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7 14:20: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探测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扫描;探测;;拓扑图;自动化管理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安全风险系数不断提高,需要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听和探测,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个终端主机、应用系统以及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发现漏洞、缺陷以及潜在的威胁,从而提供对网络的实时保护,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2探测技术介绍
2.1常用简单的扫描技术
扫描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远程检测网络或主机的技术,通过扫描发现检测主机TCP/IP端口的分配情况、开放的服务已经存在的安全漏洞等信息。主要使用的技术有Ping扫描、端口扫描以及漏洞扫描等。
Ping扫描是通过发送ICMP包到目标主机,检测是否有返回应答来判断主机是否处于活动状态。这种方法具有使用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由于ICMP包是不可靠的、非面向连接的协议,所以这种扫描方法也容易出错,也可能被边界路由器或防火墙阻塞。
端口扫描技术就是通过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端口扫描也可以通过捕获本地主机或服务器的流入流出IP数据包来监视本地主机的运行情况,它仅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发现目标主机的某些内在的弱点,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了解系统目前向外界提供了哪些服务,从而为系统管理网络提供了一种手段。端口扫描主要有TCP全连接、SYN(半连接)扫描等方式。
图1Sniffer探测信息矩阵图示
漏洞扫描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存在漏洞:在端口扫描后得知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以及端口上的网络服务,将这些相关信息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查看是否有满足匹配条件的漏洞存在;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若模拟攻击成功,则表明目标主机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2.2利用探测工具
网络探测工具非常多,种类非常繁杂,功能也不尽相同,这里只以网络侦听工具Sniffer和X-scan扫描器为例进行阐述。
Sniffer是一种通过网络侦听获取所有的网络信息(包括数据包信息,网络流量信息、网络状态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等),具有实时检测网络活动、产生可视化的即时报警和通报信息、基于网络特定终端,会话或任何网络部分的详细利用情况收集和错误统计、保存基线分析的历史数据和错误信息等功能。Sniffer还可以根据抓获的数据包信息动态绘制各主机直接的通信关系图示。
X-scan采用多线程方式对指定IP地址段(或单机)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支持插件功能,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命令行两种操作方式,扫描内容包括:远程服务类型、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各种弱口令漏洞、后门、应用服务漏洞、网络设备漏洞、拒绝服务漏洞等二十几个大类。对于多数已知漏洞都给出了相应的漏洞描述、解决方案及详细描述链接。扫描结束后生成检测报告。
图2X-scan检测报告图示现在网上还有其他各类有特色的扫描器,种类繁多,如nMAP、SATAN、iris等,在此不一一介绍。
2.3路由交换设备的探测与管理
通过SNMP协议MIB库,可以获取网络中的交换机的交换表和路由器的路由表,实现流量统计,速率统计等功能,绘制出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MIB库定义的接口,还可以远程控制和修改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信息。
2.4获取应用系统的运行信息
通过收集网络中的防火墙、防病毒软件以及其他应用系统的运行日志,发现非法入侵或越权访问信息,程序运行报警信息等,及时掌握网络和系统的安全特性,在遇到攻击或威胁时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损失,并有效防止损失的扩大化。
2.5部署的探测技术
在网络中设立一台服务器,安装服务程序,在网络中需要探测的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程序,并制定一些特定的协议,服务器端定期查询客户端的状态和日志信息,或者按照服务器端制定的策略,客户端定期将自己的状态、日志、或应用程序运行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端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分析、整理和审计,以获取反映客户端微机的运行状态。如果服务器端在制定的策略时间范围内没有接收到该客户端的信息,则可以判断该客户端处于离线状态,或者网络线路出现故障。
3探测技术的应用
应用一:掌握和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通过探测技术,获取计算机的在线状态,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离线或出现故障的计算机,或者发现哪些计算机没有运行本该运行的程序和应用,还可以通过这些探测信息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漏洞以及计算机系统运行存在的风险,如:入侵检测系统。
图3Cisco交换机的流量和数量统计图示
应用二:实时反映网络拓扑结构
探测的结果还可以用来实时反映网络的连接结构,为实时绘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实时反映网络的运行状态等提供了依据。如:HPOpenView网络节点管理器,鼠标放在某个节点上将显示该节点的详细信息,示例图示如下:
图4HPOpenView绘制网络拓扑图示
应用三:实现网络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探测收集到网络的运行信息,为网络的安全管理依据和手段,这样就可以在制定相应的策略指导下实现个应用系统之间的联动,如给防火墙设置新的安全规格,发现病毒后对杀毒软件的病毒库进行及时更新等,建立起一套统一、安全、高效的安全检测、监控、管理体系,实现网络的互连、互控、互动和集中统一防御,从而达到了自动化管理的目标。
为了提供自动化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在管理员的干预下建立一个专家数据库,对系统的联动提供指导和依据。
4结束语
一般来说,在线探测技术是网络管理的基础,探测结果是实施下一步安全管理、系统联动等管理手段的依据,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非常必要,因此需要对探测收集到的信息需要进行验证,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标,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参考资料
[1]王曦杨健编著.《网络安全技术与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余承行主编,刘亲华等副主编.《信息安全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
[3]李石磊.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原理及建议,东软教育在线网站
(1)物探技术的创新
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各种勘探技术不断创新,地震勘探技术在设备制造、数据处理、数据解释及数据采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为了在提升勘探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勘探成本,三维可视化技术、经验技术、地震油藏描述等先进技术不断涌现,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先进技术将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如:永久性地震传感器排列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对石油勘探实施电子化的管理,同时可以对地震油藏开展实时的生产监测;随着地震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对整个钻井过程实施可视化的监控,以便于为石油地质勘探的评估者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对于决策精准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测井技术的创新
近年来,随钻技术、套管技术、快速平台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测井技术的创新,对于测井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几种创新性的技术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实际的石油测井过程中,应用该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测井速度与测量精度,正因为其具有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实际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另一种常用技术是快速平台测井技术,其最显著的优点是:在缩短测井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测井工作中的故障率,能够为实际的测井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而随钻测井技术的最主要的优点是可靠性强、成本小、尺寸小,并且能够对其进行随意组合,并且其逐渐朝着阵列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测量数据可靠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钻井技术的创新
钻井技术的创新对于石油开采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效率,对于石油开采成本也具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创新型的石油钻井技术也比较多,如:特殊工艺钻井技术、三维钻井技术、可视化钻井技术、超深井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多分支井钻井技术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分支钻井技术,其最突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油气藏的建设及开发过程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钻井效率,对于钻井成本的减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结语
