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10:43: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of the excellent course of Bill of Quantities Valuation. By cours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joint of course content and cost member post standard and joint of the reaching process and bill of quantities valuation process are realized. And the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website is completed. This course has not only created a teaching team with high ethics and coaching level, but also played a leading and radiating role in Xinjiang by being promoted to the related specialty of similar colleges.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岗位标准;对接;辐射
Key words: Bill of Quantities Valuation;post standards;joint;radi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17-04
0 引言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价模式,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开发建设,旨在探索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设计适合高职教育的高效教学方法,研究课程教学目标与造价员职业岗位标准无缝对接的途径,从而填补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改革和逐步开放,以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与投标法》为标志,工程交易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但是,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烙印,使得初步构建的市场经济处于不完全、不成熟状态,工程招投标价格的确定仍沿袭着传统定额计价模式。
2003年,国家颁布首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以下简称《计价规范》)规定:工程交易过程中,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项目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这无疑打破了原有国家统一定额管理模式,改革了建筑业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机制,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技术领域的新课题。
为适应建筑产品市场定价的竞争机制,工程造价专业紧跟行业发展,2004年开设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2008年第二版《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出台,将工程量清单计价范围进一步扩大,课程组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清单计价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于2009年将该课程建设成为教育部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经过两年多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团队紧跟技术发展,于2011年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细分为《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三门课程。
2013年,第三版《计价规范》(GB50500-2013)问世,更加深化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内容,扩大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范围,进一步推进了建筑产品市场定价机制的建立。课程团队围绕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化进程,结合10余年的教学实践,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建设,不仅使其成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程,并于2014年度建成了学院级精品课程。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具备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建设工程经济发展和工程造价岗位以及建筑市场管理人才需求的必修课。《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建设发展过程,见图1。
■
该课程不仅可以辐射到土建大类其他专业,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所以该课程社会应用性强,覆盖面宽,是一门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
1.1.1 课程性质
①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点线面”式课程体系中属于核心能力课程。并且以职业能力系统化教育为基础,以实践为先导,以能力递进为阶段,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教学模式,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最终实现造价员岗位能力的培养。
②课程性质。
该课程针对成本核算员、预算员、造价员岗位所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程,其前导课程是《建筑工程定额》和《建筑工程预算》,后续课程是《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毕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1.1.2 课程作用
事实证明: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建设工程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规范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行为,维护建筑工程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止建筑市场的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对全面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3 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课程学生具有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能力,完成工程价款结算及审核的能力;与职业岗位群衔接,应具备如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手工和应用软件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深化对定额的理解,尤其是企业定额在建筑产品市场定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掌握如何应用企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综合单价组价,确定投标策略并编制投标报价或招标控制价;
素质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操守。
1.2 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培养编制工程清单报价和招标控制价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2.1 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三方参与、两层分析、两次分解、两个设计”,见图2。并按照以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①“市场竞争”理念。按照建设工程交易过程中招标、投标价格确定的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贯彻 “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规范,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②“教、学、做、用”理念。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教师作为授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评者,学生主动实践、创新思维。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学生毕业后实际要用的现行计价依据;实训内容就是预算员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不断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等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做、用”四位一体。
③“任务驱动”理念。课程开发始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学习任务,制定核心能力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零距离”。
④“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理念。自1993年就实行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直接采用与企业造价管理完全接轨的最新软件,并不断升级更新换代,保证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零距离”。
⑤“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院、自治区以及全国工程算量技能大赛,采取层层选拔形式,确定参赛选手,并将选拔赛的成绩作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1.2.2 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设计学习情境的思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程量清单编制、综合单价组价、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编制内容组织教学。
2 教学内容
2.1 内容选取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工程参与各方均应在《计价规范》这一平台上公开、公平交易,投标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主报价,评标专家公正评标,政府建立监督机制。最终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实现建筑市场有序竞争。
该课程完全按照造价员在上述环节中主要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编制工程量清单、进行综合单价组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合同价的确定与调整、工程价款结算等内容。
课程内容既实现了与前导课程的有机衔接,又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内容组织
