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健康发展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5 10:28: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健康发展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健康发展论文

第1篇

德国1975年实施的《联邦森林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其既定目标为:保护、可持续经营并扩大森林资源,以发挥森林的经济、环境、生态和休憩功能;推广林业并促进林业部门发展;协调公共利益与林主的合法权益。

根据《联邦森林法》,为了保持森林的公益功能,国家确定了保护林,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约束,保护林彻底禁止皆伐。被划为保护林或游憩林的森林,要在州政府公报和当地媒体上公布。私有林地或由法人团体所有的林地在被确定为保护林或休憩林时,如果能维护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则林主有权获得对于造成额外费用和相关收入损失的补偿。

私有林经营要符合州林业部门制定的森林经营计划。《联邦森林法》要求各州对森林进行“正确的、可持续的、符合特定地点中预定经营目标的”经营管理。黑森州森林法要求按照“已被确定的生态经济实践的良好做法”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的、合适的、符合管理计划的”经营管理。森林经营计划包含长期、中期和年度计划。基本计划适用于各所有权类型的森林,但计划强度和决策程度会因不同的财产规模而有所区别。所有经营计划都必须由林业主管部门正式认可,计划书由州林业部门中有资格的人员或林业专家制订。

私有林主可以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独立管理其财产。目前,德国商业性森林经营者(即营林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所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从2002年起,如果能够雇佣足够的合格人员,林主团体(或法人林主)可自由独立地管理和经营各自的森林,但仍受到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黑森州森林集团由环境部赞助主办,负有为私有林主提供技术、咨询支持和补助金管理的义务。州林业局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森林经理活动并有效执法。

为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黑森州森林法》有关于林业董事会构成的详细规定在州一级,林业董事会由来自国有林、法人团体拥有的森林和私有林的代表组成,由总预算资助。除了州林业董事会以外,每个区林务办事处也要成立地方林业董事会,其构成必须反映各个林务办事处主管地区的所有权类型的比例。同样,地方林业董事会必须包括工人代表。

德国宪法明确保护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同时规定私有者有使用其财产并履行公共责任——社会责任的义务;除非出于公众利益,否则不可随意征用私有财产。私有者有权对任何侵害其财产权的行为提出控诉。但是,德国的林主必须允许公众进入其林区进行休憩,并接受指定“保护林”或“休憩林”的相关限制条件。私有林所有者有决定经营目标和优先权的自由,但要遵守基本的管理规定,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2篇

1.1不合理的食品企业区域分布

在东部沿海地区食品工业相对集中,存在着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生产模式粗放,不利于食品工业的结构优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严重,较低的企业附加值现状不能改变,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农业资源最为丰富的中部地区,其粮食产量及耕地面积均居全国首列,并且有着良好的运输条件,但是该地区的食品工业薄弱,其总的发展形势较为缓慢。食品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其食品企业的设备较为陈旧、规模较小,产品指标很难达标,对当地食品工业的发展不利。食品工业这样的区域分布使资源的最优配置没能实现,致使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1.2不合理的食品工业品种结构,比例较低的高附加值产品

这样状况的产生和产品更新换代慢、样式少、包装差、档次低有很大关系,使市场的需求由于有缺陷存在于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上而不能适应。食品工业应对不合理的产品结构予以着力改变,对自主创新进行积极的改进,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行大力的发展,使行业的科技进行得到推动。

1.3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制假、售假行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几率迅速增长。在食品工业的监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食品安全标准缺乏统一性,执行力度不强,由于不同的部门监管着食品工业导致检测标准不一的现象存在于部门之间,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由于监管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而受到影响。小型企业的过多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管理理念相对陈旧,会有安全隐患存在于生产出的食品中。

2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1可持续发展的食品工业

一是对自主创新予以鼓励,提倡技术的应用。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的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秀的人才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要有人才引进的政策,不断吸引人才为企业和地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要使科技人才的合作得到促进,通过共同努力来开发新产品、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发明新工艺。二是要以创新为引领来优化结构。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选取经济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改造传统食品的生产技术,实现食品工业领域的现代化。三是要对食品产业链进行打造,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工业企业要对源头、加工、物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掌控,使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2.2开发绿色食品

