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07:38: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共关系学课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引 言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那么,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市场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公关决策能力和公关创新策划等能力。
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由专科层次刚刚升格至本科的院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建成苏北一流、江苏省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以工程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多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其中管理学院开设的《公共关系学》就是一门紧随时代、注重应用的课程,而且这门课程通常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前一个学期。由于很多学生对未来寄有较高的期望,对自身缺乏科学的定位,还有些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产生浮躁心理。针对学生又想学习,又想走入社会进行工作实践的矛盾心理,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得到学生的理解、支持和认同,顺利地组织教学。
通过对学校部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了解,发现不少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性;实践教学中缺乏对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对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来说,所表现出来的是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新知识、新技能理解不够;实践活动无针对性,系统性,实践能力得不到具体的锻炼。因此,如何向学生讲授,使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掌握其中的精华,同时,通过学生动手、动身、动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正确认识社会,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使得自身形象得到良好展示,为自身就业、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这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公共关系学》课程“漏斗对接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
对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应该清楚不能为了实践设计而设计实践方案,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首先要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这就要把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掌握,然后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实践活动,最终达到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参加公关活动实践,补充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或难以切身体会及深刻领悟的知识,为学生就业和能力拓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就是所有的实践设计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性和经济性。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笔者根据这几年从事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的一点经验,摸索了一套的“漏斗对接教学”方案,即“>
1.理论知识的讲授
每一章内容讲解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相关问题产生兴趣,首先从大方面讲起,即公共关系案例;接着将案例进行提炼,概括其中体现出的相关知识点及应当掌握的公关知识;随后联系书本上这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理论知识学习,那么在讲的过程中要注意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论、讲知识结构,而且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想着为实践活动做铺垫。比如在讲述第一章认识和理解公共关系时,学生刚刚开学,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门新课程,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我选取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和克林顿“拉链门”事件(有的班级有多媒体设备,把这些资料用多媒体介绍给学生,增强视觉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经过对两个案例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危机事件发生后,处理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也是截然相反的,从中体会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接着就引入正题,公共关系如此重要那么公共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随后把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的特征、研究对象等内容重点讲述,让学生对公共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2.针对性的作业讨论、案例答辩
每章理论讲授完成后,布置一定量的复习思考题,思考题的内容一部分是上课所讲得重点内容,一部分则是根据重点又引申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对于上课所讲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引申的内容要求合作完成,并在作业本上纪录下合作的同学姓名以及合作的内容,最后老师批阅后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经过这一步骤,理论知识相当于又被强化了一遍,而且范围也被缩小了一部分,重点更加突出了。比如在讲述第一章时,理论知识讲完后,第一道作业题是写出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及研究对象。第二道作业题是你所理解的公共关系是什么?现代社会中,组织形象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学生做完后,老师及时批改,在第二次课上(给学生留有时间去查阅资料,一般情况选择理论课结束后下一次课)组织讨论第二题,当然老师一定要把握方向,进行引导或给予启发,不能漫无目的让学生随便讨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兴趣与热情,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时间、充分的思辩时间,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除了布置作业以外,每章内容讲述完以后,要布置相关的案例。案例本身的典型性、针对性要较高,否则便会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案例教学特别是讨论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也要求老师正确地引导以深化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否则便会出现简单化、表面化、虚拟人工化等现象。因此,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就要求专心选择案例,老师、学生密切配合,对案例分析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随时调整和修正可能产生的问题。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即所有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每组7~8人左右。小组一经组成,将不允许中途变更,因为案例分析报告将以小组为单位呈交。每位小组成员都应积极参与报告撰写及有关的资料收集、方案讨论和课堂宣讲等工作。案例提交在章节授课后的一周之内,小组要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将报告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组织答辩。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情况下,同一个案例要分给两个小组,一方面,如果分组太多,牵涉到答辩时间太长,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每一章内容的课时数基本固定,基本理论要占用一定的课时,作业的讨论还要占用一部分课时;另一方面,同一个案例分到两个组讨论出来的结果一般不会相同,这样教师在答辩结束总结时,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为什么案例结果是不同,因为不同的组人员不同、思想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分析方法的思路也是多样性的。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案例的分析没有统一的分析方法或分析标准、规范之类的东西,往往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另外,在案例分析时,要注意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开放的氛围,每个学生都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再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理论,通过逐步的归纳、整理、分析,逐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答辩结束后,先由学生对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为演示风度、组员合作、逻辑清晰度、语言表达能力、生动、沟通、问题回答和总的感觉等八个方面,最后老师给出报告成绩。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
