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目一学习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9 00:37: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目一学习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目一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校讯通”;学生认同度;移动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26―06

随着“校讯通”的普及和推广,甘肃地区许多中小学都开通了此项业务。“校讯通”提供了平安短信、家校互动、亲情电话、移动教务等服务,不仅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了及时掌握“校讯通”业务的应用现状以及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潜在需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移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4月6日至23日,相继在甘肃省白银、兰州、金昌等地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了实地调研访谈活动。课题组根据校讯通的功能和业务设计了《移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信息化――学生用户调查问卷》,问卷在正式实施时,充分考虑了地区、学校、年级等差异性,采用分群抽样的办法抽取了甘肃省白银市、金昌市、兰州市等12所学校,共计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1份,另外还选取一些学生,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个案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一 学生样本的基本情况

学生是“校讯通”使用影响的最终对象,也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变量。在回收的学生问卷中填写性别一栏的学生人数为554人,缺失7人,其中男孩为257人,占总人数的45.8%;女孩为297人,占总人数的52.9%;男女比例分布为1:1.16,学生性别比例比较平均,符合抽样研究的随机性。

在回收的学生问卷中填写年级一栏的学生人数为557人,缺失4人,被调查对象分别分布在九个年级。调查人数较多的是五年级、六年级和初一。

二 学生对校讯通与移动学习的认同度

(1)学生最认可的“校讯通”业务是紧急情况下与家长联系、完成作业和获得更多学习资源

在对于“校讯通”业务的认同度方面,对“校讯通”积极正面的选项,学生“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合起来分别达到了六成以上(见表1),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d.让我在紧急情况下更便捷地与家长取得联系”、“f.让我的作业完成率更高”、“g.我可以及时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这反映了学生对校讯通的业务的普遍认可。

对负面的两个选项i与j,有25.1%的学生担心校讯通的使用会使自己失去隐私,28.2%的同学不喜欢老师经常向家长通报在校的情况。这提醒校讯通在提供服务时要对学生必要的成长隐私空间进行考虑,不能完全扼杀对学生自我成长精神的培养。由统计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校讯通”业务对自己有帮助,业务存在有价值。从访谈中也能发现学生对“校讯通”业务的认可,他们认为:“校讯通业务方便了父母跟老师的沟通,支持将一些在校的基本信息如考试情况、成绩单、到校情况、在校表现等发给家长。”

(2) 六成以上的学生对移动学习感兴趣

学生对“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随时随地浏览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的学习方式认同的达到了74.8%,说明学生很喜欢用移动设备获取资源,进行相关学习。

如果“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登陆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就某个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和见解,并可以随时收到学校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评论”,有70.4%的学生表示支持这种应用方式。也有20.8%的学生对这种应用方式持无所谓的态度,有8.8%的学生持反对态度。总体而言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这种应用方式还是比较支持的。

如果“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系统,借助于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和小组伙伴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讨论、协作、探索自然科学的奥妙”,愿意的学生达到了70.3%,其中有36.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通过移动学习系统,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和伙伴们交往的烦恼问题向父母或喜爱的老师、心理辅导员老师倾诉和交流,并能够即时得到他们的帮助”,愿意的学生有68.1%。

如果“通过移动学习系统,随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拍成照片、视频到自己的博客上和其他伙伴分享”,愿意的学生占60.1%,其中有31.1%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通过移动学习,随时随地下载老师的教学要点或教学视频片段,就某些知识点重新学习”,愿意的学生高达74.7%,其中有38.8%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直接把家庭作业到学习网站,并及时了解到老师对作业的评改意见”,愿意的学生有59.4%,有28.7%的学生对这种应用方式表示无所谓,有11.9%的学生表示反对。

通过对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利用移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移动学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需求,在学科课程学习中他们非常愿意和渴望使用移动学习的各种资源和工具。

三 学生对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

(1) 高年级学生手机拥有量大于低年级学生

关于手机拥有量的问题,在被调查的561人中有548人回答,其中拥有手机的人数是223人,占有率是40.7%。根据B/A值不同(B/A值是指这个年级“拥有手机的人数占拥有手机总人数的比值”与“年级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值”的比,B/A值越高说明这个年级的手机拥有量越高),手机拥有率从高至低的年级是初中二年级(2.29)、高中二年级(1.98)、高中一年级(1.69)、小学六年级(1.20)、初中一年级(0.89)、小学五年级(0.75)、小学三年级(0.42)、小学二年级(0.40)、小学四年级(0.33)(详情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阶段手机拥有量最高的是小学六年级,小学五年级次之。这两个年级拥有手机量比较高。而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手机拥有量比较低;在初中阶段,初中二年级的手机拥有量最高,在所有调查的年级中拥有量最高,比值超过2.0;在高中阶段各年级手机拥有量相差不大,但是拥有量都很高,都超过1.50。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学生手机普及率高于小学,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开展移动学习,中学可行性高于小学。问卷调查中有325人没有手机,占调查总人数的59%。在没有手机的被调查者中,70%的人希望拥有一部手机,主要理由是能够与他人沟通。30%的不希望拥有的人主要认为有手机会影响学习。

