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技校生毕业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11 11:15: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技校生毕业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技校生毕业总结

第1篇

一、 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成绩。

在这二学期中,我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如专业课:物流概论、第三方物流、会计电算化、会计原理等;及辅助课:公共关系、经济法、英语等。所学到的知识,虽说都是理论知识,听起课会觉得很枯燥,相对跟上机操作的课程比,但老师说得很详细,栩栩如生,相当得有趣,学得不错,不论专业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总得来说成绩是可以的,也获得第一的奖学金,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

二、在校期间的实践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去工厂或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如做服务员,普通员工。到开学时就回校。学校也曾组织过到工厂实习,因先前有过实习经验,在工厂实习也很快适应。在实践中,我学到在校所学不到的事物,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及应辩能力,让自己升华,长大了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在学校中,被老师、同学的爱包围着,不受伤害,在社会中,没有人会怜惜你,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生活,而不顾你。你也只能为自己打拼,努力做出成绩让别人看,你是不错的人才,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别人可以做得事,你也可以做得到,也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努力的,就什么都不属于你最后也让人更看不起你。实践的好处是让自己认清了社会,知道社会原本的样子,了解社会的现实,比较社会的发展与在学校、家里的不一样,回到学校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做出规划图,规划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打算。

第2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真得很快就过去,现在的我也即将迈出学校的大门,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展放在校所学的才能,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技术,科目很多,也为在出去社会工作奠定了根的基础,更加深了在社会的应辩能力,所以很感谢学校带给我的知识和才能。现将二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成绩。

在这二学期中,我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如专业课:物流概论、第三方物流、会计电算化、会计原理等;及辅助课:公共关系、经济法、英语等。所学到的知识,虽说都是理论知识,听起课会觉得很枯燥,相对跟上机操作的课程比,但老师说得很详细,栩栩如生,相当得有趣,学得不错,不论专业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总得来说成绩是可以的,也获得第一的奖学金,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

二、在校期间的实践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去工厂或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如做服务员,普通员工。到开学时就回校。学校也曾组织过到工厂实习,因先前有过实习经验,在工厂实习也很快适应。在实践中,我学到在校所学不到的事物,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及应辩能力,让自己升华,长大了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在学校中,被老师、同学的爱包围着,不受伤害,在社会中,没有人会怜惜你,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生活,而不顾你。你也只能为自己打拼,努力做出成绩让别人看,你是不错的人才,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别人可以做得事,你也可以做得到,也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努力的,就什么都不属于你最后也让人更看不起你。实践的好处是让自己认清了社会,知道社会原本的样子,了解社会的现实,比较社会的发展与在学校、家里的不一样,回到学校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做出规划图,规划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打算。

第3篇

本文针对煤炭企业技校生比率较高的实际情况,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依据技校生成长规律和培养教育特点,分阶段科学系统的培养与开发技校生潜能,使他们尽快熟悉企业及煤炭行业特点;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使他们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成为矿井建设发展的技术骨干,进而提高操作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煤矿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技校生;建设;阶段培养;效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通过校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分阶段科学的、系统的培养与开发具备一定技术文化基础的技校生潜能,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矿山建设之中,最终达到合理引进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是煤矿企业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1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对人才的理解简单地定位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导致对技能人才这个庞大的群体关注度不够,造成技能人才职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不畅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显示: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22.7%的人采取漠视态度,不关心技能人才的地位问题;只有24.6%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目前的社会地位和其他人才一样平等,应受到尊敬。在“是否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就读技工学校”的调查中,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而国有煤矿企业的主导人才方向是采用技能人才逐步替换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从而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煤矿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因而提升招录技校生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人才的培养,采用技校生阶段培养的模式,使技校生的技术操作水平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从而达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

2.1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技校生的培养,虽然技校生通过在校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尤其对自己的发展目标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以及尚未完全适应外部的社会环境。根据技校生的这些特点,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技校生生产实习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技校生入矿6个月试用期阶段;第三阶段:技校生试用期后独立上岗阶段;第四阶段:技校毕业生后期跟踪管理阶段(入矿两年内)。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培养,使绝大多数技校生成为煤矿的骨干力量,同时对不合格技校生予以淘汰。

2.2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

2.2.1 技校生入矿生产实习阶段

国有企业委托高级技工学校培养定向技校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学生完成所学工种的基本理论教学后的第三年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教学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技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同时也是企业对技校生专门培养的开始阶段。通过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共同培养与教育,使技校生初步掌握本工种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初步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与岗位技能要求。

