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普洱茶文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02 10:21: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普洱茶文化论文

第1篇

浅论普洱茶与紫砂壶的关系,是个人的体认,不见得正确,还请过路高人不吝指正!

说普洱茶与紫砂壶这两样我都爱的宝贝吧。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区分生茶与熟茶,生茶必须经过一定时间与条件的存放,才能够“越陈越香”,也才能够达到品饮的要求,而我手上的生茶大都尚未“经过一定时间”,所以还是以可以立即饮用的熟茶为讨论对象。

我以为,润洗过的熟茶“冲泡”应该以舍“冲”取“泡”为主,换句话说就是由壶边入水,尽量降低冲水入壶的高度,让热水缓入壶中而不搅动茶叶,满溢,盖上壶盖再淋壶,出汤!这样泡茶的原因是要用“闷泡”的方式让普洱茶内含物质在水温的作用下逐渐的,缓慢的释出,而这个逐渐的,缓慢的释出与温度十分有关,因为普洱熟茶属高发酵茶类,内涵物质较为丰富(同理,是否高发酵茶类用“泡”比用“冲”效果来的好?这个还得再研究!)这里所指的“温度”不仅仅是水温,还包括了茶器的保温效果!

紫砂壶由于砂质的结晶产生了所谓的双气孔结构,而这个双气孔结构类似于我们一般家用的保温瓶的双层保温效果,可是有趣的是紫砂壶的保温作用还兼具着“散热”的功能;这就是一般家用的保温瓶所做不到的!

第2篇

【关键词】普洱茶 包装设计 研究

1 云南茶叶发展历程

谈到普洱茶的包装设计,大可分为传统包装设计与现代包装设计两方面,云南普洱茶是―文化符号,岁月的变迁,普洱茶从内到外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普洱茶的包装向我们演示着普洱茶的发展历史脉络。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涵盖的设计内容运用的包装材料以及所采用的装饰图形等方面都有其特殊之处,这是和普洱茶属性产品形态、云南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关联的。

2 普洱茶的包装设计视觉分析 2.1 普洱茶包装的色彩设计分析

远看色,近看花,古往今来人们都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色彩作为商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不仅起着美化商品包装的作用,而且在传达产品信息和树立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据有关资料分析,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造型只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造型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

2.2 运用体现普洱茶属性的色彩设计

包装的色彩与商品内容的属性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姻联关系。每一类别的商品在消费者印象中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概念色”、“形象色”、“惯用色”,人们有着凭借包装色彩对商品性质进行判断的习惯。如橙色让人联想到水果,绿色使人联想到蔬菜,而深褐色被经常运用到咖啡和巧克力。这一视觉特点是由于人们长期的感性积累,并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而形成的特定概念。在同类产品中,同样也有色彩认同上的偏向性。如不同的茶叶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绿茶清新鲜爽;红茶甘甜味香;花茶清香味纯;而普洱茶给人的感觉是醇香回甘、厚重而具有历史文化感。

普洱茶有熟茶和生茶两大类别:普洱茶熟茶,外形色泽红褐、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普洱茶生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金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因此,在对普洱茶熟茶的包装色彩设计上,较宜运用纯度不高的暖色或中性色,如咖啡色、深暗红色、熟褐色、暖灰色、灰黑色等色彩。这些色彩较能体现普洱熟茶的文化属性与汤色特点。而对普洱茶生茶的包装色彩设计,较宜运用明度不高的中性色或冷色,如乳白色、中灰色、浅咖啡色、深黄绿色或米黄色等色彩。色彩的运用延续到外包装上,使内外呼应整体统一;色彩的运用能较准确地体现普洱茶属性,同时也方便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的辨别。

2.3 运用体现普洱茶品牌文化的色彩设计

普洱茶包装的色彩设计,有时可以运用品牌形象色来体现,运用合理能达到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品牌形象色是象征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和产品特性的指定色彩,是品牌标志、品牌标准字体及品牌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在进行品牌信息传递和塑造品牌个性的整体色彩计划中,具有明确的视觉识别效应,是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感情魅力因素。

2.4 普洱茶包装的造型设计分析

产品造型是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普洱茶包装设计的品牌塑造,不仅要有自己鲜明的色彩设计,而且应该拥有属于品牌自身的独特的包装造型设计。

2.5 普洱茶包装的图形设计分析

图形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是包装设计的关键。它不仅可以体现包装产品的内在个性和文化品质,更是可以超越国度、种族及语言文字障碍的视觉沟通语言。优秀的图形能使商品包装全然艺术化,进而产生对目标消费者和潜在目标市场的最大化诱导。

3 普洱茶包装设计创意作品分析

成功的包装图形设计,应该是能准确传达出包装品牌文化的内涵,即以能吻合包装品牌主题的视觉图形把商品的内容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云南普洱茶作为颇具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商品是其他地域、民族所没有的。因此,在为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图形时可以从云南各民族的艺术形式中提取跟包装有内在联系的图形元素,借助图形来充分地传达普洱茶的地域性、民族性,体现普洱茶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意境。可以从云南的绘画、文字、雕刻、建筑、服饰、生活器具等艺术形式中,只要能体现出普洱茶包装品牌主题特点或与普洱茶包装有某种联系的图案、图形,都可以作为包装图形的设计元素来使用。

