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员工管理制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3 11:18: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员工管理制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员工管理制度

第1篇

规章管理制度

文件名称:《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ZW-HR-006

版 次:A-0

生效日期:20xx-7-15

签 发:

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 目的

规范公司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明确新员工试用期培训流程及要求,提高试用期员工转正合格率;明确新员工试用期考核流程及标准,有效鉴别新员工的适用性,降低公司人力成本。

二、 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

三、 管理原则

1. 完善新员工入职报到流程,让新员工在短时间内融入公司的工作氛围。

2. 建立新员工试用期辅导员制度,帮助新员工迅速融入团队,进入工作角色,增强新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培训及考核制度,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提高新员工的工作效率。

4. 明确新员工试用期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及时沟通与指导。

第二章 新员工入职管理

一、 新员工入职前的准备

1、 人事行政部按照人员招聘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做好录用通知的发送、入职报到时间的确认、办公物品准备等,以及通知用人部门新员工报到时间及相关事宜。

2、 用人部门协助人事行政部做好新员工办公位置的安排(包括办公桌椅、电脑等)及确定新员工试用期辅导员。

二、 入职指引

1. 人事行政部:新员工入职当天办妥相关入职手续后,由人事行政部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如下指引:

l 人事行政部代表公司对新员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新员工简单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组织架构、人事行政规章制度等内容;

l 与新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并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l 人事行政部负责将新员工带到所属部门,并介绍给所属部门全体员工;

l 新员工入职当天下班前,由人事行政部负责跟进新员工当天工作及其他情况,并及时反馈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

2、 部门负责人

l 向新员工介绍部门组织架构、各岗位职责,以及新员工试用期主要工作内容、考核目标及标准等;

l 将新员工介绍给新员工试用期间辅导员认识;

l 与新员工沟通,及时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第三章 新员工试用期辅导

一、 试用期在岗辅导员辅导

1、 辅导员基本条件

l 公司正式员工,认同公司企业文化,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l 现岗位专业人士或熟悉新员工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等;

l 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计划性和沟通能力。

2. 辅导员职责

l 对新员工进行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的指导,帮助其提高工作技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l 及时了解新员工思想动态,为新员工解答疑难,帮助其快速融入团队;

l 向部门负责人或人事行政部及时汇报新员工的工作及思想动态等情况;

l 对新员工试用期考核评估结果提出建议。

二、 试用期部门负责人工作指导

1、 试用期工作计划的审批、工作目标的跟进和指导。

2、 新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需定期与新员工就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沟通,并提供帮助和指导。

3、 新员工思想动态跟进。定期与新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工作思想动态,并及时对新员工进行指导,如发现新员工有异常情况(例如:明显不胜任岗位、不适应企业文化等需辞退或表现特别突出需提前转正等),应及时向人事行政部反馈。

4、 对于关键岗位(如经理级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或重要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人事行政部每月负责跟进及沟通,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新员工试用期转正

一、 试用期转正考核及结果运用

1、 考核时间

新员工试用期满前十五日内进行转正考核,试用期满前2个工作日务必结束。

2、 考核要素

l 工作态度:包括责任心、团队合作性、主动性、纪律性等内容。

l 工作能力:主要指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等试用员工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能力。

l 工作绩效:新员工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考核期内所安排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达成每月工作目标。

3. 考核流程及结果运用(注:可根据具体岗位来确定)

l 试用合格,原职留用

试用期满前两个星期,人事行政部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部门反馈试用人员试用表现,其直接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新员工试用期考核的内容在《试用期员工转正考核表》中评分、以及在《试用期员工转正申报表》上详细列出考核意见,并按审批流程签批生效后于试用期前一个星期内提交至人事行政部;

l 试用期内表现突出,提前转正

由用人部门提交《试用期员工转正考核表》、《试用期员工转正申报表》,评分并陈述事实与理由,按审批流程签批生效后提交至人事行政部(注:提前转正试用期限不得少于一个月);

l 试用期不合格,予以辞退

试用期间,新员工有严重违规行为或能力明显不足者,试用部门应在《试用期员工转正考核表》、《试用期员工转正申报表》中评分并陈述事实与理由,按审批流程签批生效后于辞退日前五个工作日内交人事行政部(注:最迟不得超过试用期满前五个工作日),由人事行政部将试用期不合格的事实和理由通知相关员工,并办理辞退手续。

二、 定岗定薪

员工试用期满或提前转正的,按照入职时确定的薪资,并结合试用期考核结果,进行定级定薪。

三、 员工转正沟通

l 直属上级沟通:

员工转正后,所在部门直属上级与员工进行面谈,传达转正及定岗定薪结果,肯定工作成绩,并就工作期望、主要工作目标、工作改进方向、岗位规划等内容与员工进行沟通,并了解员工需求及想法。对员工提出的合理需求及建议,直属上级予以积极配合。

l 人事行政部沟通:

人事行政部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从企业文化、员工满意度、员工职业规划、工作需求、建议等各方面了解员工的想法,有相关问题及时反馈给员工直属上级

第五章 附则

一、 本制度将于最终签批生效后起执行。

二、 本制度为公司内部管理文件,任何人不得随意复印和外传

第2篇

【关键词】 老国有企业;老员工;企业管理;激励措施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老字号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老员工的管理问题始终是企业管理者面对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新的薪酬制度下,尽管大家的薪酬普遍都在涨,但在以岗定薪、岗位工资与新员工平等对待的现实面前,许多老员工的情绪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波动,出现不安甚至沮丧、失落,工作积极性也有减弱。鉴于此,如何认识、管理和对待新薪酬制度下老字号国有企业老员工就成了一个主要课题。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社会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主线的新的薪酬制度下,老员工出现情绪变化的现象是正常的,这是给企业管理者和持续健康发展发出的一个明确的信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老员工的管理要区别对待,正确认识老员工情绪变化现象的必然性。一方面,他们伴随企业历经十多年或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一定的感情和依赖心理,如果一下子让他们与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享受“平级平座”的薪酬待遇,会让他们的自尊心或面子接受不了,感到自己“年龄大了、没用了”,产生一种失落感,所以我们要客观公正对老员工进行评价和区别。如何才能客观公正评价和区别一个人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应把握两点:本分与不本分人、可塑与不可塑人。笔者以为,大部分老员工是本分的,他们和企业一路走来,除了具备一般人的道德底线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子女的成长,知廉耻、顾脸面的思想越来越强,这些人通过平常的为人处事和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判别出来;在区分可塑之人与不可塑人时,除了看他的工作态度和上进心外,最主要的是考察他的悟性和适应性,如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训、学习、奖惩、降级等措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态度、效率仍没有较大变化的,这种人就是不可塑之人。

在新的薪酬管理制度下,要消除老员工情绪变化的矛盾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和对待。

一、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对老员工情绪影响的重要性

薪酬问题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是企业发展的大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中,工龄在十年以上的职工就算是老员工。老员工在企业员工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对企业的发展、稳定举足轻重。总书记在二O一一年“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说明发展与稳定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我国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复杂形势下,稳定大局则尤为重要,稳定压倒一切。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考虑企业发展、出台重大政策、举措时,应把维护企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认识、去对待,积极预防、化解和消除“老员工情绪变化”等一切矛盾因素,努力营造“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薪酬制度的“两面性”

在促进企业、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项政策、制度都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而每项政策、制度往往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都需要一定的试行期、适应期,不断调整完善,既不能“一锤定音”,更不能一成不变。上进心强、身上还有潜力、创造力,能和企业一起发展的老员工,对企业来说仍然是个宝,企业应该在确定薪酬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鞭策,点燃其内在的激情,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让他们继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上进心不强,工作平庸又不善于加强学习的老员工,那么,这些人的薪酬待遇就必须降下来,并调配到其它适当岗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新的薪酬管理制度下,一棍子把人打死,制造老员工情绪变化的新矛盾,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充分认识激励手段在新的薪酬管理制度下管理老员工的意义

对人来说,激励手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总是强心剂,不但能使人积极快乐地工作、生活,还可以开发人的潜能。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一小部分即20-30%,刚刚能保住饭碗即止;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潜力的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同时,对老国有企业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智力劳动的作用日益显著,企业内所拥有的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企业作用的发挥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在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艰苦的条件下或制造行业中,经验型的老职工在施工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在考虑、制定新的薪酬管理制度时,要把激励因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考虑、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和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增加其安全感、满意感,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保持企业的稳定性。

四、善于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激励员工

一是为老员工提供常态的学习机会,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培训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运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手段;将企业老员工的表现按照好、中、差区分开来,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使先进的人继续保持积极的行为,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三是完善企业文化,让老员工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并把组织目标具体分解为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尊重员工个体差异,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对高素质、表现好的员工不断地正激励,对低素质、表现差的员工不断地负激励,使员工在反差对比中建立持久的推动力。五是感情激励,领导者对老员工给予信任、尊重、关心、爱护,鼓励他们放手大胆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指导、帮助和协调,从而赢得老员工的理解和信任,积极发挥同心协力干好工作的能动性。

总之,企业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规模,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对老员工的管理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去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管理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具有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 廖泉文.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7.1.

[2] 李敏.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广东社会科学,1999.5.

