技术使得数字电视无需再进行全新的网线铺设,只需要使用宽带接口即可,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全面的服务享受。

2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层面

2.1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有线电视的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就是利用宽带接入网技术使得有线电视的功能更加强大,操作更加便捷。我们在享受宽带有线电视带来的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建设的不足,如应用商不正当市场竞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带来的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资金资源浪费,同时要向改善当前重复建设这一现状又需要浪费更多的工程管理和维修费用。

2.2有线电视接入宽带网络能够净化当前的网络环境

当前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得网络更加多元化,而多元化网络格局的形成也使得网络成为多种业务信息化拓展的目标。传统的网络技术使得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加剧,难免导致了一些恶意竞争的出现。网络接入技术参与到网络竞争之中,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当前社会的不良网络因素和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净化最终受益者是广大用户,使用户能够用合理的用费得到高质量的宽带有线电视服务。

3促进有线电视宽带网技术发展的相关对策

3.1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进一步优化

有线电视宽带技术使得电视接收节目更加丰富,节目质量也更加优越。信息传播的交互式网络资源把千家万户的电视信息连接到一起,使得电视通信技术成为可能。而关于有线电视宽带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双向构造方面进行网络结构的改造。也就是说要根据宽带网的地域覆盖情况来进行接入,同时要考虑用户结构与用户规模。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回传道的优化设计。其次是做好城市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技术的整体覆盖,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宽带数字化的实现真正让民众感受到网络多媒体技术带来的生活变化。

3.2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HFC系统

促进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进一步提升以及发展趋势即利用HFC技术来发挥功效。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系统具有更高的优越性,也是未来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利用HFC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高速交互分享,也能够体现宽带有线电视的灵活性。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国内的HFC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所以需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来实现对HFC系统技术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3.3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在管理与资源数字化方面的发展

对于宽带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首先需要科学建立起一个的网络管理系统,因为从很大程度上而言,一个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是整个有线电视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其管理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当前的有线电视网络化程度较低,所以民众对宽带有线电视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笔者认为需要建立起系统的高效网络管理机制,以应对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需求。其次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基于多方合作所带来的信息资源整合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度。

4结语

第7篇

以高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高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高技术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技术群体化。高技术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技术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相关联性。由此,高技术企业需要多种知识、多种学科的技人才共同合作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技术发展高速度。高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有的只有短短几个月甚至是几个星期,高技术产品更新周期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高技术企业在技术更新与技术创新方面立足于行业之首。

(3)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一般占销售额的10%~30%。同时,高投入带来高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4)高技术企业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高技术企业技术变化快、市场变化快、发展速度快,要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高技术企业必须比传统企业更注重获取外部信息及内部相互之间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

2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技术企业在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营销观念创新不够,不能满足高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技术及其产品往往需要企业打破传统观念和做法,通常是技术上的发展和变革先于消费者的需求,企业首先开发出新产品,然后通过引导需求,最终使产品为市场所接受。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更需要创造市场。

(2)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把握不够,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但是常用的市场预测技术和方法是针对传统产品特性设计的,往往不适合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激进的、不连续变化的,这使企业对潜在市场规模的预测很困难。高技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原有产品极易被新技术淘汰,很多高技术企业不能领先竞争对手推出更新的产品,或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面临极大挑战。

(3)自有营销网络不健全,渠道过长,使企业产品价格失控,信息反馈和沟通不及时,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及市场需求的把握。而且过长的渠道影响信息的反馈和沟通,从而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这些都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

(4)市场营销部门组织结构不理想,营销人员的专业营销素质欠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密切联系和信息沟通不够,重技术,轻营销,没有真正的整体技术营销。一是营销管理者的素质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如培训教育、技能、考核、岗位竞争、培养与企业共命运的个性、激发人的创新与进取精神等等方而做得不够。二是没有组合选配好人员。其关键在于没有寻找到最佳组合发挥人才整体效能,不能做到取长补短,配好岗位,选好搭档。随着科技进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越来越广泛,产品营销中“一条龙服务”、“多角供需关系”,往往因为缺少各类专业人员配套协作而共同完成。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引导和市场拓展。3对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的建议。3.1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的营销创新是根本