结语

本文以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为切入点,对云南普洱茶属性、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包装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策略问题:在着手进行普洱茶的现代包装设计时,主张将悠久的普洱茶文化、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融入于普洱茶的现代包装设计中;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水平还处于需发展和提高的阶段,在丰富多样的云南普洱茶文化、云南民族文化、云南地域文化等特殊文化背景下,设计师应该深入研究、挖掘和提炼出能服务于普洱茶包装的民族视觉元素,通过对普洱茶包装中的色彩、图形、包装造型和字体等视觉元素的创新设计,实现普洱茶现代包装设计的品牌化、个性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赵龙飞,周红杰,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J].

第3篇

中国大陆真正进行普洱茶科学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初,这个时期的科学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在今天看来很多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相对也是落后。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普洱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北京马连道召开的国际茶文化节上,提出了科技含量会成为未来茶产业首要考虑的因素,科技会提升茶叶的价值和竞争力。次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将2008年定为“科学普洱元年”,倡导普洱茶进入到“科学普洱”的纪元。时任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说,“科学普洱在行动”的计划已经全面启动。时任普洱市茶办主任赵昌能说,“科学普洱”现在已经成为每次会议的主题,都会打上鲜明的科学烙印。

“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在2008年之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开始呈系统化、规模化趋势。大量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层出不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我们也习惯将2008年称其为‘科学普洱元年’。”这是普洱茶学者陈杰先生给出的总结。

2.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普洱茶的推广和普及力度越大,就越多人发问,普洱茶为什么可以“解油腻”?普洱茶为什么能“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普洱茶为什么会越陈越香?普洱茶到底是“药”?还是食品?等等,原有的“经验之谈”早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人们需要用更科学的实证方法来认识普洱茶,理解普洱茶。2009年4月,由云南省委组织部、农业厅、科技厅牵头,普洱市政府主办的“百名海外归国博士――科学普洱在行动”的活动,拉开了多层次科学研究普洱茶的序幕,在云南、乃至全国树立了一个好的科研机制:即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重参与的体系的构建。科学家们评价,“‘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这一架构的设置不仅满足了科学研究普洱茶的要求,也符合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主流思维。”

在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成立之前,中国大陆科研人员沿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发现了普洱茶的一些物质,也清楚知道它的功能。但是,仍存在很多的疑惑,知道它“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普洱茶中绝大部分物质还没有被发现,不清楚普洱茶内含物质到底有多少,普洱茶最核心的生命基石――染色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都存在很多未解之迷。

普洱茶学者陈杰先生在《从混沌走向澄明普洱茶的科学十年: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这样写道,“面对这样一些难题,我们首先应当清楚的是,解Q这些科学难题不是一个科研单位或几个专家学者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多个科研单位,甚至是跨省、跨国界的科研机构协同与合作,形成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氛围。以普洱茶生物发酵领域为例,它就涉及多个生物学门类,有生物科学(偏重于动物学、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偏重于实验技术,如细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生物工程(偏重于工业生产,如发酵工程等);生物医药(偏重于药品研发等);生物信息学(偏重于利用计算机解决生物学问题,多做蛋白质结构分析等);还有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等几十个专业。因此,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恰恰是基于这些因素作为出发点的。它不仅在中国茶业界树立一个好的科研思路,也必会为普洱茶赢得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得到了云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4000万元支持普洱茶科学研究,当时,已经成为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平台,没有围墙的研究院科研任务分为六个方面:

1、 基础研究。包括普洱茶内含的化学成分,大叶种茶叶的基因图谱、普洱茶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色、香、味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年份茶理化指标的鉴别方法与标准等等;

2、 功能性研究。包括普洱茶解酒与护肝的功能与机理,普洱茶解油腻、刮肠通泄的原理,普洱茶抗辐射的机理,普洱茶提升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等等;

3、 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研究。包括普洱茶降血糖的研究,普洱茶降血脂的研究,普洱茶降胆固醇的研究,普洱茶抗动脉硬化的研究,普洱茶抗癌的机理研究,普洱茶抗氧化机理的研究,普洱茶饮用安全性研究等等;

4、 传统工艺水平的提升。包括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的机理及发酵模型,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物酶及酶促发酵的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全自动流水线设备的研发,普洱茶压制设备的改进与提升,普洱茶无菌化生产流程环境要求与标准,普洱茶环保包装物的选用与标准等等;

第4篇

关键词:桐城小花;地域文化;茶叶发展

一、前言

桐城地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桐城小花是桐城的地方特产,历史悠久,馨香四溢,为明清贡品,声名远播。桐城虽然文化气息浓厚,但却没有将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桐城小花茶叶相联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小花茶的营销停止不前。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解析桐城的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在桐城小花茶的营销中的植入问题,明确其现状与不足,通过实证分析为桐城小花及我国其他各个地区的土特产营销提出建议。

