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农村工作意见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9 01:02: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农村工作意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第1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全省农村秋冬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抓好2013年秋冬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13]20号)文件精神,以“稳增长,保增收”为目标,认真抓好抗旱保苗、改种补种、水利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冬种、冬养、冬修、冬造、冬防、冬储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主要目标

冬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大力调整、优化种养布局,力争全镇秋冬出栏生猪1.5万头,羊0.05万只,家禽11万羽,水产品0.13万吨。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程,认真搞好补植补造,完成工程造林任务0.1万亩。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重点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建设,大力支持丘陵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0.04万亩。认真做好秋冬动物防疫和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森林火灾。

三、工作重点

(一)认真抓好晚稻生产和秋冬种养工作。秋粮是我镇最重要的一季粮食作物。为减少旱灾对秋粮特别是晚稻生产的影响,各村要进一步加强对晚稻生产的管理和指导,尤其是在抗旱期水稻播种、病虫害防治和中后期田间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种足晚稻面积,提高晚稻单产,实现“以秋补夏”,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秋冬种养工作是我镇今年应对旱灾损失,确保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镇计划秋冬种生产面积1.9万亩,其中冬种油菜1.2万亩、秋冬蔬菜0.38万亩、绿肥0.32万亩。要进一步加强果园、茶园提质改造。具体安排:一是突出油菜高产创建。推广种植“稻稻油”模式油菜,建立1个以早熟优质高产油菜品种丰油730为主的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其中以陈家坪村、东塘村为核心的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二是突出秋冬蔬菜种植。进一步将蔬菜产业基地做强做大做优。三是突出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陈家坪村、东塘村等核心村种植5000亩观赏性油菜示范区,发展以赏油菜花为主题的休闲农业。

(二)认真抓好秋冬畜禽水产品养殖生产。落实“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的要求。一是抓好1个“民生100工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即秧田村大河组袁孔飞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主体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做好畜禽安全越冬工作。积极宣传和动员广大养殖户做好栏舍维修加固工作,确保畜禽防寒保暖措施到位。三是继续推动肉片、黑山羊等草食动物养殖产业发展。在进一步扩大今冬种草面积、丰富种植品种的基础上,做好草食动物圈养育肥工作。四是做好池塘改造工作。对低产鱼塘进行清淤挖深、塘形改造、塘堤护坡、塘埂拓宽、合塘改大、进排水系统分离及配套设施完善,改善池塘养殖条件,提高池塘养殖产量。

(三)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总投为3980万元,全镇计划开工大小水利项目550处,投工58万个,完成土石方86万m3,修复水毁工程191处,除险加固水库1座,整修塘坝75处;加固堤防13公里,疏通河道22.2公里,清淤沟渠30.8公里,新修或改造泵站6座;改善灌溉面积0.0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23万亩;新增蓄水能力35万m3。重点是完成周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抓好蓼市河河段河道疏浚、堤岸加固治理工程。

(四)认真做好秋冬造林工作。各村(居委会、社区)要高度重视秋冬造林工作,尽早谋划,既要完成好今冬明春造林任务,又要搞好因旱灾损失林地的补植补造工作。要继续坚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两条主线,与三年城乡绿化攻坚活动紧密结合,全面扎实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工作。今冬明春指令性造林任务0.1万亩(全部为桉树、竹柳等速生树种造林),争取完成指导性造林任务0.2万亩。重点是S213线及镇主要通道两边的第一层山脊可视山头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造林和村镇绿化林新造补植。林业部门要根据核查的无林地、疏林地分布现状,结合我镇绿化攻坚、绿色通道建设规划、村镇绿化规划及往年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情况等进行综合分解,并及时下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好造林规划设计,落实造林苗木培育调供工作,确保造林苗木充足供给。各村、居委会、社区要落实好造林地块,督促林权单位(个人、业主)完成荒山造林或疏林地补植。镇里将对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金补助。

(五)认真抓好秋冬动物防疫工作。目前即将进入秋冬季动物疫病的高发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各村、居委会、社区和有关部门务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认真做好秋冬动物防疫工作,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一是要积极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和动物防疫责任状的要求,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免疫密度,保证免疫质量,消除免疫空白。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员的作用,组织精干力量,进场入户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切实做到通知到村,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员,台帐到户,标识到畜;做到市不漏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对漏免和补栏未免疫的畜禽要及时补免,同时采取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二是要加强疫情监测。要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有效应对疫情,要重点加强对规模养殖户(场)和仔猪贩运、补栏、引种等关键环节的疫情监测,对交易量大、辐射面广的或畜禽交易市场,要明确专人驻场监管,要加强免疫抗体的监测,掌握畜禽免疫质量效果;要完善应急体系,建立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明确人员分工和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质,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果断处置,及时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扩散蔓延。三是要把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要不断加强畜禽产地监管、流通监管,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防病害畜禽产品流入市场;要定期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收购、屠宰病死猪和经营、加工病害动物等违法行为,保障全镇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

