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18:25: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短跑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教师在教学中,课的内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缺乏新意。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令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特别是高中女生上体育课时出现无精打采,畏难情绪较大,请假较多等等。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练习方法,用体育游戏来结合本课内容促进体育教学,以此来提高同学对体育课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积极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目标体系的同时,以探究型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在传接棒时不回头、不耸肩,眼平视,接棒的手不摆动。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相互的配合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短跑传接棒技术
学习重点:传接棒技术
学习难点:传接棒技术中的相互的配合
学习过程:
2.1 课的导入阶段
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4x100米比赛中,短跑强队美国队的失误,牙买加队的夺冠导入课题。
1、达成目标:(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调动学习兴趣。(3)充分活动身体避免运动损伤。
2、学习内容:
(1)课堂常规
(2)徒手操: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3)要求:学生跟随教师做徒手操,做到充分活动开身体各部分,以准备下面的活动。
(4)提出问题:必须在自己的接力区范围内完成,不能越出自己的跑道,影响其他队,a:接棒时接棒队员的状态,b:站位,c:接棒的手
2.2 师生互动阶段:
1、达成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兴趣。(2)体验运动的喜悦,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3)探究、分析传接棒技术
2、学习内容:跑姿练习
教法:
(1)教师领做原地摆臂练习,培养正确的跑姿练习。
(2)结合摆臂沿直线跑,讲解示范跑的动作要领。
(3)找出个别动作姿势比较标准的同学展现自我。
(4)与学生共同练习并语言引导。
学法:
(1)认真听讲,注意观察跟随教师一起做原地摆臂练习。要求:动作协调、动作舒展、积极参与。
(2)结合摆臂沿直线跑。要求:眼视前方,脚要落在一条直线上。
2.3 掌握技能阶段:
1、达成目标:掌握动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内容:分组比赛,两组,第一组比赛,第二组,分析、研究总结
教法:
(1)教师提示,学生探究传接棒技术的动作要领与练习方法。
(2)教师按照男女平均人数分为两组。
(3)分组指导学生练习,点评表扬。
注意:提示时,位置合理简明易懂,重点突出。
学法:
(1)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指导练习。
(2)在练习注意跑的速度,看谁先到终点。
(3)要求:积极参与练习,注意成绩。
2.4 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
1、达成目标:培养协作精神,展示个性,获得运动喜悦。
2、学习内容:
(1)抢绳游戏
(2)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教法:
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看谁先拿到绳子。每组第一人起跑至场中,将重物移换至场边中放好后返回;第二人依次进行。
3、学生成人数比例分为同等的四组练习。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方法与规则。
2、学生要服从安排站好等待游戏开始。
3、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2.5 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1、达成目标:放松身心,体现心灵美。
2、学习内容:配乐韵律操。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调整放松身心。
学法:认真跟随教师做韵律操。
要求:轻松自然。
2.6 解决问题、评价阶段
1、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a:接棒时接棒队员的状态,b:站位,c:接棒的手。老师问,学生答。
2、教师评价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放松和主动自我评价。
一、上体育课是一件快乐的事,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
中国教育的传统是精益求精,表现在体育课上就是以反复练习为手段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可有时候,单调而乏味的重复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对于一个新学的技术动作或者一项新鲜的学习内容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几节课过后,学生就会对所学的内容失去新鲜感,以致兴趣锐减。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了解兴趣、运动愉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学生在死板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产生的厌倦情绪教师不予理睬,会导致上课无激情,师生关系不融洽等现象,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你让学生做的事,自己是否愿意做?你对学生说的话,自己是否愿意听?”从条件反射的角度来说,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同样的刺激,重复得次数多了,会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与此相反,新颖的刺激则会引起大脑的兴奋与无意注意的指向与集中,这就是新颖动作使人感到有趣的原因。新颖动作还能激发人们跃跃欲试,从而积极地投入练习中去,能使练习者在这种不习惯,有时还显得有点笨拙的姿态中欢欣雀跃,也能使练习者在完成动作后,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追求新异原本就是孩子求知的天然动力,然而恰恰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要想重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之乐于上体育课,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要多思考,多探索。
1.教学内容非改不可,尤其在深度、难度方面应大大降低要求,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做他们喜欢的活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兴趣性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因为学生只有对新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运动的爱好和习惯才会逐渐形成。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注意到了兴趣性的问题,但没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例如,一个体育教师,原来可能是一名短跑运动员,他对短跑情有独钟,在上课时就特别喜欢用训练短跑运动员的方法和手段来教学生跑步,也许这位教师对短跑运动的讲解和示范都很规范,练习方法都很正规,但大多数学生会在训练式的上课中逐渐失去兴趣,从而出现练习不认真,应付的现象。毋庸置疑,学生也喜欢跑,但他们不喜欢单调而纯粹的跑步竞技性的跑步,中学生喜欢在追逐中嬉戏,在各种情境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比如,在短跑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往返接力和迎面接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又如,大家公认的中长跑,学生只要一听说中长跑,就会条件反射,总是被吓得肚疼、头疼。