二、地域文化与土特产营销理论分析

1.地域文化的特征

地域文化具备地域性、丰富性、稳定性三个基本特征。从本质上来讲,不管是哪种每种文化的特点跟其地域性相关,由于每种文化都有其固定的影响范围和其地域性特点。地域的文化特征是其自身独有的或者是独创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独特性并且与其他地域文化特征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地域文化的地域性是人们在该地域生产、生活、劳作,以及社会历史环境的演变中不断积累而成的。不管是历史古迹、地方文化传说,还是当地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传统和价值观等,无一不渗透着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在不同地域文化多具有的多样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上,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使不同地域的人在交流时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交流与碰撞,形成文化的交融,能够更高效的地解决当地文化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地域文化的层次性可以使地域文化按照不同的等级形成多种地域文化系统,按照等级层次由高到低进行细分,地域文化的种类由少到多,层次分得越细,地域文化的特征越具体。地域文化整体性是地域文化的丰富性的另一种表现,许多当地的地域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影响着当地社会整体的发展。地域文化是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单元,其有比较完整的体系。

2.地域文化与当地特产营销理论分析

当地土特产市场的发展需要当地地域文化作为动力,既要具备土特产自身的商品效应,又要通过土特产将当地地域文化传承下去,因此,在土特产品外披上地域文化这件外衣对当地土特产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特产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当地的的文化,并收集土特产的相关资料,例如民俗风俗、古老传说和名胜古迹、历史名人等等。产品的的文化特色都必须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展现出来。产品展现出的地域特色都是以文化元素为基础的。同时,产品包装在设计的过程中,所贯穿的设计思路也是以土特产产地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包装能展现当地的历史,民俗风情等等。一般地方的土特产大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气息浓郁。如果在包装设计方面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地域文化元素,不但可以突显土特产的特色,还可以体现出包装的文化价值。

地域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土特产包装的设计可以从中选取各种各样的文化素材。比如,中国的传统元素一般分为“形”“意”“神”三个方面:“形”是指形状、结构、色彩;“意”指这些形状、结构、色彩所代表的寓意,“神”是指当地文化的内涵。土特产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的效果。

3.地域文化对土特产营销的影响

(1)特产产地文化对土特产营销的影响

特产文化,将美食特产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利用民众唯特产是宝的心理,展示其独特诱人之处,故而消费者趋之若鹜。特产市场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其包含的文化因素作用越来越大。特产在销售的过程中,其提高特产自身的文化附加值,可以让消费者认可,使得该类特产在同类的产品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特产文化的核心是特产,突破点是文化。挖掘特产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将其所蕴的流行文化、文化理论、区域文化、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文化场馆及文化产业等相关信息充分挖掘。对于充分发挥特产资源优势,树立地区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销售地消费文化对土特产营销的影响

地方特产营销离不开当地消费文化,地方特产区域的选择是营销的首要考虑,需要考虑其有关系的文化面,是否有冲突。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当地百姓对该产品的接受程度的不同。并且消费能力也是其当地消费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土特产在营销的过程中,合理的定位对土特产营销十分重要,不仅如此,土特产营销时还要考虑其潜在的消费对象。

三、桐城小花营销的现状分析

2014年桐城现有茶园总面积4.45万亩,根据调查显示,今年桐城采摘园面积约4.05万亩,与去年相比增长4.7%,农户茶叶总产值达1.5亿元,茶业产业链上总产值将超2.9亿元。目前,桐城的茶叶多是当地消费,城市区居民茶叶消费人数最多,达到90%以上,山区农户茶叶消费人数为60%以上,郊区农户茶叶消费人数为50%以上。

四、桐城市小花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龙头生产企业少而弱,整体生产效率低下

在桐城市现有的小花茶叶生产企业中,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真正具有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很少。在桐城市的200多加小花茶叶生产加工厂中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不仅加工工艺不够规范、品质得不到保证外,年加工量也不及大规模企业的一半。不仅如此,小规模的小花茶叶加工厂其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没有能够延长茶叶生产的产业链。这样往往会出现产业产能低下的情况,茶叶的高额利润被其他公司所获取。

2.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品牌资源整合不够

同时,小规模的企业众多必然导致小花茶叶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加之对外宣传力度的不够,这些种种原因必然导致小花茶叶的知名度不够,很难做到“走出去”,对外的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辟。如果不加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品牌质量,小花茶叶的销量很难有质的突破。

3.对外宣传不够,缺乏营销力度

桐城市虽然在茶叶资源和茶叶品质等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过去的封闭环境以及当今的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了生产的茶叶大部分是在市内自产自销。不仅是宣传力度不够,桐城市的市场销售体系也不够健全,很容易导致销售混乱的情况发生。部分厂家仍然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原地待售,不愿意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从全国各大销售市场来看,很少能在常见的人口流动性强的场所见到桐城市茶叶的宣传广告和销售窗口。如果桐城市茶叶的发展还在局限于市内销售,不有所动作的话,其发展令人堪忧。

