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士医学院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9 23:16: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士医学院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士医学院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学生,护理;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要求本科护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社会实践的综合和自我检验,是各门课程考试所不能代替的一种考核方式[1],也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一种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我院首次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通过专家的评审、学生的答辩,发现很多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就其质量作以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右江民族医学院2006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共有85人均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并按规定参加了答辩。

1.2 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制定。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2∶5。

1.2.1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成绩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共五个等级。

共同要求如下:论文具有统一的书写格式和语言规范,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已由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2]进行写作。分级标准:①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医疗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②良好(80~8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③中等(70~7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较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④及格(60~69分):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医疗工作;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⑤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论文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1.2.2 评阅成绩 这部分成绩由论文答辩小组成员给出。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做再度评审,以确认成绩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该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评审成绩的主要依据和条件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是否合理;对初评成绩的认可程度如何。

1.2.3 答辩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具体答辩情况给出成绩,并写出具体的答辩意见,这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

优:论文答辩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思路敏捷,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良:论文答辩中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并对论文中表述不到位处加以补充。

中等:论文答辩中尚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及格:论文答辩中基本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不及格:论文答辩中不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1.3 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8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

2 结果

2.1 论文类型 本组85篇论文资料中,基础研究类课题5篇,占论文总数5.88%,其余为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等共80篇,占论文总数94.12%。

2.2 格式存在的问题 见表2。

2.3 评审结果 见表3。

表1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问卷调查内容(略)

表2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略)

表3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分布情况(略)

2.4 问卷调查情况 85人共有70人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有68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其中建议修改论文内容的有57人次,建议修改格式的有23人次;有30人在学校时参加了科研论文写作的课程学习,15人在学校参加了讲座的学习;仅有12人认为答辩时专家的问题尖锐;75人认为通过答辩将对今后的科研论文写作有促进作用;从论文的设计到完成有4人用了近1年的时间,有2人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从资料的收集到完稿的整个过程;只有36篇有老师参与了论文的设计;指导教师有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

3 质量问题分析

3.1 低分原因 本组资料中优秀论文较少,仅占7.06%;中等的比例相对较大,占45.88%;及格占15.29%。得分较低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简单的经验介绍或总结。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对理论性的问题钻研不够深入,因而在分析现实的具体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整篇文章泛泛而谈。②虎头蛇尾。即题目大内容小,有的主题包含两个或多个中心,导致论文内容重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③存在抄袭现象。虽然不敢整篇抄袭,但有明显的摘录几篇他人同类文章的内容拼凑加工而成,这无论在哪一部分的评分中都大打折扣。④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较大的作业来对待,用十天或十几天就很快完成,应付了事。⑤答辩准备不充分。答辩前没有对所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查阅,没有预见到答辩时专家可能提及的问题,以致答辩时茫然无措。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格式不规范 从表2中看出,共有51人次格式存在缺陷。问卷调查中,虽然有70人承认自己在查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但真正在自己撰写时却疏忽了各个层次、段落的规范格式。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括号在文中没有按要求放右上角,计量单位不规范,图表不形象直观,不能正确绘制统计图、三线表,参考文献的标点使用混淆不清等等。

3.2.2 论文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①学院没有明确说明本组学生在下临床实习时要求写毕业论文,以致很多学生在心里上没有任何准备。在实习的最后三个月,学校才下通知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才开始着手准备,因而有创新性的论文很少,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的论文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是不言而喻了,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少部分学生有意识参与科研活动,所以他们一到临床,就主动要求带教老师从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这些学生的论文花的时间近乎一年,均为科研方面的论文,完成得也比较满意。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本组论文准备时间正是学生求职择业高峰,为了找到接收单位,很多学生将毕业论文放到了次要地位;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毕业论文对将来就业已经影响不大,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写作,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已签订或意向签订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抱着通过就行的想法对待,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3]。论文的资料准备,论文中论点与中心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4],但本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缺乏数据的支持、实例的佐证,特别是各种说服力强的资料。

3.2.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本组的指导教师几乎是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这些教师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还要照顾家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一种顾不过来的感觉,显得精力不够。当然也有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从论文的形式和文字上作一般性的指导。

3.2.4 指导教师资历不够 从问卷中得知本组指导教师中,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资历较高的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占的比例不足一半,而护士作为指导教师的人数却为数不少。作为低资历的护士,连自己也难写好专业论文,怎么能去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呢?按规定,护士和护师是没有资格当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而校方或院方却没有加以管理和控制,致使一些学生在自己写好初稿之后随便请本专业的人员作些指点,这些人员不知不觉之中被冒充了他们的指导教师就事出有因了。

4 讨论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从更深层次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5]。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因此学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4.1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教师出什么题目,学生选什么题目,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只有学生对选题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好奇心和进取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有可能做到创新。本组中有5名学生因为对科研产生兴趣,他们从始至终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投入研究,论文具有创新性,质量也较高。

4.2 把好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书必须明确规定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间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6]。

4.3 把好制定试验(调研)方案关 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指导老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及信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制定好可行性方案,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理清线路。

4.4 把好试验(调研)关 试验(调研)是实施试验(调研)方案,为毕业论文(设计)取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注意收集相关的数据、实例,归类记录清楚,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4.5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是对整个专业思维的物化,也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关,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写作前应对学生进行一次写作格式标准化教育,使其格式与国际化接轨。指导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按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论文的规范格式、理论观点、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润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使论文达到格式规范、观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数据统计方法适当,文字书写正确、表述流畅。

4.6 把好毕业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而且答辩前才给学生10min时间对答辩问题作准备,专家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立即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事先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相关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并注意培养自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紧张[7]。成绩的评定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指导教师作为答辩专家。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4.7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关 加强和完善管理,一是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避免与求职择业时间冲突;二是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上,应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对他们作论文各个阶段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要求,还应将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中付出的劳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三是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中期检查制度,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等;四是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推荐发表,并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美萍.电大护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 2006,12(14):1353.

[2] 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 陆富彬.对教学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59.

[4] 刘振军,张君维,赵志伟.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125.

[5]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08.

[6]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10.

