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03:12: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发展现状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选择。欠发达县市如何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如何增进农业品牌效应,是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所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天台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全面梳理了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天台品牌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品牌农业;现状;对策
品牌农业就是以品牌建立和综合运用为基本标志,以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全面改造为保障,以强化差异和特色竞争力为重点,以寻求产业市场优势和超额利润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形态。品牌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天台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
一、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天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天台已有石梁牌高山蔬菜、人贵牌粮食制品等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石梁牌高山蔬菜和天台山云雾茶获得浙江名牌称号,有7个农产品中获得有机认证,有3个获得省绿色农产品认证,有19个获得全国无公害认证,有效农副产品注册商标80件。天台的农业品牌建设与南边县市区存在较大差距,天台农业品牌呈现“三多三少”局面:注册商标产品多而形成规模的少,“大路产品”多而名牌产品少,“提篮小卖”多而挺进超市、走出国门的少。80件注册商标中有60件尚处于闲置状态,著名农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尽管天台山云雾茶、石梁牌高山蔬菜等曾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大奖,但并未产生其应有的效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是空白,其相应企业产值大的才几千万元,小的仅几十万,大多为作坊式加工的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处于小、弱、散状态,由于规模不大,广告等宣传力度不强,更使天台农业品牌影响力不高,品牌效益低下。农业品牌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天台农业品牌“长不大”值得思考。
天台在农业品牌建设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部分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天台一些农产品市场份额小、经济效益低。由于缺乏相应品牌,天台三州的茶叶、白鹤山毛科的柑桔等被其他县市低价收购后,经过包装后高价卖出,成了他人的嫁衣。二是护牌意识还不强,未能有效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市场优势。随着其他山区县市高山蔬菜产业的壮大,天台石梁镇农民未能在发展中创新,维护好石梁牌高山蔬菜的品牌优势,使得天台高山蔬菜产业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天台山牌茶叶实施统一包装,但茶叶未分等论级,良莠不齐,严重伤害了茶叶品牌。三是基地生产规模小而散,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其突出表现在,天台每年都化大力气搞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会,但天台七大主导优势产业的相应农产品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大都市超市的常年供货,稳定性差,因而消售渠道狭窄,销售市场档次低,经营效益不佳。四是目前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力度还不够,天台茶叶、杨梅、梨等同类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多而杂,未能抱团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变成了浅碟子产业,大宗交易无法装载,零星交易无法取得理想价格。
二、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主导,制定农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品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政手段的推动,全县应尽快建立一个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领导机构,放开眼界,把农产品放到全省、全国的范围内来定位发展,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农业品牌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规范品牌经营,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加快促进“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局面形成。可以预见,当龙头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创立自己的品牌就会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品牌战略将成为农业经营者的自主行为。
(二)有序管理,实施农业品牌整合
传统名优农业都以地域为基础,加强对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实施,通过有序管理,把有限的资源盘活,降低成本与分担风险,突显地方特色,并可掌握农产品价格定价主导权,实现网络化销售渠道。品牌整合后的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已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个“大品牌”涵盖下的所有产品,这就使得“大品牌”更趋向产业化的内涵,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也使得天台有限财力在创建农业品牌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全县力争1-3年,做到全县同一类农产品主打一个品牌,并争取每一个产业创出2-3个在全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目前天台“石梁牌”小花生已开始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炒制、统一包装,济公特产公司等四家茶叶企业也以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使用天台山牌商标的方式进行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为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销推介,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
培育扶持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名牌产品和品牌农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广泛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名优品评比等各种活动,促进品牌农业输出,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针对各大城市宣传,县里要分年、区块排出宣传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广大农业龙头企业要及时跟上,占领农副产品根据地,站稳脚跟。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辐射面。例如开化县就是利用中央电视台的扶贫广告,宣传了开化的茶叶,创出了开化茶叶的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多举并下,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品牌农业建设要求名特优农产品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做大、做强农副产品。
1、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壮大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带动是农业经济快速腾飞的关键,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活动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农业基地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与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并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区域的扶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一批优势产业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发展以三州乡乌药为核心的中药材基地,发展以石梁高山蔬菜为核心的山地蔬菜基地,发展以雷峰乡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以南屏乡紫莳药、小种蕃薯、吊瓜为核心的特色农业基地。
2、效益推动,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万元田建设就是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硬件与软件结合、优质良种与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提升改造传统种植模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亩产值超万元,亩纯收入占60%以上,其实质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具体化。天台现有万元田6174亩,作物类型有设施蔬菜、大棚西瓜、铁皮石斛、药材(主要为白术)、高山蔬菜、食用菌、杨梅、葡萄、茶柿混交、胡萝卜等十种,除设施蔬菜外,其余均属天台七大主导产业。目前天台除铁皮石斛为企业大规模种植外,其余万元田农作物占同类作物的比重较少,万元田受市场和灾害的双重约束,产值年际间波动大。因此,全面分析,经验总结现有“万元田”的种植模式、农作制度、经营方式、经营主体,立足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万元田”建设硬件水平,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万元田”稳定发展,是发展壮大天台主导特色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3、“三品”建设,促进品牌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深受社会推崇,北京、上海、大连、郑州、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在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过程中,都把“三品”作为农产品免检入市的准入条件。因此,天台要强化生产标准实施和农产品安全检测:围绕主导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应用好产地编码,强化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三品一标一名牌),加强认证基地和产品的质量监管,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姚艳,陈娟.浙江省农业品牌战略实证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2008(1).