3.延伸所掌握的知识,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领会知识,利用课堂面授的时间进行《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容量显然有限,这就需要将课堂延伸,也就是把学生通过听课,作业讨论,案例答辩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延伸,使学生在课外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要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达到了对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公共关系学的精华所在。以教材倪东辉、鲍娜主编的《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为例,实践内容(部分)如下:
(1)公共关系概述――作业讨论,案例分析。目的:学生刚刚开学,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逐渐适应以后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2)公共关系人员和机构――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对第一章的作业讨论,案例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成功的案例分析和答辩,如怎样把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以及案例分析中要注意的事项等。
(3)CIS战略与公共关系――案例讨论、社会实践。地点①徐州液压配件厂;维维集团徐州总部。地点②徐州地区麦当劳餐厅。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知名公司的CIS战略,让学生增长见识;通过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收集资料,了解企业的CIS战略和麦当劳的《CIS手册》。
(4)公共关系实务――举办各种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慈善募捐活动,校园活动等等。
三、实施效果与建议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始终,在教学中随时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操作性很强,学生乐于接受,真正做到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趣味性、时效性、启发性。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真心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时间、广阔的实习场地和众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好的培育公关能力。比如加大校园开放度;学校主动加强与各资源主体平台的搭建、建立合作组织;加强学校与家长、校友、社会组织的联系;加强学校和社会、企业的沟通,做到科研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进而提高其专业文化素质。总之,要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适时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拓展平台。
四、结 论
《公共关系学》课程“漏斗对接教学”模式的摸索,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学生调整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主动改变现状,而且,教师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业务能力和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桂英.关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2(6)
2 邓艳葵.谈就业视角下的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3(9)
[关键词]独立院校 旅游公共关系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带来的竞争白热化,旅游营销和旅游公共关系也快速发展,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公关策划、旅游组织的形象宣传、传播以机危机处理的活动层出不穷,因此,对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岗位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这为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契机,也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显然完全不适应日益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笔者拟从教授几年的《旅游公共关系学》入手,从能够适应社会和旅游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为课程的主导和核心,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谈谈对于此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以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旅游公关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及探讨独立学院(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合选用的《旅游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修订,结构如下:首先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公共关系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即公关概述。二至四章分别讨论旅游公关三要素,分别是旅游组织的公关机构、公关对象和传播沟通。五至七章主要讲述四步工作法,即公关调查、策划、实施与评估。第八章用一个专题介绍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与技能,技能侧重在公关谈判的运用。最后一章是旅游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清晰实用,更符合教学目标以及实际需要。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具体内容有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关的发展历程;公关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公共关系的职能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应特征和职能。二至四章的具体内容有旅游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安排、人员素质要求以及培养模式;旅游业公众的特征与类型、旅游组织内外公共关系的协调的技巧;旅游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旅游公关广告的设计以及旅游组织网络公关的传播手段。公关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旅游公共关系策划一是关于公关活动策划方案的编制,另外一个主要内容是近几年很受关注的旅游CIS与TDIS策划;旅游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一方面强调掌握旅游公共关系实施方案的编制,另外是旅游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 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主要对于公关常用的几种类型活动要能够实际操作和参与,以及了解相应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任务组织都不能完全离开危机公关,旅游企业也不例外,第九章主要内容是危机公关的预警和处理,也包括处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最大的改革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入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旅游公共关系的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味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经验。为了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 我们在每一章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旅游业公众与公众协调的教学单元,要求学生课前看电影《生命的火花》以团队作业(5-6人一组)的形式完成三个具体任务:通过回答电影涉及的公众有哪些?不同内外部公众的想法和反应举措是什么和小组对电影进行点评。以通过电影分析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含义和特征,以及更清查地了解主体的内外部公众策略。再比如第四章公关传播,结合教学任务,以情景引入的形式提出五个具体任务:一是为为某酒店制造一次新闻事件。二是为扩大某酒店的知名度,撰写公关新闻稿。三是为H酒店编制一份对外宣传册,四是为H酒店设计一则公关广告,五是如何运用网络公关的手段塑造H酒店的形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它体现了体验式学习法的目标,具体来讲,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领受任务
指导教师介绍任务的内容、要求,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明确传达给学生。小组提问,指导教师答疑,各小组正确理解任务,完成任务领受。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项目任务的意图,明确项目的要求,并体味如何更好地将一项指令明确化、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分析任务
接受任务的小组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分析任务的内容,阅读知识链接,制定完成任务的工作程序及任务分配,补充查阅其他相关资料。这个阶段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而制定计划的过程首先是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任务模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会如何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最后如何达到共识。