第2篇

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适应社会以及形成良好工作认知的重要学习阶段。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每年有60%药学毕业生就职于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药品经营和医药管理岗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已提出药师应提供给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必要服务,药学高等教育应加强引导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有资料表明,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内容将由传统的药房发药、药品摆放等内容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手段”的药学服务因此,面向药学服务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了近年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提出针对在医院实习的药学专业学生,在药学人才培养中应构建比较规范的以“药学服务型”为目的毕业实习模式,同时应完善基于“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

1.优化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立体化”的专业实习模式

研究表明,结合患者使用药物的过程,我国多数医院目前所开展的药学服务有用药前药学咨询、用药中参与临床治疗、用药后合理用药评价。在药学服务工作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涉及到与患者、医生、护士以及同行等交流问题,如何能将药学工作者认为正确的药学服务内容传达给不同的人群,获得非专业人士的认同,不仅体现出药学服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药学服务型”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为此长沙医学院药学院在“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环节的每个阶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涵盖“药学服务理念”的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基于药学服务的实践及毕业课题研究3个环节的实习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基于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

1.1 强调药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构建“服务型”的药学人文教育

著名药理学家吴春福教授认为传统的药学教育理念是以药物为中心,而不是以“人”和患者为中心;教学内容则是以药品为中心,并没有考虑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中全面素质教育。因此现有的药学教育思想难以满足社会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岗位需求。所谓药学服务是指药学工作者药学工具及自己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向社会民众尤其是患者提供与药物使用有关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因此,学院在开展“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了如下工作:

1.1.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文教育新模式   通过多渠道开展人文知识培训和再学习,鼓励教师授课过程中增加人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院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取TBL、PBL、CBL等教学活动,以多元化评价模式将人文精神在专业课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求教师自己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并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理念。

1.1.2 优化课程结构,积极建立网络文化教育阵地   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依托互联网的技术,让学生在学院网络教学资源中选修相应的人文课程,从而形成网络教学的新途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学习人文教学内容,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受限的困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3 延伸第二课堂空间,强化校园人文建设   校园活动等第二课堂作为药学人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将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建设校园文化平台,促进学生人文内涵的形成。因此,通过开展药学人文论坛、药学人文电影展播、药学人文对话等特色的第二课堂,形成校园药学文化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1.2 理论对接实践,积极推进“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药学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经过大学前3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但在药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药学服务。开展基于“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

1.2.1 落实实习单位准入制度,积极建设实习单位   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实习基地的建设一直都是学院常抓不懈的工作,结合”药学服务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打通”药学服务”实习通道,选择医院综合实力雄厚、药学服务走在前列的省内医院和社会药房。通过现场参观,考察实习基地相关设施设备,与带教人员进行交流,评估带教人员专业素养等方式,与实习单位就开展”药学服务型”实习模式进行协商,形成考察报告上报学校,经审核批准后建立学院实习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和省内多家医院和社会药房形成实习单位网络群,确保了开展药学服务的实习效果。

1.2.2 规范实习教学内容,落实毕业实习带教活动   实习过程中,学生先通过对医院药库、药房、静脉配置中心、临床药学等部门的轮转实习,了解药品在“药学服务领域”流转、存放、发放及临床药学研究等工作流程,然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 “深入了解”“药学服务”的用药前咨询活动、用药中临床指导、用药后的合理用药评价等环节,根据临床科室或者疾病等用药特点,开展深人学习。实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药学服务理念”的职业素养。

1.3 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课题研究

毕业实习过程是一个全面训练的过程,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药学服务的某一领域完成研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习内容,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设计、开展研究、分析、总结以及撰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实习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实习内容,而后由医院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答辩委员,按照毕业论文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毕业论文质量。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课题研究,可以使学生在实习阶段比较系统地剖析药学服务内容,发现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综合素养进行解释,使学生对医院药学服务有一个全方位应用性掌握,对医院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提前做好职业准备。

2.构建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质置监控体系

人才培养需要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做保障因此,学院在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过程中,建立了初步的实习阶段质量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完善的实习管理过程和规范合理的实习考核方式及内容,形成了有效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2.1 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实习管理机构

2.1.1 开展实习前教育工作   学院在实习前需要开展教育工作,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为实习中的安全纪律等规章制度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在实习单位遵守各项规定,做好安全防范,第二是介绍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强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任务以及实习中如何将通过工作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开展教育,学生提前对药学服务实习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有初步了解,让学生更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实习环境。

2.1.2 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构   为统一规范学生实习的管理和监控,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首的实习管理机构,主要部署和管理学生的毕业实习事宜。建立了定期联络制度,以便执行和落实实习安排,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3 完善管理程序,出台“制度化”管理   建立权责明确、纪律严明的管理制度,实习期间,学生由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直接管理,实习单位通过采取实习岗位培训及岗位轮转等措施,结合考勤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实习学习时间。同时学院严格执行定期联络制度,考察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活动。通过有效的制度及严格的执行,学院可以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有效地监督实习单位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

2.2 规范实习考核方式,创新考核内容

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考核以内容案例分析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应对及解决能力。针对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制订了“阶段化”的考核方式。

2.2.1 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高实习效果   在实习阶段初期,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药学服务脱节的问题。带教教师要帮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书写实习心得,学会将理论知识与药学服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院定期会将实习中优秀的实习心得总结在学院实习网站发表,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2.2.2 建立“阶段化”的考核形式带教老师针对不同的药学服务内容,结合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制订实习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药物咨询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药物的能力,向患者讲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地使用药物,让学生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在合理用药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处方点评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核”中让学生加深理解产生不合格处方的原因以及如何指导医生开具合理处方。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储存等方面的掌握程度。通过组织开展药学服务阶段性考核,检查学生药学服务的真正能力。

3.总结

第3篇

美国报纸《洋葱》是一份讽刺文学周刊,专门虚构一些新闻讽刺国际和美国时事,类似于现在国内网上很流行的“恶搞”,只不过它是非常专业地一本正经地做报道的,在形式上和真正的新闻毫无区别,不了解《洋葱》的背景和缺乏幽默感的人就会信以为真,欣赏不了其幽默,反而要怪《洋葱》骗人。

它有一则科技报道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花了120万美元完成了一项研究,用3000只猴子做实验证明用刀刺伤猴子能降低猴子的寿命。这则明显是在讽刺美国政府资助无意义的科研的虚构新闻,其实验设计却非常专业:这项“研究”分别用小猴、老猴、孕猴做实验,发现结果相同;用刀刺在猴子身上的不同部位,例如腹部、颈部、眼窝,结果也一样。更绝的是,它还不忘设立对照组,用拳频繁击打对照组的猴子并不能降低其寿命,表明导致刺伤组的猴子寿命降低的因素是生理的而不是心理的。

看来这则新闻编造者的科学素质还真不低,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国科研人员。国内许多科学实验的设计严密程度还不如它,往往有意无意地不设对照组。我在国内读大学本科时,曾到中科院的研究所做毕业论文,碰到一位在中医学院读完研究生的人也在那里做实验。他告诉我,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证明某种中药能够抗癌,方法是把该中药药液加入到癌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癌细胞被杀死了。我问他有没有做对照,比如把中药药液加入到正常细胞培养液中,而正常细胞还活得好好的?他笑着说,中药的药理实验是从来不做这种对照的,否则如何交得了差?