(一)初步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1.初步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2005年,宁夏就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了自治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宁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入“十二五”时期,宁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宁夏已将《宁夏节能减排专项规划》《宁夏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等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2.清洁发展机制(CDM)工作取得实效。早在2003年10月,宁夏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省级CDM环保服务中心,积极承担或参与了中国—日本CDM项目开发能力建设项目、中国—加拿大地方(宁夏)CDM能力建设示范项目、中意环境科技合作、中英合作—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二期)等一批国际环境科技合作项目,项目涉及能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替代等领域。截至目前,宁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89个,经联合国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量(CER)达到64950万吨,为企业带来4561万元的收益。
(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宁夏光热、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可利用的荒漠荒地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极大空间。目前,宁夏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格局。宁夏相继建设了宁东、青铜峡、贺兰山、永宁、红寺堡、麻黄山等10个风电场,2010年,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减排温室气体219万吨。2011年,彭阳、西吉、海原等贫困山区的7万多农户免费领到了丰联世贸公司发放的太阳灶,农村太阳灶入户率达30%,建成被动式太阳能光热房8万多平方米;农村沼气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沼气入户率达30%。
(三)节能减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十一五”期间,宁夏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4.1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3.308吨标准煤/万元,五年累计下降20.09%。2011年,宁夏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了15.57%。与此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也明显降低,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已下降为10.67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率为4.85%。二是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回落。“十一五”期间,宁夏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45.1%,比“十五”期间回落70.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7.7%,比“十五”期间回落了8.8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也从10.90吨二氧化碳/万元下降为8.51吨二氧化碳/万元。三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下降。“十一五”以来,宁夏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2010年,宁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6.12吨标准煤/万元,比2009年下降了5.96%,比2005年下降31.7%。四是单位GDP电耗下降。2010年,宁夏单位GDP电耗为4916.3千瓦时/万元,比2005年下降1.6%。五是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宁夏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5%,比2005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为39%,比2005年提高7.1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为94%,比2005年提高5.8个百分点;炼焦效率比2005年提高31个百分点;炼油效率比2005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以来,宁夏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建设工程,工程区草原植被迅速恢复,累计造林560万亩,林草资源总量逐步增加。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0.5%提高到2011年的13.8%。新增湿地85万亩,碳汇量大幅度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逐年减少。宁夏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区治沙在1500亩以上的企业达60多家,治理沙地及荒地300多万亩。个体治沙造林户数达到14.7万户,造林65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连续5年增长速度超过12%,2011年达到420万亩,林业生产总值实现132亿元。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宁夏林地面积增加了1840平方公里。国家生态环境状况技术规范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宁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43,比2005年提高了一个级别。
二、宁夏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宁夏属于富煤省区,已探明煤炭储量310亿吨,居我国第6位。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工业结构呈现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特征明显,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一)环境质量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农村环境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宁夏纳入监测范围的6大主要排水沟入黄断面水质仍为劣Ⅴ类。固原市、中卫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及石嘴山市的二氧化硫等污染因子仍超过国家标准。二是全区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较快,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还是较低。
(二)节能降耗任务仍然严峻
2011年,宁夏全区单位GDP能耗上升4.6%,后四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需要下降5.05%才能完成节能降耗总体目标任务。从五市情况来看,2011年,银川市单位GDP能耗上升6.95%,剔除宁东因素上升3.6%,石嘴山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04%,吴忠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72%,固原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5.52%,中卫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31.13%。五市均未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将逐步加大。
(三)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升高
一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升高。2011年,宁夏氮氧化物排放达45.81万吨,增长9.71%;二氧化硫排放量达41.04万吨,增长7.18%。二是氨氮削减量太低。2011年,宁夏化学需氧量排放23.37万吨,削减量只有2.67%;氨氮排放1.80万吨,削减量1.14%,氨氮削减量比例太低。三是各项主要污染物工程减排能力有待提高。全区氮肥、造纸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进展缓慢,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农业源污染减排还在规划阶段。与“十一五”时期相比,污染减排形势更加严峻和艰巨。
(四)低碳技术水平落后仍是制约宁夏低碳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实现低碳经济需要很多科技的支撑,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并储存到地下等技术。
三、加快宁夏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宁夏“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宁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左右,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至15%。为此,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保护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成为宁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光电和风电等新能源产业