其实在中长跑教学中,老师如果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故事情节练习,学生一定不会感到恐惧,而是喜欢参与这些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教学方式要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用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项目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教案要工整,环节要齐全,组织教学要公式化,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方式模式化。导致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人越来越少,而研究教案格式化和教学评价模式化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教案越来越繁杂,评价越来越数字化,而教学方法的变化却越来越不明显。因此,教学的改革应超越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出一条超越传统教法的新路。
有人说,体育不能不苦,不能不累,不能不大汗淋淋,有时还要增大培养意志的力度。不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脱离当今的教育实际来谈,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锻炼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兴趣,也离不开成功的体验和鼓励,所以成功的体育课必须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参与。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目前,许多体育老师都致力于学生在课堂主题地位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锻炼应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的活动,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练习,才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另外,过度的管、教、育会导致学生厌倦,就拿体育教学来说,课堂上体育教师的口令具有绝对的权威,“台上一呼,台下齐诺!”因此,一些教师坚持认为,如果没有了教师的权威,没有了教师的教法,体育课将会不成样子……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止教师有,连许多学校的领导也这么看,这种思想已经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沿袭了几十年。然而,我们应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这整齐的队伍和步伐后面,教师那板起的面孔让学生的神经绷得很紧,那还有快乐轻松可言?所以建议:教师管要有道、放要有节、教要有方、育要有度。
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发展学生特长,培养课堂特色,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要让学生积极地投入练习,每节课就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如果每节课的分分秒秒都囿于教师安排好的练习中,还谈什么创新?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行的教学应削枝强干,从内容、形式到数量,难度都要切合大纲的要求、教学规范和学生的实际,课外活动也不应是纸上谈兵。
体育是动态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一般的理论性教学不同,初中体育教育如果想要提升教学实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自我练习的引导。基于此,运用多媒体的工具性作用,辅助学生展开动作实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将体育与音乐结合起来,突出体育学科的特色,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体验。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教师的示范动作录下来,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将学生的训练动作录下来,从自我观看中体会动作的不足。同时,在学生相互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健美操”相关动作知识时,教师针对手臂方位组合、身体步法组合、跳步组合、方位姿态操、双人健美操等相关知识与动作,运用多媒体存储视频短片或者是教学需要的音乐,在音乐的配合中更好地掌握节奏与动作,并有效活跃教学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快乐学习体育知识。重视初中体育教育的学科特色,就是将多媒体的工具性展现出来,运用视频、音频等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高超驾驭,提倡动态生成
2.1提倡引导学生动态生成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发散、自主实践探究、自主反复练习并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中,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展自身视野、扩充知识网络,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借助多媒体实施初中体育教育,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引入动态、多变的教学手段。初中体育教育,大多是基于学生训练展开的教学过程,基于此,应该实施动态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况或者某些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查阅资料或视频,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例如,针对“短距离跑”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鼓励动态生成。分小组展开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短跑技术视频,之后展开讨论,并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短跑练习,在一些技术、动作稍微成熟以后,实施小组短跑竞赛,并配上音乐调节竞赛气氛。在一系列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传授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2.2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的网络沟通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也能够使得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容易。多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很容易,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创建班级体育知识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留言,教师在下次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可以将学习课件发放给学生,也就是允许学生拷贝和复制,学生在课下能够复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探讨。例如,借助互联网中的网络讨论版,学生关于初中体育学习中的某个课题展开讨论,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也可以关注教师的微博与网站,对经典教案展开复习,弥补自身的知识欠缺。如何在“迎面接力跑”过程中提高奔跑能力和发展速度等,学生在基本的课堂学习之后,查阅教师的讲解教案,然后进行复习,再与学生和教师展开交流与讨论,提升自身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3结语