(三) 实施任务
各小组具体完成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写成发言稿,要求做成PPT,并做好预演,准备汇报。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然后学生分工通过上网搜阅资料、“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综合分析信息、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期间老师负责回答学生的提问,进行启发和指导。
(四)任务汇报
各小组根据任务的要求,在教室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指导教师及时控制汇报进程,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展示时发言人最好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即计划、实施、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也进行阐述,如果可能,小组中成员轮流进行展示。
(五) 任务总结
各小组对本次汇报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作业上交指导教师。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中的观察对各团队进行点评,用建设性语言和方式鼓励他们处理好正负两个方面的反馈。同时也可以请其他组参与点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赛通常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更有效的激励。这一阶段是将实际的学习心得加以分析、巩固并与实践环节相联系,也是衡量教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阶段,因此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还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在确定了一个学习内容和解决具体任务之后,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而老师也不再是作为无所不能的角色,而是由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线索、思路和支持,因材施教地启发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样,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四、课程考核改革
本课程平时考核(占40%-50%),期末理论考试(占50%-60%),由任课老师自主把握。为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实操中,笔者在《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中打破单一的知识考核、笔试等传统考核方式,期末试卷以开卷的形式,其中知识类试题占20%,分析型试题占40%,能力型试题占40%,来突出能力考核、专业技能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和新型考核方式相结合,既加强了检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加强了学生对上课的重视和主动。另外,平时考核除了常规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分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也占很大比重,避免学生轻视任务完成。
五、课程教学改革小结
有人说,公共关系是少数聪明的才能做的工作,它对于传播、沟通、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根据旅游业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对工作的要求,设计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拟对课程考核进一步进行修改,将实训过程表现和考核实训效果(成果)或测试实操能力来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例如,和酒店结合策划公关活动的实施,以考查学生在实施或设计中的表现。另外,在把握好项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中,应聘请该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岗位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这样才能使课程得到科学地设计、高效地实施,同时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菲,陈平.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旅游管理》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2(2):27-28
[2]王晓南.《旅游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1):109-111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课程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2.3-4
公共关系学是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型学科,教学目的是通过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公共关系学结构特点、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掌握现代公共关系学专业知识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为更好适应现实需要,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能适应现实需要的人才。
一、选用适应专业需求的教材
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是以教材为基础,学生最主要的专业知识来源也是教材,因此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选择教材很重要。大学教育突出实用性、操作性,致力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因此选择教材应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应当公关理论与公关实例并重。具体选择则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1处理好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间关系
公共关系学科特点有交叉性与边缘性。这两大特点可从它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体现出。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体系包含社会学、管理学、广告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选择教材时应据所授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这种取舍不是说舍弃其他学科的知识,只选用包含纯粹公共关系学知识的教材,而是“舍”和“取”度的问题。对非公共关系学内容的其他学科知识,一般会另设专门学科,因此应在它们相互间有机联系基础上,做出取舍,选择合适教材。
1.2教材自身内容和体系应科学、合理
教材内容是教材主体,结构是灵魂,合理体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材内容不应只要求涵盖广,还应注重科学性,教材内容不能寥寥无几、空有其表,但也不能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内容太过空泛或繁杂都会使学生对重点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
二、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2.1因材施教
孔子最早在中国兴起私学,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孔子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我们可借鉴其因材施教方法。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来说,一个班常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教师也常因学生太多而不能对每个学生优势、劣势多加了解,很多教学方法开展起来较难。对此,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团队,每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并要求小组成员集中就坐。一方面教师在上课时就有可能注意到更多学生,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长处和不足,并在今后教学活动中鼓励和发扬他们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弱势。另一方面可据内容引入更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案例和情境中集中学习,从讨论中思想碰撞,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2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角色主要是教师、学生、课本和三尺讲台。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也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多样化教学方式更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将传统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理论内容的形式转变为精美PPT,不仅图文并茂,且嵌入动画效果充分展示知识体系化。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经实践教学,现总结出以下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即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以及任务驱动法。第一种案例分析法指选用中外成功公关案例,对其中蕴含知识进行解读,在增加课堂生动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同时适当选择些失败案例,让同学分析其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出一个可行、合理的公关方案;第二是情景模拟法,结合知识点设定一定情景,抽取小组代表进行情景模拟,其余学生在场观摩,最后由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点评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入和深刻;第三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初抛出要解决的问题,带问题进入书本知识点学习。通常这样学习目的性很强,通过带着问题找答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点;除以上介绍设计精美课件、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外,教师还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要求学生对实地学习作出简单学习汇报;结合公共关系实务要求,邀请业内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做相关专题讲座等。