首先,依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其次,充分发挥宁夏太阳能、风能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宁夏新能源开发利用。在贺兰山东麓南端和中部干旱带建设大规模光伏并网电站,大力支持光热发电领域新技术与新成果的研发与示范。鼓励开展光热熔盐、集热装置等关键技术、材料与设备的研发,进一步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学、研一体化,进行光伏产业和相关产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建立太阳能利用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开展光伏产业核心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核心设备、配套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光伏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使光伏产业成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极。再次,加快发展风力发电产业。重点建设贺兰山东麓、宁东、麻黄山、中卫、红寺堡、同心、西吉、海原大型风电场,引导风电项目集中规划,因地制宜开发小型风电场,形成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的格局。同时,大力扶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开发大型风电设备,提高风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第四,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打造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体系。开发推广秸秆气化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秸秆气化站,有序发展秸秆气化发电,实现作物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拓宽能源多元化利用之路。
(二)积极开展重大低碳技术开发研究
依托宁夏低碳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将先进实用、应用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和新型减排技术进行集成,在高载能行业、新能源产业及建筑领域进行大力推广,提高行业技术水平。1.开发应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尿素、氰胺生产企业逐步推广烟道二氧化碳捕集浓缩和回收利用技术,开展煤气化产业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及石油开采工艺对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二氧化碳应用产业,开展高浓度工业级二氧化碳运用于灭火、制冷、金属保护焊接、生产碳酸盐等领域的研究。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选择火电企业开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试点,研究制定符合宁夏实际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体系。2.开展废气中一氧化碳回收与低碳利用技术。探索回收一氧化碳并入现行的煤气化炉,制备甲醇等有机化合物的可行性研究,在密闭式电石炉上开展示范;开展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制备醋酸、草酸等试点示范;积极开展电石、碳化硅、硅铁冶炼炉尾气回收以及一氧化碳纯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三)建立低碳经济人才培养机制
围绕宁夏低碳产业、低碳产品及低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行人才委培项目,有计划地培养低碳经济所需专业人才,全力建设低碳科技人才队伍,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加强荒漠化治理,大力发展碳汇林草产业
一、国内外市场果品供求情况
(一)总体概况
全世界共有176个国家生产果品,主要有苹果、柑桔、葡萄、香蕉等。1996年,世界果品总产量为4139亿公斤,其中落叶果树中的葡萄574亿公斤,苹果500亿公斤,梨130亿公斤,桃104亿公斤。产量以亚洲最多,欧洲居第二位,大洋洲最少(见表1)。主产国有中国、印度、巴西等20个国家(见表2)。1998年,我国果品总产量已达545亿公斤,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世界果品的年进、出口贸易量约为400亿公斤,占果品总产量的10%左右,主要有苹果、柑桔、香蕉、梨、葡萄等。1998年我国的果品进口量略大于出口量,均为7亿多公斤(海关统计数),分别占世界果品出口、进口贸易量的3.6%。
从流通情况看,发达国家果品流通主体明确、市场体系健全,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果品的采后处理、贮运、市场销售,一直到消费者食用均实现了恒温环境和气调贮藏,产业链延伸较长,产业化程度较高。目前,这些国家有80%以上的果品靠此流通方式进入市场及消费者手中。而发展中国家果品流通主体不太明确,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高。
从消费情况看,1996年世界人均果品年消费量已达70公斤,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一直保持在100公斤左右,多的在200公斤以上;发展中国家果品的消费水平较低,属季节性消费,人均果品年消费量在50公斤以下。我国人均果品年消费量约为45公斤。鲜食果品在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加工产品在消费总量中也占一定位置。
(二)市场对果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国外市场要求果品外观精美,果形端正,果实表面光洁,个头较大、整齐;着色品种上色均匀、全红;果品内在品质佳,果实固有风味浓郁、糖酸比适中,属无公害果品,无检疫对象,须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欧美市场对果品质量要求严格,不能带有活生物体,且按其提出的方案定园生产,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对果品质量要求不太严格,一般中档果也能接受;中东市场由于世界各地的果品都在向其涌入,对热带果品比较挑剔,对落叶果树中的梨、苹果等果品十分欢迎,但对其质量要求也较严格。另外,进入国际市场的果品要求包装精美,形式多样;包装器具大小适宜,耐贮运、不易变形,目前包装物正在向小型、透明化方向发展。
国内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大中城市的果品超市及高档宾馆、饭店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与出口果品基本相同,特别是一些名特果品、错季果品、时令果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农村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不很严格。据调查,目前国内市场对精品果的需求约占15%,对中高档果的需求约占50%,对一般果品的需求约占35%。
(三)国内外市场预测
目前,国内外果品的消费仍以苹果、梨、柑桔、香蕉等大宗果品为主,以特稀果品、时令果品和错季果品为辅,季产年销。总的特点是多需求、多层次、多样性。国际市场上以欧洲、北美、大洋洲、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这些地方的果品生产量也比较平稳;非洲、中东、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果品生产量较小,市场潜力较大。今后我国及我省果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量的重点应是欧美、中东、日本及东南亚、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果品消费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按我国食物构成发展规划和平衡膳食标准年人均食用果品80公斤计算,尚有近一倍的需求潜力,特别是农村果品市场潜力巨大,以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市场前景最为广阔。
总体看,随着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果品生产的迅速发展,产量的急剧增加,果品的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已逐渐由卖方市场转移到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消费者对果品的追求及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较大变化,已逐步形成求新、求异、求名的消费心理和少量多次的购果习惯。总的趋势是,对大宗果品的需求趋于平稳,销售价格稳中有降;一些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和板栗、核桃、杏仁等干果,市场竞争力增强,销售价格上升或基本平稳,生产经营效益明显。
二、我省果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果品业现状
建国以来,我省果树发展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六十年代中期,主要发展的是苹果、梨等;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以苹果、梨、桃、红枣、板栗等为主;第三次是九十年代初期,果树生产得到全面发展,面积、产量、产值急剧增长(见图1、2)。到目前,全省果树面积已达1870万亩,其中结果树900多万亩,年产果品63.8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见表3),其中梨、红枣、板栗、柿子、杏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葡萄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苹果产量居全国第四位;果品贮藏能力已达15亿公斤,占全省果品总产量的近25%;果品加工量已达5亿公斤,占全省果品总产量的7%左右;果品年产值80多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0.3%、林业总产值的80%以上;以梨、苹果、板栗等为主,年出口果品1.8亿公斤,占全国果品总出口量的25.7%,创汇8800多万美元。
我省地处北纬38度线周围,发展果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现有果树树种103个,主要栽培有苹果、梨、红枣、板栗、桃、杏、葡萄、柿子、核桃、山楂等十多种,以苹果、梨、红枣、板栗为主(见图3、4)。河北鸭梨、雪花梨、京东板栗、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阜平大枣、保定磨盘柿、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涿鹿杏扁、黄骅冬枣等在市场上久负盛誉,驰名中外。我省生产的梨(产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七分之一)、苹果、桃、板栗、红枣等大宗果品,以省外销售较多,约占其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流通主体是近2000个民营的一体化组织和数万个个体商贩。国内销售以南方市场和城镇市场为主,约占总销量的75%。据调查,1998年我省为京、津市场提供果品3亿公斤,约占其外调果品的40%。国外销售以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主,欧美及中东市场较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果品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名牌精品较少,果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2、树种、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是水果面积偏大,优种干果面积偏小;名特稀果品、时令果品、错季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不足;苹果、梨、桃等主要树种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力度不够,适合市场需求和我省省情的更新换代品种、特别是加工品种不足。
