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香蕉的功效与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5 22:40: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香蕉的功效与作用

第1篇

1、香蕉可以润肠,有很好的消脂作用,可以瘦大腿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福彩补充营养。

2、香蕉还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类疾病了。同时煮香蕉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可以让神经肌肉正常,还有很好的心肌收缩的功效,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机会,同时也可以预防胃溃疡。

3、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如果常吃煮香蕉是可以让血液中的镁含量上升的,这样对于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如果一些人的肌肉麻痹并有嗜睡乏力的症状,可以多吃一些香蕉。

4、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吃了有一种饱腹感,常吃煮香蕉可以减肥,同时也可以有美容淡斑的作用。煮香蕉也可以和牛奶一起吃,这样营养价值也很高 ,常吃香蕉可以让你的肤色变得很好,皮肤会变得很清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作用

一、 实效性差的原因探究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失措;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所采取的教育形式存在着严重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时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严重缺席,或者即使去上课也是出小差的情况的出现;部分学生出现了知行脱节的状态,不能用自己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考试作弊,不讲诚信等等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问题。

本文旨在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一)从教育者角度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把教课当作一项普通的教学任务来看,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不注意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首先是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然后把书本上的理论内化为行为规范,行动的过程。而很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把自己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了第一个过程,即理论知识传授。上课时,不管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只管照本宣科,这样势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

2、高校师生关系的不紧密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初高中的教育管理方式的不同,进入大学后,一个年级一般只设一个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带的学生一般都有200人左右,不可能熟悉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而且辅导员与初高中班主任不同,没有大量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这都导致学生对辅导员老师缺乏信任感和亲近感,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

3、一些高校党政领导把学生当作预想的教育对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缺乏对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情况的研究,甚至还用对80年代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针对这些90后的大学生,这也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对象

1、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产生的冲击。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出现了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容易导致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蔓延。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刺激了人的物欲的膨胀,致使享乐开始滋长起来。使得一些人从重视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走向极端功利主义、感性享乐消费主义,进而陷入腐化堕落而不能自拔。大学生受世俗化和功利化的价值观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不能给其带来实质的好处。受此影响,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着敷衍和应付的情绪。

2、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偏见。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把自己的学业分成不同的等级,重视专业知识和英语等学科的学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作为其完成学业不得不做的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方面探究

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选择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在内心深处的认同感。尤其针对这些90后的大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内心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教师应改变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谈话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育者还应该用网络等教育方式,通过QQ、MSN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育者方面

1、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敬业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深入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教育规律,科学而合理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最终效果作为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2、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一种跟亲密的师生关系。这样,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

1、改变教学方式和技巧: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谈话式、探究式,突出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生活,增强亲身的体会和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思想政治现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选择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让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增强学生在内心深处的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者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宋天征.试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消极因素[J].德育园地,2009(4).

[2]周叶露.浅谈团体辅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 思想教育

在今后几年,“9O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相对于“70后”、“80后”,这个群体所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广,接触的事物更多,所受的思想冲击也更大,加强高校思想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尝试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高校思想工作,发现结果事半功倍。

一、高校加强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群大量进入高校,以及社会其他矛盾,如就业、社会公平等矛盾的突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高校管理者有必要加强思想工作教育。

1."90后”泛指1990年到1999年之间出生的群体。由于九十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年代,再加上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这个群体接受信息的能力普遍较强。由于时代的变革,“90后”的思维更为活跃,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他们的观念、思想和老一辈人的价值观相差很大。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他们更加个性更加张扬,性格趋于自我。这些特点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缺点,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引导,以期达到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2.“90后”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其所受冲击更大。因为高校的连续扩招,以及多年累积下来的就业压力,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以至于已经对入学新生都产生了冲击。甚至在南方一些城市,发生了高中生放弃高考的事件。高中生放弃高考固然有多种因素,就业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这种环境下进入高校的学生,其思想压力可想而知,高校需要加强思想工作,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心理疏解,避免极端事例的出现。

3很多调查数据显示“90后”群体对于社会、对于政治表现漠然,但对于偶像、明星却过于狂热。有人说“90后”是自私的一代,尽管这些话有些危言耸听,但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表现在这个群体中的,所特有的特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如何挖掘这个群体的优点,摒弃他们的缺点,也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传统文化的优势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亘古的历史中,很多贤人志士留下了诸多文化瑰宝,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典范。比如,儒家对品德和操守的磨练、道家对事物规律的探索以及法家对法则的研究等等。传统文化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精华,思想高度、亲和力等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从某一方面而言,高校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我国历史长河中涌现的志士仁人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精神楷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文化流传的结晶,与大学生没有隔阂感。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十几个朝代的文化大家的沉淀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了溶于中华民族骨髓中的营养物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大学生从小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即使是青春叛逆期,对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接受和认可的。将传统文化教育溶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会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亲切,更加得心应手。