按照“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技术拓展”的原则,依据项目实施全过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将课程内容组织为:基于两种计价手段的六大教学模块、十二项工作任务的内容架构体系,见图3。
实现由基础能力平台到核心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强化到技术拓展的职业能力“螺旋提升”课程教学目标。
2.3 表现形式
2014年,课程团队编制了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相适应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校本教材,并直接采用自治区现行消耗量定额等计价依据作为辅助教材,使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实践性、职业性。
2.3.1 教材选用
①教材: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教育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袁建新教授,主编《工程量清单计价》(第三版)教材。
②辅助教材:《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备案及投诉处理办法》(新建造[2009]4号)、关于印发《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新建总造字[2010] 7号)、新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颁发的相关文件及市场价格信息、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0年《乌鲁木齐地区单位估价表》、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2.3.2 教材建设
课程负责人主编《工程量清单计价》校本教材、《看图学建筑工程预算》(2009年9月,中国电力出版社);主讲教师主编《建筑工程概预算》(2007年10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2008年1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住宅施工图集》(2006年10月,新疆科技出版社)、《看图学装饰工程预算》(2009年9月,中国电力出版社)等公开出版的教材。
2.3.3 教学资源库建设
①教师使用资源:《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全程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课程教案、《XXX住宅楼、办公楼工程施工图》;
②学生使用资源:《工程量清单计价》学习指南、习题解析及试题库、实训手册、《XXX住宅楼、办公楼工程施工图》(蓝图汇编)等;
③(3)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资源:预算员职业岗位培训习题集、试题库;造价员职业岗位培训习题集、试题库;《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汇编》。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模式设计
该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用的“教、学、做、用” 四位一体模式。
3.2 教学方法
遵循“能力培养 循序渐进”的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典型工程的工程量清单报价为任务,采用分组讨论、现场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同时深化课程研究,对手算与机算实训成果的偏差率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3.3 教学手段
3.3.1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难于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如计算砌筑工程中墙体工程量时,学生应清楚房屋的基本构造及与墙有关的各个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将这部分内容做成课件,通过空间立体图形生动、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不仅能轻松、清晰地理解所讲内容,而且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3.2 直接运用工程造价软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应用广联达、鲁班软件等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实现校内教学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零距离”。
3.3.3 网络教学
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教学,已建成该课程教学资源网站,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4 教学队伍
该课程实施“双负责人”制,即课程负责人分别来自企业和学院各一名,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工程技术,为实现“课程内容与造价员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对接”的课程整体设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19人组成,校企业合作历程十余年,其中专任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的92.31%;来自企业兼职教师6人,占教学队伍为31.58%;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分别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
在长期合作的教学工作中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专兼结合、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具有活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保证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的合理搭配。
5 实践条件
5.1 校内实训条件
校内建成集教学实训、职业资格鉴定、科研、对外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包括8间实训室(256个工位),具有广联达、鲁班等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应用软件,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并建立了实习实训管理的长效机制。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以下特点:
①实训环境与职场环境一致;②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一致;③课程实训与岗位工作一致;④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培训相融合。
5.2 校外实习环境
学院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七星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驰远天合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20家大中型建设工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分为造价咨询、招标、施工、监理、房地产开发等五大类,可提供预算员、资料员、成本核算员等实习岗位。有效地利用了企业人才、技术和设备等资源优势,为现场教学、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6 教学效果
该课程整体设计紧密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人才培养效果好,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报到率始终保持100%以上,就业率达98%,在国家和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参加工程算量竞赛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33项,充分体现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的职业能力,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与同类职业院校相比遥遥领先。
7 课程特色及辐射作用
7.1 课程特色
特色一:基于工程造价计价过程,采取手工计算和应用软件计价两种手段,以招投标价款计算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六大教学模块,十二项工作任务的内容架构体系,实现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
特色二:长期以来,教师队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己任,为新疆工程造价行业造价咨询、职业培训、企业管理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已成为新疆工程造价行业具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教学团队。
7.2 辐射带动
由于该课程建设成果成功推广至新疆其他职业院校的同类课程,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2015年3月,由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并主编,新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主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编,结合自治区建设工程技术发展,编写出版具有新疆特色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与软件应用》的教材,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并计划在2015年秋季推广应用至全疆。
8 结束语
自治区精品课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紧跟建筑产品价格市场化进程,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构建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用的“教、学、做、用”四位一体模式。实现了课程内容与造价员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对接。
2015年课程团队受自治区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委托,牵头与近10所职业院校合作,编写出版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系列教材。可以预计:该系列教材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引领工程造价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再提高,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将产生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854-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3]规范编制组.2013建设工程计价计量规范辅导[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6号.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2013.
[5]新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指导意见,新建总造字[2010]7号.