体外细胞培养需要很苛刻的条件,要杀死它们实在是太容易了。比如,往培养液中加入酒精,也能杀死癌细胞,难道就能说明喝酒能够抗癌?不过还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证明喝某种名牌酒不仅不会导致肝硬化,反而能够抑制肝硬化,证据就是它在体外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用类似的实验,我们也可以证明食盐、食糖、洗衣粉、泥浆等等无数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都能抗癌、抑制肝硬化,甚至包治百病。

如果做一个对照实验,发现某种药物在体外对正常细胞无影响,但能杀死病变细胞,这才算有点说服力,但是仍然不能证明该药物就真的有效。药物对体外细胞有作用,不等于它在体内也会有相同的作用――它可能到达不了病变部位,也可能会在体内被代谢成性质完全不同的别的化合物,或者体内的其他物质会抑制了它的作用,等等。所以还需要用它做临床试验,证明它的确对人体也会起作用。

那好,我们就找一批患者来。给他们服用该药物,发现有些患者的病情好转甚至痊愈了,是不是就证明了该药物的确有效呢?并不是。许多疾病是不接受任何有效治疗也会自己好转或自愈的,在“我在服药接受治疗”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自愈效果会更加显著。

第4篇

论文致谢一:

行文至此,文章已经圆满画上句号。同时,也意味着长达八年的大学马拉松终于跑到了尽头。当恍然从临床实习、执业医师考试、工作面试以及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时,心中既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同时又隐约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喜悦的是即将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以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忧伤的是马上就要离开这停放了八年青春的校园,离别那些曾经给过我喜怒哀乐的兄弟。八年时间,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短,仔细数数这匆匆的一生又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八年。

恰是这八年,应该是人生舞台上最充实、最美好的场景。此时,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八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个少不更事的愣头小子逐渐成长成一名能担当、有作为的有志青年。我深知,在这八年的成长历程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默默的支持和帮助着我:在我迷茫时,有人给我光明;在我颓废时,有人给我警醒;在我失望时,有人给我鼓励;在我犯错时,有人给我宽心;在我犹豫不决时,有人给我出谋划策;在我失望无助时,有人给我鼓舞关心…...平时,大家有机会在一起时,全然没觉得可贵;可如今,马上就要离别时,才懂得好好去珍惜。心中有好多话,既然不能当面道来,只好借此最后机会一一倾尽。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生身父亲。我很庆幸,感谢我的家庭,这么多年来,不管多苦多累,始终没放弃给我不断学习的机会。父亲常说,只要你有能力,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会供你继续上学。如果没有父亲的这种坚持,就不会有今天我所有的这些成绩。好在艰苦的日子终将过去,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好好报答您。我还要感谢我的母亲是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教育我,支持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鼓励我,但正是因为如此,造就了我坚韧、成熟、不屈不挠的精神,一路坚持着我走到今天。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婧雯,以及婧雯的家人,在我大学最后最累的日子里,你如夭使般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给予了我爱情的滋润,是我在前进的路上更有动力。感谢你们,我的家人,感谢你们的牺牲,感谢你们的付出,感谢你们的默默无闻,感谢你们的勇气和坚持!

论文致谢二: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一转眼,八年的医学生生涯在这个夏天即将结束。毕业在即,不久就将开启人生的另一个全新阶段,此时此刻,我感慨良多。回首过去八年的求学生活,深感自己收获颇丰。能够顺利完成这八年的学习、实习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努力的生活、交友,与我的导师、家人及同学的帮助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郭小梅教授。我进入专科学习后,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郭教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他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我的毕业论文从设计到最终完成的过程中,郭教授一直非常关心、耐心指导,让我受益颇多。

同时,感谢师母郝巧玲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怀备至及正确引导,感谢他们八年来对我的无私奉献和支持。也要感谢我所有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没有他们做我坚实的后盾,我无法如此顺利且偷快的完成这八年的学业。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给我提供的求学机会,感谢同济医学院给我提供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感谢同济医院所有科室医生、护士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心内科全体教授及肖志超老师、秦瑾老师等在专科学习中对我的谆谆教导,他们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感谢一起走过八年的所有同学,是他们这群一起奋斗的小伙伴,让我原本艰辛、枯燥的医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上门诊的课题组同学贺超、李丹、夏南、白静、周颜慧、刘纯、彭稳中、钱翠平、郑立胜、喻敬文、张弃、葛北海、刘聪、温玉祥、鲁泽浩,是你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在专科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收获颇多。

衷心感谢所有曾经关心和鼓励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论文致谢三:

光阴荏苒,八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毕业季,回首八年异乡求学生涯,真诚感谢所有给予我关怀和帮助的人!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廖玉华教授。廖教授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对待患者耐心温和,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在廖教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临床知识,更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学者,廖玉华教授科研功底深厚,博学多才,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

在我心中,廖教授永远是风度翩翩、气质高洁的长者,祝愿廖教授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感谢袁璟教授为我细心规划安排实验课题和临床实习工作,手把手将我从对实验.一窍不通培养到现在可以熟练掌握常用实验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严师出高徒",衷心感谢袁教授对我的严格要求,指导我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博士课题研宄并积累的一定的临床经验,谢谢您!我还要感谢余淼师兄。余淼师兄的严谨、细致、热心、真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做实验中最难熬的日子里,余淼师兄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余淼师兄身上,我学习到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学术素养与工作态度,谢谢!

