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放射科年终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2 02:56: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放射科年终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放射科年终总结

第1篇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看多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我时常想起,曾看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我端正思想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二、业务水平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用在医生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有临床医生的压力大,风险高,必须医术精湛,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现代化设备应用到了医学上,绝大部分医生在给患者诊断前,要依据医技科室提供的各种报告、诊断,然后结合患者症状来下定论,这样看,医技科室才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风险系数才是最高的,生怕漏看,错看,而让自己的错误报告误导医生诊断。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我的工作心态丝毫不为过,对待每个患者的X光片,我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正是因为压力大所以我不断要求完美,力求在技术上更精湛,不因为自己的水平低而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给医院抹黑。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宽视野,让理论辅助、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但理论与实践终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区别,很多时候面对新的病情我从书中找不到答案,一筹莫展,科室会诊大家的意见也莫衷一是,所以我就到Xx中心医院求教,终于解开心中疑团,回到医院后很多同事对我的这种行为不理解,或许觉得讨教的行为不光彩吧,但我认为在学术领域里,只有无知才是可耻的,求知无罪。

在不断的走、看、求教的过程中,让我清醒认识到,目前我们医技科室仍存在大量问题,急待解决:

一、客观上:设备落后、老化,致使成像清晰度低影响诊断,片子拿出去也影响医院声誉。有时候拿着别的医院的CR片子,我的脸上满是羡慕的表情,因为片子上,病人的病情清晰可见,漏诊的几率当然会大大降低。我希望我们医院也能引进先进的设备,虽然成本很高,但是我们Xx医院既然是乡镇中的一流医院,就应该有高于其他医院的设备,先进的设备在日后一定会带给我们更高的回报,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二、主观上:科室成员水平不一,良莠不齐,又各自为政,这势必会影响工作。

首先团队意识不浓厚,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有待于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会攻克道道难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过各种活动,听讲座学习,增强我们科室的团队意识。

其次,报告书写不规范,各写各的,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症率较高,导致临床医生不信任医技科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医技科室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而是形同虚设。所以在下一年里希望医院在搞业务学习时,能把一些时间放给各科室,各科室针对相应的业务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而我们科室,则可以开设

一、两节如何书写规范报告的学习。

再次摄片质量不高,除去设备原因也有个别医生技术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在里面。希望院领导能充分认识到医技科室的重要性,给予我们科室更多的关注,分批分期派出去学习,倾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

第2篇

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二.努力钻研业务

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给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全年无一人收红包。

四.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

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我们没有丝毫放松把好质量关,照片质量和诊断报告达到教学医院标准。这表明,放射科是一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队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全年无一例医疗责任事故发生。

放射科目前的问题

一.书写报告不规范,各写各的,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症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报告。

二.摄片质量不高,许多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有技术因素,有暗房及胶片因素。

三.部分医生服务态度较差,随意的趋向较多,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在院长的指导下,放射科党小组和科主任共同研究制定的改革方案如下:

一.规范书写报告,减少漏诊率。

1.采取复签报告形式。主班医师书写报告,报告形式分描写和印象,描写部分要详细规范,印象部分要准确;由副班医师复签后才发报告,当两医师意见不统一时可由主班先发急诊报告,第二天读片讨论后发正式报告。

2.当发出报告有误,需要修正报告时,必须经过两签报告医师。

3.中午及晚上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单独发报告,第二天早上读片医师审核,有误诊或漏诊时重发正确报告,并由值班医师追回错误报告。

4.复诊拍片对比必须拿到旧片对比,写出对比意见;旧片未归还,报告一律不发出。

二.强化执行评片制度,提高拍片质量。

1.由科主任主任组织和投照组长负责;

2.每位技术人员摄片后应在申请单上签名;

3.当天写片医师在写片时严格按照标准评出甲乙丙丁片及废片,甲乙丙丁片者应在登记在申请单上,废片则登记在专门的废片登记本上。x片质量评片标准按科内细则执行。

三.强化执行早晨集体读片制度,疑难片综合会诊制度及课室内部小课业务学习制度。

1.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和诊断组长负责;

2.读片时间:每天早评片之后。

第3篇

目的探讨财务内审在后勤物资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结合医院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前几年使用情况,区分基本物资和专用物资,进行定额管理,以提高员工的节能减耗的意识。结果未排除业务增长率情况下,办公用品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医用杂支有显著性差异,P<0.01。排除院业务增长率后,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费用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积极加强财务内审减少的物资浪费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有利于减少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内审;后勤物资;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收入出现了结构性的分化,在减少了药品加成以后,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和浪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凸显其重要性,其中医院财务内审在开源节流方面又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医院的主要开支在设备、药品、卫生材料和总务物资等方面,我院财务科在医院改革来临之际,对总务物资方面进行了指导性的控制和内审,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了定额管理机制,提高了员工的节能减耗的意识,减少了对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等低值易耗品的支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何谓财务内审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审的主要内容:(1)年度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2)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情况;(3)债权债务的增减情况;(4)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5)职工绩效的发放和离退休人员费用支付情况;(6)车辆费用、招待费用、业务费用的支出情况;(7)上年度财务内审时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8)本单位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财务内审在实际中的应用