3、果品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和组织较少,产业链的联接十分脆弱,信息尚不灵通,组织程度较低;果品贮运设施等落后,果品加工量小,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果品市场体系
(二)依靠科技,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
1、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支持和强化果树高新技术的研究;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尽快应用于我省果树生产。
2、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将不同树种、品种的优质、低耗、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傻瓜”技术,以综合标准或技术规程的形式进行强力普及和推广。目前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设施栽培等关键技术。河北鸭梨重点是提高果实含糖量(12%以上)、改善风味、增加单果重(200g以上);红富士苹果重点是生产单果重300g以上的产品,并在果面全红上下功夫。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示范果园,以点带面,实现优质高效。
3、建立和完善果树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产、学、研三结合,加速人才培养,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果园进行研究、指导、示范,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不断把优秀论文写在果园中。继续在全省开展“争名创优”和“提质增效”等活动,强化各项管理,提高整体水平。
4、加强果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等工作,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省及地方都应设立良种基金,加大本省果树选优、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和育种工作力度,特别是梨、枣、板栗、柿子、杏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的树种,要从“良种工程”中拿出一定资金,加大选种的投资力度;加强引种及种质资源的后续管理,重点引进早、晚熟优种和加工品种,尽快选育出适合河北省情且深受市场欢迎的优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对已确定的省级、市级良繁骨干苗圃给予重点支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实行“三证”管理制度。
(三)调整结构,进一步优化果树布局
1、优化布局
果树生产发展继续坚持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张家口、昌黎葡萄,城镇周围时令果品等六大基地的布局,按照瞄准市场、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利用区划成果、经济调控等手段,逐步将基地外的500多万亩果树,向基地内即优生区集中,尽快建成区域经济;抓好不同树种、不同品种的重点县(市),以形成特色经济;采用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生产技术,实行绿化、美化相结合,并不断向适生区条件较好的交通干线两侧集中,建设绿色经济。
2、调整结构
(1)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市场的需求,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发展一些市场急需、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时令果品和错季果品,特别是加大设施果树的发展力度;在果树集中产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加工业发展及市场体系建设。在发展力度上应调整为,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2)调整树种结构。一是稳定梨、苹果等水果面积,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红枣、仁用杏等干果面积,干鲜果比例由目前的1:2.4调整到1:2;二是稳定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李子、石榴、樱桃等名特优新果树面积,将其比例由目前的8.4:1.6调整为8:2。
(3)调整品种结构。苹果主要是压缩中熟品种,增加藤牧一号、嘎拉等早熟品种和优系红富士等晚熟品种比例,由现在的0.3:3.3:6.4调整到0.5:2.5:7;淘汰鸡冠、倭锦等老劣品种。梨主要是稳定鸭梨、雪花梨面积,适度更新发展黄冠、早酥等早熟品种及新雪、新高等晚熟品种,将其比例由目前的0.6:9:0.4调整到1:8:1;加快鸭梨、雪花梨选优步伐,适度推广甜鸭梨、早鸭梨等综合性状和市场反映较好、有希望成为鸭梨替代品种的优良品种(品系)。桃主要是稳定大久保等中熟品种的面积,适当增加早凤王、早花露等早熟品种和重阳红、中华寿桃等晚熟品种面积,同时适度发展瑞光、艳光等系列棚室桃和加工品种。
(四)强化服务,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
一、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一)原图数字化处理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较早的一种数字化输入方法,输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也较大。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然后通过矢量跟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随着扫描仪的普及和矢量化软件的不断升级,其作业方法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法。GPS输入是依据GPS工具能确定地球表面图形精确位置,由于它测定的是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转换,可直接输入数据库,目前主要是应用RTK(RealTime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它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通过将1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下面简单介绍MAPCAD软件的原图数字化处理作业流程。
(二)数字化原图作业流程
由于MAPCAD软件扫描矢量化输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编辑方便、易于转换等特点一般外设精度都能满足,所以地形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人工跟踪精度和输出设备精度,而人工跟踪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所以必须在加强作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上下工夫,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矢量化方案作业,确保图件的精度和质量高于国家现行数字化测图规范所规定的数字化精度和质量。在工程测量实践中,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与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符号图层的划分子图、线型符号库的设计等工作保证满足工程进度的同时又节约项目经费,设计出的数字地图简单易用、美观整洁、易于使用地形图的工作人员判读。
二、数字化绘图
(一)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绘图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烦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一测多用:如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中需要对同一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过去的平板测图方法则需要重复工作,而数字化测图则可以同时根据完成的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多个地形图,因为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满足各不同专业人员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的需要。
2.精度高: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自动存储,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3.劳动强度:小数字化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
4.便于保存管理及更新方便: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二)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数据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三)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运用形式不断创新,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
1.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境保护和人民的安全健康并无影响而设置的贸易障碍。具体形式包括:(1)绿色环境标志制度;(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3)绿色包装制度;(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5)绿色补贴制度。
2.信息壁垒
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发展对外贸易,向别国进行出口时,会因为其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而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在全球国际贸易和网络营销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导致其自身的信息,如制定、采用和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认定程序等不及时,造成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模糊、不透明的,同时也难以及时获悉和知晓别国拟制定、采用和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认定程序等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而遭遇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国际知识产权壁垒