感谢心研所的王敏、刘奇志、郭和平等诸位老师,感谢你们几年来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你们营造的优秀的学习与科研环境。在心研所科研的时光,格外的开心和快乐。感谢梁薇师姐、李欢欢、朱明鑫、龙琦师妹、文爽师妹、张雨濛师妹、丁培武师弟给予我的支持帮助,一起做实验的日子总是那么快乐,祝福大家实验顺利,多发文章!特别感谢梁薇师姐和文爽师妹对我实验的无私帮助,你们的辛勤付出,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确保了我的论文工作按时顺利的完成。

感谢朱明鑫,八年同学情谊相知相伴,一切尽在不言中。一见欢欢,心情永远是晴天,感谢李欢欢带给我的轻松和欢乐。感谢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无论是借用试剂仪器还是请教实验方法,大家总是那么热心和无私,谢谢你们给我的帮助!我还要感谢亲爱的室友蒋顺、蒋蔚蔚和许琼元,八年来一起学习、生活的时光,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我美好的回忆,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祝你们一路顺风!

最后,感谢26年来一直陪伴我的父母,女儿一直是你们最大的牵挂,在千里之外求学,每年陪伴你们的时间都很短暂,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你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开心、健康!就要开始工作了,我会继续努力,向下一个人生目标奋斗!谢谢你们!

论文致谢四: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的博士生涯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感恩之情如泉水般喷涌而出。首先感谢我的恩师郑家伟教授,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及学习中谆谆善诱的指导让我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前进。先生宅心仁厚、虚怀若谷,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能成为他的学生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临床工作中,从最初的叩开口腔医学之门到现在对常见病的熟练诊治,都离不开恩师的悉心培养。科研工作中,恩师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及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将永驻吾心,正是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本课题研究得以圆满完成。此刻,学生只想由衷地对恩师说声:谢谢您!

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学习期间,得到叶为民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致以衷心感谢!同时还要感谢竺涵光、季彤、王延安等老师的帮助。

万分感谢口腔肿瘤生物实验室陈万涛教授、韩泽广教授,张萍、徐骎、严明、王旭、张建军等老师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无私帮助和指导。

由衷感谢华东理工大学郑静教授,复旦大学史懿教授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中的支持。感谢黄如林、孙文涛、张凯、孙伟、杨志、吕明明、李辉、秦金宝、陈正岗、朱凌、周琴、杨秀娟、戈旌、秦星、余靖爽、谢芙蓉等同学好友的帮助和鼓励,使本课题能最终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你们的体谅、包容和支持,是我不断进步的最大动力!

论文致谢五:

值此课题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三年间曾给予我指导、帮助、关心和支持的所有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陈楠教授,是陈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在瑞金医院肾脏科继续我的博士生涯。

三年来,陈老师正直的为人,高尚的医德,务实的作风,宽广的胸怀都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她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她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对肾脏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将是我一生的学习榜样。在本课题中,从选题、课题设计、到病例家系收集、试验操作直到最后的论文完成,多次得到陈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点拨。陈老师给我很多临床、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工作的机会,使我从中得到锻炼,是我这三年来最宝贵的收获!

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我将时时刻刻牢记陈老师对我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一名当之无愧的好医生。感谢瑞金医院肾脏王伟铭老师一直以来在实验及课题进行中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中对我的关心,在六年的研究生生活中给予我莫大的支持。

感谢王老师在我课题进行中对我的帮助,让我可以少走弯路顺利完成实验。感谢瑞金医院肾脏科谢静远老师三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谢老师在从我课题的选题、课题设计及课题进行过程中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关怀,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谢老师都会给予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有信心可以顺利完成三年的博士课题。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研思路及平易近人的品格将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任红主任、张文主任、陈晓农主任在我课题进行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沈平雁老师、李晓老师、王朝晖老师、潘晓霞老师、马骏老师、冯晓蓓老师、徐耀文老师、史浩老师、陈伟红护士长、杨俪及肾内科病房全体护士。感谢肾脏实验室董晓蓓老师、倪莉燕、盛征、俞建民、俞夏莲等老师。衷心感谢瑞金医院科教处徐勤毅老师在学习上的关心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衷心感谢与我同甘共苦的肾脏科的师兄弟姐妹:张倩颖老师、严富洪老师、戴芹、章晓炎、林力、刘剑、徐丽梨、杜云蕾、邹彦芳、杜琇、仝君、高琛妮等。我们在一起学习工作的日子值得永远珍惜和回忆。感谢与我同窗三年的好友赵雪松、石娟、刘威,与你们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三年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们是一起苦中作乐的好伙伴,相信这份珍贵的友谊将是我今生宝贵的财富。

第5篇

2012年1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由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同年3月正式开科运行。它不但成为云南省首家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微创中心,更成为西南片区第一家运动医学专科科室。

建科时间虽然不久,但在科主任李彦林的带领下,运动医学科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李彦林说,这支崭新的队伍有着宏大的梦想,救治更多的患者是他们肩上的责任。

用最专业的技术救治更多的人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看似非常专业的运动医学,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运动医学解决的不仅是运动员的问题,更包括广大民众在运动中所遇到的多种运动医学问题。”李彦林解释道。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建科虽不到两年,但其软硬件实力却十分雄厚。它不但是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及硕士点,还是目前云南省大中型综合医院中以最先进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技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教育与管理为一体的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培训基地和临床中心。科室自成立以来,配备了美国最先进的关节镜微创手术系统,完善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硬件设备,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可以说,运动医学科的成立,大力推动了昆明地区乃至全云南省的运动医学水平,缩短了云南与内地发达地区的距离,从而带动了云南省运动医学快速发展。

建科至今,运动医学科一直致力于解决软骨、骨、韧带的修复与重建问题,在骨和软骨损伤与修复、韧带断裂与重建、运动员劳损性伤病、组织移植和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运动创伤、运动康复和运动营养三个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科室具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施乐辉高清关节镜微创手术系统,使手术的操作安全性和精确度达到最优化,并能详尽记录手术的每个细节和过程;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明显节省手术费用和负担;科室主要致力于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各种急慢性损伤,对肌腱、肌肉、韧带损伤也有独特疗法;团队在术后,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使患者的手术疗效达到最佳巩固效果,尽快地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走进运动医学科,医护人员温暖的笑容、轻柔的声音很难让人想到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工作量以及很多危重病人的治疗。“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紧张有序”,这是运动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病人对他们的评价。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深受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一年多来,科室系统开展了关节镜下微创治疗韧带、半月板、滑膜、关节腔内骨折等各类运动系统常见急慢性损伤,还进一步开展了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巨大肩袖损伤、复发性肩关节脱位、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髋关节疾病、关节软骨损伤、腕关节三角软骨盘修复重建,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康复方案,让广大患者尽早尽快康复。