三、借鉴国外教学和考核方式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基于文化基础不同,中西教育理念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比较了中国与美国各自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特点后,笔者总结出美国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可供借鉴。
3.1明确师生角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讲解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这种必要。教师只需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给学生答疑解惑并布置课后任务,推荐其他相关课外读物,培养学生课外自学习惯和能力。
3.2转变成绩考核观念
中国传统成绩考核一般遵循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原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重因任课教师要求不同而有细微差别,但无一例外都是考试成绩占大头。教育目的不应是为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而应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高等教育更不能例外。考得好不代表学得好,因此,对《公共关系学》这种重实务操作课程宜转变成绩考核观念,将原来的“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将原来总成绩的构成中各要素占比调整,设置平时成绩占比多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以上两点是相互促进的,如教师只要求学生课外自学,而没有“监督机制”,可能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做到,也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重过程考核机制正好充当“监督机制”角色,学生为获得好成绩,不得不认真做好课下自主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习惯,即使没有监督,也能自觉学习。
四、结合实际需要,与时俱进
公共关系学是门随时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身边鲜活例子,既更新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又能以此鼓励学生多与外面世界接触。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学生在了解外界局势变化同时,要积极寻找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为今后步入社会处理纷繁复杂公共关系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朱晓文.关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2006,6:77-78
[2]熊越强.提高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路.中国成人教育.2008,5:167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的活动规律和客观现象,它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随着公共关系实践的变化,影响它的各种因素也在瞬息万变。
因此,如果公共关系学要更深入的发展,就要对它的理论体系进行适时的更新和筛选,使之更加完善和成熟。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全面灵活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关能力和素质,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熟练的将公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困境
(一)教材建设改革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一定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加强教材建设。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应用学科,涉及到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新闻学、管理学、传播学、广告学、舆论学、经济学和市场学等基础应用性学科。现在的相关著作大多以研究企业组织为主,并没有将专业教材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造成了公共关系学教材与专业脱节,内容宽泛,加上匮乏的配套参考资料,进而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大困难。因此,公共关系学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以就业为指引,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重点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统一,贴近实际生活,编写适合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特色教材。
(二)缺乏专业教师队伍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公共关系学要求专任教师既要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现状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各专业教研室承担,讲授公关课程的教师很多并非科班出身,缺乏对公共关系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培训。由于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相对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不丰富
很多教师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较多,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案例解释,教学内容抽象晦涩。即使引入案例讨论分析的时候,往往与讲课内容结合的不紧密,有时分析和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充分。
另外,一些任课教师并没有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公共关系学理论的解读与体会很难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科学总结,进而使得讲课内容简单枯燥。
三、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教学水平由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这就要加大力度引进专业人才或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公关知识的在职进修或培养,重点关注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编订针对性强的教材,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基础公关知识的同时,通过对相关行业公关知识的了解,将理论知识自如的运用到各行实践当中。
(二)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砝码。但是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笔者认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应有所下调。单纯的死记硬背或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亦不能反映其真实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轻理论,重实践动手,轻成绩,重能力建设。
(三)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公共关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备扎实的公关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公关实践经验,公关从业人员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公关实际问题。
因此,在公关实际教学环节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用公关知识解决各种矛盾,使学生活跃思维,在学习中体会公共关系学的乐趣和真谛,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还可以邀请公关社团、公关公司等专业公关人员向学生介绍经验、技巧。
对于从事公共关系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课程教育不是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直接舞台,希望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课堂教学,辅助以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实践提案、科研项目,深入走访社会组织,运用公共关系的知识提升组织效益,让学生在走出去的课堂上体会到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真正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梁鑫."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教研,2010,(10).
[2]桑红利."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3]魏月如.案例教学在公共关系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教学,2010,(10).
[4]盛建森.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5(1).