关键词:现代农业旅游金华 现状 问题 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agri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urism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Jinhua agricultur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and develop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a few principles. Articles on Jinhua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how the combination of.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tourism, Jinhua,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代农业旅游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乡村旅游和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绿色之旅,而是将传统和现代的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文化、农村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利用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环境和资源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形成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品尝、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性的观光休闲活动,并以此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型模式[1]。农业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广阔、游客容量大、景点分布相对分散,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国内旅游业所面临的资源局限和空间局限的困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立地条件[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也逐步希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调节紧张的工作生活,(返璞归真)已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时尚追求。为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3]。
一、金华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金华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
金华市是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旅游起步较早,有一定基础,形成一定特色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以乡下休闲、农家餐馆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现代农业旅游发展较快,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拓宽农民致富门路,盘活地方资源,激活旅游市场开始积极作用。
(二)金华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问题
1、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
由于生活习惯、设施设备、卫生意识等方面原因,目前,现代农业旅游的卫生状况还较差。一些农家旅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各种生活用水随意排放;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2、规划布局有待加强
由于现代农业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加上金华市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划,在原先制定的旅游规划体系中,只是将现代农业旅游作为一种点缀,单项建设的操作性差,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故至今金华城市现代农业旅游开发还缺乏统筹规划,开发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功能不清。主要表现在:①盲目投资,低层次建设;②景点分散零乱,连不成线,形不成环,构不成片;③综合服务功能差,旅游效益低下,基本没有功能区建设[4]。
3、规模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农户存在的本位意识较强,使实行资源整合开发的协调难度大,经济好的村不愿搞,经济差的村不敢搞,现代农业旅游还是“抱单”形式,不够规模不够档次。从单个的经营点看,经营的硬件软件都还远远跟不上,家庭老少齐上阵,没有规范的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还停留在以吃为主。从整体上看,由于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参与性内容少,各“农家乐”乡村旅游相互之间没有互补性。从而,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托依景区的,会与景区发生抢资源情况;依托其它资源的,由于产品的雷同,则有可能相互之间打恶性价格战。
二、金华现代农业旅游开发原则
(一)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由于现代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促使农民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其更加自觉地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坚持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要警惕早期的破坏性开发行为。要制定专项规划,走边开发、边开放,边收益、边建设的路子,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再进行深度开发,逐步做大做强。
(三)应遵循市场运作原则
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坚持国家、集体、一起上和“谁投资、可以采用资源入股、谁经营、谁受益”资金入股等形式,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努力增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动力,使“农家乐”乡村旅游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路子。
(四)应遵循体现特色原则
要体现“特”字和“农”字,体现原汁原味、返朴归真的特色。特色是现代农业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持久生命力所在,“农家乐”之所以受到欢迎,其中很大一个方面的原因就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因此,注重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特色,增加参与性、娱乐性等服务功能。
三、金华现代农业旅游的开发对策
金华有着“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青水秀之乡”
的盛誉,名人学者辈出,一脉婆江、两岸文明、缤纷多彩、源远流长,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察赋。
(一)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开发新型“农家乐”旅游项目
一般来讲,现代农业旅游客源的区域限制相对较大,以近、中程游客为主,对周边城市群的依赖性较强。在长三角辐射圈内、“三省通衙”的金华,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通过大交通网建设、干线畅通工程全面启动和乡村康庄建设全面展开,全市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拉近了与沿海发达城市、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为“农家乐”旅游的客源组织提供了便利。强调一种参与、一种体验,希望在农村、在山区有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特别渴望到大自然去感受真山真水,在宁静、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释放压力。
(二)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优势,开发高品位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基础和保证。金华地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现代农业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
周边城市及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群体针对这一部分客源,金华现代农业旅游的景点必须与现有开发成熟、知名度高的景点如双龙、兰溪八卦村、武义温泉、东阳横店影视城、义乌小商品城等串联成线,开发假日农庄,市民果园,自助农园等。
2)学生和青少年等为主要客源群体针对这部分客源,要发展一批农业观光、科学基地,以现有农业科技园、生态示范园、花卉苗木基地,特种养殖场等为载体,辅以植物园、茶花园、竹海、农技博物馆、昆虫馆等。发掘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文化内涵,改造、提升和发展一批具有科普实践、生产科研、示范推广、体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农业观光科普基地,满足教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农业观光科普基地,满足教育、娱乐等类型的旅游消费需求。
3)以国际游客以及在义乌工作的外籍人士、高级商务人员和年轻白领等为主要客源群体针对这部分客源,要规划和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以乡土文物、民俗古迹、森林公园等绿色旅游资源为载体,利用金华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特色民俗文化,新建度假村,休闲农庄,辅以园林绿化、旅游景观、特色农业等。形成独具一格的、高品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利用多品种的农副产品优势,开展农业旅游主题活动
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的东缘,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由于水热条件,土壤条件优越,再加上金华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发达。特色农业中有许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主要包括:①畜牧养殖及其制品:如全国知名的金华火腿,金华奶牛及其乳制品业。②各种稀有花木栽培,如佛手、茶花、盆景、桂花等。③各种食用果实,如巨峰葡萄、草毒、源东大白桃等[5]。
结束语
虽然金华现代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现代农业旅游产品、产业开发从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既要讲发展,更要讲基础建设;既要重规模,更要重质量。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旅游文化、旅游管理和知识培训等诸多方面,以更加鲜明的市场定位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举措,把做金华现代农业旅游得更好[6]。
参考文献
[1]刘敔.发展昌平现代农业旅游[J].科技潮,2003,(4):60-61.