(六)认真抓好秋冬森林防火工作。当前已进入秋冬季森林防火特防期,加之秋冬季又是农事林事用火的高峰期,野外火源将大量增加,森林火灾隐患十分突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超前安排,精心组织,狠抓各项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确保森林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镇及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森林防火,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心抓,责任单位包片抓、业务部门具体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要及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村组干部会和户主会”等三个森林防火工作安排部署会,进一步强化镇、村、组干部的责任意识,把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全面负责到底。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镇及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农户活动,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充分利用逢圩赶集时机或群众聚集场所,发放宣传料,在主要街道和农村集贸市场、村庄、路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在交通要道和村民聚居点设置醒目的森林防火宣传牌。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火源管控。要把野外火源管理作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完善火源管理、群防联防、巡查巡护、督促检查、火灾处置、火情监测、值班报告等七项制度,镇、村要组建专门的森林防火巡逻巡查队,落实巡查的线路及负责区域。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镇及相关部门在火险高发天气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主要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火情要按规定渠道上报,严禁多头上报、漏报、谎报、瞒报。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到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观摩、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料等形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开展主推技术、主推品种、主推机具宣传培训,提高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传,营造良好的秋冬季农业工作氛围,掀起秋冬季农业工作。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建设学习型新农村,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社会发展能力,走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路子,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富裕梅江。

二、奋斗目标

年,全镇农村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增长要达到8%,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具体目标是:1、积极发展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优质稻,形成优质稻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21000亩,落实水稻制种面积6000亩,商品蔬菜种植面积5500亩。继续巩固三黄鸡、生猪饲养、水产养殖、蘑菇和花卉苗圃等产业。2、林业。加强林政管理,整顿林政秩序,杜绝森林火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3、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立项资金,确保水库、堤防安全渡汛。4、果业。新增加工橙1000亩。5、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率达到8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14‰,自然增长率8.08‰以内。6、农村公共事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关注农村民生,深化农村改革。7、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年内培训农民3000人次。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农业农村工作,调整梅江镇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二)突出工作重点

1、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努力探索有效途径和工作措施,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单位扶持,社会参与”的模式,重点抓好老溪、迳口、土围示范点,力争进入全县先进行列。各村要从“三清三改”切入,“三改”难以铺开的村庄,要搞好“三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五新一好”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逐步推进,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按照产业分类原则,适时组建好农村新经济组织,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设学习型农村。

2、认真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年内计划生育要达到87%,人口出生率14.14‰,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8‰以内,计生工作队伍要加大工作力度,突出“二女户”结扎重点,努力提高环孕检率,及时落实“四术”任务,加快建立以“奖励、保障、扶助”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农村部分家庭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力促全镇计划生育上新水平。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产业化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我镇农业产业要围绕省委、省政府“五化”要求,即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学化,大力发展好以下产业。重点是推广优质稻,培育水稻杂交制种,扩大商品蔬菜生产等主导产业,巩固提高三黄鸡、生猪、水产、脐橙、花卉、西瓜、加工型红薯、蘑菇八个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一是全镇推广优质稻面积21000亩,辐射农户7813户,粮食产量达到9000吨,建设商品粮基地镇;二是以刘坑、迳口、背村、罗家、志坑、黄贯、湖田、碧岸等村为水稻制种基地,落实制种面积6000亩,辐射农户5146户,实现产值560万元;三是以北门、西厢、下廖、水东、庵边等城郊村为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辐射农户2856户,人均增收800元,积极推广“猪沼果”生产模式,推广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四是以庵边、水东、湖田、老溪、吴家、小湖、黄贯等村推广良种、良法、安全、生态饲养黄鸡,年内达到310万羽;五是以生猪协会为龙头,由生猪专业户示范带动在高坑、新庄、老溪、河东、七里、下廖等村发展百头以上专业户,年内生猪饲养达到2.7万头;六是以罗家、土围、下廖、七里等村为主发展高效水产养殖,推广稻田养鱼,网箱养鱼,罗非鱼,扶持特种水产养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水产面积4000亩,产量2300吨;七是建立河东、新庄、高坑、湖田、水东、庵边等村为花卉苗木基地,达到面积1500亩,辐射农户300户;八是新增双孢蘑菇面积1万㎡,全镇达到31万㎡。