(2) 学生经常使用的移动数字设备是手机、MP3系列、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学习机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学生经常使用的移动数字设备是普通手机和MP3/MP4/MP5/Ipod中的一种,其次是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学习机。其他的数字设备如3G手机、上网本和个人数字助理学生是很少使用的。手机作为沟通的工具是必备的移动数字设备,占40.7%,MP3等播放器也是学生喜欢的数码产品,占有量为32.6%,笔记本电脑的拥有率为22.3%,数字学习机为23.4%。这些设备是学生最常用的数字设备,价格比较便宜,一般的家庭都能够承受。为了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愿意为孩子购买,但是有些家长为孩子购买了设备后,并不知道怎样使用,所以不能给孩子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学生常用的获取资源和信息的工具占前三位的是笔记本电脑、普通手机和数字学习机

对于学生常用哪些工具来获取信息,一般来说学生常用什么设备,那么他获取资源和信息一般就是用这些设备,但是顺序是有变化的。学生常用的获取资源和信息的工具占前三位的是笔记本电脑(23%),普通手机(22%),数字学习机(18%)。

众所周知,只要能够与互联网联通,那么就能够获取海量的网络资源,笔记本电脑,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上网本,基于其功能完善,性价比良好、市场销售额逐步扩大等原因,成为小学生主要的资源获取工具。除了笔记本电脑之外,手机也能够通过GPRS等形式与互联网联通。调查中,手机是第二大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工具。

可见,能与互联网接入的移动终端都是大家喜欢应用的,也是最有可能应用和开发移动学习的工具,只要能够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实现互动,就可用于移动学习。虽然3G手机的占有率比较低,但是随着3G技术的发展,3G设备、iPhone\iPad等便携式产品将是移动学习设备的发展趋势。

(4) 开展移动学习要改变学生仅将手机等设备作为通讯娱乐工具的观念

在调查问卷设计的10个手机使用的业务功能中,最普遍使用的是打电话、收发短信、玩游戏和听音乐这四项传统的业务。而“向其他人请教学习问题”和“查单词、生字”这两项是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平分秋色。收发彩信、浏览网页、在线课程学习和下载课程学习资源只有一部分人经常使用,甚至有少部分人几乎天天使用。说明在移动数字设备上开展移动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要改变学生将手机等设备仅仅作为通讯娱乐工具的传统观念。

(5) 大部分学生在空闲时间使用手机

学生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上,大部分人选择的是“写完作业后的空闲休息的时间”,占61%。紧随其后的是“在家学习时”和“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分别占13%和10%。这说明手机等移动数字设备更适合学生在生活中、在空闲时间、在零碎时间非正式学习。

四 学生对移动学习的需求分析

(1) 学生最希望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内容是课外读物和课程学习

不同的人群的关注点不同,想获取的信息也不同。学生希望通过手机获取最多的信息内容是课外读物和课程学习。不同性别的学生对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之间差异不显著(表3),男生最想获取的信息是课外读物,占到23.3%,而女生最想获取的信息也是是课外读物,占到25.1%,但是相比之下男生比女生更愿意获取娱乐游戏方面的资讯。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想获取的信息差异性显著,小学学生最愿意获取的信息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课外读物,课程学习和娱乐游戏,而初中和高中学生最愿意获取的信息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课外读物,新闻资讯和生活百科。这反映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设计移动学习内容时,小学阶段要考虑娱乐性,更多的采用“娱教”的学习内容形式,而在初中和高中要逐渐注重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七成以上学生愿意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

移动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方式的学习,学生对通过移动设备接收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对移动学习的需求。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73.82%的学生愿意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不同性别的学生对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认同趋于一致(表4)。不同阶段的学生对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下载资料的方式都表示愿意与接受,小学生达到了75.3%,初中生达到了76.5%,高中生达到54.8%。

(3) 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手机或其它移动设备接收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点

在回答问题的537名学生中,对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接受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点的学生达到了395,有33.76%的学生完全赞同,有39.11%的学生赞成,两者所占的比例相加达到了72.9%(图3),所以学生是很愿意利用手机来进行课程内容和学习要点的学习的。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接收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课程内容的方式的态度逐渐降低。

(4) 小学阶段最愿意获取的学习材料形式是视频,而高中阶段是文字材料

不同形式的学习材料呈现形式,对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学习应该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发展。教学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在“你喜欢在手机上使用哪些形式的学习材料”选项中,选择视频的为49.6%,选择文字的为47.6%,选择动画的为40.5%,选择图片的为26.1%,选择声音的为25.5%。

视频是大家最喜欢的学习材料呈现形式,因为视频和上课一样,有声音和图片还有文字相结合,给学生呈现的信息比较多。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就像和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而文字是排在了第二位,仅次于视频并且和视频相差无几。文字是传统的信息表达形式,学生都习惯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所以排名仍然排在前列,这为开发移动学习资料提供了可能。

作为图片和声音相对于前三项就显得差些,因为图片和声音给大家提供信息的形式是单一的,并且视频包括图片和声音,因此效果比单一的图片和声音有很大的优势。

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希望获取的学习材料形式不同,小学阶段最愿意获取的材料形式是视频,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最愿意获取的学习材料形式是文字材料。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形式的认同度不同,男孩最想获取的是视频,占到了27.7%,女孩最愿意获取的是文字材料,占到了24.95,这反映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信息的呈现形式的喜好存在显著差异。

