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15:25: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网络基础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在很多高校还存在着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直接发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实际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本身没有经过计算机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却要读懂相对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学习最大的效果的产生在于学习的难度比以往的知识高出一点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着最大的好处的,但是如果把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学习的话,这就和看天书一样,摸不着头绪,教育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为其编订符合其学习难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这样才能使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对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强、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严格的课程,这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对不容易学习的课程,所以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具有更大的难度,下面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也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许多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充分的课时,这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还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和实际的操作就比较少,按照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但是沉浸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当中使其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实践,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实践的能力,最终对于本身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对付理论知识的考试,对自己的专业来说还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来就不是很详尽,这对于学生自身以及教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但是一旦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其就会发现,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同样存在着困扰,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喜欢的方面,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实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缺乏配套实验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来说,本来是需要大量的实验的,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自己的具体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是目前来说,一方面是设备方面的缺乏,造成缺少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好开展,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授,相对直观的实验来说,不但收效小,对于教师的压力也大。
(四)教材学习难度大我国以往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短时间提升国民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使得我国的知识的传授相对比较死板,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教材对于科学技术的成果的体现不是很及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之间的共享已经成为了可能,这就导致了旧的知识的应用性和吸引力越来越低,但是其长期占据着我们的课本,其不但与时代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并且很多教材缺乏市场的检验,大多为统一采购统一出版物,这对于学生理解运用而言是不利的。相较于国内的教材,国外的教材长时间接受市场的考验,其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运用,对于问题、方法、总结的分析也比较全面,而且还有大量的习题和分析,这正是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所需要的,把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发展方向。
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问题的措施
(一)理论联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期间会出现大量的抽象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读,运用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出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原理,能够把一些重点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印证,这样不但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们将来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好处。理论联系实践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点,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该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过于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门课程为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部门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为主体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进行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理顺学习顺序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其对于基础的兴趣却不是很浓厚,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往往更浓。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太强,所以在很多人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喜欢去操作时间,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学生们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因为喜欢实际操作。但是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简单到容易,从基础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记录,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不要存留疑问,这样才能在实践机会相对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在工作学习中的应用才有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1.课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也在逐渐飞速发展。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地位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上世纪80年代,SUN公司的著名广告词说:网络就是计算机。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局域网、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原理等内容。任何计算机专业都必须开设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尤其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计算机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校网络专业开设的网络相关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网络设备调试》、《windows2003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局域网组网》等。其中,《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其他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从我校网络专业开始的相关课程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学生学习其他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学好计算机网络基础,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