对于运动医学科来说,他们的工作并不止于医院一为更好地体现医院的公益性,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解决看病难问题,在李彦林的带领下,科室每3个月进行1次免费义诊活动。秉承“以科技为先导,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标准”的理念,科室成员在医术质量上力求精益求精,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构建良好的医德信誉,为患者筑就健康之梦。2012年6月9日,在李彦林的带领下,全科到昆明东陆社区进行免费义诊,期间诊治患者200余人次。2012年10月20日,科室到贵研小区义诊,期间诊治患者180余人次。2013年1月19日,科室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8楼进行免费义诊并开展健康大讲堂,期间诊治患者300余人次。

对此,李彦林说:“因为每次义诊都是在周末,所以全科上下所有人员都是在义务加班,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都把科室当做了自己的‘小家’,能为这个家、为广大患者出一份力是大家的心愿,全科人员也用实际行动在展示着我们运动医学科的科室精神――‘服务意识、家的理念、团结协作、争做第一’。”除此之外,科室还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极大推动了运动医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室医疗业务的拓展。

在全体医务人员的齐心努力下,科室的发展也开始加速。

为临床打基础科研也要“争第一”

李彦林说,全科所有医护人员不仅在临床医疗方面“争做第一”,在科研教学方面也要努力“争做第一”。业余时间,每位医护人员查阅相关书籍、杂志,学习运动医学科新进展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素质,掌握国际、国内的先进理论及技术,使全科整体医疗水平得以提高。

开科至今仅一年半,运动医学科就积极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及成果申报工作,组织全科医生和护士主动申报科研课题及科技成果奖,申报国家面上项目5项,申报省级面上项目4项,获教育部博士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并获省级奖励1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2012年度伍达观教育奖二等奖1项,有1人次获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申报项目3项,课题鉴定项目1项。有4人次到国家级运动医学及学科年会作学术报告,标志着科室运动医学研究部分达到国家先进水平,为医院的科研成果做出了贡献。

科室蓬勃发展的劲头和全体医护人员勤勉向上的风貌,得益于李彦林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室上下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教育,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书写病历、病程记录等基本业务,亲临病房熟悉病人、了解病情,和科室医生一起参与科室各项临床工作。科室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临床能力,促使他们抓紧完成相关课题的实验工作,撰写毕业论文并发表相关文章,保障研究生能在三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并顺利毕业。开科至今,科室培养的在读研究生共有1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名。科室还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设有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共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0人次,本科学生带教40余人次,根据医院规定安排科室新进人员轮转并安排专职带教老师。

寓教于学,在科研中培养队伍是运动医学科保持科研活力的秘诀。这些管理办法也让科室逐一收获令人瞩目的成果。2012年9月及2013年5月,科室分别成功举办了2012年度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微创新技术学习班和2013年度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微创新技术学习班暨云南省运动医疗会成立大会。2012年11月,由李彦林主编,王福科、何川、王国梁等临床一线医师编写的《实用骨科运动医学注射疗法》正式出版发售,该书被选为昆明医科大学本科选修课教材,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云南省的运动医学诊疗技术。

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努力提升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患者。种种实践表明,在运动医学科,“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切实的行动。李彦林说,未来他们依旧会坚持践行这一理念。

当好科室“领头羊”

提到运动医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就不得不提到科室主任李彦林。作为一名医者,他心中装满了对病人的厚重深情;作为一名管理者,他心中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团队的发展。

李彦林说,最终将骨科运动医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是因为机缘巧合。1992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的他曾先后在内科和儿科工作过两年。1994年,他进入昆明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本来选择了普外科,结果却被意外地分到了骨科,从此便在这条专业之路上不断学习。2000年,他又获得了华西医科大学骨科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期间,李彦林对骨科“关节镜”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技术创口小、恢复快,而且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手术,既节约时间,又能减轻患者痛苦。博士毕业后,李彦林婉拒了国内知名医院的邀请,毅然回到“关节镜”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的云南,率先开展起这一技术,目前为止他已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痛苦。

对于技术的渴望促使李彦林不停地深造学习,这种勤奋也为他积攒下深厚的医学功力。为了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2002年9月16日至10月16日,李彦林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骨科参观学习1个月,并参加亚洲创伤骨科学会及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及创伤学进修培训中心举办的椎体成形术工作坊学习并获证书。2003年10月13日至2004年1月13日,李彦林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3个月。2006年,李彦林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人才项目,并于2007年9月一2008年9月先后到美国布朗大学附属罗德岛医院及纽约大学附属关节病医院学习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微创外科,任职客座教授。

为了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李彦林积极主动申请并承担各种科研项目,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获得的研究项目共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SDF-1/cxcR4信号通路的干预及调节关节软骨退变的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TGF-D3和BMP-2双基因转染调控BMSCs向软骨分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仿生新材料复合基因增强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等项目。

基于以上科研项目,迄今为止李彦林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7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主编《适用骨科运动医学注射技术》,参编《组织工程基础与临床》、《干细胞理论与技术》及《临床特殊检查》3部著作。获云南省科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2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

而除了自身的工作,李彦林还是运动医学科的一名管理者。他以身作则,不仅对科室医护人员严格要求,更用自己的率先垂范与人格魅力感染着大家。在患者的口碑中,运动医学科获得的评价是极高的。开科至今他们共收到锦旗8面,拒收红包5次,从未发生过医患纠纷和投诉,病人满意度达98.5%。全科人员每天8点整准时参加科室交班会议,值班医护分别对前一天患者的病情进行汇报并对相关病情分析讨论,科室整体诊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李彦林不仅关注科室人员的发展情况,在教学上他也尽心尽责,培养储备人才。他先后参加过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进修生的大课讲授及临床带教工作,积极参与昆明医学院的教学改革,课前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并融进新知识、新理论,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开放式的临床病例讨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002年,李彦林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教学奖三等奖,填补了昆医附一院在该奖项上的空白。此外,留学回国后他采用双语教学及启发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于2007年7月获昆明医学院首届青年教(医)师“双语”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还曾获昆明医学院2008年度伍达观教育基金奖教金二等奖。

谈到未来,李彦林说,运动医学及骨科手术正在向精准化、微创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他希望年轻一代的医生们能够不断学习,尽快掌握新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云南的百姓服务。

一手组建起运动医学科,一手培养起一支富于战斗力的团队。李彦林的付出正收获着回报,对于未来,他也有了更多憧憬。如今,他有了更多同行者,他们组建的“大家庭”正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破浪前行。