2.2.2 技校生入矿试用期阶段

在技校生招录前进行实习鉴定,对于鉴定合格、体检合格、资格鉴定合格的学生,企业予以接收安置并签订三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6个月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为保证技校生在试用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根据技校生所学的专业和各区队工种需求情况,安排技校生进行定岗试用,并要求各区队为每名技校生安排一名思想好、作风正、懂技术、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优秀工人担任指导师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帮教。

2.2.3 试用期后独立上岗阶段

经过6个月的试用期后,考核合格的技校生予以定岗定编并制定本阶段的工作要点、工作内容与工作目标。在这一阶段中主要采用日常考核考察与写总结的办法来加强对技校生的了解,以便及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技校生的心里特点,在没有人监督与指导下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是否能够做到工作积极主动并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以便技校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2.2.4 技校生后期跟踪培养管理阶段

根据技校生的业务表现与岗位考核评定成绩,设立专项技术培训对其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为单位储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不断提升其技术的能力为以后职业发展打好素质基础。

3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方案运行取得的效果

通过运行该管理方案,重点把握每个阶段技校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3.1 通过阶段培养,为技校生自身成长打好素质基础

通过四个阶段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培养,培养了技校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坚定向上的意志、诚信为人的作风、遵章守纪的习惯、讲究效率的意识、敢于负责的勇气、成功创业的自信,为以后自主成长打好了素质基础。同时,启动了学生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3.2 通过阶段培养,增强了矿井的安全运行水平

通过实行技校生人才培养机制,从实习计划制定、实习过程与现场实习管理等环节都严格细化、明确专人负责,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他们自我保安能力,减少了因不熟练、不熟悉现场环境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经过调查统计,某国有煤矿企业实施分阶段培养后,机电事故率下降了0.2%;千人负伤率下降了0.51‰。

总之,通过技校生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实施,重点把握每个阶段技校生的心里特点与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按照培养系统分阶段开展灵活多样的培养教学,畅通发展渠道,拓宽技校生成长发展空间,极大稳定了操作技能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技校生坚持走技能岗位发展道路,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壮大。

【参考文献】

[1]谭海麟,浅谈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金山企业管理》,2007年03期 ,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2,

第4篇

由于具体职业的利益和要求各异决定了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并通过其职业性体现出特定职业的职责或价值。在全部课程中,技校生对实习课程最感兴趣,实习指导教师要在专业技能讲解中抓住时机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把对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习中技校生直接从事职业活动,把自己在课堂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会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责任心,从而获得一种职业满足感。

(二)在工学结合中提高心理素质

工学结合不仅可以培养技校生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对于技校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工学结合中对技校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纠正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针对性不强、期望值过高、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通过工学结合,一方面能促进技校生对职业进行准确心理定位,树立自信心和忧患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完善。在实习活动中促进技校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合理规划。实习活动可以强化技校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真实地指导技校生对特定行为真切体验以及对错误认知的矫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自我概念,从而能够理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学生对自我潜能的挖掘,为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打下良好基础[3]。

(三)重视高尚师德对技校生的示范作用

技校生德育的执行主体是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培养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需要,而且是对技校生进行德育的需要。在生产实习中选择企业中的典型模范人物、技能高手做指导教师,能够实现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影响和心灵的共振。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陈刚毅是“全国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也是承德技师学院特聘辅导员。教师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技校生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意识。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技校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4]。

第5篇

关键词: 就业形势 职业修养 职业技能 技工类毕业生

我国技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似乎不存在问题,就业率高,供不应求,但在技校毕业生的从业过程中,不满声音屡见不鲜,无论是用人方还是毕业生自己,都对就业不甚满意。可见,技校毕业生就业满意率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之相关的原因就是当代职业教育存在弊端。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上找到制约和影响技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率,把握当代技校生的成长规律,寻找能够解决当代技校生就业问题的具体对策,提高技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技工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面对目前就业形势,技校毕业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一般观点认为技校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以及其他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

为了帮助广大技校毕业生及技工类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总结出以下技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技校毕业生自身定位不清晰,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是却没有特别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

第二,技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状况问题凸显。现在工作单位已不再看重工作经验,而是更偏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些毕业生因自身综合能力不足,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或都想法片面等,常常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这种心态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对社会及人生产生有关偏颇的看法,不利于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