2.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和不足
2.1 TCP/IP协议的地位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OSI参考模型只是个理论上的标准,TCP/IP才是事实的工业标准。现行的教材先分析OSI参考模型,再引出TCP/IP体系结构,使有些同学弄不清楚这两者的重要性。弄不清楚这两者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就会偏向重视OSI参考模型,注意分析里面深奥复杂的理论,不注重对TCP/IP的学习。不注重TCP/IP这个网络基础中最重要内容的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无从掌握。
2.2理论分析多,实际训练少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因为其实用性强,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实践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网络实践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网络中大量的原理和相关技术知识,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是注重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讲到TCP/IP体系结构,很多教师会注重讲解TCP/IP体系结构分成几层,每一层次的功能是什么,每一层次包括哪些协议等,不注重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这样,虽然教师对TCP/IP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的作用和构成在理论上分析的比较透彻,但分析完了,缺少实例,造成学生觉得课堂所讲内容难懂的局面。
2.3课堂教学枯燥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分析,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只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差,对实践知识的掌握就更加无从谈起。
2.4考核方法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为闭卷笔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这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会死记硬背大量枯燥的网络基础理论,造成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完了对所学内容全部忘记的情况。
3.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一些改进措施如下:
3.1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先讲OSI参考模型的理论,再由OSI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网络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网络基础中大量的原理和技术,并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讲到TCP/IP中的一些协议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在理论上讲明白此协议的作用,还要借助Sinffer等辅助工具抓包并且给学生分析数据包的具体结构,才能把通信过程展现出来。而且,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运用所学会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网络实验中,教师还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网络观摩,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单位的机房,观看一些常用的网络设备,了解常用的网络互联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能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2注意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构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要点。采用的方法包括:a.在教学课件中引入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手段来演示一些相对抽象难懂的知识。比如对于分组的丢失和延迟、CSMA/CD协议、DNS等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用动画和视频演示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加容易的掌握相关知识。b.精心编写PPT教案。精心组织演示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挈领。便于老师的讲授,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
3.3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偏向理论,考试也是理论考试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考试应该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最基础的网络原理的掌握,比如网络基础体系结构各层的特点和作用、分类等。实训考核可以考核学生对一些网络设备使用的熟练情况。题目可以是网络互连、简单服务器的配置等。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既让学生重视了对理论的学习,又让他们掌握了重要的职业技能。而且,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持续关注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还存在着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直接发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实际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本身没有经过计算机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却要读懂相对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学习最大的效果的产生在于学习的难度比以往的知识高出一点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着最大的好处的,但是如果把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学习的话,这就和看天书一样,摸不着头绪,教育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为其编订符合其学习难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这样才能使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对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强、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严格的课程,这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对不容易学习的课程,所以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具有更大的难度,下面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也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许多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充分的课时,这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还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和实际的操作就比较少,按照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但是沉浸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当中使其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实践,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实践的能力,最终对于本身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对付理论知识的考试,对自己的专业来说还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来就不是很详尽,这对于学生自身以及教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但是一旦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其就会发现,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同样存在着困扰,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喜欢的方面,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实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缺乏配套实验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来说,本来是需要大量的实验的,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自己的具体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是目前来说,一方面是设备方面的缺乏,造成缺少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好开展,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授,相对直观的实验来说,不但收效小,对于教师的压力也大。