[2]王晓文、王焕生.论福建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J].福建地理,2003,18(1):29-32.
[3]郑瑛.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3):89-90.
[4]杨林.金华市发展名牌旅游农业特产的问题及对策[J].特产研究,2001(03).
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为了不让人误会是抄袭或者是剽窃他人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同时是论文作者对学术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农技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阅读借鉴。
农村农技论文参考文献:
[1]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浙发改规划(2012〕209号,2012.
[2]李苏.关于农业标准化问题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04):12-14.
[3]张洪程.农业标准化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杨汉明.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J].中州学刊,2001(4):46-50.
[5]孙晓康.现代农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3.
[6]阎寿根.标准化:农业和名牌战略的基础[J].中国农村经济,2000(9):24-26.
[7]张灵光.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R].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网站,2002.
[8]刘兵.农业标准化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湖南农业科学,2007(6):21-23.
[9]王林枫,谭学智.从“永胡”和“嵩胡”的兴衰谈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J].大众标准化,2008(3):51-53.
[10]章家恩,陈建军,骆世明.我国农业标准化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3):157-159.
[11]陈红金,何乐琴.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7(4):368-371.
[12]金仁耀,汪刚.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1(2):231-235.
[13]虞轶俊,白玲,王健,吴声敢,杨桂玲.浙江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5):30-33.
[14]骆浩文.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研究与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
[15]周洁红,刘清宇.基于合作社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研究一来自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6):88-97.
农村农技论文参考文献:
[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1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农村农技论文参考文献:
[1]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2]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3]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4]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5]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6]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7]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关键词] 农机技术 推广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11-01
一、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推广部门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技术科学、有效推广对于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发挥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受到来自体制、制度、自身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具体实施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方法,使其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二、当前我国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视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就我国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表述如下:
1.农机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就我国县、乡两级与农业发展关系较密切的基层政府而言,政府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很大一部分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真正用到农机推广的经费少之又少。加之之前在农民身上征收的农机管理费被取消,导致农机推广资金更加“捉襟见肘”,这就导致了许多先进的农机技术及农机因为资金不足的原因无法到达农村。[1]
2.农机使用者和经营者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主要劳动力中有很大比重的人为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掌握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其农机使用的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在具体的农机操作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说明书的指导作用,一味地按照自己经验进行操作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极易导致农机使用效率的降低和农机寿命的缩短,最终会影响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
就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来说,它主要存在于县、乡两级机构,这就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县、乡两级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对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现状了解不够,这就导致了他们决策的制定或农机技术、设备的引进不能有效地与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密切结合起来。这一问题的明显表现就是购买来的设备在本地不能切实保证其功能发挥的最大化。而派驻在乡镇上的农机技术推广员则普遍被当做包村干部使用,其职能错位使得其作用无法发挥。
4.农机部门与相关部门工作配合度不高
农机技术及设备的功能、作用必须推过层层地实验、推广才能合理调配,使其作用、功能尽可能实现最大化。然而,我国农机推广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部门协调不当,主管部门一味地发号施令,各相关部门配合度不高,这势必导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层面,最终受损的还是农民的利益。
三、探究新时期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方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探究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方法的全新策略,切实推动农业大发展、大繁荣。
1.保障农机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就政府而言,要切实增加对农机推广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补贴为引导,集休投资作补充,个人和联户集体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制,[2]切实保障农机技术及设备推广难、经费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建设农机服务示范园,切实保障农机技术与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再者,除了多方筹措经费,农机部门还要切实保障农机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化并做好监督工作,比如大型农机器械的购买应以农户联合投资为主,政府补贴和银行低息贷款为辅;农户购买数量较少的小型器械以农民自付为主,政府给予三百至四百元的财政补贴。
2.提高农机使用者和经营者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从源头上通过开设农机技术培训班、进行远程教育等途径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机设备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实践能力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并向他们灌输基本、先进的农机保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术,切实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3]
3.建设新型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针对农机技术推广不健全的问题,农业相关部门要建立一支由农机专业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和农民技术骨干组成的担县、乡、村三级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从而保障最新的农机技术能尽快地普及到农民身边,更好地为农民、农业服务。除此之外,要定期组织农机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根据当前的农业发展形势和农业技术发展现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
4.切实加强农机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
首先,各部门要从意识形态领域认识到加强工作配合的极端重要性,摒除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工作方法,促进各方信息畅通、工作有序配合。
其次,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具体来讲,农机部门要加快农机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各种农机技术信息、设备基本情况和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及时对外公布,并在此基础上保障各部门的资源共享,方便其他相关部门能追踪农机部门的工作动态,从而做出工作部署,保障基本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各项方针政策来推动农业发展,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则更具发展活力和空间。各地农业部门要抓住这一发展的有利时机,从制度、意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切实采取有限措施,保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为农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创作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苍艳玲.浅谈如何搞好我省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4):23.
