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21:15: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范文1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范文2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要熟悉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实施切实可行的教法,才能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畴和深度、广度、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方向,要全面提高数学质量,就必须正确、深刻领会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科学,概念、法则等叙述必须准确严密、所有的法则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论证。
我们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教长方形的概念时,让学生先观察长方形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图形,分析它的特征:有几条边,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有几个角,用三用板的直角比一比,看每个角是什么角,最后形成长方形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方法。教学正方形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把两种图形加以比较,弄清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获得概念更清楚。
除上述的,还有几个更重要的方面:
备课:备课是教师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备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二是认真钻研教材;三是了解学生;四是组织教材,选择教材;五是教具学具的准备。
上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术、技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但备课毕竟不过是个计划,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作出很大的努力。
作业:作业的布置和批发,是使学生巩固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养成独立作业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年级都要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但作业不能太多太繁。批改作业时要认真细致,在批改下次作业时,首先要检查上次作业中的错误是否订正,评讲时应让学生发表意见,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讲评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范文3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一、抓住学生特点,游戏引入,在玩中练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吧。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学会使用鼠标》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怎样握鼠标,怎样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这些要点的话,学生不但不愿学,更不愿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玩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单击、双击、拖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讲解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在后来的练习中,我又让学生练习了《扫雷游戏》,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二、小组协作,互助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像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他告诉了我们合作、交流的好处。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后就可以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
1.“能者为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例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初学者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训练。但也有的学生对电脑很陌生,操作时很僵硬,所以我就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而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这样互教互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优助差”,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同学之间互助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学完word的基本操作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小组内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输入文字资料,有的负责制作图片等。同时,小组之间还在局域网上共享搜集到的资料,一种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们的学习更加愉快、更有成效。
3.充分利用学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一些学生往往提前掌握了本节课的讲解内容,并能够做出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询问之下,原来他们的父母平时也在指导他们的计算机操作。于是我便利用这个时机请这些“高手”来给其他同学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并帮大家解决一些课程内的难题。此外,在日常学习中利用这些“高手”的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那些理解速度较慢的同学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对学生分组,每一组中安排1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小组同学学习,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分享、协作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另外锻炼了他们互相帮助的能力,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地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操作软件技能是计算机教学的另一重点,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从综合来看,适合学生用的软件总要用到回车键和方向键去选择菜单或目录,另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屏幕的提示,学生明确方法后,就可在教学软件中任意地调用操作。