国际知识产权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而采取的措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1)由专利权和标识性权利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临时措施的滥用;(3)贸易的“内部化”;(4)选择性投资;(5)严格限制平行进口。
4.道德壁垒
道德壁垒就是借助各国间文化和道德背景的差异,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及劳工权利的标准或以“动物福利”标准过低或缺乏、动物从出生到被宰杀过着“悲惨的生活”为借口导致的出口被拒,称之为“道德壁垒”。具体包括:(1)社会责任标准;(2)动物福利标准。
二、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的统筹思考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运用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应该从宏观统筹上对中国应对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创新运用加以思考。
1.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系统建设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是由政府部门、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行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三大系统(咨询系统、信息沟通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三大体系(预警预报体系、快速反应体系、多方互动体系)、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服务网组成的有机整体。
图1.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系统构架2.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技术保护体系
(1)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技术法规体系。要加快中国产品的管理和质量体系方面的法制建设,通过高新科技手段,提高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质量,改善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对各种产品的生产与进出口行为,制定带有强制性的详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并以这些带有强制性的详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作为立法渊源,制订进一步的具体的执行细则。
(2)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标准体系。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法规、标准运行的法律机制,营造有效的运行环境。在以宪法为根本的法律体系中,调整包括《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提出具体的标准化要求,逐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标准化体系,特别是严格按技术法规和标准(自愿采用)的要求来制定和采用,实施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第三,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求缔约国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均应以国际标准或其有关部分为依据,采用时应尽量等同采用。
3.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
(1)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着力改变部分服务业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过低的状况,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培育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行业,按照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的要求,整合新兴服务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隶属关系之间的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服务功能多层次、投资结构多样化的新型服务体系。
(2)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第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研究开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第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研究的市场适应性,加强技术成果产业化,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费用低、速度快的产品技术升级换代的捷径;第三,引进与创新;第四,组建技术联盟,不仅可以增强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而且可以增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避免形成投有自我技术能力的工业化。
三、积极探索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形式的有效应对措施
1.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针对绿色壁垒发展的现状,应该分别采取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措施。
短期措施包括:(1)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定和运作方式,以及在绿色壁垒方面所采取的战略和措施,从中找出我国可以借鉴的内容,为确定我国的绿色壁垒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2)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检验检疫法规体系。检验检疫部门应就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现行的国际环保规范和国际公约,大量收集国内外疫情资料,趋利弊害,防止其他国家利用现有国际公约及多边贸易体系环境规范的不合理性制造绿色壁垒;(3)紧盯国际标推,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
长期战略措施包括:(1)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实施绿色营销。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就是把绿色贸易思想融入我国的贸易制度之中,成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原则。绿色营销就是企业通过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实现自身的盈利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和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2)推进绿色生产活动。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由末端治理转向全程控制,在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全过程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3)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产业,以绿色生态产业代替污染严重的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4)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政府应通过各种公众媒体引导公众改革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不关注环境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信息壁垒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1)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我国的电子商务建设。在我国,由于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还非常缓慢。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上看待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抓住有利时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2)政府应该创造一个有序的法律环境。避免电子商务网络中资金流失和伪造电子货币的可能性,在市场准入制度、合同的执行和赔偿、反诈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方面制定有效规范;(3)政府在技术上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承担电子网络的指导和咨询工作,并组织制定指导性电子网络标准,消除企业在电子网络中的风险;(4)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
3.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应对措施
针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发展的现状,应该如下应对措施:(1)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利用知识产权的主战场。只有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进步运行机制、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策略性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缺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提高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能力。企业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由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3)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和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与外贸利益。