(四)教材学习难度大我国以往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短时间提升国民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使得我国的知识的传授相对比较死板,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教材对于科学技术的成果的体现不是很及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之间的共享已经成为了可能,这就导致了旧的知识的应用性和吸引力越来越低,但是其长期占据着我们的课本,其不但与时代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并且很多教材缺乏市场的检验,大多为统一采购统一出版物,这对于学生理解运用而言是不利的。相较于国内的教材,国外的教材长时间接受市场的考验,其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运用,对于问题、方法、总结的分析也比较全面,而且还有大量的习题和分析,这正是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所需要的,把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发展方向。
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问题的措施
(一)理论联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期间会出现大量的抽象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读,运用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出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原理,能够把一些重点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印证,这样不但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们将来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好处。理论联系实践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点,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该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过于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门课程为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部门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为主体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进行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理顺学习顺序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其对于基础的兴趣却不是很浓厚,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往往更浓。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太强,所以在很多人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喜欢去操作时间,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学生们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因为喜欢实际操作。但是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简单到容易,从基础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记录,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不要存留疑问,这样才能在实践机会相对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在工作学习中的应用才有更大的帮助。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在我院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笔者从三本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在总结分析传统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中的弊端和不足,实践结合教学,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思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我院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不断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院校的特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计算机网络操作水平。我院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应该深入的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而对于把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为非专业基础课的会计类、管理类、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既不能涉及过深的理论知识,又不能完全抛弃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际学生过程中通常对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兴趣,但是没有理论的指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难以提高。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
会计类、管理类、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详细的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等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际应用,应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实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可能长时间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不能做出自己才产品,这样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实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讲述米特尼克如何人侵五角大楼,马化腾如何利用网络成功,怎么样使我们上网更安全,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学习……通过各种实例,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
三本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缺乏蓝管,则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上实验课,有的同学看nba,有的同学聊天,没有几个认真的做实验的,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四、动画演示基础理论
三本院校的学生知识素养不同于一本、二本的学生,但是理论知识又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一些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是教学的难点。比如osi参考模型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理解,不明白七层模型的基本功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会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动画效果,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枯燥的理论和显示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力求形象生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五、实验课上动手能力的培养
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基本,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应用,是学好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基础。随着我院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对于教学方面还是相对薄弱些,特别是设备的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价格相对比较高,更新的速度又非常的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交换机如何配置,服务器如何配置,一般问题的表现等,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过,甚至有的连交换机都没有见过,对学生来说,老师讲的就是天方夜潭,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教学过程中,应克服各种困难,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接触网络设备。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参观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让学生真正体会一下网络环境和应用。还可以利用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在宿舍可以引导他们组建宿舍局域网,然后利用adsl或者校园网直接连接到internet进行实例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组织学生进行宿舍组网的具体步骤:
1、首先要规划好计算机安放的位置,网线的布线,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网络规划的重要性,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2、规划好网络后,开始动手进行网络的组建。首先让学生了解到rj-45水晶头的制作,会制作双绞线568a和568b国际标准的线序,通过测试设备的连通性,学习整个网线的制作过程。测试完成后,要进行网络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识modem、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了解它们的连接顺序,还可以了解硬件设备的相关属性设置。