如教学益智游戏软件,我先把将会出现的画面讲清楚,让学生心中有底,然后出示投影片讲如何用这几个键去操作。当学生明白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这样既节省了许多讲授时间,又可由学生自己分配时间练习,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方法的“活”,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五、组织竞赛,提高操作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操作是主要内容,所以应尽量避免类似于语文数学的书面化考试。那么如何检测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采取的是竞赛形式。竞赛既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如在练习指法练习时,最后阶段我利用金山打字小精灵,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谁打得最快最准,最后还给他们颁奖,整个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实践小结,体验成功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如何在小学艺术音乐课堂中拿掉故事中的“玻璃罩”。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为主,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倾听和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他们自由而灵动地感受和领略大自然中一切优美而动听的旋律,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链接学生生活,让其成为“艺术”之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涉及的知识都与学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身边环境中的声音、节奏和图象等,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我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在了解“国旗组成”这个环节中,我问学生在哪里可以看到国旗升起,学生积极发言:除了升旗仪式上,还有亚运会上,田亮哥哥得了跳水金牌,在发奖仪式的时候,奏起了中国的国歌,我们国家的国旗还在中间升得最高呢;还有郭晶晶姐姐也获得了金牌,我们国家的国旗也升起来了等等,一时间课堂成了运动场上夺金牌大战,你一句我一句,课堂活跃起来了,在浓烈的氛围中,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国旗代表我们祖国的尊严和骄傲,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此时,我抓住学生这一真切的情感契机,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在含义,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鼓励学生多维.让其多为“艺术”增色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学习音乐。我们教师要多问学生“想怎么唱?”“想怎么说?”“想怎么表演?”等等,用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话语来创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学习音乐、创编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例如教学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时,我问学生:“你们观察过夜空里的星星吗?它们能连成什么形状呢?”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好丰富,有的说像勺子,有的说像小狗,有的说像牛郎织女,真是五花八门。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接着继续扩散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随自己所想的星星形状,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边唱边表演出夜空里自己那颗闪烁的星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唤醒了学生对夜空原有的认识,激励着学生自由的、多维化的想象,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我看到了所有的学生都进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三、创设相应环境,让其亲为“艺术”实践
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开展种种带游戏、竞赛的教学活动,借助音乐游戏、集体舞等艺术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踏入自然感受音乐。通过各式各样的艺术课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经验。
如,在上《奇妙的声音》音乐欣赏中,我把教室设在了校园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几十个孩子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开始上课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声音》。请全体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都听见了什么声音?”“想象一下,现在操场是一幅什么画面?这画中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校园里学生在玩耍,在运动),并让同学根据所听的声音模仿出动作。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他们进行拔河、跳绳等游戏,巧妙地创设运动场景的声音,让学生在具体的运动中体验“加油”、“喘气”等声音。在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把音乐、体育、美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设一幅生动的图画,充分利用资源,优化教学环境,真正做到了以音乐为主其他为辅的多科综合实践艺术课。
四、适时引导主动。让其变为“艺术”主人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成人;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髓芯减压植骨术;临床效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发生于30-50岁的年轻患者,是因股骨头血运不良导致股骨头和髋臼丧失连续性、关节塌陷及软骨下骨坏死等情况,约80%的患者股骨头会塌陷,临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5%-12%的患者最终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早期针对股骨头缺血行坏死进行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逆转或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治疗方法主要有髓芯减压术、股骨截骨术、腓骨移植术、电刺激法等。心减压植骨术是传统的保髋手术,钽棒植入技术是近年临床引进的一种新技术,我们对63例股骨头缺血性患者分组实施了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进行治疗,旨在比较上述两术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3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23-62岁,平均42.8±6.8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活动受限,偶有跛行,原因不明的髋痛,X线提示股骨头边缘增生、塌陷、shenton线不连、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患者确诊双侧股骨头坏死9例,右侧股骨头坏死26例,左侧股骨头坏死28例;病因:酒精性17例,激素性24例,创伤性10例,特发性12例,63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术式分为钽棒组35例和植骨组27例。