专家简介

李彦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附属罗德岛医院及纽约大学附属关节病医院访问学者,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云南省第十二届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运动医学方向),云南省医学会第一届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北大版核心期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编委(北大版核心期刊)。

第6篇

病例的编写和SP的培训(1)病例编写,根据我院《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考试大纲,选择常见疾病,组织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讲师,编写了60例难度相近的临床病例。其中内科、外科各20例,妇产科、儿科各10例,并进行多次集中讨论和修订。每个病例均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结果、生活习惯、心理社会资料等。同时,设计了各种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如疼痛、焦虑、恐惧、愤怒等,以考评护生对临床问题的思辨能力和应对能力,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2)SP的培训。挑选专职教师担任SP,并进行集中培训,使其能够准确表现典型病例的病史和(或)体征,回答护生的提问和接受相关的体格检查,使护生的感受更接近真实临床的实践情景。考站的评分标准病例分析考站考评结束后统一评分;其他考站护生完成本考站的考评后,主考教师根据考评标准,认真评定护生在本考站的分数。考评总分在60分及以上、6站均合格者为及格;考评总分低于60分或总分高于60分但有1站及以上不合格者视为不及格。考评不及格的护生将于8月中旬参加学院组织的补考。OSCE模式的实施与管理考评由护理学院统一组织部署并实施,学校教务处对考评进行领导和监督。学院提前2个月对护生公布考评大纲,并详细介绍OSCE模式。主考教师由护理学院专职教师担任。所有主考教师在考前进行集体备考,以利于其了解整体情况及全程要求,统一评分标准,把握评分尺度。学院对考评的组织、考场布局、秩序维持等进行了周密安排,从而保证各环节能有效衔接。制定考评流程表,各站点设有醒目的指示牌,并安排2名辅导员进行护生组织管理工作,1名教师负责护生抽签,护生按顺序依次完成各站点的考评。评价指标以护生的OSCE成绩、护生对OSCE各考站难易度的评价以及护生和主考教师对OSCE的评价等作为标准。考评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护生对OSCE各考站难易度的评价和护生与主考教师对OSCE模式的评价等。调查问卷为参照相关文献[3]及根据教育经验自行设计,并经5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审核确定。专家评定的内容主要为考评项目能否足够地覆盖护生临床能力的主要方面。此外,专家还对考评的目标、内容、形式、站点设置、病例难易程度、评分标准与及格标准等进行了审核,认为OSCE考评方案在评价护生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合理性、实用性。共发放护生问卷335份,收回有效问卷3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31%。发放教师问卷14份,收回有效问卷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统计学处理将护生考试成绩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珚±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难度指数、区分度指数,评估OSCE模式在评价护生临床能力方面的合理性及应用价值。

教师对护理评估考站在体现护生的病史采集能力方面的认可度较高,大部分师生觉得考评时间尚可接受。综上所述,OSCE能够基本反映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专业技能水平,OSCE成绩可作为综合评定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依据,这与安力彬等[8]的研究一致。OSCE模式能够帮助护生找出自身不足表1显示,≥90分的分数段中,护理评估考站护生比率最高为18.21%,操作技能考站护生比率最低为5.97%,考虑这与考评方式和主考教师对评分标准的把握不一有关。护理评估考站的考评中,由于模拟场景限制,部分操作要以口述代替,从一定程度上可能掩盖了操作上的缺陷,导致得分偏高;而护理操作技能的考评在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中,都是最常见的考评项目,且评分标准的制定较为完善。该考站护生得分不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护生护理操作不够规范导致扣分较多有关。从护生对病例分析考站的评价来看,该考站难度不大,但该考站≥80分的分数段护生比率偏低,为44.48%,仅高于科研能力考站,表明护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脱节,这也体现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反映出学校教学与临床带教中的不足。54.91%和31.28%的护生认为最容易的考站是模拟急救考站和操作技能考站,≥80分的分数段中,模拟急救考站护生比率最高为76.42%,操作技能考站排第三位为56.72%,且只有此两考站无低于60分者。研究结果说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和护生重视护理操作,加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23.31%的护生认为最难的考站为健康教育考站,而≥80分的分数段中,健康教育考站为51.94%,考评得分与护生的感受不相对应,说明护生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的能力,但由于平时训练较少,使护生感到生疏,这也反映出学校对护生资料收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重视不够。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护士制定护理措施的依据和基础。而有调查[9]显示,70.7%的护士认为已有医生的问诊、体格检查及健康教育,护士没必要再浪费时间重复医生的工作,这说明护理评估在临床护理中重视程度不够。

护生知识不足和运用不够充分也是导致健康教育难度增加的原因。因此,应做到学校教学与临床带教相结合,采取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为护生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OSCE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表3显示,在“教师标准化病人能真实的模拟临床患者”、“模拟急救考站能反映实习中急救技能掌握情况”、“科研能力考站能反映护理研究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师生均认可度较低。有12.88%的护生认为护理评估考站不能真实体现护生的病史采集和查体能力,这说明模拟情景的真实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模拟急救考站,虽然护生认为较为容易且得分偏高,但这也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模拟情景过于简单、与现实场景相差较大。由于主考教师较多,尽管进行考前培训,制定统一评价标准,但各考站评分的客观性仍有待于提高。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教学医院多达26所,各医院对科研论文撰写重视程度和导师指导水平不同,导致部分论文得分偏低。我院对护生科研能力的考评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在医院毕业论文答辩评分的基础上,学院的(51名)护生进行了论文答辩,故护生没有对科研能力考站进行难易度评价。护生科研能力的评价作为一个考站纳入OSCE中,其考评的形式、内容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应不断优化考评方案,在考站设置的合理性、模拟情景的真实性、主考教师作为SP的可靠性方面仍需不断完善。为缓解护生的紧张情绪与学习压力,可采取分次考评的方法。应用多功能电子模拟患者和护理学临床教学模拟系统进行考评,以增加客观性。探讨床边考评与OSCE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即选拔具备考核能力和符合考评要求的实习医院作为OSCE考点,与护理学院共同承担考试任务,以增加真实性。建立护生综合能力评价标准,以保证考评规范化,客观化。

作者:郝玉玲 刘凤 刘骙骙 颜琬华 王辉 单位:滨州医学院

第7篇

1.1一般资料选取

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9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科学制4年,男生7名,女生91名,年龄22~25岁,平均(23.45±1.72)岁。在校成绩63~91分,平均(71±3.46)分,实习时间11个月。其中,2012年7月~2013年6月46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6月52名实习护生为实验组。两组年龄、性别、在校成绩、实习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的模式;实验组采用全程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建立了双导师制教学管理组,由护理部主任和科教科副科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护士长为成员。明确制定导师人选标准,规范导师职责及教学任务。各科的教学管理工作由临床科室护士长负责。