(5) 学生希望自己需要的时候用手机查询学习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设定时间段发送

学生认为发送学习资料的时间为自己需要的时候用手机上网查,占到了38.6%,其次是根据自己的习惯设定时间段发送,占28.4%(表5),所以移动学习要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查询,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习惯发送学习内容。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发送资料的方式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最不愿意接收的方式就是系统随机发送,高一学生愿意接收的仅为4.2%,高二学生为7.1%,同比小学四年级为18.2%,六年级为19.9%。不同的学生性别对发送资料的方式差异性不显著,都最愿意在需要的时候用手机上网查询,男孩为40.8%,女孩为36.9%。

(6) 学生基本接受通过短息的方式进行交互式测试

基于课堂教学的交互式测试对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这种交互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在调查中发现,65%的学生愿意通过短息的方式进行交互式测试(表6)。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交互式测试的认同度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弱,高中学生对此大多持无所谓和反对态度,说明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对学习内容的接收形式有显著的差异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通过交互式测试,巩固所学内容,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的认同度趋于一致,65.4%的男孩,66.8%的女孩对这种方式表示愿意接受。

(7)学生希望通过移动设备接收知识点和学习重点

不同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希望获取最多的学习材料是考试的知识点,占到了23%,其次是学习重点。所以移动学习要尽可能把学习内容简化为学习重点和知识点传输给学生(图4)。

(8)学生最愿意通过移动设备学习的科目是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性,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重视思维推理能力,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重视概括、识记,英语学科则重视日常练习交流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愿意通过移动设备学习的科目是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但所有课程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不大(图5)。

相比之下,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喜欢通过移动学习学习不通的科目,之间差异性显著,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喜欢通过移动学习学习的科目是语文,其次为数学和英语。初中生最愿意学习的科目为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高中学生对通过移动学习最喜欢学习的科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高一学生最喜欢学习的科目为数学,高二学生最喜欢学习的科目为英语。不同性别的学生对通过移动学习学习的科目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喜欢学习的科目为数学,占到了27.5%,女生喜欢学习的科目为语文,占到了24.9%,这表现出男女生由于性别的差异,喜欢的科目明显不同,男生更加喜欢学习抽象思维型的科目,而女生则喜欢学习背诵,记忆类感性科目(表7)。

第2篇

近几年来,苏北地区与苏南、苏中在高考上的差距呈扩大的态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北学生语文素养的巨大差距。就我校的情况而言,学生片面地把学习等同于做练习题,很少能主动的阅读好的文章和书籍,普遍存在着的语言感悟力不高、想象贫乏、思想低幼的问题;各科老师都反映不少学生不会审题、不会分析材料,语文的缺位严重制约了其他科目的学习。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增加“高品质的阅读”。

所谓“高品质的阅读”,首先是选择高品质的阅读材料,不是消遣休闲的文字,而是有严肃思想性或精湛艺术性的文章、作品。

其次,“高品质的阅读”就是要我们用心去读,能品出语言的精妙、思想的深刻、生活的多彩、生命的可贵、自然的神奇,能起到增广见闻、优化思维、促进思考、启迪人生、催人奋发的作用,能使读者体悟出言下之意、言外之旨,在体验作者表达之妙的同时,也让自己学会美妙地表达。阅读不仅仅为了增益学业,更是为了改善人生、滋养精神。

第三,“高品质的阅读”要阅读者做笔记留下痕迹,要摘取文章中思想和语言的精华,归纳整理文中的内容,记住一些特别精警的文字,写一写读后的心得体会。

由于平时在校期间各科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暑假成了广大同学最宝贵的阅读时机,望全体同学抓住机遇,认真按要求实施暑期阅读计划。

暑假录取的新生:《红楼梦》(建议用长春出版社无障碍阅读版)《边城》《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

高一年级:《三国演义》(建议用长春出版社无障碍阅读版),《语文读本》(必修1—4),《阅读年选》(本学年学校统一配发),《呐喊》。

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语文读本》(必修5),《史记选读读本》,《家散文选读读本》,《语言规范与创新》选修教材,《阅读年选》(本学年学校统一配发)。

高二年级文科生:要通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未买书的同学建议买长春出版社无障碍阅读版),《哈姆莱特》,《茶馆》等10部指定篇目。

要求:

(1)准备一本可以长期使用的笔记本,阅读时要做读书摘抄,并写3篇读书笔记(每篇不少于400字)。

(2)大部头作品要适当对其人物、情节做梳理。

(3)文科生可自备一本高考附加题学习材料,阅读名着时配合使用。

第3篇

The Theory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MEI Yuting, WENG Tinghua

(Xuzhou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 Xuzhou, Jiangsu 221008)

Abstract Learning strategy refers to learners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urposeful, consciously make complex scheme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 with initiative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minent features, process and procedural. Preview, understanding, review the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finish machining strategy is abl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level of important strategy.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effective strategy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往往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而且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自身实践特点的有效学习策略。

1 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特点

何谓学习策略?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系统完整的定义。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切实提高自身学习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1]简言之,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过程。由于学习策略主要是依据学习方法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既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区别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学习策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1 主动性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主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因而具有主动性的鲜明特征。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够熟练运用学习策略,他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然后根据自身水平与能力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的阶段,以及面对没有接触过的学习任务时,往往并不能迅速决定采用何种学习策略,而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思考后,才能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1.2 有效性