1.设施园艺发展概况、存在问题与产业发展建议
2.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特点及趋势分析
3.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
4.太阳能园艺拖拉机驱动系统匹配设计与性能分析
5.基于文献计量的园艺学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分析
6.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
7.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8.园艺疗法的研究现状
9.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构建方法
10.光照强度对园艺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11.我国设施园艺取得的主要成就
12.设施园艺中的土壤生态问题分析及清洁生产对策
13.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我国有机园艺发展策略
14.设施园艺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特性
15.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
16.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的表达方式和评价方法
17.园艺疗法
18.园艺疗法科学研究进展
19.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
20.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
21.园艺作物果形遗传研究进展
22.中国设施园艺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23.当前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24.澳大利亚的园艺疗法
25.园艺专业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6.强环境规制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环境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27.国外设施园艺的发展与启示
28.中国设施园艺产业的经济性分析
29.园艺作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30.园艺植物可视化研究进展
31.我国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32.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33.我国园艺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34.我国设施园艺机械化水平现状与评价研究
3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影响为例
36.浅谈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前景
37.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38.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39.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0.中国园艺产品出口波动的实证分析:1992-2010
41.园艺作物在私家庭园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42.园艺作物基因组技术研究及展望
43.园艺疗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中的应用
44.园艺疗法在社区和学校的实施
45.深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6.荷兰温室园艺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借鉴
47.园艺植物叶色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48.世界园艺博览会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49.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分析
50.试论园艺疗法在整合医学中的作用
51.西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52.园艺疗法在美国的历史、现状及在老年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53.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4.园艺疗法发展历程及研究动态
55.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56.园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57.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
58.现代化设施园艺生产机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研究
59.园艺作物花芽分化的研究进展
60.园艺疗法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南京锁石生态旅游观光农庄为例
61.园艺疗法发展趋势探讨
62.园艺疗法的特征
63.中国设施园艺高新技术的发展探讨
64.园艺作物果实皮色遗传研究进展
65.新形势下我国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67.园艺疗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及原则
68.我国北方温室园艺产业的发展方向——现代日光温室园艺产业
69.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70.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区域适应性的研究
71.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成因分析——基于CMS模型的分解
72.高职院校园艺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探讨
73.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74.我国高寒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75.“实用技能型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76.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
77.我国设施园艺现状调查与分析
78.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重大事件意义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79.我国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对我国42所高校园艺本科专业的调查
80.美国园艺疗法的发展
81.园艺疗法探讨
82.景观园艺:“绿色”与“艺术”提升城市品质
83.我国园艺学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84.园艺疗法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85.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86.园艺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7.植物在园艺疗法中的作用探讨
88.我国南方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89.海南园艺设施的类型
90.设施园艺中番茄节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91.园艺植物MicroRNA研究进展
92.园艺疗法干预儿童孤独症的生态学、社会学及生理学机制研究
93.园艺心理疗法作用及应用形式
94.“治愈系”的景观设计——园艺疗法研究应用初探
95.园艺作物光合性状种质差异及遗传表现研究进展
96.我国设施园艺发展模式研究
97.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98.园艺作物果实人工驯化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99.园艺本科教育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00.绿色园艺——21世纪中国园艺业的发展方向
10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102.当前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途径
103.地方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04.园艺作物的ISSR分子标记研究及应用
105.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106.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研究
107.为都市农业培养创业型园艺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108.园艺疗法的现状与展望——以格鲁英花园为例
109.园艺疗法的场所与实践
110.园艺疗法在康复疗养空间中的应用
111.基于扎根理论的节事场所依赖维度探索性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112.论园艺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
113.园艺植物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及其调节
114.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特色专业为例
115.植物园园艺业发展的新思路
116.园艺作物乙烯控制研究进展
117.《园艺学报》近10年来的发展与提高
118.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综述
119.园艺疗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用研究
120.园艺治疗起源与发展概览
121.中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22.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23.荷兰设施园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休闲;农业;宝鸡