医院每年的资产总额近千万,但总务物资价格便宜,数量众多,达上千种。在人们心目中,A4纸、圆珠笔和擦手纸等价格不贵的小物资,在工作中不是很在意,因此,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如何管理好这些不起眼的物资,体现“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为医院医改作出示范,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1]。总务科统计了前3年来的物资各类别领用情况,从材料(办公用品、电器材料、建筑五金材料、医用杂支和医用印刷品)、低值易耗(被服)、房屋和一般设备中,提取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品名和数据作为基础内审标的。

2.1将办公用品、医用杂支按服务类别分级一级按住院类、门诊类、医技类和行政类进行划分四大类;二级按考核部门进行统计分类,求平均值作为基数,其中剔除大型活动、一次性突发性事件、工会福利、B超卫生纸、体检中心医用、心电图室医用电池、妇科用卫生纸等与临床患者关系密切的物资。

2.2列出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内的近3年来的所有品名确认临床每个考核科室的物资分为两大类基本物资和专用物资。基本物资目录为与临床病员相关性不大、个别科室或非临床诊疗程序中强制性物品;专用物资与基本物资相反,如:院办复印纸;门诊部的一次性水杯、纯净水;心电图室的专用电池;B超室和检验科的方草纸;B超和心电图的报告纸、放射科大塑料袋和报告纸;检验科的A5报告纸;妇科的卫生纸;行政部门复印纸;各临床用的热敏纸、领单打印纸、70g病历纸、洗手液;手术室的小塑料袋等。

2.3确定相应定额基数基本物资在前3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控制,设办公用品为行政类、门诊类和住院类每人每月15元,医技类每人每月20元;专用物资参考了前3年均数。

2.4包干额度仅限于开展日常工作的消耗如因开会、义诊咨询和其他特殊活动需增加此类物资供应,必须由相关“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并提供物资需求计划报本部门分管院长和后勤分管院长审批同意后由总务科负责供应,所使用物资不占用科室(病区)包干额度。

2.5明确奖惩各科室(病区)包干范围内的后勤物资领用总额超过当年包干总额的部分,即超支部分,50%计入科室(病区)下月成本,另外50%从科室(病区)年终奖金中等额扣除。包干范围内的后勤物资领用总额少于当年包干总额的部分,即结余部分,50%扣减科室(病区)下月成本,50%在科室(病区)年终奖金中等额增加。

3结果

3.1统计学方法数据用MicrosoftExcel2003及SPSS19.0软件计算和处理。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内审管理后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总标的物总额明显下降减少了11%,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1).

3.3内审管理后办公用品基本物资标的物金额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348,(P>0.05).

3.4内审管理后医用杂支基本物资标的物金额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6,(P<0.01).

3.5内审管理后剔除业务年增长率办公用品金额未见明显下降即业务增长率本年度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长14.74%,则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专用物资金额未见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

4讨论

4.1财务内审效果显著

本办法执行以来,本年度的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比上两年度有明显的下降,总金额下降了11%。(1)其中表1中的2月份数据比上年度高,主要是由于春节期间,备用货物明显增加;5月份增加数据是由于办法试运行后,未及时进行奖惩,导致各部门将多余的额度大幅兑现货物。(2)表2中的办公用品未见显著性差异,是由于其中几个月的数据波动大,而总额不大,同时工作量也明显增高。随之消耗增加所致。剔除业务增长率,具有显著性差异。(3)表3中的医用杂支由于员工的节能减耗意识增强,浪费明显减少,本年度与上两年度在未剔除业务增长率的情况下已有有显著性差异。

4.2提高全体员工节约意识

总务物资在全院物资总额中占比不是很大,且比较零碎,品种多,在实际中容易忽视,浪费得比较多。本办法基于利用财务内审管理,参照前3年的使用情况进行内部控制,从而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节能意识。

4.3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前期的统计数据要准确,范围要明确;二是定额标准要客观,适度偏紧;三是临床沟通要广泛,要与每个部门科主任细致探讨,区分基本物资和专用物资;四是对于特殊活动(如大型会议、义诊、体检等)所需物资严格把关,分管领导要签字确认;五是严格执行奖罚,及时落实到位。

总之,通过财务科内审控制,能有效减少浪费,为科室的全成本核算起到推动作用。医院应该加强各个环节的财务内审,无论是医用耗材、药品设备购置还是总务物资。财务内审的核算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层次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医院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同时通过财务内审,也减少了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做好年初财务预算和年终总结提供保障[3]。希望以此为示范,加强医院内审管理,使得我院的物资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医院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建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5):48-50.

2许建秦,夏军,石卫东.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探索与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4):50-53.