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存在的,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但总有一种最快速得到答案的方法,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机械化的问题,一味的接受老师的灌输,不去主动思考学习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诱导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策略。

1.3 过程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学习策略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应该运用哪种学习方法。例如,在记忆背诵英语单词时,通过反复诵读,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能记住,但如果?用分散记忆或者联想记忆的方法,就能在记住单词的同时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其自主学习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1.4 程序性

小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时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他们在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时,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但在解决同类型的问题时,则可以运用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例如,PQ4R学习方法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提出问题、阅读、思考、背诵、复习六个步骤,其程序进行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习材料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PQ4R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学习策略程序化的结果,学生可以在运用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特点融入其他的学习策略。

2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强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何有效地加以培养是教育届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我们认为,可以运用预习策略、理解策略、复习策略、组织策略以及精加工策略等,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1 预习策略

预习策略是一种提前熟悉课本与知识的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学习策略。教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预先的研究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导入,从而再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课前预习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之中,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它对学生后期复习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当然,预习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明确提出以下要求:第一,预习什么的问题。预习策略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总体任务,然后根据总体任务目标的指引分化成小任务一个个完成。第二,时间控制的问题。预习与具体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属于学习者的自学准备,而后者是老师或者通过其他媒介进行学习,显然后者所花的时间更长。预习就是提前熟悉知识点的过程,要与具体学习区别开来。第三,怎样预习的问题。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预习过程中,要做到眼睛进行观察,脑袋进行思考,手上的笔圈圈画画。唯有把看、做、思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理解策略

所谓理解策略,是指人们利用语句的一些线索用"走捷径"的方法对句子进行解释。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理解水平还未成熟等方面原因,所以想要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就必须学会运用理解策略。理解策略可分为两大类――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2]所谓句法策略,是指利用句法结构中的线索来理解句子。例如,根据词语的词性来确定后面会出现什么结构,相较于教师生硬地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该方法能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牢固记忆。所谓语义策略,责任是指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名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当然,语义策略并不是说单单只看词语的意思,而是要结合句子的结构来分析。如果单单看词语的意思,那么理解将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要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改变。但总体而言,理解策略可以使小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来理解句子,因而是其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策略。

2.3 复习策略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但其进程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往往是先快而后慢。基于此,知识的掌握不仅要靠理解,更要注意及时复习。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小学生虽然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但却没有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另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较多,因而他们必须掌握良好的复习策略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复习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分散复习而不是集中复习。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主动复习的意识,因而教师在复习策略中起到了引领者的作用。然而,由于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平时不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而是临近考试时才进行集中复习,虽然这种复习可以很快起作用,但往往更多的是应付考试而已,其效果必然差强人意。而分散复习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并且能够节省复习时间。因此,在平时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在结束一个单元后就对学生进行复习,以便往后更好的复习。第二,难易学科合理搭配复习。小学生都有自己擅长或者不擅长的学科,对他们而言,科目复习起来有难有易,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将自己的薄弱科目与优势科目列举出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安排。如上午复习薄弱项目,感觉疲乏时再复习优势项目。如果一段时间内只复习一门学科,就会很容易影响其复习情绪,降低复习效果。

2.4 组织策略

所谓组织,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它们密切联系起来。由此,组织策略指的就是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助于自己学习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不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往往导致前后知识的脱节,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从小学生日常学习实际来看,常见的组织策略主要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归纳等四种,其中利用图形和表格对小学生而言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图表这种形象思维方式,而像列提纲或者概括归纳性的纯理论的方法,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长期持续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组织策略的指导时,一定要善于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熟悉小学生的“学情”,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组织策略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高效地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牢记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

2.5 精加工策略

第4篇

1. 做好复习准备工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复习前,我们应该至少完成如下三方面的工作:明确复习内容,收集复习资料,制定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查漏补缺;二是知识系统化;三是强化记忆。为此,我们应根据各科知识特点,明确自己的复习内容。例如七年级上期语文复习就可分为字音字形、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作文等几个部分;生物科按章节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章。

收集复习资料就是将一学期使用过的各种学习材料收集整理好,如课本、练习册、考试卷等,避免出现复习时因翻找资料花去了大半时间情况。有的同学由于找材料弄得心烦意乱,情绪被影响,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准备资料一定要做到及早、完备两点。

制定好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同学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并用数字列出每项学习任务的顺序,确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及完成时间以(七年级上期为例,如表所示)。

2.要突出知识的全面性与重难点

将知识的系统化是复习的一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是必须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就是复习时不留死角,要将课本内外学习过的知识点都复习到,即使是课文下面的小注释也不能轻易放过。重难点则包含科目本身的重难知识点和一些科目间的联系。

3.贵精不贵多

兵法精粹在于集中兵力,各个突破,强调“伤其十指头,不如断其一指”。在复习中我们可以此为借鉴,每次复习只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对这个中心知识点做到全面、透彻、融会贯通。

复习时,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等,是比较费时间的。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比较安静的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复习的效果。平时找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很困难,可以采用把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的办法。

4.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复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有些同学因为平时不努力,只好熬夜学习,弄得第二天上课没点精神,真是得不偿失。因此大家在复习时要科学的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每天的复习,应遵循先易后难,文理交叉的原则。如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语文或英语,然后做数学练习,做到文理科内容交替学习,这样大脑不容易疲劳,学习效率也高。当然,你也可以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科开始复习,容易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帮助消除畏难情绪。接下来,学习就会顺利多了。此外,还应参加些体育运动,如每天早上晨跑十几分钟,星期天下午打打球等。因为适当的体育锻会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更高!