这对人类经济活动文明具有促进作用,环保理念融入到农业与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和谐发展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对产业食品安全的广泛监督,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可以使我国经济产业链协调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绿色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分支,其以优秀的品质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绿色产品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实现,和谐发展了农业和食品工业。3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1)对资源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使食品工业区域发展的合理布局得到促进在农业产业的地域分布和食品工业呈现出的地域化趋势上,存在着不协调的表现。农产品原料资源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虽然由于结构调整使食品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但其发展速度缓慢。因此要在农产品丰富地区建立主导产业,为使地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建立食品工业辅产业在农产品欠发达地区。另外还要加快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使城乡资源的互补得以实现,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2)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予以加强,使农产品加工的转化率得到提升大力发展食品精深加工,转变食品初级加工的模式。食品工业要改良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增加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食品工业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高研发新产品的力度,使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提高农产品原料加工的转化效率,还应重视合理应用及推广高新技术。

第3篇

第二,要深刻认识我国保险业面临的突出矛盾。我国保险业在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保险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人们需要的许多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还不能提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责任等保险产品还不能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保险还没有渗透到经济各行各业、社会各个领域、生活各个方面,保险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要明确我国保险业当前的主要任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保险业恢复发展二十多年来得出的一个基本经验。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相称,还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保险业规模太小。因此,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把保险业做大做强是所有保险人的共同使命。做大,就是不断加快保险业的发展,扩大保险市场的规模。做强,就是提高保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大和做强是辩证的统一。没有大,谈不上强;不能做强,大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做大的同时必须做强。既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又要有较好的效益;既要不断扩大规模,又要有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质量。

第四,要正确处理我国保险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是保险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和社会是保险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为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保险业必须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肩负起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二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保险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职能,本身就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衡量一个保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要看利润指标,也要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不能就保险论保险,如果只狭隘地考虑公司的商业利益,路只会越走越窄,既不可能有好的社会效益,也不可能实现本身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要坚持在发展中防范风险的思路,把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统一起来。只有保险业发展起来了,防范风险才有坚实的基础。没有发展,防范风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四是保险监管与保险企业内控机制的关系。国际保险监管实践表明:保险企业只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保险监管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如果没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和良好的内控机制,保险监管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因此,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是防范风险的基础。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促进保险公司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建立公司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经营风险,保证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是保险业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发展国际合作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关系。

理论创新本身是一项艰苦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为了提高理论创新的效率,优化理论创新的成果,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坚持保险理论创新面向保险实践,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原则。保险理论是社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了保险实践,保险理论研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与此同时,保险实践也是保险理论研究的落脚点,不以保险实践为最终目标,保险理论创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宏观、全局的高度研究保险理论,力争走在实践的前面,对保险实践起到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第二,坚持保险理论与相关学科理论相结合的原则。理论的创新往往来自于不同学科之间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与融合,而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也为保险理论的纵深扩展提供了时代背景。因此,保险理论需要在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进行理论创新。

第三,坚持以中国国情为主,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的原则。要积极吸取世界各国保险业发展的先进成果、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进行消化、吸收、提高、创新。中国的宏观环境、法律制度、资本市场、保险业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过程中,尊重我国国情的特点与现实要求。

当前,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在遵循上述三项原则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以下三个重大理论课题。

第一,现代保险功能理论。要充分研究和挖掘现代保险的功能,以保险功能的理论创新带动保险制度创新、产品服务创新,使保险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上参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中去。

第二,现代保险发展理论。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相称,还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深入研究如何扩大保险市场的规模,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保险发展理论,推动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做到业务规模大发展、保险功能大增强、保险地位大提高,形成以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政府监管法制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行业发展国际化为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发展模式。

第三,现代保险监管理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正在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作为政府职能在保险领域的体现和延伸,保险监管如何适应我国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的转变,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如何建立现代保险监管体制,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监管理论,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加强三个保险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近期还应在以下两个领域积极开展研究与探索,力求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带动实践发展。

第一,如何使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到社会的每个家庭和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紧密相连,是关乎国运、泽及子孙的大事。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险有利于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负担,解除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商业保险是我国多支柱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精算、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发挥好保险业的优势,使保险业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之中,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与探索。