价值主张,即给重要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价值网,即有效地为选定的细分市场服务所必须的活动的跨职能协调,包含基于4Ps的差异化。但他不只包括营销,还包括对其他职能(如R&D、运营和服务)进行差异化。价值主张和价值阿的创新是营销创新是根本的方面。

3.2整体营销极其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一次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技术革新都隐藏着大的商业机会,催生一批新兴企业,使传统企业所积累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当代IT技术的迅猛进展,整体营销的出现是必然的,互联网的快速变化使企业的许多营销观念滞后,跟不上时代进展,企业追求的不应是量的改变,而应是对传统营销的改革和创新,而创新的方向就是整体营销。整体营销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分销商,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前,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和分销商的关系。

(1)树立分销商市场营销观,满足分销商的利益。

高技术企业为了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应充分调动分销商的积极性,协助支持分销商,满足分销商的利益需求,以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应经常派遣营销员到分销商网点协助工作,安排商品的陈列,举办商品展览会,训练销售人员等。第二,企业应进行密集广告宣传。一般来说,分销商比较愿意接受已经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商品,第三,营销企业对分销商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说,许多营销企业采用售后付款或定期付款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解决分销商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第四,营销企业应根据分销商的推销业绩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

(2)树立最终顾客市场营销观,满足并创造目标市场的需求。

3.3处理好变革型营销创新和渐进式营销创新的关系

变革型营销创新相对于渐进式营销创新来说对营销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充分利用与潜在顾客、潜在竞争者或未来技术的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营销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应当采取更具探索性的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新的营销模式。企业高层管理者要认识到打造有利于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的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文化会激发员工和管理者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

 

1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界定与测量

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采用新技术而形成的相同或相近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或者是围绕高新技术而生成的新兴的企业群体,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是一种根本性创新。国内外文献研究创新较早,但将原始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分析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文献很少,缺乏系统的研究。

我国的高新技术范围共11项,涉及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及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要确定哪些是属于原创性的,有一定难度。笔者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认为有四大主要衡量指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成长性指标管理论文,并且占有的权重应分别是0.3、0.3、0.2和0.2.

其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是指产业内企业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含商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主要是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包括:(1)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2)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3)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4)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5)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成长性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总资产增长率=1/2(第二年总资产额÷第一年总资产额+第三年总资产额÷第二年总资产额)-1;销售增长率=1/2(第二年销售额÷第一年销售额+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1。经过上述筛选,本文选择了医药、航空航天、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5个行业的样本。

2 原创性高技术产业成长影响因素模型

对原创性高技术产业成长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第一步是建立模型。本文认为原创性高技术产业成长主要受创新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据此将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评价模型表示如下:

Y=LαKβ

其中Y表示产业成长,L表示创新的人力资本投入,K表示投入的创新资本,α和β表示人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对产业成长的影响。

对上式两边先取对数后求导,得出:

(dy/dt)/Y=α(dL/dt)/L+β(dK/dt)/K

α——人力投入的影响系数;

β——创新资本投入的影响系数;

三、原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及处理

实证分析的一项前提性基础工作就是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资料的情况,在己经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中,几乎没有完整的适合我们要求的数据资料。因此,现有的统计资料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只有通过适当的数据处理的方式才能获得。本文所取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科技部网站。

(二)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原创性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保持持续增长趋势,1995年一2009年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基本处于上升趋势管理论文,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提升说明产业附加值、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不断成长,见下表1。

表 1 原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亿元)

 

年份

行业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医药

61.53

170.26

469.36

569.92

712.69

948.91

1248.32

航空航天

59.01

81.33

337.35

305.04

379.13

472.98

272.17

通信设备制造

350.18

1630.81

3852.04

4173.48

6013.02

6759.08

8232.77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

36.64

537.00

2070.09

2963.11

2814.74

4227.74

2253.12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

31.00

64.42

185.82

237.31

383.6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广西

21世纪是高新技术制胜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一国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国内外日益高档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了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乃是我国及广西必然的战略选择。