1休闲农业概述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旅游休闲已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农业新模式[1],是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为一体的新产业[2]。发展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转移就业[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同时,可以开发农业资源,修复农业环境,还可以促进城乡信息、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以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生态园的规划为例,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既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探索,也有规划设计的实践。
2宝鸡市新育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现状
2.1新育生态园概况
新育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隶属宝鸡新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计划共投资28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67hm2,目前是省级生态园区,有新打机井2眼,1台变压器。生态园主要提供园林绿化,农业种植,家畜禽、淡水鱼养殖,农产品销售,垂钓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现在,园区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将生态园的种养殖基地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聘请山东寿光资深技术员全程全面指导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园区品位。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正在建设家禽饲养基地,日光温室、垂钓、种植、养殖已出具规模。游人可自行采摘、喂养、垂钓、健身和娱乐等,是集有机食品和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以观赏农村风光、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家生活、进行农业教育、品尝农家餐饮为主要内容,将自然景观与农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休闲度假需求的一种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是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的有效平台。新育庄园向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游客通过交流沟通、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业生产等亲身感受融入到农村中去[4]。
2.2生态园的发展目标和宗旨
生态园区建设追求生态、绿色、环保,以无公害有机蔬菜、绿色生态果园、生态循环养殖为目标,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生态观光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兴农、富农、健民、强民”为宗旨,依托北坡森林公园的生态优势和运粮寺的人气优势,努力建设集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围绕“陈仓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后花园”的定位,拟建设提供设施种养殖、农家山庄、垂钓休闲、自由采摘、QQ农场体验、苗林观光等服务项目。
2.3休闲产业规划布局
2.3.1农业种植区建有QQ体验农场,提供100多块免费地块,并为游客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农耕工具。
2.3.2生态养殖区建设猪舍7座,羊舍1座,占地6.7hm2存栏生猪1100头,为关中黑猪,主要喂草料和玉米,55kg左右出栏。羊180只,有山羊和绵羊等。
2.3.3绿色采摘园在生态园北部建成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26座,采用一面坡冬暖式下挖式温室大棚,后墙和侧墙均为土墙,保温效果好。种植黄瓜、小乳瓜、西红柿、茄子、豇豆、小礼品西瓜等8个品种,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在生态园南部建成占地11hm2的樱桃、葡萄、沙桃、猕猴桃、黑巨李等优质果品基地。
2.3.4休闲娱乐区建设8000m2的接待建设中心1处,餐饮部的所有食材从养殖、种植、采集加工到销售均为自主经营生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保障,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和绿色食品。黑猪肉是纯粮食喂养,富含多种营养,具有延缓衰老、降低胆固脂、改善续页循环等普通猪肉没有的营养价值;羊肉品类齐全,绿色环境无污染,营养价值高,食疗药疗效果明显;地下深水井养的特色鱼肉,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羊肉泡、四季烤肉、农家菜等地方特色小吃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建有标准运动体育场、台球桌、篮球场等,配套有星级宾馆住宿,冬季取暖采用原始火墙。
2.3.5自然风光引进合欢、国槐、油松、雪松、樱花等名贵树种建造8hm2景观林区,蔬菜、水果无农药、化肥污染残留。建成面积0.7hm2的垂钓池1座,让游客在宁静、清新的大自然环境中低消费、高享受。
2.3.6有机肥料利用采用了在沤粪池发酵有机肥。在宝鸡市农技中心的帮助下建成50m3沼气池。动物粪便通过管道排入沼气池,利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浇地种菜、养鱼,实现了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养殖厂的猪粪、鸡粪,在沤粪池里沤发一段时间后,用作有机肥,沼渣肥浇地,达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与化学肥料相比,这些肥料具有营养全、肥效高等特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4休闲旅游与农民就业
示范园建成后,长期雇佣村组80余名农民入园务工,使周边群众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既能辐射带动当地就业[5],增加国家税收,带动相关行业,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老百姓菜篮子市场长期稳定,通过雇佣劳动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推动农产品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3生态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羊舍空间较小,换气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排气不顺利。计划投资扩建羊舍,更新换气设备。(2)沼渣、沼液主要用做肥料,但沼气利用不理想。因生态园离住宅区远、资金不足等原因,沼气利用存在困难。希望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沼气利用率。
4今后发展的方向
将增加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玉米)面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经济消费产品。新育生态园的休闲农业发展不但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环境净化与生态保护,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在生态园内部合理安排物质循环,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料的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输出,达到生产发展、生态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提高。
作者:刘紫垠 梁宏卫 刘景辉 徐乃林 张雪玲 王敏 单位: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214~317.
[2]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2):72-78.
[3]许艺娜.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初探[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5):104-107.
1 锌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 长沙市机械工程学会张海荣张屹 周惦武
2 工程机械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在线测试方法研究长沙市机械工程学会贺尚红 杨昀梓
3 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创新发展状况分析 岳麓区科协 张双武李琳
4 油漆对机械制造工人健康影响的剂量-效应分析 长沙市医学会长沙市疾控中心 李继猛
5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长沙市医学会长沙市四医院 戴朝晖 刘启明 周胜华
优秀论文二等奖
1 Al沉积n型多孔硅表面钝化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长沙色谱学会 宋晓岚 张颖 吴长荣
2 基于高速磨床动态性能及改进变速磨削的实验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申晓龙 张来希 陈根余
3 星座自主动态双向时间同步算法与链路性能分析 长沙学院 黄飞江 刘光灿 王应德
4 喷射沉积铝合金的新型轧制工艺 长沙学院 张昊 庞佑霞 陈振华
5 浏阳河中上游百里花木产业带发展现状与对策 长沙市林学会 赵光枚
6 油茶扦插苗造林试验小结 长沙市林学会 潘磊 粟粒果 柏承权
7 两用核不育系及两系超级稻研究 长沙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罗孝和 夏石头 罗珊
8 浏阳黑山羊舍饲圈养对增重与肉质的影响 浏阳市科协 苏铁 王斌峰
9 长沙市近60年暴雨变化特征及灾害年景评估 长沙市气象学会 陈勇 凡安清 尹娟
10 多供应商竞争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鲁棒生产计划 岳麓区科协 陈新林 张双武