关键词:西格玛统计学;课程设计;六西格玛课程设计
1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
西格玛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表达的是标准差,即数据的离散程度。西格玛值在质量管理中,代表着质量特征与预期质量目标的差距。六西格玛代表着高质量水平(100万个产品中只有3.4个不良品),目的在于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产生质量缺陷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消除。在六西格玛的管理理论中,认为所有的活动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构成的,每一个过程是有输入与输出的,并且其输出值时常存在着波动,过程的质量决定了最终输出结果的质量,改进质量的关键是改进过程的质量。“过程”与“数据”是其质量管理的核心。本课题主要运用的是六西格玛的DMAIC模型,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阶段来实现课程设计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2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的构建
如果将课程设计的整个阶段作为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过程包括:输入、过程和输出。其最终的输出既是课程设计的可交付成果。根据课程设计的类型不同,其最终的可交付成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是理论研究型的选题,则其最终成果主要包括文档;如果是应用研究型的选题,则其最终成果不仅包括文档,同时还包括应用成果是课程设计过程的主要阶段。
通过构建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设计的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并确定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质量特性。根据关键质量特性的评价结果,从“结果”追溯到“过程”,之后评价其过程能力。依据关键质量特性的需求,确定“过程”输出的最优值,最后达到提升整个结果输出的目的。
3 构建基于六西格玛DMAIC模型的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模型
六西格玛的DMAIC模型,包括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阶段。从课程设计的基本目标出发,分析影响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与统计方法相结合,整合成一个以六西格玛方法为基础的课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其设计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①定义阶段。对于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很多都是通过非量化的方法来进行识别。在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对于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估,主要是通过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计的质量需求,然后通过分析质量需求,确定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特性的关键过程。
②测量阶段。如果把整个课程设计的项目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因素分为输入因素(可再分为可控因素X和不可控因素Z)和输出因素(即质量特性Y)。用X1,X2,X3……表示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的输入因素,则Y=f(X1,X2,X3…Xi)则描述了输入、过程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显然输出结果Y是输入X1,X2,X3,…Xi的函数。例如,通过实践经验,需求分析一般是做为课程设计最关键的过程。对于需求分析这个过程,其主要的输入:选题;输出:需求分析文档;影响因素:时间安排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恰当、知识背景、对选题的理解等。
课程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并不直接产生可以测量的数据。本例中,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某班学生对需求分析过程的影响指标的量化,其影响指标主要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优秀-4,良好-3,一般-2,差-1。如表2所示: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的指标。
③分析阶段。
通过对过程的详细分析,识别影响某一关键过程的输出结果的关键影响指标。与传统方法的区别是,六西格玛的分析阶段,是属于以数据为基础的阶段,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需要通过运用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来获取其影响指标。
对于“需求分析”的输出结果的质量评价,定义了两个值分别为2代表优秀,1代表合格。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输出结果的质量,与影响其结果输出的5个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Y=2.804+0.022X1+0.21X2-0.257X3-0.220X4+0.25X5。同时,观察输出的R值,可以推测92.3%d的预测可以用此模型来预测。经过收集到的样本数据的结果分析,可以确定对该过程的影响程度高到低的依次为:人员分工、选题理解、选题类型、知识背景和时间安排。改进该过程的质量,则只需要通过对影响指标进行严格对待即可。
④改进阶段。
通过对课程设计过程的质量指标的评价,以“需求分析”过程为例,选题理解和人员分工两个方面属于需要优先改进的地方,其次是知识背景,选题类型和时间安排。实施对该系统过程进行的六西格玛的管理,需要任课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对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地分析出现质量偏差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并尽快实施。这样,才能够达到课程设计其“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实践能力的主要目的。
4 结束语
通过课程设计的过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案例,探讨了六西格玛改进方法在课程设计的质量监管中对于提高管理的应用。通过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影响了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指标,以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在改进后,持续对输出结果进行监控,实现对改进内容的控制,并循环使用六西格玛的DMAIC流程,实现提高课程设计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兴堂.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机械制造企业管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 实践教学 环节设计
1.问题的提出
许多小学教育教学的事实表明:教师通常仅用“学科成绩”的变化评判学生水平的变化;教师纯粹通过直觉或经验来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体验。新课程要求每个教师能够检查和评价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能够监控、评价、反馈和调整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做出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价以促进自身和学生的积极发展。为能让师范专业的学生提前具备扎实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作为教师教育的培养机构,就要确保有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操作与实际运用。我校在小学语文、数学教育专业开设了《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为体现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实用性,避免课程开设的形式化,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从2007年起,在语文教育06级、数学教育专业07级和08级学生中作了尝试,并对实施的意见进行了调查。
2.设计方案
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部分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在这过程中又注意关于统计软件使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
2.1 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内容的设计突破传统的以教师、教室、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结合课程的学习,既调查、测量和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方面,又直接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这种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知识体系,培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能力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2 校外实践
结合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安排,以合作的方式,到所在的见习或实习小学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该学校教育测量和评价现状、问题和改革情况;调查及测量某班级或年级的教和学情况,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辅助学校教师的评价工作,参与设计试题、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诊断。通过课外实践,加强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学生掌握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技术,提早适应了今后教育岗位上教育教学的评价和改革。
实训或实践项目完成后,通过撰写分析报告或是以总结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及专家评价,从实践态度、实践能力、完成效果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课程实践部分的成绩。
2.3 统计软件的应用实践
教育测量和统计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让学生掌握一门具有数据和统计功能的软件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选取SPSS专业统计软件处理测量所得数据,侧重于使用该软件中的统计检验和量表分析方法进行成绩的分析、评价量表的分析、调查结果的统计等。
3.课程意见调查