4、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立项资金,充分发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通过“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形式,修复好水渠、山塘、水陂、水库等,推行“以奖代补”的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办好经营性水利。

进一步抓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林木采伐,封山育林管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农机总动力比上年增加50%。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开展农业保险,对推广良种良法有贡献的人进行奖励。

5、继续抓好“一大四小”工程

落实经营主体,抓实“一大四小”工程,镇村二级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两个作用,积极搞好宣传发动,规划布局。强化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面推进三项举措,务求实效。

6、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要落实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实行免征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政策,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加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落实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免书本费、学杂费和补助寄宿生活费的规定,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全面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村村通”水平,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调动村干部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第3篇

秋冬季是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区域特色开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一季。各村要在尽力抓好秋粮后期田管,防御秋寒及病虫鼠危害的基础上,及早谋划并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现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提出秋冬季农业生产意见如下:

及早谋划,努力扩大面积

各村应提早做好部署,组织各村科技组长深入乡村开展宣传发动,引导和帮助农民结合实际做好冬种品种和种植面积的落实及规划,以种植名、优、特蔬菜和加工型马铃薯为主,争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订单农业,促进我乡冬季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11年全乡秋冬种农作物生产指导性计划为:冬种总面积(大田)6200亩,其中马铃薯500亩,蔬菜4000亩,紫云英或油菜700亩。各村要采取宣传、引导、扶持、鼓励等有效措施,逐级分解落实秋冬种面积,力求落实到村到户。要按区域优势,抓好秋冬季主要农作物种植,努力扩大秋冬种面积,为明年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布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各村要立足当地的气候、地理和区位优势,发展一批优质高效秋冬种作物。要发挥我乡秋冬季温光资源条件好的特点,大力发展适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秋冬季蔬菜生产,丰富广大市民的“菜篮子”,保障蔬菜市场的供应,要把扩种台湾槟榔芋、“龙芥1号”、“龙芋1号”等特色优质精细蔬菜作为促进粮农增收的重点,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要加强名特优蔬菜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要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切实满足秋冬种蔬菜生产需要;要切实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引导适度规模生产,提升档次,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形式,推进蔬菜订单生产和销售。要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越冬甘薯、秋冬杂粮,扩大紫云英等秋冬季绿肥种植面积。要大力发展槟榔芋生产,加快工厂化生产步伐,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规模效益。通过发展高效农业,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秋冬种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强化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乡农技站将根据当地资源特点,选择土地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分作物、分品种建立秋冬季农业高产高效示范样板,引导粮经综合开发,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秋冬农业开发模式,促进秋冬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各乡将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建立1片以上连片面积百亩以上的秋冬种农业生产示范片,突出台湾槟榔芋、“龙芥一号”、“龙芋一号”等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和脱毒马铃薯、紫云英等示范推广,努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争取亩产值比非示范片增加10%以上。各村要以冬种示范片等项目为抓手,配备技术骨干,制定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加快农业适用技术组装集成应用步伐,真正把示范样板打造成科技精品点,形成“以点带片、以片促面、全面普及、整体推进”的示范格局,提高秋冬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集成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要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注重抓好主导品种及配套技术的集成应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努力提高科技兴农水平。马铃薯种植要大力推广优质脱毒种薯和稻草包芯栽培技术;蔬菜要推广育苗移栽、大棚设施栽培、无公害栽培等技术;要抓好冬季果茶园管理,适时做好清园、培肥、修剪、防寒、控梢、防治病虫等工作。同时,要注重推广应用适合秋冬季生产的先进农机具,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建立各村科技组长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进一步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模式,促进全市秋冬季农业生产上台阶、上水平。

培肥地力,着力提高耕地质量

2011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力度,各村要以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为契机,抓好冬种绿肥、稻田桔秆还田腐熟技术的示范推广。秋冬季要加强紫云英田间管理,开沟排水,覆盖稻草,保墒防冻。冬种紫云英示范片建设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购种、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鲜草翻青还田。桔秆还田重点抓好中(晚)稻收割后稻草还田,加强与农机等部门合作,结合烟田土壤改良扶持项目,在水稻机收稻草粉碎、机耕翻压还田时,要及时向农民免费提供桔秆催腐剂,并做好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工作。