11 网络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南大学 邓英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评价及实证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发改委 贺正楚 周震虹
13 长沙市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长沙市委党校 李丽纯
14 LAMP快速检测霍乱弧菌 长沙市医学会 长沙市疾控中心 张如胜 欧新华 宋克云
15 气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血中甲硝唑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长沙市药学会傅哲 彭智 肖志勇
16 扎那米韦血浆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长沙市药学会 胡咏华 刘卫平 李云贵
17 补肾宁心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长沙市医学会 长沙市中医院 杜革术
18 QRS波宽度正常的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同步性研究 长沙市医学会 长沙市四医院 易娜
19 超声造影剂不同注射方法对乳腺腋窝淋巴结的显示情况对比 长沙市医学会 长沙市四医院 钟丽瑶 曹泽民 周平
20 前额叶1H-MRS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长沙市医学会 长沙市四医院 李玉芳 欧阳文
2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pelin与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李庆辉 杨天伦
优秀论文三等奖
1 多目标优化的蚁群遗传算法 长沙市计算机学会 伍爱华 李智勇
2 实时语音端点鲁棒检测 长沙市计算机学会 王景芳
3 研发新型比表面分析仪 长沙色谱学会 詹益兴
4 溶胶-凝胶制备Ni2+掺杂TiO2薄膜及亲水性能研究长沙学院张世英张向超 杨华明
5 贯流风机的三维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长沙学院 庞佑霞 梁亮 唐勇
6 汽车机械增压器的研究 长沙市机械工程学会 刘厚根敖方源李成佳
7 加强长沙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长沙市蔬菜学会 郝学荣
8 长沙县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长沙县科协 熊展 宋兴良 郑扩军
9 论长沙县水利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长沙县科协 周知辉吴秀娟
10 长沙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抗体水平监测与免疫效果分析 长沙市畜牧兽医学会 刘增再 王辉 郑姣妹
11 长沙地区肉品微生物安全与对策 长沙市畜牧兽医学会 唐爱明 王辉
12 浅析烟草行业对标工作难点及解决方法 长沙市烟草学会 彭舟
13 南方稻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途径探讨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蔡立湘 彭新德 纪雄辉
14 长株潭地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院 张灿中
15 浏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分析——基于22个样本合作社的调查 浏阳市科协 柳辉林
16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系统 长沙理工大学 翟欢欢 贺正楚
17 湖南油茶GIS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长沙市气象学会 宋忠华
18 湖南浏阳“5·13”大暴雨过程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长沙市气象学会 陈朝晖 何登科 李春梅
19 长沙市绿色建筑认知度现状调查及分析 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汤伟 朱青松 竺钦军
20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创建低碳城市的战略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赵先超 周跃云
21 湖南省低碳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张汉文赖流滨
22 宁乡县中小学生专利申请现状和对策调查报告 宁乡县第十三高级中学 秦有才
23 长沙县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研究 长沙县科协 张新红
24 长沙县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长沙市林学会 黄建国
25 浅论长沙县经济林发展对策 长沙市林学会 王仲怀
26 浅论长沙县现代林业发展思路长沙市林学会 周海林
27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与肺炎关系分析 长沙市医学会 长沙市疾控中心陈田木 张锡兴 刘如春
28 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结局的临床分析(附128例报告) 长沙县科协叶枫 余瑾
29 圣尔康胶囊对链霉素肾病病活模型疗效的研究 长沙市药学会刘习明 宁联芳 刘卫平
30 天麻首乌片中天麻素的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长沙市药学会 刘建存 方鸿 粟奕兴
31 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局部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长沙市防痨协会 曹仕鹏
32 LF低摩擦力矫治技术和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安氏Ⅱ2非拔牙矫治病例牙弓宽度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长沙市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协会 长沙市口腔医院 白明海 姜萃长 吴汉江
33 镍钛机用根管预备器械抗弯曲疲劳性能的比较 长沙市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协会 长沙市口腔医院 孙炜 侯本祥
34 布托啡诺及芬太尼单独和联合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PCIA效果观察 长沙市医学会 长沙市四医院 赵倩 方懿 彭毅梅
35 基底细胞癌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初探长沙市医学会长沙市四医院 吴志强 鲁建云 黎明
36 VIP服务模式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 长沙市医学会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王卫东 刑一文 许小玲
37 红花酒精预防骨折早期张力性水泡的临床观察 长沙市中医学会宁乡县中医院 罗盛林
38 广维消癌平片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 长沙市药学会 彭智 傅哲 刘卫平
39 平江白术多糖对肾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冯星陶美皊 邱细敏
40 生物发酵床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舍环境的影响 浏阳市科协 苏铁 陈文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文献包含了学科研究的最新热点与动向,分析科学主题文献有助于把握学科研究方向,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主要采用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III),对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能够针对科学主题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学科网络机构的生动可视化展示,其相关参数主要包括:①时间跨度(Timespan)、时间切片(SliceLength)、频次(Frequence)、中介中心度(Centrality)的设置;②节点(Node)、连接线(Link)、网络密度(Density)、聚类指标(ModularityQ)的分析,③节点圆环大小、连接线、时间的识别。主要指标说明:①若聚类参数0.4≤ModularityQ≤0.8表明结果聚类程度较为合理,ModularityQ>0.8表明结果聚类程度较高;②生成的可视化图谱中,节点圆环的大小与分析对象出现频次成正比关系;③节点圆环外层年轮宽度与中介中心度大小成正比关系。
1.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后称CNKI),分步对CNKI数据库中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首先,关键词为“休闲农业”,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时间跨度为2000~2014年,对已发表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得到457条记录。其次,以博、硕士论文为主要来源,时间跨度为2004~2014年,检索经清洗后得到博、硕论文228篇。再次,增加“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等五个关键词进行补充检索,共得期刊论文1298条记录。最终,经过辨别、整理、去重,删除会议纪录、报道、无作者等,得休闲农业期刊文献1062条文献,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概况
研究成果方面,休闲农业研究在近十年中呈现快速、稳定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15条,到最高峰2010年184条;前期主要以休闲农业理论基础、概念定义等方面探讨为主,2008~2013年研究成果出现爆发式发展,其中以2013年为最,博硕论文以70篇占主要地位,单位则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代表。总之,休闲农业正逐渐成为国内农业与旅游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内容方面,休闲农业较多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交叉研究,现有休闲农业研究成果本身则以规划设计、对策性研究、发展模式等为主。
2.2研究结果