第3篇

第1条目的

为规范集团公司及各成员企业薪酬管理,充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制定原则

(1)竞争原则:企业保证薪酬水平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

(2)公平原则:使企业内部不同职务序列、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员工之间的薪酬相对公平合理。

(3)激励原则: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决定员工的薪酬。

第3条适用范围

本企业所有员工。

第2章薪酬构成

企业薪酬设计按人力资源的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着重体现岗位(或职位)价值和个人贡献。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共同致力于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共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第4条企业正式员工薪酬构成

(1)企业高层薪酬构成=基本年薪+年终效益奖+股权激励+福利

(2)员工薪酬构成=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各种福利+津贴或补贴+奖金

第5条试用期员工薪酬构成

企业一般员工试用期为1~6个月不等,具体时间长短根据所在岗位而定。

员工试用期工资为转正后工资的70%~80%,试用期内不享受正式员工所发放的各类津贴。

第3章工资系列第6条企业根据不同职务性质,将企业的工资划分为行政管理、生产、营销、后勤四类工资系列。员工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详见下表。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表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行政管理系列1.企业高层领导2.各职能部门经理

3.行政部、财务部、业务部所有办公室职员生产系列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所有员工(各部门经理除外)后勤系列一般勤务人员如司机、保安、保洁员等第4章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标准的确定

第7条基本年薪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它是由个人资历和职位决定的。该部分薪酬应占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薪酬的30%~40%。

第8条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由薪酬委员会确定,确定的依据是上一年度的企业总体经营业绩以及对外部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的分析。

第9条年终效益奖

年终效益奖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一种短期激励,一般以货币的形式于年底支付,该部分应占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薪酬的15%~25%。

第10条股权激励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激励手段。股权激励主要有股票期权、虚拟股票和限制性股票等方式。

第5章

一般员工工资标准的确定

第11条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根据该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工资标准。企业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根据各岗位所承担工作的特性及对员工能力要求的不同,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第12条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根据企业经营效益和员工个人工作绩效计发。企业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其标准如下表所示。绩效考核标准划分绩效工资分为月度绩效工资、年度绩效奖金两种。

月度绩效工资:员工的月度绩效工资同岗位工资一起按月发放,月度绩效工资的发放额度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确定。

年度绩效奖金:企业根据年度经营情况和员工一年的绩效考核成绩,决定员工的年度奖金的发放额度。

第13条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是对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所给予的一种补偿。其计算方法为从员工正式进入企业之日起计算,工作每满一年可得工龄工资10元/月;工龄工资实行累进计算,满XX年不再增加。按月发放。

第14条奖金

奖金是对做出重大贡献或优异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的奖励。

第4篇

您好!

此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本单位员工的满意程度,包括(对工作汇报回报的满意度、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工作背景的满意度、对工作关系的满意度、对企业管理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经营的满意度)。与员工的满意度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以及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达

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整个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统计、分析、销毁整个过程均由调查组独立完成,所以,在填写问卷时,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对这项调查的回答无所谓正确与错误,这里最重要的是您的回答尽可能的反映您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谢谢您的合作!

一、基本资料

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学历:

所在部门:

工作职位:

参加工作时间:

到本单位的时间:

您的年收入大约是:

二、满意度调查

请您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在各评价项目相应的满意度上划“√”号。

编号

您对目前工作的感觉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1

对目前工作的整体评价

2

对工资收入的感受

3

对福利待遇的感受

4

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

5

别人对我工作的认可程度

6

工作中个人能力及特长的发挥

7

别人对我的尊重与关怀

8

工作中取得的社会地位

9

对企业培训机制的感受

10

对企业晋升机会的感受

11

目前工作提供的发展空间

12

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13

企业对我职业生涯的规划

14

奖惩制度的公平合理性

15

对工作数量的感受

16

对工作难度的感受

17

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18

工作具有的挑战性

19

对工作本身的兴趣

20

工作具有的创新性

21

从事不同工作的机会

22

独立工作的机会

23

工作任务的完整性

24

工作技能的多样性

25

工作提供的稳定就业感

26

技能及兴趣爱好与目前工作的合适性

27

完成工作所赋予的相应权利

28

工作场所的安全、整洁性

29

工作设施的齐全、可得性

30

工作休息时间和加班制度

31

工作群体的人际关系

32

工作群体的员工士气及心态

33

工作群体的团队精神

34

上级对待员工的方式

35

上级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36

人事决策的公平性

37

相关决策的参与程度

38

监督机制的合理性

39

工作职责的明确程度

40

上级的经营管理能力

41

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2

绩效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43

绩效沟通与反馈的及时性

44

工作绩效与待遇的相关性

45

不同领导分配工作的冲突

46

企业经济指标的达成情况

47

企业的发展远景及规划

三、工作期望调查

以下是一项工作可能提供的不同机会,对您来说,从一份工作中获得什么最为重要,请您依照您的真实想法在他们相应的重要程度上划“√”号。

编号

工作特征的重要性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极不重要

1

公平的回报

2

好的薪酬收入

3

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4

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5

公平的晋升机会

6

工作具有成就感

7

适当的工作负荷

8

工作具有多重性

9

丰富的工作内容

10

多样化的工作技能

11

自主地完成工作

12

完整的工作任务

13

强烈的工作兴趣

14

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

15

充足的工作资源

16

灵活的工作时间、空间安排

17

上司对工作的支持

18

良好的人际关系

19

明确的工作职责

20

工作中多指导、少监督

21

客观公正的业绩考评

22

相关决策的参与

23

及时的业绩沟通与反馈

24

良好的企业发展前景

四、组织承诺调查

编号

项目

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

说不清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1

效益差也不离开

2

对单位感情深

3

对单位愿意贡献全部心血

4

认为对单位负有义务

5

跳槽不道德

6

应该忠诚于一个单位

7

对单位全心全意体现个人的道德操守

8

工作本身提供了自己学有所用的机会

9

工作中学习、接触新知识的机会较多

10

晋升机会比较多

11

工作中面临许多的挑战

12

在这里工作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13

其他单位没有这么好的福利待遇

14

其他单位很难有这么高的工资

15

整个家都在这里,离职成本太高

16

技术水平或学历不高,难找其他工作

17

别的单位效益不好

18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9

自己已适应所在组织文化和行为方式

20

不愿舍弃单位内熟悉的人际关系网络

21

领导和自己关系不错

22

工作中已和同事之间形成默契的配合

五、最后几个问题

请您依照您的真是的感受在选项后面划“√”号。

Q1.如果您对工作整体感到满意,您会:

1

增加抱负,提高绩效

2

保持原状

Q2.如果您对工作整体感到不满意,您会:

1

降低抱负水平,离职或缺勤,达到心理满意

2

抱负水平不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

保持不满,但不表现出来

4

积极尝试改变现状

Q3.您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

1

非常满意

2

比较满意

3

不确定

4

不太满意

5

很不满意

Q4.您对目前工作压力的总体感受为:

1

非常大

2

比较大

3

不确定

4

不太大

5

根本没有

Q5.您对组织中的的现实经历与预期比较的整体感觉为:

1

远比预期好

2

比预期稍好

3

和预期一样

4

有点不如预期

5

与不如预期

Q6.您在组织中前一个季度的绩效水平为:

1

优秀

2

良好

3

中等

4

需改进

5

不令人满意

Q7.您在未来一年内离开企业的可能性为:

1完全不可能

2

不太可能

3

不确定

4

有可能

5

很可能

Q8.您在未来三年内离开企业的可能性为:

1完全不可能

2

不太可能

3

不确定

4

有可能

5

很可能

Q9.如果您知道其他单位有合适的职位是否会积极应聘?

1完全不可能

2

不太可能

3

不确定

4

有可能

5

很可能

Q10.最近3个月您缺勤的次数为【】次,其中病假【】次,事假【】次,没有请假【】次。

Q11.您是否更换过工作单位?

1

2

否(跳到Q13)

Q12.您更换工作单位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多选):

1

工作压力太大

2

缺乏工作自主权

3

收入太低

4

没有提升机会

5

工作没意义6

同时关系紧张

7

难以实现个人抱负

8

工作期望受挫

9

工作条件差

10

其他

Q13.您认为您目前在职业生涯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1

目前正在逐步适应工作

2

目前工作已完全适应

3

介于前两种阶段之间

Q14.您认为目前在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阶段?

1

正在逐步适应组织内部的各种关系

2

完全熟悉组织内部的各种关系

3

介于前两种阶段之间

六、结束语

问卷中的问题可能还没有覆盖您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感受,我们非常希望您能表达您更多的感受和期望:

1.

第5篇

相关热搜: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范文  公共管理理念

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当今公共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现实决定的。在多元主体下认清公共管理制度的现状,明确创新公共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困境,对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公共管理制度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多元主体下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落后的公共管理制度会束缚人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法则,会不断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要破除生产力发展的楞楞框框,摒弃那些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制度,不断用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去武装人们的头脑。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选择。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驱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健全民主制度,而制度的健全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加强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要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证实现依法治国、规范党政关系、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1.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竞争不充分。由于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权力的配置表现出单极化、单向性的特点。公共权力多为国家垄断,国家与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划分不清晰。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组织逐渐兴起,但不管在运行机制还是组建模式方面,都是政府占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政社界限模糊、运行模式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缺乏市场竞争的自主性。政府的行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抉择,加之法律制度与民主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竞争环境很不充分,多元利益与公共权力的分散不能很好地整合,一些社会组织的利益与公共事业的利益很可能发生矛盾,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数量庞大的职能性社会团体挤压了公共主体的竞争空间,也造成了主体竞争不充分。

第6篇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历经20年多年的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已渐趋成熟和完善。先期而行的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试点、近期确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之制,彰显出了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优化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设置独立的职务序列,进一步细化职位;实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确立科学合理的薪级工资制度;加强相关的制度构建与衔接,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关 键 词:分类管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薪级工资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1-0070-05

收稿日期:2014-10-31

作者简介:邹丽君(1968—),女,湖南祁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宪法与行政法学、公务员法学、法律史。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国家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标志。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西方公务员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更加规范和成熟。历经20多年的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公务员制度亦日臻完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公务员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公务员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得到了加强。分类管理改革是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的任务。近期的司法体制改革亦确立了司法领域的分类管理制度,即对法官、检察官不再沿用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近几年,作为分类管理改革的一部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在有关部门和地方进行的试点工作均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基于现行法律关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制度设计,在总结该类型公务员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队伍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构想。