第三,职业道德认知程度不高,还需加强。不少毕业生认为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很大优势,有的技校毕业生凭勤奋刻苦,在学习期间努力获得相关职业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骗取企业的初步信任,对其自身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从反馈的毕业信息来看,凡态度端正、敬业、诚实、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毕业生都受到了各企业单位的好评,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铺的道路。

第四,课程设置及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还需细化。调查时得知一个事实: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是阻碍学生转化为员工的最大难题,职业道德才是毕业生的“软肋”,职业道德素养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技术可以速成,职业道德素养却不易培养。因此,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贯穿日常教学和教育中。

受传统观念和想法的影响,有的毕业生非常向往到热门企业就业,其实很多热门单位的员工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另外,许多集体、民营和三资企业等在近年来良好的投资环境背景下发展非常迅速。为使毕业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学校应想方设法地为他们提供相关就业信息,选择比较好的单位供他们选择就业。同时,学校还应鼓励他们敢于开拓创新,运用自己所学走创业之路。

二、加强技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及技能和提升就业满意率的对策

技工类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师、高和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面对我校毕业生现状,我们只有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技能,一手抓思想品质,在两手都要硬的情况下,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因此,我们在培养毕业生时应着眼于整体素养,以培养看得见的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看不见的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单独完成的,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最终取得绩效,各取所需。

(一)学生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

如今毕业生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是否在大、中城市,大、小企业经济效益如何考虑得较多,而对国家的需要、个人未来的发展则考虑得较少,以至于毕业生毕业后出现了“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种突出的表现。另外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或行为: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因此,教师应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等新形势下青少年该具备的素质。

2.提高综合素质,做全面发展的个体。

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指新形势下毕业生必须有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要吸取广博知识,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需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意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新形势对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3.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

很多毕业生不愿做工资较低,辛苦的服务性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却不知自身条件达不到那些岗位对员工学历、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求职失败。毕业生应该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行业无贵贱、行行可成才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

走访调查显示,部分同学会选择自己创业,原因有很多,如不习惯企业朝九晚五的模式,家里支持,本身想尝试等。毕业生自己创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学生有实用技术、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精神,完全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

(二)学校需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学生就业辅导工作。

为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技工类院校教育的新要求,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培养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方面。对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做好学生就业观念指导工作。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对技校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建设,大力开展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实践和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用人单位应加强与技工类学校的良性合作。

从招聘质量和效果角度来看,建议用人单位加强和技工类学校的合作,实现双赢。首先,特殊专业人才的招聘,用人单位可以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其次,用人单位可以与学校合作,在本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又通过实习对学生进行考核和筛选,实现成功转聘;最后,参加校园招聘会或通过学校推荐,缩小目标范围,提高招聘质量和效率。

古人曾以“成家立业”概况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职业成败直接决定人生成败。在现代社会,就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学生至关重要,对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技校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近几年技校毕业生数据.

[3]技校生就业调查问卷.

[4]如何解决技校生就业问题.

[5]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6]马学平,耿学超,刘志.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

[8]郑维康主编.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9]李践.做自己想做的人.南方日报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技校生;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53-02

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 临汾市某技工学校一年级学生145名(其中20人为女生)。

调查过程 采用团体问卷法,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问卷设计了四个内容:(1)有无榜样;(2)列举你心目中的榜样;(3)获取榜样的渠道;(4)选择榜样的原因。问卷由研究者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45份,收回问卷140份。

统计方法 对收回的问卷答案由研究者采用手工统计进行了编码与归类,计算每一项的频次与百分比。

研究结果

有无榜样 收回的140份问卷中,137人回答有榜样,3人回答没榜样,说明技校生心目中榜样具有普遍性。同时,从问卷答案看出,男、女生对榜样的选择没有性别倾向。

榜样的类型 从表1可以看出,技校生心目中的榜样,相对集中在六类人物中。首先是运动员。运动员的比例是最高(33.1%)的,崇拜的人物中按提名次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科比(76次)、乔丹(71次)、姚明(69次)、马布里(61次)、刘翔(60次)等。其次是影星(22.5%),崇拜的人物中按提名次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成龙(51次)、李连杰(49次)、李小龙(42次)、刘德华(36次)等。再次是歌星(12.7%),崇拜的人物中按提名次数从多到少依次是:周杰伦(33次)、张杰(29次)、李宇春(27次)、张信哲(21次)等。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选择父母的比例为1.1%,选择技术楷模的比例为0.4%。