3、网络连接完成以后,要对网络进行相关配置,包括计算机名称的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的设置。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协议的使用,ip地址的作用、形式、子网划分等概念。对dns服务器的作用。
4、网络连接完成后,还要对路由器进行相关的设置,如网络连接的设置,可以让学生pppoe协议,了解modem的工作原理和过程。通过对dhcp服务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dhcp服务器的设置,了解dhcp协议的配置过程。
5、完成相关配置后,要对网络进行应用。主要有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通过文件共享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局域网的特点,熟练掌握文件共享。
6、最后还应该注意处理好防火墙的使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网络安全、密码丢失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熟练掌握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认识到网络安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7、实验完成后,要总结组网过程,结合osi和tcplip参考模型,讲解网络模型的知识和应用,解决网络模型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中的难点。
六、结束语
关键词:混合式“金课”;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改革
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提出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即建设“金课”,要求满足“两性一度”标准,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有效支撑毕业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体系科学,有效提升课程质量[1]。“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并使其满足“金课”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我们研究。本教学团队从2013年开始致力于该课程的教改,2019年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金课”的号召,努力将本课程打造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1课程目标的凝练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产出的最低要求,应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一体设计,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明确[2]。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建设“金课”的指导下,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达成矩阵”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目标对应专业毕业要求中“工程知识(知识体系、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问题识别、结论判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方案、创新意识)”,表1为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⑴理论教学模块,共40学时,具体如表2所示。⑵课内实验实践模块,共8学时,具体如表3所示。
2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讲解时严格按照层次顺序进行,每层都有相对独立的具体任务,层与层之间协调工作,才能完成整体运作[6-7],各层协议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尽可能地利用图、表以及思维导图的方式式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网络层知识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他层类似,同时通过协议分析软件展示该层的数据格式。首先联系实际应用提出问题,引入该层的相关功能;在得到层次功能的基础上,对该层所涉及硬件、软件、地址定位和相应的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其次对该层与其他层次如何协调运作进行阐述;最后再回到该层涉及的硬软件[-9]。依此顺序形成一条从实践到理论,最后又回归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认知遵从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的过程。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宗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达成度评价方式反映学生毕业要求能否达成,进一步反馈教学中的问题。结果可用来指导教学大纲、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持续改进。该评价包含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定量评价主要采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定性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两种评价都折算为归一化量值,要求二者都要大于0.6,有一种小于0.6为未达成,总达成值取二者中的最小值。3.1定量评价。各考核方式对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占比分配如表4所示,包含两个方面:总课程目标评价中各分课程目标的权重系数(Pi)和分课程目标评价中各考核环节的权重系数(Wik)。k表示不同的评价方式,i表示不同的课程目标;Gk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期末评价成绩平均分,均为百分制;Sik=Pi´Wik是第k种评价方式通过第i个课程目标反映在总课程目标评分权重占比;Wik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在第i个课程目标评价中的权重占比;Pi表示第i个课程目标在课程总评价中的权重占比。⑴作业考核环节。本课程在线视频采用东北大学的姚羽、刘铮等老师的“计算机网络”视频(本课程组正在智慧树平台的协助下,录制自己的视频),同时在学习通平台上线上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全程观看视频内容,并完成对应的线上作业,为这两部分(线上)设置起始时间,超时则无法提交,学期末会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占总成绩的18%。⑵随堂测试环节。随堂测试环节占用课堂学时,设置三次测试,支撑目标2和目标3,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主要考核同学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解决能力、局域网的规划能力和应用层软件设计的能力,学生课堂答题拍照上传到学习通,老师及时批阅讲解,以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⑶实验考核环节。该课程含有8学时的课内实验,覆盖到所有的层次,具体要求见表3。本课程课内实验主要涉及双绞线的制作、网络设备的认识以及各层协议分析。实验包含两个子环节,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权重占比均为50%,按百分制计。⑷期末考试考核环节。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目标1-3的掌握情况,内容包括基本概念、计算题以及综合问题,按百分制计。3.2学生定性评价。本课程组于2018-201年第二学期对课程目标达成、学习收获、意见或建议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25题,三种类型的题目分别为20题、4题1题,发出96份,收回96份。课程目标达成度分为很好(0.95)、较好(0.75)、一般(0.60)、较差(0.45)和很差(0.25),统计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满意度较高,也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同学希望能够将网络设备加入课堂,把一些更新的网络技术融入课程中。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增加认识、配置网络设备的实验,同时派相关老师参加进修班和实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们的工程经验和“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并将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基础”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课程教学改革,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过程设计了定量和定性的达成度评价方式,将课程改革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课程重视学生过程性考核,每种考核方式都严格按照比例支撑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过程中,将始终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及习题,结合网络发展方向,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中加大非标准化答案的试题比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高阶性”和“创新性”的能力。同时定期更新在线视频和在线作业,使课程能够具备更好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
[2]王平,丁小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与改革[J].现代计算机,2020.12:106-109