3.1 调查结果
在06、07和08级学生中发放35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答卷331份,统计结果有:
3.2 结果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2%的学生对本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持赞成的态度,在不赞成的学生中深入了解后发现,这部分同学之所以不赞成多是存在畏难情绪,担心课程考核不通过,并非否决实践环节对课程学习的作用。超过65%的学生肯定自己经过课程的实践训练,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结语
本课程的实践设计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在教育岗位上贯彻新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见习或实习的小学作为本课程教学的课外实践基地,既节约了费用,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不仅能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率和正确率,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焊接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28
Study on Quality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ractice Course for Welding Clamp Design
WU We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ractice course is the main way fusing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and the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on together.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ractice course for welding clamp design is analyzed to solve specific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promote comb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design course and specific engineering practice more closely, the content is composed of how to optimize curriculum ,cultivate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welding specialty;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design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已成为一门多学科交融的综合工程技术,①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不断变化的趋势。为了适应焊接技术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绝大部分应用型焊接专业本科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的课程和学时,以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桥梁”。②国内大多数焊接方向开设的课程设计主要有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装设计,通常布置给学生一人一个设计项目,要求在限定的实践专周内集中完成。我校处汽摩行业背景,焊接工装在汽摩加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夹具设计是我校焊接专业课程设计训练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但从我校近年来实际教学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没有被加强,反而出现弱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焊接夹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1 焊接夹具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由于不少学生缺少对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了解,不清楚焊接夹具重要性以及在工程中的作用,更没有意识到焊接夹具课程设计是相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及训练的过程,因此表现出对夹具课程设计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在设计过程中仅认为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简单地画完图就行,对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实用性、制造成本,以及是否合乎加工工艺要求等更是很少考虑。
课程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自己给定,采用平时成绩加上设计成绩作为总成绩。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不同老师之间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定成绩的标准不一,往往出现简单题目,学生花费时间少,还能得高分,而有些老师给的题目相对较难,学生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才可能获得高分,这种不均等的回报影响了公平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1.2 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不够 ,任务相对陈旧
焊接夹具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给的焊接组合件蓝图或实物要求,制定焊接工艺,构思焊装夹具设计方案,用时4周。在这期间,学生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夹具设计上,由于不需要用实验验证所制定的工艺是否合适,所以为完成任务,学生往往从网上或其他文献上抄取一些数据应付,忽视了对所焊组件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的综合考虑,造成课程设计内容单一、综合度低,焊接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不够。
课程设计题目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确定,设计任务通常多年不变,学生对这种较为陈旧、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实际脱节的设计内容缺少兴趣。加上不少教师对设计过程指导过于详细,要求学生用同样的焊接方法、相同的定位夹紧方式进行设计,这样似乎表面上使设计质量提高了,但却忽视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1.3 学生先修课程知识的交互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差
我校的焊接夹具课程设计,安排在本科第七学期末执行,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完所有专业理论课程,但由于对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机械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只能设计简单的手动装夹操作的焊装夹具,且绝大部分同学对所设计的零部件选材,热处理要求不清楚,零件加工工艺性差,所绘制的夹具图总习惯于机械模仿指导书,公差配合、粗糙度等级不会选,行位公差不会用,技术要求不会写,这主要是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不牢或不会综合应用,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实践知识。实际上,焊接夹具课程设计涉及多方面知识,综合性较强,除了基本的焊接理论知识外,学生还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电气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1.4 缺乏工厂观点和工程设计规范指导
焊接夹具设计与现场自动化程度、焊接工艺,焊件的结构方案、产量有关,学生在设计时,很难从多角度考虑。由于接触不到工程实际,学生对一些焊接方法和设备的认识仅限书本上的理论、图片和指标,出现闭门造车现象。如一摩托车零件吊环与筒体端盖的连接,实际工厂基本淘汰了熔焊方法,普遍改为了点焊连接,但是由于点焊夹具设计涉及到电极结构,而学生对设备、电极以及夹具之间的装配、接口要求完全没有概念,再加上大部分教师没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要么闭门造车,要么不敢选用先进自动化的焊接方法,只能选择不适用的焊接工艺并据此进行简单夹具设计。此外,高校课程设计题目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大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缺少工程经验,对工厂使用的标准和法规认识不足,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有限;而且学生更多关注功能的实现,对性能指标、成本控制、设计报告的规范性不太重视,难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使焊接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达到合理。
2 提高焊接夹具课程设计质量的措施
(1)充分提高学生对夹具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高学生对焊接夹具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事例来强调焊接夹具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上的引导,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焊接夹具设计的特殊性,同时通过制定有效的检测考核评价指标,增加学生互评、答辩环节引导学生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各专业课老师教学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交融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2)更新拓宽选题,强调工程设计规范,鼓励探索与创新。工装夹具设计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③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探究精神,老师可以对学生采用的焊接方法和夹具类型不做具体规定,留给学生较大构思空间。同时根据地区行业特点和实验室的设备情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面向工程实际,有基础性和代表性,适合教学的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自动化和电气控制等知识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对焊接夹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老师还应将工程技术指标纳入任务书,让学生对工程实际需求有明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学习用工程的观点看待设计任务。老师自己也要强化工程背景,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3)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建立课带实验和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将焊接结构、焊接工艺课带实验与夹具课程设计选用相同的题目,增加课程设计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增强焊接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④学生首先在课带实验中进行焊接结构设计、尺寸计算、布置焊缝、焊接顺序、设计坡口等,然后进行工艺设计,完成工艺卡的编制,最后根据选定的焊接方法和设定的工艺设计夹具,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竞争力。
