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习情形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14 19:50: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习情形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习情形总结

第1篇

自领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起,县供销社就通过召开职工会、利用微信群等方式督促系统职工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现将学习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后,县供销社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方式宣传学习。

一是通过召开职工会组织系统职工学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引导机关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穿到学习和工作中,提升全社干部职工文明素质;二是充分发挥传统载体和新媒体矩阵作用,利用机关LED显示屏、张贴宣传海报、系统微信群,主动宣传文明条例相关的信息,广泛、深入宣传文明行为,传播文明理念,努力营造浓厚的文明的氛围,做到系统内全覆盖,切实提升宣传力度。

下一步,供销社将更加注重引导,加强宣传。

将进一步加强对《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学习宣传,坚持将其纳入职工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依托各类宣传平台,做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宣传解读、文明行为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全面推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进基层供销社、社有企业,在全系统形成"讲文明、树新风"良好氛围。

第2篇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任何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是关键。我校领导一班人十分重视行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其作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学校质量,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来抓。年初,学校围绕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签订的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以党支部为龙头,以工会为主体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大家能围绕各自分管的目标任务,想方设法,真抓实干,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二、内强素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我们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加强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在继续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今年又在广大党员和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觉悟。二是对学校总体工作、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学校整体开展了“三让一树”活动,即“让家长满意,让群众放心,让学生成才,树文明校风”活动。对校领导班子提出了工作自律“八不让”,即:不让任何一名师生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领导布置的任务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应传递的信息在我手里中断;不让正在办理的文件在我手中积压;不让任何差错、失误在我手里发生;不让不文明现象在我身上出现;不让各种不良之风在我身上滋长;不让学校的形象在我这里损坏。对全体教师实行了师德量化考核,不断对教师加强依法执教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修订印发了《清油河希望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实施细则》,从本年度起,对所有教师逐人实行师德量化考核,建立了专项登记档案。同时学校要求教师签定《师德承诺书》,在校均要遵守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规定”和六条禁令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三是学校通过设立师德监督员,加强教情学情调查,设立校长信箱等形式,及时发现师德师风问题。对个别有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的教师进行了及时的批评教育。通过近一年来师德师风的整顿治理,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3名同志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局的表彰奖励,2名同志光荣入党。

三、外树形象,打造教育行风品牌

教育行风的好坏,要靠社会各界来评价。一年来,我校在行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密切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出抓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质量问题、学校收费工作、“两免一补”工作、校务公开工作、行风评议工作这几个重点,强化管理,规范操作,精心打造我校良好的教育行风品牌。

1、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年来,一是学校先后修订了《清油河镇小学教师考勤制度》、《清油河希望小学值周值班制度》、《支教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20余种,为规范学校管理提供了科学有力依据。二是严格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评优、绩效考核、岗位竞聘等工作的操作程序,以工作实绩为基础,阳光操作,客观评价每位教师,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严明工作纪律,狠抓工作作风,力促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了校长办的督导、协调和对村小的监管职能,对全镇各小学常规工作和临时事务性工作完成情况及时协调,严格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由于学校管理措施得力,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县质量检测中抽测学科成绩乡镇名次由全县第十三名提升至第六名,中心校由第十四名提升至第九名。

德育、素质教育进一步强化,养成教育成效显著。一年来,学校狠抓学校德育和学生素质教育,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镇小学生运动会,在10月份县上举行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小学组第五名的较好成绩。积极组织参加了第二十五届科技创新大赛,董张虎同志指导的学生作品“帮你在黑暗中找到锁孔”获得了省级三等奖,市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市优秀组织奖”;扎实了开展“养成教育月活动”,并将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此外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育人水平得以提升。一是狠抓师德建设,多方搜集师德教育素材,充分利用政治学时间强化教育,同时建立完善各种监督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师德水平。二是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校本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县教研室组织的文本性教研成果征集活动中,我校共上报各类成果40余篇,朱宝珍同志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先进个人。师德建设措施得力,教师培养注重实效,整体育人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校园环境大为改观。上半年,学校重点实施了主题文化提炼工程,在校园醒目位置展示了校园文化主题内涵及意义,重新制作了学校三风牌,在教学楼走廊、宿舍、厕所等醒目位置安装了各类标志牌,让面面墙壁会“说话”,让一草一木能“育人”。同时以“河”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主题,赋予它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拼搏不息的主题精神。围绕该主题,狠抓 “三风”建设,扎实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河”文化精神以逐渐深入人心,不断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全市校园文化建设观摩活动中,荣获优秀“创意奖”。