防灾避灾,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要多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注意天气变化动态,把寒流、霜冻、干旱作为防避重点,努力提高防灾减灾主动性和预见性。要突出抓好冬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积极采取轮作换茬、中耕除草等措施,减少病虫越冬基数;推广抗(耐)病品种、脱毒种薯,应用嫁接防病、膜下滴灌等有效应对措施,减轻对当季和下季作物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4篇

一要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过去五年,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讲、综合实力看,还是城乡面貌、群众生活的改变,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真正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这些成果的取得,取决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家到市赴省进行项目跑办争取,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迎得了上级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有了很大的跨越。但由于我们自然条件的限制,基础较差、底子比较薄,坐下来冷静的一分析,从经济总量看,从发展的质量看,我们都还是粗放型的。我们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财政收支矛盾还十分突出,2010年我们的县本级财政收入才4300万元,仅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特别是农业农村基础还十分薄弱,贫困人口多、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说到底,我们近年来取得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经济”。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来讲,农业农村这块占到了县域经济总量的绝大比重,如果这一块跟不上,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扯了“后腿”,那么要总量、要速度就很难。所以说,我们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和最大潜力仍然在农村、仍然在农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全县发展的形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权重,站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高度,抢抓新一轮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和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二要抓实抓牢事关大局的一些重点问题。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刚才范县长已经讲的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在这里,我着重就几个具体问题作以强调。一是要抓紧完善农口“十二五”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的“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尽快完善好本地本部门“十二五”规划中的涉农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完善工作中,各涉农部门要于近期到市赴省进行一次汇报,一定要把国家和省市的投资方向掌握准,结合县上的工作实际,完善好相关规划,既要宏观,又要在微观上便于实施和操作,特别是一些关系今后发展的指标问题,要站在有利于岚皋长远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发展的需要和中省项目安排的需要,算好数字帐、算好系数评估帐,真正做到科学准确。二是要强化涉农项目的策划包装和跑办争取。今后,农业农村稳步突破发展的关键仍然将是项目的争取。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现在中省涉农项目逐年增多的有利机遇,从现在起,就要多方灵通信息,认真研究政策,掌握好中省的投资方向,着手策划包装申报一批涉农项目,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争取各级给我们更大的支持。农口部门在项目策划包装时,要建立项目编报会商制度,互通情况,从便于连片治理和区域开发的角度出发,在项目策划时就进行整合捆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同时,要把项目实施好、管理好,只有这样,加快发展才有基础和条件。三是要高度重视业务考核。各涉农部门始终要把省市的相关考核指标牢牢抓在手上,从年初就要开始上手,制定出过硬的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自身的工作实际,充分挖掘和培育工作亮点,创出特色,起到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四是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加强调研论证,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尽快制定出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加快制定基础建设、城镇建设、产业建设、土地利用等一系列子规划。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要立足各自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个目标和县上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三大工程”,去谋划和落实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城关、花里两个试点镇,要有硬措施,尽快见成效、出经验,便于在全县推广。

三要制定过硬的措施保证完成各项任务。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业务主管部门,会后要迅速的将今年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逐一落实牵头领导和包抓人员,切实将工作责任层层夯实。特别是一些关乎全县大局的重点工作和各自确定的亮点工作、创新工作,更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出过硬的奖惩措施,切实将工作责任靠实靠牢。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在元月30日前将今天会上确定的目标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围绕工作落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权责清晰、有效管用的责任体系,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严格追究,形成目标倒逼落实、时间倒逼进度的“倒逼机制”,真正形成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落实氛围,以严格的责任来保障工作成效。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突出重点,抓点示范,强化宣传,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选择基础好、见效快、立得住的样板,积极争取县上和各部门的支持,集中打造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亮点工程。县委办、政府办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根据每一个时期的重点,按月进行督查通报,严格考核奖惩,全力确保各项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5篇

根据**年市郊区工作会议的精神,现就推进本市农村非农就业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完善郊区就业服务网络

有关区县劳动保障局要做好规划,并指导乡镇在年底前建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是**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服务功能,将促进农民就业、服务农民就业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并与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

二、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非农就业的,可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求职登记,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要出具证明。郊区各职业介绍所也要开设专门服务窗口,接受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登记,但要区别于城镇失业登记,不列入全市登记失业率的统计。

农村富余劳动力可凭证明参加职业指导、信息查询、推荐面试等求职活动,区县及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应按规定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三、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我创业

对进郊区小城镇从事社区服务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可参照城镇失业人员办法享受非正规就业等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我就业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开业专家咨询、开业贷款担保等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一并扩大到本市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组织专门职业培训