第4篇

一、二者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依法行政是手段,是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措施和武器;同时,经济发展又能为依法行政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依法行政不到位,或盲目执法或曲解法律或有法不依,违背立法的原意与初衷,搞执法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又会减缓甚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各级政府官员的夙愿,恨不得一夜之间奇迹就在身边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焦点访谈”中问题的大量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和监管中,执法违法,乱查、乱扣、乱罚等,不仅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执法机关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1、行政机关官本位思想严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就可包容一切,这种观念造就某些行政机关官老爷习气泛滥,特权思想严重,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尊重,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甚至故意压制、剥夺其正当权力。

2、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具体表现在: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二是“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其三,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

3、部分行政机关执法动机不纯、目的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受部门利益驱动,单纯为本部门创收,用行政权力攫取不正当经济利益。二是单纯为本部门人员出气,用行政权力报复他人。三是单纯为某单位或某个人的利益,用行政权力为其助威开道。四是部分行政机关明知自己执法行为违法,故意不给相对人留下把柄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

4、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

三、几点对策

1、克服官本位思想,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加强“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端正执法观念,简化办事程序,把“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注重社会效果。

2、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想法设法为行政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做好后盾,并自觉规范好政府行为,坚决杜绝为一己之利向行政机关下命令、递条子、打招呼、开后门等干扰具体执法活动的现象发生。

3、实行政务公开。各执法部门可于办公地点设立公告栏,将办公程序、收费、处罚依据等内容以书面方式公之于众。一方面便于公众查阅,另一方面亦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第5篇

[关键词]护生;健康发展;相关因素;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4年对全校22岁以下护理专业学生共546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三年制大专246名,五年制大专300名,年龄16岁~22岁,平均年龄19岁。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价值观取向、职业态度、生活经济状况与需求、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四个方面设计问卷,共有问题21题。发出问卷551张,回收545张,回收率99%,有效率100%。

2结果

2.1价值观方面结果显示:当问及“希望得到大专文凭的目的”时,有81%的护生选择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有76%的护生选择不损害集体利益情况下,同时兼顾个人利益,分别有48%及49%的护生选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多奉献、少索取及多奉献、多索取;当问及“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时,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收入可观、生活富有、事业成功、受人尊敬。

2.2职业态度方面职业态度结果显示: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学习紧迫感,三年制大专护生有学习紧迫感。

2.3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欣赏的生活方式”有48%护生选择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有79%护生不满足本地医院现有的经济收入,有69%的护生希望老师及学校在生活与政治上多关心。

2.4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结果显示:77%护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应把专业知识努力学到最好,以便选择最理想的医院。当问及“你选择医院还是医院选择你,你对未来可否有信心”时,有66%护生表示乐观。

3讨论

3.1护生将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价值意识充分融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使的现代护生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逐渐淡化,但她们并未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形成了集时代特点和职业特质的新世纪青年女性的价值观念。问卷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追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并且认为个人价值与知识层次有关,将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作为获得学历的目的,同时不同年龄的青年将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事业成功、受人尊敬,特别是三年制大专的护生,年龄18岁~22岁,面临婚恋阶段,如何帮助她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婚姻恋爱、三者的关系是此阶段护生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3.2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就业紧迫感[1]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使护生不再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自卑,但学科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相应提高,学历要求的提高、人事制度的改革、大批毕业的护生得不到及时的就业,使在校的护生明显的感到就业的危机。如何将危机感转化为护生健康发展道路上的积极因素成为教育者、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3.3追求个性化精神生活,渴望得到关心理解问卷结果表明: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是大多数青年人欣赏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满足紧迫的学习环境,平时她们性格活泼,喜欢时尚,渴望学校、老师多给予关心理解。由此说明,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在校护生的精神世界,营造适合她们健康发展的心理氛围。

4对策

4.1培养护生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通过组织护生参观医院,面对面了解患者的痛苦,诱发她们的责任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举办“畅谈梦想”晚会,使护生在从学校走上社会、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加强责任意识,为护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者要在护生中创导温暖的学习、生活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人生态度,使她们从沉湎于传统女性思想中走出来,担负起对学业、对患者、对医院、对护理事业的责任。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医院实习,面对面护理患者,培养其职业道德感。将责任意识贯穿在护生成长的全过程,是从护生—护士成功转换,实现岗位奉献,岗位成材的关键。