1.2手术方法
1.2.1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患者仰卧,大腿内旋15°,硬膜外麻醉,确定中心隧道位置,切开暴露股骨皮质,沿小转子稍上方画水平线,选择与股骨外侧皮质处交叉点为进针点,钻入导针,进针方向为股骨小转子上方与坏死区中心的连线方向,在C臂X线正、侧位透照的辅助下,使导针尖端进入到坏死股骨头内侧距表面5mm位置处,应用空心钻扩孔,使直径至9mm,到达坏死骨区域后,于坏死区域取骨组织活检,再次扩孔至直径达10mm,扩孔最大深度为至股骨头表面内侧约5mm处;去除导针,探测需植入的假体的长度,攻丝并植入钽棒(多孔钽金属棒,呈圆柱形,前端半球形头,干部直径10mm,长70mm-130mm,长度每增加5mm为一个规格,末端有直径14mm的螺纹,长25mm,可固定于股骨外侧皮质),至满意位置,逐层缝合伤口。术后1月内完全不负重,1个半月后可部分负重,2个半月后可完全负重。
1.2.2髓芯减压植骨术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于股骨大粗隆下3cm外侧纵行切开长约10cm的切口,于股骨臀肌粗隆水平线与股骨大粗隆外侧垂线交点处外上方钻孔,将髓芯减压器旋至股骨头病变区边缘处,旋进活检器,旋入过程中会感觉到的病变组织十分坚硬,控制活检器旋入的深度,避免误入关节腔,取活检,拔出活检器,此时可见活检器前端有蜡状较松散的黄白色病变组织。旋出减压器外套管,刮除病变组织,于同侧髂骨取骨,剪碎骨柱进行填塞,行髓道植骨术,用完整的髂骨骨柱封堵骨隧道,加压挤劳,切口缝合,术后1月内完全不负重,1个半月后可部分负重,2个半月后可完全负重。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术式围手术期相关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及镇痛泵使用的天数)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差异。髋关节功能的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条目有日常活动、疼痛、畸形、行走距离、行走辅助器及活动范围6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χ±s表示,平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2.1围手术期相关参数比较钽棒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比植骨组患者长,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上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髋关节功能比较术后两组患者Harrisi评分较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髋关节置换,该法治疗效果好,适应症宽,目前是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金标准,但是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年轻患者并不合适,因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同时随病情的发展假体还需要进行多次翻修,所以保髋治疗仍是年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最佳选择。保髋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主要有介入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避免负重及保护性负重等方法。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髓芯减压、带血管的骨膜移植、带血管的骨移植、截骨术、血管束植入术等。保髋手术的目是清除股骨头病变区内坏死骨、降低股骨头内压力、改善或重建股骨头内血供、诱导新骨生成、恢复股骨头外形、为塌陷区域提供力学支撑[2]。
髓芯减压植骨通过隧道植骨,支撑软骨下骨板,降低了股骨颈骨折的风险,充分为股骨头减压。但是该法不能保持修复过程中为股骨头提供有力的支撑,股骨头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因此并不能阻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股骨头坏死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和生物力学因素,股骨头坏死区周围应力集中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负重区软骨下骨力学性能降低,使软骨下骨应力增大,直接导致软骨下骨板断裂、塌陷[3]。
多孔钽棒与人体生物相容性高,与骨髂弹性模量相当,其独特的骨小梁样及多空样构造可促进新骨向内生长,重建股骨头血运系统,同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3]。对于早期坏死的股骨头,钽棒植入术通过钻孔、扩髓充分对股骨头病变区减压,同时去除死骨,植入的钽棒在坏死区域支撑关节面,诱导骨再生,完全复合保髋手术要求。本研究短期随访结果显示,钽棒组术后Harrisi评分显著高于植骨组,提示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可明显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良好的股骨头无塌陷,同时具有微创优势。但是髓芯减压碳棒植入术手术适应范围较窄,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效果较好,而对于坏死囊变面积过大的患者,手术效果不佳[4]。另外钽棒头与尾端连接部位是应力区,容易增加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风险[5]。多孔钽棒植入术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①病变区域广泛,一根钽棒支撑效果差。②X线不能准确判断股骨头坏死范围,对早期股骨头坏死不能及时发现。③因系统性疾病的进展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治疗效果差。因此我们建议,在影像学测量技术支持及CT、MRI检查支持的条件下,对于Steinberg分期Ⅰ期和Ⅱ期、受累范围
综上所述,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和髓芯减压植骨术均能较好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要优于髓芯减压植骨术,适用于Steinberg分期Ⅰ期和Ⅱ期、受累范围
参考文献
[1]翁习生,翟吉良.多孔钽金属棒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8,1(4-5):339-343.
[2]张天宏,安荣泽,朱劲松,等.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粗隆骨瓣转移在股骨头重建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2):111-112.
[3]张劲松,杨述华,许伟华,等.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5):333-336.