[5]李新娥,原彦飞.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2).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关系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72-02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意义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性很强,教师如果仅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而不能深入的理解。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学生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例如,在讲述公关调查时,为说明公关调研的重要性,我以案例“先回答这几个问题,然后再开展你的公关工作”为例,使学生对公关调研的重要性形成了深刻印象;再如在讲述服务型公共关系活动时,以小天鹅的“1、2、3、4、5”特色公关和海尔售后服务公关为例说明服务型公共关系的意义。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使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灵活、更牢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例如在讲述公共关系职能问题时,以蒙牛集团的“超级”公关之旅为例,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然而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一些高校也大规模招聘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为应届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理论根底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所选案例质量不高。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最为重要,所选取的案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高校从事公共关系教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以前是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没有在公关领域从业的经历,缺乏公共关系的工作经验。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目前教师主要通过查找书籍、杂志、互联网等方式加以获取。而且案例一经确定多年不变,经常是一个案例不断地重复,这样就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
3.案例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教师把案例作为常用的教学工具使用,但在讲述不同案例时套用相同的模式,将案例教学等同于模式教学,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过程不够新颖,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教学效果降低。
4.案例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案例教学的一些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而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国内的很多学校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缺乏案例教学所需的专门的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于高校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应有计划的开展此项工作,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对于参与的教师应在待遇上优厚、政策上放宽,对于表现优秀者,学校应给予奖励。这样既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又能锻炼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2.提高所选案例的质量。首先,应选择那些经久不衰,公关史上有名的案例。这种案例既能体现公共关系理论价值,又有公共关系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如美国经典案例“鸽子事件”、世界经典案例“只有一位乘客的航班”等这些案例以公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从正面提供了公共关系实践的经验,学生学习这些案例,既能够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公共关系实践能力;其次,要注意选取内容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案例。如案例“法国碧绿液的眼泪”描述了法国碧绿液公司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就地销毁世界各地1.6亿瓶矿泉水;爱德曼公司为宝洁公司推出碧浪洗衣粉策划的“清洗全球最大的衬衣”的案例;华立集团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主题策划了“太一”工程活动案例等。
3.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可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堂人数的不同,每组控制在6~8人左右,在布置案例时可以让各小组随机抽选,提高公平性和趣味性。为保证案例分析的质量,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包括案例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论知识结合点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根据讨论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课堂发言提纲。要求每组尽量安排所有成员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可以把成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案例讲述,另一部分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讲述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案例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讲述公关人员素质问题时,以“你会做吗”为例,学生自行设计了一个招聘现场让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应聘者,应聘者的各种表演,使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讨论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每组完成案例表演之后,可安排另一组作点评,其他组也可以作补充。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整个案例分析作总结,指出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4.加大对案例教学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沟通氛围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非常重要,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可以专门安排公共关系课程的大型活动室,活动室内应备有各种讨论用桌椅,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上课的需要摆放成不同形状;还应购置与课程有关的设备如:话筒、摄像机、投影仪等,同时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可持续性,学校要有计划的添置和更新相应的教学设备,保持与其他院校同步或保持领先,这样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会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公共关系学理论认为,公共关系的三要素是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当下以“微”见长的新兴媒体手段已成为承担公关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拟以新媒体环境与公关行为的互动关系为框架,探讨《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创新,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如何从学生学习兴趣和行业实际出发,有效筛选公共关系实操案例,由此提升教学效果。
二、新兴媒体环境与公关实践的互动关系
1.公关主客体之间粘性增强
自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中国民众开始接触并理解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中国也逐步进入了一个全民自媒体的传播新时期。“众声喧哗”的传播环境也在不断拉近公共关系主客体之间的互动频度、深度和广度。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其公共形象得以在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得到更广泛传播,但其言行举止亦会在网络和线下空间得到呈现、放大和监督。而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社会公众,则可以通过更有效率、更便捷的途径获取相关组织或公众人物的信息,并对其公关形象做出评价或互动。
2.新媒体拓宽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边界
公共关系活动是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公共关系实务常用的操作方式,比如文字传播、实像传播、媒介事件、主题活动等都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和信息释放,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公关效果。社交媒体、移动智能媒体给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与可能,同时也为公关活动客体的细分和传播针对性提供了条件。
3.网众传播赋予危机公关新的时代特征
“网众”指称的是真实而普通的社会成员,因为积极的媒介使用而被“网络化”,与其他真实的人相互联结,他们因认同、爱好、欲望、利益等诸多动机而发起或参与“网众传播”,成为社会行动者。基于新兴媒体的传播语境也带给危机管理新的时代特性,一是面对突发危机,政府、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已很难通过堵、瞒、骗的方式混淆舆论和视听;二是危机公关主体应学会主动和善于应用自媒体,创造性地化解危机,维护公众形象。有研究者通过考察“非典”以来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和变革,认为“非典”昭示了现代性危机和风险社会的到来,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对话主义主导了公关范式。我们认为,公关主体亟需积极探索社会化媒体传播优势,创造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和意义沟通的条件,从而建立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在危机中沟通、共识和信任的公共关系。