3 结论
课程设计是工科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本文就焊接夹具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从课程设计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为加强实践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促进本专业课程设计学习与工程实践更进一步紧密结合。
本文得到核心课程“材料连接方法与工艺”资助。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YB08)
注释
① 于彩云.《焊接技术》课程问题及教学设计的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82-83.
② 刘家访.我国“ 课程设计” 研究问题的检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262-268.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计算机硬件;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
在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有些计算机硬件课程很抽象,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与已经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毕业的同学交流后,认为学校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对将来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帮助不大,而对将来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帮助很大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校反而不重视,教学时间太短,没有深入地教学;④教学方式缺乏对本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中重视软件课程的学习,而轻视硬件课程的学习,其结果是许多学生的硬件能力比较差,不能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技术设计。因此,对于如何设置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已成为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除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外,还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因此,它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如何合理地调整计算机硬件课程设置,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技术设计奠定具有发展潜力的基础,是摆在计算机专业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进行工程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开发时,普遍感到所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乏项目的开发能力;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与同事沟通方法。如何在计算机本科生教育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在现代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计算机硬件高技术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计算机硬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为此,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计算机专业各研究方向对计算机硬件课程建设,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对本科生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培养本科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素质进行研究。
一、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
(一)充分认识计计算机硬件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及应用技术已是IT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柱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移动通讯、消费电子、无线网络、工业控制和军事国防等各行各业,无时无处不在影响每个现代人的生活。能够综合应用软件和硬件,系统研发的工程师成为计算机行业最为紧俏的人才,其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与培训中心的重视。
(二)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立
ACM和IEEE-CS共同推出了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系统地列出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我们以此为蓝本,并根据我院在计算机硬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建立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讲授计算机组织和工作原理,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计算机控制》,讲授计算机控制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讲授单片机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和设计技术移植;《计算机系统结构》,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评价分析方法。由这5门课程构成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
当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在成熟和稳定的同时,要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技术。为此,必须对主干课程设计其课程的主线,并沿主线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新技术。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所以教学的任务是为学习者创设的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教师不应该采用权威式的教学方式,不应采用强制式的指导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设计,主持,调整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菲迪克、清单计价规范、估价、综合单价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在施工合同中,估价条款总是最重要的条款之一。因此,无论在菲迪克1999年《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施工合同条件》),还是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下简称《清单计价规范》)中,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以下简要描述估价条款在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清单计价规范》中的相同点
在《施工合同条件》中有如此描述,每项工作适用的单价或价格应依据合同中的规定,如果合同没有明文规定,可采用合适的类似工作的单价。在《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中对综合单价也有类似描述:“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造成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对应的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1)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2)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由上可看出,对于估价的调整,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首先要依据合同的约定,合同约定可调或如何调整的,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的,则根据各自的规则,另行进行估价的调整。
二、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清单计价规范》中的不同点
除人工、材料以及机械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单价变化外,估价的变化总是和工程量的变化有一定联系,以下仅讨论对由于工程量变化,两者在估价调整上的不同之处:
在《施工合同条件》中,如果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即:1、一项工作的数量变动超过工程量表或其他明细表中列明的10%以上;2、并且变化数量乘以单价已经超过了中标合同款额的0.01%;3、而且数量变化对单位工作量费用的直接影响超过1%;4、以及该项工作并没有在合同中被标明为“固定单价项”。则对该项工作估价时,应再确定新的适宜单价或价格。
而在《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中规定,因工程变更引起已标价工程量清单项目或其工程数量发生变化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调整:“(1)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适用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应采用该项目的单价;但当工程变更导致该清单项目的工程数量发生变化,且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该项目单价可进行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2)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但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可在合理范围内参照类似项目的单价。(3)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应由承包人根据变更工程资料、计量规则和计价办法、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信息价格和承包人报价浮动率提出变更工程项目的单价,并应报发包人确认后调整。(4)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且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信息价格缺价的,应由承包人根据变更工程资料、计量规则、计价办法和通过市场调查等取得有合法依据的市场价格提出变更工程项目的单价,并应报发包人确认后调整。”