1.2.2导师的选定

临床专科导师需从护理工作五年以上,护师以上的报名者中选取,亦可由科室护士长推荐,必须具有责任心、临床经验丰富、教学意识强的人员担任本科临床专科导师。全程导师的选定,引入竞争在全院范围内公开竞聘机制,择优63名带教老师为全程带教导师。科教科于2013年3月~6月组织临床专科老师及63名全程带教导师进行为期12学时的带教培训,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导师理论知识,同时进行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导师的操作水平,还可以平衡导师之间的个体差异。聘请院外专家对全程带教导师教学心理学、教学技巧进行专题培训。

1.2.3实习周期安排

根据医学院校的实习要求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计划,岗前培训。(1)实习前科教科组织护生进行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帮助护生明确实习期间医院及学校的相关规定。(2)初期实习阶段是实习开始后的前四周,主要是征求护生对专科全程导师选择意向,以便科教科作适当调配。让护生与全程导师建立沟通桥梁,并在学习中尽快适应医院科室环境,着重培养护生建立护理专业的职业素质及情感,同时掌握临床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3)中期实习阶段。在各科室轮转学习,整个过程需要专科导师和全程导师共同监督,带教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护生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自身的问题的能力,并给予解决。(4)末期实习阶段。临床实习使护生对工作流程、周围环境比较熟悉,随着经验的积累,护生的工作和处事能力也相应提高,为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两位导师共同辅导护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立题及撰写。

1.3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导师对护生评价表、护生对导师评价表,实施双向评价。护生评价包括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护士礼仪、工作态度、心理素质、沟通能力、书写能力、操作能力、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共10项,每项为10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护生对医院教学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内容包括带教管理、重视带教、带教意识、带教水平、带教计划、带教方法、操作正规、关心学生、教学活动、指导书写,每项为10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以不记名填写方式,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发放带教工作满意度评价表,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时,在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均进行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实习阶段实施全程双导师制

对护生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实验组实施全程双导师制,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P<0.05)。护生大多是80后、90后,在家是独生子女,压力承受力差。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缺乏信心。进入实习阶段,面临就业压力,更存在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意识缺乏等情况。全程双导师制在这一特殊时期成为护生的家长,经过定期多形式、多渠道沟通,增加导师与护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着重针对每一位护生解决其存在的实际困难,将带教工作与生活问题细化到每个具体的点位上,克服了传统带教老师只负责操作指导,弥补对护生管理工作部分的不足,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

2.2实习阶段实施全程双导师制

后对护生的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实验组护生专业基础理论、实际操作等有明显的提高(P<0.05)。表明带教老师的全程监督,可以统一明确带教标准,护生在实习中的不同阶段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护生的惰性,能在反复的学习中提高理论和操作能力。导师全程参与教学,加深师生关系,推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2.3全程双导师制

临床带教模式增强带教老师责任感和提高带教水平实施全程双导师制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工作,经过选拔、培训、准入等标准所选出的优秀带教导师所组成的教师队伍,结构水平较均匀稳定、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教学技能平稳熟练,且导师每年全程只导教1名护生,没有过多的带教压力,带教质量有保证,能在带教工作与本职工作中找到平衡点,认真出色的完成带教工作。实行全程双导师制带教模式,不仅在模式上新颖,促进师生沟通理解,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氛围轻松活跃,同时医院给予带教科室、全程带教导师相应待遇,虽然待遇不是很高,但对带教导师价值的肯定,有利于促进导师的积极性。这种双对一的导师制使师生关系十分明确,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有明确寻求帮助的方向。导师方面,更多的情感沟通中也会自主的为自己所负责的护生付出更多心血,在彼此的密切接触中,切实做到言传身教,提高实习效果。

2.4全程双导师制

第8篇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护生;情景;教学;素质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to sui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well,various situations were used in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 teaching by the characters of the course."Teaching" and "preaching" were combined together subtly to culture the professional belief,occupational moral,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cience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Nursing students;Situations;Teaching;Quality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自然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学已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性应用性学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深化,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对本课程的学习在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施,模拟医疗护理服务活动各个环节,将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融于教学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间的互动、与患者及家属的直接交往等系列影响使护生不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顺利适应社会和护理工作,又能充分体现护生个人价值和创造力。

1 教学方法

1.1 结合绪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 《护理学基础》是护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和偏见的影响,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黄戈冰、许乐[2]研究表明:51.6%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6.8%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数以上护生不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而《护理学基础》“论”是引导护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第一课,“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 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开篇课,以帮助护生对专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护理本科在大三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经过两年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护生往往对专业课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做到仪表文雅大方,待人热情诚恳,授课内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护生感受到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美,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讲授“绪论-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时,突出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南丁格尔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授,向护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如何冲破世俗禁锢而从事身心付出巨大的护理工作,以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使护生了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呕心沥血和才智倾尽;并介绍了“国际护士节”和“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的相关内容,促使护生内心深处产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讲授“中国现代护理”时,展示了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前辈的照片,详细介绍其感人事迹,以及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现状和前景,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发展道路的艰辛,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榜样。通过学习“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使护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特征,树立新型的健康观,进一步认识护理专业,从而增强专业信心,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1.2 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 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广大护理人员在2003年“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表现出的临危不惧、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奋力抢救的精神以及2008年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持久奋战、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对在校护生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一课。根据护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即有一次见习机会,使护生能眼见为实,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慎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现,都给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特定情境,让护生自编、自导、自演,变理论教学为具体活动过程。如讲授“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时,创设病室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愤怒患者、抑郁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责任护士角色,通过情景表演来探讨相应的沟通技巧;在讲到“临终护理”内容时,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设计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使其能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变化中掌握理论授课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引导护生去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 规范日常言行举止,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不但要帮助其行其貌给人美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促进健康。这种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需要护生下意识地去塑造,并使其成为习惯。为此我们将技能练习室模拟治疗室和病室环境,使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技能练习课和临床见习课时,要求护生进入练习室和病室必须穿统一的护士服,戴护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入练习室就如进入病室,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技能练习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反复强化各种技能操作练习,最终做到操作娴熟、手法轻巧、胆大心细,以培养护生的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4]。