一、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十五”以来,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总产值年增长率为26左右,是广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9年起呈逐年增加之势,2004年底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47%,比上年增长了26.20%。而在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利润及利税方面广西这些年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在近年有较大的变化,至2004年底,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数为373家,比上年增加了197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为4.40万人,比上年增长13.69%。广西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合成材料及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仔业。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平均由2000年的0.41亿元扩大到2004年的0.57亿元,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达亿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如生物制药业中的桂林三金、桂林集琦、北生药业、电子信息行业中的北海银河等企业。

广西这些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自身而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全国范围之内其仍然是较为落后的,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表一来看,广西科技经费支出额、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和R&D经费支出额约为广东省的10%、10%和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竞仅相当于广东的近千分之一。在创新相关资源及投入额度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广西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和科技成果数量仅为云南省的二分之一稍强。广西在技术创新各项指标上均远落后于临近的东部省份广东省,甚至一些关键指标也落后于云南省。总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总量较小,产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关联度低,配套能力不强,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尚待完善,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政府的间接调控能力、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能力、技术中介的服务功能、知识产权的保护、官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均有待加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中试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而且部分高技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对于一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域创新是关键所在。应当高度重视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的作用,通过环境和机制来吸引、聚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创新活动涉及的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制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应当从整个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角度着手,从增强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思考。基于这个认识,文章认为制定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平台为目的,通过整体布局、突出重点集中科技资源,着重发展高技术战略产业;同时通过创新环境的建设和高技术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来分别解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问题;通过改善资源要素供给、改善创新系统的内部结构、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和加强创新系统网络建设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有力的支撑,多管齐下,有所侧重、分步实施,通过创新系统的动态演化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政府在构建创新系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创新系统组织结构

张敦富等人(2000)认为从系统结构上看,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包括创新机构、创新资源、中介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四个相互关联的主要组成部分。周亚庆、张方华(2001)则认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包括教育子系统、科技子系统、资金体系、政府子系统和文化子系统,Andersson和Karlsson(2OO2)提出了一种以集群为中心的创新系统结构,

(参见图一)为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借鉴,该模型虽是以集群为研究中心,但由其结构图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构建创新系统的关键作用,创新过程必需的良好的国家和区域的制度安排需要有政府制定,而技术基础设施、知识基础设施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基础设施由于具有“公共品”的特性,需要由国家地区政府来主导完成,公共财政支持和完善的风险投资体制的形成则是政府所属职能,至于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的构建更是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

基于以上创新系统结构分析,结合波特的钻石结构模型,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逻辑模型。

(参见图三)其中创新资源包括一个区域的自然禀赋、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等要素,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相关和支持性基础设施除了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交通、能源、电力通讯等以外还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创新机构,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咨询公司、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系统,以及相关产业基础。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而提高了效率。同时,本国的预期需求可能催生产业的国家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则有强化竞争力的效果。区域创新网络,又称区域创新环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信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学习环境等,是区域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与交流形成的、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管理系统是指政府为了建立和管理区域创新系统的机构和机制,政府将创新各相关要素整合调配,在促进技术创新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在创新系统的建立和成长阶段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只有在政府主导的管理系统有效调控下,创新系统才能有效运转,达到最终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三、创新系统中政府行为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缺陷需要强化政府政策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支持。市场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加强的作用,但也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造就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也不能自我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虽然高效,但却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局域性。随机性会使配置行为的目标追求发散,局域性则使创新活动中出现市场低效区和失效区,市场低效区需由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联合发挥作用,市场失效区的资源配置则往往主要通过政府行为来完成。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保障、产业共性知识的提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地位的创新行为等,往往由于较长的回报周期和较强的投资需求强度而为企业所不愿或无力介入,必须依赖政府来加以组织。事实上,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育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大量市场低效或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有一些独特的运行规律。技术创新的产出是一个介于公共产品和完全排它性产品之间的产品,创新成果的一部分即产品的实物部分虽可属于创新者,创新成果的另一部分产品即技术信息部分却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此外,技术创新没有历史惯例可以遵循,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包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且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创新类型高度相关,基础研究和基础发明的不确定性最高,投资最大,回报最慢,企业往往难以承担或不愿意承担。这两方面特性极易产生创新活动中的囚徒困境,厂商只是等待知识技术外溢,而不是开发研究成为最优选择,这就需要政府干预了。另外,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往往是大量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一些竞争劣势,这些需要政府一定的政策倾斜和宽松的外部创新环境。