安全管理进一步精细,教育大局安全稳定。半年来,学校以防校园暴力事件为重点,积极构建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预案,夯实安全责任,适时组织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管理;坚持安全每日一提醒、每周一教育,每月一次大型活动,安全教育课做到计划、课时、教师、教案、考核、奖惩“六落实”;坚持安全工作周抽查月汇总制度,安全隐患整改验收制,有力的保障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2、规范了学校收费工作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收费政策,按程序规范操作。在学校收费程序上,我们做到了“四公开,一监督”,即学校设立永久性公示栏,并在醒目位置悬挂收费公示牌,开学时公开了收费的依据、项目、标准和用途,对外公布了收费举报监督电话,全面宣传收费政策,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学校里的一切代办项目(包括学生教辅用书、保险、作业本和校服的推荐使用工作),我们始终能坚持“县上统一政策,学校宣传推荐,学生自愿选择,规范运作管理,努力搞好服务”的原则规范操作。目前,全校未发生任何形式的乱收费现象。

3、按要求做好“两免一补”工作 根据新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要求以及县财政局、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对全镇625名小学生全部免除了杂费和书本费,对

名困难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下半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捐款100元,共资助困难学生20名。为了切实把党和国家这项阳光工程做实做细做好,我校高度重视,认真宣传,严格程序,阳光操作,做好兑现,真正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温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积极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向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国家“两免一补”工作的政策规定、目的意义,使国家这项阳光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组织管理。“两免一补”政策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涉及着党的形象和千家万户的利益,我校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认真做好组织管理工作。①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务会成员、班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为成员的评审工作小组,负责“两免一补”困难学生的评审、汇总、上报和协调等工作。②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组织教师走村入户,深入学生家庭,认真摸清底子,定好受助对象,优先保证孤儿父母及本人残疾,天灾人祸,家庭成员长期患病,计划生育困难户以及高寒边远贫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决不搞平均分配,优亲厚友,轮流享受。③严格申报程序。学校首先根据上级下达的贫困生指标名额在校内和镇政府所在地进行公示;然后向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发放“两免一补”申请表,由学生填写经村委会证明后,报学校汇总初步拟出受助学生名单,再次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最后,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确定受助学生名单,由学校校委会、评审小组审定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备案。④按要求认真做好公示,做到“四公开一监督”,即分配名额公开、享受条件公开、评审程序公开、核定名单公开,广泛接受学生、教师、群众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⑤严肃纪律,强化监管。学校把“两免一补”工作纳入学校收费管理工作和年终考核奖评的重点内容之一严格检查落实,对工作中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出现不公开、不透明,贫困学生“应享未享”或群众举报上访等问题,一经查实,严格追究责任,纳入岗位责任制予以量化考核;⑥按时足额兑现。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我们在县上资金拨付到校一周内,由受助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带私章直接到学校总务处领取,无任何拖欠、克扣、挪用现象。⑦建档及时,管理规范。我校每学期的“两免一补”工作档案,如申请表、上报名单、签字册、拨付帐单票据等都能及时归档,规范装订,妥善保存。

4、加强了校务公开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工作组织机构和制度,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由工会组织牵头,成立了教代会,完善了学校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校务公开做到了有专人管理,并建有专档。二是学校的政务、财务及办事程序一一做到了透明和公开,所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如评优、晋职、年度考核、奖惩、绩效工资发放等,都制定出了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量化考核办法,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才付诸实施。学校的财务预决算于每月按时向教职工公示、公开。三是贫困生救助工作,我们对受助学生做出了明确规定,教职工、镇村干部和个体户、富裕户子女均不得享受。对受助对象实行逐级审核公示无异议后才实施。总之,学校都能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开学收费、基建项目招标、评优树模、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绩效工资发放、物品采购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上墙、上会、上报等形式全面公开,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目前,全镇校务公开面已达100%,师生满意率达95%以上。本年度,我镇中心校创建市级民主管理示范校,已通过市级评估验收。