由此可以看出,在《施工合同条件》中,估价的调整约束条件除考虑在单位工作量费用中的比重外,还要考虑其整个项目中的价值比重。估价的调整变化不仅仅依赖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还要考虑该项变化在工程价款上的影响,调整后的估价适用于该项目的全部工程量,从而,在估价调整项目的甄选上较为复杂,易引起工程师与承包方的争议;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综合单价的调整仅考虑了工程量的变化以及报价浮动率,调整后的估价仅适用于该项目的原工程量变化15%以外的工程量,缺点是没有考虑由此引起的工程价款的变化,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工作量浪费,优点是综合单价调整项目的选择简单。
对于新增估价的确定,在《施工合同条件》中约定,如果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即:1、该项工作是按第13条[变更与调整]指示承包商实施的;2、在合同中没有为此变更工作项规定单价或价格;3、由于该项工作的性质不同或者实施的条件不同,合同中没有适合的单价或价格。此时,也应使用新的单价来对该项工作进行估算。如果没有可参照的相关单价或价格,新单价或价格应依据合理的工作费用,加上合理的利润,同时考虑相关情况予以确定;在最终确定一个新单价或价格之前,为了支付进度款,工程师可以临时确定一个单价或价格。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有如下规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工程项目综合单价的,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以及“如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与设计不符的,发、承包双方应按新的项目特征确定其综合单价。”由此可以看出,新价格的提出在《施工合同条件》中由工程师提出后,经过发包方协商认可后执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新价格由承包方提出,经发包方确认后执行。
关键词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 技能培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是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体系之一,主要是关于工程量预算的方法、技巧和操作技能等,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安装工程计量计价技术经济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即安装工程造价员。本文从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入手,对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思路和课程设计理念做了具体的介绍。
1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体系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的学习需要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作为理论上的支持,这套体系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安装工艺与材料知识、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与工程量清单知识、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工程法律法规与招标投标知识。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安装工程计量计价技能的学习提供了知识的必要准备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一套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更加全面掌握这项专业技能,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资格和技能水平。同时,这套专业体系结合了各专业岗位对计量计价知识与技能的不同的要求,满足了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
2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思路
在对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培训原则和培训思路,在整体的理论方针的指导下,才能让培训顺利的进行下去,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2.1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思路
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对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进行培训时,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分析,以专业工程计量计价过程为主要导向,再结合课程体系进行有重点的课程讲解,一方面重点知识重点讲解,非重点知识统筹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优化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岗位资格证的培训,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力,为日后进入行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达到职业技能教学的课标要求。
2.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
学生的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在形成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计划设计,还需要学生自己在自我努力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能力,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能力形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能够进行准确解释安装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和作用等;
(2)掌握工程安装预算的有关计算,并能够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3)能够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中要求的施工内容和价格定额进行子项目的划分;
(4)按照工程量计价清单的规范对部分工程项目特征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描述,掌握其基本的信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中,还有许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
2.3课程设计理念
老师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中,必须根据该专业的特性,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范,以达到教学质量的要求:
(1)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课本知识与实例进行结合,将所教知识运用到实际例子中;
(2)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具体的教学,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3)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4)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与社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3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形成的教学设计
3.1课程培养目标
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为社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招标机构等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课程面向的核心岗位是造价员、造价工程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职业素养等知识。
3.2主要的教学设计
(1)在能力训练中,尽量以工程的实际造价设计项目为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取,形成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示范仿真教学特点;
(2)单项能力训练项目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体化;
(3)对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训进行考核机制,在严格考核中完成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4)综合技能实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以项目设计图等资料为引导、计量计价为任务进行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综合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还需要学生加强自我学习的认识,在学习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精髓,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必须对学生进行培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丽雅.双技能培养视角下“建筑工程预决算”教学改革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给排水;计量计价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职高专的工程类专业中普遍开设了计量与计价课程,这是对应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的,是十分有必要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1.1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高专的学苗素质水平有了较大变化,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与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和就业岗位群相适应了。因此,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考核、标准怎么定就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课题。1.2新兴教学方法的滥用近十年来,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很多高职院校在大量课程中都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但事实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也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3缺少合适的教材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教材。现在计量计价类教材普遍按照学科大类编写,如土建类、安装类、水利类、路桥类。虽然都是计量计价课程,但专业特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也应是各有侧重的,而上述编写方式编写的教材往往存在着内容空洞,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无侧重点,尤其是安装类涵盖十多个专业,一本书一般都至少涉及6~8个专业的计量与计价内容的介绍,有限的篇幅下无法做到精讲,这样的教材是不适合初学者使用的。此外,工程造价有很强的地区差别,法律法规、定额、清单计价规范每隔几年就有更新,因此,教材的时效性、地域性很重要。