采用CiteSpace软件,首先,以2000~2014年为时间跨度,以1年为时间切片长度,以“keywords”(关键词)为网络节点,选择前50个关键词为每个时间区间被引词,以词频15次进行排序统计,得到174个连接点,288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191,生成可视化共被引网络结构图。其次,进行聚类分析,共得16个聚类,形成清晰的可视化的关键词共被引聚类知识图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反映在节点的大小上,频次越多,节点越大。从知识图谱中可知,“乡村旅游”频次最高,其次是“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取关键词频次15次以上,得到18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结合现有研究与关键词知识图谱可知,休闲农业的研究领域主要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生态农业等领域联系较为密切、互有交叉;研究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TCM(旅游成本分析法)、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内容分析法、SWOT分析、情景变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空间计量模型、双钻石模型、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CVM(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研究热点主要有区域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游客满意度、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发展模式、休闲农业标准体系、体验营销、空间结构与布局、生态保护、农耕文化等方面。
3休闲农业热点研究进展
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基本属性,是农业经济的一种,但同时又结合了农业计划、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和农业部门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系统地继承与发展了传统的农业经济,是农业多功能性最重要的载体。本文重点论述休闲农业5个热点研究进展。
3.1基础理论研究
范水生等就休闲农业的概念进行过全面深入的探讨,果雅静等、牛君仪就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较有研究,牛君仪认为有农业展示、农事参与、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体验、农村度假娱乐等六种模式。王德刚则对世界旅游农业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总结出世界农业旅游大致经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创意农业三个历程,高志强等则对休闲农业的产业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张强等则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所促进的产业、资源、经济、城乡之间的融合进行阐述,而在宏观层面,刘春香对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有所研究。总之,休闲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已涉及休闲农业概念、定义、类型、模式、政策、行业标准、产业分析等多个方面内容,形成完备体系。
3.2区域性发展问题
唐苏华等研究提出干旱区新绿洲五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郭利田、孙兆慧等、胡爱娟等对区域间的休闲农业合作与发展进行探讨,齐永华等对我国城郊型农业的农业资源利用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赵玉榕主要以投资机制为主要切入点研究厦门借对台优势发展都市农业的政策建议,王树进等、王晓峰等、朱华武等则运用空间计量相关方法以省域角度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进行研究。就现存研究而言,区域性的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仍是休闲农业宏观研究的热点,主要以研究生论文研究为主。
3.3休闲农业旅游研究
游客满意度方面,陈胜科等、苗红等、赵仕红等、田彩云等在旅游者消费需求、游客需求特征、满意度评价模型、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旅游成本方面,邱生荣等采用情景变量法分析休闲农业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而指导休闲农场的科学管理与经营。旅游安全方面,陈水雄等对休闲农业的旅游安全进行过分析,提出海南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的相关措施。旅游开发方面,周丽洁就湖南省休闲农业旅游市场进行过对策研究。乡村旅游方面,王会娟、郭焕成等、杨载田等、耿品富等、张剑刚等则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发展创新与路径、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此外,王颖晖对休闲农业的旅游服务创新进行整合概念模型分析。总之,主要存在与旅游结合、产业协作、旅游成本、旅游安全、游客满意度、消费需求等方面的研究。
3.4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
资源评价是休闲农业开发与设计的前提条件,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构建了资源条件、开发条件、旅游条件等三方面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实证分析,黄志红对休闲农业体验价值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肖光明构建了包括7项评价要素、26项评价因子和具体等级的休闲农业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并针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实证分析。而在大区域的休闲农业产业方面,孔庆书等对河北2011年12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进行全面的DEA效益分析,刘军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发展基础、协调能力、可持续能力等三大系统层的43个评价指标针对湖南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以规划设计类为主的产业实践应用以硕士论文成果为主,而赵毅、邹宏霞等就休闲农业的规划、产品设计等有过研究。
3.5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周彬等认为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致性,罗文斌等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休闲农业的社会居民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度。钟平等、王圣军、姬汝茂、张胜利等针对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较多以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探讨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对策研究。
4结论与讨论
论文摘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经济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总体要求。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后劲。结合樟树市实际,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矛盾,提出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很多,突出之一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必需的资金支持缺乏。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笔者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改革的风险意识增强,农村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
1.1农村金融机构布局结构日益单一,农村信用社难以承担支持“三农”的任务
随着竞争总成本核算意识的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纷纷缩减其在基层的营业机构,尤其是乡镇一级,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减少。以樟树为例,樟树市属县级市,1995年以前,农行樟树支行全市乡(镇)营业所有21个,网点布局基本上是一乡一所的格局,至2005年9月份,营业所的个数被压缩到13个,撤并的营业所几乎占到撤并前的1/2。由于信用社结算手段落后,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以其自身的资金实力很难应对“一农支三农”的局面。
1.2商业银行资金大量上划,影响到对当地“三农”的支持力度
为了规避风险,基层商业银行大量信贷资金上存到上级行,基层银行营业网点成为事实上的“储蓄所”。从樟树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1999~2003年资金营运情况看,形势也不容乐观,存款大幅上升,贷款增长一直处于低位徘徊,资金流出量上升趋势:2000年4家有商业银行存款为45 882万元,其中上存资金为26 489万元,资金上存分别占存款额的57.73%和53.59%,大量资金上存,弱化了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
1.3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使用仅仅限于发放收购资金,使用量大大减少,支持农业发展的功能在弱化
近几年,我国的粮棉油市场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粮食总体上供大于求,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收购量已明显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功能过于单一,不能为农业产业化开发、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急需政策资金扶持的项目提供信贷报务,其支持农业发展的功能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近年来粮食购销价格倒挂,粮食企业顺价销售困难,库存逐年增加,致使农业发展银行按计划性供应给粮食收购企业的资金不能按时回笼,其贷款逾期问题严重。另外,农业发展银行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管理水平方面与其他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致使在农产品领域效益好、利润高的客户资源被其他银行拉走,这势必会影响到它的效益。