三、创新《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内容构成
1.基础理论:解释什么是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首要任务即是从史、论、方法三个层面出发对公共关系的基础理论予以教学:一是从史的层面讲解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在此过程中厘清“公共关系”这个概念的多重含义。二是从通识的层面,教学公共关系构成要素、职能和类型等基础理论。三是从方法的层面,讲授公共关系实践中常用的传播手段,及其基本特点和应用技巧等。基础理论的教学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什么是公共关系?对此问题的强化和认知,将为进一步开展公共关系模拟训练和实际问题解决提供理论支撑。
2.传播环境:交代公关活动需适应的多重环境
公关活动的开展需要扎根于特定的社会土壤,并根据不同的公关需求,有人群针对性地开展传播活动。传统意义上“以纸为介”定义下的阅读已被数字化和“读屏”习惯所颠覆和改造。自媒体传播意味着信息生产“去中心”的实现和信息传播效能的无限释放。与传媒环境相应适应的是公众媒介使用习惯和兴趣的转变。因此,公共关系课程,不能单一停留在新闻稿撰写、常规新闻会等传统手段的理论教学。很难想象,面对喜欢观看网络直播、使用弹幕视频和二次元动画的“御宅族”,这些传统公关手段会发挥多大传播功能。公共关系课堂内容亟需全面、深入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公共关系传播环境的现状和特性,以供学生在从事公关实践时开放视野、明确方向。
3.行业实操:掌握如何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训练学生采取适当、有效的传播手段,达成公共关系实践目标,是《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是组织开展模拟训练。例如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归为不同企业的公关职能部门,并为其设定突发危机事件,让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应急公关处置,并对后续公关处理进行系统安排。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并发挥其创意思维和能动性,体验公共关系行业的魅力。二是邀请从业人员进课堂开展互动教学,学生借助其讲述,在较集中的时间内对公关部门组织架构、日常工作、危机管理和媒体关系等相关问题建立起系统认识。
4.对比认知:判别公关、广告和营销的异同
公关、广告和营销三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性质上的不同。但是,目前行业中的许多公关企业为了扩大市场,逐渐在主营公关业务之外,涉足广告、营销等领域。正是因为三者之间关联紧密,且在行业实践中走向聚合,《公共关系学》的课堂教学有必要专门就此问题作以详解。值得一提的是,课堂讲授中还应将“炒作”或“做秀”这类现象与公关、营销、广告等概念加以区分。公共关系或社会化营销的手段可以不断创新,但应顺应社会主流价值选择和道德观念,避免引发不良社会反响。
四、课程案例筛选的技巧和原则
具体结合到此前分析的媒介环境和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习惯、信息接受兴趣等,《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案例的筛选应着重从以下四个角度予以考量。
1.时新性
移动智能传播时代,各种自媒体平台、新闻类APP的信息推送会把即时发生的新闻主动伺服给受众,快时效的传播把“新闻”变“旧闻”的效率提高了。同时,受出版周期的影响,教材中使用案例的更新较慢,多年前的案例或学生不熟悉的案例很难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课堂案例的筛选要重视其时新性,以新鲜的信息刺激学生的信息接收兴趣。比如2014年10月,总理访问德国期间在当地逛超市、送象征中德合作的“鲁班锁”给默克尔等亲民举动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笔者在讲解“政府常规公关”这一理论点时应用了该案例。因为事件发生不久,所以学生的新鲜感和求知欲仍在,学习兴趣由此而来。
2.接近性
接近性指的是案例相关信息在地理、心理、情感、利益、年龄等方面的相近或相似,从而引发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熟悉感和学习兴趣。比如2015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西南科技大学校组织了一场名为“青春的律动”的快闪活动。相关视频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令西南科大名声大噪,“五四快闪”队伍更受邀赴湖南卫视录制节目。媒体传播帮助西南科大在公众中树立起了积极、创新、包容等外部形象,是组织机构利用策划活动和媒体传播进行公共关系维护的典型案例。课堂上结合该案例的视频、图文材料,对公共关系学的具体概念进行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启发性
启发性指的是该案例能够引发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对比观察近似的案例或公关事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创造性地提出该公关实践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危机公关管理”一节的讲解中,笔者在课堂上引入某地一起发生后的公关处理进行分析,并安排学生在课下搜集近10年来影响较大的,对其进行危机公关案例分析。结果发现,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有关危机公关的理论重点要点,而且能够梳理出10年来政府(组织机构)危机公关跟随媒介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和进步,能够具体指出哪些公关措施仍有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公共关系 就业能力 形象意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7-02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端正自己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态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公共关系学》从多方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了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要有服务公众的意识,要有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要有创新审美的意识和立足长远的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名专门教授《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大学教师,本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于公共关系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下面谈一下本人对于《公关关系学》这门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初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形象意识的培养
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在形象上给用人单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用人单位在看到毕业生的时候能够眼前一亮。公关关系学教会了学生要注意个人的穿着打扮,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注重形象是公关的核心,所以,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用微笑、尊重、真诚的态度去展现个人风采。学生个人卫生的整洁,着装的规范和风格,发型的设计,表情和举止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就业时需要关注的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小的方面都会决定着学生是否会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而这些良好细节的养成全都需要平时的培养。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改变自己对“形象”一词的认识,用恰当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个人形象,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二、《公共关系学》丰富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知识
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总有很多的礼貌和礼节性的知识是需要学生们掌握的,这既是一名大学生的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名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公共关系学》为学生们介绍了见面礼仪、接待礼仪、乘车礼仪、拜访礼仪、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等多方面的礼仪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待人接物的知识。例如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知道如何请客人入坐、奉茶烟;面对客人,出于礼貌,学生需要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来陪同客人;在陪同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谁的客人由谁陪,其余的人问候后可回避……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职场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做到胸有成足,面对一些实际情况的时候也能够沉着应对,运筹帷幄。
三、《公共关系学》促进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社会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也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拼。合作和竞争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公共关系学》就其宗旨来说,就是实现组织和公众的“双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学会竞争,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组织内部,这种团队意识是需要强化的,以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任何组织内部和谐关系的营造,是需要每一名员工的真诚合作,并且互帮互助的。只有所有的员工都具有了主人翁意识后,组织才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方向,让学生们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积极参与组织的工作,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公共关系学》教会大学生危机处理的知识