关键词:初中体育 多媒体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并取得很大成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多媒体教学能够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常规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一边讲一边表演各项体育动作,学生跟着模仿。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不论是持久力,还是对事物的关注度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一直采用简单枯燥的讲演方式,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步骤,并能够图文并茂地讲解出来,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复杂的学习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同时,在各类画面、视频的吸引之下,学生也有着相对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授射门技术时,将多媒体游戏软件应用到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视频,充分了解到运动员射门的快、难度动作。另外,在一些优秀运动员射门技巧的精彩表现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之后,笔者配合了相应的镜头重放,让学生不断的加深学习印象,并在第一时间将一些错误动作及时改正。对于射门技术来说,不论是其时空感,还是其节奏感都相对较强,在课件的播放中,笔者配合了适当的慢放、多次重复播放及定格,让学生用心去体味射门技术的标准动作。从而在兴趣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目标。
2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像别的学科教师一样,拿着教案上课,这样一来,就难免在教学中将一些教学知识点遗漏。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教材,然后观看课件,并结合相关的动作视频加深学生对难点、重点的印象,同时捕捉住每个动作的要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经常发现,尽管自己多次强调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并给学生反复做好示范,但学生往往还是理解不了,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笔者之前教授“前滚翻”时,基本上都在进行动作的示范和分解,一节课下来,自己累得不行却仍然有许多学生不能领悟到动作的主旨,学生们做此动作的时候,花样百出,有的直接翻不过去,有的向着一边歪倒,还有的虽然勉强翻过去了但动作远远不到位。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此节课的时候,笔者先安排学生在室内观看此动作分解的视频和技巧,并结合重点难点,不断进行回放,给学生加深了印象,然后采用提问回答的方法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巧的程度,当发现一些平时不怎么爱好体育的学生对此动作的要领也较为明白的时候,笔者发现此时的学生迫切的想到场地去理论联系实际,于是带领学生来到训练场地进行自主练习,并由大家相互指点和提醒,结果笔者发现,虽然自己并没怎么示范,但绝大多数学生仍然能快速、敏捷、到位的把“前滚翻”动作完成,而这一节初中一年级体育最为难学的教学内容也被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团队理念
体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增强体育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一个健康的心态,为他们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竞争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是主体力量,因而,如果想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将他们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就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主体作用。举例来说,当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短跑的内容时,一般都是对他们教授短跑时应该注意的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在起跑的时候一定要将全身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跑步的时候要注意步伐的节奏和呼吸的协调,同时要调节好自身步速等内容,而学生在教师教授时一般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一些运动员的短跑竞赛,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味到了短跑的氛围,同时在视频中,结合每个动作的分解都有相关的讲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非常容易的发现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这样一来,当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学生就能很轻松的掌握此动作要领。笔者发现,应用多媒体教学之后,在体育课短跑内容教授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体地位,在短跑中将一些动作要领和难点都发挥的十分到位,取得较好的成绩。另外,体育运动中对团体理念要求较高,就目前的初中生来说,大多是家中独苗,团体合作意识相对薄弱,在多媒体体育课教授中,笔者还精选一些运动员齐心协力共同夺金的赛事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充分体味到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合作的力量。在前几天刚举行的校级运动会中,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在拔河比赛中均表现突出且在决赛中难分输赢,最终并列冠军,这充分说明平时课堂中学习和体味到的集体意识已经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为轻松的捕捉动作要领、难点及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团体理念,提高竞争意识,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极致,值得在体育教学中推广。
(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中学邮编,276000)
参考文献:
一、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1.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
3.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选足球,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它项目。
4.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例如:在选择双杠与短跑教材相搭配时,虽然其搭配形式比较合理,但如果双杠区离跑道较远,就不便于组织管理和队伍调动,从而直接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同样若运动器材较少,也会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搭配相应教材来弥补运动器材的不足。例如: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安排推哑铃练习,然而,若哑铃数量较少,则应选择同样能发展上肢力量的掷实心球、推杠铃、俯卧撑等教材与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加大练习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能确保完成课的任务。