4、搞好行风评议工作

第3篇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采用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和分散自学的办法,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文件材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材料以及新时期教师素养要求的有关文章,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每个教师都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心得。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查。每位教师都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新时期教师素养要求,认真查找在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方向方面、对待学生方面、治学方面、仪表和风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明确今后整改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制定师德建设的实施方案,有效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对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考评,推选出校内师德典型。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师德建设相关精神。学校行评领导小组再次带领全体教师重温了《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在教师办公室内张贴师德建设相关文件以及总书记的“树立八荣八辱观”,让教师时刻对照条例进行自查。

二、政务、财务公开情况

学校在校园内设立固定的政务、财务公开栏,定期、不定期公布学校的重大事项,从而增强学校民主管理的透明度,使校务公开工作制度更健全,校务更透明,管理更规范。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意见箱,了解学生、教职工以及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对有关举报认真查处,并及时答复。学校教职工大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学校重大事项。学校将校务公开的重点放在教育改革的难点、教职工和社会关心的热点、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上,公开学校的重大改革方案、各种收费、财务管理、工程建设和教职工职称评聘等,对学校领导权利的运行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增加透明度。对极个别不愿公开、避重就轻、违规违纪行为,都要及时予以严肃处理。

三、规范教育收费情况

完善学校预决算制度,落实事业收入的收支两面三刀条线管理。在学校财务部门编制新年度财务预算时,严把预算关,控制学校资金基本支出项目,使学校资金大部分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认真落实《政府采购法》,加强廉政建设,杜绝商业贿赂。在以签定合同方式进行采购货物、工程式建设、学校维修等经济行为时,严格向教育局报批项目审批表,并在学校设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学校对财务收费、报账,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建立了票据的管理责任制,对外来票据严格审查,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文件规定的代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执行收费公示制。在实行教育局统一核算的前提下,严格经费审批手续。明确经费审批的职责和权限,校长、总务主任各负其责。在学校将一切经费收支纳入县教育局监管范围的同时,主动配合县审计、财政、物价、临察等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将学校财务收支情况通过会议向教职工通报。经 过不断合理配置资产,规范资产管理制度,学校固定资产不断增值,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学校严格遵守各级党委、政府的相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严禁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格控制各类竞赛活动,严禁组织层层选拔性竞赛,严禁以营利为目的,收取有关费用,推销或变相推销相关资料、书籍和商品等。严格执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学生用书管理。严禁在省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之外编写、统一组织学生购买习题集、练习册、复习资料等。

五、存在问题

1、学校宣传力度还不够到位,社会群体对学校各方面情况还缺乏了解。

2、在校学生巩固是学校的一大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措施进行加强和巩固。

3、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校舍、围墙、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加强。

六、整改措施

1、要重视学校的宣传工作。学校近几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由于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使得我校在各类媒体上出现频率不高,群众不够了解。

2、要扎实做好控流工作。下一步,要在源头上减少流失学生现象的发生,一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要加强对可能流失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三要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做好扶困助学工作。

3、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部门要深入课堂抓好教学常规,要深入课堂开展听课工作,要了解学情和教情,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展开充分的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4篇

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对120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急性肝肝炎最高,肝硬化与肝癌次之,慢性肝炎较低。并且肝癌,肝硬化TBA的异常率最高,均为100%,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异常率均比ALT高。

结论:提示血清中总胆汁酸是一项灵敏的肝功能指标,尤其在肝功能常规指标改变不明确时,对各种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总胆汁酸 酶法分析 肝脏疾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02-02

血清中总胆汁酸(TBA)使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以及肝脏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血清中总胆汁酸水平是反应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因此,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本文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了正常人及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探讨其对肝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肝脏疾病患者组。本文120例肝病患者均取自我院肝内科病人,男性64例,女性54例,年龄17-42岁。其中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34例,肝癌18例。均经B超室和试验检查证实或病理检查证实。