2教学改革实践
2.1确定合适的教学标准
按照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标准是当今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之一。近十几年来,国家教育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知识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必须要随之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教学标准应按照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接受能力及就业岗位需求制订。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较强,而且这个层次的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是行业一线,也不需要过高的理论素养,所以,应降低理论教学的教学标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多讲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操作,少讲较难的理论。
2.2构建课程体系
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依据和导向。工程造价类课程只有课堂上的教师授课是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还应有课程设计、软件教学等环节。在讲授完全部课程内容之后,应安排集中的实训周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完整的工程预算、强化训练。教师要精心选择难度适宜的、完整的工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比如让学生做一个高速公路某收费站的安装预算,图纸难度不大,又比较完整,是很适合初学者练习的。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计算、独立完成,以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提高造价文件编制的能力和技巧。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采取答疑的方式及时地解决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并有一套考核办法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手工计算造价已经越来越少了,各种帮助造价员提高工作效率的造价软件涌现出来,培养学生具备一种造价软件的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电算是手段,手算是基础,在学生理解了手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后,再来学习软件就会轻松地多,学而不惑。软件的学习也以实训周的形式集中培训为宜。
2.3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政策性强、实用强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国家法规、政策保持一致性。所以,应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造价模式有两种,即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自从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以来,在工程承发包中普遍采用清单计价模式。该规范先后经过两次修订,虽然日臻成熟,但是,在新的计价体系中,定额计价在计价方法中仍然具有基础地位的作用[1]。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分为两大块,即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而且应该先讲作为基础的定额计价,再讲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单计价,才符合学生对事物认知的基本规律。基于上述理念,在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被分为三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第二大模块介绍定额计价,第三大模块是在定额计价的基础上延伸重点介绍清单计价。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的费用组成和定额的使用,在接下来的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个模块中分别以工程案例的形式解析两大计价方法的异同。工程案例的选择是关键因素,教师应掌握好案例的难度和数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授课程内容,使学生逐步从了解、理解到彻底掌握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及给排水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中,我们选择了建筑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采暖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电气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市政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主要的案例教学章节,每章都安排了1~2个典型案例,分别带领学生进行了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文件的编制练习。
2.4编写合适的“时令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中的必要物品,是课上教师传道授业,课下为学生答疑解惑的重要资料。由于目前市面上教材的上述缺陷及造价类课程性质的特殊性,解决教材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教学目标、本地区的编制依据自行编制适合教学的教材或讲义。教材内容的筛选应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需求出发,才能切实做到让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能学有所用。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过多理论的学习反而会事倍功半。因此,高职高专教材理论内容不需要长篇大论,够用即可,重点要放在实操部分。从历届给排水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需求来看,大多是从事水暖电的安装工程预算及市政管网工程预算,所以教师在筛选教学内容时主要注重了这几个方面的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的介绍,同时结合地区特点和现行政策,编写了《安装及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一书,并在教学中及时根据行业动向修订相关内容。
2.5改革教学方法
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模块的教学中,很显然应以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这一模块中则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为一门课程的初学者,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重视并上好第一堂课[2]。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先把问题抛给学生,比如要建一幢宿舍楼有哪些步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紧接着可以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教师应参与到讨论中来,同时给予适当地启发。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把基本建设的程序、建设项目的划分、工程造价及其计价依据等基本知识传递给学生了,同时使学生了解了这门课程的性质,明确了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不枯燥而又印象深刻。在工程量计算及套价环节则应以案例教学为主,以建筑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个只有5~6个不同卫生器具的典型卫生间为例,在识图的基础上,对照图纸带领学生计算工程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穿插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讲解,这就避免了单纯地介绍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枯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去学习工程量计算规则了。然后,增加难度,再通过一个稍复杂的案例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计量与计价的方法与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框架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3结语
工程计量与计价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是一门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和知识体系的课程。目前,在教学标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改进,笔者仅仅是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如何更好地将造价类课程传授给学生并让其能够学以致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共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孔玲、傅志瑶.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18(2):86-88.