4.2激发护生学习的竞争意识[1]在竞争中求发展,满足青年渴望成材的愿望。在人才的培养上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激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2]、换位式教学[3]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护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和谐发展。

4.3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自由驰骋的空间知识、兴趣多样化会成为共同学习、相互倾诉的交流空间,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及时了解护理前沿动态,增强向新护理领域探索的自觉性,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护士打下成功的基础,迎接新的挑战,创造美好未来。

4.4强化教育者内部服务意识[4]护生—护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育者的培养、支持、帮助和正确引导。定期与护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重视合理需求。护生常常会因贪玩、上网等原因,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教育者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护生—护士的成长过程是连续的过程,也是教育者、管理者对其进行培养塑造的关键时期。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培养她们的发展性和连续性,进行分阶段、有计划、定目标系统培养,为护生—护士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具有知识、技能、爱心的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爱军,徐虹.根据护士的年龄段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N].护理学报,2006,13(4):8081.

[2]杨汝华,管慧.PBL教育法在中专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172.

第6篇

2006年以来,我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工作从企业自保向社会统筹迈出重要一步,以“低费率、多层次,统筹兼顾”为特点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和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老工伤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经办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初步构建起以工伤补偿为主体,以意外伤害险为补充,积极探索向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延伸的工伤保障制度。

(一)确立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和实施原则

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实行省级行业统筹管理的通知》(内政办字[2005]335号),2006年全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全部参加了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为顺利开展工伤保险各项工作,自治区制定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规范了业务经办行为,为自治区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平稳运行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构建多层次工伤保险框架体

以维护企业职工权益为宗旨,在不断夯实基础、完善配套制度、规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工伤保险为主体,职工意外伤害和其他互助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工伤保险框架体系,在充分发挥工伤保险主体作用的同时,借助行业和社会的力量,最大程度的保障工伤职工和工亡遗属利益,使这些弱势群体在遭遇不幸后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和较多的经济赔偿。

(四)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和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参保人数为10万人,2006-2009年企业政策性破产2.4万人,通过加大工作力度,2013年参保人数为10.48万人;在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工伤保险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6356万元,比2006年的4311万元,增收12045万元,基金规模扩大近4倍。

(五)完成“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工作

从2011年开始,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布置和要求,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步开展老工伤实名登记、待遇核定和支付工作。截至2013年,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43949名老工伤人员登记入库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同时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到中央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政策7667万元。

(六)建设工伤保险信息平台

针对自治区煤炭企业分布于我区各盟市,点多面广、路途远,企业经办工伤业务不方便、待遇赔付速度慢的实际情况,2008年开始建设统一高效的煤炭行业工伤保险系统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2009年11月煤炭行业工伤保险信息系统正式启动运行。目前自治区劳动部门、煤炭社保局与参统煤炭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网上工伤认定、登记、缴费、审核、支付等功能,起到了方便企业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

(七)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工伤保险制度在我区煤炭行业启动并实施9年来,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和矿区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参保扩面工作难度大,扩面范围有限。由于各地区工伤保险启动时间不同,造成同一煤炭企业(集团)跨统筹区域参保或选择性参保。二是老工伤纳入基金统筹管理,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对基金支撑和平稳运行影响较大。三是基金支出结构和结余水平不尽合理。四是业务经办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当前,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我区煤炭行业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

二、促进我区煤炭行业工伤保险事业续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维护职工权益为宗旨,努力让工伤保险制度惠及更多的煤炭企业职工,必须不断扩大煤炭企业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工伤保险制度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分散企业用工风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促进工伤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关爱人的生命安全健康为本,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将企业劳动合同用工和临时雇佣工作为参保稽核重点,全部纳入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二是要将企业跨注册地或行政区域,在异地生产经营的煤炭企业职工采取相对集中方式参加自治区统筹,使工伤保险选择性参保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将2006年工伤保险启动以前,已在属地参保的煤炭企业职工转回自治区参保;四是鼓励煤炭企业为职工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办理意外伤害险,逐步扩大意外险保障实施范围,研究意外险和工伤保险协调发展的问题,强化意外险和工伤保险的互补性,真正发挥意外伤害补充保险的作用;五是研究全区重点煤炭企业和地方煤矿统筹管理模式,逐步提高这些煤炭企业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不断扩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统筹覆盖面。