获取榜样的渠道 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电视对学生的宣传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通过电视渠道获取榜样的比例最高(36.7%),其次是网络获取(23.8%),比率最低的是通过书本获取。一方面,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差,感觉读书很枯燥,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书本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缺乏吸引力,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选择榜样的原因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把成就因素列在首位(20.5%),拼搏精神第二(18.7%),奉献精神第三(17.2%)。这样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现在技校生大部分是要求进步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值得肯定。教师要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光彩背后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努力坚持才是他们成就的基础。

讨论与建议

技校生榜样呈现多元化 技校生的榜样以运动员、影星、歌星占据前三位,这与国外青年偶像调查和国内青少年偶像调查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此外,技校生已经逐渐从英雄人物、科学家、教师等方面选定自己所效仿的对象,这是值得大力支持和推崇的。

技校生榜样选择父母占1.1%,技术楷模占0.4%折射出的教育问题分析 我对其中7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1)为什么不选择父母为榜样?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找不出父母身上的优点;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不理解父母的所作所为,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诲感到厌烦;少数人回答讨厌父母。他们真不明白生命是父母所赐的吗?不清楚自己的成长是父母所哺育的吗?不懂得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吗?更甚者还顶撞父母,这些现象非常令人不安,也说明学校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2)为什么不选择技术楷模为榜样?学生回答几乎一致,不清楚技术楷模是谁。面对这样的现实,应该分析原因。一方面,学校营造的技术氛围不强,没有创造足够的机会和环境使学生了解一些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教学的硬设备不先进,高端技术不能开发,实习场地不充足,有些技术只能在黑板上领悟。因此,学生难以从内心深处对技术引发兴趣。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从问卷中可知,36.7%的学生是通过电视渠道获取榜样的,23.8%的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取榜样的,18.3%的学生是通过电影获取榜样的。所以,学校应该重视运用电视、媒体、电影等形式有控制、有选择地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使学生及时获取与发展技术有关的讲座、节目、影片等,尤其技术领域中成功人物的成长和奋斗经历。不能只让学生看到成功人士光彩夺目的一面,更要让学生知道成功背后的心酸与不易,从而使学生明白,成功需要积极的生活态度,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成功需要挑战与坚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榜样的人格、精神和品质不断去效仿。有研究者说,大学生偶像崇拜体现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一种期盼,也是毕业后走向社会前的一种人生准备,技校生又何偿不是呢?

相关思考和建议 (1)进一步创设技术氛围,把课堂转移到工厂、企业,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从观察中产生好奇,从好奇中主动操作,从操作中体验成就。实践之余,再让学生看一些专题节目,如“状元360”、“中国工人”等,这些节目都是用具体的事例揭示优秀技术人员奋斗与成就的过程,从而强化技校生向榜样学习的意向,拉近学生与榜样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关注成功人物的理念、气质、性格等。同时,提倡让学生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努力争取能成为其他同学心目中学习、羡慕和崇拜的对象。(2)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管理。学校类似一个小小的社会,家长就是一个社会人,定期不定时地让家长走入课堂,把自身的经验、感受、看法、建义统统表达出来,让教师、家长、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切合实际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让家长适当参与课外活动和教育活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优势和成长需求,增加学生与家长的接触与合作,为学生真正走向社会打基础。有研究者曾说,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学校教育的有限领域,让学生深入基层,体验现实生活,从而引发学生对自身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理性思考,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弱化盲目崇拜心理,寻找目标,立志成才。通过成立家长学校,教会学生理解尊重父母,学会关心父母,与父母建立和谐信任的亲子关系,知道如何去尽那份反哺之心。要让学生知道,父母既是生命的给予者,也是成长环境和条件的提供者,父母是最该感谢的人之一。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纳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向心目中的榜样学习,先学会做人,再去踏踏实实做事情。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应对现实。只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认真思考,耐心教育,真心沟通,合理引导,每一个技校生都会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何希.中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分析[J].信息与教学,2009(3).

[2]贺衡艳.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报告[J].安微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任新春,乔志宏.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第7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校学生应积极主动创业,主动捕获机会,创造机会。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不仅能使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且能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关键词 :技校生创业?创业指导?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经济调整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减少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技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在技工院校普及和深化创业教育。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技工学校的创业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技工院校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学生年龄偏小,创业意识较弱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起点,三年后毕业时也不过十七八岁。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可以考虑就业,但创业就有些遥不可及了。从笔者多年了解的情况来看,中等技校毕业生创业人数相当少,但他们自主性强,思想成熟,有执行力,甚至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另外,学生毕业工作几年后,再创业的不在少数。所以,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首要工作。