1.2 正常对照组。共计36例取自我院健康人员体检,男性22例,女性14例均无肝脏疾病。

1.3 测定方法:

循环没速率法 试剂:利德曼

仪器:奥林巴斯

2 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由表1可见,36例正常人血清TBA浓度为(4.1±1.8)umol/l,男女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别(P

肝硬化、肝癌次之,慢性肝炎较低。

由表2可见,肝癌、肝硬化TBA异常率最高,高达(100%和89.2%)显著高于同组ALT异常率(34.5%,24.4%)而急性肝炎患者血清TBA与ALT检测异常率都很高,两者均为100%,与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的异常率均比ALT的异常率高(P>0.05)。

3 讨论

TBA使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是消化吸收均能的必须物质。肝脏在TBA的生物合成,分泌,摄取,加工转化占有重要地位。当肝细胞功能异常,不能有效地摄取与再分泌TBA侧支循环形成,胆道梗阻都会引起TBA的代谢障碍,临床上表现患者TBA因清除能力下降而浓度升高。

常规功能检验目前在肝脏疾病诊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谷丙转氨酶难为敏感指标,但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并不一定同样反映肝实质损害程度。从本文结果看,各种肝病患者的TB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非肝病组的TBA水平不升高,表明血清TBA测定是一项较敏感的肝细胞功能试验。

本实验所检测120例肝病患者血清TBA的浓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肝癌,肝硬化组的TBA异常率分别为100%和89.2%,ALT的异常率分别为34.5%和25.4%,而慢性肝炎中TBA异常率为85.6%,ALT的异常率为24.7%。综上所述,说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急性肝炎早期诊断意义与谷丙转氨酶相同,而其他各种肝病中TBA的检测均比ALT异常率显著增高(P

参考文献

[1] 王念,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江苏医学、19940020:672-674

第5篇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079-02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沉积大量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类(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标志物,认为炎症是介导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重要因素[1]。在ACS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抗感染作用是否明显,早期干预能否使患者获得更有效的临床价值,多家研究机构都在研究。本实验选择了白细胞介素类中有代表意义的IL-6,设计了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患者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的保护作用,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08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8~80岁,平均61岁;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无Q波或有Q波心肌梗死42例。

1.2 选择标准

将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2例,常规治疗组38例,以另外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作对照。下列情况需排除: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近2周内因严重感染服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者和6周内服用其他降脂药物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冠心病二级治疗方法(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依那普利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随晚饭同服,SAP组采用与阿托伐他汀组相同的治疗方法。各组患者饮食要均衡,禁忌过高脂肪饮食,禁用其他降脂药。

1.3.2 检测方法各组患者入院时即采血测定血清中hs-CRP和IL-6浓度,连服6周后,再次测定hs-CRP和IL-6。hs-CRP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购自成都,IL-6采用北京晶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测定,单位以mg/L表示。

1.3.3 统计学方法各组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研究结果

入院时两组ACS患者血清中hs-CRP、IL-6明显高于SAP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中hs-CRP、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SAP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IL-6的浓度变化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和IL-6浓度变化(x±s,mg/L)

2.2 不良反应

服用阿托伐他汀后有6例起初出现轻微胃肠道功能失调,表现为恶心、中上腹不适、稀便等,继续用药后消失,多为女性;有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但小于2倍升高;未发现明显肌肉疼痛及横纹肌溶解,提示阿托伐他汀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ACS起病急,致死率高,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重点。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裂和糜烂、继发血栓形成、出现完全和不完全性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供氧减少。在起始过程中,斑块内部炎性反应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2],降低循环血中炎性反应,有利于粥样斑块的稳定,检测循环血中炎性因子浓度变化,对控制AC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多项研究显示CRP是ACS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CRP比LDL-C能更好地预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有代表意义。 CRP可与脂蛋白结合,也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攻击复合物而起作用,炎性细胞如粒细胞的活化进一步激活CRP受体,通过其活化的受体而产生生物学效应,造成冠状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而导致ACS的发生。炎性因子使补体激活引发的脂质沉积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之一。IL-6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它是具有广泛生物学特性的多肽调节因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IL-6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还与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诱发血浆纤维蛋白原产生和促进黏附分子积聚,从而加速血栓形成和心肌细胞的损伤,导致ACS发生[4]。有临床试验表明各类他汀类药物调脂干预可使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病死率下降28.0%~43.0%,其中阿托伐他汀作用最强[5]。本研究显示,ACS患者与SAP组比较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干预后hs-CRP和IL-6明显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ACS患者存在明显炎性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功效,支持上述结论。