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知道面对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以期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很好地处理和解决危机;把“危”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这便是《公共关系学》在危机处理中的最高境界。但是,危机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会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甚至造成人、财、物的重大损失。面对危机事件时,大学生首先要懂得积极预防,做到防患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要能够正视危机、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争取主动。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公共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学会在危机阶段,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公共关系教会了学生面对危机事件的正确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五、《公共关系学》提高大学生创新策划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落后就会被淘汰。大学生也要与时俱进,用新的理念和观点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共关系学》中学生学习了企业公关策划的模式,例如维系型公共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巩固企业的形象。企业可以采取多种传播活动,使公众能够保持对企业的记忆,给公众提供一些优惠服务。还有就是针对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公关发展目标。例如经典的“三菱娃娃”案例:1988年元旦,上海三菱电梯公司成立一周年,寻找1987年1月1日出生的上海市区婴儿,称为“三菱娃娃”。给他们拍照留念,举办“三菱娃娃”健、优、美评比活动,促进了公众对它的记忆,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公共关系学》中还有建设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公共关系策划,并且结合时展的元素,不断地进行创新,使自己成为一个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
总之,《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具备了形象意识、组织意识、公众意识等,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懂得尊重、平等和真诚,让学生具备了就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从而让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社会,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公共关系课程;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C912.3-4
前言
我国早在20 世纪 80 年代引进公共关系的理念。随着公共关系的普及和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高校设置公共关系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树立公关意识,提高公关素养和掌握公关技能。但是,中国的公关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共关系课程教育仍然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的公关技能还有待提高,还不能达到公关行业的要求和标准。针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参与式教学既能提高高校公关教育的教学质量也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通过参与式教学,学生作为课堂参与主体和平等的一员,能积极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互动中来。学生对公共关系课程的参与程度越高,就越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尝试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试图更好地提高高校公关教学的效果。
一、公共关系课中应用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授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互动。这样沉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降低学生对公共关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缺乏主动性。课堂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在公共关系课程的设计上,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去学习。
(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本”。高校素质教育应该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而参与式教学方式正好实现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并得到了高校的广泛采用。参与式教学,注重以参与者为主体,教与学的统一。它不仅让教师关注教学的质量,还要注重整个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性,通过合作、共同交流来解决问题,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公共关系课是一门应用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普遍以“90后”为主,他们独立、个性、开放,善于发现问题。但由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优渥、依赖性强、参与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人际关系差等的学生。面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把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公共关系的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的欲望,使学生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明确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重要作用,掌握沟通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公共关系的协调处理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公共关系课中的实施效果
(一)增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由于缺少互动和沟通,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较弱。
公共关系学参与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间的友情。在参与式教学中,老师地位弱化,学生能从消极的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不再是主导课堂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这就加强了师生互动,师生关系变得亲近。老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学生以平等和老师互动,不用担心因为说错话而被老师责备,从而改变了学生压抑、被动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实现了老师和学生同台讲课,学生直接参与课程的设计。学生挑战性、刺激性的学习心理变得强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能愉快、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想要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在公共关系课中的效果,教师们就需要提高备课的质量。首先要认真的研读教材、视频等相关的参考文献,选择合适的题材,找出重点和难点。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考虑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公共关系课的兴趣,以提高上课的效率。教学中切忌使用僵化的思维、空洞和单调的语言去讲述公共关系的理论。老师可以案例结合理论,如“水门事件”“非典”等大量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事实案例,并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及时更新和补充理论的内容,通过精心的准备让学生认识到公关的力量和魅力所在。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室结合文、声、图、视频等来抓住学生的视线,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理论。使学生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感悟能力,并且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创新思维,分享观点。在课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抛砖引玉,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也可以在授课中配合辩论赛、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法、游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探求答案,提高他们观察和应变的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多写。
(三)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由于现在的高校学生主要以“90后”大学生为主,很多大学生不喜欢都理论学习,对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如果在公共关系课堂上,老师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不仅会让自己感到疲劳,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更加无聊,对课程更加的没兴趣。因为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靠说理论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为了达到学与用的统一,老师要积极开创社会实践机会。根据高校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去寻求知识,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如会场的布置和迎宾、班级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招聘模拟、产品推销、慰问敬老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在实践中锻炼公关技巧。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秀方.高职院校《公共公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职业技术教育,2013,(32):34-35.