鼓励市区的职业培训机构到郊区开办分支机构或举办培训班,组织开展适应郊区发展需要和适合农村富余劳动力特点的职业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定向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市场竞争就业的能力和独立开业能力,培训费用可由劳动保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助。

五、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劳务输出是扩大非农就业门路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拓展输出渠道,增加市外输出和境外输出的比重,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市外、境外劳务输出的途径实现就业。

乡镇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劳务输出的信息、推荐面试等相关的服务工作,区县劳动保障局要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努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第6篇

*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为全县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果断采取措施,确保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扎实做好*年农业农村工作,对全县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把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明确的任务落到实处。*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3%;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2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万吨左右;解决*万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以上;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人;稳定农村人口低生育水平。

一、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总产的基本稳定,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落实好种粮直补政策,完善种粮农资综合补贴切块15%的资金使用办法,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和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促进粮油规模经营和基地建设,启动建设*万亩优质粮油基地规划建设。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50%以上用于良种良法推广和粮食基地建设。抓好仁贤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10个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片、1个特色水稻示范园建设,培育*户种植大户。全面推进产油大县建设,切实抓好渝万高速公路水稻--油菜轮作区和1.5万亩油菜观光带和油菜高产创建,稳定14万亩油菜种植面积,新建油茶种植面积*亩。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落实防止耕地撂荒的政策措施,大春耕地撂荒率控制在1%以下。

(二)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竹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建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竹产业基地建设。新造竹林4万亩,改造低产低效竹林3万亩,抚育管护竹林*万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竹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柚产业。努力推行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柚品质。完成龙滩村*亩*柚标准示范园建设和金带名柚园建设。三是稳步推进蚕桑产业。着力加强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和良桑管护,新栽桑树管护面达到98%,全力巩固桑树基础。加大“六化五配套”养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桑园综合利用率。四是稳定发展蔬菜产业。重点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新增蔬菜面积1.1万亩。五是抓好生猪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建设,重点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生猪基地的建设工作,推动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完成年出栏生猪80万头。培育年出栏肥猪*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5个。完成5个新建、6个改建基层兽医站建设工作。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启动新盛、碧山道路防疫检查消毒综合站建设,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六是抓好水禽产业。以实施国家级*肉鸭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做好核心示范区内无公害肉鸭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快种苗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养殖业产业化,推进水禽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培育年出栏水禽100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1个,出栏1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0个,年出栏*只以上的种鸭大户5个,培育水禽专业村2个。

(三)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启动金带现代农业综合展示区中的120亩名柚园建设和协助抓好300亩国家级花卉苗圃基地、云龙循环农业展示区的200亩蔬菜示范园建设、仁贤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中的*亩特色水稻示范园建设。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行动、品牌跨越行动、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应急反应迅达行动、“绿剑”监管行动。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着力开展原产地保护申报、地理标志认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80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培育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加强植物检疫,防控有害生物入侵。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

(五)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和创新,增强对森林工程和农村沼气推广应用领域的科技支撑。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鼓励乡镇基层技术人员参与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的技术合作服务,探索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千镇万村信息惠农”工程。着力构建农情信息服务网络,广泛开展*三农服务热线,加强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到50%。

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发展生产基地。整合农业项目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整合大米加工企业,创建*大米加工品牌。发展壮大“张鸭子”公司、*柚开发公司、大舜水禽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市、县级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30家。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申报工作,培育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大户*户。

(二)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引导规模以上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坚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培植骨干、膨胀总量、拉长产业链条。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大力扶持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经济发达的乡镇,可积极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构建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形成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覆盖、村级便民放心店为基础,两级配送、三级销售、双向流通的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引进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种植和直接采购基地,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工程。支持发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扶持发展农村运输、连锁配送、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三)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坚持劳务输出、返乡创业“两手抓”,全年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人,农民工返乡创业*人。组织培训农民*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人和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人。积极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年内15%的行政村达标。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农民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发挥劳务品牌和劳务经纪人带动作用。组织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业。支持和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担保贴息、土地供给、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承包权益。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完成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亩基本口粮田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万元。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各类水利投资2.8亿元,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蓼叶水库建设进度;着力推进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充分结合场镇供水改造,以农村人口聚居地为重点,集中打造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完成5处城镇供水站改造,解决9.5万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推进城镇堤防工程建设,完成3处场镇河堤整治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进一步推进*大灌区(*项目区)和竹丰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着力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完成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年中央增加投资项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力争上马2-3个小农水项目;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着力实施*、*2个水保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平方公里。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全面落实农民购农机补贴政策,扶持发展农机销售维修服务网点。培育农机租赁市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广插秧机90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45台,耕整机500台;完成机耕作业50万亩,机收作业24万亩,机插秧作业4.2万亩。每个乡镇创建1-2个农机化示范村。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5%。