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抗感染功效,还表现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肾小球损伤和肾脏疾病恶化,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骨质吸收等方面,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在冠心病二级防治中,具有其他降脂药物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阿托伐他汀是当前最有效的他汀类调脂药物,通过阻止冠心病患者血管粥样病变的炎性反应、中断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始动环节而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Yasojima K, Schnab C, Edith G, et al. Gene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mplement components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J]. Am J Pathol,2001,58(2):1039-1051.

[2]Koerig W. 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an overview[J].Circulation,2001,1004(1):1598-1603.

[3]Gaspardone A, Grea F, Versaci F,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successful coronary-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J].Am J Cardiol,1998,82(2):515-518.

[4]Allen PB, Russell PT, Frank K, et al.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values and atherosclerosis in sudden coronary death: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s[J].Circulation,2002,17(3):2019-2029.

第6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化学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6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25

一、引言

自主学习有着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内涵,其基本含义是学习者自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形:(1)学习者对由学校教学而引发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2)学习者以自己为主导调用各种资源(包括老师、专家)组织与管理学习;(3)学习者完全依靠自己独立设计、规划、组织管理学习。在情形(1)的自主学习中,学生自觉组织管理自己的学习以配合学校的教学,处于这一情形的学习者其自主程度较低,以老师为主导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在情形(2)的自主学习中,学生能自己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进行有效学习;在情形(3)中,完全是以学生自己为中心的学习,自主程度最高。本文是基于情形(1)、(2)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容进行多层面教学设计,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教学设计

1. 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有5个:自主探究找重点,合作学习攻难点,学后反思摸规律,典型训练促提高,自我反思得反馈。老师利用教材,提出问题,发放化学平衡移动的自主学习学案。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一则工业生产情景引入课题,接着再让学生结合学案流程图自己思考、交流、归纳总结,并填写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从而得出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点拔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并用练习加以检验和巩固,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真正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2. 化学平衡的移动

(1)教材分析

本文拟对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一节内容做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是对学习完必修2中化学反应限度、选修中化学平衡常数的基础上拓宽、提高。其中蕴涵着工业生产中一些重要条件的选择思想,实现了理论化学到工业生产的过渡。

(2)教学目标

①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②能够正确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③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 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已学过了影响正、逆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图像),浓度商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等基础知识与能力。

目标性质分析:目标(1)是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的外、内分析归纳,目标(2)、(3)都是高级规则的学习,其中既包括对外工作的智慧技能的学习,又是包括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的学习,它们都是比较复杂的学习。

教学重点:“特殊化”向“一般化”的推理方法的学习,由实验、总结、图表的抽象到具体的表述方式学习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4. 教材过程

依据自主学习的基本思路,建构了自主学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环节1:自主探究

每个同学在阅读教科书、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1:(1)分组完成书本P53上实验,填写下表相关内容并按要求完成图像

(2)某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平衡如何移动?用v-t图像表示。

任务2:(1)模拟编号①,计算②、③Qc的数据,判断②、③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反应中气体分子数目的关系。在T℃时,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三个反应将压强均增大至2倍(假设在在T℃时三个反应的K数值分别为a、b、c)

(2)压强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的?完成下列(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时的v-t图像。

任务3:(1)学生实验:书本P55实验现象记录及实验分析

(2)数据分析:

(3)当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的时候,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如果平衡发生变化,平衡可能怎样移动呢?用v-t图像表示上述变化。