[3]贺娜娜,杨汀,李海涵.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数码世界,2020.173(3):154-154
[4]丁永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中PacketTracer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7):33-34
[5]邵伟宏.基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初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170,172
[6]周公平.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7):224-226
[7]张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9):160-161
[8]韦大欢,冯刚.大数据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改分析[J].才智,2020.1:88
1 VB的数据库结构
VB数据库的核心结构是MicroSoft Jet数据库引擎,JET引擎的作用是支持多种ISAM(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即索引顺序存取方 法) 数据驱动程序。VB环境下Access是缺省的数据格式,对于其他的关系型数据库如Fox?鄄Pro、Dbase(或 Xbase)、Paradox、Btrieve等,VB的专业版可兼容其驱动程序,这就使得VB能支持这些数据库格式。由上可见,Ms JET引擎实质上提供了:一个符合ANSI标准的语法分析器;为查询结果集的使用而提供的内存管理功能;同所支持的数据库的外部接口;为应用代码提供的内部接口。
2 VB访问数据库的原则和方法
2.1 VB访问数据库的原则
2.1.1 代码的重用和运行的效率
VB程序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提高运行效率。例如:通过使用ODBC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方法,可在变换多种数据库类型的情况下,而不用频繁修改代码。用VBSQL通过DB-Library就做不到。而ODBC接口并不是VB访问数据库运行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样,同是使用ODBC接口的ADO的效率要高于RDO。
2.1.2 实现的简便性,易维护性
如果一种方法实现起来很复杂,工程的开发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这样设计出来的应用程序只会支持起来更复杂或维护时更困难。例如:本地需要 访问ISAM 或Jet 类型数据源,那么就使用DAO/Jet,而没有必要使用通过ODBC的方法。RDC实现起来要较RDO更容易。
2.1.3 安全原则
这一条应根据环境和条件决定。例如局域网的网络安全性要好于广域网,因而可直接利用数据控件DC,这样实现起来方便快捷,而广域网需要大量的错误捕获,如用RDC就不如用RDO易控制错误。
2.2 数据访问接口功能及含义
ADC(Advanced Data Connector):高级数据连接器, 提供绑定ADO数据源到窗体的数据绑定控件上。ADC主要是一种直接访问或者通过ADO访问远程OLE DB对象的一种技术,它也支持主要应用在微软IE浏览器上的数据绑定控件。它是特地为Web上的浏览器为基础的应用程序而设计的。
ADO(Active Data Objects):Active 数据对象,ADO实际是一种提供访问各种数据类型的连接机制。ADO设计为一种极简单的格式,通过ODBC的方法同数据库接口。可以使 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即不止适合于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应用程序,也适合于Ex?鄄cel表格、 文本文件、 图形文件和无格式的数据文件。ADO是基于OLE-DB 之 上的技术,因此ADO通过其内部的属性和方法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
DAO(Data Access Objects):数据访问对象,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界面接口。通过DAO/Jet 功能可以访问ISAM 数据库,使用DAO/ ODBC Direct功能可以实现远程RDO功能。使用DAO的程序编码非常简单,DAO提供丰富的游标(Cursor)类型的结果集和非游标(Cursor-Less)类型的结果集,同DDL( 数据描述语言)的功能很类似。 DAO模型是设计关系数据库系统结构的对象类的集合。它们提供了完成管理这样一个系统所的全部操作的属性和方法,包括创建数据库,定义表、字段和索引,建立表间的关系,定位和查询数据库等工具。
JET(Joint Engine Technology):数据连接性引擎技术,是一种基于工作站通过DAO的数据库访问机制。虽然可以通过微软Access提供的ODBC驱动程序访问Jet数据库,但使用这些驱动程序在功能上有所限制。Jet机制有自己的查询和结果集处理功能,并可对同种或异种数据源作查询处理。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式的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公认的关系数据源的接口界面。提供统一接口的界面,ODBC对任何数据源都未作优化。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迅速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发展得非常迅速,网络迅速进入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科学、技术、经济、工业和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在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满足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目标是培养出全面的网络人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应该适合企业需要的网络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除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1《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种最快速发展的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每一个行业都和计算机网络分不开。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应用能力。所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课程。
2《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基于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强大的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是很多术语、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其他网络知识的先决条件。专业课老师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很简单,但对初学者理解抽象概念和术语是相当困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术语的意义,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整体的把握,能够灵活地掌握网络应用程序,并希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应用,对计算机网络能够有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网络实践能力。
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符
现在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很多专业课程,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但很多专业课没有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和要求相结合,高职院校的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没有去做专业需求的相关工作。许多学校仅仅因为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区别,而开设了一些计算机相关课程,并没有从今后的就业及实际的相关工作方面考虑设置相应的课程。
3.2理论知识抽象单调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结合的综合叉学科的产物。参与通信网络,2种技术有大量的概念,所以有大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方面的概念和协议,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老师经常按照完整的教学大纲,对课本的基本概念术语进行的解释,再加上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是很强,所以经常在听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理解,就放弃了,失去了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3网络教学没有相应的教学环境
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相对较贵,学校建立一个网络培训室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网络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操作。所以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实验项目设置通常是简单的网络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和一些命令使用网络,缺乏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教学,因此,实验教学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帮助不大,实验的指导意义和理论无法验证。这将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3.4缺少实践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很少的几个简单的网络配置实验,有些甚至是纯粹的理论教学。几乎不涉及工程和应用技术的使用,学生不能达到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主要目的。实践课程的许多知识没有自己实际操作,常常难以把握。常用计算机网络软件,网络设备配置等许多实验,如果没有个人的实践操作,也不能完全掌握。