五、桐城小花文化营销的建议

1.发展经营体系,完善营销网络

在桐城市本地建立专业的茶叶批发市场,构建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方便各地客商与游客的商贸洽谈与选购;在各中心城市,可设立桐城市茶叶的品牌专营店和展示厅;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较大的站点,通过媒体广告和海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并设立不同层次的专柜,构建销售网络;鉴于超市的巨大辐射力,应积极推动茶产品进入超市设立专柜,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即将成型的便利交通网,打入全国各主要茶叶批发市场,提高桐城市茶叶的知名度,完善销售网络。由于旅游已成为桐城市的朝阳产业,可结合旅游的发展进行茶叶宣传与销售,如建立品茶园,发展采茶游等,让游客在逐步了解中认可桐城市茶叶。

2.积极弘扬桐城的茶文化

龙井、普洱、铁观音、碧螺春等名茶,都因为赋予了文化的性情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铁观音代表的是“功夫茶文化”,龙井、碧螺春代表的是“江南文人文化”,普洱茶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马帮文化,是茶马古道的精髓。至今普洱茶任然保留了茶饼、茶挂饰等传统茶。其独特的形式,都是其古老茶文化的象征。因此桐城在开拓桐城小花的过程中必须先把桐城的茶文化打出去,将其茶文化知名度提高之后,茶的销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将“六尺巷”之中的君子风范进行现代化释义―礼让的君子。因此,当地政府在进行茶文化推广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只是唱白话,如:领导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等等。作为公众都关注的部门,当地政府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君子风范,让大众看到一个君子风范的政府的形象。

3.注重桐城小花包装设计

茶叶发展到今天,已然不是单独供人饮用那么简单,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许多爱茶人士都会相互赠送茶叶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友谊,赠送亲朋好友固然包装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桐城小花也需要拥有独特有意义的包装。

利用现代设计手段,演绎桐城小花包装,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元素进行组合,而是给这些元素添加新的意义,把它变的时尚而又不失当地传统文化特性。人们都会喜欢一些有创意的设计,将传统进行创新,桐城小花包装设计才会有新的生命力。目前桐城小花品包装,工艺简单,没有新意。因此,在桐城小花的包装上应改革创新工艺、引进现代技术,使产品重焕光芒,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参考文献:

[1]池宗宪.普洱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123-125.

[2]王建民.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题目[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78-80.

[3]陈琛.地域性文化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及包装策略探讨[J].包装工程,2010.

第5篇

[论文摘要] 企业的经营策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然而,曾名扬海内外的信阳毛尖的经营现状却令人忧虑。市场销量虽在增加,但相对市场份额却不断下降,市场信誉也在下滑,豫茶的惟一名片似乎风光不再。本文从政府、茶商、生产、销售等多方面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能为毛尖的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信阳毛尖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其发展现状却令人堪忧:名声在外却一直走不出河南,想进攻却力不从心。特别是近年来外地茶的大举进攻,信阳毛尖一直处于守势状态,毫无反击之力。其绝对市场份额每年都在不断地攀升,但是相对市场份额却在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8年4月份,信阳第16届茶文化节暨全国名优茶博览会召开之际,有媒体报道说,网上很多关于中国十大名茶的排行里没有了信阳毛尖,在“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中介绍的十大名茶为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而“茶网中国”显示的十大名茶里有冻顶乌龙、云南普洱,而没有信阳毛尖和庐山云雾。这让许多茶农和茶商,以及许多群众十分痛心。虽经调查证实,该十大名茶评选并没有权威标准,但却折射出信阳毛尖令人担忧的现状。曾被坡赞誉为“淮南茶,信阳第一”的信阳毛尖,为何越走越有没落之势?基于此,本文将从经营策略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以企对提升信阳毛尖的市场份额提出对策。

一、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1.茶园基础差,产业化水平低。目前,信阳有茶园100万亩,实际可供采摘的仅有60万~65万亩,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建园基础较差,特别是早期建立的茶园,重数量轻质量,造成茶园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茶树生长衰弱。有的坡地茶园跑土、跑水、跑肥,茶树根系、吸收根少,影响正常生长,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低下、落后的生产状况使茶叶生产产业化水平较低,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不成气候”。

2.独特的制作工艺,制约了信阳毛尖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信阳毛尖是需要人工一点一点采摘下来的,4斤2两左右鲜叶才出1斤干茶,每到茶叶开采季节,信阳都会急缺采茶工。在信阳市的茶山上可以看到采茶工年龄多半在40岁以上,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外地茶商戏言道:“在我想象中,应是漂亮的采茶妹妹纤手弄茶,一看才发现遍地都是采茶奶奶、采茶爷爷。”现在招收采茶工越来越困难,劳动力成为信阳毛尖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炒茶专业技术人才偏少。许多依托大型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种茶户,由于自己不会炒茶,加之加工企业到6月份就停止收购鲜叶和加工,一年只能采摘一个月多的春茶,靠出售鲜叶获益,夏、秋茶无法采摘,导致每亩茶园收益相应减少。