任务4:在密闭体系中进行的反应

2NO2(g)N2O4(g); ?驻H=-57.2KJ·mol-1

如果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完成下表。

环节2: 合作交流

就刚才独立完成的任务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同学完成如下任务:主要收获是什么?通过实验、思考分析、图像与同学交流,攻克的知识难点是什么?还存在的疑问有哪些?写在笔记本上,在汇总的基础上,师生互动,解决遗留问题。

注:因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有三个因素,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任务1—合作交流—学后反思这样程序,周期性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任务4,达到。

环节3:学后反思

结合思考讨论梳理过程,回忆学习内容并再次研读课本,在笔记本上完成任务。完善早先的知识结构,解决完自己的疑问与分享后,再次思考收获是什么?能否用一名句话来概括这些因素?

环节4:练习巩固

1.煤气中毒病人血液中的化学平衡:

CO(g)+Hb(O2)O2(g)+Hb(CO);

K=[Hb(CO)]·c(CO)/{[ Hb(O2)]·c(O2)}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讨论,煤气中毒后应采取那些抢救措施?(Hb代表血红蛋白)

2. 课本P55《问题解决》、课本P56第8题

环节5:评价

在笔记本上写出,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感到骄傲的是哪些方面?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哪些?

环节6:课后小结

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应用“特殊化”向“一般化”探究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利用化学自主学习源程序环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好奇心与求知欲,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三、结语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自觉负责,它具有兼为教育之目标与手段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仍属于较低层面的自主学习,并非较高层面的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从低层次过渡到较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正是我们在日后学习工作上继续研究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新学情;以学定教;教风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学情形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还要对具体教学工作进行不断总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学风格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为转移,同时要兼顾部分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如此,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学定教”教风概述

“以学定教”理念的提出,最早源于1994年,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该理念提出之初,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实践活动,获得了小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可。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学方法、内容等要以学情变化为转移,而学情变化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如学生知识、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水平、课前预习水平、接受新知识能力水平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外界诱惑,学习吸引力已然下滑。可见,新学情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模式均发生了较大变革,故而对其理论和实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有数据资料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小学生学习成瘾现象匮乏,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成瘾现象,且占比已达80%―90%。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展现出学生已经在慢慢远离学习,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学生兴趣先机。此外,社会上私立教育机构的兴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二者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带给教育界相当大的启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为转移,实现被动―主动、单一―多元、效率―效用的过渡。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教育界常谈的话题之一就是“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其为中心来转变自身的教学风格。以往的教学强调学生感染力的重要性,但基于新学情形势下,教师如何通过教学风格的转变来提升学生的感染力,是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学生之所以会网络成瘾,就某种意义而言,取决于网络形象生动、信息量丰富、可实现互动交流的优势。有些课程在设置上不免稍显枯燥,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方设法改变此现状。而新学情形势下,教学工作也可以迎合学生的这些合理化要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营造出生动形象、愉悦宽松、互动性极强且信息量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中也可以引入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模式,以生动的图像来对课堂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提高吸引力的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教学风格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过度重视教学风格的成分明显,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学定教”理念提出后的一年,也就是1995年,谭顶良先生曾表示,学生的学习风格作为学生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某种特定的学习方式,可以视为是学生学习倾向和学习策略的总和。通常情况下,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风格,如部分学生喜欢电子课件、部分学生喜欢讨论演讲、部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等。尽管学生的学习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是大多具有活跃、好动的共性,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共性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单纯性授课的教学模式,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兴趣小组,通过课堂上的不断沟通、交流和讨论,在改变以往课堂上枯燥局面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二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教育界将教学风格视为重点,这就表明了现阶段教学风格以学习风格为转移的过渡还具有局限性和长期性。但若不重视学习风格的重要性,“以学定教”下形成的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所发挥的教学效用,实属有待商榷。当前教师教学风格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而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性同样存在,新课改下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若还是依然重视教学风格,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条件允许下可进行学习风格测评,找到共同倾向点,进而针对性的转变自身的教学风格,兼顾不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打破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由上观之,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若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要掌握灵活的教学风格。新学情形势下,教师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以学定教”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春燕.浅谈在新学情下教师“以学定教”教风的转变[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3).

[2]宁益民,宋红斌.教学风格:新 实 活 乐[J].小学语文教学,2010(21).