一、现行法律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的设计

分类管理是现代公共职位分类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分类管理制度可以为各类公务员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呈现各类公务员职业发展的规律。分析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后发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构建了成熟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位分类管理制度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品位分类管理制度在经历了各自漫长的制度设计、变迁、创新过程后,呈现出两者的分类界限不清晰、利弊互避、类型互补的倾向。顺应社会分工逐步细化之发展态势,立足于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我国渐次构建起了具有“本土性”特征的职位分类制度。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8条第2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肇始,然而,其职位类别的划分体现得并不明显,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职务序列也呈单一化的特征。有关公务员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之“是否承担领导职务”的简单分类标准无法体现职位性质与工作特性,不平衡的非领导职务设置更是难以适应队伍基数较大的行政机关管理之需,而且这种分类只体现了公务员职务级别高低的纵向性,没有横向的分类,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行政层级与工作岗位的多重性和多样性无法凸显,[1]制度设计仍然没有脱离“官本位”的思路。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在承袭《条例》既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原来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创新,明确规定分类管理是我国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务员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首次从法律层面将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单列成类,外显了各类型公务员之殊异,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公务员法》对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序列进行了列举性规定,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务序列却未能得以明确列举,仅被以“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简单述之。制度设立的初衷旨在改变公务员“大一统”的单一管理模式,然而分类设计仍存在过于简单、原则性强之缺憾,职位分类仅仅是一个非常粗线条的框架,相关的细节性规范明显缺失,必然导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各自对法律的理解进行职位设置与选拔人员以及地区规范、选拔标准不一致等等。因此,制度在实践运行当中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况且,现实中的公务员队伍主要由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构成,公务员队伍中90%是科级以下干部,60%在县以下机关工作,职业发展空间、职务晋升通道受限,分类管理制度之优势尚未真正得以彰显。

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试点改革经验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发展存在自我强化的倾向,从而形成的“路径依赖”制约着制度变迁过程。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亦无法避免制度自身的自我强化,导致制度运行的成本增加,难以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受制于政治、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以及制度具体操作与运行的复杂性、技术性、规范性等,分类管理制度在实施初期曾暴露出投入大、程序繁琐、结构复杂、难以接受等缺点。制度设计的优势无法被多数利益相关者认同,制度预期收益不甚理想,制度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阻。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选取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开展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选取质检、工商、税务等系统开展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选取深圳市开展公务员分类管理综合试点工作。2010年2月,深圳市全面启动改革,对职位类别进行了全新划分,具体为:将原来单一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位类别分而列之,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职位被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类,凸显了各职位类型的工作职责、职务序列、升降机制以及工资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构建起了不同职类分途发展的基本模式。依据“四五”改革纲要,①司法体制改革亦明确了“推进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2]以改变长期以来沿用的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凸显司法职业特点。改革选取上海市、湖北省、吉林省、青海省、广东省、海南省进行试点,并由上海市率先“破冰”。

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试点的情况看,按照《公务员法》总体框架,试点基于职位的特殊性设计具体内容,涉及的职位主要是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执法职责的职位,试点中适用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称谓不一,包括工商系统的“企业注册官”,质检系统的“质量技术监督官、检验检疫官”,深圳市的“执法员”等。试点改革提供的经验主要有:一是设立了单独的职务序列。按照试点制度设计,江苏等五省(自治区)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从事法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合格评定、执法稽查等业务工作的公务员,被聘为七至一级质量技术监督官,检验检疫系统内从事与执法相关工作的公务员被聘为七至一级检验检疫官,各级公务员分别承担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不等之工作职责,尤其是一级官被赋予了全面的本专业领域质监业务的技术管理权,承担重要、疑难质监业务工作以及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官的业务指导工作。深圳市的行政执法类职务统称为执法员,一般分七个职级,均为非领导职务,职务设置不受机构规格限制,一、二级执法员实行职数管理,三级执法员以下职务不设职数限制。公务员主要依据个人年功积累和工作业绩晋升职务,给市、区、街道和基层所、站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提供了均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3]同时,晋升的路径较为清晰、平稳,没有明显的最终发展高度差异。二是探索建立了薪级工资制度。深圳市按照“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思路建立了薪级工资制度,并与公务员的住房、保健等福利待遇挂钩,与现行公务员工资水平进行比照,薪金制度简化了工资构成,确定薪级工资为工资总额;按照综合平衡的原则确定了薪级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各职级的对应关系,即每个职级对应若干个薪级,根据个人年功积累和现实表现情况,每年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等次的,可在其职级对应的薪级范围内晋升一个薪级,实现了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的稳步增长,绝大部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在退休前可以晋升到二级执法员,大致能够享受到综合管理类副处以上公务员的薪酬待遇。三是确立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招聘制度。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可以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任使预设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大。结合行政执法类职位的特性和需求,招聘考试的内容侧重于考察报考者执法的基本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执法基础知识等为考试科目,凸显了职位的专业化要求。四是平衡了与公务员其他制度的对应、协调关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试点改革的制度设计有效对接了聘任、考核、培训、交流等其他公务员制度,区分了委任制和聘任制两种情况,即原属试点单位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统一套转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新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采用聘任合同管理方式。