2.传统文化流派繁多,有利于大学生挑选。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流传中,有许多分支、理念在互相争论中逐渐发展成型,像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法家的“刑名”等等,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流派,对社会方方面面思想动态都会有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或者崇尚“中庸”的儒家,或者喜欢“刑名”的法家,或者喜欢道家等等,方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挑选。根据大学生的兴趣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的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3.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世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有利于大学生产生自豪感,形成民族凝聚力。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在逐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知、接受。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必将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1.遵循行为矫正原则,对“问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问题的定义有很多,比如违法道德规范行为,违反学生守则行为,违反纪律、规范行为等等。针对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塑造、消退、强化、模仿、惩罚等手段进行矫正。所谓塑造就是引诱学生的目标行为,并通过奖励等措施使其行为进行巩固;所谓消退就是废除使其行为可以进行下去的一切外在因素;强化则是在消退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巩固的一种手段;模仿是根据学生的心理,通过塑造学生的精神偶像而达到引导其正确价值观的一种策略;惩罚就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处罚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融入传统文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塑造”,接受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塑造学生的人格,可从营造校园氛同人手,如开展国学课程、国学学习社团、请国学大师讲座等,将国学融入到校园氛围中来,引导学生学习各家流派精髓之处,领悟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和人格精华。再如“模仿”,孟子日: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孔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孔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之美,我国文人高风亮节的人格品德,是学生们加以学习的楷模。引导学生掌握国学、了解我国文人志士的故事、塑造学生心目中的精神楷模。

2.开展传统文化课堂,引导学生兴趣。在平时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兴趣课,或者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组建“国学社团”,在校园内部大力倡导国学精神。在这里,国学不应是仅仅限定于儒家一门学科,还应该含有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各种学派,并引导学生用现论对千年前的文化进行解读。学校还可以定时组织“国学辩论大讲堂”等活动、评选“秀才”等内容,把传统文化借助国学的形式发扬光大,用国学的精华引导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在生活学习中,使传统文化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微博;信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即微博客,是目前在网络中兴起的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根据互联网分析咨询机构“易观国际(AI)”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自2009年微博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微博市场注册用户数量达到7500万,预计2011年将达1.45亿。相对于传统的博客或BBS文章,微博的内容更加简单,一般在140字以下,在文字方面对用户的要求也更低,因此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信息的传播也更具时效性。

高校学生由于思想活跃、信息传播和使用频率,因此对微博的接受比一般受众更快更广泛,许多大学生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参与信息交流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适时开通了官方微博,截至2010年12月,有9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微博在高校学生中迅速流行,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博在网络中的应用特点

(一)信息流转的多元化快速化

由于“微博”以信息为背景,接近于实况性的平台,构建起了一个核心体系,即“微博”终端这种多元信息相互流通汇合为基础的网络、客户问的沟通新形式。这种快速流转的信息传播方式,有效利用了网络平台或3G手机的大信息量、流通速度快等特点。据此微博结合了信息的实时性、情绪的变动性、网络的便捷性,构建起了一个快速流转的多元信息群。

(二)传播途径的普适性大众化

基于“微博”构建于快速流转的信息网,其准入机制较低。从技术角度上讲只要具备简单的网络操作能力或具有网络功能的手机都能够把自己所想、所见的东西进行实时传播。从功能上讲,简单的操作平台,随性的交互信息体验都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博”。因此,这种低门槛的传播途径,对现代信息流转是一大新的课题,由于低门槛准入途径不便于跟踪和监控,也很难掌握问题的核心,因此如何引导信息元是“微博”网络的重要问题。

(三)多元集合的信息传播平台

随着使用微博的人群迅速增加,以及微博信息流的高效率运转,微博的应用也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微博的信息流来源渠道多元化,这些信息经过一个终端进行汇集,包括基于3G网络的手机平台、基于宽带网络的固定平台以及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平台等,促进了信息流转的高速度,同时实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多平台汇总的网络框架,构成了微博信息终端层,带来了现代信息的快速汇集。人们也从中体验到了信息快速传播的快乐,感受到了网络时代的方便和实用。因此,高效率、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功能成为微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微博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极好,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较以前更加丰富,自我甄别力也更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单向灌输式,而通过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沟通、积极对话等互动式进行。微博作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随意性极强的交流平台,通过140字的语言生动地记述了个人对日常生活、事物和思想的真实记录和表达,有效地打破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心理界限和距离感,通过微博,教育双方可以平等的身份自由地表达思想、发表评论,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吐露心扉、畅所欲言,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态有意识地发表人生感悟、工作体会、社会评论等方面的评论,对学生加之有针对性的引导。利用微博交流,无形中化解了师生间的隔阂,没有了生硬的理论说教,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这样在对话交流中实现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微博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长期以来,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常集中于课堂理论教育和文化活动等形式,学生总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被动参与其中,很难使他们积极地接受教育知识,这大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微博最大的特征就是快捷和互动,大量及时、准确、生动、详尽的信息、浏览和转载,在教育双方深度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思想的碰撞,这反而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时间的覆盖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微博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微博的蓬勃发展源于网络化时代弘扬个性化的特点,它通过简单易掌握的传播形式和个性张扬的特点,充分调动起了人们的参与性,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微博完全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束缚,实现了思想教育的多样化,使教育双方在表达观点、抒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从单纯的信息分享上升到思想分享、情感分享的理想状态。网络时代的微博效应逐渐显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抒感的重要载体。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写读微博的过程,是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放松心情、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过程。如果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使学生在休闲娱乐中提高判断能力、提升知识层次。因此,充分利用微博的特点,使广大学生在休闲娱乐中愉悦身心、修养性情,有利于增强网络育人的功能,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三、积极探索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主动探索微博教育功能的理念