(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硬化,通乡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6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54%。硬化农村公路80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0条,新建3个等级乡镇客运站、60个农村客运简易候车亭。采取县镇村三个一点的形式,多方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建立农村公路长效养护机制,明确管理养护主体,加强农村客运线路养护管理,全面提升通行能力。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整合各级投入,支持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搞好乡镇简易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农村便道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优化城镇体系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中心镇,积极发展一般镇(乡),因地制宜发展村庄。投入960万元,建设一批小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启动*流域内的小城镇简易治污工程建设。竣工小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1.2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6个百分点。

(五)加强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森林工程为契机,借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积极做好竹资源培育发展工作,加强竹林抚育管护。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万亩造林任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抚育管护竹林15.8万亩。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和办法,启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改变农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习惯,加快农村垃圾和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处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切实搞好农村能源供给,完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户,世行贷款建设生态家园工程*户。启动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治理岩溶面积1.48平方公里。加强农村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完善农村防灾、减灾和抗灾体系,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

(六)深入推进“千百工程”。以镇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加大力度筹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专项资金。积极参加市里竞标,力争新增加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使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由2个增加到4个。实施“康居农房”建设改造。鼓励农户在规划指导下,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建成农村康居点(农民集中居住点)20个,建成“巴渝新居”*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启动*户危房改造。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实现重大责任事故零目标。

四、着力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发展农村教育文化通信事业。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教育券”制度,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4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8个。启动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7个、综合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2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0个。全面完成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启动“村村通”宽带工程。

(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村居民病有所医提供医疗保障。今年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人·年,其中农民个人缴费2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80元;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确保参合率达到90%以上。对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预防接种实行全免费,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加保险的政策。探索以“建村、实乡、强县”为目标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重庆”建设为契机,争取国债资金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0个。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基线调查,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增加农村卫生人员编制,逐步达到卫生部要求。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认真做好乡村医生换发证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管理。

(三)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养老保险工作,为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提供社会保障。着力推进农村五保户供养和敬老院集中供养工作,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30%。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做好社会应急救助工作。

(四)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促进梯度生态移民。完成市级扶贫资金投资360万元,启动3个村实施“千村脱贫”项目,培训劳动力1000人,完成蚕桑产业扶贫建设项目。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500人。制定出台生态移民梯度转移政策和办法,完成梯度生态移民642人。

(五)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抓好75个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改扩建25个。建党员片区电教点87个。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卫生社区。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试点村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志愿者组织,完善农村社区功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农村新型社区4个。

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一)深化土地、林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国家乡村建设节地标准及奖励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建立征地安置补偿标准适时增长机制,征地补偿必须与社会保障联动。探索非农转移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补偿激励机制、农民变市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尊重农民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健全收益分享机制。我县被确定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改革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提倡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土地市场的途径。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交易运行机制,规范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试点。全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达到20%。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地100%确权(换)发证任务。建立林权产权交易所1个。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平台)建设和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试点工作。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加大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积极筹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村镇银行建设。加速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和试运行工作,填充金融服务空白。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及产品质量保险。全年新增农业贷款7000万元,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户。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规模,及时满足农户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专业合作组织登记注册门槛,加大税费减免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指导力度,加强规范管理和运作。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0个,其中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产业新建专业农村合作社(协会),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30个,使全县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达到23%。培育农村经纪执业人员400人,培训农村经纪人1000人次。

第7篇

一、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一季度以来,主产区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增速仍高于城镇居民。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为平稳

预计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3.4亿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冬油菜播种面积1.04亿亩,比上年增加170万亩。去年秋冬播以来,冬麦区光温水等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冬小麦苗情较好,3月20日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面积比例87.2%。长江中下游等油菜主产区受阴雨寡照天气等影响,油菜长势总体弱于去年同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3月29日,全国已完成春播任务10.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粮食、油料等意向种植面积继续增加,棉花、大豆面积下滑