三、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优化策略

“大一统”的公务员管理模式压缩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与待遇提升的空间,阻碍了公务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以“为公务员开辟专业化发展道路,拓宽更为合理的职业发展空间”为着力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试点改革仍难逃制度之弊,实际运行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对一、二级执法员严格的职数限制仍然为大多数公务员设置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造成了执法类公务员现实发展的“瓶颈”;年轻公务员也因此会产生晋升无望之感,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受挫。在薪酬制度设计上,现有的薪级设置级数偏少,总体上少于综合管理类的级数,直接制约了执法类公务员职级工资提升的空间;并且经过套改后,不同薪级之间无较大差距,正处级公务员套转执法员后,其原本工资水平就已达到或超过一级执法员的顶薪水平,会使其产生职业发展前景丧失之感;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跨职类流动设置严格的制度障碍和交流代价也有失公允。①因此,吸纳先行试点部门和地区的分类管理经验,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进行制度层面的优化设计十分必要。

⒈设置独立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按照现行的法律制度安排,只有综合管理类职位明确设置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各自序列体系,各级职务实行职数管理,其他类公务员尚未设置法律层面的独立职务序列。上海司法改革方案提出,“实行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核定法官、检察官员额,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司法机关各类人员分类管理,促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4]

司法改革后的法官、检察官助理或初级法官、检察官应有单独的职务序列和晋升通道。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可统一设置含七个职级的职务序列,职务仍沿用试点中的“执法员”称谓,除少数较高层次职务外,其他层次职务不受职数限制,并适度扩大一、二级执法人员职数,给大多数公务员创造职业晋升的机会;明确各层级职务的非领导职务属性,且上下级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以保障执法员执行公务的独立性。职级晋升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依据年功积累和工作业绩情况进行合理考量,提高晋升的透明度,以最大限度激发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切实达致职务与职级并行之预期目标。

⒉进一步细化行政执法类职位。为实现人岗相适,不断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行政执法类职位可以进行职组、职系归并,同时亦需进一步具体细化。可以在行政执法类职位中单列出“行政执法类专业执法职系”,把执法队伍中诸如食品执法、特种设备执法、药品执法、医疗执法等专业要求较高的职位纳入其中,以更精细化的管理激发公务员的创造力,提高其执法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需继续探索实施职位说明书制度,明确规定职位的入职资格和方式、主要职责、适用范围、职务序列、薪酬待遇等,并且统一规范职位说明书,适时向社会公开,保持职位说明书的稳定性。

⒊实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需要创新性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模式,先进、开放性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借助完善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对各类机关进行信息采集,并且逐步汇集形成公务员基础信息库,进而对公务员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利用,准确把握公务员队伍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公务员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管理的依据;同时,优化和重塑管理业务流程,减少和消除各管理环节之间的间断,增强管理职能运行的协调性、准确性,促成公务员管理职能从事务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换,提高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⒋确立科学合理的薪级工资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实行公务员科学、高效管理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依据心理契约理论,提供公平的报酬是组织对公务员承担的责任,否则会影响公务员的工作满意度。[5]我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资待遇与职务挂钩,大多数普通公务员晋升机遇较少,待遇偏低。

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无法呈现专业分工与业务分类对薪酬待遇的不同需求,难以彰显不同职位公务员的专业化特点,因此,改革现行的公务员工资体系,探索建立类别工资制是公务员薪酬制度建设之着力点。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务员分配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弱化职务在工资内的构成,强化类型级别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确立年功在分配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工资确立的合理性和平衡性以及工资立法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司法改革后的法官、检察官将实行适应司法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继续实行目前的工资制度;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可以确立结构相对简单的薪级工资制度,同时适当增加薪酬的等级,扩大不同薪级间的级差和数额,并根据考核情况逐年对工资予以动态调整,使公务员的薪酬待遇得以稳步提升。这样,既能体现公务员群体内部的公平,在公务员体系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也有利于公务员工资的外部竞争。

⒌加强相关制度的构建与衔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明显提升了公务员的专业化水平、服务意识和执法效率,但是制度和机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需要将一些相关制度细化和有效对接,以构成符合职类特点的制度体系。在用人机制上,可以采用单独招考方式选拔新入职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基于职位之间的差异性对入职者提出更为精准的职业素质要求,以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执法素质测评》等为考察内容,同时进一步细化考试的具体内容、要求、组织、程序等等;对相关职位新入职的公务员实行聘任制,以灵活、便捷的聘任合同管理方式激发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有机结合的原则,克服现行考核制度缺乏明确、可行、有效的测评办法以及考核走过场等积弊,针对不同层级和岗位的特殊性设计绩效考核标准和办法,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考量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素质能力、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此外,仍需加强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位特性相匹配的晋升、培训、交流等制度建设,使公务员制度体系更趋完善、合理。