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到微博,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见证了传播技术与手段的创新发展,也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领域愈发宽广,方式愈发灵活,渗透愈发深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微博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微博环境是建立在交互平台上的,以信息流和多个信息元为基础。在这种新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已产生深刻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单一渠道,也不再是简单的说教式工作形态。因此,主动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认真了解以微博网络形态为主要渠道的工作新平台,把微博网络模式的面对面交流形态应用到工作中,主动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网络传媒的特点和功能,及时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二)积极构建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微博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并成为大学生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当前,利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探索到行之有效的利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路径。对高校来说,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官方微博网络平台,通过微博进行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对话,为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同时要通过微博平台的搭建,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与学生的微博使用有效对接和融合,发挥好新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微博平台的搭建不仅要及时、科学、合理,还要维护和运作好微博平台。要通过微博创建大学自身的品牌塑造,更好的吸引学生关注学校的发展。

(三)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首先,可以利用微博的即时交流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能够突破QQ群、BBS网络社区等传统网络群体的限制,即时地将信息传递到每一个用户手中。通过微博,师生间可以不受空间、平台的限制进行交流,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实现主客体间的信息实时传播与交流。也就是说,利用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可以在微博上针对热门话题发起讨论,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持引导讨论,让教育对象畅所欲言。这种讨论能使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克服面对面的拘束,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交流并获得提高,进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

再次,在微博中使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将微博与各种网络工具结合,发挥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和优势,借鉴利用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同时,要利用微博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在信息传播中不仅要保证信息质量,增加内容的思想性,还要增加信息的流量和时效,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在利用微博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教育对象进行平等性的引导和帮助。要通过改进教育宣传的语言艺术和方法,实现平等地尊重和关心大学生,真正利用好微博这一平台,提高网络教育的吸引力。

(四)以微博为平台进行文化传承教育

微博是基于网络建立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也是网络信息交流的中转站和互动平台。当前我国高校文化教育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性,另一方面学校在文化教育的方式上也有待商榷。合理利用微博作为交互平台,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实际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此,基于内心构成和实际需要的情况下,高校利用微博平台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学校所制订的各类文化教育计划,甚至创造性地接受和传承文化,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1.

[2]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 2011(5)

[3]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1(5)

第5篇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

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网络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微信维持内部关系,微博拓展外部关系”,这句话清楚的体现了现如今我国现状,随着微博微信的不断发展,逐渐已经成为了我国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微博的前身是博客,但是博客由于文字过多,文章大多是长篇,所以并没有广泛流行,而微博具有文章篇幅小,又有众多明星的加盟,逐渐被广大年轻人所使用。

一、微博的特征

(一)传播速度快

微博有一定的文字限制,每篇微博的文字不得超过140字,但是却也足以将信息或事件表达清楚,所以微博已经逐渐取代了电视或报纸等主流媒体,逐渐成为了最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其根本原因就是所有微博用户都可以作为新闻的传播体或缔造者,只要通过编辑文字就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或了解的事件表达出来,是我国进入了全民记者的时代。并且现如今大多数微博用户都是通过手机进行信息或转载,这极大程度上的使信息传播的更加便利,使新闻传播速度加快[1]。

(二)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

微博不像传统新闻传播媒体那样,需要时间编辑和排版,而是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任何信息,并且网络是虚拟的,大家谁都不认识谁,也就使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多样化状态。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网页等多种方式进行登录,可以使任何用户都能够随时掌握全球的信息。特别是现如今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消息的或传播,手机用户只需要轻轻的点击屏幕,就可以将自己想说的事情或新闻在网络中。由于微博实在是太过于便捷,并且还具有传统新闻传播平台所不具备的时效性,使微博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三)内容丰富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早已经能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搜索自己想关注的新闻、图片、视频或音频,但是仍然需要特定的搜索这些信息才会出现,而微博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尴尬局面。微博中拥有非常丰富多元化的信息,微博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这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心情,还可以通过微博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生活的所有动态和心情。虽然微博限制了数字。但是140字已经足够将自己想要的心情或新闻了,还可以通过观看他人的微博了解到其他人的生活,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国家大事、民生动态或是自己喜欢的明星,还可以与广大微博用户进行无障碍交流,这极大限度上的丰富微博用户的见闻和视野[2]。