四、创新系统中政府职能定位分析

在经济学领域中,政府职能如何定位是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创新系统中,政府作为重要组成要素,既是区域创新活动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区域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在国家层次,政府主要是根据全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制定一些促进国家整体发展的政策和计划以及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地的发展指导思想,从地方层次来讲,在国家宏观管制日渐放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发展重要的直接指导组织者,一方面贯彻国家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导调控,地方政府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应主要负责制订宏观的区域创新目标、战略和方向,创新区域的各项制度,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激励、督促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活动,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设计并监督机制运行,发现和确立新型的、高效的机制规范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从宏观上和总体上对个别创新主体的行为进行协调。

作为创新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结点,要特别重视政府在与其他创新主体的相互联系中承担具体的职能任务,对于企业,政府提出和建立针对证券市场等各种层次和各种功能的市场机制和操作规则,引导企业合作和有序竞争,按照法律或契约的规定,采用组织控制、财务监督、监督管制等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建立在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主体间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信息、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政府可以通过非官方的中间组织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对于科研机构,政府制订重大创新项目和课题,通过资金投入来引导智力资源之间的有机组合,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共同完成创新,积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迅速产业化,并对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形式多样和日益规范的资金支持。

政府要在构建创新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首先满足以下条件:政府的职能要从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及提供服务为主,在目前我国的转轨时期,要特别防止政府超越行政职能范围盲目行使权力,以免产生政府职能过度的问题。要健全市场制度建设,消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和壁垒,要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创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创新系统构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以广西为例

早在2003年广西政府就制定了未来几年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2003~2005年为规划起步阶段,初步构筑起广西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到201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机制灵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创新体系。2011~2020年为优化提升阶段。2006年区科学技术大会强调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广西创新体系。经过广西各界人士不懈努力,目前广西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技术创新系统构建的道路上仍是任重道远。

广西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和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许多时候不是缺乏人力资源,而是缺乏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用人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偏少,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偏弱,科研与企业相脱节。而且,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R&D经费投入占GDP仅为0.36,发达国家均已达到2—3。此外,研究开发的国际化程度很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这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严重的不利影响。特别的,创新能力不足使广西在与东盟对接的建设过程中力不从心,严重制约了广西的跨越式发展步伐。

首先,广西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创新体系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各阶段具体目标,部署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并向各创新主体提供有关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状况的信息,建立有利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的政策倾斜体系,此外广西政府应制定一些必要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使创新活动规范进行。

第二,加强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包括社会信用环境、创新服务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等,政府要从多方面人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一整套信用查询和奖惩系统;建立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服务机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建立技术、知识与人才的流动机制,构造一条完善的区域创新价值链,加快技术成果转让、运用和扩散;要着重加强创新文化环境的建设,政府要倡导突破一些不利于创新的传统文化束缚,倡导“硅谷文化”模式,历来中关村被认为学习硅谷最为接近的地方就是有鼓励冒险、敢于标新立异的文化痕迹,要在广西境内树立起勇于冒险、不断进取的思维方式和创业精神,在创新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一种善待失败和相互交流的合作文化和精神。

第三,建立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特别是一整套投融资激励机制。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自身激励体系,宏观上要加大增加政府研究开发投资,增加政府的R&D投入,并通过优惠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可对中小企业试行政府信誉担保银行贷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