5.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上课,就需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在炎热的天气上课,就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1.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这一规律,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作为搭配教材,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要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燥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把跑与球类教材相搭配,利用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喜爱心理,相互弥补、调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1.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例如:学习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预先练习与其相关的下肢力量素质内容,如单足跳、跨跳、双足跳等,从而为能学好三级跳远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教材搭配的辅
有时,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的搭配教材,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运球竞赛以及运用各类篮球步伐组合的游戏与主教材进行搭配,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3.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个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排球群众普及性好,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也高,所以选择此运动项目作为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须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
四、改进体育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改革原则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摆正体育教育工作的位置。学校在教学安排方面要保证体育课课时,与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从学生、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与技能。
(二)改进体育方法
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三)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激趣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学生“乐学”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要激情饱满,示范动作要规范优美,教学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合理地运用眼神、手势、表情、口令等体态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运用音乐、录像、挂图、地形、自制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将枯燥、抽象的练习内容,通过游戏、比赛、竞争等手段“打扮”得新异、具有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设疑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教师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因素,设疑多问、启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短跑蹲踞式起跑时,教师结合示范动作、挂图等,向学生讲解动作示范要领,为了使学生搞清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加深理解动作要点,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设疑提问:为什么短跑要采用蹲踞式起跑动作?为什么一侧腿要跪地?为什么臀部抬起的高度要向压下去的弹簧一样?一连几个为什么,引发起学生对蹲踞式起跑动作原理的思考。在练习中,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按照要点完成动作技能,缩短了学习新动作的时间,增加了有效的练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诱发巧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以具体形象与教材有关的事物对比入手,来说明动作的特点。利用比喻使难以理解的动作要领,变得浅显、易懂、好掌握。如在学习技巧动作“前滚翻”时,教师先拿了一个砖块,让学生看了一下,然后顺地面滚了出去。结果,砖块滚跳了几下就不前进了。然后,老师又拿了一个篮球,顺地面滚了出去,结果篮球圆滑地滚动了很远,进行形象对比。通过教师的导问、巧比和学生的观察、想象,使学生对所要学的动作,基本建立表象,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学会了技巧动作“前滚翻”。通过导问、导思、导练、发展创新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培养了学生创新才能。
四、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特别在学习复杂的动作时,要培养学生反复观察动作的能力,必须设计学生反复观察动作示范与想练结合的教学环境。例如跳远,跳远动作是空中一瞬间的动作,难度较大,即使是教师的示范再优美,也是一瞬即逝。因而,教师必须给学生设计一个反复观察动作的环境,除了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与倾听讲解外,还让学生站一弧形队,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同学或老师所做的动作,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时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鼓励学生大胆练习积极思考。通过不断反复、观察想象和强化练习,逐步提高动作技能,改进动作模式。通过弧形队的站立,反复观察与动脑思考,循环练习和反馈矫正,给同学一个反复向示范同学学习的机会,不断动脑想象自己的动作模式,不断反馈矫正,对比检查自己的动作,达到动脑想象与想练结合。
是啊,巨人的肩膀踩不实,也会摔晕了自己。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生与死,爱与恨,真与假,多与少,快乐与忧愁,都属于自己的个体经历。走独属自己的人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上天送给我们至善至真的礼物。
我搜寻记忆中的碎片,时光回溯10年前,回到那有篮球架子没有篮球筐的山村小学。村小就像深山里的一棵树,老师是斑驳的树干,学生是鲜艳的花朵。而年近半百的老校长无疑是树根了。他个子不高,却声音洪亮,村主任出身的他小学都没毕业,大家对他却只有一个字:服。这老头经常说两句话:一是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二是一人24块坯,脱完拉倒。为了贯彻他的管理思想,他从不进班级听课,只是在大家上课的时候爱在校园内溜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听课不用进班级,凭耳朵就知道这老师备没备课,水平如何……这老头不像其他校长,天天听课、评课、查教案,严抓考勤。对于我们平素用何种教法教学、是否按时上下班等小事一律不问,谁请假都给。但他也有原则,像评先选优,评职晋级等好事全按照乡中心校统考成绩来决定。在老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的成绩连续5年名列全乡前3名。正是老校长坚持按自己的套路出牌,独辟蹊径,使那所连篮球筐都没有的学校取得了令人艳羡的辉煌。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美国短跑名将――“飞人”迈克尔・约翰逊。世人大概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跑姿,太特别了――挺胸、撅臀、梗着脖子,像一个脊柱不会回弯的大猩猩。人们给他取的绰号是“鸭子”,其后,被唤作“阿甘”。无数人对他的跑姿发难、嘲笑,可他既不苦恼,也不改正。他说:“我的跑姿和身材有关,是自然形成的。许多人都批评过这种姿势,说技术是多么多么的不合理,但我始终坚持。”他说,“有梦想很重要,永远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迈克尔正是坚持自己那独一无二的姿势奔跑,参加过3次奥运会,共夺得5枚金牌及9枚世界田径锦标赛金牌。