二、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增加了大学生的娱乐项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项目向高校大学生扑面而来,这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但是微博完全不同,微博不需要任何的经济基础,只需要一部手机和不多的流量,就可以看尽天下事,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任何人,这也是微博受到广大大学生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生有自己的专业必修课需要学习,所以课外娱乐时间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富裕,但是微博的出现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缓解学生疲累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在学习学累了的时候可以通过刷微博进行放松,耗时少又便捷,极大程度上的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提高了大学生的眼界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经济基础都是由家中支持,所以除了日常的生活费用,可能没有那么多资金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或认识想认识的人,但是微博中包罗万象,微博中有天下事,只要想知道,就可以在中国及时的了解到大洋彼岸的新闻情况。微博中还有各种奇人异事,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到自己本身并不了解的事情。所以微博极大程度上的提升了大学生的眼界,使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的了解天下事,及时的知道全球的流行和新闻[3]。

(三)扩展了人际交流圈

虽然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但是仍然会有一些学生由于生性腼腆,其在人际交往方面仍然处于零的基础,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微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尴尬局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这个网络虚拟社交平台扩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通过微博上的零距离接触和聊天,还能够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大学生今后的社交能力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人际交往可以说是微博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微博用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与大洋彼岸的人进行无障碍沟通,使大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惯,将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拓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微博的具体运用措施

(一)建立学校内部微博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微博建立属于学校内部的交流平台。高校管路部门可以通过内部的微博交流平台,及时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而能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区别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内部微博平台学校的相关通知,利用微博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将能够将相关通知得到更好的普及和传播,使大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管理的氛围内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还能够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团结性,从而使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能蚋加的规范性和团结性。通过建立学校内部的微博平台,将能够使学校之间各层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形成一个信息传播和的完整体系[4]。

(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

高校在利用微博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网络中的一些垃圾信息,坚决抵制网络中的垃圾信息,防止一些垃圾信息过早的侵蚀大学生的身心,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高校如果想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园网管理机构体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及时的锅炉掉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在加强对网络信息管理的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对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以保证大学生能够自我识别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不实信息,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真正的用知识武装大脑,自觉的抵制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使大学生能够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5]。

结束语: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其中,以微博为首的社交平台最为受欢迎。根本原因就是微博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化,并且使用十分便捷,使微博逐渐成为主流社交软件。将微博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质的飞跃,最终实现高校大学生素质和思想政治意识全面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11):85-87.

[2]郭红明,王永灿.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06(18):106-110.

[3]张浩.浅析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9):116-118.

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02-01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学习思想成长的关系

1、新媒体带给大学生的优势特点

现代的大学生个性独立,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是以手机通讯和网络为标志的新媒体主要参与者,新媒体是大学生学习、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借助新媒体平台,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培养各种社会能力。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个性、与人交往和提升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个人价值观有着极大影响。

2、新媒体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同时,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传播的一些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潮也在不断冲击这着大学生的思想。西方国家的一些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不断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由于他们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不能完全辨别其真伪,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受到一点打击,新媒体的一些消极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另外新媒体还存在一些虚假信息也会混淆视听。一些网络舆情还会造成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由于新媒体网络的“第二空间”性,人们可以在这个幻想世界里变幻各种姿态和身份,交朋友,谈天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很多大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往而忽视现实生活交往,寻找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在网上,他们活泼开朗,而在现实中他们却沉默寡言,这无疑降低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二、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1、新媒体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带来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势必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新媒体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信息资源优势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灌输、信息单一的局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泛,资源丰富,形态多元的特点。大学生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主获取知识和教育,可以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产生互动双向交流,变被动为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抒感、交流思想,培养成熟个性,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层次的教育平台。

2、新媒体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今,一些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占主导地位,思想政治的教育的旧框框还没打破。就新媒体知识的了解、网络技术水平的掌握,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滞后于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缺乏前沿认识。缺乏主动性,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缺乏对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认知,前阶段,一些高校引发的危机事件事例,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机制还存在着不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转变角色定位,真正融入网络生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正确导向校园媒体网站,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创新活力。

三、推进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要建立校园的新媒体的互动教育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思想的传播性以及互动性,建立新媒体思想路径的互动教育平台有利于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覆盖面,同时提高传播的效率。在平台建设中要注重内容的更新,开发设计一下交互性、趣味性思想政策教育的传播软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要加大校园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教育平台的信息监管。密切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更新国家战略需求,对主流的一些新媒体的信息进行过滤,抵制消极负面思想的传播。