[2] 高玉贵.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的有效性探析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6): 160.
[3]周燕.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30-32.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措施
作者简介:王伟龙(1972-),男,中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文秘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33-02
一、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主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各个组织与企业之间基础与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肯定会由于利益的原因出现过各种错综纷杂的矛盾与冲突。一种良好的沟通语言,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市场上的各行各业的主题来说越来越重要。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社会中各个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学课程是一门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是走上社会后直接能够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所以,高职院校中的公共关系学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够及时的帮助企业走出公关危机,创造公关奇迹。
《公共关系学》的课程设置目的主要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公关实务技能。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公共关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初步处理企业公共关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关素养,为市场上各个企业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
二、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课程学时安排的比较紧张,学生短时期内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高职院校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而且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比较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课时安排的比较紧张,外加上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内容繁多,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知识,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实践所学内容。最终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没有深刻理解。
(二)学生的课后复习意识比较薄弱。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很多学生知识机械记忆了某些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它。所以要想把公共关系学学到最好,还要求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花时间去理解,去揣摩。在高职院校中,学习氛围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很多学生的自制力很差,没有安排自习,这样就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丢失三分之二。在考试前期只是机械的背诵来应付过关。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缺少反思,缺少理解,就无法在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及时的提供给学生实习锻炼的机会。由于实习和实践的成本教高,消耗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很多学校就省去了实践环节,单纯的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偏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虽然很优异,但是走上社会后,在企业实践中都会显得很茫然,不知所措。这些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高分低能儿”。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这种锻炼机会的缺失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就业率。
(四)高职院校中的教学设施落后,使得学生课堂缺乏生动形象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高职院校没有教育部的经费支持,所以很多学校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教学经费不足就使得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软件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公共关系学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习的教材比较有限,教课老师的整体素质也受限。公共关系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在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同时学习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广告学、礼仪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但是学校的教材却是有限的,各专业、各学科的授课教师也是受限的,所以学生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上比较薄弱。此外,在学科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各科教师的教课内容出现“撞车”的现象。
三、加强高职院校中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探讨
(一)科学安排公共关系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去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时间要科学,不要把课时安排的太紧张了。课时的设置原则是要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课时的科学安排也可以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备课,让课堂上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效。高职教师在科学安排的课堂上也可以根据时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来适时的安排课堂的各项内容的先后顺序。总之,在科学安排课时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把控,学生也会有充足的反思和总结、理解时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要增强学生课后复习和总结的学习意识,高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和反思课堂所学知识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后的反思和深层次的理解,就可以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掉,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在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就会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那些知识。只有通过这种课后反思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记忆公共关系专业知识。但是这种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督促,教师应该适当的给学生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完成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课后反思和总结的意识,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三)高职院校的校领导也应该配合学生和教师的授课过程,重视学生的实践机会。学校要通过与企业签约合作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让学生参加到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充分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参与企业公共关系处理全过程,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参与到公关实践中,学生才能对所学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与理论知识的现实差距。哲学告诉我们真理来源于实践。所以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公关模拟训练活动,让学生踊跃的参与进来,参与整个公关过程,让学生一起商讨公共关系课程中学习的技巧和技能的应用方法。
(四)倡导教育部门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更新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及时更新学校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软件。这些新设备包括电脑幻灯软件、教学录影带、VCD、投影胶片、实务演示材料等等。在教学课堂上应用了这些先进的软件,演示和播放已经发生过的各种公关现场和公关过程。也可以用视频录像等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记录和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设备和新技术能够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大对教学设施和新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五)引进与公共关系学相关学科的系列教科书,同时加强对各相关学科的高职教师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教材,无论是发放到学生手中去让他们学习,还是放到图书馆里面去,都会达到对学生增加知识的目的。这些教材的引进可以补充学生各方面的常识和相关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也要招聘一些对公共关系学相关专业有所研究的高素质教师。并且通过不断的培训和锻炼,提高他们的整体教学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就会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一些社会新鲜的事物,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些意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学科教科书和教材书可以使很多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喜欢上公共关系学科,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的途径来解决的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学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所以,学校一定要注重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对于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模拟实践活动,例如:新闻会、模拟面试、模拟企业合同谈判等等。这些模拟训练活动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模拟训练,运用各种高端软件技术,设计各种实际情景和实际公共关系工作环节,让学生在网络模拟的环境中就能够完成对自己实践能力进行训练的目的,最终巩固和深化公共关系学中的理论知识。
四、结语
为了锻炼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的实务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正在努力的寻找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的公共关系实践能力增强了,才真正达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曾仁侠,何惠君.“包装材料”教学方法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