[3]何小微.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2011(02).

第8篇

自学课本——讨论学习——教师点拨——训练展示——归纳总结。

该模式操作要求。

一、自学课本

用时约10分钟,可选用下列情形之一。

(1)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静心阅读课本1—2遍,这样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尝试完成导学案中的部分练习题。

(2)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学阅读,试做课本上的简单练习题。

(3)教师若能在上一次课结束后,就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或发放导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更充分,学习效果会更好些。

二、讨论学习

用时约5分钟,要求学生把自学课本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得以解决。没能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印象,教师则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教师授课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听课也有的放矢。

学生讨论学习,教师不要过于强调秩序,同桌间、前后排之间或学习小组间、甚至可以下座位同合脾气的同学一起讨论,只要他们是在讨论相关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教师积极倾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情,并参与其中,如对某些小组进行微观指导,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师点拨

用时17分钟,点拨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到高效、准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点拨中等乃至中下的学生,为他们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控制好操作的速度。避免着眼于优秀学生,知识落点太高,难度上架空大部分学生,或课堂操作节奏太快,从速度上架空了大部分学生,实质上也是增加了难度的情形。同样,也应避免着眼于差生,课堂节奏太慢、松散,大部分学生无事可做,使课堂效率低下。

点拨过程中,尽量不要让一些意义不大的事占用时间。如,过多的板书,刻意要求板书整齐规范,无意义的抄题,定义、定理的无谓照搬,教师反复重讲等。点拨后,如果部分学生还有不懂的问题,就留些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互相讲解。

四、训练展示

用时约10分钟,让学生做导学案或课本、练习册上精选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机会了解学情,并及时微观或宏观指导。同时可以让小组代表板演展示,发现问题(错解情形)或示范展示(书写格式)注意事项等,教师宏观指导,做出评价。

注意避免教师包办代替,比如,学生练习之前教师自己念题,紧跟着自己分析,学生连题目都没有看一遍,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教师只是自己完成了、安心了、踏实了。

不要随意挤掉训练展示这一环节,如果没有巩固练习的时间,知识点可能落得不实,学情信息不能有效反馈,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大量的作业留在课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抄袭,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五、归纳总结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思考

作为学生,可能对自己所接受并运用的学习方式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式的选择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教学方式是教学行为的外在体现,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的过程展现. 经历了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我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讲授方式与现代教学理论追求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有着巨大的差异,后者更能促进学生按学习规律进行学习,更看重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特别是探究性学习,其背后的教学观念,其过程中的教学实施,都与我们习惯了的讲授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十多年的课改探索中,我们对探究性学习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应试压力等原因的影响,其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我们课堂上基于应试而存在的讲授乃至灌输的方式仍然顽强地存在着. 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修订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再次重申并强调新的教学方式,拙作再以探究学习为突破口,谈谈笔者近年来的课改心得.

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背后的教学理念再探

教学理念通常容易被人理解为是虚的东西,不如教学中实际的教学技巧来得实在,应当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也是实际教学中缺少思考、懒于思考的结果.

事实上,根据专家的研究及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学理念实际上正是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真正支撑.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教学理念作用的结果. “不要教学理念,只要教学技巧”其实正是一种低水平的教学理念,在社会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这种理解应当摒弃.

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而言,笔者以为应当具有这样的理解:

首先,探究性学习必须面向结果未知的内容,也就是说,只有未知的才是可探究的. 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与此不一致的情形,很多时候我们都看到教师让学生在预习之后再去探究的情形.

比如说,我们看到有教师在学生已经知道勾股定理表达式的情况下,还跟学生说“我们来探究勾股定理是什么内容”,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结果,还让学生假装不知道,还去探究,这有什么意义呢?还有,在数学题目解答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明明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可题目依然提出所谓“探究”的要求. 凡是类似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都认为其有伪探究的嫌疑,是不恰当的.