2、提升大学生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的素养。

提升素养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可以在面临媒体中传播的信息中具有自己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批判能力。不应该传播一些虚假的不利于同学成长的假新闻,同时也不能沉迷网络,加大生活中与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学校或者老师可以通过安排网络素养的讲座对于学生网络素养进行讲座,建立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以及网络的运用能力。

3、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土壤。新媒体的隐蔽性、时效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更加复杂。要利用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方面,同时抵制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不利影响。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建立信息追踪的机制,传播正能量。同时要利用学校中发生的正能量的真实事件去带动学校的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成长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每一个层面。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地提高了其时效性和发展性。新媒体创新发展仍在持续不断向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以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不断走向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 季海菊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 徐意祥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3] 吴 琼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第7篇

[关键词]公益广告;思想政治;传播

一、公益广告在高校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高校中经常会有公益广告的出现,它是借助学校的传播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达成思想上的共鸣。通过这样的传播形式,影响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于更好的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一)高校中公益广告的特征

1、以非盈利形式为主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顾名思义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形式。其主要是以公众利益为核心的,是为社会风尚和社会公众利益而服务的。在高校中,公益广告主要是以教育为目的的,与学生日常行为活动息息相关的公益广告内容。在传播主流思想的同时,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育人为主的公益广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公益广告传播为载体的过程中以现代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为主要导向,学生总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为主要动机,以培育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益广告形式极其丰富,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角度,逐渐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公益广告。高校的公益广告在秉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念的基础上,以国家主流思想与针对大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来设计公益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其受众的范围只局限于高校,也只作用于高校。在制定内容的过程中,考虑的也只是大学生心理状态的问题,极其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公益广告在高校传播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

1、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缺少情感。公益广告本身并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因此,传播者更需要将情感投入在公益广告的作品中,以激发群体的共鸣。在高校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把情感放在第一位。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比较低。如果及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运用亲切的语言或是触动内心的画面,将传递的信息展示出来,使其寓于情理之中,让学生看过或读过之后,心理上受到震撼,也将会从内心接受传播的信息,从而引起共鸣。

2、公益广告传播途径相对守旧。公益广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形式。目前,还未引起高校的重视。高校无论是从制作方面,还是从内容上,都较为单一和死板。从传播效果看,由于缺乏高校的关注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程度并不是很高。高校在传播的过程中过于保守、故步自封。一直使用枯燥无味的方式来进行宣传。

3、传播群体尚未达成共鸣。由于公益广告的传播缺乏情感上的填充,内容缺乏新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度,高校中的公益广告主要针对的传播群体就是大学生,然而从大学生群体的反馈上看,公益广告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并不强。可见,公益广告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尚未达成共鸣。

(三)公益广告在高校传播中遇到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公益广告在高校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其传播十分具有针对性,受众群体只有大学生。然而,高校对于公益广告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并未真正做出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公益广告局限于老方法老步骤的宣传,其本应有的传播空间被缩小了,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角度来看,公益广告本身所具备的传播活力自然被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实现公益广告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制定合理措施,促进公益广告在高校中系统有序发展

公益广告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传播活动,如果将二者合理结合并运用到高校思想教育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为公益广告引领方向,同时公益广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二者相互影响、互相融合,有效的促进了公益广告在高校的传播。由于当前高校对公益广告的传播路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公益广告成为高校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公益广告在高校系统有序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力付出,成立公益广告传播工作小组,将平时工作中难以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公益广告的形式传播出去。组织大学生加入进来,形成规模。思想政治教育讲究及时和适时,大学生的加入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捕捉学生心理状态,适时传播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凝聚各方力量,提高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

高校的公益广告多是单一、枯燥的表现形式,而且内容也很直白,寓意并不深刻。高校中的公益广告多是条幅、滚动字幕、图画等形式,较为简单直接,不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公益广告的内容更新也不及时,这样的方式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关注度也将成为奢望。为了提升高校中公益广告的关注度,高校需要凝聚各个方面有才能的人才,将公益广告的质量提升,这一点势在必行。公益广告的制作过程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在公益广告的制作和设计方面,还需要专业人才的配合才能完成。在高校中,人才济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制定不同的计划和措施,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们永恒的教育宗旨。另外,可以邀请广告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力求将高校的公益广告做的更专业、内容更丰富,情感更真挚。将温暖向上的词句、画面、声音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将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影响到更多的学生,有效的提升公益广告的关注度。

(三)强化主流思想,加强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

高校的公益广告宣传是以弘扬主旋律,强化主流思想为主,高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的公益广告中主流思想的传播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国家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从传播的效果方面来看,更需要做出重新的审视和揣度。从哲学层面的角度来看,抓住主要思想的传播也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主流思想把握的好,并得到有力的传播,有利于其他思想的有效传播,从总体上,加强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因此,高校的公益广告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强化主流思想,才能加强其传播效果。