第5篇

根据市人事局、财政局《关于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经费标准问题的通知》(京人退〔1991〕第7号)精神,现对提高民政部门管理的退休人员管理经费标准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由民政部门管理的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年的管理经费标准由30元提高到100元。

二、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印发学习材料,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购置服务管理工作的必要用品,表彰奖励在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管委会,管理小组以及退休后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有突出成绩的退休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等项。

三、管理经费每年由区、县财政拨区、县民政局,由主管退休人员工作的部门提出具体使用意见。

第6篇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研究采用何种信息表述方式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假设人类的认知结构由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前者是信息加工的场所,容量有限;后者是信息储存场所,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一般而言,认知负荷分为三类,即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受信息基本特征影响,其大小取决于学习材料与学生专业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1],换言之,学习材料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会影响学生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是一种非固有的、由教学设计者所影响的认知负荷[2],它主要是因教学设计不当而引起的超过内部认知负荷的一种额外负荷;关联认知负荷与图式构建及图式自动化的过程相关[3],这是因为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大多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图式构建后经过大量实践将进一步自动化,且为其他工作任务释放空间,新任务则因获得释放的工作记忆空间而得以被容纳。上述三种认知负荷相互独立,三种认知负荷之和便是学生承受的总的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一提出便广泛应用于教学设计。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如何利用认知负荷理论促进有效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Pollock et al. (2002)认为,如果将所有需要的信息元素传递给学生,会淹没学生有限的工作记忆,降低其学习效率。因此,应通过独立交互元素教学法(Isolated-interacting elements learning)来减少认知负荷[4]。Gerjets et al. (2004)的研究证明,通过样例和模块化结合的学习,可以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5]。Renkl et al. (2004)认为从早期学习到后期获取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样例研究常被用于认知负荷的研究中,降低认知负荷的有效途径是,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基于教学的中央执行者逐步隐退用,完整的样例可由部分完成的样例来代替,部分完成的样例可由问题来代替,直至实现问题解决[6]。我国学者庞维国(2011)认为由于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已有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调控学生学习中的认知负荷,适度采用真实学习情景和材料,科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同时关注因经验不同带来的认知负荷的相对性[7]。张睆和辛自强(2010)认为教学设计应关注以下内容,一是通过教学任务和材料的设计,优化教学的信息结构,降低外部认知负荷;二是通过促进学生原有图式的发展和新图式的建构,保持较高的有效认知负荷;三是内部认知负荷不能高于工作记忆容量[8]。赵立影等(2010)认为内部认知负荷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降低的,他们认为,对于复杂的学习,需要用新的方法减少内部认知负荷,且由于复杂学习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变化,并采取灵活的措施适应这种变化[9]。研究综述可见,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把认知负荷理论应用于一般的教学设计,本文认为,讨论如何将认知负荷理论指导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更具现实意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科目,本文将通过教学设计,基于降低学生的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保持有效关联认知负荷以及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的原则,讨论完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二、认知负荷理论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是会计技术的核心课程,主要是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该课程知识点多,难度大,且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复杂,在学习过程施加在学生工作记忆上的认知负荷较高,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该课程操作性强,与现实生活结合紧,且学生已有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应多使用案例,关注样例效应,但又要避免冗余效应。本文作者在多年的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经验基础上利用认知负荷理论,重新设计了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思路。

1. 合理设计课程知识框架体系,以图式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全貌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图式会根据信息元素的使用方式来组织信息,从而减少工作记忆负荷(Sweller et al.,1998)。就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而言,第一阶段应先把高级财务会计知识框架体系进行高度整合,把整合后的三大知识模块,分别是报表编制、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以及各模块的子模块的大致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整门课程的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轮廓认识,并以图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图1所示)。由于本阶段呈现的内容是由信息组块压缩而成,且以图式的形式出现,会让学生产生较低的内部认知负荷,同时也增加了模块间的关联认知负荷。第二阶段则应按照高级财务会计的三大模块分别展开,尽管元素增多,但因工作记忆有了第一阶段的图式为基础,整体任务被同化,从而降低了整个课程的内部认知负荷。

2. 关注冗余效应和形式效应,以综合教学手段展示“会计核算”模块实务操作思路

冗余效应是指学习材料中的冗余信息对学习效果的干扰。那么,何为冗余信息呢?从绝对意义上看,如果信息对理解不是基本的、有用的,即是冗余的;从相对意义上看,同一个信息对于专家可能是冗余的,对于新手可能是基本的。Chandler and Sweller(1991)通过实验发现,冗余的信息并非中性的,它们会对学习和理解产生消极效应,同时产生外部认知负荷,分散学生对重要材料的注意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在会计专业的高年级开设的,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对于一般业务的会计核算思路已经非常清楚,因此在讲授该课程各个模块时要充分关注冗余效应。已有研究表明(Renkl et al.,2004),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增加,应当减少教师的控制,将注意必要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权利交给学生。形式效应是用多种形式的视觉信息源代替书面文本信息源所产生的效应。Mousavi et al(1995)的研究表明, 与单纯用视觉或听觉方式呈现学习材料相比,在多媒体教学中结合使用视听两种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10]。Baddeley(1992)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一些部分仅专注于视觉信息,另一些部分专注于听觉信息,以视频方式进入大脑的信[11]。Carlson et al. (2003)研究发现,图表可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认知图式,从而减少外部认知负荷[12]。