4.道德壁垒的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企业接受欧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的还不多,今后接受社会责任审核将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事情:(1)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积极申请SA8000标准认证。在一定的年限内,对执行SAS000标准而必须支付巨额成本的企业给予补贴。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标准、经济全球化的讨论,主动与进口国有关实行社会责任条款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尽可能减少这此条款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2)建立SA8000的专门咨询机构。政府部门尽快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减少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宗宪.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东海.TBT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杭争.TBT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4]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2007,(9).
[5]夏友富.TBT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WTO经济导刊,2006,(5).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体现在考试成绩及日常作业中。小学教育的一大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计算能力,进而提高其计算准度,但由于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的表现认识不足或者采取的改善方法不当,目前小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与要求的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2.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表现及成因
2.1表现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计算能力不佳的表现主要包括两种:一、数学考试时计算结果准度低。考试试卷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试卷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数学考试中,考查学生计算水平的题目包括口算题、计算题等,这部分题目的特点是简单但是容易出错,拿到满分的学生通常寥寥无几,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错误,但出错原因并非是“不会做”,更多还是与计算能力有关。二、数学作业中频繁犯错。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贯穿数学学习全程,因而,数学作业实际上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体现,而作业中频繁出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增强。在数学作业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把减法当作加法计算、结果不准等。
2.2成因
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教法因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算法讲解和练习上,对于算法生成则经常是一笔带过。此种教法存在两项弊端,其一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程度有限,很难灵活运用;其二为大量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另外,还有的教师认为多教几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灵活解题,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就一道题给出多种算法。这样的教法忽略了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的事实,使得学生面对题目时不知道该使用何种算法。二、学生因素。小学生身心都处于发育之中,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感知能力,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的情况,比如将12看做21。除了感知错误之外,小学生身上还经常表现出记忆能力不佳、思维方法较为稳定、计算习惯差等问题,限制了计算能力的增强。三、心理因素。计算器、手机已经成了当代人进行计算的基本工具,既便捷又准确。这样的情况给小学生心理产生了误导,使其错误的认为“人工计算已经不那么必要”。受到此种心理的驱使,学生在计算和练习中往往并不积极。
3.增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对策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据很大比例,因而,增强计算能力可以说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增强策略,广大教师和相关学者已经做了不少的探索、研究,本文结合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成因,尝试提出了一些笔者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3.1优化教法,使学生对计算充满热情
计算可以看作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其中的乐趣需要深入了解方能体会。小学生对于计算兴趣不高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没有感受到计算带来的乐趣。对于这个问题,建议教师从优化教法入手,使学生对计算充满热情。具体做法为: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比如,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可用的故事,教师在引出新知识的时候,可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期待度。这样做可以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延伸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理论教学枯燥感的消除。二、借助各种游戏,增强数学题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教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入恰当的游戏,来保持学生对计算练习的热情。三、恰当引用网络资源,使数学题更加生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往往很难想象数学题目描述的情境,这一点对其计算产生了阻碍,增大了出错几率。为了减轻感知能力及想象能力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限制,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引用网络资源,利用视觉体验,来代替想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对于《加减混合》这部分,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生动演示,比如,池塘里原来有5只小鸭子,后来又来了4只,之后有2只上岸了,那么,现在池塘里还有几只小鸭子?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加、减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内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用法。
3.2改善数学教学,注重计算能力的强化
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增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具体做法上,建议教师把控好教学过程,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行措施包括以下几项。
一、注重知识生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算理。算理是算法的基础,所以,算理讲解的重要性实际上并不亚于算法讲解。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算理的实质就是使学生利用规律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人教版小学数学《9加几》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先提问:10加2等于几?10加6呢?10加7呢?待学生准确回答之后,教师可继续发问: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这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呢?这样就可以引出一个规律,即10加几的结果就是十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即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练习:7+2+3=?8+7+2=?4+9+6=?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算法最省时。经过比较就会有学生发现,上面的题目中,若先计算7+3、8+2、4+6就会比较省时,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先凑成10,之后再加最后一个数,很快即可得出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生成有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计算准度。