第4篇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适应体检特点且符合体检要求的体检工作流程,以提高体检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使受检人员轻松满意。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柳州市工人医院20个站点包括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科、放射科等功能检查处传入的受检人员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结果实践一年多以来,体检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加快了体检工作流程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体检医生节省时间及减轻负担,较准确地达到了体检预期要求与目的。结论该系统值得在医院体检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案系统计算机化医院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健康普查作为防患于未然的主动预防措施在人们思想中已有很深的认识。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成立了专门的体检科,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管理方式仍然很落后。我院在2003年成立体检中心,年体检量40000人次,当时在检前申请单的准备及检后资料汇总方面均用手工操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编号重复,漏号,检查结果收集不全、不及时等。为了提高体检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我医院体检中心于2006年1月开始应用适合我医院体检中心特点的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managermentsystem,IMS),它是利用计算机对体检工作流程、结果收集、结论汇总、报表统计及资料保存进行运作与管理的系统化方法[1],通过1年的探索与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系统的运作方法及功能

1.1运作方法

IMS共设20个站点,网络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放射等功能检查传出导入系统。先在指定系统中录入受检单位或个人的基本资料,选择检查项目,打印体检指引单和条形码。受检人持指引单到各科室进行体检,各科医技人员检查后将体检结果录入电脑。待全部检查结果输入到位,电脑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和智能化总检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总检医师浏览修改确认后,护理人员打印体检报告交给受检单位或个人。

1.2系统功能

1.2.1单位信息管理

包括对单位代码、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银行账号及体检时间等信息的录入,并可进行增加、修改和查询。登记人员将体检单位资料输入系统,并由系统自动分配一个6位数代码,即可在查询系统中查询单位基本信息,以便沟通和联系。

1.2.2人员信息管理

主要是对受检人员原始资料的管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属部门、既往病史、检查项目等信息的录入、增删、修改和查询。系统自动分配的个人代码则保证唯一性,可避免手工编号出现的漏号、重号。

1.2.3医师工作平台

医师工作平台为三种界面(医师检查界面、功能检验界面及总检界面)。医师对各科室各项目的检查情况,系统已进行概括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列出,供其选用。操作基本可以不需逐字输入,鼠标点击即可。检验项目,由护士采集血标本于贴有条形码的试管内并扫描录入电脑,受检人信息即传出至检验科,次日导入检验结果。

1.2.4信息查询系统

包括单位资料查询、预定历史查询、体检状态查询、完成情况查询及体检报告查询。通过选择查询可得知每个人的受检时间,当日受检结果录入有无遗漏,各项结果是否及时导入,总检时间,打印报告日期等。还可查询已预定的体检单位、项目及人数,以便安排充足工作人员,进行宏观调控,做到有备无患、有条不紊、有错即纠。

1.2.5统计报表工作

统计报表包括医生工作量、科室工作量、体检收入、单位体检小结、计划生育查环查孕、单位结算等。为各项工作报表和年终总结提供数据,也为常见病多发病资料收集提供依据。

2效果评估

2.1方便医护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手工作业过程非常繁琐,重复性强,工作量大,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易出错。申请单准备方面:需在7~8张申请单上编号、填姓名、性别、年龄等并盖项目章,准备1000人申请单需要2~3人一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现系统1人操作直接导入名单,1h即可完成。资料汇总方面:过去需将各科体检报告一一取回,对照预定项目进行汇总装订,现体检人员只需在系统上导入查收即可自动汇总。总检报告方面:过去将汇总好的报告本交医师手工书写总检和建议,体检量大时,医师常需加班来完成,现系统智能化完全替代,医生只负责查对,点击确认即完成。

2.2避免未检、漏检,及时纠正错误

手工操作时,检查单多、散,易丢失,未检、漏检项目也不易被发现。现体检结果自动汇总,资料管理员负责每日在电脑中检查(未检项目有明显标志),发现未检项目则及时查找。如属漏查、漏录的,与有关人员联系,进行补检、补录。及时纠正了错误,提高了满意度。

2.3字迹清楚易辨,减少查询投诉

手工填写的检查申请单和检查结果,字迹不易辨认,现体检项目不但打印在指引单上且有提示,简单明了地起到了导检作用。体检报告单及总检意见同样清楚易辨,减少了病人对医生书写方面的投诉和询问。

2.4资料永久保存,健康有效管理

过去,体检资料全部交给病人,结果无法保存,且无法对每个单位的体检情况进行小结汇总。现系统不但可以永久保存体检资料,而且可对每个单位的体检情况进行总结!使体检单位对员工的健康状况有了全面宏观的了解,有利于复查和追踪,真正做到有效的健康管理。

2.5动态掌握运作,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运用各项查询功能,动态掌握科内工作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存在问题,真正为受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6强化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IMS的应用,医护人员自觉加强了计算机基本功的训练,为了解答咨询,她们更是强化了再教育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士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的护理管理督促护理教育的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3讨论

为适应越来越大的体检工作量,我医院体检中心应用了IMS。只有把工作需要的管理内容融入计算机管理中,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提高管理水平,为我们的工作带来高效率、高质量。在此过程中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理顺了体检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之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目的,也为体检管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和减轻了负担,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3]。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IMS是一项较先进的体检运作及管理方法。但如何保证IMS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应用中充分肯定其优点,制定有效措施,消除IMS在应用中的缺陷,增进与医技人员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就能较好地为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的人造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静文.预防性健康体检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J].广东卫生防疫,2000,26(1):94-9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