三、加强公益广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作用

公益广告在高校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工作力度,将公益广告的作用发挥到最好。覆盖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普遍到各个专业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并共同投入到公益广告的建设中来。

(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公益广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起到了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这一作用也是公益广告的宗旨和目标。公益广告的主题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高校中的公益广告起到了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前进方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启迪学生分辨是非的思维,逐渐渗透一些正能量的社会事实,传递符合时展需要的信息等等方面都需要公益广告的介入。比如,借鉴地铁里的公益广告,有些广告都是真人真事,像拾金不昧、关爱孕妇、老人和孩子,个人素养和修养的体现等等,更贴近于生活,更生动的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事情就在身边,也随时都可能遇到,向学生传递正确信息,赋予学生正能量。

(二)传播主流思想的作用

鞑ブ髁魉枷胧歉咝K枷胝治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高校的公益广告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主流思想的传播也是没有间断过的。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就是十分成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校园的展示板上、教学楼的滚动字幕上、寝室楼内挂在墙上的粘贴画上。从公益广告的角度来看,一些粘贴画和文字会让学生驻足脚步,欣赏一番,看到了文字,也会印象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加深刻,起到了传播主流思想的作用。

(三)强化正面思想的作用

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得到了知识上的丰富,但是记忆是很浅的,可能过了一段时间,没有提起就忘记了。而公益广告却可以起到的是强化记忆的作用。在课后,学生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看到公益广告的内容并表示认同的时候,就能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再次唤醒头脑里对所学知识记忆,印象会更加深刻。

(四)培育和塑造人的作用

公益广告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同,都是以育人为主要目标。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公益广告的出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自我审视、自我重塑,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在高校中,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不但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且将温暖、动人、富有哲理的图片、语言、文字做成公益广告的形式,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公益广告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作用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唐明.试析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

第8篇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语言;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Interactive Function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and its Impact

upon Public Music Teaching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MI Yong-ying

(School of Art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一、音乐与语言共有的大脑神经机制

音乐与语言同样以听觉刺激和声音认知为基础、都有复杂的句法规则、在人脑中有特定的认知区域,这些早已是科学研究者的共识。但过去一般认为:作为人脑语言中枢的布洛卡区,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提供语法结构等语言功能是其专属职能。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观察了改变那不勒斯六和弦(bⅡ6)在大、小调背景下和声序列中的出现位置所引起的人脑活动变化,通过脑磁图及源分析,认为人们对这个不符合预期的下属组变和弦的觉察激活了布洛卡区及其右半球的镜像区。该研究使布洛卡区的语言专属性受到质疑,表明人脑的音乐认知区域与语言加工区域存在重叠。在由他们主持的另一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不符合预期的和弦连接呈现给没有音乐基础的被试,发现这些和弦序列所激活的大脑区域包括布洛卡区、维尔尼克区、颞上回、颞横回、颞前部表层和颞平面、前上岛皮层等,不仅将对音乐加工所涉及的大脑区域的解释具体化,更证实了这些皮层网络并不具有语言专属性。尽管音乐和语言可能共享某些神经资源得到国内外研究者较普遍的认同,但对于具体的激活部位尚存在不同观点。例如:我国研究者李恩中等认为,音乐与语言共同的激活部位为双侧额上回、双侧颞上回(非维尔尼克区)、颞中回。

二、音乐学习与语言习得的相互影响

根据上述实验,不难做出这样的推理:既然音乐与语言享有共同的神经机制,那么无论针对哪一样的学习都会促进二者共享脑区活动的发展,也势必会对另一样能力的习得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上,这个推理早已为国内外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行为测试所证实。

1.音乐学习对语言能力的正迁移

香港中文大学陈瑞燕等研究者选取60名本校女大学生作被试,把一组16个单词让被试听3遍、并尽可能多的回忆出来,结果显示:12岁之前接受过至少6年西洋乐器训练的30名学生,语言记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一项在德国进行的实验对194名三年级男孩进行阅读、拼写和非语言智力因素测试,被试中有53%学习过乐器演奏。结果显示:学过乐器的孩子智力水平比对照组高、在拼写方面的表现也较好。Schn等研究者选择音乐短句和法语的口语短句,并将部分句子和旋律末尾音的基频做不同程度升高,然后分别播放给第一语言为法语的成人被试和儿童被试。结果表明:无论是面对音乐中还是语言中微弱的音高变化,成人被试里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音乐家辨别能力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8岁左右的儿童被试里,学习过4年左右音乐的一组辨别能力也胜过对照组。相似的实验范式后来被用于测验音乐训练能否影响对并不理解的外国语言中音高变化的觉察,结果表明:面对听不懂的葡萄牙语短句句末音高的微弱变化,接受过至少14年音乐训练且定期练习乐器的一组法国被试比对照组辨察能力更强。以上几则实验说明:音乐学习不仅对人的语言记忆有长效影响,还有助于提高拼写能力、音高辨识力等,这些都是语言学习中不可多得的能力优势。这种由音乐学习带来的能力优势不但体现在母语认知时,对外语学习同样有促进作用。这个结论恰好可以为下面的英语能力测试做出解释――缑斌等外语教师在音乐学院学生中选择音乐综合才能测试成绩80分以上和70分以下者各30名,作为A、B两个对照组,用同样的标准化试题对他们进行英语能力测试,结果显示:A组得分70以上者占本组总人数的90%,B组得分70以下者占本组总人数的67%。多数学生的音乐综合才能与外语能力测试成绩成正比。