⒍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关涉的范围较广、调整的利益关系复杂,相关试点系统和地区分别颁行了制度运行规则,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比如:深圳市颁布实施了《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办法(试行)》,就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招聘、培训、交流、晋升和薪酬待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规定。2013年,国家公务员局起草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待条件成熟时还要适时修改《公务员法》中与之相关的条款,以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法律保障机制。

总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是行政机关中直接执行法律和公共决策、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殊职业者”,《公务员法》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职位重新进行调整和设置,单列出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职位,建构起行政执法类与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平行管理、特色运行的发展模式;给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设计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拓宽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了公务员均等、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一些部门和地区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试点显示出了预期制度绩效,然而还有诸多体制、机制因素使既往的改革无法“尽善尽美”。基于职类特点和履职要求,改革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仍需着力于公务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在进、出、管、评等机制方面的改革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与之相关配套的社会综合改革支持亦需及时跟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于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真正达致公务员分类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高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5.46-47.

[2]王逸吟.法院改革再出发[N].光明日报,2014-07-10(05).

[3]王春业.行政公务员全员聘任制改革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168.

[4]郝洪.告别“盆景式” 摸索“可复制” 上海司法改革掀起盖头[N].人民日报,2014-07-13(01).

第7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公立医院;方式;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对于医院而言非常重要,它是医院正常运行的核心和重点,同时也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务基础,如果出现了风险,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因此,如何合理的对财务进行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新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所产生的影响

在如今新制定的会计制度之下,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要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以医院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财务指标制定新的规定。这样才能够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并且达到医院的管理目标。

(二)对医院会计核算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建立了新会计制度以后,医院在处理会计流程以及会计报表的时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过去的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其增添了很多个部分。举个例子:在对金融工具进行分析和测量的时候,里面增加了很多关于会计核算的体系,这样就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三)对医院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之下,每一个医院都需要对自身财务报表进行统一编排。在过去,很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一定的标准,这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改革,重新编排的财务报表有利于医院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

二、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一定的执行力

很多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没有一定的执行力。一般情况下,医院仅仅只是对医疗服务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关于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等部分,却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此外,在采购药品、器械的时候,也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来进行。采购人员出具的财务凭证根本不能够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不够到位

根据笔者的调查,一些公立医院没有制定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对于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目等,也根本没有进行实际的管理。此外,因为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达不到一定的要求,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三)没有采取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

在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之后,必须要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举个例子,采用了财务软件,可以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规范。但是,目前很多医院都没有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这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比较滞后,不但效率低,甚至还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三、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举措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制度

因为新的会计制度对预算有很高的要求,过去的预算编制方式不能再适应医院的需要了。所以,必须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新的方式。总体来说,需要采用增量预算、弹性预算以及零基预算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将会计数额进行固定。再通过分级编制以及其他的形式来对预算的目标进行分解,最后落实到位。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医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更好的实施管理措施。同时也能够使得每一个科室的财务管理都井然有序,达到医院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

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于医院的管理是非常有利的。很多公立医院都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制度并不了解。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所以,医院必须培养出更多优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这样才能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而且财务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进行提升,比如参与计算机培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医院更是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最后医院还要建立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使得财务管理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

(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需要长期进行。而且其容易出现一定的风险和问题,所以医院必须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只重视短期利益,要重视长期利益。为了时时刻刻防止风险发生,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意识到当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果当前的业绩比较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持警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出现的机率,并且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制度。

(四)建立合理的支付制度医院的支付制度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资金的支付,更是要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在进行采购之前,财会部门必须要向采购人员索要相关的资料和凭据,因为这些凭据是支付

的重要凭证。支付票据必须要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并且签字后,才能确定付款的进度。另外还要预留大概20%左右的余款,采购的最后阶段再支付和结算。这样可以避免采购回来的药品和器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需要扣款,但却无法扣款的情况发生。所以,这样的支付制度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五)对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第一,要根据医院收益来对上缴的基数进行确定。目前,尽管很多医院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但是根据全成本核算的要求来进行衡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存在毛长利短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医院为了防止患者认为看病贵,就减少了药品和耗材的成本,所以医院在上缴毛收入比例后,却发现有所亏损。所以,需要按照医药的收益来对上缴的基数进行确定。第二,医院需要根据类别来上缴比例,因为不同的医院实际情况不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可以降低一些比例。这样能够提高医院保障能力,也能够促使医院对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六)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必须要摒弃过去的传统记账方式,实施电子信息存档模式,对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因为过去的记账方式不但效率低,还容易出现差错。同时,还可以使用软件来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管理者根据其中的关键数据,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决策。不管是医院的医疗设备还是设施,全部需要实施一体化、信息化的管理,从而确保每一个账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另外,还要根据财务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分析,为医院提供更具备参考价值的依据,帮助医院更好的进行管理。因此,医院必须要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

四、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国家新制定的新会计制度,不但强化了医院的预算,还规范了医院的会计核算信息。所以,公立医院为了尽快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院减少财务风险,并且顺利的运行。同时,这也是建立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目标。

作者:孙佳蓓 郭妍 雷雨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姚秋群.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88-188.