3.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信阳市的茶叶产品中,大部分仍为散形茶,其中:“信阳毛尖”约占62%左右;炒青、烘青和蒸青绿茶等“小包装茶”约占33%左右;金刚碧绿、仰天雪绿、灵山剑锋、其鹏碧云、申林薮北、申林玉露等地方新名茶约占5%左右。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尚属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特别是一些县区仅生产高档春茶,夏、秋茶生产很少,茶树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4.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缺乏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第一,茶叶初制厂上世纪70年代前的占70%、80年代后的占30%,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第二,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第三,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提高。第四,企业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制约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第五,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缺乏战略协同和创新意识。而且,在这些企业中,最大的省级龙头企业“五云”、“文新”等品牌的市场占有量也不到1%。可见,目前信阳茶企处于强者不强,平者更弱的状态。

5.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足,精品缺乏。信阳市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0余个(包括专业销售茶商),而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品牌仅50多个。虽然也有“文新”、“五云”等经营不错的品牌,但其全国影响力并不大,即使在河南,很多茶叶消费者也并不了解这些品牌,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阳毛尖没能培养出来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整个产业还停留在小商小贩的水平上,既不可能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大手笔地宣传,也不可能对信阳毛尖产业整体带动。而云南普洱茶虽是近两年才“炒作”起来的,之前几十元一斤都无人问津,但后来达到天价,虽然已渐趋回落,但名声是出去了。就郑州市场而言,普洱茶店已占据了原来信阳毛尖很大的市场,称为毛尖极大的威胁。

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策略

1.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扶持政策,提高茶农积极性。在解决问题、推广信阳毛尖方面,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首先,政府可以考虑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良种化工程、标准化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建设、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及其他奖励补助。其次,对发展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茶农进行种苗补助,费用由市、县、茶农按比例分摊。第三,借助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龙头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第四,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从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做好推广工作。

2.着重基地建设,加快改造老茶园。政府牵头,以茶农、企业为主体,加快新良种茶园基地建设,形成多方利益的良性互动。根据信阳市的气候条件,积极选育茶树良种,改造低产衰老茶园,同时,规范栽培技术,以适应机械化施肥耕作、采摘操作的需要,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规模连片发展新茶园,以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

3.顺应市场变化,进行产区细分。曾经,为传播和推广整个茶产业,信阳政府曾规定凡是信阳产区的茶叶均可称为信阳毛尖。这个规定确实起到了好的效果,然而随着产业的逐级扩大,它反而成为制约信阳毛尖发展的瓶颈。很多外地人都知道信阳毛尖,但很少有人知道信阳毛尖的精品品牌,知道信阳产毛尖,但不知道什么地方产的。 原产地标志不清,毛尖也是有好有坏。所以,信阳毛尖要顺应市场变化,必须进行产区细分,可以尝试西湖龙井的做法,比如叫商城信阳毛尖、固始信阳毛尖等,也可以更加具体的划分产区,比如信阳茶叶品质最出众的“五云两潭一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连云山、云雾山、黑龙潭、白龙潭和何家寨,完全可以成为一张区隔产品的名片。甚至,可以借鉴国外酒的级别按产区细分、按酒庄细分的方法,具体到茶行、茶楼等,以有效细分。

4.积极推进多元化开发战略。多元化开发,是信阳毛尖复兴必走之路。首先,改变过去茶叶采摘和加工以绝对春茶为主的局面,采摘潜力巨大的夏茶和数量较少的秋茶,将夏茶加工成“茶球”、“茶条”或茶砖、茶袋,从而多角度推广信阳绿茶。其次,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加强茶叶深加工,加快开发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药用茶、食品茶、有机茶等多种产品,并延伸至日用化工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及其他行业中去,开发茶多酚片、茶叶保健枕头、茶叶酒、茶叶点心、茶饮料等市场流通快、热门、利润空间大的东西,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5.稳步实施质量推进战略。质量推进战略主要有两层:第一,生产质量的推进。政府配合企业选育茶树良种,实行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建立一套从茶树育苗、茶园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至销售各环节与国际接轨的茶叶技术标准,推进茶叶生产科学化、机械化,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管,保证茶叶的生产销售符合各项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第二,对毛尖质量认识的推进。真正体现信阳毛尖品质的应是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而并非是单芽。但由于缺乏茶叶品鉴知识,消费者盲目追求芽叶细小的绿茶,利益驱使下的部分商家一味迎合、甚至推波助澜地宣传芽叶细小的茶叶品极高,致使人们对信阳毛尖的认知误区加大。所以,信阳毛尖在推进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要不断向消费者传播毛尖的品鉴知识,以保证消费者对毛尖质量有一个科学的鉴别,在销售层面上打假维权,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2]胡大力:企业竞争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包装设计,民族化创新

包装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包装起着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宣传商品,树立品牌的作用,包含了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众多要素。

现代包装艺术追求个性语言,其从属性与独创性在追求完美和协调的过程中寻求着独特的艺术欣赏魅力。要做到包装的美观、个性,好的设计构思尤为重要。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档次,提高商品的价值。富有人性化的产品容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和心理、生理的满足与快乐。