2.语言习惯对音乐能力的反作用

关于音乐与语言相互作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音乐对语言学习的促进,成果极多,此处不再累述。近年来语言习惯对音乐能力的影响也陆续被报道,提醒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研究者Patel等用计算时间间隔多变性的方法来衡量音乐与语言的节奏特征,他们选择了民族主义音乐时期的6位英国作曲家和10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通过比较,发现英国和法国音乐主题在节奏方面有很大不同,而同样的区别也体现在英、法口语的节奏中,由此证实了同一文化中口头文学给音乐留下的印记。美国研究者Hannon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观点。实验人员先将英文和法文歌曲的器乐版本播放给被试,然后重复播放同样的歌曲,但去掉旋律中的音高变化(将所有音高都用c1来替代)、仅保留原有旋律的节奏框架,两种情况下被试都能够分辨歌曲最初是由哪种语言写成的。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试听者能否发现纯音乐中节奏的不同,但从侧面证实了语言节奏会在音乐创作中产生潜在影响。

三、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对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启示

着眼于音乐与语言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使得对这两种人文现象的认识有了更可靠的自然科学依据,也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启示。关于用音乐促进语言学习,已有人做过专门论述,因此本文仅对如何利用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促进音乐教学略陈管见,且鉴于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对提高全民素质的特殊意义,特将论述限定在这一范围。

受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综合高校中的公共音乐教学多以欣赏课为主,而现有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先由教师介绍作品相关知识、然后播放音乐。笔者认为,在现有教学条件下,音乐欣赏课可以从选择曲目和改进教学模式入手,发挥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聆听音乐与思维技巧、语言表达的结合

在搭建音乐与语言的桥梁方面,标题音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欣赏这类作品时,教师事先可以不告诉学生曲名。初听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曲中出现过的音乐形象,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感受;分段欣赏,逐段组织学生讨论音乐家用哪些音乐要素来描绘音乐形象;复听之后,让学生谈谈/写下自己对音乐要素和音乐形象之间关系的理解;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询有关本曲的知识;下节课开始时,由学生讲述该曲作者、创作背景等,并再次欣赏作品作为复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曲目的熟悉程度和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应锻炼了其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水平。舒曼的《童年情景》、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普罗柯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以及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唢呐曲《百鸟朝凤》、笛子曲《荫中鸟》等都可以作为此类授课材料。

2.音乐欣赏、古诗词赏析与音乐旋法教学的结合

依曲填词是旧时歌曲创作的主要方式,中国古代许多诗词作品原是能够入乐歌唱的歌词,其结构和节奏受到产生之时既有旋律的影响,进而又影响到后世模仿该体裁的诗词作品的结构和节奏,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口头语言、口传民歌乃至民间器乐曲的结构和节奏。例如:各地流传的“起承转合”结构四句体民歌,很多就保留了古代歌曲的节奏信息,也能与现存的一些四句体古诗词节奏相吻合,有些民歌旋律中可以很方便地填进情绪相符的古诗词。在欣赏这样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在熟悉了民歌的旋律和原词后,试着把自己熟悉的古诗词填进旋律中,既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习惯加深对旋律的记忆,又可以巩固学生对已有文学知识的掌握,并锻炼其发散思维能力。

中国民间乐音的旋律发展方法与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很多是相通的。例如:民间音乐中常见的“鱼咬尾”与诗词作品中“顶针格”功能相同;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合头”、“合尾”等在《诗经》古歌词中比比皆是,等等。利用学生熟悉(或者不熟悉但易理解)的古诗词作品与音乐作品做比照,不仅可以辅助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可谓一举两得。

第9篇

此外,一位叫“三嫂” 的香港大学员工袁苏妹,从29岁到73岁在大学堂宿舍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没有上过大学,一生只会写5个字,却于2009年9月22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她被称作“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她们于平凡中践行人生价值,靠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生动一课,教给学生如何在普通岗位上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欣赏。

学校社会课堂构建

在这两件事情中,令人称道的是学校对待普通劳动者的态度。两所学校用自己的方式肯定了吴阿姨和三嫂的独特贡献,充分体现出大学“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宗旨,这一点在大学排名、招生成绩、论文数量等数据满天飞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大学是培养“仰望星空”的社会精英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脚踏实地”的普通劳动者的场所。学校应为培养出每一名合格劳动者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不能唯地位论成败、唯财富论英雄。杰出校友不仅仅是那些达官显贵,更应该是那些在各自岗位上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社会的进步不能单纯依靠精英群体,更需要无数平凡人的共同推动。