那合理的探究应当是怎样的呢?以新授知识为例,“勾股定理”让学生探究的基础是学生不知道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且在学生未知的基础上设计出的问题应当成为探究的推动力之一. 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通过探究――这一过程往往有着猜想的奇思、探究的紧张、证实的喜悦和证伪的遗憾等,得到a2+b2=c2之后,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一个完整的探究及在其中生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一句话,已知结果则基本谈不上探究.

其次,探究学习不是简单地走探究程序,应当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种完整状态. 作出这一判断,是因为在这些年的探究学习观摩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按固定程式进行探究的情形. 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规律、定理的得出都不是简单的程式化探究得出来的,因此数学课堂上的探究在剔除干扰因素之后,更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比如,在探究“三角形”知识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时,学生有可能出现根据第一方案探究未果,需要回头进行二次探究的情形――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情形其实还是很多的. 比如说我们就经常遇到有学生提出猜想“只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构建出三角形”之后,被其他学生反驳,然后他就需要重新思考并探究. 在这种螺旋、往复的探究中最终当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看起来多花了时间,但这样的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是更为真实的探究.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真实探究过程中,学生形成的探究能力能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基础,事实也证明,学生在后续的探究中能够事半功倍,而传统教学方式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再次,数学探究离不开数学思维的参与.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另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即教学中我们过多地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忽略了初中数学课堂应有的“数学味”. 数学课之所以成为数学课,是因为其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维,也就是常说的数学味道. 因此,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应该服务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服务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究得出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和公式法等,在这些方法探究得出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给学生渗透“转换”思想,让学生领略到一个现实问题往往都可以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都可以转化为方程,而一个方程的求解往往又要转化为不同解法对应的形式等. 只有探究的全程具有这样的思想渗透,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数学味道的课堂,否则只能沦为知识的灌输.

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过程的实践与前瞻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结合对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探索性.

坦率地讲,课程改革前十年之所以数学教学受到了最多的讨论甚至是争议,一方面是因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关注的人较多,人们的关注面较广,当重量级的院士、专家提出不同意见时,更容易为人们所看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在实践中缺少前瞻性,总是跟在课标后面亦步亦趋,或者说凭着对课程标准的浅显理解去实施,这样就出现了很多低级问题,从而引起了对课程改革本身的误解. 因此,在课程改革迎来新的十年之际,包括探究性学习在内的数学课堂实践还应该走在前面.

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探究最短路程”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常常以多种不同的具有现实意味的情形出现,如“甲、乙两人住在河的同一边,现在甲要从河里提一桶水送到乙家去,则应该走怎样的路径是最短的”,或变式“甲、乙两小区住在公路的同一边,现在公路边哪个地方建一商场,可使其到两区距离之和最短”这样的实际问题如果以探究式教学来实施可以是怎样的呢?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曾经观摩到这样的情境设置――教师让甲、乙两个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前的两个不同位置,在讲台上一线排开二十几个瓶子,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甲拿哪个瓶子送给乙走的距离是最短的?

我们认为,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能让情境更为真实,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程度;同时也有其需要注意的一面,就是甲学生的具体行为会影响到其他所有学生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又未必全属于数学,如果其余学生的关注点不在数学上,而在这位学生身上,那这样的情境就会起到消极的作用. 因此在笔者看来,本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境要凸显出数学味道,要能让学生用数学眼光来看待这一情境,要能顺利让学生由实际情形(包括上面所说的两个由问题产生的情境及实际情境)建立起数学模型――这是这一探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与步骤. 事实上,在笔者将此情境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上时,预先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用数学的思维来看待我们下面的一个小小的活动. ”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消除后面的很多意外情形.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要想绽放出应有的光彩,关键还是在于将新的教学方式与数学本身固有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落实,让浓郁的数学味道在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方式中散发出来. 到那时,我们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就可以认为是有效且成功的了.

一点总结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作为对数学发展史的一种总结与凝练,探究性学习也是符合数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用探究性学习具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要注意对探究性学习中关键词的理解,何为探究?何为探究性学习?探究与探究性学习具有哪些异同点?教学实施中的探究应该依托于学生的哪些基础来进行?数学的学科特点与数学特质如何在新的学习方式当中体现出来?只有把这些问题理顺了,想通了,我们的实际教学才可能迈出由单纯讲授向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的步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