(2)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工伤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启动以来,工伤保险各项工作平稳推进,目前仍需从三个方面尽快对工伤保险制度加以制定并完善:一是统一政策,保证同一集团(公司)工伤职工待遇享受标准的一致性,避免属地劳动部门为单纯完成扩面任务指标,出现跨统筹区域参保的问题。二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煤炭企业停产、半停产的困境,探索将全区重点煤炭企业和国有地方、乡镇、民营煤矿纳入自治区统筹管理模式,基金由自治区统筹运作,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扩大基金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设计中的应对重大工伤事故能力的优越性;三是“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给基金运行和经办管理带来考验,加强医疗服务协议化管理,积极探索老工伤就医管理模式和办法,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四是研究制定工伤费率浮动办法,深入调查,积极研究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起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促使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发挥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机制对工伤预防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减轻企业负担;五是积极探索工伤康复和预防制度。工伤康复和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设计的重要环节。要大力促进工伤康复,提高工伤职工生活自理能力和再就业能力;要有效开展工伤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广大职工的伤害。下一步,力争在工伤康复和预防工作上有所突破,真正建立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

第7篇

摘要: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效益—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的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现阶段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2、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3、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会议室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4、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加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 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5、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交织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经过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做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作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第8篇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97年我校参加了北大儿童心理学系许政援教授主持的《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因素的研究、鉴定与培养》。在许徐教授和中科院心理所专家的指导下,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智能、认知、个性、社会交往等70项测试与调查,对个别心理障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和训练。我们还建立了充满温馨气息的心理咨询室--"向大自然敞开心扉"。

在70项测试的基础上,我们又和美国宾法夕尼亚大学合作,在俞大维博士的指导下,筛选出48名同学,征得本人和家长的同意,分为四组,由我校两位经过培训的年轻教师从98年9月11日开始"乐观人生课程"。经过半年的培训,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同学明显感到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水平提高,开始能够进行一定的情绪调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心现健康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生机,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心理健康教育仅对一部分发现问题的学生有点为时已晚,应面向全体,防患于未然。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一、研究的目的与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5、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6、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二、设计研究方案

1、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针对自己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选择教材内容,开展组内研究。

2、根据年龄段,选择切入点。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就各个相同。因此,我们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导向教材为依托,我们选择了低年级:《你能坚持多久》、《聪明的我》。中年级:《了解兴趣》、《怎样看待他人》。高年级:《尊重他人》、《寻找快乐》这六课书进行了全校的专题研究。

三、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讨,我们达到了这样一种共识: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潘东辉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法:首先放起轻松优美的音乐,然后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款款而谈:"同学们好!伴着悦耳的音乐,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了轻松愉快的小学生心理导向的课堂,谁愿意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你的欢乐……"这样,使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老师。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如六年级的《寻找快乐》一课教师播放了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它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欲求"。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如在四年级《怎样看待的人》一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方法。首先教师播放了一段录像,然后让学生针对片中的"小刺头"对小组长小明的评价:"臭美,不关心同学,不爱帮助人,批评人粗鲁、骄傲。"展开激烈地辩论。正方、反方各自举出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相持不下。那么到底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呢?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来到"智慧泉"边的森林里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即将报考杂技学校的小猴子写评语的。(小动物们给小猴子写鉴定,既看优点,也看缺点)这时再引起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讨论:"小刺头"对小明的评价有没有片面、偏激的地方呢?经过讨论,孩子们的认识像无数条上溪汇入江河一样走到了一起。从而得出:①评价他人要从事实出发,既看优点,也看缺点。②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别人,要客观、公正。启思明理水到渠成。