1.4 贯穿临床案例教学,塑造整体专业素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桥梁课,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加之本课程约有1/4内容属护理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生动具体的临床案例,则不利于护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时我们要求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情景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述“医疗事故及处理”内容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问题护生畅所欲言,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所学理论,同时又提高了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再如讲授“给药原则”时,以身边有血有肉的惨痛教训为例,加深护生对“三查七对”原则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一丝不苟、忠于职守、诚实严谨的慎独修养。

1.5 鼓励评判性思维,挖掘科研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复杂临床现象合理质疑,独立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改变护理工作过分强调程序和规则、盲目服从的传统做法,在教师规范示教后护生展开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护生视自己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操作情景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能够有所创新和改造,并给出科研新信息,引导查阅相关文献期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如护生能够了解头尾床单打结铺床法,血压计零点位置、着衣测量和测量部位对血压值的不同影响;简化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以及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觉的青霉素过敏试验部位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标准、教师示教相比较,激发护生产生科研兴趣。在讲授“鼻导管给氧法”内容时,设疑“鼻饲及胃肠减压伴吸氧的患者,采用何种氧疗方法最好?”,护生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采用胃管对侧鼻导管吸氧法,氧疗效果不受影响。但是患者双侧鼻腔同时插入导管,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不适和不便呢?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之下,参阅其他资料,护生自己设计了一套鼻饲及胃肠减压吸氧装置--吸氧套管,并书写成文有待发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注重创设情景,引发护生去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后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反馈及体会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情景教学,不仅拓宽了护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注重培养专业素质,使护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审美观点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为临床实习、考研、就业打下坚实的铺垫。近几年来,我校80%护生能在省内、外找到理想的实习、就业单位,在工作中体现出完美的职业风貌,有的护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即承担了领导职务,考取研究生的护生也得到深造学校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收到了良好的信息反馈。

我们体会到,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传授给护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而符合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把“授业” 和“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教学情景,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2] 黄戈冰,许乐.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1.

第9篇

【论文摘要】建立能够满足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临床实习基地,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临床实习方案、确立临床实习医院关系、实施协议、加强建设,最后进行总结,以便提高实习医院的带教水平。结果:探讨出与教学基地建设相关的方法、条件、措施等。结论:建立起 "三结合一稳定"的护理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基地。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对于以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等护理教育来说,校外实训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受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医院护理队伍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积越来越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许多高校缺乏必备的校外实训场所,没有布局合理资质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疏于对实习基地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导致办学水平的低下和人才规格的"缩水"。如何选择与建立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院经过调查研究,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我院于2006 年6 月- 2007 年5 月通过调查研究,对现有承担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和可能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关系的医院进行相关研究资料调查、核查、补充、完善。对拟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关系的医院进行相关内容的联系、沟通、磋商与谈判,对形成共识的提出建立方案。建立教学基地关系的协议(合同)文本,签定协议,明确关系。必要时,可在医院加挂"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基地"牌匾。选派适合、适量学生进驻接受临床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方面,临床带教老师按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明确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统一标准。实行护士长管理,专职老师负责,以一对一的带教方式,落实每位护生的实习计划,安排每周1 次讲课, 1 次护理查房,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 ]。对与临床护理教学相关的要素进行必要的建设,适时检查指导,使其适应、符合、达到、提高临床教学阶段的质量要求。对每一轮临床教学的中期和结束时,都要进行总结,提出发展和改进的具体意见,为下一轮教学提供借鉴和保障,以便得到巩固和提高。

2、护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类型单一, ,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协调

许多院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只关注医院的地理位置,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医院的层次和级别,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所接触到的病例过少,动手能力差。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

2.2 部分老师缺乏带教意识,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

有的带教老师业务能力较差,不能指导学生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有的老师只分派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不讲为什么做、怎样做好,以致护生感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师生沟通欠缺,教学评价不全面。影响实习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3实习基地过少,与护理专业的发展不匹配

问卷调查中有的护生反映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原来实习医院只有12家,各科室加床多,重症多,周转快,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临床带教老师既要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保证病人需求,又必须以临床病人为实习对象来指导护生练习各项操作,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拒绝护生操作,造成教学与临床工作的现实矛盾。

3、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策略

3.1 结合就业建立多元化实习模式

实习加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经过近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校在实习与用人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创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实习促就业的模式,如"订单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医院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实习医院就业。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医院双方资源,是很好的实习形式。

3.2 实习医院的合理性选择

实习医院的层次是保证学生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实践最重要的因素。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区域板块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医院技术能力最为先进的地区,也是医学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护理专业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除考虑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因素外,还应与中国医学的发展主流相适应,校外实训基地的区位应当布局合理。对其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合理的区位分布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源已不局限于某个省份,在实习就业的选择中必然会出现多区域选择的趋势。因而高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布局中应当从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兼顾不同区域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地,避免校外实训基地区位分布过于集中的情况。

3.3 运行机制的选择

专业实习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校外实训基地得以正常运转、实现共赢的保障。学生到岗实习并不意味着学校完成了教学任务,它代表着新的管理阶段的开始。为避免实习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运行保障机制尤为重要。应增加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 2 ],成立由校方和医院方共同组成的实训管理机构或产学合作项目教学负责机构,对基地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安排、师资培养、基地考核全面负责。同时,选派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校方和医院方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岗位工作情况、毕业论文等进行指导,提高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过程性控制与评估,建立学校、行业、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实习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动态的对医院方的考评机制,提高医院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和管理,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稳定与和谐地发展。

4、实践成果

4.1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通过上述方法与基地建设选择策略,我们的实习基地逐年扩充,由原来的12所,增加到20所,取缔3所,并且相对稳定,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4.2建立完善了实习管理制度

成立临床护理教学指导小组,制定临床护理教学程序、护理教学质量控制办法等对全院的临床护理带教给予检查、指导与评价。并举办临床带教老师培训班,以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技能。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自学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自学;应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等形式,以更好的掌握知识 [3 ] 。

4.3提高了就业率

该研究成果于2006年开始应用于北华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学生的综合操作成绩明显提高,对临床实习的态度积极,实习单位评价反馈,学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好,进入临床角色快。学生的就业率由原86%上升至99%。

总之,通过研究,建立能集临床实践带教教学与临床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与提供生活服务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三结合一稳定"型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基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商临萍. 临床护理教学研究新进展 [J] 护理研究,2004 ,18 (3) :388 - 39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