1. 田径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当前,我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仍以完整教学为主,通过某一田径项目来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以学生掌握该项目最低标准要求的完整技术为教学目标,来实现提高学生基本活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受到体育项目教学时长以及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某一项目的完整技术,并且如若教师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该项技术,则其使用的教学方式必然需要围绕该项技术进行高强度、专业化的训练,定会导致田径教学内容的单一与乏味。例如,跳远,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以跳远为核心来设置教学单元内容,而教学的开展始终是围绕如何正确掌握跳远技术,提高跳远成绩来进行,这就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固化,学生发展空间受限,?亩?让学生认为田径学习枯燥、单调,使其学习积极性大大下降。因此,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以田径某一项目来设置教学内容已难以适应现代化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转变田径教学方式,优化田径教学内容设置已刻不容缓。
2. 田径教训模式太过简单
就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往往是把体育教学当做为教育者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改造与变革,以实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以往的田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占据教学主体地位,并辅助以复习与联系的方法,往往忽略了对田径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大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近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与意识得到了增强,以往过于重视教学方法的讲授以及忽略对教学方法研究的现象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固定模式,通过引思来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趣来引导学生乐学,只有积极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方能将田径教学提升到更高水平。
3. 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田径教学上,一旦学生对于田径充满兴趣,那么将会使得该内容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根据笔者对肃州区西洞学校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学生普遍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这就导致了田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兴体育教学项目冲击。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小学体育改革日益深入,以快乐体育、健康体育为代表的韵律操、足球以及武术等轻松休闲的运动项目逐渐纳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去,这些项目相比于田径教学较为枯燥且体力消耗大,这就使得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第二,田径教学缺乏新颖。结合实践来看,由于受到田径运动自身特点所影响,当前小学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度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以及练习追求周期性、反复性等缺乏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但极易使得学生疲劳,同时也会给他们增加极大的心理负担,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他们对田径教学缺乏学习兴趣。
二、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1. 全面拓宽田径教学内容
如若小学田径教学内容侧重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则会导致教材趣味性缺失;如若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则会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以及全面发展。所以,在新课改发展的背景下,应当积极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以及合理拓展,以促使小学田径教学与新课改要求相符合。因此,应当科学筛选以往田径教学中的内容,并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已有项目以及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结合,对于一些高技术要求、教学内容复杂的内容取消或合并,并从中挑选出最为适合的教学内容。
2. 优化田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所以,在进行田径教学时,教师不应采取带有强制性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应当是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的享受到田径运动中的乐趣。如,在进行100米短跑训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以避免硬性要求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反应。又如,在进行实心球训练时,应重点对学生讲授实心球持球、握球以及推球的技巧,以避免重复性教学模式的出现。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如竞赛教学(分组进行抛掷实心球比赛,并制定奖励规则)、游戏教学(设置轻松小游戏来开展短跑训练)、多元方式教学(互换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设计)等等来进行小学田径教学模式的优化,转变以往固化的田径教学模式,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田径所带来的乐趣。
3. 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趣味性