《湖南教育》的记者说要来采访我,其实我脑子混沌,因不知道从何谈起,便也没有任何梳理和准备,只是拿出一些我写的随笔感悟之类的,企图蒙混过去。
要我上课,这是我顶乐意的一件事儿,可是现在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分管教学的中层管理者了,没有了专属的数学教学班。好在我每天和老师们一起备课、议课、反思,与数学教学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常常,我上午审阅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教案,下午又查看二年级“百以内加减法”教案,这样的工作方式也让我有了整体把握的“用武之地”。尽管没有自己的教学班有些失落,但这样的方式或多或少是个弥补吧。
尽管我是数学系的“科班”出身,但在我的学习生涯里,我都是满足于老师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想过数学对我将来能有什么用;在我的大部分教学生涯里,往往也是教材要我教什么我就教什么,没怎么想过数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给了我什么,又能给学生什么。直至多次听到:你办事、说话、写作的思维方式,很有数学特点。我才仿佛想到,或许,真是数学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塑造了我的思维方式。这么说来,没有了“数学”,人的思维就有些不完整,“数学”不就是使人变得更完整么。我心中的另一个疑问也渐渐找到了答案――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怎样的数学?我想,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唯有在数学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生命成长,这,就是我们要带给孩子们的数学了。我这样想了,也作了小小尝试,并在不断的思考中校正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指导,同行对我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了。现在,我还有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同事们交流、推广,使得我们的数学组在全省也小有名气。心中的那份得意,自是溢于言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在生活中,处处需要用到计算,小到买菜、买米,大到工作、家庭的资金使用,都需要计算。在小学的学习期间,计算能力更是贯穿其中,计算是小学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使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但是,教师和学生常常忽视这个问题,计算不准确、小数点错误、验算不合格更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根本动力,更何况比起语文课的生动故事、美术课的随笔涂鸦、音乐课的唱歌跳舞、体育课的运动玩乐,数学课上的计算是多么无聊枯燥。所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模拟买菜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到计算的重要性;在背乘法口诀时,组织学生互相检查背的情况,开展背口诀的游戏,有赏有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1.提高心算能力
心算是计算能力中的一项特殊的技能。现在有很多心算神童,也有许多人可以心算出成百上千的位数。作为一名小学生,只要达到能够心算出100个数以内就可以了。心算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每次在课堂上花费几分钟让学生心算,就能取得熟能生巧的效果。
2.记住常用数据的结果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大小有限,出现的数目有限,有些数据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尤其一些不太好计算的,如带小数点的,在计算的时候特别麻烦,如果记住常用的一些数据,尤其是九九乘法口诀,在四则运算中就能够加快速度。最好做到脱口而出,一些小数点、百分数、分数的常用的数据也记住,在混合计算中尤其有利,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3.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规律
要培养计算能力,数学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牢固。第一,一些数学计算的基本知识,如运算的性质、运算的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第二,完全区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不同的算法,如分数中的通分、约分、带分数和假分数,小数中的小数点的移动,百分数和分数的换算。第三,掌握计算的规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好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第一,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一道数学题的基础,如果在审题的时候发生了错误,理解发生偏离,计算结果一定是不对的。计算时,首先要看要求的结果是什么,再看有无特殊运算,确定运算的顺序,最后注意特殊的数,小心对待。
第二,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在计算中,马虎最容易导致错误的出现。因此,抄写题的时候不要丢掉任何一部分,要做到和题目一样;计算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能落下任何一部分;最后,小数点的位置一定要点对。
第三,书写习惯。在计算的过程中,字迹一定要清楚、整齐。写字不一定好看,但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清晰整齐,最好不要有修改的痕迹,影响美观。
第四,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人无完人,谁都不可能保证计算不出错误,验算为计算的准确率更加了一层保障。验算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计算的步骤再进行一次计算,另一种是根据结果往回推算。验算是一种很好的计算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应该养成这种习惯。
第五,收集错误题目的习惯。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善于收集计算错误题目的习惯,善于从中总结出自己平时知识学习的盲点、记错的公式和习惯性的错误题型,把自己常错的题型、常常混淆的题型做好记录,并进行改正。
四、总结
小学数学的的基础能力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对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和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计算能力并不是一项容易学习的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形成。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学生要做到不怕吃苦,有耐心,练到千遍自然熟。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多的新方法,认真思考教材,达到教学的新要求,给学生研究和发挥的空间。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个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做到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2).