4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4.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学生的教学要求,针对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内容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理论是必要的,还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以适应计算机行业所需的工作。同时结合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以确定这门课的学习任务。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以刺激他们的学习动机。应该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过程相结合,以达到理论服务实践的目的。
4.2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改进
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及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等内容。它是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学生学习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开发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如果学生学好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则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时必将事半功倍。
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如此重要,促使我们不断关注和研究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纵观当前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TCP/IP协议的地位问题现行的教材一谈到计算机网络,必由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模型开始说起;然后再说明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进而将两者作一番对照。这样处理的话,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没有显示出来。众所周知,TCP/IP协议是工业标准、是事实上的标准。现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就是学习TCP/IP协议。因此,TCP/IP协议应该占据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有些学生学完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最后还不知道实用中的协议是OSI还是TCP/IP。这与教材的内容编排、导向不无关系。
重视分析轻视综合从逻辑上说,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使用的逻辑一般是分析,即把TCP/IP协议分层论述,把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分而述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分析完了之后没有举出实例,把TCP/IP协议几个层次的内容、把计算机通信的整个过程都展示出来。
理论与实际没有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满堂灌”,按照书上的理论讲一通,没有结合实际来谈,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和接受。TCP/IP协议实用技术,讲课时应注意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分析。
课堂教学枯燥TCP/IP毕竟是一系列的协议,课堂教学难免有些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用图表来说明问题。同时,应该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制作教学动画。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一些改进措施:(1)把TCP/IP协议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使整个计算机网络课程紧紧围绕TCP/IP协议展开。(2)在逻辑上,要注意分析和综合两者逻辑的综合运用,最终把TCP/IP协议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3)理论知识要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说TCP/IP协议、计算机通信是一个不可见的过程。只有借助嗅探器(Sinffer)、协议分析器等辅助工具,才能把通信过程展现出来。因此,有必要鼓励学生尽早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进而学会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4)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把课程讲得生动活泼一些,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转贴于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时,可以向学生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打开IE浏览器,输入某个网站的网址,直到打开这个网站的首页,这里面的通信过程是怎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把网络拓扑摆出来,如图2所示。问题就转变成计算机A是如何访问计算机B的Web服务的。为了把尽量多的知识串在一起来讲,可以把ARP、DNS等协议也一并分析,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可以这样理解:(1)由于DNS服务器、计算机B都不在计算机A的局域网内,计算机B的数据包要由网关进行转发,因此它首先要通过ARP查询过程来获得路由器R1的MAC地址。(2)计算机B通过DNS查询过程来获得计算机B的IP地址,而DNS报文是基于DUP协议的。(3)计算机A与计算机B建立TCP连接,即“三次握手”的过程。(4)计算机A与计算机B进行HTTP会话,计算机A访问计算机B的首页。(5)通信完毕,计算机A与计算机B释放TCP连接。(6)需要的话,还可以对中间的路由过程进行分析,把IP层的内容讲清楚。
上面的例子紧紧围绕TCP/IP协议而展开,综合运用了TCP/IP协议各个层次的内容,而且这样一个例子是实际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把这个例子做成一个教学动画呈现给学生,则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李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面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因此,探索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无法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我认为只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特别是面对笔试形式的升学考试,而且教学设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课程本身的实践应用匮乏。,使得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丧失。
2. 考试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考试仍沿用闭卷考试的模式,所测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的熟练程度,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项目没有,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课程方面就回出现偏差,导致应试学习模式。另外,使许多能力较强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实验条件不充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基础》里面的许多知识点诸如路由协议,IP地址的配置等,没有经过亲自动手,很难掌握。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
二、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理论不好理解,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当深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之害的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法: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增加教学实验与教学设备
增加实践课程,既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践课中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做RJ一45接头。事后证明,这节课很有意义。它不仅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还让他们学到了实用技能。有几个同学实验课完后,马上回去把自己损坏的RJ一45接头换好了。这就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增加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3、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
2)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三、结论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该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时效性强,因而教学难度也较大,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尝试、完善、改进,适应时代需求,以培养更多更好的相关行业高素质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