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亿亩,比上年增加约1000万亩;棉花播种面积约6600万亩,比上年减少400万亩,减幅约6%;油料种植面积2.1亿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糖料种植面积3060万亩,比上年持平略增。蔬菜播种面积3.16亿亩,比上年增加600万亩。另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9万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4.1%,大豆意向种植面积下降8.5%;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下降6.2%。种植意向面积下滑较为明显的是大豆和棉花。虽然近年来大豆价格有所上涨,但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农户种植热情不高。据2012年农产品成本调查显示,大豆亩均净利润为101.56元,而与之争地的玉米亩均净利润为206.6元。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下滑,尽管国家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但受纺织用棉需求不旺、国际棉价大幅下跌、国内外棉价倒挂等因素影响,国内棉价下滑势头未能遏制,种棉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植棉积极性不高。

(三)生猪价格下跌明显

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554万吨,增长2.8%。生猪存栏45473万头,同比减少0.3%;生猪出栏20487万头,同比增长2.4%。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1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明显回落。3月6日,猪粮比价跌破6︰1盈亏平衡点进入橙色预警区间,至4月3日进一步跌至5.39︰1,生猪养殖效益明显下滑,一些养殖户亏损严重。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已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总的看,当前我国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四)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实际增长9.3%,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转移性收入增长12.2%。今年以来,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继续呈增长态势,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凸显,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抢工”现象加剧,外出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重继续上升,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一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645万人,同比增加274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436元,同比增长12.1%。

(五)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总支出达到13799亿元,比上年增加11.4%。对农民的“四项补贴”总额超过1700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的政策。健全粮油和生猪大县奖励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和生态补偿办法。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9.8%;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0.0%、8.0%和7.1%。

(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5亿元,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继续支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危房和国有垦区、林区棚户区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重点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等投入继续增加。

二、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禽流感对于家禽养殖业冲击较大,生猪价格明显回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亟待提高,棉花、大豆的意向种植面积下降。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九连增”和“九连快”之后,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建议:

(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加大中央政府各项支农措施的落实力度,加快中央涉农项目的投资计划下达和实施进度,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落实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搞好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二)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切实应对自然灾害影响,抓好春播备耕工作。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化政策、细化部署、强化落实,全力以赴争取实现粮食连续十年丰收。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搞好气象服务、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加强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安排好种植结构,动员广大农民适时整地、抢墒播种,在保证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生产。抓好水资源调配和应急抗旱准备,满足春播春灌用水需要。抓好农机具检修和更新购置,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插作业,加快春播进度,提高春播质量。保障农资供应和市场稳定。做好化肥组织调度、运力安排工作和淡储化肥投放准备,保证市场供应。狠抓农资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加强农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

(三)加强农技推广服务

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充分发挥农业部专家指导组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作用,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把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政府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行乡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发挥专业大户、农民科技示范户作用,示范带动良种良法推广。

(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

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推进园艺、畜禽、水产品标准化种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春季集中免疫力度,加强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管。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减轻动物疫情对养殖业的冲击。

(五)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8篇

一、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一)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本平稳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其中冬小麦产量11079万吨,比上年增产212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早稻面积扩大,有望恢复性增产。据各省发展改革委上报汇总,早稻面积超过88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产量接近3200万吨,比去年增加约80万吨。秋粮适时播种,已播作物出苗整齐,长势正常。其中东北地区玉米、水稻面积共增加1000多万亩,大豆减少约1000万亩。棉花由于去年价格持续走高,今年种植面积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势头,初步预计,全年棉花种植面积7800―8000万亩,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据各省发展改革委上报汇总,预计全国夏收油菜播种面积1.01亿亩左右,比上年减少近100万亩,由于单产提高,加上西南地区恢复性增产,总产量预计比去年增加35万吨。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2700万亩,比上年略增约30万亩。目前糖料长势基本正常。

(二)生猪生产进入周期性波动阶段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22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2443万吨,下降0.5%。生猪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能繁母猪存栏减少。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5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53亿头,同比增长4.4%,环比增加0.8%,存栏减少势头已开始得到扭转。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710万头,环比增加0.3%,为今年以来首次回升;能繁母猪存栏量占全部生猪存栏量的10.4%,处于合理范围内。生猪价格突破2008年最高水平,7月6日,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为每市斤9.9元,比去年同期上涨80.1%,比5月初上涨28.5%。预计生猪价格还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