鉴于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而导致其教学效果无法保障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趣味性是解决这一现状的重要手段。为此,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转变传统的田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作为实施教学主体的教师理念较为传统。因而,这就要求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积极转变这一传统理念基础上保持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同时不断的挖掘出趣味性,如此一来使学生对田径项目产生好感,进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田径教学中去。第二,创新田径教学方法。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积极转变传统田径教学理念后,还需要将其教学方法予以创新。为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具体的田径教学内容在备课阶段通过教案、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使用一些较为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的学习兴趣。以800米长跑为例,教师在教授完学生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后,将学生平均分为几组进行练习,其中两个直道处要求学生练习短跑技术,而两个弯道则练习长跑技术,最后看哪组学生最先通过终点,如此一来通过借助于这样既带有竞争味性的教学方法不但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更有助于他们准确掌握田径运动知识。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上好体育课,除了课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外,还必须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1.摸清项目的特点。
体育运动各个项目的表现形式不同,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如生理方面、运动解剖的特点和项目教材的特点。运动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指人体肌肉用力的形式、生理负荷的大小、对人体机能、结构的影响、发展人的哪些素质,属于有氧代谢还是无氧代谢等。该项目教材的特点是指教材的技术结构,场地,规则,器械的要求,教材的难易程度等。了解这些特点,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避免盲目性。
2.确定出一项完整技术的重点部分
分析教材的第三个步骤是要确定出项目的重点部分。一项完整的技术是由许多技术环节组成的,对任何项目而言,必然存在着一个主要的环节,学生对这一环节掌握与否,会影响到整个技术的完成。如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几个环节组成的,其中助跑和踏跳是最主要的环节,这一关键部分掌握得如何,决定了整个跳远项目技术水平的高底。因此,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抓住项目的重点,安排教学时,只要紧紧扣住重点,在有效地解决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再逐步地解决其它矛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彻底理解各个项目的技术环节要领及要求
要领是指对某一运动技术或动作的组成结构、顺序、身体姿势的要求及完成方法的简要表述。教师在教授某项技术或某个动作时,必须向学生简明地介绍要领,并在练习过程中抓住机会,让学生逐步地领会要领的精神。作为教师来说,问题不在于他是否能熟记技术或动作的要领,而在于他能否知晓、讲清要领的成因。既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说后蹬跑的后蹬,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前滚翻团身不好不容易翻起?投掷角度为什么不能超过45度?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要在教材分析时弄清楚。弄清这些问题,既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小教师在课堂上的被动,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划阶段教学的重点
同一项教材,可以在同一学期或不同学期中多次重复出现,教材的深化固然与学生的年龄、基础、素质等情况有关,但要熟练地掌握一项技术,必须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一项教材仅通过一两次课的练习,学生是不易掌握的,要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好某项运动技术,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练习的时间、数量及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将某项技术或某项技术中的某个环节的教学时间规划成若干个教学阶段是有利的。比如途中跑技术,一开始教学就要求学生做到大腿抬高,后蹬有力,三关节充分蹬直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把途中跑技术的教学划分成几个阶段,由自然到放松的跑法逐步过渡到身体姿势上,最后才侧重于解决俩腿蹬摆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
5.充分预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
不同的学生学习同一项教材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有的掌握得快一点,有的掌握的慢一点,有的这方面掌握得不好,有的那方面掌握得不好,这中间,有的属于本身的素质有限,有的属于对要领体会不够,还有的属于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各自存在着不同的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习某项技术或动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它随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并随教材的要求而变化。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应尽可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时出现的难点,并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二、课后小结
一般说来,一节体育课上完了,器材一收,教案一合就算完了。但我却认为没有,作为付责任的教师还应认真写好“课后录”,回顾审视自己教过的课。有的老师认为上过的课我都记得,也有的认为平时上课又不同于观摩课,平淡无奇,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然,只要留神,可写的内容多得很。如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凡是有特色之处,都有必要写。我体会写“课后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记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
教材是体育教学的依据,课后回味并记录自己对教材钻研理解的情况,很有必要。比如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关键抓得准,讲解是否有条理,示范动作是否规范等等。
2.记教法选择和运用。
教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实现教学目的的措施。课后教师认真推敲一下教法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富有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味口,有助于探索有效的教法。记得我初次教短跑时方法较少,时间一长,学生就感到枯燥乏味,效果很不理想。通过“课后录”我每次课改变花样,如匀速跑、变速跑、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来劲。
3.记学生的反映和建议。
体育教学是通过教、学、练来完成的。教师教的如何,要看学生学和练的结果。学生是教案的实践者,对教师教的优劣成败,有较深的体会。因此,一位高明的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友,让他们讲实话,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将其合理建议记到“课后录”中,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一次上铅球课,学生问“物理学说过45度角最远,推铅球为何不是这样?”我一时答不上来,就在课后记下,后查出是地斜角的关系。记疑难、查资料,有益于提高业务水平。
5.记相关业务资料
上课要用的资料,一下子往往很难找到。所以经常记下有关资料,分类存放,以后查找就方便的多。
6.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