笔者以为,可从包装设计的内容元素入手对此加以分析:

(1)包装材料。从自然经济时期竹、藤、茎、叶等天然材料到瓦楞纸、金属软管、聚乙烯等新型材料,包装材料不断推陈出新,现今已进入复合材料新时代。种类繁多的包装材料让我们在选择上必须要注重产品的自身属性和市场内涵。

(2)包装造型与结构。包装造型种类多样市场营销学论文,有盒类、袋类、瓶类、罐类等。结构可分为:便携式、易开式、开窗式、组合式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包装外观所体现的审美情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适用、方便和美观始终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包装视觉传达设计。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针对产品特性,通过运用文字、图形、色彩、标志等元素,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产品形象的过程。任何优秀的包装视觉传达设计无不是经历了缜密、成熟的设计构想后,才在审美意境和艺术风格上取得成功的。

包装之美贵在设计,设计之美贵在创新,而民族化创新是包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大师韩美林说:“艺术要达到世界水平,就必须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识”。诚然,民族传统的应用绝非只是对民族文化形式的直接搬套,现代意识的贯彻亦非国际主义风格的简单移植。我们应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吸收其“形、色、气韵”的内涵,同时,融汇包含了西方现代意识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属于自身的设计创新思路免费论文下载。这也在本质上符合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潮流。

十数年来,我国包装作品在国际上屡屡斩获“世界之星”、“亚洲之星”之类大奖,业界为人称道的新作也不断涌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加之成功演绎的典范。我们不妨从设计要素的材料、造型、结构、图形、字体、色彩等方面逐一加以分析。

(1)材料。国人自古就赋予了“包扎”以“礼”的内涵,选用陶瓷、叶草等作为包装材料。这不仅是防腐、消毒等的功能需要,更是传统文化的呈现,给人以浓郁的民族气息。传统酒类有其自身的本土属性,具有民族指代的丰富特质,因此,配以充满自然纹理和乡土气息的材料无疑是其包装的上上之选。如“ 酒鬼酒” 以捻结的麻绳和缝缀的麻袋为外包装,其质朴的陶罐盛酒器与压凸、烫色的水纹纸的组合,更给人以古朴浑厚、天人合一的审美感受。

(2)造型和结构。我国传统容器形式多样,它们大都造型饱满、敦厚、富有张力。这源于中国传统审美中追求圆满、完整、具有包容力的民族心理。在包装设计的创新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论文,我们可广泛借鉴民族建筑、家具、生活用品中具有国际共同认知的设计要素,创造出别致的造型和科学的结构。在包装设计中不乏佳作。

如,国内设计师根据川西出土的殷商时期三星堆青铜器制作的酒包装容器。其主体以三星堆人头像造型为瓶身,古朴大方。外突的双眼,飞扬的两耳,清晰的口鼻构成了其特有的造型装饰效果。加之包装外盒结构上采用了匠心独运的开合式展示,这些都使得其整体效果辉煌夺目,不同凡响,充分体现了一种极具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的美。

水井坊白酒包装设计是民族化创新的又一佳作。其内凸的六面表现出古井台的意境,寓意好水酿好酒,传达了佳酿的信息。同时,古井台台基则采用了传统的木门结构把纸质外盒和木质基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创意体现了中国式的高贵与威严,彰显品质。

(3)图形。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蕴藏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装饰图案的图形宝藏。它包含了国画、雕刻、剪纸、刺绣等工艺品以及大量在戏剧、服饰、脸谱、纺织印染等物品上寓意深刻、吉祥喜庆的图案。它们装饰手法丰富,追求圆满、完整、对称和稳重,极具装饰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它们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我们不能满足于照搬或删减,而是要赋予其现今的审美标准和技术手段。比如将图案的某些元素进行重构和转化,将某些图形的象征意义加以引申和拓展,做好二次设计工作。

茶叶作为一种极具民族性的商品,其自身属性使传统图形这类表现语言较之其它更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如“茶枕工坊”系列包装,采用简洁独特的云纹、印章、如意等传统文化符号,结合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烘托出其淡雅、飘逸的茶文化底蕴。这种对传统图形“以物传情”的合理应用市场营销学论文,减少了设计的商业气息,提升了文化意境,增添了时代的亲和力。

月饼包装是另一类典型的民族设计,其风格植根于传统又不断推陈出新。秋韵丽影系列包装是极具古典意蕴的作品,其素材主体选自金陵十二钗的形象。通过对图形的重构和篆刻质感的层次演绎,包装的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突显出民族化包装商品的文化品位与无穷魅力。

(4)字体。汉字是独特的象形艺术,是极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在包装中的运用是民族化精神形象与情感气质的彰显。书法与篆刻是汉字的外延展现,如与西方的“构成”手法糅合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普洱茶包装把汉字宋体笔画打散,大小不一,粗细不等地满版罗列,这种民族文化的创新演绎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标题采用虚实相映的手法呈现出书法字体的品牌名称,同时,篆刻印章的构成与书法字体相映生辉,起到了点缀、活跃画面的功能。汉字本身具备的形象美在这里已成为民族化创新的一种形式特征,准确、明晰的地体现了产品的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