[2]张龙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1(9).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错误 原因分析 改进策略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教学是值得小学数学老师关注的教学重点。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错误归类、剖析,找出其错误的原因,然后针对错误的根源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纠错,进而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应该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认真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找出错误的原因和关键,学生为什么错,有多少学生错,然后再针对错误的性质、原因和范围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一、知识方面
1.加强基本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的开始。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才能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训练,只有将训练坚持到底,才能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教师可以每天要求学生进行3~5分钟的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增强学生的“听算”能力。
2.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数学概念是对数学理论的学习及数学框架的建构的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又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使小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对概念的讲解分析一定要透彻,不能使学生一知半解。只有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概念,才能使其真正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减少计算失误。
3.深入理解算理,掌握运算法则。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学生进行正确运算的基础。教师授课之前要认真分析教材,研读教材,弄清楚教材要讲的是什么,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准备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的关系。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计算方法,还要使学生知道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识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二、非知识方面
1.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创设有趣味的练习情境,练习形式灵活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精心设计好符合学生实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练习情境。例如把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持久,所以适时地引入游戏,将教学和游戏相结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计算技能;像“小马虎体检中心”等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的小练习,还有“小小擂台赛”等竞争性的小练习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练习中。
(2)设计的练习层次多样,由浅入深,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且要及时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与表扬。教师要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且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当学生已经比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后,要学会把与本单元类似并且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分清易混点,提高能力。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教师应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及时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
(2)简算意识;
(3)验算习惯。
3.错误积累与整理。
教师在平常批改作业的时候,应该将学生出现的错误分类整理,分别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以便于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分类讲述,特别是要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误,组织学生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症下药,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有目的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锦录,记录自己在考试、作业、练习等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总之,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万万不能将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笼统地归纳为“粗心大意”“马虎”,而是要从平时的教学开始就对学生的计算错误引起高度重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端正态度,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更正。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若梅.计算数学的再思考:一次磨课活动引发的思考.安徽省萧县教育局教研室.
[3]任景业.学习过程(下):读懂学生的建议(六).小学数学(沈阳),2013.12下8―10.
[4]胡立明.小学生计算能力薄弱原因浅析.教育随笔.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型课;研究
0 引 言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中不断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推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课程不断改革的历程中,学生个体不断的发生变化,教师也因此面对着不同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教师不仅要加强重视还要探索其解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应该进行研究,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关于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的研究,作者主要从以下一个方面分析,首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作简要的阐述,然后分析微型课题研究的来源,最后给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提出几点意见.
1. 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研究周期短. 和其他的研究不同,微型课题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完全依赖教师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进行,问题一旦解决,教师的课题研究也就可以结束.
其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是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践行动研究. 课题的来源于实践,也用于实践. 教师研究课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到实际中去.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踏踏实实. 这体现了微型课题研究的“平实”.
另外,微型课题研究还具有快的特点,因为,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比较短,因此教师一旦对某个问题研究好了以后,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而且,教师每研究一个问题,就能获得收获. 微型课题研究问题任何方面,教师不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只要问题的一个方面得以解决,教师就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最后,微型课题的研究具有灵活性. 严格来讲,微型课题研究不属于正式的教育活动,教师对研究所要的选题可以不申报审批. 只要教师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研究. 对于微型课题研究的流程以及模式也是随意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进行研究,而且无论是哪个老师都能够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
2.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来源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是基于对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出现进行的. 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2.1 教师预设的和教学实际效果差距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参与体验知识活动,这种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下完成的.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平均分”一课中,教师通过水果分发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取得的效果往往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因为,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教师要提供什么水果,自己是不是会分到自己喜欢的水果这些和数学问题无关的问题. 因此,教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目标冲突
教师和学生目标冲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综合使用数学知识,安排学生设计适合的包装方式的任务. 但是,事实上这个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不但完成不了,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
2.3 情境选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遇到两难的情境情况有很多. 例如,教师让学生研究椭圆形体积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椭圆形的体积公式进行了推理和交流. 但是,教师一旦给学生设置题目,让学生计算某个椭圆物体的体积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准确的进行计算. 这种满足了学生发展目标,但是妨碍学生知识目标完成的情况就使得教师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对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和教学目标完成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产生困惑.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作为数学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来源还有很多,这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只要教师认真发现,微型课题就无处不在.