1.4邮政储蓄对农村储源分流明显,农村信贷资金流失情况难以遏制
樟树属劳务输出大县,每年的劳务收入3亿多元,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通过邮政部门的电子汇兑转化邮政储蓄存款。据测算,每年大约有近1亿资金流出农村。储源分流使一些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减少,给农村信贷投入带来冲击。
1.5农业银行的政策性扶贫专项贷款逾期问题严重,信贷投入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行政干预严重、经营缺乏自主权、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不良贷款急剧上升,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些资金沉淀的现状也制约着专项贷款的投放。
2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矛盾
2.1支持农业产业化与寻求安全信贷的矛盾
目前,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过去农产品短缺年代的单纯追求数量,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上来,把农产品变为最终商品推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我市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在某些方面还比较薄弱,产业化条件还不够充分,结构调整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投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相当多的农民仍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知该种什么和养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可能导致效益不佳,资金风险大。
2.2农村信贷资金质量低下与支农资金需求面扩大的矛盾
农村金融组织高比重产生不良贷款严重地制约着支农资金量的扩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速度。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市扩大了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广优质畜产品和特种养殖,确立和规划了主导产业,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出了增加技术含量、扩大经营规模的目标,这一切,都需要农村金融组织注入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信贷资金质量低,使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制约着农村金融组织支农信贷投入的加入。
2.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的经济效益观念逐步增强,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客观上也产生了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全方位的需求。如“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拓宽了龙头企业的业务领域,其对结算、票据贴现、资金融通、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只要求农村信用社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再生产环节提供全过程信贷、结算等服务,甚至还对农村信贷人员政策、法律咨询、市场经济信息、实用农业科技指导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大多数金融机构却仍停留在传统业务上,金融创新意识明显滞后,中间业务管理较为粗放,制度不健全,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态势不相适应。
3农村金融发展对策与建议
3.1把握“三农“方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是个广阔的大市场,农户贷款是农村金融组织的主体业务,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户进行经营生产、获得信贷支持的主要融资机构。党的以来20多年的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农业发展新阶段给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要求是增 加农民收入,而增 加农民收入又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就是要在资金方面全力以赴支持深化农村改革。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力促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改变农户的单一种植业生产方式,在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农村市场繁荣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有了盼头,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3.2抓住两个重点,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运作中,应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重点和改革方向,注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导主导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地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组织筛选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有龙头效应、有发展潜力、有联动其他企业和农户能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作为信贷支持对象,掌握企业资金脉搏,找准信贷切入点。在完成支农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经营管理水平高,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优质客户群,为信用社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突出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要积极支持培育支柱产业,农村金融组织应把支持这一新的经济增 长点放在重要位置。对为“三农”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的资金需求要注意适时、合理解决。对个体私营经济要坚持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符合贷款条件等原则,有重点地扶持。
3.3坚持金融经营创新,营造发展农村金融的良好环境
金融经营创新和营造金融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金融经营创新是农村金融领域内各种要求的新结合,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农村金融组织一定要树立起永久的创新意识,具备营销的理念和服务的理念,对客户应提供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不断创出有特色的金融经营品种,唯此,才能最终推动金融经营业务的全面发展,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要多方面、多渠道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保证农村金融组织健康成长。要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以弥补农村金融机构的亏损和支农资金的不足。要进一步落实支农信贷资金保全措施,将优化盘活农村信贷资金纳入各级党政工作日程或部门管理目标,形成行政、司法合力,确保支农资金良性循环。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也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解决结算领域存在的问题。
3.4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协调发展
要全面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环境。对农村信用社,除国家出台一定的税收、利率等优惠政策外,地方各级政府及执法职能部门必须为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保驾护航,如法院部门对农村金融机构依法起诉的案件要坚决依法执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金融部门的风险损失;要以全国整顿社会信用环境为契机,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大力整治信用环境,全面开展创建信用镇、村、组活动,规范农村信用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和金融健康协调发展。
3.5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中心,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稳步推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继续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关键就是解决农村信用社“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的问题。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农业发展银行要重新定位,完善功能;规范发展邮政储蓄业务,加强资金转移支持力度。适度控制邮政储蓄发展,消减邮政储蓄机构,以遏制邮政储蓄给县域经济造成的“失血”现象。
总之,要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 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农村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