贵府特醇酒系列包装则以青花瓷纹为底,衬托出产地的悠悠古韵免费论文下载。瓶标处施以蓝色字符,似古瓷拓片。而正中以印章艺术形式书写的贵府名称,其书体意态美的不规则性和渗透性与产品整体的严谨性巧妙而又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非凡的视觉力度,折射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意识。

(5)色彩。有道是,远看色彩近看花。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无论是朴素与浓艳还是大俗与大雅,在包装的民族创新中都拥有一席之地。民族色彩在感性化的基础上有着丰富文化寓意和信念。比如在我国的传统习惯中,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和富贵,它在民间习俗和礼仪交往中运用最多。又如皇家追求富贵和华丽,其色彩的运用多以金、银、黄、红为主色市场营销学论文,一些与宫廷题材相关的包装色彩上大多采用黄、金色调。

汉帝茅台酒包装为突出“帝王国酒”的尊贵品质,就运用了金光爵杯、玉玺盒盖,飞龙雕刻,双轴诏书等元素加以设计。其中,箔纸的亮金、印章的朱红、软绸的明黄对情调渲染构成了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色彩在此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文化特征。

采芝斋糖果包装系列的主色调是暖色。大面积明快的橙红色构成了商品特有的色彩基调,并利用补色和无彩色的隔离调和使品牌名称更加醒目,加之苏州传统文化中丝绸、工艺元素等的共同演绎,形成了其典雅美观,富有文化品味的食品包装设计。这里民族色彩以潜在的暗示和视觉的魅力吸引并打动了消费者。

任何艺术都是审美判断的结果,都是美的创造。对于包装设计来说,通过创新可使产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占有率。而创新融入民族元素之后必能更好的获取打动审美对象的艺术之美,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应汲取时代设计理念的精华,融合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兼具广阔国际视角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体现时代精神的特征。对于设计师来说,包装设计的民族化创新必将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曹方.包装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8

第7篇

关键词:西安店名属名业名通名店名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用语,它具有指称功能、区别功能、属和广告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应用现象,店名在结构上具有不同于其它名称的鲜明特点。西安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城市,其店铺命名既具有和全国其它城市的共通之处,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本文在实地调查大量西安店名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统计、分析和比较,深入解读西安店名的构成,以期对西安城市发展与经济文化建设有所助益。

我们对西安店名在进行调查时按照方位的具体分布,遵循既能全面覆盖,又能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商业街区,具体考察地点有: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书院门、金康路茶文化街、大唐西市古玩店、土门市场、轻工市场、康复路、赛格电脑城、火车站、张家堡、雅荷花园、大明宫、未央路、小寨、陕西师范大学附近的商业区等,共收集店名3352个。

一、西安店名的构成

在店名的构成上,学界有三分、四分和五分之说。我们借鉴了赵世举在《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中的观点,认为店名通常是由“属名、业名、通名”三项构成的。属名是指店铺所属的富有个性的区别性名号;业名是指店铺的从业类型名称;通名是指店铺作为商业单位的通用称呼。西安店名通过属名、业名、通名的排列组合,可以分为下列六类:

(一)只有属名

属名作为同行业同商业圈中最具有区别意义的部分,广大商家在这一部分大花心思,各种属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对所选的3352个店名结构统计中,单以属名存在的店名有816个,占到总数的24.3%,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其中西安东大街以及北郊雅荷这两个商业街区,单以属名作为店名的比例占了一半以上。统计发现,单以属名作为店名的多是以商品品牌为店名。如:

意尔康安踏石头记波司登柒牌鸿星尔克雅泰来伟志贵人鸟卡西欧联想李宁

在这些品牌中,外来词、英文、数字以及音译词的数量占了总体50%以上。如:

皮尔卡丹蒙娜丽莎NIKEadidasCAMEL

JEANSWEST(真维斯)SEMIR(森马)361°IAM27

除以品牌为店名外,风格独特、个性十足、标新立异的词作为店名也在纯属名的店名中占了很大比例。如:

潮流前线新新娘衫国演义城市心情唯衣新鞋来潮

张扬・新概念麻辣空间

(二)只有业名

在所有统计的店名中,单以业名作为店名的数量不多,仅有61个,占总数的1.8%左右。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此类店名主要集中在西安东郊金康路上的茶文化街、火车站、城南客运站附近。统计发现,纯业名店名有以下三个特征:

1.所经营商品自身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

铁观音龙井普洱茶虎啸岩富硒茶碧螺春

2.在文化层次较低或低端消费人群中具备简洁明了的宣传效果,能够建立实惠、廉价的商品形象。如:

铁板鱿鱼牛肉米粉三鲜丸子汤排骨米饭羊肉泡馍肉丁胡辣汤

3.特殊专业领域以专业性较强的商品或者服务为店名。如:

防腐保温数码喷墨全抛釉瓷片高分子免漆板外墙保温建材金银币

(三)属名+业名

属名+业名的店名共有1076个,占所调查店名总数的32%。这种店名结构既能通过属名体现店铺的个性,又能通过业名的提示明确店铺的经营产品和服务范围,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由于省略了通名,店名显得简洁明了,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这类店名比较受店家青睐,数量颇多。如:

舒华眼镜潮流服饰四季鲜菜 大众美食福康足浴小六汤包彭记蛋糕

(四)属名+通名

属名+通名的店名共有306个,占总数的9.1%。相对于其他几个商业街区,大唐西市的古玩店街区中此类店名数量相对较多,占到了当地店名总数的65.4%。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与此商业街区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古玩店以出售古董以及仿古装饰品为主,在装修风格以及店铺形象设计上多以追求古典、雅致为主,这就使得店铺的命名上也以追求古风为业界导向,于是形成以仿古崇雅店铺名称为主的集中地,店名多以两个比较古雅的字外加一个古式通名构成。如:

藏古斋玉漱阁聚雅堂厚德轩水墨坊德福居清心苑金玉记

(五)属名+业名+通名

属名+业名+通名的店名共1057个,占总数的31%,仅次于属名+业名的店名。从店家的使用心理来看,这种店名相较其他店名更有一种求稳求实的感觉,且具有更加强力的范围辐射效应,如康复路的鞋业一条街,店家相互比拼的心理造成了店名上鲜明的同构关系。如:

步云鞋业迈驰鞋业老北京鞋业老鞋匠鞋业 公牛世家鞋业巨康鞋业 百信鞋业

(六)业名+通名

业名+通名的店名是六类店名结构中最少的一类,在所有店名中仅有36个,占比类约为1%。相较于其他街区,火车站附近的商业圈中此类店名相对较多。此类店名平易大众,通俗明了,亲和力强,但是不能突出商家的个性。如:

洗衣店裁缝铺食品超市美发店调味居修鞋店四方宾馆

二、西安店名的通名分析

西安店名的通名使用纷繁多样、五花八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了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传统店铺通名仍居多数,但仿古通名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二是现代时尚流行词语不断进入通名。

在收集统计的3352个店名中,通名共有61种,其中以“业”为通名的店名共出现239次,占据总数的16.7%,传统通名“业、行、店、馆”共占通名总数的49.3%,可以看出,目前店铺名称中传统通名仍占多数。在上述传统通名中,“店”字共出现213次,占到了通名总数的15%。但是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店”字为通名的店铺涉及范围在逐渐缩小,比如“XX服装店”这种店铺名称已经很少见了,它不符合当下人紧跟潮流、求新求异的审美品位与审美追求,而以彰显个性为主的纯属名(多为品牌名称)店名的数量则日趋增多。另外,西安作为古老的历史名城,在不断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近些年来崇古尚雅的风气蔚然兴起。“堂、轩、阁、苑、坊”等带有古典意味的店铺通名如今大行其道,辐射面越来越广,除了出现在古玩店、茶业店、字画店、药店等店铺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休闲娱乐会所、餐饮住宿以及商业楼盘等命名中,店铺主人旨在抓住当下人们崇古、仿古的思想热潮,同时以标新立异的店名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为自己的店铺平添几分古典雅致的情调,这种情调与意蕴与西安古城的文化形象相契合。

新潮时尚的流行词语也不断进入西安店名通名的行列。例如,现今很多比较高档的理发店喜欢以“沙龙”为通名。“沙龙”是意大利语,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店家以“沙龙”为通名,意在体现自己店铺注重创造精品,在较小的圈子内营造充满创意和贵族气息的内涵。同样的还有以“XX形象公社”代表的时尚发艺会所,“公社”原意为有自己的经济实力或社会观点并生活在一起的团体,店家引用“公社”这一词多是受日韩现代文化的影响,抓住年轻一代对日韩偶像剧的崇拜心理,打出“公社”这一带有日韩文化的通名,使店铺与年轻人在心理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以年轻人为主体消费人群,具有追求新潮时尚的鲜明特点。另外,还存在“会所、街区、STYLE”等充满时代潮流气息的通名,这些通名与上述的“沙龙、公社”有着相同的命名理念,使店铺名称体现出紧跟时代潮流的时尚与现代的鲜明特色,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年轻的新一代的顾客群体主动选择此类店铺进行消费。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旧店名的变迁与发展,现代新店名的不断涌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西安店名是西安城市文化的一面镜子,多元化、丰富多彩的店名不仅折射出商家的经营方式与经营类别的多样化、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而且也折射出人们多元的价值取向、多层次的心理需求,折射出多元文化兼容并存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体现了当代国人、西安人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活跃的思维,这也正是当今中国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一个缩影。

(本文属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西安店名与城市文化形象互动性研究”,项目编号为[201210702126];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12JGY27])

参考文献:

[1]郑梦娟.当代商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06,(8).

[2]赵世举.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J].云梦学刊,

1999,(3).

[3]王玉华.店名修辞及其审美取向[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9).

[4]吕.天津商店命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和研究[J].天津:天津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