二、有意识的优化算法。数学题往往有很多种计算方法,而算法优化指的其实就是鼓励多样化,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法,也是满足小学生个性需要的有效方式。在算法优化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需要,并发挥好引导与鼓励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算法体验,选择最适合自身需要的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建议教师在上述过程中注意营造情境,为算法优化提供动力。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计算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数手指等方式。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10以内的加减法,若超出这个范围,计算时就会很容易出错。以小学数学中《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为例,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加简便的凑十法,教师可尝试通过以下办法来使学生感受凑十法的优势:一个能够放10瓶水的箱子,内部已经放了6瓶,外面放了7瓶,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上来,使其将箱子放满。这样一来,只需看一下箱子外还剩下几瓶,即可知道一共有十几瓶水。这种凑十法的计算速度显然要快于数手指,结果也更加准确,所以,只要教师多组织几次类似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就会接受此种算法,算法优化的目的也就顺利达成了。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计算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但却经常被忽略的一项任务。计算习惯通过对细节的影响,决定着计算的效率。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位对计算法则烂熟于心且能够灵活运用算法的学生,考试成绩却并不理想,计算结果出错更是常态。此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计算习惯不佳有关系,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急躁,在看到数学题的时候不假思索,直接开始计算,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的看清楚题目要求。所以,即使计算过程正确无误,其得出的答案与题目也是不相符的。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生书写、审题、检查实行严格要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出错的几率。
关键词:水电项目;融资管理;问题;对策
1.我国水电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电项目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项目融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水电项目融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而有些也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以及水电行业的发展而新出现的。因此,为了综合提高我国的水电项目融资管理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的水电服务。
1.1法律法规不健全:水电项目融资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到保险、金融、司法等多个方面。复杂的融资结构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进行保障,因此,良好的法律环境对于维护水电项目融资承包商、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许多基本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作为融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非常少,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缺乏相应的章程以及法规等遵照执行。当前水电项目融资相关法律的缺失是水电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水电项目融资的法律法规,才能够切实提高我国的水电项目的建设水平。
1.2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在水电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其用于发展的现金流主要是通过售电收入而获得的,而电价是决定售电收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电价主要是由国家规划部门的发改委进行制定的。之前,电价的收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向最终用户收取电价,另一种是向电力分销商收取批发电价。这种电价的收取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的电力企业不能够在电力市场需求时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被迫降低价格。而在电力生产过剩时期,发电相关企业也只能够依靠关闭低负荷使用产能来确保现金流的稳定,使得电力工程项目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我国的电价收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上网电价分为了两个时间段来执行,主要包括上网竞价前的电价和上网竞价后的电价两个部分。该办法规定,竞价上网前的上网电价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发电项目经济寿命周期,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和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核定:竞价上网后的电价实行两部制电价,分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确定。虽然,新办法在电价确定方面有所进步,但是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政府定价还是占据了主要位置。而且,竞价上网前后的区分也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因此,这种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没有更好地反映各利益主体的成本和收益,增加了电力项目的市场风险,政治风险,降低了电力项目对于外商的吸引力。
1.3电力投资政策变化频繁:在我国的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电力的供应量一直在短缺与过剩之间转换。因此,为了积极避免这种状况对电力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政策对电力市场进行引导。然而,这种政策环境就会导致电力市场的相关投资政策和经济政策等会经常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水电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投资相对较大,多变的政策形式使得水电项目的经济风险等增加了许多。虽然我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外国资本能够进入到中国电力市场,能够及时参与到我国电力建设中来。但是,多变的政策环境使得很多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进入中国电力市场。在投资过程中,大多数外国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投资风险,其次才是经济效益。
1.4融资成本较高: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其融资结构相对复杂,涉及面也比较广,而且存在大量的税收结构、风险分担以及资产抵押等工作,动辄就要上百个法律文件才能够解决问题。水电融资过程中具有有限追索性,因此,其融资成本要比传统公司企业高出很多。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融资的费用。
1.5中外方权益不平等: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存在中外方权益不平等现象。权益不平等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中外合作过程中,没有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一般来讲,中方承担了较大的义务和风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项目融资发展不够充分,缺乏相关人才。其次,有些水电项目为了获取外国资金的进入,给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较多的优惠,而承担的风险却较少,违背了项目融资过程中合理分配风险的原则,从而也不利于水电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2.完善水电项目融资管理的对策
2.1水电行业风险应对:为了提高水电项目融资风险应对水平,应该对债券审批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的措施是将用资项目审核转变为用债企业的债务结构的审核,以确保用债企业能够及时偿还债券资金。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要能够对企业系统融资结构进行优化管理,而且要采取动态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要建立水电项目融资的风险控制指标,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水平。
2.2国家政策的支持体系:为了提高项目融资的水平,很多国家都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是如此。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水电项目融资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国政府应该培养相关投资者能够进入到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之中,以此来提高我国资产证券的发展动力。此外,相关政府机构以及工作人员要能够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对投资者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得更多的社会资金能够进入到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来。
2.3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由政府发起的国有独资的SPV是最适合电力市场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但是,在实际的发展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和问题。相关部门要能够对证券法以及公司法等中涉及到的SPV相关条款进行修订,以使其能够符合当前水电项目融资的发展状况。在证券发行过程中,要能够对证券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变通,从而使其更有利于水电发展的需要。