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多数毕业生都将奔赴祖国各地从事基层工作,在怀揣梦想的同时,应当踏实工作,全身心融于社会,一味地追求名利只能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理想与现实巨大的落差面前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

因此,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上好“正确社会价值观培养”这一课。校园就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学生整日身处其中,条件便利。学校全体人员都是这一课堂的组成部分,而劳动合同制职工因承担着学校主要服务类工作,成为这一校园课堂的关键成员。这其中,吴阿姨式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劳动合同制职工的作用

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不同,在香港没有事业编制职工与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区别,但在大陆,高校在劳动、人事关系调整方面二元化现象明显。在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编制职工群体以外,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群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以北京大学为例,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已超过2,400人,接近事业编制职工总数的1/3,岗位遍布70余个二级单位。

劳动合同制职工整体文化程度偏低,以从事后勤、教学科研助理等服务保障类工作为主,他们在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服务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判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健康思想和良好性格的养成,这些在与吴阿姨接触过的学生的言论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有学生评价吴阿姨说:“谁麻烦最多,她跟谁的关系就最好,她就怕别人不来麻烦她。所以我们也习惯了,遇到什么难题都来找她,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只有自己的妈妈才能做到这样。”还有学生说:“看到阿姨走上去时,我很惊喜。听着阿姨充满感情讲话时,我有感动也有欢笑。当同学们打出横幅时,我感到非常骄傲。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宿舍生活了4年感到无比的幸运。”

正是在这一次次感动中,学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懂得了平凡人生同样精彩的道理,这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现实生活中、在“拒绝平庸”的校园氛围中显得弥足珍贵,同时也比课堂上反复颂扬人生哲理要鲜活生动许多。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作用的发挥

劳动合同制职工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首先是通过提供服务保障来实现的。这就需要高校在提高对劳动合同制职工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工作,提高职工改善工作质量的积极性。同时,劳动合同制职工在配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多从细节和小处着眼,坚持服务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例如,宿舍管理员作为一楼之长,负责学生宿舍日常管理,称得上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学校职工。其作用的发挥不应局限于门卫和收发信件,应兼具心理辅导、生活服务、思想指导等多方面职责。要求其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同时,从服务学生角度出发,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生活需求,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解决,若问题性质严重,应快速准确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并依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建议。

又如餐饮服务人员,由于学校就餐时间集中,人流量大,要求职工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准确分发饭菜,工作强度高,职工易出现烦躁焦虑情绪,进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这就要求学校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基础上,强化职工微笑服务意识,并鼓励职工多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从而进一步改善就餐环境。对于后厨人员,在保证饭菜卫生可口的同时,应在相关部门配合下,通过组织参观、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食堂运转过程和职工生活工作环境,体会餐饮工作的不易。

再如教室管理员,应本着服务学生的理念,根据大学教室使用特点,多从为学生创造安全、整洁、安静的良好学习环境入手进行工作安排,采用灵活、柔和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维护教室秩序,尽量避免对学生连续性学习的干扰。

承担校园环境清扫主要任务的卫生保洁员,其工作多集中于清晨和傍晚。在工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干扰,降低噪音、粉尘的制造,多用委婉艺术化语言进行卫生环境保持的提醒。其他与学生接触较多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如图书管理员、医务人员、实验室秘书、教学科研助理等,从小处着眼,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完成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努力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双向性,学生受教育的同时也在教育别人。为使更多的“吴阿姨”“三嫂”涌现,不能一味强调劳动合同制职工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也应重视学生在帮助提高劳动合同制职工思想文化修养中的作用。

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劳动合同制职工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教育有限,多数人无法站在较高的思想层面开展自己的日常工作,工作目标往往比较单一,单纯谋取劳动报酬,功利思想意识浓厚。但由于这一劳动者群体多来自农村或不富裕的城镇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培养了他们踏实淳朴、工作卖力、待人真诚、重情重义等特点,易于接受先进思想引导和感化,从吴阿姨和三嫂身上都能明显看到这一点。

应该说,吴阿姨和三嫂对学生的爱与学生对她们的感情付出是分不开的。她们全身心为学生服务,学生也积极和她们交朋友。在相互交心过程中,使吴阿姨和三嫂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把每一名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她们更好地投入到不计辛苦、不计报酬、不计名利的忘我工作之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决定了劳动合同制职工与学生之间如果只是简单的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不可能建立起亲如一家的感情,也就难以引起职工与学生间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对学生内心深处形成震撼的情感冲击效果。吴阿姨讲话时,许多学生泪洒会场,就是这一震撼效果的集中体现,相信这也会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时刻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