2.商务专业学生创业多于理工专业学生创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创业的门槛降低,开网店的人数成井喷式增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很快就从最初的网上购物,发展到在淘宝网、微信朋友圈卖商品。由于对互联网商务的了解,三分之一的学生注册了网店,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这在其他工科专业的学生中是少见的。例如,电工、机械、汽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创业的人寥寥无几,这与理工专业技术要求高、创业门槛高不无关系。因此加强理工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要从创业理论入手,更要从专业技术创新切入,使学生敢于创新、创业。

3.创业人数不少,成功人数不多

创业的学生虽然不少,但能坚持做下来的不多,做成小型企业的就更少了。学校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使学生能克服创业的困难,坚持做下去,直到创业成功。

二、创业教材分析

目前,学校在创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创业指导》一书。

1.教材结构的科学性

教材设立的“导读”“案例”“资料室”“想一想”“议一议” “读一读”“小测试”“名人名言”“实践探究”等栏目很科学,改变了同类教材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的状况。这些栏目新颖多样、形式活泼,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如果教材能增加相关的法律法规会更好,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劳动法》《个体工商户条例》等,以方便师生查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材内容的适用性

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强,选择了大量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技校生非常适用。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有80%的学生希望增加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这超出了笔者的预料,说明技校生对创业是非常有想法的。但教师对是否增加创业失败的案例存在分歧。有四名教师认为该教材选取案例大多数是成功创业,精英化痕迹浓重,增加失败的案例有助于学生着眼于现实,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三名教师认为技校生创业本来就少,应该用更多的成功案例激励学生创业,而不是用失败的案例增加学生创业的畏难情绪。

三、学校要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持

1.创设创业氛围

学校创造条件,增强创业体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训活动。例如,开展制订创业计划的比赛;模拟企业运营过程,让学生体验经营决策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2.建立校外创业基地

学校在校外建立创业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深入岗位,感受创业环境,提高创业综合能力。

四、学生创业要了解国家政策

毕业生在决定创业时,不仅要了解相关行业信息,还要深入了解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地方的具体政策。例如,保定市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有优惠政策:有创业意愿的职业院校学生可以到定点机构接受免费的创业培训;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以获得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创办小微型企业的,创办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可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每年不超过3000元,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年不超过5000元。

总之,在技校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小型企业家,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刘新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第8篇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技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综合职业能力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技校毕业生持续保持95%以上的就业率,确实让技工教育工作者倍感欣慰。然而,高就业率不等于“高质量就业”,就业稳定性差、职业成就感不强等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十报告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给技工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以更高质量的培训,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主力军的技工院校需要研究的课题。纵观技工教育30年来经历的“理训周轮”、“理实一体”等阶段的课程改革,透过技校生就业存在的主观问题的剖析,笔者认为,目前正在探索建立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技工院校技术层面上推动实现技校生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技校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笔者曾对盘锦市2所技工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就业质量问题多种,导致因素多面,既有社会环境、政策措施等客观原因,也有学校培养、学生就业观念等主观因素。本文仅从主观角度归结以下两点。

1.稳定性差,离岗率高

经统计,初次就业六个月离岗率达25%以上,稳定就业一年以上不足60%。调查分析,有企业同工不同酬、文化建设缺位、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导致员工归属感不强的因素,但学生个体就业态度不端正仍是造成不断跳槽、不断换岗、影响就业稳定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责任意识淡漠、自我意识高于一切,缺乏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精神,追求安逸舒适、高薪体面的工作环境,嫌脏怕累,眼高手低,不想从基层做起,不愿意通过工作实践逐步提高技能、积累经验。

2.技能单一,职业素养欠缺,生涯发展潜力不足

技校生入校前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而且少有明确人生目标,自由散漫,自信心不足。学校和家长也因此多以学一技之长为培养目标,强化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单一的岗位技能。很少关注学生诸如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沟通交流、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也很少考虑学生个人职业成长与个性发展。而从企业聘用人才的角度,职业技能仅是必备素质之一,除此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因此,技校毕业生虽能基本满足岗位技能要求,但因职业素养的先天匮乏,职业发展能力薄弱,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

根据如上分析,技工院校毕业生要想用人单位满意,真正实现稳定就业、质量就业,能够从事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作,成为一个标准的职业人,就必须全面发展,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含专业能力,还包含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多年实践证明,“理训周轮”、“理实一体”课程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突出培养了显性的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能力得到培养,但获取知识的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工作态度等隐性素质(工作岗位要求必备)欠缺,而这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比较隐性的职业素养却能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基本得以养成。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对技校生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让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学会如何工作。从改革实施结果看,工学一体化课程模式对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至少有三方面影响。