4、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扮演主持人、特约佳宾、观众,模拟生活情景,实话实说,坦白内心。孩子们那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赞美与致谢;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歉意与忏悔,催人泪下。这一课在五年级连讲了三个班,每到这个环节都出现了,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都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花,真正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5、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四年级《尊重他人》和五年给《寻找快乐》的教学中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找到了寻求快乐的心理防卫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幻想成功;肯定自我;转移注意等等。使学生明确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6、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7、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寻找快乐》一课中,一个男孩子勇敢地讲述了自己心中最隐秘的故事,他说:"我父母在我四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可是他们一直瞒着我,前几天才告诉我。听了以后,我非常地恨他们,躲进了自己的小屋不理他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快乐与不快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况且离婚是他们俩大人的事,并不说明他们不爱我,再说还有大姑疼我,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听着这个孩的内心独白,老师热泪盈眶,充满深情地对他说:"你真是个敢于面对生活、勇敢、善于调节自我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会勇敢乐观地面对,蔡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愿意做你永远的朋友!"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坚信,这一刻将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老师真挚的话语,同学热烈的掌声将永远激励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8、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总结式。例:《怎样看待他人》"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一位曾有几千名科学家参与的登火星计划中承担重任的华人科学家说过:"人才最重要的是合作精神。未来社会的创造,需要我们在各方面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他人,正确地看待自己。"

②期望式。例:《尊重他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日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尊重他人,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赢得更多的朋友,人人做受大家欢迎的人。

③启发式。例:《了解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同学们,现在的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基础,让我们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出示投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④祝福式。例:《寻找快乐》(伴着"祝你平安"的乐曲)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不平之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你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你就要降低欲求,寻找快乐;当你不被别人理解受到委屈时,你就要转移注意,消除烦恼;当你考试没考好时,你就要对自己说,不要紧,下次再努力。这样你就会心里充满阳光,脸上绽出甜蜜的微笑。请记住: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愉快健康地成长!

四、总结与讨论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心理健康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我们要求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2、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4、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心理训练全过程。

5、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学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第9篇

论文摘要:以循环经济理念对吴忠市能源工业、新材料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类型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按照“动脉产业”、“静脉产业”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04年吴忠市地方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4亿元,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区前列。仔细分析全市工业产值构成,就会发现各类工业园区正成为吴忠市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如何发挥好工园区的集聚效应,以此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模式

循环经济则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循环经济中得到合理和永续的利用,实现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综合考虑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公共关系,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依照经济规律运转,循环经济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一并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中。循环经济是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用新的思路去调整旧的产业结构,用新的机制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二、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园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的网络,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最终减少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生产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2.1能源工业园区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采掘企业、洗煤厂、火电厂、煤化工企业、金属镁及镁合金厂等,对该工业园区的发展主要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回收率为主。对采掘业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从而完善采掘业的采、选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产资源寿命。大力推进尾煤,废石的综合利用。对资源消耗型的生产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能源消耗低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加强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建立以采掘业产出为基础、资源生产、加工为主动脉的产业链,即采掘业产出的煤炭就近供应给洗煤厂、电厂,产出的白云石供给金属镁及镁合金厂作生产原材料,产出的白云石供给电石厂生产电石,进而生产PVC树脂及其它产品;洗煤厂生产的优质煤供给煤化工企业作原材料;电厂生产的电力供给园区企业作为生产动力。同时对以上几家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通过贸易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静脉产业”,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

2.2新材料工业园区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铁合金厂、镁及镁合金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对这类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在进入园区时要严把“环保关”。坚决杜绝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企业入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2.3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的循环模式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乳品加工厂、淀粉加工厂、羊绒加工厂和其它辅助企业。对这类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园区要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特点,积极扩大种、养规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拉长加工企业的下游产业链条。围绕“生态农业”这个主题,通过“农户+基地+企业”的农、工模式,以“生态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某公司为例,在围绕玉米淀粉加工生产上,积极构建起六个系统即:高品质玉米种植系统,玉米产品加工系统,有机复合肥、优质饲料生产系统,奶牛养殖系统,畜产品加工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

三、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工业园区的加速发展若干对策

要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以此带动工业园区的加速发展,就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3.1工业园区要科学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工业园区布局进行同一规划,对各园区的全局发展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的协同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最终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支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加速发展;鼓励各园区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把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予以大力支持。

3.2进行制度框架设计。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要上新的台阶,就必须要有制度创新,要有政策引导。因此,首先要设计一种制度框架,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明确规定其交易机制,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提升环保作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3积极搭建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要通过对园区企业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有选择性的引进关键链接项目落户园区,关键性的链接企业不在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示范性与凝聚力,一旦形成规模,形成生态产业链优势,就会对外部投资构成较大的吸引力。

3.4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