2.4融资方内部管理措施的加强:在水电项目的融资过程中,融资方是主动方,其内部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融资事业的发展水平。首先,融资方应该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目标,并能够对融资目标进行分解,以使得融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其次,融资方要能够积极扩大融资的渠道,对于社会资金能够积极地吸收,使其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最后,在实际的融资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遵守项目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切融资活动都能够在国家法律制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够进行非法操作。
结束语:在当今社会,电力的生产和使用对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项目融资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电力不能够得到稳定安全的供应。为了切实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质量,电力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及时发展水电项目建设特别是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作者单位:四川小金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煤炭开采;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尤其是重视其中危及安全的隐患,不断配备新设备,消除由于设备陈旧引发的安全事故,加大对职工的培训,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增加科技投入,以确保煤矿开采工作顺利推进,最终能够为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提供坚强的保障。
1 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员工缺乏安全工作意识。煤炭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实施各种安全工作规则,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员工虽然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但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很多员工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凭借自我经验来进行作业,从而引发各种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员工遇到采掘工作接替紧张问题时,会对不正规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很多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瓦斯监测系统进行胡乱布置,很难兼顾系统的维护以及管理,从而导致其成为应付各种检查的工具,难以在实际开采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1.2 检查工作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工作时,缺乏较为权威的安全监管工作,很多煤炭企业所用的依然是较为陈旧的安全检查工作方法,由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凭借自我技术以及经验对开采现场进行检查,难以对能量化的各种监测方法进行执行,从而导致检查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达不到科学管理工作水平。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在对相关职责进行履行时,缺乏一定的保障措施,从而导致整个监督管理工作水平达不到力度要求,权威性受到影响。
1.3 缺乏安全技术人才。煤炭企业所执行的技术管理工作很难达到实际水平要求,煤炭开采工作强度相对较大,风险与报酬很难实现正比例发展,这些因素都导致煤炭企业缺乏一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工作人员,技术骨干很容易出现流失。很多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煤炭企业进行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安全技术工作人员,很多煤矿企业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难以顺利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难以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储备工作。
1.4 投入工作不到位。煤炭企业在进行开采工作时,所用的设备以及设施很难及时进行维护和整修,从而导致其出现老化的现象。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在对开采工作效益以及开采工作安全关系进行处理时,存在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为了能够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的要求,要求煤炭企业过度追求进度和产量,不顾设备的实际状况,从而导致煤炭企业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员工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出现各种危及安全隐患。
1.5 管理不完善。领导团队的决策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总体水平。煤矿开采工作同样如此,领导层的决策对事故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开采之前,肯定进行大量的评估和检测工作,现实中,领导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评估和检测,管理不力,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不足,从而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1.6 设备陈旧。我国许多煤矿开采是从20 世纪开始的,到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同时,开采使用的设备价格非常昂贵,使得相关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长时间的使用,其损坏程度日益提高,非常易于发生危险。所以,作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关键工具,开采设备的危险性愈高相应引发事故的概率愈大。这样,设备陈旧同样属于引发矿井事故的一个主要根由。
2 做好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建立并完善生产规章制度。煤炭企业要想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重视相关制度,不断强化制度工作的建设力度。首先要对生产制度进行重视,细化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建立安全质量检查制度以及考核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化的建设工作来提升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从而形成全面的管理以及控制工作局面,保证所有的开采工作都能够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来进行。
2.2 对生产责任进行落实。煤炭企业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要对相关工作进行控制。排查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检查以及监督工作,把所有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与监督部门的责任进行挂钩,从而保证所有的安全监督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相关工作责任。对于开采工作中出现的任何安全事故,都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源头进行追查,还要对原因进行分析,处理相关责任人。
2.3 开采现场推行安全质量标准。煤矿企业进行安全开采工作的基础就是各项质量标准,这也是保障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途径。在推行安全质量标准时,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制定,对验收标准进行严格控制,还要保证考核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做好员工的技能以及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保证煤炭开采工作人员能够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提升互保以及自我保护技能以及防护意识,从而对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进行执行,让他们在开采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麻痹大意的心理。
2.4 做好安全投入工作。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工作时,要不断提升开采设备的机械化程度,装备、管理以及培训工作是保证煤矿企业顺利生产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相关经验。通过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创造更加优越的作业生产环境,从根本上杜绝所有安全隐患的发生。煤矿开采工作的逐渐深入,水害、瓦斯以及其他灾害影响力越来越大。煤矿企业只有抓住发展机遇,做好安全投入工作,对安全设备进行引进,才能够解决好所有的安全问题。
2.5 加强安全监督。安全监督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关口,该环节中,是否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故的可能性。所以,安全监督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尽快发现问题,尽快妥善处理潜在威胁。并且应当加强对安全监督人员的考核。
2.6 配备新设备,消除相关隐患。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当尽快找出相关设备中的安全问题,对那些较为陈旧或者损坏较为严重的设备需要尽快将其更换,尽量将其中的危险因素消除;尽快将那些投入使用时间相对较长的设备淘汰并更新,通过这种方式将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避免设备危险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创造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开采工作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个企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首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帮助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