[2]许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构想[J].财经界,2014,(32):137-137.

[3]张瑶.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J].中国经贸,2015,(12):248-248.

[4]戴玲.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商情,2014,(36):93-93.

第8篇

【关键词】加强管理;控制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1-01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不断增加,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都使医院感染防控问题愈加突出。而消毒供应中心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是医院的“心脏”,它担负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发放等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与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

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合理布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

医院CSSD建设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宜接近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环境清洁,区域相对独立,工作区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空气流由洁到污,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严格划分3个区域。工作区域的温湿度设计和材料有严格要求。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保障

健全CSSD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并落实到实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以一切为了临床,一切防控感染为目标。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3 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即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其操作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供应中心人员须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质量标准,层层把关,既满足临床需要,又保证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格物品回收

采用封闭式方式回收,传染性的污染物应双层封闭包装,表明感染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中心有一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得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清洗时一律戴手套,玻璃用品执行四步洗涤法(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首先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清洗程序:冲洗含酶洗涤剂洗涤软水漂洗纯化水终末漂洗,消毒烘干上滑润剂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自2000年卫生部颁布《消毒技术规范》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法规,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为了保证其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5 对紫外线灯管每月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不得低于70uW/cm2,新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

6 供应中心应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验收制度,登记账册,记录每次到货数量,生产厂名、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和有效期,登记人签名。按规定使用。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等文件,强化无菌观念和正规化管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中心的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第9篇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举措

1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新会计制度准则下,各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要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公立医院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目标,对财务报表,财务分析、以及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新的规定,以便财务管理能够适应新会计准则发展的要求,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导分析。

(二)新会计制度影响着医院会计核算体系

这个新会计制度的建立,让医院会计处理流程、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发生了新的变化,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金融工具的测量和披露等,以便完善和健全现如今的医院会计核算体系,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坚强后盾。

(三)新会计制度影响着医院财务报表

新会计制度强调各个事业单位应该统一编制单位的财务报表,因此新形势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应当进行革新。统一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新的发展,而以往财务报表不统一,或是根本没有财务报表会让医院的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和体系。所以新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这些年以来,新会计制度已经在各个单位进行落实,并且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是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发展,医院财务管理取得了许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务管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当在新会计制度准则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加强财务管理的革新。

(一)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

现如今,许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都不容乐观。一般而言,医院面对医疗服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而对于器械和药品等医疗用品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在采购、销售等环节都很难贯彻和执行新财务管理目标,许多财务凭证都没有体现财务管理的根本要求,不符合现在会计核算的科学准则。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到位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许多公立医院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去监督财务会计凭证、各项账目。由于没有在医院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而且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因此财务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医院发展的目标,容易产生很大的问题。

(三)没有革新财务的管理软件

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制度必须使用财务管理软件来作为基础设施,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可以系统化、规范化以及人性化的操作各项财务管理系统,但是当前我国许多的公立医院都没有使用财务软件,一些医院的财务管理软件也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让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3 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举措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在新会计制度下,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适合形式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按照医院不同的服务项目、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计划采取新的准则和方法。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增量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相结合的机制,将会计数额确定在合理的范围以内,通过分级编制和上下结合的步骤来合理分解医院总预算目标,并在各个部门切实落实到位。由此以来,各个部门可以在新制度下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强科室的财务管理,全面开展各项支出的制度化,让医院在合理的发展中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医院最佳的服务,从而增加社会竞争实力。

(二)加大力度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现如今的公立医院中,财务管理的相关人才非常缺乏,主管财务的医院领导对财务制度并不了解,只能满足医院的日常运行。在新会计制度下,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应当培养更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适合新形式的需要,将相关法律贯彻落实到医院财务管理中来。当然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接受培训,将新的理念和法律法规应用到工作中来,不断地提升自己大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在财务知识方面应当不断提升,从而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让人才为医院财务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切实加强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所以应当科学决策量力而行,将长远利益摆在第一位,忽视短期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所以,医院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并且时时刻刻预防风险的发生,面临风险时也要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警惕心理,通过分析医院财务报表信息,认识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而不要因为短期的良好业绩而被表面所迷惑,要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新会计制度的发展的要求。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在此种情况下,应当找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健全提供新的举措和思路。朝着解决问题的思路,本文探讨了在新会计制度下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三个方面,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朝着更好方向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赫男.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视野[J]. 财经界(学术版),2012(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