3.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建议
3.1 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我们研究的一般课题需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模式,微型课题的研究则相对随意.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选用报告式,实录式,也可以说教育研究总结式. 选择何种形式研究,主要根据课题实际情况. 例如,对学生数学期末成绩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总结式研究;对学生数学课堂上,一些公式的运用情况,可以采用报告式进行研究. 另外,不同科目的课题进行研究,根据科目的采用合适的课题研究形式.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多为报告式,案例式. 语文中关于文字的解说多为随笔式.
3.2 创新思路
教师研究的课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才有推广的价值. 对于很多教师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可以不花费时间过多的进行研究. 微型课题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一点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不要一味的研究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 如果,对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要有所创兴,这样的课题才有研究意义和价值.
传统数学教学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学生是否喜欢上数学课?带着怎样的心情上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能充分关注大多数学生,多少学生学懂了课堂内容?多少学生精神饱满?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知识?多少学生情绪低落,需要帮助?教师可能在一堂课中不得而知,这样便阻碍了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小学阶段便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及成因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
1.由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习成绩,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学校的认可。因此导致这些学生把对学习的不自信转化为对其他事情都没有信心。
2.如今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必要的生活磨炼,家长对很多事情包办代替,让他们面对困难无所适从,认为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3.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得知75%的学生对学习有畏难情绪,8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是自己学习的动力。在确定的实验对象中,6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否定让自己失去了学习信心,30%的学生因家长持粗暴或不重视态度而失去学习信心。
(二)成因分析。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丧失自信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本人的因素。如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简单认为自己学不好,从而放松或放弃学习。在我们确定的实验对象中,30%的学生因多次成绩不理想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学习意志不坚定,偏科现象严重,学习方法不正确等也是失去数学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
2.家庭环境的因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不和睦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学业不良,他们对生活缺乏积极态度,更多的时候被家庭琐事困扰,希望自己尽快长大脱离家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家长对孩子不正确的引导使很多本来学业优秀的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例如,父母期望过高,要求孩子每门功课达到90分以上,一定要考入班级前几名等,现实和期望的差距给孩子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逐渐失去信心。
3.学校教育环境。如今教学考核方式仍然是学生的成绩,一些教师看重的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经常给予严厉批评,这种不良的态度导致他们自尊心受挫,进而自暴自弃;过多的考试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多次较低的成绩让学生在学习中一直扮演“失败者”的角色,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看不到学习的希望,尤其是学业较差的学生自卑和自我否定在每一次考试后出现,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大班授课,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顾及所有学生,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问题一天天堆积,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学生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由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得不到老师持续的鼓励和帮助,因此他们往往缺乏自信。
4.社会环境。主要表现在:第一,受“学习无用论”和“金钱至上”等观念的影响;第二,学校周边环境的恶化,尤其网吧、游戏厅对学生的危害极大;第三,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导致不思进取,放弃学习。
三、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说:“面对成败难卜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信心。”可见自信心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自信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改善一个人的策略和技巧,让他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地做某件事。因此结合实际我们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实验探索。
(一)抓学生的整体心理辅导,增强整体学习信心。
小学生刚接触数学,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开学初就应该把学生整体心理辅导列入学期计划之中,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在课程中重点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渗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认为数学好学、好玩,自己可以学好数学,这样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做好个别学生辅导,解决个别突出问题。
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开展个别辅导。学生因为基础不同,在数学学习中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在的数学学习中持有消极态度,更多的是缘于小学数学学习中留下的阴影。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关注那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辅导,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在数学学习中扮演“失败者”的角色。即便是起始年级成绩较差,如果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自然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三)改变传统教学检测模式,注重师生课堂情感的沟通。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只有课上学明白了,只有带着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才会有信心。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都学有所获,都能通过课堂学习增强自信,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教学。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好,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接受不同的知识。考试过程也可以尝试分类检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建立多渠道联系模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适度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人际交往障碍,他们不愿意(或不清楚以何种方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别人交流,长期的自我封闭易形成心结,影响学习。因此要创造多种交流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清楚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学生相互交流书信、日记、随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班级建立个班级网络主页,让大家积极参与班级主页的建设,相互讨论感兴趣的话题。班级内可以建立QQ群随时集体讨论或私聊。