高级财务会计中会计核算模块主要是处理特殊情况下的会计业务,比如租赁、养老金以及破产清算等,这部分知识属于与情境高度相关的专有知识。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分析,对于专有知识,因其与情境紧密相关,具有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性信息,如解决问题需要经历的阶段以及针对每一阶段问题的提示和经验性的方法等。本文以2008年发生的三鹿集团破产清算案为例说明破产清算会计的教学设计。首先以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该案例的具体内容,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对破产清算的程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但是由于破产清算程序非常复杂,学生的认知负荷仍然超载,需要我们将冗余信息过滤后,用一个业务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以上破产清算的程序(如图2所示),同时辅以语音说明,破产清算程序便一目了然。之后,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阶段,应进一步给出提示性信息,让学生基于前期知识积累对工作记忆中的相关图式进行加工处理,促进长时记忆中图式的构建和自动化,完成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学习任务。可见,以业务流程图加语音说明的呈现方式不仅很好地规避了冗余效应,减少了学生的外部认知负荷,同时也利用了形式效应,保持有效的关联认知负荷。

3. 关注样例和完成问题效应,以案例分析传授“信息披露”模块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

样例效应是用已经解决好的案例问题来代替传统的问题,以降低内部认知负荷。换言之,在处理复杂认知任务时,如果向学生提供问题已经得到解答的案例,则更有利于提升相关问题的解决水平(Sweller et al.,1998)。完成问题效应是用待完成的问题来代替传统的问题。换言之,针对相关问题仅提供部分解决方案,要求学生完成剩下的解题任务,以此减轻其认知负荷,促进图式的建构和学习迁移(Merrienboer et al.,2002)[13]。这是因为如果单纯解答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会使学生不去细致地研究这些案例,往往会使案例陈述与要解答的问题混杂在一起,导致认知负荷超载。因此,最佳策略就是教师只完成了部分问题的解答步骤,然后让学生完成剩余的解题任务。Rentl et al. (2004) 研究了样例在解决特定问题中的作用以及随着学生知识增加致使该作用发生的变化,他们认为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只有少量的图式信息适合材料的学习,内部认知负荷比较高,学生需要相关的指导和说明;学习的中级阶段,学生获得了图式信息,解放了一部分工作记忆,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样例的学习及自我解释来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学习的后期阶段,学生就会有充足的工作记忆容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在高级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块中,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等基本内容他们已在初级会计学习中有所接触,通过案例分析可引导学生对信息披露细节问题及其监管政策有深入了解。因此,可将高级财务会计中的信息披露内容教学设计如下:先给出一个未解答完的样例——五粮液集团信息披露案,该公司2000年7月至2005年12月投入1.3亿元在中科证券开立帐户用于投资,之后减值为8762万元。2007年9月中科证券宣告破产清算,五粮液按法律程序随后申报破产债权,同年11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确认五粮液8753万元破产债务。2008年8月中科证券清算组将第一次破产分配资金458万元划给五粮液。2009年2月五粮液披露2008年度报告,第一次在表内揭示8295万元保证金尚未追回。对此,证监会认为五粮液集团由于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损失,涉嫌违规;而五粮液集团则认为根据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原则,由于公司无法准确估计投资损失也无法预知能收回多少破产债权,目前没有条件选择在表内确认,但根据相关性原则,五粮液对上述投资损失已在表外进行披露,间接告诉投资者企业可能存在损失,因此五粮液不存在主观故意违规问题。通过上述问题描述已向学生提供了目标情境和部分问题解答,随之,应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证监会和五粮液集团各执一词,问题出在哪里?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把过去学过的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和及时性等原则迁移到本章知识体系中,通过有效的相关认知负荷,减少了内部认知负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

4. 关注想象效应和元素关联效应,以图解法呈现“报表编制”模块的复杂过程

想象效应是指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对要学习的程序或内容进行想象,并启动想象中的纠正功能对这一学习程序或内容进行纠正,结果证明该学习效果要超出仅被要求去学习这一程序或内容的效果。元素关联效应是面对呈现元素高交互性的材料时,先给学生呈现一些独立的元素,从而降低学生的内部认知负荷,待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再呈现完整的具有交互性的学习材料。正如Pollock et al. (2002) 研究表明,使用独立交互元素教学方法可以降低学生的内部认知负荷,这种独立交互元素法要求分两个阶段呈现学习任务,第一阶段将独立的元素在工作记忆中串行处理而使这些元素所呈现信息的复杂程度降低,从而呈现整体任务的简洁版本;第二阶段则呈现整体任务。赵立影等(2010)也发现从简单到复杂的任务序列呈现方式可有效降低内部知识高度整合和协调复杂学习任务的内部认知负荷。一般而言,元素关联效应与想象效应具有关联性的,当学习材料具有较高的元素关联性时,因学习材料比较复杂,信息处理需要借助想象效应而进入长时记忆;当学习材料具有较低的元素关联性时,想象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合并报表的编制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而合并报表涉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业务处理是高度关联的,因此对该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充分关注想象效应和元素关联效应,利用图解法呈现合并报表“抵销”的过程。比如,母公司2011年向子公司销售3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为20万元,子公司在购入后全部出售给企业集团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售价为32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抵销过程如下:

注:根据合并抵消分录的一体性原则,即合并会计报表将纳入合并范围的各成员企业是同一个会计主体,以此为基础来处理内部会计事务,通过抵销分录和抵销内部会计事项的影响来实现合并报表编制,图中会计分录2中的银行存款与会计分录3中的银行存款合并,会计分录3和会计分录4中的存货合并。

首先要引导学生利用想象效应分析该交易在母、子公司的各自实现过程,并借助一体化原则分析合并后的交易状态,为合并抵消过程实现打下基础;利用图解法在还原交易全貌的同时,化繁为简,将上述交易在工作记忆中串行处理以促使其所呈现信息的复杂程度降低,完成抵消分录编制过程;最后,完成全部抵销分录编制后,还应引导学生对编制过程做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促使学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对工作记忆中的相关图式做进一步加工,并使长时记忆中的图式自动化。

三、结束语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被认为是一门知识容量大、难度高的专业必修课,如何将认知负荷理论融于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率是本文作者一直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学生课后反映以及工作后的信息反馈来看,该教学实践经验如下:一是在认知负荷不超载的情况下,相关认知负荷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及其与学习材料的交互作用,降低内部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知识点;三是通过优化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和多样化教学手段,降低外部认知负荷,保持长时记忆,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 Sweller, J. Some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3, 45(1):1-8

[2] Chandler, P. & 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the format of instruction[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91,8(4): 293-332.

[3] Sweller, J.,Merrienboner, J., & Paas, F. 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998(10):251-296.

[4] Pollock, E. Chandler, P. and Sweller, J. Assimilating complex information[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2, 12(1): 61-86.

[5] Gerjets, P., Scheiter, K., & Catrambone, R.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examples to reduce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Molar versus modular presentation of solution procedures[J]. Instructional Science, 2004, 32(1):33-58.

[6] Renkl, A., Atkinson, R. K., & Grobe, C. S. How Fading Worked Solution Steps Works: A Cognitive Load Perspective[J]. Instructional Science, 2004(32):59-82.

[7] 庞维国.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涵义[J]. 当代教育科学,2011(12)

[8] 张睆,辛自强.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学优生教学[J].教育学报,2010(3)

[9] 赵立影,吴庆麟.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10] Mousav,i S. Y., Low, R.&Sweller, J. Reducing cognitive load by mixing auditory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mod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5, 87 (2):319-334.

[11] Baddeley,A. Working memory[J]. Science, 1992(255): 556-559

[12] Carlson, R., Chandler, P. A. & Sweller, J. (2003).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 instructional materia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 (3): 629-640.

第7篇

关键词:语文学习;阅读;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22-01

一、引言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取决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基础则是阅读能力,并且语文是重要的学习工具,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其它科目了解能力的程度,学习好语文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就应该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那么教学的特点应该既有教的特点,也有学习的特点,本文主要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习的特点总体上既有很强的参照性,所以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文阅读过程的对比上,而教书的特点则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故教书特点主要在于分析思维的引导上。

学习是新事物的认识,是对学习对象认识的增加和认识对象的深化两个方面,如果说小学学习认字是学习对象的范围扩大,那么阅读则无疑是学习对象的深化。深化需要不断强化认识的深度,认识的清晰度,而这些主要来源于对客观对象的对比分析,联系与区别的分解。故比较策略则成为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主体。比较阅读就是围绕相互比照学习的多种信息,在开放的资源环境下形成一个比较的认知的场景,对多种材料能够进行有序而合理的分析和整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好的调整自己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目前学生学习很少进行总结,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学习和学生结果,很少注重学习过程,而实际上,学习过程真正决定学习结果。阅读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分析其对比特点来分析,从而有利于学习过程的清晰度。比较阅读策略,则主要是针对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服务。从总体上看,比较阅读策略有可控性、针对性、多元性等特点。

(一)语文阅读过程具有可控制性

比较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具有筛选、分析、鉴别、概括材料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行为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加强,培养求同求异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建构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的能力。

因为语文可供阅读的材料是比较复杂的,很多杂乱信息仅仅在表象上反映出或多或少的关系,并且还不够特别紧密,为了使得比较可行并保证能得出新的结论,这就需要学习者对所学材料进行剖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推断材料所指的真实含义,根据真实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进行重新编码和组合,使得比较的内容条理化、意义化、深刻化,从而形成新的学习材料,加深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由于这一切是在已有知识和比较材料的范畴内进行的,因此便于学生驾驭和教师的指导,即可以有效的控制学习的进程和质量。