关键词安装工程造价 课程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教学内容进行统化整理总结实践的活动。课程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课程设计水平不仅能够反映课程理论研究的成果,更是理论与实践相连接,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装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开设背景
1.1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技术,现资及工程经济,兼有经济、管理、法律知识,能从事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投资控制、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毕业后可在政府管理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及企业、建设施工企业、设计院(所)工程咨询单位、教学科研单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毕业生经过实践并通过国家资格考试可获得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
1.2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要求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要求学生掌握工程造价计价与管理、现资及工程经济、工程成本管理理论;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动态,熟悉国际工程造价计价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能力。
1.3安装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开设必要性
安装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技术专业性、经济性及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着重研究建筑工程产品的生产成果与生产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如何合理地确定建筑工程造价。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安装工程造价的构成;学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训练掌握安装工程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技能。通过安装工程造价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职业素质和具有执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思想政策水平、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及编制安装工程清单及清单报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形成在工程造价工作岗位及相关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安装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教改必要性
1)课程的方针、原则、目标乃至学习活动都是由各课程设计所在院系有关老师通过自己经验制定的,某一段时间内,所有课程设计的流程落于机械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无需产生过多疑问,主要在于如何熟悉这种课程设计流程并加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相关操作老师对于课程设计流程同样需要改革的思想发挥,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流程机械的流程化进行,而且没有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于整个设计的原则目标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形成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设计理论。
2)课程设计对于实践性的学科来讲特别重要,是其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如何把课程设计的实践操作更加贴近实际工程,是课程设计极大限度的立足于课程实践,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指向,摆脱课程设计“闭门造车”的尴尬。对于现在实行的安装工程造价的课程设计资料本身来讲,已经采用实际工程的施工图纸,有相应实际工程的结算资料做以相关分数评价的标准,但是,突出的问题在于图纸更新不够快,往往一套课程设计的图纸每年轮换使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相关实际工程概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材料的选择不会每年更新发生变化,统一采用同一种施工情况,这种方式能够减轻指导老师相关的课程难度,但是就研究领域内变化不够明显。
3)课程设计研究主体单一、指导课程设计的主体现在主要以相应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有相关经验的其他教师参与这种形式。虽然今年来国家提倡高校教师要多多走进社会实践,体验社会实践。这种要求下很多实践类学科的教师都能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工程中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并且把实际工程的经验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教师的本身身份使各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中心点和重点都受到其本身职业--教师的限制。最后无法完全的兼顾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知识体系,最终课程的设计总是倒向社会中心或学科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度过大等。而且在课程设计中,指导教师特别会注重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人文因素、态度、品行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中趋于弱化,使学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使其在课程设计中进步缓慢。学生视野狭窄。
3、安装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实践性探索
1)安装课程设计指导主体的多元化。安装工程课程设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吸收那些与课程有关的,尤其是会受到所设计课程直接影响的多个领域的人员参加。或者邀请相关课程的其他老师做以相关辅助。施瓦布建议“课程设计应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集体来完成。”虽然在现实的课程设计中很难实现,但这无疑是课程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
2)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观任然需要继续发扬,关心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创新能力、民主观念、探索精神、责任感等的培养以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已经成为课程设计理论界关注的问题。教育的目的不再简单地是培养合乎社会要求的工具,而是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独立个体;课程也不再是塑造这种工具的“砂模”,而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蓝图”。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日趋人文化,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1]。
3)模板化课程设计指导。在安装工程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模板化的知道方式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尝试。以往的安装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都是老师安排每一个时间段的设计任务,学生们根据老师课堂内容的纲领性讲述及计算要点的回顾,严格按照老师所规划的步骤一步步的进行计算。当所有工程数量全部计算完全后,再按照相应的计量规范的项目列项。然后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以电气配管为例,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通常会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个回路一个回路计算完整,然后统一汇总所有工程量。但是,通常学生会忽略一个问题,在配管的列项过程中相同型号及材质的配管工程需要按照敷设方式的不同而进行区分。如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个问题,就会导致之前计算的工程量根本没有办法使用,必须进行重新计算。那么在模板化的设计中,正好将整个设计过程颠倒。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依据清单计量规范列相关的清单项目,再以做填空题目的方式,一条条的按照所列的项目进行计算。以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中附录D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为例,在计算之前就将图纸中涉及到本附录的所有项目列取出来,从配电箱(030404017)到不同种类的小电器(030404031),到端子箱(030404032)、风扇(030404033)、照明开关(030404034)、插座(030404035)至其他电器(030404036),一项项列取出来,再根据列的项目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这种模板式的课程设计方法在建筑装饰工程中效果明显。将其应用于安装工程造价课程设计中,必定会在使学生对于课程设计整体思路把握,整体造价确认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