(三)其他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蔬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据商务部统计,6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2.68元/公斤,比春节期间的高点回落38.8%,比年初下降22.1%。上半年鸡蛋产量有所下降,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效益处于历史较好水平,农民补栏积极性高。预计随着补栏的后备蛋鸡7月后陆续开始产蛋,下半年鸡蛋价格将趋于平稳。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均保持增长,养殖效益持续回升。水产品生产基本稳定,局部地区受灾有可能影响下半年供应。1―5月全国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48%。由于今年4―5月间长江中下游5省遭受罕见旱灾,受灾养殖面积1396万亩,损失成鱼和鱼种77.4万吨、水产苗种311.5亿尾,有可能对下半年水产品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四)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比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6.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4.2百分点。农民收入继续实现快速增长,一是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1―6月平均,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为每斤1.08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2.7%。二是得益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工资上涨,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突破1.58亿,同比增长3.5%;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达到1864元,同比增长19.5%。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0.1%。三是得益于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提前拨付各项支农补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达23.2%。全年中央财政初步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9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对种粮农民的“四项补贴”达到1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亿元。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坚持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初步预计,全年农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下滑

据全国物价系统成本调查机构初步预测,今年小麦生产成本继续上升,主产区平均每亩总成本684元,比上年增加66元,增幅10.6%;每亩现金成本365.2元,比上年增加34元,增幅10.2%,其中种子费增加11.4%,化肥费增加11.6%,机耕作业费增加10.8%,人工成本上升15.5%,土地成本上升4.1%。另外,目前新麦市场收购价格基本在每斤1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升5―6分钱,上涨约6%,粮价提高幅度赶不上种粮成本增加幅度。如考虑到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继续大幅增长,今年农民的种粮亩均效益及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比较效益均呈下降趋势,持续下去会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部分地区小麦玉米价格倒挂

去年玉米增产较多,但供求偏紧的矛盾没有缓解,主要原因之一是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长过快。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深加工消耗玉米超过1000亿斤,占全年玉米消费量的30%。此外,目前8个玉米主产省区还有200多亿斤的玉米深加工产能在建,如果这部分产能投产,全国共计将有超过1200亿斤的深加工能力,超过我国常年玉米产量的1/3。5月份主产区小麦、玉米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05元/斤、1.02元/斤,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价格的现象。

(三)生猪价格涨幅过大

初步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猪生产的周期性调整。去年元旦以后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导致部分养殖户退出养殖或压缩规模。据农业部统计,去年2月份以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连续下降,至去年8月底累计减少310万头,减幅6.34%,导致今年3―8月份育肥猪出栏量减少。二是前期疫情偏重。由于入冬较早、气温偏低,去年底至今年初部分地方流行性腹泻、五号病等生猪疫情多发偏重,导致母猪怀孕率降低,仔猪死亡率明显上升,影响了市场供应。三是生猪养殖成本快速上升。据调查,5月份18个主产省养殖户(场)出栏一头100公斤生猪平均成本1350.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约208元,增幅18.2%。其中,仔畜、人工、防疫、饲料成本同比分别上涨38.2%、16.9%、18%和10.8%。可以说,生猪生产整体上已进入高成本阶段。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一)加强早稻及秋粮田间管理

继续抓好早稻后期田间管理、确保安全成熟和及时收获,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秋粮生产。对夏播作物,要及时搞好查苗补苗和间苗定苗工作,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和种植密度。要着力强化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要提早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准备。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高技术到田率。

(二)加强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

密切关注大宗农产品市场情况,必要时及时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产品临时收储等调控措施。鉴于今年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建议2012年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小麦提价幅度要略高于今年。落实严控玉米深加工的各项措施,督促各地在控制玉米深加工用量、清查违规玉米深加工项目、推动玉米深加工行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抑制玉米深加工过快增长的势头。

(三)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着重在品种选育、集约化育苗等关键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重点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改善田间设施。把田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作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切实提高蔬菜商品质量,减少损耗。继续加强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落实好能繁母猪补贴等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

第9篇

根据省林业局、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农村试验区林业发展规划》,为切实抓好我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林业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原则

试验区林业建设要按照适地适树、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依据《林业发展规划》,实行用材林、果木经济林、绿化风景林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树种,做到见缝插绿、栽满栽足,真正把绿化美化环境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展现水乡新农村绿色家园特色。

二、建设内容

200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林业建设以沿仙祟线、*线的64个村为建设重点,全面完成试验区内以工程造林为主的沟渠路绿化。重点建设*镇*片、*镇*片、*镇*片、*镇*片、*镇*片、*场镇*片、*镇月池片、*区*、*办事处新金片、新堤绿化片等10个片区。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试验区林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林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生彦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戴百成、市林业局局长杜耀平同志任副组长,市林业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蒋祥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试验区内的各镇办区均应成立相应林业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分片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明确片区责任人及建设具体内容和要求,确保试验区林业建设顺利实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