1.学习状态明显改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一体化课程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设计的引导性问题均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教师承担的角色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任务实施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学生因此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激发了求学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信息检索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为终身学习、促进职业能力发展和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2.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大幅提升

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习任务即是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每项任务划分为几个活动。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既能相互合作又有竞争的学习活动(工作)小组,而每个学习(工作)小组的组员,也会各有分工,在规定的学(工)时内共同完成这项学习(工作)任务。为确保工期和质量,每名小组成员既要努力完成自己分内工作,又要协作解决其他组员的问题。而且,每项活动后,在教师引导下,还要展开小组讨论,总结自己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小组长要对组员任务完成程度、小组合作能力进行评价。每项任务完成后,学生须撰写工作总结、成果展示方案,要能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还要针对信息检索、感知工作、参与状态、学习方法、工作过程、思维状态等指标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则对学生的知识策略、工作策略、管理策略、过程状态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课业成果,还要对其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测评。通过如此多个学习(工作)任务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变得熟练,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得到不断巩固,责任感、使命感逐渐形成,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得以培养。

3.职业精神明显体现,岗位适应能力、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第9篇

[论文摘要]技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找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我们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产生政策的调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企业对中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对高级技工、技师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给从事技工教育的各类技工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受生源质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有个别的技校培养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距离甚大,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技校生思想品德现状,讨论研究教育方法,以适应社会对技校生的需求。

一、技校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不足

1.不良习惯多。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为他人想的少,为自己想的多,集体观念淡薄,生活上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新生入学后,有的班级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吸过烟、泡过网吧,还有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

2.对学习缺乏动力。许多技校生在初中时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对学习没一点兴趣,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之所以选择技校,就以为上技校只是学技术,而不用学理论。

3.独立生活能力差。现在的技校生大多在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身上的“骄”、“娇”二气尤为明显。许多学生在家从未洗过衣服,从未叠过被子,从未打扫过卫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学生正常学习带来极大不便。

4.个别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技校生思想品德不良的原因

1.自身原因。这些学生在原毕业学校长期受歧视,思想上缺乏上进心,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报自弃言行随时都能表现,胸无大志,思无远虑,自己就没有把自己放在有用人才上看。

2.社会原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有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这些都给正处于青春期的技校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与孩子正常沟通,导致学生性格孤僻,言行不一,存在较大的性格缺陷。

4.学校原因。现在许多技校生虽然办学时间较长,但实习场地、活动场所都比较狭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实习、活动的需要;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也显僵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知识层次的需求;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经验,也影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技校生思想品德现教育管理对策

针对技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了以下管理对策:

1.实施“以人为本”,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争创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应实施“以人为本”,即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无论是教学、管理和服务,都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爱在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部环境,促进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教学上实行了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求学的需要,不断加大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在管理上注重调查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不同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同学们感到校园是无限温暖的,老师是可敬可亲的。

2.加强入学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每年新生入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新生活、新起点”教育,“新生活”即要求学生入校后要适应学校的寄宿要求,学会生活自理,性格方面要自立、自强,重新树起对学习的信心;“新起点”即学校无差生,对所有的新生都一视同仁,所有的新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以重塑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

3.积极组织军训,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

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人的作风感染学生是技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以军队一日生活制度和内务整理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转贴于

4.实行值周制度,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

每个班每学期都要值周1-2次,学生值周既要负责教学楼、公寓楼和整个校园的卫生,又要负责维持各班的自习纪律,检查“两操”的出勤人数,与学生会一起,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5.进行法制安全宣传,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学校定期召开法制安全教育大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对各种安全隐患提醒学生注意。做到防微杜渐,常抓不懈,有效遏制了校园中违法乱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思想有障碍、行为有劣迹的学生则重点监控,定期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疏导。

6.改革课程体系,进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知识层次不一,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基础课的教学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讲一点掌握一点;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讲深讲透,鼓励他们报考高职院校。

7.对学生管理实行综合学分制,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就学生的学习和日常操行赋予一定的学分,以学分的高低来反映学生的学习和遵章守纪情况,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分制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每月一总结,以此作为学生评先树优、推荐就业的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遵章守纪的积极性。

8.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教育。教育的基础就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并就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适当指导,避免出现“5+2=0”的现象。

9.加大推荐就业力度,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