(二)语文阅读过程具有针对性

比较学习往往具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有意识地针对问题来设计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是在问题状态下展开的。如阅读古典诗词常常会遇到用典的问题。由于古典诗词中用典的普遍,涉及的范围广,类型不同,含意各异,形成阅读困难,用典就成为影响诗词学习效果和理解质量的最大问题,因此需要获得与此相对应的学习方法来解决。由于有明确的问题做导引,选择比较学习策略,将用典的诗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互相之间进行比较,找出用典相同性和差异性,掌握它的规律、意义和用法,就可以将用典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就不会再成为学习的障碍。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学习的有效与否,首先取决于比较的问题是否明确,其次取决于比较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再次取决于问题的多少、大小、难易是否合适。比较的问题越明确学习越有兴趣,比较的问题越有价值,学习的质量就越高,比较的问题难易、大小、多少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越相贴近,效果就越好。由于比较学习主体的学习意识完全被激活,因此,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

(三)语文阅读过程具有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在进行比较学习时,相同的事物在不同文本、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表征和内涵,导致理解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多样的。比较学习的学理基础是材料之间的相关性,即可比性。可比性为学生比较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学生面对比较材料一般会产生一种预期的假设,当在比较中获得多角度、多语境中认识相同事物的他者眼光,这种预期的假设或被证实是正确,或被证实是错误的,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更换理解作品的角度,产生新的发现、新的启示,形成多元解读的局面。“这对于打破既有的思想束缚和认识局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信息容量,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一种触类旁通的辩证比较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8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学生;自主学习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20-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一通向2l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

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教学目的。“合作互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是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参考建立在建构主义等当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

让学习充满乐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如果情感上有了障碍,将会大大影响学习效果。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情绪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有20%左右。例如有很多人回忆自己学生时期的学习状况时都说:“我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任课老师对我好我很愿意学。”“我最讨厌学XX科目,因为我讨厌那个老师”等等。

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英语,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记笔记。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探究、思索、发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如有些文化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作为预习任务布置下去。因为以预习任务的形式去学习,能非常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学的主体,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反复操练,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到语言实践中接触、运用和归纳语言规则。在自主性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教学材料,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引入激励机制,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用小组竞赛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发言踊跃,课后学习更加主动自觉。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兴趣倍增。

第9篇

首先祝贺你顺利通过中考,收到了我的母校――你一直向往的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8年前的我也像你一样在第一时间与家人、亲友、同学还有老师分享了喜悦。你在对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习和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彷徨与不安,这我能够理解。不可否认,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也曾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好几次晚自习休息时,我一个人偷偷跑到教室外面掉眼泪,只因不会求解那些数学难题。我甚至后悔过自己放弃了读师专的机会而选择了读高中。但在家人和老师的鼓励下,我最终坚持了下来,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学。现在回首我的高中生活,也不是如你所担忧的那么可怕,记忆中更多的是美好的点滴。

尽管你入校的成绩不够理想,但也不必灰心。从9月开始,你又将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发令枪响的那一刻,迎接你的将是新的风景。我们并不强求你在学习成绩上出类拔萃,希望你不用太在意学校的考试排名。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只能在考试中考出高分的人,而是能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所以接下来的三年,希望你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做学习的主人,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

你说过你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而且你也喜欢学习外语。现在的英语课程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教材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尽管你常常抱怨课本有些枯燥乏味,但我翻阅过你们的教材,比起我们当时的教材要有趣多了。教育专家和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希望能更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特点。如果你想要拓宽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视野,可以订阅一两本趣味性强些的英语学习杂志,如《英语画刊》《英语世界》等。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我们学习外语需要原汁原味地吸收,英语原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可以多做笔记,并在自己的口语和写作中尝试使用。至于词汇量,我个人认为高中教材里的单词全部掌握也差不多足够了,毕竟常用的单词和词组是有限的,没有必要盲目地去背单词,生僻的词更不用去记。初中时你就比较讨厌学习语法,但语法是语言组织的规则,单词和词组要能组成完整的句子、优美的文章,都离不开语法,就像我要把买来的珠子串成漂亮的手链,需要一根合适而牢固的线。高中英语的语法比初中更细、也更复杂一些,但基础的部分在初中都学过了,所以暑假里你有必要将那本《初中语法大全》再翻一下。另外,现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也十分丰富,听力、口语的学习材料都可以下载。

你现在就向我咨询有关文理分科的事情可能有些早。高一这一学年中所有科目都是需要学习的,千万不要现在就产生倾向性,对某些科目的学习敷衍了事。你一直都喜欢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也可以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了解一下这些学科跟你以前的理解是否一致。或许你会发现,文科除了书本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而理科除了习题,也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当然,高中阶段还是基础学习的阶段,不管你选择什么科目,跟你将来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没有太多必然的联系。我高中选择的是物理和化学,但大学我读的是心理学专业,无论高中还是大学,我都喜欢我选择的专业。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高中选择文科,大学再选择理工科类的专业,因为缺乏三年的理科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训练,适应难度会有些大。根据我的经验,“弃文从理”要比“弃理从文”稍难一些。不管怎样,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选择的,这样的学习才有乐趣。

最后送你一句话:“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高中老师经常告诫我们的话。我们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些最应该去做的事情,只有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了,我们才不至于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回首往事时懊悔。在高中这个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莫过于好好学习,多积累知识,争取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三年之后,当你踏入大学校门时,你就会明白,曾经的困苦与坚持,曾经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